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

        第1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科目:道德法治

        教學對象:?五年級

        課時:第1課時

        提供者:

        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學習內容、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一家親》是教材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主題中第二課,本課有三個板塊:“中華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誰也離不開誰”“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本課對應的課程內容: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團結關乎著祖國的發展和統一,而孩子們對于其他民族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們的視野與經驗僅存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如何讓孩子們以開放的心懷認識、重視、接納各民族的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團結意識,攜手各民族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夢想,培養和激發他們的正確民族觀和愛國主義情懷至關重要。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了解中華民族的構成和分布特點。

        2.知道國家保障少數民族利益的相關法律法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搜集資料、歸納分析等方式,初步感受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2.多角度地分析民族交往事例,明白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激發學生熱愛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的美好情感。

        2.培養正確的民族觀。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最好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通過三年級的學習,學生知道我國是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對于各民族有個自己的民族節日、特色活動、民族風情有初步了解,而對于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間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創造中華文化了解不多。根據平時觀察,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查閱資料與探究的能力,我們可以讓學生自行搜集,再幫助他們了解一些國家政策法規,引導他們進一步了解各民族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的血肉之情,明白祖國的發展離不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本課教學,我著重抓住教材中的范例和空白,先引導學生“入伙”教材,同時在課堂上拓展的事例,如:接地氣的家鄉高郵菱塘的回族人,也

        “入伙”學生,在充分“接童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經驗。在兒童當下的課堂生活中,過去的經驗被喚醒,被梳理,被反思,伴隨著兒童豐富情感體驗的發生。兒童的社會情感得以培養,實踐智慧得以提高,引領未來生活的課程價值得以實現。

        本課中的法治教育,我力求讓學生自己讀中說,讀中悟,幫助學生從法律法規的習得狀態從對老師權威的依從變成對法律法規意義本身的認同,從剛性的外在約束轉化為柔性的內在自覺。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少數民族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分析資料,歸納提升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歌曲導入,經驗回望

        1.

        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祖國70歲的生日,在那天大街小巷都會響起了一首經典的歌曲,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吧。

        2.

        播放《愛我中華》。

        3.

        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愛我中華》),聽了這首歌,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4.

        小結: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中華民族一家親”,感受大家庭的溫暖。(板書:中華民族一家親)

        1.學生跟唱《愛我中華》。

        2.學生齊說歌名。

        3.學生交流。

        課伊始,用學生耳熟能詳的經典音樂烘托氛圍,回望學生的生活經驗,了解我國是個有著56個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共同建設國家,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

        二、了解特點,政策優待

        1.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五十六朵花裝點著這個大花園,這56朵民族花,你能叫出多少名字來?

        2.

        和老師一樣屬于漢族的學生起立。你們看,班級大多數學生站起來了,漢族學生真不少呀,究竟有多少人呢?看看201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出示餅形圖,你想說什么?

        3.

        其他55個民族由于人口少,所以我們統稱這些民族為少數民族。也就是說,少數民族有多少個族種?

        4.

        這些民族花分布在大花園的什么地方呢?出示民族分布圖??吹竭@個分布圖,你想說什么呢?隨著學生的交流,引導板書(大散居

        小聚居

        5.

        正因為少數民族人口少,有著大散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國家為了保障少數民族的利益,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規。

        1)出示小知識:國家為了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在少數民族人數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區,這些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除了自治區外,在一些少數民族比較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還建立了自治州、自治縣、自治鄉。

        2)

        目前,你們知道全國已經建立了多少個自治區,你能從地圖中找出來嗎?引導學生認讀這五個自治區。

        3)

        除了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自治鄉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條也明確規定,出示第四條內容。學生認讀,說說看了這兩個資料,你想說什么?

        6.

        國家的法律法規尊重了少數民族,保障了的權利和利益,除了這些,國家在教育、經濟上也對少數民族有了些政策照顧,有誰知道有哪些政策照顧?(隨著學生的交流,著重講講精準扶貧、興邊富民行動等方面的政策)

        7.

        這一系列的政策法規,更加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出示人口調查圖,從這個圖中你看出來什么?(板書:交錯雜居)

        8.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的保障,各民族之間流動更加頻繁,看,我們同學中也有少數民族的學生。少數民族的學生請起立。你們能說說生活在這里有什么感受嗎?

        1.學生回憶,說出民族的名稱來。老師適時表揚。

        2.學生交流,漢族人數占全國人數的百分之九十一點五,其他民族人數占百分之八點五。

        3.共有55個。

        4.學生交流民族分布的特點。

        5.學生在地圖上找出五大自治區,認讀自治區。學生交流感受國家政策法規對少數民族的尊重。

        6.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針對少數民族的一些優惠政策。

        7.學生交流,感受民族交往交流頻繁,趨勢明顯。

        8.學生交流,讓少數民族的孩子感受來自大家的溫暖,讓漢族的孩子明白更要關心身邊的少數民族同學。

        通過對圖形、法律法規等小常識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站一站、數一數等方式充分調查學生的經驗,感受民族構成的特點。

        三.

        互幫互助,和諧相處

        1.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揚州就有個自治鄉,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

        2.

        揚州高郵菱塘,究竟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請看視頻《愛駐菱塘》。從這個片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我們將進行知識問答。

        1)

        江蘇省有幾個少數民族自治鄉?

        2)

        菱塘在我們揚州的什么地方?

        3)

        在菱塘,主要生活著哪族的人?

        4)

        在菱塘,回族人和幾族同胞共同生活著?

        5)

        在菱塘,回族人生活得如何?

        6)

        回族人和其他民族相處如何,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7)

        回族人的服飾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8)

        回族有個代表性的建筑是什么?

        9)

        回鄉民族體育項目邀請賽中有哪些你最感興趣的節目。

        10)回族伯伯資助了漢族孩子上學,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

        在祖國這個大家庭里,像菱塘這樣各族人和諧相處,緊緊依靠著,互相幫助的事例還真不少呢,觀看錄像:莊仕華《愛灑邊疆

        肝膽相照民族情》。

        4.

