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道德與法治教研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2018年已接近尾聲,在本年度,我們教研組積極貫徹落實新課改理念,立足課堂,狠抓質量,克服學科教師單一等客觀因素,我們教研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俗語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我們有著幾分充實、幾分感慨,現將一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教研總結
1.教研組簡介:
初中部文科綜合學科教研組共5名教師分別任教歷史、地理和道德與法治3門學科:歷史教學任務由涂建萍老師和李紅娟老師共同擔任,地理教學任務由鐘慶華老師擔任,道德與法治教學任務由劉情情老師擔任。本年度以來,我教研組針對教學要求和課程實際,積極探索,先后開展教研28次(其中上學期13次,下學期15次),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氛圍逐漸濃厚,學習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2.關注自身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1)本年度我們教研組涂建萍老師以《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交通》為內容進行市級公開課講授,此外,教研組先后兩次組織組內老師聽評課。在聽評課過程中,每位老師積極參與,認真備課,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不斷完善教學設計,呈現了一堂堂貼近日常教育教學實際的常態課。
(2)積極學習探索,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教研組內多位老師以課題研究為依托,不斷強化自身研究問題、創新教學的能力素質,目前正在開展的課題研究共三例,分別是涂建萍和劉情情老師的區級課題《基于初中歷史課程拓展的校本課程實踐研究》,涂建萍老師的市級課題《農村中小學科技教育新模式研究》,鐘慶華老師的《自制簡易教具對初中生地理學習興趣激發的研究——以濰坊綜合保稅區實驗學校為例》。
(3)積極參加外出培訓,切實利用好外出培訓這一學習交流經驗的載體,本年度我組共參加外出培訓10次(歷史和道德與法治學科分別3次,地理學科4次),省級研討會2次,市級研討會8次。
(4)充分利用多種資源,拓展自身專業發展。組內每位老師積極參加遠程研修,并認真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研修學時。在繼續教育學習過程中,每位老師本著對自身負責,對教育負責的態度認真學習,均獲得結業證書。此外,每學期每人撰寫典型教案2例,并以此作為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的平臺。
3.探究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
(1)地理:
地理課堂模式不固定,在初一階段上學期由于內容較抽象及學生剛剛處于初中生獲得適應階段,主要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課堂注重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冊,培養學生看圖習慣,其次是針對學生對于地理術語及相關詞匯書寫不熟悉的實際,課堂中圍繞“讀、寫、記”進行;初二上學期學習中國地理,內容多、細,需要學生背誦的內容較多,同時八年級上冊文字內容變多,需要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所以在八年級上學期學習中,課堂上一是課前默寫,二是主干知識梳理,三是疑難點講解,四是典型問題分析,并注重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
(2)歷史:
采用目標引領下的史料分層教學法,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興趣、基礎和能力,在教授同一教學內容時,對同一個班內不同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優、中、差生以相應的三個層次的教學深度和廣度進行合講分練,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精選史料,精心設計問題,使問題成為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的主要因素,能夠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學有所得,思有所進,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發展。
道德與法治:
(1)注重教材內容和實際情境的有機結合
道德與法治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們在真正理解知識的同時,能夠學以致用。 例如,在講授愛在家人間時,讓學生回家為家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并且長期堅持。從這時候起,被動學習已經變成了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就被調動了起來,目的性更加明確,從而容易接收課本中的信息。
(2)注重教材內容與時政熱點的有機結合
充分利用好午練和周末時間,著力提高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的意識,并養成將社會熱點整理成文字資料的良好習慣。同時將與本科學相關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引入教學之中,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也可以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例如,在講授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時引用《焦點訪談》欄目中“2018-雷霆”專項行動:破獲百余起臺灣間諜案件等。
4.關心學生發展,形成教育合力
