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最新水產養殖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水產養殖工程學 水產養殖學 教學內容 教學改革
水產養殖工程學是農業院校水產養殖學專業的一門主要專業課,是把土木工程原理和生物學原理相結合并應用于水產動植物養殖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水產養殖設施、設備的研制開發、科學設計、建造及其有關生產工藝、營漁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實施和應用。該課程一般開設于高等農業院校本科教學的第七學期,通常在魚類增養殖學、甲殼類增養殖學、藻類增養殖學、貝類增養殖學、棘皮動物增養殖學等專業課程教學結束之后再開設。通過本課程的學習,重點使學生掌握水產養殖育苗場和養成場的設計、施工和應用的基本知識,為從事水產養殖工作及相關研究打下基礎。隨著水產養殖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型水產養殖工程技術和水產養殖模式不斷涌現,該課程的教學內容也要進行相應改變,以適應現代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需要,滿足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要。根據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工程對水產養殖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水產養殖工程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探索,為培養應用型水產養殖人才提供參考。
1.重新修訂教學大綱
“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工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要求增加水產養殖學專業的專業課數量,相應減少每門課的課時數。水產養殖工程學的學分由2.5減為2.0,課時數從原來的40學時縮減為32學時。在課時數減少的情況下,要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合理安排授課內容就變得更重要。
修訂后的水產養殖工程學教學大綱確定新的教學目標,包含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知識目標是學習水產養殖工程的基礎知識,如工程材料、堤壩設計、渠道設計、管道計算、水泵選型和養殖場場址的勘察和規劃等。能力目標是學會育苗場和養殖場內各種設施、設備的使用方法,理解并應用現有的養殖模式。素質目標是學會育苗場和養殖場內各種設施、設備的設計和建造,學會開發新型的養殖模式。
2.重新編排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大綱確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要求,打破課程原來的內容體系,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編排,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又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課程體系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共四章,重點講授在水產養殖工程中應用的基礎理論知識。第一章為緒論[1],主要講授水產養殖工程學概念及國內外水產養殖工程學的發展概況。第二章為工程材料[2],使學生掌握土壤、磚、石、砂、石灰、水泥、混凝土、鋼材、木材和工程塑料的特性及其在水產養殖工程中的基本用途。第三章為土壩工程,使學生掌握土壩的特點、類型、構造和剖面尺寸的設計。第四章為供排水工程,重點講授水泵的選型、明渠斷面的設計[2]、暗渠管道的計算與施工、潮差蓄水池和揚水站的設計[3],此章是水產養殖工程學的重要基礎理論。
下篇共十章,注重實踐應用,主要講授各種水產養殖設施、設備的設計、建造和應用管理。第五章為育苗場和養成場的選址與規劃設計[4],講授如何為淡水、海水育苗場和養成場選擇場址,選址后如何進行標準化水產養殖場的規劃設計,使學生掌握設計現代化水產養殖場的能力。第六章為人工繁殖設施的設計,講授魚蝦貝親本培育池、催產池和孵化池的設計與應用。第七章為工廠化育苗場的設計,重點講授工廠化育苗場內育苗室、餌料室、給排水系統、充氣增氧系統和供熱系統的設計、建造和使用技術。第八章為精養池塘養殖工程,主要講授精養池塘的布局及池塘的設計、施工和應用技術。第九章為普通流水工廠化養殖場的設計[5],以名貴海淡水養殖品種――大菱鲆、鱘魚、虹鱒和南美白對蝦為例,講授普通流水工廠化養殖場內養殖池的設計、建造和高效養殖模式。第十章為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設計[5],依據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基本流程,重點介紹魚池系統、沉淀系統、過濾系統、消毒系統、增氧系統、熱交換系統和自動投餌系統的設計、建造和應用技術。第十一章為大水域筏式和平臺養殖工程的設計,講授海藻、貝類和海參的大水域筏式養殖系統的設計和應用,以及以養殖工船為主體的平臺養殖系統的設計、建造和應用技術。第十二章為網箱養殖系統的設計,主要講授網箱的現狀、類型、規格、結構、設置水域、抗風浪技術和增氧技術。第十三章為水族養殖工程的設計,主要講授水族箱的造型、材料、水處理系統、調溫系統、充氣系統和裝飾系統的設計和應用。第十四章為人工魚礁[2],介紹資源保護型人工魚礁的集魚機理、造型設計、投放方法和效果評價。下篇的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二章是該課程在應用方面重點講授的內容。
3.引入新成果和新模式
引進和介紹學科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動態和成果等。隨著水產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和科技創新,出現了一些新的水產養殖工程技術,形成了一些新的養殖模式,為使學生掌握最新、最實用的技術,需要將這些新成果和新模式引入到教學內容中。新成果包括在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中引入的重力無閥過濾器、泡沫分離器、壓力過濾器、微濾機、生物過濾、自動投餌機及網箱自動升降系統等新設備。講授這些新設備時,不僅要教會學生使用這些設備,還要使學生掌握各種設備的設計和操作原理,進而創新改進這些設備。新模式包括當前正在快速發展的工廠化對蝦養殖、工業化循環水養殖、南北方接力式鮑魚和海參養殖、工船平臺養殖、家庭水族箱養殖和海水抗風浪網箱養殖模式等。這些養殖模式是當前最先進的生產方式,通過學習這些新型的養殖模式,有利于學生掌握最新的養殖技術,從而提高學生從事水產養殖業的競爭力。
4.采用案例教學法,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水產養殖工程學既講授工程學原理,又講授水產養殖模式。對于水產養殖學專業的學生來講,工程學原理是難點,筆者認為該課程應多采取案例教學法,通過鮮活的案例講解這些難懂的工程學原理。水產養殖工程學講授的內容正是目前水產養殖生產中正在采用的養殖技術,因此采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提高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有利于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比如講授普通流水工廠化養殖場的設計時,以當前正在使用的工廠化養殖場為例講解,跟學生一起分別設計大菱鲆、鱘魚、虹鱒和對蝦的工廠化養殖場,并與學生探討這些工廠化養殖場的盈利模式。講授大水域筏式養殖工程的設計時,以海帶和扇貝養殖為例來講解筏式養殖模式,以鮑魚和海參的養殖為例來講解南北方接力式養殖模式,并分析其采取這種模式的原因和優缺點。另外,還可以通過到養殖場參觀實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水產養殖工程學講授內容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黃朝禧,趙鳳歧.水產養殖工程學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5,25(1):93-96.
[2]黃朝禧.水產養殖工程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108-123,345-355.
[3]杜守恩.水產養殖工程技術[M].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3:18-33.
[4]杜守恩,趙芬芳,唐衍力.海水養殖場設計與施工技術[M].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3:1-15.
