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雕刻的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把掉落的花瓣晾干后不止可以制造花瓣茶、花瓣粥,還可以做花瓣面膜、花瓣浴等等,充分利用才顯出價值。
掉落的花瓣還能用來除濕:在衣柜、鞋柜里也能夠放入一些花瓣,在變干的過程中直接除濕。可以把花瓣晾干做成香包,也可以放在枕頭里。
玫瑰花瓣性溫文、香氣甜潤、具有排毒養顏、行氣活血、開竅化淤、疏肝醒脾,促進膽汁排泄協助消化、調節機理之效果。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語文教師;興趣;教學語言;教學手段;調節作用
在新的教學理念中,課堂已不再被簡單地當作學生接受知識的地方,而應成為學生探索與交流知識的舞臺。這就意味著要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騰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質疑、討論等。要做到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的自主討論有的放矢,教師的調節作用就尤為關鍵。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名合格的教師就應善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要調節課堂的活躍氣氛就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教師的課感興趣了,教師的“戲”才唱得下去。而要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要借助于多姿多彩的教學語言和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一、教學語言的運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知識不變成僵死、靜止的學問,就要把語言變成一個最重要的工具。”教學語言是在邏輯語言、科學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形成的,具有感情濃烈、韻律和諧、優美動聽的特點。設計精巧、優美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在聽覺上產生一種美感,繼而產生心理上的愉悅,所以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語言,尤其是導語的教學語言,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經驗告訴我們,一堂成功的課離不開好的開頭,平淡無味的導語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起到“催眠”的作用,有趣的導語則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劑,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根據課堂需要,教師可以設計不同形式的導語:如在教《數字雜談》時,我先給學生出幾個有關數字的謎語:“0000”猜一成語(答案:萬無一失);“2、3、4、5、6、7、8、9”猜一成語(答案:缺衣少食)等,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是課堂教學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美感的重要保障。任何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新、奇、美的故事、傳說、典故、案例、謎語,如果作為教學的導語,都能極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又能使課內、課外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收到“一石二鳥”之效。教《月亮上的足跡》時,我先給學生講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經據典告訴學生人類留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腳印是左腳印,導入課題。教《雨說》時,我先引出學過的古詩“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讓學生回味其美妙的意境,然后告訴學生在中華詩歌寶庫里,還有許多燦若星河的現代詩,它們吸收了古今中外詩歌的神韻,感受著時代跳動的脈搏,現在讓我們—起聆聽“雨說”,去領悟現代詩的魅力吧!以抒情的語氣把學生帶進了美的意境之中,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得到了美的享受。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課堂活動中的思維特點,分為逐漸集中——亢奮——疲勞三個階段。因此我們沒理由要求學生每時每刻都精神飽滿、情緒高漲。但我們可以通過教學語言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有趣的教學語言猶如給學生注入了興奮劑,記得在教《荷花淀》的“夫妻話別”時,剛好是上午最后—節課,學生的情緒有些懈怠,注意力不那么集中,我就把這一情節改寫成對話形式:“你走,我不攔你,咱們—起走。”“我們去打鬼子,你一個娘們去干什么?不成。”“那咋不成?我可以幫你們做飯、洗衣服。”“不嘛,就是不嘛。”當恰當的手勢、表情、惟妙惟肖的描摹,悠揚的配樂響起時,一個顧大局、識大體的水生嫂變成了一個嬌滴滴的女人,學生聽罷不禁啞然失笑,情緒為之一振。和諧多彩的教學語言,活躍的課堂氛圍,就像為學生注入了最佳的清新劑、興奮劑,成為他們不竭的學習動力。
多姿多彩的課堂教學語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活了學生思維,還從中折射出我們教師的素質和機智。
二、教學手段
1.策劃者的角色
托美斯說:“學生創造性思維主要表現在提問。”所以要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在備課時就應多花心思,精心設計問題,引導點撥,激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思維能力;授課時多多借助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工具和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活躍課堂的目的。如我在教《死海不死》時,為了讓學生對死海的地理位置有個明確的印象,便向地理教師借了西亞的地理掛圖;為了講解人在死海里不會被淹死的現象,查閱了相關的物理資料,設計了一個小實驗:雞蛋在清水中下沉,而在高濃度的鹽水中上浮的實驗。這些問題涉及了地理、物理等學科,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加深理解,加強知識的遷移,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打開了他們大膽質疑的閘門:《死海不死》中的“死”與“不死”是否矛盾,含義是什么?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特征是什么?死海是怎樣形成的?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是什么?神話傳說的作用是什么?面對這些問題我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探討出更合理、更有說服力的見解,而這堂課的卻是一位學生對文中結尾“死海真的要死了?”這句話的大膽質疑:果真如此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個個徜徉在爭論的海洋中,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一刻,我靈機一動,干脆把這道題布置成作業,讓學生上網搜集、查找資料,從自然演變、地質條件和人類力量三個不同角度說明“死海最終可能不會干涸”,得出了與課文不同的觀點。學生的這一爭論讓我更深地體會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所以說只有懂得質疑,才能真正懂得學習。宋代的張載說得好:“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
2.舵手的角色
這主要體現在學生自主討論時,教師要注意適時提醒學生把握討論的方向,不要脫離了課文的要求。如討論“愚公移山的精神意義所在”時,不同的學生,觀點截然不同。有的學生認為山里環境好,適合養生,何必移山?有的學生認為可以舉家搬遷,不必勞神費力移山;有的學生認為可以開山辟路。持不同觀點的學生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真可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面對這種情況就得發揮教師的“舵手”作用了,既要適當肯定,又要結合本文的學習目的,把學生們討論的焦點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現實意義上來。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又避免了學生無的放矢地討論問題,從而鍛煉、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所以,教師組織課堂討論可以啟迪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而學生之間的討論可使其思維敏捷,口齒伶俐,分析力和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3.導演的角色
對于課文情節比較強的,可以分角色進行朗讀,如教《阿Q正傳》時,可以請幾位男學生分別扮演阿Q、趙太爺、趙秀才、趙白眼等,表演課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為學生創造充分發揮表演藝術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情景的展示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背誦課文。
教師的教學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多媒體的普遍使用更能給課堂帶來無盡的樂趣,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旋律中朗誦《荷塘月色》;在欣賞幻燈片中學習《天山景物記》,感受天山美麗的自然風光!
三、習題的設計
這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知識掌握與否的最好方式,我設計了適量的遷移性課堂練習,如教余光中的《鄉愁》后,讓學生當堂仿寫詩句。經過幾分鐘的思考、構思,有學生吟出了自己的詩句:“鄉愁是別離時父親不斷的揮手,遠走時母親久久的佇望;鄉愁是故鄉的那灣小溪,永遠在我心中流淌著。”“鄉愁是枚青橄欖,苦苦的,澀澀的;鄉愁是雨打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這美妙的詩句佳作使課堂掌聲如潮,帶動了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課堂所學知識還得利用課外好好復習鞏固,所以有必要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設計一些作業,發揮自主創造的空間,如在學余光中的《鄉愁》后,我引導學生設計了“畫一畫詩中的三幅場景圖,并配以相關傷感音樂”的習題。結果有的學生就畫了在冷冷的秋風中母子送別圖,配上了李叔同《送別》的音樂;有的學生畫了濛濛細雨夫妻離別圖,配上了凄凄慘慘的二胡曲。這一環節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鍛煉思維的敏捷性,培養綜合素質。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主要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總之,要發揮教師活躍課堂的調節作用,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所以,教師應多考慮如何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多給學生鼓勵,讓學生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學習中的快樂。只有這樣,教師課堂的調節作用才能充分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林舉珠.巧用雷人語言營造快樂課堂[J].文學教育,2011(10).
