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

        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

        第1篇: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

        論文摘要:人對生命的意識不是自發(fā)形成的,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由于缺乏正確的、科學的生命觀,導致他們不能正確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知道怎樣去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因此,明確生命觀的內容,在大學生中開展一定的以生命觀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對于他們如何通過社會實踐去實現(xiàn)生命價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人的生命的產生有其特殊性,即人類個體生命是通過有性生殖產生的。所謂有性生殖是指“通過兩個生殖細胞(通常是和卵)的結合從而產生后代的方式”。有性生殖的好處在于它所提供的后代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個體的重復性,永遠保持著人類生命的生機與活力。因此人類個體生命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應該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無可替代”的具有唯一性的生命。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棟梁、接班人和充滿生機活力的群體,不僅要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生命觀,而且更應該懂得珍惜和熱愛生命,以及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重要性。

        一、大學生生命觀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

        我們的教育從小學到中學,采取的主要是應試教育模式,教育內容主要圍繞升學而展開,基本上忽視了對生命本身的教育,偏離了人是教育的目的這一根本的指導思想,大學教育也是如此。目前中國的大學教育模式,主要分為公共課教育和專業(yè)課教育。而作為公共課教育重要內容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本應該承擔起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任務,但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過分注重政治陛和方向性,忽視了對大學生進行生命觀的教育,這不能不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的一個很大的遺感。正是因為這一教育內容的缺乏,導致了大學生生命觀的缺乏,從而造成了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由于生命觀教育的缺乏所導致的大學生生命觀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有:

        一是忽視了生命存在的基礎性價值。人的生命是特殊的存在,具有特殊的存在價值。這種特殊的存在價值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人的生命相對于其他非人類生命而言具有特殊的價值,就是人具有其他生物所沒有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二是人類個體相對于人類其他個體而言,生命存在具有唯一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所有人類的個體生命都是地球上唯一存在的個體,所以我們應該熱愛和敬畏生命,因為這是個體用生命去創(chuàng)造所有可能性的基礎。當代大學生生命觀缺乏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認識不到生命存在的基礎性價值,因而導致在大學校園經常出現(xiàn)大學生自殺和殺人事件。無論是自殺還是殺人,都是漠視生命存在的表現(xiàn),都是否定生命存在基礎性價值的表現(xiàn)。

        二是忽視了生命實現(xiàn)的創(chuàng)造性價值。認識到生命具有存在性價值只是理解了生命的最基本層面。如果僅僅把生命理解為存在性價值,則人類的生命就和其他動物的生命沒有實質上的區(qū)別,因為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價值。我國高校擴招所導致的教育產業(yè)化使大學生群體空前膨脹,相當多的大學生喪失了天之驕子的優(yōu)越感,整天沉溺在網絡游戲、戀愛和賺錢之中,思想頹廢、不思進取,不斷在浪費寶貴的生命。他們沒有認識到生命的價值不僅僅是存在,而更重要的是去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也就是說,生命更高的、更大的價值在于:以保存和珍惜生命為基礎,通過社會實踐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所以生命存在的真正價值在于,它可以創(chuàng)造出遠遠大于生命本身的價值。

        三是忽視了生命本身的超越性價值。人的生命具有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去超越生命本身的能力。生命正是在不斷超越自身的過程中體現(xiàn)其價值的,這也是人不同于動物的地方。動物的生命是既定的,它們無法完成對自身的超越;而人的生命是未定的,其本質具有超越性。相當一部分當代大學生看不到生命的創(chuàng)造性和超越性,他們或是被動享受社會提供的物質條件,簡單地重復生命消費活動;或是以一種經驗的方式重復生命的其他活動。沒有了超越本性的生命,不僅導致個人無法超越自己,更為重要的是,也使社會的發(fā)展受到影響。

        四是忽視生命意識對行為的指導性作用。生命意識是對生命認識的自覺,是對生命的體認和感悟。生命意識對人的行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缺乏生命意識,就認識不到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不會去熱愛和珍惜生命,也就不會理解生命的超越本性。當代大學生由于缺乏生命觀教育所導致的生命意識淡薄現(xiàn)象非常普遍。一是表現(xiàn)在有部分大學生因為戀愛受挫、成績不好等簡單的事情而選擇自殺來解決問題;二是有少數(shù)大學生因為一些小事而傷害甚至殺死其他的同學或老師,比如云南大學馬加爵殺害同學的事件及中國政法大學程春明副教授被學生殺死在課堂上等,都反映了大學生的生命意識淡漠,從而無法正確指導自己生命中的行為。"

        二、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主要內容

        大學生處在人生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因為這個時期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教育,將會對其一生產生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而生命觀又是大學生個體存在和發(fā)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內容。缺乏生命觀或者具有不正確的生命觀,會使大學生無法正確認識和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嚴重制約和影響大學生生命質量的提升和生命品質的實現(xiàn)。另外,生命觀教育還是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針對大學生生命觀缺乏的現(xiàn)狀,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在培養(yǎng)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優(yōu)勢,在大學中開展生命觀內容的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1.生命存在觀教育。馬克思說過,“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有生命個體的存在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性條件,而個體只有首先保持有生命的存在,才能在社會中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和體現(xiàn)生命的社會性意義。因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生命存在觀,充分認識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學會有意識地有效地保存自己的生命,學會熱愛和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存在?!懊恳粋€存在者都滿足于自身。沒有一個存在者會否定自.己,會否定自己的本質性;沒有一個存在者對自身來說是有限的。”人不僅有保存生命的強烈欲望,并且生命還有朝向未來的無限可能性,會在生命歷程中不斷擴充其內涵。大學生應該把保存生命作為自己人生的基礎性價值,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充實生命的存在內涵。

        2.生命獨特觀教育。人類生命是自然界偉大的奇跡。人的生命既有相對于動物生命而言的獨特性,又有相對于他人生命而言的獨特性。生命獨特觀包含三個層次:一是生命現(xiàn)象對非生命現(xiàn)象的獨特性。生命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物質世界演化的奇跡,是對非生命現(xiàn)象存在方式的根本性超越。二是人類生命對其他生命的特殊性。馬克思曾經說過,“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物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于對象”。人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而動物則是無意識的個體存在物;人能夠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事物的存在并能改造他物,而其他生命則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并只能適應環(huán)境。三是人類個體相對于其他人類個體生命的獨特性。每個個體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生命無論從肉體到精神都有不同于其他生命的特殊性。大學生要學會理解人類及個體生命的獨特性,學會尊重和敬畏人類生命。如果大學生缺乏生命獨特觀,就會忽視人類生命存在的獨特價值,也就無法理解生命在展開和實現(xiàn)過程中的精彩。

        3.生命品質觀教育。個體生命雖有其獨特性,但獨特性卻不是它的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懊恳环N生命都十分脆弱,當它的生存之境突變之時;每一種生命又可以是相當強大,那是它依存于和諧的生存之間?!彼陨诖嬖谶^程中具有極大的變異性。生命品質的高低取決于個體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一個怎樣的位置。大學生怎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質?一方面要努力學習,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不斷充實生命的內涵;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社會中,通過社會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不應該把自己的生命封閉在自我的狹小天地。生命只有融人社會,在生命的相互依存中才能變得強大。當生命從社會和他人那里獲得支持的時候,就具備了提高生命品質、創(chuàng)造生命基礎的前提和基礎。

