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范文

        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口老齡化的趨勢

        第1篇: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范文

        一、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變化趨勢及特點

        如何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在國際上尚無統一的標準。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人口的平均壽命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不斷提高;二是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地理位置、氣候、風俗習慣、勞動就業制度等的不同,國家之間人口的平均壽命和就業者的退休年齡差異較大。但為了分析研究問題的方便,人們還是有一個基本的理論框架(見表1),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和界限是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是否大于7。

        根據我國歷次人口普查的資料,特別是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從主要指標分析,2000年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見表2)。

        以有關資料為基礎,我們利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研制的中國人口預測軟件CPPS,在給定不同參數的假設條件下,對今后45年我國人口,特別是老齡人口的變化趨勢進行了預測。

        我們設計了高、中、低三種預測方案。三種方案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婦女總和生育率上,以體現不同的人口生育政策。高方案的總和生育率假設為由2000年的1.7降到2003年1.6,2004年和2005年均保持1.6,隨著生育政策的逐步寬松,總和生育率由2006年逐步升高到2025年的2.1,然后一直保持到2050年。中方案的總和生育率假設為由2000年的1.7降到2003年1.6,2004年和2005年均保持1.6,隨后生育政策慢慢放寬,由2006年開始逐步升高,一直到2050年達到2.1。低方案的總和生育率假設為由2000年的1.7降到2003年1.6,隨后一直保持到2050年。至于三種方案死亡率的假設,我們用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來反映。根據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得出的我國人口平均壽命變動情況(10年提高2.85歲),我們將人口平均壽命設置為:2001年,男性70.2歲,女性74.2歲;2025年,男性77.5歲,女性81.0歲;2050年,男性79.2歲,女性84.7歲。城鎮化規模,2004年以前按實際統計數(大約年均2160萬左右),此后按每年按2500萬左右。根據上述假設我們預測得到的人口及人口老齡化發展變化情況(見表3)。

        按照預測方案中的“中方案”(如無特別說明,下同)中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如下一些特點。

        一是來得快,規模大。中國老齡人口(65歲以上的人口,下同)的比重由7 上升到14將需要 25年。而法國、瑞典、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走完這一歷程所花的時間大約在45-120年間。2000 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為 8838萬,占世界老齡人口的21.4,是世界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到2025年和2050年這一地位仍不會改變。

        二是老齡撫養比提高速度先慢后快,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人口視窗”期。由于我國的計劃生育國策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按人口年齡結構推算,本世紀前幾十年新增勞動力年齡人口的相對比重會下降。但另一方面,由于上世紀50~70年代出現的“嬰兒潮”等原因,這一時期處于勞動力年齡人口的比重仍較大,我國老齡撫養比的變化會比較平穩。在2025年會達到20.9,超過15.9的世界平均水平。此后我國老齡撫養比將會快速升高,到2050年將達到44.8。即使如此,我國勞動力年齡人口的總數在今后的50年中仍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之一(2030年左右,印度的勞動力將超過我國,到2050年將比我國多1.5億左右)。在這50年間我國勞動力年齡人口的總數相當于整個發達國家勞動力年齡人口總和。這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人口視窗”期,即,在進入老齡社會之前,出現的一個人口負擔率較低的黃金時期:由于生育率水平迅速下降等因素,在這幾十年內勞動力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在一個高水平上,人口負擔較輕,為發展經濟、改革社會政策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遇期。但經歷過“人口視窗”之后的國家往往也將成為人口負擔較重的國家。

        三是經濟發展水平低,“未富先老”。與世界其他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相比,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經濟發展水平是最低的,且與其他國家的差距極大。2000年我國的人均GDP按當年價僅為950美元左右,換算成1990年的美元僅為828美元。而一些發達國家在1900年左右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均已超過了2500美元(1990年的美元)。更何況隨著人類的進步,老齡人口的保障成本變得越來越高。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從動態角度看,上述特點中相當一部分會繼續強化。例如,到2025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到2億以上,占總人口的比重會超過14。老齡人口比重年均提高0.28個百分點。老齡人撫養比將達到20.9,年均提高0.43個百分點。二者均大大高于1990-2000年的年均提高幅度。這對正處于轉軌和完善之中的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二、 中國養老保險體制的現狀與問題

        世界各國的養老保險體制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是現收現付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社會保障成本的代際轉移是以收定支,即由在職職工承擔已退休職工的社會保障成本;支付給退休者的社會保障資金是直接來自該時點的在職勞動者負擔的社會保障費用。這一模式要求有較小的人口壓力、年輕的人口結構、較強的國家實力、完備的稅收體系等。二是個人賬戶模式。這種模式強調雇員的個人繳費和個人賬戶的積累,退休者的社會保障權益來自本人在工作期間的積累,且所積累的資金通過投資基金進行運作。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具有累積性和增長性,資金供給比較穩定,在經濟波動中表現出較強的抵抗能力。第三種是混合模式。該模式由上述兩種模式混合而成。

        從20世紀50~90年代,我國實行的養老保險體制是現收現付模式,對象主要是城鎮職工。但由于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舊體制“收不抵支,難以平衡”的問題日益顯露。為此,在20世紀90年代,國務院先后頒布了三個重要法律文件:《關于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1991年)、《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

        通知》(1995年)和《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1997年)。基于上述三個重要的法律文件,形成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體制模式。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這一模式顯現出一些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關鍵是社會統籌賬戶虧空較大,導致個人賬戶空轉,無法形成必要的積累。2001年7月,國家從遼寧開始,在東北三省進行了完善城鎮社會保障的試點,并責成社會勞動保障部組織有關部委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2005年12月3日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運行的“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體制模式進行了完善,從而,形成了我國現行的基本養老保險體制。其大致輪廓如下: 從養老保險的覆蓋面來說,仍主要集中在城鎮,農村勞動者的參保率還很低。2005年末,全國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人數為5442萬人,僅占農村就業者的11.2。由于上述事實,以及農村仍主要依靠傳統的家庭式養老保險的現狀,在本文以下的討論中,除非特別說明,一般指城鎮養老保險體制。

        按照有關法律,城鎮的養老保險體制應該覆蓋所有在城鎮工作的勞動者,包括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但實際上,城鎮養老保險的覆蓋率還較低。2005年末,全國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7487萬人,僅占城鎮就業者的64.0。

        從養老保險資金的來源和支付看,不同身份和不同地域的就業者差別極大。

        ——對于公務員以及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就業人員,個人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金,這部分人的基本養老保險金主要來自國家財政預算,基本養老保險金的水平大約為在職最后一年基本工資的85左右。

        ——對于其他事業單位,特別是已經改制為企業的事業單位,其職工按照企業職工繳納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金。

        ——對于企業職工而言,其基本養老金由兩個部分構成:社會統籌賬戶基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其繳費和使用也均由兩個部分構成。從繳費看,一是所在企業(或單位)需上繳職工工資總額的20(目前的幅度在18~25不等),進入社會統籌基金賬戶(簡稱社會統籌賬戶),作為基礎養老金。二是個人上繳本人工資的8,進入個人養老金賬戶。而基本養老保險金的支出條件和方式是,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男60歲、女干部55歲、女職工50歲)且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后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其中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為職工退休時所在地區(一般以地級市范圍為準)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個人賬戶基金用完后,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

        ——對于城鎮個體工商戶業主及在城鎮個體工商戶從業者和靈活就業人員而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20,其中8記入個人賬戶,退休后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

        除了上述規定本身對不同勞動者的差異之外,為了照顧到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這一事實,國家有關養老保險體制的政策法規在一些具體操作方面也給了省、市、自治區一定的自,而各地根據自身情況所制定的一些地方法規則使全國養老保險體制的統一性和完整性進一步遭到破壞。

        從統籌層次看,有以省為統籌層次的,也有以地級市為統籌層次的。從統籌水平看,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程度和工資水平不同,統籌的水平也相差甚大。從對外來勞動力的處理看,各地政策更是五花八門。突出表現在對外來工的歧視上。