熱休克蛋白,也叫應激蛋白,是一種分子伴侶,除在細胞生長,發育,基因轉錄,蛋白質合成、折疊、聚集細胞骨架等方面發揮重要的生理作用外。還通過多種途徑對細胞受到的不同損傷產生內源性保護[1]。根據分子量大小和同源程度可分為HSPll0,HSP90,HSF70,HSP60,HSP40,小分子熱休克蛋白(Sall heat shock proteins,d-laps),HSP10和泛素等類型。熱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又名熱休克蛋白B1 (heat shock protein BHSPB1)、熱休克蛋白 25(heat shock protein 25(HSP25),是熱休克蛋白家族中的小分子熱休克蛋白亞家族(sHSP亞家族)的重要一員。近年 HSP27與細胞凋亡及心力衰竭的關系引人注目,本文就HSP27對細胞凋亡及老年心衰的保護作用作一綜述 。
1 HSP27的抗凋亡機制
(1)HSP27與細胞內氧化還原水平:是HSP27抗凋亡最重要的并與衰老密切相關的機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由外源性氧化劑或胞內有氧代謝中產生的、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氧自由基,可直接損害或通過一系列過氧化鏈式反應引起廣泛的生物大分子結構破壞,并可直接改變細胞內環境穩定性。在一些特定條件下,如 缺血、缺氧、離子輻射、紫外線照射、化療藥物、化學試劑等 都可通過介導活性氧的產生而導致細胞凋亡的發生。同時,ROS理論也是細胞老化的中心學說。 Mehlen[2]等將HSP27基因轉染鼠 L929細胞,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處理后的細胞,實驗結果表明,HSP27能降低細胞中的ROS水平、延緩脂質過氧化及胞質蛋白的氧化等相關過程。還原型谷胱甘肽(GSH)是細胞合成的、胞內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劑。實驗證明,組成型和誘導表達增加的 HSP27,通過促進谷胱甘肽自身的氧化還原循環,提高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活性,使胞內GSH的水平增高,對TNF-或放射線等其他類型的氧化損傷具有保護作用[3]。(2)HSP2與caspases:近年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HSP27可以抑制 pro-caspase的剪切活化而具有抗凋亡作用[4]。作為分子伴侶,它能與凋亡信號通路的信號分子結合,抑制胞漿程序化死亡途徑。例如,它能與 Cyt C的結合,阻斷 caspase-9前體的激活,阻止凋亡復合體的形成,抑制了凋亡的發生。[5]在蛋白酶級聯剪切過程中,caspase-3處于核心位置,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稱為死亡蛋白酶。前caspase-3被其他蛋白酶剪切后被激活,活化的caspase-3再剪切不同的底物,導致蛋白酶級聯剪切放大,最終使細胞走向凋亡。實驗表明,HSP27可以與前caspase-3結合,抑制其活性,作為該通路的負性調節因子,抑制細胞凋亡的發生。[6]因此,HSP27在應激條件下對caspase介導的凋亡通路的斷作用可能是抑制細胞凋亡的重要機制。 (3)HSP27與凋亡抗原配體 :凋亡抗原配體-1(apoptosis antigen ligand 1,Apo-1)、CD95又稱死亡受體Fas,Mechlen[7]等采用 Fas敏感的、不表達內源性 HSP27的鼠纖維肉瘤細胞株(L929-Apo-1-6),轉染人HSP27基因,發現HSP27基因表達能明顯抑制蛋白激酶 c抑制劑 Sturosporine和 TNF-a誘導的細胞凋亡,這一事實有力地證明了人類 HSP27是細胞內介導細胞凋亡的 Fas/Apo-1的抑制物研究表明,通過一條非 caspase依賴性的信號途徑,Fas死亡域相關蛋白(fas death domain-associated protein,Daxx) 其本身雖然不引起細胞凋亡,但可通過 Fas和凋亡信號調節激酶 Ask1的相互作用而介導凋亡的發生。HSP27磷酸化使 HSP27從寡聚體變為二聚體,并與 Daxx結合,阻止了Daxx由胞核向胞漿的轉位以及與 Fas、Ask1的結合,使該凋亡通路中斷。然而,當細胞表達寡聚體形式的 HSP27或缺乏Daxx結合能力的突變體時,HSP27不能發揮抗凋亡作用[8]。這些都有力地證明HSP27與死亡受體 Fas介導的凋亡途徑密切相關。 (4)HSP27與線粒體氧化磷酸化 :線粒體是細胞內一個重要的細胞器,線粒體內的氧化磷酸化是真核細胞內 ROS產生的主要來源,而 ROS的大量產生可以對脂質和核酸產生破壞性分子鏈反應,會選擇性地使離子通透性喪失或使線粒體膜通透性發生改變,導致線粒體膜勢能發生改變,引起 Cyt C的釋放,激活胞漿程序化死亡途徑 有學者證明,線粒體是HSP27在細胞氧化損傷中起保護作用的作用靶點,熱休克預處理能明顯減輕 H2O2對線粒體的氧化損傷,穩定線粒體膜電位。在熱應激處理的Jurkat細胞系中發現在線粒體片段上有 HSP27的表達;同時發現,HSP27的表達能在凋亡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保持線粒體膜電位的穩定,抑制 Cyt C的釋放,而若在刺激因素作用之前加入 HSP27反義寡核苷酸,則出現相反的結果,未起到細胞保護作用[9]。如上所述,HSP27在應激條件下可通過減少細胞內 ROS水平,穩定線粒體膜電位,抑制Cytc釋放,最終抑制細胞凋亡的發生 。 (5)HSP27與細胞骨架:真核細胞的空間結構由細胞骨架(eytoskeleton)維持,微絲是細胞骨架 的一種重要類型,由肌動蛋白構成。近年的研究表明,細胞骨架在細胞凋亡過程中的變化非常活躍,凋亡過程中可見的細胞體積縮小、凋亡小體形成等形態學變化被認為與微絲的改變密切相關。體內和體外實驗均證實,微絲是caspase的底物,在caspase-3的作用下,微絲蛋白被剪切成長度為15000和 31000的片段,綠色熒光蛋白標記后發現這些片段的導入可引起并促進細胞凋亡的形態學變化。現已有實驗證實,在氧化等應激條件下,通過 p38- MAPK 激活的蛋白酶-2-HSP-球形肌動蛋白(G-actin)信號途徑,由被活的HSP27使 G-actin磷酸化,并聚合為絲樣肌動蛋白 (F-actin),導致細胞骨架重排,從而調節細胞的運動,穩定細胞結構。近來發現,HSP27的致細胞骨架穩定作用在凋通路的上游事件中可能也起重要作用,它能阻止一些凋因子和線粒體的結合,從而抑制了Cyt C的釋放及凋亡的發生[10]。另外,在許多細胞類型中,強氧化刺激能引起微絲系統的破壞和肌動蛋白的解聚和片段化,這和 ROS對肌動蛋白半胱氨酸的巰基氧化有關[11],即細胞骨架自身的氧化還原損傷參與了 ROS引起的細胞凋亡過程,因此,HSP27對ROS的抑制從另一個角度闡明了 HSP27對細胞骨架的保護和對細胞凋亡的抑制作用。(6)其他機制 :各種如熱、缺血、氧自由基和毒素等刺激導致細胞損傷,胞漿蛋白發生變性、錯誤折疊、凝聚等變化,HSP27能發揮分子伴侶作用,刺激 RNA及蛋白質的合成,協助細胞在死亡之前修復熱休克造成的損傷,使細胞盡快恢復正常生理功能。另外,HSP27抗凋亡的作用機制還可能有抑制熱休克過程 中蛋白的合成,使真核細胞中未折疊的蛋白的量減少,從而減輕應激對細胞的破壞作用[12]和作為凋亡抑制因子的蛋白激酶 B(Akt)相互作用,激活 Akt,阻止細胞凋亡[13]。總之,HSP27在細胞凋亡過程中能通過多個途徑起到細胞保護作用,更加確切的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2 老年心力衰竭與心肌細胞凋亡的聯系
心臟衰老過程中心肌細胞發生壞死和凋亡,造成心肌細胞數量減少,重塑性降低,收縮功能受損。心肌細胞在增齡過程中凋亡速度加快導致心臟質量減輕,功能退化。Kwak[14]等研究發現,左心室細胞凋亡速度與年齡成正比;與年輕對照組比較,衰老左心室心肌細胞減少 30%;性別也會影響細胞凋亡,老年雄性靈長類動物心肌細胞凋亡速度上升4倍,而同年齡組的雌性動物無明顯變化。1996年 Sharov等[15]首次報道在用冠狀動脈栓塞制作的犬 HF模型心臟發現凋亡證據。此后又在其他 HF病人和實驗動物型心臟發現凋亡現象。Olivetti等通過 TUNEI 法發現,處于慢性心衰末期病人的心肌組織中有 0.2% 的細胞出現凋亡,一般看來,凋亡細胞的數量太少不至于對心功能造成不良影響。然而,凋亡是一個短暫事件,其發生過程需20 min~24 h,故推測即使每天有0.2% 細胞凋亡,持續數月或數年則可能造成相當多的心肌細胞缺失。因為心肌細胞數量的減少,可以使心肌收縮力下降,可能會導致 CHF的發生,并使存活的心肌細胞的負荷加重,而使 CHF進行陛惡化。由此對心衰發生的病理生理機制提出這樣一個假說,即活性心肌細胞的持續性缺失可能是進行性心衰的重要機制之一。據報道不同動物有明顯不同的細胞凋亡率,最高可達 35.5%[16]。這些死亡率僅能在很局限的區域見到,細胞凋亡可在24 h內發生并完成,如此速率可導致心臟的快速退化萎縮。最近研究,在終末期 HF已知出現小于 0.5% 的細胞凋亡率,又超出生理性的趨勢。另外,終末期 HF中出現細胞壞死比細胞凋亡更多,最高可達7倍。現凋亡現象。大量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系統中,誘導心 肌細胞凋亡的因素有:壓力負荷導致的機械壓力 、急性心肌缺血、氧 自由基 、細胞 內鈣離子超負荷和 AngII、 ALD、ET等神經內分泌激素以及 TNF、干擾素IL- 1、表皮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 -Gl等細胞因子。
3 Hsp27在衰老心肌中的作用
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HSP27與衰老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可能對隨年齡性的功能下降起著重要作用。Hsp27抑制過氧化的發生及被破壞蛋白的聚集,延緩疾病的發生延長生命周期[17]。衰老心臟的特征是心肌細胞數減少,剩余的心肌細胞代償性肥大。隨衰老的加重,減少的心肌細胞呈現出凋亡細胞所占比例增加,而壞死細胞所占比例減少的趨勢,HSP27可通過對凋亡的抑制,起到延緩衰老作用。目前研究顯示,老齡導致的心血管生理變化是舒張性心理衰竭的一個重要獨立因素。
4 HSP27對心力衰竭的保護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是眾多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給患者機體帶來嚴重損害,并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目前研究表明,HSP27在對抗心肌細胞凋亡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保護作用,而心肌細胞凋亡又是心肌細胞缺失的重要機制,在心衰尤其是老年心衰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讓我們不難聯想到HSP27對老年心力衰竭應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C.D.Venkatakrishnan[18]等研究表明,HSP對心肌細胞的保護作用在于HSP27通過激活P38MAPK及磷酸化作用能對用阿霉素Doxorubicin (DOX)誘導的心肌細胞毒性產生保護作用,DOX誘導的活性氧族能夠引起擴張型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而DOX引起心臟毒素是由線粒體觸發的心肌細胞凋亡引起的。高溫誘導的小分子熱休克蛋白能夠使DOX介導的氧化誘導的心肌細胞內的毒素減少到最低,也就是說HSP27起到了一個內源性的抗氧化劑作用,對抗DOX衍生的氧化產物,如:H2O2,從而對心肌細胞凋亡及心力衰竭起到保護作用。Hollander等[19]的研究也顯示,Hsp27過表達可縮小體外灌流心臟短時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梗死灶面積、改善左心室功能。國內劉莉[20]等也通過建立心肌特異性高表達Hsp27的轉基因鼠模型;并且經Dox誘導小鼠的慢性心衰,并觀察Hsp27對小鼠生存率、左心室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結果表明Hsp27心肌特異性過表達顯著改善了Dox誘導的小鼠死亡率和左心室血流動力學參數變化,最后得出結論:Hsp27心肌特異性過表達對Dox誘導的小鼠心衰具有顯著的抑制。雖然心衰病理發生的確切分子機制尚有待進一步闡明,但大量來自動物和人類的研究證據表明,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增加產生的氧化應激以及由氧化應激觸發的心肌細胞凋亡,是多種原因誘導的心衰發生發展的共同基礎,而ROS同時也是細胞老化的中心學說,因此HSP27必然對老年心力衰竭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5 研究前景及意義
目前小分子熱休克蛋白對延緩細胞凋亡的作用已基本明確,HSP27作為小分子HSP的重要成員亦具有較強的抗凋亡作用,與衰老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不僅讓我們提出如下問題:小分子HSP是否對老年性疾病也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各種能產生HSP27的治療方法是否能成為抗衰老及治療老年心衰的重要手段?而HSP27是否有可能成為未來心衰基因治療的一個備選基因?目前較為流行的高壓氧治療能產生內源性的HSP27,那么高壓氧治療是否能成為心力衰竭的新的重要手段,而心力衰竭是否能通過基因治療來預防及治療,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Wangwang Jiao,Pulln Li,Junrui,et al.Small heat-shock proteins function in the insoluble protein complex[J].Bioehemim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5,335(1):227-231.