        4.生命超越觀教育。人類生命是一種超越的存在。生命超越觀有兩層含義:一是生命對物質世界的改造和超越。生命能夠通過實踐活動完成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并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沒有的東西,從而達到影響和改變客觀世界并滿足人類需要的目的。二是人類生命對自身的超越。生命從來就不滿足于自身存在的現(xiàn)狀,它會通過生命本身的實踐活動不斷超越生命存在的現(xiàn)實,提升生命存在的價值,以其超越性不斷更新生命存在的內容和方式。存在不是生命唯一的和主要的目的,超越才是生命的本質所在。大學生只有認識到生命是在不斷超越自身的過程中體現(xiàn)其真正的價值,才能體驗到生命存在的幸福感,也才能意識到社會對其生命存在的認同。"

        三、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途徑

        人的生命觀不能自發(fā)地形成,即使可以自發(fā)形成,也是不系統(tǒng)的和不完善的。因此,進行生命觀的教育就成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生命觀的最主要的途徑。那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途徑來培養(yǎng)大學生的生命觀呢?有學者認為,生命教育主要包括尊重生命、體驗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教育。根據(jù)國外生命及生命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生命觀的內容,培養(yǎng)大學生的生命觀至少應該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觀念的轉變。大學生生命觀教育首先是一個思想和觀念上的問題。在生命觀的問題上,中國人注重對外在的物質層面的追求。我們現(xiàn)在也還在宣傳人為了搶救或維護國家、集體和他人財產而犧牲生命的行為的合法性和正當性。當然,維護國家、集體和他人的財產不受侵犯是十分合法和道德的行為,問題是為此而犧牲生命的行為值不值得提倡。根據(jù)生命神圣和生命至上的原則,人的價值應該大于其他任何東西的價值,因此為物而犧牲生命的行為無疑違反了生命存在的基本原則,對此不應該加以提倡。培養(yǎng)生命觀,首先就要大學生轉變思想和觀念,把人而不是把物確定為社會的中心,充分意識到人的生命存在和發(fā)展的價值和意義。同時還要認識到生命價值的兩個層面:即存在價值和超越價值。存在價值是超越價值的基礎,超越價值是存在價值的深化和生命最本質的內涵,人只有在存在價值的基礎上才能最終實現(xiàn)超越價值。

        2.改善社會環(huán)境。一個正常的人類社會,應該是以人為中心,始終把人的發(fā)展放在第一位的社會;應該是尊重人的生命,給人的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提供廣闊發(fā)展空間的社會。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生命觀,就是要他們都來真正關注人的存在和人的生命,形成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社會意識。大學生也生活在社會中,其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社會的影響,只有在一個以重視生命為基礎條件的社會里,人才能形成真正的科學的生命觀。

        3.開展生命觀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不僅應該成為大學生世界觀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應該是培養(yǎng)大學生生命觀的重要途徑。結合國外生命觀教育的實踐,實施生命觀的理論教育應該從三個方面人手:一是以學校教育為主,在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增加有關生命意識觀的內容;二是開設生命觀教育方面的專門課程,讓大學生接受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生命觀教育;三是可以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傳播媒介進行生命觀方面的理論教育。生命觀教育的實踐教育方面主要是要求大學生多接觸和了解社會,多參與到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社會實踐中去,讓大學生充分體會人的存在的意義和人在改造社會中的偉大作用和現(xiàn)實價值,從而使大學生認識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堅定他們珍惜生命、投身社會和實現(xiàn)自己生命價值的信心。

        第2篇: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經濟學意義人上的生命價值;哲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人的生命價值評估;健康與安全管制效益

        中圖分類號:F01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176X(2011)04-0012-05

        一、引 言

        現(xiàn)代社會,涉及公共衛(wèi)生健康與公共安全的危機事件頻頻發(fā)生,各國政府無不增加財政投入加強對公共衛(wèi)生健康與公共安全等公共事務的管制,以減少人員傷亡,保護人的生命安全,維護人的生命價值。在倡導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的當今中國,涉及人的生命安全的各種工傷、死亡發(fā)生時,如何賠償,賠償多少,如何全面準確闡釋人的生命價值,從而科學評估政府對公共衛(wèi)生健康與公共安全等社會公共事務管制政策效益,衡量政府健康和安全管制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是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理論研究中必須解決的一個課題。實踐中,在評估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政策效益時,由于管制經濟學在研究生命價值時,往往忽略了哲學意義上人的人道價值、精神價值等,單純強調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因而無法全面準確把握人的生命價值內涵,難以形成合理的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評價,導致政府財政資金在健康與安全管制領域的配置失當,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政策的失靈,涉及公共衛(wèi)生健康與公共安全的危機事件仍然屢屢發(fā)生。對人的生命價值內涵的不同理解,測算出的人的生命價值也不同,從而對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政策效益也不能做出全面準確的評價。本研究主要試圖從哲學本源上探尋人的生命價值內涵并將其與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做出比較,從哲學角度吸取有價值的理念,豐富經濟學意義人的生命價值意蘊,準確全面闡釋人的生命價值,從而為有效評估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衡量政府健康和安全管制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提供理論基礎。

        二、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文獻綜述

        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往往與貨幣相聯(lián)系用貨幣來衡量,指的是作為個體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最樸素的理解就是一條人命值多少錢。在人的生命價值的實際估計方法中,生命價值指的是一個統(tǒng)計學意義上“平均人”的生命的價值[1],而不是一個具體的確定的人的生命價值。因對人的生命價值認識角度不同,經濟學領域對人的生命價值理解差異較大。如西方早期的經濟學家配第認為人的生命價值就是人的勞動能力的形成與維持需要花費成本[2];Engel認為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就是人的價值,它由人的成本價值與人的投資價值兩部分構成[3];Farr認為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就是人的資本價值,即人的未來凈收入的現(xiàn)值[4];Wittisten認為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就是人的勞動能力的形成與維持需要花費成本與人的未來收入現(xiàn)值之和[5]??梢钥闯?,西方早期的經濟學家都混淆了人的生命價值、人的價值與人的勞動能力價值,認為人的生命價值等同于人的價值或人的勞動力價值,實際研究的是人的價值或人的能力的經濟價值,而不是經濟學意義完整的人的生命價值。近代西方經濟學家對人的生命價值也有不同的理解,也試圖用其他可直接衡量的指標替代人的生命價值評估,如侯伯納用人壽保險的價格[6];明塞爾用人力資本存量[7];Grammond和Bogart用死亡和傷殘所帶來的直接與間接經濟損失[8-9]。他們將人的生命價值等同于人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對人的生命定價實質就是對人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定價。由于沒有準確把握人的生命價值內涵,所以也就沒有準確全面闡釋人的生命價值意蘊。

