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范文

        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

        第1篇: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范文

        關鍵詞: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探索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職業院校中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師,可以按照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試行的條例規定,申請評定第二個專業技術資格”,這是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的。而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要求,教育部早已提出: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中持有相關技術資格或者職業資格的人數應該達到50%以上。所以當前職業教育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加強職業學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一、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不論是科技發展的水平,還是產業結構的技術構成,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勞動者的素質也相應有很大的提高。在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進程中,除了拔尖的創新人才,還需要數以萬計的專門技術人才,更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據調查分析,我國的勞動力市場中,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短缺,問題由其嚴重的專業領域有護理、數控技術應用、汽車運用于維修、計算機應用等。在這種形勢下,歷史賦予了職業教育重大的歷史使命,即需要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所以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已是職業教育的重點和特色,不論是經濟建設、社會現代化還是教育發展,都急需職業教育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二、本地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由于本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為了向社會建設輸送人才,導致職業教育行業異常發達。但是近些年來,雖然在實施特聘崗位計劃、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等方面,已經為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做出了成績,但是現狀還是不容樂觀,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提出的要求,現有教師隊伍狀況還不能達到。師資現狀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編制因素制約

        由于編制的原因,職業教師的師資嚴重不足,繼而導致了雙師型教師難以達到標準。截止2013,我市共有職業學校273所,在校學生共45萬,生師比為30.8:1,相對于同階段的普通學校的生師比19.2:1,差距太過于懸殊。在現有職業教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僅僅占了30.88%。如果按照國家關于20:1的生師比的標準,我是職業學校專任教師有10000左右的缺口,在這其中,雙師型教師的缺口也是很大的。由此不難看出,對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刻不容緩。

        2.各職業學校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認識不足

        雖然本市職業教育的歷史已有多年,但是部分學校并不能跟上職業教育發展的步伐,還沒認清形勢,所以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認識不足。部分學校對學生技能的訓練不夠重視,也不能認識到教師對專業的規模性建設的重要性,根本上是對學校健康發展的認識不足。無法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需求,就是因為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學校的領導重視不夠、投入的培訓資金不足等。

        3.教師尋求專業發展的動力不足

        職業學校中的部分教師,在尋求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內動力不足。這些教師的現代職業教育意識淡薄,此外再加之學校對專業教師發展的激勵機制還有所保留,這正是部分教師產生消極思想的原因,所以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就很難提高。據統計,在我市的職業教師中,本科文化程度者僅占77.69%,與階段普通學校相比,相差將近20個百分點。此外,不少學校錯誤的理解“雙師型教師”的含義,使得在建設過程中出現錯誤,讓雙師型教師的價值減重不少,影響建設質量。

        三、探索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方法

        1.制定雙師型教師的統一標準

        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的精神,必須要統一雙師型教師的標準。必須按照專業技術職務試行條例制定專業技能型教師的申報評審第二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執行統一的認證政策與管理方法。這樣就能使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走向規范化。制定標準之時,應考量教師的成長規律,根據不同層次做出規劃,以達到激勵不同專業技術職務等級,不同職業技能等級的雙師型教師都有其目標和方向的目的。

        2.強化管理制度

        目前職業教育的管理上,還處于分割狀態,普通的職業學校管理權在市級,技工學校的管理權在勞社局,職高的管理權則在教育系統。這些管理權限不一致的現象,使得無法統一的規劃全市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因此,理順管理制度,規范管理方法,是使得我市職業教育走上戰略化道路的重中之重。

        3.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

        鑒于現狀,各級管理部門應該與各職業學校聯合制定教師目標考核體系。將各區縣的職業學校全部納入考核監督范圍之內,為其制定雙師型教師建設目標,對于不能完成目標的學校,實行一票否決,進而使得各職業學校重視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水準。

        4.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教育、勞動、人事等部門,應該聯合制定職業學校建設雙師型教師和提高雙師型教師素質的激勵機制,讓各學校提高其參與性和積極性。各學校也要根據其實際情況,對學校的雙師型教師做出相應的激勵機制,對于那些不斷提高自己、尋求專業發展、工作認真的老師要加以獎勵,而對于那些不能完成教學任務,業務停滯不前的教師,可對其作出適當的懲罰。這樣一來,雙師型教師的積極性會有所提高,教學質量也會提高,進而整個職業教育的水平也隨著提高。

        5.實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系列計劃

        各學校應根據學校自身水平、師資水平、師資質量等方面出發,結合實際,制定科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對重點教師進行培養,選拔部分優秀教師取外地培訓學習,聯合企業單位,讓部分教師在基層鍛煉,將生產一線的優秀工作人員引入學校擔任教師等手段。靈活多變的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結束語

        職業教育之關鍵是教師質量,只有具備了一直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才能使職業教育事業走上一個新的臺階,才能提高教育的質量,才能將教育和生產緊緊地鏈接起來。再能更好地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在國家大力發展經濟的今天,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必將迎來越來越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第2篇: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范文

        量,凸顯辦學特色,提高社會認同感,只有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才能實現高職教育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高職教育良性發展對策

        [作者簡介]李蘭軍(1967-),女,河南鶴壁人,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經濟師,研究方向為統計引用和金融。(河南鶴壁

        458030)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5-0167-02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

        分,對促進和帶動經濟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我國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高職教育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

        遇與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社會需求的

        變化與更新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教

        育應主動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創新培養模式,提高辦學質量,突

        顯辦學特色,實現高職教育的良性發展。

        一、高職教育現狀

        (一)招生狀況

        據中國民教網教研室統計,2011年專科(高職)二批的錄取

        最低控制線降到了歷史最低谷,每門課平均大約

        30分就能上大

        學。盡管如此,專科(高職)批次,尤其是??疲ǜ呗殻┒耐稒n

        情況顯示,不少院校仍然生源不足,零投檔情形較大面積出現。

        有專家認為,部分高職院校已到了“生死抉擇”的關口。究其原

        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社會認同感不高。受傳統的“唯士唯學,重士輕工”思想

        影響,社會上普遍存在著重學歷、輕技能的社會心理,職業教育被

        歸結為“次等教育”。同時,還由于高職教育在國家經濟建設中

        的功能和價值缺乏宣傳和引導,形成了盡管高職教育就業能力

        提升,但依舊很難吸引家長學生的關注,社會吸引力不強。與全

        國高校火爆的招生現象相比,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尷尬局面。這

        種招生現象充分顯示了我國高職教育正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

        2.生源不斷減少。高職院校生源急劇減少一方面與考生人

        數逐年減少有關;另一方面,考生選擇的多元化也是生源不斷減

        少的一個原因。有的考生覺得專科學歷不值錢,選擇直接就業;

        也有不少考生選擇復讀,沖刺心中的名校;還有的選擇到國外自

        費留學,這些都導致了生源的分流。生源的減少也加劇了高職

        院校的競爭激烈度,被淘汰的可能性也因此加大,導致沒有特色

        的學?;蚪洜I不善的學校很可能會陷入困境甚至消亡。

        3.實行注冊入學,喜憂參半。從

        2011年開始,有些省市開

        始試行注冊入學,但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講卻是喜憂參半,喜的是

        招生范圍更廣,招生自擴大了;憂的是辦學實力一般的院校

        很可能出現無人可招的局面。

        4.專升本比例減少,影響高職院校生源。高職院校實行專

        升本,可使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滲透貫通,為高職畢業

        生提供繼續升學的條件,也可以使更多家庭愿意讓子女進入高

        職院校。但是國家逐年減少專升本比例,使得高職院校畢業生

        升學渠道受阻,致使許多考生放棄了入讀高職。

        (二)校企合作狀況

        高技能人才與知識型人才的最大區別之一在于,高技能人

        才屬于經營型的范疇,高技能人才的成長必須依賴于經驗的積

        累。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

        的技能型人才,它決定了高職院校必須進行校企合作。所以我

        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為了求生存、求發展以及適應市場經濟的要

        求,都非常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重視校企合作。但現實

        中,由于校企之間缺乏利益驅動和有效的互惠互利的動力機制,

        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另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高職院校

        和企業合作過程中的責權利的規定也比較模糊,因此,雙方很難

        建立起長期穩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機制,這種狀況嚴重制約了校

        企合作的深入持續、健康發展之路。目前,校企合作在效果上普

        遍處于自發性、淺表性、松散性的合作狀態,校企合作深度不

        夠。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政策層面的問題。由于傳統管理體制的束縛,國家和地

        方政府在參與校企合作的機制建設方面僅限于輿論宣傳、行政

        鼓勵,政府缺乏對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激勵政策,缺乏相關法律

        政策制度的保障,使得校企合作常常流于形式或難以為繼。雖

        然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在課程改革、實訓基地建設、雙師隊伍培

        養等方面得到一定提升,學生在學校學到了專業理論知識的同

        時在實踐技能方面也能得到鍛煉,學校和學生所得到的效益都

        會比較明顯。但問題在于,短期內的實習實訓企業需為學生加

        大投入,但利益卻不明顯。同時,由于政府還沒有出臺校企合作

        對企業的激勵機制,對校企合作中企業利益保護不夠,校企合作

        缺乏最根本的利益驅動機制,企業一方無利可圖。另一方面,學

        生到企業中實習或實訓,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

        和運行,涉及企業生產經營機密和知識產權問題時,由于雙方責

        權利規定較模糊,會出現許多問題。所以,企業出于市場競爭考

        慮,合作熱情不高,導致學生在企業實習中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工

        作,無法得到深入鍛煉,無法得到真切的實踐體驗。因此,在目

        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高職院校主動向企業尋求合作,

        導致的局面是學校一方積極參與,企業一方消極應付,校企合作

        只是淺層次低水平的合作,這種合作離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

        相差甚遠。

        2.學校服務企業的能力弱。由于歷史原因,目前高職院校

        實驗實訓的條件不完備,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科研項目與企業

        關聯度不高,學校很難了解到企業的實際需求,因此,很難滿足

        企業的需求,也很難及時有效地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因而,

        對企業的研發能力、經營影響力、支持力較弱,這影響了校企合

        作的開展。另一方面,盡管現在多數高職院校實行“2+1”或

        “2.5+0.5”教學計劃,強調學生完成理論課后集中到企業實習,

        但企業在臨時性活動或其他任務需要用人時,學校因教學計劃

        局限往往不能安排學生去實踐,對企業提供服務的及時性不夠,

        這也影響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二、高職教育實現良性發展的對策

        (一)豐富內涵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提升社會認同感

        高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低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中的一個嚴