[2] Mehlen P Kretz-Remy C Preville X,et al. Human HSP27,Drosophila HSP27 and human alphaB-crystallin expression-mediated increase in glutathione is essentia1 for the protective activity of these proteins against TNF-alpha-induced cell death[J].EMB0,l996,15:2695-2706.
[3] Baek SH.Min JN,Park EM .et al.Role of 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HSP25 in radioresistance and glutathione-redox cycle[J].Jcel1 Physiol,2000,183:100-107.
[4] Rashmi R,Santhosh Kumar TR,Karunagaran D.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differ in their sensitivity to curcumin-induced apoptosis and heat shock protects them by inhibiting the release of 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nd caspases[J].FEBS Lett,2003,138:19-24.
[5] Garrido C,Bruey JM,Fromentin A,et al. HSP27 inhibits cytochrome mdependent activation of pro-caspase-9[J].FASEB J,1999.13:2061-2070.
[6] Concannon CG,Orrenius S.Samali A. HSP27 inhibits cytochrome c-mediated caspase activation by sequestering both pro-caspase-3 and cytochrome [J].Gene Expr,2001,9:195-201.
[7] Mehlen P. SchulzmOsthoff K. Arrigo AP. Small stress proteins as novel regulators of apoptosis.Heat shock protein 27blocks Fas/Apo-and staurosporine-induced cell death[J].Bio Chem.l996,271:16510-16514.
[8] Charette SJ,Lavoie JN,Lambert H,et al.Inhibition of Daxx-mediated apoptosis by heat shock protein 27[J].Mol Cell Biol,2000,20:7602-7612.
[9] Samali A,Robertson JD,Peterson E,et al. HSP27 protects mitochondria of thermotolerant cells against apoptotic stimul[J].Cell Stress Chaperones,2001,6:49-58.
[10] Pau1 C,Manero F,Gonin S,et al.HSP27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cytochrome C release[J].MolCell Biol,2002,22:816-834.
[11] Fiorentini C,Falzano L,Rivabene R,et al. N-acetylcysteine protects epithelial cells against the oxidative imbalance due to 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s[J].FEBS Lett,1999,453:124-128.
[12] Cuesta R,Laroia G,Schneider RJ.Chaperone HSP27 inhibits translation during heat shock by binding eIF4G and facilitating dissociation of cap-initiation complexes[J].Genes Dev,2000,14:1460-1470.
[13] Rane MJ.Pan Y,Singh,S et al.Heat shock protein 27 control sapoptosis by regulating Akt activation[J].Biol Chem,2003,278:27828-27835.
[14] Kwak HB,Song W,Lawler JM.Exercise training attenuates age-induced elevation in Bax/Bel-2 ratio,apoptosis,and remodeling in the rat heart[J].FASEB,2006;20(6):791-793.
[15] Sharov V G,Sabbah H N,Shimoyama H,et al.Evidence of cardiocyte apoptosis in myocardium of dog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Am Pathol,1996,148:147-149.
[16] Cohen GM.Capases:the executioners of apopto-sis[J].B iochem,1997,326:1-16.
[17] HSU AL,Murphy CT,Kenyon C,et al .Regulation 0f aging and age-rdated disease by DAF-16 and heat-shock factor[J].Science,2003,300:1142-1145.
[18] C.D.Venkatakrishnan,Arun K.Tewari,Leni Moldovan,Arturl J.Cardounel,Jay L.Zweier,Periannan Kuppusamy and Govindasamy Ilangovan[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6.291:2680-2691.
關鍵詞:冷暴露;人參多糖;孕酮
低溫因素是應激源之一,作用機體將引起一系列冷應激反應,由于低溫作用的方式不同反應也不同[1]。已知冷應激可導致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分泌功能發生變化[2]。人參具有“適應原”樣作用,人參多糖是是人參中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有效成份[3],為探討人參多糖對卵巢在不同冷強度、不同暴露時間功能變化的影響,本文采用體外細胞培養方法檢測大鼠卵巢黃體與顆粒細胞分泌孕酮的含量。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動物 Wistar大鼠,體重250~300g,健康雌性,分籠飼養,自由飲水進食。適應性飼養1w后進行實驗。
1.1.2 細胞 黃體細胞與顆粒細胞取自大鼠卵巢。
1.1.3分組 黃體細胞分為Ⅰ組和Ⅱ組,顆粒細胞分為Ⅲ組和Ⅳ組,Ⅰ組和Ⅲ組分別進行37℃、0℃ 、-10℃環境溫度暴露,Ⅱ組和Ⅳ組經人參多糖干預后再分別進行37℃、0℃ 、-10℃環境溫度暴露。
1.2 方法[4]。
1.3統計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2 結果
低溫對黃體與顆粒細胞基礎孕酮生成量的影響及人參多糖的調節作用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Ⅰ組黃體細胞,0℃重復3次低溫暴露,其基礎孕酮生成量與37℃暴露比較,第1次低溫暴露為升高,無統計學差異;第2次低溫暴露降低,差異顯著(P
Ⅲ組顆粒細胞,0℃重復3次低溫暴露,基礎孕酮生成量與37℃暴露比較,第1次低溫暴露為升高,無統計學差異;第2次和第3次低溫暴露降低,差異顯著(P
3 討論
低溫因素可引起機體內環境穩定性、生理和行為等發生改變,產生非特異性應答反應。人參具有提高機體抗應激的作用,可以抗缺氧,耐高溫和低溫[5]。本實驗結果表明,低溫暴露對黃體與顆粒細胞孕酮生成量產生作用,出現了升高與降低的變化,而人參多糖在波動變化中發揮了“適應原”樣作用。
本實驗黃體與顆粒細胞的孕酮生成量,0℃環境重復低溫暴露出現了先高后低的變化,這可能由于隨著冷暴露強度和時間的增加,應激增強反應出現逐步減弱及下降的變化,也可能由于反饋作用抑制了促黃體生成素(LH)的分泌[6]的結果。-10℃環境重復低溫暴露,初次出現了基礎孕酮生成量的降低,表現出冷應激抑制hCG刺激的孕酮生成,當連續低溫暴露后孕酮生成量顯著降低。離體細胞培養的適宜溫度為37℃,而與-10℃暴露溫度差異很大,加之重復的低溫作用,致使細胞分泌功能明顯受到抑制。
人參多糖可影響低溫暴露的黃體細胞和顆粒細胞的孕酮生成量,在0℃和-10℃環境重復暴露后,人參多糖組孕酮生成量顯著高于實驗組,對低溫誘導的孕酮生成量明顯下降有干預作用。本研究表明人參多糖具有顯著的抗冷應激作用,調節低溫暴露條件下卵巢細胞孕酮生成量,保護生殖細胞功能。
參考文獻:
[1]楊煥民,李士澤.動物冷應激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1999,3:42-44.
[2]楊明,李慶芬.哺乳動物冷應激的主要神經內分泌反應[J].動物學研究,2002,23 (4):335-340.
[3]張惠,馬洪林.人參多糖的活性成份及藥理作用[J].中醫藥研究,1989;12(15:38-40.
[4]孫艷,劉建茹,王洪軍,等.冷應激對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誘導大鼠黃體與顆粒細胞功能的影響[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8,25(4):340-342.
