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線上線下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造型;設計;欣賞;綜合;線描課程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以新課標為方向,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本文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線描畫中的造型與表現:
線的第一特征是運動的點不斷移動產生線,因此利用各種形態線的運動,產生不同形態的平面圖式,再一點線的基本功能是構造,任何形成的繪畫都離不開線,線是裝飾繪畫和造型的基本因素。
愛美之心人皆有知,表現美的東西是新課標的要求,讓世界上所有的東西變的更美是人的天性,想要變的美就不可或缺的需要裝飾線描,即以裝飾為主的線描。線條既是抽象思維的,有是形象思維的。單獨的幾條線可以使人非常的抽象,但是線有了不同的組合形成,就有了感情,就會說話了,就可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情感和理解。不同長短不同疏密的線組合并構成畫面的局部,由此形成整個畫面的韻律,節奏均衡、變異、擴散、發散等形式美感。通過點線面的表現形成,激發兒童的審美意識掌握裝飾的基本規律。
筆者,曾在大學時期兼職于淄博書畫院從而少兒線描的教學,那時我在學校里正在開裝飾課剛開始時想把自己的意識添加給學生,可結果總是事與愿違學生畫出的畫都是千人一面,我不斷檢討自己,原來孩子的裝飾能力是與生俱來來的,老師做的只是引導而不是添加,現在工作了,再教起線描就得心應手了,美的東西,可以在好的作品臨摹,而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發現提煉。有一天我的一個學生對我說:“老師這是我發明的花紋,我看見足球網上就這樣的?!蔽倚睦锔械教貏e的欣慰,我的學生會發現美了。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線描就是“美”的載體。
造型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之一。線是基本的造型之素,造型原理的實現需要線條的組織進行富有創造性的表現。少兒線描最基本語言就是通過“切割”畫面來表現心目中的圖形。
直線、曲線、折線等各種形態線的起伏回轉、放射等都在訴說著線的造型能力。橫線平衡如水,豎線氣勢如虹,折線如鋸齒,曲線如波紋……,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以用線貼切的表現?!胺叫?、圓形、三角、梯形、多邊形……,老師我能用這些形狀畫出整個的世界,我欣喜若狂,因為我的學生已經“造型”了,學會“概括”了。
二.線描繪畫中的“設計應用”
少兒經過一個階段的線描訓練后,形成選擇有所掌握,此時少兒直覺性認知向理性過度,他們開始想用一種形式表達畫面主題,這就是一種“設計觀”。
日本有一家著名的建筑設計公司,每年都會組織依次大規模的兒童沙雕,積木大賽,目的就是在兒童的作品中借鑒吸收,從而創作出好的作品,有著成熟思維能力的成人為什么會俯身借鑒兒童的作品呢?也許有人會對兒童的作品不屑一顧,但這也絲毫不能掩蓋兒童作品的“偉大”。這是一種自發的藝術設計活動,它是兒童思想、情緒及藝術潛能的自由表現。
在線描的訓練中,我發現經過訓練的兒童都能明白線的性情寬厚而堅韌,它可粗可細,可松可緊,可曲可直,可密可疏,可蒼可潤,可方可圓,可聚可散,在線描的學習中設計思維的形成對于平衡直覺與理性的關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次授課中,題目是一把椅子,椅子本身的物質形態為少兒的再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參照。少兒們津津樂道的有意識的編織每個局部,既細心觀察結構,又鍛煉耐力,更為重要的是利用線的豐富表現力展示自己的設計意識這樣畫出的作品,是有設計感的作品。
三.線描繪畫中的“欣賞、評述”
少兒對物象客體的認識對意念的發現是經過直覺認識和理性思維結合后產生的,設有主客體的結合,少兒的視覺審美創造性反應便無從表現。培養學生的評述能力,能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讓學生會審美,走進美術評述是美術教育艱巨的任務。
在線描的靜物寫生訓練中,少兒需要地所描繪的物象特征進行篩選畫面中線條組織密度的增減、舍棄、形體的擴大、縮小變形、黑白灰調的運用,都是“審美”意識的體現。少兒以不同的形式,用動物構成畫面形成的切割、重組、形成疏密有致、節奏、韻律的形成美感。我告訴學生“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線語言形成美感之后,通過自己幼小心靈和思想對物象分析、概括、取舍才獲得作品的節奏、韻律的美感。線條的疏密、均衡、流暢力度、彈性、長短諸多因素構成了線的形式感及審美趨向。
四.線描繪畫中的“綜合與探索”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讓少兒在自然中,領悟生活、尋找美、表現美,不僅提高觀察與表現能力,而且對人格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幾乎所有的家長對兒童繪畫的技能技法特別的重視,但是兒童采風寫生中最重要的乃是孩子對采風活動中所描繪物象的感悟。
走出室內,來到大自然,進行采風繪畫,提高寫生綜合探索能力,在大自然中自由的伸展。個地方寫生,我不時的告訴學在生活中探索。曾經帶過學生到各生,大自然中有許多的線,發現與否在于觀察者的心態,觀察景物要有一股探索的精神,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線從反映客觀物象,到表現內心感悟是兒童對線對生活再認識的過程,具有積極的作用。采風寫生中少兒對大自然物象的感悟,源于他們自身文化背景和家庭印記的影響,也是由于他們的主觀作用,每個孩子的作品都充滿了個性,正因為線所具有的主觀隨意性,所描繪同一物象,也會產生不同的線描效果。
在大自然中汲取營養,進行探索,提高少兒的綜合與探索能力。
結語:
美術是造型的藝術,造型與表現是美術創造活動的兩個方面,造型是表現的基礎,表現是通過造型的過程和結果來實現的。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包含著設計活動,設計意識應該從少兒其開始培養,使設計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在課堂上,我們除了培養學生敢畫敢想外還要培養孩子的美術評論意識,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做到評論用詞恰當,語言豐富,評論準確。美術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領域中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價值。使學生逐步體會到美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美術學習的興趣與自信心。
美術新課程標準對四個學習的領域都有不同比例的要求,線描課程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最好載體,相信在新課標指導下的線描教學明天會更好。
參考文獻: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共建;混合式教學
《應用密碼學》是信息安全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學生對其知識的掌握是學習后續安全技術的基礎[1]。另外,國家也提出了高校課堂教學和卓越拔尖人才培養創新性變革的需求[2]。因此,必須要研究高校課程教學改革方法,對《應用密碼學》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進行探索與實踐。
1現狀分析
傳統課程教學存在著一些典型問題,比如教學任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時新、教學方法不靈活、教學過程不重視及教學評價不多樣等,這些導致了教師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教”與“學”相脫離。究其原因,本質就是沒有貫徹“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當前,我國正進入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育資源逐漸呈現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形態[3]。而且,國家正在大力推動MOOC、SPOC和微課等新型課程形態建設[4]。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學習和教學方式的革命,利用翻轉課堂等方式可以實現人才質量培養質的飛躍。因此,《應用密碼學》課程教學依托“線上MOOC視頻”和“課程錄制視頻”的平臺和資源,更新教學內容并在知識點中融入思政元素,采用重難點知識剖析和講授、學生合作討論等教學方法以及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師生協同構建課堂、重在設計教學過程,借助信息化技術跟蹤學生課下、課上學習過程,注重過程性考核和生生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最終真正實現“以學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課程教學設計
