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種植可行性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前言
目前,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糞便正嚴重嚴重困擾和侵害著人類的生活環境,畜禽糞便中含有各種致病菌等直接給城市大氣、水源及周圍土壤帶來不可抑制的污染,直接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利用畜禽糞便發酵生產沼氣、沼渣是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規模化畜禽糞便綜合治理道路之一。
本文以吉林春光集團牛糞發酵生產沼氣綜合利用工程為例,歸納總結糞便綜合利用方案,以便與大家共同探討。
吉林春光集團位于吉林市城區的西北沙河子鄉春光村,在吉長高速公路引線南側,占地35hm2,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依托,即農、工、商、貿、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的鏈條式多元化產業集團。現有奶牛2000頭、梅花鹿600頭;牧場及飼料基地90 hm2;日產鮮奶26t(乳制品30t)。
2、綜合利用方案
2.1 吉林春光集團主要污染源源強分析
吉林春光集團排放廢水包括圈舍清洗廢水、乳制品廢水、生活污水,廢水總排放量為31713.1m3/a,污染物cod、 nh3-n排放量分別為62.79t/a、0.437t/a,無處理措施,經集團內排水暗溝排入自然排水溝,然后排入吉長高速公路引線旁的下水管線,進入城市污水管線,最終排入松花江;春光集團采用干法清圈,奶牛糞便、梅花鹿糞便,采用自然堆放、自然烘干方式作為飼料基地、果園、蔬菜大棚的肥料,糞便排放量為13.15t/d。
2.3《吉林春光集團牛糞發酵生產沼氣綜合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綜合利用方案
糞便(濕法清圈)本文由收集整理經格柵去處雜物和砂石,再經配料、攪拌、發酵制取沼氣,沼渣液脫水后的沼渣與輔料、菌液制成有機肥,沼液回發酵塔。總投資1800.39萬元(設計規模5000頭奶牛),年產生物有機復合肥8600t;年產沼氣144m3。
該方案存在的問題:(1)根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中有關規定,對于養殖場糞尿應先進行干清分離,然后對廢水和尿液進行治理,干糞直接處理作肥料,可行性報告采用的設計方案時將干糞和尿液、廢水混合處理后制沼氣,與國家政策規定不一致;(2)可行性報告設計方案工藝不合理。對于沼渣液處理采用的回到發酵罐繼續發酵,將會造成廢水量持續增加惡性循環,既需要處理的水量不斷增加設計處理效力最終無法適應不斷增加的水量;(3)可行性報告中對原料的估算不合理。可行性報告對建設單位5000頭牛產出的糞尿按300天設計,這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應按365天產出的糞尿計算。因此,設計中最終產出沼氣量也不相符合。
2.4吉林春光集團糞便治理方案的確定
由于東北的氣候特點,沼液如果做肥料,在冬季無法處置,并且做沼液肥需要160-213hm2農田、果園、魚塘,而春光集團的飼料基地和果園面積為120hm2;因此對春光集團應采用能源環保型模式處理奶源基地產生的奶牛糞便,處理后沼渣液達標排放。
綜上所述,春光集團可采用下列方案:圈舍沖洗污水+尿液→厭氧→好氧→混凝沉淀污水達標排放,厭氧產生的沼氣作為集團生產、生活熱源,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制有機肥。該方案處理規模312t/d,總投資300萬元。
2.5奶牛糞便綜合利用方案清潔生產分析
2.5.1 原料
本項目為次級資源化生產過程,使用的原料為奶源基地產生的奶牛糞便,同時本項目建設符合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即在生態農業系統中各生產過程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關聯,一個生產過程的廢物可以作為另一過程的原料加以利用。
建設項目是物流鏈中關鍵一環,實現了各生產過程從原料、中間產物、廢物到產品的物質循環,達到資源、能源、投資的最優利用。符合農業部《大中型畜禽養殖場能源環境工程建設規劃》的相關內容,以禽畜糞便的污染治理為主要目的,以畜禽糞便的厭氧消化為主要技術環節,以糞便的資源化綜合利用為效益保障,集環保、能源、資源再利用為一體,將農、林、牧、副各業有機地組合在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體系之中,是一項處于大農業中下游的系統工程。
2.5.2 能源
現狀春光集團冬季采暖及奶制品生產線用熱均使用燃煤鍋爐,為污染型能源,建設項目投入運行后,采用沼氣作為供熱能源,為清潔型能源。
2.5.3 污染物產生情況
畜禽糞便在利用過程中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流失而產生污染:①糞便在清理過程中,隨沖洗水直接流失;②畜禽糞在貯存和堆放過程中,在室外被雨水沖刷淋失;③也有極少數的將畜禽場建在河邊,畜禽糞便直接排入到河流中。資料表明畜禽糞水進入水體率達50%,糞便的流失率也達5%-9%。
根據春光集團現狀奶源基地存檔奶牛2000頭,糞便及尿液產生量為1600t/a,如果糞便的流失率按7%計,則有2212t/a糞便流失,81.84t/acod、69.05t/abod5進入環境中。
而本項目的建設則可實現奶牛糞便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循環利用,從而使糞便對環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建設可解決春光集團奶牛基地糞便污染問題,實現了奶牛糞便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體現了循環經濟“3r”原則;本項目符合《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2005年)》規劃目標及農業部關于《大中型畜禽養殖場能源環境工程建設規劃》的相關要求,從生產過程來看,符合生態農業的模式。
2.5.4 實現清潔生產的措施與建議
根據國內畜禽養殖業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運行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①沼氣工程建設成本較高,畜牧業效益不高且不穩定,因此僅靠業主自行投資很困難。
②沼氣工程運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管理制度和管理技術人員。
因此要實現本項目的清潔生產需要有下列保證措施:
①政府制定優惠政策,推廣沼氣工程;
②加強沼氣工程技術的研究,降低成本;
③加強技術培訓,推行持證上崗。
第二條漁業航標的規劃、設置、維護和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漁業航標,是指在漁港、進出港航道和漁業水域主要供漁業船舶定位、導航或者用于其他專用目的的助航設施,包括視覺漁業航標、無線電導航設施和音響漁業航標。
第三條農業部主管全國漁業航標管理和保護工作。
國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全國漁業航標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地方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漁業航標的管理和保護工作。
農業部、國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和地方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統稱漁業航標管理機關。
第四條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應當加強漁業航標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第五條國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負責組織編制、修訂和調整全國漁業航標總體規劃,報農業部批準。
地方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根據需要編制本地漁業航標規劃,經省級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批準后報國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備案。
地方漁業航標規劃應當符合全國漁業航標總體規劃的要求。
第六條漁港水域的漁業航標規劃與建設,應當納入漁港總體規劃并與漁港建設同步進行,保證按期投入使用。
第七條漁業航標由所在地漁業航標管理機關依照規劃設置。
因航行安全確需對設置的漁業航標進行調整,已列入全國漁業航標總體規劃的,應當報農業部批準;未列入全國漁業航標總體規劃的,應當報省級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批準。
第八條經漁業航標管理機關同意,專業單位可以在漁港水域和其他漁業水域設置自用的專用航標。撤除、移動位置或變更專用航標其他狀況的,設置單位應當報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批準。
設置專用航標,專業單位應當向所在地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提出申請,并提交下列書面材料:
(一)專業單位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二)航標的設置方案及可行性報告;
(三)航標種類、燈質和設置地點;
(四)標體設計和位置圖;
(五)經費預算及來源;
(六)漁業航標管理機關要求的其他材料。
撤除、移動位置或變更專用航標其他狀況的,專業單位應當向所在地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提供變更原因的說明材料及原專用航標批準設置文件的復印件。
第九條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不予批準的,書面通知當事人并說明理由。
第十條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應當加強對專業單位設置、變更專用航標的指導和監督,并及時將專用航標的設置和變更情況報省級漁業航標管理機關備案。
第十一條漁業航標管理機關設置的漁業航標和專業單位設置的專用航標,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
第十二條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漁業航標的設置、撤除或位置移動及其他變更情況。
