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人文主義的理解范文

        人文主義的理解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文主義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文主義的理解

        第1篇:人文主義的理解范文

        我記不清,是哪位學者的話——人生中時間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注意力集中是對智力的最大補充。這位偉大的學者所說的,沒錯。人生中,會節約時間的人,他的一生,難道不是光彩奪目的嗎?而哪一位有成就的學者,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智慧,家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名言,又何嘗不是說天才是靠勤奮學習得來的?注意力不集中,你將無法把精力放到學習上,無法一心學習;而不節約時間的人,有從哪里找出時間來勤奮學習?可見,節約時間與集中注意力與天才分不開。

        一個人,如果不節約時間,待他想勤奮學習時,卻又為無時間學習而煩惱。他現在只知道做完作業就去玩,等玩到天昏地暗,回到家里想學習,可一瞧鐘就傻眼了——那么晚怎么學習!?當然,也有熬夜學習的。但是,熬夜對身體很不利,一個人的身體都不健康,學習好又有什么用?古往今來的有成就的名人學士,哪位又沒有想方設法節約時間來學習?只有節約時間,你才能更好地學習;只有節約時間,你學習又好,身體又壯。結業時間,乃至成功學士的秘籍之一。

        一個人,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他將無法學習。為什么呢?因為,即使你擠出時間來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不高,也就是學習學到的知識不牢固,而且又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沒有學到知識豈不是浪費時間!)。注意力不集中,就算有時間學習,收到的學習成果也不好。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哪個不是注意力集中的?牛頓由于在思考問題,把懷表當成雞蛋放到油鍋里煮;陳景潤忙于演算,把演算結果寫到結帳簿里去了,居然不知道哪天是過年,哪天是過節。這些名人,還不是因為注意力太集中了才會做出這樣的“傻”事來?所以,一個人,即使能千方百計擠出時間來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也得不出好成果。

        “人生中時間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注意力集中是對智力的最大補充。”你聽了我的解說,是不是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第2篇:人文主義的理解范文

        論文摘要:在簡要分析科學人文主義的緣起、內涵及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在科研中實現科學人文主義的手段,即在科研中奏行人本主義。

        “科學人文主義”一詞是薩頓首先提出的,其提出目的是為了解決科學和人文這兩種不同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協調、緊張關系的。然而,在內在論影響之下,科學哲學向來是見物不見人,把科學活動看作一個封閉的系統,只研究科學自身的因素,而忽視了研究科學的人的因素的重要性。近代以來,邏輯實證主義者片面強調主觀感覺的“中性”,更使科學逐漸脫離社會因素和人的因素。這里仿照薩頓科學人文主義和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尋求一種在科研活動中實現科學人文主義的手段,即人本主義思想。

        一、科學人文主義的緣起、內涵及意義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并展現出了無窮的魅力,使“瓷本主義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科技的繁榮壓倒了其他文化形式,衍生出了惟我獨尊的大科學主義。但是,繁榮的背后往往總是存在著陰影,科學過度發展所帶來的種種負面效應也日漸突顯,人文主義者們對其的批判之聲越發之大,發科學主義的浪潮也變得日漸高漲,不可避免的就是科學與人文的分裂對立日益加深,后果愈加嚴重。對此,薩頓指出,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怕的沖突”。這種沖突必將伴隨著科學和人文的發展進一步加深·舊人文主義是以解放人性、尋求自由為主題的,而薩頓就針對科學與人文的矛盾敏銳地提出了新的科學人文主義。薩頓明確指出:“我們必須使科學人文主義化,最好是說明科學與人類其他活動的多種多樣關系——科學與我們人類本性的關系”。在薩頓看來,只要關注科學中的人性,或者在科學中“注入”人性,問題就會得到解決,他于是提出一種以科學為基礎的新人文主義,即“科學人文主義”,他又將之稱為“科學人性化”。

        薩頓指出僅僅依靠科學并不能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愛因斯坦也曾說:“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手段,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類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全取決于人自己而不是取決于工具。”所以,必須使“科學人性化”,強調促進科技發展的目的是服務于人,在這一點上。科學發展觀與之完全一致。它主張科技發展要以人為本,因此,是薩頓科學人文主義的繼承、弘揚、創新與實踐。

        如僅就文化層面而言,科學人文主義產生的總背景是“兩種文化”的分裂與對立。所謂“兩種文化”,在目前狀況下,可按薩頓和斯諾所指認的加以理解,即:一是科技專家的文化,另一是人文學者(文學知識分子)的文化。具體而言,科學人文主義產生的基礎至少有三:一是傳統人文主義,二是近現代科學及科學文化:三是現當代的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沖突以及人們對此問題的求解。薩頓的科學人文主義是一種理想的科學技術發展觀,它至少包含四層意義:作為一種新人文主義,其以科學為基礎:同時肯定人文的價值,強調必須以正確的人文價值觀為導向促進科技的發展;倡導科技與人文的協調共進;其目的是使科學發展完全為人類服務。

        科學人文主義自提出后,引起科學哲學等領域學者的廣泛關注及深入探討。至20世紀50年代末,斯諾明確指認了“兩種文化”現象,之后布羅克曼提出“第三種文化”,同時伴隨著“索卡爾事件”、“科學大戰”,科學人文主義思潮在西方得到時代的關注,獲得了新的發展。

        既然科學人文主義在科技發展中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作為科研工作者又如何才能在日常的科研活動中實現科學人文主義呢?這需要尋求一種適用的手段。

        二、在科研活動中實現科學人文主義的手段——科研人本主義

        (一)人本主義思想的起源和特點

        在古希臘時期智者學派普羅泰戈拉就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入的理性力量。在西方中世紀,哲學成為“神學的婢女”,封建神學的蒙昧主義和禁欲主義成了束縛人的枷鎖。到了14世紀時,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熱那亞新興的學者以研究古代文化為借口,首先在思想上展開了反封建主義和天主教的神學統治的斗爭。文藝復興在15世紀擴展到了整個歐洲,到16世紀達到。在文藝復興運動中,資產階級思想家抨擊封建神學的“神本主義”,要求“以人為中心”,提倡以“人性”來反對教會的“神性”,主張個性解放和自由,把人們的價值由天堂拉回到人間,高揚人的意義和價值,形成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本主義。

