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命意義的理解范文

        生命意義的理解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命意義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命意義的理解

        第1篇:生命意義的理解范文

        國際視野下的韓愈柳宗元

        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先生在香港新亞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學統至為純正。畢業時全漢升教授提醒先生,學問離不開學術交流,要先生多參加學術會議。時至今日,先生的足跡以遍游神州大地,與名家學者、飽學大儒悉心交流。從北京高校到臺北學府,學術重鎮南京,古典名校復旦。學術起源地香港,學術成果在祖國各地受到重視,乃至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等地也頗具影響。

        先生自幼醉心韓文,二十年前的專著研究韓愈,是學界常被征引的。論及當今東亞地區的韓柳研究,先生高視闊步,指出韓愈柳宗元已經在國際文化學術領域被奠定殿堂級的客觀地位。韓柳文研究已經不專屬華人學者,不管世界那一角落,只要是談人類文學的發展與歷史,始終不能繞過韓愈柳宗元。韓柳已經成為全球文明的共同象征之一,因此,全球大學的東亞系都會涉及韓柳文,東亞的學府更不在話下。

        精英更應學韓柳運化事業生活

        鄧先生少年好學,在極艱辛的條件下,奮力讀書。為維持家計,先生白天做童工。先后在塑膠、食品、汽修等工廠努力,晚上就在夜中學完成學業,還爭取時間閱讀古籍。漸漸成誦。隨后升入大學,轉任講師,繼續學業,任職澳門,數十年如一日,勤學不止,筆耕不輟,得到學界的肯定。西北大學副校長。中文系教授李浩在評價先生韓愈研究時說:“(作者)對韓愈愍惻民瘼的志尚、苦心孤詣的立論、以文為戲的幽默,產生一種隱微的心靈感應。作者說孟子那勇于負擔文化復興大任的精神深烙在韓愈內心,“向慕之懷轉化為一種實踐的力量”。這既是解剖韓愈,又何嘗不是作者磊落襟懷的一種坦露”。

        先生摯愛文化,尤重對青年人才的關懷。從文化發展與社會進步上,先生闡明青年人才文化學習的歷史意義:現在傳世韓愈和柳宗元的文章,能夠經歷千百年的種種天災人禍的劫難而留傳下來,今天并且融入全球文學研究的領域,成為全人類共享的文化營養。這一流傳的事實,已經足以證明其中蘊合的永恒意義。超越了一切物質性的價值觀念,而成為文明的表征。對于當今社會各部分的精英人才來說,理解韓柳文,不在表象的文辭字句,而是其中的超越意義。運化于事業與生活,便不會計較目前的境況與得失,而能夠更長遠的觀照自我與世界,于是生命自能活化,心思自能靈動。

        明照生命打開現實枷鎖

        第2篇:生命意義的理解范文

        文藝女生,當上蠟像師

        今年25歲的達芬,出生在湖北武漢市一個藝術之家,家庭氛圍的熏陶讓她深深地愛上了美術。幼時她就非常喜歡畫各種人物和小動物。

        在大學時,達芬學的是藝術設計專業。老師教她制作人像、360度影像、雕塑……這些技藝使達芬很快便能把一塊塑泥變成藝術品。

        2013年畢業時,恰逢即將開館的武漢杜莎夫人蠟像館招聘蠟像師,達芬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接著開始接受英方人員的系統培訓。蠟像的制作是一門高超技藝,其中有一些秘訣只被少數人掌握。達芬是一個好學上進的女孩,通過留心觀察蠟像師們的工作流程,她發現制作蠟像首先是用膠泥做出精細的塑像,然后用它翻制成凹模,經凹模再翻出來,之后經過進一步修飾加工,就成為完美的蠟像了。

        當她在蠟像工藝上越來越有心得時,老板宣布,她被武漢杜莎夫人蠟像館錄用。就這樣,達芬成了該館第一位蠟像維護師。

        2013年年初,亞洲網壇一姐李娜載譽返鄉,武漢杜莎夫人蠟像館專門為其量身制作蠟像。工作人員在李娜的身體上標識了兩百多個點,例如眼睛到眼睛、眼睛到耳朵、耳朵到嘴巴、耳朵到耳朵等這些距離都是重要的數據,用以輔助手工精密測量。為了抓住其最真實的面部表情,光是拍攝的臉部特寫照片就超過了三百多張,以求蠟像成品惟妙惟肖。

        達芬說:“真正的蠟像是連一小塊傷疤、身上的胎記、紋身等微小的細節都要準確復制的。”事實上,一尊蠟像的誕生,需要包括雕塑家、模具師、裁縫、化妝師、假發制造商,加上燈光、布景設計師,音響工程師以及發型師在內的十幾位藝術家共同參與創作。就這樣,李娜有幸成為該館首位體壇明星。

        “打理”世界名人,穿衣描眉都要管

        達芬是蠟像館的職業維護師,除和團隊一起測量有關數據外,平時她主要負責名人蠟像的維護工作,大家都叫她“美容師”。

        除此之外,還要為那些“名人”整理衣服、鞋襪、發飾、妝容等,待把世界各地名人的外形整理完畢,再為它們精心化妝。偶爾發現某尊蠟像有些部位失色了,她便提起畫筆,用油彩為蠟像補妝,然后以硬毛筆仿造出皮膚的紋理。以保證10點鐘開館后,所有“名人”都能神采奕奕地迎接觀眾。

        最麻煩的當屬給這些“名人”洗頭了。達芬為它們準備了專用的香波洗發水和護發素,“那些東西比我們自己用的價格昂貴多了。”在洗頭的過程中,她首先會用一塊白布將蠟像的頭部發際線以下的部位全部蓋住,“然后洗發、上護發素、吹干等等,各種程序和我們自己洗頭完全一樣。”

        頭發洗干凈以后,達芬還要再根據參考圖片給蠟像們做回發型。郭晶晶的蠟像姿勢是她起跳前的那個瞬間,為求細節真實,每次給它洗完頭,都要在它頭發上抹上足夠的摩絲讓其看上去有剛剛從水里出來的濕漉漉的感覺。而向來引領體育界時尚潮流的貝克漢姆也不讓維護師省心,達芬說,要是哪天貝克漢姆心血來潮給自己換了發型,她也要讓小貝蠟像的發型第一時間跟上變化。“最麻煩的是奧黛麗?赫本,一頭光潔優雅的盤發是她的經典造型之一,所以每次給奧黛麗?赫本的蠟像洗完頭,我們都要花更長的時間幫她把頭發重新盤起來。”

        每天為“美國總統”打領帶;給“貝克漢姆”梳頭;替“范冰冰”修睫毛,在粉絲們看來,這或許是最讓人羨慕的職業,而這一切對達芬來說,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一次,幾位爭相拍照的游客不慎將一尊蠟像推倒,導致其損毀嚴重。達芬和同事連續加了5天班,對蠟像鼻子進行塑形、修補裂痕、重新上色,直到它被重新放在原位展出,她懸著的心才平靜下來。

        與主持人撒貝寧成好友

        入駐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明星不僅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更是大眾的選擇。蠟像館致力于記錄下當代優質、高人氣偶像明星的經典瞬間,讓粉絲們能夠一睹偶像風采。達芬是劉詩詩的FANS,沒想到,后來竟能和這位心目中的“女神”朝夕相處。

        眾所周知,劉詩詩因出演《射雕英雄傳》、《仙劍奇俠傳三》開始受到觀眾關注。2011年,因飾演《步步驚心》中的若曦一角使她收獲了超高人氣,憑借在該片中的表現,獲得2012華鼎獎“最受媒體歡迎女演員”獎。此后,劉詩詩將重心轉向大銀幕,參演了《不二神探》、《飛魚服繡春刀》、《深夜前的五分鐘》等多部優秀作品,并獲得2014第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明星大獎”。成為一位熒屏當紅花旦。她自然也被請進了“名人堂”。

        2015年12月10日下午,在達芬的引導下,劉詩詩與杜莎夫人蠟像館總經理楊勝軍一起揭幕自己的蠟像。面對自己的蠟像,這位影星也感覺很奇妙。尤其蠟像臉上的皮膚真是好極了,細膩紅潤,不見半個毛孔。劉詩詩連擺了好幾個姿勢讓粉絲們拍照,還特別調皮地“調戲”了另一個自己。詩詩還對達芬說,蠟像師真是太厲害了,能把她的姿勢、服飾、面部表情甚至性格,都刻畫得如此逼真。

