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數學教學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教材教法;改革探索
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和《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稱《標準》)的全面實施,我國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正在全面有計劃地進行,《標準》在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改變。這不僅僅體現在教材的變動,而且對從事基礎教育的數學教師帶來了全方位的挑戰。數學課程改革產生的更深層次的變化體現在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的變革上,提出了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改革教法的要求。這些變革相應地對培養中小學教師后備軍的高師數學專業提出了新的課題,特別是培養數學教師基本數學教學技能的《中學數學教材教法》(以下稱《教法》)課程必須適應《標準》的要求。然而,很多高師院校數學專業的《教法》課程面對基礎教育的改革卻反映遲鈍,教材內容不能及時更新,課程的教法陳舊,不能及時體現《標準》的新要求,結果是學生學習前對該《教法》課程期望值高,以為能尋求到把握最新數學教育的金鑰匙,但隨著教學的深入,傳統的內容與教法逐漸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以至于在實習、求職試講中與中學的要求脫節,最終失去課程設置本來的目的。如何改變現狀,順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滿足學生要面對殘酷就業競爭的要求,筆者認為,《教法》要從實際出發,在教學方面不斷地進行探索與改革。
一、開展《標準》專題學習, 更新教學觀念
為推動高師數學教育的發展,更好地與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相適應,首先是轉變教師的觀念,觀念是行動的先導,高師院校教師在頭腦中要時刻明確我們的培養目標是新課程的實施者,是高素質的教師,要改變別人,必先改變自己,更新教學觀念。實現教師的自我定位應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應從知識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學形式從封閉式轉化為開放式的三個轉變,只有進行觀念的充分準備,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才能在教育環境中掌握好方向。其次是組織學生學習《標準》理念、課程目標、評價方式,開設《標準》專題學習并積極開展討論,分析課程改革對數學教師角色、能力、工作方式、教學方式、教學策略的新要求,充分認識數學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關鍵。
二、結合《標準》改革《教法》教學內容
1.結合課改,吸收和補充新的研究成果
數學和數學教育都在不斷地發展,教法與相關學科和新興學科之間的關系還不很協調,有些教學內容陳舊,未能與當前的思想觀念、生活實際和學科的發展同步,沒有結合當前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理論脫離實際。因此,在教學中應走出課本,在保持《教法》內容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增加數學教育領域新的研究成果,使學生了解該領域前沿的基礎研究狀況,形成較為先進的數學教育觀念。同時特別要聯系目前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的改革實施現狀,介紹中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法》要在學習《標準》的前提下,開設中學數學發展的專題課程,明確符合時展的課程目標,使學生的學習緊跟時代的要求,實行教學內容和學生主體的開放,建立開放型知識結構。
2.對《標準》新增內容進行研究
新的中學數學課程在內容上有了重大的變化,突出了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標準》強化了概率統計,設置了數學探究、數學建模、數學文化,有些具體內容在教法課程中從未涉及乃至現行的高師數學課程中較薄弱和不能完全覆蓋。如,算法、框圖、信息安全與密碼、球面上的幾何、歐拉公式、與閉曲面分類、三等分角與數域擴充、開關代數與布爾代數、優選法與實驗設計、風險與決策、數列與差分等[1],結合其高師專業課程的相應改革,專門補充討論新增內容設置原因,正確把握《標準》對新增內容的定位,并對其教法及相關問題開展討論研究。
3.調整教學順序
《教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數學專業基礎知識基礎上開設的,通常是先學習了解研究對象、任務、特點,對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和內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再講教學原則、邏輯知識和教學方法,最后介紹中學數學教學工作[2]。如果先讓學生明確中學數學教學應做哪些工作,再介紹做該工作具備的知識、原則、方法,就能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學習,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改進教學方法,轉變學習方式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師素質與課改要求的差距明顯顯露出來。教師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前提下,要具有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的能力。其變化的實質就是教法、學法上的改進,教法與學法相互制約,相互影響,許多有效的學法正是直接從教師具有示范性的教法轉化而來的。高師生的學習方式直接影響其未來的教學方式,高師生經歷“大學教法—學習方法—中學教法”的過程,作為《教法》課,更應該在新的教育教學觀指導下從“滿堂灌、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中解脫出來,運用探究、參與、研究的教學方法,進而促進學生從被動聽、做筆記、圍繞解題、練習、考試關心分數向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有效的學習方式轉變。
1.強化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教與學兩方面直接參與、共同對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一方面通過教師精心選取典型的優秀教學案例,引導分析獲得蘊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學原則和方法等;分析常規教學模式,并探討新的數學教學模式(探究式數學教學、數學質疑教學模式、數學建模教學、活動型數學教學模式整體教學與范例教學)[3];學習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方法;深入學習分析案例中的教學設計如何體現現代教學理念和現代教學方法,既可體現學科特點,又可將已有的教育學、心理學原理知識運用其中,學生又能處于積極參與狀態創造性地獲得學科教學的有關知識,增強對教學問題的分析決策能力,真正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另一方面,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對不同的觀點和看法進行充分討論,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師根據情況進行總結。通過這種觀摩—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未來教育教學的反思精神,發展學生對自身教學實踐進行批判的技能,使他們掌握對教學進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進而形成一定的數學教學研究能力。
2.加強分析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標準》提倡使用信息技術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模式,因此《教法》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認識體會信息技術不僅作為教與學的輔助工具,更是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探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整合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
四、加強實踐環節中的理論分析和技能培訓
