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范文

        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

        第1篇: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職校課程;計算機技術;信息時代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7-0132-01

        一、計算機技術與課程教學結合的性質、意義和作用

        計算機技術教育與職業學校學科的課程結合,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計算機技術提供了極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讓學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使他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夠的信息支持他們的探索和設想,能力和創造力在探索的過程中悠然而生。計算機技術與學科教學的結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結合是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的有機融合,是運用系統方法,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學等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協調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育內容和教學媒體等教學諸元素的作用、聯系和相互之間的影響,使整個教學系統保持協調一致,維持整體的過程或結果,產生聚集效應。把計算機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結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發揮設備的最大潛力,在有限的物質基礎上,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結合不等于混合,它強調在利用計算機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計算機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計算機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結合的關鍵是教師觀念的轉變和計算機技術能力水平的提高,計算機技術與學科課程結合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新型教學結構和傳統教育思想理念的沖突,更需要全體教師的參與和社會的廣泛支持才能做好。

        計算機技術與職校課程教學的結合,正在成為當前我國計算機技術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其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結合是信息時代課程教學深化改革的需要。當前,人類社會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支持這場變革的核心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類的思維、學習方式。更為明顯的是,計算機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促進著教育的改革向著網絡化、虛擬化、國際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計算機技術具有多種多樣的教育教學功能特點,它的應用會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多方面的變化;教學工作是學校教育中的核心工作,是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主渠道。因此,如何把計算機技術與課程教學結合起來,以“結合”的研究和實踐,促進、帶動教育在計算機技術文化背景中的改革與發展,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

        (二)結合是信息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當前人才培養的方向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自主學習、協作交流能力和信息素養的綜合素質。然而在實踐中,綜合素質教育的推進狀況卻不令人滿意,職業學校教育中傳統教育的舊有模式無法承擔推進素質教育的重任也是不爭的事實。要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結合職校生的特點把計算機技術的教育教學功能特點貫穿至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以計算機技術與課程教學結合為切入點,培養時代需求的綜合素質的人才。

        (三)結合是計算機技術自身發展的需要。計算機技術的深入應用,必然促使教育產生以培養具有21世紀能力素質的創造型人才為核心的一系列變化。計算機技術與課程結合具有有效培養創造型人才的功能特點,同樣教育模式的改變必然會使教育工作者從中獲得理性認識,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已有的教學基本理論,使之成為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具有普遍指導作用的計算機技術文化背景下的教學理論具有重大意義。計算機技術與職校課程教學的結合模式,應該成為職校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是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優勢,借助人機交互,建立虛擬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探索的精神和科學的研究方法。

        二、計算機技術與課程教學如何實行有機的結合

        (一)對課程教學結合的成功與否來說,提高教師全面素質最為關鍵。對在職教師,當然最適當的方法是接受培訓,或者說是繼續教育。對于師范教育,要加強各學科學生的計算機技術素質培養。對于師范院校的計算機或教育技術專業學生來說,他們本身也有課程結合的問題。同時,他們迫切需要學習現代教育思想理論,把結合的研究和實踐納入推進素質教育的軌道。掌握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媒體開發技術、媒體傳播技術和教學系統的設計技術,提高實施結合研究和實踐的智慧和能力。形成完整的教學價值觀體系,以結合的教學活動全面地促進學生科學知識的獲得、綜合能力的提高、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學習方法的掌握。

        (二)借助通訊技術,組織協商活動,培養協作學習精神。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述觀點思想,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借助信息工具平臺,嘗試創造性實踐,培養學生信息加工處理和表達交流能力。提供學習者自我評價反饋的機會等。

        第2篇: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范文

        這門課程是一門應用基礎學科,有兩個顯著的特點,是課程內容的應用和變化。雖然高校在不斷探索教學模式和改革計算機課程,計算機基礎教育目前仍然面臨一個嚴峻的形式。基本上來說,在計算機基礎教育方面的問題如下。

        1.教學內容還不能很好地適應職業和社會需求。計算機教學需要一個內容創新、適用性強、水平適宜的教材。但是目前計算機教材很難跟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能充分反映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特點。通常,本科教學重在理論知識,創新性和實用性非常缺乏。

        2.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之間的矛盾。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只依靠書本和教室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在很多學校,大部分教室只注重課堂教學,而忽視了實踐課程。因為缺乏實踐教學安排,學生只能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論,但不能處理實際問題。這種方法也不能滿足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需求,并且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

        3.教學力度不足。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使用電腦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需要計算機教室不僅有扎實的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還要掌握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教師的理論更新沒有跟上時代的進步,致使他們的學生畢業后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4.滯后的評測方法。目前,計算機水平評估方法是以理論考試為重要部分。雖然大學已經做了一些改革,添加了一些實驗測試分數,但這些只占了一小部分。事實上,一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強,他們會試著做一些創新的嘗試,但是在理論測試中,他們可能會表現得并不讓人滿意?;蛟S占主導地位的理論測試方法更適合其他的學科,但是在計算機技術方面,理論和實踐應當處于同樣重要的地位。

        二、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方案

        1.教學內容改革。隨著國家大力推廣計算機教育,學校對計算機教育也是相當重視,目前大部分大學都開設了“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必修課程來對大一的新生普及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該課程面向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授課內容大同小異,基本為講述計算機的發展、軟硬件組成、Office軟件的基本使用、網絡基礎知識以及IE操作等方面的內容。然而隨著近年來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高校堅持對大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必要性不大,這些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并且嚴重滯后于社會的發展和計算機軟硬件知識的普及。目前所進行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方面內容大多數是以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基礎,Office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多媒體技術及應用,常用工具軟件,C語言程序設計等為主。如上文提到,這些科目大多在學生進入大學之前都已經有所接觸,甚至很多學生已經可以熟練掌握了,這些課程的再次教學不能滿足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可以從就業市場直觀地觀察出來。目前我們所了解到的,關于計算機方面知識,一般用人單位比較看重兩個方面: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和計算機操作系統。關于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和計算機操作系統這兩個方面,大多數學校開設的課程只有C語言程序設計和操作系統。在全球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產業環境下,Java更具備了顯著優勢和廣闊前景。Java更適合團隊開發,軟件工程可以相對做到規范,這是一個很難比擬的優勢。將目前最新的MCC(MobileCloudComputing)、Ubuntu等課程納入教學,可以供感興趣的學生選擇,對滿足以后用人單位的專業需求有很大幫助。