第十三條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應當建立漁業航標管理檔案,內容包括漁業航標設置、改造、維護與管理情況及有關批準文件、技術資料、圖紙、維修項目和航行通告等。
第十四條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應當制定漁業航標維護保養計劃,定期對漁業航標進行維護保養。
專業單位設置的專用航標,由設置單位負責維護保養。
第十五條漁業航標初次使用、停用、發生故障或功能改變,所在地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應當及時航行通告,同時上報省級漁業航標管理機關,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第十六條任何單位或個人發現漁業航標損壞、失常、移位、漂失的,應當及時向所在地漁業航標管理機關報告。
第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漁業航標附近設置影響漁業航標工作效能的燈光或者其他裝置。
第十八條在視覺漁業航標的通視方向或者無線電導航設施的發射方向,不得構筑影響漁業航標正常工作效能的建筑物、構筑物,不得種植影響漁業航標正常工作效能的植物。
第十九條因航道改變、被遮擋、背景等原因影響漁業航標導航功能的,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應當及時清除影響,必要時應當撤銷另設,以保證其正常導航功能。
第二十條船舶航行、作業或停泊時,應當與漁業航標保持安全距離,避免對漁業航標造成損害。
船舶觸碰漁業航標,應當立即向所在地漁業航標管理機關報告。必要時,船舶所有人或經營人應當及時設置臨時性漁業助航標志。
第二十一條進行漁港建設或其他施工作業,需移動或者拆遷漁業航標的,應當經漁業航標管理機關同意,并采取替補措施后,方可移動或拆遷。移動、拆遷費用由工程建設單位承擔。
依照前款規定移動或者拆遷漁業航標的,施工單位應當向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書面資料:
(一)施工單位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二)漁業航標移動或者拆遷方案及可行性報告;
(三)移動或者拆遷位置圖;
(四)臨時性漁業助航標志設置方案;
(五)漁業航標管理機關要求的其他材料。
漁業航標管理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并及時將漁業航標的移動、拆遷和重建情況報省級漁業航標管理機關備案。
第二十二條在漁港及其航道和其他漁業水域因沉船、沉物導致航行障礙,礙航物所有人或經營人應當立即將礙航物的名稱、形狀、尺寸、位置、深度等情況準確報告所在地漁業航標管理機關,并設置規定的臨時標志或者采取其他應急措施。
礙航物所有人或經營人未采取前款規定措施的,漁業航標管理機關發現后應當立即設置臨時標志或者采取其他應急措施,所需費用由礙航物所有人或經營人承擔。
第二十三條禁止下列危害和損壞漁業航標的行為:
(一)盜竊、哄搶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侵占漁業航標及其器材;
(二)非法移動、攀登或者涂抹漁業航標;
(三)向漁業航標射擊或者投擲物品;
(四)在漁業航標上攀架物品,拴系牲畜、船只、漁業捕撈器具、爆炸物品等;
(五)損壞漁業航標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四條禁止破壞漁業航標輔助設施的行為。
前款所稱漁業航標輔助設施,是指為漁業航標及其管理人員提供能源、水和其他所需物資而設置的各類設施。
第二十五條禁止下列影響漁業航標工作效能的行為:
(一)在漁業航標周圍20米內或者在埋有漁業航標地下管道、線路的地面鉆孔、挖坑、采掘土石、堆放物品或者進行明火作業;
(二)在漁業航標周圍150米內進行爆破作業;
(三)在漁業航標周圍500米內燒荒;
(四)在無線電導航設施附近設置、使用影響導航設施工作效能的高頻電磁幅射裝置、設備;
(五)在漁業航標架空線路上附掛其他電力、通信線路;
(六)在漁業航標周圍拋錨、拖錨、捕魚或者養殖水生生物;
(七)影響漁業航標工作效能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六條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漁業航標管理機關給予獎勵:
(一)檢舉、控告危害漁業航標的行為,對破案有功的;
(二)及時制止危害漁業航標的行為,防止事故發生或者減少損失的;
(三)撈獲水上漂流漁業航標,主動送交漁業航標管理機關的。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不履行報告義務的,由漁業航標管理機關給予警告,可并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堅持公共財政的政策取向,突出支持重點。當前,國家支持“三農”的力度不斷加大,我們認為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在支持重點項目工程的同時,應該突出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環節。一是突出水利基礎設施。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則是一句空話。當前,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對大江大河、地方的大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已經基本進入尾聲,當務之急是對水庫到堰塘、堰塘至農田的支渠、毛渠道進行清淤、夯實渠基,進行渠道硬化,防止和減少水的滲漏現象。二是突出農田治理。按照現代農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農田進行土地平整,實行旱改水,對耕地進行深翻,提高耕地質量;完善農田周圍的路、橋、林等附屬設施建設,為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農業打下基礎。三是突出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圍繞新農村建設標準,大力支持農村的通路(水泥路)、通水(自來水)、通廣播電視、通郵和改廁、改圈、改廚、建沼氣池的“四通三改一建”工程,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四是突出農產品質量的提高。支持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加強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認證工作。做到合格一個、達標一個,發證一個,獎勵兌現一個,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五是要支持加快養殖業的發展,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國外實踐表明,人在滿足于溫飽需求后,有一個谷物類食品向動物性食品乃至于向更加有利于健康、安全和享受等高層次需求的食品轉化過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這一需求的變化過程。“十二五”時期,就是要大力支持畜禽和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把消費市場的潛力和空間,作為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一個突破口。
(二)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力度。實踐證明,整合財政支農資金,可以集中財力辦大事,可以有效地規避資源的浪費。在整合財政支農資金中,一是要制定中、長期整合支農資金規劃。規劃可以是10年一個周期,規劃的內容有農業項目建設具體范圍、項目名稱、資金投入額度等。縣(市)區有關農口部門在制定一個時期的發展規劃和本年度的規劃時,都不得脫離總規劃籠子,采取項目向總規劃申報、資金往總籠子投。二是項目資金實行備案制。對中央、省、市安排的農業專項資金、轉移支付資金,由縣(市)區結合當地的總規劃,進行科學論證后,編制可行性報告,逐級上報相關部門進行備案。上級相關部門根據下級上報的規劃,通過因素法、公式法分解給縣(市)區的項目資金,切塊下達給縣(市)區。次年,省(市)農口部門組織專班,對切塊下達的資金進行檢查和項目驗收,看執行是否與編制的可行性報告一致,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對于項目取得合格或優良的,繼續給予項目支持;否則,給予項目資金“控制”。三是建立涉農資金機構。整合涉農資金是一項長遠的工作,縣(市)區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支持這項惠及民生的工作,要從有關部門抽調人員、組建機構。涉農資金機構可設在財政局、也可以設在當地政府,具體負責農口部門涉農項目上報的審核、涉農資金撥付的審核、項目實施的檢查、督辦、驗收等。
(三)改進惠農補貼方法、方式。對種糧農戶種植糧食生產實行直接補貼是一項利國利民、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一件大好事,也是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機制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為了改進過去惠農補貼發放的項目多,手續復雜、測算繁瑣等諸多不便。我們建議:一是整合補貼資源。首先是把過去的糧食直補、綜合直補、水稻良種補貼等資金進行整合,全部改為“種糧補貼”;其次,種糧補貼由過去多個處、科(室)負責審核、發放,交給財政部門的農業處(科)負責,這樣便于政策統一、節約行政成本。二是改進當前糧食生產補貼核實及發放方式。對種糧補貼以二輪延包面積為基礎,以不少于上年實際種植各類補貼為原則,或以近五年平均發放標準加以適當增長為基數計算發放。比如,上年發放各項補貼是每畝平均數是180元,那么改革后的“種糧補貼”就按每畝180元發放,實行一次性兌現到位。三是預算“種糧補貼”成本。說到底,發放“種糧補貼”需要人去登記、核實、公示、信息錄入,而這些都需要耗用物化勞動和活化勞動,需要給予補償。補償的成本以發放種糧補貼的數額、戶數為依據。