《應用密碼學》課程教學設計包括教案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教案設計是課堂教學設計所依托的靜態教學文本,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引領性綱要。本節首先說明設計依據,然后介紹教案設計的內容,重點闡述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最后分析課程教學設計的新穎之處。
2.1設計依據
《應用密碼學》是信息安全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重在講授解決問題方法的設計與實現。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設計依據如下:(1)課程內容繁多且設計思路復雜,采用混合式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有限的課程學時內自學更多的知識和內容。(2)課程設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協同合作,提升課程教學質量。(3)課程設計貫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提高學生分析與創新思維能力。
2.2教案設計
在設計課堂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每一章、每一學時、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所提問題等相關信息,編寫了《應用密碼學》教案。教案的編寫以章為單元,具體包括以下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時間分配、教具準備、課前測驗、課堂問題、課堂討論、課后復習、參考資源等信息。
2.3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課前、課上和課后三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斟酌設計。(1)課前準備。首先,在每一堂課上課之前,教師要求所有學生基于本堂課所授知識點必須完成以下兩個任務:①觀看“線上MOOC視頻”,以及觀看“課程錄制視頻”,掌握本堂課的教學內容。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線上課堂知識點測試”,做摸底測試。然后,根據學生“線上MOOC視頻”觀看時長以及“知識點測試”結果,教師動態構建課堂教學內容,做到有的放矢。(2)課堂教學設計。在學生了解了本堂課教學相關信息以及教師掌握了學生本堂課的知識點學習狀態之后,針對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內容(即教案中的教學內容),課堂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構建如下,如下圖所示:①教師對“線上課堂知識點測試”中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詳細講解;②教師對每一知識點的重難點部分做詳細講解;③學生講解知識點中的基本概念;④基于課程特點及團隊分組情況,每一組學生協作講解知識點中的設計思想及設計實現過程;⑤其他學生對講解內容的學生團隊打分評價,實現學生互評;⑥學生對教師提出的針對知識點的開放性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并以組為單位進行簡單匯報;⑦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隨機測試,實現過程性評價;⑧教師總結。(3)課后測試和評價。針對每一知識點,教師布置課后作業,特別是密碼學設計相關的實踐性作業,督促學生復習鞏固。另外,教師根據每一知識點學生課前、課上及課后的綜合表現,隨時把握學生學習狀態,記錄評價,做到心中有數。
2.4創新之處
本課程教學設計“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師生協同構建課堂,教師重在課堂組織設計、學生重在主動參與評價,具體創新之處如下:(1)師生協同共構教學內容。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狀態,靈活建教學內容,做到目標明確、有張有弛。(2)師生協同共筑課堂過程。課程教學設計注重過程化教學,要求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做到身臨其境,學而有獲。(3)師生協同公設評價體系。課程考核采用過程化考核,所有學生參與的“教”與“學”的過程都量化成績,實現課程評價的多樣化和客觀性。
3教學設計實踐
分組密碼是一種對稱密碼體制,是《應用密碼學》課程的重要知識點,是理解和學習后續課程其他密碼體制的根本,因此要求學生必須牢固掌握。但是,分組密碼是學生第一次面對的密碼體制類型,所以比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而且,其設計和實現更加關注思路和方法的設計,對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本章節的課堂教學設計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首先自學線上視頻和課程視頻資源,做到先入為主;然后以分組的方式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實現自我學習、自我講解、團隊合作,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最后,教師布置實驗作業,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鞏固課堂所學內容。具體的課堂教學設計過程如下:(1)教師首先對重難點及知識結構進行梳理,使得學生關注學習的側重點。(2)基本概念一般比較簡單,由學生進行講解。(3)設計與實現部分較為復雜,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之上,教師進行補充,查漏補缺,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4)最后,教師布置習題,實現課堂鞏固。以上的教學過程體現了“教”與“學”的統一,強調師生共建“課堂”,協同重構教學內容、共同實現教學過程、融合評價教學成果,重點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和創新思維,新穎之處如下:(1)教的特色:重在重構、設計和評價。設定教學內容→實施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評價→修訂教學內容(閉環)。(2)學的特色:重在參與、主動和實踐。確立學習目標→實現主動學習→形成學習自評→提升學習目標(閉環)。(3)“教”與“學”之間的關聯:師生之間從始至終的協同共建課程。教師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目標的統一,教師教學設計和學生主動學習的融合。
4結語
本文探討了如何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思路,以及在《應用密碼學》課程具體章節上的實踐。下一步,可以進一步探索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AI技術對教師的“教”的過程和學生的“學”的過程進行記錄并實現行為分析,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光軍.應用型本科高校應用密碼學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改革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9):62-63.
[2]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3]張寧,譚示崇,傅曉彤,杜小剛,李暉.基于SPOC和翻轉課堂的現代密碼學課程改革總結與分析[J].網絡與信息安全學報,2019(6):89-95.
