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制藥工程發展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氣工程;施工圖紙;審核要點
一、電氣施工圖紙
電氣圖紙是根據電氣工作原理或安裝、配線等電力電氣工程的要求,按電源、各電氣設備和負載之間連接的關系而繪制的圖紙。它是從事電氣工程的技術人員進行賴術交流和生產活動所必須掌握的語言。學會識圖的基本方法、步驟以及電工由氣圖紙中的有關規宗。
二、110kV變電站工程中電氣施工圖紙審核方法及要點
(一)圖紙自審
1 定量審核
一是防雷接地材料:主要包括接地極(鍍鋅角鋼、鋼管、銅板等)、接地母線(鍍鋅扁鋼、圓鋼等)、避雷帶(針)、引下線(鍍鋅扁鋼、圓鋼等)、斷接卡子等。
二是電纜支架、電纜橋架:電纜溝支架數量及梯級式橋架、托盤式橋架、槽式橋架、直通、水平彎通、垂直彎通、立柱、托臂等數量。
三是滑觸線:型鋼滑觸線、安全滑觸線、軟電纜移動裝置等,
四是安裝用鋼材:電氣圖中安裝用鋼材比較零散,是施工中必須用到的,但圖中經常遺漏這些材料,較常用的有角鋼(50 x 50 x5)、槽鋼([10、[8)、工字鋼(110)、薄鋼板等
五是照明裝置:照明平面布置圖中的燈具、開關、插座、導線等匯總數量與材料表應一致。
六是管線用量:即鋼管、電纜用量,比較復雜,需要仔細核對。管線表中的每根管線都要在配管(線)平面圖上找到位置,并核對其所給長度是否足夠;配管(線)平面中所示的管線都應在管線表中找到,所有管線核對完后,把同規格型號的電纜(線)、鋼管相加,與材料表量比較,有問題就要詳細記錄,為提材料計劃、工程簽證等作準備。
2 定性審核。
一是防雷接地:接地系統不應有遺漏,接地裝置與建筑物距離要滿足規范要求;避雷針(帶)保護范圍需滿足要求。
二是電纜支架、電纜橋架:電纜支架層數需滿足電纜數量及質量要求;電纜橋架選型要適當,一般原則是信號電纜選用槽式橋架,控制電纜選用托盤式橋架,動力電纜選用梯級式橋架或托盤式橋架;防火、高溫場所選用阻燃橋架等。
三是滑觸線:滑觸線載流量滿足負荷容量、壓降滿足負荷要求;防爆場所不能選用明接觸滑觸線,可選用移動軟電纜;長距離移動設備不宜選用鋼索吊掛軟電纜;帶彎的滑觸線宜選用成型的安全滑觸線,
四是照明裝置:照明部分相對簡單許多,主要查看照明箱三相負載是否大致平衡,導線截面是否夠用;照明平面布置圖中照明是否有死角,比如多層樓梯間就經常出現少設計燈具的情況。
五是動力電纜:根據配電系統圖及原理圖查詢用電設備容量(功率),看管線表中其電纜截面選用是否合理,相應電纜管管徑是否夠用,規格型號是否符合其使用環境等一系列問題。電纜截面選用過大造成資源浪費,過小又不能滿足生產;電纜管管徑也必須與電纜截面相符合;防火、防爆或耐高溫等場所需要選用特種電纜,移動設備要選用軟電纜等,
六是控制電纜:先審查電氣原理本身要正確、能行得通,然后用原理圖核對接線圖,看接線圖中每根控制電纜芯線號是否有遺漏,再與管線表核對,看每根控制電纜芯數是否夠用。因為電纜敷設時一般以管線表為準,而調試時又是以原理圖為準,故要仔細核查,否則會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二)圖紙會審
1 防雷接地工程。如果設計接地體利用樁和土建基礎鋼筋等自然接地體,就要查土建圖中是否有要求把基礎鋼筋和樁筋焊接連通;如果防雷引下線設計為利用土建柱內鋼筋引下,就要查看土建圖是否有要求把柱內鋼筋通長焊接連通,且至少為2根主筋。
2 電氣暗配管。電氣暗配管的位置、標高是否合理,與土建的門、窗戶、預留孔洞等是否沖突,與管道、結構專業是否沖突,距離是否滿足規范要求,
3 電氣明配管。電氣明配管的位置、標高是否合理,與其他專業有無沖突。某工程就出現過電氣配管前未與暖通專業會審。等電氣配管完成,且穿線也完成后,曖通專業施工時,才發現電氣管標高與暖氣管標高相差無幾,結果業主要求電氣管拆除重新敷設,雖然得到了簽證,但是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和寶貴時間,得不償失。
4 電纜橋架,電纜橋架的位置、標高是否合理,與其他專業有無沖突。管道的設計標高、位置一般有明確要求,放電纜橋架設計位置尤其要與管道專業仔細核查,否則可能出現電纜橋架安裝完畢后與管道產生沖突,導致橋架拆除為管道讓路。
5 電纜溝。電氣圖中電纜溝尺寸、位置與土建圖是否相符合,土建圖中電纜溝側壁是否有預埋件(焊電纜溝支架用),配電柜基礎部分是否有埋件(固定基礎型鋼)。
6 盤(箱和柜),盤(箱、柜)寬度與土建盤(箱、柜)基礎寬度是否相符合,盤(箱、柜)安裝位置周圍是否可能漏水,溫度、濕度等是否合理。如某工程中就發生低壓柜基礎寬度大于柜子寬度的情況,給盤(箱、柜)安裝增加困難。
7 滑觸線。帶弧度的滑觸線與土建軌道的弧度是否一致。
8 照明裝置,照明燈具、管線位置、標高與其他專業有無沖突,與高溫、易燃、易爆介質管道距離是否滿足規范要求等。
9 預留孔和預留洞。土建圖是否設計電氣需要預留的孔、洞(橋架孔、母線橋孔等)。
安平兄出生于1962年9月,山西省長治縣人,而立之年創辦振東實業公司,時年主業為石油經銷,之后一路走來,創辦五和食品公司和今天名揚全國的振東制藥集團,并有可能成為山西創業板上市第一股。
曾經問過安平其公司何以取名“振東”,答案是,安平本人出生成長于長治市長治縣東和村,父代耕作于此,兄弟四人飲東和水長大,故取“振興東和”之意。
想安平為上世紀60年代初期生人,中國母親最困難的年代,貧窮陰影籠罩著那代人的記憶。安平與我回憶過兒時的貧窮和那些辛酸的快樂,他是個重感情之人,一個背負感情前行的人,就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有胸懷的人,有責任感的人,一個你完全可以跟他掏心窩子的人。
鴻鵠之志
振東集團第一個五年計劃始于1993年10月1日,也就是公司創建之初。李安平當時的家業是一座投資20萬元的小加油站,在山西這樣一個煤焦資源大省,選擇非煤經濟的李安平,給自己立下“五年建成全縣一流企業”的奮斗目標。
有句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少年李安平就已經是長治縣名人了。喜商業,愛研究,思維靈活,看法獨到,遇事總會想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此兄還樂于助人,苦自己,甜他人,敢做敢當,因而頗受一方民眾愛戴。
至1998年10月,振東實業相繼組建的農產品開發公司、特種油品有限公司、振東石油公司等,均羽翼豐滿,運行良好。遍布上黨地區的三十多個振東加油站家喻互曉。
不能不提的是,在李安平為振東設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即將期滿之際,也就是1998年7月18日,他親自主持召開公司人事改革大會,成立企業工會,建立職代會制度,打破家族化管理。
第二個五年拉開序幕。一開盤就是大手筆,投資數千萬收購當地一家虧損藥企,并于2002年10月一次性順利通過國家GMP認證,即今天“振東制藥股份”的雛形。
李安平健康產業集團的另一個重要陣營“山西振東五和食品公司”也在此間整合入市,一出場就博得滿堂彩,連獲“中國特色食品”和“中國消費市場放心品牌”稱號。談到“五和”之意,安平兄說了當時起名的三個想法:一是自己老家東和村,實為“東南西北中”五和之一,這五個村莊都居水而生;二應了山西為五谷雜糧之鄉;三取《黃帝內經》五臟相和之意。由此可以解讀李安平不僅在制造著健康食品,更在締造健康文化。
2001年10月,振東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1月16日,振東科技園中藥注射劑項目工程奠基……可以說,振東集團進軍健康產業,在這個時期邁開第一步。這一步邁得還是不小啊!
