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方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交通運輸 經濟發展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它把社會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各個環節有機地聯系起來,是保證社會經濟活動得以正常進行和發展的前提條件。隨著社會大生產的到來和發展,作為服務與社會化生產的交通運輸業,它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極大地提高整個運輸業的能力和工作質量,改善國家各經濟區之間的運輸聯系,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和國防建設對運輸的需求。
一、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增長與交通運輸業發展通常是相互影響的,即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可以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國民經濟的增長也會帶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一般來說,如果國民經濟增長對交通運輸業的拉動作用大,那么交通運輸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就小,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把交通運輸業與國民經濟增長之間的“推動效應”和“拉動效應”的關系分為三種情形:當“推動效應”大于“拉動效應”時,表明這一國家或地區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而交通運輸業是其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即運輸供給小于運輸需求,交通運輸業發展滯后,應該加速發展;當“推動效應”與“拉動效應”大致相當時;表明這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業發展是相適應的,即運輸供求基本平衡;當“推動效應”小于“拉動效應”時,表明這個國家或地區運輸需求不足,應優先發展經濟,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速度應適當減慢,以求得交通運輸業和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二、社會經濟類型的變化與運輸業的發展
在經濟與交通運輸業的相互關系中,考察和分析經濟與交通運輸的歷史發展,可以看出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變化直接影響到運輸體系的發展和變化。隨著生產的發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變化,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這時,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減少,而第二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加。在工業化和市場大規模擴大的過程中,原材料急劇增加,貨運量的平均增長率接近或者超過國民經濟的增長率。在工業化過程中,工業品和消費品的輕工業在工業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所運送貨物的平均價值明顯增大的同時,它們的平均體積和重量卻減小了,依次在這一進程中,貨運量的增長速度將逐漸減緩,其增長率會逐漸低于國民經濟的增長率,而客運量則保持接近于國民經濟增長率。由于生產結構、產品結構發生了變化,對運輸提出了迅速、方便、安全等側重于運輸質量的高要求。公路運輸和航空運輸開始蓬勃發展,運輸規模和結構有了很大變化。這種規律性變化是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生產力布局變化的反映,也是運輸體系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發展與完善的結果。
在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和服務業發達的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工業化及相應的對地域條件的要求給人口分布帶來了顯著的影響,人口轉向連接原材料產地和工業基地的交通路線,這對各類經濟活動和人員輸送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另外,經濟分工和生產專業化進一步加強了物質、人員和信息的交流。地區勞動分工取決于與地點有關的生產成本、交通體系的運輸能力。這樣,一個地區勞動分工以及相應的交通體系,形成了一個具有不同規模和不同作用的區域中心。
從而可知,社會經濟類型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變化。但同時,運輸業又對社會經濟類型的變化起著推動作用和更直接安全的服務作用。
三、美國交通運輸的發展
美國認識到進入一個新的 21 世紀保持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運輸體系的重要性。 2000 年,美國運輸部頒布了《 2000~2005 年戰略規劃》。按照這一戰略規劃,新世紀的運輸體系將優先保證運輸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而且要向國際延伸,以智能化為特征,實現個性化服務,營造一種創新開拓和科技導向型的運輸發展環境。
美國將支持經濟增長作為國家運輸系統最基本的目標之一,并把運輸業的合作、創新經營和財政健康定位到整個戰略的重要主題,認為它們對美國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為此,運輸部將努力做到:充分考慮建設與維護運輸體系的成本和風險;使現有系統的運輸效率最大化;堅持激勵創新的貿易規則與標準;通過及時分析信息來改進系統;加速新技術的應用。
四、對我國交通運輸發展的啟示
1. 運輸業的健康發展不僅取決于硬件,更取決于軟件
美國運輸業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80 年之前以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發展階段――硬件和運輸企業發展;1980 年之后以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新的運輸政策體系為主的發展階段――軟件發展。運輸業發展離不開道路、鐵路、橋梁以及運輸工具等交通運輸硬件設施的發展,但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一定規模水平以后,運輸業展的重點應從硬件建設轉向軟件建設。只有通過軟件建設和完善,才能夠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工具等硬件發展的優勢,保證運輸的安全、高效、舒適和便捷。目前我國交通應該注重運輸業“軟件”發展,通過運輸組織和管理的改革,建立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促進各種運輸方式和運輸企業發展,建立安全、高效、經濟的綜合運輸系統。
2. 運輸業發展過程中應恰當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
政府在運輸業發展方向、路徑和結果上發揮著重要指導作用。運輸基礎設施作為公共產品,我國政府對各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結構規劃起主要作用是正確的,但是為了提高投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今后應更多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作用。要注意發揮政府干預和市場機制的各自優勢,克服“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現象。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交通運輸體系;一體化
近年來,不斷深化的國際分工和持續加強的經濟全球化使區域一體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很多國家在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區域競爭力的提升上都將區域一體化作為主要策略。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交通運輸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交通運輸系統的發展速度能夠很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速度。過于滯后或超前發展的交通運輸都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造成阻礙。在區域經濟大系統中,交通運輸作為一個子系統,緊密聯系著區域經濟,兩者不但相互制約,而且相互促進。想要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成為客觀基礎和必然要求。
一、區域經濟發展及交通運輸體系一體化的概況
(一)區域經濟所謂的區域經濟,主要是指外部環境和內部因
素在相應的區域內相互作用,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生產綜合體。其中,一定的區域范圍是指在經濟發展中各個要素及與其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區域經濟作為綜合性的地理概念,可以將各個地區之間的資源開發與利用情況充分反映出來,特別是表現為能否合理的利用土地以及礦物等資源,科學性與經濟效益能否通過合理布局地區之間的生產力使其融為一體。一般情況下,單一的經濟指標是無法完全表現出區域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果,進行思量時需要全方位進行,確保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效益能夠有效結合地區性的生態效益。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大多數地區需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對國家經濟中地區經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作用進行深入分析;二是分析其發展規模和速度是否符合當地的發展現狀;三是分析方案是否能夠對當地的自然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或者在環境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四是分析其協調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發揮,能否使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五是對基礎設施的適應。