        重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通過國際比較,我們可以看到,發達

        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發展職業教育,甚至被

        視為解決經濟低迷、走出危機的關鍵因素。在發達國家,高職教

        育不但沒有受到鄙視,反而受到很高的待遇。各國提升高職教

        育社會認可度的做法,主要是以特色為重,以質量取勝。如德國

        的應用技術大學(FH),注重應用技術、注重學生實習,形成了適

        用性強、學生就業前景好的社會形象,向“FH進軍”成為德國高

        中生的夢想。因此,我們看到,培養出有別于普通院校的高技

        能、應用型、創新型、高素質的職業人才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的一

        條出路,培養的學生受到企業歡迎,高職教育的社會形象才能得

        以更新。因而,高職院校必須依據其特點,結合經濟發展的需

        要,探索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法,達到豐富內涵,提高質量,

        提升整個社會對職業院校的認同感,實現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

        (二)建立校企合作法律法規以及相應的激勵機制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徑,

        但就目前的校企合作狀況來看,我們迫切需要提高企業的積極

        性和參與度,可企業的動力不能僅僅依靠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

        感,還需要有效的制度與機制進行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國家盡

        快研究出臺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法規,以及與法律法規配套的

        可行性措施,從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的長遠發展。同時,制定校

        企合作的相關優惠稅法和激勵政策,引導和激勵校企合作,通過

        政策導向,在財政稅收、信貸獎勵政策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引導

        和激勵校企合作。這樣不僅可使企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甜頭,

        認真履行校企合作責任和義務,也符合市場運作規則。在培養

        過程中,企業需要投入一定的費用,這部分支出單靠強調企業的

        社會責任是無法長久堅持的,這就需要通過優惠政策或其他方

        面給予企業一定的補償,如可根據企業接受學生的數量和消耗

        企業材料的費用,實行稅收減免政策和特殊的財政資助政策等

        (如銀行貸款上的優惠支持),使得企業得以堅持下去,形成校企

        合作的良好政策環境與社會氛圍。

        (三)校企合作需深度化

        校企合作應在遵循人才培養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和企

        業雙方的利益訴求,根據不同行業或企業的具體情況,采用全方

        位的不局限于一種模式的靈活性深度化合作,培養出針對性強、

        工作實際能力高的應用型人才。

        1.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的構建。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主動

        力是區域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依據

        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規劃以及企業對技術發展的最新應用和生

        產的直接需要來設置課程體系,在專業設置上緊貼市場需求,同

        時,依據市場需求積極研發拓展新的職業崗位。一方面有利于

        提升專業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還可以使高職院校的專業具有鮮

        明的職業指向。高職院校只有找準了其畢業生就業崗位的具體

        實踐空間,形成其獨特的優勢,才能保持活力,實現良性發展。

        在課程安排上,按照工作實際的具體要求構建高職院校的

        課程體系,打破傳統教育課程安排的局限性,遵循職業崗位技能

        形成的規律,創造一個好的技能學習環境。注重實施“教、學、

        做”一體化教學,把教學過程與實訓實踐過程緊密融為一體,努

        力實現實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

        2.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教育成功的保證,教育的成功實

        施主要也由教師決定。高職院校需要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

        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就要求教師既要有扎實的理

        論知識,也要有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能,基于此,目前我國高職院

        校都在強調“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所謂“雙師型”教師是指

        以教師職稱與行業技術職稱為就業標準,把教師基本素養與行

        業素質合于一身的具有較高專業理論水平、熟練的專業實踐技

        能以及較高實踐教學能力的高素質教育工作者。但就我國高職

        院校的發展來看,多數高職院校是由普通教育院校轉變而來,或

        由幾所普通教育學校合并而成,原有教師基本上沒有企業實踐

        經驗,新招聘的教師也因剛從學校到工作崗位,沒有企業生產的

        一線工作經驗。

        因此,學校應強化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學??刹扇》制?、

        分批選派教師到企業去頂崗工作或掛職鍛煉,以解決教師實踐

        經驗不足的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與企業聯合開發項目等活

        動,不僅能服務企業研發,還能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使教師由

        單一教學型向教學、科研、生產實踐一體化的“一專多能”轉變,

        真正達到“雙師型”教師標準。另一方面,企業應選派專家、工程

        師、技師等人員到高職院校任教,企業人員完全按照學校管理要

        求,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與教師、學生融為一體,這不僅可以幫助

        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對于優化專業建設、課程設置等方面也有著

        重要作用,達到教學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雙贏的效果。

        3.課程考核標準與方法靈活化。為了提高就業率,高職院

        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實行“雙證書”培養模式。除此之外,學校

        在學生職業技能考核方面,不應單純用一張試卷來考核學生的

        能力,還應讓企業的專家、工程師、技師等人員參與到考核中來,

        以實際操作水平和實踐工作表現來考核學生的能力。創建技能

        考評標準,真正實現學生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

        [參考文獻]

        [1]石衛平.高等職業教育的國際比較:社會功能與社會地位[J].江蘇教育(職

        業教育版),2010(15).

        [2]馬樹超.如何建設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J].職業技術教育,2008(7).

        第3篇: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范文

        一、進展情況

        (一)建管并重,抓實主要污染物減排。按照《XX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總量削減實施方案》要求,我市2010年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的目標為:so2控制在17741.5噸以內,比2005年削減20%;cod控制在2046.2噸以內,比2005年削減20%;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年平均值達到0.10毫克/立方米,實現2010年市區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為實現減排目標,一方面,加快減排工程建設,我局在調查研究、考察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實施了“2鐵、1焦、3水、6粉塵”共12項減排工程,即:裕華、龍鳳山2家鋼鐵企業燒結機脫硫工程;通寶焦化焦爐煤氣脫硫工程;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及天煜、寶燁2家焦化企業廢水處理改造工程;文豐等6家鋼鐵企業粉塵治理工程。通過落實責任、強化調度、資金幫扶等措施,截至目前,各項減排工程進展順利:裕華、龍鳳山2家鋼鐵企業燒結機脫硫工程已完成,正在試運行。污水處理廠已完成設計,正在招標,預計6月底開工建設,11月底可完成;天煜、寶燁兩家焦化企業廢水處理改造工程已完成,并進行了驗收監測,預計6月底可通過驗收。6家企業粉塵治理工程中,文豐鋼鐵除塵器改造工程、頂峰熱電和云寧矸石電廠原料場地擋風抑塵墻工程已經完成;新金鋼鐵原料場地擋風抑塵墻工程一期已完成,二期預計6月底可完成;明芳、鑫匯兩家鋼鐵擋風抑塵墻工程正在施工,預計6月底可完成。

        另一方面,強化對治理設施監管。認真開展治理設施運行管理年活動。把保障重點部位治理設施正常運行作為重中之重。制定了燒結機脫硫工程、污水處理廠專項檢查辦法,明確檢點,明確檢查時間,明確獎懲措施。把建設在線監測平臺作為保障治污設施運行的重要抓手,全額安排資金,協調有關力量,加快平臺建設。預計月底完成平臺建設,實現三級聯網并控。把落實責任作為保證治污設施運行的有力保障。所有執法人員對口分包一家企業,該企業的項目審批、污染治理、治理設施運行等全部納入管理范圍,并實行臺帳式管理。要求每周至少下企業兩天,對工作不力,敷衍塞責者年終取消一切評先資格。加強督導檢查。局再次創業領導小組定期不定期開展督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由于措施得力,全市脫硫工程運行管理得到了規范,運行率、達標排放率明顯提高。

        (二)多措并舉,大力改善環境質量。在大氣環境治理上,按照多措并舉、標本兼治的指導思想,加大投入、強化整治,收到了明顯成效。繼續深入實施“藍天工程”。對列入年度治理計劃的50家企業、143個治理項目,通過采取檢查督導等一系列措施,目前進展順利,43項已經完成,其他正在按計劃推進。開展了大氣質量攻堅活動。將城市規劃區及以外5公里范圍確定為環境保護重點監管區,對監管區內56的23家重點企業加強監管,實行環境質量強制達標;加強燃煤鍋爐整治,全市44家、50臺鍋爐目前已下達治理計劃;加強運輸散裝物料車輛和道路清掃,防止無組織揚塵污染;實施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從源頭上節約資源、從生產的全過程削減污染。截止目前,我市主城區好于二級天數146天。

        在水環境治理上,一方面加強了洺河流域綜合治理,嚴禁在洺河沿岸新建水污染的建設項目;強化沿岸現有企業治理尤其是洗選企業的治理;督促有關單位加快城市管網改造和建設,確保城市污水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繼續把落實選礦業年檢制度作為洗選企業管理的主要手段,全市124家選廠,109家通過年檢,責令15家停產整治。經過監測,我市洺河出境斷面水質好于入境水質,達到了XX市的要求。另一方面,強化飲用水源地綜合整治,牽頭組織水利、工商、旅游等部門對飲用水源地進行了一次大檢查。在此基礎上,按照國家標準在我市飲用水源地設置警示標志62套。按規定進行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保證全市人民喝上了干凈的水。

