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以城鎮化為主線,推進發展方式的轉型。城市發展模式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很難轉變。有分析指出,今后10 20年,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的能源、環境和交通問題將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
城市的急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不斷攀升,同樣也對能源供應商、工業品制造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盡可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發展綠色清潔能源,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進入中國的近20年問,伊頓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科技,從新能源車輛技術、可再生能源到綠色建筑,都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化進程得到了應用。伊頓還積極為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做貢獻。在與國內高等院校等機構廣泛合作的同時,2010年,伊頓攜手AECOM公司、IBM公司等共同成立了“新能源可持續交通系統國際聯盟”,旨在加快推進新能源車輛在中國各城市應用;首次了中國綠色產品行業調查報告,為致力于中國綠色產品行業發展的各方提供了有益參考。為了更好實現未來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上的互相合作和溝通,2011年6月9口伊頓在北京成功舉辦了“能源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城市論壇”系列的第一站,論壇從技術創新、城市規劃、新能源等多方面對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前景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展望。
新平臺新目標
發揮企業專業優勢,聯合產學研機構,聚焦能源技術創新和應用,在未來十年內至少與十個城市進行對接,通過項目實踐,探索低碳城市發展的能源技術創新之路,為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城市化做出貢獻。未來行動
舉辦“能源創新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系列論壇,分別就“綠色交通”、“節能建筑”、“綜合能效管理”等相關議題進行研討。
探索可持續的城市化發展之路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搭建一個溝通和交流的平臺,通過打造一系列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發展論壇,與行業各界在可持續發展、能源效率、可替代或可再生能源、環境責任等領域進行深入溝通,經驗共享及優勢互補,為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城市調研。選取國內部分樹立低碳發展目標的城市開展實地調研,系統分析與總結低碳城市的建設思路、措施、經驗與教訓,及對包括企業在內的城市利益相關者的訴求等,專業調研報告,為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在此次ISH50周年年慶的展會現場,在法蘭克福錯綜復雜的十個展館及分組展館內,記者體驗了現場展會的活力和潛在的影響力,來自世界各地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紛紛采取亮麗的裝飾風格展示各自高端的產品。欲開拓國際市場的業界精英,全方位的推廣自己的產品。而渴望了解國際潮流的新銳,也得到了最滿意的信息。此次展會,讓人們深入體會了ISH創辦至今50年的發展歷程。也使人們對ISH更加信賴。
展臺布置宏偉亮麗 展品引領發展潮流
ISH展會期間,不同的展臺承載著品牌的獨特內涵,整個三號館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亮麗的背景幕布,展示著現代時尚休閑的浴室生活,宏大的布局,映襯著企業的實力;實景和潺潺流水設置,展現了生命的氣息,衛浴設備展區高科技技術成果模擬試驗,引領了未來衛浴產品發展的風向,能源、空調技術及再生能源最新產品的展示,也顯示了該領域的最新潮流。
記者在三號館,即國際衛浴設備展會現場觀察到,該展區亮麗獨特的展臺設計吸引了眾多觀眾參觀。超過700家參展商,展示了他們在衛浴體驗方面的最新產品和技術。衛浴體驗專區是全球最大的管道設計創新和可持續技術的展示區域,德國管道工業協會主席ANDREAS DORNBRACHT談到:“對于我們的協會會員,以及衛浴體驗專區的參展商而言,今年恰逢50周年慶的ISH可謂極大的成功。海外觀眾總數的再創新高,再一次奠定了ISH展會的風向標地位。在衛浴設計方面,可持續的管道方案以及節水設計成為最新趨勢。”
在此次展會上,觀眾最感興趣的產品,還包括供暖及空調和新能源技術。德國管道、供暖和空調技術協會總經理MICHAEL VON BOCK UND POLACH表示:“今年的展會給大家發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管道、供暖和空調技術領域充分展示了自身在今后幾個月內的危機抵御能力。現場展示的各種創新產品和技術,能夠幫助保持房屋的價值,而這一塊也是業內專家最為著好的行業領域。ISH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展會,它向廣大觀眾細致展示了管道、供暖和空調技術的方方面面。這正是我們大家所需要的。”
來自KEULR公司中國代表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他們第九屆參加法蘭克福ISH展,它們對這一展會充滿信息,許多新產品也是通過這一展會,推廣到世界各地,今年企業又展出了衛浴新產品,在展會現場推出的衛浴產品,是透度極感強的水晶玻璃,當時就吸引了很多客戶的眼球。企業也在著力開拓中國市場,從目前的推廣來看,中國市場對產品有著良好的回饋。
中國展商注重每個環節展示自己
參加法蘭克福ISH展的中國企業逐年增多,組委會特地給中國展商提供了優越的展區位置。參展企業通過展會,了解了市場需求,也更有效的達到了全球推廣產品的目的。展商在參展中,也逐漸學會了如何包裝和展示產品,他們更善于抓住每個環節來展示自己的產品。
展會現場,記者注意到,中國企業的展位都通過特別的裝飾進行展示,一些企業采用歐式簡單時尚的裝飾風格,獨特的展示自己的產品,也更注重展區的溫馨布局。這些出國參加展會的企業,都會抓住每個機會來尋求合作伙伴,他們利用展出時間,更多的愿意走出去,了解同行展品和觀眾的需求。
來自廈門瑞爾特衛浴工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羅遠良談到,企業的主要客戶在德國,今年是第四屆參加法蘭克福ISH,每次展出后收到的成果都在不斷上升,除了能讓客戶感覺到企業的不斷發展外,還能展出更新的產品,這也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一個絕佳機會。過去企業也參加意大利米蘭和美國的衛浴展,但近年來逐漸取消了這些國家的展出,現在只認準法蘭克福ISH展,關鍵在于這個展會的買家來自世界各地,展出的產品都是世界頂級的產品,這也提升了企業的形象。
來自九牧集團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林孝發告訴記者,這是企業第一次參加法蘭克福ISH展,展出第一天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客人對企業生產的產品很感興趣,有很大的市場潛力,通過展會,企業也更有信心開拓國際市場。
中展海外展覽有限公司王京東談到,中國企業出國參展不容易,現在企業也學會了如何走出去,不再一味的堅守在展位現場等待客戶,與更多的企業相互學習,參觀并了解其它展商的展出情況,與更多的客人交談,建立合作關系。同時,也更加注重側面的幫助,不在單獨強調產品本身的買賣。從選擇展覽公司,組團到攤位的裝修以及產品的用心擺放,都開始關注,以點帶面來推廣自己的產品,這也從中看到中國企業在不斷強化自身的參展方法。
全球業內決策者的盛會
法蘭克福展覽公司董事MICHAEL PETERS博士表示:“我們完全實現了預期目標,這一出色成績告訴我們,即便在困境中,保持發展還是可以做到。展會向整個行業全面展示了今后的發展趨勢,及目前最需要的技術及解決方案。大幅提高的海外觀眾比例,也充分證實了ISH展會在業內乃至全球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此50周年慶之際,ISH繼續擔任著行業領頭羊的角色,受到來自各方的認可和好評。”
根據展會現場的調研報告,整個浴室設備、樓宇、能源、空調技術及再生能源行業,對經濟危機有一定的抵御能力。隨著消費者待在家中的時間越來越長,以及對可持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整個行業呈現出樂觀的發展態勢。四分之三的參展商認為,目前的經濟環境對自身有利,其中德國制造商的比例更是高達84%。2008年德國供暖和管道行業的營業額將近400億歐元,為40萬人創造就業機會(包括裝配作業在內)。
雖然還沒有正式對外公布,但即將出臺的《風電并網國家標準》(下稱新國標)還是牽動了許多業內人的神經。人們除了關注技術將被提高到什么程度外,還有一連串關于技術監測和認證資格的質疑。
今年9月初,新國標經過兩輪征求意見和修訂后,已經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報送國家能源局審批。
此前,風電并網的標準是國家電網公司2006年試行、2009年修訂的《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它屬于企業標準,約束力相對較弱。新國標將是一個新的國家標準,將會更嚴格,并具有強制性約束力。
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企業,都對新《風電并網國家標準》的出臺期待已久。
更高標準?