關鍵詞:水產專業 “校企聯動、三階遞進”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b)-0138-04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完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高等職業教育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1-4]。水產科技系探索實施“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圍繞水產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校企深度融合聯合培養學生,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將職業環境資源引入教學過程,以職業能力評價為核心,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操作技能,培養了一批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的水產技術人才,深受用人單位歡迎,連續5年該院水產專業畢業生就業率100%,供不應求。該文主要介紹了水產科技系幾年來探索水產專業“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和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1 “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
1.1 “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方案修訂
水產養殖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應用性學科,專業教學必須與實際生產緊密相連,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突出實踐性教學,使教學做到知與行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一致[5-8]。因此該系每年都對水產養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根據行業的最新進展、用人單位的需求對水產養殖專業的一些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修訂,并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在2007―2012年連續6年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校企共同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生產性實踐教學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企業生產過程為導向,以漁業生產過程為主線,以企業用人要求為標準,在漁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學生參與生產實踐,同時學習技術理論知識,最后通過頂崗實訓,從而實現認知專業、認知行業、認知就業的逐步推進,最終達成高質量就業。
最后學校每年跟蹤了解畢業生工作情況,和生產用人單位交流,針對水產專業學生的就業素質、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狀況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2009年開始探索將生產性實訓納入到人才培養模式中,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2010年開始在水產養殖技術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了一些新課程,以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如《水產藥品學》《養殖水處理技術》《獸藥GMP及認證》《家庭水族箱的安裝和維護》《甲殼動物養殖》等課程,通過新課程的開設,提高了學生專業能力和素質,深受水產專業學生歡迎和用人單位好評。
1.2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該院充分利用實訓室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加強實踐教學,強化技能訓練,全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生產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在生產中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同時利用暑期讓學生直接參與養殖生產實踐,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基礎扎實、技能過硬的高技能人才,從而實現水產專業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
一方面通過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和實訓室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增強辦學綜合實力。近幾年大力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建成水產實訓中心和水生生物學實訓室等6個實訓室;同時跟一些企業單位合作加強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到目前為止,水產專業穩定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已經達到10多個,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踐教學時數,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比例接近6∶4,理論教學時數為1 217學時,占總教學時數43.02%,實踐教學時數為1 612,占總教學時數56.98%。
1.3 “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
該人才培養模式以企業生產過程為導向,以漁業生產過程為主線,以企業用人要求為標準,在漁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學生參與相關涉漁企業生產實踐,同時學習技術理論知識,實現認知專業、認知行業、認識就業的逐步推進,為學生高質量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1)認知專業。
第1~3學期以校內實訓室和校內實訓基地為主,修好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核心技術課程。第1學期在校內主要學習基礎文化課,主修軍事理論、大學英語、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等,加強基本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綜合素質;第2學期主修專業基礎課,包括魚類學、水生生物學、普通動物學等,加強職業基礎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第3W期主修池塘養魚、水環境檢測與保護、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等專業技術課程,加強職業技能教育,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定期到水產實訓中心和專業實訓室開展養殖生產技能訓練,鞏固理論知識,勤學專業技能,定期輪崗,反復操練崗位技能。
水產科技系近年來加強校內實訓基地(水產實訓中心)建設,該基地位于江蘇現代畜牧科技示范園內,其中養殖池塘面積200畝,池塘條件良好,設施裝備優越,主要養殖草魚、鰱魚、鳙魚、鯽魚、鱖魚等,另外還有一個10畝的休閑垂釣池塘和一個占地8畝的田地(用于種植草食性魚類所食用的黑麥草和蘇丹草等),在校內實訓基地主要實訓項目是水生生物學、池塘養魚學和水環境檢測等課程實訓,以培養學生基本上崗技能為主。2010年開始,通過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水產科技系建成水循環養殖系統2套,目前已投入使用。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利用好寒暑假和節假日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在寒暑假和周末節假日主動參與,一方面利用周末安排一年級的水產專業學生去示范園水產實訓中心參觀,并參與一些常規性的生產實訓,一般1~2次/學期,讓學校了解基本職業環境。在實訓基地,初來的學生從感官就能了解專業的基本內容,了解專業的內涵與外延,從而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專業的信心。另一方面在第3學期組織學生到一些養殖場、動物藥品公司、飼料公司現場觀摩,與一線人員座談交流,增強對專業的認知能力,為走出校園,在社會上能真正獨當一面奠定了基礎。感性認識最直觀,實訓基地的示范教育正是最直接的途徑之一。
(2)認知行業。
第4學期以校外實訓基地為主,培養基本上崗技能。水產科技系不斷加強同省內外科研院所、飼料漁藥企業和養殖場合作,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才,先后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5個,主要有通威集團、正大集團、天邦股份、無錫中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倍康藥業等。在校企合作和人才培養中充分利用這些校外實訓基地的人才、技術和先進設施等資源,改善辦學條件,增強辦學實力。每年水產科技系安排從4月份到8月份大約半年的時間,讓每個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生產或技術服務,培養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了解和熟悉生產環節,增強其事業心與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與艱苦創業精神等綜合素質,實現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水產專業學習在校外實訓基地主要實訓項目是常見魚類繁育技術、甲殼動物苗種生產技術、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技術、飼料營銷和技術服務、漁藥營銷和技術服務、餌料生物培養、觀賞魚繁育技術等。根據漁業生產季節和企業實際的需要,系部集中安排學生以學徒工的身份深入企業,學生干,老師教,邊工作,邊學習;同時系部選派專任教師與企業導師共同完成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指導和考核,并根據學生興趣和企業的需求,進一步強化、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3)認知就業。
第5學期以校內實訓室和校內實訓基地為主,強化綜合技能訓練。根據學生個人興趣,選擇專業發展方向,教師重點指導,為學生構筑良好的發展基礎,為其畢業就業做好準備。為了切實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目前水產科技系所開展的鑒定工種主要有水生生物疾病防治員、淡水成魚飼養工、飼料化驗員等幾個工種。另外,從2011年開始,水產科技系組織各畢業班品學兼優的學生參加國家執業獸醫師(水生動物)資格考試,并選派最優師資開展學生培訓,保證讓每個學生在校期間都能獲得一個或多個技能證書,增加學生就業籌碼和競爭力。
第6學期以校企合作企業為主,進行頂崗實訓。在頂崗實訓企業,企業導師與系部專任教師共同完成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指導和考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綜合素質,把上崗就業作為評價學生頂崗實訓成績的重要指標。通過多種途徑反饋,我們了解到學生在企業頂崗實訓中的收獲是非常大的,學生普遍反映不僅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做人道理,還普遍提高了綜合職業能力,情感控制能力、應變能力、洞察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通過每年學院舉辦的校內人才招聘會,學生與企業簽訂協議,赴企業頂崗實訓。在頂崗實訓期間,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生產與技術服務。由于經過嚴格的訓練和考核,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技能過硬,在企業大部分學生直接上崗,不需要經過培訓就能為企業服務。
2 存在問題與對策
2.1 如何發揮企業能動性,探索校企合作“雙贏”機制
由學校、企業共同對行業用人要求、職業工種標準進行分析,確定課程內容與體系,使生產性實訓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按照水產養殖生產的季節性和技術服務的針對性,完善課程教學模式,培養企業緊缺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共同開發校企合作教材,承擔學生培養任務,切實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來,探索校企合作“雙贏”機制。
2.2 如何建立實訓基地學生管理的校企雙重管理制度,確保學生實訓效果
企業按照員工管理制度管理考核學生,學校委派專職教師管理教育學生,實施校企頂崗實習雙重管理。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環境育人的作用,建立校企職責分明、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的企業為管理主體的管理制度。
2.3 如何健全“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制,推進農業職業教育改革
通過接下來幾年的深入研究和實施,校企合力,健全“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企業資源優勢和調動企業積極性,形成品牌,引領農業職業院校水產養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并向同類院校進行示范推廣。
3 結語
通過廣泛的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了企業的現實需求,以“培養企業緊缺的未來員工、培養企業潛在用戶、推動行業技術升級”為共贏點和切入點,攜手企業,共同進步,共同實施水產專業“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職業性,強調開放性教育,做到職業素質訓練全程化,依次構建堆砌“認知專業、認知行業、認知就業”三階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信、陽光的心態和良好學習習慣,符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規律。
水產專業“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幾年來,畢業生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明顯提高,特別是在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方面顯現出明顯優勢,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5年畢業生就業率都保持在100%,主要在飼料公司、養殖場、漁藥公司從事生產、銷售、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2012年麥可思公司的獨立調查報告分析表明,水產養殖專業畢業生從事工作與專業對口率、就業質量和薪酬滿意率在該校52個專業排名名列前茅且均遠高于同類院校。2013年麥可思公司的《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中,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畢業生月均收入為3 041元,遠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達86%,該專業半年內離職率僅為18%,連續兩年較低,為該院畢業生穩定率最高的專業,專業穩定率達到82%;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畢業生愿意推薦母校比例為82%。從反饋的情況來看,水產專業學生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工作能力出眾,很多學生干出了斐然的業績,目前,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已經成為學院特色鮮明、就業率高、學生適應能力強的新興專業。
上述一些觀點是水產科技系全體同仁幾年來摸索出的粗淺認識,如何進一步提升“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效果,強化高職高專水產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全面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總結。
參考文獻
[1] 陳解放.論新形勢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適應性調整[J].中國高教研究,2005(9):48-50.
[2] 杜衛新,王慧才.高職工學結合“2+1”人才培養模式下頂崗實習的實施與管理[J].職業技術教育,2009(20):49-50.
[3] 耿潔.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8):13-15.
[4] 高雪梅,張美娟.“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J].廣東白云學院學報,2007,14(2):36-40.
[5] 徐超.高職水產養殖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02,4(4):59-60.
[6] 陳宏智,潘開宇,周本翔,等.高職高專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信陽農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8,18(3):116-117.