關鍵詞:高職院校;商務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途徑
在互聯網視域下,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外,在高職商務英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線上虛擬教學平臺,突破教學時空的限制,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多樣化的渠道和便利工具。另外,在傳統課堂英語教學中,由于受到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的影響,教師所創設的語言環境缺乏真實性,難以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興趣和欲望,進而影響到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提升。而在互聯網環境下,教師則可以借助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優化課堂英語語言環境,激發學生英語表達和應用的興趣,進而促使學生的商務英語學習水平獲得全面提升??梢姡€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合理引入和應用,對于促進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相關人員應加強對這一方面的研究。
一、傳統高職商務英語教學的弊端分析
(一)教學指導理念落后
雖然在我國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多全新的教學指導理念和具體實踐方法,但不論哪一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要想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廣泛運用和認可都必須要經過較長一段周期[1]。而目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仍然是以傳統教育指導理念為主,即只關注學生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對于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相對忽視,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難以得到均衡發展,限制了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的特殊性,進入到高職院校接受教育的學生,不論是學習能力還是綜合素質,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學生之所以會選擇商務英語專業是因為該專業的就業形勢好,而多數高職商務專業的學生,英語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都相對較弱。再加上每個學生的學習經歷不同,他們在英語學習上所表現出的能力和需求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2]。以往高職商務英語教學采取的是“一刀切”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出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差異性,從而對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形成一定的阻礙。
(三)英語學習方式單一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而工具性和實踐性是語言類學科的重要特征,這就要求學生在對商務英語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相應的語言實踐,這樣才能獲得語言能力上的提升。但由于高職學生長期處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導致他們的英語學習是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語言實踐相對較少,進而影響到他們英語語言學習和運用能力的提升。
(四)教學資源匱乏教學資源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優質的教學資源
往往能夠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現階段高職商務英語課堂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資源依舊是以紙質教科書為主,學生接觸其他優質教學資源的機會相對較少。而商務英語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專業課程,學生在對該專業學習的過程中,不但需要掌握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進行語言實踐,掌握語言技能,只靠教材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教材更新需要很長一個周期,這也使得高職商務英語教學內容難以緊跟時展,導致學生學習到的專業知識較為落后且固化,這對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實施的必要性
(一)英語互動教學的必然選擇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實操性,在開展商務英語教學時,必須要凸顯商務英語的特征,并結合職業教育的特殊需求,以職場應用為導向,加強對學生英語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3]。這就要求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應注重語言環境的營造,為學生提供更多語言互動交際的機會,切實提升學生的商務英語學習和運用水平。而傳統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手段有限,難以營造出真實的語言環境。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則可以使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借助線上教學的優勢,可以為教師的語言環境創設提供便利工具,增強語言環境的真實性,促使學生積極開展語言互動,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比如,教師在語言環境創設時,可以借助線上教學資源,將更加豐富的語言資料引入到課堂中,增強語言環境的真實性,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必由之路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充分體現出來。為了滿足這一全新的教學要求,在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和實踐的機會,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而通過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則可以有效轉變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現狀,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4]。同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也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進行更為便捷的交流,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的應用原則
(一)難度適中原則
由于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而商務英語的專業性較強,這也使得很多學生在商務英語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會感覺吃力。因此,在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時,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和需求,遵循難度適中原則,對線上線下教學進行合理設計,選擇難度適中的知識點,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也不會讓學生過度松懈,促使學生產生持續的學習動力。
(二)系統性原則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是一體的,不可將二者進行割裂,也不可將二者生拼硬湊,否則只會適得其反。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要遵循系統化原則,即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基本學情,對教學過程進行系統化設計,確保每個教學要素的合理過渡,這樣才能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
(三)主體性原則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思想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要求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探究,完成知識建構的過程。因此,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即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首要位置,讓學生有更多參與知識探究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發起者、推動者和主導者。同時,教師則需要扮演好引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負責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引導、監督和補充,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資源多樣性原則
相關的教學實踐表明,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形式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過程中,教師應遵循資源多樣性原則,即除了視頻教學資源外,教師還可以將網課資源、圖片資源、視聽資源等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風格,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四、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的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改革途徑