(四)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農業是個弱質產業,農民是一個收入弱勢群體。要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構筑“三農”安全網。一是健全立法。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法律保證。主要是抓好兩項工作:首先抓好單項法規的建設,如農民養老社會保險法、農民醫療社會保險法、農村工傷社會保險法、農村扶貧與災害救濟社會保險法等等。其次,抓好地方性的法規建設。政府除了建立一套立法體系外,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加強對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的監督。二是加強政府投入。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需要政府財政大力支持,尤其是一些基本性保障項目,如社會救助、養老、醫療等項目。各級財政支持農村社會保障事業,一方面體現政府對農村居民保障的責任;另一方面要體現政策的公平、透明、公正。同時,還應積極引導社會各方力量投入農村社會保障,構筑完整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三是繼續推進農村特困人口救助制度。擴大農村“五保”老人和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員集中供養比例,實施孤兒救助等。四是鞏固支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成果。積極支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并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力爭在2012年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全省、全國;同時要提高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發放標準,不斷提高參保人員的生活待遇。五是建立完善農業保險和農民財產保險機制。逐步探索一條以政府投入為輔,個人投入為主的農業保險、農民財產保險機制,同時,還要探討小麥、玉米、大豆、畜牧家禽等保險路子,為農業、農民裝上“減震器”和“安全網”。
(五)完善支農資金監管機制。隨著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的穩步推進,財政支農資金總額越來越大,涉及的面越來越廣,這就為我們強化財政支農資金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支農資金管理辦法要統一、規范。針對目前農口部門、財政部門制定的支農資金管理辦法不銜接、不統一,執行起來相互矛盾的狀況,要對支農資金專項管理辦法進行清理、規范。對過時的、阻礙“三農”發展的要廢止,不完善的要修訂;對農口部門參照財政部門制定的農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而起草的實施細則,要報財政部門備案,以確保農業專項資金上下、左右統一、協調、不抵觸。二是積極探索項目資金撥款方式。按照“項目確定、撥款支付、檢查審計”“三分離”和國庫集中支付的原則,逐步實現財政支持“三農”資金的直接集中支付。今后中央、省、市(包括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的支持“三農”項目資金,由農口部門、財政部門確定申報后,其資金由省、市、縣國庫集中收付中心直接撥付到項目或個人。三是要常規性地開展對支農資金、惠農補貼資金的檢查。由紀檢、監察、檢察院等部門牽頭,組織審計、財政監督部門對轄區的支農資金、惠農補貼資金逐項、逐塊進行檢查、監督。對檢查發現的問題,依紀依規,該移交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該追究行政責任的要追究行政責任,該罰款的要罰款,使其起到威懾作用。
(六)建立“三農”投入政策有效引導機制。對“三農”的投入僅僅依靠財政是不夠的,必須建立完善對“三農”的投入政策引導機制。一是發揮財政資金和政策“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農業。通過對現有財政支持農業資金使用方式和政策進行適當調整,鼓勵農民和企業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進行融資擴張和發展,改變財政包攬過寬的局面。二是完善農村金融機構職能。首先,要把農業政策性金融制度創新放在重中之重。目前我國農業政策性的機構僅有農業發展銀行,其縣級機構職能單一,主要為糧棉油收購服務,很難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開展制度創新,完善支農職能。其次,增加商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主體,要形成以農村工商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商業性金融機構。再次,加快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完善農村金融合作制度,打造好以農戶服務為主的合作金融機構。同時,還要改進郵政儲蓄資金管理體制,引導郵政金融向農村工商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民協會傾斜,實現銀(銀行)企(農民合作組織等)互動、銀企雙贏。三是按照統一、公平的原則構建公共財政體制框架。針對目前中央、省兩級財政資金集中過多,市、縣(市)區、鄉(鎮)三級財政資金短缺的現狀,建議中央和省通過調整財政分配管理體制的方式,逐步把財力下移,使中央、省、市、縣、鄉五級財政的財權與事權有機地統一起來。
關鍵詞:農機技術推廣;現代農業;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24-49-1
1 如何有效開展農機技術推廣工作
1.1 農機技術推廣工作要有目的性
在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中,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區的新技術、新機具,主要是根據地形地貌以及種植結構選擇農機技術推廣的重點。例如,以種植水稻為主的地區,并且種植面積較大的,就應該在水稻的種植管理收獲上下功夫,有針對性地推廣有利于水稻生產的新技術、新機具。同時也要把農戶多年來在水稻種植中的一些發明創造,好的經驗加以總結,介紹推廣給其他的種植戶,這是農機技術推廣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比如,對農機具的改進、創新,只要它適合農業的發展且安全有效,我們就幫助他們完善,給予支持和鼓勵,甚至推廣,還要通過調查研究選擇適合本地區推廣的項目,拿出可行性報告給上級推廣部門,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
1.2 轉變農機技術推廣觀念
一是由過去企業生產什么就推廣什么轉變為農業生產需要什么就推廣什么;二是不但要推廣上級科研單位的新技術新成果,還要把生產實踐中好的發明創造加以推廣;三是轉變推廣單一的增產技術為推廣綜合配套技術,實現農機與農藝新技術的結合;四是改變過去重點推廣糧食增產技術為全面推廣;五是改變只追求數量、數字上的推廣,為切實減輕農民勞動強度,提高農民養機戶的經濟效益。
1.3 積極爭取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
農機技術推廣工作是服務于農業發展的公益事業,作為農機技術推廣部門也要積極主動的給政府當好參謀,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有為才有位為指導思想,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立足本職工作,把農機技術推廣工作搞好,積極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同時也要多多聯合相關部門,以利于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不斷完善推廣服務功能,為農業實現現代化增加正能量。
1.4 將農機大戶作為推廣工作的突破口
農機大戶是農機發展的先鋒隊,因此,在進行農機推廣工作時一定要重視農機大戶。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人員要與農機大戶常聯系,了解農機大戶的需求,把適合于他們的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及時推廣給他們,這樣他們就能起到模范帶動作用,從而為推廣普及工作奠定基礎。扶持農機大戶引進新技術、新機具,通過各種方式方法爭取實現在農機大戶的田里搞新技術、新機具的試驗示范,組織農民參觀。以開現場會、培訓班的形式宣傳推廣。請當地新聞媒體參與錄像制作科技宣傳片,也可以制作成光盤免費發給農民。試驗示范是最好的推廣方式,農民能夠真真切切的看到實效,這樣推廣工作就非常好開展了。
2 農機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建設資金
在農機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各級政府也很重視,但苦于財政十分困難,沒有資金可投,致使農機推廣服務機構無設備和資金進行全方位的服務,沒有下鄉經費及服務工具,很難適應當前農機化發展的需求。由于缺少資金影響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農機技術推廣的職能作用難以發揮。為此,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服務條件勢在必行。
2.2 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知識老化,知識更新較慢。 目前很多基層農機技術推廣人員都是較早一代的大中專畢業生。新生力量注入很少,甚至一些地區10年來沒進過新人,因此,知識老化嚴重,對新技術、新機具知之甚少,缺少學習提高的機會。致使所需要的具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短缺,推廣隊伍整體知識水平低,主要是知識老化。因此,應該加大對農機推廣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公共服務能力。要搞好推廣工作先要建設好推廣隊伍,上級部門應組織對農機技術推廣人員定期有針對性的學習培訓,提高人員服務水平,強化服務功能。
3 結語
做好新時期的農機技術推廣工作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要根據實際情況,提高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的服務素質,從根本上改變觀念,多多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使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穩步健康發展,為三農工作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周萍,張賀增.淺談農機推廣工作中的幾點看法[J].農機推廣與安全,2003(6).
[2]王先龍.淺談農機推廣工作者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在農機推廣工作中的重要性[J].貴州農機化,2006(5).
[3]金長平,于海濤.基層農機推廣工作需要加強和完善[J],農機使用與維修,2009(3).