去年年底,國家電網在國家能源局的支持下,投資3.5億元在其旗下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建立國家風電技術與檢測研究中心。該中心作為風電機組的入網檢測機構,一直被認為是風電企業入網門檻。接下來,它將通過各項檢測發放風電機組“入網證”。
據媒體透露,該檢測研究中心的基礎研究平臺已基本建設完成。一旦《風電并網國家標準》出臺,檢測研究中心將與之配套啟動。
同時,新國標還對各個階段的程序和規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在風電工程前期工作階段,要對接入系統方案進行審查,對百萬級項目,要首先開展輸電系統規劃設計;簽訂并網協議階段,要做好并網檢測。
此外,國家還將推出風電并網檢測認證制度,這將是風電企業并網的準入門檻。業內人士稱,該認證就是國家要對已投產機組進行評估,促使企業對不合要求的機組逐步實施改造,而新投產的機組將以此為標準進行并入網認證。
北京ABB傳動公司風電業務部經理胡杰對記者表示:“對于出臺風電并網國家標準,我們非常歡迎。從技術、管理、智能上來講,國家標準要求高一點是對的,這將有利于我們自主研發,提高技術含量。”
部分企業擔心,設置過高的門檻,會令本已出現瓶頸的風電并網雪上加霜,阻礙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
尷尬的風電
國家鼓勵新能源發展、倡導節能減排,風力發電一直是急先鋒。
2007年8月,國務院通過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正式,風能列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該《規劃》列出的風能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和2020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分別達到500萬千瓦、3000萬千瓦。
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將2010年的風電總裝機容量目標定為1000萬千瓦。雖然國家已把裝機規模調高了一倍,但此裝機容量當年就被突破,并遠遠超過了預期。
在風電企業跑馬圈地地急劇擴張之際,并網難卻成了他們揮之不去的夢魘。國家電監會公布的《我國風電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全國風電企業普遍經營困難,甚至虧損,還有近33%的風電機組處于閑置狀態。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風電辦副主任趙逵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采訪時表示:“內蒙古風電總裝機容量約為900萬千瓦,有200~300萬千瓦的風電沒有并網,送不出去。棄風是很正常的事,有時晚上就根本不讓發電。”
內蒙古風電的困境具有普遍性。國家能源局主任張國寶此前透露,目前風電的并網機組僅為70%左右,有近30%的風電機組處于空轉狀態。
打破僵局
風電企業所建的風電場一般都在山區或偏遠地區,這些地區的市場消解能力很有限,尋求外送是一種必然選擇。
目前,國家發改委核準建設的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風電基地于今年4月1日開建。按照國家規劃,今年年底前全國要實現裝機容量516萬千瓦;“十二五”末期計劃再新增建成裝機容量755萬千瓦。而目前,我國實際并網發電的只有113萬千瓦。
最主要問題是,酒泉地區的主網架電壓等級是330千伏,輸電能力非常有限,其根本無法滿足113萬千瓦風電送出需要。而且由于它距輸電的地區距離很長,因而目前從這里風電外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向《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透露:“為了打破目前酒泉風電基地的僵局,國家正在對薄弱的電網進行改造。甘肅省電力公司投資約90億元新建兩回750千伏的電網線路,估計一兩年之內問題就可以解決。”
然而,即使新的電網線路建成,也只能勉強滿足94%以上概率條件下的516萬千瓦風電送出,酒泉風電基地仍將遇到送出瓶頸。
垃圾變黃金?
風力發電本身的不穩定性,給上網造成了影響,業內甚至有人將其稱為垃圾電。
在李俊峰看來,發電市場根本沒有垃圾電之說,因為任何形式的發電都有其不穩定性。
而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顧為東則認為垃圾電完全可以變成黃金電。他的非并網理論已經得到了實驗性成功,正在逐步推廣。他曾在第二屆風能產業觀察論壇上介紹,風電如果就地消化,多被用于當地一些如電解鋁、氯堿、鹽化工、冶金、海水淡化等產業,這不僅可以提高風電的使用效率,破解并網難題,而且將減少其本身對電網的不利影響。
他認為,國家應大力提倡風電非并網的應用,促使風電快速進入電解鋁等特定高耗能產業,垃圾電完全能變成黃金電。
電網之過?
李俊峰認為,風電企業和電網企業之間是契約、合同關系。目前,我國風電上網的問題關鍵在于國內風電上網有其特殊性。國內相關政策也處于一個不斷波動的調試期。
趙逵認為:“針對我國風電并網的現狀,國家應該結合實際、分階段處理,而不是一刀切,否則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如果對風電并網的標準定得過高,很多已經裝好的風電場就很難達到國家要求。因為當初國家設計風電場沒有標準,現在裝好了有標準了,很多風電場自然就陷入了被動。過去和今后應該區別對待。
同時他認為,新國標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國家標準。不僅要對風電企業提出標準,對電網企業也必須有要求,應該是雙向的。要提高電網的接納能力和職能。風電并網有特殊性,不應單靠設備去克服,應該多角度地解決問題,否則就會影響我們的風電設備制造業,進而影響到整個風電產業。
李俊峰透露:“新國標對發電企業和電網要求都會更加嚴格。”發電企業要協助電網,保證電網的運行安全。同時,要求電網全額收購已經并網的風電。
[關鍵詞] 農村能源 建設
[中圖分類號] S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9-0004-02
1 旬陽縣農村能源建設的現狀
1.1 農村戶用沼氣建設情況
自2003年以來,我縣戶用沼氣池累計28000口。其中“十二五”以來建設沼氣池16188口。截止2014年底,沼氣池報廢約210口,閑置約11812余口,仍在利用約15978余口,年產沼氣約280萬立方米,年處理糞污12萬噸。由于戶用沼氣目前已基本不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今后應以鞏固提升為主,管理和恢復好已建沼氣池,提高其使用效率。
1.2 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建設情況
全縣有50頭以上養豬場709個,日常飼養量18.7萬頭,年糞污排泄量44.36萬噸,其中:百頭場125個,年糞污排泄量4.16萬噸;千頭場126個,年糞污排泄量22.44萬噸。截止目前,全縣已配套建設養殖小區沼氣工程130處,年處理糞污能力28萬噸。經沼氣池處理后的沼液、沼渣等廢棄物大部分通過還田等措施加以應用,部分外排,造成一定的二次污染。“十三五”期間計劃建設養殖小區及聯戶沼氣工程300處。
1.3 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情況
全縣目前已建大型沼氣工程2處,正常運行年需費用約3.5萬元,有機肥加工企業2處,其養殖糞污經沼化后沼液沼渣基本上制作有機肥和供應種植業生產,外排情況較少。今后應結合規模養殖場節能減排目標的實施,使所有養殖企業達到治污環保的規范要求。
1.4 沼氣服務網點建設情況
目前全縣已建沼氣服務網點34處,“十三五”期間將建設沼氣服務網點30個。
1.5 清潔能源建設情況
全縣總農戶數10.2萬戶,目前太陽能熱水器覆蓋戶數約為2.3萬戶、節柴爐使用數量為4716臺,其中“十二五”期間依托項目安裝太陽能熱水器4060臺,發放節柴爐4181臺。“十三五”期間計劃安裝推廣太陽能熱水器10000臺,節柴爐灶10000臺。
1.6 目前農村能源結構
我們選擇不同類型的9個村進行調查。高山地區銅錢關鎮泰山廟村總農戶數365戶,生活用能主要為薪柴和煤炭,占總用能比例為40%和25%,其次為電和沼氣,分別為15%和12%,煤氣為8%;中山地區呂河鎮瓦房坡村總農戶數512戶,生活用能主要為薪柴,占30%,其次是電和煤氣,各占20%,其余為沼氣和煤炭,各占15%;川道地區呂河鎮敖院村總農戶數195戶,生活用能主要為電和煤氣,各占40%和35%,其次為煤炭和沼氣,各占10%,薪柴為5%;距城區遠距離的鎮豐積村總農戶數191戶,生活用能主要為煤炭,占用能的50%,其次是電和薪柴,各占15%,其余為煤氣和沼氣,各占10%;距城區中距離的甘溪鎮桂花樹村總農戶數410戶,生活用能主要為煤碳,占總用能35%,其次是電和煤氣,分別為25%和20%,其余薪柴12%,沼氣8%;距城區較近的段家河彌陀寺村總農戶數420戶,生活用能主要為電和煤氣,分別占50%和20%,其余煤炭10%、沼氣7%,薪柴3%;經濟條件好的城關鎮巖灣村總農戶數565戶,生活用能主要為電和煤氣,各占40%,其余沼氣11%,煤炭7%,薪柴2%;經濟條件中等的白柳鎮的白桑園村總農戶數258戶,生活用能主要為電和煤氣,各占30%,其余煤炭25%,沼氣8%,薪柴7%;經濟條件較差的麻坪鎮的海棠寺村總農戶數124戶,生活用能主要為薪柴,占用能50%,其次為煤炭和電,分別為20%和15%,其余為沼氣和煤氣,分別為10%和5%。全安康市調查結論也和旬陽基本一致,生活用能薪柴比例為22.1%、煤炭為17.8%、電力30.2%、液化氣18.45%、沼氣為9.57%。生活用能支出平均為1945元。
2 農村用能存在的突出問題
2.1 戶用沼氣潛力不足
由于山區交通不便、移民搬遷、農村勞動力外出、留守人員不具備養殖條件等一系列主客觀原因,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速度趨緩,中、省逐步減少對傳統的戶用沼氣池項目的扶持力度,沼氣建設重點已向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和養殖小區聯戶沼氣項目傾斜,使戶用沼氣的普及率還不足全縣總農戶數的20%,使用率不足50%,后續維護和修復的任務相當重,戶用沼氣發展空間不足。
2.2 養殖小區沼氣建設分散
養殖小區沼氣工程使用率較高,但是受制于交通和地形等因素制約,養殖小區規范建設不到位。另一方面,周邊農戶居住較分散,輸氣管道安裝距離遠,以及部分養殖場養殖量跟不上、原料不足、管理不善導致產氣量不足,未能達到項目設計的供氣戶數。