        期間,有記者問劉詩詩看到自己的蠟像時是不是很驚訝,她莞爾一笑說:“其實昨天晚上就迫不及待地偷偷來看過了,當時蠟像師覺得臉部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馬上就把頭部扭下來了,著實嚇了我一跳……”站在一旁的達芬,被她的幽默逗得忍俊不禁。更有趣的是,當主持人問及最希望自己的蠟像放在誰的旁邊時,劉詩詩遲疑了一下,害羞地說:“希望放在家人的旁邊”。現場馬上就有粉絲指出“四爺”吳奇隆的蠟像就在不遠處,詩詩說:“進來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了。”

        當蠟像師雖然平時很忙,但卻能經常和明星大腕親密接觸。達芬印象最深的是央視主持人撒貝寧,2016年1月22日,小撒為自己的蠟像揭幕,幕簾拉開那一刻,他都不敢直視另外一個“自己”。樂得像孩子似的,趕忙與自己的蠟像合影。他還向達芬請教了一些技術問題,問她到底采用了什么方法,竟把自己的臉部做得如此惟妙惟肖?

        達芬向撒貝寧解釋說:“您的頭部原型制作完成后,便進入復雜的加工工序。眼睛、毛發及皮膚的著色都是極為細致的工作。眼珠用一種玻璃狀塑料(丙烯酸類樹脂)代替,這會使眼睛看起來炯炯有神,瞳孔內的放射狀線條都是以水彩手繪而成,甚至細微到連眼白內的微絲血管都要用紅色的幼絲線做出來。牙齒的制作更高級,取模、染色,簡直就好比為本人做了一副假牙。而頭發則是按度身時取得的樣本,找尋類似發質的真人頭發,再經由手工一根一根地植入蠟像內,然后經過清洗、裁剪,最后梳理發型,工程可謂十分浩大。”小撒聽到這些,才恍然大悟,不由對達芬豎起大拇指。末了還不忘叮囑女孩,平時要把他“收拾得精神點。”

        達芬還告訴小撒,蠟像不同于其他雕塑品,一座蠟像制作完成后,并不意味著它永遠都將是這個樣子,蠟像師還要憑著敏銳的嗅覺,讓蠟像不斷向公眾展示明星本人最新的形象。比如,有一次被稱為“萬人迷”的貝克漢姆眼眉受了傷,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幕后,達芬立即在蠟像貝克漢姆的眉梢處貼上膠布。第二天游人來參觀時,看到這小小的膠布都贊嘆不已。撒貝寧被女孩的創意逗得哈哈大笑。

        達芬很喜歡自己的職業,在她眼中,蠟像不是一件沒有生命的東西,而是自己的朋友。其實,能成為一名蠟像師非常不易,除了過硬的專業背景外還要有極高的藝術領悟能力。如今,杜莎夫人蠟像館在世界各地的蠟像師,全部加起來也僅有一百多名。

        第3篇:生命意義的理解范文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的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科學,其中“數”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數”的直觀表現。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割裂分家萬事休。”這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數”與“形”的關系,明確、深刻地揭示了數形結合思想的價值。下面以“分數除以整數”一課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合理、有效地應用數形結合思想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探究所學知識,使他們真正獲得發展。

        一、以“數”化“形”,在新知疑惑處嘗試

        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遇到新學或較難的數學問題時,難免會出現疑惑、困頓。這時,如果能把抽象的數學語言、數量關系與直觀的幾何圖形、位置關系結合起來,將抽象的“數”轉化為直觀的“形”,可以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片斷1:畫圖研究4/7÷2,大膽嘗試算法。

        例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列式為4/7÷2,一部分學生直接報出結果為2/7)

        師: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

        生1:我想,分數乘整數就是分子乘整數,分母不變,那4/7÷2就用分子4除以2,分母不變,得到2/7。

        師:分數除以整數我們還沒有學。除了計算,你還有沒有其他方法獲到結果?

        (學生想到畫圖的方法,猜想算法,如下)

        生2:從畫法(1)中可以看出,4/7里面有4個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有2個1/7,即2/7,所以用4÷2/7(分子除以整數,分母不變)就可以算出結果是2/7(如圖A)。

        生3:從畫法(2)中可以看出,最后涂色部分占整張紙的4/14,化簡后為2/7。我發現把4/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7的1/2,4/7的1/2可以用乘法4/7×1/2計算,所以4/7÷2=4/7×1/2,結果也是2/7(如圖B)。

        ……

        對于2/7÷2這道新的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題,部分學生能憑直覺和前面所學分數乘整數的經驗,猜出結果是4/7。然而,對“2/7是怎樣算出來的”“為什么這樣計算”等問題,學生的認識是混沌的。通過畫圖,還原題目的原始形態,既是研究分數問題的重要途徑,又是嘗試算法的直觀依據。其中,畫法(1)特別形象直觀,一眼就可以看出每份有2個1/7。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可以形象地演示畫法(2)中把4/7平均分成2份的動態過程,直觀呈現“每份是4/7的1/2”,并引導學生用已學的乘法來計算,為他們理解算理與掌握算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以“形”明“理”,在探究交流中體驗

        “數學思想的形成需要在過程中實現,只有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才能體會到數學思想的作用,才能理解數學思想的精髓,才能進行知識的有效遷移。”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感悟與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不能依賴教師簡單的說教,而要通過創設適合的情境、設計恰當的問題和活動,讓學生自己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獲取過程,使他們深刻感悟其中的數學思想。

        教學片斷2:結合圖形計算4/7÷3和3/5÷4,明晰算理。

        師:嘗試用這兩種算法計算4/7÷3。

        生1:用第一種方法計算,分母不變,分子4除以3除不盡;用第二種方法計算,4/7÷3=4/7×1/3=4/21。

        師:看來,第一種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第二種算法對不對呢?

        生2(出示右圖):可以畫圖檢驗。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涂色,就表示這個長方形的4/7;把4/7像這樣橫著再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涂色,這一份就是4/7的1/3,4/7的1/3可以用4/7×1/3來計算,從圖中可以看出每份是這張紙的4/21。

        師:畫圖研究3/5÷4,思考怎樣計算,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計算。

        生3(出示右圖):先在長方形中表示出它的3/5,再把3/5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涂色,通過畫圖發現這一份就是3/5的1/4,可以用乘法3/5×1/4計算,所以3/5÷4=3/5×1/4=3/20。從圖中也可以看出,最后涂色的部分就是這張紙的3/20。

        ……

        計算教學不是簡單的技能訓練,數的運算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系與嚴密的邏輯性,學習數的運算就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因此,計算教學一定要達到“明算理,會計算”的雙重目標,僅通過教師空洞的說理與枯燥的計算訓練是達不到的。有了前面嘗試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研究計算4/7÷2的經驗,在計算4/7÷3和3/6÷4這兩道題時,學生主動找“形”來幫忙,利用畫圖來理解算式的含義,自主探索計算方法。通過動手畫圖、課件的動態演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探尋算理、算法的過程,為學生深入理解算理、切實掌握算法提供了有力支撐,使學生在探究交流中體驗到利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優勢。

        三、以“數”概“形”,在歸納推理中領悟

        “形”具有形象直觀的優勢,但也有其粗略、繁瑣和不便于表達的劣勢。只有以簡潔的數學描述、形式化的數學模型表達“形”的特性,才能更好地體現數學抽象化與形式化的魅力,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形”。特別是計算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從直觀分析中抽象、概括出正確的結論,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協調發展。

        教學片斷3:數形結合,歸納推理,總結一般方法。

        (回顧探究過程,再次出示前面研究的三幅圖,如下)

        師:你能想象一幅圖,再舉一個這樣的例子嗎?如果把A平均分成B份呢?