開發區關于組建交安委可行性研究報告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總公司是一家國有經濟性質的注冊企業。公司于1992年成立后,根據開發區創新管理體制的總體要求,總公司在牢固樹立服務第
一、效率第一的同時,不斷強化內部各項管理,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進取因素,不斷吸引全社會的科技人才和投資者加盟,為共同建設和開發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不懈的努力。隨著總公司“大招商、招大商”戰略目標的整體推進,在開發區組建一個機動車輛管理機構,有效的實施人員與車輛的管理,已經成為促進當前開發區迅速發展壯大的迫切需要。
一、組建交安委的必要性
1、高新技術開發區目前現有各類型機動車輛xx余輛,駕駛人員xx余人,根據二期擴建規劃,預計到明年底機動車輛將增加到xx余輛,機動車駕駛人員也將增加到xx余人。
2、已經和即將進駐開發區的外地的,以及在其他交安委上戶的機動車輛和人員,由于異地車輛審驗、工作聯系等方面的繁瑣和不便,待開發區交安委組建后,必將有一批機動車輛和人員轉入管理。
3、高新技術開發區位于太原市南部學府街,地理位置十分突出。在開發區四周又云集著各類大中型機動車輛交易市場,加之長風大街的開通,東西南北,四通八達,車流量較之以往成倍增加,具有良好的組建條件和管理環境。
二、交安委的管理方案和管理規模
1、管理名稱及法人
1、1管理名稱:太原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總公司交通管理安全委員會
1、2隸屬單位:太原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總公司
1、3法人代表:xxx
1、4負責人:xxx
2、組織機構:
2、1主任:1人
2、2內勤:1人(負責車輛和駕駛人員的檔案管理〕
2、3車管員:2人
2、4安全管理:1人3、管理辦法3、1主任由總公司選派一名具有多年交通管理實際經驗的技術人員擔任。3、2其他所需人員全部面向社會實行公開招聘。擇優錄用。3、3制定崗位實施細則,嚴格各項管理規定。3、4實行年度測評、獎優罰劣、競爭上崗,采取末位淘汰的新機制。4、辦公地址:鑒于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極佳投資環境,場址選擇在高新開發區管委會大樓為最優方案。
三·經濟分析:
1、市場前景
1、1太原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處于全市結構調整、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最為關鍵的一個十分時期,開發區機動車輛與駕駛人員增長較快,要求簡便快捷的管理需求量較大。
1、2高新技術開發區目前尚無具有必須規模,且又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交通管理機構。總公司交安委的組建成立,依托開發區良好的投資環境,經過先進合理的計算機管理手段,必將對開發區駕駛人員以及各類型機動車輛實施有效的管理,具有穩定的管理基礎。
1、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用汽車的普及,經過不斷完善管理服務意識與管理服務質量,以嚴格的管理,規范的運作,良好的服務,樹立誠實可信的管理形象,必將吸引周邊地區一大批機動車輛和駕駛人員入戶掛靠。逐步拓展管理范圍。
2、資金來源
2、1申請國家預算內撥款
2、2向國內各大銀行及財政信托公司貸款
2、3自籌組建初期投資和鋪底流動資金xx萬
3、費用估算:先期投資年費用約xx萬余元
其中:場地租賃費:
xxxx元
辦公設備:xxxx元
人員費用:編制定員5人,年平均工資xxxx元,年工資總費用為xxxx元
其他費用:xxxx元
4、效益估算
4、1目前開發區現有車輛xxxx輛,單車年管理費xxxx元,年收益xxxx元。
4、2隨著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預測在明年底前將吸納各類轉戶遷移機動車輛xx余輛,年收益xx萬元。
4、3隨著管理人員業務素質的不斷提高和服務意識的增強,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必將吸引眾多零散和家用私車車主的入戶掛靠,在極大便利廣大群眾購車上戶的同時,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無法估算。
綜上所述,組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總公司交安委,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發展機遇,依托開發區組建交安委具有明顯的優勢,投資利潤率較高,有必須的抗風險本事,在管理上是可行的,在經濟上是合理的,交安委組建后,對開發區和社會都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一)
果品加工項目可行性報告
一、項目概況和背景
*縣**鎮屬于半山區,全鎮總面積81平方公里,可耕地4.2萬畝,果園面積2萬畝,主要產品有黃金桃系列、紅桃、葡萄、蘋果、草莓等,年產各種干鮮果品8萬噸,成為該縣新興的“果業特色鄉鎮”。尤其近幾年,人工栽培經濟林面積發展迅猛,現有桃園13000畝,葡萄園4800畝,蘋果1200畝,草莓1000畝,果品產量穩中有升,價格也在每公斤2元以上,農民的果品種植進取性大大提高,在現有基礎上,預計今明年發展桃類3000畝,葡萄2000畝,其它品種2000畝。
雖然該鎮有豐富的果品資源,但卻沒有果品加工企業,所以今年急需要上一個果醬果汁加工項目。在農業發展上堅持穩定、工業促進發展的方針指引下,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向工業要效益,全面繁榮鎮域經濟。
二、項目資料及規模
果汁加工生產線及配套公用工程。
1、黃桃帶肉果汁、果醬年產10000噸
2、功能果汁年產10000噸
3、濃縮果汁年產10000噸
三、項目建設單位
*鎮人民政府
四、項目負責人:*
項目聯系人:*
五、項目建設地址:*縣**鎮
*鎮位于*縣城北部,交通便利,省道335線貫穿全境,離京滬高速聯城入口10公里,并且水資源豐富,能滿足生產需求。
六、投資概算
總投資3709萬元。其中:建設投資3009萬元。建設投資包括:設備投資1066萬元,設備安裝工程45萬元,土建工程1740萬元,配電改造40萬元,給排水改造38萬元,制冷站30萬元,不可預見費50萬元,流動資產700萬元。
七、制作技術及工藝
1.材料與設備
1.1材料桃果、葡萄、蘋果、草莓**鎮產優汁水果;
水貼合GB10791—89標準中第4.1條規定;
白砂糖貼合GB317標準要求;
檸檬酸貼合GB1987—86標準;
穩定劑貼合GB2760標準。
1.2設備
打漿機,膠磨機,真空脫離機,高壓均汁機,封蓋機,提取設備、調配罐、粗濾機、超濾設備、灌裝機、殺菌釜、貼標機等。
2.工藝流程
果品精選洗果去皮打漿滅菌調配膠體磨處理均質脫氣灌裝殺菌封蓋冷卻裝箱入庫
3.具體要點
果汁是水果經過破碎、壓榨、過濾而得到的汁液。水果產區多生產一些果汁,既能減少貯運中的損失,節儉很多運費,又可經過加工,提高水果商品率,增加果農的收入。果汁制作工藝流程要點如下:
3.1原料選擇果汁的優劣取決于果質的好壞,制作果汁的原料,必須是新鮮、成熟、無霉爛、無病害現象,并具有優良的風味和豐富的汁液。
3.2原料預處理
原料根據成熟度分級并用清水充分洗凈。可用高錳酸鉀消毒,去除無用部分,如果核、果皮絡、果梗、果籽等。
3.3破碎、壓榨、粗濾
將洗滌干凈的原料用破碎機或切片機破碎。破碎時間要短,以免果實變色。為增加果汁的顏色和出汁率,可將果汁加溫至40~50℃,保溫4~5個小時。果肉較硬的果實,可將其加熱煮沸,使其軟化。經過破碎和加溫處理的果汁用壓榨機榨汁,在進行第一次榨汁后,將果渣拌勻疏松,進行第二次壓榨。榨出的果汁要進行過濾,以除去汁液中的果皮和大塊果肉。
3.4調整果汁
為使果汁貼合必須規格要求和改善風味口感,可調整其糖分和酸分,可視情形加入糖、檸檬酸和防腐汁,還可加入適量的香精和色素。
3.5裝瓶、殺菌、貯藏
將調配好的果汁加熱至85~90℃,然后趁熱用細布過濾,并裝入消過毒的容器內,立即密封,然后在沸水中殺菌,殺菌后冷卻即為成品。一般果汁宜存在4~6℃左右的環境中,以減少不良變化。
4.產品質量要求
4.1感官指標
色澤果品不一樣而不一樣以桃為例,呈乳白色或乳白色顯微黃色;
風味果品不一樣而不一樣以桃為例,具有黃桃特有的清香味、甜酸適口、爽口、無異味;
組織狀態乳濁型,無沉淀,無分層;
雜質不允許存在。
4.2理化指標
可溶性固形物(以折光計)9%~10%;PH4.1;總糖8.5%~9.3%。
4.3微生物指標
細菌總數(個ml)≤100;大腸桿菌(個100ml)<3;致病菌不得檢出。
八、市場分析
1、黃桃帶肉果汁、果醬
國內外營養學家研究發現,黃桃果實中包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其果大、味甜、、鮮果氣味芳香,酸甜可口,包含豐富的糖、鈣、鎂、磷、抗壞血酸、有機酸以及各種氨基酸。該類產品十分暢銷。
2、功能果汁