2.3 大型沼氣工程投入不足
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發揮著積極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但由于畜禽養殖場地方配套資金不能到位,企業(業主)自籌資金不足,導致項目不能完全達到設計效果,后續工程不能配套建設。另一方面,畜禽養殖場的選址一般與村莊有一定的距離,管網配送建設成本大,大多數的沼氣只供養殖場內部使用,多余的沼氣只能直接點燃或排放,造成能源浪費。
2.4 農村清潔能源滿足不了需求
太陽能熱水器、節柴灶(爐)清潔實用,受到了農戶的一致歡迎,但中、省項目數量很少,滿足條件需要建設安裝的農戶較多,項目數量遠不能滿足當前農村發展建設需要。
2.5 服務網點運行困難
建成的服務網點大多數運行困難,中央補助資金只能用于購置部分專用設備,維持全面運行缺乏經費,且網點工作人員多數為兼職,文化程度不高,能源技術知識欠缺,在提高“三沼”綜合利用方面能力不足。
2.6 農村用能結構不合理
據調查,我縣農村用能結構主要特點是:高山區、距城區較遠、經濟條件差的村以薪柴、煤碳為主,其次是電和煤氣;淺山區、經濟條件中等的村分別以薪柴、煤碳、電和煤氣為主;川道城郊區經濟條件好的村均以電和煤氣為主要生活用能。沼氣僅為輔助用能方式,所以,傳統的戶用沼氣池使用空間受限。大力推廣實施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節柴灶(爐)等新型節能炊具,對改善農村用能結構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3 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的建議
3.1 加快農村沼氣轉型升級
“十三五”期間,農村沼氣發展必須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按照“以大為主、大小結合、強化服務、提升效益”的轉型升級工作思路,重點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普及養殖小區沼氣,提高戶用沼氣利用率。大中型沼氣建設要向規模化程度高的養殖企業和種養結合型現代農業園區傾斜,通過統籌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循環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養殖小區沼氣工程要以規模養殖戶和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為重點,基本做到“一戶(場)一池”全面覆蓋,確保養殖污染“零”排放;戶用沼氣要以提升綜合使用效率為重點,加快沼氣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示范應用,有效推進“生態家園”建設。
3.2 全面發展農村清潔能源
一是大力推廣應用太陽能技術。以普及太陽能熱水器為重點,積極示范推廣太陽能路燈、太陽能殺蟲燈、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及太陽能制冷技術;二是全面普及省柴節煤技術。切實加快農村改廚、改灶力度,積極推廣高效低排等節能技術產品,大力實施以電代柴、以氣代柴,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重,減少薪柴、秸稈、煤炭等傳統能源使用量,優化農村用能結構,實現節能減排;三是積極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開發。以秸稈、薪柴等生物質資源綜合開發、能源化利用為突破口,引進示范秸稈氣化、固化和碳化技術,試點建設秸稈沼氣工程和鄉村清潔一體化工程,逐步推進農作物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四是全面加強節能宣傳,努力提高農民的節能意識,加快節能燈(LED燈等)、節能器(機)具等節能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3.3 切實加強政策扶持引導
農村能源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投入需求大,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積極研究制定切合實際的產業發展機制,不斷加大政策和資金投入,推動農村能源建設全面發展。一是要加大投入。搶抓國家大幅度增加農村能源建設投入的機遇,積極包裝申報農村能源建設項目,全方位增加政策和資金投入力度,促進農村能源建設快速發展;二是要強化管理。結合農村沼氣轉型升級,及時改革和完善項目配套管理機制,大中型沼氣試點實施終端產品補貼機制,強化“建、管、用”全程化監管。節能產品投放項目可借鑒農機購置補貼模式,實行定額直補,全面擴大補貼范圍和品類。農村戶用沼氣項目要加大對技術改良和后續服務的支持引導,重點推進發展生態庭院農業;三是要營造氛圍。強化農村能源制度建設和農業生態環境監管,擴大農村能源政策宣傳,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農村能源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方位推動農村能源建設制度化、產業化發展。
3.4 轉變建設重點,穩步推進項目工作
當前,農村養殖模式以專業化集中為主,家庭分散養殖減少,沼氣建設重點向養殖場、新型社區、統一配送集中供氣等多種形式轉變,以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和養殖小區聯戶沼氣工程為主。在建設管理上,重視對施工技術人員的培訓督導,嚴格建池規范要求。采取工程承包的方式,由能源站與承包施工技術人員簽定建池合同,施工人員必須是持有“沼氣生產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有多年施工經驗的拔尖技術人員,建池承包方必須嚴格按照大型、中小型沼氣池標準圖集施工。在“三沼”綜合利用上,重點推廣“畜-沼-菜(果、糧)”生態良性循環模式,開展有機肥施用,更好地服務于產業發展,同時,因地制宜推廣應用沼氣生態農業技術,提高沼氣綜合利用效益。
3.5 全力以赴抓后續服務,鞏固農村能源建設成果
繼續加強沼氣后續服務網點建設,依托沼氣后續服務公司,不斷加強沼氣建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利用后續服務網點人員及沼氣技術員,開展沼氣使用大回訪工作,對沼氣使用情況進行統計造冊,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統計的情況將進行匯總,形成調研報告,爭取上級對沼氣后續利用方面的支持,將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沼氣問題切實解決。繼續堅持按照“市場運作、政府扶持、建管結合、收費服務、肥氣并舉、循環發展”的思路和“服務專業化、管理物業化”的原則,擴大沼氣服務辰明模式的影響力和覆蓋率,繼續完善公司化管理的服務制度,建立起縣鄉服務站為支撐、鄉村服務網點為基礎、農民服務人員為骨干的沼氣服務體系,切實將辰明模式的后續服務送到千家萬戶,確保全縣沼氣建設使用效益再提高。
【關鍵詞】基于工作過程 高職 人居環境 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研究項目《低碳經濟背景下資源環境與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10tjk220)。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253-02
進入21世紀,城市空氣污染和噪音越來越成為城市的常見病,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國家通過各種政策號召各級政府,企業和個人參與到低碳社會的建設中來,因此,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為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要,積極開發綠色低碳住宅。作為為房地產企業輸送智力資源的高職院校,應該與市場需求保持同步。我院通過對房地產企業的調研和畢業生的反饋,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近兩年將《人居環境》課程作為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的專業課開設。通過兩年的探索,我們教學團隊對該課程的建設積累了一些心得體會。本文試圖從高職房地產類專業的《人居環境》課程的設置背景,課程總體定位,課程內容選取,課外實訓環節設計等方面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一些探討。
1.課程設置背景
1.1政府對綠色低碳住宅的倡導
2009年12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標志著世界經濟將進入一個以“低碳”為顯著特點的新時代。中國通過政府制定中期減排目標,決心將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低碳、環保、節能的經濟發展模式。積極進行節能減排的改造,建立綠色低碳住宅將是中國房地產走上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政府通過制定有關政策引導來推動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的節能意識和參與。各級政府出臺建設低碳城市的行動綱領和實施意見,明確建設低碳建筑有關規定,從規劃設計、施工、裝修、驗收、物業等各環節,對新、舊建筑提出綠色低碳化建設規定。同時,各級政府實施相關扶持激勵政策,加快落后建筑材料的淘汰速度,加大對新材料的開發應用扶持力度。
1.2房地產市場對綠色低碳住宅的需求