        (三)嚴格執法,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一是認真落實環保第一審批權。將總量控制作為項目審批的“總閘門”,從嚴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法》、“三同時”制度及國家有關產業政策,嚴格環評審批、驗收,強化污染源頭控制。今年以來,共審批項目42個,驗收7個,否絕突破環境容量、不符合環保和產業政策要求新建項目5個,環保“三同時”執行率大中型項目100%,小型項目98%以上。二是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實行嚴處。開展了鋼鐵行業、重點污染減排設施專項執法行動,共計出動執法車輛140輛(次),排查各類企業70家,立案查處企業環境違法行為22個,罰款50余萬元,有力打擊了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三是化解糾紛,維護群眾環境權益。建立了24小時接訪制度、協調辦案制度、案件督查制度、舉報回訪制度,今年以來,共接待群眾舉報和案件57起,已辦結57起,沒有發生一起越級集體上訪。由于工作得力,環保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揚。四是嚴厲打擊重污染小企業。結合鄉鎮和有關部門,在全面細致排查摸底重污染小企業的基礎上,嚴格按照“斷水斷電、拆除設備、清理場地”的標準,取締小選廠、小化工等違法企業80余家,有力遏制了重污染小企業的反彈勢頭。五是強化排污費征收,今年以來,認真總結以往排污費征收經驗,以減少污染物排放為目標,以提高征收比例為重點,以拓展征收范圍為切入點,以規范排污費征收管理為突破口,強化排污費征收。截至目前,共計征收排污費2200萬元。

        (四)抓實基礎,為開展環保工作提供強大動力。一是充分發揮電視、報紙新聞輿論作用,對環境治理先進企業和落后企業予以表揚和曝光。二是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增強公眾的環境意識。在6.5世界環境日前夕,開展了環保街頭宣傳活動,發放宣傳材料2萬余張,在《武安報》開辟專欄宣傳環保法律法規,在新世紀大屏幕上反復播放環保專題片,受教育逾2萬人。三是大力開展綠色單位創建,上半年共有2家庭院、2家飯店、1個小區、3所學校、3個家庭被XX市命名為綠色單位。四是認真承辦人大建議、政協提案。我局共收到人大建議8件,政協提案9件。通過落實責任,認真辦理,所有人大議案、政協提案全部辦結,答復率、走訪率、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滿意率均為100%。

        (五)轉變作風,為全市經濟建設助推添力。一是加強執法隊伍理論建設。牢固樹立抓好治污減排就是發展經濟的理念,加強政治理論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強化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落實了政務公開制度,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打造一支團結奮進、業務精良、作風端正、紀律嚴明的環保鐵軍。二是執法隊伍作風建設。鼓勵干部職工在其位謀其政,干好自己一份事,敬業愛崗,為民服務。堅持機關不定期查崗、每周五學習制度;堅持請銷假制度。對遲到早退、無故離崗的,一經查實,從嚴處罰。三是強化機關制度建設。建立了科室工作月報制度。局工作每月有要點,每項有計劃,每月底有小結。形成安排、實施、小結、反饋的工作流程,促使機關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特別是對再次創業,我們實行半月一調度,及時掌握工作進度,解決存在問題,提出下一步思路。

        以簡化審批程序為根本,為全市再次創業助推添力。簡化辦事環節、縮短審批時限。按照能減就減盡量減的原則,將審批時間進一步縮短,其中:環境影響報告書由原來的60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環境影響報告表由原來的30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環境影響登記表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縮短為1個工作日。我局13項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全部進駐大廳,“七公開”內容全部在XX市報公布。對來窗口辦理業主的采取“一次性”告知,材料齊全一次性辦結。

        二、存在問題

        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環保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環保工作存在的問題很多。

        一是減排的壓力仍然很大。盡管近年來我市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但受歷史形成的產業和能源結構偏重等重要原因,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總量仍然偏大。隨著近期全市的經濟形勢的好轉,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也將隨之增加,既要削減存量,又要控制增量,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現反彈。

        二是環境監管的難度加大。近年來,隨著各項減排工程的深入推進,污水處理廠、燒結機脫硫大部分已完成。但仍有部分企業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甚至違法排污,一些已淘汰的鋼鐵、焦化、建材等落后產能、“三小企業”有可能死灰復燃,加大了我們監管的壓力。

        三是我市產業結構偏重、城市布局不當的問題在近期內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皣来┏?、污染企業圍城”的現狀極大制約著城區空氣質量的進一步改善,在全市“雙三十”縣市中,我市城區空氣質量長期處于中下游,直接影響省節能減排“雙三十”任務的全面完成。

        四是環保執法力量相對不足。我市企業點多面廣,隨著全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環保工作越來越多,本不寬裕的環保執法力量更為捉襟見肘,制約著環保工作的更好更快發展。

        三、下半年工作謀劃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雙三十”節能減排任務的收官年、決勝年、交賬年。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突出重點環節,堅持綜合施治,構建長效機制,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在調整產業結構中重要作用,加快環境質量的改善。

        (一)強力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一是保障減排工程的正常運行。以開展“治理設施管理年”活動為契機,強化對治理設施運行的監管,特別是脫硫工程、污水處理廠運行的監管。嚴厲落實各項專項監管措施,健全完善治理設施管理臺帳,加大處罰力度,力促治理設施的穩定運行。二是完善管理減排。扎實推進在線監測平臺建設,力爭及早投入正常使用。充分發揮總量控制在減排工作中的調節和撬動作用,嚴格新增主要污染物建設項目的審批,不符合要求的建設項目堅決不批。三是落實結構減排。督促有關部門按照產業政策要求,督促淘汰全市鋼鐵、焦化、建材等行業的落后產能。

        第4篇: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范文

        一是要以“六個一批”工程為抓手,深入推進生態市建設。圍繞“山清水秀,文明諧美”的生態市建設目標,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項目工程建設力度,推進生態公益林、水土流失、萬里清水河道、廢棄礦山、生態移民等工程建設,以“五整治一提高”為重點,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采取有效措施,揚長避短,積極開展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級生態鄉鎮、生態村,綠色企業、學校、醫院、飯店、社區、家庭和“保護母親河號”等各類綠色創建活動。

        二是積極實施《*市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把規劃作為項目準入、產業布局的前提和基礎,作為污染減排、項目審批和生態補償的重要依據,作為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有力杠桿。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要求實施好《規劃》。大力鼓勵發展以“六六產業”為主體的節能環保產業,積極培育、壯大綠色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生態經濟。

        三是完善生態建設推進機制,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進一步改進生態市建設的管理工作機制,繼續強化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真正形成全市各級各部門職責明確、分工協作、齊抓共創、務實高效的生態市建設工作新局面,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以“六·五”世界環境日為載體,多形式、多方位、多層面地開展環境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弘揚生態文明,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環保意識,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保護的氛圍。加強對領導干部、重點企業負責人的環保教育,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經營意識。強化社會監督,公開環境質量、環境管理、企業環境行為等信息,維護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環境保護搭建平臺,引導和動員廣大群眾參與環保工作,鼓勵公眾檢舉揭發各種環境違法行為,使每個公民在享受環境權益的同時,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法定義務。

        二、扎實開展污染減排工作,確保完成減排任務。

        要以克難攻堅的精神,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主要措施:

        1、工業污染減排:首先要堅定不移“治舊”。更好地提升區位、產業、資源、環境等優勢以及發展的內、外動力機制,在深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污染防治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面上企業污染整治的力度。加快淘汰小印染、小造紙、小制革、小化工、小冶煉等高消耗、高排放、重污染、低效益的落后生產能力,騰出“環境容量”。深入開展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改造,立足化工、建材、制革、造紙、電力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大力推廣先進成熟的污染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發展一批工藝先進、能耗較低、效益顯著的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加強江化公司、恒昌集團公司等廢水排放重點企業的污染治理,提高中水回用率。加快虎山電力等熱電企業二氧化硫治理設施建設和減排項目的具體落實工作。

        其次是要毫不動搖“控新”。切實加強環保審批工作,嚴格新建項目環保審批管理,提高環保準入門檻,提高環評和“三同時”執行率,今年要認真開展好“三同時”專項行動,多還老賬,不欠新賬,并著力提高質量,力求從項目建設源頭上預防環境問題。把總量削減指標作為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對化工、水泥、熱電、印染等重污染的項目要嚴格控制,涉及公眾環境權益影響較大的建設項目,要通過聽證會、論證會或社會公示等形式,廣泛聽取公眾意見,接受輿論監督。

        三是加強排污費征收和排污申報工作。嚴格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加強排污費征收與管理,鞏固收費源,拓展收費面,逐步擴大對木材加工、畜禽養殖等行業排污費征收范圍。進一步完善污染源“三量”臺帳和動態管理信息系統。

        2、生活污染減排:重點是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提高污水入網率和實際減排能力。盡快啟動經濟開發區江東區引污工程,著力解決好城區污水總管與污水處理廠的接線,*經濟開發區江東區排污總管跨江建設,江賀工業走廊污水管網建設等重點區域的污水納管問題。

        3、農業農村污染減排:加快實施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積極采用農牧結合、“能源環保型”等治理模式。實現畜禽糞便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治理。配合農業部門抓好年存欄豬3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的畜禽糞便治理任務。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4、加強污染減排體系建設。加強污染減排工作的研究,加快制定污染減排相關政策,積極探索市場化激勵機制和排污權有償使用交易等機制,建立完善排污統計體系,做好排污統計基礎工作,夯實工作基礎。

        三、啟動實施“811”新三年行動,著力改善環境質量。

        進一步鞏固前三年的環境污染整治成果,按照全省“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圍繞污染減排、工業污染防治、城鄉污水、垃圾和固廢處置、農業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生態保護和修復、環境質量、生態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等8個方面工作目標,結合我市污染整治與減排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及時制定我市新一輪環境污染整治實施方案。繼續抓好水污染防治,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深入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加快推進土壤、礦山、河道等生態修復保護,開展土壤污染現狀調查,建立重點污染區域和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土壤環境質量數據庫,有序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江東、江賀兩個工業園區環境整治和生態化改造的力度,著力解決長臺、豐足、何家山等區塊的突出環境問題。深入開展二氧化硫、金屬表面處理廢水、鍋爐黑煙、農村畜禽養殖、工業固廢、城區噪聲、飲用水源保護區、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行業和企業的環境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深化化工、造紙、制革、熱電等一批重點污染源的整治;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農村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減少農村面源污染,使我市的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水平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