關鍵詞:水產養殖;水域環境
1 水產養殖的類型及其對水域環境的影響
常見的水產養殖的類型包括兩種,即投餌集約化養殖與非投餌集約化養殖,其中投餌集約化養殖的形式又分為兩種,即網箱養殖與池塘養殖,網箱養殖魚類的主要營養來自于投放的飼料,不過無論是魚糜還是配合飼料均無法被充分利用,未被完全攝食的飼料會與魚的糞便一起深入水體,沉積物分解后會釋放出無機營養物,對水生植物與藻類的生長產生刺激作用,從而對水域環境造成污染。而非投餌集約化養殖常見的有海藻養殖系統與貝類養殖系統,前者投入苗種后,利用太陽能與水體自身的營養物質即可生產出經濟產品,雖然這種方法可以減輕水體的營養負荷,不過海藻可能會對水體的碳酸鹽平衡產生影響,提高局部水域的pH值。
基于生態系統結構的角度而言,水產養殖對象單一,采用人工投餌,會減少整個系統的營養層次,并且會切斷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某些環節,此外,由于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結構不合理,正常的食物鏈也很難發揮其應用作用,這些因素均會影響到水域生態環境的穩定性與其自身的調節能力,只有依靠人類活動進行調節,所以難免出現環境問題。養殖活動會對景觀生態產生影響,由于養殖設施通常散亂、粗糙,會造成水質變色,出現異味,而一些生物殘體所發出的惡臭必然會影響到景觀的可欣賞性。
此外,化學品殘留還會影響到生態安全。水產養殖過程中,會采用各種化學農藥、抗生素藥物等進行病害控制,并且一些違禁添加的藥物也會被濫用,比如漂白粉、硫酸銅、敵百蟲、重鉻酸鉀、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等;并且在飼養過程中為了提高養份吸收、防治疾病等,飼料中也會添加各種引誘劑、抗氧化劑、免疫增強劑等各種添加劑。這些添加劑、藥物或者其代謝產物均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活性,其不僅會對水體環境產生污染,而且對水中的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也會產生影響。
2治理漁業水域污染的有效途徑
既然水域污染分為外源性與內源性兩種,那么我們致力水體污染工作也要從以下幾何方面入手:
2.1 加強資源保護:進一步增強自然資源的保護措施,普及環保知識和漁業保護知識,組織進行漁業保護經驗的交流會,加快制定全省統一的漁業保護條文與環境保護計劃,加大環境監測力度,及時調查、評價以及預測水體的未來發展趨勢,強化漁業資源的保護,設立漁業生產保護區,使漁業發展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2.2改變工業發展模式并且加大懲罰措施:現在我們的工業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這種發展模式給壞境帶來巨大的災難,所以必須要改變現在的工業發展模式。通過改變工藝和方法的措施盡可能地減少對水體環境的污染,嚴禁以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為代價而大力加強工業發展。現在的有些不法分子無視法律和政策,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向自然界的水體中排放一些含有有毒有害的廢水,這類的水體污染是水體污染的罪魁禍首,所以一定要加大懲罰力度,使他們不再肆無忌憚地排放。
2.3提倡生態化養殖:生態養殖和清潔生產是未來水產養殖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改變了傳統模式的漁業生產,必將為漁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充分利用我省的水資源,漁業資源,魚類特色品種,養殖手段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漁業養殖生產結構的調整步伐,推進漁業生產標準化示范基地,創造自己的優勢品牌,推動漁業生產由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提高傳統的養殖技術,大力發展生態養殖,使用無公害飼料喂養魚類。同時,還應嚴格控制藥物的使用與有機飼料的使用,倡導漁業生態養殖。合理開發水域和各種漁業資源,恢復各種珍稀魚類的生態平衡,提高漁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調整漁業養殖的結構,做到漁業養殖的生態化,無害化,可持續化,高效化。
2.4提高增殖放流:最近幾年,由于社會和公眾對保護漁業生態環境認識的提高,有越來越多的人去湖泊和江邊去放流野生魚類。這種做法大大提高了野生魚類的數量,從而大大改變了水域的凈化。在增殖放流的同時還要定期實施禁漁期,來提高漁業資源的恢復度。同時,政府和社會公益部門要多組織這種增殖放流的活動,并將這種活動轉化成一種社會常態,形成一種完善的運行機制。
2.5 生態治理水域的環境: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科學技術被用于漁業生產。漁業水域的治理通常需要清淤和換水的辦法來解決,但是這兩種辦法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現代的生物研究成果表明,可以通過水體中養殖不同的魚類來解決水體的污染,這種防治方法叫做生物防治,它無需使用化學藥劑,所以這種方法及經濟又方便。同時,合理在水中種植一些水草既可以治理水富營養化,又可以為一些魚類提供餌料,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最新研究發現了一些反硝化細菌,這種微生物可以在無氧的條件下把一些有機物脫氮,這讓人們看到了生物治理的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能設計出完全靠生物方法來進行水域環境治理的方法。
綜上所述,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巨大,水體污染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特別是食物污染嚴重的今天,更應當注意對于養殖業水體的保護,特別是緩流和靜水體。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從制度面與技術面著手,在最短時間內解決環境問題,在保證生態環境的正常穩定和可持續性發展的情況下,促進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穩定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
[1] 陸玉坤. 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及治理措施[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9): 206-207.
80年代以來,隨著水產品市場的全面開放,以及"以養為主"漁業發展方針的確立,使漁業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水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種逐漸增多,產品鮮度和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產品產量的增加使水產品市場供給有了根本改觀,全國人均水產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據農業部漁業局提供的消息,從1990年起,我國水產品總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連續11年成為世界第一漁業大國,而且水產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從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水產品對外貿易蓬勃發展,1999年貿易總量達265.32萬噸,總額44.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量134.8萬噸,出口總額31.4億美元,分別比1978年擴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別增長13.6%和12,6%,我國城市居民"吃魚難"已成為過去。
業內有關專家樂觀的估計,到2005年,中國漁業總產值有望突破2500億元,人均水產品占有量將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據中國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發展綱要》,到2010年中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還將增加10公斤,這就意味著未來10年內中國漁業還要更加快速穩定的發展。據預測,新世紀我國人口將進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達到15億,耕地面積卻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撈食"即水產業在新的世紀里,就具有了一種特殊的意義:不僅要改善人民食物構成,而且要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二業并舉,東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海洋捕撈業得到長足發展,已經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漁業捕撈強度的快增長與海洋生物資源慢增長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魚少船多,勞動力多,再加上我國漁船淘汰制度和國家補貼政策尚未出臺,漁船以舊變新使得捕撈強度呈增長態勢。而且,過度開發、過度捕撈使海洋生物資源自然規律遭到破壞,生態環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見的黃魚汛、帶魚汛已成為歷史?!秶H海洋法公約》的實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撈作業區大為縮小。還有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實施,使我國近外海漁場受損,造成大批漁民、漁船面臨轉產轉業的難題。形勢的嚴峻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資源,于是"以養為主,養殖、捕撈并舉"的觀點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并開始貫徹實施。2000年,我國養殖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為世界上惟一的一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目前全國非國有漁業專業勞動力628.7萬人,其中養殖專業勞動力372.2萬人。養殖漁民的生產積極性較改革開放前有了明顯的提高。養殖業的發展充分證明了養殖業在調整漁業結構、振興漁業經濟、確保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解決漁民生產生活、維護農村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擾,挑戰中國水產界
近年來,國內水產品價格持續走低,高檔水產品不再高價,進口水產品搶灘中國市場等等,都說明我國水產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廣東省湛江市海鮮市場經營慘淡,大量網箱養殖海魚賣不出去,價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達到一半。正值牡蠣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際,地處浙南沿海的洞頭漁民,卻為數千畝牡蠣的出路而焦慮萬分,苦于找不到買主,致使一年辛苦勞作,豐產卻未豐收。三四年前,大黃魚在我國沿海幾乎絕跡,即使市場上偶有一見,價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結舌。而今據調查,浙江省寧波市網箱養殖黃魚積壓數量達千噸左右,市場上大黃魚收購價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問津……
歸納起來,主要問題有下述3個方面:
1.水產品結構不合理。養殖品種結構基本雷同,使品種結構調整從舊的趨同走向新的趨同。不少省市的養殖戶對目前的養殖品種結構調整感到茫然,你調我也調,大家都在調,到底應該怎樣調,誰也不明了。前幾年網箱養魚形勢較好,一些養殖珍珠、對蝦的專業戶看到網箱養魚風險小,有錢賺,紛紛上馬,于是從事網箱養魚的人數成倍增長,致使年總產量迅速膨脹。但市場需求并沒有同步增長,種群混雜、種質退化。我國雖然突破了"四大家魚"人工繁殖技術,徹底扭轉了養殖業受天然苗種限制的局面,但生產中普遍存在著只講產量、不講質量、忽視種植、近親、逆向選擇、品種混雜等問題,具體表現為養殖對象生長速度慢、性成熟年齡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親體小型化和遼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種質的混雜和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種質的退化。寧波黃魚緣何滯銷?種質退化恐怕是一個重要因素。寧波今年養殖的大黃魚,多系福建引進閩侗族,由于多年的養殖,種質嚴重退化,不再具有原來的大黃魚的風味。
污染嚴重,水質惡劣。魚兒離不開水,水是水產品的生存環境,但遺憾的是在新的世紀,水域污染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赤潮頻繁發生,污染事故接連不斷。再加上養殖生產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趨嚴重。近幾年,隨著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水體環境和養殖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日益明顯。1997年以來,我國海域多次發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國每年發生污染死魚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漁業經濟損失10億元。養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嚴重,在淡水養殖方面,養1噸淡水魚產生的糞便相當于20頭豬的糞便量,在海水養殖方面,每生產1噸蝦需要投下飼料3噸~5噸,相當于蛋白質1噸~1.3噸。大量的氮流入水體中,造成養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對蝦養殖相繼爆發了大面積傳染性疾病,病害面積約168萬畝,對蝦減產12萬噸,直接經濟損失達35億元,這與養殖水體的二次污染有著密切的關系。
四大戰略,鑄就新世紀水產之路
漁業大國的盛況下面潛藏著如此嚴峻的問題,我們在面對現實的同時,更要群策群力,著眼于解決問題,使水產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之路,為緩解人口增長對糧食和肉類消費壓力,為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應有貢獻。