(一)構建網絡資源學習平臺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網絡資源學習平臺的利用上。通過構建網絡資源學習平臺,可以實現對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習的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為此,高職院校需要高度重視商務英語專業中網絡資源學習平臺的構建,并結合商務英語的教學特征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充分整合網絡資源,構建起多樣化的網絡資源學習平臺,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更多的選擇。比如,微信、微博、校園網站等網絡平臺,都可以成為高職商務英語網絡資源學習平臺,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和師生的互動交流提供便利。另外,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學習平臺上學生學習資源的瀏覽和下載情況,以及對英語知識點探討情況等進行全面分析,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在商務英語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并通過對線下教學方案的優化調整,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比如,很多高職學生在商務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商務英語單詞的專業性較強,很多學生在文章翻譯時會遇到各種困難。因此,在網絡學習資源平臺上,他們會經常訪問和下載關于商務英語翻譯的相關資源。基于這一學情,教師可以通過對線下教學方案的優化調整,將英語翻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傳授學生更多實用的語言翻譯技巧和方法,提升學生的商務英語翻譯水平。
(二)建立良好的互動交流學習平臺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語言實踐,而在語言實踐過程中,語言互動交流是最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5]。因此,在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光靠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自己的摸索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進行相應的語言互動實踐。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線上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語言互動交流學習平臺,促進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將線上課程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拓展性知識,如英語商務文化、英語語言國家背景知識等內容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進行語言互動交流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技術對相關拓展性知識進行查閱,進而為語言互動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增強語言互動效果,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水平?;蛘哂⒄Z教師也可以利用在線留言板或評論區,與學生構建起良好的互動關系。比如,教師可以就課堂教學內容,在線上學習平臺上設置一個討論話題,讓學生通過評論功能,就這一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營造熱烈的討論氛圍,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認知,強化教學效果。并且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學生的表達也會更加大膽,并在激烈的討論中,形成思維碰撞,促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變得更加開闊,這對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三)注重各種資源的合理應用
相較于公共英語專業,職業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有著更強的專業性,同時對于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在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時候,應該加強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能一味地側重于理論知識的灌輸。簡單來說,就是盡可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商務英語應用環境,將各種資源合理地利用起來,有效鍛煉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為其今后學習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指導閱讀和線下協助外,還可以將互聯網上一些優質的閱讀材料推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專項訓練[6]。如果學生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在課堂上完成任務,那便可以將課余時間利用起來,在線下完成。而且教師還可以將各種平臺利用起來,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并進行線上評價。如此可以很好地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促進學生的商務英語能力進一步提高。
結束語
關鍵詞:新形態教材;立體化;電工電子;信息技術;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作為OER(OpenEducationalResource)的最新發展形式,自2008 年被提出以來,引起了國內外眾多高等教育機構、商業資本、互聯網公司的極大興趣,在2012 年迎來了爆炸式的發展,為全球開放教育模式帶來了新的曙光[1 ~2 ]。而翻轉課堂(FlippedClassModel)最早運用于美國,研究學者認為,翻轉課堂就是把傳統課堂上課程知識講授的過程移到課外,充分利用課上時間來滿足不同個體的需求[3 ]。教育部在2003 年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 號文件),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正式啟動,意圖建設一批示范課程[4 ]。2011 年,教育部在多年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基礎上頒發《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1 ]8 號文件),啟動了第二輪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包括精品視頻公開課與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目的在于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建設、普及和共享,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5 ]。由此,MOOC的出現,為我國未來開放課程的建設提供有利的資源和平臺,也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做出了鋪墊。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電工學”是在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資源共享課程基礎上規劃建設的,于2017 年6 月在中國大學MOOC上線,是為該校三個非電類學科下的20 多個專業在校生以及全國非電類專業學生而開設,是這些專業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所必需的課程。同年“電工學”課程被中國大學MOOC評為獎學金課程,并獲得2017 年度中國大學MOOC“新銳獎”。2018 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哈爾濱工業大學一直以來非常重視電工電子課程教學,在“電工學”教學和實驗改革方面與時俱進大膽嘗試,提高了教學效果,深受教師和學生好評,并于2014 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構建電工電子基礎課程研究性教學體系,強化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1 背景和意義
翻轉課堂改革了傳統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學習渠道單一的狀況;有助于實現自主式、探究式和協作式的學習方式;解決目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學時少、內容多、問題難于理解、討論互動少等系列問題。線上線下翻轉課堂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使教學不受時空限制,有助于教師建立多元化教學,使學生們可以自由學、重復學、互學、群學。圖1 為新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示意圖。圖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示意圖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電工電子課程既有理論知識的講授,又有實戰技能的培養,教師和學生態度觀念的轉變,是集理論課、實驗課為一體的綜合課程。采用理論與實驗相合的方式進行,主要有課堂講授、小組討論、線下交流、實驗等多種形式,如圖2 所示。
2 立體化新形態教材的建設
課程教學是高校大學生電工電子教學的一種有效形式,要充分發揮課程教學在理工科大學生教育中的作用,教材建設是課程教學的重要保證。伴隨著以學生為中心混合式教學的展開,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工電子的教學成果之一―――教材的編寫不再拘泥于傳統紙質書,而是與時俱進,緊跟國家精品課、國家級資源共享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伴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技術,編寫出多本新型態教材,不僅讓本校學生獲益,更為全國高校電工電子教學作出積極貢獻,讓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獲得了更優質的教學資源、更好的學習效果,更高的學習效率。主要成果列舉如下:(1)2005 年國家精品課“電工學”。(2)2013 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電工電子實驗系列課程”,面向全校電氣、電子、控制、信息等電類與機械、材料、能源等非電類共計43 個相關專業,3000 多名學生開設的實驗課程,該本課程既包括基礎型驗證實驗、設計型實驗,又包括綜合設計型、研究創新型實驗。大學MOOC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電工學”于2017 年6 月在中國大學MOOC上線,累計開課5 次,學習人數達7 萬人,是非電類學科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所必需的課程。2017 年被中國大學MOOC評為獎學金課程,2018 年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iCourse課程教材,高等學校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學成果―――電工電子實驗系列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電子技術實驗教程廉玉欣主編電路實驗教程劉東梅主編電工學實驗教程王宇紅主編電工電子EDA實踐教程李琰主編高級電子學創新實驗教程王猛主編下面以《電路與電子技術(第二版)》新形態教材為例介紹新形態教材的特點[6 ]。在這本變“鮮活”的書中,可以看到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工電子課程如何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體驗式授課。線上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大量關聯視頻和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線上學習資源包括視頻、PPT課件、重點難點、測試題、作業題、討論題。首先打開這本第一頁就有“與本書配套的數字課程資源使用說明頁”,從中可以看到本書配套數字資源網站,用戶注冊后輸入封底的密碼,方可登錄如圖3 所示,學生可以到網站下載、觀看與本書相關的教學資源,也可直接掃描書中二維碼觀看相關教學視頻,如圖4 所示。掃描二維碼后讀者會發現:書中的視頻不是簡單的把傳統50 分鐘課堂的內容,劃分成幾個6-15 鐘的短視頻內容,更多的是對教學內容重新構建,優化設計,既保證了每個知識點的獨立性,又兼顧到前后內容的關聯性和整體內容的系統性和風格的一致性。這樣可大大提高學生們線下自學能力,同時吳建強教授作為國家級教學名師,還可以讓學生們一睹名師講課風采和魅力。