        現代西方人本主義的再次興起則首先是基于其發展之中面臨的新矛盾,因而現代西方人本主義與傳統的人本主義比較出現新的特征:傳統人本主義從人本身出發研究自然、以某種精神或物質的實體為基點來說明人。在認識論上要求得某種共性的東西,因此是本質主義的,并且強調人的理性作用。而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反對自然的研究,認為哲學只研究人,把人的存在提到本體的高度,主張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本體論。對人的理解,排斥做自然主義、理性主義的解釋,認為人是孤立的個體,其存在及本質是情感意志和心理體驗等,是超出精神物質之外的。現代西方人本主義不承認世界有所謂共性的東西,強調人的個體性,在個體的自我中尋找人格的完整,更注重于人的非理性的情感意志及體驗。

        (二)從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思想發現科研中的人本主義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羅杰斯是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創立的“以人為中心”理論在當代社會工作教育、實務的發展上都享有特別的聲譽。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的人性觀,“性本善”、“自我實現性”、“潛能”及 “以人為中心。“達到良好的心理氛圍中的尊重與理解”是羅杰斯人本主義思想的主要觀點。羅杰斯信奉“人性本善”,認為人生來是積極的、要求上進的,并在條件適合時努力使自身不斷發展完善。在《論人的形成》中,他曾這樣描述:“人的行為是理性的。伴隨著美妙的有條理的復雜性,向著他自身機體所能達到的目標前進。”他指出人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我實現傾向”,并認為“所有的生物學趨力皆可歸屬于這種實現傾向的名義之下”。這種傾向使人不僅要在生理、心理上滿足,而且要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羅杰斯還認為,人具有理解自己、不斷趨向成熟、產生積極建設性變化的巨大潛能,這種潛能性使人得以發展和進行自我塑造。

        第3篇:人文主義的理解范文

        所謂的人文主義教育其實并非一種完善的理論概念,而是一種隨著人類的認知而不斷進步完善的思想,面對不同的發展時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都有著不同的思想內容。在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萌芽期(即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因為眼光的局限,對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理解與認知也就十分有限,當時的教育界普遍重視以古典語言與古典學科作為教育的核心,認為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要培育出可全面發展的人才。[1]此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維多里諾認為,只有做到身心兼顧,德智并重,發展兒童個性與培養社會責任感相結合的教育,才是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而現今我國正在大力倡導對于人才的素質教育,即要求學生不僅具備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實力,還應該具備高標準的整體素質,保證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后,可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還可以在該環境下有所作為。

        二、在英語教學中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及實踐能力

        目前,英語專業已不再是文史科類學生的專長,眾多理工類高校都已開設了這一專業課程,理工類開設該專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科技英語人才(包括科技英語翻譯人才等),但由于長期的文理分科,致使理科學生擅長邏輯思維而缺乏人文知識,他們對語言的低敏感程度,讓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明顯弱于文科生。通過筆者對眾多高校英語專業學生的觀察與研究發現,多數學生對于英語的自學與實踐能力其實都不強,近八成學生的英語知識主要是依靠課堂上教師的教授來獲得,只有不到兩成的學生會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與實踐。而在英語的實際應用中,學生長期受到啞巴英語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影響,在英語的口語表達方面十分吃力,自主創新更是難上加難。[2]鑒于這種畸形的學習狀況,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想方設法讓學生掌握自學與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做到可以全面發展,從而適應社會的需求。

        (二)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過去傳統的語言教學思想認為,英語教學的要求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受這種思想的影響,許多英語教師都十分重視語言教學,重視學生發音的準確性、語法的正確性及語言的流暢性,而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整體情況則不聞不問。換句話說,教師只注重學生語言基本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思維狹窄,知識局限且難以創新。要想改變這種狀況,英語教師就要注重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貫徹,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促進學校設置相關課程

        在很多理工類高校,設置英語專業課程的主要目的其實還是為了輔助理工科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而中西方文化方面的教學卻只是被作為一類選修課來對待,如此設置雖說是為了讓理工類學生更好地學習其專業理論,但這種教學卻使得學生喪失了對于人文知識的普及。[3]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之下,雖然部分高校開始漸漸注重對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貫徹,但到了真正開展校內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時,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意識卻被再一次忘卻,殊不知這種忘卻恰恰使得學生在實際的社會實踐中降低了競爭力。

        三、在英語教學中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途徑

        (一)應樹立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

        教育,就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對于語言類知識的教學同樣也不例外。英語教師作為語言教學的引路人,就更應該努力去改變自身對于教育的觀念,讓教學重新回歸到對學生思想的引領,嘗試以開放的思維態度去努力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的創新能力盡可能得到最大的挖掘。這種教育的探索與引領,會直接激發出學生對于自己所學專業的熱愛,在對專業知識理解力得到提高的同時,自身思維也會得到拓展。

        (二)使學生構建起合理的知識體系

        在我國的理工科院校,很多學生在中學的學習階段就被灌輸了重理輕文的思想。在選擇就讀英語專業時,長期的理工科思維模式就會讓他們在人文精神的理解與學習上變得很吃力。面對這類學生的學習狀況,英語教師就要嘗試著去改變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構架,讓他們走出理工類數據式思考的模式,逐漸培養出對于人文精神的領悟。如此一來,學習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就不會僅僅局限于對英語基礎類知識的應用,而是要將學習的范圍擴大,從整體上進行學習,包括學習人文知識與藝術理念在內的所有與英語相關的知識,以此來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4]如今的語言學習者是未來的語言工作者,所以,面對今后可能會遇到的所有與英語相關的常識,學生在早期的學習階段就要試著去理解,去體味,真正做到對于英語的理解,而不是單純地掌握。