功能果汁順應人們的需求,它集天然、營養、保健、適口于一體,是一種十分有前途的保健型飲品。功能果汁均以水果或濃縮果汁為主要原料。按照加工方法分為兩類,一類屬于調配型,一類屬于發酵型。調配型采用傳統的中藥配方,經過向濃縮果汁添加以現代高科技提取中藥有效成分而到達強化果汁營養的目的。發酵型采用多菌株對加入了一些輔料的并稀釋了的濃縮果汁進行微生物發酵。產品對身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主要功能特性包括解毒去毒、活化血管、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助消化、延年益壽、美容等。市場前景看好。
3、濃縮果汁
由于濃縮果汁堅持了果品的原有風味,深受國際國內市場歡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果汁飲料的年需求量在100萬噸以上,且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長,而目前國內產量僅有60萬噸,人均不足1公斤,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國際市場上,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對果汁的人均年消費量在40公斤以上,僅美國年需求量就達200萬噸,而其本國加工本事僅為100萬噸,每年需很多進口。巨大的市場為本項目供給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九、效益分析
本項目為生態建設和林產品深加工型項目。既加大退耕還林力度,擴大了經濟林面積,又對林果深加工進行了轉化增值,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18125萬元,年稅金2535萬元,年獲利潤1155萬元。年可帶動全鎮果農8000余戶發展林果業,每戶年均可獲利近萬元。
十、資金的解決
該項目總投資3709萬元。其中:建設投資3009萬元。建設投資包括:設備投資1066萬元,設備安裝工程45萬元,土建工程1740萬元,配電改造40萬元,給排水改造38萬元,制冷站30萬元,不可預見費50萬元,流動資產700萬元。
關鍵詞 提灌站;泵站;壓力管道;灌區
中圖分類號TV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1-0068-02
隨著我國工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和機電設備生產能力的提高,我國的泵站工程得到了迅速發展。僅在機電排灌工程中,截止至2010年底,泵站總裝機容量已達7019.6kW。 循化縣積石鎮羊圈溝提灌站位于循化縣城東,為幫助農民群眾解決農田灌溉的水源問題[2],在該溝附近的黃河右岸修建一座提灌站。
1 工程建設任務與供水規模
1.1 工程建設任務
循化縣積石鎮羊圈溝提灌站的建設是解決草灘壩村在羊圈溝[1]開發的500畝農田灌溉的水源問題。工程受益區隸屬積石鎮草灘壩村,居民以撒拉族為主[1],開發耕地面積500畝,以種植小麥為主,間作以辣椒等經濟作物[2],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4],確定為Ⅴ等小(Ⅱ)型工程,建筑物均按5級設計。新建提灌站1座,包括泵站廠房及機電設備,上水壓力管道800m,出水池1座。
1.2 供水標準及供水量
依據國家《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T502—1997)[5]中的規定,干旱地區灌溉設計保證率為50%~75%。林地灌溉參照農業用水進行,由于年降水量少,且時空分布不均,年蒸發量大,屬干旱半干旱地區,故灌區設計保證率采用75%。
1)灌溉制度[3]
(1)經調查統計,計劃種植農作物為小麥,工程區實際控制面積為500畝。
(2)根據《青海省用水定額》并接和當地多年的灌溉經驗,作物儲灌為冬灌,一般在11月1日至11月10日,作物灌溉從4月1日開始,至7月8日結束,每天灌溉時間為18h。灌區小麥綜合凈灌溉定額為340m3/畝,毛灌溉定額為567m3/畝。
根據以往經驗和當地實際情況,并參考同類工程情況,確定渠系水利用系數η管=0.95、η支=0.85、η斗=0.8、η田=0.9,則灌區控制面積的渠系水利用系數:η總=η管×η支×η斗×η田=0.95×0.85×0.8×0.9=0.58。灌區綜合渠系水利用系數η總=0.6。確定灌區凈灌水率為1.157m3/s/萬畝,毛灌水率為1.157÷0.6=1.93m3/s/萬畝。
表2 灌溉需水量表
2)水資源供需分析
水源由黃河中提水,設計提水流量為1.93×0.05=0.097m3/s(即345.6m3/h)可滿足整個灌區的灌溉水量要求。
2 機組選型
根據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小麥每年需灌水6次,日灌水小時數18h,設計凈灌水率1.157,渠系利用系數為0.60。根據以上資料,該灌區的灌水流量為0.096m3/s。
1)吸水管管徑流速宜選用1.0 m/s~1.5m/s。根據鋼管標準管徑,采用管徑為Dg300mm無縫鋼管。當Dg300mm時,管中流速為1.36m/s。
2)出水管管徑流速宜選用1.5m/s~2.5m/s。根據鋼管標準管徑,采用直徑為Dg300mm無縫鋼管。出水管管徑300mm。當Dg300mm時,管中流速為1.36m/s。
3)吸水管道沿程水頭損失計算[7]得0.095m,局部水頭損失計算[7]得0.51m。
4)出水管道沿程水頭損失計算[7]得9.48m,局部水頭損失計算[7]得0.74m。
上水壓力管局部水頭損失按沿程損失的10%[7]計,hj出=9.48×10%=0.95m。管道的水頭損失h= hf進+ hj進+hf出+ hj出=0.095+0.51+9.48+0.74+0.95=11.77m。
5)水泵揚程的確定
經實測壓力管道地面高差為88m,故揚程確定為99.77m。根據流量和水頭選用水泵型號為200DL280-30(I) ×4。
6)水泵安裝高程的確定
根據水泵性能知,汽蝕余量NPSHR =4.0m
HS=進損=3.78m
其中:
為水泵安裝地點的大氣壓力水頭;
為水相應溫度下的飽和蒸汽壓力水頭;
V為水泵吸入口流速;
NPSHR為必須汽蝕余量;
H進損為吸水管管路損失;
安全起見,需對 HS進行修正,即:
=1.92m
考慮到地形條件,水泵安裝高程定為2262.70+1.92m=1853.92 m。
3工程布置
3.1 泵房
根據《積石峽水電站》和《循化縣縣城黃河兩岸綜合治理工程》確定本工程中的設計參數如下:
表3 泵站特征水位
根據工程區的地形和選定的水源位置,泵房廠房位置布置在黃河右岸,由上水壓力鋼管輸水.泵房位置坐落在黃河右岸旁,直接從黃河提水,防洪墻采用M7.5漿砌石八字墻形式襯砌防護。
泵房長11.8m,寬6.8m,建筑面積80.5m2,泵房內安裝2臺200DL280-30(I) ×4水泵及配套電機,機組為一字布置,水泵工作形式為一備一用,并設置有配電盤柜、起動柜和真空泵。泵房為半地下式廠房,基礎采用現澆廂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地面以上采用磚砌結構,泵房總高5.15m,基礎挖深2.15m,機組安裝在底部,電氣控制柜安裝在距基礎以上2.15m處9.8m×2.4m操作臺上,控制柜距墻0.8m。
3.2 壓力管道
壓力管線布置通過比較,管線由泵房接出后,在樁號0+080處穿過臨平公路橋,在垃圾場右邊的羊圈溝的右岸沿山坡而行至項目區。
上水壓力鋼管長800m,采用直徑為Dg300mm無縫鋼管,壁厚為6.0mm,壓力鋼管內的流速為1.36m/s,鋼管鋪設均為明敷方式,為了削除管道在正常運行和事故停機時的振動和位移,在管道轉彎處均設置鎮墩,來保證管道的穩定,鎮墩與鎮墩之間每8米架一支墩 ,鎮、支墩均為C15混凝土,鎮墩與鎮墩之間設伸縮節,各設置在鎮墩之后,管道表面刷防銹漆,管道連接形式為法蘭連接。
3.3 出水池
壓力主管道出口設一矩形出水池,為M7.5漿砌石,長為6m,寬2.2m,池深為2.2m,池壁厚度為0.5m,底板厚度為0.5m。
4 結論
本工程具有良好的項目建設條件,而且工程建成后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是安民穩民的大事。
提灌站工程的實施,可以解決積石鎮草灘壩村開發的500畝封地的灌溉問題。通過該工程的實施,使干旱山區營造了一片綠地,黃河上游植被又增加了一點,氣候條件得到一定的改善。
該工程的實施不僅是西部大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增強民族團結,大力發展區域民族經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社會效益顯著[2]。
參考文獻
[1]循化縣水利化區劃報告.
[2]循化縣縣志.
[3]SL5021-93,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報告編制規程[S]:10-31.
[4]SL252-2000,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4-13.
[5]GB50288-99,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M]:10-29.