        總之,目前我國正在實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由單一的社會統籌制度轉向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基金管理方式也由現收現付制轉向部分積累制。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上采用傳統型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的籌集模式,即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社會互濟;在基本養老金的計發上采用結構式的計發辦法,強調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激勵因素和勞動貢獻差別。該制度既吸收了傳統型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優點,又借鑒了個人賬戶模式的長處;既體現了傳統意義上的社會保險的社會互濟、分散風險、保障性強的特點,又強調了職工的自我保障意識和激勵機制。從基本內核看,這一制度基本適合我國國情,但由于各種原因,它尚在建立過程之中,且制度本身還存在一些較大的具體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意味著讓在職的一代人既要繼續承擔供養上一代老人的義務,又要為自己將來的養老進行部分積累,即個人賬戶積累,這種雙重負擔對企業和個人均形成很大的壓力。集中體現在我國目前個人賬戶的缺口較大。根據歷年有關統計資料,以1998年到2004年的職工工資總額106446億元為基數,按照8的個人賬戶積累水平,以及城鎮就業者64.0的參保率和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個體工商戶業主及在城鎮個體工商戶從業者的有關比例匡算,到2005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個人賬戶的積累應為6100億元左右。但2005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金(包括社會統籌基金)的累積余額僅為4041億元,個人賬戶缺口2000億元以上。這還是由于1998年后,各級財政不斷拿出大量資金進行補貼的結果。2002年到2005年,各級政府財政用于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支出達到2203億元。這一方面增加了今后養老保險金的支付風險,另一方面使就業者跨統籌區域進行流動時,會引起調入調出地區養老保險經辦機構之間的沖突,阻礙其正常流動。

        以上只是靜態地分析了養老保險體制的轉軌成本,而未來20~5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的事實,對于支付已陷入窘狀的現行養老保險體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老齡人撫養比的快速提高使養老基金的支出增加,收繳減少,將加重入不敷出的矛盾。根據第一部分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老齡人撫養比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20.9,到2050年將提高到44.8。每個勞動者所負擔的社會統籌養老基金將會分別翻一番和翻兩番。按照目前的征繳水平,屆時就至少需要拿出相當于職工工資總額40和80的財富來撫養老人!

        三、 改進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應對

        老齡化的幾點建議

        面對我國現行養老保險體制起步晚、資金缺口大、管理不規范與老齡化來得快、勢頭猛、養老保險需求迅速擴大并存;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低、就業壓力大與養老保險壓力大并存等諸多矛盾,我們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來看待我國養老保險體制的建立與完善。一是要認識到建立符合國情、可盡快正常運轉的養老保險體制已刻不容緩,越拖越被動。二是把建立符合國情、可盡快正常運轉的養老保險體制當成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千秋大計來抓。通過立法使之規范化。三是要堅定走出困境的信心。在正視我們面臨困難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國民經濟經過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最近27年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實力,特別是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國

        有資產;我國養老保險的覆蓋面低,擴大保險面,增加保費上繳的空間較大;勞動力和老齡人的贍養成本均比較低;我國尚處在人口老齡化的初期,仍有20~3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期的“人口視窗”黃金時期以資利用;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我們已摸索出一定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保險經驗。因此,只要我們能夠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探索和創新,結合中國的實際,揚長避短,很好地設計和改進我們的養老保險體制,我們是能夠頂住老齡化的沖擊,比較平穩和諧地進入老齡化社會,并使經濟和社會可持續地向前發展。具體的政策建議是: (一)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科學發展,在人口老齡化高峰期到來前,盡可能地多積累一些財富。

        1.充分利用即將成為稀缺資源的勞動力,鼓勵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繼續參加勞動,為社會創造財富。一是要逐步提高就業者的退休年齡。第一步,盡快將所謂的女職工(50歲)和女干部(55歲)的法定退休年齡統一為55歲。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企業(包括國有企業)的雇員再分成職工和干部編制是沒有意義的。第二步,花3年時間將男女就業者的退休年齡統一在60歲。第三步,每兩年將退休年齡延長1歲,直到65歲為止。與此同時,要采取經濟措施防止勞動者大量提前退休,明確規定提前退休者要減發養老金。上述措施對于緩解養老保險費的支付困難可收到一舉雙得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增加就業者上繳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另一方面,它可減少養老保險費的支出。據測算,按目前的收支水平,退休年齡延長1年,全國社會統籌基金即可多征收55億元,減少支付160億元。而且,這一做法也符合人類生活條件改善、預期壽命延長、具有勞動能力的時間延長的客觀事實,已為許多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國家采用。

        2.要通過技術進步、經濟結構調整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等多種途徑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老齡人口撫養比過高、勞動力負擔過重的壓力。

        (二)與勞動力非農業化進程相適應,逐步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面。

        從道理上說,社會養老保險的對象應該是全體公民(包括農民)。但就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體制的收支狀況和我國財政的支付能力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還很難實現這一目標。實際上,美國等發達國家也仍有6~7的公民沒有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加上我國農民擁有土地(使用權),長期以來已形成了特有的養老方式。因此,對非城鎮人口的養老問題,宜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處理的方式加以解決。對已經或將要進入老齡階段的“老人”(如45歲以上者),不再參加養老保險。其養老問題仍主要依靠本人和家庭的撫養。政府則應從基本醫藥條件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進行必要的補貼。對于45歲以下,到城里工作的農民工,以及脫離農業,進入非農產業工作的人,均應逐步納入養老保險的范疇。這樣既可通過擴大繳費基數,緩解養老保險近期支付矛盾,也可以使今后全社會有更多的老人享受養老保險,為實現覆蓋全社會的養老保險目標創造條件。

        (三)逐步建立多層次的綜合性養老保險體制。

        1.社會統籌養老保險。社會統籌養老保險是為了滿足社會最基本養老保險需求。應做到“兩高一低”,即社會統籌的覆蓋率要盡量“高”,使大多數人能夠享受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層次要盡量“高”。而由社會統籌支付的養老保險費水平要“低”,只要能維持老齡人的基本生活即可。這里所說的社會統籌的層次要盡量“高”是指社會統籌保險金的管理和發放要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內統一,要在鞏固以市為統籌單位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到省、自治區、直轄市為統籌單位,創造條件在5~10年內過渡到在全國范圍內統籌。全國(或省級)范圍內統籌的含義:一是資金在全國(或省級)范圍內統一使用;二是各地的社會統籌保險費的發放標準,按工資替代率(由社會統籌支付的養老金相當于在職時薪金的比重)衡量,在全國(或省級)統一。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社會統籌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我國地區之間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差異緩解養老保險金收支矛盾。三是可以有效地保證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四是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此外,目前社會統籌法規規定的法定享受社會統籌養老金的繳費年限應進行修改,不能簡單地定為15年,需對不同對象設立不同的繳費年限。將繳費年限定為15年的初衷是基于我國養老保險體制建立較晚,想照顧一下“老人”。但簡單地將其推廣到所有參保者則會引出麻煩,加重國家負擔。一些城市已經出現個體、私營者自動繳費到15年就停止繳費的情況。根據大連市基本情況進行的初步測算,如果一個人僅繳費15年后,在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并且假設其70歲死亡,按現行的收支方法計算,他享受到的養老保險金是其繳納養老保險費的4倍左右。為此,應以實際可參加勞動的年限作為法定的繳費年限。計算公式為:法定繳費年限=法定退休年齡減去 23(平均開始就業的年齡),放寬一些可以減去25。為了照顧“老人”,只要規定1970年以前出生的人繼續實行老辦法,即法定繳費年限仍為15年。1970年以后出生的人實行新辦法,因為他們目前仍可工作25~30年。

        2.個人養老保險賬戶。要按現行試點方案的規定,堅決做實個人賬戶,為個人補充養老保險積累資金。

        3.采取經濟手段鼓勵企業或機構給雇員建立養老保險年金(國家對此可以減免所得稅)。這部分養老保險是適應多樣化社會需求,拉開退休后養老保險金差距的主要來源。它可以體現企業競爭力,促進勞動力流動。