        (三)教師應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

        第4篇:人文主義的理解范文

        [論文摘要]倡導職業人文主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繼承我國近代職業教育優秀傳統、順應國際職業教育改革方向的客觀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要從轉變觀念、確立核心價值、設計課程體系、加強師德建設、注重知行統一等方面構建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創新體系。

        在高等職業教育理論研究的諸多論題中,如何更好地促進職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成為眾多有識之士討論的焦點問題。但是,絕大多數論者依然強調職業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差異與對立,沒有看到高等職業院校人文教育與普通本科院校人文教育的區別,認為只要借鑒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文教育模式就可以實現高職院校職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結合。本文提出,應當把職業人文主義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在價值訴求,在職業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以人文教育引領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構建基于職業特性的高職院校人文教育體系。

        一、職業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職業是人們所從事的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獲取合理報酬,作為物質生活來源,并滿足精神需求的相對穩定的工作。職業本身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性質,具體體現在:第一,職業具有社會性。職業本身是社會分工的產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分類也越來越細化。只有在社會之中提供社會發展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職業才能存在,才有它自身的意義。第二,職業具有歷史性。伴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革與發展,社會生活中的每一種職業都經歷著一個產生、發展和變革的過程。第三,職業具有道德性。作為社會分工的產物,職業是社會生產實踐的表現形式,也是社會交往的重要途徑和紐帶。因此,職業必然與社會倫理相關,強調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來服務于社會,從而獲得合理報酬。第四,職業具有“生活”性。任何職業都必須由具體的人來承擔,每一個人也都必須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從事一份職業。因此,職業不僅關乎社會,而且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對個人來說,職業本身就是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之所在。總之,職業的內涵具有豐富的社會意義和鮮明的人文主義性質。

        我們認為,高等職業教育應當以職業人文主義為基本價值訴求,就是要突破“專業學習訓練+人文(通識)課程=融合職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框架,以職業的社會意義和人文屬性為基點,全面構建高等職業院校人文教育的科學體系和創新模式。具體來說,職業人文主義教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建立職業社會使命。職業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是社會化生產網絡上不可或缺的紐結。每一種職業都以其專業化的勞動和貢獻服務于社會的良性運行,推動著國家的不斷發展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這是每一種職業的社會使命和責任。選擇一個職業,就是選擇一個直接服務社會的舞臺,也是選擇一種社會使命和責任。崇高的職業社會使命,體現著具體職業和社會整體的有機聯系,也為每一個勞動者提供努力工作的不竭動力和意義源泉。

        2.理解職業歷史文化。在職業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那些影響行業興衰的典章制度文獻、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大職業技術革新事件、成就卓越的行業先驅人物等構成了每一種職業或行業發展變遷的軌跡,積淀為每一種職業或行業的獨特歷史文化。只有理解職業的歷史文化,才能真正理解當下職業選擇的社會意義。

        3.培養職業價值意識。特定職業既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也包含著特殊的職業價值意識。職業價值意識具體體現在:每一種職業都有自己的職業精神、職業信仰、職業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凝結為每一個從業者的職業是非觀、善惡觀、美丑觀、榮辱觀。職業價值意識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從業者的內在價值理性和道德自覺,這是職業人文主義訴求的核心內容。

        4.設計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活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職業教育亦是一種人生教育。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有與職業相聯系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愿望等連續性的過程,也是一個人一生中職業、職位的變遷及職業理想實現的過程。人生需要引導,職業生涯需要設計規劃。設計職業生涯的目的是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結合社會發展和時代特點,確定人生的目標,設計合理可行的職業發展方向。職業生涯設計,真正體現著職業教育的人文關懷。

        二、倡導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基本依據

        1.倡導職業人文主義教育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價值核心是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包括兩層含義:第一,就是要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好、實現好、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利益;第二,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高等職業教育以職業人文主義為價值訴求,正是以人為本的切實體現。職業人文主義的目標就是要努力彰顯職業的人文主義性質,真正把職業教育和人文教育融為一體,使社會需求、職業特性和人的發展緊密結合,培養全面發展、德才兼備的“職業人”。一方面,通過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實施,實現受教育者全面素質的提高,使受教育者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各行各業現實需求;另一方面,通過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實施,為進一步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提升職業水平和職業形象提供人才支持。

        從文化角度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兩個必要條件:第一是全社會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體系,第二是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個體。高等職業教育以職業人文主義為價值訴求,就是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地滲透在職業教育之中。職業人文主義具有強大的整合作用。良好的職業人文素養使學生能夠全面地理解自己所即將從事的職業的社會意義,為專業知識的學習、職業技能的訓練提供強大而持久的內在驅動力,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乃至將來的職業生涯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方向感與和諧穩定的心理狀態,才能夠很好地處理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關系,開拓和諧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這樣,高等職業教育就能夠通過培養和諧發展的“職業人”,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對技術學校來說,這也是正確的,盡管技術學校的學生將要從事的是一種完全確定的專門職業。”

        2.倡導職業人文主義教育是繼承和發揚我國近代職業教育優秀傳統的要求。在近代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進程中,倡導和關心職業教育的教育家都特別強調職業教育目標的人文主義取向。