(二)交通運輸的發展密切聯系著人類文明的發展
交通運輸在人類生活和獲得生產資料的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逐漸形成了一體化的區域交通運輸體系。各個傳統的行業界限需要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目標來打破,按照一體化交通運輸體系結構的相關要求,能夠統一規劃交通資源,使組織與協調工作保持合理性,從而確保區域內交通運輸體系運轉正常,同時創造便利條件使交通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與此同時,可以使交通運輸需求的各類條件得到滿足,從而進一步提高區域交通運輸體系整體效益。從區域一體化的交通運輸體系的實際情況來看,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一是在交通運輸體系中,區域經濟一體化作為重要載體,發展方向和總體規劃的制定需要與區域一體化發展所制定的要求標準相符合;二是區域一體化的交通運輸體系并不是疊加匯總各類運輸方式,主要是把其結構與特征進行有效組合。區域一體化的交通運輸體系具有整體性、創新性以及全局性;三是通過上述分析能夠看出,一體化是區域一體化交通運輸體系的最主要特點,其中一體化中包括政策要素、規劃建設以及市場要素等;四是區域間經濟和交通運輸業之間的相互作用能夠通過區域一體化運輸體系得到充分的展現,另外也使各種運輸方式得到健康發展。
二、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及措施
(一)交通運輸和區域經濟的相互作用
區域經濟影響著交通運輸發展,同時交通運輸業也影響著區域經濟的提升,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區域經濟發展主要目標就是合理的優化配置資源,同時可以有效整合產業結構資源以及地區之間的布局,對區域經濟運行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從而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系統與其他系統相比較,區域經濟特有的特征為關聯性、一致性及層次性。在劃分區域經濟系統時能夠根據這些特征把區域經濟系統劃分為區域生活、發展條件及基礎設施等各式子系統。與此同時,交通運輸系統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子系統,兩者關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1.交通運輸能夠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交通運輸業已成為其增長的重要因素,其中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揮的作用尤其重要,進一步保障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長期的實踐能夠看出,發展中國家的交通運輸業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通過對區域經濟研究分析能夠看出,其發展的關鍵因素不是文化和制度,而是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業在區域經濟活動中作為橋梁和紐帶連接著各個部門,可以使區域之間的協調合作得到充分實現。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如果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系統的功能,同樣能夠增加區域內的大量經濟收入。另外,在國民經濟中,交通運輸業作為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同樣作為區域內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對交通運輸業相關的產業間的關系進行合理利用,使其和諧發展,可以進一步推動區域內經濟的快速發展。2.區域經濟能夠帶動交通運輸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交通運輸業高標準的運輸需求能夠通過區域經濟的發展來滿足,同時對于交通運輸業的整體規劃目標,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所發揮的促進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對行業的整體發展方向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另外,不斷升級區域內的產業結構,還可以對運輸布局和運輸結構的調整產生一定的影響。隨著近年來改革的不斷深入,交通運輸和區域經濟的均衡狀態得到進一步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使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得到不斷進步和完善。現如今,在現代物流業高速發展的時期,交通運輸行業已成為重要載體,是其發展的必要條件。想要推動交通運輸業和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需要將以下兩方面做好。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能夠給區域的可達性提供發展的便利條件,與此同時,還可以有效改善區域條件。所謂的區域可達性主要是指一個位置到達指定的活動位置所存在的便利程度。提高區域可達性,能夠使區域對外開放的程度得到促進,使區域和外界的溝通聯系得到加強,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與此同時,運輸成本的不斷減少和運輸距離的進一步縮短,能夠使區域的區位條件得到有效改善,使其在區域內更具有競爭優勢;二是各經濟要素之間的聯系在區域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增加,確保不會間斷聯系。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交通運輸業作為重要組成部門,能夠使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得到加強。交通運輸業作為區域間的人和物等要素之間的重要載體,在其發展的道路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合理的優化配置各個地區的資源,同時將區域優勢進行充分展示,將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進而使市場一體化的規劃目標得以實現。
(二)發展交通運輸一體化的措施
1.對區域交通運輸發展的整體部署加強重視。合理地配置區域交通運輸業的空間布局以及運輸結構,同時對多極化、網絡化的運輸系統進行同步建設。將行業界限打破,對各類運輸方式積極發展,確保分工合理,使綜合運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2.推動區域交通運輸市場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相關部門必須打破各地區之間的貿易壁壘,從而確保多樣運輸方式之間的優勢互補,同時對區域整體發展的觀念不斷強化,保障交通運輸業的整體效益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另外,還要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起到的基礎作用進行充分發揮,使市場的交易成本得到降低,進而保障區域內合作市場機制的正常運作,使服務水平和運輸效率進一步提高。3.促進區域制度規范一體化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對相關的管理規范進行制定,確保區域內的協調機制不斷健全和發展,使多頭管理有效減少,確保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從制度上得到保障。將行業壟斷行為打破,使市場規定更加透明和公開,從而推動區域統一的市場發展。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內容能夠看出,在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中,交通運輸行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需要通過有效措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將交通基礎建設不斷完善能夠便于區域分工的強化,使區域貿易得到加強,使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得到促進。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公路建設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進一步提高了公路的運輸能力和承載能力。當前一個時期,推動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日益重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交通運輸業的服務水平也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交通運輸行業的建設質量需要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目標,從而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秦春亞 單位:駐馬店市農村公路管理處
參考文獻:
[1]來逢波,任建蘭.中國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及治理模式探討[J].華東經濟管理,2012(4).
[2]徐陽,郗恩崇,蘇兵.一體化交通運輸體系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J].理論與改革,2013(2).