調整養殖模式,品種向多元化、優質化方向發展。要瞄準市場,適應消費需要。從主養品種上、規格上進行調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適宜本地的最佳放養模式。常規魚類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費市場,如農村鰱、鳙魚消費量大,小城鎮主要消費有規格適宜的鯽魚、草魚、鯉魚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費品種有青魚、團頭魴、烏鱧等;主養的名特優品種要看國內國外市場,如河蟹、青蝦、羅氏沼蝦、鯽魚要求大規格,甲魚要野生的。同時要根據苗種來源及養殖技術,因地制宜,積極推行魚蟹、魚蝦、魚鱉、魚龜、魚蚌以及魚蝦蟹等多品種混養模式,使當家魚類和特種水產品協調發展,并且采取輪捕輪放技術,使水產品均衡供應市場,可避免淡季過淡,旺季過旺,產生水產品過分集中的現象,以利于加速資金周轉,緩減養殖資金難的問題,這樣不但有利于提高銷售價格,還能控制養殖對象的合理密度,減輕浮頭、疾病的發生,從而減少死亡,節約飼料、提高產量。
優化養殖品種,提高養殖品質。江蘇省淮陰市某個體甲魚商販以40元/斤的價格將甲魚400斤一轉眼賣出。原因是甲魚品質好,身體厚實而不浮腫,裙邊寬厚,特別是背板呈嫩綠色,底板呈白色,其體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長的甲魚,深受消費者青睞。由此可見,要賣出較高的價格,提高品質是一種辦法。
優良的品質與苗種的優良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在養殖品種改良方面一直做著積極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產研究所經山東省水產原良種審定委員會實地考察驗收,確認為全國首家"中國對蝦原種場"。近來水產養殖品優質種層出不窮,但并非處處可養、人人可養、養了就能賺錢。還要進行實地考察,研究論證,解決"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確定養殖品種之后,接著便是通過養殖手段的改善,進一步提高養殖對象的品質。人工養殖的種類為什么品質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養殖業者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縮短養殖周期,投放餌料單一,營養成分不合理,高密度養殖,運動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擬自然生態的養殖方式,已越來越受到養殖業的青睞。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長環境。在養殖水體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為過,因為加強對環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對防病治病、健康養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據了解,海南經典生物技術工程有限公司三江養殖示范基地引進臺灣最先進的成套微生物養殖技術養蝦,設有統一的污水處理系統,每個蝦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凈化水質。經過微生物處理的水通過管道進入蝦池可常年循環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同時,這種方法還能科學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種污物,保持池水清潔,為對蝦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概括起來,改善水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種: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學防治法,最新的一種是生物處理法。
利用信息技術,發展電子漁業。21世紀是知識經濟,信息技術在每一個領域里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產業必須自覺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術來謀求更大的發展。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可大大改善漁業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業弱勢,使水域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同時水產養殖戶可以根據網上的信息更科學地制定本地的生產目標在網上可以尋找到高產高效漁業生產技術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網上進行水產品的銷售。另外,現代計算機技術在水產養殖業的應用可以加快我國設施漁業的發展,使得水體環境各種理化因子的自動監測和調控成為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傳統水產養殖業靠天養魚和憑經驗養魚的局面,使設施漁業成為可能。
五大變化,蘊含困難和希望
一是漁業的作用和地位發生了明顯變化,發展漁業已不僅僅是滿足市場需求、豐富"菜籃子",而是對促進農村和地方經濟發展,增加漁民收入發揮著重要作用,漁業尤其是水產養殖業在不少地方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經濟增長點,成為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二是水產品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漁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轉到受市場和資源的雙重約束,漁業的比較效益和漁民收入明顯下降,漁業產品質量和產業素質的提高都已顯得刻不容緩,漁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尤為迫切。
三是保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既是時代的呼聲,也是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漁業水域環境的污染進一步加重,以及捕撈強度居高不下,漁業資源嚴重衰退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扭轉。保護漁業水域環境不僅是漁業部門更是全社會的重要職責,切實降低捕撈強度、保護和恢復漁業資源任重道遠。
關鍵詞 草魚;生態養殖;微流水;皖南山區
中圖分類號 S964.8;S965.1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2-0269-02
寧國市地處皖南山區,溪流資源豐富,且水質清新,遠離工業和生活污染源,是發展山區特色生態漁業養殖的良好場所。為探索利用其進行水產養殖,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當地漁業健康發展,經多年實踐和探索,較為全面地研究了皖南山區微流水生態養殖草魚技術,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先后在胡樂、方塘、南極、萬家等地各隨機抽取一口池塘的養殖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現將結果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池塘選址
一般選擇在生態環境、森林植被良好的山區,且常年具有充沛山溪水的地域,地勢開闊,有一定落差,背風向陽,土質相對堅實,底質以細砂、沙石或砂壤土為好。
1.2 池塘改造
池底平坦,塘埂用石塊或黏土砌筑,無陡坡,塘埂寬1 m左右,塘底應有3°~5°的斜坡,水中溶解氧不得低于5 mL/L,水溫一般在20~30 ℃之間,水質偏堿,每個池塘面積在200~300 m2之間,池深1.5~2.2 m,水深1.5~1.8 m。每個池配備獨立的進出水口,水量能夠及時調控,并設有攔魚柵;池內水流均勻并能夠充分循環,中央形成滯水區,能夠及時方便地撈取魚糞草渣。池底淤泥為5~10 cm,為了將每個池獨立管理,水源單獨引入各個池。在注水溝中接一段竹筒,竹筒高出池水面1 m左右,出水口伸進魚塘0.8~1.0 m。在離水面上方50 cm處用竹子、木料搭架加蓋遮蔭網,遮蔭網面積為魚塘面積的1/3~1/2,也可在搭建的框架旁種植如絲瓜等藤蔓類瓜,并讓藤蔓往框架上生長充當遮蔭網。
1.3 池塘消毒
放養前應進行清池消毒,先放水清除池中污物、雜質,斷水曬塘7 d后,再注入20 cm深的清水,截水后用生石灰0.3 kg/m2對水全塘進行均勻潑灑,2 d后再注入清水,同時清理池塘雜物,對進出水口進行必要的維修,做好防洪防逃的準備工作,消毒后10 d放養魚種。
1.4 魚種放養
放養品種以草魚為主,可搭配青魚、鳊魚、鯉魚、鯽魚,草魚比例占80%~85%,其他占15%~20%。魚種要求體質健壯,體表光滑,鱗片齊全,色澤光亮,游動旺盛,搶水力強,大小整齊,健康無病。投放時間應選擇在冬季11―12月或開春的1―2月天氣較好的中午,投放前用高錳酸鉀溶液(濃度為15~20 mL/L)或食鹽水(濃度為3%)浸泡魚種3~6 min,進行有效消毒。放養規格草魚要求1齡魚種,其他搭配魚種尾重不小于30 g,放養密度以20~30尾/m2為宜。投放魚種的規格要求達到草魚30~50 g/尾大規格魚種。此外,為了提高池水的清潔衛生和觀賞性,每個魚池可適當投放荷包紅鯉和鱖魚4~6尾,荷包紅鯉素號稱“水底清潔工”,不僅能凈化池水,因其體色鮮艷極具觀賞性,還能對水鳥等敵害有驚嚇作用;鱖魚能夠很好地調節野生雜魚的數量,以減少水體耗氧和降低成本。
1.5 飼料投喂
飼料充足是采用山泉水進行微流水式主養草魚獲得高產的重要基礎保障。為使魚池獲得高產、高效,需要多投喂魚類能直接攝食的人工飼料,保證魚類能夠獲得大量充足的飼料,但是不能施化肥、糞肥、土雜肥等肥料,因為此類肥料不僅會污染清新的水質,還會降低水中溶氧量。總體而言,為保證高產高效,飼料的投放要堅持“四定”(定時、定點、定質、定量)原則,并根據天氣變化和魚的攝食狀況進行適當的增減[1-3]。
1.5.1 青飼料投喂。由于微流水養魚的水體是循環流動的,因此需要在池中搭建飼料臺,飼料臺的規格宜設置為2 m×3 m。臺底面必須平整嚴實,不能留有縫隙,以竹竿固定臺面四周為宜,能夠防止投放的青草被水沖走。青草的投喂量應根據池魚存量多少、季節變化等來確定,并適時調整,每天的投放時間段以16:00前草魚食完為妥。投喂的青飼料要以鮮嫩和清潔的青草為主,禁止使用噴灑過農藥的青草,以免草魚中毒。
1.5.2 配合飼料投喂。青飼料營養成分單一、難以滿足魚類快速生長對營養的全面需求,因此必須投喂一定量的顆粒飼料。投喂時,必須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品牌飼料,通常粗蛋白要求達到30%左右,春秋季和夏季的投喂次數分別以2~3次和3~4次為宜;春、秋季和夏季的投喂量分別按池魚體重的1%~3%和2%~4%投喂為宜,要根據天氣變化靈活增減,投喂青料的比例隨季節、水溫的不同而靈活掌握(表1)。投餌時為了促進魚類的取食,應適當放慢水流速度,減少或停止進水,待投喂結束后再恢復正常的進水量。
1.6 病害防治
“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綜合治理”是魚類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則。夏季應重點做好草魚的爛鰓、腸炎、赤皮“三病”的防治,倘若發病,則應每天投喂1次蓖麻葉和大蒜汁。做到每15 d投喂1次強氯精藥餌,每次按魚體重100 kg用強氯精60 g拌餌投喂,每次連續投喂3 d。而冬季應注重采用食鹽水(濃度為3%)防治水霉病。
青飼料投喂前用漂白粉(濃度為20 mg/L)浸泡10 min,每6~7 d用漂白粉(濃度為10 mg/L)浸洗消毒魚體1次,食臺要保持清潔,每隔15 d左右用15 mg/kg生石灰或0.2~0.3 mg/kg二溴海因潑灑消毒。草魚種投放前進行免疫注射或浸泡處理,防治魚病效率更高。及時捕撈病、死魚,做好清潔衛生,部分魚體發病時做好隔離、預防工作。
1.7 日常管理
應根據不同季節,水溫高低,魚的大小和密度調節流水量,及時檢查流量減少的原因,及時清理有堵塞攔污柵的雜物,以保持水流的通暢。尤其是汛期,應重點檢查進排水設施,切實做好防洪排查,并加強日夜值班。堅持做到每天早、中、晚巡塘,對天氣、水溫、溶氧量、氨氮等理化指標和投飼用藥情況等及時做好測量和記錄,建立完整的養殖檔案。及時清除草渣、殘餌,夏季應重點做好防洪、防逃、防盜、防毒等工作[2-3]。
1.8 適時捕撈
7―8月排水銷售一批達到商品魚規格的草魚、鯉魚,隨即再補投放8~12 cm草魚種,到年底全部捕撈上市,不僅能夠緩解池塘壓力,也能有效增加產量、產值和經濟效益。
2 結果與分析
經過一個養殖周期(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飼養管理,經統計測算4口池塘的平均值為:養殖面積266 m2/口,放養密度22.3尾/m2,放養規格33.8 g/尾,產量621.5 kg/口,產值7 459元/口,利潤16.6元/m2(表2)。
3 結論與討論
(1)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認為有效利用當地溪流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水產養殖業,是實現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帶動農村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2)皖南山區的水質清新、水源豐富、健康干凈,完全符合漁業用水標準,具備了良好的微流水高產養殖基礎條件。在投放魚類時,注重選擇健康合規的魚種,不僅能夠提高成活率、減少病害,又能減少用藥,達到高產穩產、質量提升的目的。要注意選擇適宜的放養密度,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水體空間,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魚類的健康養殖,減少病害。
(3)實行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投餌,不僅能夠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浪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還可以防止過量的殘餌造成污染,利于水體潔凈。
(4)養殖過程中,要重點做好養殖水域“生態安全”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做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落實漁業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做到規范生產管理、產品追溯制度。同時,對養殖過程中漁用藥物、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建立健全的許可使用制度和使用登記制度,優先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物,最好是生物魚藥或生物制品[4]。
(5)在注重養殖的同時,也要加強池塘周邊環境的維護和改善,可以在邊坡及池塘周邊尾種植黑麥草、蘇丹草等,既可喂魚,又能防止泥土沖刷而保持水體清潔。此外,盡量選用鮮嫩的、平行脈的長葉嫩草投喂,不宜投喂草魚厭食的網狀脈的團葉草料[5-6]。
4 參考文獻
[1] 梅志安.皖南地區山塘小水庫集約化生態養殖技術[J].中國水產,2011(12):37-39.