        2.教學方法改革。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姆提出了一種學習理論。他認為只要我們提供適當的教材和適當的幫助,并且給每一個學生充足的教學時間,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完成學習任務或者達到明確的學習目標?;谶@個理論提出了一種分層教學理論。分層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測評作為一種衡量的標準來確保教學質量。它解決了學和學生個體差異的矛盾,并且同時解決了傳統教學理論和現代教學理論之間的矛盾。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應用分層教學方法,將會克服教學內容和學生興趣之間的矛盾,還將克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不同的矛盾。要以學生為起點,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學生的不同的學習需求。與此同時,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很多專業課的有機組成部分,適應各專業對計算機的知識、能力的不同要求,能夠教會學生使用計算機知識解決本專業領域中的問題顯得越來越迫切。很多學校在教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采取學的形式,導致計算機基礎教學不能與后續的課程和以后的工作有效地結合。這也是對教學資源的浪費。同時,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和學習期望,高校可以開設一些綜合性、開放性的實驗課題,供學生憑興趣自行選擇。這些不同課題的設計,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并且可以將這些開放性實驗設為學生的特別成績,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3.教學模式改革。一般情況下,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都在教室中進行,同時將講課內容用多媒體投放在屏幕上,在這種課程上,學生只負責聽教室講解和看教室演示。這種教學模式只適合一些理論基礎知識,但計算機技術是理論和實踐兼備的,這就說明這種聽和看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在傳統的計算機實驗課中,通常都是由教師給出實驗任務,學生完成實驗任務后交給教師檢查。隨著教學人數的增多以及課程進度的加快,這種方法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教師不能在一個課時中完成對每一位同學的指導檢查,而天生的惰性也導致很多學生互相抄襲,馬虎完成實驗任務。要改善這種情況,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改變。教師可以改變教學的方式,設立一些開放性的實驗課題,對學生進行分組,同一個團隊的學生合作完成某一個課題的具體設想、設計和開發。在每一個實驗課結束的時候只需要對該課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歸納,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將本團隊完成的整體設計成果上交,每一位同學注明自己所負責的部分,教師對此作業成果進行檢查,也可以通過檢查結果了解各個同學掌握的情況。同時,隨著網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步凸顯,高校也可以合理應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比如在網絡上共享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直接下載教學資料等。在課程結束之后將優秀的作業在網上共享,供學生從中學習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同時也可以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4.師資力量及教材改革。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專業計算機技術的教師應當時刻跟緊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時刻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高校應該增加投資,加強培訓對教師的教學管理。不僅要吸取新的年輕教師來充實自己的師資隊伍,同時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為教師創造有利的條件,供他們繼續學習新的知識,來適應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雇傭專業的教授舉辦學術講座拓展教師的視野;組織一些教師進行實踐工作研究來充實他們的經驗。同時高校也要時刻更新教材庫,要獨立準備實踐課教學資料,也要選擇優秀的基礎理論教學資料。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方面,應當派出專業的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審核,并及時匹配合適的教學資料。

        5.教學測評改革。傳統的考試方法就是我們熟知的發下試題,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交上試題答案。這種評測方式適合一些重于理論的課程,并不適用于理論和實踐兼重的計算機技術教育。2012年舉辦的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提出了一個以計算思維為導向的大學計算機教育及課程建設的議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周以真指出: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求解、系統設計、人類行為理解等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周教授認為:計算思維是人的思維,而不是計算機的思維,也不意味著能為計算機編程,更不意味著機械重復的刻板技能,而是數學和工程思維的互補與融合。計算思維是從學科思維這個層面直接討論學科的根本問題與學科的思維方式,而計算機方法論則是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討論學科的根本問題和學科形態。除了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紙上測評,應當將計算機的實踐課程得分計入學生的總成績,并且為學生準備開放性實驗課題,在學生完成此類開放性實驗后,根據檢查結果也可以計入學生的總成績。這些實踐課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同時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3篇: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范文

        面向學科的計算機專業教育比較成熟。在國際上,ACM/IEEE-CS經常公布計算機學科課程設置的最新方案。我國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已有近50年的歷史,許多高校形成了比較成熟而完整的體系。而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與國外的情況相比,我們有著明顯的特色,即我國有教育部的計算機教指委和“全國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以及各地的分會,進行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研究。如何進行計算機基礎教育,教育模式需要根據不同院校的特點進行分類、分層次指導。由于計算機技術發展快,實踐性強,在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模式上要避免應試教育的不足,強化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模式的不足

        在我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不僅僅要掌握本學科的技能,還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應用技術。雖然我國的教育事業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基礎教育課程的設置及教育模式卻被深深地打上了應試教育的烙印,課程設置的目的在于形成學生系統高深的知識體系,而忽略了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由于學科課程長期擁有主導地位,致使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從而導致課程模式結構的失衡;長期以來,知識教育作為教育的重點,過分強調知識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學生知識與能力之間的失衡;在課程設置中,由于所謂的主要課程和次要課程之間的鴻溝長期難以填平,從而引起了學生知識結構的失衡;在課程的評估方面,長期以來是以既定課程為評估依據的,因此使整個教育、教學活動圍繞著某些既定的課程而顯得被動化,這一切,都明顯地顯示出應試教育的格局。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計算機等級考試,就是明顯帶有應試教育的烙印。等級考試大綱更新慢,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步伐,為了考試,學生不得不去考那些學完可能用不著的內容,甚至有的考試,要求學生熟記操作步驟,這與素質教育是背道而馳的。

        就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用人單位也要求應聘者有實際工作經驗,這也顯示了社會對人才實際工作能力的要求,我國的高考模式,也明顯存在應試的弊端,但目前還比較難改變。前幾年,在社會上曾引發關于“高分低能”問題的討論,實際上,這體現了人們對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思,人們已經開始注意到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對教育也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話題――人才培養如何適應社會的需求。今天我們進一步考察這一問題,顯然這些重知識輕能力、重共性輕個性的單一的課程模式和失衡的課程結構與素質教育的理論是相背離的,無助于21世紀人才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素質教育”的口號。