[3]譚建新,楊晉麗.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空間分布與區域經濟增長[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
關鍵詞:公路運輸;區域經濟;發展
公路運輸在所有的運輸方式中占的比重最大,對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最大,主要是由于公路運輸方便、快捷、經濟、舒適,是連接國民經濟發展的橋梁,公路交通運輸體系的不斷完善,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一、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
(一)運輸化理論
公路運輸的發展帶動了工業化的發展,同時工業化的發展也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了公路運輸體系,運輸化是工業化的主要特征,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快速提高。
(二)脈沖式發展理論
脈沖式發展理論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對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了一個很好的概括,并被人民大眾廣泛的理解和接受。公路交通運輸業主要分為漸變期和巨變期兩個重要發展階段,在漸變期,通過不斷擴大公路交通運輸的規模來滿足不斷發展的經濟需求,在這一階段公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比較緩慢,在巨變期,公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完全超過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水平,刺激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從而帶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在公路運輸不斷發展的同時,漸變期和巨變期交替出現,不同程度的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相互作用理論
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的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兩者共處于統一的發展狀態中。首先,公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加快了區域內各種優秀資源的流通速度,實現了區域內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公路交通運輸設施不斷完善,加強了不同區域間的經濟往來,增強了城市在區域內的社會市場競爭力,更多的外商到區域內進行經濟投資,實現了區域間經濟的共同發展;另外,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交通運輸業的完善奠定了經濟基礎,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又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公路運輸和區域經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進步。
二、公路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公路運輸有利于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
近幾年,我國城市化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重工業及污染比較嚴重的工業都放在了距離城市中心較遠的位置,減小了對城市環境的污染,為人們的生活質量提供了保障,這主要是因為公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為產品和原材料的運輸提供了便利,但是在最初的發展階段,公路交通的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為了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城市污染比較嚴重的重工業也都放在了城市中心。另外,公路交通的發展使新的技術產業得以在區域內發展,提升了區域經濟結構的產業調整合產業升級。
(二)公路運輸的發展節約了企業成本,提高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
公路交通運輸的發展,首先,節約了企業的運輸成本,公路交通運輸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是比較經濟實惠的,企業選擇公路運輸方式運輸產品和原材料,不僅降低了運輸成本,還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公路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使一些工廠企業都搬到的郊區,郊區的地租水平遠遠低于市中心的地租,不僅節約了土地成本,還減低了企業的租金,節約了企業的成本支出,提高了經濟
(三)公路運輸的發展增加了經濟的總產值
物流業就是公路交通快速發展帶動的一個新興產業,帶動了公路貨運和公路客運的有效增長,使區域經濟生產的總產值不斷提高。
(四)公路運輸體系的不斷完善,增強了區域城市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吸引外資
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需要完善的公路交通設施作為基礎,如今,公路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提高了城市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吸引投資商來本區域投資發展。
(五)減小地區經濟差異,實現均衡發展
公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可以借鑒經濟發達地區的技術、人才、管理經驗,促進本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可以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實現對不同地區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促進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另外,公路運輸的發展,不僅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實現不同行業和領域的均衡有效發展。
(六)開放經濟市場大門,健全投資環境
公路運輸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可以優化交通運輸的網絡結構,凈化經濟投資環境,促進經濟實現快速的轉型升級,打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門,不斷提高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三、加快公路運輸,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措施
(一)對公路運輸網絡布局進行合理的規劃
公路運輸網絡布局的不合理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不能夠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對公路運輸的需求,區域內的公路數量很多,但是缺少必要的公路基礎設施,對運輸量的承載能力比較小,不適合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還會阻礙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對公路運輸網絡進行合理的規劃,加強公路運輸的針對性,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提高公路運輸現代信息的能力
目前,公路運輸設施比較落后,缺乏現代化信息的管理能力,制約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由于現代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公路運輸也提出了現代化的管理要求,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到公路運輸管理中來,可以有效提高公路運輸的效率,對公路運輸實現信息化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開放公路運輸投資市場
公路運輸行業與其他的行業相比,公路運輸需要更多的投資量,而且獲得回報的周期也很長,因此,在對公路運輸投資時,一定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對道路基礎設施進行投資,不斷拓寬投資的渠道,利用好政府的投資建設,為民間投資提供發展渠道,在拓寬公路運輸投資市場的同時,還可以為公路運輸指明發展方向,減少資本的流失,促進公路運輸的有效發展。
四、結束語
公路運輸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而且方便、快捷,在其他的交通運輸方式中發展的更為迅速,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處理好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使兩者相互影響、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勇.公路運輸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探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5,36(21):133-134.
[關鍵詞]經濟轉型期;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必要性;提升路徑