3 立體化新形態教材的特點
新形態教材是一本變“鮮活”的書,承載了更多教學內容,基于以上對它的介紹和特色分析,可以看出新形態教材的編寫對教師要求更高。為此,構建高校體驗式電工電子立體化教材體系定位需要突出以下幾個特點:(1)強化前沿性與先進性;(2)注重應用性與實踐性;(3)立足立體化與系列化;(4)基于線上線下開展混合式教學?;谛滦蛻B教材的特點,本套電工電子立體化新形態教材建構的主要特色是:(1)在內容編排和體系設計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創新重構,大量增加了前沿性和實用性的教學內容,既注重學科理論知識的內在邏輯,又大量涉及了電工電子教學的實務與經驗。(2)對教材的展現形式進行設計。根據教師備課教學需求出發,注重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和實踐性,邏輯地將相關教學備課資源進行系統編排,幫助授課老師快速找到課程所需的理論知識、方法實務和間接經驗信息,提供教師對各課程模塊的教學設計所需的各種資源,包括課堂引入、課堂案例、課堂測試、課堂討論、課堂演練、實驗實踐、課堂視頻、課后作業和課外實踐等資料,以互聯網為依托,圖文聲像全方位對學生感官刺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書中設置邊欄,用于編排二維碼,為體驗式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為授課教師方便、快捷、靈活地備課教學提供最直接的幫助,極大地提升了課程的授課效果。(3)紙質教材與數字課程建設緊密結合,依托高教社的在線學習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集課內外于一體的立體化教學資源。主要包括:多媒體課件、案例集、閱讀材料、網絡資源鏈接指引、實訓指導以及學生實踐成果平臺等。將傳統教材與輔助數字化資源集成于一體,在拓展教學內容,促進了學生主動性學習和訓練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動靜結合,紙質教材變得生動有趣。紙質教材中將教師講課視頻、動畫、彩色圖片制作成二維碼供學生掃描觀看,讓原本靜態的書變得“鮮活”。
【關鍵詞】SPOC;混合課堂;教學設計
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縮寫,意為“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是“后MOOC(慕課)時代”新出現的融合了實體課堂與在線教育的混合教學模式。SPOC源于近幾年來慕課(MOOC)在線教學模式的興起。2012年,美國多所頂尖大學陸續設立了Coursera、Udacity、edX等MOOC網絡學習平臺,并在短短的二三年內,影響了世界各國在線教育的發展。MOOC資源引進傳統大學課堂,打破了那種標準化的、控制性強的單線傳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來了一片叫好聲,甚至被譽為自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領域最大的革新。僅Coursera一個平臺目前就集合了來自世界109所知名大學的669門課程,注冊用戶達600余萬。但隨后,關于MOOC的發展也出現了質疑聲,認為MOOC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有效,完成課程學習的比例低(如Coursera只有7-9%人注冊人員學員學完課程),學習過程缺乏真正的師生互動交流等等。MOOC在線課堂集聚了大量的優質教學資源,其名校名師效應、易學易用性的優勢作用于教育資源相關稀缺高職院校,無疑是高職院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福音。但MOOC的“沒有先修條件”和“沒有規模限制”既是優勢又是其局限性所在。如何在我們的教學中能兼顧MOOC和傳統課堂的優勢呢?2013年以來,不少大學作了改革嘗試。如哈佛大學,逐漸摒棄了MOOC的大規模和開放性,更多地開設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即SPOC),SPOC課堂。在線上,采用MOOC的講座視頻、在線評價等功能,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價;在線下,教師和學生在傳統課堂上討論、互動,實施翻轉課堂教學。這種基于SPOC實體課堂與在線教育的混合教學模式,無疑是對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創新和發展,必然對課堂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
1SPOC課堂教學特征
SPOC教學的基本模式,是汲取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的優點,在學生自主學習MOOC教學視頻的基礎上,有效地組織課堂互動討論,既彌補了過分依賴網絡學習所產生的放任性、自由性,促進對學生的有效跟蹤,又能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忽略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弊端,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學習積極性。其基本流程是:教師團隊建立完整的MOOC課程學習網站,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資源和線上互動的場所;教師觀察和跟進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定期組織學生于傳統課堂,解答學生在學習中問題,并適當設計任務,在互動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核心內容,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1.1強調個性化學習
在傳統的班級授課環境中,類似于工業化的批量生產的特征,以“中等生”為基準進行教學活動,很少考慮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基礎,造成成績優秀的學生“吃不飽”,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情況。而SPOC教學中,學生進行的是泛在學習,即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和學習特點,自主掌控學習時間和地點,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速遞進或跳過,看不懂的內容可反復看,并且可以隨時暫停教師的“講課”,有更充裕的時間加深理解、做筆記,減少教師的重復講解。學生如因特殊原因請假缺課,也不必擔心落下課業,跟不上教學節奏。視頻以“微課程”的形式呈現,以滿足泛在學習的需求,在學習時間上,既方便按主題學習,又便于利用零碎時間觀看;同時,這種“微課程”能很好通過移動平臺在各類課堂外的場所進行學習。個性化學習要求學生有較強的主動式學習意愿,能自己掌控學習進度和方式,主動參與閱讀、書寫、討論、實驗等課程相關的活動,達到學習目的。當然,SPOC課堂在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同時,還有一定的傳統課堂模式下線下學習交流活動,以彌補網絡學習的不足。這種活動往往采取小組活動的方式。
1.2重視學習互動
與MOOC相比,SPOC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SPOC課堂中,學習具有互聯的特征,不再是個人孤立的內化活動。在線上,學習者以教師提供的資源為出發點,通過Wiki、博客、社交網站等進行學習交互,即時討論學習中的問題,交流學習資料,并將互動產生的內容作為學習的中心,通過學習者不同認識的交互,建立新的認知結構,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有效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教師經常上線觀察學生的學習進度,適時提供指導。在線下,教師定期組織學生就學習上的共同疑難問題進行解答、交流、討論,也可根據重點難點問題舉辦講座。對于一些操作性強的教學內容,通過線下課堂,分組討論、演示,掌握操作技能。在SPOC課堂中,教師大大減少了重復的知識講解活動,有更多的時間組織和制作資料,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開展個性化的學習指導。當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一旦注意到學生為相同的問題所困擾,就會為這類有相同疑問的學生舉行小型講座,及時的給予指導。當然互動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研討報告、討論、辯論、案例教學、頭腦風暴、課堂練習、問卷調查等,其主旨就是要讓學生與教師互動,達到激發興趣并主動參與的目的。學習互動可促進教學過程中的動態調整。教師的教學設計,是針對以往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群體開展的,有時不一定適合當前的情況。因此通過學習平臺,對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多個層次的數據進行分析,可掌握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難易程度,提出針對性的學習建議策略和個別輔導計劃。
1.3團隊參與課程教學設計
傳統的教學設計一般是由教師個人承擔。任課教師往往一個人就控制了課程設計、開發和授課的全過程,課堂教學質量取決于教師個人的教學能力和教學魅力。而在SPOC課堂中,課堂設計是由一個分工明確的團隊來完成,這個團隊由主講教師、助教、視頻制作人員以及教學設計專家等人員構成,許多學科專家會參與課程內容的提供,技術人員制作多種媒體資源,教學設計人員則負責整個課程的設計和開發等。
2SPOC課堂教學設計原則
SPOC課堂教學設計是根據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學習資源、確定課程組織結構、計劃課程實施的過程,主要包括教學資源的組織和設計、教學活動設計和學習評價設計等。
2.1學習資源———適應泛在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學習資源應滿足不同角色需求,內容包括教學視頻庫、素材視頻庫、資料庫、案例庫、任務庫、試題庫等。SPOC課程的教學視頻,即可以利用已有的優秀的MOOC教學視頻,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自己組織拍攝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是SPOC教學資源的核心,應從學習內容、教學策略和媒體這三個方面進行深度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課程視頻不宜太長,是“微課”或“微視頻”的標準,一般做法是將一個知識單元被分解為若干個時長為8-12分鐘的知識模塊,一個視頻講解一個知識點或一個問題,視頻中有嵌入式小測驗。所有的課程視頻都應確保學生能夠下載以在需要時可重復學習。之所以采用“微視頻”,原因有二個方面:一方面是微視頻便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和移動學習;另一方面課程內容細化有利于學習者學習和掌握,一個課程視頻只講解一個知識點或一個問題,學習者的注意力不易分散,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情緒,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資源中,拋錨策略、反思策略、案例講解和問題引領等教學策略得到廣泛應用。有時,為了考慮不同終端設備的特性和學習者的需求,教學資源設計體現版本多樣化和內容多樣化特征,并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使用恰當的媒體表現形式。