《教法》課的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系統師范性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不僅要求學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論知識,還要培養技能。然而,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要體現學生知識的建構過程,就應該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因此必須建立一種新的教學機制,創設一種能促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開展研究活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開展合作交流的研究性活動中把握數學教育理論的精神實質,掌握一定的教學技能。然而,長期以來,《教法》課重理論輕教學技能訓練,同時大學在追求學術高品位時,不可避免地脫離基礎教育的實際。因此,教法課程必須由重理論輕技能轉向借理論促技能,并將其作為專業技能課程設置,其理想的改革方式是實行開放式教學,發展專業發展學校,讓學生經常到中學去見習,參與教研和教改活動,嘗試教學設計和實施。這是一種互惠的行動,它不僅有利于大學教師、學生和中學教師雙方的專業提高和發展,而且對師范生的知識應用和教學技能的訓練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4]。但由于教育體制和條件的限制,這種方式難以實施。因此,在目前的狀況下,只有加強和改進教學活動,活動始終以嘗試教學設計、模擬課堂教學為中心,同時兼顧專業和技能的訓練,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個人的教學反思,促進教師教學知識的發展。具體做法:改變將《教法》課與試教課分離的現狀,在《教法》課學習理論的同時,就開始分小組對中學的典型課題進行試講,小組既作為教學基本功訓練小組,又作為學習理論小組和反思研討小組。在教師的引導督促下形成一種合作交流、相互切磋、共同發展、和諧統一的學習氛圍,增進知識的應用,在應用中進一步提高對理論的認識,繼而在以后的全面試講和教育實習過程中,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反思階段針對實踐中出現的矛盾與分歧,例如結合《標準》理念,分析《標準》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以及不足等,提出研究探討課題,更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確定畢業論文選題,進行實證研究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能應用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方式和手段,善于把數學知識的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既能從事數學教學又能從事數學教育科研的高質量的數學教師[5]。
五、實行多元化評價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隨著教學觀念、內容、方法的改革,《教法》所采用的傳統的一張考試卷評定學生成績的方法已經無法比較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效果,因此,評價內容和方式必須進行改革完善。一方面,利用多渠道多種方式評價,如采取筆試、口試、教學研究小論文三結合的方式評定學生成績,具體可包括課堂討論、小論文、調查報告、平時作業、動手作業、課堂示范、書面考試等方面綜合評價作為最后成績。另一方面,加大平時成績的權重,平時成績比例增大為30%,期中和期末各占20%、50%。平時成績包括課堂提問、作業以及課堂討論等成績,期中和期末考題改封閉型占主體為開放型占主體,主要考查對知識的理解與靈活運用。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名學生平時就積極投入到教法課的學習與活動中,促進教育理論的掌握和教學能力的提高以及數學教師數學素養的形成和教學研究能力的初步養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趙振威,章士藻.中學數學教材教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張奠宙.數學教育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關鍵詞:中學數學;例題教學;教學方法
數學教學離不開例題教學,例題可以體現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培養數學技能。只有通過例題的分析,才能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和概念,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進一步鞏固知識。
一、例題教學在中學數學中的作用
數學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理論知識、例題和習題。每一節課都會涉及多個知識點,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連接主要靠例題去過渡,用例題去引出新的問題,教師啟發學生看懂、理解、會做題,學生才能循序漸進地去理解、鞏固、消化,運用所學的數學概念知識。可以說,例題教學對于學生掌握、運用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中學數學教學中例題教學存在的問題
很多教師在講解例題時,只是以解決例題中涉及的問題為目的,并不會從例題中展開延伸,導致學生只會照搬教師的解題方式,表面上對教師所講的例題已經完全掌握,但其實一知半解,遇到稍微變化的題目,就會看不懂、不會做。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只是扮演著模仿者,對他們來說,學習數學就是“題海戰術”,不停地做題去提高學習效果,沒有自己分析問題的思維模式,只是對教師例題解法的認同與接受。題型千變萬化,學生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師要真正發揮例題教學的作用,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學會發散思維。只有具備靈活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會數學。
三、對于中學數學例題教學方法的研究
1.對中學數學例題教學的全面認識
在中學數學例題教學中,教師往往對例題的講解不夠重視,沒有明確例題教學的意義與價值,認為反正課本上有,大致講一遍就可以了,有時甚至忽視學生的分析解題思路,只是照搬課本,其教學結果自然事倍功半。數學例題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掌握雙基、傳授方法、揭示規律、啟發思想、培養能力的過程,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在思路、方法、格式等方面為學生提供了解題的示范模式,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針對學生基礎安排例題
數學是一門循序漸進、層層疊加的學科,在已有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選擇例題還是延伸講解,教師都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增加數學例題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情況去對例題進行相應的變更,注重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認知需求,盡量避免偏難的題型,選擇一些難度較低、學生普遍能夠接受的例題,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學生。通過教師解題思維的引導啟發,學生要提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盡量自己去完成解題過程。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
3.例題的分析與講解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發揮課堂的民主性,鼓勵學生多發言,調動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以小組形式讓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強化學習氣氛,保持學生的智力活動處于最佳狀態,發揮其潛在的思維以及創造能力。學生通過自我嘗試與探索,更好地掌握解題技巧,更好地綜合總結分析學過的知識,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等,品嘗到學習的成果與樂趣。同時教師在引用例題時,不要太拘泥于例題,要充分挖掘例題的內涵,在不改變例題中已知條件的前提下,適當地增加或減少條件,引導學生學會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用的解題策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從而達到例題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真正作用。
4.重視例題的回顧反思
對例題的回顧反思過程在提高學生解題能力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解題過程各個環節的審查、檢驗,可以讓學生就已學知識深入探討,以求對例題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揭示題目之間的聯系性、規律性。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出例題教學的思路、方法、步驟,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應對不同模式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復習質量,訓練思維的科學性、靈活性、廣泛性、深刻性,實現對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結論
例題教學作為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概念、命題、習題教學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有極大的加強作用。在例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一大突破口。
參考文獻:
[1]丁建平.中學數學例題教學方法的探討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4,8(78):46-47.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育教學;有效性