低碳新材料的應用從表面上看的確是增加了建材成本,但從長遠的綜合效益上來講,總成本是下降的,使資源浪費的現象得到緩解。以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為例,購買節能住宅增加成本約20000至30000元,按每平方米每年可節電40千瓦時計算,一年就可以節約數千元左右,這樣購房增加成本大約幾年就可收回。根據權威調查機構所做的一項網絡調查結果顯示,80%左右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購買低碳住宅,由此可見低碳建筑的市場很廣闊,普通居民對低碳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因此,作為房地產開發企業,也會順應市場需求,逐漸提高房地產產品的節能環保水平。
1.3低碳住宅技術的使用和普及
“綠色低碳住宅”是一種低碳,環保,節能的居住空間。這類住宅實質是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意在尋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利用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一個有利于人們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近年來,低碳住宅技術的使用和普及越來越廣泛,一方面政府通過合理發展城市規模,集約高效利用土地,合理布局城市居住用地,創造良好的居住小氣候條件,從根本上減少對能源的依賴。另一方面,企業通過住宅設計創新,包括建筑設計如戶型結構設計創新、遮陽通風技術,中水利用技術,利用太陽能等綠色可再生能源技術,來補充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這些節能技術的應用為低碳住宅的實現奠定了技術基礎。
所以,作為未來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學生們,應該將這類知識作為專業課進行學習和灌輸,使他們具備基本的規劃和設計節能低碳環保住宅的能力。
2.課程總體定位
國家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我院的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將培養具備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掌握房地產資源開發利用和經營管理的技能,能夠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和管理業務,以房地產營銷與經紀為主要能力,兼具房地產項目開發前期報建與策劃、后期物業管理服務方面工作的一專多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考取助理房地產策劃師、廣州市房地產中介服務人員或物業管理員(三選一)資格證,可勝任房地產開發報建員、樓盤營銷策劃專員、地產經紀、物業管理員等崗位。通過廣泛的調研,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崗位、職業資格、工作任務和所需技能對照表如表一。
表1: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崗位、職業資格、工作任務和所需技能對照表
根據表一對照中各種職業資格對應的工作任務和技能要求,我院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人才培養確定了專業技能課的構成,具體課程進程如下。由于各類崗位中均需要具有住宅物業人居環境規劃和維護的知識和技能,所以將《人居環境》課程定位于我院該專業的專業課,用于學生拓展能力的培養。我院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體系架構與課程路線如圖一。
圖1: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體系架構與課程路線
3.課程內容選取
根據國家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要求,在《人居環境》課程中,我們課程團隊通過對接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課程與行業(企業)崗位(群),以房地產開發工作過程為主線、典型工作任務為節點,整合、序化和重構《人居環境》課程內容;引入企業真實項目,以典型產品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探索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程中的運用,改進學生考核與評價指標與方式,促進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技能的形成。課程計劃總學時為36學時,主要教學內容、重點和學時數分配如下表。在表二中,我們根據人居環境工作的具體內容,將課程整合為三項基礎理論知識和十項工作任務,通過教學中基于工作過程的十個項目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人居環境打造和規劃的基本技能。
表2:《人居環境》課程教學進度表
4.課外實訓環節設計
對《人居環境》課程的學習不但需要課內分散工作任務的操作實習,還需要課外綜合實訓的實際運用,課外實訓內容主要通過以下綜合實訓環節來完成。
4.1實訓環節一:樓盤人居環境實地調研
4.1.1實訓目的
現場指導學生認識居住區的人居系統構成,培養真實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
4.1.2實訓要求
利用課下時間讓同學們實地調研樓盤,分析具體樓盤的人居環境構成。參觀樓盤的各項人居系統設計的情況。
4.1.3實訓步驟
教師選定調研樓盤,利用課下時間讓同學們實地調研企業,參觀樓盤的各項人居系統設計的情況。最后提交一份某樓盤人居環境系統情況的調研報告。
4.2實訓環節二:樓盤人居環境比較
4.2.1實訓目的
使學生通過調查了解不同樓盤在打造人居環境時的具體方法和策略,進一步培養學生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真實工作環境中。
4.2.2實訓要求
利用課下時間讓同學們調研不同樓盤的大氣、水、聲環境,固體廢物的處理和利用熱環境、光環境、電磁輻射環境、放射性環境,居住區綠化,居住區氣候的改善等的情況,并比較各個樓盤人居環境的優劣。
4.2.3實訓步驟
教師選定幾個調研樓盤,利用課下時間讓同學們實地調研企業,然后按照人居環境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分析各個樓盤人居環境的優劣。最后提交一份各樓盤人居環境系統比較的調研報告。
4.3實訓環節三:樓盤營銷策劃(綠色住宅產品設計部分)方案寫作
4.3.1實訓目的
培養營銷策劃(綠色住宅產品設計部分)文案寫作的能力,培養對樓盤的整體策劃和推廣的能力。
4.3.2實訓要求
根據所學知識,學生在課下對老師布置的特定樓盤用PPT格式做一個營銷策劃(綠色住宅產品設計部分)方案,并在課堂上演講。
4.3.3實訓步驟
學生先在課下進行指定樓盤營銷策劃(產品設計部分)方案寫作的準備工作,以組為單位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樓盤營銷策劃方案的講解和評比,最后提交一份XX樓盤營銷策劃(產品設計部分)方案。
5.結語
高職房地產類專業設置《人居環境》課程是適應社會發展低碳經濟的需要,也是高職房地產類專業適應房地產開發企業對一線房地產開發、經營人才的需要。作為高職院校教師,我們還應不斷關注低碳節能技術的發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房地產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楊雨華,宗建偉 人居環境科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1)。
[2]李帥,李春郁 運用綠色建筑材料營造健康的人居環境[J].改革與開放,2010(11)。
[3]張斌 房地產估價課程設計及其教學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7(4)。
【關鍵詞】建筑節能;技術;保溫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對建筑室內環境舒適程度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建筑節能究竟如何辦呢?但建筑節能不能以犧牲人的舒適和健康為代價,否則節能便失去了意義。所謂的建筑節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資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費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應。因此,建筑節能是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國家節能規劃目標、減排溫室氣體的重要措施。
一、建筑節能技術定義分析與研究
節能技術指減少對環境影響、減少能源資源浪費、提高能源開發利用率和效益的技術。節能技術包括單項節能改造技術,能源資源化開發利用技術與節能技術的系統集成,節能型的性能用能設備、生產工藝、節約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術,以及可減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開發應用技術等。建筑節能指在建筑的設計、規劃、建設(改建、擴建)、改造及使用中,實施建筑節能標準,采用節能型的設備、建筑技術、材料、工藝,提高取暖供熱和保溫隔熱性能、空調制熱制冷效率,加強建筑用能系統的運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確保建筑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同時,減少空調制熱制冷、取暖供熱、熱水供應、照明的能耗。建筑節能技術是一種在建筑節能科學的基礎上,以不影響人們感覺舒適度為前提的包含了建筑、施工、電器、建材、采暖、照明、熱工、通風、空調、能源、環境、計算機應用管理、檢測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性技術。
二、建筑節能新技術的分類分析與研究