        著名教育家、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創辦人黃炎培對于職業教育可能存在的弊病有著清醒的認識,指出“辦職業教育,最易犯兩種病。其一,學生誤解了‘自尊’的一個名詞,于是不知不覺看輕一切作業。隨你學什么工藝,都成為貴族的工藝。除掉規定工作課程以外,不愿動手。其二,僅僅教學生職業,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把一種很好的教育變成器械的教育,一些兒沒有自動的習慣和共同生活的修養。這種教育,頂好的結果,不過造成一種改良的藝徒,絕不能造成良善的公民。”為了防止這兩種弊病,在中華職業教育社所辦的中華職業學校,學生入學時一律要寫誓約書。誓約書的內容是:“一、尊重勞動(學生除半日工作外,凡校內一切灑掃、清潔、招待等事,均由全體學生輪值擔任);二、遵守規律(校中有全校學生組織自制團,自訂一切規律而自守之);三、服務社會(學生除校內服務外,兼于校外從事一切相當之服務)。”此外,黃炎培明確提出職業教育的宗旨是:“職業教育,將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長,以從事與社會生產事業,藉獲適當之生活;同時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標,即養成青年自求知識之能力、鞏固之意志、優美之感情,不惟以之應用于職業,且能進而協助社會、國家,為其健全優良之分子也。”他認為,大學教育的真正使命在培養崇高的人格及深博的學術,而以職業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專科學校的使命在造就實用人才,同時亦須重視人格訓練,以免由實用而流于功利化。”

        教育家陶行知認為:“職業作用之所在,即職業教育主義之所在。職業以生利為作用,故職業教育應以生利為主義。生利有二種:一曰生有利之物,如農產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無,醫生治病時。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產雖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則一。故凡生利之人,皆謂之職業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謂之職業界中人。凡養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謂之職業教育;凡不能養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謂之職業教育。”他還強調“生利主義”對師生之精神的指導作用:“生利主義側重發舒內力以應群需,所呈現象正與衣食主義相反。生產一事一物之時,必自審曰:‘吾能生產乎?吾所生產之事物于群有利乎?’教師學生于不知不覺中自具一種利群之精神。”這種“利群之精神”就是一種超越一己私利、以滿足社會進步的要求和族群共同福祉為價值理想的人文精神。總之,黃炎培、陶行知等教育家都強調必須把正確價值意識的培養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只有把職業教育和人文教育統一起來,實現職業教育的工具價值和人文價值的有機融合,才是真正健康的職業教育。

        3.倡導職業人文主義是順應國際職業教育發展新趨勢的要求。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英國出現了新職業主義思潮,主張把職業教育納入主流教育,構建一個以培養高技能的、彈性的、富有合作精神的勞動者為目標的全新職業教育體系。其指導思想是:職業教育定位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職業訓練,而是要從“培養工人從事單一的、剛性的和細瑣任務的泰勒主義和福特主義”中擺脫出來,以培養“核心技能”為目標。所謂核心技能,是指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度專門化的、狹義的技能。它具有通用性、可遷移性和工具性,通常包括“共同的知識與理解”“與民主社會相關的共同的價值觀”“可遷移的學習內容”“共同的學習經驗”等。顯然,這里強調的“共同的價值觀”就是職業素質中所包含的人文素質。英國新職業主義教育思潮對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的職業教育都產生了影響。美國職業教育在20世紀90年代曾經興起過一項以提升青年的學術成就和就業能力為主旨的“學校向工作過渡”(簡稱STW)改革運動,進入21世紀之初,這項改革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持續。在其基礎上,當前美國職業教育正在進行“學校向生涯過渡”(簡稱STC)改革。從STW到STC的轉變,絕不是單純的名稱的改變,而是反映出美國乃至世界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倡導學生本位,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個體,著眼于個體職業生涯的持續終身發展。很顯然,從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看,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努力溝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職業訓練和人文教育,使職業教育服務于勞動者全面素質的提高和終身發展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現代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這是大勢所趨。

        三、實踐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基本策略

        1.確立職業人文教育理念。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隨著經濟生活的市場化和社會階層逐步分化,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趨向于多樣化、世俗化和功利化。我國教育的人文主義傳統呈現出式微之勢,教育目標也越來越功利化和工具化。特別是在高等職業教育興起和發展的過程中,重實用輕人文、重技能訓練輕道德養成、重專業成長輕全面發展成為普遍現象。“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被誤讀為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技能訓練、學生上學的目的就是找個工作,而作為人的發展必需的知識結構的完善、和諧人格的塑造、全面素質的培養被置于次要的地位。這些都極大地制約著高等職業院校人才的培養質量,制約著高等職業教育的長遠持續發展。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較,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科相對比較單一、人才培養周期較短,不可能完全照搬普通本科院校大量開設人文通識類課程的人文教育模式。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文教育,應當立足于自身的實際,從職業教育的特性出發,消除“職業/人文”二元對立的思想,充分挖掘“職業”本身的人文內涵,確立職業人文主義理念,探索基于職業特點、面向職業生活的高等職業院校人文教育創新模式,培養全面發展的“職業人”。這應當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的根本價值訴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理念。

        2.構建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核心價值。高等職業院校具有鮮明的行業特征。不同的行業在勞動對象、工作任務、工藝流程和生產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對其從業人員的人文素養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當根據自身辦學所面對的主體行業的職業崗位要求,確立自己的職業人文素養核心價值目標理念。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是一所面向首都第三產業特別是商業服務業、以財經貿易類專業為主體的高等職業院校。財經貿易類職業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為人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對從業人員的職業人文素質有更高的要求。根據財經貿易類職業的特點,我們把“愛心、責任、誠信、嚴謹、創新”確立為職業人文素養的核心價值目標。“愛心、責任、誠信、嚴謹、創新”這五個要素組成的財貿職業人文素養核心價值目標體系,是根據時展對職業人文素養的要求提出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體現,具有鮮明的職業針對性、簡明性和整體性,構成了一個從情感層面到認知層面再到行為規范層面,緊密銜接、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完整系統。

        3.科學設計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課程體系。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實施需要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的支持。我們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要注意其職業性和全面性,主要包括: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內容要緊密聯系社會和職業生活實際,發揮對學生職業學習的理論指導作用。第二,職業歷史文化課程,主要介紹職業發展的歷史和獨特文化。例如,根據行業和職業特點,我們籌建了中國商業文化教學中心,就中國古代商業、中國十大商幫、京商、中華老字號、中國商業街、中國貨幣史、中國廣告文化史、立信會計文化等專題編寫教材,開設通選課程,使學生理解財貿職業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第三,職業道德和法規課程,使學生全面理解并牢牢掌握所選擇職業的核心價值理念、職業道德規范和基本法律法規。第四,職業心理學課程,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普通心理學常識的基礎上,了解并培養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第五,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認識職業生活與人生價值、人生幸福的關系,了解職業發展的規律,使學生把職業理想與生活理想緊密聯系起來,積極主動地把個人職業選擇與社會發展趨勢統一起來,按照“社會所需、個人興趣所好和力之所能”的原則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長遠思考。