一、課堂有效教學的概念及其內涵
課堂有效教學, 就是指主要是從教師與學生所從事的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方面來考察,即教育主體遵循教育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 從而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遵循數學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投人,達成數學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旨在提高中學生創新精神和理性思維水平,增強教學效果,它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體現。
二、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班級學習機會差異懸殊
初中的課堂教學是滿足大多數同學的學習需要,不是精英教育。雖然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滿足大部分同學的學習要求,這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雖然在一節課堂上,每位同學所聽講的時間一樣,但是達到的效果卻差別很大,造成只有一部分學生掌握了知識,而沒有照顧到多數同學,這種學習機會差異的懸殊成為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一系列的連續學習中,初始學習中微弱的實用時間差異可能導致后續學習實用時間差異的擴大。
2.課堂教學密度的影響
課堂教學時間少似乎是很多老師的抱怨,將課堂教學的不理想歸結于教學時間不夠長。然而,沒有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卻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課堂教學密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些片面強調提高特殊教學密度,忽視數學課堂理解、鞏固和數學新舊知識綜合貫通的教學環節,從而使學生因數學新知識掌握不牢而影響后續學習,造成教學效率下降。
三、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及方法
1.提倡探究式學習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極強的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一個題型可以有很多種提法,而類似的提防卻又可能是完全不相同的問題,所以題海戰術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讓同學們徹底理解了問題的實質,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目標,而探究式學習在此具有極大功效。在九年級代數講授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問題時,可以通過如下所述的方式,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深入地分析問題,在研究中學識長進。給出三個二次函數:y=x2-x-6 y=x2-2x+1 y=x2-x+2讓學生分別求它們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坐標。引導學生思考現象,同樣都是二次函數,有的有兩個交點,有的有一個交點,而有的卻沒有交點,讓學生討論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而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二次函數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個數跟什么有關?引出這堂課的教學主題和重點內容。
2.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現代教學研究指出,自主學習意識能夠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進而提高教學有效性。根據這一理論,在現代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通過培養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根據數學教學需求以及可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目的,初中數學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通過理論實際化、理論應用化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的理解數學教學內容,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通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最終目的。
四、結語
總之,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每位老師的應有追求。因為,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特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離開學生的教學和離開生活的教學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們應認真研究學情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重視數學在生活過程中的應用,并積極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慢慢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由此一來,方可進一步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使數學教學達到一個最佳境界。
參考文獻:
[1]成繼紅.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查與思考.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9):15
關鍵詞:初中數學;圖形變換;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204-02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越來越重視初中階段的義務教學,各中小學校紛紛響應素質教育改革的號召,一步一步地進行探索和創新,以適應新時期下的教育事業發展要求,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突出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初中數學是素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不容忽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圖形變換是數學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在幾十年的教學過程中,圖形變換這一內容亙古不變,雖然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圖形的變換這一內容不盡相同,但是觀點卻保持一致,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必學內容為提高初中數學圖形變換這一課程的教學水平,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以保障授課質量,使學生們能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圖形變換的教學內容。
1.圖形變換的相關概念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所渭圖形變換就是指許多點的集合,是某一個幾何圖形關于某一點的變換,這一點不僅存在于原來的圖形中,在變換后的圖形中也能找到相對應的位置圖形變換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全等變換,一種則是相似變換所謂全等變換是指某一幾何圖形在變換之后所得到的新圖形與原圖形,無論是在大小上面還是形伏上面都未有所改變,而且在新的圖形中尋找任意的兩個點,其之間的距離與原圖形中對匣的兩點距離完全相等;相似變換則是指某一圖形在經過變換后所得到的新圖形,雖然與原圖形基本相同,但是大小卻會有所變化,因而在原圖形和新圖形中分別選取兩個相對的點之間的距離也并不相等
圖形變換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平移變換,一種是旋轉變換,另一種則是軸對稱變換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具有相似性,平移變換是在圖形中選擇任意一點,然后尋找其變換圖形中的相對應一點,然后將其連接起來,并且保證長度相等;旋轉變換則是指選擇圖形中的固定一點,以此肖、為基礎進行全等變換軸對稱圖形則是指原圖形中的每一個點都能以某一直線為對稱線來尋找新圖形中的每一個相對應點。
2.初中教學中圖形變換的教學建議
圖形變換能夠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很多復雜的幾何問題進行簡單化,學生在變換的過程中能夠找到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應用圖形變化的思想來看待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將理論聯系實際。對此,筆者關于初中教學中圖形變換的教學建議由以下幾方面:
2.1 聯系實際生活中圖形變換的實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的更加緊密,老師也應該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素材,激發學生在觀察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對于初中教學中的圖形變換,在實際生活中能找到很多的實例,選擇典型的圖形變換案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圖形變換的理論知識,理解變換的具體過程。具體舉例:比如,可以讓學生觀察跳健美操的運動員的動作,看看人的旋轉和變換,并說出是屬于哪一種圖形變換模式;又如,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以鉛筆的鼻尖、中間的點和筆頭的點為固定點進行旋轉來觀察圖形發生的變化有什么不同和相似的地方。
2.2 通過課件來向學生呈現課堂教學內容和圖形的變換。我們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數學教學,對于學生而言,圖形是一種相對比較具象的符號,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們可以將新課程的內容與之前學過的相關圖形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并展示在課件上。例如,可以向學生呈現一個三角形,然后慢慢地從左向右移動出一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并在這兩個三角形的中間畫一條虛線,最后將其中的一個三角形旋轉360°之后與之前的三角形重合。這個簡單的操作可以非常形象地向學生呈現了圖形變換的知識與內容,讓學生更加形象地看到了圖形的變換過程,進而對知識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
2.3 教師可讓學生動手繪制圖形變換的過程。在教師講解圖形變換課程的時候,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繪制圖形變換的過程,了解圖形變換的特點,在繪制圖形變換過程的時候鞏固和梳理所學到知識,以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所繪制的圖形來尋找對稱軸的位置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方格中先繪制一個三角形,然后再將三角形平移,重新繪制出一個新的三角形,然后可以讓學生數相隔的方格教量,以便掌握三角形平移的單位在初中數學圖形變換的過程中,既要幫助學生了解圖形變換的含義和慨念,也要注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推理能力的培養。
2.4 引導學生在紙上畫出圖形變換的過程。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變換的過程是一個特殊的動手實踐活動,對學生對圖形變換的認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在繪制圖形變換的過程中能夠重新再梳理一遍圖形變換,對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也會產生深入的思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觀察某一對稱圖形的特點,以及原圖與新圖中各個點和對稱軸的位置關系,然后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變換的過程。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圖形變換教學法是中學數學教學中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方法,對于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推進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在對圖形變換概念論述的基礎上提出了實際的應用方式,希望本文的論述對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帶來一定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王愛琴.淺析如何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J].學周刊,2015,10:91.
【關鍵詞】高中數學;導數;教學研究
不同地區的高校雖然都是奔著培育人才的理念進行教學工作的,可是因為不同因素的影響,對于“導數及其應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目的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在進行“導數及其應用”課程的教學工作時,不僅要將其內容貫徹始終,更要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究,深刻地思考其教學內容在兩個階段學習中如何進行銜接的這個問題.
一、高中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特點
高中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問題之后提出更加深入內容的假設,通過針對假設提出的相關方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查閱到的相關資料在對方案進行佐證的這個過程中,尋找出解決相關問題的辦法,從而達到對數學課程的相關學習任務.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的那個體現出學生發現問題的預見性,對問題進行分析之后提出的正確的假設性,通過思維靈活運用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內省性,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差異性等都是學生學習的特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能夠根據教材的順序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有的則是需要老師對問題進行講解,然后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也有的學生是能全面地思考問題,由淺入深,由實到虛地對問題進行研究,那么也有的學生無法進行這種思考,他們的學習方式就是單純的獲得知識,并且只能將所得到的知識進行簡單的運用,并不能深入了解知識的內涵.有的學生能夠通過圖表和相關數據進行深入的處理,從而進行分析比對,也有的學生對于圖表數據之流束手無策,從而無法解決問題.一般情況下,學生初中階段形象思維是發展得比較好的,但是到了高中階段,特別是高一的時候,其形象思維發展減弱,而學生的邏輯思維反而開始增長,這就導致了大部分學生在高一階段對于數學的學習十分困難.不過經過高一一年的學習之后,高二的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就更加適應,并且其邏輯性思維也在不斷地加強,到了高三的時候,學生的邏輯思維已經逐漸完善并且趨向于成熟.
二、高中導數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并不是教師單向性地向學生傳輸知識,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只有老師一個人唱獨角戲,課堂氣氛低迷,效率低下.為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促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人教社在編寫教材的時候根據內容的具體情況加上了“閱讀思考”“實習作業”等項目,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具有主動探究的意識,養成具有科學性的思維方式,通過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深刻體會導數學習的價值,并在實際情況中運用學到的知識.
通過數形結合,使抽象的知識以具體的方式呈現出來,導數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數形結合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深刻貫徹對數據和圖形的應用,通過這種有機結合的方式,在將繁復的推導過程簡單化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對導數進行認識.教師通過這種方式給枯燥復雜的數學注入活力,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高中導數教學策略
教師在對導數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等問題進行全面透徹的思考,從主觀條件和客觀因素出發,完成原有的教學課程,達到教學目的,這就是教學策略的含義.通過教學活動中實際的經歷、問卷結果等不同的教學方式的組合,尋找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科學地為學生解決在導數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深入的研究學習跨越導數這個阻攔其學習的障礙.通過開展學習小組,將學生們進行合理的分配組合,以確保每名學生的長處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出來.使學生對合作性的樂趣產生深刻的體會,并合理地引導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另外,還要對總體教學和學習小組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使學習小組的相關活動在不影響整體教學的情況下展開.