2.2教學活動———線上互動與線下互動有機結合
SPOC課程設計不僅要利用線上交流的優勢,而且還要保證一定時間在線下交流,線上互動和線下互動有機結合,這是SPOC相對于MOOC的主要優勢。
1.線上交流在SPOC課堂的教學設計上,要保證良好的線上交流優勢。線上交流主要通過討論區進行,學生在學完某章節課程后,發表自己的學習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這些問題,很多都解決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層面上,不一定非得由教師來解答。有的課程的在線測試或作業,學生完成后并遞交后,可以看到已遞交的同學的解答,閱讀這些解答,能啟發對問題的認識,拓展思維。在教學設計上,線上交流應體現下列幾點:(1)設計在線課前調查,了解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存在的困難等。(2)在教學視頻中拋出話題,引導學生在討論區展開討論。(3)線上測試應有開放性的題目,鼓勵學生從不角度思考和解答問題。(4)教師應頻繁檢查課程討論區并回復學生的問題;歸納討論的主要內容,提供進一步閱讀的資料,引起更深入的討論。。(5)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調整后續課程的設計,調整課程節奏,改編課程材料。(6)每周要保證一定的討論時間,并作為過程考核的手段之一。
2.線下交流SPOC課堂的小眾化,使教師有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實體課堂的學習和交流。線下討論一般都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小組一般為3-5人,教師需要給出具體的討論內容和課程進度并將學生編配分組。考慮到人腦注意力的10分鐘規律,可將45分鐘的課程劃分成4-5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進入不同的教學流程。每進入一個階段,相當于對大腦進行一次新的刺激,以引起新的興奮點和注意力。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深入討論,培養學生通過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表達觀點等綜合能力,激發學術興趣,增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3學習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重
評價能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反饋,也能夠為教師獲得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饋。這些反饋能夠幫助教師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和進度,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提供支持。課程的學業評價包括學習過程評價、終結性評價。評價主體由單一的教師評價,轉變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和小組互評組成的多元評價。至于兩種評價方式的比重分配,要根據課程的性質和內容來決定,一般來講過程性評價應占有較多的比重。
1.過程性評價:在教學視頻中設置練習、小測試或者在一節課程結束后專門設置作業,這些屬于過程性評價。(1)課堂測驗:為提高學習的專注度,教學視頻中嵌入了測試問題,學生在學習視頻的過程中接受測驗,學生回答提問后,視頻方能繼續播放。測試成績由機器自動評估打分。(2)課后作業,每個學習單元均布置作業,這些作業有時采用學習同伴互評機制,互評截止時間后,教師才公布家庭作業的答案,并且對其進行討論。這種嵌入式課程測試與評估鼓勵學生“回憶”知識,測查他們的理解程度,提升學生學習熱情。(3)線上和線下互動交流成績,計入過程性評價。
2.總結性評價: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習者參加期末測試或提交課程作品作為最終的學習效果。期末考試也可以采用傳統教學中的閉卷考試。
3結論
SPOC使得在線學習超出了復制學校課堂的階段,賦予學生完整、深入的學習體驗,并通過限定課程的準入條件和規模,為這些學術水平相當的學生定制課程,提供針對性更強的、力度更大的專業支持,從而有效解決MOOC不能解決的問題,產生了更為靈活、有效的學習效果。國內外SPOC實驗顯示,相比傳統課堂,這些在線視頻比指定的閱讀材料更能真正吸引學生認真準備,激發其參與度,對那些學習動機不足的學生而言,尤其如此。在SPOC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是課程資源的整合者和學習者。他們不必是講座視頻中的主角,也不必準備每節的課程講座,但是要能夠根據學生需求整合各種線上和實體資源,思考和分析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尋求解決途徑,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高效率地完成線上環節。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研討,為他們提供隨時的個別化指導,共同解決遇到的難題。因此,與傳統課堂相比,SPOC課堂的教學設計更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尚俊杰.教育流程再造:MOOC之于高等教育改革[J].北京論壇.2013
[2]肖金芳,施教芳.混合學習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13(5)
[3]王曉彤,解繼麗.從OER到MOOC:單純的資源到以人為本課堂的轉變[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3(11)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
食品安全面臨的首要問題即食源性疾病,其發病率可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食品安全水平的直接指標,是食品安全問題最直接的表現方式,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成為食品安全領域和公共衛生領域共同的重要任務,必須運用流行病學專業知識與技能。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是流行病學在食品學科中進行具體應用的分支學科,在食品安全相關事件處理中具有重要意義,是華中農業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利用流行病學原理和方法對食品安全與衛生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及評價。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涵蓋大量的概念和公式,實踐性強,學習難度較大,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授課經驗要求較高,教學中需要豐富的案例和充分的討論,僅依照教材開展課堂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國內外教育研究與實踐者為了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已經探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E-Learning的發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受到普遍關注,并在眾多的課程中進行了大量研究。混合式教學的核心在于整合各種教學模式和學習資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形成師生的良性互動和學生的自主高效學習。在食源性流行病學課程中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能夠為提高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現實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多種形式的優質資源,采取混合教學模式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進行探索實踐,教學效果獲得提升,為今后開展進一步的教學改革和建設相關平臺提供參考。
1優化教學資源,改革教學設計
流行病學教材及課程均是針對醫學專業而建設的,目前缺乏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的系統資料,學生對各種資源也缺乏甄選能力。為避免該現狀對學生學習產生影響,首先,教師廣泛搜索和查看流行病學在線課程,確定一門流行病學MOOC為主要在線課程資源,并為英語基礎好、有深造意愿的學生推薦一門英文MOOC,以便后續實施進階性教學。網絡課程及醫學院校教材的內容并非完全契合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教學計劃,教師在推薦MOOC資源的同時還要制訂學習指導計劃,確定學生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章節內容,為學生精準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提供明確指引。其次,教師精心選擇了現場食源性疾病暴發流行病學調查等教學視頻、案例資料,自編部分教材,使學生能夠得到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更為密切貼合的理論指導。最后,教師緊扣課程教學大綱,將各章節學習要點及要求詳細列出,并分別鏈接到相應的學習資源,如教材、MOOC、自編教材、視頻地址等渠道,編寫學習手冊(handout),明確每次課程的任務和重難點。通過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為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提供充足可靠的資料。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的實踐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經驗,在教學設計層面轉變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革新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1]。在進行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教學設計時,教師結合對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分析,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方面對教學目標進行分類闡述,確定各章教學和學習的重難點。在知識層面,注重由真實問題引發學習要求,結合學生自己收集到的食源性疾病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重要概念及方法特點,為后續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夯實基礎。在能力方面,借助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確定下來的食源性疾病調查研究實踐,運用課程相關知識進行食源性疾病分布特點描述、病因分析與推斷并提出防控建議,檢驗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將不懈探索的科學精神、為人民健康負責的職業擔當、團結共進的協作能力等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應用到課程學習與實踐活動當中,使學生不僅在專業上獲得新的知識能力,同時在思想道德修養上也獲得成長。在改革現有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教師團隊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為目的,采用基于課堂環境的討論辯論式學習和課下真實任務驅動的研究性學習等形式,圍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的學習活動進行整合設計。以雨課堂為主要載體,完成課前自主學習的任務單布置,網絡學習資源和預習課件,課中試題能夠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可通過彈幕發送未理解的知識點,然后完成課后自測、研究性學習成果評價等任務;以多媒體課件和文獻節選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素材,增加動畫演示環節和案例解析及問答互動設計,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旌鲜侥J较碌慕虒W設計注重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和靈活切換[2],將線上學習資源的碎片化知識點通過課堂里的啟發和討論從邏輯上串聯起來,側重講解“為什么”“如何做”等深層次內容,使學生融會貫通,再輔以課后的在線測驗、問卷調查,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實踐中進一步熟悉流行病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實踐