[論文摘 要]闡述了圖書館信息服務中心客戶培養的概念及內容,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以下簡稱廣西圖書館)為例,分析客戶群的特征,進而提出客戶培養的具體措施。
信息咨詢服務是以參考咨詢、文獻檢索、定題服務、情報調研等形式向客戶(讀者)提供信息、數據和文獻等的具有較高層次的業務活動。客戶是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的主體,如何成功進行客戶培養,提高客戶忠誠度,將最終影響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的效果。
1 客戶培養的定義及內容
1.1 客戶培養的定義
在開展咨詢服務過程中,通過相應的教育和培訓,使客戶提高使用信息咨詢服務機構的意愿和技巧,增加其對信息咨詢服務機構的信任度、滿意度及忠誠度。
1.2 客戶培養的主要內容
一是信息教育。讀者的信息教育工作是客戶培養的主要內容。通過對讀者進行文獻檢索知識、網絡信息、信息意識的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使其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駕馭知識的本領,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
二是客戶管理。客戶管理是進行客戶培養的關鍵。只有建立一套合理的客戶管理制度,通過識別、搜集、存儲,管理并分享客戶數據,對各類客戶進行開發與管理,才能實現用最小的成本宣傳自己、培養客戶的目標。
2 廣西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的客戶分析
圖書館的讀者來自各個不同的行業,必須對不同的讀者群進行認真、深入、細致的分類,了解其不同的知識結構、技術水平、個人或集體消費偏好等,對不同行業的讀者采取相應的服務、培訓方式,保證咨詢服務的順利進行。
2.1 政府部門客戶
政府部門客戶的工作具有全局性、決策性和指導性,所需要的咨詢服務具有析理性、邏輯性、系統性,需要經過加工、濃縮,形成有事實、數據、分析、綜合、建議等的專題信息以及咨詢報告,為政府部門統籌全局,計劃、指導、協調、處理、決策提供服務。
廣西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在1995—2005年間為政府部門客戶提供了報刊剪輯服務。如每月出版一期的《經濟內參》,通過搜集國外報刊對廣西的報道、評述,以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綜述、預測,全力引述國外經濟建設的優良成果;為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提供了36期“黨建信息”專題剪報;為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提供了36期《文藝信息參考》;為自治區政法委提供了1 000多篇“禁毒”專題資料;為自治區勞動廳提供了36期“勞動保障”專題剪報資料;為自治區人事廳提供了36期《人才信息參考》;為自治區建設廳提供了150期《墻體材料與建筑節能》等。
然而,由于廣西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缺乏相關的職業素養,為政府部門客戶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的深度不夠,大多只是在搜集、整理、剪輯上面做文章,缺乏經過自身分析、加工后有一定建設性的咨詢報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西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的總體水平向縱深方向發展。
2.2 企業客戶
自2000年以來,廣西圖書館相繼為有關企業提供了《建筑行業》《法制專業》《經營之道》等報紙雜志的剪輯及專題。例如為柳州金嗓子公司、廣西天頤通信公司、廣西今中信息公司等單位提供了信息咨詢服務,為中國廣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代為翻譯了《花崗巖全套生產線》以及《水泥廠可行性報告》等資料,為其引進意大利項目解決了難題。2007年,廣西圖書館開始進一步尋求與企業客戶合作,其中3萬字的《汽車后時代ICT信息服務的可能性研究報告》獲得了客戶的好評。
根據多年來的經驗,廣西圖書館為企業客戶提供的信息咨詢服務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一是為客戶搜集整理文獻資料及數據,二是為客戶完成外文文獻的翻譯,三是獨立完成或協作客戶完成相關定題項目。然而,目前對企業客戶的信息咨詢服務內容局限在搜集與剪輯材料上。在對企業客戶的培育方面,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使信息咨詢服務變被動為主動,以增加影響力。做好諸如經營發展總體戰略、人才戰略、科技開發戰略、市場擴張戰略、營銷戰略,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模式、勞動人事制度、人力資源的測評體系等,為企業排憂解難。
2.3 “三農”客戶
在我國,“三農”仍然是值得關注的對象。“三農”客戶群體龐大,諸如:鄉、鎮、村各級領導,農業技術人員,農民企業家,普通農民,其所需信息咨詢涵蓋農業、林業、水利、畜牧、水產、植物保護、土壤肥料、農產品儲藏、農產品加工、環境保護以及農業經濟管理等各個方面。
國家實施“星火計劃”期間,廣西圖書館編印了一系列種植、養殖資料并向各縣發放。如向靖西縣農民提供有關茶葉種植技術的資料,向欽州市沙埠糧所提供有關腐竹、豆奶的生產技術資料等。此外,還定期組織信息咨詢人員進行“三下鄉”活動,現場向廣大農民發放資料,面對面解答疑難問題。
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里,潛在的客戶需求無法估計。如何把握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戰略規劃和農村經濟發展趨勢,在組織農業生產、經營性項目論證、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推廣等方面開展信息咨詢服務十分重要。這是廣西圖書館咨詢服務中的空白點,也是今后努力提高、完善的方向。
2.4 市民客戶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市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市民對信息咨詢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隨著信息獲得、掌握、傳遞方式的不斷變化,市民客戶可以從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迅速獲取自己所需求的信息,以改善日常的衣、食、住、行。他們還特別關注法律、醫療及生活物品的購置,關注汽車與住房、子女教育、個人職業發展、個人和家庭娛樂、外出旅游等方面的信息。
2.5 科研機構客戶
科研機構客戶對國內外科技發展戰略與科技政策、重要科學規劃與計劃、科研體制與創新研究機制等方面的信息需求較多。科研機構在科技動態跟蹤服務、科研項目調研服務、科研進展咨詢服務、科技管理決策咨詢服務、定題信息提供服務,以及科技成果的鑒定、評估、驗收、轉化、獎勵等方面需要客觀的文獻依據,以保證其權威性和科學性。
目前,廣西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更多還是停留在傳遞文獻、提供資源數據、協助項目查新等方面。
3 客戶培養的具體措施
3.1 提升廣西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團隊的業務水平
要使信息咨詢服務的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首先要提升其咨詢團隊的業務水平。一是要調整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人員的結構,對現有在崗人員進行相關的職業培訓,以提升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能力;二是借用“外腦”。所謂外腦,即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根據咨詢服務的需求,邀請“外腦”加盟,為圖書館的信息咨詢服務工作帶來新的工作思維與組織管理模式,使得圖書館的信息咨詢服務能力在短時期內得到極大提升。
3.2 細分客戶群,樹立服務品牌
廣西圖書館應對不同客戶的特點進行認真研究,有選擇地提供服務和培訓。同時,也要針對自身人員的條件以及資源的配置情況開展定位服務,逐步由“物的傳遞”轉向“知識傳遞”,由館內陣地服務轉向廣闊的社會市場。把政府的決策、科學研究融入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產品開發等活動中,為其提供市場信息、技術貿易信息、商業企業信息、人才信息,從而逐步樹立服務品牌。
3.3 注重媒體宣傳與客戶輔導
通過新聞媒介進行廣泛宣傳和介紹是擴大與加強信息咨詢服務的有力推手。為了擴大社會各界對圖書館開展信息咨詢服務的了解,對不同類別的客戶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咨詢服務的培訓與教育,并開辦咨詢知識講座,對廣大普通客戶進行信息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以增強客戶的信息意識,提高其捕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技巧。同時,圖書館必須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材料,展開陣地宣傳等多種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各類客戶進行教育培訓。向客戶介紹信息組織的各種方法,進行光盤檢索技術的培訓、局域網檢索普及培訓和各種類型的計算機檢索系統和數據庫利用的培訓。
4 規范客戶培訓服務流程
(1)建立客戶資料庫。廣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人員應及早做好客戶原始信息、客戶反饋信息的記錄,著手對信息進行統計、分類、分析、總結,為今后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信息咨詢服務、客戶的培訓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2)對客戶進行研究和訪問,收集反饋信息。要想建立并擁有客戶真正的忠誠,圖書館必須統一思想、統一認識,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提供有效的咨詢服務。同時做好客戶的訪問工作,以獲得客戶的信息反饋。廣西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還必須對所獲得的客戶反饋信息實行共享,定期交流并進行全面的集中、匯總、分析、分類。
(3)建立一套以客戶為中心的客戶管理體系。在開展對不同客戶群體提供各類服務并做好跟蹤服務的同時,要隨時注意了解、掌握客戶的需求發展動向,將所獲得的各種信息融入圖書館的信息咨詢服務過程中,并逐漸建立起客戶管理體系,與客戶保持經常性的互動。
[參考文獻]
[1] 休魯格,艾爾弗雷得格洛斯布倫納.信息經紀人手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3—518.