        4.鼓勵私人自我儲蓄養老。對于用于養老的私人儲蓄(明確規定要在法定領取退休金以后才能支取,且每月支取的額度不能超過一定數額)可以減免利息稅。

        5.建立指數化的基本養老金正常提高機制,即基本養老金每年提高的幅度應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一致,以防止基本養老金因通貨膨脹而貶值。

        (四)要盡快將公務員和準公務員(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納入養老保險體系。改革的思路是,形成全社會統一的養老保險體系。無論退休前從事何種工作,退休后社會統籌部分的養老金的發放水平一律平等。養老金的差距主要來自于個人賬戶積累和企業或機構的補充養老保險。這取決于勞動者在崗時的工資水平和企業或機構的經營狀況。對于公務員及準公務員補充養老的待遇,可以考慮兩種解決方案,一是逐步較大幅度地提高其工資水平,把養老問題工資化、貨幣化。二是由財政為這些人購買一定的商業養老保險,等退休后作為補充。公務員及準公務員的社會統籌養老金由財政統一繳納,個人賬戶部分個人自己繳納。

        第2篇: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范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社區居家養老;養老模式;探索與實踐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

        2006年2月23日,全國老齡委辦公室首次《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已于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中國平均每年將新增596萬老年人口,年均增速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為17.17%。

        2013年2月28日,在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中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1.94億,比上年增加891萬,占總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將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4.8%。報告同時還指出,空巢老年人口數量繼續上升,2012年為0.99億人,2013年也將突破1億大關。

        在中國,由于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領域等沒能與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齊頭并進,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不協調的矛盾和問題日益顯現,尤其是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后,養老問題日益突出,養老現狀令人堪憂。“誰來養老,在哪兒養老”是今后牽動每個社會成員的大問題,今年召開的“兩會”,關于民生、養老依然是人們關注的熱詞,除了養老金,大家更關注的是養老模式―明天我們如何養老?

        二、妥善解決養老問題意義重大

        關心老年人的今天,就是關心我們自己的明天。“老有所養”已成為十七大報告中“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內容之一;十報告指出:“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妥善解決養老問題,不僅關系到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幸福,更關乎國家和諧穩定和發展―“老有所養”不僅應成為一種社會理想,更是社會進步及文明的標志,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

        三、目前我國養老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挑戰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早在西周時期,統治階級就認識到了“親親”和“敬長”的重要性,認為要治理天下,保持社會穩定,就必須向百姓提倡“孝行”,實現“家”的和諧。歷代統治者都強調“百善孝為先”“養兒防老”是中國歷來的傳統居家養老模式。

        但隨著社會的變遷、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結構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家庭照顧意識淡化、家庭照顧功能弱化、空巢老人增多,老年人照顧上的需求巨大,家庭照顧資源嚴重不足,使家庭養老面臨著諸多問題。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大多數年輕勞動力進城務工,出現了大量的“留守老人”,養老問題更加突出―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2.社會機構養老受到許多制約

        我們對常州市戚墅堰區花苑社區居民進行隨機調查,大部分人認為:送老人去養老機構無疑可以解決后顧之憂,但又怕背上不孝順的罵名。只有少數人表示,養老機構的條件、待遇好的話,會考慮將老人送到養老機構。相對子女們的態度,很多老人表示:在生活不能自理時,為了不拖累兒女會考慮養老機構。不過老人們表示,身體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喜歡和家人待在一起。

        按照中國人的養老習慣,大部分老年人不愿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去養老機構生活,因為農村的敬老院、城市的福利院、老年公寓等,不僅犧牲了老人們原有的生活習俗而且費用較多―機構養老還沒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

        3.社區居家養老是緩解城市人口老齡化的有效途徑

        社區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國民族生活習慣,選擇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養老方式。它以社區為平臺,整合社區內各種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等服務,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這種服務模式既解決了在養老院養老親情淡漠的問題,又解決了傳統居家養老服務不足的難題,是一種介于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的新型養老模式。發展社區養老既能滿足老齡人口對社會養老服務的多方訴求,又能彌補政府財政和服務能力的相對不足,是緩解城市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有效途徑。

        四、對常州市養老現狀的調研

        1.常州市人口老齡化的基本情況

        常州市早在1985年就進入老齡化城市行列,比全國提前15年。全市老年人口以年均4.52%的比例增長,據預測,到2015年,常州老年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比例將達到22.46%。比如,戚墅堰區花苑社區居民總人數8983人,60歲以上老年人2725名,占比30%,且以空巢、獨居老人居多。

        戚墅堰區老齡辦負責人表示:常州的老年人口比重越來越大,但進入敬老院、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的很少,大部分仍然選擇“居家養老“這種傳統模式。

        2.花苑社區托老所服務得到社會的認可

        2012年10月,花苑社區托老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它能為社區老人及時提供日間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情感慰藉等多樣化服務。老人們白天到托老所可看書讀報聊天,也可打牌奕棋,或開展其他有益的文體活動,既能健身又能益智,延緩衰老,晚上回家仍可享受天倫之樂。托老所的優點還在于收費不高,絕大多數老人都可承受。

        3.社區居家養老得到政府、地方、企業的支持

        (1)政府資助支持社區養老。從2001年開始,我國發行福利彩票籌措資金資助城市社區老年福利服務、農村敬老院,為中國特色的養老模式“居家養老+社區照顧”提供制度化的支持手段和平臺。

        (2)地方互助社區養老。比如花苑社區建立的社區、助老志愿者、居家養老服務站、活動中心、民間組織五方連動的服務網絡體系。

        (3)單位社區福利養老。戚墅堰區花苑社區與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戚墅堰機車車輛廠結對共建,企業為離退休老干部提供1400平方米的專門活動場所,配備專人管理。

        4.社區服務日臻成熟

        社區根據老年人需求和自身條件,開展短期供養、日間照料以及助餐、助醫等生活服務,還兼顧老年人文化娛樂、教育、社會參與、權益維護等多種需求;服務人員既有專業、專職人員還有志愿者隊伍。

        我們在戚墅堰區花苑社區進行關于“到哪去養老”“老人需要哪些社區服務”“社區如何提供服務”“養老金能養老嗎”“居民對社區養老的需求”等問卷調查,統計結果表明:許多居民認為“社區照顧居家養老,不僅解決了家庭養老的不足和子女難以盡孝的矛盾,還解決了社區部分40后、50后人群的就業問題”。調研中,社區居家養老老人、子女、親朋,對現在黨和政府采取的這一“便民、利民、惠民”的好政策深表贊賞和感激,認為不僅解決了溫飽生活還很安心,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5.社區居家養老面臨的困境

        調研中我們還得到了“專業護理不夠、照顧不太正規”“養老金太少、老年人福利保障、醫療保障有缺口”和“讀老年大學社區應出學費”“社區要經常組織一些文藝活動、培訓、講座,讓老年人的生活豐富多彩”等問題和訴求。因為目前社區家政服務從業人員,一般都是四十歲到五十歲的人群,這些人的學歷大部分比較低,有的外地務工人員比較多,素質參差不齊。同時,服務還僅限于提供家政服務、護理保健等,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不能滿足,比如社區老年文化娛樂設施配套、老年人心理咨詢服務等還跟不上等。

        五、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幾點建議

        1.完善和營造良好的敬老、養老氛圍

        (1)加強宣傳,弘揚中華民族孝道和尊老的優良傳統。通過社區教育、道德講堂、模范引領等宣傳,使每個公民真正認識到傳承孝道和尊老、安老、養老是國家、社會、家庭、個人共同的責任,營造社區居家養老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2)建立完善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和服務網絡,在每個城市社區、農村鄉鎮駐地和有條件的農村社區設立家居養老、護理中心以及文體娛樂中心等;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規范標準,并將老年人心理關懷等方面內容納入其中。