交通運輸業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加強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交通運輸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市場經濟轉型期的到來,依托市場為導向來優化資源配置關系,針對當前交通運輸網絡建設實際,更需要從經濟管理視角,審時度勢,抓住機遇來改革創新,激活市場經濟,提升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綜合效益水平。
1交通運輸經濟公路的必要性
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交通運輸占據重要地位。經濟的發展遵循市場機制導向來推進社會資源的良性配置,而對于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工作,同樣需要從市場化進程中來獲得快速發展。其重要性表現在四點。一是加強對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市場化調節,有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進入轉型關鍵期,交通運輸經濟地位更加突出,迫切需要從完善交通運輸產業基礎設施上來促進交通運輸經濟的科學性發展。同時,面對市場經濟下的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更需要從實現經濟效益上優化交通運輸資源配置水平。二是加強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有助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現階段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交通運輸業信息化環境條件已經形成,而在交通運輸信息資源整合上,還存在較大轉型差距,特別是在交通運輸經濟投入力度上,難以與現有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更需要從促進社會資源的全面配置優化上,促進交通運輸業、工業、農業、服務業的協同發展與升級。三是加強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是推進社會生產力的必然要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而生產關系又反作用生產力。在推進社會進步與發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要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因此,加強交通運輸經濟管理,要運用市場經濟體制優勢來盤活交通運輸經濟管理資源,引入市場競爭,推進市場化改革,不斷提升交通運輸產業競爭力。四是加強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有助于實現交通運輸企業經營機制的完善。交通運輸經濟將道路作為商品,并從交通運輸企業經營機制上,進一步深化了交通運輸企業的經營權、經營機制的轉型,突出了交通運輸產業整體效益的有序發展。
2提升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效益的有效路徑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發展,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必然需要從市場化實踐中來完善自我管理,突出自身的經濟屬性,發揮交通經濟管理在整個社會經濟體制改革中的積極作用。為此,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2.1解放思想,強化內部管理效率
交通運輸經濟管理要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條件,特別是對于交通運輸企業來說,更應該從市場化機制引入中,解放思想,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升交通運輸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在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關鍵期,對交通運輸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無論是交通運輸企業管理者還是各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都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認識到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主動調整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尤其是在管理效率上,納入重要改革范疇。一方面做好職能部門職責劃分,突出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權責分離,細化市場機制。如成立專門的交通運輸經濟決策中心,參與到交通運輸市場調研工作中,做好市場發展規劃,加強市場預測,優化交通運輸企業發展目標;另一方面完善交通運輸企業內部管理,尤其是在職能界限明晰與劃分上,要強調部門間的業務銜接,優化辦事流程,明確工作規范,提升辦事效率;另外,在人才職業能力、素質提升上,引入培訓機制,注重人才效益優勢的發揮,特別是在市場機制革新上,要從制度完善上,提升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綜合效益。
2.2引入全面預算管理,提升決策科學性
對于任何企業來說,引入全面預算管理對于優化企業經營活動,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工作的實施,可以從借鑒全面預算管理方法中,來發揮市場效用,更好的掌控市場信息的變化,提升企業決策管理水平。一方面,交通運輸企業管理者要明確全面預算管理的地位,要結合企業管理實際,將之融入到內部管理體系中,尤其是在經營成本控制上,突出預算管理的經濟導向作用。另一方面交通運輸行業在預算管理過程中,要強調對企業現金流的管理,特別是依托收支兩條線,全面貫徹預算管理,突出企業資金利用效率。當然,開展全面預算管理,還要注重預算監管工作的有效實施,尤其是在全面預算編制管理上,要立足企業資源實際,深化企業成本管理,減少資源浪費,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可見,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需要與交通運輸企業各個生產環節全面融合,要從企業管理成本控制上,優化多種預算控制方法,為推進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2.3加強法制化建設,營造良好市場秩序
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相應的法制化環境,尤其是在《合同法》的嚴格履行上,既是對交通運輸業務的法律約定,也是保障交通運輸企業合法權益的根本目標。從法制化建設上,加強對交通運輸企業雙方權責義務的明確,構建有法可依的管理環境,不僅是維護交通運輸市場秩序的基本要求,也是推進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效益的必要條件。因此,要加強法律的制定與完善,提升交通運輸企業、運輸業主、貨主的法律意識,增強履行法律合同的責任意識,降低交通運輸行業管理成本,搭建有序的法制平臺。
2.4加強稽查工作,服務交通運輸經濟管理
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市場運行環境,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同樣需要從交通運輸市場環境建設上,杜絕現象,凈化稽查環境。加強對交通運輸行業的稽查管理,深入到交通運輸企業財務會計稽核體系中,通過企業內審核算、會計核算、實地稽核等方法,實現對交通運輸企業收支資金的全方位監管,為提升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創造有利條件。在交通運輸企業經濟管理中,一些企業為謀取自身利益,躲避稽查管理,對會計帳表進行舞弊,破壞了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環境的良好秩序。因此,從打擊違法亂紀現象上,加強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工作,特別是從組建高素質的稽查管理工作隊伍上,引入專業技術人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職業道德素養提升,嚴格履行交通運輸財務稽查工作規范,認真負責做好稽查工作,最大限度挽回國家利益。
2.5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科技水平
以計算機為特色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提升交通運輸經濟管理信息化、科學化水平創造條件,特別是現代管理軟件的廣泛應用,大大提升了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工作效率。一方面交通運輸企業通過引入現代計算機技術,來增強企業對市場經濟動態的掌控能力,快速、及時調整企業發展方向,優化企業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要從信息技術應用中,加強對交通運輸企業信息數據的挖掘與分析,提煉更加有效的交通運輸信息,提升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決策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如利用現代經濟數字化模型及理論,結合交通運輸行業實際,制定交通運輸產業發展規劃體系,突出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準確性。
3結語
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工作是重要的,加強對交通運輸行業的管理,尤其是在經濟領域的管控,是發揮交通運輸產業綜合經濟效益的必然途徑。面對新的經濟發展時期,加強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創新與改革,從管理機制完善上來推進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秀菊.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7).