        立足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性人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發表的《學會生存》,自始至終強調著培養創造性以適應生存需要的主題,該報告認為:“人是在創造活動中并通過創造活動來完善他自己的。教育既有培養創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這個范圍內有它復雜的任務,這些任務有:保持一個人的首創精神和創造力量,傳遞文化而不用現有的模式去壓抑他,鼓勵他發揮天才能力和個人表達方式,而不助長他的個人主義,密切注意個人的積極性和獨特性而不忽視創造也是一種集體活動?!边@里提出了多種素質潛能應全面而和諧地發展,其別強調了創造性的重要作用。

        美國在1989年發表《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提出教育改革著眼于提高國民素質。日本政府在1982年就提出創造力開發是邁向21世紀的保證。

        1996年,國際21世紀委員會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進一步指出:“教育的任務毫無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創造才能和創造潛能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p>

        由此可見,國際社會,尤其是技術先進的國家,早已開始注重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在我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把素質教育作為國家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之一。

        國際社會意識到人才的素質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呼喚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只有進行素質教育,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的挑戰,決不是原有教育方式的改良和修改,它要求我們重新認識教育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重新確立教育目標、構建新型的課堂教育模式,改革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更新建立教育督導評估體系,大力調整教育結構。

        高等院校在培養高素質創新性人才方面,肩負著歷史的重任。一流人才的培養,在當今的信息時代,需要的不僅是具有扎實的相關專業的基礎,更需要他們掌握必要的計算機工具,這是信息時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之一。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創造性人才,但創造性人才并不意味著要開發出什么產品或是發明創造。創造性從某種意義上說,認為是一種能力和素質,它表現在能夠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就人才培養來說,就要處理好培養“創造性人才”和培養“應用性人才”的關系。

        考察計算機技術應用成果發展的歷程,大量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創新來自于非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工作,單純的計算機專業人才有時候并不能很好地適應某些工作,相反,非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在學習必要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并打下必要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后,就可以把計算機專業的知識應用到相關的領域,從而做出開創性的工作。因此,對于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在人才培養的定位上和相關課程的設置以及學習方面的引導上,就必須根據計算機發展的特點,從素質教育的理念出發,不斷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實踐,以推進素質教育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

        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模式

        目前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能力的培養,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即屬于共性要求的基本操作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有效地處理本專業的任務的應用開發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因此,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以及針對人才的不同培養方向,并結合個人興趣,學校在計算機類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方面必須根據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特點及時作動態調整。

        下面討論部分課程的建設及教學模式的不足。

        1.大學入門信息基礎教育

        由于近幾年中小學信息技術的開始普及,大學計算機教育不再是零起點,于是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大學入學新生進行計算機考試分類,開展分類教學,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大學入門信息基礎教育(這門課程名稱不統一,有的稱為“計算機文化基礎”,有的稱為“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際上就是一個入門信息基礎課程),是以計算機基礎知識為主體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入門教育,對這一層次課程的定位在于讓學生能夠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知識、常用應用軟件的使用、圖形編輯與處理、互聯網的基本知識、網頁制作及其應用等。通過第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從教學情況來看,由于中小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普及情況不完全同步,在入學之前,有的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機,有的還缺少對計算機的基本認識,這就對教學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教學,從而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掌握知識的要求;對于已經對計算機有所了解,并學有余力的學生,如何在現有規劃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一層次的授課面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論何專業的學生,這些內容都是必須掌握的,因此,對不同的系和專業,借鑒國外的相關課程的教學實踐,可以把這一部分的課程內容制作成基于Web的網上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這一部分的內容,或在教師/助教的指導下進行相關的實踐??荚囈詫嵺`制作成果進行考核。但在這一門課程的考試上,部分地方存在著讓學生死記硬背操作步驟這種紙介質考試,這是嚴重背離素質教育理念的。在這個方面,英國劍橋大學的經驗值得 借鑒。

        2.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

        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對非計算機專業理工科學生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基礎課程,該課程將能很好地訓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編程開發和應用能力,計算機編碼能力、程序設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應用計算機技術解決本學科問題或創新性解決本學科問題的能力。

        如何進行這門課程的建設,大家也在進行著不同的思考。這門課程對理工科學生有較高要求,而對文史哲農醫類學生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要求。在這部分的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應該與學生的專業特點、個人興趣及社會的需求有機地集合起來,這樣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帶來較好的教學效果。

        但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驅動有兩種,一種是語法驅動,另一種是應用案例驅動。語法驅動,實際上是定位在產品培訓上。而不是定為在程序設計的體系與方法上。實踐表明,實施語法驅動教學法后,學生仍然掌握不好語法,對于較大的應用,設計不出較好的軟件構架。但由于存在的某些考試方式,又使得語法教學能滿足考試的需求,雖然考試成績與實際能力相差甚遠,但應試教育的陰影使得部分地方的程序設計課程帶上了應試教育的色彩。

        深入分析培養目標,我們認為,這門課程應該用案例驅動進行教學,語法內容知識作為入門階段進行簡要介紹,然后在案例教學中去體會語法結構的應用,這樣更能深入掌握程序設計與實現的內涵。而考試方式,完全可以通過學生的項目訓練來完成,不一定要用紙介質的試卷,或者可以用30%的紙介質試卷成績+70%的項目訓練作為總成績,這樣更能體現能力的培養。

        此外,應用環境的落后,也是這門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調查結果表明,部分院校由于受等級考試的影響,教學使用的編譯環境不得不使用10年前16位的TC編譯環境,這與時代的發展極不相襯。

        為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潛能,在課外的輔導中,我們注重學生的開發能力、系統化的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

        3.公共選修課的建設

        為了體現個性化素質和能力的發展,在后續課程中,可以建立公共選修課課程群。比如開設數據庫技術基礎、操作系統原理、V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絡技術基礎等課程。

        我們調查了部分學校,認為清華大學等兄弟院校在這個方面可作為很好的示范。從教學的情況來看,選修課也應注重提煉基礎性的內容,使學生對基礎性的內容學得比較扎實。在這些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為出發點,課堂用例及作業大都以綜合應用型的題目為主,這類的作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構建選修課構架,目標定位于培養多種模式的復合型創新性人才。開設不同的選修課,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相關課程的學習,這樣可以避免同一模式的知識結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展現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創造性。

        結語

        從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普遍認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及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超課程要求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比較適合學生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提高。實施分類分層次教育,從而達到多模式個性化培養、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潛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第4篇: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范文