結束語
對導數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針對“導數及其應用”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銜接進行思考,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高中導數的學習.導數具有在生活中廣泛應用的特性,這就奠定了導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通過對學生個體差異和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考量,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進行合理的教學改革,以適應目前大環境下的整體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潮流.
【參考文獻】
[1]閆偉.高中數學“導數及其應用”教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
【關鍵詞】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初中數學的基礎知識主要是初中代數、幾何中的概念、法則、性質、公式、公理、定理及其內容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思想和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數學思想和方法納入基礎知識范疇,足見我國數學教育工作者已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的重要性達成了共識。這不僅是加強數學素養培養的一項舉措,也是數學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與要求。這是因為數學的現代化教學,是要把數學基礎教育建立在現代數學的思想基礎上,并使用現代數學的方法和語言。因此,探討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一系列問題,已成為數學現代教育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明確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豐富內涵
所謂數學思想就是對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本質及規律的理性認識,它是數學思維的結晶和概括,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靈魂和根本策略。而數學方法則是數學思想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實現數學思想的手段和重要工具。數學思想和方法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只是在操作和運用過程中根據其特征和傾向性,分為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一般說來,數學思想帶有理論特征,如符號化思想,集合對應思想,轉化思想等。而數學方法則具有實踐傾向,如消元法、換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數法等。因此數學思想具有抽象性,數學方法具有操作性。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合在一起,稱為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作為數學學科的“一般原理”,在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對于中學生,不管他們將來從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地銘刻于頭腦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將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生。
二、初中學數學中的主要思想方法
(1)函數與方程思想:就是用函數的觀點、方法研究問題,將非函數問題轉化為函數問題,通過對函數的研究,使問題得以解決。通常是這樣進行的:將問題轉化為函數問題,建立函數關系,研究這個函數,得出相應的結論。中學數學中,方程、數列、不等式等問題都可利用函數思想得以簡解;幾何量的變化問題也可以通過對函數值域的考察加以解決。
(2)數形結合思想: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因而數學研究總是圍繞著數與形進行的。“數”就是方程、函數、不等式及表達式,代數中的一切內容;“形”就是圖形、圖象、曲線等。數形結合的本質是數量關系決定了幾何圖形的性質,幾何圖形的性質反映了數量關系。數形結合就是抓住數與形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形”直觀地表達數,以“數”精確地研究形。通過深入的觀察、聯想,由形思數,由數想形,利用圖形的直觀誘發直覺。
(3)分類討論思想:就是根據數學對象本質屬性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數學對象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思想方法,分類是以比較為基礎的,它能揭示數學對象之間的內在規律,有助于學生總結歸納數學知識,使所學知識條理化。
(4)化歸與轉化思想:在教學研究中,使一種對象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另一種研究對象的數學思想稱為轉化思想。體現在數學解題中,就是將原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為我們所熟悉的或已解決的或易于解決的問題,就這一點來說,解題過程就是不斷轉化的過程。
(5)數學模型思想:所謂數學模型,是指用數學語言把實際問題概括地表述出來的一種數學結構。數學模型是對客觀事物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種反映。它可以是方程、函數或其他數學式子,也可以是一個幾何基本圖形。利用數學模型解決問題的一般數學方法就是數學模型方法。
(6)分解組合思想:能把在內容和形式上,和教材上的公式、定理所需要具備的條件不完全一樣的數學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解、拆割,或者合成、拼補等手段,將問題轉化為符合公式、定理所要求的形式,并運用公式、定理來加以解決。
三、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途徑淺析
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是數學中最本質、最精彩、最具有數學價值的東西,在教材中除一些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外,其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都呈隱蔽式,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乃至數學課外活動中探索選擇適當的途徑進行滲透。
1.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滲透
對數學而言,知識的形成過程實際上也是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發生過程。大綱明確提出:“數學教學,不僅需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這一思維過程就是思想方法。傳授學生以數學思想,教給學生以數學方法,既是大綱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須把握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思想和方法滲透的契機。如概念的形成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等,都是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極好機會。
2.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滲透
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存在于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數學問題的步步轉化無不遵循著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加強對解題的正確指導,要引導學生從解題的思想和方法上作必要的概括。”其實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用“不變”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不斷“變換”的數學命題,這既是滲透的目的,也是實現走出題海的重要環節。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可以加快和優化問題解決的過程,而且還可以達到會一題而明一路,通一類的效果。通過滲透,盡量讓學生達到對數學思想和方法內化的境界,提高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時的思維無疑具有創造性的品質。如化歸的數學思想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基本思路,在整個初等方程及其它知識點的教學中,可以反復滲透和運用。
3.在復習小結中滲透
小結和復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如何提高小結、復習課的效果呢?需要緊扣教材的知識結構,及時滲透相關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在數學思想的科學指導下,靈活運用數學方法,優化小結、復習課的教學。在章節小結、復習的數學教學中,我們注意從縱橫兩個方面,總結復習數學思想與方法,使師生都能體驗到領悟數學思想,運用數學方法,提高訓練效果,減輕師生負擔,走出題海誤區的輕松愉悅之感。
4.在數學講座等教學活動中滲透
數學講座是一種課外教學活動形式。在素質教育的導向下,數學講座等教學活動日益活躍,究其原因,是數學講座不僅為廣大中學生所喜愛,而且是數學教師普遍選用的數學活動方式。特別是在數學講座等活動中適當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給數學教學帶來了生機,使過去那死水般的應試題海教學一改容顏,煥發了青春,充滿了活力。
四、小結
數學教育離不開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加強思想方法教育,就抓住了數學教育的關鍵,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就意味著站在數學理論的制高點,從整體上把握了數學發展的方向。在素質教育的目標教學中,堅持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把握數學思想發展的脈絡,就能達到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劉秀嬌.《初等數學思想方法淺談》.成功(教育),2008.08,pp.54-55