一般情況,建筑節能的技術可分為兩大類“:主動式技術”和“被動式技術”。主動式技術是指利用外部能源輸入和機械設備來控制改變環境狀況的技術。“主動式技術”是以工業革命以后蓬勃發展的科學技術為背景的,占據主流地位的設計理念。在建筑節能的形式下“,主動式設計”也在堅持做著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例如更加節能的空調及通風技術、可以直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或熱能的太陽能技術或是更好的維護建筑結構的新性能,等等。在現代科技不斷發展的形式下,建筑設備廠商更加支持“主動式技術”的發展。被動式技術是指在建筑物上施以一定的建筑技巧和措施,不依靠機械設備節約能源而利用建筑自身適應自然條件來節約能源的設計方法和理論,如“生態建筑學”、“氣候建筑學”等。這便要求建筑師充分理解建筑環境地理狀況,如地形、地貌、氣候、植被、風向等,對傳統建筑中蘊含的生態智慧加以學習并繼承,采用降低成本、降低造價或是適當造價的技術組合及材料,這既能經濟節約,又易于普及,尤其對于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相對于“主動式設計”來說“,被動式技術”更經濟實用,且符合建筑技術發展要求。
三、建筑節能新技術分析與研究
1、地源熱泵技術。地源熱泵是由地熱能交換系統、水源熱泵機組、建筑物內系統組成的供熱空調系統。它是利用地下水或地表水、巖土體這樣的低溫熱源,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低品位熱能向高品位熱能轉移的熱泵空調系統地源熱泵系統。此種技術能夠更好的適用于我國對冷熱有需求的大部分地區。以地源熱泵系統為樓宇空調系統,其使用費用低,每年使用費用可節省30%左右;地源熱泵的運行效率要超出傳統空調系統運行效率的40%~60%。可以說,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和應用前景。
2、內遮陽節能技術。內遮陽節能技術就是在建筑物內部利用遮陽來節能的技術。具體的說,它是通過光照的調節改變來影響室內的環境,比如:當夏季來臨,溫室內溫度攀升至一定值時,關閉部分遮陽保溫幕,以保持溫室內需要的溫度。冬季,夜間如果溫室內溫度持續下降到一定溫度時,關閉遮陽保溫幕,由于內遮陽保溫幕有效地阻止了紅外線外逸,所以它,減少了地面輻射熱流失,減少了加熱能源消耗,保持溫室,大大降低了溫室運行成本;在白天則可打開遮陽保溫幕,使溫室充分采光。
3、輻射吊頂技術。其是水源輻射空調方式的代表。一般來說,水在特制的吊頂板通道內流通,使吊頂板降溫或升溫,吊頂板表面再通過對流輻射給室內降溫或升溫,從而達到通過吊頂板的表面溫度控制室內溫度的目的。它具有經濟適用、簡單易懂、操作方便、綠色健康、輕松舒適、節能效果好等特點。
4、屋面節能技術。屋面節能技術就是通過有效的技術方法使建筑的頂層具有節能功能,具體有兩種方法,第一是在頂層的結構面與裝飾吊頂層之間做保溫層。第二是在建筑頂層結構層上面進行綠化或者安裝太陽能板。另外還可以使用帶有通道的屋面,通過通風道,使風流動帶走熱量,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
5、地下室外墻及地面保溫技術。地下室外墻及地面的保溫往往是容易被遺忘和忽略的,但事實上它對保溫節能及提高舒適度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應當選用一定厚度的防水擠塑聚苯板對其進行保溫。
6、節能照明系統。節能照明系統首先通過對目標建筑物所需的照明進行有效的了解,通過了解在對建筑進行照明設計,在滿足建筑的照明所需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發揮照明效率,以對照明系統進行高效率的控制。
7、高效節能外窗及幕墻系統。一直以來,在圍護結構中,窗和玻璃幕墻的消耗都很大,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高性能產品的不斷涌現,窗和玻璃幕墻的節能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首先,新型高性能玻璃的發展使窗及玻璃幕墻的保溫及防輻射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如鍍膜玻璃,真空玻璃等。其次,新的結構形式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對窗而言,新型型材及斷橋技術的應用對窗的整體熱工性能及氣密性都有極大的提升對幕墻而言,新型結構形式及斷橋技術帶來了更好性能,如雙層呼吸式玻璃幕墻,除了其本身固有的高熱工性能及防輻射性能外,利用空腔,在夏季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風以排除熱量,冬季關閉排風口,又可起到較好的吸熱作用。
四、結語
近年來建筑節能技術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粱點,也是當前國內外節能領域的一個熱點研究課題。西方發達國家的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30%~45%。我國建筑能耗已占社會總能耗的20%~25%,正逐步上升到30%。因此建筑節能是目前節能領域的當務之急。我國建筑節能僅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較大,隨著能源危機的加劇,建筑節能越來越被重視。同時,建筑節能技術的節能潛力是巨大的,如果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適的建筑節能技術,就可以節省大量的能源,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節能技術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規劃設計、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在滿足室內環境舒適、衛生、健康的條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節能技術,有利于實現建筑節能和環保共進的目標。總之,建筑節能工程施工中采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這將對建筑施工技術創新帶來深刻的影響。保證建筑物質量第一,既要安全,舒適又要節能,耐久和美觀,因而,選擇過硬的材料與嚴格的施工工藝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胡小媛,許琳.我國建筑絕熱材料的應用現狀及其前景[J].保溫材料與節能技術,2002,
[2]黃振利,劉鋼.外墻保溫隔熱體系面層裂縫產生原因分析及產生裂縫工程調研報告.
中國的頁巖氣資源量約為15萬億-30萬億m,與美國28.3萬億m大致相當,經濟價值顯著,發展潛力巨大。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頁巖氣大會上透露:我國自2009至2012年底,累計完成129口頁巖氣相關鉆井,2012年產量約2500萬-3000萬m 2013年預計頁巖氣產量接近2億m。
美國頁巖氣產量在2004年為186億m,2005年為196億m,2006年達204.7億m。馬塞勒斯(Marcellus)是美國頁巖氣儲存最大的頁巖區,面積約17萬k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常規天然氣田和美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其最大儲集區位于賓夕法尼亞州中北部和紐約州中南部。按美國當前的天然氣消耗量,僅賓州地區的儲量就可為美國供應180年。
Marcellus頁巖區2003年開始鉆探,最初特別鉆了一些試驗井,通過實驗完善了從得克薩斯州Barnett頁巖氣借鑒來的水力壓裂技術,2005年開始產氣。新技術和價格激勵機制使本來開采困難的Marcellus頁巖氣顯示出了經濟性而美國頁巖氣商業化生產的里程碑正是奠基于當年。
美國頁巖氣產權的確權規則等司法實踐,可為我國礦產資源開發與管理提供法制參考。
1美國油氣法律制度中的鄧納姆規則及其發展
19世紀以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石油、煤炭、鋼鐵等重工業發展迅速,吸納了大量歐洲移民,故其法律文化底蘊深厚,對新制度的接納和創新走在聯邦前列。美國獨立戰爭時的獨立宣言和聯邦憲法起草于賓夕法尼亞州,因而它又被稱為美國的搖籃。
賓州最高法院1882年10月2口對鄧納姆與肖特訴柯克帕特里克案作出了裁決。該案原告是賓州沃倫縣米德鎮一塊約110英畝土地的所有者,被告于1870年購買了此土地。契約包含以下條款:除保留所有適合鋸切的木材外,同時還保留所有礦物及為開發木材和礦產的通行權。1881年2月被告開始油井鉆探,至訴訟時的1882年3月28日被告不斷地在采油,同時還在土地上砍伐樹木作為薪柴或其他業務用途,其認為這些樹木不適合作為鋸用木材。原告認為被告采油侵害了其保留的礦產所有權而形成訴訟。
法院判決認為:原告是否有權收回開采的石油,取決于協議書關于保留和例外的約定。保留的所有礦產是否包括石油,沒有更多內容來說明事實,只能從書面文字確定當事人的意圖和對條款賦予的含義,若使用的術語是無歧義的,那么當事人的合同約定不能被否定。判決書指出:原告與被告簽署合同時,沒有在土地中保留后來可能被發現的石油,否則這種保留意圖應當用毫無疑問的文字表述清楚。假設原告的確意識到地下蘊藏有石油,但用一般的詞語礦產來保留石油并非人們認可的共識。因此判決被告勝訴。
在財產私有制的美國,礦產所有權與土地所有權是可以分離的,包括美國政府在內的土地所有者通常在轉讓土地時保留土地中的全部或部分礦產所有權。上述案件中,法院確定:保留礦產所有權,在涉及石油這種與傳統固體礦產有別的資源時,應當明確地以文字表明保留特定礦種所有權的認定。這被美國法學界稱為鄧納姆規則,成為美國財產法尤其是油氣資源法上的一個重要規則。
鄧納姆規則優先遵從合同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從合同當事人的真實意圖來確定其對不動產財產權的取向。但實際上,礦產所有權從土地所有權中的保留,在美國是一項有著200余年歷史的法治實踐的制度,它又被稱為分離的地產權(severed estate),始于工業革命后社會發展對礦產的急劇需求,而使礦產所有權從土地中加速分離出來。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出讓土地但保留礦產,始于1807年到1832年國會通過的一系列法律。美國《1992年能源政策法》第1339條款即強調:美國政府擁有地產權和地下礦產資源;即使美國政府將地產權轉讓,但仍然保留地下礦產資源的所有權。