        一、傳統電子產品設計中遇到的問題

        1、傳統的電子產品,從設計、調試到驗證完成,一般采用面包板或專門的焊機板,通過手工裝配,再進行電路的反復測量、評估電路性能。當電路設計非常復雜時,采用這種傳統的設計方法,極易產生連線錯誤、器件損壞等人為錯誤,常會造成人力、財力、時間的浪費。尤其是設計集成電路時,傳統的設計方法無法模擬集成電路的真實特性。

        2、電子產品的各項性能的分析,特別是消耗和破壞性的分析與測試。

        3、設計過程中的大量的復雜的計算。

        二、電子設計自動化的發展過程及解決的問題

        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計算機雇主設計(CAD)理論的研究和應用,是CAD技術成為電子設計領域的新興學科。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高性能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CAD技術邁向了其高級階段,出現了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EDA)是指以計算機為工作平臺,融合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及智能化技術,進行鏈子線路與系統的功能設計、邏輯設計、性能分析、系統優化直至印制電路板的自動設計,它可以完成電子工程設計的全過程。利用EDA工具,電子設計工程師可以從概念、算法等開始設計電子系統,大量工作可以通過計算機完成,并可以將電子產品從電路設計、性能分析到設計出IC版圖或PCB版圖的整個過程在計算機上自動處理完成。其基本特征是以計算機硬件和相關軟件為工作平臺、最大限度地提高電子線路或系統的設計質量和效率,從而節省人力、物力和開發城本,縮短開發周期。

        三、電子設計自動化的主要特點

        1、設計過程自動化

        在EDA的應用中,可以利用EDA應用軟件,實現由系統層到電路層再到物理層的整個設計過程的自動化。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按照電子線路或系統的指標要求,采用完全獨立于芯片廠商及其產品結構的描述語言,在功能級對設計產品進行定義,并利用應用軟件提供的仿真技術驗證設計結果。具體地講,設計人員可以從概念、算法、協議等開始設計電子系統通過計算機機上自動完成。2、高度開發的集成環境利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在計算機平臺上安裝功能不同的軟件,形成一個功能強大的EDA設計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可以控制和管理設計方案、設計過程和設計數據,甚至可以讓這些軟件共享設計資源。這種高度開放的集成環境,包含了電路設計開發過程,而且其文件類型在不同的EDA軟件中是可以共享的。

        3、高度智能化的操作

        在EDA技術中,由于應用軟件的智能化設計,各種設計向導和提示十分完備,使電子設計人員不必學習更高深的專業理論知識,更不必進行手工運算,在應用軟件環境中,就可以完成線路或系統的設計,并得到精確的仿真結果。

        第5篇: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 計算機 學校管理 應用

        1. 在學校管理中使用計算機技術的作用:

        1.1應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管理,提高了學校管理水平。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設施設備管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后勤管理等。如對教師的管理。在網絡環境下評價教師,發揮了信息技術交互性強,信息傳遞快的功能優勢,每天教師一坐到辦公室就會打開計算機,查看自己的評價情況,以便修正自己的言行,多快好省地提高了評價管理的效率,增強了公正性、開放性、激勵性,調動了積極性和工作的主動性、創新性,為教師施展才華搭建舞臺,為發展智能構建平臺。通過網絡讓每個教師都了解自己工作“德、能、勤、績”的情況,為教師年度考核的評優工作提供了依據,避免了過去評價教師工作暗箱操作的現象。

        1.2學校利用網絡環境進行目標管理,第一、從教育思想高度看,計算機進入學校管理領域和教學領域,是教育發展的大趨勢,計算機引入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學生評價管理、后勤管理,形成集中領導,分權管理,目標調控,全員參與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第二、從信息傳遞角度看,通過計算機進行管理,大大地擴大了信息源,擴大了信息變換的儲存形式,擴大了信息傳遞的通道,使各處室執行學校任務的信息增快,反饋及時,這樣管理,宏觀控制,有條不紊,辦事效率高,解決問題快。

        2. 計算機技術的合理應用:

        2.1應用于學校的資料管理:

        計算機本身的功能就可以使學校的資料能夠及時的儲存、查詢、方便與提取,這樣就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學校所有的教師及校長在整理大量的書面材料時,就可以進行用統一的頁面、字體進行打印,既整潔有規范,然后呢計算機技術還為管理方面提夠了方便的手段,例如,為學生的學籍左海鷗檔案表,這樣就減少了檢索的復雜,另外在查詢學生的情況時提供了快捷的方面之門,以此來減少了很多的盲目性、復雜性。其次,還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將教材的主要內容、知識要求、重點、訓練方法等摘錄出來,將每冊都制成一張表格,使其成為一份微縮教材,以便于統攬全貌,最終可以提高教學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據、科學性、系統性。

        2.2應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資源庫。

        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資源庫可以滿足形式、內容、學科教學上的很多要求,這樣就可以適合各個學科課堂的需要,為教師提供很廣泛的課件資料,另外,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資料庫的推廣應用無疑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傳統的計算機輔助教育畢竟是遵循了行為主義的 理論 模式,注重于 學習 指導,解決教學重難點練習等,其基本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呈現教學 內容 ,學生被動或機械練習,個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夠理想,而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建構學習,是基于多媒體技術的網絡技術下的新的學習理論,這種理論是將學生看成是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外界信息環境經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建構,轉變成為自身的知識,也是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媒體、教學內容四要素中教師學生這兩個決定性的作用,形成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和結構,共同作用于教學過程,產生協調作用。這種開放性、創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和固疾。

        2.3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教師日常辦公

        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備課、在進行設計習題的時候很方便、快捷、排版自由、字體靈活、傳遞迅速、圖文并茂、再重復利用、一勞永逸等顯著特點,另外留在利用相關的一些辦公軟件還可以對學生的作業、考試成績進行批閱和評估,這樣的方式簡單易行,最主要的是和我國的考試制度相結合、接軌、全面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減輕工作負擔、經過長時間的利用計算機的技術進行辦公、處理書面工作,就可以提升整個的教學水平。