雨課堂以PowerPoint這款教學中最常用的軟件和師生均熟練使用的微信為基礎。作為混合式教學的一種工具,雨課堂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聯系且不增加教與學的負擔。在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團隊充分使用雨課堂的預習、隨機點名課堂問答、隨堂考試、彈幕、課后測驗及研究成果評價等功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師能夠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適當調整,優化過程考核。具體實施過程中,課前,教師通過雨課堂當次課程的學習手冊、預習課件、MOOC鏈接及相關文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要知識點和基本概念,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促進學生思考。課中,教師先借助3個左右的選擇題及簡答題了解學生預習情況,把握課堂教學進度和重點內容,發現需要特別關注的個別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為后續進行針對性學習指導做好準備;結合課件與文獻指導學生深入學習流行病學方法學、設計原理與實施原則,通過案例討論、文獻評析等方式強化流行病學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講解課程的難點內容后,及時布置相關的拓展練習題,檢查學生的掌握程度,增強學生注意力,提高對課堂的關注度;學生可使用彈幕功能提出需要進一步講解的知識點或發出自己的疑問,教師要及時給予解答或組織討論,以利于學生真正掌握。課后,教師根據課堂授課的實際情況,經由雨課堂自測題、案例分析匯報、文獻匯報、研究方案設計等作業,幫助學生把握自己的學習效果,不斷復習鞏固課程知識。在疾病的分布、病因及推斷、預防策略與措施等章節,學生通過課前布置收集各自感興趣的食源性疾病真實案例并提出存在的問題在課上分享,可組織小組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引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熱情,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加深對相關概念及理論的理解并為實踐應用打牢基礎。在食源性流行病學暴發調查等章節,教師通過雨課堂在課前推送案例資料及學習任務,在課上講解調查步驟等理論知識,播放案例視頻,模擬調查現場,在課后指導學生依據各小組討論確定的食源性疾病自主設計調查方案開展實地或網絡調查研究,完成結果判斷和匯報交流,學生身臨其境應用所學知識,教師實時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及時調整安排后續的教學任務。通過評閱課程布置的文獻閱讀報告、研究設計、調查報告等作業發現,學生在作業規范性、批判性思維、理論聯系實際等各考核環節的成績都較以往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過雨課堂提交課程作業時,教師可在系統設置時間限制,使學生無法延遲完成,促進其按時完成復習、討論、調查等任務;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作業并按時提交之后,可以在線查看他人的作業情況,當教師完成作業批改之后,學生也可以在線了解到他人獲得的成績及教師點評的內容。這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較難實現的實時相互監督和自評互評環節使學生各項任務的完成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教學內外的師生互動也以混合式模式進行呈現。課前預習階段,學生將遇到的疑難困惑提交至課程群,形成自主學習反饋,主講教師要利用網絡進行解答和針對性指導,有共性的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重點解析。課中,學生可以利用雨課堂隨時在存疑的課件上進行標記并發送彈幕,教師得到提示后根據問題的種類或性質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鼓勵和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問題答案,對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深入探究能力進行鍛煉。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能夠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3],并在此過程中體會批判性思維與自我反思及評價的作用。面對面的師生交流更利于基于問題探究和案例研討的學習方法革新[4]。課后完成作業期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自發進行朋輩學習及相互評價,線下線上交流頻繁,非常利于學生完善自己的學習成果并進行高效傳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多回歸線上,學生在雨課堂討論區提出問題或發起討論,教師及課程助教和學生一起作為討論組成員參與其中,并根據討論中出現的問題或錯漏及時進行釋疑、引導和總結,幫助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概括和深度理解。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過程性學習評價,對表現優異的同學提出表揚,激勵其繼續努力并帶動全體同學;對表現欠佳的同學進行點對點輔導,既要及時關注其學習效果,又要對其自尊心進行保護。通過探索實踐發現,在課程中,師生互動力度增強,學生自主高效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學生反映課程主講教師較為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重難點會進行詳細講解,通過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注重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幫助學生發現學習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案;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有利于過程性考核,教學方式新穎。
3結語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概念多,研究方法種類復雜,學時相對較少,缺乏對應的實踐教學環節。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以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輸出為主,雖然也運用了Flash、音頻、視頻等技術手段作為輔助,但教學效果仍然欠佳,學生主動參與度低,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充分靈活利用和整合各種新穎的教與學范式,并嘗試較深層次地融合各種教學策略,完成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的轉變,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并為其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提高了教學效率,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實施混合式教學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業水平、不同發展方向開展個性化指導,將課程高階內容和最新科研成果到學習平臺,學生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選擇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方式,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為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實現了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旌鲜浇虒W模式改革不僅對學生提出了高質量學習的要求,也對教師提出了高質量教學的要求。在線教學實踐的引入要求教師先要提升自身能力,學習和熟練使用在線教學工具與課程平臺,能夠科學選擇各種網絡資源,合理組織高效的在線討論,對教師的能力完善要求是持續的。教師要真正貫徹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這一準則,盡快完成角色的轉換,投入更多的精力設計和組織教學,充分發揮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各自的優點,確定線下課程和線上課程的學時分配,高效且統一質量地完成在線學習輔導,在未來的課程改革中建設課程網站,設置討論課,開展優秀作業自評與互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在提高在線教學環節的水平之后,教師仍需要持續提升自身整合優質教學資源的能力和更高水平組織及駕馭課堂的能力,充分利用翻轉課堂、問題中心教學法等為保障線下教學質量做好充分準備。教師要同時重視學生的個體學習和總體學習的能力,以提高全體學生學習能力為目的,最終實現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李丹.疫情防控背景下形勢與政策課線上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8(03):87-91.
[2]徐長永.后疫情時代“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初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01):62-64.
[3]劉雄偉,劉暢,俸婷婷,等.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推進《有機化學》課堂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21,48(01):185-186.