        2.積極探索、創新社會養老模式

        (1)社區照顧與社區服務相互滲透,創新服務內容和模式。比如提供家政生活服務解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問題;提供安全保障服務解決老年人在社會治安方面的擔憂;提供精神慰藉服務解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提供各種問候式的服務,把老人的困難情況和救助要求及時反映給街道養老服務站。

        (2)正規照顧資源與非正規照顧資源的融合。使專業養老機構、社區專業人員、物業和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資源融合,做到資源互通、共享。

        (3)社區照顧隊伍建設(專業人員、志愿者、一般人員)和保障(資金等)措施。營造政府、社區、家庭、老年人及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格局,確保能為老年人社區照顧模式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員、資金保障。

        (4)社區養治模式。社區照顧引入優質專業養老機構、引入NGO(非政府)組織,推進社區養老有效管理。

        3.在完善社區居家養老問題上政府應積極作為

        (1)養老問題不僅關系到每個人,而且涉及房地產、醫療衛生、保險、儲蓄、消費、勞動力市場、退休金、稅收等多個領域。針對“社區老年文化娛樂設施配套跟不上”“社區要經常組織文藝活動、培訓、講座,讓老年人的生活豐富多彩”等問題和訴求,各級政府在城鎮化進程中應發揮主導作用,積極作為,要重點考慮養老因素,在土地、項目等規劃設計中,尤其是在房地產開發中,要在審批規劃中加入托老所規劃。

        (2)解決“專業護理不夠、照顧不太正規”“老年人心理咨詢服務等還跟不上”等問題,建議國家采取公辦民營、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元資金投入和經營運作方式,興辦托老所等養老服務業,成立一個家政組織、社團組織,成立以后要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服務技能和素質,從而達到家政護理、居家養老的條件。

        (3)政府應積極為托老所建設提供司法保障,盡快將托老所納入相關法律體系,以解決“養老金太少、老年人福利保障、醫療保障有缺口”“讀老年大學社區應出學費”等民生問題。

        第3篇: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范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日本;出口比較優勢;RCA指數;誤差修正模型

        中圖分類號:F43/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4-2458(2013)03-0034-06

        隨著人口出生率的快速下降和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日本人口老齡化問題愈加嚴重。根據世界銀行WDI(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數據庫的調查顯示,2011年日本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占到總人口的23.39%,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為嚴重地國家。人口老齡化能夠通過影響日本的勞動力供給、勞動力年齡分布、消費和人力資本積累對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發揮作用[1]。文章在對日本人口老齡化和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變動情況分析的基礎上,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對二者的長期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探討人口老齡化是否削弱了日本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從而為分析中國人口老齡化對出口比較優勢的影響提供借鑒和啟示。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效果的顯現,中國已于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根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認為,至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率將達到17.17%,至2050年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老齡化比率將達到30%以上。可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要面臨嚴重地老齡化形勢。伴隨著老齡化而來的是勞動供給的減少和雇傭成本的上升,這對中國過去依靠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較低的人口老齡化比率發展出口貿易的經濟發展模式帶來了巨大地沖擊[2]。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認清人口老齡化對出口比較優勢的影響,對中國這種依賴充裕的勞動力稟賦實行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發展中大國產業結構調整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日本作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為嚴重地國家,與中國一樣同屬于東亞地區,二者在經濟社會的很多方面都存在共性,為我們研究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參考。

        一、日本人口老齡化現狀及其對勞動力市場影響

        (一)日本人口老齡化現狀及成因

        圖1是日本1960年—2011年人口老齡化變動趨勢圖,人口老齡化程度用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衡量(下同)。1960年日本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占5.73%,10年之后,該比重超過了7%,日本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之后老齡化程度繼續加劇,至2005年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并維持至今。值得注意的是,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之后,日本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年均增長率從之前的2.36%增加到3.10%,遠高于同期0.17%的年均人口增長率。

        圖1 1960年—2011年日本人口老齡化變動趨勢圖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WDI數 據庫。

        形成日本人口老齡化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人口出生率低。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育意愿下降,出生率從1960年的17.3‰下降到2010年的8.5‰,下降了超過一半,直接后果就是0~14歲少兒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二是人均預期壽命延長。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以及食物的極大豐富,使日本人均預期壽命從1960年的67.67歲增加到2010年的82.93歲,平均壽命的延長使日本社會老年人口增加[3]。

        圖2 1960年—2010年日本人口出生率變動趨勢圖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WDI(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數據庫。

        (二)日本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1.勞動力供給不足

        由于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日本社會同時面臨著“少兒化”與“老齡化”兩種現象。少兒人口作為潛在的勞動力供給人口,比率過低會減少勞動力供給數量,引起勞動力短缺[4]。從勞動力總量上看,1960年日本勞動力數量為4511萬,之后呈上升趨勢,至1998年達到頂峰6793萬,之后呈下降趨勢,至2011年勞動力總量僅為6261萬人,具體見圖3。作為生產投入的重要因素,勞動力數量減少不利于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和增加投資,不利于規模經濟的發揮,必然會降低日本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出口比較優勢。

        圖3 1960—2011年日本勞動力數量變動趨勢圖

        數據來源:OECD勞動力統計數據庫。

        2.勞動力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不僅使勞動力供給數量減少,也使勞動力內部結構趨于老化。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定義,45歲及以上年齡勞動力為大齡勞動力。圖4是日本勞動力年齡結構分布圖,2011年日本老齡勞動力在全部勞動力中所占比重為48.47%,遠高于1968年的29.84%,且45~49歲、50~54歲、55~59歲、60~64歲、65歲及以上等各年齡段勞動力分布比重,均比1968年顯著提高,勞動力老齡化問題凸顯。由于勞動力直接與生產掛鉤,老齡勞動力分布比重高將限制行業生產率的提升和創新活動的開展。勞動人口內部結構老化會給生產帶來3個方面的消極影響:一是勞動生產率隨年齡增長而減退;二是勞動力老化使勞動力流動性減弱,職業變動少,不利于新技術革命;三是大齡勞動力由于身體素質下降、智力衰退,往往創新性不足,難以勝任行業競爭需求[5] 。這些不利影響會限制日本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開展。

        圖4 1968—2011年日本勞動力年齡分布結構圖

        數據來源:OECD勞動力統計數據庫。

        3.勞動生產率增長放緩

        日本人口老齡化程度高,政府在醫療、衛生安全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也相對較高,而在教育、科技和文化事業方面的支出就會相應減少,不利于人力資本的積累和勞動效率的提高[6]。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也意味著老年撫育比高,個體勞動者的撫養負擔加重,沒法將收入更多的用于人力資本投資和職業技能培訓上,這些都對社會平均勞動效率的提高不利。70年代日本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率為4.39%,80年代為3.70%,90年代為2.40%,進入20世紀之后進一步降低到1.75%。勞動生產率增長放緩不利于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將限制日本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的發揮。

        圖5 1971年—2011年日本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率

        數據來源:OECD生產率統計數據庫。

        二、日本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現狀及變動趨勢

        在對日本人口老齡化現狀進行分析后,本部分將利用3種出口比較優勢指數分析日本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的現狀及變動趨勢。

        (一)出口比較優勢指標度量

        1.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Balassa提出來衡量一國出口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的指數[7]。具體計算公式為:

        (1)

        其中,Xmt表示t年日本制造業的出口額,Xt表示t年日本總出口額,Xmwt代表t年全世界制造業出口額,Xwt表示t年全世界總出口額。RCA指數實際上是指日本制造業出口在全部出口產品中的比重與全世界制造業在全部出口產品中的比重之比。該指數大于1,說明日本制造業出口比重大于世界的平均出口比重,日本制造業具有比較優勢。指數小于1,說明日本制造業具有比較劣勢。

        2.Michaely指數(MI)