        四、加強輻射安全監管,確保生態環境安全。

        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和執法檢查工作,全市輻射工作單位持輻射安全許可證率達到100%,已建輻射項目環保驗收(核查)率達到100%,輻射工作單位“飛行檢查”合格率達到70%以上,閑置和廢棄放射源送貯率達到100%,使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不斷強化對固體廢物污染的監管,認真落實防范措施,切實做好危險廢物的安全處置工作。

        五、加強環境執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堅持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持續深入開展各類環保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強化基礎工作、深化“三查二調一收費”。進一步強化環境監督執法,環境監察機構要采取交叉檢查、錯時執法、后督察、重點督辦等多種執法檢查形式,增加日常監察頻次。加強與上級環保部門的密切聯系,建立完善部門聯合環保執法和重點案件移送督辦機制。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依據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的法律法規,堅決查處和嚴厲打擊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下大力氣解決一批矛盾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要將保障群眾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突出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環境監管。認真辦理人大、政協議案、提案,依法做好環境投訴的調處工作,維護人民群眾利益。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深入基層,破解難題,加強環境安全隱患的防范、排查和處置工作,有效化解各類環境矛盾糾紛,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深入推進“平安*”建設,為創業創新、富民強市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強環境行政執法內部制約和監督機制,強化基礎工作,深化“三查二調一收費”,建立實施環境監察日常巡查機制,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排污收費、排污許可等工作,健全環境保護聽證、社會公示和新聞曝光制度,實行政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加強執法基本功訓練,規范現場勘察記錄、現場筆錄、證據收集、案卷制作及執法案卷,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六、加強環保能力建設,提高環保監管水平。

        一是加強監測和監察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輻射環境、應急監測和自動監測網絡建設。在繼續加大對重點污染源監測的基礎上,加強應急監測、汽車尾氣等污染源監測能力建設。加大對實驗室裝備的投入,切實提高常規分析測試能力。加強環境監察機構裝備建設,提高環境稽查監察執法能力。加強環境監察大隊和基層站所能力建設,提高隊伍素質,根據環保工作需要,配置相應的執法裝備和必要的應急設施,進一步完善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二是充分發揮環境在線監測監控系統的作用。加強環境監控中心和已建成的12家企業環境自動監測監控系統的運行維護,確保對重點排污單位排污情況的實時監控和整個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提高在線監控數據的使用效率,充分發揮在線監測數據在環境執法、環境統計、總量核算和環境科研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自動監測系統應急預警監測聯動機制,按照上級統一要求逐步擴大環境自動監測監控系統和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的覆蓋面。

        三是加強基層環保機構和環保隊伍建設。加強鄉鎮、街道生態環境監管站建設,加強業務指導,完善工作機制,配備必要設備,開展業務培訓,充分發揮基層環保工作人員在加強本轄區環境監管和環保調處、建設項目環保初審等工作中的積極作用,使鄉鎮、街道環境監管站成為當地黨委、政府生態環保工作的得力助手。加強環保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年輕干部的培養,敢于壓擔子,促使年輕干部加快成長。不斷加強機關“軟實力”和“硬實力”建設,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力爭環??萍既瞬排囵B工作有新的突破。

        七、精心組織指導,圓滿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頒發的《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和《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精神,按照1月4日國務院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電視電話會議和全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動員大會要求,健全污染源普查機構,制定普查方案,落實普查人員,保障普查經費,認真做好普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堅持全面調查,科學普查,依法普查,保證質量的原則,加強組織協調,加強部門分工協作,搞好宣傳動員,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污染源普查順利推進,認真查清全市各種污染源的數量和分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去向,全面掌握各類污染源基本情況和狀況。對普查數據進行認真梳理、深入研究,建立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把普查污染源與健全環境統計體系、監測體系、評價體系結合起來,以這次普查為契機,建立更加科學的環境統計制度,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科學、翔實、全面的環境信息。

        八、深入學習十七大精神,加強思想政治和黨風廉政建設。

        第5篇: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范文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 就業困境 解決途徑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得貧困大學生的人數也在急劇增多。目前我國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總數已達400多萬,占在校生總數的20%至25%,其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8%至10%。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深刻變革,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從1998年的9.1%上升到2005年的21%,實現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眾化的轉變。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2007年達到495萬,2008年將達到559萬人,是近年來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社會對畢業生需要沒有明顯增加,畢業生數量的大量增加,使得大學生就業的形勢更加嚴峻。貧困大學生是大學畢業生中的弱勢群體,同時由于社會關系壁壘、地域壁壘、戶口壁壘、名校壁壘等因素,貧困大學生的就業之路因此變得更不平坦。

        一、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體現

        目前,貧困大學生在就業方面遇到的困難,首先是求職過程中面臨的直接經濟困難。根據初步調查,由于經濟困難導致部分貧困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主要表現為:比較普遍的缺乏差旅費,不能赴外地求職和參加面試;部分貧困大學生因購置不起一套求職面試的正裝,不能自信地參加面試;部分貧困大學生支付不起上網、打電話等通訊費用,導致信息閉塞;部分最為困難的大學生甚至沒有錢打印簡歷和求職信。

        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困難,除了直接的經濟困難,更重要的是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的欠缺。其表現在:一是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弱勢,由于經濟困難造成很多貧困大學生不自信,就業期望值偏高,心理壓力過大;二是缺乏城市生活的經驗,社交禮儀和人際交往能力欠缺;三是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不夠,貧困生專注于書本學習,應對實際工作和問題的能力不夠;此外,貧困大學生還往往缺乏求職的面試應對能力。如何幫助貧困生消除心理陰影、化壓力為進取的動力,培養其綜合能力成為扶持貧困生發展、解決就業困難最重要的任務。

        貧困大學生就業困難還表現在,其自主創業資源稀少。黨的十七大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勞動帶動就業。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加和就業市場的逐漸飽和,在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同時,以創業帶動就業將成為一種重要方式和潮流。但是貧困大學生在校期間往往主要用功于書本學習,沒有經費和心思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創業能力很少得到鍛煉,他們的家庭更沒有條件提供創業啟動資金,極少有貧困大學生在畢業之際提出自主創業計劃。目前條件下,他們即使具有創業能力并提出創業計劃,也很難取得創業所需的社會資源和經費支持。

        二、幫助貧困大學生實現有效就業的途徑

        1.要加強指導,提高貧困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求職擇業能力。組建一支由就業指導師為骨干的就業指導課教師隊伍: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分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旨在提高學生求職能力和職業規劃能力的就業指導課。課程內容包括:(1)幫助學生確立大學的學習生活目標。樹立熱愛學習、熱愛專業、刻苦鉆研的思想。(2)介紹本行業本專業就業現狀及其趨勢,幫助大學生挑選輔修課,填補個人能力的缺陷和不足。(3)講就業前的學習準備、能力準備、心理準備以及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等,幫助大學生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解除就業困惑,增加就業自信心。(4)開展求職方法、技術、技巧的培訓以及求職資料書寫、面試語言等訓練,以加強學生的語言、思維、應變能力。

        2.教育引導學生轉變觀念,拓展就業思路。針對畢業生包括貧困畢業生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認識,學校及有關部門要對其開展教育,加強引導。如針對畢業后只想當干部、去國企、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的觀念,要進行樹立遠大理想,國家利益為先、人民利益至上的教育,引導學生勇于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到西部、邊疆和基層去施展才華,建功立業;要樹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業觀,只要是能發揮作用、于社會有益的職業工種,都不妨一試身手?!跋染蜆I,后擇業”,這樣將更為有利于畢業生的現在與將來的可持續發展。

        3.以就業為導向,加大高校教學改革力度。高校應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一方面,按市場需求、發展趨勢、技術要求、崗位設置和人才需求,優化專業結構,增設社會急需的專業。另一方面,改革教學內容,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增強畢業生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組織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應實行學歷文憑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并重,鼓勵“一專多證”,增強畢業生求職競爭力。

        4.加大幫貧解困力度,為貧困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條件。關心貧困大學生就業是黨和政府的一貫政策,應該在已有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搭建貧困生就業的“綠色通道”。凡是貧困畢業生辦理的就業手續,一切優先,一切從簡。我校已經開展了“貧困生就業援助計劃”,設立了就業基金,對符合條件的經濟困難學生實施就業援助。學校應繼續完善獎、貸、助、補、減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建立貧困生檔案及相關信息網絡,增加更多的社會資助。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用人單位要學會識才愛才、選優扶貧、理順人員選拔機制,盡量減少人情因素,真正做到公開公平、競爭優先,讓貧困生憑個人能力就業。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網絡優勢,切實辦好校園畢業生推薦會?!笆袌鰧?、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是大學生就業工作總的原則。學校竭力幫貧困畢業生就業,但是不可能大包大攬。因此,貧困畢業生要克服困難,積極主動地求職應聘。學校要結合實際呼吁政府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協調社會各界支持貧困大學生就業;調動校內各部門的積極性,廣泛收集畢業生就業求職信息,適時召開校園招聘會;將畢業生實習與就業結合起來,建立就業基地,憑借勞動、人事、教育等部門興辦的中介組織共同做好貧困畢業生就業工作。建立校園就業網站,進行網上求職指導和就業崗位信息收集,加大投入,與有條件的用人單位開通網上求職系統,免費使貧困畢業生不出校園就能與用人單位“求職面對面,溝通零距離”,實行遠程招聘、競聘。