【關鍵詞】壽山石;“薄意”;雕刻心得
壽山石雕是自然與人工藝術的結合,是極具審美價值的民間藝術品。壽山石雕始于元朝時期,經過明清兩朝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有1500年的歷史了,在表現技法上越來越豐富多彩,其表現技法與所表現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其雕刻手法不僅包括圓雕、透雕、鑲嵌等手法,還包括浮雕、印鈕、微雕以及薄意等手法。相對于這幾種雕刻手法來說,在壽山石雕的技藝中,“薄意”技法最為獨特,在雕刻領域起著先鋒帶頭的作用。
1 “薄意”的始源
壽山石的雕刻要求很高,因為壽山石數量稀少,因此石頭本身非常貴重,它的計價方式往往就是石頭自身的重量,所以為了減少石頭價值的損耗,在雕刻時,不應使用過多的切割手段,應盡量維持石頭的原貌。壽山石本身大都具有一定的瑕疵,雕刻者在對壽山石進行雕刻時應盡量消除或回避這些瑕疵,盡可能的保持石頭的原狀進行雕刻,“平薄”的薄意雕刻技法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
薄意雕刻技法最早指的是明朝后期出現的壽山石雕“陰刻”技法。這種技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無太多的變化,粗糙,布局呆板是其主要的特征體現,這也是它不被人們重視的原因。薄意技藝趨于成熟是在清朝末年,在此方面石雕藝人林清卿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他把中國畫的藝術養分融入雕刻藝術中。
2 “薄意”的基本程序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現今薄意雕刻的基本程序。它的制作步驟雖然獨特,有專門的規范,但是總的方面類似于其他壽山石雕刻技法:
首先是選材整石:石材的選拔多以名貴石種為主,例如荔枝石、芙蓉以及田黃等。名貴石料無論是它的形狀還是色澤都非常珍貴,所以在雕刻過程中盡量保持石料的原貌,對此施以薄意,即在雕刻過程中盡量保持這些寶貴石料的行、色,在保留石材原貌的基礎上進行精美的雕刻。這樣既有精美的雕刻藝術又能保留石材的原來形狀。
第二步是相石墨繪:“相石”就是雕刻者對要雕刻的石材進行構思設計,在構思時除了要比對研究選定石材的外形、紋理以及它的俏色外,還應該盡量避開石材本身的瑕疵與疤痕,所以“相石”又被稱之為 “審石”。
第三步是開紋雕飾: “以薄取勝,以簡見長”是薄意雕刻的主要特征,它最講究的是刀法的使用,用刀要做到靈活洗練,下刀要做到肯定準確,這也是薄意雕刻的關鍵所在。在雕刻過程中對于刀型、刀法的選擇都有特殊的要求,要精心雕飾一些凸起的畫面,不但要使雕飾效果具體形象,還要有立體感。
第四步是磨光:雕刻作品的效果的體現以及它的成功與否,磨光是關鍵。相對于一般的圓雕,浮雕的磨光來說,薄意的磨光要求更高一些,為了體現石材的優美品質,雕刻者往往要用幾種磨光材料進行精心打磨。
薄意的雕刻手法尤其注重意境和氣韻,對構圖布局進行了盡心設計,典雅和精致是其所強調的重點。壽山石薄意藝術來自于民間,是一種帶有濃厚的人文氣息的獨特藝術,在石頭的雕刻過程中融入了中國畫的作畫原理,在方寸間展示人間現象,它的獨到之處除了體現在山石的皴法上,還體現在對樹葉的鉤點以及人物衣褶的描法等方面。
3 “薄意”的造型元素
在造型藝術中石材及石材的使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實現造型元素的種類。嚴格來說壽山石的色彩、線條、形態、布局構圖等構成了它的薄意雕刻的造型元素。
色彩:色澤豐富是壽山石的主要色彩特征,甚至在同一塊石頭上就可以找到幾種不同的顏色。雕刻者通過相石確定作品造型,通過另一種雕刻技巧“巧色”,保持壽山石自然色澤被充分利用,體現它的天然之美,這也是雕刻的重點。對比手法是薄意雕刻“巧色”的常用手法,也就是說雕刻的界線是石色,在不同色彩的部分刻劃不同的景物。
線條:要想表達抽象概括物體在形狀方面的起伏轉折,要體現作品明暗層次的變化,這些都要依靠線條的作用。“薄意”線條的邊緣具有明晰的輪廓,不僅有立體感,而且結構感覺微妙細膩,這是運刀垂直切入的效果,不失整體性而獨立線條的又具欣賞性,形體在大膽夸張的同時又具有高度概括性。
形態:物體的形狀、質地以及它的內部的結構等組成物體的形態特征。石頭的形狀構成包括石面和石頭輪廓的線形,而“薄意”特色的形態造型元素既包括石頭的形狀還包括石頭的肌理。在傳統雕刻技藝有一定的傳統特征,這在形態和形式方面都有體現。山光水影,人魚鳥獸,花草樹木都是“薄意”的形態和形式在內容方面的體現。“薄意”的另一個主要特征是,浮雕的雕刻雖然淺顯,但是其圖形背景可以隨著光線的變化而相互轉換。
布局結構:為了更好地體現作品中各形式因素的位置關系,創作者需要對作品進行布局結構的分析。與傳統的中國繪畫一樣,“薄意”布局構圖要遵循的審美原則不僅包括構圖的比例平衡、色彩的協調對比,還應注意節奏,既保證審美的多樣,還要保證審美的統一。
“薄意”布局構圖要考慮到石質、石色、石形、石紋,在石材自身的特征上進行發揮,因此它具有 “有限性”。每件雕刻作品的呈現都是雕工經過巧妙的思量,對石材的形色以及石材自身的瑕疵進行仔細推敲,反復構圖而成的。所以在欣賞“薄意”雕刻作品時,不僅要欣賞它的布局構圖之美,還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賞作品。如圖3所示作品《十二生肖》等都是在充分在考慮石材基礎上進行的創作。
【關鍵詞】雕刻機;裝配誤差;加工實驗
根據裝配工藝要求,合理連接各個零部件,組成產品的工藝過程稱為裝配。
本雕刻機主體框架采用工業PVC材料,裝配后雕刻機加工范圍為13×20×4CM左右,整機尺寸43×36×35CM左右。根據設計參數,雕刻機裝配完成要求裝配精度達到各項設計精度。根據裝配圖紙分析,裝配過程中涉及到裝配件非常多,其中PVC板35件,三軸絲桿和光桿共計9根,其他標準件若干。
一、雕刻機裝配流程
根據裝配工藝的基本原則,為了保證雕刻機裝配精度,我們通過不斷的測試與研討制訂了本雕刻機的裝配流程。先部件裝配,最后進行總裝。雕刻機部裝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1 雕刻機部裝流程圖
二、雕刻機裝配過程分析
(1)部件組裝分析
直線軸承的組裝時應該注意,直線軸承配合的固定板內孔加工不規則,有傾斜角存在。所以組裝的時候注意作用力位置。絲杠與軸承套件組裝的時候,發現軸承配合精度要求高,所以進行先絲桿外徑修磨。回差螺母與絲桿的組裝之前,先進行裝配靈活度測試,修磨雙銅螺母工藝毛刺,同時修磨絲桿的端部,組裝絲桿彈簧系統時,彈簧只要可以壓縮即可。步進電機裝配時,需要修磨步進電機的軸,大概就是2-3絲的誤差。
2.雕刻機總裝過程分析
圖2 雕刻機組裝完成圖
完成預組裝后,整機總裝容易完成。按照XYZ三軸順序安裝組件。安裝完成后,測試整機安裝精度,旋動聯軸器,觀察絲桿轉動,轉動靈活,阻力均勻,即符合裝配要求。測試完部件模塊性能后,部件進行組裝,整機裝配完成后,裝好電控系統,開始通電測試。通過靜態和動態試驗測試,雕刻機裝配精度達到設計精度要求。
三、雕刻機加工實驗
根據本雕刻機設計加工對象,通過CAD/CAM軟件對復雜字體進行雕刻仿真和機床實際加工實驗,驗證小型數控雕刻機床的可行性。
1.選擇加工零件
字體雕刻在加工中能夠充分體現雕刻機的各項功能,所以實驗選擇在100mm×100mm×20mm的鋁件上雕刻0.1mm深的宋體陰文漢字,該零件模型用MasterCAM X5軟件進行造型,模型材料為有鋁塊,MasterCAM中模型零件造型如圖3所示:
圖3 雕刻漢字
雕刻機實驗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加工實驗流程
2.MasterCAM軟件仿真
Mastercam是數控程序生成CAD/CAM軟件,通過零件建模、選擇加工參數,生成刀具軌跡,后置處理生成零件程序。比較手工編程,自動編程具有諸多優點。刻字仿真過程如下:
(1)選擇繪圖工具欄中繪制文字功能,在打開的對話框中選擇真實字型,參數中選擇字體大小,選擇好對齊方式后,在文字內容中輸入漢字。
(2)選擇雕刻機床類型,刀具路徑中選擇雕刻,在對話框中選擇雕刻刀具、設置好雕刻參數,雕刻加工參數中設置安全平面、雕刻深度等參數,切削方式選擇往復。
(3)生成刀具軌跡,仿真模擬,后處理生成雕刻機NC程序。
本實驗漢字建模仿真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建模仿真流程
圖6 樣機試驗加工
3.雕刻機實例加工
(1)操作雕刻機床,運行Mach2軟件,點擊下拉菜單“配置”選項,分別對里面的相應選項進行設置,包括單位、端口和引腳、電機反轉等設置,在端口和引腳選項框中,設置X軸信號、X軸方向分別用端口1的2、3引腳輸出;Y軸信號、Y軸方向分別通過4、5引腳輸出;Z軸信號、Z軸方向分別用端口6、7引腳輸出,在Mach2軟件里打開qumianl tap,導人里面的G代碼運行。
(2)零件實際加工時,將毛坯工件固定在雕刻機工作臺上,通過找正,使得毛坯工件與主軸垂直,由于沒有自動換刀裝置,所以進行手動安裝刀具。設置好工件坐標系以及刀具長度后,選擇自動進行切削加工,加工過程如圖6所示。
(3)通過實際零件的加工驗證,表明本課題開發的小型龍門式數控雕刻機符合設計要求,同時也驗證了本課題雕刻機設計可行性。
根據裝配和加工試驗,制造出雕刻機樣機一臺。通過兩年教學實際應用,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徽州三雕裝飾藝術 現代建筑 應用
一、徽州三雕裝飾的藝術
徽州的“三雕”指的是石雕、磚雕和木雕,它是一種重要的裝飾風格,在我國建筑裝飾的發展歷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我國建筑史上寶貴的遺產。徽州地區的裝飾藝術不僅僅是一種精湛的技藝,更是一種可貴的裝飾文化,奠定了徽州三雕裝飾的歷史地位。在現今的徽州地區,我們經常從一些居民建筑的橫梁、拱架、屋檐和柵欄上看到這些雕刻的藝術。在徽州三雕的雕刻藝術上,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三種雕刻技藝的復雜、高超和華麗,不僅僅是其雕刻技藝的體現,更體現了徽州地區渾厚的雕刻文化底蘊(1)。這種高超的技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在雕刻的選材上,各種樣式的木材、碑石被雕刻技師們選中,通過高超的雕刻手法,增添雕刻畫面趣味性,賦予其活生生的生命力,使整個雕刻的藝術品給人以美的享受。例如徽州的石雕,主要選用的是該地區產的花崗巖和大青石,這種大面積的石頭能夠給雕刻師們更廣闊的施展雕刻技藝的空間,以勾勒出豐富多彩的圖案。這些圖案也主要是本地的風土人情和自然景觀等。石雕雕出來的藝術品主要用于房基的裝飾,如石桌、石凳和石獅子等(2)。
其次,在雕刻的手法上,徽州石雕既顯古樸卻又不失粗獷。石雕的手法也有許多樣式,主要包括圓雕、浮雕和透雕等雕刻手法。從雕刻的風格方面來看,石雕采用的是以浮雕和平雕手法為主,并結合圓雕手法創造出一種立體感。石雕的雕刻刀法也不是很復雜,細膩中不失大方,而且往往與木雕和磚雕結合起來,就像一些建筑的門罩一樣,通常都是把磚雕和石雕有效的結合來用。