        像這樣畫面你還知道哪些,課前大家也進行了搜集,來我們一起交流下。

        5.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們要攜起手來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著一起,共同創建這美麗的祖國,把祖國這個大花園打扮得更加漂亮。

        1.學生猜猜揚州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鄉。

        2.學生看視頻,交流獲得的信息。

        3.學生從故事中感受回漢和諧相處的民族關系。

        4.學生交流民族情的感人故事。(引導學生搜集身邊不同民族學生之間故事、不同時代各族幫助的故事,多角度去搜集。)

        以身邊的事例拓展開來,從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不同人物感人的故事,感受民族和諧相處的情感,實現教材語境與生活情境的有效鏈接。

        七、教學評價設計(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

        評價指標

        優秀(8-10)

        良好(5-7)

        需要努力(1-4)

        自評

        互評

        師評

        加分

        資料搜集

        能根據要求廣泛搜集各種資料,并將資料進行有效整合。

        能進行資料的搜集,能熟悉自己搜集的資料

        搜集資料馬虎,不能全面將資料搜集齊全

        課堂聽講

        認真聽課,積極思考,課堂上無走神、講閑話現象

        聽課比較認真,偶爾能思考下問題,偶爾有走神、講閑話的現象

        聽課不認真,不思考問題,走神,講閑話現象比較嚴重。

        發言情況

        積極舉手發言,并有自己的見解

        能舉手發言,答案中自己的思想較少

        很少發言,不表達自己的觀點

        小組合作

        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能夠耐心傾聽、尊重其他組員的觀點。

        能參與小組活動,基本能做到傾聽別人觀點,簡單發表自己的觀點

        參加小組活動時不能耐心聽取其他組員的觀點,很少發表自己的觀點。

        課后作業

        積極認真按要求完成課后作業

        能馬馬虎虎地完成課后作業

        不能全部完成課后作業

        積極實踐

        能積極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在行動習慣中體現出來

        能將部分學到的知識在自己的行為習慣中體現出來

        不能或較少地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行為習慣中體現出來。

        八、板書設計(本節課的主板書)

        7.中華民族一家親

        漢族

        人口眾多

        和諧相處

        少數民族

        人口少

        大散居

        第2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occupation morals and law” of the occupation school lesson teaching Chu argument

        Zhu Xiao-yun

        【Abstract】“Occupation morals and law” lesson is medium etc. occupation school new one after being virtuous teach a lesson course reform set up of a new lesson.Accurate confidence new course content of course design of way of thinking and inside logic relation, fitting processing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s, aim at current medium the job living a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dopt valid of teaching measure, reform evaluate student a way, ability make this course of teaching can smoothly progress.

        【Key words】Medium occupation school;Occupation morals and law;Content of course;Teaching method

        從2009年秋期開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按照《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的要求,開設“職業道德與法律”課。該門課程是由原來的的中職德育課程《職業道德》和《法律基礎》合二為一的一門新課程,是中職學校德育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職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德育課。如何把這門課程教好,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社會主義法治意識”的任務,是承擔該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亟待探索的課題。筆者于2010年春期參加了該課程的教學,現將從事教學工作的一些體會和收獲總結出來,與各位同行交流。

        1. 準確把握課程教學內容及內在的邏輯關系 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深入鉆研大綱和教材,領會大綱精神,把握教學內容體系。

        1.1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了五個專題――習禮儀,講文明;知榮辱,有道德;弘揚法治精神,當好國家公民;自覺依法律己,避免違法犯罪;依法從事民事經濟活動,維護公平正義。

        1.2 以上五個專題分立,前2個專題主要講道德,后3個專題主要講法律。但它們有內在的邏輯:由禮儀入手講道德――由一般道德講到職業道德――由道德規范講到法律規范――由法治理念講到依法律己――再講到與學生生活、工作密切相關的民法、經濟法等相關內容。

        2. 正確處理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 教學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的超越。教學內容既要充分體現教材的邏輯結構和主旨內容,又要注意課程內容的可理解性和學生的接受程度,“將教材內容主體化、情景化、信息化,進而轉變為能動的教學內容”十分重要。因此在對教材內容體系進行探索后,還必須正確處理教材內容,科學地組織教學。

        2.1 將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結合起來,實現德與法的和諧統一。新課程的創新之一,就是貫徹了“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把“職業道德”與“法律基礎”合二為一,實現了道德內容與法律內容的有機融合。因此教學中要把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來進行,對教材中的某些內容進行整合,如將家庭美德教育和婚姻法、繼承法的內容結合在一起;社會公德和治安處罰法相關規定結合一起;職業道德中的辦事公道與職務犯罪的規定結合中在一起;誠實守信與合同法、民法的基本原則結合在一起進行講解等。通過這種結合,既體現課程的鮮明特點、講清了道德的要求和法律的規范,又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并在思想道德層面受到更深的教育。

        2.2 結合學生實際,突出重點內容。按照大綱“淡化傳統的學科體系,精選教學內容,教授必要的知識”的要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因此,道德部分中的職業道德、法律部分中的民法、合同法、治安處罰法、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危害與預防、勞動合同法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的內容應是教學重點內容。

        2.3 按照“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的教學原則,篩選、補充教學內容。由于職業道德與法律是兩門課合二為一,因而面廣量大,內容繁雜且較為抽象,而中職生又大部分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較低,因此教學中必須 針對學生的這一學情和實際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補充。如“習禮儀、講文明”部分,中職學校一般都開設了“禮儀課”,這部分內容可不講;“憲法”部分因初中已學習過相關內容,只需講解“公民意識、人民原則和保障人權原則”即可;第八課的訴訟程序內容,因涉及的法律專業性太強,只需給學生講解“程序的作用、意義和民事訴訟的基本程序”即可;刑法中的“職務犯罪”可省略。但是對于大綱規定的而教材沒有的,要根據學生專業適當補充。如道德部分中的“遵守行業道德規范”的內容,這是更有針對性、更有意義、更貼近學生的內容,應補講。又如法律部分中的“遵守行業法律法規”,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所屬的行業,進行相關行業主要法律法規的教育,以提高學生依法從事職業活動的能力。

        3.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強課程教學實效性

        3.1 盡量運用案例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國古代教育學家曾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敖倘宋匆姌啡ぃ夭粯穼W”。從事任何活動都需要興趣,否則活動的效率則難以提高。“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教學也是如此。教學的案例,應貼近社會、貼近職業、貼近學生,來源于現實生活,切忌“假、長、空”。案例教學的方式,可由教師在案例演示后,說明基本原理,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或由教師根據案例內容,提出要求和討論題,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討論,再由教師總結評析,或由學生參與“現場”,再現案例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共同研討交流??傊處熞耙园竸摼?,因案成趣,以案激情”,使學生“以案引思,據案論理,依理導行”。

        3.2 結合運用學生主體參與的啟發式、討論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可以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具體的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一般可采用下列步驟:首先,教師提出研究的課題,并作必要的啟示或指引,讓學生思考以尋求答案;其次,讓學生回答思考結果,師生共同討論答案的正誤;最后,教師作出確切的結論,并總結建立概念過程中的經驗。

        (2)討論式教學:主要是以專題討論形式進行。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組織一些專題討論或專題發言,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社會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表達能力。如在第二單元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教學中,可組織學生討論“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要不要勤儉?”講“職業道德形為養成”時,組織討論“如何看待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半/準軍事化管理?”等等。

        (3)合作探究式教學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有效引導,指導學生相互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心理品質和學會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注意教學過程中的民主化、多元化和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親密合作的教學觀和師生觀。因此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中,要將這一理念貫穿其中。

        3.3 充分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教學。“枯燥”、“單調”、“呆板”等是學生不喜歡上德育課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的教學中,要實現教學手段由“傳統單一化”向“現代多樣化”的轉變。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電視視頻教學、觀看影視音像資料等,使學生耳聞其聲,眼觀其形,身臨其境。