[2]張先榮.《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探討》.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08,pp.66-67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支撐
隨著經濟、教育的不斷發展,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日益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和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同時也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豐富的信息化資源。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支持。
一、在課前
(一)為教師的課前備課提供參考
備課是教師在上課前的教學準備。我們在備每一節課的教材時,必須確定教學目標,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這時我們就需要去廣泛閱讀有關的資料,包括教學參考書、報刊雜志、瀏覽網上信息。由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資源共享和信息搜集處理功能,使教師在備課時,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參外,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擷取更多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和資料,開闊教師的眼界,拓展教師上課的思路,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自己對信息的整合,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設計的質量和藝術。
(二)為學生準備學習素材提供途徑
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基礎教育應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把學生培養成能充分適應二十一世紀的專門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擴展了信息傳遞的途徑,豐富了信息資源的門類,提高了信息處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同時增強了人們的信息意識,這使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而且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成為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工具。利用各個網站,可以獲得網絡環境下珍貴的數字化的學習資源,利用本地區和學校的教育資源庫,學生可以從中查找所需的學習素材。
二、在課中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識間的聯系,引起興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識。
例如:在教學《加法的意義》時,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原來有5只雞,又來了9只雞。學生在觀察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表示的意義,引出“合并”。多媒體展示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而且形象生動,學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具有常規電教媒體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綜合它們的優點。計算機輔助教學帶來了教學手段的一次現代化的大變革。計算機能事先存儲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師在課堂上某些環節上時間的浪費,能為學生練習、思考贏得更多的時間,從而增加了教學容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帶來了課堂效益的提高。
(三)解決教學難點
多媒體技術,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畫面,靈活多變的動畫及音樂效果來優化教學過程,是一種新型教學輔助手段。運用多媒體課件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易如反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己很難示范清楚的教學環節,用課件中的動畫或影像表現出來給學生看,這樣就能幫助學生看清了每個細節,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理解,對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講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時,用傳統手段,包括直觀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難把要害講清楚。而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方便地演示:將兩個角平移重疊,將角的兩邊長短隨意改變。學生通過觀察動態的過程,很容易地歸納出“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無關,而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四)啟發學生思維
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將教學內容一一呈現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提供豐富感知、呈現思維過程,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內容,極大地支持了學生對邏輯推理、問題解答和數學觀念的尋求與研究。尤其是引導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借助于觀察和比較,啟發思維,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識的本質。
(五)彌補教材不足
課本中有些要求實踐的教學內容,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可能讓學生親臨其境,從而限制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與數學進行整合教學,可以給學生呈現出一個真實的或虛擬現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其中體驗,學會在信息學習環境中學數學、在生活中學數學,主動構筑自己的學習經驗,以彌補教材的不足。
三、在課后
(一)利用信息技術可延伸課堂教學
目前我們學校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即學生在校集中授課,受教學時間的統一限制。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化整合數學學科教學應該增加新的教學形式。基于這一思考,我們有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并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為學生繼續學習數學提供渠道
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習不是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習者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每個學習者都是在其現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新信息主動進行選擇和加工,從而建構起自己的理解。
在課后,我們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工具將學習內容以多媒體、超文本、動畫等形式和友好互動的界面,以網絡為載體,為學生提供數字化資源,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提供渠道。例如網絡課堂就是學生繼續學習數學的一個很好的渠道。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數學;文獻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8-0106-03
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是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新途徑,與學科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繼承性。它強調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是改變傳統教學結構、實施創新人才培養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目前國際上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與潮流。為了使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更好地利用,筆者對近6年來關于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應用的文獻進行了梳理。
1 文獻分布情況
筆者在CNKI的中國學術期刊網出版總庫以“信息技術”并含“高中數學”為“主題”“篇名”“關鍵詞”進行了檢索,結果見圖1。為了更加精確了解我國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應用中的研究現狀,筆者又利用知網的“文獻來源”功能,對教育技術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期刊上的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進行分析。
2 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應用的研究視角分析
筆者在研究文獻期間,發現多數研究者將研究視角放在信息技術學與高中數學教學的整合上,筆者主要從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研究、基于不同教學內容的應用研究、注意問題及策略的研究這幾個方面進行綜述。