        由于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并沒有考慮進口的作用,尤其是在進口規模較大時很容易導致計算偏差,因此我們利用Michaely指數和凈出口率指數同時考慮進口和出口因素。Michaely指數具體計算公式為:

        (2)

        其中,Mmt和Mt分別表示t年日本制造業的進口額和總進口額。MI指數是指日本制造業在全部出口產品中的比重減去制造業在全部進口產品中的比重。指數變動幅度為[-1,1],越接近于1表示越具有比較優勢,越接近于-1表示越具有比較劣勢。

        3.凈出口率指數(NEX)

        凈出口率指數也稱為貿易競爭力指數,具體計算公式為:

        (3)

        NEX指數是指制造業的凈出口差額占制造業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與MI指數類似,指數變動幅度為[-1,1],指數為1時說明該行業只出口不進口,具有較高的比較優勢,指數為-1時說明該行業只進口不出口,貿易競爭力較弱。NEX指數與MI指數不同在于,NEX指數衡量日本制造業的凈出口能力,而MI指數衡量日本制造業進出口在全國的相對位置。

        (二)出口比較優勢變動情況

        表1給出了日本制造業1962年—2011年3種出口比較優勢指數計算結果。首先,從RCA指數來看,在樣本期內,日本制造業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都大于1,日本制造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日本制造業約占日本GDP的20%、就業的20%、研發的90%、出口貿易的90%。尤其是電氣機械、運輸機械和信息通信機械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比較優勢最為明顯,在1998年—2008年間3個行業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了9.9%、3.8%和29.6%[8]。但隨著日本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老齡勞動力占比增加,行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受到影響,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增長開始放緩,日本制造業的顯示性比較優勢呈下降趨勢。1962年日本制造業的RCA指數為1.47,而到了2011年該指數只有1.29,可見,日本制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呈下行態勢。其次,從MI指數來看,該指數也大于0,說明在考慮進口因素后,日本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仍然具有出口比較優勢,與RCA指數相同的是,MI指數也呈下降趨勢,尤其是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后,下降趨勢尤為明顯。最后,從NEX指數來看,均值和變化趨勢與MI指數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日本確實在制造業具有出口比較優勢,但該比較優勢呈下降趨勢。

        三、實證結果分析

        在對日本人口老齡化和出口比較優勢現狀進行描述后,本部分我們將通過建立誤差修正模型(ECM)對二者的長期和短期關系進行實證檢驗,考察人口老齡化是否削弱了日本制造業的出口比較優勢。

        (一)單位根檢驗

        由圖1 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口老齡化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速度明顯加快,是一個存在結構突變的時間序列。對結構突變的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既要確定是否是單位根過程又要確定時間突變點,而且其分布也不再服從DF分布,需要對照著突變點發生的位置,查麥金農臨界值表。因此,存在結構突變的單位根過程,研究過程復雜性大大提高[9]。

        從人口老齡化序列變化趨勢來看,這可能是一個含有均值和斜率雙突變的單位根過程,我們將結構突變點定為1990年。在模型中加入階躍式虛擬變量DL和漸進式虛擬變量DT對這種變化進行描述,得估計結果如下:

        因為-5.44

        因為人口老齡化序列存在結構突變,所以其單位根檢驗過程比較復雜,而對于不存在結構突變的3種出口比較優勢序列來說,過程相對簡單,可以直接用ADF檢驗式進行檢驗,具體結果見表2。可知,3種出口比較優勢序列的水平值接受了單位根原假設,是非平穩時間序列,但其一階差分值在1%水平上拒絕了單位根原假設,其一階差分序列是平穩過程。所以,3種出口比較優勢序列與人口老齡化序列一樣,都是I(1)序列。變量的單積次數相同,可以繼續進行協整檢驗,分別考察人口老齡化對3種出口比較優勢的長期影響。

        (二)協整檢驗

        1.協整回歸

        我們利用EG兩步法來檢驗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首先用人口老齡化變量分別對3種出口比較優勢變量作OLS回歸,具體結果見表3。可見,人口老齡化變量的回歸系數都顯著為負,說明人口老齡化加劇在長期對日本出口比較優勢不利。人口老齡化變量每增加1個單位,日本制造業的RCA指數在長期將下降0.0192個單位、MI指數將下降0.0263個單位、NEX指數將下降0.0236個單位。下面,繼續通過檢驗誤差項的平穩性檢驗人口老齡化和3種出口比較優勢變量是否存在協整關系。3個方程的AEG統計量分別是-3.87、-3.92和-3.58,查麥金農臨界值表,協整檢驗臨界值為:

        C0.05=-3.3377-5.967/50-8.98/502=-3.46 (10)

        AEG統計量小于麥金農臨界值,說明人口老齡化變量和出口比較優勢變量存在協整關系,協整向量分別是(1 0.0192)'、(1 0.0263)'和(1 0.0236)'。盡管人口老齡化變量和出口比較優勢變量是一次非平穩的,但它們之間的特定線形組合卻是平穩的。

        2.誤差修正模型

        非平穩變量的非均衡誤差是平穩的,說明變量存在協整關系。根據格蘭杰定理,如果非平穩變量存在協整關系,則變量必有誤差修正模型表達式存在。利用OLS回歸中的非均衡誤差( t)作為誤差修正項(ECMt)估計誤差修正模型,具體結果見表4。可見,誤差修正項系數為負,并且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當日本的人口老齡化變量和3種出口比較優勢變量偏離均衡狀態時,該經濟系統在短期將分別以這種偏離的0.0507、0.0531和0.2503倍強度在下一期朝著均衡點調整。可見,人口老齡化加劇對3種出口比較優勢的短期影響要大于對它們的長期影響,在短期人口老齡化對出口比較優勢更加不利。

        四、結論及啟示

        (一)基本結論

        文章首先介紹了日本人口老齡化現狀及其對日本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其次介紹了日本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的發展趨勢,最后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對二者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得到以下結論:

        (1)日本自20世紀70年代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后,老齡化程度明顯加快,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戰后,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育意愿下降,而且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質極大豐富也使人均預期壽命極大地延長,這些因素都加劇了日本人口老齡化的程度。

        (2)人口老齡化對日本勞動力市場帶來了巨大地沖擊。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老齡化”和“少子化”并存使日本有效勞動供給不足,引起勞動力短缺,1998年之后日本勞動力總量開始呈下降趨勢;二是人口老齡化使就業大軍中高效率的青壯年勞動力占比下降,老齡勞動力占比上升,影響了行業的創新性和流動性;三是人口老齡化限制了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使勞動生產率增長放緩。這些影響都對制造業的生產和出口不利。

        (3)雖然日本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出口比較優勢,但該比較優勢呈現下降趨勢。無論是只考慮出口的RCA指數還是既考慮出口又考慮進口的MI指數和NEX指數來衡量出口比較優勢,日本制造業都表現出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隨著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日本制造業的出口比較優勢開始下降。

        (4)單位根檢驗發現,日本人口老齡化序列存在結構突變。1990年之前日本人口老齡化程度平均每年增加0.2084個百分點,而在1990年之后,人口老齡化程度平均每年增加0.5456個百分點。而且日本人口老齡化程度每增加1個百分點,日本制造業的RCA指數在長期將下降0.0192個單位、MI指數將下降0.0263個單位、NEX指數將下降0.0236個單位。說明人口老齡化加劇對日本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不利,這一結果對于不同的出口比較優勢衡量指標來說都是穩健的。

        (二)對中國啟示

        1.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與日本不同,中國在較長的時間里都維持著較低的人口老齡化程度。1960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只有4.00%,遠低于同期日本5.73%和世界平均5.08%的水平,直到1986年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才達到5.74%,與日本1960年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持平。但中國年均1.46%的人口老齡化增長速度明顯快于世界平均水平。見圖6。1998年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超過7%,進入老齡化社會。

        雖然說從程度上和速度上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都要慢于日本,但不可忽視的是,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在加快。而且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效果的顯現和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將大大提速。《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認為,至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老齡化比率將達到30%以上。