        2.4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校園網絡的建設

        2.4.1在教學工作管理上實現資源共享:打開Windows資源管理器,在欲共享的磁盤或文件夾上按鼠標右鍵,點快捷菜單上的“共享”,在“屬性”對話框中選中“共享為”選項,并鍵入其共享名。共享設置完成后,通過“網上鄰居”,即可瀏覽網絡中的所有計算機以及它們共享的磁盤或文件夾,這樣就會激起教師來自己制作課件的興趣,之后將制作好的課件靠在硬盤上,再把制作好的課件放在任何一個電腦上都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總之,校園網絡的建成就可以使教師省卻了教師手寫、打印或交軟盤的程序,更省卻了文件太大,一張盤考不下的煩惱,使辦公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

        2.4.2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改革的步伐

        通過教師利用計算機技術制作的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里面的畫面及音效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觀察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想象力、創造力,讓有很多在課本上枯燥難以理解的問題通過畫面處理最終得到理解和記憶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記憶能力,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能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主要的是不但可以節省教學的時間,使學生又從組的時間來理解、笑話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還可以更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結束語:

        總之,計算機技術在學校的管理中應用,不但提高了教學質量、管理水平、辦公水平,也就是說,在學校利用計算機技術管理是很重要的,在21世紀信息時代的今天,充分的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管理,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做好努力。

        參考文獻:

        [1] 劉玉英 《關于運用計算機技術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研究》 中國基礎教育網 2001年11月.

        [2]陳永明 《美日兩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革新比較》 外國中小學教育1998.6:1-6[11].

        第6篇: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自然語言處理 語言翻譯 人工智能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自然語言信息處理技術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于此同時人們在快速信息檢索、語言翻譯、語音控制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如何將自然語言處理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文本、語音等方面已成為目前應用研究的一個關鍵。論文將從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的基礎出發,系統的論述它在語音和文本方面的廣泛應用。  

        二、自然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簡介  

        自然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產生于上個世紀40年代末期,它是通過采用計算機技術來對自然語言進行加工處理的一項技術。該技術主要是為了方便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交流而產生的。由于計算機嚴密規范的邏輯特性與自然語言的靈活多變使得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較復雜。通過多年的發展,該項技術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其處理過程可歸納為:語言形式化描述、處理算法設計、處理算法實現和評估。其中,語言形式化描述就是通過對自然語言自身規律進行研究,進而采用數學的方法將其描述出來,以便于計算機處理,也可認為是對自然語言進行數學建模。處理的算法設計就是將數學形式化描述的語言變換為計算機可操作、控制的對象。處理算法實現和評估就是通過程序設計語言(如C語言)將算法實現出來,并對其性能和功能進行評估。它主要涉及到計算機技術、數學(主要是建模)、統計學、語言學等多個方面。  

        三、智能應用  

        通過多年的研究,自然語言信息處理技術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特別是在應用方面。它主要被應用于文本和語音兩個方面。  

        (一)自然語言信息處理在文本方面的智能應用  

        在文本方面,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主要應用在語言翻譯、字符識別、文本信息過濾、信息檢索與重組等方面。其中,語言自動翻譯是一個十分重要并具有極大現實意義的項目。它涉及到計算機技術、數學建模技術、心理學以及語言學等多個方面的學科。通過近些年的努力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已在多個方面提升了翻譯的效率和準確性。如自然語言處理中的語言形態分析與歧義分析對翻譯技術來說十分重要,可以很好的處理翻譯中的多意現象和歧義問題,從而提高翻譯的準確性。字符識別具有廣泛的商業應用前景,它是模式識別的一個分支。字符識別的主要過程可分為預處理、識別以及后期處理。目前,字符識別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效果良好,但還存在識別不準確的問題,其主要問題就出在合理性上,其中后期處理就涉及到采用詞義或語料庫等對識別結果進行合理性驗證,通過該技術就能很好的解決識別不準確的問題,當出現識別不準確、出現多個識別結果時可以通過合理性驗證技術高效的過濾掉異常選項,從而實現快速、準確的識別。目前自然語言信息處理技術在文本方面應用最廣的就是文本檢索。通過采用自然語言信息處理技術,一方面能快速分析用戶輸入信息并進行準確理解為檢索提供更加準確的關鍵詞,并且可以擴展檢索輸入的范圍,讓其不僅僅局限在文本輸入方面,如采用語音輸入或基于圖像的輸入;另一方面,通過采用自然語言信息處理技術可以對搜索到的信息進行處理讓用戶獲取的是更加有效、準確的信息而不是海量的信息源(如許多網頁)。因為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與文本重組技術相結合就可以極大的提高檢索的效果,縮小答案的范圍,提高準確性。當然,還可以提高檢索的效率。目前,在中文全文檢索中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效果良好。  

        如果能進一步的研究自然語言信息處理技術,將能實現信息的自動獲取與重組,這樣將能實現自動摘要生成、智能文本生成、文件自動分類與自動整理。若能進一步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將能實現文學規律探索、自動程序設計、智能決策等諸多方面的應用。這樣可以減輕人類的工作強度,讓我們從繁瑣的基礎工作中走出來,擁有更多思考的時間,從而能更加有效的推動技術的進步。

        第7篇: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生創新能力;軟件

        中圖分類號:TP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7-0000-0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門專門傳授計算機相關知識的學科,它不僅包括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和理論知識,還包括了計算機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知識。通過這種專業的學習,學生要培養自身的幾個方面的能力:首先,要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這是對每一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的基本要求,其次,要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各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專門科學技術人才。

        另外,計算機專業的業務培養要求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系統的基本能力。在創新模式下教育理念下,以信息化核心技術的計算機技術的教育還尚有缺失,具體表現在: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陷入了“死記硬背”的瓶頸,這對于以實踐和操作為特點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直接導致了學生缺乏創新精神,無法真正適應實踐工作和適應市場與產業發展,這也就是為什么那么多的計算機人才沒有能充分就業的原因之一,因為企業更加注重的是計算機人才的操作和動手能力。面對這一現狀,計算機專業教育必須以創新精神和能力為培養目標進行教學改革,加強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發展和企業招聘的需要。