2.1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特征,對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突破了教學重難點。但是由于關注角度不同,不同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觀點。如鐘偉香[1]認為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中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能夠突破教學重難點,降低學生的理解程度;能夠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孫毅[2]等人認為,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業一方面可以增進師生的溝通交流,另一方面數學比較抽線難懂,信息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障礙。研究者楊雪娟[3]在孫毅研究基礎上認為信息技術還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以學生為主。鄭曉娥[4]研究表明,信息技術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渠道,讓課后輔導輕松便捷。再有研究者張桂貞[5]認為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反思,這樣才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筆者認為,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學科中的作用就是改變了傳統數學課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轉變了師生角色,實現資源的整合,優化教學結構,將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此外,筆者還認為,結合傳播過程和傳播要素分析,信息技術的應用是貫穿教育傳播的整個過程。
2.2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針對高中數學不同的教學內容,筆者主要從立體幾何、函數、平面解析幾何3個模內容進行分析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2.1信息技術在立體幾何教學中的應用
立體幾何被認為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徑。如薛兆勇[6]研究表明,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走好立體幾何的第一步――作圖,可以將抽象的立體圖形具體化、形象化,突破立體幾何知識的重難點,利用多媒體進行階段性評價,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又如虞建良[7]認為立體幾何有很強的抽象性,利用繪圖軟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促進學生對課程的理解。
幾何畫板在高中立體幾何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有基于案例的。如研究者王效東,薛春玲[8]等人認為在“點線面關系”這一教學內容上,應用幾何畫板建立空間坐標系,制作一個四棱錐,讓四棱錐左右或上下旋轉起來,實虛線自動變換,這樣使三維空間圖形運動起來,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形成空間概念,變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2.2信息技術在函數教學中的應用
函數概念的抽象,以及數形結合的函數內容讓學生對概念理解出現困難,對函數圖像缺乏感性的認識。研究者宋梅紅[9]認為在函數圖像學習時,如果傳統的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學生就不會處于被動的狀態,很好掌握函數圖像的畫法,并且容易理解函數圖像解析中各參量與函數圖像的關系。而且可以整合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滲透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學能力。
研究者薛峰[10]認為在提出函數問題的時候,可以應用幾何畫板軟件、文字處理等工具對函數過程進行記錄和分析,引導學生在圖形變換中思考,清楚明白地給學生展現函數的特征和內在關系。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采用Word、ppt、電子表格等工具幫助學生開展探究工作和互相交流討論,再應用幾何畫板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函數圖像的特征和性質。
同時,吳正芳,王敏[11]表明,應用Excel 的公式和圖表功能,正確、快速地進行計算和呈現函數圖像,能夠突出重點,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化解難點,并節省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靈活使用以理解和掌握其他數學函數。
2.2.3信息技術在高中平面解析幾何教學中的應用
平面解析幾何的實質是利用代數的方法來研究平面幾何問題。研究者樊貴生[12]認為平面解析幾何最基本的就是求點的軌跡問題,而按照求點軌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建立點的軌跡方程,把所研究的平面曲線轉化為研究數的問題,再通過解決數的問題來解決曲線問題,但是曲線與方程之間的對應關系很抽象名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通過幾何畫板利用點的運動把幾何圖像展現給學生,能夠使學生直觀地看到點的變化。
筆者同意研究者們的觀點,對于數學這樣的比較抽象的學科,特別是在幾何教學中,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既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嚴重影響教學效果。使用信息技術支持的學科教學軟件(如幾何畫板),可以使抽象的圖形形象化、具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2.3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信息技術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但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避免一些誤區,已達到教學最優化效果。
1)防止利用信息技術“滿堂灌”
利用信息技術使得課堂容量加大,省卻了老師大量的板書時間。但過分夸大信息技術的顯示功能,不分課型隨意應用,無法突出重難點,學生接收效果不好,數學課堂徹底轉變為“滿堂灌”,背離了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課堂的本意。
2)防止信息技術“特效”喧賓奪主
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的課件,特效炫目,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呆板、沉悶的氣氛。但是很多教師將多媒體課件設計華麗,忽視了關鍵內容,忽視實質內容,甚至有的脫離了教材,最后就是使得多媒體效果喧賓奪主。
3)防止信息技術完全代替傳統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是教學的一個好幫手,但是他不可能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因此無論信息技術怎么先進,有多完美,它帶來的多媒體教學僅僅是課堂教學的資源和一個輔助工具,不應該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
4)針對合適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
高中數學雖然比較難也比較抽象,但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用于多媒體教學,對于有的內容,傳統的講授法比利用多媒體教學更有效。對于某一教學內容,誤用或濫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反而會事倍功半。
5)避免“機灌”現象
研究者劉紅霞[13]研究指出,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思考、討論。如果不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那么表面上看整堂課信息量大,學生反映良好,其實由原來的“人灌”改為更高效的“機灌”。失去了學生的思考,等于脫離了實際,這不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
6)課件模式應該多樣化,而且課件要容易操作,易于理解
丁海峰[14]-指出,在課件模式選擇時,除了PPT 外,我們也可以采用flash 動畫、幾何畫板以及Authorware 等軟件。選好課件模式后,在課件設計要容易操作、易于理解。受教師精力以及學生理解課件內容的影響,課件應盡量制作的容易操作、簡單明了。
7)處理好板書與信息技術的關系
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各環節中,板書有其不可代替的優勢,可以隨寫隨停,即寫即擦,適當修改等。雖然電子白板功能和黑板相近,但是在某些環節是不可替代板書的。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課型,合理選擇黑板和大屏幕,并使二者有機結合,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留有反思和發問的機會。
研究者們從對個角度闡述了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但筆者發現學生的特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接受程度也是應用中必須考慮的問題,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媒體或學科軟件能夠接受,信息技術的應用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會事倍功半。
3 總結
高中數學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信息技術支持使高中數學的學習從抽象到具體,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高中數學的教學帶來了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鐘偉香. 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新課程(下),2015(9):162-163.