        生1:每份就是A的1/B,即A÷B=A×1/B(B≠0)。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2:除以一個整數(0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

        學生雖然經歷了以“形”助“數”的研究過程,但還只停留在對具體、特殊實例的理解與認識上。上述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想象、推理、歸納等活動中,自主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結論A÷B=A×1/B(B≠0)更是對前面直觀形象的探究的抽象概括。至此,學生的學習已從研究具體算式上升為推廣總結一般普遍的方法,實現了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的跨越。

        四、“數”“形”對應,在反思總結中提升

        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與活動經驗的積累離不開總結反思的過程,寶貴的學習經驗只有經過概括、內化、提升,才能有效成為學生數學學習與生命發展的內在支撐。因此,數學課堂中的歸納總結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應引導學生積極反思、提煉學習過程中應用的方法,以提升對數學思想的認識,提高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片斷4:回顧學習過程,提升對思想方法的認識。

        (師結合板書,引領學生回顧“舉例猜想驗證歸納”的研究過程)

        師:這節課,我們主要采用什么方法來研究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生:畫圖。

        師:研究數的問題,可以找圖形來幫忙,這種借助直觀圖形來理解算式含義的方法,是數學上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叫數形結合。這節課,我們不僅發現了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還親身經歷了有價值的學習過程,收獲了數形結合等寶貴的數學思想方法。

        ……

        整節課,教師大量運用幾何直觀,在探究算理的過程中,每道題都運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每次計算都結合圖形來明確算理,使學生對數形結合思想的認識依托于具體的實例研究。將“數”與“形”一一對應的板書,既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理解算理,牢記算法,提升計算能力,又是對本節課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直觀再現,給學生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記憶。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總結知識的同時,通過更高層次的反思、抽象、概括,使學生將所學內化為自身的學習方法與經驗。

        第4篇:生命意義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絢爛易逝的美,李輕松,《冰涼桃花》

         

        冰 涼桃 花

        李輕松(2007年)

        一種流逝啊! 一顆微暗的心

        一個精美的漩渦在行走

        被風卷起的花瓣,瞬間散向無邊

        春天里總有一種冰涼的開放

        一種徹骨的冷。鳥兒的骨頭帶一絲

        倦意

        一聲哀鳴,落花無聲

        春天的桃園總有人在葬花

        春天的街頭總有人在歌唱

        使我想起一些遺忘的事物

        像那些美麗的桃花在我的唇邊

        可是我卻無法摘下 、無法說出

        夢游般的聲音被折射在水上

        不能逃避。一團桃花的哀愁

        像罩在我命運上的鐘聲

        我追趕著它的腳步,卻總是在遠方

        一些腐爛的銀斑正閃出光芒

        一些陳年的桃子,正透出悲劇的紅來

        一輛時光的馬車帶著愛情走遠

        我回想起一些詞語 :流水、風聲

        和消逝

        我回憶起桃花的涼

        那些看不見的傷痛,轉瞬變得刺骨

        我說 :明年的桃林將不再是這片桃林

        這片桃林將變成鳥的羽毛

        在我的頭頂紛紛掠過

        古往今來,有關桃花的詩詞不勝枚舉。《詩經》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詩句,寫了桃花的燦爛美麗和生機勃勃,給人一種火熱、亮麗的感覺。唐代吳融有“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的詩句,濃烈香艷的桃花如火如荼,千枝萬枝競相開放,呈現出的是一幅繁華熱鬧的圖景。桃花盛開時本來是炫麗燦爛、火熱明艷的,但在這首詩中,李輕松卻在桃花的前面冠以“冰涼”二字,形成了一種語言的張力,這也是作者詩歌的一大特色,她的詩歌中總是充滿了悖論,她總是運用一種充滿了張力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感受。

        李輕松有過一段在衛校學習的經歷,這段經歷對李輕松的精神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衛校解剖、尸體、骨頭等使得她感到非常恐懼,作者在首師大的一次講座中說到:“因為它把我以前建立起來的美學觀念,對人的認識文學藝術論文文學藝術論文,對生死的概念,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打碎。”“這個對我的影響,就是對我美學觀念的一個沖破的東西,完全顛覆的,我一直非常迷戀的就是刀尖上的愛,非常對峙,完全不搭界的東西,極端化的,它們組合在一起,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所以我努力找到兩個極端的東西,不僅是對立,還有它們的融合,它們相互的依存。”“我非常忌諱死的東西。但恰恰是死的東西,死亡的感覺帶給我創作的源泉是源源不斷的。”⑴所以在李輕松的詩歌里常常存在著一種悖論,比如她寫到春天就一定會寫到灰,或者灰色的意象;寫到熱烈就一定會寫到冰涼,寫到開放就一定會寫到凋零論文范文。這樣我們就初步了解了為什么燦爛美麗的桃花在作者看來卻是冰涼的。

        第一節:一種流逝啊!一顆微暗的心/一個精美的漩渦在行走/被風卷起的花瓣,瞬間散向無邊“流逝”指時光的流逝,“漩渦”的形狀讓我們想到年輪,也用來指代時間,所以“行走”再一次強調了時光的流逝。“被風卷起的花瓣,瞬間散向無邊”隨著時間的流逝,春殘花落,紅顏老死,瞬時間灰飛煙滅。第一節點明了主題,花開是美麗的、絢爛的,但這種熱烈的美卻是短暫的,隨著時間的流逝,終將零落成泥碾作塵,花是美麗的,但美中透露的卻是冰涼是毀滅,是一種破碎的美。這種“破碎美學”也是詩人的一貫主張。李輕松從衛校畢業后又進入了精神病院工作,她恐懼那些扭曲、殘缺的靈魂,但同時又迷戀著癲狂者的思維方式,在這兩段特殊的經歷上,詩人建構起了自己獨特的“破碎美學”主張。她說:“過早地洞察生死的秘密,使我以極端對立的美學構建,顛覆了以往我早已確立的美學觀念,形成了屬于我自己的破碎美學,從黑暗向光明、從殘酷向美、從死向生、從殘肢斷臂向燦爛輝煌,亦或反過來尋找,這些組合酷似‘與刀’,暗合了東方詭異的美學。”⑵“破碎美學”是李輕松對當代詩壇的獨特貢獻,她讓我們在生活的破碎中看到了美。

        第二節:春天里總有一種冰涼的開放/一種徹骨的冷。鳥兒的骨頭帶一絲/倦意/一聲哀鳴,落花無聲 春天本來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我們可以聯想到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本來春天是熱鬧的文學藝術論文文學藝術論文,但作者卻說是一種冰涼的開放,這種悖論式的語言照應作者悖論式的題目“冰涼桃花”,起到切題的效果。“一種徹骨的冷。鳥兒的骨頭帶一絲倦意”,春天本來是鳥語花香的季節,但是由于花在冰涼的開放,所以鳥作為一種信使,它感覺到了花的冷,“杜鵑啼血正黃昏”鳥便失去了往日的輕盈,帶有了一絲倦意。又一重悖論。“一聲哀鳴,落花無聲”不管花開的時候多么熱烈,多么香艷,但短暫的燦爛過后,都要在鳥的聲聲哀鳴中片片凋零,無聲無息。這一句可以說是對前面作者提出“冰涼開放”的解釋。霍俊明曾以“悖論修辭”界說李輕松的創作,它既指向語言,更指向其思維的運作方式。李輕松說過:“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悖論,我們身在其中,被其逼迫也被其解救。至少我一直被這個悖論所左右。”⑶“我覺得這樣一種強大的悖論在我的人生,在我的詩歌里面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我寫到春天,我肯定會寫到灰,我寫到火焰,那我也要寫到火焰燃燒到鼎盛時期和灰燼差不遠了。”⑷所以,在這種悖論的指引下,絢爛的桃花可以是冰涼的,輕快的鳥兒也可以是疲倦的。

        第三節:春天的桃園總有人在葬花/春天的街頭總有人在歌唱/使我想起一些遺忘的事物 “春天的桃園總有人在葬花/春天的街頭總有人在歌唱”很自然地使我們想起黛玉葬花和她吟唱的《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葬花人從凋謝的花看到了自己的命運,燦爛的背后是瞬間,鮮艷的背后是悲涼,綻放的蓓蕾中卻孕育著零落的無奈與哀傷,“春殘花落”象征“紅顏老死”,生命原來是如此脆弱。“一些遺忘的事物”可以是看到花開時的濃烈所遺忘的花落時的悲涼,也可以是古來女子如花般的命運論文范文。在李輕松的筆下,桃花美地觸目驚心,又開得冰涼徹骨,“香氣與血構成了桃花的涼氣”(《杜撰桃花》)她把桃花寫得驚人地美,但美麗的背后卻是有朝一日冰涼的凋殘,是最終的毀滅,是破碎的惋惜,這是她對桃花的真實抒寫,也是對生命的真實感受。