        另外,我們也十分注重發揮隱性課程的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我們在校園里設立以“絲綢之路”“運河通商”“鄭和下西洋”“茶馬古道”為主題的雕塑,舉辦中國貨幣史的展覽,張貼古代著名商人、現代財貿行業先輩和模范人物的畫像和格言,邀請知名商貿企業家開設專題講座,使學生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加深對職業的理解。在專業知識和技能課的教學中,我們有意識地滲透職業精神、職業倫理的教育內容,使學生確立“做人先于做事、正確的價值觀重于嫻熟的職業技能”的意識。在學校日常管理中,我們精心設計了“愛心、責任、誠信、嚴謹、創新”五個教育板塊,開展經常性的學習和教育活動,構成了職業人文素養教育的第二課堂體系。

        4.注重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想實現職業人文主義的教育目標,從事職業教育的人必然首先要培養良好的職業人文素養。因此,我們十分注重加強以師德建設為核心的教師人文素養教育,把“愛心、責任、誠信、嚴謹、創新”作為學院師德建設的主題。我們要求所有教職員工都要真誠地愛學生,以對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做誠信的表率、嚴謹的模范和創新工作的標兵。我們相信,只有師德優秀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才能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

        5.注重知行并重。職業人文主義的價值理想,只有體現在學生的實際行動中,才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因此,職業人文素質的培養必須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要利用校內實訓、企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努力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職業情景,使學生能夠盡可能多地體驗職業生活,逐步培養清晰、自覺的職業意識,幫助學生在實踐中認同職業價值、體驗職業精神,切實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人文品格素養。

        [參考文獻]

        [1]楊千樸.職業素養基礎[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7.

        [2](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中華職業教育社.黃炎培教育文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4]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5]余祖光.學會做事:全球化中職業教育的價值觀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4).

        [6]石偉平,等.新職業主義:英國職業教育新趨向[J].外國教育資料,2000(3).

        [7]劉春生,等.美國基于新職業主義的職教理念及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6(7).

        [8]付雪凌.從STW到STC:世紀之交美國職業教育改革走向[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10).

        [9]丁繼安.論高職人文教育面向職業生活的問題[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

        [10]高寶立.職業人文教育論[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11]陳新文.從人文學科到人文教育[J].遼寧教育研究,2005(8).

        [12]武任恒.人文主義的職業教育價值觀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4(16).

        第5篇:人文主義的理解范文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進一步提高高職人才的整體素質,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提出了將人文教育滲透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這是由于當今的人才只擁有夠硬的知識技術已經無法滿足要求,整體的身心素質也成為要考慮的內容。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與身心教育,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加入人文項目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新途徑。

        1 人文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內涵

        把人的全面發展為教育的中心即為人文教育,它是我國如今實行的科教興國戰略。把人才培養作為戰略中的重要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實行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注重人文教育,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在教育中得到提升,讓他們領悟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使學生的生活得到關懷,讓他們從中學會關心體貼他人,使他們成為有知識、有文化、有素質的人才。

        以人文本的理論滲透到高職體育教學中,即把學生看作是整個體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從而使學生個體的潛能與個性得到發展。教師設定教學目標時,要以人為本,要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性。教師設定授課內容時,要重視對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在教學的方法上,更要強調學生為主體讓,他們選擇適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總而言之實施人文教育的基礎和保證就是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這就要求在安排人文主義的健康課程時,要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選擇教學的內容、學習環境及教學方法等。只有才使高職體育教學更好的體現出人文主義教學的價值觀。

        2 高職體育教學同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價值體現

        2.1 高職體育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意義

        人文主義是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保留下來的一種核心精華,它是人類價值觀中和諧、科學以及仁愛思想的集中體現,是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中加入人文項目,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2.2 樹立起具有人本主義的學生觀

        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入人文主義教育,它的實現方式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使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得到滿足。在人文主義教育的基本思想的引導下,根據不同學生自身不同的特點來選擇適合不同學生特點的教學手法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的發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主要求學生要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根據自身特點,選定學習方法,并按照自己制定的學習步驟進行學習。

        3 高職體育教學活動中應如何加強對人文教育的培養

        3.1 落實人文主義的教學觀念

        在在高職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就是要求按照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來選擇適合的學習的環境、教學的手段以及學習,從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文主義教育的價值觀念滲透到高職體育教學中,從而人本思想的具體價值高職體育教學中充分體現出來。高職體育教學中把學生當作教育的中心與主體,教師通過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的認知特點以及相關的體育技能,對于不同學生不同學習風格進行掌握。要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構建出人文主義教育的環境,這需要學校改進相關的制度、物質以及評價,這是使高職體育教學中人文主義教學得到實現與提高的基礎和保障。

        3.2 設置豐富的人文主義教學內容

        要是人文教學在種植體育教學中得到充分滲透,教師需要通過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的認知特點以及相關的體育技能,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起始能力以及體育課程教學的特點和階段,來加強入文主義教育的教學。進行體育課堂學習之前,學生對于體育人文主義的相關內涵和價值方面內容已經有所了解,這就是學生的人文主義素養。但是學生本身具備的人文素養以及對于體育教學中的人文主義價值觀念的掌握理解,與實際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的,因此教師應該從教學的角度構建好體育教學人文主義教育環境,切實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主義的教學內容應該豐富多彩,這樣更利于擴大學生的人文視野。

        3.3 尊重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

        人文主義就是要求以人為本,在教學過程中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這就要求高職體育教師對充分了解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借助適當的教學手段,把人文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加強學生對人文主義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要想使的學生們的人文主義素養得到提高,就必須尊重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們不同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人文主義價值觀念。