        圖6 1960年—2011年中國和世界平均人口老齡化變動趨勢圖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WDI數據庫。

        2.人口老齡化對中國出口比較優勢的影響

        中國作為勞動力豐富、人口老齡化程度低的發展中大國,在比較優勢和要素稟賦貿易理論的指導下,在過去三十年中依靠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逐步提高,這種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尤其是最近幾年,勞動密集型企業有向低老齡化的東南亞和南亞國家轉移的趨勢。盡管中國目前可能并沒有達到“劉易斯拐點”,但人口老齡化加劇必然會促使“劉易斯拐點”提前到來,這對中國過去依靠豐富的農村勞動力和較低的人口老齡化比率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的貿易發展模式帶來了巨大地沖擊。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導致高效率的青壯年勞動力供給不足,另一方面,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勞動力進入城市工作,工資面臨著較強的上升壓力。

        在當前的人口年齡階段下,維持中國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要做到幾下幾點:(1),打破戶籍制度,增加勞動力的流動性,讓更多的年輕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降低大齡勞動力分布比重;(2),穩定房價,加快城市化進程,吸引年輕勞動力在城市安家落戶;(3),提高勞動力的受教育水平,增加職業培訓,通過人力資本積累提高勞動效率,抵消人口老齡化的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偉.人口老齡化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及日本政府的對策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2007.

        [2] 姚洋,余淼杰.勞動力、人口和中國出口導向的增長模式[J]. 金融研究,2009(9):1-13.

        [3] 王莉莉.新時期日本人口老齡化的國際比較研究[J]. 日本問題研究,2011(2):50.

        [4] 王曉璐,傅蘇.日本超老齡社會及其影響[J]. 現代日本經濟,2012(5):65-71.

        [5] 武元晉,徐勤.中國人口老化對社會經濟發展和家庭的影響[M].北京:勞動人事出版社,1988:26.

        [6] Peterson, Peter G. How the Coming Age Wave Will Transform America--and the World[J]. New York:Times Books,1999.

        [7] Balassa,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Studies, 1965(33):99-123.

        第4篇: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范文

        人類步入21世紀以來,老齡化問題愈加嚴重,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60、70年代人口之和占據我國總人口的42.6%,而50年代人口占據18.7%。現如今,50年代人群已經完全成為老年人群,60、70年代人群正在步入老齡化,這也是現如今我國需著重解決的問題。本文重點以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作為出發點,進而提出人口老齡化的基本特征,希望對我國社會發展有所幫助。

        人口老齡化過度老齡化問題特征

        “人口老齡化”是現如今耳熟能詳的詞匯,但是在人們認識上卻存在很大差異。部分人認為,人口老齡化是中年人轉向老年人的過程;也有人認為,人口老齡化就是老年人的比重上升。現如今比較主流的觀念是指,中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數量比例偏移,即老年人口上升、中年人口下降。但如果辯證分析,這些觀念都是成立的,但也都是不瀾韉摹1982年,在維也納召開了“世界老齡問題大會”指出,老年人的年齡標準在60周歲,現如今,國家、地區評判人口老齡化是:國家、地區中60周歲人口達到該地區總人口的10%或65周歲人口比例達到7%以上時,即被稱之為老齡化地區。老齡化會給社會生產帶來巨大壓力,同時也帶來很多風險,因此,我們必須要找出相應的措施,出臺一系列的有效政策,進而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一、人口老齡化簡述及所帶來的問題

        (一)適度老齡化與過度老齡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平均壽命大幅提升,現如今80周歲人口到處可見,人口老齡化是必然趨勢。從客觀角度分析,人口老齡化是自然現象,是不可回避的問題。以當今人口老齡化定義分析,可以劃分為適度老齡化和過度老齡化。以穩定人口理論可以推導出生育率更替水平,即如果人類平均壽命在60歲左右,那么發展下去人口老齡化將在21%左右,理論上可以稱之為60歲條件下適度老齡化水平。同理,可以推導出70歲在22%左右、80歲在26%左右。根據此類方法推導,如果生育率小于1.5,那么發展下去的老齡化水平就已經達到過度老齡化。

        (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

        我國老齡化問題正處于初期階段,老齡化的問題還沒有完全彰顯,但從發達國家老齡化問題分析,老齡化無論是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會產生非常深刻的問題。總體來說,人口老齡化并不是全是消極影響,但消極影響大于積極影響是不爭的事實,隨著老齡化分口不斷增多,其影響程度也會不斷增加。具體來講,人口老齡化會造成人口規模縮減,致使勞動力缺乏、有效勞動力下降、儲蓄率下降,引起養老、醫療保障支付困難,加重國家公共財政支出壓力,削弱經濟增長步伐,進而演變出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甚至是政治問題。

        以我國人口年齡布局來分析,我國正在醞釀過度老齡化風險。以理論推導分析,計劃生育是導致如今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的主要因素,兩個完整的計劃生育家庭結構中,中老年人占據半數以上,即雙方父母4人、夫妻2人、孩子1人或2人,一旦生育率降低到1.5,那么扭轉生育率下降的趨勢將極難逆轉,計劃生育期間我國一直處于低生育水平,假設我國生育率在1.5,那么未來我國穩定人口會每54年折一半,到21世紀中葉老齡化將高達38%;21世紀末達到40%以上。過度老齡化會造成我國人口極速縮減、公共財政危機、經濟下滑、老年保障降低等問題。因此,現如今雖然我國開放二胎政策,但以當今人們生活情況分析,二胎家庭少之又少(城市)。

        二、人口老齡化的基本特征

        (一)原因復雜性

        影響人口老齡化的因素非常多,例如經濟宏觀因素,終身發展、全面發展的微觀因素等。其中,主要原因是經濟因素與社會因素,例如產業結構不適應、公共服務體系落后等。這一系列原因,有的屬于內生性的,反之,也有一些是外部因素引起的。總之,人口老齡化問題是非常復雜的、不可避免的。

        (二)傳導機制模糊性

        隨著人類社會愈加復雜,人口老齡化問題也變得更加系統、更加復雜,與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聯系,雖然其實質關系非常復雜,但卻非常模糊,即不相關現象。特別是一些內生聯系,其產生環節極其難以察覺,看似不相關的兩種現象,卻有可能是一種共生關系,并非是因果關系。筆者以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影響為例,看似老齡化與經濟并無直接關系,但中間傳導環節依然與國家人口、勞動力人口有著直接關系,同時也受國家傳統、國家制度、國家發展階段、國家產業結構等諸多因素影響。強調一點,人口老齡化影響經濟下滑的途徑不是單一的(直接影響),而是諸多影響因素交織在一起的(間接影響)。

        (三)發展長期性

        解決一個階段的人口問題往往需要一個世紀,甚至是更多的時間。由此可見,在宏觀人口的條件下,人口老齡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樣也是不可逆轉的問題。以我國當今人口老齡化問題為例,當今40~60的人口比例最大,受計劃生育影響,80后、90后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并且如今的80、90后大多數都是“一家三口”。由此可見,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會貫穿于21世紀之中,各個階段老齡化問題不斷積累、展現,甚至是爆發。以老齡化問題分析,老齡化是不可逆轉的問題,這個問題將終身積累。

        (四)風險累積性

        如果老年人疾病增多、安全事故增多等問題突然爆發,會給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由于老齡化問題具備模糊性、隱蔽性、累積性等特點,一旦爆發老齡化危機,那么就意味著要投入大量的生產力,并且也無法保障取得預期效果。同時,風險累積性也體現在不同年代,60、70后受計劃生育影響,那么80、90后也會形成這種意識,也被稱之為風險沉淀。以我國為例,如今我國是由適度老齡化向過度老齡化過渡階段,雖然我國想要彌補計劃生育帶來的弊端,提出二胎政策,但其效果甚微,很多家庭為了減輕家庭壓力而放棄二胎,或者人們沒有二胎意識,我國生育水平仍然低迷,人口老齡化問題依舊沒有緩解。總之,老齡化問題必須要做到一定的前提性,即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社會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造成人口老齡化的因素有很多,同時人口老齡化也會給社會發展帶來諸多影響。相關部門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政策支持,調整人口結構來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