【關鍵詞】交通運輸;企業文化;建設發展
交通運輸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環境下,宏觀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在交通運輸業的文化投影,是交通運輸業在長期的運輸、管理等方面形成的整體境界、規范與價值的總和。其主要包括以下兩層:(1)物質層,它包括運輸部門的技術系統、基礎設施、載運工具狀況,這些是運輸企業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2)制度層,主要是運輸部門的組織紀律、規章制度、行為規范和管理機制等,對交通運輸企業文化起到調控和制約的作用。
一、交通運輸企業文化的重要性
企業文化直接影響著企業管理以及企業凝聚力的形成,因此在企業的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現在:(1)導向作用。在交通運輸企業的文化建設中,大多蘊含著無私奉獻、努力拼搏以及大公無私等優良品質。而企業文化的建設,不僅能及時的調整企業員工的工作認識,同時還能端正其工作態度及思想認識。使其能夠在今后的發展中,更好的與企業的制度及生產相符合。不僅為企業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對企業員工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2)凝聚作用。在交通企業文化建設中,交通運輸部門的主要特點是點多、線長、分散,企業必須通過交通運輸企業文化這一粘合劑來凝聚職工,使之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利益之下,團結一致,并使職工關心企業的意識成為一種強烈的必然追求和自覺行為。由此可見,在交通運輸企業的發展中,企業文化的建設,不僅增強了企業工作人員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時還為企業制定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及發展目標,以此來激發員工的工作意志。(3)約束作用。面對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交通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面對經濟利益的誘惑,一些員工往往因抵擋不住誘惑而產生錯誤的價值取向,以至于走上違反犯罪的道路。不僅影響了企業的日常運行,同時還影響著企業今后的生存與發展。然而,在交通運輸企業文化發展形成的過程中,往往在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公約、制度以及人際關系等。不僅規范了企業員工的思想,同時還為其指明了發展方向及價值取向。(4)融合作用。交通運輸企業文化的建設,不僅影響著企業今后的發展,同時還影響著企業員工的價值取向及思想道德。其主要表現在:首先,交通運輸企業文化對職工的思想、性格、情感,行為等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保證職工擁有一致的理想和價值觀念,相互之間有共同語言。其次,交通運輸企業文化的建設,還有利于企業員工之間的信息的溝通及相互關系的協調。
二、交通運輸企業文化的建設途徑
(1)文化建設內容要符合企業管理。在交通運輸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想真正的發揮出企業文化的作用,其基本前提是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能夠與企業的管理制度相一致。其主要理由如下:首先,企業文化建設的執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管理者。只有得到企業管理者得認可,才能使其在建設的過程中受到相應的注重。其次,企業管理者在指定相應的管理策略時,必須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相一致。否則,將會阻礙文化建設的發展,使其內容發生改變。(2)企業文化建設要與緊密結合市場經濟環境。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運輸企業文化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也應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完善更新。這就需要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結合著市場經濟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跟上時代的發展,才能避免企業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跟不上時代的步伐。(3)企業文化建設要與員工的利益相結合。受社會經濟的影響,企業員工在面對經濟利益的誘惑時,往往會產生錯誤的價值取向及思想觀念,從而做出有損企業利益的行為。因此,企業文化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與企業員工的利益、思想及價值觀緊密的結合起來。企業文化的建設,不僅能及時的糾正企業員工的思想觀念,同時還能幫助其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綜上所述,在交通運輸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不僅為企業帶來了相應的經濟效,同時還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由此可見,在企業日常運行及今后的發展中,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企業管理者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能夠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同時結合著企業的發展,真正的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發展及生產等緊密的結合,從而使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楚春源.公路運輸企業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創新[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8)
[2]袁曉建,邱觀建.交通運輸企業文化建設研究[J].交通企業管理.2008(9)
[關鍵詞]交通;現代化;發展
1 交通現代化的概述
世界各工業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經驗表明,在工業化過程中都有一個交通運輸業超前發展的時期,這是一個普遍性規律。其主要原因是原料的運進、市場的開拓,都需要由與之相匹配的運輸業。美國從19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為鐵路大發展時期,鐵路作為路上運輸的主要方式。之后,隨著運輸需求的變化,公路、內河、民航、管道等運輸方式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美國形成了鐵路、公路、內河航道、民航航線以及輸油氣管道五位一體的強大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經濟建設中,交通運輸業超前發展,并有一定的儲備能力,是市場經濟高度發展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它是由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是社會經濟規律的要求和體現。
狹義上講,實現交通現代化須有中心城市和立體交通網為載體和依托,如公路、鐵路、港口、航道、航空和管道,形成海、陸、空三位一體交通運輸網。從廣義上講,交通現代化還必須配有強大功能的服務業集聚區,形成金融、銀行、法律、保險、商業等模塊進行功能配套。
國際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只有全面融入全球產業鏈,參與國際分工,才能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競爭中生存與發展。而交通在國際化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現代物流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對于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現代化的高效交通運輸體系,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意義,現代化交通不僅可以大大降低經濟發展中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以市場經濟的規律和方式來有效地配置地區的經濟與社會、自然與人才資源。
發達國家已形成較完善的骨架公路網絡,高速公路網承擔了大量的公路運輸。如美國高速公路里程占全國道路總里程的1.2%,承擔全國道路運輸的21.3%:英國高速公路里程占全國道路總里程的0.81%,承擔全國道路運輸的30%。
公路網絡發達、交通設施齊全,行車快速、安全、舒適、環保,管理技術先進、齊全。
發達國家的公路現代化發展方向:公路發展崇尚“以人為本”的主導思想,重視交通樞紐建設,發展多式聯運,加強科技開發,建立智能運輸系統。
2 加快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建議
2.1 順應物聯網信息科技發展趨勢,大力發展第三、第四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第四方物流是專門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規劃、咨詢、物流信息系統、供應鏈管理等活動的物流模式,并不實際承擔具體的物流運作活動。隨著作為新興產業之一的現代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國內的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第三方物流產業。相比傳統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更專業化,綜合成本更低,配送效率更高,已經成為社會化分工和現代物流發展的方向。通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務,企業物流成本和存貨總量大幅下降,辦理訂單的周轉時間大幅縮短。目前,我國的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場中所占的比例僅為10%。還沒有太多大型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迅速搶占物流業發展制高點,是我區發展物流業的一個突破口。