        3.4 高職體育教學中人文主義的實施應當從各個方面做起

        要想讓學生能及時深刻地領會在高職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所學到的體育知識以及技,這就要求教師給做好對學生的積極的引導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們充分的掌握所學到的體育方面的文化知識,通過健康體育方面的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們學到更多的生存的本領,通過對學生進行團隊合作、開拓創新、集體意識等方面的人文主義教育,能夠把人文主義教育教學的觀念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使高職體育教學的開展更有有計劃性和有針對性,也使學生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得到提高。

        第6篇:人文主義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課堂管理;人本主義;模式

        人是社會型的動物,而管理這一個古老的社會現象早在人類選擇群居生活時就已經出現了。那么在課堂上也不例外,課堂是學生和教師交互的重要場所,教學活動就是在師生交互中進行。為了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有效的進行,必須通過一定的課堂管理來排除不利因素的影響,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有效的課堂管理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人文主義一詞來自拉丁語最早出現在古羅馬作家西塞羅和格利烏斯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人情和萬物之靈。”①人文主義與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運動是密不可分的,人文主義者用人性和人權來反對神性和神權,重視個人的權利,歌頌個人的力量,并主張理解人,尊重人和愛護人。

        1.傳統課堂管理模式

        傳統課堂指的是重視知識的傳授,強調教師中心和教材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這種課堂模式是精英教育時期的成功嘗試,但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傳統課堂已不再適應發展的形勢,與當代社會要求的創新型人才的價值取向格格不入,無法滿足人才全面發展的要求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在這種課堂模式下的課堂管理也就“更傾向于規章規則和學生服從,注重課堂秩序和規定性”。②

        2.課堂管理以人為本的必要性

        課堂模式遇到的這種困境同樣影響了其走向。傳統課堂管理模式對學生來說是枷鎖不是鑰匙,是牢籠不是大門,將學生限制于課本、教室里,并非打開學生的視野和思維。隨著我國教育系統的不斷完善、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教育方面的管理思想有很大進步,手段也層出不窮。《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的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③,其核心是要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在課堂中實施人文主義管理模式具有重大意義。人文主義的課堂管理核心思想是要尊重教和學的主體,即學生和教師,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促進師生的和諧發展和共同發展。

        3.人文主義視角下的課堂管理策略

        (1)學生中心

        以人為本的課堂管理就是將學生由管理的對象轉為管理的主體,其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也可以說,人文主義課堂管理即生本主義,“生”為學生。約翰•杜威認為,兒童是教育的出發點,是太陽,而教育的所有手段和措施必須圍繞兒童,即學生組織起來。杜威的兒童中心理論和人文主義有相當的契合點,都強調重視學生,發展學生。在這種要求兒童自由發展的模式下,課堂管理便開始隨之轉向,不再一昧強調紀律和服從,而是重視學生的需要和權利,由強調轉為引導,由機械轉為創新,由個人轉為協作,由單一轉為多元。

        (2)環境

        課堂環境包括師生雙方所處的物理和心理環境,健康的課堂環境可以保證學生身心健康,促進知識和品格的發展,反之就會導致諸多不良課堂問題。物理環境是課堂活動的物質基礎,心理環境則是影響課堂氣氛的重要因素。在人文主義視角下,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好的課堂環境會促成心理環境的健康發展,而課堂心理環境也會反過來對物理環境有幫助作用,二者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課堂管理中都應兼顧,既要保證課堂基礎設施的完善以打造科學良好的課堂物質環境;又要立足于學生的心理活動,形成和諧的課堂心理環境。

        (3)自我管理

        “人文主義思想一般包括對自由和自治的信念”④,學生的自我管理指的是學生自發地對自我行為進行管理。真正高效的課堂管理是要達到學生的自治,使得學生產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并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當學生有內在的自我控制感時,就能出現最佳的課堂紀律。”⑤總而言之,課堂管理滲透于課堂的方方面面,良好有效的課堂管理能夠保證課堂活動的高效進行,反之則會阻礙和打亂課堂秩序。要最大限度地防止課堂問題行為的發生,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充分發揮課堂管理的作用。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價值,“以人為中心”。在人文主義視角下的教育觀認為教育應該尊重并關注兒童的心理和個性,那么在課堂管理方面就應該做到以保證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為前提,引導培養兒童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的均衡發展,通過強調學生為中心,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以及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來達到高效課堂管理。

        作者:李雨盈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時見.論當代課堂管理的變革[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8(1):83-88.

        [2]胡敏中.論人文主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4):62-67.

        [3]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J].2010,5.

        第7篇:人文主義的理解范文

        【論文摘要】科學主義方法論雖然促進了教育研究的科學化,但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弊端。通過分析人文主義方法論的內涵,分析教育活動的人文特點,我們得出在教育研究中堅持人文主義方法論的必要性。

        進入20世紀以來,由于科學技術給世界帶來的巨大變化,人們傾向于以自然科學技術的方法來進行科學研究,教育研究自然也受到影響。“當今嚴肅對待教育理論學者的主要職責是養成歸納研究的習慣和學習統計學的邏輯”。但同時,許多思想家看到自然科學方法阻礙了教育研究的發展,因為這種方法:只處理與教育有關的技術性問題,聽命于現實或經驗的統計趨勢而無法在符合價值與理想的方向上提出真知灼見,觸及不到教育活動的本質性問題及教育中的靈魂和實質。而教育中的智慧、人格、情感、精神這些才是研究的焦點。

        對此,我們提出在教育研究中堅持人文主義研究方法論的主張。

        首先,人文主義方法論是與人文科學或精神科學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

        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差別在于前者試圖解釋,后者試圖理解。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是當代西方人文科學方法論中最具人文精神,最有影響的派別。社會現象研究和純科學的區別在于社會現象涉及有意識的行為主體,他們自己賦予行為以意義,所以社會科學家為了描述和說明社會現象就要有理解的概念與實踐,即理解、移情作用和直覺,所以人文主義傳統堅決反對要求社會科學把人的行為客觀化,把行為主體物質化的觀點。