安平在振東集團成立十周年大會上有一段既是激勵又是總結的發言――
實踐證明:一個企業要發展壯大,領導者必須具有超越自我的心胸,不斷創新的精神,利用資源的能力,爭創一流的信心。振東集團的二次創業,向高科技領域挺進,結束了單一商貿流通產業經營的歷史,開啟了振東集團“以經營石油石化為基礎、中藥制藥為龍頭、綠色食品為拳頭”的三足鼎立新局面。
而三五計劃對振東集團而言,毋庸置疑是飛躍的五年。進步開始以月計:2004年1月,成立振東北京藥物研究院;2月,振東制藥二期工程奠基;3月,制藥公司“巖舒”牌產品被評為“中國市場醫藥行業十大知名品牌”;8月,五和食品公司通過國際HACCP認證; 2006年6月,振東制藥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月,“巖舒”復方苦參注射液榮獲“中國馳名品牌”。
2007年8月,公司出資1.15億元,接收大同泰盛制藥;2008年8月,公司再次亮劍,接收長治開元制藥,彌補中藥普藥的缺陷,特別是扶正固本顆粒、芪蛭通絡膠囊兩大獨家優勢品種,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安平本人在此間也屢獲殊榮,不僅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稱號,還被聘為北大客座教授。
三五”計劃末,也就是2008年,是振東集團發展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公司經營工作取得長足進步,銷售收入達到15億,創稅1.53億,增加員工569人,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6.3%。
尤其制藥集團,受“刺五加、茵梔黃”事件對中藥注射劑的影響,仍取得銷售收入8億元,利稅雙過億,增員478人,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7.8%的可喜業績。其他在審品種86個,在研品種10個。其中,中藥注射液“黃芪總皂苷”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即將成為振東制藥的第二個“復方苦參注射液”。
李安平說自己現在要做的是對前方進行科學規劃,振東不僅要走向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要續寫輝煌。
我面前有一份振東集團做強健康產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讀后十分振奮人心。
到2011年,振東集團“科研、種植、藥品、功能食品、保健產品、家庭護理用品、醫藥物流”七條主線的建設將基本完成。其中在藥食同源、治療與保健并重基礎上重點開發的黨參、黃芪等綠色、有機、無污染的功能性食品將脫穎而出;密切關注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的以軟膠囊和滴丸等口服劑型為主的保健產品也將在振東健康產業占一席之地。
還有“陽康”系列家庭護理用品的上市,都將為國內健康產業吹入一股活力之風。
李安平算好了,幾大目標都實現后,集團總銷售額將達到50個億。有目標才會有動力,有準備才會有成功,有堅持才會有發展。“做中國名牌,做山西品牌,做長治名片,建百年振東”的宏偉目標不是李安平一個人的夢想,是全體振東人的共同期待。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一番打量,不禁為李安平的鴻鵠之志而感動,而喝彩。
新晉商典范
16年前,也就是1993年,懷著“振興家鄉,造福鄉親”的強烈愿望,靠著從親戚朋友手中借來的20余萬資金,沖破千難萬阻,歷盡千辛萬苦,遷走113座墳墓,辦通21道手續,歷經春、夏、秋三季258天,李安平終于在自己的家鄉――長治縣東和村口一片亂墳崗上建成振東第一座加油站,振東大業從此啟航。
公司成立初期,資金短缺,油源緊張,生存困難,以李安平執著、勤奮的天性,困難對他來說是熔爐,也是教練。
為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他孤身一人,下洛陽、到大港、跑廣州、進燕山,困了在車站打個盹,餓了啃袋方便面,渴了就喝口自來水,多少次心力交瘁徹夜不眠,多少次失望憤悶粒米不進,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的真誠和千辛萬苦終于打動新疆吐哈油田老總,這位老總做出決定,與振東合作建造一座年吞吐量6萬噸的油庫。從此,振東駛入發展快車道。
到2000年,振東已發展成為擁有2座油庫,36個標準加油站,年銷售成品油30萬噸,在華北地區乃至全國都鼎鼎有名的成品油批零商。上黨地區有了一個響當當的品牌:“振東石油,真誠朋友”!
“百度百科”專門有一個關于“晉商精神”的詞條――
窮則思變,艱苦創業。
逐利四海,開拓進取。
振興民族,忠義愛國。
組幫結會,同舟共濟。
信譽至上,誠實守義。
尊師重教,以人為本。
勤奮謹慎,儉約自律。
樂善好施,熱心公益。
讓我們一起來關注李安平這位新時代晉商是如何演義晉商精神的。
在此先表“窮則思變,艱苦創業;逐利四海,開拓進取”。
一年收入五元錢的日子,李安平趕上過;餓到只有去偷糧食果腹的少年團隊,李安平加入過;二哥考上高中卻沒錢上,全家人一籌莫展,懂事的安平就把書本取回家一度告別課堂……“窮”貫穿著安平成長的記憶。改革開放后中國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大多都是苦孩子出身,奮斗就是他們改變命運的交響。
2000年7月18日,振東二次創業動員大會上,李安平號召大家“自加壓力,自找苦吃,自強不息”,共創振東美好大業。會場氣氛熱烈,群情激奮,情不自禁喊出“胸懷吞天膽略,再鑄世紀輝煌”的宏偉口號,時光雖流逝,場面難忘懷。行將破產的山西金晶藥業有限公司成為振東集團跨入制藥領域的第一陣營,也是振東進軍多元化、跨行業經營的開端。
四年時間里,振東制藥建起水針、固體制劑、中藥提取、消殺系列等8條現代化生產線,擁有水針、膠囊、片劑、顆粒劑等五個劑型,成功研制開發新產品40余個。凍干粉針、輸液、生物制劑等新項目現已上馬,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振東集團下屬的中藥材開發公司也碩果累累:在山西沁縣、武鄉建立的全國苦參種植資源圃,成為世界唯一的苦參野生資源寶庫,苦參種植及加工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及國家級“科技成果獎”。
最值重書一筆的是:2003年“非典”期間,當其它企業談“非”色變, 不敢出門之際,李安平卻抓住機遇,逆勢而上,行程數萬里,足跡遍全國,建立起遍布國內400余個大中小城市、令業內翹楚的銷售網絡。鋪建網絡第一年,銷售1.2億元,實現山西制藥單一品種終端銷售第一的好成績,形成一條集種植、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現代中藥產業鏈,躋身全國中藥企業50強。
“振東營銷團隊”如今已成為中國醫藥界一支最強的“晉商鐵軍”。2007年主產品“巖舒注射液”在全國中成藥銷售排名第八、中藥抗腫瘤藥排名第三;2008年,在全國中藥抗腫瘤藥排名第二。
每個走進長治市振東工業園區振東總部的人們,第一視線都會集中在墻上所刻“名以清修,利以義制,績以勤勉,匯通天下”的振東理念。
“鍛造精品振東,重振晉商雄風”,這句話從創業初始就深埋在安平心里。一個人只有內心充實,進而擁有強大精神支柱,才會苦也是甜,才會吃凡人飯,超凡人工作。安平身邊員工形容他們的老板是:每天只睡四小時,一天培訓一個省。此話不假,李安平的一個習慣動作是揉眼睛,這是一個只要醒著就開始工作的人;再一個特點是說到高興處,孩子般開懷大笑。這位指揮著千軍萬馬的董事長,有時率真的像個孩子。
尼采曾經寫道:這就是英雄精神,置于悲劇性的殘酷中來肯定自身,以他們的堅強,足以把痛苦當作快樂來感受。
好一個把痛苦當快樂來感受,哪個成功企業家不是如此,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
振東責任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安平語:一個成功企業家不在于他創造了多少經濟效益,而在于他為社會創造了多少財富。“振東”不僅是振東人的企業,更是社會的企業。為此我們要把企業快速發展與帶動地方經濟繁榮緊密結合起來,要始終把回報國家,奉獻人民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李安平沒有一天忘記過家鄉父老。每年八月第三個星期日是振東集團“扶貧濟困日”,扶貧重點是“助學”,資助因交不起學費上不了學的貧困學生;每年“冬至”這一天定為“冬助日”,重點為“助孤”,資助15歲以下孤兒和60歲以上孤寡老人;每年臘月二十三定為“敬老日”,為家鄉和駐地村莊60歲以上老人400余戶送上大米、白面、保暖衣物和春節慰問品,這已成為振東的法定發放日和村民的法定領取日,10余年來從未間斷。
2004年臘月25日,東和村400余名老人自發組成老年人慰問團,頂風冒雪,抬著不能行走的老人,捧著親手編織的花籃,舉著自編標語到振東集團慰問,沿途群眾無不為老人們的舉動和振東的敬老行動所感動。
2008年3月20日至30日,振東集團在全國30個省會城市同時舉行振東“中華仁愛天使”救助活動,一次性出資200余萬元救助全國各類特困病人近600人。活動中,振東員工被感染了,所有醫生都掉淚了,被救助病人及其家屬更是泣不成聲,大家都經歷了一次“責任”與“愛心”的洗禮。
國家遭遇雪災時,振東人沒有旁觀,共計捐款53萬元;地震災害發生時,振東人更是自覺迅速地投入救災行列,董事會在第一時間決定,向災區捐贈急需藥品1200萬元;振東遍布全國的員工紛紛加入到各地捐款、獻血行列,共計捐款127萬元,全員獻血約30萬CC。
安平兄對每一個新員工的忠告是:沒有愛心不要來。他的理論是:一個不孝敬父母長輩,不憐愛妻女親朋的人,不可能忠誠于企業。
公司獨資捐建的振東中學、振東希望小學和振東老年活動中心已經成為家鄉父老鄉親交口稱贊的公益品牌。
到2008年末,振東集團用于公益事業的資金,已達到5600余萬元,救助弱勢平民超過上萬人次。
正如李安平所說,它承載著振東深沉的責任與愛心。振東人以一顆顆滾燙的仁愛之心,用鐵肩扛起了扶貧濟困、造福人類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山西省慈善總會副會長、長治市慈善總會會長常反堂如此評價振東:“作為一個民營企業,一個非煤企業,一個陽光產業,振東發展到今天實屬不易。振東集團和李安平總裁為我們所有企業及企業家做出榜樣,振東集團熱心公益事業的事跡和李安平總裁的慈善胸懷值得所有企業和企業家學習,振東經驗值得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仁愛是做人的根本。李安平不僅是一個仁愛的宣傳者, 更是仁愛的實踐者。仁愛不僅是一種人格情懷,同時也是一種非常具體的行為方式。任何一項慈善公益活動都折射出振東人善良美好的精神品質,體現出振東人良好的素養。
蒼天無眼,振東有情,只要振東在,就絕不讓一個身邊兒童因貧失學;只要振東發展了,就絕不讓一個身邊老人因寡受困;只要振東有一份力量,就要努力減少一個弱勢群體!這是振東人擲地有聲的錚錚誓言!