2.2 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完善物流園區功能設施
結合全區各片區詳細規劃和我市城市總體規劃調整發展整體思路,使進出本區域物資在進入我區伊始即可以進行倉儲、運輸、分裝、加工、配送,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解決大型車輛帶來的交通、污染和安全問題,吸引運輸物流公司到我區開展業務。
吸引國內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入住園區,強化現代物流理念,引進專業物流技術,建設專門物流經營場地,園區其功能輻射周圍現有的疏菜果品批發市場、糧油批發市場、裝飾建材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形成完整的物流產業鏈條。三是建設現代物流集散中心,發展集倉儲、運輸、分裝、加工、配送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物流產業,進一步拓展物流的后續增值和物流配送等產業鏈。
2.3 加強物流人才培養,為全區物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與物流發達地區的差距,不僅僅是裝備、技術、資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思想觀念和專業知識上的差距。引導物流企業與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共同培養一批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實用型人才,著力加強物流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運作規律的人才隊伍,為全區物流業發展服務。
3 交通現代化發展
參考發達國家公路交通現代化發展進程,在目前公路交通建設水平的基礎上提出公路交通現代化發展方向。
實現“出行無憂、運輸無阻”的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運輸服務的美好愿景,必須著力構建“高效交通、人本交通、和諧交通”,需要建成一個先進發達的基礎設施網絡、構筑一個以人為本的運輸服務系統、形成一個技術先進、保障有力、和諧發展的支持保障體系。
先進發達的基礎設施網絡是指能力充分、結構合理、布局完善的公路水路交通運輸體系全面形成,與周邊區域及國際交通實現一體化,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總供給能力適度超前于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的總需求,以適應交通運輸只能儲存能力不能儲存產品(服務)的特點,應對可能的經濟短期波動帶來的運輸緊張,實現全社會的高度機動化,構筑”高效交通”。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實現全社會高度機動化,公路連接所有村落,瀝青或水泥路通達所有鄉村,高等級公路連通全省所有的城鎮,高速公路基本通達所有縣市、重要港口及運輸樞紐:縣、鎮、村都擁有適當、舒適、充分的客運站場,縣市普及高等級貨運站,等級以上客運站遍及所有鄉鎮級以上行政區,所有建制村都有規范、便民的客運站點。
航道結構合理、布局完善,港口體系完善、層次分明、布局合理,通過能力適度超前,集疏運暢通,大宗散貨和集裝箱港口實現專業化;主要港口船舶平均在港停時與世界先進港口相當;運輸網絡實現與區域及全球運輸網絡緊密聯系,具有顯著的開放性和國際性。
以人為本的運輸服務系統主要是指公路水路交通運輸服務品質與人民生活水平相適應,形成各種運輸方式協調、運轉高效、信息互通的客貨運輸服務系統,向使用者提供便捷、舒適、經濟、可靠的運行環境和可供多種選擇的服務,每個公民都有機會享受到普遍化運輸服務,構筑“人本交通”。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運輸服務的可達性、便利性、公平性、廣泛性得到充分體現,人人可以享受便捷、舒適的運輸服務。城際和省市間形成公路快速客貨運輸網絡,地級市間互通直達班線;城鄉和鄉村間形成便利的農村客運網絡,班線深入山區農村、通達居民村落,沿海島嶼及庫區等居民出行無憂;城市內配送貨物高效、縣城或鄉鎮可半日送貨到農村用戶、所有鄉鎮均可發送和接收貨運快件,城市貨主可獲得“一站式”運輸服務;航運形成集裝箱、大宗散貨、旅游客運等完善的運輸系統。
前言
現代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向是以智能交通(rrs)作為其首要的發展方向,世界發達國家紛紛制訂相應的研究計劃。歐洲在1986年就開始實施了“歐洲高效安全交通計劃(PROMETHUS),其中包括政府、汽車廠商、科研機構都紛紛參與。1991年成立了歐洲道路交通通信技術實用化促進協會,推廣ITS技術以及1’1’S技術在國際間的合作。日本、美國也都相繼成立了與ITS技術相關的協會,以期推動ITS技術的發展。18年間,ITS技術發展飛速。
這種對于智能交通(ITS })技術的研究均是將先進的車輛控制技術、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傳輸技術、電子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綜合運用于道路交通運輸管理體系,使人、車、路更加協調地結合在一起,建立一種實時、準確、高效的管理體系,從而提高道路交通運艷效率。
其目標是“安全高速”。智能交通(ITS)是由軟件和硬件兩部分組成。軟件是以“先進的交通信息系統”結合“先進的交通管理系統”。而硬件是以車輛自身的外茍憾知智能系統,利用各種傳感器技術作為其基礎平臺,結合計算機技術實現車輛的自動化。
各種先進的自動化安全防護系統以及其他車輛技術為主的一些綜合技術。就各種車輛智能技術及其智能交通(ITS)現今發展的軟硬件技術來看,無論從其理論深度和其實際應用,都可以說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但在“人一一車—路”這三者中對于“道路智能”的研究還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所謂“道路智能”是指道路本身和附加在道路上的機電設備和其他設施,利用自動化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對行駛在其路面上的車輛進行自動控制和千涉。這種控制和干涉不依賴于車輛自身的控制能力,而是道路對車輛施加的一種外控制力。
1完善載體基礎
高速公路是實現“道路智能”的最佳載體。對現有的高速公路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從而實現“道路智能。”
1.1“半封閉”與“大半封閉”的完善。目的是加強行車安全,減少交通事故,保護道路延長使用壽命,降低養護成本,提高高速公路的戰備功能。
目前高速公路直接受到自然界的影響主要是雨雪的侵蝕和山體滑坡及大霧等,在北方僅就初冬新雪使路面結冰,而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十分巨大的。
路面產生病害,自然環境的影響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雨雪侵蝕及因陽光直射高溫使道側到吏用壽命降低,提高了養護成本,使養護間隔周期變短,同時也影響道路暢通。降低減少雨、雪、陽}R寸高速公路不良影響的研究別良重要的。除了加強高速公路路面、路周排水的研究外,如何在現有的高速公路上方,使用科學的建筑技術,在合適的高度加設合適材質的棚蓋進行“半封閉”的研究和實踐。
對高速公路施以相當程度的保護措施。可大幅度減少交通事故,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在有山體滑坡危險的路段,使用擋土墻技術進行“大半封閉”,使自然災害對高速公路的影響降到最低。另外一旦發生戰爭,“半封閉的”高速公路的戰備功能會極大凸現,它對車輛運輸的隱蔽及對高速公路自身的隱蔽作用,無疑都要優于無封閉的高速公路。
1.2加建高軸載高速公路。按不同的軸載對車輛進行分道,降低非標高軸載車輛對普通標準雙輪組單軸100KN的高速公路的破壞。提高高速公路對經濟建設的服務功能。
在“車一路”的協調發展過程中,對于高速公路的改良來適應車輛及運輸業的發展是經濟建設的必要過程。加建高軸載高速公路細分車道,按不同的車輛的實際載荷進行分道行駛。防止高軸載車輛對標準軸載高速公路的破壞。
另一方面使行駛在同一車道上的車速上也達到了相對的統一,能大大降低因超車、超載引發的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的路面病害中,由于特大超重車輛增多而造成比例是相當大的。其對路面的破壞也是災害性的。
高軸載的大量出現是經濟發展一個必然現象,加強道路對車輛的發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進行適應的研究,來提高高速公路對經濟建設的服務功能是唯一的、正確的選擇。單純的處罰是下策,是違背交通運輸業發展客觀規律的。在收費上調整“標準軸載”與“高軸載”車道的收費標準,以期達到“誰消費,誰付費”的公平原則適應交通運輸業規律,促進經濟建設和發展。2道路智能
2.1路面智能化。研制新型智能材料達到分散承載保護路基,對車輛進行保速、限速,保證車輛的安全和高速公路自身的安全。
在復合材料和智能材料不斷發展及應用的今天,如何研制出路面智能材料是交通領域的新課題,也是最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課題。新型的智能材料應具備以下特性和功能:a耐磨耐壓耐腐蝕抗老化;b.對載荷有分散功能;。.當載荷超出某一預設值時材料將發生變化,變化后的特性將限制車輛的速度。
卸載后恢復原特性;d.在某一承載面上移動載荷相繼施壓,發生頻數和時間大于或,小于預制值時,材料特性將發生變化來限制車速;e.當材料上有移動載荷和固定載荷時能提供不同的可檢出信號;f可接受外干預產生特性變化,吸載性、方向性承載等;g.具有獨立和集合的功能。
利用具有上述特性和功能的材料,結合自動化松娜(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高速公路其他安全輔助設施,形成一個高速公路自動控制系統(以下簡稱“高控系統)。就可以實現車輛智能系統及“智能交通”中復雜的“車輛跟弛”技術。對行駛在此高速公路的車輛提供一般豪華轎車才具有“碰撞避免系統”,例如:在同一車道的兩輛一前一后行駛的車輛,當后車車速大于前車車速時,在安全的距離內無超車軌跡信號時,“智能路面,將自動吸載對后車限速。
迫使后車被動減速使其難以追撞前車。另外“高控系統”也可以進行對“智能路面”干預使“智能路面”吸載對車輛減速,保障車輛安全。此處“吸載”是指“智能路面”利用其材料特性使路面與車輛的摩擦力在方向性上發生變化或產生增量性變化,以及其他形式的外在結構變化,對車輛進行安全阻礙。