最后,在雕刻的內容上,徽州的雕刻主要以雕刻動植物為主要的雕刻圖案。房主通常在對自己的院落進行裝飾之前,都會向雕刻技師們表明自己的期望,以便將一些代表吉祥如意、大富大貴的圖案在自己的建筑中體現出來。例如:魚的圖案就代表著年年有余、富貴有余的寓意;鶴,代表著長壽的寓意等。
惠州的雕刻融合了儒家等極具代表性的思想,使得雕刻的內容博大精深,融會貫通,給人以氣勢磅礴、如臨其境的感受,富有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對我們今天的雕刻藝術設計在現代建筑的運用也極其具有啟示意義。對我國現今的建筑裝飾也有著重大的影響(3)。
二、徽州三雕裝飾在現代建筑的應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者對家居環境的要求日益增高,現代建筑裝飾行業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其不僅帶動了工業、電子等相關行業的持續發展,而且極大的促進了這些行業的跨越式發展。隨著人們對建筑裝修質量的要求日益增高,綠色環保型的裝修理念興起,這反映出人們在注重外表華麗的同時也注重了裝修本身的安全質量。徽州的石雕、磚雕和木雕這三種雕刻風格融為一體,在建筑裝飾中相輔相成,既凸顯了各自的藝術美,又將這一組成的美完美的呈現出來(4)。
借鑒古代的裝修技藝和風格,也不失是一種正確的選擇。徽州雕刻的高超技藝也在影響著一些地區的裝修,從文化方面看,現代建筑裝飾融合了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民俗和藝術,這也是徽州裝修文化在融合儒家等主流思想藝術的延伸;從雕刻的技術方面來看,現代雕刻的手法更為先進,雕刻的主題內容也不僅局限于某一地區,而是放眼全球,將東西方的優秀成果都展現在裝修的圖案中。現代雕刻既吸收了古代優秀的雕刻技藝和作品,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創新,融入了時代的元素。在高層樓宇之間凸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既不顯單調,又有一種回歸自然、渾然天成的感覺,提升了現代裝修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底蘊(5)。
總而言之,徽州地區的三雕建筑裝飾文化在我國建筑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且,其裝飾風格在我國現代建筑裝飾中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并且在現代建筑中也被廣泛推崇。深入研究徽州三雕的技藝和文化,不僅能為現代建筑提供有意的參考,而且能讓現代裝修體現古典美。
參考文獻
[1]劉志蜂.試析徽州三雕裝飾藝術及其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J].現代建筑周刊,2011(8).
[2]曾小東,方俊一.淺談徽州三雕裝飾藝術及其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J].中國建筑商報,2000(2).
[3]姚春華,夏日星.試析徽州三雕裝飾藝術及其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J].國家建筑特刊,2010(5).
關鍵詞:藝術;民俗藝術;土家族;雕刻
中圖分類號:J305文獻標識碼:A
土家族世代生活于清江和酉水流域(如圖1),兩河不僅為土家人提供了飲水、灌溉、舟楫、漁獵等諸多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土家族世世代代生息、繁衍,還孕育了土家族獨特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創造了土家族雕刻藝術。土家族歷史幾經變遷,經歷了巴國、唐朝羈縻州府、土司制和“改土歸流”等幾個重要階段,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巫術、道教和佛教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土家族沒有單一的宗教模式,他們長期信仰多神,構成了土家族獨特的文化風景線,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雕刻藝術。
圖1酉水河谷的小寨
一
土家族雕刻起源于生產勞動和巫術文化,主要以石頭、木料、磚和竹子作為雕刻材料。土家族雕刻題材比較廣泛,從現存資料看,飛禽走獸、人物故事和山水圖紋皆為雕刻題材,其中,吉祥物崇拜對土家族雕刻藝術發展影響巨大,許多藝術創作題材、主題都與之密切相關。尤以祥物吉圖、神仙巫祝和圖騰崇拜最為普遍。
避兇功能、趨吉功能和裝飾功能是土家族雕刻藝術最重要的功能。避兇功能(如圖2)是以善戰勝惡為基本特點,它是宗教通神法物的泛化,其實質是通過既神圣而又神秘可畏、既崇高而又潛伏危險的藝術符號去祛除生活和人生的兇險。
圖2湘西鳳凰屋脊避邪
趨吉功能包括祈福壽、祈喜和祈求財等三大類。土家族裝飾性雕刻分為主題性和無主題性兩類。主題性雕刻具有明確的主題,它通過運用高超的雕刻技巧創造出形式美,使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達到完美的統一。無主題性雕刻具有“依附性”特征,它根據外在環境的需要安排雕刻布局,使雕刻形象能夠與外在環境融為一體。它們都是美化生活的藝術,通過從材質到工藝技巧、藝術形式獨具匠心的創意,賦予作品觀賞美和實用美,從而提升了裝飾雕刻的趣味和價值。
土家族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民族,善于吸收外族文明(如圖3)。在雕刻藝術演化過程中,它充分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的文化象征模式,發展出了雕刻文化。象征符號的組合和諧音寓意是土家族雕刻最常見的民間象征模式。雕刻能超越時間、空間、民族、地區和語言的障礙,傳承思想。因此,土家族巫教運用雕刻的形式來傳播教義、教規;裝飾雕刻運用象征的藝術手段,美化土家族生活;土家族雕刻利用色彩表現生活理想,強調作品對人們心靈的震撼,并使人們對生活進行思考。
土家族雕刻具有成熟的風格。它的形成,(一)源于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二)源于時展的需要;(三)源于民間藝人的個性。作為一種比較成熟的民間藝術形態,土家族雕刻不以細膩華美見長,通體透露出民間藝術的神秘、粗獷、質樸、夸張和詼諧,以原始的藝術形態帶給人們藝術享受。土家族雕刻是實用藝術,它主要應用于:(一)民居。包括附著于小木構架裝飾的木雕,如格扇、窗板和窗格扇上的絳環板薄浮雕,以及附著于大木構架的木雕,如挑檐托飾等。其特點是雕刻題材廣泛,主要以世俗生活為主要題材;因材施雕,不拘一格。(二)寺廟。土家族寺廟雕刻的巫術色彩濃厚,建筑構件和紋飾大多具有巫術神性意義。多數寺廟是儺文化的傳承,也是土家人群體意識的象征(如圖3)參見辛藝華、羅彬著《土家族民間美術》,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頁。。(三)家具。土家族認為,萬物有靈,附著于各種家具之上的雕刻圖案,同樣是神靈的顯現,是有生命力的物象。土家族家具雕刻題材主要有兩大類:歷史神話、傳說典故和戲曲故事題材和以自然景物或民俗生活作為雕刻題材。(四)墓碑。土家族墓碑雕刻圖案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真實地表達了土家人的生活愿望和理想,其高超的雕刻技法更增添了墓碑的藝術感染力:善于根據人物的性格進行雕刻;動物多取象征寓意,現實生活景物則師法現實;豐富的文字雕刻是墓碑雕刻獨特的藝術景觀。
圖3湖北恩施巫術祭祀“儺堂戲”
面具“眼中伸手,手上長眼”
土家族雕刻是一個生產勞動過程,也是一個精神創造過程。主導創作的因素除了雕材、雕刻藝人的技法、地域文化氛圍等,文化影響是最主要的因素。文化影響主要包括:來自土家傳統文化的影響和來自外來民族特別是漢族文化的影響。土家族雕刻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行業,從業者要向師父學習技藝和行業道德標準,土家族雕刻道德準則主要包括:崇尚簡樸,鄙棄逸和淳謙樸實,守信自約等內容。土家族雕刻藝人通過言傳、物傳和心傳等三種形式學習雕刻技藝:言傳是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技藝學習方式,物傳是土家族雕刻藝人的入門教科書,心傳是對土家族雕刻技藝的升華。
土家族雕刻藝術的價值是與其他民族雕刻藝術相比較而存在。(一)與漢族宮廷雕刻藝術的比較。土家族雕刻與漢族宮廷雕刻之間存在諸多異同:土家族雕刻藝術是民間藝術,漢族宮廷雕刻藝術是貴族藝術,二者在氣韻、形態等諸多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土家族雕刻藝術是生活藝術,漢族宮廷雕刻藝術是消費藝術,功能差異直接影響兩種藝術形態的差別。(二)與漢族民間雕刻藝術的比較。巫術題材和圖騰題材在土家族雕刻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土家族雕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里自然演化,沒有出現風格突變、題材突轉和刀法突換等藝術現象,而漢族民間雕刻在題材、刀法和風格等方面,經常發生巨大變化。(三)與侗族雕刻的比較。它們都體現了“萬物有靈”、“神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雕刻內容多為祈福;侗族雕刻真實地記錄了侗族人民公共社會契約,而土家則幾乎沒有這樣的雕刻。(四)與苗族雕刻的比較。土家圖騰和苗族圖騰完全不同,雕刻內容不同;土家族雕刻材料和苗族雕刻材料有很大不同;土家族雕刻多以龍、虎為題材,而苗族多以蝴蝶為題材。
二
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六民族共同組成的,各個民族和睦相處,相互交流,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所以,古老的中華文明不僅包含了漢族文化,也包含了包括土家族在內的各少數民族文化,不僅包含了宮廷文化、文人文化,也包含了民間文化,因此,認真發掘和研究土家族雕刻藝術,對于全面認識和評價中華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土家族雕刻體現了豐富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本質就是關懷人和尊重人,核心是人。人文精神內涵雖然隨人類社會進步和人對自身認識的深化不斷發展變化,但大致體現出兩個層面上的價值指歸:一是對人的終極關懷―追求人生意義、人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二是對人的現實關懷―關心現實生活中人類的生存處境。筆者認為,土家雕刻的獨特性在于,通過汲取本民族巫術、神話題材和吸收漢民族歷史故事和戲劇人物,使兩個層面的人文精神都得到了完整的體現。