管理有道
李安平在振東集團的角色至少有兩個:一是董事長,再就是培訓師。
前面所述“一天飛一個省”,指的就是安平兄親自出馬,給遍布全國多個省份的辦事處員工上課。每到一個地區,基本是白天上課,課后飛下一個辦事處,連夜召開工作會議,第二天再上課,晚上再飛一個辦事處,繼續他的行程。
振東的培訓教材全部由安平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和國內外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自己編寫,不斷更新,足有幾十萬字。
他的講課風格生動有趣,語言樸實,案例翔實,極容易被員工接受。大家眼里的李安平,不像董事長,更像一位親切和藹的老師和兄長。
安平始終認為:企業興衰歸根結底靠管理,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
對這樣一個多元并舉、快速成長的集團公司來說,要想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走具有自身特色的經營之路。早在1997年,李安平就率先提出程序化管理,并開始初期探索。到2005年,正式啟動“工作程序”管理工程,集崗位職責、獎罰激勵于一體,溶操作流程、時間空間為一爐,工作內容數據化、工作程序格式化、工作目標明確化,達到各個崗位程序匹配,科學適用之目的,克服傳統管理上下重疊,左右交叉的弊端。
為保證“工作程序”的順利實施,振東又出臺相應的特殊管理制度――輪講輪訓。大家利用周末等業余時間,輪講輪訓“工作程序”,查漏補缺,為集團健康發展開辟了良性發展快車道。
縱觀振東集團十六年發展史,既是一部新時期中國制藥企業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企業文化發展史,更展示了一個中國優秀民營企業的壯麗成長史。
15年里,振東每年出臺一個管理工作主題,相繼總結出“梳理、差距、專家、張弛、向下、教練、理管、簡單、互動”等十大管理模式。梳理出任何一個企業發展都離不開的“碰”“摸”“理”“順”“放”五規則理論,創業階段為“碰”,發展階段為“摸”,規范階段即為“理”。
振東除先進的管理模式外,更有無數個特殊制度。如《批評與自我批評制度》,讓大家共同找差距,共同制定修正措施;《下級評議上級制度》讓每個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全員評議工資制度》讓員工共同監督,提升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輪講輪訓制度》使知識共享,培養員工的組織能力和演講能力;《差距量化制度》讓大家不要忘記時時找差距、事事找差距,不斷完善自己和企業的內部管理;《陽光運作制度》讓大家共同審批費用,杜絕腐敗和浪費,讓大家學會如何開支費用,更重要的是讓大家學會做人;《崗位管理流程化》、《個人工作程序化》、《工作制度表格化》讓大家輕松工作,快樂生活;《全員工作日志制度》培養大家的寫作能力;《議事委員會制度》讓大家共同決策,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說,振東就是一個大學堂,一所大熔爐,一個事業平臺的創建者,讓每個人在這個平臺上都能得到提升。
振東文化
海爾有個張瑞敏,振東有個李安平。
國有國魂,軍有軍魂,企業也要有自己的魂,這個魂就是企業文化。
文化是什么?李安平解釋為:文化就是要約束大家各自行為,養成統一習慣,朝著一個共同目標去努力,去奮斗。
振東從創業之日起,就著力培育自己的企業文化。
以誠信文化贏得客戶市場,以陽光文化催人奮發向上,讓責任文化激勵奉獻愛崗,以親和文化使人愉悅安康,還有簡單文化帶來輕松快樂。可以說,五大文化就是五根臺柱子,支撐著振東百年傳承,永續輝煌。
2005年初,集團領導堅持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成立了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從有獎征集理念,員工人人參與,總裁親自巡回授課開始,拉開企業文化建設的大幕。
歷時半年,李安平對全國所有市場部進行激情培訓,每次培訓都使新老員工思想得到一次洗滌,心靈受到一次震撼。工作中,振東員工們創理念、搞培訓、編短信,不斷豐富企業文化內涵;生活當中,振東員工把企業文化娛樂化、生活化、語言化,使企業文化建設日趨完善。
在振東文化沐浴下,大家以陽光心態做人做事,以年輕而充滿活力的振東文化底蘊點燃創新向上的工作激情。
從表面的企業文化教育人、培訓人,到中層文化的管理人、指導人,再到深層文化的感染人,塑造人,振東文化的血液在振東人身上流淌,大家時時刻刻銘記自己是振東人,振東人了不起。
李安平經常給員工講一句話:我們想成功靠什么?靠的是“真誠、樸實、敬業、奉獻、執著、勤學、堅強、陽光”的振東精神,靠的是“與民同富,與家同興,與國同強”的核心價值觀。
從艱難起步到神奇崛起,從二次創業到跨越發展,振東創造了多項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奇跡,續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新晉商傳奇。
振東人苦過、哭過、累過,但從沒有放棄過,這就是振東精神,這就是振東人壓不跨的精神脊梁。
文化不是用來掛在墻頭的,而要變成員工的行為習慣。振東通過《每周一案》、《每周一理》、《每周一樂》、《經理論壇》、考試、演講、知識競賽等方式手段進行引導,使之滲透血液,變成基因。
關鍵詞 藥物化學;課程群建設;教學改革;實驗;微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6-0106-03
1 前言
教育部《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和《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深化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2014年3月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緊跟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科學定位、特色發展,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
藥物化學是制藥工程專業基礎課程及核心課程,其內容主要涉及化學藥物的化學結構、化學名、理化性質、構效關系、制備方法及作用和用途[1],在制藥工程專業教學計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整個藥學領域的“帶頭學科”,課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素質[2]。要在有限學時內更有效地深化理論知識學習和提高實踐綜合能力,就更多地需要考慮到專業基礎課程――藥物化學與專業課程在實驗和理論教學過程中的銜接、優化和提高等問題,因此,打破以單一理論課程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建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綜合應用能力培養”三維并重的課程體系,緊緊圍繞“藥物研發與生產”這一主線開展藥物化學課程群建設。
藥物化學課程群包括傳統理論課程,如有機化學、藥物化學、藥物合成反應、化學制藥工藝學等[3],注重各門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相互滲透與深化,更突出理論結合實踐,將藥物化學實驗、藥物合成反應實驗、制藥工藝專業實驗及制藥工藝綜合實驗等相應的實踐課程也納入其中,旨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2 改革藥物化學課程群體系內容,通過重構專業知識結構,實現知識體系的完備互融
藥物化學課程涉及面較廣,本身具有一定難度。而獨立學院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不可能詳細講解基礎化學知識,這樣往往會出現教師難講、學生難學的尷尬局面[4]。因此,整合課程群教學內容,注重藥物化學教學內容與其他上下游課程交叉融合[5],幫助學生理清學科交叉脈絡是十分必要的。
夯實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 有機化學是本課程群的專業基礎課程,重點講解酸、醇、醛、酯、雜環等物質結構和化學性質,同時適當舉例講解常見藥物,在增加課堂趣味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藥物化學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脫離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學生僅依賴于死記硬背,學習效果必然欠佳[3]。因此,在藥物化學教學中注意聯系相關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以藥物結構為核心,聯系基本官能團推導藥物的理化性質;通過藥物分子結構逆合成分析,獲得合成方法,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易記憶,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3-6]。
強化藥物合成反應的基本原理 藥物合成反應課程是有機化學課程的深化和延續,是完成藥物化學合成理論和技能訓練的主要課程。它在說明有機藥物骨架的構建和基團相互轉換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有關藥物合成單元反應的機理、反應條件、影響因素及其應用[7]。改革注重教材內容的更新,選取最新的教材――聞韌主編的《藥物合成反應》(第三版),同時簡化敘述性內容,強化官能團轉化規律,結合單元反應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實例進行講解,緊密結合有機合成的知識點來加深學生對藥物合成方法的認識和理解。
注重化學制藥工藝學的實際應用 化學制藥工藝學是藥物化學在實際藥物生產中的深化和延續。改革后的新課程著重介紹典型化學藥物的工業化生產制備方法,在教學中補充現代制藥技術中最新理論及最新技術,如手性制藥技術、半合成抗生素制備技術、心血管疾病治療藥制備技術等,強化藥物工藝路線設計評價、工業生產中的可行性分析,培養學生的生產觀點,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8]。
3 強化藥物化學課程群實驗環節,通過優化各類實驗方式,實現實踐與創新同生共進
優選實驗內容,減少驗證性實驗 對藥物合成部分實驗進行調整,選取環境友好、多步藥物合成實驗代替環境污染大、反應類型單一的實驗[3],增加手性藥物中間體的不對稱合成等,既包含之前有機合成基礎操作,又加強薄層層析、紅外光譜分析、柱層析等實驗操作技能訓練,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強學生的各項能力[9]。
開設新型的綜合性實驗 比如將藥物合成、藥物制劑和藥物分析等實驗有機整合在一起,開設綜合性實驗“鹽酸普萘洛爾片劑的處方設計及質量檢查的制備”。該實驗要求學生首先合成鹽酸普萘洛爾原料藥,之后對原料藥進行質量檢驗,包括鑒別、純度檢查、含量測定等,最后通過處方篩選、制劑工藝選擇,確定最佳處方,工藝制備出鹽酸普萘洛爾口服片。實驗體現了藥物化學與藥物合成反應、藥物分析、藥劑學的交叉融合[5],通過此類綜合性實驗,既讓學生熟悉藥物從原料藥合成、制劑生產到藥物質量控制的整個過程,又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專業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與滲透,對于學生就業后從事制藥生產或研發工作都大有益處。從近三屆實驗開展情況來看,實驗教學效果與反映很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注重實驗教學與藥學文獻與專業外語課程的結合 如藥物合成反應實驗重新編寫全英文講義,教師進行雙語實驗教學,學生提交英文實驗報告。化學制藥工藝實驗讓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設計方案,改進傳統藥物落后合成工藝,能培養學生從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到實驗結果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目的。