        國內對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的理解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王亮認為,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就是,在不同的行業(yè)人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其中又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含義為,人在其一生中通過合法手段為自己及其家屬所獲得的全部收入和財富;第二層含義是指,一個人一生為自己和社會所創(chuàng)造的全部收入和財富,也就是一個人的自我經濟價值與社會經濟價值之和;第三個層次的概念是最寬泛的,即認為人的價值不僅包含一個人生前為自己和社會所創(chuàng)造的全部收入和財富,而且還應包括其身后所創(chuàng)造的收入和財富”[10]。陸玉梅認為,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就是其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因工死亡職工少創(chuàng)造的個人收入+生前培訓所投入的費用[11]。卓志用工作損失價值、賠償費、部分培養(yǎng)費三者之和來衡量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12]。國內學者對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的理解,實際是將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等同于人的能力,或等同于勞動力價值或等同于人的人力資本??梢钥闯?,這些對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的理解實際上是不全面的,都沒有全面準確揭示人的生命價值真諦,因而對于同一個人的生命價值的評估也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如果按照這樣的思維理解人的生命價值,試問一個剛出生沒有勞動能力的嬰兒、殘疾人、精神障礙者或喪失勞動能力老年人,他沒有勞動能力,沒有人力資本,不能創(chuàng)造任何經濟價值,難道就沒有生命價值嗎?對其造成傷害、傷殘或意外的人身傷亡就可以免責不賠償或減少賠償嗎?顯然,這種低估人的生命價值的態(tài)度與行為是違背社會良知與人類的道德底線,有漠視人的生命之嫌,在法理上也是缺乏依據(jù)的。當前,經濟學領域對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普遍接受的是Schelling的觀點,即認為就是社會為避免或降低某種死亡或風險時所意愿付出的成本[13]。這種觀點實際上假設,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是隨著生命危險概率的增加,呈現(xiàn)一種線性遞增的關系。Schelling所說的人的生命價值,只能是在一定的風險概率條件下,個體所索要的價格,而并非真實意義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

        經濟學中的不同應用領域,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這些理解都有自己特定的根據(jù),因而都有一定的現(xiàn)實合理性。為了分析某一特定的問題而側重于人的生命價值的某一方面理解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對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某一方面的理解上升到惟一的、絕對的地步,用于指導政策實踐,那就是錯誤的。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的終級目標是實現(xiàn)人的生命價值,保障人的生命安全與幸福,促進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所以,在評價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政策效益時,從理論上需要對人的生命價值做出完整的解析。人的生命價值除了經濟價值外,還有其他層面的深刻意蘊。人的生命價值有多個維度,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并不是人的生命價值的全部。如果用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取代人的生命價值,則是矮化、低估了人的生命價值,是與以人為本的理念相違背的,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就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而言,單純人的勞動能力或人力資本水平或創(chuàng)造的收入與財富也并不是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的全部。衡量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政策效益主要就是衡量這些政策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并保障了人的生命價值,僅僅衡量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并不能對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政策效益做出科學全面的評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具有不可逆轉性,人的生命是生命價值的載體,也是人的一切權利的載體,人的生命終止了,人的生命價值、人的權利也就無從談起。從倫理的角度看,人的生命是無價的。由于生命不同于實物資產,不存在交易市場,也就沒有生命價格。這就造成了在評價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效益時評估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的難度,但至少知道有眾多因素影響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例如,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與階段、政府的公共治理、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人力資本水平、環(huán)境質量、個體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收入、遺產及所從事的行業(yè)等等都可能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對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水平產生影響,而這些因素對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的影響是以人的生命存在延續(xù)為前提的。所以,人力資本水平或勞動力并不是影響或決定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的惟一因素。要全面合理評估人的生命價值,從而科學全面地評估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效益,理論上首先要從本源上探索人的生命價值意蘊并厘清其與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之間的關系,并從哲學角度吸取有價值的理念,豐富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意蘊。

        三、哲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意蘊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哲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有多層含義,出于研究的需要,沒有必要羅列出其所有的價值,基于健康與安全管制效益評價,哲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含義:

        1.人的生命價值是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與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的統(tǒng)一

        如果按照馬克恩主義價值觀,從主體、客體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界定人的生命價值,很自然會將人的生命價值表述為,人的生命價值就是以人的生命作為客體為滿足自己、他人與社會而被自己、他人與社會需要的有用性。這種表述揭示的僅僅是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即人的生命作為手段、工具的價值。事實上,人不僅是手段,人還是目的,人應當是手段和目的的統(tǒng)一體。一切價值都是相對于人而言的,人不管是手段還是目的,其前提必須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能夠維持延續(xù)。所以,人的生命價值除了生命的效用價值外,還應包括人的生命存在的本體論意義上的價值,即人道價值[14]。所謂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也稱人的生命的人格價值或人的生命的存在價值[15],它指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即人活著,人就具有作為人的尊嚴和權利,是人的生命價值的一種形式。對于一般的對象來說其存在與否,同其是否有價值是兩回事??陀^存在著的東西,對人來說未必都是有價值的。但就人而言,他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因為所有的價值關系都是以人的生命存在為前提建立起來的,人的生命存在是一切價值關系存在的基礎與前提,所以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是不證自明的。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強調的是某一生命個體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的有用性,產生效用價值的基礎首先必須是有人的生命存在。一個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的大小都是相對于人來說的。人的生命存在是價值產生的載體,有了人的生命存在,才談得上主體與客體,談得上某一生命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的意義或有用性。一般而言,個人的生命活動對自己、他人與社會的貢獻越大,人的生命作為客體對滿足自己、他人與社會的需要程度越強,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越大。只要人的生命存在,即使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為零,但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也始終存在。也就是說,就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而言,不管其體格是否健全,身體器官是否完整,即使他沒有任何能力為社會、他人與自己創(chuàng)造財富,只要他活著,他的生命存在,他就具有作為人的尊嚴和權利,生命的人道價值就一直存在[16]。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強調,人不分民族、國籍、貧富、貴賤、受教育程度、身體狀況、社會貢獻的大小等都應享有同等的尊嚴與權利。因此,盡管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不同,但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是等價的、平等的、沒有差異的,是無法用貨幣衡量的。正是由于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存在,才使人與人之間的生命是等價的。所以,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是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產生的基礎,人的生命價值是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與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相統(tǒng)一。

        2.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是人的生命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物質價值與精神價值的統(tǒng)一

        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就是一個人的生命對于作為主體的自身需要和作為主體的社會需要的滿足。根據(jù)主體的不同,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可以分為生命的自我價值和生命的社會價值,完整意義上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應是人的生命的自我價值和生命的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所謂生命的自我價值是指生命活動對自身的存在與發(fā)展的滿足,是個體的生命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fā)展所具有的價值。人的生命的社會價值是指生命存在對他人和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的滿足,是個體的生命活動對他人、社會所具有的貢獻。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越大,其生命的價值也就越大。就生命的自我價值而言,人的生命活動越能滿足其自身的各種需要,其自我價值就越大。人的生命的自我價值,受到人的生命長短制約,但人的生命的社會價值不受個人生命長短所限制,它既包括個人生命存續(xù)期所做的貢獻,也包括死后其生前的成就、貢獻和對社會的影響。有些英年早逝的科學家、思想家、發(fā)明家,盡管其生命的自我價值短,但其對后世的貢獻與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因而其生命的社會價值是巨大的。在價值形態(tài)上,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又具有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兩種形式。對任何人而言,這些價值都是客觀存在的,這些價值在不同的人身上體現(xiàn)是不同的。一個人活著,即使喪失勞動能力不能自食其力,不能為自己與社會創(chuàng)造任何財富,即使他活著是一種痛苦,感覺生不如死,但他活著對家人、朋友可以起到精神慰藉、寄托的作用或起到一種凝聚作用,盡管其生命效用價值中不存在物質價值與自我價值,但生命的精神價值與社會價值卻依然存在。

        四、哲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與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比較及其意義

        哲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與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不完全等同,但還是有一些相通之處?;谡】蹬c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評價研究的需要,可以將二者之間的眾多相同與相異之處,做一些比較。