        參考文獻:

        第5篇: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范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城市;養老保障制度;養老服務體系;勞動力資源短缺;老齡產業

         

            我國在1999年已經進人了老齡化社會,雖然目前人口老齡化問題尚不突出,但其所帶來的影響已經呈現出不可低估的態勢。從現在開始,提前準備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和對策,對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城市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

            1.老年人口數量大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口預期壽命日益延長,老年人口數量逐年增加。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間,我國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萬。21世紀初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超過1億,2004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43億,占總人口的10. 97%,同年我國老年人口總量約為世界老年人口總數的1/5,亞洲的1/2。

            2.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

            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7%提升到14%,日本用了24年的時間,發達國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時間,我國只需25年或26年就可以完成這個歷程。齊齊哈爾市人口老齡化起步較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5. 6%,齊齊哈爾市老年人口比例只有3. 7%;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全國老年人口比例為7. 0%,齊齊哈爾市老年人口為303255人,其人口比例為5. 6% ;2005年,全國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7. 9%,而齊齊哈爾市的老年人口比例為7. 2%。雖然齊齊哈爾市人口老齡化較全國起步晚,但增長速度比全國快。預計到2010年時齊齊哈爾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將達到9. 1 %,到2020年時將達到14. 3%。

            3.區域間人口老齡化進程差異較大

            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口老齡化發展明顯快于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以最早進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遲進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寧夏(預計2012年)比較,時間跨度長達33年。齊齊哈爾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介于二者之間,在2005年進人老齡化社會。

            4.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發展

            發達國家在進人老齡化社會的時候,已經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10000美元以上。如日本在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達到7%和10%時,人均GDP分別為1967美元和11335美元。我國2000年老年人口比例為6. 96%時,人均GDP只有840美元。2005年我國人均GDP剛剛超過1000美元,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比例超過10%時,人均GDP也僅為3000美元。閉因此,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和物質基礎還比較薄弱。齊齊哈爾市的GDP更是在全國平均值以下,齊齊哈爾市2000年老齡人口達到5. 6%時人均GDP為590美元,2003年時人均GDP也只有780美元,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到2020年人均GDP預計在1600美元左右。

        第6篇: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范文

        從全國來看,由于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差異比較大,人口老齡化程度和老齡化速度差異也比較大,基本上是由東向西呈梯次降低的狀況,東部發達地區遠遠快于西部欠發達地區。2005年11月1日,河南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8.24%,遠遠超過衡量老齡化程度的世界標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目前,河南人口老齡化的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撫養比將逐步上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河南省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4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6.96%。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河南省65歲及以上人口為77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8.24%,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上升了1.27個百分點。

        第二,人口老齡化地區差異明顯,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老年人口多數生活在農村。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歷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一般高于農村,老年人口主要分布于城市,河南的情況則不同。作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和農業大省,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是河南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特點。2005年鄉村人口老齡化程度比城市高出0.71個百分點。其主要原因是農村青壯年勞動人口遷移和流動到城市從事務工經商、參加學習和培訓等。

        (二)河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

        根據河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對未來人口發展趨勢的預測,河南省老年人口總量將由2009年的771萬逐漸增加到2050年的2432萬人。老年人口規模龐大,將成為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群體。老年撫養比將從2009年的10.4%上升到2050年的40.06%。

        二、河南省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對勞動力數量和結構的影響。

        老齡化對勞動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勞動力數量和勞動力年齡結構。一般而言,人口老齡化會造成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從而導致勞動力短缺。河南的老齡化特點具有規模大、速度快等特點都對勞動力的供給產生深遠影響。根據預測數據,河南2030年以前0歲-14歲、15歲-64歲和65歲及以上三個年齡組人口變動情況,呈現少兒人口比重逐步下降,老年人口逐步上升的趨勢,而勞動年齡人口則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在2015年以前不斷上升,此后則處于下降態勢。從短期來看人口老齡化還不會給河南勞動力市場供給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由于河南的老齡化速度快,河南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比較優勢局面也將在2015年前后結束。我們應該認識到河南省勞動力短缺是必然出現的現象。

        (二)對勞動生產率和產業結構的影響。

        老齡化帶來的是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與之對應的就是老年人口大量增加。

        老年人口的增加抑制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勞動生產率上。主要表現在:

        一是人口老齡化造成老年人體力或精力下降,反應速度變慢,勞動能力衰退,不宜繼續從事繁重的勞動和快節奏的生產,從而影響勞動生產率提高;

        第7篇: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范文

            養老保障是對社會中所有老年人的生活起保護作用的“安全網”。然而我國目前城鄉二元結構下,許多農村老年人卻被隔離在這張網之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由此產生很多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有增無減。據國際公認的標準,我國己步入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國城鎮人口中65歲以上老人比例為6.24%而在農村這一比例己達7.5%以上。隨著農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以及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到城市務工,農村老齡化人口的比重和數量還將不斷增加,老齡人口負擔系數不斷提高,這些都對我國農村傳統的養老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人口老齡化及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概況

            (一)人口老齡化及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概況

            人口老齡化的靜態含義指某個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已經達到既定的數量標準;動態含義指某個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不斷增加的趨勢。川這種界定源于人口學者對總體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劃分即年輕型、成年型和老年型(見表1)。

            按照聯合國人口委員會定義,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在總體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的趨勢和過程,它是由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人口壽命不斷延長等人口自然變動因素所促成;按照聯合國人口組織(WPO)公布的標準,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內,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就表明這一人口總體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這一國家和地區就屬于老年型國家和地區。

            我國社會步入老齡化的速度非常快。圖1,描述了我國從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具體清況,可以看到,我國己基本達到國際公認的老齡化標準。根據聯合國預算,我國將在2040年以后逐步達到老齡化高峰。

            (二)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1.農村人口老齡化水平己超過城鎮。其原因除生育率和死亡率下降外,還有人口遷移。人口遷移流動導致家庭規模小型化,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加快了農村人口老齡化的步伐。進城務工的老年農村人口和退休的城里老年人口的回流也加快了農村社會老齡化的進程。

        第8篇: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范文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世界性的熱點問題。據統計數據顯示,1999年我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并呈現老齡化逐年加速的趨勢,“未富先老”的特征顯著。與全國一樣,寧夏也是在不發達的情況下迎來的老齡化。寧夏于2009年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是我國最晚進入老齡化的地區。本文將通過分析寧夏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和特點及寧夏人口老齡化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提出應對寧夏人口老齡化問題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來應對寧夏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抓住發展機遇,實現地區經濟可持續性的發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二、寧夏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特點

        (一)寧夏人口老齡化現狀

        據統計資料顯示,寧夏于2009年由于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0%而進入老齡化社會,是全國最晚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地區。盡管如此,寧夏的老齡化情況仍不容樂觀:其老齡人口增長速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加之少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斷下降,導致老少比急劇上升。據如下統計數據圖4.1可以看出,1994―2014年寧夏老年人口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而少年人口比重卻不斷下降,老少比也隨之呈急劇上升的態勢。寧夏少年人口比重從1997年開始就一直低于30%,且其下降速度逐年加快,2013年已經接近20%;而老年人口的比重卻不持續增長,2010以后老年人口比重迅速增長遠超2000年以前的增長速度,老少比重也越來越大。