[2] 張懷濤.信息咨詢機構的客戶類型研究[J].情報科學.2007(2):188—192.
一、主要工作
(一)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穩步推進
20__年全省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推廣工作實現了新突破。水稻機插技術推廣作為我省重點推廣的農機技術,我省精心組織、全面實施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20__年水稻全省機插面積達120萬余畝,比上年增長85%,超額完成全省水稻機插任務,并初步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雙季雜交稻水稻育插秧體系。
全省每個縣(市、區)均開展了水稻生產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示范推廣工作,在機械化重點示范縣的帶動下,插秧機數量和面積快速增長,今年全省新增插秧機710臺,插秧機保有量達2110臺。按照農機化司的要求,我省認真組織南昌縣、泰和縣等7個部級機插示范項目縣共建立了52個機插示范點,示范縣共投入資金380萬元、插秧機282臺。示范點均超額完成了機插示范推廣面積,合計實現新增水稻機插面積74560畝,超項目計劃要求的432%。示范區20__年共舉辦了插秧機操作機手和育秧技術培訓班39期,培訓人員3232人次,組織機插、育秧現場會55次,印發宣傳資料及技術資料近2萬份,各級媒體宣傳68次。示范點全省累計舉辦機插培訓班75期,培訓技術骨干4500人次,召開示范現場會105場,印發宣傳資料3萬多份。所做的工作,有力地推動了機插工作快速發展。
(二)油菜、花生等生產機械化新技術得到發展
我省緊緊圍繞“興機富民”工程,堅持把農業機械化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途徑,在大力推廣水稻育插秧技術基礎上,在20__年制定了江西農機主推的十大農機技術,積極推動油菜、花生、茶葉等作物的生產機械化技術,全省開展各級別農機新技術推廣示范演示會200多次。
一是為促進油菜生產的發展,完善了省級油菜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的建設,進一步加強油菜的免耕開溝直播技術的推廣,九江市推廣油菜收割機割臺、油菜開溝機等油菜生產機具800多臺套。油菜免耕直播機械化生產面積已經超過40萬畝,新余推廣油菜開溝機械化面積預計15萬畝,農民接受油菜機械生產技術,使油菜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
二是全省花生主產縣區加大了花生生產機械化技術的試驗示范推廣,每個主產縣至少抓了一個示范點,堅持以點帶面,重點抓好花生收獲、采摘、脫殼等機械化生產技術試驗示范推廣,使花生生產機械化水平得到進一步鞏固提高。對比機播覆膜、不覆膜與手工播種的花生,畝產分別為685.7斤、623.4斤、472.7斤,使農戶進一步看到了機械化生產的優勢,提高了他們發展機械化生產的積極性。僅樟樹市花生種植面積就達到14萬畝,純收入預計達到1.25億元。
(三)果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成果明顯
我省果業在規模、產量、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的發展過程中,農機部門實施了“農機上山”果業機械化工程。通過幾年來的科學引導,目前,我省果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成果明顯,在今年秋收冬種全省果業機械演示會上亮點紛呈。
一是中型拖拉機逐步進入果業生產領域,使得果業中耕、開溝施肥、擴穴改土等果業生產勞動強度大的生產環節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已形成中拖、手拖、果業耕整機在不同坡地、不同果業面積的大、中、小機械化果園管理的作業格局。
二是節水灌溉越來越受到農民歡迎。從推廣節水微噴開始,到目前滴灌、滲灌、藥肥水共施系統等一大批節水灌溉新技術、新機具、新設施落戶我省果業,在節能環保、節本增效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藥肥集成噴施系統。通過二年的實踐,大力推廣藥肥集成噴施系統。以大功率機泵為功力,取代小動力藥泵,通過管路按果樹定株實施藥肥噴施。解決了打藥勞動強度大,農村勞力緊張的矛盾。
四是分級包裝設施越來越受歡迎。目前,我省贛南臍橙出口生產基地全部都配上了果品分級清洗設施,銷售外省的臍橙全部都通過了分級分類包裝銷售。電子機械化分選設備取代了傳統的滾筒式、模板式分級機械。
(四)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取得新突破
我省建設了一批地方特色如茶葉、馬鈴薯、榨菜、蜜桔、牧草等生產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浮梁縣財政拿出25萬元專門用于名優茶加工機械的補貼,補貼率達30%,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得到了社會的好評。
(五)農機購置補貼成效顯著、新機具新技術推廣進一步加快
20__年度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已基本結束,共投入補貼金2.15億元,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有效的引導農民購買選的農機裝備,新農機新技術、高效農機具得到較好的發展,農機裝備結構得到調整。全年補貼類機具達5.95萬臺,其中,半喂合收割機、高速插秧機、大中型拖拉機6800多臺,改變了以小型農機具為主的局面。輕型噴灌機具、高效機動噴霧器等一大批新技術新機具通過補貼得到生產實際中的應用,有效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進一步推廣農機新技術打下良好基礎。
(六)加強農機新技術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從城鄉統籌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出發,全省各農機化技術學校按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新要求,充分運用師資、設備設施優勢,積極開展新農機新技術培訓。全省舉辦農機科技培訓班116期,培訓農民7625人次,結合科技抗冰救災,開展農機科技下鄉活動16次,發放技術資料3萬多份。
(七)借助各種媒體宣傳農機技術,促進農機推廣工作
通過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紙對農機春耕、水稻機械化育插秧、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大戶進行了重點報道,形成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還組織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對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農機服務作業隊、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效果進行了調研,摸清情況,了解實情,分析問題,把握趨勢。今年在《中國農機化導報》、《中國農機化信息網》《江西農機化信息網》、《江西農業》等各種媒體上發表我省農機推廣技術信息200次,撰寫調研報告和新技術可推廣可行性報告13篇,有力地推進農機推廣工作。
(八)部省級農機重大推廣項目進展順利,為新技術大面積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昌縣優質水稻區域生產機械化服務中心》建設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南昌、新干、高安等三縣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在湖口縣實施的全國油菜生產機械化示范區建設項目成效顯著;省級農業新技術示范與推廣重大項目即《水稻機械化育插秧配套技術示范與推廣》、《贛州市果園節水灌溉機械化技術推廣》等已完成;《水稻區域生產機械化技術基地建設》已完成有關試驗、示范工作,各個項目的研究示范都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我省農機化發展的新技術,為今后更好推廣農機新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農機與農藝結合,實現水稻機插秧技術的集成與創新
水稻機插秧成敗的關鍵是農民能培育出適合插秧機機插的秧苗,各級農機推廣部門緊密與農業技術部門相結合,成立聯合攻關小組,對水稻機插育秧、栽插及大田管理等配套農藝技術進行較為系統、全面的深化試驗研究,推進了農機農藝技術配套組裝集成,實現了水稻的群體質量栽培與機械化高產栽培的有效結合,有力保證水稻機插的快速發展。
(二)堅持行政推動與引導市場相結合,狠抓示范項目落實
各級農機部門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加大行政推動力度。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是近年來農機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農機管理部門專門成立了水稻生產機械化工作領導小組,并且把水稻機插秧技術示范推廣列入農機化工作年度工作主要目標進行考核。全省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明確任務,落實政策,強化措施,推動水稻機插育秧推廣工作不斷躍上新的臺階。
同時,還抓住有利契機,堅持在落實農機購置補貼的政策中,對重點推廣的農機技術需要的機具進行傾斜,如利用中央、省、市財政對農民購買插秧機及培訓工作實行了穩定的補貼政策,其中手扶式插秧機補貼總比例達到70%以上。通過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做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加大了農機推廣力度。
(三)堅持典型示范與整體推進結合,積極營造農機技術推廣良好氛圍
在機插秧技術試驗示范和大面積推廣過程中,我省堅持示范先行、典型帶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方法。在試驗示范階段,重點抓種田大戶、農機大戶,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讓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了解機插秧技術的優勢,同時,通過層層召開育秧現場會、機插現場會、大田管理現場會和機插水稻長勢現場會,并借助廣播電臺、電視、網絡、報刊雜志、集市、印發小冊子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增強基層廣大干群的感性認識和認知度,努力擴大社會影響,并為大范圍的區域發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術和經驗。
(四)堅持機具推廣與技術服務相結合,健全農機技術推廣保障體系