結合畢業論文、大學生創新實踐等環節,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從2010年開始,每年大批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積極參加省級、院級大學生課外創新實踐活動;學生進入到醫藥研發、生產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完成畢業論文工作,實現學生直接參與到科研和創新環節。通過這些實踐環節的強化,學生的制藥專業理論水平和動手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多位學生在創新實踐活動中發表科研論文,在畢設工作期間申報專利。
4 提升藥物化學課程群教學模式,通過采用多元教學元素,實現知識形態的重生再現
激發學生求學興趣,全程引入教學“系統案例” 為使枯燥的理論教學更加生動,顧軍[10]等人提出“系統案例教學法”,包括藥物化學發展史案例、明星藥物案例、全新藥物設計案例、焦點事件案例、生活中合理用藥案例等。在上述已有傳統案例的基礎上,每個基礎單元都會列舉專業實習基地生產上或學校科研、畢設中的多個實例,通過使用實例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及靈活應用所學內容的能力。
發揮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作用,實現信息化互動教學 利用多媒體技術化解傳統教學的不足,將圖像、文字、聲音、視頻等多種信息融為一體,充分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等多種感官的處理功能[11],以用形象、動態的方式表達藥物的復雜結構、抽象概念、枯燥內容,讓教學變得直觀、形象,提高教學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和學習效果顯著增強。師生共建藥物化學網絡教學平臺,拓展教學時空,動態交互。利用網絡平臺將教學大綱、電子教案、參考書籍、制藥前沿等學習資源在網上免費向學生開放。學生可以不受時間限制自主安排學習,同時有效克服個體差異帶來的學習困難。網站建設過程中,學生參與資料收集、資料分類、探索新知識、學習重構,激發自信心和榮譽感及對本專業課程的學習熱情。同時拓寬網絡師生交流渠道,方便溝通,及時答疑解惑,教學也得到更好的反饋。
此外,積極開發新型微課程,拓展新型教學資源,以多樣化互動提升學習興趣,取得較好成果。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開展項目教學模式 選取十多個市場前景較好的藥物為項目,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綜述報告。幾年來,項目教學的實施情況表明,學生通過完成項目課題,不僅增加了對藥物化學相關課程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制藥技術發展現狀的了解,而且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5 完善藥物化學課程群考核方式,通過實行立體考核手段,實現教學質量的可控提升
建立合理的、全面的考核方法,藥物化學、化學制藥工藝學等理論課程成績均由平時考核、期中檢查及期末考試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以上課出勤、課堂表現、課后作業、項目綜述報告等綜合情況為考核依據。
實驗課不再將結果作為評定成績的唯一標準,同時全面考查平時整個實驗操作熟練程度、實驗態度、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加入期末實驗考查作為綜合評定標準[9]。期末考查實驗要求完成指定實驗后當場交實驗報告,有完整的實驗記錄,正確回答思考題,并參考省級實驗競賽標準制定實驗操作評分表,實行現場給分,取得很好效果。
6 結語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藥物化學課程群的建設改革時間雖不長,但成效顯著。例如:藥物化學微課作品獲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江蘇省賽區二等獎;2名學生參與紅斑狼瘡新藥研發,獲國家專利1項;1名學生在江蘇省大學生化學化工實驗競賽中獲一等獎。畢業生以良好的專業基礎和職業素養、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贏得社會良好的反響。今后建設的重點是在教學中充分展現制藥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注重培養和引導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加強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同時建立一種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能力的指標體系,培養更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優秀制藥工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鳳志,朱小東,張海娟,等.我院制藥工程專業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藥房,2014,25(12):1146-1147.
[2]徐進宜,尤啟冬,姚其正.藥物化學課程群的改革與建設[J].藥學教育,2005,21(2):23-26.
[3]張玲,劉毅.有機藥物化學課程群的構建與改革[J].科技視界,2013(30):43-44.
[4]昌盛.提高藥物化學教學質量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4):103-104.
[5]陳未,邢曉玲,馮藝.多課程交叉融合法在高校《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新課程學習,2013(12):10-11.
[6]曹洪玉,馮寶民,牟紅梅.以藥物結構為核心的藥物化學教學設計[J].廣州化工,2014(17):204-206.
[7]孫然鋒.基于問題式學習(PBL)在“藥物合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3,41(1):186-187.
[8]王亞樓.化學制藥工藝學的教學改革[J].藥學教育,2003,19(4):23-25.
[9]黃健軍,鄧剛,蔣才武.對藥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3(1):105-106.
作為以生產心血管系統和抗感染藥物而著稱的股份制企業,現代制藥在成立8年多來,銷售收入保持了24%的復合增長率,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也保持在了20%左右。尤其自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市場增長疲軟,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其突飛猛進的增長態勢。2009年,現代制藥再奏凱歌,其銷售收入飆升至近12億元,同比增長70%,從而令業界刮目相看。與此同時,連續多年來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也為現代制藥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從而使其連續3屆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2007年被上海醫藥行業協會評為誠信企業,上海生物醫藥行業協會也為其頒發了“社會責任獎”。
在這一系列“光環”的背后,我們不禁要問,誰是這家企業的“領路人”?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在引導著這家企業走向輝煌?于是,周斌,這位國內醫藥科研院所里的央企高管,連同他所領導的現代制藥一起進入了我們的視線。
謙卑若愚的戰略家
周斌比約定的時間提前了5分鐘來到會議室,并且帶來了十幾本做好標識的各類參考資料和書籍,他還把要講的內容提前一天制成了的圖表,簡單透徹、一目了然。這位與現代制藥一起成長、具有強烈的創新與變革意識、諳熟國內外醫藥市場發展現狀,并且在戰略管理、資本運作等方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戰略家,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卻是內向而收斂――但這并不妨礙他在接下來與我們聊起現代制藥和企業戰略管理時透出的果敢與自信。
何為戰略家?就是能著眼全局、擁有極強的宏觀意識和長遠的戰略目光,并全面詳細正確地制定戰略方針,且合理分配使用所持有的力量與資源,從而引導并獲得最終勝利的領導者。盡管周斌并不認為自己屬于戰略家,他甚至還幽默地詮釋說:“你們的意思是,我的重要戰略決策都是窩在家里想出來的咯?”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卻是,時至今日,“周斌”這兩個字已經成為了現代制藥的標志性符號,而他在關鍵時刻的戰略決策更使他當之無愧于“戰略家”這一稱謂。
在此之前,周斌幾乎從不接受媒體采訪,即使在現代當年順利上市引起多家媒體追蹤報道之時,即使在公司成功轉型并如火如茶發展之時,他的出鏡率依然很低,永遠只是不動聲色地經受著業界一貫或欣賞或好奇的矚目與猜測。
當被問到為何如此刻意地回避公眾的關注?周斌坦言:“現代制藥是一個正在發展壯大的企業,現在取得的成績不算什么,要走得更好更穩,高調并不合適。企業的資源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希望能把這些資源好好利用,專注到研發、管理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上去,把事情做好了再談其他。”而在采訪的大部分時間里,他都在盡量回避對業內名聲顯赫的同行們進行評價:“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模式,每個企業家也都有自己的管理風格,只要符合企業自身的特點,促進其健康發展,這樣的戰略就是成功的。”
周斌的故事絕對是一個窮家少年努力奮斗的經典勵志版本。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的他從小便受到了吳越文化的熏陶,從而形成了淳樸、勤奮、好學、創新的品質。因此,自1990年從中國藥科大學本科畢業后,他又相繼取得了工商管理碩士、經濟學博士學位并獲得了研究員職稱。在進入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這所國家級的醫藥科研殿堂后,他先后擔任了院信息室副主任、主任、黨支部書記和市場投資部部長,一個又一個的肯定使得年輕有為的他發展得如魚得水,同時也彰顯出他在戰略管理方面具有的超人能力和睿智才干。
2002年,年僅34歲的周斌作為院長助理分管醫工院的產業工作,并在隨后被任命為副院長。6年后,已擁有院黨委書記、院長身份的他領導了整個上海醫工院,并出任其旗下的上市公司――現代制藥的董事長。然而,此時這位年輕的戰略家卻仍然沉穩而收斂:“我只是埋頭努力做好了自己該做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別人的經驗,無論成功與否,我都會參考并借鑒,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畢竟,站在前人探索的道路上會有更開闊的眼界,這樣也避免了很多彎路。”
對自己的總結,周斌永遠是這樣低調和謙虛,一如他的座右銘――好學若饑,謙卑若愚。而他的這一寶貴品質也成功地影響了現代制藥的企業風格,從而形成了“專業、創新、服務”的經營理念,本著在“高調中做藥,低調中宣傳”的一貫作風,只為創造出高品質而努力。
現代制藥的崛起
作為國家重要的醫藥科研基地,上海醫工院一直以歷史悠久和成果眾多而著稱。因此,自1957年成立以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演變,這個國資委直屬的中央企業中唯一的醫藥科研院所已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國內醫藥科研的領頭羊。