[2] 楊明軍.利用泉水進行微流水式主養草魚技術探析[J].陜西水利,2012(1):150-151.
[3] 許榮新,許麗鵑.池塘微流水養殖高產試驗[J].廣西水產科技,2013(2):15-17.
[4] 謝從新.環境安全和水產品質量安全養殖模式:我國內陸池塘養殖的最新要求[J].養殖與飼料,2011(9):4-5.
關鍵詞:服務體系; 水產技術推廣; 調查
1 前言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縣漁業生產得到了長足發展。水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由1980年的200t增加到2010年的13107t,增長了65倍;漁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占的比重逐年上升,由1980年的1.2%上升到2010年的16.7%,漁業經濟在我縣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其中水產技術推廣工作的大力開展,對促進漁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縣漁業產業結構調整、注重產品質量安全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新形勢下,充分發揮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如何加強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強化服務功能,改革和完善運行機制,是一個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深入探討的問題。
2 現狀
我縣的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目前為止已建立了以縣、鄉(鎮)兩級為主的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全縣在職水產干部17人,包括水產專業技術人員5人,占全縣在職水產干部的29.4%;其中,縣水產站水產干部6人,包括水產專業技術人員2人,占縣水產站水產干部的33.3%;鄉(鎮)在職水產員11人,包括水產專業技術人員3人,占鄉(鎮)水產員的27.3%。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全縣每個鄉(鎮)都配備了專職水產員,但由于種種原因,到2010年底有油石、社溪、紫陽、營前和五指峰等五個鄉(鎮)沒有專職水產員,其余九個鄉(鎮)雖然有專職水產員,但他們并沒有做到專職專用,他們都或多或少兼職鄉(鎮)其他工作。因此,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水產隊伍建設,提高水產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3 存在主要問題
3.1 對加強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認識不足 我縣養殖水域廣闊,據統計,2010年底全縣養殖面積約有4.3萬畝,人均占有水面積0.15畝,在全市排行第二,自然條件優越,工礦區少,水質污染輕,發展潛力大;開發我縣水面,發展漁業生產大有可為,形成漁業產業化也為期不遠。但是由于少數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對發展漁業生產、加強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漁業生產和加強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提到應有的位置上。如何完整地執行“大農業、大糧食”的方針,仍是一個有待于解決的問題。
3.2 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滯后 國家雖然出臺了一系列穩定和加強水產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的有關政策,但由于多種原因,導致我縣鄉(鎮)水產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嚴重滯后。我縣水產技術力量薄弱與漁業發展矛盾十分突出,人員少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已嚴重影響到工作開展。目前,全縣在職水產干部17人;其中13名水產干部僅在縣局培訓了一周,難以開展技術指導。全縣在職水產專業技術人員5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4人,這與一個4.3萬畝養殖水面的大縣是很不相稱的。據調查,到2010年底,我縣14個鄉(鎮)中,有5個鄉(鎮)沒有專職水產員,其余9個鄉(鎮)雖然具有專職水產員,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大多數已不是“專職”水產員,他們都或多或少兼職鄉(鎮)其他工作。有的水產員做其他工作的時間多,做本專業的工作時間少;有的水產員一身兼數職,根本無法從事本專業工作;有的水產員經常以鄉(鎮)中心工作代替水產技術推廣工作,已把主業變成了副業。這已嚴重影響了我縣水產技術推廣工作的正常開展??h財政雖然已確保了水產工作人員的人頭經費,但專業技術人員沒有試驗示范基地,更沒有專門的試驗、示范推廣經費,這樣既嚴重影響了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也影響了水產養殖業病害防治工作,更影響了我縣水產業的加快發展。
3.3 現行管理體制不利于工作開展 在2006年的鄉(鎮)機構改革中,全縣各鄉(鎮)的水產站均被撤銷,而與農技、茶果、農機等部門組成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其中九個鄉(鎮)配備了專職水產員。鄉(鎮)水產員在行政上隸屬于各鄉(鎮)領導,業務上由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導。因此,目前鄉(鎮)水產服務體系是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在這種體制下編制、人員、經費等由鄉(鎮)說了算,漁業部門本身就是弱勢部門對這種管理體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鄉(鎮)水產員在整個干部隊伍中也是弱勢群體,為了使經濟待遇不受影響,也不得不“忍氣吞聲”接受這種做法。這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水產技術推廣部門對鄉(鎮)水產員很難進行有效的指導和調度,因此,這種體制不利于水產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
3.4 水產工作人員業務知識缺乏且老化 在我國加入WTO條件下,加劇了漁業生產技術要求的多樣性和變動性,這就要求我們的水產工作人員尤其是工作在第一線的水產員更要具有豐富的業務知識和過硬技術。但我縣的一些鄉(鎮)水產員還是在收編時接受了為期一周的業務培訓,而后一直沒有對他們進行水產知識和技術的培訓。再加上現在處于知識爆炸的年代,水產技術知識處于不斷更新,水產養殖品種不斷增加,使他們原來掌握的本來就不多的水產知識逐步老化了,已經很難適應水產事業不斷發展的要求。不僅收編的鄉(鎮)水產員如此,而且科班生的水產專業技術人員,雖然是大、中專畢業生,但他們大多數都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學到的水產知識,也有很多知識已經過時了,同樣他們也多年沒有接受專業的水產技術知識的培訓。因此,我縣的水產技術推廣人員無論是技術素質,還是綜合管理素質都已和時代的發展有一定的差距。知識老化、手段落后、觀念陳舊等問題日益突出,這給水產技術推廣工作帶來諸多困難。
4 措施與對策
4.1 加強對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和改革的領導 在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過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應加強對水產技術推廣機構改革的領導,把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真正放在主要位置,當做第一生產力來抓,認真研究事業單位改革對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的影響,促進改革朝著有利于加強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方向發展。大力宣傳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在縣、鄉政府職能轉換、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全面奔小康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到水產技術推廣是轉變漁業發展方式,調整漁業結構,促進漁民增收,保障水產品供給和安全,實現漁業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在機構改革過程中,要認真地及時地總結經驗教訓,為縣、鄉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爭取編制、人員和經費??h漁業主管部門要向政府多匯報、多
反映、多呼吁,向有關部門多宣傳、多溝通、多聯系,努力爭取領導的支持,爭取各級財政對漁業和水產技術推廣的投入,盡快幫助解決工作條件差、推廣沒經費等問題,確保做到水產技術有人推,推廣工作有經費,工作條件有保障。各級政府要根據所承擔的漁業生產任務,把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要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保證做到足額到位,以保證水產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
4.2 進一步推進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 進一步推進縣、鄉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要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和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國務院[2006]30號文件),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有為才有位,有位必須為”的方針,積極推進縣、鄉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主動與農業部門溝通協調,爭取在篩選和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培養科技示范戶,建設試驗示范基地,加強推廣人員培訓等方面,盡可能地包含、體現水產內容。積極爭取我縣列為基層農技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鄉(鎮)水產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實行“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明確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的公益性定位、界定職能任務,對縣、鄉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實施綜合設置,力爭在漁業重點鄉(鎮)設立水產站如黃埠、東山、水巖、社溪等鄉(鎮)。確定水產技術推廣人員崗位聘任制,推行漁技責任制度,創新推廣方式方法,建立以水產推廣部門為主體的多元化水產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積極抓好漁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漁業科技服務,大力培訓新型漁民,繼續推進漁業科技入戶,大力宣傳漁業科技服務典型,不斷提高漁業科技服務質量和水平。
一直以來,化學工業出版社在與化工有關的農藥、化肥等部分涉農專業圖書出版方面具有較明顯的優勢,但整個大農業圖書板塊,卻涉足不深。直到2008年 ,化學工業出版社審時度勢,決定大規模進入大農業圖書出版領域。6年來,化學工業出版社農業板塊圖書發展迅猛,零售市場占有率目前已達22%~25%,居全國第二位。筆者作為化學工業出版社大力發展大農業圖書板塊的過程參與者和執行者,總結和分析了化學工業出版社發展農業圖書板塊的過程和策略。應該說,化學工業出版社進入農業圖書出版領域是有一套科學合理和務實、有操作性的策略,堅持了有所為有所不為,其農業圖書出版的成長與發展有著一條比較清晰的、循序漸進的前進軌跡。