        首先,哲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包括了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相當于哲學意義上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但這只是哲學意義中人的生命效用價值中的可近似計量的那部分貨幣價值或物質價值如自我經濟價值與社會經濟價值,所以,哲學意義上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與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二者并不完全對等。

        其次,在人的生命價值中,人道價值是基礎,效用價值是人道價值的延伸。也就是說,從人道價值看,人的生命是無價的,或者說人與人之間都是一樣的,無貴賤之分;但從效用價值看,人與人之間是有量的差別,即在前者基礎上呈現(xiàn)出量的差異。

        再次,對于生命價值中的人道價值,它是屬性變量,而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是一個數(shù)值變量,二者完全是不同類的兩個變量。管制經濟學要對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進行直接量化分析確實困難。由于難以用貨幣直接計量或無法定量分析,在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研究中完全將它忽略了,對人的生命價值評估,幾乎是將人的生命視同“自然物”一樣來對它定價。哲學意義中“人的生命無價”,某種程度上是基于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而言的。人只要活著,他就有做人的尊嚴與權利,就要求其體面、有尊嚴地活下去,要求享有人的一切自然權利。

        另外,對于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中的精神價值,或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中的非經濟價值,無論是在已有的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概念,還是在其評估方法中,經濟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都沒有完全反映出來,但這些非經濟意義價值又確實存在,對某一特定的人來說它又是有意義的。

        最后,在不同領域中,強調人道價值和效用價值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但是,從人類文明發(fā)展史或趨勢來看,人道價值將不斷凸現(xiàn),而效用價值將不斷淡化,但這只是人們的理想,它只能作為人類的一個追求,至少現(xiàn)在及能預見到的未來是如此。

        在哲學意義上人的生命價值多個維度中,并不是人的生命的各種價值都可以評估,只有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中的經濟價值可以評估,但人的生命尊嚴、生命權利是無價的,無法用貨幣衡量的。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無法用貨幣衡量,在評估與對待人的生命價值時,并不能因此而否認或忽略人的人道價值;在追求經濟增長與發(fā)展過程中,并不意味著就可奉行物質至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隨意踐踏人的生命尊嚴、冷漠生命、甚至對人任意殺戮。相反,正是由于人的生命具有人道價值,才使人的生命價值具有權利至上性,人的生命權成為人權的最高體現(xiàn)[16],人生而平等成為一種普世價值觀。將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等同于人的生命的全部價值或將人的價值等同于人的生命的經濟價值,都是缺乏理論依據(jù)的?,F(xiàn)實中,人們往往注重人的生命效用價值中的物質價值,卻忽視人的生命的精神價值,有時過分強調人的生命的社會價值,一味要求人對社會作貢獻,而對人的生命的自我價值卻避而不談,這實質是純粹將人的生命視作一種工具,這種對待人的生命的非科學態(tài)度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所不允許的?,F(xiàn)代文明社會要求將人當“人”看待,重視人的生命,善待人的生命,而不是將人僅僅當作工具,更不能將人的生命當作服務于某種利益或犧牲他人的生命去維護部分人生命的工具。如何對待人的生命,現(xiàn)代文明社會存在一種基本的生命倫理觀,即人的生命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生命,任何生命個體都以自身為目的,而不是他人、社會或其它事物的工具;人對其生命只有自己才有決定與支配的權利。在人的生命價值的理論研究及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政策實踐中,任何將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割裂開來,只片面強調人的生命的效用價值中的自我價值或社會價值,或只注重人的生命效用價值中的物質價值而忽視其精神價值,并不是對待人的生命價值應有的科學態(tài)度,也沒有體現(xiàn)出對人的生命的尊重與敬畏。所以,在政府健康與管制政策效益評價研究中,要認同經濟意義人的生命價值與哲學意義人的生命價值都是一種客觀存在,尊重生命、以人的生命為本,強調生命的人道價值與精神價值,結合哲學意義人的生命價值意蘊,豐富經濟學意義人的生命價值內涵,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準確全面闡釋人的生命價值,從而科學全面合理評估政府健康與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衡量政府健康和安全管制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

        參考文獻:

        [1]

        程啟智.人的生命價值理論比較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5,(6).

        [2] 威廉•配第.政治算術[M].陳冬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3] Engel,E.DerWerthdes Menschen [J].Verlagvon Leonhard Simon,Berlin:1833.

        [4] Farr,W.Equitable Taxation of Property [J].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Statistics Society,1853,(16).

        [5] Wittisten,T.Mathematische Statistik undderen Anwendung Auf National-Economy and Versicherung-wissenschaft [J].Hahnsche Hofburch landlung,1867.

        [6] S•侯伯納.人壽保險經濟學(中譯本)[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

        [7] 雅各布•明塞爾.人力資本研究[M].張鳳林譯,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8] Crammond,E.The Cost of War [J].The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ety,1915.

        [9] Bogart,E.L.Direct and Indirect Cost of the Great World War[M].New York:Oxforld University Press,1919.

        [10] 王亮.生命的經濟價值解析[J].開放導報,2004,(2).

        [11] 陸玉梅.人的生命經濟價值的探討[J].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1998,(3).

        [12] 卓志.人壽保險經濟分析引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13] Schelling,T.C.The Life You Save May Be Your Own[A].Samuel,B.Problems in Public Expenditure Analysis[C].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68.

        [14] 萬慧進.論人的生命的人道價值――人的生命價值概念質疑[J].醫(yī)學與哲學,1999,(3).

        [15] 崔新建.略論人的價值[J].人文雜志,1996,(3).

        [16] 甘紹平.以人為本的生命價值理念[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3).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Value of Human

        Beings i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Based on Evaluation of Health and Security Regulation Efficiency

        HuangWan-huaChengQi-zhi

        (School of Economics,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China 430073)

        第3篇: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

        華師政法學院的梅萍教授今天告訴我們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中的幾個問題。她的講座對我們從事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具有啟迪意義。

        面對我們的教育對象,有人稱為90后,鳥巢一代,世博一代。這些青年形成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它與社會主流文化呈現(xiàn)出趨同、矛盾甚至對抗的特點。對于教育者而言,要理解青年文化是最具表達力和影響力的亞文化,青年往往在引領社會風氣之先;青年文化還是最具矛盾性的文化,青年往往用叛逆、夸張的方式表現(xiàn)自我;青年文化也是最具強烈參與訴求的亞文化,由此導致了網絡的充分利用。

        教育者還要理解青年的發(fā)展是他們的本質和根本需求,用另外一種方式說,沒有哪一個青年拒絕成長,不渴望成功。同時,也要理解青年在總體上還是社會弱勢群體,我們對青年的政治取向高于福利取向,教育取向高于權利取向。也就是說,我們隊青年政治上的要求很高,但相應的福利卻減少,對青年教育很多,但相應給予的權利卻減少。

        大學生是青年群體中對新事物最敏感,最積極地群體,他們是青年知識分子,對問題的看法和探究更深入,他們的激進與先進、批判與反叛、生命力與破壞力共存;他們日趨個性、多樣,與社會互動頻繁、尖銳;他們的人生目標、價值追求單一,缺乏理想信念;他們的道德自覺性隨著社會發(fā)展日益呈現(xiàn);他們對傳統(tǒng)政治冷漠,但個體化、社會政治參與并存;他們生存壓力大,導致心理困惑和生活方式選擇的困難。上述都是青年大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矛盾性,充分認識和理解這些特點,對我們有針對性的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指導意義的。