        第6篇: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范文

        [關鍵詞]高校資助工作 貧困生 導生制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化,在校大學生中貧困生的人數有了較大增長,因此,高校資助工作已經成為高校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但在師資力量尚屬缺乏的今天,一名輔導員需要管理幾百名學生,很難把握好每一位貧困學生各方面的動態與需要。目前,很多高校關注更多的是如何增加對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資助,而對如何解決這些學生的精神貧困或心理問題以及資助工作的育人作用等方面則關注較少,但是這些工作是高校資助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成敗直接影響到資助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出一種更加有效的方法來加強對家庭貧困同學的引導和幫助。本文探討了將導生制引入高校資助工作的可能性,提出了導生制的具體實施措施,分析了導生制在高校資助工作中的作用,以期為高校資助工作提供新思路,從而使資助和育人、教學與管理得以結合,最終實現整合高校優質資源、節省教育投資以及減輕高校教師教學壓力的目的,穩定高校大局、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一、我國高校資助工作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學生總量得到了快速增長,使高等院校貧困家庭學生人數有了較大增加。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問題越來越成為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高校資助工作可以大致分為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淺層次的內容,即物質解困,就是幫助解決貧困生的學習、生活方面的實際困難;二是深層次內容,即精神解困,就是關心貧困生的思想、心里方面的健康成長,促進他們全面成才。

        1.我國高校資助工作的現狀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多種形式并存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獎、貸、助、補、減”五項合一的綜合資助體系。應該肯定,我國在貧困生資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特別是國家助學貸款的推出,將學生資助工作推進了一大步,解決了一大批貧困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問題。

        雖然在國家社會及學校的關懷與幫助下,家庭貧困的學生大多都能夠克服經濟困難進入高校繼續學習,然而,他們中還存在一些不僅經濟上困難,同時,學習上也相對困難的大學生,即所謂的“雙困生”。雙困生大多來自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這些地區的教育水平往往也不高,使得他們在學習上也比較吃力,不僅如此,雙困生大多數在中學期間因客觀條件限制,未能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因而心理素質欠佳,大多存在自卑、自我封閉、人際交往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他們既需要順利完成學業,還肩負著要通過自己的成就改變家庭經濟狀況的希望,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種負擔對貧困家庭學生的學業往往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對于這批大學生的幫助不僅要體現在加大經濟上的援助,更要注重對他們的學業、情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關懷與教育。解決學生的經濟困難只是資助工作的基礎,解決學生的精神貧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成才,才是資助工作的深層目的和最終訴求。

        2.我國高校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普遍認為,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問題基本上是由于經濟原因引起的,經濟困難解決了,其思想問題將迎刃而解。因而很多高校更多關注的是如何增加對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資助,工作重點偏重于日常的各項資助管理,對如何解決經濟困難學生的精神貧困或心理問題、以及資助工作的育人作用方面則關注較少,缺乏對其進行應有的鼓勵與引導。

        因此,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目前的資助政策,科學整合各項資助資源,最大化地發揮資助工作的助困與育人效益,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成為高校資助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在高校師資力量尚屬缺乏的今天,一名輔導員需要管理幾百名學生,很難把握好每一位貧困學生各方面的動態與需要,因此需要一種更加有效的方法加強對貧困生,特別是雙困生的引導和幫助。

        二、高校資助工作中導生制實施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1.導生制實施的可能性

        導生制是由學校通過一定的推薦競聘程序,選拔出本校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綜合能力較強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協助學校對新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習生活指導的一種全新管理模式,其職能是協助教師對其他學生進行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多以教育、引導為主。

        (1)導生的選拔

        導生的選拔由各個學院及學院委任的輔導員具體負責組織,本著公開、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則,在高年級本科生中依照學生思想、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的情況,從中選拔出思想進步、學習優異、心理健康、有工作閱歷、生活嚴謹、勤儉節約、樂于奉獻、溝通能力較強的學生但任導生職務。選拔標準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考慮:①學生黨員,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②大學期間曾獲得國家或者學校各類獎學金中的某一項或幾項;③目前已經被保送到國內外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或者直博;④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組織能力和良好的協作精神;⑤具有奉獻精神和較強的社會責任感;⑥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選擇各方面優異、自強自立的貧困家庭學生來擔任。

        (2)導生的培訓

        導生都是由本科高年級的同學來擔任,因此,必須對他們進行專項的培訓,才能保證導生順利地開展工作。培訓的內容應包括:實施導生制的目標及意義;輔導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覺察貧困生在學習上、心理上的困難及應對辦法;交流與討論的技巧。

        通過這些全面的培訓,力爭使導生明確職責,樹立為貧困生服務的思想和責任意識,使他們能從導生制中獲得更多幫助,同時也能促使導生勝任他們的工作,增加其自信心,而充滿自信的教學者對學習者也會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從容使整個過程向積極有效的方向前進。

        2.導生制實施的必要性

        雖然導生制仍處于摸索和嘗試階段,但實踐證明,其在學校的教學與管理中具有許多明顯的優勢:(1)導生和學生年齡相仿,有共同語言,彼此更容易交流;(2)導生沒有教師的身份與威嚴,與學生的地位基本是對等的,說服力強,更容易被學生接受;(3)導生和學生身份相同,專業相近,專業導向性強;(4)導生指導學生數目少,接觸頻繁,易把握學生情況;(5)通過指導學生,導生制也可以得到鍛煉,實現“雙贏”。

        導生制是中國在新時期本科生傳統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有益嘗試,可以彌補輔導員和班主任在本科生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很多不足。但是,現階段導生的工作主要內容為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加強對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進學生和老師直接的聯系、對新生進行專業引導和學業指導等方面,在高校困難生工作中,雖然也存在互幫互助的現象,但很少有人對此進行研究,而且這些現象也僅在較小的范圍、有限的時間、偶然的情況下起著作用,其巨大的潛能和強大的作用尚未發揮出來。

        因此,本文將導生制引入高校資助工作,希望將導生和學生之間僅僅在較小的范圍、有限的時間、偶然的情況下自發的產生的輔導現象發展成為經常的、系統的、大范圍的和普遍的、有規律的、有組織、有領導的、發揮強大作用的學習機制,以期為高校資助工作拓展新思路、新路徑。

        三、高校資助工作中導生制的作用

        1.開展以自強奮斗為主題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導生,尤其是那些曾經也是貧困家庭學生的導生,其示范作用能讓貧困生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激勵他們以無比的自信取得甚至超越導生所取得的成績。扶貧先扶心,解困的重點在于解心,要把“勵志”作為資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將關心隱于行動中,把教育寓于活動中,使他們用積極的人生態度來面對貧困,增強自信心,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導生可以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教育場所、教育時機開展針對性教育活動,使廣大同學正確認識自己擔負的歷史使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他們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信念,增強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其直面人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引導他們以積極的心態走出精神貧困的誤區。

        2.加強誠信教育,創建和諧校園

        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最重要的品德。針對貸款過程中缺乏誠信教育和某些受資助同學自我誠信意識、感恩意識不強等問題,導生要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圍繞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提高大學生誠信意識,樹立大學生誠信感恩、自信自愛、自強自立的高尚品質,在校園里形成人人講誠信的氛圍。導生可以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堅定學生的政治信仰、端正價值取向,培育貧困學生的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教育學生發揚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的優良傳統;積極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集體活動和公益活動,使同學們在活動中接受教育,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提高大學生的誠信品質,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誠信”的價值,充分調動和激發大學生潛在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良知,使誠信教育滲透到大學期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學生健康發展

        貧困學生情況錯綜復雜,精神面貌、心理素質、能力參差不齊,有的貧困生自信、樂觀、積極,獨立性強、綜合素質高;有的貧困生則自卑、消極、處事過于敏感、難以相處,甚至有的學生形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影響了學業。因此,導生要配合學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強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身心素質。導生可以利用學校各種資源,組織心理知識培訓,開展心理調研活動,通過心理輔導、健康教育、講座報告等形式,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針對個別進行心理指導等,讓貧困生認識到心理健康的必要性,積極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指導他們掌握自我調適的方法,提高自我應對困難的能力;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與學習的關系,用向上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暫時的困難。

        4.突出創新實踐能力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贈與千金,不如授以點金之術。我們要努力提高貧困生的實際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自立精神,鼓勵他們面向社會。勤工助學是貧困生面對生活,投入社會的有效途徑,導生要多鼓勵貧困生積極爭取勤工助學崗位,通過勤工助學,培養貧困生勤勉踏實、愛崗敬業的品質,培養其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加速其個體的社會化進程。同時,勤工助學也能夠幫助貧困生從自立、自強走向自信。在勤工助學中,貧困生自我鍛煉,自我發展,體驗自身價值實現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有助于幫助他們從無聲的角落中早日走出,在勤工助學的開展過程中實現教育學生和學生自我教育的雙重目的。

        通過本文分析,在高校資助工作中應用導生制是完全可行的。將導生制與高校資助工作相結合,通過導生制的建立、實施和完善,發揮優秀導生的模范帶頭和良師益友的作用,將是提高高校資助工作效率、解決高校貧困生學習和生活問題,增強其戰勝貧困的精神動力和能力的良好渠道。

        參考文獻:

        [1]徐亞軍.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新模式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1):57-70.

        [2]黃少玲.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德育考量[J].思想教育研究,2009,(8):77-80.

        [3]卜長安,喬琨.高校貧困生資助及成才教育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4(4):74-78.

        [4]金思慧.導生制應用于高校助困工作的理論研究與時間探索[D].

        [5]張榮,王慶松,史良君.關于高等學校實施開展導生制的幾點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5):75-76.