當路面有特點。后(當載荷超出某一預設值時材料將發生變化,變化后的特性將限制車輛的速度),就會對車輛進行外力限速保證車輛及高速公路安全。對超車的車輛進行方向性承載及限速避免因超車發生的碰撞事故。
所謂“方向性承載”是通過利用材料外部結構形狀進行變化的特性,引導限制車輛行駛方向。避免因車輛操縱系統失靈和誤操縱而引發的交通事故。
2.2環保節能性的研究
環保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解決汽車高速行駛時的噪音和汽車在高速公碑陰卜放廢氣都是“道路智能”的一部分。路面新材料的使用必將使汽車的噪音得以解決。、
而汽車的廢氣剎滋解決的最佳方法,是汽車使用燃料驅動最小化問題。有了高速公路的基礎完善,就使得汽車使用電力驅動成為可能。電能的環保性使其應用在智能化的高速公路上是一種恰當的選擇。
電能可以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能進行轉換,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利用高速公路的分布特性,沿線鋪設“車輛電力供給線路”,為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車輛提供“外動力”,達到環保節能的目的。解決車輛使用燃料驅動最小化問題使其在減排方面更加環保。
結束語
利用自動化手段和技術,實現車輛智能、道路智能必將形成新的智能交通系統。它將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研究。但它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若沒有國家的支持是難以實現的。同時解決車輛廢氣排放的問題,也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而不能單靠市場來調節。
關鍵詞:公路行業;供需分析;發展方向
0 前言
回顧歷史,為了加快建設公路,政府逐漸放開公路經營權市場,引入民間資本,并進行公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在公路建設的規劃、投資以及公路管理體制上不斷完善,大大促進了我國公路行業的發展。然而,隨著我國公路行業的不斷發展,公路供需狀況發生了改變。對此,只有正確的認識和理性的判斷,才能找準發展方向,促進公路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我國公路行業發展歷史分析
1988年,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自此,我國公路行業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在這期間,公里程由少至多,公路行業從最初的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到目前逐漸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縱觀近幾十年來公路行業的發展,我國公路行業經歷了兩次跳躍式增長。
第一次跳躍式增長在1998-2000年期間。1998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家實施了積極財政政策,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交通行業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加大了公路建設力度。
第二次跳躍式增長在2004-2005年期間。2004年9月13國務院第417號令公布了《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并于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這使得公路經營權轉讓合法化,因而增加了公路建設資金的融資渠道,盤活了沉淀在公路資產中的資金,促進了公路的建設,使得公路行業又經歷了一次跳躍式的飛速發展。
這兩次跳躍式發展從本質上來說都是由順應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所產生的。在公路行業發展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公路行業成為了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從而需要大力發展公路行業,使其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2 當前我國公路行業供需變化
經歷了近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公路行業呈現出了新的變化與特點。公路行業不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公路行業也從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逐漸轉變為“基本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
(1)公路需求的變化
據發達國家的統計資料顯示,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運輸需求增長并非總是呈現正相關,“在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之前,運輸需求將隨著國民經濟發展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但在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以后,運輸需求的增長速度就會有所減緩。”
按照目前的美元對人民幣匯率1美元=6.1290人民幣元計算,4000美元換算為24516元人民幣。也就是說,我國于在2008年及之前年份的人均GDP沒有達到4000美元,運輸需求保持高速增長,在2009年及之后年份的人均GDP超過了4000美元,運輸需求增速減緩。公路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組成部分,其運輸需求增長速度也隨之降低,對公路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的增長速度也相應放緩。
(2)公路供給的變化
根據我國《交通運輸“十二五”規劃》,我國公路網總里程要從2010年的398.4萬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450萬公里,共增加51.6萬公里。
從歷年的實際公路網總里程來看,我國從2006年到2010年公路里程增加55.12萬公里,從2001到2005年增加164.72萬公里。這表明,公路總供給量增速正在放緩。由于需求增速的放緩,我國公路的增長也在放緩,從“量”的追求逐步轉變為穩定增長。
(3)公路供需適應性變化
我國公路發展經歷了滯后型發展模式的時期,由于公路建設資金短缺等各方面的客觀性原因,公路建設滯后于因社會經濟增長而產生的公路需求,成為了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隨著收費公路的出現、公路投融資體制的改革以及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推動,大大促進了我國公路的建設與公路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公路網絡體系已經基本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由“基本適應”向“適度超前”轉變。
3 公路行業發展方向
就目前我國公路行業的需求狀況、供給狀況以及供需適應性狀況,我國目前的公路發展需要新思路。不僅要考慮“量”的因素,還要考慮“質”的因素。
(1)進一步完善公路網絡體系
《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中指出,到2030年,我國普通國道規劃總計26.5萬公里,約0.8萬公里需要新建;我國國家高速公規劃總計11.8萬公里,目前已建成7.1萬公里,在建約2.2萬公里,待建約2.5萬公里。這表明,我國公路雖然基本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距離很遠。下一階段的任務是從“基本適應”向“適度超前”過度。
(2)綜合運輸體系下的公路發展
隨著水運、鐵路、公路、航空與管道運輸的協同發展,我國形成了綜合運輸體系。這些運輸方式不僅協同發展,也形成了競爭。此外,隨著高鐵、城市軌道運輸的興起,相對比較傳統的公路運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然,公路運輸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和作用,如相對靈活、能實現“門對門”的運輸等。可以說,未來的公路運輸將同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在公路需求增速放緩、綜合運輸不斷發展的今天,公路行業的發展方向應該如何?第一,與多種運輸方式協同發展。逐步通過公路網絡建設實現多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這有利于我國整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帶動公路基礎設施的建設。第二,突出公路運輸的優勢。應進一步提高公路建設質量與公路附屬設施的服務質量,進一步完善公路運輸網,從而更好地提供貨運服務。同時,人均出行次數的增多,私家車的普及也為公路運輸帶來了客運機遇,為了滿足未來人們出行更加注重高速、舒適、便利等的需求,高速公路的建設以及公路及其附屬設施的建設與服務,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4 結語
我國公路行業經歷了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到基本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這期間,公路行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目前我國公路行業的需求增速減緩,供給增速也隨之減緩,公路行業目前的發展方向是由基本適應向適度超前轉變。因此,就目前我國公路的發展狀況來看,未來公路行業的發展應進一步完善公路網絡體系,并在綜合運輸體系下與其他運輸方式協同發展,突出公路自身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徐海成.公路經濟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1.