        3.4 加強實踐性教學。本課程僅僅停留在幫助學生掌握道德與法律的相關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無論是職業道德修養還是法律素養,最終都要體現和落實到行動上,為此,教學中應當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性教學。組織課堂討論是最簡單易行的實踐性活動,教師可選取一個典型事件,讓學生對此事從道德或法律方面進行充分討論,使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體驗到道德、法律是與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還可根據實際情況需要開展更多的實踐性教學,如在道德部分的教學中組織學生到社區、敬老院、福利院、公共場所做些公益事;在法律部分教學中,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審判、參觀看守所、少管所,組織學生看道德與法律的電影、錄像、電視、展覽等。

        4. 改革評價方式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考核,應按大綱要求,從日常表現、學習成果、紙筆測驗、學期評語等方式進行,即改變現行片面依賴筆試成績的評估模式,將學生的平時操行考察、作業評價、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等,按照客觀、公正的原則,制定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根據中職生認知能力實際情況,可考慮按20%、20%、60%的比例,從平時表現、作業完成、筆試成績三個方面對學生成績進行鑒定。

        總之,筆者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的教學中深深感到,把握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從學生實際出發,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革評價方式,就能使該門課程教學取得實效,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并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大綱》2009年09月11日;

        [2] 扈文華 《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大綱”》的體會

        [EB/OL]http://省略/p-54851870.htm

        第3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職業藝術教育 啟發和引導 重要性 措施

        一、 加強職業藝術教育中啟發和引導的重要性

        加強職業藝術教育中的啟發和引導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1、 提高學生學習藝術課程的興趣

        加強職業藝術教育中啟發和引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藝術課程的興趣。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啟發和引導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職業藝術教育的。這樣的教學更是側重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導進行教育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藝術課程的積極性。

        2、 提高藝術教育課堂的效率

        加強職業藝術教育中啟發和引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藝術教育課堂的效率。在開展藝術教育中,根據學生的興趣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有利于提高職業藝術教學課堂的效率。

        3、 推動職業藝術教育的發展

        加強職業藝術教育中的啟發和引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動職業藝術教育的發展。職業的藝術教育由于其就業率低等問題,往往學生都不愿意選擇。如果在教育中加強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技能,有利于其就業工作的開展,這樣就能夠推動職業藝術教育的發展。

        二、 加強職業藝術教育中啟發和引導的具體方法

        加強職業藝術教育中啟發和引導是推動職業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

        1、 啟發和引導學生樹立藝德觀念

        啟發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藝德觀念是加強職業藝術教育中啟發和引導中的前提和基礎。對于職業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其藝德觀念如何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下面,筆者從兩方面就如何啟發和引導學生樹立藝德觀念進行具體說明。

        第一,教師自身要做好榜樣工作。就從教育專業的角度來看,職業藝術教育教師的審美素養、教育思想觀念等不僅對于教師自身的水平和素質有很大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認識美的內化過程與創造性外化能力的發展。

        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注重自己的行為,不斷學習關于藝術方面的知識,追求創新。同時,職業藝術教師在工作中需要不斷關注教育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加強與同行業教師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藝術教育觀。只有這樣,才會提高教師的技能水平和人格魅力,給職業藝術專業的學生起到證明的榜樣。

        第二,要通過宣揚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來啟發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德觀念。當前,我國有很多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他們以他們的人格魅力征服著觀眾。職業藝術專業的學生他們是一個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強的群體,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他們,通過對他們灌輸老藝術家的藝德讓他們進一步樹立正確的藝德。

        2、 在愛的基礎上進行啟發和引導

        在愛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是做好職業藝術教育的重要措施。從教師的角度來看,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藝術教師與藝術教育事業啟發和引導的具體表現。筆者這里提到的熱愛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用心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熱愛學生的重要基礎就是尊重學生。作為職業藝術教育的教師,無論是平時的學習還是生活中,都要尊重學生,不侮辱學生的人格。即便是學生做錯事的情況下,教師在對其進行批評的基礎上多加鼓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喜歡并尊重老師,從而喜歡上老師的課。就筆者的工作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因為不喜歡一個老師而對其課程也很排斥。

        另外,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職業藝術專業的學生因為是接受職業教育,其內心深處存在著一定的自卑。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化解學生內心的癥狀,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以讓學生認真對待職業藝術教育,學好本領,提高其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3、 教與學的啟發和引導

        筆者這里提到的教與學的啟發和引導主要是指教學方式的一種革新。通過完善教學方式來進一步對學生開展職業藝術教育的啟發和引導。下面,筆者就自己教學中總結的工作經驗進行簡要介紹:

        第一,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教學。合作教學從理論上來說主要是指鼓勵學生與學生合作學習來掌握教材要求和教材內容的一種學習方式。合作教學因為是鼓勵學生主體都來參與到教學中去,因此其積極性很高。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職業藝術教育開展的活動中,筆者就組織學生春天,每一小組選中一個地方進行創作,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這樣因為要顧及到小組的整體水平,所以每個學生都認真完成任務,效果極佳。

        第二,鼓勵學生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當前重要的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去鉆研的一種教學方式。探究式學習因為是學生自主地、主動地去研究,因此積極性更高。作為職業藝術教育的教師需要注意,要把握大方向,要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教學。

        4、 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創作

        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創作是做好職業藝術教育啟發和引導工作的關鍵。對于職業藝術教育的學生來說,進行藝術創作是提高學生技能和素養的關健性因素。職業藝術教育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僅要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同時需要有創新精神,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作。

        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作。這種鼓勵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藝術教師要為考試內容的狹窄性特點構建一套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相啟發和引導的較為系統化的教與學新思路,從而在充滿情趣的課堂中,激發起學生的興趣,開發出學生的生命潛質,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布置相關的實踐作業或者是其他作業來讓學生熟悉掌握中外藝術的各種風格流派的樣式,提高鍛煉扎實的藝術功底和設計創意能力,從而提高其創作力。

        另一方面,職業藝術專業的領導可以組織相關的創作比賽鼓勵學生參加。在實際的比賽中,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對于其構思以及創作能力也有重要的提升。另外,領導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到學校開展關于創作的座談會,讓學生切實意識到創作的重要性。

        三、 總結

        加強職業藝術教育中的啟發和引導對于職業藝術專業學生的發展極為重要。上文中,筆者主要從啟發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德觀念、對學生進行愛的啟發和引導、教與學的啟發和引導以及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創作等方面介紹了我們應該如何加強職業藝術教育的啟發和引導。作為職業藝術教育的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重視職業藝術教育中的啟發和引導,以推動職業藝術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晶.從生活到藝術的橋——藝術教育[J].文理導航(上).2010(03).