在1906年Silver V Bush案中,涉及契約保留了一幅土地的礦物是否也保留天然氣的問題。賓州最高法院判決:天然氣和石油極為相似,故應適用相同的評價方法。未具體提及天然氣的概括的礦產保留,不能將天然氣作為保留對象,除非在特定情況下當事人肯定并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其有保留的意圖。依據鄧納姆規則,礦物一詞不包括石油或天然氣。
從此,鄧納姆規則被延伸適用到天然氣。
2賓州當代油氣司法實踐
1881年查爾斯鮑爾斯轉讓了其在賓州薩斯奎漢納縣的244英畝土地給被告Butler的先輩,但查爾斯同時給他自己和繼承人進行了財產保留,約定土地中一半的礦物和石油仍歸其所有。2009年11月,為了出租或出售在其財產中的天然氣,現在的地面所有權業主Butler提起了一起確權訴訟。作為對起訴的回應,查爾斯的繼承人Powers Estate申請法院判決確定,1881年契約保留包括了頁巖層及其含有的頁巖氣資源,故地面所有權人無權對頁巖氣提出權利要求。
薩斯奎漢納縣法院民事法庭裁定,根據1882年鄧納姆規則,查爾斯的繼承人對頁巖氣不享有財產權益。鄧納姆規則的適用意味著,查爾斯為自己保留了礦產和石油,但沒有保留天然氣,因此地面所有權人擁有頁巖氣和租賃頁巖氣開采權的權利。
Powers Estate上訴至賓州高等法院,該院判決:契約保留包括了天然氣,Butler無權享有頁巖氣權益。Butler隨后再上訴到賓州最高法院,法院判決指出:鄧納姆案裁定后,鄧納姆規則已擴大適用到天然氣,初審法院的裁決是正確的,頁巖天然氣不屬于提交本案的私人契約的保留對象。
法官在判決外提出并存意見:在當今的礦物財產權轉讓中,當事人雙方毫無疑問地肯定具有通過在書面文件清晰表明意圖來避免鄧納姆規則影響的能力,這將減少法庭創設全新、前瞻性規則的需要。
事實上早在1960年4月,紐約州天然氣公司訴天鵝雀燃氣發展公司和羅克頓鉆探公司案中,就已經涉及賓州克利爾菲爾德縣休斯頓鎮1000英畝土地所有權轉讓中的礦物保留是否包括天然氣的問題。該轉讓發生于1887年,礦物保留條款表述為:全部煤炭、煤油、耐火茹土和其他礦物質及每一種礦產,保留給喀里多尼亞煤炭公司及其繼承人和受讓人。后因保留權人主張天然氣亦屬其保留所有而發生訴訟。該案因主體身份的特殊性而山美國第三巡回上訴法院審理,上訴法院也從當事人的真實意圖分析礦物保留對象,分析了契約履行的客觀性,判決指出:直到1949年水力壓裂法問世后,人們才能夠確定在爭議區域存在大量的有商業價值的天然氣。基于此法院判決:相關礦物中并不指向或包括天然氣。
3美國油氣法律制度關于天然氣概念發展變化的原因分析
3.1對稀缺性礦產預留產權通道
美國1872年通用礦業法規定,在所有情況下,有價值的礦物質應從土地出售中保留,除非法律另有明確指示。該法強調:礦產涵蓋所有的礦物和礦物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油頁巖和鈾。
1961年7月25日,賓州頒布了第359號法律《石油和天然氣保護法》,其對天然氣的定義是:天然氣和其他不定義為石油的揮發性碳氫化合物,包括冷凝物,因為它最初是以氣態賦存在地質儲層中。根據該法規定,天然氣的范圍已經包括了常規天然氣和煤層氣、頁巖氣,甚至包含了最初為氣態但實際呈液態的凝析油,這與該法宣布的鼓勵、促進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利用、禁止浪費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同時說明州立法機關對天然氣的解釋持廣義態度。
3.2技術發展、制度完善、政府激勵措施是頁巖氣革命成功的三大要素
非常規天然氣能源的發展除得益于水平井、水力壓裂等技術進步外,還離不開制度的保障。
1976年,美國聯邦能源研究和發展管理局發起東部頁巖氣計劃(eastern shale gas project)以應對石油危機。為使頁巖氣的商業化開采經濟、可行,美國政府通過該計劃,出資成立了數十個試點示范項目,與大學和私人氣體公司測試鉆井、壓裂方法。
1979年,美國卡特總統宣布在1981年9月30日解除石油價格管制,但將導致油價在一定時期攀升,形成暴利;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認為,解決能源問題,需要聯邦對替代能源和新能源開發給予援助。為了確保新能源開發的支出,應從原油銷售的暴利稅收入中抽取資金成立能源信托基金。這就是1980年原油暴利稅法第29條的主旨,成為美國激勵新能源開發的政策工具。法律先后明確:從19801992年美國國內鉆探的非常規天然氣可享受每油桶當量3美元的稅收津貼,對生產、銷售的頁巖氣實施稅收減免。此期間,美國有78%的新增礦井成為開發煤層氣、致密砂巖氣和頁巖油氣的新能源投資。
時至今日,爆發金融危機的美國已開始復蘇,相較于債務危機深重的歐洲,美國能率先扭轉經濟頹勢的原因之一即是頁巖氣革命和再工業化。美國本土油氣開發成本大幅下降,促成了美國經濟的強大競爭力。
美國天然氣價格總體已經非常低廉,使煤炭等重污染能源受到擠壓,而且對核能也產生了沖擊效應。美國國際策略研究中心2013年6月發表了《重建美國核能領導地位》的報告,基于美國天然氣目前的價格優勢,報告提出:政府有責任從長期角度來看待能源規劃,并加入非經濟的因素,以便與國家整體的利益相結合。足見頁巖氣革命對美國社會的影響遠非僅僅是能源這一領域。
3.3司法創新是美國頁巖氣得以深入發展的制度劑
2009年6月,美國頒布《清潔能源和安全法》強調:新清潔能源技術和能源效率技術的投資規模已達1900億美元,將保護民眾免受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到2020年法案將使每個家庭每天支付額外的成本低于50美分(尚未包括能源效率節省的成本)。該法要求燃煤電必須使用碳捕捉與封存(CCS),否則無法獲得聯邦財政支持。除了風能、太陽能等目前產量相對有限的可再生能源外,要實現此法倡導的廣泛使用低碳燃料的使命,就落到了天然氣尤其是非常規天然氣的身上。
隨著美國頁巖氣的發展,部分天然氣替代了煤炭,富余的美國煤炭資源則流向了歐洲市場。可以看到,美國對發展清潔能源的定位已不是簡單地解決能源需求問題,天然氣作為接替煤炭、石油的主力能源,已經影響到美國社會的經濟、生態、碳排放承諾等公共利益領域。土地以及土地中的礦產資源雖然可以分別歸屬于不同主體私有,但頁巖氣等非常規清潔能源的開發在當今的社會大背景下,已經觸及美國國家利益,涉及到關聯公眾利益的資源配置問題。而公共利益并非是個體利益的簡單相加,是具有擴張傾向的個體利益的有序協調、均衡和融合的結果,并最終通過個人利益的落實來實現的。因此,在美國財產法確定的礦產保留所有背景下,土地所有權與礦產所有權的財產分離所有(Split Estates)成為美國油氣財產法規范頁巖氣產權關系的法律工具。鄧納姆規則只是這種工具的形式之一。2011年,美國西弗吉尼亞州最高法院審理的摩根市水力壓裂禁令案中,能源公司起訴摩根市市政委員會請求判令后者頒發的禁令無效,初審法院判決禁令有效,但上訴審理中西弗吉尼亞州最高法院指出:頁巖氣開發許可是州政府部門的行政職權,國家在石油與天然氣開發、生產方面的利益是州法典明確規定的,而州立法機關剛剛頒布了Marcellus天然氣和制造業發展法,最終判決禁令無效。
因此,在美國雖然土地或礦產都是其憲法保護的可私有的財產,但作為國家機構職能之一的司法(相對于立法、行政),在努力尋求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平衡、協調,力圖達到公共產品分配的公平、公正。針對美國法院就土地與礦產分離所有的法律實踐,《得克薩斯石油天然氣與能源法》雜志的調研報告表明:美國為降低對國外石油的依賴而發展天然氣作為替代能源,頁巖氣獲得巨大成功,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在沒有特別明確的情況下,概括的礦產資源(所有權)轉讓是否包括頁巖和頁巖氣的轉讓。雖然于常理很好理解,但報告的分析證明了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充滿了法律的復雜問題。全美三種不同的裁判標準間接地暗示了同一法律規則指向:土地所有權人在轉讓土地時若希望保留天然氣或頁巖及頁巖氣資源,最好明確地以書面語言表述自己的財產意圖,否則實際結論在美國法上將是一個不確定,甚至與其意圖相反的局面。造就這種法律文化的根源在于上述規則維護的經濟關系契合了美國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頁巖氣開發除了使美國的能源獨立性上升外,在產業帶動方面也非常明顯:實惠的天然氣價格(為歐洲的1/3 .日本的1/4)已促成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進入美國制造業。新增了逾170萬個工作崗位,到2020年可望由此增加300萬個就業崗位,且其薪資將高于美國平均水平。到2020年,美國政府來自非傳統油氣行業的稅收和專利使用費收入可能超過1110億美元。僅俄亥俄州的尤蒂卡頁巖(Uticashale)地區的油氣行業,2012年就支持了39000個就業崗位,創造15億美元稅收。
因此,美國油氣資源法領域里的特殊規則是其資源經濟在上層建筑中的體現。
4美國頁巖氣司法實踐對我國頁巖氣產業的借鑒
4.1明晰頁巖氣探礦權的權屬配置
當前,中石化、中石油的傳統石油區塊、天然氣區塊中涵蓋了相當的頁巖氣資源,這對頁巖氣探礦權的配置提出了挑戰。理順權屬關系,才能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從而在頁巖氣勘探、開采的實踐中實現技術突破,構建科學、高效的勘采技術規則,帶動我國頁巖氣資源儲量與產量的全面提升,擴大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
4.2國家應出臺務實、持續的頁巖氣開發補貼措施
目前地方政府的財稅補貼措施不明確,頁巖氣資源的分布存在區域性差別,國家應引導缺乏頁巖氣資源而能源需求巨大的東部發達省份與中西部省區加強省際合作開發,建立資金、技術的對接體制。
國家對頁巖氣開發的財稅措施應當建立在長效基礎上,一方面頁巖氣的開采周期長、投資回收周期長,另一方面措施不穩定將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跟進,不利于潛在資源儲量的增加。美國對頁巖氣早期的財稅政策支持前后長達23年,終在本世紀初迎來能源革命的曙光。但我國中央及地方政府普遍只重視礦產資源稅款、行政費用的征收,卻少有長期的激勵政策。
4.3國家有必要建立頁巖氣勘探、開采技術研發基金