[2]孫毅. 探討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4(34):116.
[3]楊雪娟. 淺談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5(12):39.
[4]鄭曉娥. 例談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4(20):166.
[5]張桂貞. 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下),2015(8):160.
[6]薛兆勇. 多媒體在高中立體幾何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教學參考,2013(14):34.
[7]虞建良. 探析信息技術在立體幾何教學中的應用[J]. 語數外學習(高中數學教學),2014(5):18.
[8]王效東,薛春玲. 幾何畫板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幾點應用[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4):96.
[9]宋梅紅. 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函數教學的有效整合[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7):66.
[10]薛峰.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中函數教學研究[J]. 數學教學通訊,2014(21):40-41.
[11]吳正芳,王敏. Excel在高中數學函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計算機時代,2015(4):71-72.
[12]樊貴生. 幾何畫板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0):158.
關鍵詞:教學環境;高中數學;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5-224-01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研究的背景
新的課程標準的頒布,對國家人才的培養提出了不同的建議。從數學學科上來說,希望通過新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課堂的效率,除了課堂必要的理論知識學習外,也強調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與傳統的奧數理論學習不同,新的教學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數學建模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中,也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避免過度的形式化和固定化,隨著課堂的多變和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教學將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教學方式,圍繞課堂的有效教學進行研究,反對墨守成規的低效和禁錮思維式學習。針對上面的問題,本文結合當前教育環境進行了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
2、研究的意義
從一個方面來說,由于課堂教學涉及的范圍較為廣泛,很難從某一方面進行系統和全面的研究,每個專家和研究者因為所處地區的限制和文章長短的限制,對于當前環境下的教育很難有一個全面概括的描述;從另一方面,由于當前新課程教學處于初級推廣階段,部分地區由于資料的滯后性,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還處于空白階段抑或初步了解階段,由于全國地域的差異的教材版本的不同,教學專家對于課程研究的實踐也較為缺乏,所以還需要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進行,因此對于理論知識的豐富也是當前的重點。在數學課堂有效教學中,處于一線的教職工的意義非常重大,從學生的教學中發現問題并根據理論知識及時解決問題,教師之間的不斷交流與合作是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研究的關鍵所在。
二、課堂有效教學的概念和內涵
1、課堂有效教學的概念
課堂有效教學是指在規定的課堂時間和規定的教學地點下,以教師和學校較少的投入,獲得學生教學效率最大化,使得學校教育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和滿足社會和學生個人的需要,從而體現教學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分為兩個主體即教師和學生,其中教師負責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控制教學的進度和教學方法的把握。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接受決定了有效教學的效率。
2、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內涵
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指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內實現教學成果最大化。但同時,中學數學課堂的學習也應該滿足學生個人和社會的需要,因此,不僅限于書本知識的灌溉,對于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也將進行一定培養,達到學生個人價值在社會生活中最大化的目的。在中學數學課堂的有效學習中,與傳統的教師填鴨式教學不同之處在于師生間互動應該頻繁,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教育。
三、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1、注重課堂互動,培養師生情感
當前教育環境下,由于課堂師生互動的增加,師生情感的培養也在逐步進行。但出于中學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敏感而脆弱的,在隨堂小互動中,假如教師提出的簡單問題學生不會回答,將導致課堂上學生尷尬以致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同樣,假設在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會回答而教師不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長期下去,將導致學生喪失主動學習的熱情。由于在課堂上,教師面對的學生多,有可能不能顧及每一位學生的感受,因此,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了解,課堂的互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一個動作的激勵一個眼神的交流,都有可能使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
2、注重課堂交流,了解學生動態
數學學科是嚴謹而科學的,在課堂的開始,教師應該通過貼近學生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學生的氛圍之中。有的教師通過對于前一天學生交的隨堂練習中問題最多的地方著手,可以在短時間內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通過課堂開始的幾分鐘教師對于錯題的講解和相關知識的延伸,可以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進入學習狀態。
3、注重課后反饋,認真檢查作業
學生的學習中,課后練是不可缺少的,教師對于課后作業的檢查就是教師與學生無聲的交流方式。因此,在課后作業的批改中,教師不能一味的以檢查對錯的方式進行,而應當在作業的檢查中與學生進行無聲的互動,在發現學生錯誤的同時,也應當有發現學生閃光點的能力。青春期的學生脆弱而敏感,往往教師的一句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正面情感。錯題集的檢查,則有利于教師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后的反饋分析中,有利于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不是靜態的和一成不變的,隨著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教育的改革,仍需要我們觀察和發現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并在與學生進行交流和學習中加以運用,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和琢磨,用最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相處和教學。只有用動態的眼光不斷探索和發現,在實踐中進行研究才能使得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不斷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贊科夫.教學與發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