只要走進土家人居住地區,我們不難發現,土家人十分重視對現實生活及其幸福的追求(如圖4):密密的屋宇,密密的庭院,尋常巷陌,呈現出溫潤祥和的氣氛,訴說著土家生活的溫馨與輝煌;福壽紋窗欞精致細膩,巧奪天工,反映了土家人盼望福與壽永遠相伴人生的美好期盼;還有雕刻繁復、寬大結實的木雕家具,顯示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甚至連墓碑雕刻也是按照現實世界的理想安排死者的生活……所有這一切,讓我們看到了土家人對人的生活與生存的重視與追求。
如前所述,土家雕刻的題材非常廣泛,涉及土家文化和漢族文化的諸多方面,既有傳統典故、歷史神話,又有戲曲故事、現實生活、飛禽走獸、樹木花草。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雕刻題材與雕刻本身并無直接的、必然的聯系,主要起裝飾、美化生活的作用。比如,太師椅是漢族發明的家具,明代太師椅結構精巧,各種曲線變化豐富,達到了力學、美學和使用功能的完美結合。當太師椅傳入土家地區以后,土家雕刻藝人根據本民族的審美特點和生活習慣對之進行重新命名和改造:根據造型稱“老爺椅”和“狀元椅”。其椅的腿被雕刻成老虎腿、獅子腿、羅鍋腿、圓線并行腿等,束腰多為富貴不斷頭的回紋、工字紋、如意紋、萬字紋等,網板上則有花結、回紋托角花牙板、骨嵌和玉嵌等點綴的浮雕等圖案,扶手上有透雕壽字紋、透雕拐子紋等,總之,土家“老爺椅”和“狀元椅”比漢族明代太師椅要復雜繁瑣。通過兩者比較,筆者認為,土家“老爺椅”和“狀元椅”反映了土家族為人用的觀念,因為土家人歷來重裝飾不重樸素,越是能裝飾生活環境的雕刻,越被認為有價值。因此,太師椅從明代的簡潔大方到土家的復雜繁瑣,反映了家具要為美化家庭生活環境服務的認為理想。
圖4貴州德江龍鳳一體的“福”字符號裝飾
既然雕刻要為人的生存和生活服務,那么,雕刻圖案就應該通過一些生活場景或為土家人所喜聞樂見的故事、人物,給人以愉悅、身心放松的感受,調節生活的緊張、沉重與煩惱。湖南龍山的土家木雕主要以戲曲人物和生活場景為題材,有所謂“唐三千,宋八百,雕不盡的列國傳”的說法,這些文臣武將都是土家人耳濡目染的戲曲人物,通過日常生活的傳播與交流,已經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說起戲曲人物故事,就仿佛在說左鄰右居的傳奇經歷,自然親切。那些生活場景雕刻,如打柴、跳水、讀書場面,更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濃濃的鄉土情,生動的人物造型,無不勾起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盼。
土家人對人生意義的追求比較樸素,一方面受到漢族文化影響,大量表現諸如漁樵耕讀、多子多福和讀書進爵的內容,另一方面則大量表現福祿壽喜財主題。這些追求,概括起來就是祈求當下的人生幸福,與中國官方文化對人生意義的追求相差甚遠。中國官方文化追求高古、靜遠、飄逸以及做人的出塵不染品格,他們講究“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參見《禮記?大學》。的人生理想,以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參見《孟子?盡心上》。的處世哲學,這種人生理想和處世態度把每個人當作了國家機器的有機組成部分,個人的進退榮辱皆以國家為本,有時,甚至以犧牲個人的自由、尊嚴為代價,換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土家是一個農業社會,民以耕為生,所以,土家雕刻基本不涉及宏大敘事主題,我們很難找到高蹈雋勁、激揚高昂的雕刻作品,很難尋找到經世治國與指點江山式的“宏闊”與“壯美”,雕刻藝人借雕刻作品抒情、釋懷,他們往往只追求情趣,追求直抒胸襟和痛快淋漓之下的情態世態。
福祿壽喜財是土家最常見的雕刻題材,如手持如意的賜福天官衣著華貴,頭戴牡丹花的祿星笑容滿面,而拄著一根很長的龍頭拐杖、捧著一顆大桃的壽星,在繚繞左右的祥云瑞氣中來到人間。這些雕刻的主人公雖然是神仙,但他們卻具有人的靈魂,人的品行和人的情感,甚至連穿戴打扮也是按照人物應有的地位和身份安排的,更重要的是,這些雕刻所宣揚的不是求仙問道,引導人們追求來世幸福,恰恰相反,它把衣食溫飽、多子長壽當作人生最高理想。無可否認,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在他們的理想圖譜中,也許根本不會有安邦治國平天下的位置,因為那些內容遠不是他們的生活經驗所能觸及的,只有像衣食溫飽、多子長壽這樣的內容,才是每個普通百姓都必須努力去做,而且能夠實現的目標。
土家雕刻受漢族文化影響,也大量表現諸如漁樵耕讀、多子多福和讀書進爵等主題,但在漢文化中,這些主題往往是與人們高遠的政治理想緊密相連的,漁樵耕讀是為了積蓄力量當朝問政,讀書進爵更是每個漢族知識分子必由的人生道路。我們看到,漁樵耕讀也好,讀書進爵也罷,人始終是為了一個宏大的敘事主題而活著,所以,在封建社會出現了大量類似禰衡、孔乙己那樣的悲劇性人物。土家雕刻表現漁樵耕讀、多子多福和讀書進爵等主題時,已經根據本民族文化傳統做了新的闡釋,它沒有指向高遠的政治目標,更不要求人們為了所謂的人生目標舍生取義,而是把這些主題理解為一種生活狀態。在一些大型床雕上面,我們看到,漁樵耕讀、讀書進爵場景與世俗生活場景被放入同一連續性畫面里,人物悠閑自得地享受生活的樂趣。其實,這也可以看作土家雕刻對人生觀的形象闡釋。
其次,土家族雕刻表現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小國寡民,是老子為我們描述的理想社會,農業社會里,普通百姓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為最高人生理想,此后,無論是孟子在《寡人之于國也》為我們描述的理想社會,還是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敘述的“無論魏晉,不知有漢”的清凈社會,人們無不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所以,老子哲學的無為而治,其無為并不是無所作為,而是遵照自然法則而為。否則,就要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土家雕刻藝術師法自然,遵崇自然,從建筑、墓穴的選址到各種雕刻圖案,都滲透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旨。雕刻藝術不同于書法藝術、繪畫藝術,一旦雕刻完畢就很難挪動,因此,像建筑、墓穴的選址也是雕刻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家建筑依山傍水,隨山勢而建,其獨特的建筑吊腳樓鑿巖為基,壘石為礎,凡是險要之處,長長的柱腳或撐亂石,或支懸崖,或繞古樹,縱列橫置,高低錯落,秩序井然。有人這樣評論重慶龔灘老街的土家建筑:“古鎮建筑的整體品格,和諧自然,而不是孤傲獨立,各自為政。像祖居古鎮的鄉親一樣,親靠親,鄰靠鄰,你為我好,我為你鄰。……在形體結構上亦嚴格把握,適可而止。審美標準傾向人性尺度,追求溫馨樸素。”因此,整個古鎮順山勢而建,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和氣候,讓建筑為人服務,“彎彎曲曲的街道小巷,順應自然地形面貌的變化,沿烏江上下流向和夏季主導風向一致,使來自于峽谷的新鮮氣流導入古鎮。建筑屋面的坡面,前坡短后坡長,前陽后陰,且滿街門面都是開間到頂的活動門板,時常敞開,這對通風十分有利。建筑布局不受朝向的限制,或東或西,或南或北,隨機應變,靈活自由,打破了外部空間的封閉感。”參見辛藝華、羅彬著《土家族民間美術》,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第153頁。這種土家建筑最大的特點,不是改造自然―往往意味著破壞自然,而是充分利用自然的特性,讓人、建筑與自然和諧地相處于同一空間中。
土家墓葬文化與漢族墓葬文化不同,后者重死與生同,墓中完全仿照陽世布置,而土家墓葬更多的是為了顯耀,如其說是為了死去的親人,不如說是一座塵世紀念館。既然土家墓葬主要定位于顯耀,那么,就必然會按照土家人間觀念去選址、布置。在湖北利川魚木寨等土家墓葬比較集中的地區,一座座墓葬如同一座座土家民居,依山而建,享受陽光雨露。選擇自然環境,順服自然,皈依自然,是土家墓葬選址的基本理念,所以,即使在土家墓葬比較集中的村寨,墓葬也沒有破壞自然的和諧,而是與村寨、自然融為一體,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土家雕刻包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對克服工業化和后工業化對人性所造成的戕害,以及建設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工業革命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依靠現代科技力量建立了高度發達的工業化社會,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超過了此前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的總和。現代科技把人類帶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與影響日深,人的地位又降到了卑微的位置,從中世紀神的奴仆變成了機器的奴仆。具體地說,在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制度里,管理和生產的高度機械化、科學化,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和管理變成了更為龐大、嚴密和無情的機器體系,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成為這個龐大機器的一個部件,人們的生活、消費、思想觀念完全被商業化了,并且為商業廣告、大眾傳媒所左右,人失去了主體性、選擇性,成為了“單向度人”,人徹底從理性的主體和人道主義服務的中心對象的位置淪落為工具理性和機器奴隸,當初向中世紀神權宣戰的人道、人權和人的價值變得一錢不值了。土家雕刻所體現的豐富的人文精神,以及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對于克服工業化和后工業化帶來的漠視人的弊端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資源,它讓我們從中重新找到了人的地位和價值。
三