建立專項基金,支持、引導大學等研究機構與企業共同建立、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勘查、開采技術,鼓勵頁巖氣技術專利的權利申請、專利技術的市場化許可使用,促進頁巖氣開發的規模化、集約化,控制上游成本使終端天然氣價格具有合理的競爭力,推廣清潔能源的普及。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根本保證和優先領域。由于人口、資源、環境矛盾異常尖銳,我國農業和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農業的穩定持續發展。而循環農業是循環經濟在農業生產各個環節中的具體應用,以“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為表現形式,是一種集約化的增長模式。所以說,發展循環農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必然要求,是落實科學發展的重要體現。根據**省、**市農業區劃辦公室的安排部署,我辦對我市的循環農業發展現狀及模式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一、農業基本情況
我市位于**省東北部燕**麓,北倚長城,西顧京城,南臨津唐,東**沈,素有“畿東第一城”之稱。境內地貌呈“三山兩川”之勢,平原、丘**、山地各占三分之一,總面積1521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2個街道,648個行政村,總人口72.3萬,其中農業人口61.6萬。近年來,**先后被命名為:全國商品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中國板栗之鄉,國家園藝產品示范縣,國家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國家經濟林產業示范縣,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縣,環京津蔬菜生產基地,中國香菇之鄉等。
1.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水熱同季,平均日照時數2714.8小時,平均氣溫10.4℃,無霜期180天,平均降水量748毫米。耕地面積80萬畝,糧食總產量25萬噸,油料總產量4.5萬噸,蔬菜總產量63萬噸,其中食用菌總產達12萬噸。干鮮果品面積56萬畝,年產干鮮果品25萬噸,其中京東板栗35萬畝,年產近1.5萬噸;以豬、牛、雞為主導產品的畜牧業資源十分雄厚,瘦肉型豬年飼養量130萬頭;牛飼養量25萬頭,其中奶牛3萬頭。畜禽養殖業、蔬菜種植業和林果業成為全市農業三大支柱產業。
2.農產品加工業迅速崛起,農業產業化經營蓬勃發展。近幾年,我市強力實施“龍企**”戰略,大搞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質量和效益的迅速提高。目前,全市已建成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54家,其中**栗源食品有限公司和美客多食品集團公司被確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廣野物產實業有限公司、**藍貓飲品集團有限公司、山源食品有限公司、平安食品有限公司和尚禾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5家企業被確定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蔬菜加工、板栗加工、果品加工、糧油加工、肉類加工和林板加工六大產業群體,年可加工轉化果品17萬噸、蔬菜8萬噸、糧油 6 萬噸、肉類3 萬噸、木材2萬立方米。先后開發出栗仁、栗酒、果奶、酸棗汁、速凍果片、罐頭、腌漬菜等20類230多個產品,其中,栗源、山源和珍珠栗仁,廣野漬菜,藍貓酸棗汁分別被確定為國家綠色食品和國家級名牌產品,廣野漬菜,藍貓酸棗汁美客多、燕春罐頭等12個產品被評為省名牌產品。“栗源”“美客多”、“廣野”、“山源”、“部落”、“珍珠王”、“燕春”、等8個商標被評為**省著名商標,特別是“栗源”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3.農業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完善,農產品市場競爭優勢明顯。圍繞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大力組織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與管理,先后完成了11.2萬畝無公害蔬菜和54萬畝干鮮果品生產基地環評認證,并建成省內一流的縣級農產品檢測站,為提高農產品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全市有5種農產品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證書,以小包裝栗仁、腌漬菜、食用油、水果罐頭、小雜糧為主的8大類170多個品種先后出口到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馬來西亞、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5000多萬美元,成為**出口創匯主體。
4.農業基礎設施完備。境內有中小型水庫22座,總庫容1.07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59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可利用地表水1.09億立方米,地下水1.99億立方米。平原機井1.5萬眼,灌渠灌溉面積15.2萬畝,水澆地面積72萬畝,節水灌溉面積41.4萬畝。
二、我市循環農業發展的主要模式與現狀
近幾年,市政府一是圍繞新農村建設大力開展新型沼氣工程。全市沼氣池總量達到5萬多個,占適宜建池戶的53.3%,農村生活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實施沃土工程。從2006年開始廣泛推廣以測土配方施肥為主的沃土工程,推廣面積61.2萬畝,施用配方肥面積38萬畝,提高肥料利用率2-5個百分點,減少不合理施肥1400噸,增產糧食1.7萬噸,增收節支4000多萬元。
由于我市各地地形、氣候、資源等的差異,形成了多種不同類型的循環農業模式。目前主要四種模式。
1.以沼氣為紐帶的資源利用型發展模式。該模式是以沼氣為紐帶,把養殖業和種植業以及加工業緊密結合起來,把“植物生成—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的生物鏈連接起來。通過沼氣發酵來處理大量的農業廢棄物,包括人畜糞便、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廢棄物等,不僅防治了環境污染,而且有機物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還可以用于做飯、照明、儲糧、保鮮、發電等多項生活、生產活動;同時,沼氣發酵的殘余物沼液和沼渣,可以種稻、種菜、種果、浸種育苗、飼養畜禽、養魚等,起到改良土壤、提高生物產量和質量、生產無公害和綠色食品等作用,從而實現農村和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我市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一建三改”模式。我市農村戶用沼氣建設的主推模式是“一建三改”。這種模式主要是把沼氣利用與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結合起來,在建設沼氣池的同時,引導農民同步改廁、改圈、改廚。產出的沼氣用于燒水、做飯、照明;產生的沼渣、沼液用于農作物追肥,可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沼液還可用作添加劑喂豬,節約飼料。通過調查,我市的沼氣使用率達到86%,“三改”率達到88%以上。我市平安城鎮劉各莊村、建明鎮高各莊村“三沼”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主要用于沼液浸種、大棚蔬菜、果樹葉面噴施、沼液、沼渣做底肥、追肥等,年戶均增收節支達到2000元以上。
二是“多位一體”產業模式。這一模式以沼氣建設為核心,以農戶庭院為依托,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農村節能技術、生態農業及設施農業技術,配套進行改廁、改圈、改廚、改院,推行農戶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成無害化、農村進步小康化。具體模式包括,非養殖戶發展“二位一體”(廁所、沼氣池);養殖農戶發展“三位一體”即“豬—沼—果(菜)”等模式;規模養殖戶、設施農業生產區,發展“四位一體”(廁所、保溫畜禽舍、溫室大棚、沼氣池)和“五位一體”(廁所、保溫畜禽舍、溫室大棚、青貯池、沼氣池)模式。如我市崔家莊鄉后**村高海龍將沼氣、豬舍、廁所結合,組成沼氣“三位一體”綜合利用體系,自家5畝葡萄園全部用沼液、沼渣噴施和灌溉,不用任何農藥和化肥,不僅實現了無害化管理,還平均畝增產800斤左右,全年增收節支超過13000元。還有我市的小茂養殖有限責任公司,集“酒—牛—沼—果蔬”為一體,在創造了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還生產了深遠的社會效益,造福于民。
2.立體復合型發展模式。該模式通過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物種的特點,能使處于不同生態位的生物類群(如林木、農作物、魚、食用菌等)在系統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互惠互利,既充分利用了太陽輻射能、土地資源、水分和礦物質營養元素,又為農作物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從而建立一個空間上多層次、時間上多序列的產業結構,提高資源的利用和生物產品的產出,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我市主要有二種形式:
一是立體種植型。包括各種農作物的輪作、間作與套種、農林間作等。如我市的團瓢莊鄉結合果蔬菜生產現狀,從培育壯苗、合理密植、科學肥水管理、防治病蟲等關鍵技術入手,在果樹下種黃瓜,利用果樹夏季遮蔭可將生長期從夏季延至秋季,提高了肥料及防治藥劑的利用率,不僅提高黃瓜產量,而且保證果園水果產量,達到高效立體栽培的效果。
二是立體種養型。如我市西三里鄉老豐溝村在栗樹下養栗蘑,劉備寨鄉在玉米地里養螞蚱等。