        (二)寧夏人口老齡化特點

        1、人口老齡化速度快。據相關部門預算結果顯示,2025年以后寧夏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120萬,到2030年寧夏老年人口將接近142.5萬人,較2014年增加約60萬人,年均增長4.58%。據此寧夏未來老齡化程度將會進一步加深,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2、未富先老。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國家,人均GDP遠遠低于老齡化程度同水平的發達國家。而寧夏自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后,老齡化速度逐年加快,遠超全國平均老齡化速度,但是寧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收入和人均GDP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3、人口老齡化地區差異明顯。據《寧夏回族自治區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寧夏惠農區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達到13.0%,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9.5%,成為寧夏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縣(區)。寧夏紅寺堡人口老齡化程度最低,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僅占5.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僅為3.8%,還未進入老齡化社會。寧夏老齡化程度最高與最低地區之間相差7.1%,人口老齡化地區差異明顯。

        三、寧夏人口老齡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一)寧夏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的影響

        寧夏少年兒童比重不斷下降,老齡人口比重上升,老少比急劇上升,且寧夏人均壽命不斷增加,高老齡人口多。寧夏人口老齡化受出生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增加的雙面影響,從而導致寧夏人口結構向老年型發展。

        (二)寧夏人口老齡化對儲蓄率的影響

        根據生命周期理論可知,老年人口僅僅消費年輕時的儲蓄,沒有勞動收入,所以就老年人口而言會出現其儲蓄率為負的現象,社會儲蓄率將會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根據經濟投資量:

        可知u若減少,則經濟投資量也將會減少。根據寧夏老齡化人數增長快、高齡人口數量多的特點導致寧夏在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增加,居民總體儲蓄水平u降低,從而影響寧夏的資本積累。且未來寧夏老齡化程度a的增加,意味著寧夏家庭收入用于醫療保健等養老方面的支出越來越大,儲蓄率將進一步降低。那么寧夏經濟的投資量也將會進一步將減少。

        (三)寧夏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總產出的影響

        一方面隨著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政府需要加大老年人口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家庭承擔的養老支出也越來越大,因此社會養老支出部分支出bY也將逐漸增大,而這些問題都將使經濟生產中的在投入資金減少。

        另一方面有效勞動平均資本量:

        表明在勞動力技術水平和資本不變的情況下有效勞動平均資本量會隨著的增加而增加。

        四、對策建議

        (一)引進人才,加快技術進步的步伐,促進經濟發展。高素質人才數量少、待遇差,生產技術水平低且進步慢,導致單位勞動力產出低,導致寧夏經濟發展落后,對老齡化的承受力能力差。因而提高待遇,吸引高層次人才,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人才、技術與寧夏社會經濟發展相融合,帶動經濟增長,增加社會對老齡化的承受能力,使人口老齡化給寧夏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小化,是寧夏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根本出路。

        (二)大力發展老齡產業。雖然寧夏是在生產力水平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情況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社會對人口老齡化的承受力也相對較弱。然而由于寧夏進入老齡化時間段,老齡化程度尚未很深,使寧夏經濟平穩增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的同時也孕育著一個機遇,因而大力發展寧夏老齡化產業,完善老齡產業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寧夏老齡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市場上對老年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大,然而寧夏傳統老年產業產品的層次低且種類少,現代老年產業方面,老年人文化和娛樂等相關的精神享受方面的產品和服務也沒有很好的發展。因此解決目前寧夏老齡化產業面臨的問題,是大力發展寧夏老齡產業的首要問題。

        第9篇: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范文

        我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生育率低、人口結構老化、社保制度滯后已成未來發展的重大隱患。面對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的趨勢,不少人為此憂心忡忡。我國已成為老齡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比重將從現在的7%上升到11.8%,預測當峰值到來時,65歲以上老人比例將達到23%。特別引人注目的還有高齡化問題--21世紀中葉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到時將可能超過1億,是現在老齡人口的10倍左右。在不少人眼中,老齡化就是沉重的負擔,甚至一些老年人也認為自己正在成為社會的包袱,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1 綜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呈現以下五個特征

        1.1老齡人口絕對值為世界之最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加上20多年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人口預期壽命日益延長,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 目前 已接近1。41億,我國成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世界老年人總數的1/5,占亞洲老年人口的1/2。2004年, 我國的老年人口僅占總人口的11%。但到2040年,我國老年人總數將達到4。11億,占到總人口的29%,它將超過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英國目前的人口總和。解決好我國老年人口 問題 ,對亞洲和世界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2 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來勢猛

        老齡化可能是由于年齡金字塔底部少兒人口增長減慢所造成,也可能是頂部的老年人口增長加速所導致,人口學中稱之為底部老齡化和頂部老齡化。發達國家經歷了由底部老齡化到頂部老齡化的漫長演變過程。而我國,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和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底部老齡化與頂部老齡化同時”夾擊”,人口老齡化的速度發展很快,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與發達國家相比,速度十分驚人。法國完成這一過程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國用了60年,英國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由于我國人口政策的作用,改變了世界老齡人口的發展格局,即人口老齡化不僅成為發達國家的問題,而且也已經開始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問題。

        1.3 人口未富先老對經濟壓力很大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伴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呈漸進的步伐。當它們的60歲以上老齡人口達到10%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在1萬美元以上。發達國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國是未富先老。我國在20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達856美元,屬于剛剛邁過最低收入門檻的中等收入國家。中國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由1949年的6.1變為2002年的1.8,其中北京和上海兩地的嬰兒出生率甚至已經降到了1.0;而人口預期壽命則由1949年的41歲延長到了70歲,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低收入國家之一,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壓力很大。

        1.4 老年人口在區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達238萬,占總人口的18。5%,到2025年將達到最高峰468。8萬,占總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為188萬,占總人口的14。6%,到2025年將會猛增到416萬,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過現在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低于東部。另外,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就靜態而言,由于農村嬰兒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齡化程度城市高于農村;但就動態而言,隨著現代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從鄉下涌到城市,農村老人因此經常無人照護,因此城鄉老齡化的程度正在接近。

        1.5 老齡人口高齡化趨勢十分明顯

        人口學中認定,60-69歲為低齡老年人口,70-79歲為中齡老年人口,80歲以上為高齡老年人口。過去說”人活70古來稀”,現在說”活到70不稀奇”。我國高齡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長,高齡人口已從1990年的800萬增長到2000年的1100萬,到2020年將達到2780萬。高齡人口喪偶和患病的機率高,高齡女性多于男性,高齡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們不僅需要經濟上的供養,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2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從人口經濟學的角度考察,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一般具有負面作用,需要積極應對。國民生產總值中用于老年人的費用份額大幅度增加,勢必限制社會擴大再生產,影響生產部門的資本投資和經濟效率的提高,加重國民經濟的負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這就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經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應適當提高勞動年齡上限;另一方面,可適當擴大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和提高退休金標準。人口老齡化對增加儲蓄也會產生相當的減退效果,這主要是由養老金制度的推廣引起的。根據經濟學理論,儲蓄等于投資,儲蓄減少等于投資減少,從而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強化個人儲蓄養老,籌措養老基金,成為資本投資的重要來源。

        人口老齡化對勞動人口數量和質量的影響。隨著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勞動年齡人口所占比重相應下降,不利于經濟發展。而且,老年勞動力較難適應快節奏的生產活動,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的生產中,不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人口老齡化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影響。老齡勞動力接受新的知識和科學技術比青壯年要慢,對新興產業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革新也受到一定影響。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知識進步速度加快和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勞動力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增長更顯不利。

        3 人口老齡化對企業的影響

        目前我國企業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這問題勢必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統觀全國來看,我國目前已經進入老年型社會,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帶來的挑戰是中國養老金制度面臨的長期問題。

        1997 年我國頒布了《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確定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框架,也就是部分積累制。雖然公共養老金制度從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轉軌的必要性一直受到置疑,但在制度轉軌已經進行到今天,再回到現收現付制似乎并不現實。因此,考慮到我國已經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現實,有必要立足于現有的制度設計,考察人口老齡化對當前制度的具體影響。2005 年國務院又出臺了《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要求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范圍,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同時,改革養老金計發辦法,個人賬戶規模和養老金月標準都有所變化。此后,基礎養老金的替代率已經不再是20%,整個制度的目標替代率也略有提高。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 久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手机电影在 | 九九久久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