        第四節:像那些美麗的桃花在我的唇邊∕可是我卻無法摘下、無法說出∕夢游般的聲音被折射在水上 那些美麗就在唇邊,可是詩人卻無法說出,因為詩人震驚于它的美麗,更震驚于它的瞬間,所以無法說出。既然在現實世界中無法說出文學藝術論文文學藝術論文,那么詩人便借助幻想、借助夢境去言說。上一節詩人已經提到“想起一些遺忘的事物”,那么想起了什么呢?“夢游般的聲音被折射到水上”思維自然也隨著聲音被折射到水上“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車不再逢”這是徐蘭修于西湖“慕才亭”上悼念蘇小小的楹聯。一代名妓蘇小小風華絕代、才情卓絕,但最終也難以逃脫被阮郁拋棄的命運,“男女之情,薄似云煙,短似朝露”年僅19歲的她便在滿腔悲憤中香消玉殞。花似人,人終非花,人的生命有時比花還要脆弱,風來了,花開了,風去了,花謝了。在凄冷的風雨中,在迷蒙的塵世里,花落人亡,沉寂無聲,留下的只是耐人尋味的嘆息。在這里,桃花象征著如花開般美麗熱烈的愛情,也象征著女子如花般的命運,極其美麗卻又極易流逝。正如詩人在《遠山的事情》中寫到“花的飛行注定要在某個時刻成為花的遺骸”。

        第五節:不能逃避。一團桃花的哀愁∕像罩在我命運上的鐘聲∕我追趕著它的腳步,卻總是在遠方緊接著上一節,如果桃花象征著女子的命運,那么它便是一種冰涼的宿命,永遠都無處逃遁。在《桃花為什么這樣紅》中詩人寫到“紅色是我的宿命”女子的命運是如桃花般的血色,是一曲凄冷的悲劇。如果桃花象征著愛情,那么我努力去追趕它,但它“卻總是在遠方”,可望而不可及,很美好但永遠都不可把握,只能任其在短暫的燦爛后最終流逝。在詩人的早期詩作《桃花三月》中她這樣寫到“……一些風在桃林中一閃而過春天是短暫的事情∕一個女人的面龐一閃而過 美是瞬間的事情”春天是短暫的,美是瞬間的,面對這一切,我們永遠都無能為力。“人面桃花”是最美麗的,也是最短暫的,這是人類永遠無法避免的悲劇。美好曼妙的青春與花相似,容易飄逝,花易落,人命短,炫目的美麗與轉瞬的毀滅,這種快速的轉換與情感的落差產生了不可思議的悲劇效果,讓人有一種揪心般的痛。

        第六節:這一節,詩人由想象回到了現實,回到現實之后她看到的是什么呢?——一些腐爛的銀斑正閃出光芒∕一些陳年的桃子,正透出悲劇的紅來∕一輛時光的馬車帶著愛情走遠“腐爛”的斑點本是灰暗的,但作者卻說它“閃出光芒”,而且還是銀色的光芒。在這里,作者把兩種既不可能的現象放在一起,這種充滿張力的語言又構成了一種悖論。“桃子”是桃樹的果實文學藝術論文文學藝術論文,看起來它的命運要比零落的桃花好一點,因為它已經結了果,但是作者卻說它“透出悲劇的紅來”,為什么有了結果反而是一種悲劇呢?因為“一輛時光的馬車帶著愛情走遠”,雖然有了結果,卻丟了愛情,那種生命中最美最幸福的體驗——愛情早已隨著時光的流逝漸行漸遠漸至無窮。沒有了愛情的果實只能漸漸腐爛。這一節與第一節相照應,第一節的流逝還只停留在時光的層面,這一節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意思,時光的流逝導致了愛情的流逝,美麗的青春年華帶著美好的愛情一同流逝,只留下一堆腐爛的果實。既是對主題的進一步解釋,又是對主題的進一步深化。桃花象征了生命中一切美好的東西:時光、青春、愛情……它們是美麗絢爛的,但同時又是短暫易逝的,轉瞬間時光流逝、青春難再、愛情遠去,炫目的美麗與轉瞬的毀滅造成了巨大的情感落差,產生了一種不可名狀的悲劇效果。

        第七節:我回想起一些詞語:流水、風聲∕和消逝∕我回憶起桃花的涼∕那些看不見的傷痛,轉瞬變得刺骨 既然現實中的果實是一種“悲劇的紅”,是一種沒有愛情的腐爛,那么作者想要尋找業已走遠的愛情就只能借助想象,“回想”、“回憶”表明詩人的思緒再一次遠離現實,回到想象。而記憶中卻只有“流水”、“風聲”、“消逝”、“桃花的涼”,只有任憑美麗流逝而無可奈何的痛,所以那些曾經隱藏在詩人內心深處的傷痛和嘆息又一次被詩人提起,“轉瞬間變得刺骨”論文范文。“流水”、“風聲”、“消逝”、“桃花的涼”這些意象都在前面的幾節出現過,在這一節隨著作者的回憶再次出現,既是對前面的回顧和總結,又是作者情感的進一步深入,由前面的“一顆微暗的心”,“一種徹骨的冷”直到本節的徹骨之痛,作者的情感更進一層。

        進入新世紀以來,李輕松的作品風格有了明顯的轉變,它不在是撕心裂肺、刀光劍影、玉石俱焚式的,而是漸漸趨向于寧靜、舒緩。不在是一劍封喉、時光飛濺的破碎與消亡,而是“希望能夠在平靜之中看到我的幽野心空,能夠從我隱秘的地方看到更廣闊的世界”⑸ 詩人“到了40歲這樣的年齡,不能在像以前一樣刀刀見血了。應該像茶一樣能夠沉到水底,她的清香、她的底蘊才能夠釋放出來”。⑹所以在這首詩的結尾,詩人不再是一味的寫凋零與灰暗,而是寫到了依稀可見的希望。第八節:我說:明年的桃林將不再是這片桃林∕這片桃林將變成鳥的羽毛∕在我的頭頂紛紛掠過 “不再”二字表明了詩人認為的未來應該與現在有所不同,這片桃林不會永遠都在這種冰涼的開放中年復一年地持續,那么,它會怎樣呢?化作鳥羽,掠過我頭頂的天空,是去追尋流逝的時光,是去尋找已逝的愛情,還是去追趕命運的鐘聲……作者沒有明確說明文學藝術論文文學藝術論文,而是設置了一個開放型的結尾,留給了讀者一大片自由想象的空間。在這里,我們依稀看到了一種希望,對整篇詩歌的色調有一種提亮的作用,這也是作者近年來不斷對地探索生命的意義、不斷地追問生命意義的結果。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桃花既是一種絢麗的美,是生命的激情,是青春的美麗,是愛情的熱烈;但又是一種“人面桃花”的悲劇美, 表現生命的凋殘,青春的消逝,愛情的不在。桃花是燦爛的,可它的生命卻如此短暫。生命也是如此,最美好的東西卻最容易在瞬間失去。李輕松在過許多詩歌中都寫到了桃花,如《杜撰桃花》、《桃花三月》、《一場發燒》、《桃花為什么這樣紅》等,她說:“很久以來,我對桃花陷入一種不可名狀的迷戀之中。我覺得世上再也沒有一種東西可以像桃花那樣,把所有的美與凋謝、燦爛與飄零、瞬間與永恒、甚至青春與死亡、與羞恥表達地那樣淋漓盡致”⑺(遼河文學傾吧《與李輕松一起舞蹈》)所以在她的詩歌中,她把桃花寫得驚人的美,但美中透露的卻是冰涼,是毀滅,是一種無奈的破碎與凋零。但作者又沒有把這種冰涼的格調一以貫之,在詩歌的最后,她又給了我們一絲依稀可見的光明,給了我們一絲希望,一份對來年的期待之情,這里,凝結著詩人對生命的思索與體悟。