        第4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舞蹈;律動;教育價值;普及意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207-02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術家研究如何畫出人的各種細微的表情;法國著名的音樂家弗朗索瓦?德爾薩特致力于觀察、記錄和分析人體動作的外在表現與人的內心活動之間的關系,為動作的表現力找到了內心的依據,也為情感的表達拓展了肢體的功能;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敏銳大膽地探索,發明了“體態律動教學法”,豎起了音樂教育新的里程碑;在舞蹈領域,鄧肯驚天動地的反叛行為沖破了芭蕾藝術四百多年來編織的程式羅網。而德爾薩特和達爾克羅茲這兩位音樂家在喚醒人們的動作意識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達爾克羅茲對節奏和節奏的肉體運動形式――體態律動的把握,更是抓住了提高藝術表現力的關鍵和抓住了音樂和舞蹈教育弘揚人的生命力的關鍵部分。

        達爾克羅茲的這一貢獻揭示和喚起了人們對節奏的表現價值和生命意義的認識,不僅拯救了被技能技巧所主宰而陷入困境的音樂和舞蹈藝術,還使律動這種節奏性動作為音樂和舞蹈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價值。這種新的教育價值就在于提供了一種帶有質變的藝術教育的方法。

        一、律動教育是一種涉及藝術本質的教育方法

        節奏是宇宙一切事物運動的最基本的表現形態,是客觀事物一種合規律的周期性變化的運動形式。節奏也是藝術范疇的重要概念,它是通過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承擔起藝術表現的主要要素。律動是節奏的一種動態現象或效果的體現,即節奏是律動的內在條件,而律動則是節奏的外在表現。在藝術領域,相對于音樂、舞蹈等在時間中流動的藝術,繪畫、書法、雕塑和建筑是形象一次性呈現的非動態、非過程性藝術,它們的律動感通過線條、塊面和色彩的變化有規律的組織排列來呈現,觀者需通過主觀的感覺和想象來獲取動態的理解和感受藝術形式的生命感。而在種種藝術的節奏表現中,唯有舞蹈藝術的身體律動在形態上既包含音樂的時間性,又包含繪畫等的空間性,可以說既是律動最鮮明、最充分的體現,又是一種能夠引起人的感知覺(動覺)的律動,這種律動與人的生命意識緊密相連,正如中國學者聞一多先生曾說過的那樣,以律動為主的原始舞蹈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律動所體現的生命活力,使得舞蹈在歷史的長河中生生不息,魅力永存。處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達爾克羅茲運用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科學原理為自己的體系找到了理論的依據。

        正如達爾克羅茲所說,“所謂律動乃是具有音樂本質的一個方法……”,它“是以新的音樂教育為主的教育方法,同時,它不僅是新的舞蹈教育法,也是能夠廣泛地涉及一般藝術面的教育方法”。因為“我的方法,其目的是使學生們完全的音樂感覺、聽覺、全部的感情、對節奏的感情及對律動的本能等發達起來,形成他們研究藝術的基礎”。尤其是對節奏的情感表達和對律動的本能的敏感,能使人的原始動作的各種機能發達、調和并能通過在時間和空間上以整理肉體動作為目的的一系列練習,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藝術是一種以感性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形式,但當它在歷史的長河中日趨完美的同時,精美的形式和高超的技藝往往使人們忘卻了它賴以生存的、最本質的含有鮮活情感的節奏特征和富有生命力的律動表現。達爾克羅茲的律動教育重新揭示了這一切,使機械理性的音樂教育、在刻板節拍下跳動的舞蹈教育以及所有注重追求技能和優美形式的藝術教育都相形見絀,猛然醒悟地邁開新的步伐。所以,律動教育是一種涉及藝術本質的教育方法,也是能夠廣泛地涉及一般藝術面的教育方法。它誕生一個多世紀以來,徹底改變了音樂教育的面貌,對舞蹈教育的巨大影響和對其他藝術教育的影響也是最好的證明。

        二、律動教育還是一種開發、調動人的本能的藝術教育方法

        音樂、舞蹈曾是人們表情達意自然而然產生的一種藝術形式。原始人通過律動發泄情感,口唱身跳和手舞足蹈是人們不能壓抑的本性沖動。反之,當人們聽到節奏性強的音樂,身體就自然想動,甚至不由自主地隨著節奏點頭和擺動身體。60年代末,國外相關的研究就證明,半歲的孩子已開始對音樂有最初的動作反應;兩歲起,對音樂顯然已有一系列的諸如點頭、晃頭、搖腿、提起或放下腳跟等部分身體的動作對應了。這種幼兒會跟著音樂自然舞動的例子比比皆是,而自古以來在民間人人都能跳以簡易律動為特征的風俗舞蹈和流行舞蹈也是不爭的事實。曾幾何時,藝術化了的舞蹈越來越使人們望而卻步,以技能傳授為主的舞蹈教育被視為具有特殊條件和才能的人的專利,廣大民眾常常因此被拒之門外。達爾克羅茲的律動教育法從人的本能和本性出發,借助于生命的經驗,自然而然地將人們帶入音樂和舞蹈的境界,這是何等的高明!律動是構成一切藝術的基礎,當音樂的律動通過肉體動作來展現,能夠使人真實地知覺樂感,使抽象的音樂概念和音樂的本質變為現實和幸福的源泉;當律動被提到舞蹈藝術的主要地位,人們不僅能自然而然地進入舞蹈世界,而且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舞蹈的魅力。達爾克羅茲認為律動的覺察和律動感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基A條件,因為對于音樂、舞蹈及至所有藝術教育來說,就是既把握到了藝術的最基礎條件,又是一種開發、調動人的本能的藝術教育方法。這也正是律動教育得到人們的青睞,被作為音樂和舞蹈啟蒙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達爾克羅茲的律動教育價值還在促使舞蹈的普及上體現出來。19世紀的歐洲,狄德羅關于“生命在于運動”的著名觀點已深入人心,出于對文明的反思,身體健全之于精神健全的重要意義受到人們普遍認同,因此,運動一度成為時尚。騎自行車、跳舞、練習體操甚至成為一種時髦。而20世紀初達爾克羅茲的律動教育將這種時尚推向了一個。

        在歷史上,達爾克羅茲的律動教育之所以能在運動成為關注對象的歷史時刻駕馭時尚,在于它是一種為運動注人美感和靈魂的教育。達爾克羅茲律動教育雖是一種類似節奏體操的簡易的音樂舞蹈教育,但比原先歐洲單純把重點放在肉體方面的瑞典體操更受人喜歡,因為它不僅能達到生理訓練的目的,而且還重視心理因素,在音樂陪伴下的優美的律動,不會讓人有沉重枯燥的感覺。用肉體動作感覺音樂的律動,也就是把律動再現于肉體以后,才能真實地知覺律動,自己也投入律動之中。律動這種抽象的概念以及音樂的本質,通過體操的方法才能變為非常新的現實,才能變為幸福的源泉。在現今,律動教育之所以具有推廣價值,就在于以律動為核心的音樂、舞蹈教育,是一種與傳統以技藝傳授為手段和目的的藝術教育有著本質區別的嶄新的藝術教育方法,它使藝術體驗和藝術表現奠定在藝術的本質和人的生命意識的基礎上,容易為大多數人接受,這對于舞蹈普及教育,尤其是面向人人的作為素質教育的舞蹈教育十分合適。此外,最主要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繼承了古希臘的傳統和弘揚了柏拉圖的哲學體操與音樂完美結合,并訴諸于人的心靈,使人的靈肉合一,達到舞蹈教育的最高境界,而這正是美育和素質教育的主要追求。

        因此,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參考文獻:

        [1]滕守堯著.回歸生態的藝術教育[M].南京出版社,2008.