然而,受傳統管理體制所限,盡管研究碩果累累,醫工院卻總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從而無奈地扮演著“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尷尬角色。比如在1999年,太太制藥以1100萬元的價格成功轉化了醫工院的一項科研成果“意可貼”,隨后,該成果搖身一變就成為了太太制藥年銷售額上億元的“重量級”產品。而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有人說,我們是自己出錢培養了競爭者,又讓競爭者反過來打敗我們,這種邏輯聽上去似乎很荒唐,但卻是無可爭議的事實。”面對這一尷尬境況,周斌這樣總結。然而,無奈之后便是深度的思考。這才發現,看似費解的問題其實并不深奧,“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缺乏更多用于科研后續開發的資金。那么,何不通過‘上市’籌集資金,用它來投入到開發中去?既然在科研成果上我們很有優勢,那么只要把它轉化成可銷售的產品,就會有市場,企業就能可持續發展!”就這樣,一個瞬間的思想火花,成就了現代制藥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從此,在周斌等院領導班子的推動下,由上海醫工院作為主發起人,以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為首,聯合國家藥物制劑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瑞金醫院廣慈醫學高科技公司等五家企業,共同發起組建以“上市”為目標的高科技制藥企業的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了。為了早日實現這一目標,即使在2003年“非典”最肆虐的時期,領導班子們還堅持在北京奔波,在太多的質疑不解和側目以待中,冷靜地斡旋于證券、金融等政府各個部門,不辭勞苦。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4年6月16日,現代制藥終于以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上市,以此實現了產業經營和資本運作的最佳結合。兩個月后,公司又通過控股河南商丘哈森藥業有限公司補充和擴大了其水針劑產品的生產能力,從而真正進入了加速發展的運營軌道。
直到今天,許多老醫工院人在談論到現代制藥時,都認為它能在當時有限的條件下成功上市不啻是個奇跡,因此,周斌在他們的眼里已被賦予了一抹傳奇的色彩。而在周斌的心中,現代制藥的上市更加堅定了他帶領團隊走科技產業化道路的信心,因此,雖然它成功鍛造和
培育了醫工院的核心競爭力,但這卻“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醫工院需要“現代模式”
周斌一直強調,作為醫工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現代制藥的規模效益和治理水平應當成為帶動整個醫工院集團化發展的貢獻者和示范者。畢竟,在現有的體制下,醫工院需要以“現代模式”進行發展,才能擺脫之前的尷尬境遇,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此,他積極調整公司的產業布局、強化公司治理,同時在國資委的支持下,2008年5月,現代制藥又全資收購了上海醫工院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從而使公司的規模再次擴張,結構更趨合理,集團內部的創新資源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配置,形成了集研發、生產與營銷功能為一體,并擁有化學原料藥、藥物新型制劑和生物制藥產品的產業格局。
與此同時,為繼續完善并落實現代制藥董事會制度,現代制藥還面向社會公開選聘了3名高管,分抓市場營銷、資本運作和財務風險控制,此舉又使得公司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升。
如今,連續4年進入中國制藥企業100強榜單的現代制藥,其規模和贏利能力在上海市醫藥行業中均名列前茅。而其擁有生產工藝自主知識產權的阿齊霉素注射用原料藥已占全國70%左右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額近2億元;尿促性腺素等生化產品的質量達到了國際標準,年出口量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量的7成以上。
盡管在今天,敘述這些成果時的周斌語氣平淡而輕松,但所有經歷過這一階段的醫工院人都知道,現代制藥的成功轉型和發展,融入了他及其所帶領團隊的大量心血。畢竟,所有的變革都不乏曲折和荊棘,也勢必會有或大或小的阻力。因此,我們深信,正是這位看上去內向而儒雅的董事長在關鍵時刻的堅毅、果敢和自信成就了今天的現代制藥。然而,面對這一稱贊,他卻依然謙虛如常:“這只是我們經營團隊對市場的準確研究和判斷,我不過是那個站在最前面的操刀手而已。”
升華的戰略思路
在對醫工院的戰略規劃里,周斌認為有四個發展步驟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今天的他正在著力實現的:
一是在發展目標上,要把醫工院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高科技醫藥企業集團;二是在功能定位上,要充分發揮創新型企業示范作用和行業創新引領作用;三是在構建體系上,要從資源一體化、利益最大化和價值最大化完善“三大體系”,即形成以國家級中心、重點實驗室、研發型公司為主干的技術創新體系,以上市公司現代制藥為主干的自主成果產業化體系,以及以復合型人才團隊建設為內容的人力資源支撐體系;四是在路徑選擇上,要著力于特色發展、技術領先、市場拓展和創新文化,注重自身優勢,做精、做特、做優、做強。
這是在現代制藥逐漸演變為帶動整個醫工院集團化發展的貢獻者和示范者這一過程中,周斌戰略管理思路的又一次升華,也正是它使得醫工院和現代制藥創造了一個持續發展的時代神話。如今,經過幾年的實施,這一戰略規劃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受此引導,醫工院和現代制藥已初步發展成為了“產學研一體化的醫藥企業集團、國家醫藥行業的技術創新基地”,在我國醫藥行業中充分發揮了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的帶動作用。
而在經歷鳳凰涅般的轉型和改制洗禮后,捷報也頻頻傳來。在2009年初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醫工院的“普利類藥物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獲得了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而“普伐他汀鈉新工藝”也榮獲了2009年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工藝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與此同時,在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16項重大專項之一的“重大新藥創制”十一五規劃的專項平臺評審中,醫工院申請的“綜合性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大平臺”成功入圍“創新藥物研究開發技術平臺建設”項目專項申請,從而獲得了高達1.2億元的資金資助;而現代制藥申報的“建立具有過程控制的新型藥物制劑及工藝技術平臺”和“上海現代制藥藥物集成創新技術平臺”也在與眾多實力強勁的醫藥企業競爭中勝出,與醫工院下屬其他機構獲得的“建立符合國際GLP規范的藥物非臨床安全評價技術平臺”、“符合GLP要求的新制劑與新釋藥系統技術平臺建設”一起分別獲得了數千萬元的資金資助。
企業的社會責任
周斌深知,作為中央企業,醫工院和下屬的現代制藥不僅要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還應更好地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積極貢獻。他常說:“回報社會是企業的責任,企業要想走得好走得穩,就一定要重視社會公益和履行社會責任。一個忽視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家,一定不是一個優秀而成熟的企業家。”
當我們問起公司為社會做過哪些公益事業,比如在非典或地震時?周斌先是一怔,緊接著謙和地笑了。隨后,當看到會議室墻壁上貼滿的密密麻麻的榮譽證書時,我們恍然:對于一家把“生命至上”作為社會責任的企業來說,對于這個已連續三屆6年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光榮稱號的企業來說,根本不必去問在2003年非典疫情突然襲來、以及在2008年汶川地震呼嘯而至時,醫工院以及現代制藥做過哪些努力,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付出都是無可厚非甚至是天經地義的。而在他們心中,企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應遠不止這些即時的捐助或努力,而應是持續的、長久的、深入人心的,以及無處不在的。
我們只是從眾多近期的榮譽證書和媒體資料上看到:汶川地震后,由于反應迅速,現代制藥捐贈的藥品是上海地區首批到達災區的捐贈物品之一,以至于在《文匯報》后來刊登的答謝名單中,現代制藥名列首位。隨后,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現代制藥的員工不僅奔赴重災區的安置點進行心理救助,還以志愿者的身份二赴災區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如今,生活在滿目創痍的震后災區,志愿者們所面對的不僅是環境的艱苦,還包括物資的匱乏,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缺失,甚至必須得習慣缺水洗澡的日子。周斌在得知這一情況后,不久前專門委派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親赴災區為整個支教團隊送去了大量的生活物資和營養品,其中也包括免水洗浴用品。
我們還得知,在周斌的倡導和努力下,以人民健康為己任的現代制藥已把注重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幾年來。公司通過工藝改進、技術提升和環保設施的疊加。特別是投資數百萬元新建了1500噸的污水處理裝置,嚴格控制了生產廢棄物的排放;此外,公司還在生產區域植樹綠化,從而營造了自凈循環和綠色生態的社會環境。
在平實的生活中,現代制藥履行社會責任的身影也隨處可見。近年來,公司和社區攜手開展了“大手牽小手”活動。他們與社區簽訂了助學幫困協議,長期承擔了一些貧困家庭子女的資助,并主動捐款和幫助因病臥床在家的社區困難百姓。不僅如此,深受公司企業文化影響的現代制藥員工們還自發設立了“現代制藥愛心基金”,以攜手幫助困難員工;并且他們還定期開展一日捐、獻血和慈善捐贈等公益活動,時刻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現代員工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 海洋經濟;寧波港口
我國是海洋大國,也是海洋經濟強國。海洋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巨量的資源。海洋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條件和最強有力的基本支持領域,它研究目的就是尋找提高海洋經濟的途徑和方法,制定梅洋政策和法規,進行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海洋可持續發展經濟,包括海洋可持續發展戰略、海洋生態環境資源經濟、海洋科技文化教育經濟、海洋市場經濟和海洋經濟管理。海洋資源包括海洋生物,海水波浪能、潮汐能,礦產資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壓力差、濃度差等。廣義的包括海洋提供給人們生產、生活和娛樂的一切空間和設施。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發展可持續海洋經濟。它從寧波的發展史出發,論述寧波近幾年來在海洋經濟發展存在的幾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寧波港口發展史
寧波港是浙東交通樞紐。公元752年寧波港正式開埠,設市舶司,1842年的《》時,寧波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953年成立寧波港務分局,1955年建立了三統權,1978年北侖港投入建設。2003年,全港擁有生產性泊位198個,有23個5萬噸級以上至25萬噸級的特大型深水泊位,全港貨物吞吐量達到1.8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有277.2萬標準箱,是大陸港口中發展最快的港口之一。
二、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海洋生態環境污染嚴重
寧波近海海域污染嚴重,近岸海域環境質量逐年退化。2005年寧波全市近岸海域5個監控區域全為劣四類海水,超標指標主要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水質均營養型。目前寧波市受中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的海域面積約8252平方公里。