        參考文獻:

        ⑴、⑷:李輕松:《在首都師范大學的講座(一)》blog.sina.com.cn/lqs1964

        ⑵:霍俊明:《愛上打鐵這門手藝——李輕松訪談錄(一)》blog.sina.com.cn/lqs1964

        ⑶:霍俊明:《悖論修辭與減速寫作——李輕松詩歌論》blog.sina.com.cn/lqs1964

        ⑸:李輕松:《在首都師范大學的講座(二)》blog.sina.com.cn/lqs1964

        ⑹:李輕松:《每一首詩都是一條命》詩潮,2007年第六期。

        ⑺:李輕松等:《與李輕松一起舞蹈》遼河文學傾吧,2005年第二期。

        第5篇:生命意義的理解范文

        在世界建筑設計史上,有三次重要的浪潮一是流行于1888~1910年問的“藝術與工藝運動”,二是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的“德意志制造聯盟”,其三就是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于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聯盟,將工匠、藝術家、畫家、設計者集中起來參與到建筑設計中,組成一個制造業的大聯盟,該聯盟是一個積極推進工業設計的輿論集團,由一群熱心設計教育與宣傳的藝術家、建筑師、設計師、企業家和政治家組成,時間已過去整整一百年了,制造聯盟對于后世的建筑體系的影響是巨大的,制造聯盟宣言表明了這個組織的目標;通過藝術、工業與手工藝的合作,用教育,宣傳及對有關問題采取聯合行動的方式來提高工業勞動的地位,在這個運動中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布魯諾?陶特,今天我們在聯盟的百年紀念日來回憶他,意在通過了解他的生平去回顧一段值得紀念的歷史。

        “建筑不僅僅是一門與社會最密切相關的藝術,而且,它的實現本身就是一個社會的結晶,在這一意義上,它是一門完完全全的集體藝術。”

        (布魯諾陶特)

        摘要:1914年布魯諾晦特在德國科隆博覽會創作的“玻璃亭”被后人當作西方現代表現主義的代表作載入史冊。1919年陶特與朋友們的“玻璃鏈(the Glaserne Kette)”至今仍是一段理想與浪漫的佳話。1924~1930年晦特放棄浪漫的烏托邦幻想,他與馬丁?瓦格納推出了生態城市建筑的雛形:布里茨?豪夫埃森社會住宅區,體現了陶特的理想、觀念和改革熱情。1933年后被納粹德國迫害的現代建筑天才們成了蒲公英,飛到世界各地去生根、發芽。

        關鍵詞:天才建筑師,陶特“玻璃亭”,“玻璃鏈”,共和國“社會住宅”,蒲公英

        AbStract:1914,Taut's Glasspavilion exhibitedfor the Exhibition of DWB in Koln,Which is arepresent archtectural Work of Expressionismin the historian.1919,"the Glaserne Kette"ofTaut with his friennds,that is a fine story of romantic and idealism.1924-30,Taut gaveup Utopin's fantasia,planed HufeisensiediungBritz with Martin Wagner,which was arough Typ of ecosystem Urbandesign andsocialdwelling.The concept was linkedwith idealistic reform enthusiasm and programmatic pathos.The Block of U-formrepresen Taut's ideal,idea and revolutionpassion.After 1933,those modern geniusarchitects persecuted by Nazi,they flewaround the world to take root and self unfoldlikes Dandelion.

        KeyWOrd:Genius architect,Taut'sGlasspavilion,the Glaserne Kette,Pubulic'sSocialdwelling,Dandelion。

        中圖分類號:K811

        文獻標識碼:E

        文章編號:1004-8537(2007)11-0137-07

        玻璃亭

        1880年4月4日德國著名天才建筑師布魯諾?陶特(BrunoTaut,1880~1938)(圖1)誕生于東普魯士的魁尼西堡(Koenigsberg),他是商人攸立游絲?陶特的第二個兒子。1902年陶特畢業于魁尼西堡建筑職業學校,在完成他的建筑職業教育后,陶特遷居柏林并且開始在布盧諾牟林的猶太風格建筑事務所工作。

        從1904開始,陶特在斯圖加特跟隨泰歐斗?費瑟爾(1862~1938)教授工作,通過教授介紹,陶特首次獲得一個設計任務的委托;路德維西堡的奧特離興鄉村教堂的更新改造工程(圈2)。在這期間,他開始學習表現主義繪畫并創作了許多繪畫作品(圖3),這對他的現代設計審美觀的形成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泛泛而論,德意志制造聯盟(DWB)中頗有一些成員做出來的建筑設計屬于表現主義風格的范疇,陶特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員。從幾個重要的方面來看,表現主義者的理念與包豪斯(Bauhaus)努力想要實現的一些想法是息息相關的。格羅庇烏斯希望借助于藝術的方式,把他的學校變成社會變革的策源地:通過在包豪斯強調合作的重要性,既能把學生訓練成工匠與藝術家,同時又能塑造他們的人格。

        1908年布魯諾?陶特回到柏林,開始在沙烙特堡高等技術學校學習藝術史和城市設計,并同時開創了自己的建筑設計事務所。1912年陶特被委任為德國“花園城市”協會(DeutscheGartenstadtgesellschaft) 的咨詢建筑師,并且在柏林近郊的馬格德堡(Magdeburg)和法肯堡(Falkenburg)等地推動了幾個“花園城市”的設計方案。

        1914年發生了很多對現代建筑影響重大的事件,不僅圣伊里亞的“明日之城”啟動了建筑的科學幻想,光一個德國科隆博覽會就出現了格魯庇烏斯?邁耶設計的示范工廠、維爾德的劇院和布魯諾?陶特的“玻璃亭”(Glasspavilion也有人叫它水晶宮)(圖4、5)三件重要的作品。布魯諾?陶特提出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毫無疑問,我們知道建筑是房子,但是房子是不是建筑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1914年德國科隆博覽會出現了一座用五光十色的玻璃嵌板措建而成的拱型建筑(圖6、7),設計者陶特的靈感來自于一位作家保羅?希爾巴特(Paul Scheerba~)的作品,希爾巴特專好作奇思異想,受他的啟發,陶特運用現代材料建構了一座極其富于想象力的七彩顏色和怪異形狀的建筑。新材料和新技術滿足了陶特奇思異想的創作欲,在這座“玻璃亭”的束帶層上,銘刻著一些“彩色玻璃消弭仇恨”之類希爾巴特文字,玻璃亭里題寫了很多格言出自于馬克思?史克爾巴特(Max Scheerba)的格言:“磚石房屋只能傷害我們,彩色玻璃才能消除敵意”,“沒有玻璃宮殿,生活將成為負擔”等等。這個建筑設計被后人當作現代西方表現主義的代表作,陶特在運用奇幻般的烏托邦創作著他認為不

        同于“建筑”的“房子”,表現了一個天才建筑師改造世界,進而改造人類的思想意識的夢幻。

        玻璃亭有一個多面玻璃的小園頂玻璃磚砌墻,小室其它墻面上貼滿了彩色馬賽克貼面,中間還有一段階梯狀的流水池(圖8、9)。光從玻璃屋頂照進來,射八水池,再反射到墻面上經由玻璃磚和馬賽克的無限次反射,房間里充滿了光的舞蹈。陶特在亭內大量使用“彩色”玻璃并15妙地運用光來塑造,就好像是在表現玻璃和光的靈魂(圖10)。

        從那以后,作為職業建筑師,陶特一直在德國各處繼續推廣他的玻璃建筑。陶特的玻璃建筑的最基本構想是以地面與頂棚兩個水平面來確立空間。地面的處理中最重要的又是起于水緣。從希臘以來,如何對柱子和墻進行處理是西方建筑理論中的中心論題,在建筑構成中,柱子和墻等垂直部分也是決定建筑形態的最重要因素。同時,無論是繪畫還是照片,垂直的因素都對畫面起到支配性作用。而陶特一反傳統,指出了水平因素的重要性。