        [2][日]江口隆哉著.舞蹈創作法[M].學苑出版社,2005.

        第5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一、必須確保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地位的首要性

        新加坡的國民教育之所以有這么顯著的成效,首先離不開新加坡政府的高度重視。新加坡政府一直不遺余力地尋求治國良方,與此同時,國民教育的內容和政策也在與時俱進,不斷改革、不斷優化,與國家發展相得益彰。新加坡自建國以來,一直把加強學校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國民的整體道德水平作為振興國家的重要措施乃至基本國策,新加坡政府對國民教育的重視不是停留在口號上,或者只是為了裝點門面、做做廣告和宣傳而已,而是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推動其實現,毫不松懈,絕不手軟,保證其沿著預設的軌道全力實施。如新加坡政府編制了統一的道德教育大綱和目標體系,強化指導作用,并采取強制性手段,保證校內道德與法治教育課按計劃時數授課,同時政府還建立專家咨詢機構,輔導各學校開展相應的德育規劃,通過政府手段推動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緊密結合。為了促進國民教育的扎實推進,新加坡政府還投入了巨資作保證,政府投資于教育的經費僅次于國防,教育支出在政府行政總支出中占有很高的比例。這些有力而具體的措施充分體現了政府對國民教育的重視,保證了國民教育在新加坡學校的應有地位,使它在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五育并舉,德育為先。一直以來,在我國,黨和政府都非常重視道德與法治學科,重視意識形態的教育,并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照理說道德與法治學科在我國應該有不低的地位。但由于中考是指揮棒,在中考中分值高,家長重視,學校重視,學生重視;在中考中分值不高,家長、學校和學生都不重視。特別是有的地方,道德與法治學科被擠出中考范圍,緊接著帶來的是全民的不重視,道德與法治學科成為“棄兒”。有的學校干脆把道德與法治學科當成副科,覺得可教可不教,可教好也可教不好,順其自然。上面考,下面教;上面不考,下面不教。出現了道德與法治學科“說起來重要,教起來次要,不考時干脆不要”的局面。不重視道德與法治學科,帶來的是一些地方學生道德水平的嚴重滑坡。筆者以為,要使道德與法治學科在全社會占有很高的地位,就需要國家和教育主管部門一以貫之地重視,不折不扣地加以監督,保證其有效開設和教學,不管考或不考,不管分值大小。不能因為考試就重視,不考試就靠邊站,并使其成為一種常態、一種定勢、一種規則。任爾東西南北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地位決不能動搖,因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國家對青少年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的最重要的陣地,是進行德育教育的喉舌和窗口。

        二、必須確保評價機制的綜合性

        新加坡國民教育十分成功,與其有效的評價機制分不開。在新加坡,對學生考核評價既注重課堂教學中的考試成績,又十分注重學生參加社區活動、做義工、參加社團活動等表現和成績,兩手抓,兩手都硬。假如一位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優異,但是如果不參加一定時間的社區活動和做一定時間的義工,在升學考核評價過程中,同樣也得不到優異的評價成績。相反,如果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由于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和做較多的義工,也能得到較好的評價成績。由此我們不難發現,新加坡的考核機制不以分數為唯一依據,而是對每一位學生在一學年中的學習態度與個人修養等進行綜合評估與等級鑒定,體現了評價機制的綜合性,這在客觀上促進了國民教育的有效開展。

        評價就是指揮棒,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評價機制,就難以使道德與法治學科沿著良性軌道發展。一直以來,在我國,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考核習慣于只看分數不見行動。評價學生道德與法治情況、評價教師的教學情況的唯一依據就是分數,至于學生的行為習慣好壞根本不聞不問。學生背誦得多就考得好,考得好就能進高一級學校,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只強調學生文化知識掌握的多少,完全忽略了學生潛在的能力,忽略了學生的道德價值取向,最終導致了一些學生成了“說話的巨人、考試的高手、行為的矮子、道德的小人”,知、情、意、行嚴重背離。有鑒于此,筆者認為,學??己藢W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成績時,不能僅僅看其考試考了多少分,還應該考慮到其平時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等,要把學生一學期的綜合德育表現折算成一定的分數加入道德與法治學科總分,客觀上引導學生不以考試分數為唯一依據,而要在方方面面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否則,如果僅有分數,沒有德性,同樣得不到好的評價,甚至還會遭到一票否決。

        三、必須確保教育影響的一致性

        搞好國民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齊抓共管,否則離開了社會的配合和支持,僅僅靠學校孤軍奮戰就會顯得勢單力薄,不可能形成合力。新加坡的國民教育儼然成了“全民教育”,學校、家庭、社會諸方面分工合作,全員參與,切實履行各自的教育職責,從而使新加坡國民教育形成了全民參與的立體化格局。新加坡學校在實施國民教育的過程中,特別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品德形成的影響,強調學校應與家長建立良好的聯系,保證信息傳遞的暢通無阻。新加坡政府認識到學生所生活的環境對其道德品質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于是建立了廣泛的社區教育網、教育監督站,創立融學校和社會機構為一體的互動合作的文明社區。新加坡通過各種途徑使學校、家庭、社會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全民的教育環境,發揮“潛課程”的作用,攜手進行國民教育。由于諸多方面不偏不倚,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形成了銅墻鐵壁,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第6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按照縣人大通知要求,我代表縣人民政府,把我縣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情況,向縣人大檢查團作以簡要匯報:

        今年5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一法一例”)已經正式實施。這“一法一例”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與民方便的原則,與每一個行人、駕駛員和家庭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給中國老百姓帶來了對人的生命的尊重、對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對交通執法人的懲戒?!耙环ㄒ焕钡念C布實施,對于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規范、制約和指導作用。

        一、貫徹實施“一法一例”的基本情況

        縣政府十分重視“一法一例”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工作,加大了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執法工作的力度,把這項工作納入了重要日程,擺上了重要位置,做到了學習、宣傳、落實有計劃、有步驟、有行動。切實保證了“一法一例”在縣域內的宣傳普及和貫徹實施。

        (一)加強領導,加大“一法一例”的學習宣傳力度。

        一是成立組織,加強對“一法一例”貫徹實施的領導??h政府及道路交通職能部門高度重視“一法一例”的貫徹實施工作。交通、公安、農機等部門都專門成立“一法一例”貫徹實施領導小組,由局長親自掛帥,主管副局長具體組織實施,召開了專門會議進行詳細的安排和部署,都把貫徹實施“一法一例”工作納入了重要日程。

        二是組織交通法規的理論學習,提高實際應用能力。“一法一例”頒布之初,縣政府就把“一法一例”的學習工作放在了首位,組織交通、公安、農機部門干部認真進行了學習,使每一位行政執法干部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熟知法律法規內容,深刻理解法律法規的真正內涵,提高應用法律法規的實際能力。交通、公安、農機等職能部門也都召開了專項會議和培訓班,組織工作本系統工作人員認真學習“一法一例”,做到了全員參與,透徹領會,強化訓練、提高應用。