3.種養加相結合、農工貿一體化的循環農業模式。該模式主要是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大力發展以農畜產品加工為主的第二產業,使種、養、加、貯、運、銷、服務相配套,同時不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形成以工補農、以農帶牧、以牧促農、以農牧發展推進工業生產的生態經濟大循環和開放復合式的結構。如我市的國家級龍頭企業**美客多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即采用此種方式。
4.觀光生態農業發展模式。該模式以生態學、系統科學和環境美學為指導,因地制宜的設計融農業生產、示范推廣和觀光休閑為一體的觀光農業區,應用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技術,合理構建不同功能區之間和生態系統內部的物質再生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模式,建立起具有良好持續再生能力的綜合生產結構,達到合理利用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的一種循環農業模式。它以大農業資源為依托,融農業生產、觀光旅游與環境保護為一體,通過大農業與其他產業的有機結合,利用傳統農業的技術精華和現代科學管理技術,協調農業生產和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形成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該模式主要發展以綠色農業為基礎,構建集農業種植、養殖、農業觀光、度假、食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生態觀光園,發展針對城市居民消費新需求的生態型、科技型觀光農業,把農業與第三產業結合起來。如我市興旺寨鄉何家峪村的尚禾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蔬菜種植園,東**鄉和娘娘莊鄉的櫻桃和香白杏采摘園等,都是由傳統的蔬菜、林果生產轉向集蔬菜、瓜果為主體的觀光農業,并由此帶動了餐飲、娛樂等相關的產業的發展。
三、我市循環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思想認識不夠。目前對循環農業促進經濟發展的認識不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我市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形勢認識不足,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加劇對自然的索取,忽視資源、環境等指標,不考慮自然資源和生態承載能力;二是對資源利用和開發的價值度量問題認識不足,少數農民缺乏循環農業生產知識,在生產過程中過量施肥、過度地對自然資源進行開采、利用,造成生態失衡和破壞;三是對科學技術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認識不足,缺乏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標準和行為規則。
2.缺乏資金投入。資金是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血液”。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從長遠來看符合農民的利益,但必須有一定的資金投入,尤其是在發展前期,必須有較大的資金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滿足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但農業發展循環經濟較工業最大的弱勢是循環經濟的實施者和收益者都是資金缺乏、信息閉塞、技術落后的農戶個體,不僅投資基礎薄弱,而且難以滿足中長期發展對大量資金的需求。由于缺乏資金投入,近年來,在我市農村沼氣建設數量迅速增加的同時,畜圈、廁所、廚房的“三改”配套率不高,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沒有發揮出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3.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健全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現代農業制度的重要支撐,它包括現代金融保險服務體系、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流通體系、農民培訓和轉移就業制度體系、農業質量和環保標準體系、農業支持和保護體系、農業法律保障體系、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等。近幾年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市逐步加強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但是,從全市來看,這項工作的進展不平衡,有的地方的服務體系還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有些地方服務體系不夠完善,這種狀況和當前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
四、我市發展循環農業的對策建議
1.提高認識,科學制定規劃。發展循環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我國是一個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極低、環境容量不容樂觀的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繼續沿用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帶動經濟的高增長,還是通過發展新經濟,以高新技術來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而發展循環農業,建立循環農業經濟新體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然選擇。因此要把發展循環農業列入農業和農村發展的總體思路和長期規劃,加強對循環農業主要指標的分析及循環農業示范建設,推進循環農業發展計劃的實施。
2.以生態農業為基礎,推行清潔生產。循環經濟是清潔生產和廢物利用的綜合,而清潔生產是實現循環經濟的基本形式。因此要加強對環境溫和的新型肥料和新型控釋肥料的應用,大力推行配方施肥、測土施肥等新方法,推廣精準施肥等新技術,將微量元素與有機肥混合配方使用,同時結合其他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循環農業,發展生態農業是根本。要完善“豬-沼-菜、豬-沼-果”模式,以養殖業為龍頭,沼氣建設為中心帶動糧食、蔬菜、果業、漁業等產業,廣泛開展農業生物綜合利用,利用人畜糞便入池產生的沼氣作燃料和照明,利用沼渣和沼液種果、養魚、喂豬、種菜,多層次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提高經濟效益,改善生態環境。
3.健全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支撐。要進一步完善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加強鄉鎮、村級服務網絡建設,強化循環農業技術培訓和服務,使農民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規程,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務。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活動,運用會議、廣播、電視、網絡等手段進行廣泛宣傳,普及節能減排十大技術。要大力示范沼氣利用、秸稈氣化、稻草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等重點循環農業技術的成果。要積極開展循環農業技術的引進與應用,降低生產成本。
4.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實行標準化生產是推進循環農業的基礎和前提,是引導綠色生產、強化農產品安全體系的導向,也是衡量和檢驗循環農業發展成果的標準。應完善農業標準化體系,使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整個生產過程都有標可依。通過開展農產品產地、產品認證認定和農產品市場速測等工作,把標準化真正落到實處。完善農產品市場準入制,有效阻止有毒有害農產品進入城鄉居民餐桌,促進符合循環農業標準體系的農產品生產,實現優質優價。
5.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完善流通體系。要按照循環農業的要求,加強農業龍頭企業的建設。鼓勵各類企業發展涉農產業,發展綠色農業產品生產和外向型農業,促進全市農業結構調整升級。要加強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經紀人購銷組織、各行業協會建設,設立農產品直銷窗口和直銷點,構建循環農業產品銷售網絡,促進循環農業產品市場化、外向化。
6.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強發展后勁。要加大對循環農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在財政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等方面進行重點傾斜。要積極爭取國家扶持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發揮好國家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對循環農業的投入,促進循環農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