周密分析市場,邁好關鍵第一步
雖然農業圖書屬于科技圖書,但是其特點又決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科技圖書。一方面,農業圖書的出版過程與投入(包括選、組、審、編等各個環節)與其他科技圖書類似,而且在發行方面要求更高(需要深入基層一線和更廣泛的銷售網點);另一方面,農業圖書的讀者特點又決定了它的定價水平一般相對低廉,因而其經營風險相對更大。因此,找準定位、看清市場、最大程度地滿足讀者需求是農業圖書出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在大規模進入農業圖書出版之前,化學工業出版社經過了周密細致的市場調研和反復的圖書銷售數據分析。制定具體策略時,化學工業出版社在結合我國農業產業特點、國家有關政策、從業人員群體及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分析了過去幾年的全國大農業圖書開卷數據。分析圖書銷售數據發現,畜牧獸醫專業類圖書在大農業類圖書排行榜中表現突出且穩定,具體體現在銷售數據高、處于排行榜前列的品種所占比例很大。另外,分析農業產業特點發現,畜牧產業屬于國家大力扶持發展的產業,其占農業比重越來越大,從業人員眾多(據農業部門統計的數據,當時全國僅獸醫技術人員就超過100萬人)。最終決定,首先進入畜牧獸醫等熱點板塊,在有巨大潛在讀者市場的前提和良好圖書銷售數據支撐下,仔細尋找市場的空白點和對已有題材圖書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和創新。
依托熱點板塊,打造暢銷圖書
《動物疾病診療與處方手冊叢書》是化學工業出版社進入畜牧獸醫板塊的第一套叢書,并取得不錯的銷量。前已述及,獸醫群體非常龐大,提供了巨大的潛在讀者市場?;瘜W工業出版社編輯仔細分析了當時獸醫診療類圖書市場,發現此類圖書品種很多,但是風格基本相似,大多都是簡單介紹各種動物疾病的診療方法,然后把各種方法簡單地融合在一起。讀者都知道獸醫臨床實踐離不開獸藥,獸藥的臨床應用是獸醫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然而,我們的編輯發現圖書市場上向讀者介紹怎樣科學使用獸藥,尤其以用藥處方的形式簡潔地向讀者介紹獸醫診療技術的圖書很少,而此類圖書很讀者受歡迎。當時市場上唯一的此類圖書《獸醫處方手冊》不但第一版總印數超過1萬冊,而且3年后推出了第2版。但該書是一部綜合性圖書,內容全(涉及各種動物疾病),定價也較高。根據讀者調查發現,如果在此基礎上,專業門類更細化一些,按照不同動物類別相應出版幾個分冊,針對性可更強且價格可較低,更容易受到讀者的歡迎?;诹己玫氖袌銮熬邦A判和與已有同類圖書產品的差異化、新產品的精細化思路,2008年1月化學工業出版社策劃出版了《動物疾病診療與處方手冊叢書》(含《豬病診療與處方手冊》《禽病診療與處方手冊》《牛病診療與處方手冊》《經濟動物疾病診療與處方手冊》和《寵物疾病診療與處方手冊》《羊病診療與處方手冊》6個分冊)。該套叢書出版后果然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全套叢書中有4種在半年內就實現了重印,重印比例達到67%。尤為突出的是,《豬病診療與處方手冊》從出版至今已印刷了19次,銷量達13萬冊,而且經常排在全國大農業圖書銷售排行榜前列。
根據產品差異化策略和貼近讀者的原則,在后續的圖書開發中,化學工業出版社在畜牧獸醫板塊中陸續打造暢銷品種。另一個代表性實例是《蝎子高效養殖技術一本通》的出版?!缎痈咝юB殖技術一本通》在2010年6月份上市后,僅兩年半內就印刷11次,總銷量突破10萬冊。另外有連續7次、累計9次在大農業圖書月度銷售排行榜列第一名。
目前,整個畜牧獸醫板塊圖書出版已成為化學工業出版社農業圖書出版的頭號陣地,不僅種類比較齊全,涵蓋了畜牧養殖、獸醫、獸藥、特種養殖、飼料等多個門類,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圖書銷售狀況比較喜人。
抓住機遇拓展專業領域,構建較完整農業圖書體系
園林園藝、水產養殖、蔬菜和果樹種植、農村能源等板塊是大農業傳統的主要組成板塊。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追求既營養又健康的天然、綠色蔬菜、果品等農副產品;同時,對人居、自然環境的美化和改善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因此,在畜牧獸醫圖書出版領域初戰告捷外,化學工業出版社同樣經過詳細的圖書市場調研、圖書銷售數據解析和產業背景分析后,緊接著進入了水產養殖、蔬菜果樹種植、園林園藝、農村能源等重要農業板塊。現已初步構建了該社較完整的農業圖書體系,并且出版圖書大多數取得了較好的銷售業績——全國大農業圖書銷售排行榜前100名中化學工業出版社已經穩定在30個品種以上,很多品種短時間內就實現了重印,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使農業圖書板塊成為該社增長最快的圖書板塊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自國家開始實施“農家書屋工程”以來,化學工業出版社緊緊把握這一契機,立即啟動、組織策劃和出版了涵蓋農、林、牧、副、漁等多個農業產業門類的大型服務三農項目——《農村書屋系列》,在2008年上半年集中推出了15個品種上市,出版后不久即有7個品種被不同省市選作農家書屋用書。到目前為止,《農村書屋系列》已出版64個分冊,其中累計有20多個分冊被全國各省市選作農家書屋用書,并且60%以上品種當年就實現了重印,有的多次重印,受到了讀者的歡迎。目前該系列圖書出版還處于持續推進中。
夯實基礎,堅定發展
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的發展和升級、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和繁榮給農業圖書的出版帶來了機遇和極大的動力。同時,分析最近幾年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各門類和各專業圖書銷售數據和變化趨勢,可以發現近幾年來大農業類圖書出版呈增長態勢,其在整個科技圖書中所占的比例逐漸提高,目前在5%以上。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業教育 專業教育 實踐性
創新創業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推動力,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不同層次、類型的高校普遍根據自身的特色開展了各具特點的創業教育,舉辦了不同層次創業策劃競賽,制定了鼓勵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措施,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提高了高校畢業生的競爭能力。對于高職院校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并與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展開競爭,高職教育的實踐性特征和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實踐提示我們,依托專業教學實施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提高創業的成功率,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最優選擇。
一、高職教育的實踐性與創業教育實踐性的契合
1.高職教育的實踐性。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服務于各行各業的高素質、高技能的第一線職業技能型人才,即不是從事某個行業的理論研究,而是將理論設計成果轉化為實際的、實實在在的產品或服務,是理論設計與實體產品和服務的橋梁。只有通過職業技能人才親歷親為的動手、動腦的實踐性生產活動,理論設計才能轉化為真實的符合需要的產品。實踐性是職業技能人才與理論研究設計人員的根本區別。
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與理論研究人員的培養比較,從學習內容上,更強調實踐性內容的教育和訓練。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中也需要理論,但不要求理論體系本身的完整性、系統性,而要求基于未來職業實踐工作需要的理論適合性,是滿足實踐需要的理論系統性。為了實踐的需要,我們必須對學科性的理論體系進行解構和重構,成為符合實踐需要的理論體系。進而在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上,我們強調要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注重實習、實訓教學,要求學生有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因為職業技能必須通過職業工作實踐才能逐步認識、熟悉、掌握以至提高。實踐性是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典型特征。
2.創業教育的實踐性。我們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最終實現學生能夠進行創業實踐。美國柏森商學院的創業教育理念就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同于社會上以解決生存問題為目的的就業培訓,更不是致力于為大企業提供人力資源。大學生創業教育是為未來人才設定‘創業遺傳代碼’”,即目的是學生未來的創業實踐。我國KAB創業教育“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礎”課程的總體目標:培養“企業家型”的復合人才,也是指向實踐目標的。創業教育的實施是理論教育與實踐訓練的結合,強調通過創業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精神和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延伸,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進行創業咨詢及資助活動及前兩種模式的結合是我國創業教育存在的三種模式。作為素質教育延伸的創業教育模式更適合于在普通高校進行,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后兩種模式更適合高職院校采用。但不管哪一種模式,如果沒有一定的創業實踐訓練都是空中樓閣,更有效的模式還是要學生有創業活動的經驗。沒有創業的實踐,使學生體會創業的艱難性和可能性,就難以激發學生內心的創業激情和創業精神。
3.高職教育的實踐性與創業教育實踐性的契合。高職教育本身的實踐性特征和創業教育的實踐性特征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契合的基礎。在專業教學中貫穿創業教育,不是僅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闡述創業教育的理念、方法,而是要通過專業教學活動向學生傳授在本專業、本行業中的最新技術、技能、理念,揭示專業、行業發展前景和創業方向,通過實驗、實訓、頂崗實習等強化專業技能訓練,以創新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創業意識和熱情,增強創業信心和能力;同時,通過專門的就業創業教育、選修課和第二課堂活動完善創業知識體系和能力。
另外,如果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脫離專業教育進行,就只能實施一種素質教育延伸模式,缺乏依托和基礎,不僅不能取得預期效果,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創業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職業實踐能力積累和增長的過程,創業實踐不僅檢驗職業技能的掌握水平,同時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檢驗。
二、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的理論與經驗
創業教育自在高校開展的那一天,就有明確的實踐指向,不管這種創業素質和能力培養的展現是在大學生畢業時,還是在就業以后的若干年以后進行的創業。而大學實施的是專業教育,在學科分類日益細化的前提下,結合專業進行創業教育才能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高職教育雖然名義上也是以專業的形式進行的,但實際上針對的是一個職業或行業,創業教育如果不結合專業進行,就更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學生的創業活動也更難以在不熟悉的職業或行業環境中進行。