(1)學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主體,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本學年先后兩次開展家訪工作,我們教研組的老師走訪了包括尹浩然、馮雨琦、孫佳偉在內的部分貧困學生,給他們帶去了學校的關愛,鼓勵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
(2)在日常的教研工作中,我們本著決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的理念,積極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充分利用教研時間,針對不同學困生的具體表現,討論分析背后的原因,探討解決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育人環境,從而逐步轉化特困生。例如,針對學困生上課不愿聽講、擾亂課堂秩序的現象,教研組內老師們集思廣益,一方面通過有意無意的關心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尊重,另一方面采取抄寫、背誦課本知識點加分鼓勵的方式,讓他們在課堂互動中融入、提升。
二、教研中存在的不足
1.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課堂講授時間較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最好的調動,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與理想效果存在差距;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的“求關注”心理沒有在課下得到很好的疏導,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影響課堂教學秩序的因素。
2.待優生培養需進一步加強
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關注度稍低,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相對少,沒有制定針對性的輔導計劃,輔導方式集體化。
3.作業布置反饋不及時
由于本教研組老師均存在一人教授兩個以上年級的客觀情況,且每周每班課時相對少,因而存在作業反饋不及時的現象。
三、下一步教研重點
1.探索教學新理念
積極加強對課程標準、最新教育理論的學習和運用,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討論,更多、更好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加強教研組老師之間教學資源的交流和共享。
2.抓好分層輔導
針對作業、課后輔導等要分層次進行,指導優生要深化知識內容,發揮個性特長。對于待優生要有恰當的輔導計劃,分析原因要中肯,措施得力;輔導形式可多樣化,大多數的問題集體輔導,個別問題個別指導,可采用提供資料、小組共同學習、同學幫助等辦法進行。
3.做好學科的轉化
主要針對李紅娟老師的地理教學和孟娜老師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教研組內要盡力提供條件,幫助她們盡快適應相應學科內容,融入新學科教育教學中。
一、創立一個聯動機制
我校以建立法制教育規范機制為主導思想,建立了以黨委宣傳部、教務處、學生處、紀委、公安處、思政部、法律系等機構共同組成的一個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的聯動機構,負責協調、安排布置、實施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工作。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的聯動機構的職責:黨委宣傳部負責“四五”普法、“五五”普法及有關法制教育精神的制定和安排,教務處負責教學計劃制定、課程安排落實,學生處負責大學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穩定教育,思政部負責《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工作的安排實施,法律系負責模擬法庭工作的開展,紀委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工作。實現了各部門分工協作,各施其能,共同推動我校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的有效開展。
二、抓好兩個普法階段
2001年以來,中央提出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四個五年規劃,根據陜西省對“四五”普法工作的具體部署,結合我校實際,突出特色抓重點,扎實有效地推進“四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愈來愈密切,大學生也愈來愈容易受到社會上的各種影響,為此,我校著重推進普法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普及化,做到法制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法律知識學習與專業知識學習相結合、提高管理干部的法律素質與推進依法治校相結合,努力提高師生的法治意識和法律修養,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四五”期間,我校黨委宣傳部、工會、黨政辦公室、教務處、學生處、保衛處等部門分工負責,積極配合,共同做好普法宣傳教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按照《陜西省教育廳關于在全省教育系統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陜教政〔2006〕20號)的規劃部署,根據學校的特點,結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依法治國方略的要求,我校從2006年起在全校師生員工中實施了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積極開展普法學法用法活動工作。
(一)加強制度化建設,為普法教育夯實基礎