赤潮的頻繁發生,一是因為一些破壞海洋生態平衡和有污染影響的工程項目難以遏制,人類活動的頻繁,向海洋輸送大量有機污染物引起海洋環境惡化;二是海洋自身生態系統趨于退化,寧波海域于2004年5月13日在漁山列島附近海域發生大面積赤潮,隨后又從5月27日起,象山港橫山碼頭棲風碼頭區域發生大范圍赤潮,厚度達2米,面積約200平方公里。2005年記錄赤潮3起,主要發生區域集中在象山港和大目洋海域,累計面積1618平方公里,主要優勢種為紅色中縊蟲和長崎裸甲藻。
(二)海洋經濟結構體系欠佳
寧波海洋經濟的發展水平不僅與全市已進人工業化發展中后期的發展階段不適應,而且在經濟總量、發展速度、產業結構、資金投入、政策力度、科技水平等方面,也與先進地區有一定差距,大部分的海洋產業屬于行業部門管理,缺乏整體性的內外部協調,宏觀管理能力弱。同時海洋科技水平還較落后,新高科技投入發展尚不足夠,海洋產業結構性矛盾突發。海洋產業鏈較短,產品附加值不高,深加工產品不多。現代海洋產業結構由海洋油氣、海洋旅游業、海洋漁業和沿海港口作業四大支柱產業構成,海洋油氣、海洋旅游業為主體。寧波市的支柱性海洋產業由海洋旅游業、海洋漁業和沿海港口作業組成。這三大產業的總產值占寧波市部門海洋經濟總產出的85%,其中海洋旅游業所占比重高達47.81%,而臨海港口業的比重僅7.72%。在第一二三產業結構方面,目前在世界海洋經濟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占15.8%,第二產業占34.2%,第三產業占50.0%,三者的比例約為0.3:0.7:1.0。寧波市2003年的海洋三次產業的總產出構成為5.37:81.74:12.90,第二次產業占據絕對優勢,從總產和增加值而言,寧波市的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是二、三、一結構。第一產業主要是海洋水產業,在海洋經濟總產值中份額大大下降。第二產業包括海洋油氣業、海洋采礦業和海水資源綜合利用業等在海洋經濟中起主導作用,海洋第三產業的海洋旅游業、海洋運輸業和海洋服務業等進一步發展。寧波港的一二三產業結構不合理,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正處在調整時期。寧波海洋經濟的發展總體是偏粗放型、低層次的。這是因為寧波的優勢產業海洋經濟的發展偏離了經濟發展與能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區域。
三 發展海洋經濟的主要對策
(一)堅持科教興海,優化海洋產業結構
加快調整海洋經濟結構,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大項目、大企業為依托,發展重點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寧波港產業的調整是:一產優化、二產提高,三產突破。產業結構調整的主線是:以海洋和港口運輸業為龍頭,臨港工業為主導,現代漁業和濱海旅游業為特色,加快海洋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海洋化工、海洋制藥業等新興和未來海洋產業,形成各類海洋產業全面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第一產業要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寧波港的第一產業海洋水產業所占比率依然偏大,海洋社會勞動者密集,普遍存在技術落后的現象。在該產業,寧波應擴大銷售人群,面向全球。這就需要實施走出去戰略,發展外向型海洋產業:集中建設一批現代化科技化的出口型養殖基地、外向型加工基地、冰鮮魚出口基地和遠洋漁業基地,生產多樣化健康化的海洋生物產品,例如褐藻膠甘露醇等藻類的深加工產品,并使之走向國際市場。要大力開發水產品保鮮加工技術、冷海水和鹽水微凍保鮮盒冷凍冰塊制造工藝,做到水產品加工的綜合化、多樣化和高值化,做好特色產業品牌的保護和宣傳,成為世界知名品牌。
第二產業注重發展和革新。寧波港第二產業比較薄弱,遵循現代海洋產業開發的“高科技、新產業、大市場”的思路,實施創新傳統產業和開拓新興產業并舉。加快海洋制藥業、生化、機械、加工、電力等商新技術產業發展。尤其是海水利用業,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建立海水利用的主管部門,結合海水淡化技術,合力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這對解決寧波水資源危機具有長遠戰略意義。同時要注重傳統海洋產業更新改造技術,例如寧波港傳統的優勢產業:船舶建造業,要依照現代造船模式,改進工藝,廣泛運用信息數字技術,從而縮短造船的周期。
第三產業要合理利用本地資源開發新興行業。對于海洋運輸業和海洋服務業。應當大力發展諸如海洋電子、通信導航系統、遙控潛水器、水下檢修系統、海洋儀器、船用儀表、海洋工程服務與管理以及與海洋產業和開發有關的一系列新興產業。在海濱旅游業上,應因地制宜,以生態、健康、人文為主題,利用大橋景觀、海洋涂灘、會議旅游、游船旅游等特色吸引觀光游客。在旅游上,要注重“古老文
明”與“現代休閑”有機結合,傳統的旅游點如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觀音道場――“海天佛國”普陀山,新興的有大跨度懸索橋舟山跨海大橋、水產城等。在價格上應遵循“中檔為主,高中檔兼顧”的原則進行調整優化,從而擴大消費人群。
為實現海洋產結構的優化,寧波要推進“科技興海”,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體系。硬件上政府要建立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全面提高海洋產業競爭力為目標,以海洋生物工程技術、海水綜合利用技術、海洋環境監測技術等項目為重點,以建立海洋科技園區和完善中介組織為主要載體。軟件上要設立“科技興海”專項資金和各種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對內加快海洋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涉海專業建設,大力培養一批海洋科技開發人才和中高級科技應用人才;對外加強與國內外海洋科研部門的交流和合作,引進世界各地的優秀科技人才。
(二)加強海洋管理,注重生態壞境建設
政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加強海洋環境監督管理,貫徹“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回復;誰使用,誰補償”的原則,建立健全海洋壞境污染監測、監視、預報和預警系統,加強重點港灣污染監測力度。加強陸源污染的綜合整治,推行污染排放許可證、總量控制、限期治理和排污收費等制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廣高新技術應用,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
對于企業,可創建生態工業示范試點。例如象山石浦水產品循環工業園,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利用工業生態學原理,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形成水產品加工的“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產品”的循環經濟模式。各生產系統內的產品輸出、系統間通過中間產品和廢棄物的相互交換、能量與廢水的逐級使用和相互鏈接,從而形成一個完整閉合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工業共生鏈。
金剛水泥的高效增長是近兩年遼源市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項目建設給遼源市插上騰飛的翅膀,增速領先,結構優化,位次前移,比重增加。2005年以來,遼源市實施重大項目1683個,投資超過700億元,年均遞增165.5%。其中,去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8個,5億元以上項目11個。項目遍地開花,大批知名企業涌入遼源市,催化了“商幫”、“扎堆”、“裂變”效應,形成了產業集群。2008年以來,雖然遭遇了金融危機,但是遼源市這一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就相當于“十五”期間累計投資的1.66倍,項目建設形成產能的釋放,使遼源經濟呈現出“井噴”之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
沒有投入何來產出?近年來,從政府官員到基層群眾,遼源市上上下下達成共識: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之舉,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的載體,向上爭取優惠政策的抓手――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政府部門到中小企業形成了一心一意謀項目、千方百計抓招商的良好氛圍。
遼源經濟開發區是吉林省9個市(州)中最晚成立的,按說,可規劃利用面積6.41平方公里不算太大,可是起步之初,怎一個“愁”字了得。看著空曠曠的土地,好多人心里直嘀咕:要名氣沒名氣,要資源沒資源,誰來呀?轉眼間7年過去了,這個開發區累計引資29.5億元,引入項目48個。博大制藥、鋰源鋰離子動力電池、麥達斯鋁業、利源鋁業、東北襪業園……一批批產業配套關聯度高、產業鏈配套功能強的項目扎了根,一家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落了戶。而今,遼源經濟開發區已是滿園春色,生機盎然,成為投資的熱土、企業的孵化器。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分別比2005年增長21倍、20倍、10.8倍和5.8倍。
項目投產之時,就是產品淘汰之日,這是個別項目建設痛心疾首的教訓。遼源市決策者給項目建設定下一條鐵律:多留遺產,少留遺憾,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他們站位高、出手快,及時捕捉政策信息,立足產業高端,圍繞新型工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節能減排、生態環境和社會民生等領域,科學謀劃、篩選、凝練重點項目。遼源市認真學習研究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廣泛收集既符合國家投向,又適合本地特點的項目,讓項目立得住、靠得上,提高了爭取項目的成功率。這其中,高科技項目不斷突破,引進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一類新藥博安霉素、三環自軸承等多個高新技術產品。鋰離子動力電池磷酸亞鐵鋰材料研制成功,獲省科技成果一等獎,鋰電池材料及動力電池被列為全省2009年10個重大轉化項目之一。
遼源市是個小地區,論條件沒啥叫得響的地方。可是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上,小地區有了大作為。2008年,組織謀劃3000萬元以上項目162個,總投資663億元;今年,組織謀劃3000萬元以上項目254個,總投資980億元。成績得之不易,每一個項目背后都隱藏著一段感人的故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遼源市見縫插針,在北京召開大規模自主招商活動,簽約項目17個,總金額188億元;3月末,遠赴香港,簽約2個項目,金額4.7億元;緊接著又在深圳、北京開展了后續招商活動,洽談推進14個項目。今年2月,18個項目在遼源集中開工,為遼源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透過這張緊鑼密鼓的招商時間表,遼源市領導事必親躬抓招商、嘔心瀝血謀項目可見一斑。重大招商活動親自參加,重要客商親自會見,重大項目親自洽談,重大問題親自解決。招商活動多時,連飯都來不及吃,有時一天就去北京一個來回。在爭取項目上,遼源市“實力不足感情補”,用真情實意贏得人,用對工作的熱忱感動人。他們抓住人脈資源和信息資源兩條生命線,搶得了先機,實現了項目量質并舉。一季度,遼源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億元,同比增長1倍以上。
關鍵詞:化工制圖;內涵;學習策略