        玻璃鏈

        1919年陶特和他們的朋友們組成藝術勞工委員會,由于受到了政治上的壓迫,不得不轉為書信聯絡,這一系列信件被稱之為“玻璃鏈(theGlaseme Kette)”。每個人都書寫下自己對現代藝術的感受和思想,與別人分享,互相討論,這有點像今天的互聯網,他們甚至給自己起了新ID,比如陶特叫Glas(玻璃),格羅庇烏斯自稱為Mass(體量)。但是透明而純粹的玻璃是十分易碎的,時間不長,當他們發現,他們的那些浪漫的理想與現實的工業體系差距甚大時,“玻璃鏈”就破裂了。

        社會住宅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由于戰爭的創傷(圖11)和大柏林爆炸式的急速膨脹,人口大量密集地涌入柏林,特別是由于1914~1918年的經濟危機所導致的建設停頓,在柏林出現了聳人聽聞的住房虧空,城市急需要建設大量住宅以度房荒。應時,投資商們在柏林建起了大量兵營式(圖12)的出租住宅來緩解尖銳的矛盾。

        1924~1930年在柏林興建了大約135000套住宅,而這僅僅是1928~1930年繁榮的建設量的30%~40%。因此,“大住宅區”建設的理論問題,擺在城市規劃師、建筑師和工程師面前:它的高難度的綜合性與復雜性,它的理性化與系統化建設方法,特別是早期工業化建筑類型的建造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社會住宅的功能和隨之而來的其它問題,成為他們不可回避的現實。

        受當時魏瑪共和國社會主義的影響,這個時期陶特開始放棄他浪漫的烏托邦幻想,轉而強調建筑應是社會行政中的一部份,它代表的是現在的社會文化,而非尚未實現的理想。他受新實用主義(Neue Sachlichkeit)的影響,強調設計的合理性。他受包豪斯學院的影響,放棄早期獨尊權貴式的建筑設計,轉而追求純粹理性的建筑。他了屬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新巴比倫城市構想,在純粹理性建筑思想的指導下,直面當時經濟蕭條的局面,創造一種形式簡單并且能滿足一切生活必須,同時又是高雅而真實的居住建筑形式。

        他和城市設計局的建筑師馬丁?瓦格納(Martin Wagner)合作,領導了當時十分前衛的社會化居住區建設工作。在1923年后陶特設計了大量的社會住宅。從1924年至1931年,陶特出任了柏林GEHAG建筑顧問,負責柏林許多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案,使他有機會實現他的功能主義與節約勞動的理論,他先后領導建設了一萬多套社會住宅(圖13、14)。而這正是20世紀建設平民住宅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為了克服投資商們在柏林建起的大量兵營式出租住宅的弊端――灰暗,呆板、不良的采光和通風,陶特和馬丁?瓦格納(MartinWagner)合作規劃設計,推出了生態城市建筑的雛形:應該被收錄到世界文化遺產名單內(Weltkulturerbe-ListederUNESCO)的布里茨?豪夫埃森居住區(HufeisensiedlungBritz)和蔡棱道夫的“湯姆大叔小屋”森林居住區(Waldsiedlung OnkelFores Hiitte in Zehlendorf)。在這個大型居住區中體現了陶特的理想,觀念和與之聯系在一起的改革熱情。在居住區里,陶特規劃設計了單元式,公助廉租標準住宅。它們相連成排,住宅中陽光充沛、通風良好,建筑立面審美出色,每家承租人都有像梯田式屬于自己的花園(圖15)。他的合作者馬丁?瓦格納則在斯塔芬哈根街(stavenhagener Strasse)住宅大樓中設計了預制建筑構件包括橢圓樓梯,這在當今已司空見慣,而在當時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布里茨?豪夫埃森居住區中最令人震撼的莫過于位于社區中心的“馬蹄型中庭”,它充分反映出創作者綱領性情感:通過建筑再造居民之間的社區意識。“馬蹄”的外側不同寬窄的前花園和不同層次的綠地伴隨著街道沿不斷變化方向的環形街道,徹底改變了柏林的傳統街塊顯而易見的死板格局,建構了一種親切活潑、充滿活力的,具有聚落生活氣氛的空間形象。相對于住宅室內空間,“馬蹄”的內側則整體建構了“公共客廳”:綠色的外部空間。在這個新原型中,人們可以通過對新形式的空間體驗,親身感受到“個人與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這一明顯社會學的內在含義。“馬蹄型”原型了新建筑的類型和新價值觀的特殊宣言,它是在挑戰欺壓和偏見(圖16~27)。

        為了避免工業化建造的單調,建筑體部設計雖然整齊對稱,但是針對每個單元細節都有相應的個性化設計。他認為,簡單的“功能”結構往往不具備感染性,往往是細節的改變,在毛坯墻鑲上玻璃的新窗戶、新門、新的顏色、新的面磚等,如果你有眼光的話,就會從這些細節中發現建筑的魅力。他在設計中,通過建筑與建筑之間的組合拓寬廣場空間,運用色彩這種最便宜的設計元素,突出了不同品種的建筑、尤其是每個街道自己的特點。

        1926年后馬丁?瓦格納以在柏林建立的大型住區布里茨?豪夫埃森為契機,在荷蘭國際會議中開展了“建設經濟型住宅”的研討,而陶特則在1931年后,接受了普魯士藝術大學的柏林工學院的邀請,開始教授居住建筑和居住區規劃(圖28)。

        蒲公英

        1933年陶特在社會主義的感召下赴莫斯科訪問,回國后,他發覺自己已被登錄在希特勒的黑名單上,后來倉皇逃遁,受邀來到了日本。通過在日本的生活和他對日本的了解,陶特認識到:在日本傳統建筑設計中十分重視地面而常常抹去墻的存在;即使空間與空間之間需要分割也盡可能不設墻,而是采用拉門,拉窗等可滑動的輕便隔扇。這甚至可以說是日本傳統建筑被默認的主題,也正是日本傳統建筑中最根本的特征。在日本,他留下了他的傳奇作品――日向邸住宅并在那里被聘為日本工業藝術研究所的顧問。在他的指導下,日本人學會了大批量生產產品的工業設計,陶特的觀念成為當時日本工業設計的理論基礎。歷史使這些被納粹德國迫害的天才們,成了無數蒲公英小傘,他們飛到世界各地去生根、發芽。1936年,陶特又去了革命后的土耳其,發展建筑設計教育直到去世。

        今天,我們在紀念德意志制造聯盟100周年之際,緬懷德國現代建筑的著名建筑師布魯諾?陶特(圖29),通過了解他的生平去回顧一段歷史,再次認識擺在我們面前大量有待開拓的領域,嘗試新美學標準的合理性:它與我們整個時代文化精神的密切相關性它與我們所追求的社會公正、和諧以及工作與生活的統一的密切的主導關系。通過藝術、工業與手工藝的合作用教育、宣傳及對有關問題采取聯合行動的方式來提高工業勞動的地位,我們認為……批量生產與勞動分工并沒有什么危險,只有在工業沒有產生優質產品的目標時,只有當我們忘記了自己是社會的公仆、以為自已是時代的支配者時,才是最為危險的。“建筑不僅僅是一門與社會最密切相關的藝術,而且,它的實現本身就是一個社會的結晶,在這一意義上,它是一門完完全全的集體藝術。

        第6篇:生命意義的理解范文

        論文摘 要:化學是一門與生命密切相關的教育課程,在化學的教育中透視著生命教育。在教育活動中,可以通過化學了解生命,認識思考生命的重要意義。由于人們對生命的理解不同,現有的生命教育也各不相同。通過對生命意識的詮釋,把人們的終極追求目標作為生命教育的理念,同時,把認知、情感、行為這三方認識作為化學教育中生命意識教育的構造維度。

        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是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合成及能量變化的學科,生命物質和生命過程的變化是化學研究的重要對象,生命研究與化學研究的關系是息息相關的。化學教育不僅僅是化學科學文化知識的傳輸,也是在傳遞對世界、生命價值的認知過程,生命價值的體現也在于它是人類創造和實施一切有價值事物的前提與先決條件,所以生命意識教育就是主要幫助人們認識并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尊重其他存在的生命。