        第7篇: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范文

        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范文(一)

        201X年,XX縣被列為全省精準扶貧示范縣以來,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強化措施,扎實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以解決群眾突出問題為重點,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堅決打好統籌扶貧、精準扶貧、開放扶貧、造血扶貧和生態扶貧整體戰。至201X年底,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5050元,較上年增加651元,增長14.8%,比201X年增加 1851元,全縣新扶貧標準下的貧困人口由201X年的8.76萬人減少到4.1萬人,累計減少4.66萬人,年均減少1.5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50.8%下降到24.6%累計下降26.2個百分點,年均減少8.73個百分點。

        一、201X年以來的扶貧成效

        一是加大整合資源力度,不斷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近年來全縣以專項扶貧為著力點,積極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整合投入抓扶貧,加快推進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201X年以來,襯砌渠道243.6公里,新增農田灌溉面積11100畝,發展牧草節灌面積2000畝,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4.70萬畝,治理河道40.28公里(防洪堤),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建成梯田2.32萬畝,解決了5.79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2.9%;實施農村公路建設項目119項715.25公里,其中新改建通鄉油路6條151.13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79條434.8公里,通村砂礫路34條129.34公里;100%的鄉鎮通了油路(水泥路),49.5%的建制村實現了通暢;先后投入電力建設資金3.9億元,先后建設主變11臺、容量756.6兆伏安,安裝配變93臺、容量12.22兆伏安;新建330千伏、110千伏輸電線路241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輸配電線路180公里,全縣村組通電率達100%。貧困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發展條件明顯改善。

        二是積極培育發展富民產業,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201X年以來,縣上每年安排1億元以上財政資金扶持設施農業發展,同時累計注入擔保資金1.83億元,發放婦女小額貸款6.86億元、雙聯貸款8.54億元、雙業貸款10.66億元,積極引進甘肅銀行、鑫隆小額貸款公司和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和農信項目,為貧困群眾提供無擔保、無抵押、高效便捷的小額貸款服務,有效緩解了貧困群眾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有效整合人社、扶貧、教育等部門培訓資源,組織開展各類實用技術技能培訓,使群眾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扶持建成華藏寺鎮栗家莊高原設施林果效益試驗示范園、打柴溝鎮上河東日光溫室示范點等一批產業示范園區,初步形成了以人參果、紅提葡萄、高原夏菜、馬鈴薯、食用菌、XX白牦牛和XX肉用細毛羊為主的基地化生產格局。201X年,扎實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開工建設日光溫室4908.6畝,養殖暖棚38980.3畝;推廣以小黑麥、紫花苜蓿為主的優質牧草28萬畝,完成以馬鈴薯全膜壟作栽培技術為主的旱作農業5.1萬畝;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全縣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達到577個,發展會員3062人,帶動非成員農戶5209戶。全縣特色種植面積達到38.35萬畝,建成高原夏菜生產基地9.1萬畝,旱作農業種植面積達到5.1萬畝,飼草料種植面積達到28.15萬畝。設施農業累計達到8.54萬畝,規模養殖小區達到780個,設施農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已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特色種植業產值達9.66億元,畜牧業產值達5.02億元,特色農牧業收入占到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組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462個,培育和引進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多個無公害蔬菜品種和白牦牛系列產品分別得到國家綠色食品質量認證、產地認證、有機食品認證。

        三是全力實施下山入川,加快推進高深山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縣上多年來持之以恒地把移民搬遷作為解決貧困的有效途徑,積極整合各類項目資金,集中力量辦實事、辦大事,移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201X年以來,縣上研究制定了生態移民規劃和安置方案,動員各方力量深入實施下山入川工程,全力打好生態移民攻堅戰。通過市內農林場安置、毛藏庫區移民新村安置、縣城安置、縣內易地搬遷安置、縣外安置、勞務移民和教育移民等多種方式搬遷安置移民,先后建成了華藏寺鎮紅大口、華藏寺鎮黃草川、松山鎮紅山根等生態移民安置點28個,搬遷移民5881戶27077人。同時,整合農牧、人社、教育、扶貧等部門培訓資源,不斷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千方百計擴大勞務輸轉規模,201X年以來累計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20.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4.59億元。生態移民工程和勞務輸轉工程的深入實施,使全縣累計退出耕地10.7萬畝,建成草原圍欄面積510萬畝,禁牧160萬畝,草畜平衡427萬畝,從根本上解決了高深山區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問題。

        四是持續加強智力扶貧,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始終堅持把貧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訓作為扶貧開發一項重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項目+產業+科技三位一體科技扶貧模式。深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訓農牧民10萬人次以上,骨干培訓5000人以上,累計培育科技示范戶1.45萬戶,培養了一大批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牧民。不斷加強農牧業科技創新,先后完成各類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試驗328項(次),示范163項(次),示范面積達75萬多畝,旱作農業、測土配方施肥、大田高效節水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良種良法的增產增收效果十分明顯。認真開展以兩后生為主的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先后組織輸送貧困家庭兩后生2180名,培訓雨露計劃2236人,基本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

        五是著力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201X年以來,新改建中小學校舍面積達16.7萬平方米,學前幼兒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63.8%、99.34%、89.64%,12075名農村中小學生全部吃上了營養餐,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由小學到高中階段12年的免費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學校布局日趨合理,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建成衛生業務技術綜合服務樓、遷址建設了藏醫院、新建縣醫院門診醫技大樓和9所鄉鎮衛生院、73所村衛生室,今年開工建設婦保院和藏醫院住院部樓,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保障標準和水平明顯提高,城市和農村低保對象分別達到7381人和51627人,五保供養人數達1525人,供養規模位居全省前列。新農合參合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62%、97.64%、99.7%。建成保障性住房14188套、游牧民定居工程2480套,改造農村危舊房10500套,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21.82平方米,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0%以上。

        六是不斷加大社會扶貧,努力形成扶貧開發合力。201X年以來,各對口幫扶單位高度重視,扎實開展幫扶工作。先后落實各類對口幫扶資金6862.16萬元,重點實施了黃草川生態移民示范園、紅山根生態移民示范園、打柴溝鎮設施農業示范園、工業園區給水工程、小城鎮建設、道路建設和人才培訓等幫扶項目,為貧困群眾幫辦了一大批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為全縣扶貧開發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開展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省市縣鄉245個單位、7334名干部聯系我縣176個貧困村和10289戶特困戶,各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協調落實富民項目475項,落實資金2.61億元,受益群眾8.4萬余人;為貧困村、貧困戶興辦實事2500多件,捐款捐物折合資金2353.87萬元,201X年爭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986萬元,組織實施扶貧項目8大類30余項,減少貧困人口1.53萬人,扶貧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201X年奮斗目標

        1、增加農牧民收入。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武威市平均水平,貧困鄉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生態建設全面推進,農牧民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升。

        2、減少貧困人口。到201X年底,力爭全縣基本實現穩定解決溫飽的目標,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減少貧困人口2.5萬人,年均減貧0.5萬人,返貧率控制在30%以內。

        3、201X年內組織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17個,貧困戶新建設施農牧業1900畝,實現全縣貧困戶戶均3畝棚的目標,力爭使祁連、東坪等7個鄉鎮和華藏寺鎮岔口驛村、松山鎮松山村、天堂鎮天堂村等35個貧困村實現整體脫貧。

        4、力爭完成建制村道路通暢工程360公里,建成15個鄉村客運??奎c和河東公路、石門鎮至寬溝工業園區二級公路、石門鎮至火石溝公路,基本形成金強川四縱六橫路網架構;全面建成石門河調蓄引水和南陽山片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小康供水兩大骨干水利工程,加快二道墩注入式水庫、抗旱應急引水工程、松山灌區改造、南陽山片2.3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解決6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3萬畝。

        5、積極推進移民搬遷,解決惡劣環境人口生存問題。堅持把勞務移民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舉措,整合易地扶貧搬遷、游牧民定居、石羊河流域生態移民和教育移民等項目,以縣外移民和本縣、鄉鎮或村內實施易地搬遷、插花移民、區域內調整相結合,加大移民搬遷和勞力輸轉力度。到201X年底力爭完成生態移民2萬人。做好《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10977戶44566人易地搬遷規劃》;為部分貧困人口有計劃地移居到公路沿線、中心城鎮和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縣內外川區,實現穩步脫貧,奠定基礎;四是力爭實現勞務輸轉20萬人(次)、兩后生培訓4000人、勞務技能培訓10000人的目標。

        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范文(二)

        為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按照XX扶貧搬遷辦發〔XXXX〕X號文件精神,我街道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青龍街道位于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城鄉結合的街道,屬城市建設規劃區域。幅員面積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X萬人,建卡貧困戶X戶X人)。

        截止XXXX年,街道農村村級公路里程X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X公里。耕地面積X畝,其中撂荒土地X畝。農村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養殖牛羊兔魚等第一產業為主。

        二、貧困戶貧困成因

        通過開展貧困戶相關信息調查。我們發現貧困戶之所以難脫貧、易返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調查發現部分偏遠貧困戶往返一趟集鎮需要步行3個小時以上。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信息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

        二受教育程度低,脫貧意識低,缺乏發展技能。

        農村貧困人口多數為初中以下文化。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傳統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脫貧意識極其薄弱。幾乎沒有懂現代農業專業技術的人員,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三產業附加值不高,缺乏勞動力,收入水平低。

        多數貧困戶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戶,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加之第一產業要有產出,主要依靠人工勞力,且產業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費力不討好,兩相對比之下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便想要發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四教育負擔重,抗風險能力低,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再窮不能窮教育。文化知識的培養是貧困戶最終改變貧困命運的關鍵。目前國家已免去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費用。但就讀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仍然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戶家庭往往為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二是在貧困戶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所占比重過大,缺乏抗風險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于貧困戶家庭無異于雪上加霜。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三、思路和建議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靈活運用搬遷政策。

        一是針對貧困戶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對于確實過于偏遠的農戶,要靈活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戶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三是遷入地要積極為搬遷戶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衛生等必須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并積極為搬遷戶規劃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戶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