在我國近現代化工發展史上,自著名民族實業家范旭東先生創建天津塘沽堿廠,有了近百年的發展,化工產業早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隨著科技的發展,化學工業的范圍,不但是石油化工,還有生物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和資源化工、環境化工等新興化工行業正在快速發展,新型學科、高技術產業紛紛與化工建立了密切聯系。
按照國際公約的約定,過程工業是指以氣體、液體、粉粒體這些流程性材料為主要處理對象,通過改變物質的狀況、結構和性質來生產產品的工業,包括化肥、煉油、石油化工、制藥、染料、農藥、食品、輕工、熱電、核工業、濕法冶金、公用工程、生物工程、環境保護等工業過程。而化學工業的工藝方法和機械設備在所有這些門類中有很大的通用性,因此化工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過程工業。
無論是化學工業還是過程工業,無論是其中的工藝過程還是機械設備,都必須用一定的專業圖紙進行交流。圖紙是最基本的“工程師的交流語言”,這種基本的交流“語言”,便是“化工制圖”,在大專院校和中職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就對應地有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程――化工制圖。
一、化工制圖課程的產生
機械行業是一個古老的工業門類,其他工業門類都要使用相關機械作為實現其生產過程的基礎硬件,機械的使用相當廣泛,隨之而來的是機械圖紙的使用相當廣泛。在相關院校教學中,“機械制圖”作為一門課程出現就相當普遍。在化工工藝類專業的教學中,也必然開設機械制圖課程,因為學生今后需要接觸、了解、使用相關機械設備。到上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部分院校加強了工藝類圖紙的理論性學習和制圖教學,將工藝流程圖及化工設備圖并入制圖課程,在一般機械制圖后面加入化工制圖內容,形成具有行業特色的制圖課程,取名為“化工制圖”。
二、化工制圖課程的實施
在化工行業的專業學習中,分為各種化工工藝類專業,如有機化工、精細化工、石油煉制等,這類專業偏重工藝過程和生產操作;又有主攻化工生產中所用機械設備的專業,例如化工機械或過程設備及控制或化工過程設備等。在工程圖紙的學習上前者偏重工藝流程類圖紙,后者偏重機械設備圖紙,于是,在專業圖紙繪制的學習中,為使主要教學內容一目了然,對學生的要求更加清晰,許多院校逐步將化工制圖課程僅用于化工工藝類專業,而化工機械類專業仍然使用機械制圖。
三、化工制圖課程的主要內容和適用專業
化工制圖產生后,內容幾乎沒有變化,主要包含以下部分:(1)機械制圖基礎;(2)通用表達方法;(3)機械零件圖;(4)裝配圖;(5)化工工藝圖;(6)化工設備圖。其實,不論是化工工藝類專業還是化工機械類專業,都需要學習化工制圖中的六部分內容,不同之處在于化工工藝類專業更需要重點學習和掌握化工工藝圖的內容,化工機械類專業更需要掌握機械零件圖、裝配圖和化工設備圖。因此,化工制圖的教學內容是普遍適用于化工工藝類和化工機械類專業的。
盡管如此,一些院校的化工機械類專業選擇機械制圖課程,而不選擇化工制圖課程,自有其道理。理由是:化工設備圖紙是很專業的內容,高年級學習到化工機械結構原理或化工設備等課程后才涉及到,而機械制圖是工科類學生通用的專業基礎類課程,按長期以來的學期課程制當然安排在不同的課程中學習比較適宜。
但是,上述道理并非無懈可擊。就機械制圖課程來說,在專業學習之初,就將專業所涉及的所有圖紙內容全部灌輸給學生,在學生還不具備工程材料、機械制造加工與使用等經驗和能力之前,就把零件圖、裝配圖的所有內容教給學生,其實是不便于形成學生的專業能力的,特別是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等技術要求。如果說在精英教育年代這樣教學是可行的,那么在當今大眾化教育年代,特別是對于培養在一線工作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職業教育來說,必須考慮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以利于形成學生的職業能力。
四、職業教育中化工制圖的學習策略探析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我們已經將關注點指向了制圖課程,已經從教學理念、模式、內容、方法等多層面探索和實踐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養途徑。在就業導向下,基于重在培養完成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的能力的教學改革思想引導下,我們對制圖類課程、制圖課程與職業能力的形成之間的關系等有了進一步的思考。打破學期課程制,將機械制圖或化工制圖與其它專業課程的相關內容結合,以利于形成完成崗位工作任務的能力為目標,組合成若干學習模塊,將傳統的制圖教學內容貫穿于專業學習的過程之中,是比較適宜的思路和策略選擇。例如,將學習內容化分為制圖基礎模塊,機械零件加工制造及其圖紙模塊,機械裝配使用及裝配圖模塊,化工生產過程與工藝圖模塊,化工設備和化工設備圖模塊,等等。
零件加工模塊的學習目標是能按圖加工,能測繪零件,形成完整的零件圖,能選擇適宜的技術要求。機械安裝模塊的學習目標是讀懂圖紙要求,能按圖正確裝配并能良好使用,能由零件圖拼畫裝配圖或測繪裝配圖,選擇和制定裝配圖的技術要求。化工工藝圖模塊的學習目標是了解典型化工生產過程,讀懂和繪制化工設備圖,了解圖中設備的制造加工工藝以及質量檢驗。
各模塊的學習按條件盡可能采用實例教學、項目教學;以基本形成專業能力為準則,可適當靈活地安排各模塊所需學習時間。各不同專業都應按專業能力要求的不同安排各模塊的取舍和學習時間。
計算機繪圖是一項專項能力,也是現階段中高職機械類專業學生可選擇的不錯的就業崗位之一。因此機械類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每學期均應結合以上各模塊的學習應用計算機繪圖技術,逐步形成較為熟練的繪圖能力。
關鍵詞: 高中生物 遺傳與進化 STS教育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STS的理念和教育模式作為科學教育領域內的一種新的嘗試得到了世界眾多國家的認同,成為世界科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STS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英文縮寫,是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以及科學技術服務于社會生產、生活及發展的科學教育思想,它要求學生懂得科學知識的應用,知道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意識,并能以正確的價值觀和方法解決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性質部分明確指出:“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遺傳與進化”是高中生物必修模塊,它是生物學的一個基礎和核心內容,也是生物科學與社會、個人生活關系最密切的領域,在本部分內容里包含遺傳的細胞基礎、分子基礎、遺傳的基本規律、生物的變異、人類遺傳病、生物的進化六部分,該模塊主要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闡述生命的延續性及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本文以該模塊為切入點,對STS教育在生物學中的滲透進行探討。
一、系統化生物學知識,在教學中貫穿STS教育
生物具有嚴整的結構,通過代謝表現為生長、繁殖等生命現象,具有應激性,能夠適應并影響環境,因此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有著一定關聯。在教學中,教師應心中有STS理念,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技能的同時,建立起生物科技與社會的教育觀念。
例如:學習細胞分裂知識后,分析細胞分裂中DNA、染色體變化規律,推導DNA與生物的遺傳相關,通過“Avery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繼續追問思考:作為遺傳物質應該具備什么條件?為什么DNA可以作為遺傳物質?通過了解沃森和克里克成功的奧秘引出DNA結構、功能、中心法則這些遺傳學的基本知識,由此引導學生關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超級雜交水稻基因組計劃、親子鑒定、基因診斷與治療、生物技術制藥和研制疫苗、艾滋病病毒的遺傳機理、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工程、轉基因食品、害蟲和病原體抗藥性形成、干細胞的應用、克隆技術、人體器官移植、組織培養、朊病毒等,這些都是極好的STS教育素材,教師只要隨心巧用,必可達到良好的STS教育效果。
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的進化提供選擇的材料,在生存斗爭過程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有利變異不斷積累和加強,推進了生物的進化,學生沿著達爾文的思路,能了解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模型,教師提示學生達爾文進化學說的局限,能激發學生深入探究了解現代生物進化學說。不同的物種之間,生物和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即共同進化。至此,又很自然地把生物與環境的相關知識水到渠成的聯系起來,在生物與環境里,生物性污染、生物凈化、生物資源合理利用、綠色消費等又是滲透STS教育的良好素材。
以上的知識梳理只是一個示例,在任何一個模塊的學習中,任何一個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的拓展,均可以作為主線將STS生物學知識框架建構。教師心中應有生物整體的概念,善于從不同角度把STS教育落實于生物教學實踐中。
二、穿插應用生物科學史,滲透STS教育
生物科學史是一部科學發展的歷史,它揭示了人類生命科學的發展規律,蘊含著豐富的STS教育材料。如孟德爾、摩爾根在經典遺傳學上的貢獻、我國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和酵母丙氨酸轉運核糖核酸、袁隆平兩系雜交水稻法、DNA雙螺旋結構提出、《寂靜的春天》帶來的環保革命等,生物科學史為我們展示了生物科學事實、概念、原理、方法,以及技術發明的歷史背景、發展歷程、現實應用,對于學生深入了解生物學原理、生物學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提供了極好的范例,同時,從生命科學的發展史來看,每一項成就的獲得無一不是生物學家們不斷思考、不斷探索,甚至是不斷失敗后反復實驗而獲得的成功,因此生物科學史在教學中的融合,既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和概念,培養科學思維,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理解科學研究方法,掌握生物科學概念原理,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基因的分離定律”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步驟:(1)問題引導,設疑激趣:簡單解釋“融合遺傳”的觀點,預測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F1會是什么樣顏色?實際結果F1紫色,與“融合理論”不符合,怎么解釋?(2)設問:在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里為什么F1全是高莖?矮莖消失了嗎?F2為什么會出現3∶1這樣的結果?是偶然的嗎?怎么解釋孟德爾的發現?(3)帶著疑問,引導學生思考孟德爾對該實驗現象的解釋;它與“融合理論”的本質區別是什么?孟德爾的解釋是否合理呢?怎么檢驗它的正確性?(4)介紹“假說―演繹法”,指導學生繪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圖解,理解測交實驗過程,預測測交實驗結果,領悟“假說―演繹法”在科學實驗研究中的價值。(5)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并組織模擬性狀分離比實驗,體會模型意義。(6)介紹孟德爾定律在生產實踐上的應用。通過設疑探究模擬孟德爾關于基因分離定律的過程,再現生物學家的實驗設計和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過程,學生能夠較好理解基因的分離定律實質,理解“生物―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并對“觀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假設―實驗設計、驗證―歸納總結”的一般研究過程有了真實的體驗,實現知識(分離定律)、技能(科學研究方法)目標的達成。