        首先,加強創新能力的宣傳,營造“創新精神”的良好環境,把創新作為一種校園文化

        良好的校園文化是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前提,要全面培養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單靠學校某一職能部門的工作是做不到的,需要全校都提高這方面的認識,學校的各個部門要上下齊心協力去做,牢固樹立創新教育、素質教育、開放教育和個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觀念,形成良好的校園“論創新、學創新、行創新”的創新環境與創新氛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學校要鼓勵學生學術自由,成為學習的主體,給予學生更多地學習自和選擇權,積極鼓勵學生發掘自身的學習興趣,促進個性化發展,這樣不僅有利于擴寬學生的學習思路,還能夠幫助他們發掘自身的潛能;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養成質疑的習慣,要敢于對各種理論和權威說“不”,鼓勵學生在對現有的理論的反復思索和論證的過程中邁向學科發展的前沿,及時提出自己尚未成熟的創造性的設想,學校也應該積極予以支持,從而保護和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積極性。作為前沿性學科的代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更應該鼓勵運用本學科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不斷發展尖端技術開展各類的課外活動和實踐,這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更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投入思考,激發創新思維,從而為其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空間。

        其次,建立一支高效地、具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

        教師對于教學、對于學生培養的重要性眾所周知,教師是學生進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學科領域的引導者,也是課堂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推動者,所以任何的教學改革和改良活動都離不開相關的學科教師的支持和貫徹,作為一線教育人員,教師可以更加近距離的接觸學生,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另外,通過教師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總結和分析,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更加科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學體系。所以,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師隊伍的完善是關鍵。

        首先,需要一支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創造力在教學創新活動中的出發點和起動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接受教師所傳遞的信息和知識的時候,會有意無意的對教師的行為和活動進行模仿,教師要自我強化與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其目的不僅在于提高本身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在于通過教師強烈的創新意識感染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培養和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問題意識,因為這是喚起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和基礎,只有燃起了學生對于學習中的問題進行探究的渴望,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二,教師要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師生觀。傳統的教育觀念遺留下的另一個落后的觀念就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平等的地位,自我國古代以來,教師就一直以一個尊貴的長者的身份出現,甚至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雖然這種態度充分的表達了學生對于教師的敬重和敬愛,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講,過分的師道尊嚴反而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的開放和民主自由的理念下,我們更加提倡的是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即教師在教學的活動中和學生處于一種平等交流和平等對話的地位。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學科中,要想以教師帶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提高,必須轉變以往的教學活動中的師生地位,形成平等的師生觀念,即對待學生,教師要予以關愛和理解,尊重和理解學生的想法、觀念,支持和鼓勵學生的追求,注重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勢,激發創新精神,并源源不斷地給學生輸送學習的動力。

        第三,教師平時要注重多元化知識的吸收。社會的發展是多元化的,學科教學的也是整體化、多元化的,尤其是現代的信息社會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日千里,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行業,必須保持著與時俱進的觀念,在隨時更新自己的學科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其他的相關文化和知識的吸收,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靈活的學習需求,也有利于從其他的知識和方面入手拉進學生和教師的心理距離。并且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學科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結合相關的生活實際和多元化的視角進行講解,會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善于進行交叉學科的角度來進行教學,從而塑造知識結構豐富、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學生人才。

        再次,改革教學培養方案

        教學培養方案是根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學科特點,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制定的一定的教學活動準則,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遵守的一套行為規范。因為計算機專業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導致了計算機科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術十分駁雜,不利于短時間內讓同學們全部接受,所以,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有用的專業知識,我們需要進行一定的教育方案的調整,不能夠直接套用其他學科的已有的教學培養方案。本著“術業有專攻”的理念,我們在進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學培養方案的改革的時候,可以進行更加細化的調整,可以根據側重方向的不同,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細分為幾個專業方向,例如圍繞計算機程序設計可以分為net、.java、嵌入式設計這三個方向設置專門的程序專業,教師和學校可以在對學生進行了基礎的計算機知識的培養后,更加側重對于某個專業的培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進行專門的學習,學校也可以由此培養“精”、“專”的應用性人才,因為計算機技術的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實踐,所以熟練掌握了一門專業的技術要比粗略的了解多項技術更有優勢。

        同時,學校要重視要改革教學模式。綱領性的教學方案還要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模式中才能發揮作用。實踐中我們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是一種單程的知識傳遞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也不利于保持教師的工作熱情。所以,現代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后,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只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輸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鼓勵學生質疑現狀,挑戰現狀,培養學生的歸納、演繹能力。教師還需要優化課程結構,增加選修課的比重,以彌補各種必須課給學生的知識結構造成的禁錮,有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發展興趣愛好,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而言,要利用其專業特有的優勢,提倡其進行跨校、跨院、跨學科選修課程,因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涉及的學科范圍非常廣,多元化的知識的補充有利于更好的完善專業知識的學習。此外,學校還應開設各種實驗創新教育課程,在不斷的摸索與試驗中找到更加符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的課程設置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的采納學生的建議和意見,以及各種一線教師的豐富的教學經驗,使學生接受較系統的創造性思維原理與創新技法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創新的積極性。最為關鍵的一點,也是培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的創新能力的落腳點,是需要切實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實踐性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不僅達到了鞏固已有的理論知識的目的,還能根據理論和實踐的差距得以發揮更大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理念的發展空間。眾所周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區別于其他的專業學科的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其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注重學生對計算機的熟練操作和應用,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和課程教授時,就應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可以有針對性的根據階段課程的學習,開展一些相關的競賽活動,以獎勵的激勵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自覺重視操作技術的培養,特別是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科研課題的開發,可以輔助教師和科研人員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學生將所學的專業技術應用到研發實踐中,從實踐經驗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發揮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最后,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

        課外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形式,一直以來課外科技活動有著學生的“第二課堂”的稱號,恰恰的揭示了其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共同為促進學生的學習而服務,但是前者的優勢體現在可以最柔性的方式來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豐富學生的創新潛質,有效的彌補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無法發揮的一些創新性活動的空間。實踐中我們發現高校加強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確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常見的如,可以定期舉辦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以一種文化節的方式將這種創新行為和活動固定下來,可以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并成立專門的科技文化創新指導中心對學生的科技創新作用進行指導與評估,使活動更加的規范和有意義;還可以舉辦各類科技文化知識競賽,使學生關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領域的新的研究成果和學術動態,認識到創新理念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重要意義,學校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并制定一些相應的獎勵政策來吸引和鼓勵學生投入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開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