        其次,人文主義方法論關注的焦點為三方面:

        1.關于經驗的客觀性問題。人文主義者強調社會事實中人的主觀性方面,如人的信念、動機、需要和希望等并不完全表達于客觀的外表行為中。單純的外表行為研究,不足以深透主觀動機和意向領域,因此,人的行為僅僅部分的由它同外界對象或未來結果的關系構成,它的意義相當大部分在于它表達了某種主觀的心理狀態。沒有同生活于一定社會中的具體個人的直接接觸,是不可能完整理解有關的事實的。選擇哪些資料作為有意義的事實,在何種深度或層次上挖掘事實本身的意義都與理論的解釋有關。

        2.關于因果律的有效性。在社會研究中人們往往把各種社會現象的產生歸結為原因——結果模式,而人文主義者卻不這么認為。他們認為,在自然世界中,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對于不同的社會或文化都是中立的,對于支配任何一個社會或一種文化的意義都是無關的,但人的行為卻由它們對行為主體或對象參與者所具有的意義來辨認,而這些意義的內涵與闡釋都是由一種給定文化與行為者本身的意義感受來決定的。眾所周知,每一種文化有相應的意義庫,不同的人對意義的感受、辨認與理解不一樣,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里不同人的行為之間,要作出正確的因果概括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當然不能把因果規律固定下來解釋人的具體行為,要了解這種滲透著社會意義的范疇之間的聯系,只能靠對那個意義系統的深刻體會,而不是外部的機械概括。

        3.關于理論或解釋的性質問題。人文主義者強調社會科學理論或解釋的目的,并不是要推導出經驗概括或統計定律,而是要對人的行為和語言的意圖和意義的深刻理解。人文科學以人的行為和語言為研究對象,以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的人而不是事物為研究對象,理論解釋的目的不是要回答“為什么”的問題,而是要回答行為的內在依據,包括個人的、社會的、文化的問題。因此,一個好的理論要能提供合理的行為主體有關的規范標準,要理解他的行為規范的標準,并不是提供當作客觀事件的行為的演繹說明。以人的行為和語言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的價值觀念不可能是中立的,不能免除意識形態的影響,總是要受到一定文化的規范、預設和偏見的支配。

        教育作為使人性完善的最佳方式,其本身所具有的特點與人文主義的觀點有不謀而合之處。所以說,不管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到如何無所不能的程度,自然科學方法論被推到如何高的地位,只要教育還是以人為對象的活動,那么它的人文性就一天也改變不了,人文主義方法論也一天不能被拋棄。

        再次,教育活動本性特點與教育實踐的內在構成決定了方法論的取向。

        一般來說,教育活動的特性表現為:教育活動在對象與目的維度上的特殊性;教育活動進行過程的點雙邊、共時、交互作用性和要素關系的復合性;教育活動具有預測性與活動過程中的動態生成性;教育活動的本質是在特殊的交往活動中有目的的使社會對學習者的發展要求,向學習者的現實發展轉化。教育活動是人的科學精神的活動,表現在求真;教育活動是美感經驗活動,表現為求美;教育活動是人倫道德活動,表現為求善;教育活動是實在主體探求生命意義的心靈歷程,是一種純粹的精神或靈魂的洗禮,關懷人生或命運問題,不依賴哪一門學科。教育活動是一種人文活動,而且是人文活動的最高境地,雖然達到這種境地的人是鳳毛麟角。

        說到底,教育活動的生命力在于其精神的、價值的、人文的、意義的一面。完整的理解教育,就是要清晰的認識教育活動的精神性、人文性。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設備的更新并不代表教育的先進,可能傳播的是非科學、偽科學的知識,訓導如野獸般爭斗的人生哲學,展示一個緊張、無人性的社會,培養出毫無生趣,面孔呆滯的“接班人”。這樣的教育顯然是失敗的。因此,教育活動形式的完美并不代表價值的實現,教育活動表達的是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諦,生命的覺悟,包含了對真、善、美等價值的追求及對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尋覓。況且,科學精神本身也是從人文主義傳統發展而來的,所以,唯有從人文角度理解科學,才算把握了科學精神的本質。

        人類無法將全部教育的意蘊客觀化,無法從純粹客觀的角度理解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教育過程無法還原為一個實體或得到嚴格控制的操作過程,不論歷史上的以自然科學方法論研究教育取得多么輝煌的成就,教育活動中較高層面的內涵并非在歸納推理或統計規律的意義上層面的內涵推演而來的。教育中的人文性是歷史的生成的,是傳統的,同時也依據個人的覺悟和感覺而存在。教育活動攙雜了歷史的內省因素,這些因素與文化價值、目的意義等這些人文性經驗的范疇聯系在一起,教育活動客觀上有很強的獨特性,因此,教育科學必須對教育活動達成普遍性的因果規律是不可能的。我們不能用以一種意義標準,一種思想框架或解釋尺度來說明全部教育問題,我們能對某一特殊時間、地點、情境的教育發表評論,一旦離開具體場合則可能失效。我們對教育問題的說明或解釋常常是暫時的、相對的、主觀的。教育中與意義、價值相關的核心問題本質上是約定的,不是外在規定的,教育的歷史是一種互為主體性的過程,任何關于教育的思想如果未經主體心靈深處的認同,也是毫無意義的。

        參考文獻:

        第8篇:人文主義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人文主義思想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啟示

        1 人文主義思想的內涵

        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論,14世紀發源于意大利,然后流傳到其它國家。人文主義這個稱謂來源于“人文學科”,是由世俗學校設置的,以人和自然為研究對象,同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和經院哲學針鋒相對的世俗文化。人文主義者的活動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是當時反封建的主力軍。

        人文主義的主要內容是:

        (1)用人性反對神權。

        人文主義者認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質,有無窮的智力,可以創造一切,以此與神權相對立。“人性論”是人文主義者的理論綱領。 

        (2)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

        人文主義者提出“個性解放”,肯定現實生活,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個人的幸福,從而打上了資產階級的烙印。 

        (3)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

        人文主義者鼓吹理性,重視人的聰明才智。他們推崇理性是“人的天性”,“知識是快樂的源泉”。 

        (4)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

        這是人文主義者主要的政治思想。

        現代性的人文主義是在19世紀作為術語概念以德文(humanismus)問世的。人文主義作為對唯科學主義的反撥,強調“人”的主體性、自由性、不可平均化的個性、不可預料性、非工具性等。現代人文精神可以說是一種自由的人文精神,最基本的是摒棄了幾千年來封建社會對個人價值的漠視,把人看作宇宙間 最高價值來尊重,肯定每個人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價值和意義。強調人在這個世界上人生價值的體現,不是烏托幫的空想。最重要的是人除了在自然界生存的自然規律之外,還是精神性的存在。但這種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須建立在有序的人文平臺上,是每個人都應遵循的規則。

        2 人文主義思想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順應人文主義思潮,完善人文教育模式,創新人文主義特征,營造鮮活的人文教育氛圍,直接體現人文主義理念與特征的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得以實現: 

        (1)改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人文主義心理學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因素和心理環境,尊重學生的個人感情和個人需要,提倡包括認知和情感在內的教育。

        人文主義教育思想認為: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形成個性化知識結構、認知結構和思維品質的過程,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個性,造就學生的人文素質。以人文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教育哲學主張學習者與教育者分享控制權;主張以協商的形式進行學習;主張共同承擔;主張學習內容要符合學習者自身的需要。在具體的實踐中,人文主義教學大綱強調學習者要為他們自己的學習負責,比如自我決策、自我選擇并實施學習活動、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愛等。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師的作用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還是學習者的指導者和顧問。人文主義心理學所倡導的教學思想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論和以自由為基礎的學習原則。它強調每一個學習者皆有學習潛力、學習天賦;學習應當是在沒有壓力的條件下自由學習等等。人文主義教學大綱的遠期目標是培養符合人文主義心理學標準的人才;其近期目標則是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性學習就是指學習者能夠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監控學習計劃的實施以及學習技能的運用和發展,自我檢查評估。在目前高校招生普遍擴招的形勢下,由于學生的水平各異、學習能力各異、學習策略各異、學習動機各異以及普遍的師資匱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語言學習中心”或“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甚至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自主學習英語,從而最大程度地實行個性化學習。校園網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室時空限制,構建了一個無限開放的教學空間,學生可以在校園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開展學習,需要學多久就學多久。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主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習材料,設定學習目標,決定學習進度,不斷作出調整,并最終實現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

        (2)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2004年4月份起,教育部在全國180所院校試點實施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這次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原來以閱讀理解為主轉變為以聽說為主,把教學中心轉移到全面提高英語的綜合實用能力上來。此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更加注重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改革的手段就是要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加上課堂教學,來推進英語教學改革。改革內容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把現有的大綱朝著大學英語教學要求方向改變;二是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三是改革評估方法。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具備以下優點:①大班授課與小班操練相結合;②課堂教學與開放式自主學習相結合;③光盤多媒體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④第一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這些優點與人文主義思想的內涵有著天然的聯系。 

        (3)改革評估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變化必然要求評估方式發生相應的變化。眾所周知,語言測試的目的是根據被試的考試分數來衡量其語言能力,因此在語言測試中要充分考慮試卷的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真實性(authenticity)、交互性(interactions)、影響(impact)和可實踐性(practicality),利用測試的反撥作用來促進教與學的理念的變化,保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良好的語言測試應該建立在語言學、語言教學法、學習論和心理測量學等理論基礎之上,它是教學工作的輔助手段,并只能服務于教學工作。

        第9篇:人文主義的理解范文

        教育的人文主義是以人的和諧發展為目標,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和發展。在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的今天,人文主義教育觀對我們現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學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獨特性,它主張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目的,強調發展人的天性,發展人的個性,發展人的潛能。因此,用人文主義教育觀來指導美術教育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是未來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

        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人文主義指的是一種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觀的思想態度。它注重人的自由與平等,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達情感和思想是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美術并不是單純的技藝,而是人類文化的積淀和人類想象與創造力的結晶。它記錄著不同時代的文明,閃爍著人類的智慧、代表著人性的深度。美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表現。任何美術表現形式都包含著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學生通過美術學習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美術方式表達和交流情感,使學生的不良情感情緒得以釋放和宣泄,恢復他們心理的平衡,從而獲得創造、表現和交流的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過對美術的學習,將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不斷提高,性情不斷得以陶冶,從而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責任感,形成尊重和保護生命和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可以說,美術已經成為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

        美術課程的人文性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教育,它沒有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1997年5月,北京大學隆重宣布成立藝術學系,并明確表示:希望通過在全校開展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與理解力,用藝術生動的表現形式陶冶他們的情感,使他們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開闊的胸懷和眼界、更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和人文修養、更健全的人格,成為21世紀合格的人才。我們知道,當下的美術教育不再是傳統的素描、繪畫、版畫、雕塑課程及欣賞課,它有了更寬泛的內容。在歐美很多國家,開始用視覺藝術教育來代替美術教育,它超越了傳統的“純藝術”范疇的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藝術教育。美術教育的對象不是針對那些對美術感興趣的少數學生,而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倡導全面發展的人文主義教育理念。強調通過直覺、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達和交流的獨特形式過程逐漸形成豐厚的文化修養。美國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在強調美術學科結構特點的同時,始終貫穿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內容標準是根據學生達成目標來制定的,注重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時的感性體驗,發展美術創造的基本能力。中國現行的美術教學也開始以強調美術學科體系轉向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義教育觀來指導美術教育,成為對現行教育進行改革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性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中文字幕连续高潮 |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