我校根據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條例等,結合學校實際,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比較規范、系統、完善的管理制度,對學生違紀、違規行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制度規范,對違紀學生、違紀現象給以相應紀律處分。修訂完善了《西安理工大學學生管理規定》、《西安理工大學學生違紀處分條例》、《學生工作系統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預案》、《學生傷害事故應急處理機制》等管理文件,并編撰成30萬字的《西安理工大學學生管理規程》,使制度建設日臻完善,并培養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同時,我校建立健全了《西安理工大學學生申訴處理暫行辦法》,成立西安理工大學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另外,還設立了學生申訴信箱,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辦公室及時安排有關部門調查落實學生申訴情況,查證屬實的,對責任人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在學生申訴處理過程中,嚴格制度、嚴肅程序,堅持回避制,保證委員會會議的合法人數,給學生以陳述、申辯的機會。每個環節都有書面材料及文書,并向學生說明學生具有上訴權。
(二)注重針對性和層次性,法制教育穩步推進
我校針對新生進行法制教育,主要采取學習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普法考試。我們逐班下發了《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大學生安全教育讀本》,由輔導員和班主任集中組織學習,通過主題報告會、班會、觀看電影等形式,對新生進行“法與人生”的法制教育講座和“大學生安全知識教育”為主題的講座。針對藥家鑫交通肇事殺人案件,我校借此開展全方位的法制教育活動:組織安全教育課,進行安全法治主題教育,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和宣傳;舉辦思修道德教育專題報告會,學校及各院系領導帶頭走入學生中間、走上講臺作報告,與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談心,加大教育引導的力度;組織學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主題團日活動、主題班會等活動,進行法律法規集中學習,反思該事件的惡劣影響及教訓,增強學生的法律法規意識,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探討藥家鑫事件的成因及帶來的深刻教訓;組織學生撰寫分析報告,分析藥家鑫事件的成因,剖析自己對法律法規存在的模糊認識,從而提出自身的整改措施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大力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公民的根本行為準則,更是普法教育的核心所在。我校高度重視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教育,將憲法精神教育具體到學生日常生活的具體行為之中。校團委、學生處通過舉辦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團日活動,活躍學生的日常文化生活,將法制教育融入其中,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從點滴中增強法律意識。
(四)立足課堂,讓法制教育進頭腦
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我校著力于讓法制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根據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等四部委《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要求,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使學生學習并掌握我國基本法律知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為其他非法律專業的本科生開設選修法學二學位,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的法律素養,使他們既成為法律知識的擁有者,又成為普法工作的實踐者。
三、建設好三個教學渠道
(一)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傳授法律知識的主課堂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絕不僅是簡單地將《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合并在一起,而是一門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支撐的,具有專門定位、特定內涵、特定任務的一門嶄新課程。我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研室針對新方案,結合我校以理工科學生為主的實際情況,教學方法大膽創新,由過去單純的填鴨式教育,改為啟發式教學,傳統授課與多媒體授課相結合,理論知識與案例相結合,課本知識月實際案例相結合,通過講授、提問、討論、案例分析自主學習等多樣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授課時我們注重采用啟發、討論、案例分析、互動、探究、自主學習等符合學生需求的多樣化教學形式,特別是采用了“理論講授-實物信息-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即把每一個授課主題分為三個部分:理論講授;資料、圖片等演示;問題探究。在教學環節安排上,老師們普遍注重案例教學,每一章節、每一主題內容都精選案例,以案例導入主題,以案例提出思考問題,教材中法制教育內容的邏輯結構是以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密切聯系的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規范為切入口,幫助學生認識法律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認識到法律是我們生活的內在需要,而不是外在強加,增進他們學習法律的興趣:以社會主義法理為基礎,引導學生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進而通過闡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增強對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認同感和維護法律尊嚴的責任感。