        綜上所述,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我們的生活已經走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未來的人才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和素質,計算機技術也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前景也必然是十分廣闊的,是否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技術和應用能力也是未來社會和企業選擇人才的重要標準,高校作為向社會輸送專業的高級人才的主要通道,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專業人才的搖籃,尤其是一些職業化的專業高校,更應該抓好教學活動的改革,而這種改革的活動中,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人才的多元化發展,我們逐漸認識到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才是未來的人才競爭的不敗者,才能緊隨社會發展和信息技術發展的動向。所以,高校在開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本文中筆者從校園文化的培養、師資隊伍的組建、師生觀的轉變、創新活動的開展等幾個方面展開了相關論述,結合自己的多年工作經驗,談到了從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如何加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希望為我國的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當然諸多不足,還望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肖云龍.脫穎而出——創新教育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

        [2]陳凱.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J].中國教育與社會科學,2009,7

        [3]朱洪,張卜林.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初探[J].現代特殊教育

        第8篇: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電子商務;課程體系;計算機教學;能力需求

        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對商務模式和商務規則的實現和創新。作為電子商務的支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學習是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如何把握計算機技術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教學比重;如何建立合理的計算機課程體系、如何準確地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都是電子商務專業教育需要長期探討的問題。

        1 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教學定位

        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教學體系的設計目標應與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早期,鑒于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規模有限,電子商務專業中計算機教學的定位比較模糊,往往既要涵蓋電子商務行業本身所需的計算機知識,又寄希望通過大量引入計算機專業技術,使學生具備部分從事計算機類或信息類崗位的能力,以便拓寬就業渠道。

        但是近幾年電子商務行業的迅速發展,一方面使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需求量和收人水平都大幅度提高,電子商務專業類崗位逐漸成為該專業學生主要就業方向,相應地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也不斷向電子商務行業本身靠攏;另一方面,行業的發展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計算機技術能力和知識結構都提出了更高更復雜的要求,這對傳統的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教學體系帶來了巨大挑戰[1]。

        鑒于以上趨勢,我們著手對原有的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教學進行重新定位,將其教學目標向“培養學

        生具備從事電子商務專業崗位的計算機技術和能力”轉移,全面服務于培養電子商務行業人才培養,逐步淡化面向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等計算機技術類崗位專業技術和能力的培養。

        2 計算機課程體系的設計原則

        2.1 避免過度強調和過度淡化兩種傾向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果計算機技術教育的比重過大,一方面有可能造成電子商務專業和計算機、信息管理、軟件工程等專業的專業定位重疊,偏離了自身的專業方向;另一方面,對于缺乏工科背景的電子商務學生來說,大量引入程序設計、算法、數據庫技術等內容,容易混淆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增大學習難度,甚至造成厭學情緒。相反,忽略計算機技術,單純強調商務理論的學習,則會造成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無法將商務規劃付諸實施,即所謂的“紙上談兵”。所以,過度強調或淡化計算機技術的教育,都會割裂電子商務專業技術與商務的復合性,造成學生先天能力缺陷,不利于未來的職業發展。

        2.2 以能力需求確定知識結構

        不應簡單粗放地將原有的計算機學科的知識體系引入到電子商務專業中。而應通過對電子商務行業和業務的實際計算機技術與能力需求進行分析評估,進而構建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基金項目:天津商業大學“電子商務特色專業建設點”(504-08TSZY07)。

        作者簡介:張波,男,講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和數據庫技術;潘旭華,男,天津商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和電子商務。

        2.3 避免照搬原有課程

        電子商務專業中的很多計算機類課程與計算機、信息管理等專業的課程相同。但由于電子商務專業對計算機技術需求的側重點不同,所以計算機和信息管理專業計算機類課程知識范圍及知識深度和廣度并不完全適用于電子商務專業,必須對這些課程進行重新組織和設計。

        3 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能力需求分析

        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能力需求分析工作可以從分析電子商務行業各崗位主要職責和任務出發,結合電子商務基本業務流程,通過對每個工作環節所需要的計算機技術和對應專業能力的詳細分析來完成。

        電子商務業務流程主要包括策劃、實施、運營、營銷四個環節,其中每個環節又包括多項子任務,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計算機技術在電子商務業務

        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實施過程中的系統實施環節、運營過程中的網站管理和系統運維環節以及營銷過程的網絡營銷環節。

        3.1 系統實施過程計算機能力需求

        系統實施包括系統分析、系統設計與系統開發三個環節。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環節需要電子商務專業人員根據電子商務策劃方案向軟件開發人員提出具體功能需求,在開發人員完成技術評估后,雙方共同完成整體網站框架和功能結構設計。所以要求電子商務專業人員了解系統工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網站建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要素,熟悉Web標準和Web可用性技術,掌握電子商務網站設計策略,以便能夠和開發人員進行有效溝通并準確定義網站需求。

        在系統開發環節中,電子商務專業人員主要起到配合輔助作用,具體開發工作應由計算機、信息管理和軟件工程等專業人員完成。

        3.2 運營管理過程計算機能力需求

        電子商務運營管理過程包括:商務運營管理(品牌管理、庫存管理、交易管理、供應鏈管理和客戶管理等),網站管理和系統運維等方面[2]。其中網站管理是電子商務人員的主要運營任務,需要了解信息安全加密技術,熟悉頁面設計等網站視覺技術,并且能夠讀懂、修改HTML等編程語言,掌握數據資源管理技術、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技術等。系統運維的主要任務是對整個電子商務系統的軟硬件系統、數據資源、信息安全等內容進行管理和維護,以保證整個系統的可靠可用。通常如果采用虛擬主機或主機托管等

        方式,這些工作會由ISP供應商的維護人員負責;如果主機自主維護則一般由企業的IT部門來負責。系統運維的大部分工作并不需要電子商務人員進行直接參與。

        3.3 網絡營銷過程計算機能力需求

        網絡營銷包括營銷分析、營銷策略設計、營銷實施、營銷評價四個環節,主要由電子商務專業人員負責開展。其中在營銷分析和營銷評價階段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技術,有可能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據挖掘知識;營銷實施方面由于必然會涉及網絡廣告和搜索引擎營銷等內容,所以必須熟悉頁面設計和多媒體等網站視覺技術,并且能夠讀懂、修改HTML等編程語言,掌握關鍵詞分析和鏈接管理等網絡營銷專用技術[3]。