        三是舉辦形式多樣的學習宣傳活動。為了使“一法一例”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所了解,更好地服務于群眾和服務于社會,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學習、宣傳工作。采取出動宣傳車、張貼標語、發宣傳單、掛過街橫幅、設咨詢臺、組織秧歌隊、電視領導講話和“一法一例”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多層面廣泛宣傳“一法一例”,擴大“一法一例”的宣傳覆蓋面,使之逐步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全縣共出動宣傳車12臺次,印發傳單20__0多份,懸掛過街橫幅20多條,發表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專題電視講座5次,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學習宣傳形式,極地大提高了廣大群眾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守法自覺性,更加明確了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意識。

        (二)強化措施,切實抓好“一法一例”的貫徹執行。

        半年來,縣政府為了切實有效地貫徹執行好“一法一例”,主要加強了四項工作:

        一是開展了集中整治交通秩序專項行動。為了深入落實“一法一例”,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重要作用,提高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按照“一法一例”要求,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集中整治交通秩序專項行動,在開展集中整治交通秩序專項行動中,重點注重了“一法一例”在執法過程中的實際應用,通過實際執法來提高執法人員對“一法一例”的理解和運用,通過實際執法來提高群眾的守法意識。

        二是清理行政執法主體,加強執法隊伍素質建設。“一法一例”頒布后,我們按“一法一例”的規定,對全縣道路交通行政執法主體進行了徹底的清理,對執法主體進行了重新登記。把原來由農機部門管理的農用運輸車輛移交由公安交通部門管理。為正確貫徹實施“一法一例”,我們對道路交通行政執法隊伍進行了整頓,要求各部門選調事業心強、素質高的人員從事道路道路交通執法工作,做到持證上崗。對執法人員進行了“一法一例”重點培訓,對考試合格者發放了吉林省行政執法證,保證執法主體和行政執法工作人員都能按照“一法一例”規定依法行政。并經常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建立完善內外監督機制,舉辦各類培訓班,加深對“一法一例”的學習理解,剖析典型案例,使執法隊伍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同時,注重發揮案審機構作用,杜絕了執法隨意性,案件審理做到規范有序,程序合法,從而保證了公開執法、公正執法、公平執法。

        三是強化路政管理和道路養護工作。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道路交通標志。半年來,共投資20__0多元,新增設路牌4個,做到了縣內國、省干線、縣、鄉公路道路標志齊全,設置醒目。拆除公路控制區內圍墻2處,木板房兩所,馬路

        工廠2個,清除路邊柴草垛12處,制止公路打場曬糧5起、擅自開通路口3起,侵路經商18起,確保了道路暢通無阻。半年來,共投資60多萬元,對道路進行了養護,補坑糟5071處,9400平方米,處理翻漿路段21處,385平方米,小修路段12處,1500平方米,清理路邊垃圾8000立方米,平整平交道口13處,270平方米,基本達到了路路平坦,條條暢通,為交通運輸提供了良好的通行環境。四是加強道路運輸管理。道路運輸是一項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工作。按照“一法一例”的要求,我們積極加強道路運輸的管理工作,消除各類隱患,制止道路運輸違章行為,保證運輸安全。對營運車輛實行四不準:車輛達不到技術標準的不準參加營運;沒有上崗證的司乘人員不準上車;超員超限車輛不準出站出場;易燃易爆物品不準進站上車;在客運站設立了“三品”檢查站,配備了“三品”檢查員,進行嚴格檢查,較好地預防了爆炸事件的發生。對運送危險物品的車輛進行了嚴格管控,對手續不全和違章上路的車輛,堅決進行了查處。半年來,共查處5臺次違章運送危險物品的車輛,糾正了違章運送,減少了惡性事故的發生。

        二、工作中存在問題

        半年來,我們在學習、宣傳、貫徹實施“一法一例”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各職能部門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一是學習宣傳方面仍存在死角死面;二是具體貫徹實施時,有個別執法人員對“一法一例”理解的還不夠透徹,有時運用法律條文不夠準確;三是對重大違法案件打擊力度不夠;四是部門之間配合不夠默契等。上述問題我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抓好對“一法一例”的學習、貫徹實施工作,充分發揮交通、公安、農機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形成合力,加大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使“一法一例”得以正確的貫徹實施。

        一是繼續加大學習、宣傳“一法一例”工作力度。要抓住有利時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采取集中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方法,重點發揮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作用,經常播放“一法一例”方面的知識講座、新聞采訪、重點案例跟蹤調查等節目,努力擴大學習、宣傳“一法一例”覆蓋面,進一步提高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識,自覺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規,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原創

        二是進一步加大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充分發揮交通、公安、農機等執法主體的作用,走部門聯合辦案的路子,形成合力,嚴厲打擊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營造更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

        三是努力提高執法人員素質。進一步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有計劃地組織行政執法人員進行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培訓和考核,采取競爭上崗機制,對考核不合格的執法人員一律調離執法崗位,以提高行政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

        第7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辦學方針的提出,要求職業教育必須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把就業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切實從專業學科本位向職業崗位和就業本位轉變,實現教育與就業的對接,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貫徹這一辦學方針的有效途徑。校企合作,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不僅是職業教育辦學的顯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校企雙方互相本文由收集整理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促進生產力發展,使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入企調研把握市場所需人才

        入企調研能夠針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使畢業生能快速實現由學生向社會人的角色轉變。在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參與工作實踐,有利于培養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對崗位、職業的感情,較早地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同時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融為一體,使學校的教學質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應變能力等這些職業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鍛煉,這是崗位實踐活動以外任何形式無法完成的。

        入企調研能夠及時幫助學生掌握就業信息,實現學生就業和企業用工的順利對接。使他們在實際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熟悉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了解企業聘用新員工的意向,直接或間接獲得有用的就業信息。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很多學校把握了行業發展趨勢,掌握了企業用人需求,實現了校企合作新型的培養模式,大大改善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了解了企業目前人才需求情況,了解了企業對當前中職畢業生的認識和對畢業生的評價。通過與技術和生產部門的深入溝通,了解了企業生產崗位的具體職責和工作任務以及對崗位人才的能力素質具體要求。通過與畢業生的深入交流,了解了他們在企業的生活工作情況,請他們對學校專業發展方向、課程體系設置及教學內容、方法提出詳細的意見和建議。

        調研進一步密切了與企業的聯系,解決專業設置和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現實困惑,為明確專業定位,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教學內容提供依據。為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發揮學校專業教育為社會、行業、企業服務的功能,為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建立科研教學基地,同時也為學生實習、實訓、就業提供更大空間。

        二、實訓基地給學生提供實習就業的真環境

        實訓基地是集教學、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職業教育中心,通過校企合作承接企業生產加工業務、參與企業生產和產品研發,把學校的日常實訓融入企業產業鏈,使教學與生產、學生與企業“近距離”接觸,是實訓的基本內涵和實質所在。建立穩定的、高質量的教學實訓基地,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必要途徑。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建立面向市場的雙贏式實習基地,既能體現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參與的積極性,又推進了學生向職業人的轉換。