        第4篇: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7A-

        0123-02

        立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品德與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發(fā)展起來的共同文化,它影響著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是民族發(fā)展的根基。傳統(tǒng)文化并非都是可取的,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學生正確看待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修養(yǎng)品格,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這正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應用傳統(tǒng)文化的本質要求。

        一、分辨?zhèn)鹘y(tǒng)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

        傳統(tǒng)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分辨?zhèn)鹘y(tǒng)文化中的精華,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關鍵。思想品德教師在講授這些傳統(tǒng)文化中有弊病或有歧義的部分時,應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通透。我們通常所說的傳統(tǒng)文化,在思想領域,主要以儒、釋、道為內核。錢穆認為,當今社會的每一個中國人,都受它們共同的影響,儒、釋、道,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反映。它們各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學生在對傳統(tǒng)文化沒有很深入的了解之前,僅憑自己的印象,通常對其有兩種極端的態(tài)度,一種是有崇古傾向,認為所有的傳統(tǒng)文化都是經典、精髓,二是認為相較于現(xiàn)今的科技文化來說,傳統(tǒng)文化并不能直接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對它持否定態(tài)度。這兩種態(tài)度無疑都是偏頗的,老師在進行講解時,有必要糾正學生的這些錯誤觀念,可以追根溯源,從它們各自的發(fā)展歷程入手分析其好壞。

        例如,儒學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講解儒學時,可以追溯到它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分析孔子的生平經歷,儒學誕生的背景,以及對后世的影響,尤其是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于儒學的影響,董仲舒對儒學的建議等,向學生講解儒學的多方面影響,一方面,它積極入世的思想和關愛社會的觀念,對于推動社會進步和解決社會問題來說,有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后世出于某種原因(比如說董仲舒的三綱五常建議是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治的目的)對它的過度扭曲,較為單一的價值觀,對成敗結果的過度重視,都致使它忽略了人本身的完善和發(fā)展。

        二、理性看待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傳統(tǒng)文化只是近現(xiàn)代之前的文化,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田廣林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中指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不應過于狹隘。老師在思想品德課教育中應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視野和心胸。時間是一條不斷流淌的長河,而傳統(tǒng)文化是在這條長河中形成的,它必然隨著時間不斷變化。改革開放之后,東、西方文化交流頻繁,老師更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

        在東西方交流逐漸加強的過程中,難免會因價值觀不同而造成文化沖撞。在這沖撞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學生在初中階段,正是價值觀的塑造期,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甄別,保持足夠的理性,取長補短,加速成長。顧友仁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中認為,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軟實力”,它應與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整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要講究創(chuàng)新。在看到西方經濟大國在世界的強勢地位的同時,要理性地分辨,有選擇性地接受,承認西方文化的可取之處,也要認識到他的某些不足之處,更要認識到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的獨特之處。

        比如,在教學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級《放眼國際經濟與經濟》時,教師應與學生一起探究經濟和政治的相互影響以及對我們自身的影響。例如,美國是西方經濟強國,在國際政治上,也占有霸主地位。其好萊塢電影、服裝、化妝品等在我國有很大的市場,有很多的粉絲。但是,很多人(包括學生)根本不知道它們與國產產品到底有哪些不同,只是盲目追隨。教師在思想教育中,應結合學生身邊實例,讓學生正確看待洶涌而來的西方文化,并汲取其中的可取之處。

        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光有理論還是不夠的。理論的作用是指導實踐。書本上的東西,如果沒有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那么那就是一堆方塊字,進不了學生的頭腦里。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加理解書本內容,另一方面,讓理論服務實際,為學生的生活服務。具體做法有兩種,一是教師在講授課本的時候,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闡釋理論;二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從身邊的事入手,展開學生間的討論。

        例如,在教學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級《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時,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學生年齡雖小,可想的卻不少,很多時候他們就像一個小小的哲學家,很多學生都困惑: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在這一課里,老師就可以給學生很好的答案:生命的意義就是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在傳統(tǒng)文化里,道家和釋家都致力于追尋生命的意義。道家認為,生命的意義,不在于生命的長度,而在于生命的質量,也就是生命創(chuàng)造的價值。在這一課中,老師可以讓學生明白,如果一個人碌碌無為,就算他生命很長,實際上,只是重復著沒有價值的、相同的每一天,而有的人雖然生命很短,卻為社會、為他人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那他的生命價值就比前者大得多,這就是為什么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教師可以和學生就社會上某些享樂主義不思上進者和司馬遷、張衡、李時珍、任長霞之類的人物進行對比,對什么是“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活著,是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的活”展開探討。司馬遷的《史記》,為我們展開了歷史的畫卷;張衡的地球儀作為世界地震儀之祖,超越世界科技1800年;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對中國醫(yī)學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歷史人物雖然都早已作古,但他們的成就卻影響至今。《史記》今天我們還在看,地震儀預防地震,今天我們還在用,《本草綱目》上的中醫(yī)方子,也讓我們受惠多多,所以,他們是: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那么,如果我們虛度生命,不好好學習,在課堂上開小差之類的,是不是在那一刻,我們是“雖然活著,但卻死了”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如果我們每天都認真學習,充實自己,就是在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教師通過這種與身邊的實事聯(lián)系起來、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并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

        第5篇: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

        論文摘要:華夏美學哲學是全球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顯著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恒久的人文精神價值。在中學階段,結合語文教學推進美學哲學教育是提升學生基礎素質的需要。本文就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推進華夏傳統(tǒng)美學哲學教育的必要性、基本內容及具體措施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引言

        審美活動或行為是人類的高級精神活動之一,在全球文明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具有恒久價值的歷史文化景觀。華夏美學哲學是人類文化景觀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在長期歷史演化過程中,先民在相對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和長期的農耕文化環(huán)境中,形成了具有顯著民族特色的美學哲學思想和理論,建立了相對獨立的哲學思想體系。這些思想和理論對于構建個體生命的精神世界和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具有重要價值。美學教育是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美學哲學在型塑人類精神結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對于美學的教學和訓練,一直是教育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內容。從現(xiàn)實層面來講,良好的美學素養(yǎng)不僅能夠改善人的身心狀態(tài),而且在具體工作中能夠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更高價值的目標。

        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學生在此階段接受的思想文化教育,將會對其終身生命歷程產生直接影響。目前,由于應試教育模式及經濟社會轉型環(huán)境的影響,中學生中存在諸如價值觀缺失、人文素質低下、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間不能很好地平衡等現(xiàn)實問題,因此,有必要通過一定措施來切實解決這個問題。本文從提升學生整體人文素養(yǎng)及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就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推行華夏傳統(tǒng)美學哲學教育問題進行分析,以下內容的安排是,第二部分討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推行華夏傳統(tǒng)美學哲學教育的可能性,第三部分討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華夏傳統(tǒng)美學教育的基本內容,第四部分討論推進華夏美學哲學教育的具體措施,最后是總結與討論。

        二、加強華夏美學哲學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學生基礎人文素養(yǎng)的需要

        人文素養(yǎng)是一個人的軟實力所在,是增進生命個體生存與發(fā)展質量的重要能力要件之一。通過華夏美學哲學教育,學生可以認識先民理解美、創(chuàng)造美和追求美的歷程,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生命、自然和宇宙世界,從而將個體生命放在與宇宙萬物共生的高度來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yǎng)一種大氣磅礴的精神境界。