        一、結合化學教育進行生命意識教育

        化學與生命的密切關系是作為化學教育中進行生命意識教育奠定可靠的物質基礎。如果把生命意識僅作為一個概念來理解那是遠遠還不夠的,生命意識畢竟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展現的現象,特別是對人的生命,不僅是作為具有生命特征的個體而鮮活存在的,更是為了追求生命的最終意義而存在的理念。而化學發展史卻有很多生命意識教育的內容,化學家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更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例如:教師在傳授原子論時,可以向學生們介紹著名的原子論創始人英國化學家道爾頓,他深信“聰明在于積累,天才出自勤奮”,并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為他治學的座右銘,最終可以自學成才。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化學教育進行意志品質的思想教育,讓人們可以充分認識生命的意義在于堅持,也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充分運用化學教育進行生命意識 教育

        在化學教育中可以透視出對生命意識的教育,利用化學與生命相關的豐富資源讓人們認識生命和對生命的理解。生命意識是指人對生命的存在、價值及意義的理解和認識,包括存在意識和價值意識兩個方面。存在意識是人對生命存在的基礎性的認識和理解,價值意識則是指人在生命存在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去實現生命價值的自覺意識。在化學中涉及生命知識的內容很多,關鍵在于如何才能把這些內容與生命意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且能夠有效地傳授給學生。例如:教師在教授氯氣相關知識的時候,結合錄像播放氯氣泄漏所引起的人員傷亡以及對環境的嚴重污染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認識氯氣是怎樣的一種氣體。再如:在制造硫化氫、二氧化硫等氣體以及銅與硝酸、濃硫酸反應的實驗時,這些氣體容易污染教室和實驗室的空氣,也嚴重影響師生的身體健康,這也需要讓學生做到不留多余污染物,并且一定要把殘余的有毒氣體通過導管再通過一個倒掛漏斗,進入相應的吸收液,進行化學的妥善處理,以便消除或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通過對這些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也可讓學生知道生命的脆弱和珍惜生命的意義,從而可以有助于培養學生尊重生活和對生命意識的正確認識。

        三、化學教育中透視著生命意識教育的情感維度

        化學教育與生命意識的情感態度,可以激發人們探索化學與生命的關系,并在實際的生活中運用化學的知識與原理來認知生命的規律、實施對生命的保護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情感態度有助于調動人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可以探索把化學原理與規律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而提高對生命的認知度,并在日常生活習慣中形成良好的保護生命的意識。反之,負面的消極的情感態度,不利于化學教育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的開展。通過了解生命意識的復雜結構,體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才會欣賞出生命的美麗,從而養成對生活情感的積極態度,升華對生命的美好憧憬。

        總之,化學教育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工具,它還是要建立在對人類生命的關懷的基礎上的。生命是自然的產物,尤其是人的生命,生命意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將生命的價值與教育統一起來,利用化學知識解決關于生命意識的問題,實現對生命的保護,促使心靈完善,達到提升生命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汪蓀萸.化學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滲透[J].課程與教學論,2009.

        [2]李清秀.化學與生命教育把文化基因根植入心靈之中[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6).

        第7篇:生命意義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生命教育;實踐

        《品德與生活(社會)》不同于一般的教學課程,它更強調在課程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生命意識,形成健全的人格。但就現在《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安排的現狀來看,僅憑每周固定且十分有限的授課時間是很難實現對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以及健康人格的養成。所以,授課教師在課程安排上,應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在開展生命意識教育過程中,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生命教育題材,通過恰當的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激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深入思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生命的可貴與美好,使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善待生命,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深入挖掘課本中的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的開展首先應以《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本為教育指導。通過查閱國內外關于生命教學的文獻,綜合全國及我省優秀課程案例為指導,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采集學生對于生命教育的認知水平以及根本需求,教師應在教學中深入挖掘課本中關于生命意義教育的題材,并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性格特點的不同形成符合教師自身教學風格的課程內容,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深入思考,喚醒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和愛護。例如,《人類渴望和平》一課,通過講述戰爭頻發的國家,孩子們的生存現狀,感受生活在戰爭中的孩子們對生命的渴望,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和平的重要性以及生命的美好;《江山如此多嬌》一課,通過向學生展示我們美麗的祖國錦繡風光,使學生感受地球上生命的可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以及生命的重要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二、通過模擬情景深化情感體驗

        生命意識的培養要以課本內容為依托,但絕不能只局限于對課本知識的講解。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課本內容創設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在模擬情景中,真看、真聽、真感覺,從而使學生產生同理心,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學生對生命含義的體驗。例如,在《遠離危險》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一些關于失火、觸電等發生危險的相關視頻,在課上給學生播放,讓學生認識到火、電等如果使用不得當,十分容易發生危險,危及生命。教師應以此為例,讓學生開動腦筋,想想生活中還隱藏著哪些危險,例如,高空拋物、馬路上不按信號燈指示隨意穿行、不設防護網的河邊等,讓學生了解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危險,帶領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安全標示,讓學生學會在現實生活中約束自己,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現實生活

        生命意識的教育是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珍貴和美好,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所以生命意識的教育最終還應走出課堂,回歸生活。所以在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搭建實踐的橋梁,讓學生在生活中實際運用理論知識感受生活中生命的美好,從而使學生學會尊重生命、愛惜生命。例如,在教授《災難降臨的時候》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一些緊急避難知識,學校也可以組織一些避難演習,讓學生學習基本的避難、急救知識。當災難真正來臨的時候,學生可以冷靜應對,在危難時刻拯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從而增強學生對生命的敬畏,提升學生的生命意識。

        綜上所述,強化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中關于生命意義的教學是當前教育環境下的重要之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強化自身對生命教學意義的理解,在課程的設計上要立足于課本,深入挖掘現實生活中生命意義教育的資源,將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態度和理念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生的生命意R,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第8篇:生命意義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 中學生 生命教育 生命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1 生命教育內涵

        人的生命具有兩重性,一是生物性,二是精神性。生物性是指人和自然界其他廣大生物一樣的肉體生命(物質存在)的生理屬性。精神性則指人之所以為人的高于動物的意識活動和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生物性是人生命的基礎,精神性是人生命的靈魂。生命的教育應該是人生命的生物性內涵和精神性內涵的統一。

        從廣義上講,生命教育就是“在學生物質性生命的前提下,在個體生命的基礎上,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對個體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進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意蘊,綻放生命的光彩,實現生命的輝煌。”生命教育的內涵是豐富的,不僅要教會學生珍愛生命,更要啟發學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不僅要告訴學生關注自身生命,更要促使學生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不僅讓學生知道尊重人類的生命,還要讓學生明白人與其它物種和諧共存的道理;不僅是關心今日生命之享用,還應該關懷明日生命之發展。

        2 生命教育的意義

        2.1 生命教育是人的根本教育

        生命是人類繁衍的基礎,生命是人類文明的源頭。人的存在,以人為追求,一切終歸于生命的主題,一切都闡釋著生命的意義。教育作為人類必須的也是讓生命的存在變得更完美更有意義的一種活動,首先必須讓學生認識生命特征和意義,學會珍愛生命,而教育的最高追求則是遵循生命發展的規律,引導人的生命走向更完整、和諧與無限的境界。

        2.2 生命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環境的紛繁復雜所帶來的種種影響和誘惑,容易使青少年學生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的不平衡現象,造成生理上的、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他們內心的不調和不暢順又容易引發極端的心理問題,造成行為失控的現象。因此我們只有積極引導學生科學理解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正確認識生命現象和生命的意義,才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3 生命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國家的強盛取決于國民的素質。生命意識是國民素質的基本內容。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生命質量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對青少年進行生命教育,讓他們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完善生命,這對提高國民的生命意識和生命質量,對提高民族的生命力和戰斗力具有重大意義。

        2.4 生命教育是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前提

        生命的健美,生命與生命的和諧,是家庭的希望,是社會的理想境界。哪個家庭愿意看到家人生命的離間相殘或慘痛隕落?誰又希望看到生命你死我活的爭斗,誰又愿意目睹生命被慘無人道的摧殘?生命教育能提高人們對生命的尊重,提升生命的質量,從而能促進家庭的融和,促進社會的和諧。

        3 生命教育的基本內容

        3.1 生命意識教育

        生命教育要讓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我們幫助學生認識每一個生命在自然中誕生的偶然與偉大,認識生命的來之不易,認識生命的依存關系,認識生命的無常,認識生命在人類歷史長河的短暫存在和永恒消失,讓學生具有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惻隱之心,懂得體己憐人,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別人的生命,能積極發掘自身生命的力量,自覺追求生命更重大的意義。