技術能否到位是農機技術推廣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抓好插秧機推廣的同時,特別是在試驗示范初期,以市縣水稻生產機械化項目負責人、農機、農藝技術骨干為對象,派員到生產廠家或邀請廠家技術人員來當地開展師資培訓,逐漸建立了一支既懂農機又熟悉農藝的技術推廣骨干隊伍。免費組織舉辦培訓班100多期,培訓600余人次;結合送科技下鄉活動,免費派送“江西省水稻機械化育秧及大田管理技術模式掛圖”等有關水稻機插育秧及高產栽培技術、農機維修使用方面的教材和VCD教學光盤、《水稻機插秧實用技術》等科普教材5000余份。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機化技術推廣資金投入不足,農機新技術推廣速度相對較慢
在農機補貼政策的推動下,農民購機熱情高漲,農機技術推廣資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相對于農民日益增長的對新技術需求,農機推廣經費相對較少,導致我省農民接受新技術和使用新技術較慢,與發達省份相比,我省還存在農機裝備總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和老化嚴重問題一時還難以解決,優化調整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還不能適應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要求。
(二)農機化整體水平不高,科技創新能力比較薄弱
我省農機化水平還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對農機科技投入不足,農機新產品短缺,基礎設施薄弱;機械插秧等關鍵環節推廣工作尚在起步階段,思想障礙、資金障礙和技術障礙尚未根本解決。
(三)農機推廣工作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
由于文獻記載的缺憾,中國早期的歷史是個謎團。一百多年來,一直有人質疑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實性。一些外國學者甚至對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疑惑重重,認為這是“中國政治上的‘民族主義’沖動”。
多年來,中國學者探索自己文明起源的努力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已在“十五”期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研究。“十一五”期間,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仍將作為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啟動,屆時將有上千名專家學者多學科攻關,找到“五帝時期”以來中華文明發源發展的真實脈絡。
近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要負責人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巍接受了記者專訪。
謎團:中華文明如何起源
司馬遷《史記》首篇《五帝本紀》,記載了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時期的歷史。對這樣一個時期,學術界或稱為五帝時代,或稱為傳說時代、英雄時代、酋邦時代等。《五帝本紀》所記載的是信史還是傳說?如何看待五帝時期的歷史記載?成為長期以來中外學者爭論的焦點。
王巍說,文獻上對中國歷史的記載浩若煙海,但互相抵觸的情況不少,讓人莫衷一是,特別是五帝傳說時代的文獻記載,存在著很大的分歧。20世紀初出現的疑古派,從疑古書開始繼而疑古史,對春秋戰國之前尤其是商之前的歷史全盤否定。
上個世紀20年代以后,中國考古學應運而生,人們開始動手尋找歷史。80多年來,中國考古學取得豐碩成果,新的考古材料對西周之前乃至夏王朝的歷史,有了一個輪廓性的記錄。同時人們也認識到,《史記》有關五帝時代的記載,絕不完全是杜撰,其中有歷史的影子,傳遞著歷史的信息。
從二十多年前夏鼐先生最早提出文明起源課題以來,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成為學術界的持續性熱點。“九五”期間展開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完成了夏商和西周時期的年表,開創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者聯合攻關共同解決一個人文社會科學重大問題的先例,為研究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奠定了年代的框架。
此后,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中心、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等為主體,國內許多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并啟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慮到探源工程的復雜性,牽扯面之廣、頭緒之多,遠比斷代工程復雜,“十五”期間在中原地區進行了“預研究”和第一階段研究,為“十一五”全面開展探源工程提出可行性報告和實施方案。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要解決古老的、延續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是怎樣起源形成和發展的問題。”王巍說,這里有幾個層面,首先是文明起源和形成發展的概念,所謂文明起源就是社會從一個平等簡單的結構走向復雜的、有等級的結構(階級、國家的產生)的變化。其次,文明的形成以國家的出現為標準。國家是文明社會形成的標志。但國家的形成是一個過程,不是某一天突然形成的,國家出現后還在不停地發展變化。所以我們叫“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研究”,夏商西周都在這個范圍之內。
六大遺址:勾勒堯舜時代的社會圖景
王巍說,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階段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
中原地區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城邑,被列入研究重點,它們是:可能與黃帝有關的河南靈寶西坡遺址、與傳說中堯時代時空吻合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可能是禹都陽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崗城址和可能是夏啟之居的河南新密新砦遺址,還有考古學界公認的夏代中晚期都城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以及鄭州大師姑遺址。
六大遺址年代先后銜接,時間上大體從公元前2500年到前1500年,為了解這一千年間的社會組織結構的變遷、王權發展的程度以及當時的自然社會環境等,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王巍說,這一千年的歷史正處于中華文明起源的關鍵期。其“社會圖景”可作如下歸納:
――農業生產取得長足進步。一是農作物多樣化,原來認為只有小米粟等是主要食物,現在發現稻米占相當比重,小麥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二是耕作技術的改進,為適應水稻、小麥等多種作物的種植,有了水田、旱田,耕作技術隨之發生變化。二里頭遺址等都找到了小麥,甚至還找到了除養豬、狗之外飼養羊的證據。
――銅器冶鑄技術的發展。到了以二里頭為代表的夏代中晚期,已經能夠制造鼎等青銅容器了,青銅容器的制造比制造刀子等小件物品要復雜得多;而復雜的青銅容器,如鼎在這一時代的晚期成為中國王權的象征。
――社會發展變化方面。一是等級制強化和制度化。比如在陶寺遺址中的1000多座墓葬中,大墓約占1/10,每座墓葬能出土百余件隨葬品,而小墓則占大多數,其出土的隨葬品寥寥無幾;二是大型城邑的出現。陶寺遺址發現了建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大型城址,它非常宏大,有280萬平方米,南北1800米,東西1500米。修建這樣規模的城址需要大量人力,可見當時組織人力從事工程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三是出現反映王權的宮殿、宗廟。二里頭遺址發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宮城,發現了中軸線左右對稱的布局,多重院落,這個傳統一直影響到北京紫禁城的建造,開了幾千年中國宮城布局的先河。
在對這些遺址的考古調查中,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一時期各個集團之間的戰爭規模空前擴大。在陶寺遺址,考古人員發現,這個280萬平方米的城邑在公元前2100年前后突然廢棄了,變成一個小村鎮,與之相應的是,發現了非常殘酷的“萬人坑”:上百人被殺死,扔在溝里的尸骨有的頭被砍下,有的婦女受到殘酷的性摧殘。
另外,第一階段的研究還提示出當時自然科學的進步。陶寺遺址發現的距今4100多年的天文觀測臺,被確認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觀測臺。從這個觀測臺可以觀察到太陽與周邊山脈所構成的切線,根據切點的不同確定節氣。
王巍說,以上這些成果都是經過歷史、考古、物理、化學分析、物探、天文、冶金、體質人類學、地質學等近百名學者的配合和論證共同得出的。
會聚和輻射:中華文明起源模式
在對中華文明起源的追索中,科學家發現,中華民族步入“文明社會”有著漫長的前奏。“在中華文明的起源過程中,各個區域的進程是不一樣的,長江上中下游、黃河上中下游各個地區都以自己的方式為文明的誕生做著貢獻。”王巍說。
多年以前,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經提出中華文明起源的“滿天星斗”說。已歷時5年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一步證實,在文明起源階段,幾大江河流域都有程度較高的考古文化,但是它們并沒有形成文明之火,有的可能在發展中漸漸熄滅,更多的可能改變了發展方向,向中原文化靠攏過來。
“在文明的起源階段,中原文化并非在方方面面都是最先進的,但中原文化有著更強的包容能力。”比如,目前的研究確認,公元前2500年之前,青銅器制造技術是西部地區比較發達,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青銅器在甘肅,玉器的加工技術是長江流域比較發達。就連中原農業生產中普及程度比較高的小麥種植和養羊傳統也是從遙遠的西域引進的。
在文明形成之初,黃河下游、長江流域地區的考古文化都有向中原挺進的意圖和行動,最后都沒有成功。中原文化在漫長的過程中通過吸納其他文化的先進因素而最終在文明起源的角逐中脫穎而出,形成了光輝燦爛的夏商周三代文明。
王巍提出,“會聚”和“輻射”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模式。中國各地先進的文化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會聚到中原,進入夏商之際,中原文化則更多地向外輻射和傳播。“但會聚和輻射從來都是雙向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