        (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需要

        有研究表明,人類右腦和左腦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區(qū)和功效,而對于右腦開發(fā)則對于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具有顯著作用。美學思維及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活動,正好是右腦的功能所在,經常性地持續(xù)地推進美學教育和訓練,能夠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從而有助于克服各類現(xiàn)實困難,取得創(chuàng)造性成果。

        (三)傳承傳統(tǒng)文化和美學哲學的需要

        中華美學是和西方美學具有顯著區(qū)別的哲學體系,其顯著的整體思維、氣韻為先、剛柔并濟等美學哲學理論和特點,和西方美學具有內容和形式上的差異,反映了華夏先祖的精神風貌。這些精神氣質和風貌,應該通過美學哲學教育傳承下去。

        (四)為跨文化合作奠定能力基礎的需要

        在當今世界,跨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是學生畢業(yè)后走進社會面對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也是全球文明發(fā)展的主要潮流。良好的美學哲學素養(yǎng)和美學哲學訓練,能夠在文化交往及合作活動中發(fā)揮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能夠增進不同文化主體之間的合作和信任,降低經濟社會活動中的各類不確定性和效率方面的損失。

        三、語文教學中華夏美學哲學教育的基本內容

        根據(jù)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選擇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是不同歷史時期的作品,結合作品產生的歷史背景等知識來推進美學哲學教育,是較為可行的選擇。筆者認為,根據(jù)華夏美學的發(fā)展歷程,可以適度給學生介紹如下美學哲學的內容。

        (一)遠古圖騰

        遠古先民的巫術禮儀和圖騰活動,是理解人文先祖美學精神的源頭。華夏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媧”在遠古人們的觀念中,實際上是巨大的龍蛇,這可以看做是中華先民“龍”圖騰的開端。“龍”因其變化莫測、氣象萬千的形象和氣質,能伸能屈、進退自如的活動方式,成為中華先民主要的精神寄托和審美意象。

        第6篇: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

        教育旨在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旨在將現(xiàn)代社會的思想價值體系傳授給新一代的學生。因而,教育不只是技能的師徒相授,更是德性理念的永恒傳承?,F(xiàn)代教育對于德育極為重視,從顯性課程的研讀到隱性課程的影響,都將德育發(fā)揮到極致。但是,在高中階段,因為學生心理想的發(fā)展,其道德理念世界急需更新與構建,就人的教育周期來講,此時,是德育的最佳時機,也是德育面臨巨大挑戰(zhàn)的危機時刻,因而,如何進行合適的德育顯得極為重要。班主任做為德育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教師,應對德育教育加以重視與反思。

        一、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體驗式教育是指讓學習者同周邊的世界聯(lián)系起來,通過在具體的情境下,通過對問題或者矛盾的反思,以自覺的哲學體驗去建構精神世界,實現(xiàn)主客體的和諧統(tǒng)一,同時將學生的道德情操與理想信念展現(xiàn)出來的教育方式。從哲學溯源,其基礎是杜威的經驗論和課程哲學,即教育生活論,同時又在波蘭尼的緘默知識與海德格爾存在主義中獲得人的精神獨立與發(fā)展的養(yǎng)料。而從心理學上講,體驗式教育根植于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學習觀,具有科學性與可操作性。

        二、體驗式教育同德育教育的邏輯思辨

        體驗式教育能夠讓學習者在實踐重視合作,學會寬容。以實際的行動去證實高尚的道德情操與理念。從邏輯上來看,體驗式教育與德育存在著緊密聯(lián)系。

        體驗式教育改變了傳統(tǒng)德育課程師徒相授的模式,將教師主體與學生客體之間的對話改變?yōu)閷W生的自主化學習。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習者在思想上產生親近與共鳴,沒有了德育標準的束縛與壓抑,使得學生在自主的觀察與思考中,通過德育課程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不斷地進行揚棄式的批判,從而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完成自我的升華與超越。

        例如,以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課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就職業(yè)與生命價值實現(xiàn)展開討論,教師可以將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與規(guī)劃進行展示,提問學生,這種人生是否實現(xiàn)了生命的價值,在一問一答中,使得學生對于無私奉獻等精神有所內涵式的理解,也鼓舞了他們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信心。

        三、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

        高中生心理發(fā)展的過渡性與階段性加大了這一時期德育的難度,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點。

        1、德育目標基調高,缺乏可操作性內容

        我國對于德育課程的規(guī)定基調很高,即要求培養(yǎng)品德優(yōu)秀的新世紀人才,但是實現(xiàn)或者達到一個怎樣的具體的目標,并沒有很清楚地說明,因而在德育教育中,教師理解存在混亂或偏差,甚至是對德育持一種漠視的態(tài)度。

        2、缺乏與時俱進的德育內容

        德育內容死板僵化,缺乏更新,同時,某些德育理念與時展不符,而在課程中未加以修改,使德育價值的實現(xiàn)困難重重。

        3、師生間主客體的統(tǒng)一性未建立

        德育是一種感悟式的教育,因而,強調思想上的交流與激變,但在高中德育課程中,往往是教師對德育內容的傳授,缺乏同學生的交流與思維上的碰撞,不利于更正某些錯誤的思想,也不利于德育課程面向全體的意義實現(xiàn)。

        四. 體驗式教育在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針對德育教育在高中領域存在的特殊性問題,從哲學思考上,以及借鑒體驗式教育在其他課程中的實施狀況,提出以下策略。

        1、角色扮演,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實現(xiàn)德育課程的價值

        在課堂上,設計表演學生樂于看到的情境,在情境中滲透德育教育思想,讓學生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通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讓德育思想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學生腦中,滲透到學生心中,這種德育教育是“潤物細無聲”式,更容易讓學生所接受和理解。例如,在高中德育中,往往??面臨利益與情感的選擇問題,那么這時就可以以海因茲偷藥這一道德兩難故事為例,通過鼓勵學生以表演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分角色扮演海因茲,海因茲的妻子以及藥店老板,通過對話形式表達觀點,讓學生們在真實的參與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觀念。

        2、生活德育模式

        德育作為一種精神理念學習,不是虛無飄渺,無從依著的,而是有其生活來源的。其根源在于生活,也將最終反映于生活,因而,可以鼓勵學生多了解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分析思考其中隱含的現(xiàn)實問題,再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經驗,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價值判斷,讓學生真正知識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好,什么是壞,真正培養(yǎng)其善惡觀、美丑觀。

        例如,在講解生命的意義時,可以將馬加爵殺人案、藥家鑫殺人案等社會事件引入課堂,教師進行引導后,讓學生進行思考,培育珍愛生命的人生觀。

        第7篇: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生命教育 生物教學 高中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172-01

        目前,生命教育作為現(xiàn)時代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受到了教育界廣泛的關注。在高中的生物教學中,充分認識生物學科這一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活動規(guī)律學科,發(fā)揮生物學科滲透生命教育的優(yōu)勢,將生命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學中來,為學生呈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特點,引導學生領悟生命內涵,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已經是高中生物教學的必然選擇。