        二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產業技能。

        一是認真組織各種短期技能培訓,培訓堅持就近就地原則,分散辦班,分類指導。為使學習勞動兩不誤,盡量安排農閑時間組織招生,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村的特點,實行隨到隨學,只要達到要求和學習目的就行,在課程安排上以當地主要產業的管理為主,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同時對當地懂技術、有經驗、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要鼓勵他們積極幫扶貧困農戶并給以適當的獎勵。

        三優化產業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回巢。

        一是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二是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托,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改變農戶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戶收入。

        第8篇: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難 現狀 原因 對策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凸現,已不斷引發社會、高校、學生及其家長的廣泛關注,如不妥善解決,采取有

        效應對措施,必將造成社會財富和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給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沉重壓力。

        一、近幾年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據教育部提供的權威資料顯示,2003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畢業時的簽約率僅為50%左右,52萬人待業,其中,研究生的簽約率約80% ,本科生簽約率約為60%,專科(高職)生簽約率約為30%;2004年全國有280萬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增加68萬人,初次就業率本科院校為61.3%,高職院校就業率不到40%,69萬人待業;2005年畢業生畢業時真正簽約者只有33.7%,79萬人待業,就業形勢依然不樂觀。在未來數年內,每年畢業的大中專學生會迅速增加到400萬到500萬左右,低端就業人口的短缺和高端人口的失業將并存于勞動力市場。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的就業難是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中出現的階段性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因素相互交織產生的一種社會現象,下文從國家、企事業、市場、學校、家庭和大學生這幾個角度展開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討。

        1、國家政府的角度

        (1)政府近幾年積極推行大學擴招政策,大學生就業隊伍的不斷擴大。從1999年開始的高校擴招,使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畢業生人數每年以60-70萬增加。

        (2)人事、戶籍、檔案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據調查,不少中小型私營企業急需大學水平的管理技術人員,卻因沒有申報用人指標的途徑,不能解決大學生的派遣、戶口、檔案管理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擔心喪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職興嘆,企業也招不到人。

        2、企事業的角度

        (1)長期以來作為吸收大學畢業生主渠道的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現在接納大學生的容量有限。1998年后,政府機構大幅度精簡,不可能大量吸收大學生,與此同時,近幾年我國的國有企業由于種種原因,經濟效益普遍不佳,其本身沉積著大量的冗員,每年需向社會排放相當數量的富余人員,減員增效。

        (2)目前用人單位在選才上至少存在三大誤區。其一,性別歧視。用人單位往往夸大對雇用女性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忽視女性尤其是知識女性在工作中的諸多優勢;其二,苛求人才。用人往往要求應屆大學生要有實踐經驗,使許多大學生望而卻步;其三,學校歧視。有些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會優先選擇名牌學校的畢業生,有些單位更是注明要某某大學的學生。

        3、市場的角度

        (1)當前大學生畢業于我國安排就業比較困難的時期。在過去的計劃經濟下,大學生在當時的低工資,廣就業的政策下計劃安排工作,就業壓力不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雖然給大量勞動力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對就業增長的拉動作用在逐步減少,就業彈性呈逐減趨勢。

        (2)目前的大學生就業市場離成熟和完善還有相當的距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認為,我國供需見面會還不完善,處于粗放的運作和初級的中介形式。每年各地組織的一些大型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信息交流和雙向選擇會,每次都會有百家用人單位和一兩萬以上的大學生參加,但簽約率很低。

        (3)就業市場信息渠道不健全,專業指導信息滯后,缺少同一平臺的互聯網信息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的利用。2005年47.3%的畢業生認為最重要的求職信息來源于學校,而在洽談會獲得的信息僅為16.3%。

        4、學校的角度

        (1)辦學模式的滯后。目前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還有計劃經濟的影子,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的需求,專業設置不盡合理,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并且在調整的過程中又出現了某些熱門專業跟風的現象,造成供需失衡,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

        (2)就業指導工作還不夠系統化、經?;?。雖然各高校都投入專項資金建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但迄今為止,我們卻還沒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就業指導工作僅僅停留在政策的宣傳和執行,提供“供需見面”的條件和機會上,缺乏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

        5、家庭的角度

        大學生的家庭類型、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就業意愿。受父母的影響,大學生對就業地區、單位類型、距離父母所在地遠近的選擇往往重于個人的愛好、個人今后的發展前景,且一些家長更加關心的是子女擇業的層次、就業城市的大小、就業后收入的高低等問題。這些思想中一些不切實際的部分往往影響了畢業生正確的就業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混亂。

        6、大學生的角度

        (1)部分大學生的素質不適應社會的需求,和用人單位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這加大了他們就業的難度。一些大學生所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素質不高、事業心不強、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面過窄和實際動手能力較差等,都是為許多用人單位所指棄的。

        (2)一些大學生自身定位不準,就業觀點有偏差。在就業觀念上,就一些人才感覺特別強的大學畢業生而言,他們不愿意到條件差的基層去工作,此種種不切實際的高要求在某種程度上也給他們的就業筑造了壁壘,恰恰斷了自己的就業之路,使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更加突出。

        (3)貧困生就業壓力大。一些貧困生由于生活帶給他們的壓力使得他們自信心不足,再加上與外界溝通能力不強,又沒有廣泛的社會關系網來為自己就業拓寬渠道,從而使他們在求職中競爭力稍顯遜色,好多機會擦肩而過。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對策研究

        擺在我們面前的現狀讓我們看到了大學生就業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但是,應該看到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還不完善,社會對大學生需求增加的速度沒有大學畢業生增加的速度快,這種階段性的供大于求是可以通過一些對策來加以緩和的。

        1、國家政府加強宏觀管理與指導工作

        國家政府應站在戰略的高度,把大學生就業問題當作一個戰略問題,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重視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強宏觀管理與指導工作。

        (1)政府在制度安排與政策實踐中,不是將社會保障與促進就業對立起來,而是應將它們視為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并在兩大政策體系之間尋求相互協調的有效機制。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通過建立統一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勞動力市場發育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消除勞動力流動壁壘,實現就業市場化,提高勞動力資源配置的有效性。二是建立就業導向型的失業保障制度,變失業保障為就業保障?!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失業保障制度不僅要為失業勞動者提供經濟保障,而且應該在就業服務、就業培訓、職業介紹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2)大力發展民營企業,鼓勵其招聘新生勞動力。政府要出臺相關法規,在同等條件下,鼓勵民營企業盡可能多地吸納新生勞動力就業,特別是對安置人數較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要在貸款申請、項目審批、稅收減免等方面給與更多、更好的政策上優惠和扶持,以提高民營企業招聘新生勞動力的積極性。此外,政府還須實行政府扶持,開展創業促就業活動;加大人事、戶籍和檔案管理制度等的改革力度,讓人才得到合理流動;同時,政府還應將經濟調控手段引入到高校的招生工作中,對一些所謂的“冷門”,但卻對國家和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專業給予財政上的鼓勵。總之,政府要通過法律、經濟和行政的手段進行宏觀調控,以保障人才的公平競爭,保證就業政策的貫徹落實,維護供需雙方的合法權益。

        2、不斷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

        (1)建立與健全畢業生現代就業信息網絡。要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研究,探討與實踐,積極培育和不斷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要利用現代化手段,盡快建立全國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為畢業生順利就業創造良好的選擇。

        (2)發揮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中介作用。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以人力資源市場為載體,全力開展針對新失業群體的免費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培訓、就業信息查詢等就業服務,開通“新失業群體就業綠色通道”,實施專門化服務。

        3、企事業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企事業要改變選才觀。選才觀不改變,單位就很難選到價廉物美、經久耐用之才,人才浪費的現象就很難消除,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難以解決。在用人上,用人單位要改變過多的歧視,多給學生一些公平競爭的機會來驗證他們的實際能力,而不能因為一些選才上的歧視而一概而論地拒之門外,企事業要根據其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招聘員工,真正地做到人盡其才。

        4、學校改革教育體制,協助大學生就業

        (1)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當務之急是學校要以市場為導向,面向企業,逐步轉變高?,F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特別是對一些地方院校來說,他們還可以面向當地實際,培養特色人才,主動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2)增強大學生就業自主性,協助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學校應當在常規的教學中向學生滲透相關的市場信息及融資、法律等知識,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開設專門的創業課程,解剖案例來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自主性并協助大學生做好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慢慢樹立起自主創業的意識與信心。

        (3)學校要廣開就業渠道。除了傳統的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外,學校還要開辟多種就業渠道來推薦自己的畢業生,讓用人單位及時了解本校畢業生的信息,從而進行選擇。此外,學校的老師也應把學生的就業當作一件關系切實利益的大事來抓,充分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向用人單位適時推銷本校的學生。

        5、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舉措。一方面大學生要成功就業就要把握就業形勢,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來鍛煉自己的社會工作、人際交往、組織協調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擇業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事求是地分析自我,丟掉“精英”意識,改變“就高不就低”的傳統觀念,把個人愿望與國家需要、就業現實結合起來。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應該看到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道路還很長,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這個問題并不容易,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眾多因素所使然,解決這一難題是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大學生個人的齊心協力,需要我們在理論創新與實踐摸索中不斷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更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振松:從大學生就業現狀看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J].黑龍江教育,2006(7).

        [2] 馮澤永: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啟示[J].醫學教育探索,2004(4).

        [3] 羅小鋒:理性解讀大學生就業難之原因[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5(4).

        [4] 羅惠云:解讀大學生就業難問題[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8).

        [5] 曾威:淺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表象及根由[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3).

        [6] 曾慶雙:影響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因素及對策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2).