迄今為止,人類歷史經歷了蒙昧、野蠻和文明三個發展階段,與之對應的生產方式分別為原始狩獵和采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以及對天然物質進行再加工三個時期;其造型藝術分別對應舊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以及進入奴隸制社會以后的青銅器、鐵器和漆器等。從世界范圍看,人類在漫長的生產勞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古希臘、古羅馬為代表西方雕刻藝術,以及以印度、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雕刻藝術,其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因素作用下,形成各具特色的雕刻藝術。例如,希臘和我國秦兵馬俑都善于人物造型,但兩者差距明顯。古希臘雕刻人物,側重對肌肉的表現,在形體的轉折中常常強調體面轉折的豐富性與節奏感,注重輪廓的虛實、造型的動感和人物的氣質。秦兵馬俑的體面塑造多由單純的弧面組成,強調的是內含筋骨。秦兵馬俑的整個形體像一個充氣的球體一樣,簡潔清晰,顯示出一種從內向外的巨大張力,因而,突顯人物內在氣質,準確地揭示出秦軍強壯尚武的時代風尚。
我國古代雕刻藝術成就卓著,像秦漢時期雕刻作為主導藝術形式,以深沉雄大、氣魄宏偉的藝術特征揭示了秦漢帝國人民富庶、國力強盛的時代風貌,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佛教文化影響下,宗教雕刻藝術迅速發展,形成了陵墓雕刻與宗教雕刻并重的藝術格局,其中,像秦兵馬俑、霍去病墓雕和昭陵六駿等,都以夸張的造型生動地表現了雕刻主題,是世界雕刻史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但是從明代中葉以后,隨著西學東漸,中國雕刻藝術從官方走向民間,從主體性雕刻轉入附屬性雕刻,如建筑裝飾性雕刻和工藝性雕刻等,同時,接受西方寫實雕刻觀念,走向了割裂雕刻傳統、全盤西化的雕刻藝術道路。難能可貴的是,土家雕刻作為中國官方雕刻藝術衰落之后走向民間的產物,它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傳統雕刻藝術的精髓,并有所創新和發展,延續和豐富了我國雕刻藝術,從這個角度看土家雕刻具有非常重要的藝術學和歷史學價值,是一座活著的雕刻藝術化石。土家雕刻在實踐中總結和概括的藝術經驗不僅豐富了世界雕刻藝術寶庫,而且對今天的雕刻藝術發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啟迪和借鑒作用。
首先,土家雕刻善于以意造型,以神聚形,給了雕刻藝術無比廣闊的創作空間和欣賞空間。
縱觀土家雕刻,無論是人物,還是山水、花草,大多采用具象的表現手法,個別細節甚至雕刻得毫發畢現,雖然這些雕刻的細節真實還不能和西方寫實雕刻相媲美,但相對于秦兵馬俑、霍去病墓雕和昭陵六駿等傳統雕刻來說,其細節真實性已經有了明顯發展。但是,雕刻藝術要整體上給人以美感,不僅要細節真實,更要追求整體真實與完整,因此,在造型上講究大膽夸張。
西方雕刻嚴格遵循比例結構,講究空間真實,一個雕刻作品就是現實生活景象的放大圖或微縮圖。土家雕刻則不然,往往是人大房屋小,人頭大身體小,即使雕刻花鳥魚蟲、樹木山川,也不合乎現實的“真實”,但我們仍然能感覺到整體的真實。土家雕刻人物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雕刻藝人不著意雕刻人物的五官表情,往往一個鑿痕就代表嘴巴或眼睛,也不注意人物各部位比例安排,但是這種稚拙、樸質的造型卻能夠傳達出一種神韻,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這種藝術效果往往是寫實作品沒有的。
現代接受美學理論認為,藝術的創作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由作者和觀賞者共同完成的過程,沒有觀賞者的參與,就沒有真正的藝術創作。具體地說,雕刻藝人創作的雕刻作品,如果沒有人去欣賞和傳播,那么,它與深山的天然石頭、神奇迷人的樹樁沒有區別,還不能說已經把人的本質力量投射進了作品,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的藝術品。只有觀賞者凝視雕刻作品,并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藝術積累,對其進行再創造,這時才能說完成了雕刻作品的創作。從這個意義上說,作者留給觀賞者的再創作空間越大,作品就越能吸引人。所謂一千個人心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種藝術現象的詮釋。
土家雕刻以意造型給觀賞者留下了無比廣闊的再創造空間,一幅三國人物雕刻,雖然大家對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早已經耳熟能詳,但是,簡約的雕刻卻讓觀賞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看見了張飛的勇敢,有人看見了他鹵莽,有人看見了他的忠誠,還有人看見了他粗中有細……這種藝術魅力,恰恰是寫實性雕刻所缺少的。
其次,土家雕刻吸收和借鑒了傳統繪畫藝術的透視觀,將平面透視和鳥瞰透視相結合,通過更加自由的構圖去表現事物。
西方傳統雕刻始終把真實當作最主要的美學特征去追求,從古希臘到米開朗基羅、羅丹,藝術家都要到實地寫生,甚至親自實施解剖,在雕刻中講究遠近、大小和比例,通過物象產生的形態變化,求得空間中的真實美感。土家雕刻藝人主要通過師父帶徒弟的方式培養,也無從進行嚴格的系統的解剖訓練,這就注定了他們將通過有別于追求空間中的真實的方式構圖。
土家雕刻歷史悠久,但作為風格成熟的藝術形式,則在明清以后,我們所看到的雕刻藝術品主要是清代和民國時期的作品。從土家雕刻歷時性角度考察,它受到漢族雕刻藝術影響,而漢族雕刻藝術在中唐以后則受到以文人畫為主體的多元藝術的影響。如此以來,土家雕刻藝術中也注入了傳統繪畫構圖的美學因素。
繪畫往往要在有限的畫面里囊括人物、山水、魚蟲鳥獸等各種表現對象,表現一個相對完整的內容,其美學意義上的完整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一般來說,畫面經常被看作一個獨立的、自主的小天地,使畫面自然而然地構成一個沒有邊框的邊框,增強畫面的穩定性,保證畫面的完整性。土家雕刻也是這樣,在人物和景物組合的構圖中,對人物采取平視構圖,而對景物則采用鳥瞰構圖,這樣既保證背景與主體的協調和呼應,又保證畫面的完整性。
土家雕刻藝人比較專注于內心意緒情感的率真表達,他們塑造形象時,往往不是視覺印象的直接復制式模擬,而是根據自己的意緒和藝術目的,對印象進行改造、修飾和規范;他們還因時、因地、因材制宜,不事虛飾,以概括的手法展現物象自然、淳樸的風貌。按照透視原理,雕刻畫面中的物象應該近大遠小,但對于一些復雜的雕刻作品來說,就很難處理其中的空間關系了。土家雕刻藝人打破這種規則,按照印象和想象構圖。一般來說,土家雕刻以平面構圖為主,可以任意組合時空,房屋前后,房屋內外,都可以同時出現于一個雕刻畫面里;有的雕刻近處人物小,遠處人物大,空間沒有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分別。總之,這種對空間自由的處理,發揮了視角的最大效能,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表現出對事物的整體觀。
再次,完整的抽象性造型方法不僅豐富了雕刻藝術手段,而且提升了雕刻作品的藝術性(如圖5)。
圖5湖南沅陵抽象的具有巫文化性質的石刻
遠溯原始社會,人類就具備抽象造型能力,我國原始陶器上就有大量的抽象幾何紋樣,如圓點紋、三角紋、漩渦紋、月牙紋等。一般認為,原始人從編織物的“印痕”中獲得“幾何紋”的經驗形式,進而拋開現實世界各種細節和不規則因素,發展為用線條看世界的眼光,即用極其簡單的線條概括現實形象的能力。如今,我國許多民俗美術都采用抽象性造型方法,把各種動物、植物改變為抽象的幾何圖形,表現對象的精神特征。
線條是土家雕刻的基本語言(如圖6),也是高度概括的藝術表現手段。土家雕刻如同中國傳統雕刻,不注重對光線明暗的處理與運用,主要采用突出的線條處理渲染環境,刻畫人物、動物和植物。線條構成的幾何圖案不是對現實景象的真實摹寫,而是藝術地對現實的觀照,即現實景象進入土家雕刻藝人頭腦后,形成相應的映像,這個映像時而清晰,時而模糊,時而接近本體,時而明顯區別于本體,這時,雕刻藝人便在石頭、木版等材料上用線條表現出頭腦里的映像,完成雕刻創作。這個藝術創作過程,是藝術再加工、再創造的過程,它包含了兩重藝術選擇:一是雕刻過程是舍棄細枝末節、保留最能反映本質的要素和特征的過程,從物象變成意象;二是雕刻過程始終伴隨著雕刻藝人的主體性參與,作者選擇物象的什么特征,舍棄什么特征,如何夸張等等,都滲透了他們的美學觀和人生觀。所以,土家雕刻是一個藝術抽象過程,經過這個過程實現了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
圖6貴州江口混沌思維的雕刻
一般來說,藝術創造離不開抽象,而且,抽象的程度越高,越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像寫實性雕刻在不超越物象的范圍內進行藝術抽象化,即聞一多先生所謂的“帶著鐐銬跳舞”,這種藝術的魅力來自于對意象的實踐性審美中。而土家雕刻主要摹寫頭腦里的印象,任意揮寫,不拘一格,其藝術魅力來自于對意象的想象性審美中。人類的雕刻藝術是豐富多彩的,這兩種審美形式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與人類共生,與歷史發展俱存。在雕刻藝術日益西化的背景下,重視和發揚土家雕刻的抽象性造型方法,體驗相應的審美經驗,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在信息化社會,一方面是藝術的高度個性化,滿足人們日益個性化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對各種優秀傳統藝術的繼承和發揚,使藝術的發展更加全面健康,從這個意義上說,土家族雕刻仍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
四
土家族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民族,古老是因為它是巴人的后代,年輕則是因為它在1956年才被正式認定為“土家族”。正是這個古老而年輕的民族為我們創造了豐富多彩、色彩斑斕的雕刻藝術。
土家族雕刻藝術的產生是土家族人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創造自然的過程。可以說,土家族雕刻藝術是土家族雕刻藝人觀乎社會、觀乎世情、觀乎生活百態的心靈杰作。它在揭示土家族不同歷史時期的精神過程中,蘊涵了對生命的極大熱情。無論是偏于寫實的“再現形式”,還是偏于寫意的“表現的形式”,都是“有生命的形式”和“有意味的形式”。這些雕刻作品表現了無數土家族雕刻藝人的精神與情感的創造,既屬于他們的個性,又屬于整個土家族,乃至于全人類。透過一座座精美的雕刻作品,我們仿佛走進了藝術博物館:這是完整保存了民俗美術神韻的藝術,這是聯系著巫術文化和世俗生活的藝術,這是為中國雕刻藝術的流變提供了特殊符號的藝術,這是凝聚著土漢苗等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成果的藝術。