        3.4 其他計算機能力需求

        對于小型企業開展“鼠標加水泥”的電子商務模式以及學生自主創業等情況,主要受資金投入、人力資源等因素的限制,系統開發等環節也需要電子商務

        人員來負責,因此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除熟悉頁面設計技術和HTML等編程語言以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平臺開發技術,這時可以考慮選擇一些開發效率高、技術難度低、行業應用廣的平臺型技術,如Shopex、Ecshop、Magento等[4]。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電子商務從業人員應具備的計算機能力,如表1所示。

        4 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類課程體系設置

        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類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除重點參考計算機能力需求分析結果之外,還應考慮以下三個因素。

        電子商務是利用網絡和各種電子工具開展的新型商務活動。這類活動和計算機技術聯系非常密切,因此除各類專業技術外,學生還應具備計算機和互聯網基礎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了解網絡和信息處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術。

        課程體系設置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趨勢、電子商務業務未來技術能力需求以及學生在結束本科學習后進一步深造的需求。所以,Xml、Ebxml、Web服務、SOAP、智能、網格計算的新型電子商務應用技術也應在課程涉及。

        在本科學習階段,學生已具備一定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經驗。所以可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部分教學內容采用“雙主體”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類課程設置情況如表2所示。

        5 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實踐課程體系設置

        考慮到電子商務“重在商務”的特點,以及該專業對商務實踐能力和計算機實踐能力的綜合要求,計算機實踐教學并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環節,而是將其融于統一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當中。在構建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原則一:圍繞電子商務專業的計算機能力需求,

        緊密結合計算機類課程設置情況,開展計算機實踐教學。

        原則二:重點體現商務理論和計算機技術的融合,完全覆蓋電子商務專業所需的商務和計算機兩類基本能力,避免學生存在基本能力缺陷(只會商務規劃或只會網站建設)。

        主要實踐環節對應的商務能力和計算機能力培養目標如表3所示。其他計算機能力的實踐訓練可分別在對應課程的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中體現。

        6 結語

        面向電子商務專業的計算機課程體系研究成果已逐步應用于我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通過對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優化,進一步明確了培養電子商務行業人才的專業定位,使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能力和專業崗位的結合度更高。通過跟蹤調查,學生整體就業率、就業質量和電子商務行業就業比率都得到了明顯提高。

        以上教學研究成果是基于電子商務行業計算機技術應用現狀,針對我校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特點展開的一次探索。今后,面對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更新,如何建立高效的課程體系更新機制,滿足行業和技術的發展,將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陳曦. 本科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與建議[J]. 時代教育,2010(5):289-290.

        [2] 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普通高等學校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知識體系(試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6-74.

        [3] 胡勇,徐耀鐺,周建文. 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分析[J]. 教育研究,2008,31(3):234-236.

        [4] 潘旭華,尉斌,張波. 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計算機教育,2009(15):16-19.

        Research on the Computer Curriculum of the E-commerce Major

        ZHANG Bo, PAN Xuhua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

        第9篇:計算機技術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 實訓教師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2-0259-01

        一、實踐教學的含義

        所謂實踐教學,就是要求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個性能力進行全面的培養,使之成為一名綜合型人才,其中前兩種能力是重中之重。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學生不僅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更需要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實踐教學對于計算機學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是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

        二、高職計算機實訓課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

        1、對實踐教學的地位認識不夠

        高職院校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一直把課堂教學放在首要位置,而把實踐教學當作輔助教學手段。由于實踐教學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只是為了驗證理論教學的內容而開設,使得教師和學生同時對實踐教學產生重視不夠的現象,同時也降低了教師和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積極性。部分教師對實踐教學態度不認真,把主要精力全花在理論教學上,學生對實踐教學更是不當回事,認為只要在理論上能通過考試,會不會動手都是其次。這一現象阻礙了實踐教學效果的實現。

        2、高職實訓教師隊伍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需要教師不斷學習,以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的教育教學改革,也迫切需要高職計算機實訓課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必須適應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目前既能講授專業理論,又能非常熟練指導技能操作的“雙師犁”教師比冽較低,有的教師教學方法和手段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有的青年教師缺乏授課經驗,極少數教師缺乏勤奮工作和刻苦學習的精神。

        3、高職實訓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在現有的高職計算機教師隊伍中,符合高職教育層次特征的師資梯隊還沒有形成,表現在“雙師型”教師少,純理論教學的教師多:有實踐工作經歷的教師少,學校畢業直接任教的教師多;40歲以上的中老年教師少,年輕教師多;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少,中低級職稱的教師多。這些離教育部規定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評估的優秀要求相距甚遠。

        三、高職計算機實訓課教師實踐教學提高的途徑

        1、不斷開展教師知識更新與拓寬的培訓

        對現有教師,系和教研窒要制定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計劃,幫助教師建立清晰的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和專業拓寬培訓規劃,調動教師自覺爭當“雙師型”教師的積極性。并有計劃、分階段地抽調教師進行在職培訓,有針對性的更新或拓寬專業知識,以滿足專業建設對計算機專業教師教學科研工作的需求。

        2、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在職碩士研究生學習

        學校應重視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的培養,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報考碩士學位研究生,不斷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使具有碩士學位教師比例達到高職院校師資隊伍評估優秀所規定的要求。也可選送有發展潛力的骨干教師到國外名牌大學進修、合作研究或做訪問學者。

        3、加強對教師的資格培養

        鼓勵專業教師取得相關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和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合格證等;加強國家中職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由國家統籌與規劃,教育部在全國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一系列中職培訓基地,對現有中職教師進行一系列的、集中的培養。基地院校要重視培訓內容和方式,及時推出有吸引力的培訓項目,開通有效渠道,形成一定的聯系機制,促使基地院校教師到學校去,主動了解學校要求,找準師資培訓的突破口,將教師培養和學校要求結合起來,避免基地院校提供的培訓與學校教學實際相脫離的現象。

        4、加強對教師的在職培養

        當前社會處于科學的迅速發展時期,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新的教學方法、現代教學技術工具、手段日新月異,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不斷更替和應用,加強在職教師的理論和實踐的培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為了提高專業教師理論和實踐聯系的能力,學??梢悦繉W期安排教學輪空,要求實訓教師(特別是缺乏專業實踐經驗的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一定時間的專業實踐鍛煉,也可以帶著專業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到企業中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在他們的幫助下提高應用新技術的能力。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一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一级人成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丝袜综合 | 亚洲乱码中文手机在线 | 亚洲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