三、情境創設、課堂引導,落實STS教育
建構主義觀點認為:知識是從情境和活動中來的,學習是在真實的活動和社會性的互動里發生的,情境教學是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所謂“情境教學”,就是“從情與境、情與辭、情與理,情與全面發展的辯證關系出發,創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兒童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和認識活動結合起來,所創建的一種教學模式”,即“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人為“創設”的情境中所進行的教學。[1]創設情境的目的或激發學習興趣,或啟迪思維,總的來說是為實現有效的教學服務,因此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開展STS教育活動,是生物教師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體現。如學習“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的內容時,我先給學生展示一位男明星和一位女明星的照片,設問:人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為什么有的發育成雄性,有點發育成雌性?再講述“色盲的發現”“月亮的女兒”的故事,提問:色盲和白化病的患病人群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面對可能出現的不同的遺傳病,如果你是一個遺傳咨詢師,你怎么給一個懷孕的母親進行遺傳咨詢?在這樣創設的提問情境,學生產生了價值取向,注意力集中,認真思考,為相關知識的學習做好了準備。隨著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學生較好掌握了知識,同時在假設的情景里應用所學習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科學、技術、社會”的意識也自然地融入在教學活動中。
四、活動延伸,課外拓展STS教育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在做好課堂教學的活動的同時,應充分組織學生圍繞與生物學有關的科學、技術及社會問題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趣味性為主要特征的活動課,對生物學課堂教予以必要延伸和拓展補充。如舉辦“基因工程和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與人類未來”“人類基因組計劃”等專題講座,進行“生物與人類未來”“環境污染”“健康與生命”“健康與營養”等專題調查,推薦適合中學生的科普讀物,收集報刊雜志上最新科技發展動態,開展閱讀競賽活動,進行小制作、小發明、小實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通過活動的參與,能鞏固已學的生物學知識,學和合作與分享,認識體會生物學科學的重要性,養成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習慣,自覺運用生物學的相關知識解決人類面臨的社會問題。
當今世界,生命科學日新月異,生物工程、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在環境保護、醫藥生產和疾病預治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的背景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生物教學與STS教育相結合,把知識與應用、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價值觀與關注社會的理念融于教學過程中,能使生物教學的內容更趨于完整。教師應立足于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和問題,利用好教材,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理解生物科學與技術在社會中的作用及反作用,作出判斷和決策,主動學習,尋求當今社會發展中的生物科學、技術運用的最佳方案,培養科學的價值觀,具有對社會問題進行預測、判斷、決策和解決的能力,使生物學科教學真正著眼于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真正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素質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化學與社會
素質教育是一種著眼于發展,著力于基礎的教育,其根本出發點是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化學是中學教學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是每個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科學素質之一。這就要求我們決不能把化學教學搞成僅為少數學生的升學服務,而大搞“題海戰術”,走“應試教育”的老路,使學生負擔過重,妨礙學生全面發展。那么在新的教育改制的背景下,對于化學這門學科,如何加強素質教育,我淺淡幾點感想。
一、加強思想教育是貫徹素質教育的標志
進行素質教育,思想道德素質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是衡量素質教育能否得到強化的重要標志。德育工作并不僅只是校長、班主任和政治課教師的事,而應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去。“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化學課也不例外。
1、依靠化學學科的特點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化學學科本身充滿著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方法,我們可以在化學教學中通過質量守恒定律、分子、原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建立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通過氧化與還原、化合與分解、溶解與結晶等內容樹立學生的對立統一的觀點;通過元素周期律等內容幫助學生理解量變到質變的規律;通過酸、堿、鹽、氧化物間的相互關系培養學生的聯系轉化的觀點;……總之,在化學教學中主觀能動地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在化學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化學發展史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教學時,應確定好知識傳授與德育的最佳結合點,潛移默化地自然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如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古代的四大發明,化學方面就占了二項;愛國科學家侯德榜創造的“侯氏制堿法”填補了我國“純堿”工業的空白;我國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等等。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學工業迅猛發展,鋼鐵、能源、水泥、化纖等年產量均居世界前列。這樣,寓德育于化學教學之中,點燃學生的愛國之火,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堅定他們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的信心。
3、在化學教學中,要加強化學與社會、化學與人的關系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現代社會的關系和影響。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適時穿插和滲透一些現代社會面臨的、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淡水資源的危機、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機、環境污染(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等)。如在教學“NO和NO2是污染大氣的重要污染物”時,可介紹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線的照射后,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形成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發生在美國的“洛杉磯煙霧”就是光化學污染的典型事件。學到SO2、SO3的性質時,告訴學生硫氧化合物會污染環境,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1952年12月發生在英國的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就屬此例。再如由CO2、CH4等引起的“溫室效應”,氯氟烴引起的臭氧層破壞,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以此培養學生形成三個觀念:愛護淡水資源節約用水的觀念;防止污染,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觀念;節約能源,合理利用現有能源的觀念。
二、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提高學科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知識的積累,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重在于應用。學生的化學素質不僅在于其掌握化學知識的多少,也不僅僅在于其能解多少化學難題,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運用化學知識去理解、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去學習新知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首先,讓學生從解釋身邊化學現象、處理身邊化學問題做起,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觀察生活、解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處理一些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例如,可結合消防常識介紹一些滅火器的類型、用途及操作方法。如在介紹泡沫滅火器時,可問學生:滅火器中盛裝的是什么溶液?玻璃筒中裝的是什么?鐵筒中裝的是什么?使用時發生了什么反應?它的滅火原理是什么?滅火時應該怎樣操作?諸如此類問題,不勝枚舉。
其次,盡可能多地讓學生了解化學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了解化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從電子計算機、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間技術、海洋工程等領域,擷取富有知識性、趣味性的材料,擴大學生的科學視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強他們應用化學知識了解自然、了解社會、促進社會發展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