今天,我們與土家族雕刻作品對話,閱盡土家族雕刻藝術的風采,既是學術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
中國民俗藝術博大精深,以其形式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藝術的獨創性,成為人類文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梳理和研究土家族雕刻藝術,發揚光大優秀的雕刻傳統,對于建設新世紀雕刻藝術,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任何藝術的發展都離不開對前人創作成果的繼承和發揚,土家族雕刻的文化思想、思維模式和選材及其處理方式都可給當代雕刻藝術帶來嶄新的視角和信息。以土家族雕刻工匠的師承關系來說,雖然現代教育以規范性、規模化教育代替了傳統的師徒關系,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藝術人才,但是,這種類似生產流水線的培養模式,很難因材施教,根據學徒的秉性、興趣和愛好挖掘他們的藝術潛力,把他們打造成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大師,相反,統一的培養標準、統一的培養模式和統一的考核標準,把他們培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工匠。所以,在過分推崇工具理性的今天,重視和發掘土家族雕刻藝術中的人文精神及其藝術創作規律,無疑能極大地豐富和發展當代藝術。
關鍵詞:木雕藝術;文化藝術;內涵探究
木雕藝術是我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木雕藝術有著長久的發展歷史,在發展的過程中吸收了不同時代的文化特點,能夠見證社會歷史的發展,同時能夠使得很多傳統藝術和文化得以傳承,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本文旨在對木雕文化藝術的內涵進行研究,為我國木雕藝術的發展和傳統文化的弘揚提供依據。
一、中國傳統木雕藝術概述
(一)木雕藝術概述
木雕是我國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木雕簡單來說就是對于木材進行相應的雕刻,雕刻之后的作用往往被運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單重。中國傳統的木雕藝術是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的,在漫漫歷史長河發展的過程中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朝代都能夠體現出十分明顯的差異。同時木雕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進行木雕雕刻的過程中各有特點,是我國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發展的重要見證。
(二)木雕藝術的圖騰特質
圖騰是我國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文化特質,圖騰文化不僅僅存在于石雕、玉雕和壁畫當中,同時還存在于木雕藝術當中,是木雕藝術十分重要的雕刻內筒,通過對于圖騰的雕刻能夠讓人們在艱難的生活環境之下形成相應的精神信仰,能夠讓人們在遭遇災難和不幸的時候,尋求一絲心理安慰。在木雕作品當中木雕的圖騰柱子、木雕神像和木雕面具都帶有十分濃厚的民俗色彩,是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木雕藝術的基本文化內涵
木雕藝術在長久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時期的木雕在雕刻方法和雕刻技藝上有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多數木雕都會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例如,在中國傳統木雕當中“仁”是十分重要的一種因素,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國傳統木雕蘊含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不可替代和彌足珍貴的。在中國現代木雕藝術發展的過程中正在進行不斷的創新,但是在創新的過程中仍然蘊含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傳承。
二、中國木雕的主要藝術形式
(一)梁梁是中國傳統木雕藝術的主要載體
梁同時也是房屋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在開展房屋建造的過程中往往會選用筆直、堅硬的木料作為梁。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無論是舊房屋下梁還是新房屋上梁,都會有相應的祭典和相應的儀式,由此可見梁在人們生活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作用。人們子啊對梁進行加工的過程中會對梁進行相應的雕刻,根據梁的種類不同在進行雕刻的過程中可以分為地雕、浮雕和線雕三種形式,這主要是根據屋主的喜好所決定的,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會給梁雕刻上一些指定的紋路。在我國很多廟宇當中,梁的花紋多為祥云,這樣能夠體現出廟宇的祥和和莊重,在一些皇室建筑當中,梁會雕刻相應的波浪紋和龍須紋,這樣能很好地體現出皇家的富貴和尊嚴。
(二)柱在我國的傳統民居當中
柱子是房屋重要的承重結構,在開展房屋建設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柱子的穩定和安全,一般不會在柱子上進行相應的雕刻,而是將其整體作成覆盆狀,這樣能夠體現出房屋的清秀和聽吧,隨著時代的發展后來衍生除了梭狀的柱子。除此之外在開展房屋建設的過程中會有懸在空中的“垂花柱”和用來裝飾的“外檐柱”,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豐富的柱子類型,這些柱子都需要進行相應的雕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體現相應的藝術效果。
(三)房屋隔斷
房屋隔斷是我國傳統建筑當中十分重要的物件,隔斷能夠在建筑當中起到保護隱私和劃分房屋區域的價值和作用,在對房屋隔斷上的選擇上很能夠體現出房屋屋主的文化修養和品位。很多房屋隔斷都是用木雕組成的,木雕隔斷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組成類型。在開展房屋木雕隔斷雕刻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征求屋主的意見,根據屋主的文化背景、身份、愛好等進行相應的雕刻,這樣能夠體現出相應的文化內涵,同時能夠很好地發揮房屋隔斷的價值和作用。
(四)家具
在我國傳統木雕發展的過程中,家具是采用木雕最多的一種載體,木雕家具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人們在選用家具的過程中往往會進行相應的定制,在定制的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的身份、喜好、文化背景等選用不同的木雕圖案。經過雕刻的家具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彰顯出文化內涵,同時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會讓人心情舒暢,更好地發揮家具的價值和作用。
三、中國傳統木雕文化藝術內涵
(一)木雕文化藝術的特點與文化內涵
傳統木雕藝術在我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作用,是社會文化、人民風俗的體現,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木雕文化。木雕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些自身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造型優美、線條清晰流暢、刀法純熟,木雕能夠很好的展示出不同時代的文化特點,同時能夠融入時代情感,是中華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二)傳統木雕中的家庭道德觀念
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家庭道德觀,即兒孫滿堂和多子多福。比如,在徽州,人們結婚時一般都會選用精雕細琢而成的衣櫥和花床,而龍和鳳等動物形象作為裝飾題材經常出現在木雕圖案之中。如果要點綴家具,通常都會選擇百年好合、麒麟送子或者龍鳳呈祥等圖案,多子多福的圖案象征則是石榴,而夫妻恩愛的圖案象征則為鴛鴦。
(三)傳統木雕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中,最佳的人生理想就是學而優則仕,因此讀書、及第這兩個方面的場景及其寓意就成為傳統木雕藝術中常見的題材,古代比較著名的木雕作品包括《五子登科》、《十八學士》和《三進士》,充分體現出封建時期的文人們對理想人生的美好愿望。綜上所述,本文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主要對木雕藝術的文化內涵進行了相關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主要對木雕藝術的概念、圖騰性質、基本文化內涵進行了探究。對于我國木雕的主要表現形式梁、柱、家具、隔斷進行了研究,從研究中可以發現,在我國木雕藝術中蘊含著家庭道德觀念儒家思想、中和思想、尚學思想,等文化內涵,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見證,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同時,傳統木雕能夠體現出工匠精神,能夠更好地服務現代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