        3.2 生命價值教育

        生命是一個過程,人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每個生命都有重量,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生命價值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拓展生命的寬度,充實生命的意義,提升生命的質量。要讓學生懂得生命要傳承人文精神,要弘揚善,要釋放愛,要承擔責任,要追求真,要創造美。要讓學生認識到人的生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生命的意義也不僅局限于自身。人的生命的意義不僅在于完善自己,更在于為別人,為社會,為人類,為地球及自然的其他生命創造價值;生命個體在追求自身快樂與幸福的同時也讓別的生命獲得快樂與幸福才是生命更大的意義。

        3.3 死亡教育

        有生就有死,這是生命的自然規律。生命教育中我們談“死”,是因為要更好地“生”;我們談“生”,是要超越“死”。因為死,生變得短暫有限,生變得難能可貴,因此我們要珍惜生命,要讓生命更有意義。死如果是必然,我們就要坦然;死如果是偶然,我們要防范于未然,死如果比生更有意義,我們就超然。不要讓生命輕易走向死亡,既然生我們就要珍惜生,必然死我們就不怕死。

        4 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徑

        4.1 開展生命的專題教育

        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環境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預防愛滋病教育等專題教育形式,開展靈活、多樣、有效的生命教育活動,可以直接凸顯生命教育,強化學生的生命意識。

        4.2 多學科滲透生命教育

        生命的信息和意義顯隱于各學科課程中,如生物讓人認識生命來源和特征,化學讓人認識生命的構成與保健,物理讓人認識生命的渺小與短暫等;思想政治、語文、歷史等可以讓我們認識生命的責任,生命的精神,明白生命的價值。我們要善于發掘學科教學中生命教育內涵,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和生命意義的教育,提高他們生存的技能和生命的質量。

        4.3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生命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陣地。如通過野營和農村耕作勞動,讓學生接受生存技能的訓練;通過對與人生老病死有關場所的了解,引導學生理解生與死的意義,珍愛生活,關心他人;通過情景模擬、實地訓練、志愿服務等形式,培養學生在遇到突發災難時的人道主義救助精神;通過參觀動植物園,讓學生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和樹立自然生態保護意識。通過種種綜合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具體深切的生命體驗,能幫助學生磨練生命,感悟生命,充實生命,豐富生命。

        4.4 日常生活和管理重視生命教育

        生命的危機無時不存在,生命的意外實在太多。如生活中衛生問題、安全問題、疾病問題,甚至人際交往、矛盾糾紛問題,隨時都會影響學生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質量。生命教育應該貫穿學生日常生活和管理,學校要時刻教育學生提高生命安全意識,平時管理宣傳教育要到位,危險問題要想到,預防措施要做足,促使學生形成保護生命、優化生命的自我意識。

        參考文獻

        第9篇:生命意義的理解范文

        近幾年,見諸報端的校園自殺和傷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中學生生命的最主要的殺手。為什么年輕的生命如此脆弱?為什么中學生視別人的生命如同草芥?從生命意識的角度看,這是生命意識淡薄的表現,他們不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極易輕易處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們或把它作為逃避挫折的應對方式,或把它作為報復別人的手段,解決問題的辦法,等等。

        造成當代中學生生命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除了社會的功利主義泛濫,中國傳統文化對死亡的漠視和推崇等因素外,我們的學校教育也存在著很大的誤區。教育應以人為根本,應全面關注人的生命本身,這應該是教育最初和最終的意義。可是,受應試的束縛,一直以來,形成了重知識灌輸輕人文培養,重素質教育輕生命教育的局面,。

        其實,對這個關乎人類本身的重大話題,語文學科是最有發言權的。遠在古代,生命意識普遍淡薄的時候,已有許多典范:馬篷起火,孔子問人不問馬;孟子認為“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這些都閃耀著人文主義思想,表現出濃厚的生命意識。到了近代,魯迅對生命的理解就非同一般,他在許多文章中都闡明了生命是最為重要的觀點,典型的“韌的戰斗”就是他生命觀的體現。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加強生命意識的滲透,使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珍惜生命。

        一、重構學生的生命意識

        對生命的理解及其態度,便形成了生命意識。受包含強烈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的西方思潮和對生命本著輕視和漠然態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再加上家長和老師對生命話題的神秘和回避,必然助長學生形成貶低、輕視生命的意識。

        糾正這些錯誤的生命態度,重構學生的生命意識,是語文學科的神圣使命。語文教材上的許多課文都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生動范例。生命是脆弱的,甚至只是一場小小的災難、一種不期而至的疾病、一件微不足道的器具,生命就會不堪一擊,就像史鐵生二十歲那年“從最狂妄的年齡跌入黑暗的深淵”,然而,生命又是堅韌的,殘廢了雙腿的史鐵生走出了自殺的陰影成了馳騁文藝界的巨人。學了季羨林的《清塘菏韻》,在感受生命的偶然性的同時,讓人不能不為幾棵蓮子由弱小到茁壯的頑強的生命力產生深深的敬畏之情,蓮子尚且如此,人類還有什么理由不因此而尊重、熱愛、呵護和善待生命呢?讓生命的唯一和神圣融入文化而鑄成我們永恒的信仰吧。

        二、樹立生命本位的思想

        當代中學生受成人世界的熏染,把追逐金錢財富、名譽地位,追求刺激和享受作為人生的幸福,這樣只會離幸福越來越遠。這種把生命的手段當作生命本位的本末倒置的做法,就會使人陷入深深的精神迷惘和生命危機之中,長期下去,就會懷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甚至輕視或放棄生命。

        法國哲學家蒙田認為,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賜,它是優越無比的。自然經過多少億年的時間才哺育出生命,生命又經過多少億年的進化才出現人類,所以,我們對生命應有一種感恩的態度,應樹立生命本位的思想。離開了人的生命,什么都無從企及。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人的生命制造了一切藝術和文明。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忠孝禮義等道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離開了生命談愛國愛民,孝敬父母,只能是一句空話。史鐵生殘廢了雙腿,從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獲得了感悟,和自己的妹妹“好好兒活下去”了,這是對母親最好的悼念,是對母愛最好的報答,是對孝順最準確的詮釋。

        三、理解生命的意義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學生認為,生命屬于個人,處于高于一切的地位,人的生命價值在于為己。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生命,這是沒有問題的。但不能把所謂“生命意識”與維護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對立起來,甚至不論善惡,不分美丑,不講原則。我們所說的生命意識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前提,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這既是我們的偉大民族精神,也是當今我們的時代精神。

        語文教學應該張揚這種精神。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羅素的《我為什么而活著》,馮友蘭的《人生的境界》等課文都是極好的素材,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圣哲們告訴了我們同一個道理,那就是人活著應該為民族、社會、國家、宇宙作出貢獻,這是人的生命的全部意義和內涵。

        四、尊重生命的倫理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史懷哲認為,任何一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他們都沒有高等與低等、有價值的和沒有價值的分別,我們應該寬容和尊重他們的存在,并將那些有發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價值的地位,這是形成良善和博愛品德的基礎。

        受封建等級制度和門戶觀念的影響,當代中學生習慣性地將人分成三六九等,他們歧視那些出身卑微、家境貧寒、成績一般、有生理缺陷的學生,在實際行動中則輕視、摧殘甚至扼殺這些人的生命,尤其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許許多多的學生成了旁觀者,他們對這種恃強凌弱的行為保持著冷漠和欣賞的態度。

        針對這一現狀,浸潤著豐富人文情懷的語文課本為我們提供了進行尊重生命倫理的教育的契機。如教授魯迅的小說《祥林嫂》一文,很多教師仍然停留在對封建禮教的批判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而沒有上升到尊重生命倫理的層面。“柳媽”這一人物往往被師生定格為“可笑可悲”的小人物,而沒有繼續挖掘這一形象的現實意義,她對弱者祥林嫂所持的冷漠和嘲笑態度,無疑成了加速祥林嫂死亡的催化劑,我們的身邊有大量的這種人的存在。通過分析和討論,學生會受到強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們會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態度和行為,從而形成尊重生命倫理的意識,善待自己和他人生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爽爽爽在线观看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精品中文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欧美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