江蘇大學的張莉在其碩士論文中主張,“創業教育的開展離不開專業教育,創業教育需要建立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否則,創業教育只能是無本之木……創業教育應該與專業教育密切結合,從專業教育的特點出發,將創業教育思想滲透到各專業課程中去,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并通過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符合專業發展方向的創業所需能力結構,使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輔相成?!卑不战煌殬I技術學院的何基榮等也結合創業教育的實踐撰文主張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培養以專業為基礎的創業能力。當然,具體到實際的創業活動,也可以脫離專業范疇,因為創業不僅需要專業能力,還受多種其他因素的制約。
在高職教育領域,部分院校結合專業教育實施創業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績。盤錦職業技術學院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利用專業優勢和強化實踐教學培養水產養殖創業人才,畢業生創建了一批水產養殖企業;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成功創業的畢業生多數是基于專業進行的;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采取產、學、研、創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依托專業學創業,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道路,培養具備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專業人才取得成功;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以“專業-就業-創業”模式構建和實施實踐教學,實現了70%學生從事電子商務領域創業,取得創業人數達到1200多人的好成績。
三、強化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的措施
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政策支持、教育模式、資金支持、師資隊伍、教材等方面存在問題。多數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還局限于進行創業計劃大賽、聘請創業成功人士講座等形式。近期,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要依托特色專業為主,深化、完善相關內容,擺脫就業教育輔助內容地位,實施以特色專業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典型帶動全校創業教育的模式。
1.以特色專業為龍頭,狠抓創業教育。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還處于比較困難的狀況,師資缺乏,資金不足,教學設備短缺,校企合作難以深入,難以在所有專業都進行深入的創業教育。各學院的特色專業一般辦學實力比較強,學生綜合素質比較高,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方面較深入,創業的機會多,創業成功的幾率高。在特色專業進行創業教育,一方面要強化專業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積極介紹行業、職業的最新進展,拓展專業學習內容,擴展學生視野,為學生創業提供方向;另一方面,要強化工學結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充分認識行業對職業技能人才的要求,了解行業創業的前景,找出可能的創業機會;第三,通過專業課程教學的案例教學、創新訓練、創業典型實例介紹等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激發創業熱情;第四,通過創業教育課程完善學生管理、法律、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相關企業注冊申請等程序性規定;第五,為特色專業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平臺和一定資金支持、專業的創業輔導。希望所有的學生都進行創業是不現實和不可能的,而特色專業學生的創業一般不是獨立進行的,需要其他相關專業學生的參加。通過特色專業學生作為發起者、領導者,依托專業技能進行創業,與其他專業學生組成創業團隊,從而帶動學院整體的創業水平。
2.創建學院的創業實踐平臺,方便學生創業實踐。國內部分高職院校通過政府支持和企業贊助等方式建設了創業實踐基地,提供辦公場地和部分設備,由企業、學校提供創業輔導人員和一定的資金支持,通過創業大賽等形式選拔學生進入創業實踐基地開展創業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廣東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在這方面取得可喜成績。各高職院??梢圆扇∠嗤姆绞剑紫纫越o特色專業、強勢專業學生提供創業平臺的方式進行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進一步帶動其他專業學生的創業實踐。
3.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師資保障。創業師資缺乏是我國高校創業教育開展的瓶頸,這一點對于高職院校尤其突出。高職院校首先要將創業教育從就業教育中相對獨立出來,不能只是就業教育的簡單補充。要在盡力借助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參與創業教育的基礎上,一方面制定政策支持、鼓勵專業教師參加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提高職業技能和對行業發展前景的認知,具備教授學生職業能力和指導學生創業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勵專業教師積極投身創業實踐,創辦企業,并適當帶領學生參加;第三,配備適量專門從事創業教育的師資,進行創業教育知識和能力的強化,選派到開展創業教育較好的本科院校學習和參加創業教育培訓。
4.完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創業人才。高職院校學生的系統、全面培養,創業課程體系完善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編寫適合高職教育的教材體系是首要任務。國內適合的高校創業教育的教材普遍短缺,適合高職教育的更是缺乏。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組織全國高職院校編寫系列創業教材是當務之急。創業系列教材側重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法律、管理和程序性知識的內容。另一方面需要對專業課程教材進行重新編排,加入創業理論、成功人士的創業案例等創業教育的內容。
[參考文獻]
[1]蔡春馳.開展內創業教育:重視內創業者的培養——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趨向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1).
[2]何基榮,朱文勝,陳半思.對在皖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再思考[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3]王磊,陳凌云.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平臺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
[4]朱聞亞.基于“專業—就業—創業”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2).
[5]張莉.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D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1&filename=2011016574.nh&uid=WEEv
REcwSlJHSldRa1FiK0VFdlJqQnJsTTZlNktlTnFtek5kR0FzWUFXRlp3Tzl5Z242U
HRYZ081a1FxVkdrPQ==&p=,2011-01-21.
(2005年7月28日)
農業發展的潛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如何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把現有的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及時有效地推廣開來,使之盡快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現代化農業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為全面了解我縣的科技興農情況,最近,我利用10多天的時間,先后到縣科委和固堤、泊子、高里、央子等鄉鎮的10多個村及4個種養基地,通過召開座談會、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察看和進村入戶走訪等形式,重點對科技興農情況及科技興農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
一、科技興農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加快了科技興農步伐,以農業科研攻關、新技術引進推廣、試驗示范、良種繁育和科技培訓為主要內容的科技興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熬盼濉币詠?,全縣共取得重大農業科技成果###個,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新成果###項,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種養新品種100多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5%,農業先進適用新技術覆蓋率達到90%,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達到###%,有力地推動了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廣大農村干部群眾的科技意識日趨增強。從調查的情況看,廣大農村干部群眾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實踐中,嘗到了科技致富的甜頭,科技意識日趨增強,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空前高漲。固堤鎮“西瓜大王”郭洪澤在科技人員的引導下,從去年開始,對大棚西瓜采用微機管理、地膜返光、晚中熟品種早熟栽培等新技術,節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經濟效益。在泊子鄉曲范村察看轉基因抗蟲棉時,該村原支部書記范樂祥介紹說,這種棉花不招蟲,打藥少,一開始人們都不信,現在他們都搶著種,明年,我們村將全部推廣種植這種轉基因抗蟲棉。雙楊店鎮每年都要聘請果樹專家到鎮上講授幾次果樹栽培、管理及蘋果套袋等知識,每次自發前來聽課的人數都在二、三百人以上,有時會議室里座不下,就干脆站在走廊上聽。近年來,圍繞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全縣每年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100多期,參訓人數近2萬人次,使全縣15%以上的農村青壯年得到了技術培訓,掌握了1—2項致富技術,使###萬人獲得了“綠色證書”。