        1 生命教育含義及特點

        生命教育有兩個層次的含義,即狹義的和廣義的兩種,狹義的生命教育包括對一切自然生命的關注;廣義的生命教育不僅包括關注生命,還包括關注人的生存能力和生命價值的提升。總的來說,生命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體現(xiàn)科學教育,還要體現(xiàn)人文教育,只有當師生在具體的生命活動中體會生命的意義,逐漸提升生命價值,培養(yǎng)生命意識,獲得人生快樂的時候,生命教育的目標才得以實現(xiàn)。

        生命教育包括著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生命教育是智慧的教育,包含了德的智慧、理的智慧和情感智慧。德是生命教育的基本,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對于生命有一個基本的體驗和感悟;理是生命教育的延伸,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和思考生命中存在的各種沖突、矛盾和阻礙,并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的教育;情感是生命教育的終極體現(xiàn),是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生命教育,形成自己獨特的對生命教育的感知的一個過程。第二,生命教育是生命成長的教育。生命教育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為一個情境,一個過程,當學生在學習生命成長規(guī)律的時候,會對生命進行頓悟和理解,這才是生命教育。第三,生命教育是有價值的教育。生命教育是學生在原來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接受教育,會對生命經驗有一個新的認知和理解的教育。

        2 如何在高中生物中滲透生命教育

        2.1 在教學內容中挖掘生命教育目標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命教育的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并不都是以生命教育為主線進行的,因為生物教學與生命教育的重心還是有區(qū)別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時候,教師應該先熟悉生物教學內容,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的資源,并將其整合起來。例如,生物進化論的生物教學內容可以挖掘為認識生命的神奇這一生命教育內容,細胞的分子和作用可以挖掘為掌握生命的本質,學習衰老與凋亡細胞的特點可以挖掘為感知生命的珍貴,掌握人體穩(wěn)態(tài)的和諧可以挖掘為體驗生命的和諧,而學習生物多樣性的生物教育可以挖掘為感悟生命的價值等等。具體說來,結合高中學生的特點,高中生命教育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觀。例如,在學習艾滋病知識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不潔傳播艾滋病這一知識點,從而形成健康的性道德觀念,而在學習性遺傳和遺傳病知識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理解《婚姻法》的相關規(guī)定,從而形成珍惜生命的良好態(tài)度等等。

        2.2 在教學目標中設計好模塊主題

        因為高中生物新課程的生命教育并不是系統(tǒng)連貫的,因此需要教師結合生命教育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仔細規(guī)劃,通過設計好的模塊主題實施好生命教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具體說來,在高中生物教學的生命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命教育主題模塊化,并結合模塊化主題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只有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相協(xié)調之后,生命教育才水到渠成。例如,在學習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出五個大的模塊內容,并通過具體的操作方法達到教學目的:第一個模塊是讓學生感知運動前后的脈搏的變化,引導學生感知生命。第二個模塊是讓學生用“糖卡”模擬吃飯和運動之后的身體反應,學習血糖調節(jié)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感悟生命,具體方法是。第三個模塊是讓學生學習和思考脊蛙搔扒反射實驗,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第四個模塊是讓學生學習興奮劑等激素類藥物的優(yōu)缺點,引導學生形成發(fā)展生命的觀點。第五個模塊是讓學生搜集和思考人類在發(fā)展生命方面的重大貢獻,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價值。

        2.3 在生命教育中注重體驗學習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感知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形成健康的人生觀。體驗作為一種重要的認知活動,它指向個體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和價值,更有著較強的主觀情感色彩,因而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體悟生命,實現(xiàn)情感與意志的統(tǒng)一。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該注重體驗學習,將生命教育滲透入課堂教學中來。需要注意的是,要在生物教育中注重實踐體驗,并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如實驗探究、社會調查、辯論活動、論文撰寫、課題交流等方法,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染色體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環(huán)境中化學物質對染色體變異影響”課題,通過探索蠶豆、洋蔥等在廢電池液體中的的染色體結構變化等,讓學生更好地認知環(huán)境物質與生命健康的關系,從而樹立起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意識。

        2.4 聯(lián)系生活實例以滲透生命教育

        為了幫助高中學生樹立健康的生命意識,促進學生更好地生活,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生活實例,將生命意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入生命教育中去,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學習細胞分子組成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析日常食品,認識營養(yǎng)物質的類型和結構,并讓學生討論“糖尿病人為什么要少出甜食,要多吃米飯”這一課題,當學生利用細胞分子組成知識來分析之后,學生就會將自己的健康與知識結合起來,從而構建起關愛生命,健康飲食的良好生活態(tài)度。此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還可以在聯(lián)系生活實例的基礎上結合問題情境、開展小組合作、互動交流、網上搜索等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應該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出發(fā),并注重體驗學習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引導學生準確地理解生命的內涵和意義,感悟生命的價值,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白曉棠.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生命教育[D].河北師范大學,2010.

        第8篇: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

        教師在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將課堂教學引向學生生活。在魯教版七年級上冊《熱愛生活 從點滴做起》的教學中,我以教材為載體,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什么是人生價值,什么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框是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課第一節(jié)的內容,旨在對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的教育。如何看待生命,人生的意義何在,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問題。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是思想品德教學目標中的首要目標,是重中之重。因此,讓學生懂得什么是人生價值,怎樣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就顯得非常重要。

        三、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生命的價值,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2.知識目標

        明白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和創(chuàng)造。

        四、案例描述

        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課《讓我們的生命更有價值》第一框《熱愛生活 從點滴做起》,本框題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空洞說教,學生必然會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有必要創(chuàng)設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展開教學。下面僅敘述“人生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和奉獻”這部分內容在教學中的多媒體運用。

        1.新課導入

        多媒體顯示: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

        提問:名言對我們什么啟示?學生討論回答: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人生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和奉獻,我們也應該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從而導入新課內容。

        2.活動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價值的。學生議論紛紛,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價值是價格高,有的說是很貴,有的說是有用。然后教師出示補充材料幫助學生明白什么是價值。所謂價值,是指這個事物對人們、對社會有無用途,能否滿足需要而言。任何事物,如果喪失某種實際用途,不能滿足人們的一定需要,它就沒有任何價值。教師可以進一步總結:當我們認為某一事物有用或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就說它有價值,否則它就沒有價值。以此類推,對人生價值我們又怎樣理解?關于人生價值,學生一般通過類推知道人生價值應該是一個人對社會有用,才有價值。通過這一討論活動,教師提煉觀點,點評歸納:人生的價值體現(xiàn)在對他人和社會的奉獻之中。

        3.拓展思維

        多媒體播放錢學森的材料,并思考問題:錢學森,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fā)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從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錢學森的生命有價值嗎?為什么?他的人生價值是怎樣體現(xiàn)的?