(二)以“大學生安全教育”、“形勢政策課專題”為法律知識普及的輔助課堂
切實抓好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對于保證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及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也是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確保我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順利進行,根據《陜西省教育廳關于開展大中專學生安全教育有關問題的通知》(陜教穩〔2006〕8號)精神,我校于2006年9月下發了《西安理工大學關于大中專學生安全教育“進教學計劃、進課堂、有課時”的安排意見》(西理教〔2006〕45號)文件,對我校大學生開展安全教育有關事項進行了明確規定和要求。根據文件精神,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由學生處組織負責,從2006年始每年在新生秋季學期進行,并將安全教育列入總體教育教學計劃,落實在大學生開展安全教育選修課中。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涵蓋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心理和生理健康、性道德與健康知識、網絡安全知識、自然災害防范等諸多方面。從2006年以來,我校學生處組織各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和輔導員認真開展安全教育教學工作,課前集體備課,課堂認真講授,有計劃地在新生入學后集中對其進行安全防范、遵紀守法、自我保護的教育,而對畢業生則重點進行心理和就業疏導教育,還利用節假日、國內外重大活動和紀念日等對學生進行定期的安全知識教育,力求將理論教育和鮮活的案例相結合,將課內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以增強安全教育的針對性、現實性和實效性,努力營造安全教育的氛圍,提高安全教育的感染力和教學效果。我們還與公安處、后勤處、曲江管理處等單位共同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使學生學習安全救護、緊急避險方法,掌握自救、自護和逃生技能。并通過校園廣播、網絡、宣傳欄、校園文化活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強化安全知識教育主題,營造安全教育氛圍,提高安全教育教學效果。
(三)以“模擬法庭”為拓展的實踐教育課堂
作為我校法制教育亮點之一的模擬法庭搭建了法律實踐教育教學的平臺。集聲、光、電于一體的多媒體硬件設施、當前生動的有較大社會影響的真實案例以及校內教師校外專家嚴謹深刻的分析,都吸引著廣大學生觀摩參與。每年舉行l-2次的全校性開放式模擬法庭活動,將真實的法庭引入進校園,使法制教育更加生動直觀,便于法律知識推廣,法制教育效果尤為強烈,在專業外、校園內和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成為學生了解現行法律制度、認知司法實踐、強化法制觀念的有效途徑,開展的活動受到《光明日報》、《新華網》、《西安日報》、《三秦都市報》、《華商報》等多家媒體的宣傳報道和肯定。還有由法律專業學生組成“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經常自辦學術討論會、辯論會、演講會,借助“3.15”消費者權益日、“12.4”法制宣傳日、“6.26”國際禁毒日、“11.9”消防安全日與校外有關機關、企事業單位聯合開展法律咨詢服務和法制宣傳活動,無償法律援助案件,參與訴訟,為社會弱者提供法律幫助,在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學法、用法、守法意識的同時既豐富了校園文化也擴大了學校影響。另外,我們還每年定期聘請法學知名學者和司法實踐部門專家舉辦高水平學術講座,輻射全校學生,強化理工科高校學科交叉特色,拓寬學生視野,拓展思考維度,促進高素質人才培養。
四、實現四個教育結合
(一)法制教育與心理教育的結合
大學生往往被視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這一優秀群體常常受到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關注??墒牵形赐耆撾x父母的庇護,又還未真正踏上社會的大學生們尚不具有把握現實的能力,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帶來的是迷茫和彷徨;自我意識強但自控能力差;情緒方面的不穩定性與矛盾性等原因所引發的挫敗、沮喪、偏激等負面情緒極易受到誘發而導致犯罪。2004年的馬加爵案件,2010年的藥家鑫案都屬于情緒犯罪。我校相關方面注意到這種大學生犯罪新動向,及時在我校心理咨詢的同時輔助以法律咨詢的內容,幫助在校大學生學會理智思考,學會對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負責。
(二)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的結合
法制教育的效果不僅僅是課堂知識的傳授情況就,最主要的要通過德育教育的時效性來考察。新方案中,將原來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兩門課程,改革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不簡單是兩門課程的合并,更主要的是密切了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同時也提升了法律教育的地位。
(三)法制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