(二)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初見成效。一是農業高新技術走廊建設已初步形成框架。寒亭鎮在走廊兩側100米縣域內新發展花卉苗木230畝,大棚蔬菜210畝,特色大田菜660畝,草莓1000畝,建成占地60畝養殖小縣1處,計劃秋后全面完成3300畝開發建設任務。河灘鎮畜牧養殖縣已建養殖棚52個,占地12畝的千只肉犬養殖場和占地30畝的千頭牛養殖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落實冬暖式瓜菜大棚200個,露天瓜菜700畝,濰縣蘿卜展示園140畝。郭家官莊鎮新建占地10畝的日本環保型農業示范園1處,在胡家朱茂村北新建占地30畝的花卉試驗示范縣1處,發展蔬菜滴灌大棚30個,在畜禽養殖縣新建養殖大棚30個,富氏犬業交易市場已開業運營。二是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建設進度加快。圍繞轉變傳統科技推廣方式,積極興辦農業科技示范園縣。目前全縣興建科技園14處,占地面積達2400畝,其中縣級科技示范園1個,水產養殖示范園1處,鄉鎮示范基地12處。預計今年科技園總產值達2860萬元,純收入1100萬元,科技示范園帶動和輻射310個村莊,養殖戶1450個,種植業基地20萬畝。三是淺海養殖試驗、示范取得實際效果。按照“大改小、淺改深”的模式,已完成蝦池改造1000畝,目前已投放早茬蝦苗800萬尾。推廣車蝦多茬養殖技術和梭子蟹、南美白對蝦等新品種,發展蝦蟹、蝦蝦混養,二茬蝦放養12萬畝,車蝦、梭子蟹混養2000余畝,南美白對蝦放養100畝。新建工廠化養魚室1000立方水體,引進名貴深水魚品種5000余尾,試養成功后大面積推廣。日本車蝦3000平方水體育苗蝦苗長勢良好。灘涂貝類養殖達到2萬畝,護養45萬畝。泊子鄉新建占地60畝的高標準鹵淡水養殖基地1處,并配套了鹵水井和增氧機械,已投入蝦苗16萬尾,目前長勢良好,預計每畝水面可產蝦150公斤,實現收入12萬元左右。
(三)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應用步伐加快。近年來,我縣圍繞發展高效農業,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在嫁接改造傳統農業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先后引進了鳳凰51、京秀葡萄,凱特、意大利1號杏,日本愛宕、水晶梨,中華大櫻桃、意大利早紅櫻桃等30多個珍稀果樹品種;引進日本大白菜、大蔥,以色列辣椒、西紅柿,早苔蒜、黑皮冬瓜等10多個蔬菜新品種;引進巨型犬、宏物犬、無角多賽克山羊、波爾山羊、肉鵝、獺兔等10多個畜禽品種;在泊子、央子、肖家營等鄉鎮推廣轉基因抗蟲棉5000畝。濰縣蘿卜展示園,新引進了天津衛青、蓬萊大青頭、北京心里美等幾十個國內外優良品種,進行對比試驗,確定適合當地栽培品種。先后推廣了果樹、蔬菜保護地栽培、果品套袋、節水農業、肉牛顆粒凍配、程序免疫等新技術。推廣應用新型作物生長調節劑“麥葉豐”5萬畝,畝增效益10%以上;推廣“天達—2116”作物抗病增產劑5000袋,應用面積2000畝;在冬暖大棚種植瓜菜的基礎上,發展大棚葡萄、櫻桃、李子、油桃等,全縣保護地栽培面積達到7萬畝;完成果品套袋8000萬個;在朱里鎮北港村、固堤鎮前大村各發展節水灌溉(噴灌)面積2500畝;引進利木贊等肉牛凍精顆粒1萬粒,推廣應用了肉鴨藥殘控制、瘦肉豬雜交、奶牛高效飼養等技術。全縣農新技術、新成果推廣應用率達80%以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農業良種產業化有了良好的開端。以濰縣蘿卜產業為主的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果,縣科委專門成立了濰縣蘿卜開發攻關小組,具體負責蘿卜品種的提純復壯、良種引進和繁育?,F已按外觀、水浸、切口等性狀嚴格挑選了52個優質蘿卜作為原種,分為兩個品系進行提純。目前蘿卜種長勢良好,預計可生產栽培種300斤。為做大濰縣蘿卜產業這塊大蛋糕,有關部門還專門制定了發展規劃和生產標準,印發了栽培技術要點,在河灘、雙楊、高里、張氏、寒亭、朱里等鄉鎮的蘿卜種植重點村舉辦栽培技術培訓班30多期,參加人員1800多人次。蘿卜反季節栽培收效明顯。今年春天共發展小拱棚蘿卜245畝,畝收入4000元以上。為開辟銷售渠道,還參加了在壽光舉辦的中國蔬菜博覽會、《農民日報》社在廣州舉辦的全國農副產品購銷見面會,宣傳濰縣蘿卜,受到各方人士的關注。同時,還積極向上級業務部門申報“濰縣蘿卜”基地建設項目,申請報告已分別上報到了省財政廳和省農業開發辦。另外,在糧食、蔬菜、林果、畜禽、水產等領域實施的“良種良法”工程和“科技示范工程”也都初見成效,全縣主要農作物和畜禽良種普及率分別達到95%和80%,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農作物統一供種率達到90%以上。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從調查情況看,我縣的科技興農工作在總體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部分干部群眾對科技興農工作的認識不足,科技意識不強,科技素質較低;農業高科技含量低,先進實用技術和新品種引進推廣力度不大,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有點無面的狀況還比較突出;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進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對科技興農工作不夠重視,工作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聯系不夠,農業高科技人才缺乏,不能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分析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四條:
一是對科技興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有些鄉鎮,科技興農工作仍然被放在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的位置上,缺乏抓這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還不很深刻??萍纪茝V人員參與單位的臨時性工作多,從事農業科技推廣的業務工作時間少;甚至有的科技骨干,被派下去包村、包片,與其自身的工作職能出現“錯位”。
二是科技推廣網絡不健全。按照規定,鄉鎮一級應從1996年開始,恢復鄉鎮科委,配備科技副鄉鎮長,配齊科技村委副主任。從了解到的情況看,奏縣12處鄉鎮科委無機構,無人員,無場所,基本上是形同虛設,沒有具體人員負責農業科技工作,造成“上邊有嘴、下邊無腿”,很多事情不好協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技興農工作的開展。
三是科技興農所需經費不足。從調查了解的情況看,縣鄉財政每年安排給農技推廣部的事業經費,扣除職工工資及其他非業務性支出外,所剩無幾。去年,業務費僅為###萬元,僅占科技三項經費支出的###%。另外,農業科技推廣所需經費的投入渠道單一,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不健全,也是造成農業科技推廣經費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是農業科技工作人員和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有待提高。目前,縣科委20多個在編人員中,只有一個本科生,遠不適應當前科技工作需要基層農技人員,年齡普遍偏高,導致知識結構老化,跟不上時展步伐。有的鄉鎮,農技人員長期得不到集中培訓,更沒有外出考察的機會,信息閉塞,視野不開闊,科技素質與專業要求相差甚遠。另外,農民科技素質低,接受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慢等問題,在一些地方也很突出,影響了農業科技推廣效果。
三、對科技興農的建議與對策
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不僅是我縣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而且返過來會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促進科學技術的引進和開發,進一步加快科技興農步伐。為此,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如下建議:
(一)強化教育培訓,夯實科技興農的基礎。農民是科技興農的主體。發展現代化的農業,必須首先要造就現代化的農民。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要把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作為加快科技興農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突出搞好三個結合。一是科普宣傳要與科技示范相結合。在充分利用圖書、報刊、電臺、電視臺等大眾傳播媒介大力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建議縣里每年選樹10個科技進步典型、培養10名科技致富標兵,通過典型的示范作用,提高科普宣傳的質量,引導群眾學科技、用科技,形成重視科技進步,依靠科技致富的良好風氣。二是科技年度活動要與農技服務相結合。在進一步搞好科技下鄉活動的同時,各級農技人員還要定期深入農村,進村入戶面對面地開展科技服務,指導群眾生產。除每年五月份開展好“科技宣傳月”活動卡,全縣還要集中開展1—4次活動,抓好1—3個農業科技項目,使群眾及時學習掌握農業科技的最新成果。三是技術培訓要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發揮好縣農廣校、鄉鎮電教中心、農民夜校等培訓基地的作用,在舉辦各種技術講座、培訓班的基礎上,把提高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放在首位,大力加強農村職業技術培訓和職業教育。今后每年培訓農民技術骨干要不下###余人次,三年內使80%的青壯年農民普遍接受一次培訓,并熟練掌握1—2門農業實用技術。
(二)加快科技推廣,把握科技興農的方向。農業科技成果只有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才能產生巨大的效益。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是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的前提,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突出農業科技示范園縣建設。對農業高科技走廊內的濰縣蘿卜展示園、無公害蔬菜示范園、名優水果示范園、優質種苗繁育示范園、畜禽良種繁育基地、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六大農業園縣,要制定建設標準和管理辦法,實行統一掛牌命名,在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力爭把這六個園縣建成寒亭高效農業的展示園,優良種苗、先進技術的示范園和帶動引導群眾科技致富的樣板園,以園縣建設促進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的優化升級。二是發揮典型示范作用。要圍繞當地主導產業的發展,搞好示范村、示范戶建設。除繼續開展好爭創科技示范鄉鎮、科技示范村、示范戶活動外,縣鄉兩級今后每年都要選樹一批科技進步典型和科技致富標兵,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讓科技致富的事實激發起廣大農民群眾推廣、應用科技成果的熱情,調動起群眾參與農業科技推廣的積極性。三是健全農業科技推廣網絡。建議鄉鎮恢復鄉鎮科委的機構、人員和辦公場所,村里拿出專門人員,負責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同時,積極鼓勵發展各種民營科技企業,興辦各類民間農業科技服務、研究組織。通過健全隊伍,理順關系,上下貫通,逐步建立起“官民”合一的農業科技推廣網絡。四是切實加強科技推廣的保障措施。要圍繞《轉化法》的深入實施,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當務之急,就是要根據我縣實際情況,制定出臺加快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優惠政策,推動全縣科技興農工作的開展。可以鼓勵城鎮和外地農業科技人才到鄉鎮或村開展科技承包或兼職、任職,為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提供便利條件;改革縣農廣校招生制度,可以從鄉鎮農業技術人員中招收部分學員,畢業后充實到基層農技部門;把農業科技推廣納入縣級科技進步獎勵的范疇,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獎金用于獎勵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