        學生思考后一般都會明白錢學森的生命是有價值的,因為他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人生價值是通過為中國火箭和航天事業(yè)做出巨大貢獻來實現(xiàn)的。

        4.知識拓展

        關于人生價值的兩個表現(xiàn),一般來說,人生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把人的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出來,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財富,做出了貢獻,這是人生價值的主要標志。(奉獻)另一方面,是個人需要從他人和社會那里得到尊重和滿足。(索?。┳寣W生自己閱讀并深刻理解,以錢學森為例說明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的體現(xiàn)。第二個方面需要教師進一步解釋,學生理解得不是很到位。此時,教師適時引導:既然人生價值體現(xiàn)在奉獻和索取兩個方面,那么當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時才能促進社

        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出示連線題,讓學生連線。

        A.奉獻為零 社會萎縮退化

        B.奉獻

        C.奉獻=索取 社會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D.奉獻>索取 社會不可能存在

        學生一般都能正確連線,并得出正確結論:只有當一個人對社會的奉獻遠遠大于索取時,才能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和奉獻不僅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要求。

        5.拋出問題,深化探討

        請學生考慮,創(chuàng)造和奉獻除了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要求之外,還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呢?幫助過他人的學生可能有這方面的體會。有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因為我?guī)退鉀Q困難,他感謝我,我心里很高興。雖然學生的回答很簡單,但是能抓住要點回答問題。多媒體出示材料:(1)孔繁森說:“能為他人解決困難和痛苦,我認為這是人生的最大幸福?!?/p>

        (2)雷鋒說:“我覺得自己累一點算不了什么,只要大家多得些方便,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崩卒h和孔繁森在奉獻中收獲了什么?學生回答:快樂和幸福。所以創(chuàng)造和奉獻也會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讓我們在奉獻中體會到快樂、幸福、充實和高尚。至此,學生真正懂得人生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和奉獻。

        第9篇: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 自殺 死亡教育 生命教育

        一、死亡教育內涵

        1.由“死”觀“生”

        在我國人們普遍對“死亡”有著重重誤解,加之“死亡教育”本身在提法上就比較容易引起歧義,因此,“死亡教育”獲得人們的普遍理解與認同的困難之大是可以預見的。要真正地理解“死亡教育”,必須避免簡單直白地望文生義,而要在具備正確的死亡觀的基礎上去領會“死亡教育”的真義――“死亡教育”并非是告訴大學生實際操作層面上如何去“死”,這里所指的“死亡”也并非囿于“生理”意義上的死亡,更深切的關懷是建立在合理合意的死亡觀上的“觀念”上、“意識”上的死亡品質的提高,教育學生形成一種合理合意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智慧,最終的目的是生活質量、生命品質的升華,這便是死亡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生”,而不在死,即由“死”觀“生”。

        2.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另一維度

        生命教育以個體的生命為基礎和目的,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對個體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進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的價值,而死亡是最廣闊意義上的生命現(xiàn)象,是個體生命最終極的、成就個體生命完整性的“可能性”,也是生命教育內在的、不可回避的終極關懷?;诖?生命教育自覺地將引導青少年去認識死亡、接納死亡、超越死亡,以達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的終極關懷納入自身的體系,自覺地肩負起培養(yǎng)青少年形成正確的死亡觀、生命觀的重任。死亡教育相對于生命教育來說是一種“逆向”教育,換了一個切入點,從“死”講到“生”。死亡教育與生命教育雖然是“相逆”的,但是并不“相反”――知道死亡,為的是善待生命,更好地生活,二者殊途同歸,角度不同而已,共同的目標便是“生”,“死亡教育”實質上正是執(zhí)著于“生”的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

        二、大學生死亡教育現(xiàn)狀分析

        1.國外大學生死亡教育現(xiàn)狀

        死亡教育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興起,是伴隨著20世紀死亡學作為一門專門學科的興起而起步的。進入上世紀60年代,死亡教育在美國大學中開始有系統(tǒng)并有計劃地推廣。1969年,Kastenbaum在韋恩州立大學創(chuàng)建了有關死亡與瀕死的研究中心。1974年,全美大學學院設有“死亡與死亡過程”等課的已達165所。至1985年,美國有60%的大學至少提供一堂課于死亡教育的探討上。到了1987年,全美共有85%的藥學專業(yè)和醫(yī)學專業(yè)為學生提供死亡教育。

        日本受美國的影響,很早就開始對教育的研究,日本的上智大學自1982年以來一直堅持舉辦死亡教育講座。在德國,大學已實施了死亡教育,出版了標準教科書和科普讀物。其他如英、法、荷蘭等西方國家,許多大學也都設有死亡教育課程,如多數(shù)西方國家都在大學中開設了“死亡哲學”課,取得了良好效果。

        2.我國大學生死亡教育存在的問題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是重生樂生、樂感文化及求“圓滿”的價值取向占統(tǒng)治地位,而“死亡”則是禁忌的、不吉利的字眼,人人避之不及?,F(xiàn)代社會更是提供給人們應接不暇的“生的樂趣”,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理性、技術理性代替了是非善惡的價值理性,死亡問題更是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在利益追逐中被有意無意地淡化,被隱藏在意識的角落中。在這一社會氛圍下以及精神文明建設及發(fā)展的程度,都無法使更多的人強烈地自覺意識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唯恐死亡教育會引至消極、負面的影響。無論社會、家庭還是學校往往是與作為“未來棟梁”的大學生談論理想、談未來、談前途,而對“死亡”的話題則是能躲就躲,實在躲不了就含糊其詞,或者用一些距離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較遙遠的“高、大、全”的英雄主義形象去“教育”大學生,這似乎更像是政治說教、道德教育。將死亡教育德育化,傳達給大學生的往往是一些不適切的有關死亡的知識,無疑會在他們心中加重死亡的神秘感和恐懼感。

        更為現(xiàn)實的是,學校進行正規(guī)系統(tǒng)的死亡教育還缺乏必要的人文基礎、師資訓練、課程與教材體系,對于究竟如何切實有效地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死亡教育,仍然是困擾人們的一個問題。

        三、高校開展死亡教育的措施和途徑

        1.加強以生命關懷為價值取向的校園文化建設

        注重通過積極健康的育人環(huán)境、樂觀向上的精神氛圍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培育大學生的生命情感,從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校園環(huán)境布局、心理咨詢與輔導等各個方面,充實校園文化內涵,彰顯教育的生命關懷,激發(fā)大學生的奮斗潛能,提高大學生的生命價值意識。充分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死亡教育,建立師生在線交流、答疑解惑,開設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討論的論壇,在思想互動中加深其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理解,重構大學生生命關懷的精神家園。

        2.開設死亡教育的講座或專業(yè)課

        以講座或專業(yè)課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死亡的生理過程、死亡心理、中西方文化中的死亡觀、瀕死體驗與臨終心理、死亡尊嚴與臨終關懷、死亡的本質、生死的內在關系以及自殺、安樂死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了解和探討,如死亡心理學、死亡哲學、死亡倫理學和死亡社會學等,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死亡意識,認識到死亡是莊嚴人生的一部分,感知時間的緊迫與生命的可貴,由“死”觀“生”,主動地尋求自我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死亡教育課程的開設,對提升學生的死亡品質、樹立“向死而生”的價值觀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加強死亡教育在思想道德課及心理學課程的滲透

        思想道德課以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教學目標,心理健康教育則以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主要目標。兩者所特有的課程性質和培養(yǎng)目標為死亡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新的途徑,可以配合死亡教育專門課程,開設專題,簡明扼要地、正確地、適當?shù)叵驅W生傳遞死亡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把對死亡的簡單認識轉化為對生命價值的高揚。

        大學生作為行將進入社會的新生力量,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們需要知道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需要知道如何死才最有價值,更需要知道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死亡,這對降低日益嚴重的高校自殺現(xiàn)象,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性、完全的人格,成長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真正意義上的人都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德]海德格爾.陳嘉映,王慶節(jié)譯.存在與時間[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0.

        [2]劉濟良.生命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一区宅男在线 | 丝袜足午夜福利视频丝袜 | 日本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不卡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V国产欧美V在线 | 久久Aⅴ这里有精品免费看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