        實訓基地建設既不是單純的模擬實驗室建設,也不僅僅是滿足學生的實習場所,而是具有多種功能,滿足對外多層次培訓需求和集生產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機構。因此,聚集各方力量,共同建設新型的實訓基地,發揮實習基地與企業對接幫助學生就業的功能,嘗試“把需要工作的人培養成工作需要的人”的新型模式,經過專業技能培訓,滿足社會人才需求,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加速就業。實行校企合作, 大力推行工學結合,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我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競爭能力, 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學生根據專業的需要, 有計劃、有步驟地輪崗, 成為該職業的全能選手。校內實訓廠引入企業管理機制,從工廠負責人到實習(生產)車間的主任、實習(生產)指導教師全部由企業引進或聘請, 創設企業真實環境,不斷改善實習條

        件,努力開發實習產品, 逐漸使實習產品市場化, 降低實習成本。(1)與企業聯合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及校內生產部分產品,研究市場需求進行定型產品生產。(2)實習(生產)車間的主任、實習(生產)指導教師、業務聯系、生產工藝制定、生產安排、質量檢驗、成本核算等都嚴格按照企業管理規范生產。(3)嚴把質量關, 努力提高產品合格率。其目的在于: 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實訓基地既是工學結合的平臺,也是校企合作的平臺,是校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在校外工學結合平臺的建設中,積極探索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新機制。校企合作為學生早日面向社會提供了一個優良的平臺, 使他們更加懂事, 更加成熟, 更能有發展和創新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三、校企合作促使學校課程設置進行改革

        第8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本科醫學教育標準 職業輔導 生涯輔導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A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Guidance Ideology under the Standard System of Undergraduates Medical Education

        YANG Zhicheng, LI Qiwei, WANG Shengchun

        (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The Educ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 The Major ofClinical Medicine(a trial implementation) provides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platform for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change from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to vocational guidance. It requires the higher medical college to transfer to a vocational ideology with education humanization, life-long planning and professional guidance; to adjust the focus from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to humanization cultivation; to transfer the attention from the stage of career choice to life-long learning; to change gradually from the supply to integration of employment information; then to provide a complete set of vocational guidance which 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human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Educ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employment guidance; vocational guidance

        1 職業輔導人本化轉向:從職業能力培養調整到關注人自身,指向人的發展、完善

        職業輔導的對象是人,它本應深深地考慮人的發展需要和特點,但以往的職業指導強調“擇業為本”,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對人自身的關注,形成了嚴重的“無人”現象。一定層面上,它不是從人本身、從人的需要和人的發展出發的,而是把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外部力量,形成對職業知識與技能的灌輸,以使人機械地尋求自身與職業的匹配。在此觀念的引導下,職業指導過程等同于求職技能培訓過程,由專門的機構和專門的人員在專門的時間里,以傳授的形式、灌輸的方法來實施,把活生生的職業輔導實踐轉變成規定性、物化的規范知識學習。直到今天,這種既不符合現代社會人本要求,也不符合職業輔導本體性特征的現象,在現實中依然存在并且仍然較為嚴重。

        職業輔導的現狀要求反思傳統的輔導理念與價值,逐步使職業輔導的重心由職業能力培養調整到關注人自身,指向人的發展、完善?!拔磥淼膶W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雹俾殬I輔導的最終目的也在于指向人的發展的終極關懷,讓人們能夠充分認識到自身價值和創造潛能的存在,并為自身潛能的實現與發揮提供條件,在自我認知、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發展中實現人與職業、人與社會的動態呼應。

        《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的制定為職業輔導理念人本化轉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中,以人為本原則既體現在“學生為中心”和“自主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改革上,也反映在醫學生職業素質和良好人格雙重教育目的上。《標準》在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目標中明確指出:“認識到持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斷追求卓越?!边@些觀念與經歷了從“擇業為本”到“以人為本”轉變的生涯教育價值追求非常契合。“生涯教育應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環境教育,不僅重視知識教育,而且特別重視人格培養,生涯教育要突破國界,回答個人要求、社會要求、時代要求,希望人們在改造社會的同時改造自己,從改造自己的成功經驗中使他人受到啟發,產生彼此合作的理念、信心,最終達到自己解放自己的目的,使自在的人變成自為的人,使被動的人變成主動的人?!雹诜从吵錾妮o導作為一個整合概念,對就業指導、職業咨詢的超越與揚棄,使指向人的終極發展的生涯輔導目標與高等醫學教育理念有機結合。

        2 職業規劃終身化轉向:從職業選擇的階段性轉變為注重終身學習,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

        從時間向度看,職業輔導本應著眼于人的發展全過程,視可持續發展為職業規劃的目標與方向,然而,以往的職業指導強調階段性,將指導的重點聚焦于求職,以協助個人選擇職業、準備就業、安置工作與就業后的適應為主,突出人職匹配,使人們很容易的將職業指導作為職業輔導的代名詞,從而忽視職業觀念、職業能力、職業價值觀形成、發展、穩定、完善的整個過程,造成嚴重的“短視”現象。在此觀念引導下,職業輔導常常發生于畢業時、求職一刻,而不是從小學到大學的全過程。其重點也在于短期職業技能培訓,而不是長期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設計。這樣一種指導模式,以人為的方式活生生的割裂了人的整個自我發展、完善過程,也使被指導者對自己的職業、未來沒有清晰的認識,只能到職業選擇階段加緊補課、匆忙應對。

        傳統職業輔導短期性、階段性的不足要求伸展職業輔導的時間跨度,實現職業規劃終身化轉向,更加注重終身學習,從而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在此意義上,職業輔導是一個與人的身心發展相一致的過程。它不應該成為一時作出的有關自己終身的決定,而應該是基于人們逐步形成、完善的職業觀念,是經歷整個教育歷程、社會影響、自我認知才形成的;職業發展過程也如同大多數事物一樣,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劃分成若干連續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的職業規劃重點、特征、學習任務不同,而每個階段又相輔相成、緊密聯系,前一階段的職業發展任務將會促進或者阻礙下一階段職業發展任務的完成,整個人生規劃也在這環環相扣中得到時間的檢驗與推動。職業輔導就是通過研究不同階段人的職業行為、發展階段、職業適應和職業發展任務來協助個人發展并接受統一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時發展適切的職業角色形象,使個人在現實世界中接受考驗,并轉化為實際的職業,以滿足個人需要,同時造福社會。

        在我國高等醫科院校中,職業輔導也迫切的需要實現職業規劃的終身化轉向,而《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的制定為此提供了契機。在《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中,終身學習觀被確立為基本原則,在《前言》中就明確指出:“本科醫學教育是整個醫學教育連續體中的第一個階段,其根本任務是為衛生保健機構培養完成醫學基本訓練,具有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醫學畢業生?!苯K身學習能力、終生學習觀念、畢業后醫學教育、繼續職業發展和持續醫療實踐等范疇不斷出現,某些情況下還預留了畢業生未來的學習發展空間。如《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在第五條教育計劃第十一款“與畢業后和繼續醫學教育的聯系中”指出:“教育計劃必須考慮到與畢業后醫學教育的有效銜接,并使畢業生具備接受和獲取繼續醫學教育的能力?!被谌袒斫獾慕K身學習觀與生涯輔導觀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它擴展了教育的時間維度,使教育不再限于那種必須吸收的固定內容,而被視為一種人類的進程。