誠然,高等院校以培養專業型人才為主,特別像我校這樣一個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院校,主要培養專業技術的應用人才,但培養專業人才與通識教育可以并行不悖。而且專業教育的教育教學方式往往偏向于技術主義、分析主義、經驗主義;通識教育的教育教學方式則偏向于科學主義、整體主義、思辨主義,表現出高度的社會關懷與人文關懷。通識教育相對于專業教育而言,教育教學更重高度、廣度、思想性、人文關懷、哲學深度與創新性。在高等院校中兩種教育教學互為補充,專業教育可以通識教育為塔底;通識教育可以專業教育方式為塔尖。法制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培養思維廣度、體現人文關懷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
(四)法制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結合
“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盵1]法律教育本身及其產生的結果對人的其他方面,如價值理念、道德素質、思維方式、精神狀態等各方面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影響,有利于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在現代社會中,法律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時時刻刻規約公民的行為。法制教育能幫助大學生從歷史和現實的大量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養料,獲得真善美的心理啟迪,提高綜合素質。
五、堅持五個教育原則
(一)目的導向原則
法制教育專題及案例的選擇、設計和講解,都以樹立正確法制理念、培養堅定法律信仰為目的,尤其突出法律與現代人的生活緊密相關的思想,強化法制意識。
(二)優勢突出原則
我校法制教育的優勢,既表現在教師的專業性強,理論功底扎實,還表現為案例選擇突出典型和時代感,使學生體會到法制教育不是為了領會僵硬的法律規定,而是實實在在能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內容科學原則
法律從概念到理論,從內容到形式,從內涵到外延都有其極強的歷史發展性和嚴謹的理論推理性,學會和尊重法律的科學性,有助于大學生知法懂法、學法用法。
(四)功能互補原則
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的過程中,法制教育處于無可替代的獨立位置,但這種獨立不是孤立,法制教育從來都與德育、美育、及哲學歷史學科的教育緊密相關,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五)形式多樣原則
我校法制教育的形勢可謂精彩紛呈,有學理分析的深入嚴謹,有典型案例的真實感動,還有東西淵源的異同比較等等,這些都給法制教育的課堂增添了活力,多種形式共用,既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真正使法制理念深入人心。
六、力求六個推動功能
(一)推動學生遵紀守法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盵2]當前大學生遵紀守法存在的很多問題,有相當一部分,不是因為不知法不懂法,而是學而不用,知而不信,知法犯法,因此,遵紀守法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大學生遵紀守法教育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喚醒和強化他們的守法意識,使其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
(二)推動建設法治校園
高等學校要提高辦學水平,就必須依法治校,這既是現代化高等學校制度的要求,也是學校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持依法管理,依法辦學,在廣大師生中,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切實維護師生的合法權益。
(三)推動提高人文素質
愛因斯坦所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學生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盵3]高等院校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基地,注重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大學生“單向度”的傾向,促進大學生思維和智能的發展,豐富他們的精神境界,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使他們既會“做事”更會“做人”,實現和諧的人的教育。
(四)推動豐富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辦學理念、學校校風、精神風貌和人才素質的具體體現,具有很強的導向、凝聚和教育功能。”[4]物質文化絕不能包容校園文化,觀念文化、制度文化都應當是校園文化中主要的內容,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更重要。在課堂內外我校積極開展各種師生喜聞樂見的法制教育活動,如充分利用“12.4”法制宣傳日、“6.26”國際禁毒日、“11.9”消防安全日等時機,組織各學院、各有關單位要結合自身特點,廣泛開展生動、有效的法制教育活動,特別是在“五五”普法階段任務,經常組織開展大學生法律知識競賽,切實增強學生學法、用法、守法意識。
(五)推動拓展網絡功效
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法制教育必須借助這一新途徑和新方法,高等院校在網絡時代進行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內容主要有:創建高校、家庭、社會網絡互動機制;研究開發大學生法制教育網絡資源庫;積極開發大學生網絡法制教育技術系統。我校相關部門已搭建了網絡法制教育平臺,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法律問題。但如何發揮在網絡環境中成長的90后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仍是我們要解決的迫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