[2]王慶云.綜合運輸體系的建設與發展[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2,2(3).
[3]交通運輸“十二五”規劃[OL].(2011-06-13).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4]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OL].(2013-06-20).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tjsj/ndsj/
作者簡介:
關鍵詞:交通運輸;專業建設;實踐教學;校企聯合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0-0149-02
一、概述
近幾十年來交通運輸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社會對交通運輸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對交通運輸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設立交通運輸專業的院校大約有104所,躋身2014中國交通運輸高水平學科專業的院校有21所。其中,東南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的交通運輸專業入選中國頂尖學科專業,武漢理工大學的交通運輸專業入選中國高水平學科專業。由于交通運輸專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實用性,所以傳統的實踐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面對新型社會對新型專業人才的需求,改革大學的教育模式顯得至關重要。
二、國內外高校交通運輸專業建設現狀
由于交通運輸專業涉及面比較廣,所以我國有很多院校設立了交通運輸專業,但是設置方向卻各不相同。以同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為代表,在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種運輸方式中各有側重。武漢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的交通運輸專業都是以航海運輸為特色;同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的交通運輸專業側重鐵路方面的運輸;東南大學、長安大學的交通運輸專業以公路運輸立校;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更是以航空運輸見長。
同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五所高校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學分要求以及所占的學分比例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同濟大學本科生修滿262個學分就可以拿到學位證書,其中實踐課程所占學分比較高,達到了41個,占總學分的比例為15.65%;北京交通大學比較注重實踐教學,總學分為165分,實踐課程占25.15%,同時北京交通大學除了理論和實踐課程外,還設置了理論與實踐通選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的31.21%,即理論教學學分所占比例最多達到74.85%,實踐教學學分所占比例最多達56.36%,占總學分的一半還要多。表1中武漢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專業的實踐課程學分最高,達到了50個學分,占總學分的26.3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東南大學的總學分分別是150和179.5,實踐課程學分所占比例分別是17.67%和17.27%。由此可知,各高校的交通運輸專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都比較注重。
三、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交通運輸專業的培養目標有待完善。國內有些學校在追求寬口徑的培養模式時,將交通運輸專業的培養目標定得過寬,在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方面,既要工科管理學科,還要大交通和單一的運輸方式,使專業培養計劃中基礎課學時過多,造成實踐環節學時嚴重缺失,失去了本專業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特色,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有待改善。很多高校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實習等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導致傳統實踐教學對人才的培養效果與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產生了很大的差距,培養出的人才后勁不足,難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3.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及硬件設施有待加強。很多高校的年輕教師工作時間短,雖然有比較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但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不夠,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影響了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目標和改革思路
1.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時代高素質人才,不但要培養具有數學、外語、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還要熟悉交通運輸方面的政策和法規,了解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向。該專業需要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出能夠在國家及省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交通企事業單位從事交通運輸政策研究、規劃設計等工作的高級專業技術及管理人才。
2.改革思路。針對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將明確實踐教學目標為先導,優化實踐環節設置為核心,注重創新培養――校企聯合培養為關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學生配備企業導師為保障”的改革思路。
五、交通運輸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建議
(一)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1.改善校內外實踐教學體系。建立校內的實習基地,處理好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關系,保證學生的實習時間,增加綜合型、設計型實驗,并積極推進實驗室開放,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造條件,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還要建立校外的實習基地,學校與實習單位合作,加強校企聯合機制的建設,加強實習監管機制,保證學生的實習質量。
2.優化實踐教學環節。交通運輸專業院校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要特別注重規范實踐環節流程,嚴格管理程序。根據這幾年的調查研究和實踐教學經驗發現,將創新實踐環節放在專業實踐環節之后,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將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分為四個實踐環節,即基礎實踐環節、專業實踐環節、創新實踐環節和綜合實踐環節。首先,在基礎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基本的實踐動手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專業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然后進行創新實踐環節的訓練,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后是綜合實踐環節,此環節主要通過課程綜合設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不僅保證了各實踐環節間的協調統一,還保證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時效性。
(二)師資隊伍建設方案
1.提高學校教師的工程研究能力。對教師隊伍中工程實踐經歷不足的教師,學校可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讓教師直接參與到企業的一些工程項目中,幫助企業完成相應的工程項目研究或技術改造等工作,實現校企雙贏;學校還可以引進工程經歷豐富的教師,對工程經歷不足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在校教師的工程研究能力。
2.聘用企業兼職教師。針對交通運輸專業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學校可以為學生聘用企業的相關人員作為兼職教師,以現場教學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指導,讓學生在企業這個大環境中,學習相關的職業技能,將自己學習的基礎知識應用于實際,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專業理論。實施“雙師制”――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學校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基礎的專業理論知識,企業導師為學生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提供工程實踐方面的指導。
(三)加強學校實驗實習基地的建設
要想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不僅需要合格的實踐教師隊伍,還需要加強教學儀器設備的建設,建立較完善的、功能齊全的實驗實習基地。努力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及時更新教學設備,積極申請學校財政支持,建設一流水平實驗室,為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提供有利保障。
(四)建立校企聯合的培養機制
學校是企業的人才搖籃,企業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好市場,學校與企業建立高效的合作機制,可以實現校企雙贏。學習國外“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推動前廠后院、前店后校、一專業一實體、訂單式教學,建立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工程實踐相互滲透的多維度的新型教學組織模式。
結合交通運輸專業實用性較強的特點,學校可實行“3+1”的培養模式,即學生三年在校學習,著重進行工科基礎教育;一年在企業實習,企業可以為人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實習、實踐環境,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的實際生產和工程項目的研究。企業為學生配備企業導師,負責學生在企業的培養工作;同時還可以讓工程經歷不足或沒有工程經歷的教師融入企業的生產實踐中去,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獲得一定的工程實踐經歷
六、結語
實踐證明,武漢理工大學根據“明確實踐教學目標為先導,優化實踐環節設置為核心,注重創新培養―校企聯合培養為關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學生配備企業導師為保障”的改革思路,對傳統的實踐教學進行了大膽改革,實施了交通運輸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方案,實行了“3+1”的培養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十三五”時期就要到來,交通運輸業迅猛發展已勢不可擋,社會對交通運輸專業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時期的機遇和挑戰,學校要想培養出創新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就應該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創新實踐教學,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培養出適應社會高速發展需求的新時代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武漢理工大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OB/DL].2012-03-09.
http:///
[2]李美華.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