        3 職業輔導專業化轉向:從職業信息供給調整到注重整合,提供完備的生涯輔導

        職業輔導本應是全方位、專業化的輔導,它融入職業和生活雙重角色,綜合運用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多種知識,形成一個綜合性整合范疇。然而,傳統的職業指導過分強調職業角色,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職業認知與選擇上,突出反映人的特質與職業需求之間的契合關系,在工作方法上常常以授課為主,運用有限的教育形式實現“教”與“學”,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職業輔導即就業指導的直觀印象,從而忽視了與個人事業角色發展密切相關的其它角色,也忽視了對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的綜合運用。在此觀念引導下,我國高校職業輔導視域狹窄,方法有限,在實踐中常常表現為就業指導課、就業信息供給和政策法規解讀,形成了嚴重的“單一”現象。這樣一種指導模式,只看到人的職業性一面而忽略其他,也沒有深入的探索職業性與其他角色之間的緊密聯系,再加上指導手段的單一,使被指導者不能清晰全面的認識職業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區別與聯系,不能獲得全方位的輔導與咨詢,導致職業輔導的效果欠佳。

        傳統職業輔導視域狹窄、方法有限的不足要求拓展職業輔導的思維維度,不僅注重教育更要注重實踐,不僅關心職業選擇,更要關心職業與生活的和諧,從而在更高的層面實現整合,提供完備的生涯輔導?!吧牡陌l展是一生的過程,生涯能力的培養是永續的活動?!雹鄱说囊簧褪遣粩嗟慕巧丿B與轉換,在成功的表現某一角色過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的遇到職業困難,它有時發生在職業選擇階段,有時發生在職場過程中,這都需要提供綜合全面的職業輔導。

        在我國高等醫科院校中,也迫切的需要實現職業輔導的全方位、專業化轉向,而《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在制度設計時就為此做了考慮,為實現更好的職業輔導提供了一個較為完備的平臺。從制度層面看,《標準》體系下的學生支持與咨詢體系與整合的生涯輔導體系內容上保持一致。在《標準》中,學生支持與咨詢是一個為學生提供咨詢和指導服務的平臺,學生支持服務包括醫療衛生,就業指導,為殘障學生提供合理的住宿,認真執行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困難補助等助學制度,為學生提供經濟幫助等各項內容。在內容上,《標準》體系下的學生支持與咨詢體系與整合的生涯輔導體系是統一的,不僅包括求職擇業指導,還涵蓋了從學業輔導、生活輔導到心理輔導、創業輔導等諸多內容。此外,這樣一個整合的平臺也不限于相應機構和專門人員,高校各部門、各院系、各層次的人員全體參與、相互協調、形成合力,以此實現生涯輔導理念的普及,為大學生就業和全面發展提供支持。

        在《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推動下就業指導向生涯輔導的轉向,使高等醫學教育理念、職業指導思路發生巨大變化,以人為本、終身學習、全過程輔導成為教育的中心,可持續成為教育的主題。高等教育與生涯輔導的關系得以協調。高等醫學教育成為“整個醫學教育連續體中的第一階段”,④生涯輔導成為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從而將醫學生職業發展與人的發展、完善有機結合。

        立項:2009年南華大學教育改革課題

        注釋

        ①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

        ②第六屆國際生涯研討會對生涯教育理念的闡述.轉引自池忠軍.生涯輔導淵源與方法辨析.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3(1):93.

        第9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關鍵字】就業導向;中職英語;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0

        一、 前言

        中職院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院校和普通學校教育有所不同,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等第一線需要的實用型人才為主[1]。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適應社會和時展的需要,教育部門十分重視并不斷推進中職教育的改革。教育部提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中等職業教育改革方向[2]。英語教學作為中職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也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課改中提出中職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崗位技能需要的英語知識,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3]。在中職教育中做好英語教學中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原則,做好相關教學工作,對于中職教育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當前中職英語教學現狀

        英語教育作為中職教育的組成部分,教學質量和水平受到老師的重視。雖然目前很多老師已經注意到了課改對中職英語教學提出的新要求,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使得當前中職英語教學距離課改提出的“以就業為導向”這一原則還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是背道而馳。本文將當前中職英語教學中表現出的問題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乏主動性。

        當前中職英語教學中,很多老師并沒有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依舊沿用傳統模式進行講課,課堂很多時候都成了老師的“一言堂”,老師在講臺上講得辛苦,學生在下頭聽得昏昏欲睡,課堂顯得枯燥,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不能發揮主動性,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

        2、 英語課堂教學不能體現知識的實用性,不能滿足崗位的需要。

        當前中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不能體現中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在中職院校,英語教學并不是按照不同專業來進行授課,而是全校所有專業的學生一起分為幾個班進行講課,英語教材也是通用的,這樣,就體現不出不同專業的不同特點,不能滿足不同專業對英語能力的不同需求,與專業的實用性以及職業需要脫軌,從而不能使學生掌握本專業本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中職英語教學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中職院校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的工作技能,是否能適應本職工作,關系著中職教育的整體水平和社會的穩步發展。因此,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原則優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對當前教育現狀的分析的基礎上,對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方法提出幾點建議。

        1、 以就業為導向安排教學內容。

        老師應該認真學習課改文件,對相關精神和理論具有正確的認識。同時對各專業的不同的英語需求要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此外,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英語教學中,面對商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在英語課堂上對講解一些有關外國的文化和禮儀方面的相關知識,使得學生更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從而能在崗位上做出一番成績,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2、 以就業為導向選擇英語教學方法。

        當前中職英語教學中很多老師還是采用傳統教學的單一的教學方法,這樣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老師應該以就業為導向,選擇教學方法,使得學生既能學到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在課堂上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英語的學習。比如,老師在抽查英語單詞時,可以改變原有的聽寫這一形式,可以讓學生進行“擊鼓傳花”這一游戲,花落在哪位同學手上,那位同學要拼寫出旁邊一位同學說的單詞,拼錯的要接受唱歌等才藝表演的懲罰。這樣,有利于讓學生展示自己,也能培養學生的能力。

        3、 以就業為導向增強英語實際運用的能力。

        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的提高,要多制造機會讓學生說英語、聽英語,努力為英語學習提供語言環境。比如,老師可以在視聽教師為學生講課,讓學生運用相關設備學習英語,練習英語口語等等。此外,老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大膽地和外籍老師或朋友進行交流,從而促進英語水平的提高。

        四、結語

        英語教學作為中職教育的組成部分,在課改的大趨勢下,應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與市場需求相協調,促進學生的發展[4]。這項工作需要社會各界和教育各部門同志的不斷努力,探索出以就業為向導的中職英語教學的優化方式,從而促進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明飛.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探索[J].考試周刊.2010,(14):123-125.

        [2]高艷.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J].考試與評價.2013,(8):1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动作大片 | 天堂在线天堂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精品天天更新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中文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