        第9篇: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范文

        【關鍵詞】 社區; 挖潛增效; 措施

        一、勝北社區挖潛增效實施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勝北社區管理中心成立于1997年11月,主要負責轄區內的規劃管理、小區建設、物業管理、學前教育、醫療衛生服務、老年管理等工作,轄區內有黃河鉆井總公司、勝利采油廠、井下作業公司、勝利油建公司、電力管理總公司等10余家油田主營單位。轄區面積86.27平方公里,有24個居民小區,住宅樓953棟,住房26 968套,居民25 263戶,居住人口7.28萬,建筑面積205.4萬平方米,環衛面積324.4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13.8萬平方米。

        面對管理局和社區嚴峻的形勢,勝北社區立足生產經營管理實際,凝心聚力,創新實踐,明確目標,狠抓落實,制定并實施了挖潛增效工作的具體措施:

        1.按照辦公、保潔等分類統計,嚴格水費消耗定額,將部分長流水改為電控沖刷或人工定時沖刷,有效降低保潔用水。同時采取合并辦公、停用空調以及減少空調使用時間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電費支出。醫療系統結合經營實際,將走廊燈由全亮改為減半照明或是調整院燈照明時間,將雙燈管改為單燈管。

        2.在辦公費日常管理上,中心要求科室人員最大程度采取無紙化辦公、紙張雙面打印、復印機集中管理等方式,有效降低了辦公費用支出。

        3.為了有效降低通訊費支出,社區在采取撤消小靈通、禁止寬帶上網等措施基礎上,積極與網通等部門溝通和協調,采取話費包月、費用封頂等優惠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通訊費支出。

        4.為了有效壓縮差旅費支出,一是重新修訂社區差旅費管理辦法,嚴格差旅費審批程序和補助標準,最大程度壓減出差業務;二是將各三級單位長途出差業務審批權限統一收繳中心控制和審批,嚴格執行社區主任“一支筆”簽字審批制度。對于長途車出差業務,實行路單公里數簽認制度,嚴格控制油料費、路橋費等支出,有效降低了社區差旅費支出。

        通過以上挖潛增效措施的實施,社區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僅僅通過節約和壓縮相應費用很難取得較為明顯的經濟效益,當前社區存在物業收入單一及學前、醫療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等問題。社區必須從如何增加創收,如何合理整合學前教育、醫療資源使其充分發揮最大經濟效益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挖掘社區各板塊的潛在效益。

        二、下一步挖潛增效工作措施

        (一)物業板塊

        1.探索實行“三三”工作法算細賬控成本。一是實行“三?!敝贫龋夭牧舷摹T诳刂撇牧腺M上,落實專人負責、專人領料、專人發放的“三?!敝贫?,堵塞材料消耗管理漏洞。二是實行“三有”規定,精算每一分錢。在辦公費上,做到領取有定額、耗材有跟蹤、舊料有回收,并實行“以舊換新”制度。通過大力壓縮管理性費用,明晰各板塊成本,細分費用要素核算,實現生產任務和資金保障的合理匹配,進一步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2.在創收增效方面,一是借助一體化聯動收費平臺,確保物業費應收盡收,同時保證水、電、氣、暖四項費用的收繳率,社區出臺了《物業管理公司一站式服務廳工作規范》及考核細則,從儀容儀表、禮貌用語、工作規范、工作模式、獎懲措施等七方面規范收費人員的服務行為,嚴格落實穿著標準化、用語標準化、操作標準化,用職業規范提升服務效率,樹立窗口形象,確保全年物業費收費率及收費金額足額完成。二是建立與專業化公司的聯系溝通機制。加強協作,促進服務品質持續提升。每月到專業化公司進行一次走訪,收集專業化公司對聯動收費的建議和意見,不斷加大服務質量和聯動收費的力度。另外,加強與區域內各主營單位的溝通和協調,樹立一家人思想,強化一體化觀念,為區域內各主營單位和廣大職工家屬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靠服務贏得支持,增加協調收入。

        3.深入挖潛增效,全面提高效益。面對嚴峻的經營形勢,各單位應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從嚴控制各項非生產費用,堅持保生產運行、保職工利益、保重點項目。辦公費上,要領取有定額、耗材有跟蹤、舊料有回收,并實行“以舊換新”制度,努力做到“經營一元錢,節約一分錢”;用能管理上,引導全員關注增收節支、挖潛增效工作,從身邊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及時調整轄區路燈照明時間,對所有公廁安裝自動控水閥,綠化澆水采取現場定人壟溝圍水并將抽出的污水二次利用用于苗木澆灌,對于辦公用水用電指定專人負責監督考核;其他費用,尤其是標牌制作要嚴格按照社區要求,除管理局和社區特殊要求以外,一律改為手寫黑板報,各種檢查招待一律不擺水果,全力降低費用支出。

        4.積極創收創效,增強“造血”功能。客觀上講,要實現單位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只有節流和開源兩條路。從物業公司層面上,節流雖然有潛力,但是壓縮空間有限,所以要嚴格落實上級政策,積極開源,以實際行動“掙收入”。要切實增強效益意識、市場觀念,將物業管理服務作為我們的產品,把搞好服務作為一切工作的前提,找準服務和效益的最佳結合點,把握機遇,搶占市場,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服務的價值,切實承擔起保障駐區單位生產、服務生活的職責。市政服務隊積極對外承攬垃圾清運業務;公園管理站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大力拓展外部綠化工程;治安巡邏隊在抓好轄區道路和市場管理的同時加強衛生費用的收取;根據管理局對礦區服務板塊經營體制的轉變,逐步實行分攤機制和“誰享受誰付費”的原則,也就是由“吃補貼”向“掙收入”的模式轉變,對我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做好這篇文章,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勝北社區物業公司所轄小區內主營單位較多,是我們增加收入的有利因素。主營單位辦公區域的綠化、環衛和小型維修工作都是我們承攬的目標。物業公司爭取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通過積極協調和溝通,將轄區內更多主營單位的辦公區域管理工作承攬下來,促使我們的服務平臺更加完善,不斷拓寬創收渠道。

        5.強化內部改革,倡導技術創新。規范用工行為,提高勞動效率,優化崗位配置。年初,各物業公司對基層的用工量進行測算、合理定員,將富余人員充實到環衛保潔隊伍中。同時積極動員協解人員上崗參與治安工作,減少雇用人員。把技術創新作為降低成本的一項重要途徑,在公司內部深入開展“爭做創效型集體”競賽活動,大力開展優化增效、科技增效、降本增效,做到人人精心、事事精細、項項精優,不斷提高公司精細化管理水平。

        6.加大物業費收取工作力度,提高物業費收取率。物業費的收取工作,是經營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也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為了搞好這項工作,將物業費收入指標分解到各物業站,與效益工資直接掛鉤,根據各站完成情況進行獎懲兌現,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在收費工作中物業公司機關工作人員與各站職工認真負責,耐心細致地上門為居民做好解釋工作,將居民提出的各項意見和相關問題及時反饋到公司有關職能部門協助解決。

        (二)醫療板塊

        1.各醫院經過測算確定各個科室成本費用率和藥品比例,把利潤率作為綜合考核的硬性指標,有效降低藥品收入比重;在臨床科室中推行入院檢查標準化,完善術前檢查制度,既保證醫療安全,又有效提高醫技科室設備利用率和經營收入,在臨床科室中實行病員收治工作量獎懲,有效提高病床利用率;門診慢性病費用實行節點控制,有效杜絕不合理支出;參保職工統籌金費用納入綜合目標考核,實行浮動獎懲,參保職工醫療費用控制在管理局核定范圍。針對醫技科室存在的檢查費用流失現象,加強收入管理,嚴格控制費用流失,做到應收盡收,杜絕人情檢查、免費檢查;對實驗試劑、放射材料等用量大的低值易耗材料實行科主任負責制,集中管理、集中領取、推行成本效益分析,實現成本支出的效益最大化;積極爭取社區外單位健康查體,對于設備局限不能開展或者自身能開展但成本效益比不合理的檢驗檢查項目同具有資質能力的檢驗機構開展技術合作,增加醫院經濟效益。

        2.及時調整收費項目,確保政策性收入增長。截至2月底,我們參照東營市物價收費標準,組織經營、信息等人員對軟件收費系統進行了維護調整,提高了四大類100多項醫療收費項目。由于調整的都是服務收費項目,可以提高收入的利潤率和邊際貢獻率。

        3.充分發揮社區現有醫療設備優勢。在提高服務質量、增強創收意識基礎上,加大勝北醫院口腔、勝采醫院無痛分娩、嬰幼兒游泳撫觸項目、肛腸病防治院肛腸治療等特色品牌宣傳力度,做到以人帶科、以科帶院,起到很好的促收帶動作用。

        4.醫療資源統籌,發揮規模效益。勝北社區整體醫療資源相對豐富,但是在社區內部仍然存在資源配置不均、醫療技術參差不齊的狀況。尤其是一些衛生院,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僻、所處區域居民大量回遷、技術人才匱乏以及缺乏資金投入等不利因素的影響,近幾年收入出現停滯不前甚至下滑的困難局面。為了有效扭轉這種不利局面,社區中心積極探索社區醫療衛生系統人才、技術、資源的整合利用,在人才培訓、設備互用、技術共享等方面,從制度上形成社區醫療資源的統籌協作機制。如為了解決偏遠衛生院業務骨干不足問題,社區中心安排二級醫院醫師赴偏遠衛生院輪流坐診,提高診療質量和患者滿意率,使偏遠衛生院病員流失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改觀。按照管理局整合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針,2012年勝北社區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加強資源整合,將供電衛生院及所屬的2個衛生所納入勝北醫院管理,通過人員、設施及技術共享,偏遠小區醫療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三)學前教育板塊

        1.拓寬服務領域,積極與地方企事業單位溝通,協調地方幼兒入園,努力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2.探索差異化辦園、親子園建設。積極探索差異化辦園、滿足多層次社會需求的新路子,根據家長需求、園所條件、人員素質,在條件成熟地區整合1所高品質幼兒園;深入探索學前教育向3歲前推進新模式,建立1所早教中心。轉變經營方式,提高經濟效益。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辦園質量,增加在園幼兒數量;積極探索特色教育,大力實施“蒙氏特色班”教育,提高辦園競爭力,努力挖掘增收潛力。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 亚洲成成熟女人专区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 | 在线观看a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