關鍵詞:醫學遺傳學;混合式學習;教學改革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未來五年制臨床醫學將成為醫學本科教育的主流,到2020年全科、兒科等緊缺人才培養得到加強。作為幾乎涉及所有專科的基礎跨學科課程,醫學遺傳學的學科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實際人才需求上,與歐美等國家相比,我國臨床遺傳咨詢人才短缺嚴重,因此,增設了臨床遺傳??七M行規范化培訓。隨著近年來遺傳學理論的快速更新、精準醫學理念的提出,基因編輯、高通量的測序等技術日趨成熟、成本快速下降,許多疾病的預測、診斷和治療正在逐步成為現實[1]。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發展最迅速的前沿學科之一,從理論知識到實踐運用,無一不對醫學遺傳學的人才培養和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國地方高校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遺傳學課程教學卻存在與臨床需求脫節的情況:在校授課教師多為基礎醫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型人員,且研究領域的局限性導致無法將知識點之間融會貫通,出現課程知識點堆砌導致體系散亂、單元孤立等狀況。另一方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由于知識點繁多、課時緊張等因素,課堂上難以開展充分的案例討論和臨床前沿的學習[2]。前期我們初步探索并建立了基于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即“課前預習-課堂討論-課后提升”的學習過程[3]。課程設計方案的優化主要分為兩塊:①進行知識點分塊,基于兩個維度開展:一是立足學習要求分塊的信息傳遞類和能力素養類知識;二是立足實際學情和人才培養要求的重難點分塊。②明確教學方案,主要包括課前、課堂、課后的學習內容和課堂開展形式,在此基礎上制作了覆蓋課程所有環節的全周期智慧教學課件包。本文是在前期基礎上進一步凝練課程知識點、對課堂環節進行再設計的實踐與思考。
1混合式學習模式構建的核心思路
混合式學習模式的設計并非簡單地添加線上內容,而應在學習內容上突出課程特色,教學設計突出重點。醫學遺傳學是一門強調基礎與臨床相融合的交叉學科。為了幫助學生在看似不同的章節之間挖掘知識網絡之間的內在聯系,完善和構建遺傳學的知識體系,我們從課程改革之初便確立了核心思路:以教師成長為基石,以學生的未來發展為中心,簡單知識線上學,復雜內容線下學。所謂的簡單知識,指的是以記憶、理解、應用等低層次目標為學習要求的知識點;學生往往對這些知識點有所基礎,或知識點本身簡單易懂。而復雜內容則以分析、評價、創造等高層次目標為學習要求,需要通過充分的思考、交流、試錯和修訂的過程才能使學生形成深度學習的延伸和拓。此外,由于醫學自身的特點,這部分線下學習還包括醫患溝通的藝術等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4]。其中,課程的建設核心是“線下”,一切線上資源的設計與整合都是為了線下服務,而線下課堂的建設集中在臨床案例庫的建設和教學環節的設計。
2混合式學習模式的設計與實踐
課程總學時為24個理論學時,課程考核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平時的課前/課上/課后的任務或小測,占比20%;二是分組學習的課堂表現,包括案例討論、情景模擬等,占比20%;三是期末考核,占比60%。
2.1突出課程特色,構建醫教協同教學模式,建立案例庫
我國在遺傳??频慕ㄔO方面推進緩慢,本科臨床專業學生的醫學遺傳學課程的實驗課時數少,有些醫學院甚至沒有安排實驗課。教師的講解常停留于教材,與臨床脫節。因此,課程組于2015年起開始與本地三甲醫院的臨床遺傳室建立起穩定的教學合作關系,每屆均挑選學生在假期到遺傳室開展2周的臨床見習。見習學生將在課堂上與班級同學分享見習經歷,從而帶動全班學生加深對遺傳專科相關科室的認識。5年以來,臨床見習方案不斷完善??紤]到臨床學生早臨床、早科研、早社會的培養要求,目前已形成“臨床+科研”為構架的學習方案。其中,臨床板塊包括染色體核型分析操作、遺傳咨詢學習等內容;科研板塊則以某種遺傳方式的遺傳性疾病相關研究的文獻閱讀和思考為主。這些來自臨床一線的學習內容的設計,極大程度豐富了見習學生的眼界,提升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科研學習能力。另一方面,課程組與臨床合作建設和完善教學案例庫。案例庫分為3組:①經典孟德爾遺傳的典型案例;②非經典孟德爾遺傳的典型案例;③子病風險估算類案例。在此基礎上,我們設計了環環相扣的問題,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和發現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之間的關系,目前已連續實踐至第4年。案例教學方法促進了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結合,為醫學生將來進入臨床工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5]。
2.2立足培養目標,重塑課程內容,設計總體學習方案
為了合理梳理線上和線下學習的知識點,主講教師秉持以學促教的理念,連續多年參加省醫學會的醫學遺傳學分會學術會議,接受了臨床遺傳咨詢師的培訓,明確了本科教學培養方案和臨床實際人才需求上的契合點。立足本科教學的培養目標,我們進一步把課程劃分為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的考慮是知識點是否能夠通過直接輸入完成學習,劃分為信息傳遞類和能力素養類。前者包括醫學遺傳學相關的經典概念、特殊概念、常見疾病遺傳方式、表型和機制等知識點的記憶、理解和簡單應用能力;后者以臨床思維、科研思維以及醫學人文精神培養等為主,屬于高階性的培養目標,包括遺傳性疾病案例的討論和剖析能力、相關診療方案或基礎研究前沿的學習能力以及在分組討論和情景模擬中的團隊協作能力、醫患換位思考的能力等。另一個維度是基于臨床實際進展和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劃分為重點、難點和重難點。重點指基于臨床應用和科學前沿2個角度,要求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內容,需要練習和簡要講解加以鞏固。而難點則指學生較難快速理解的晦澀概念或臨床復雜現象背后的機制,需要教師的講解結合學生的充分思考和討論才能達成學習目標。將所有知識點劃分到上述兩個維度后,針對信息傳遞類的重點知識通過“布置課前練習+課堂小測”達成低階性的學習目標,而難點知識則增加課堂討論以加深理解。例如人類基因、基因突變、人類染色體、染色體畸變等章節的大部分內容均屬于重點知識,其中的移碼突變、三核苷酸重復擴增等突變類型、羅伯遜易位攜帶者的遺傳效應等則屬于難點知識。針對能力素養類的重難點則主要通過充分的案例討論、情景模擬等方式達成高階性的學習目標,例如地中海貧血、唐氏綜合征等遺傳性疾病的分子機制、診療方案、預防措施等內容。
關鍵詞:金課;高校體育;慕課建設
1慕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價值
1.1慕課課程資源豐富,教師可以充分學習
如今我國已經出現了各種形式與級別的慕課平臺,既有國家級的慕課平臺,也有省級的慕課平臺,同時也有許多國外的慕課平臺。因此,當前我國具有非常豐富的慕課課程資源,而且這些慕課資源的質量還比較高,更為重要的是,大多數慕課資源是免費的。這對于廣大教師群體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教師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慕課平臺學習與自己所授課程相關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及時了解更多新的內容,有利于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如此一來,便能夠幫助教師突破因為資金、條件等因素的限制而難以學到新知識的困境。
1.2可以將慕課課程與傳統課堂相結合
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各種慕課平臺來學習更多新知識,同時也可以將慕課與傳統課堂進行結合,主要有以下幾種結合方式:一是將慕課作為傳統課堂的補充,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慕課資源來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也可以在課后,讓學生通過慕課平臺來鞏固自己的學習,同時也可以選取某一部分慕課課程資源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二是可以開展以慕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教學,該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花費更多的精力來研究教學活動的設計,例如,教師需要考慮如何設計課堂教學流程,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與討論,怎樣才能激發學生進行學習與探索的興趣,如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等等。將慕課引入傳統課堂教學中,有利于教師將更多的時間用于設計教學流程,并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2野金課冶理念下的高校慕課建設面臨的挑戰
如今“金課”主要有五種形式,即線上“金課”、線下“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金課”以及社會實踐“金課”。在這幾種形式中,線上“金課”是近幾年來非常流行的慕課形式,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是一種將慕課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在眾多“金課”形式中,慕課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實現“金課”這一理念的重要途徑。盡管慕課是實現“金課”的重要途徑,但是在“金課”理念下的慕課建設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對課程內容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慕課作為“金課”中的一種形式,對課程內容要求要具有出一定的含金量,即課程內容既要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前沿性與融合性,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一要求對當前慕課課程的建設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如今,我國很多高校慕課課程內容要么是某一教材的視屏翻版,要么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復制,難以真正滿足“金課”這一理念的標準與要求。
2.2對教師使用慕課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成功的推進慕課建設,那就一定要適當的改變目前教學體制的導向和運作,必須改變高校教師普遍性重科研、輕教學的這種不良局面。高校教師對于慕課這種新鮮的事物表現的非常淡漠甚至無動于衷,這其中固然是有多種多樣的因素,但是目前其重視學術科研而輕視教學的這種體制卻是最重要的推手。因為迫于當前的生存壓力與職業發展問題,所以高校教師就必須圍繞著學校科研量化考評去旋轉,其在文章、獲獎或項目為主宰的這種學術體制支配下,教師們的榮譽頭銜、事業發展、職稱晉升等等都是取決于科研的數量以及層級。在這樣背景之下,教師們普遍都不愿意把有限的時間與精力去投入到教學改革這樣的不能立竿見影且出成效的活動當中去,就這樣長期形成了一種“保險”的教學姿態。深圳大學從事慕課實踐的田少煦教授,曾經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就專門得指出了面對MOOC中國教師有四重危機:a.加大了教師們的知識的更新與崗位壓力;b.加大了教師們的備課時間;c.變相的減少了教師們的實際收入;d.中國大學這樣重科研輕教學,使教學改革得步履變得十分艱難。其所論述切中肯綮、一針見血,并且指出了目前高校教師在推行慕課建設當中所面臨的窘境。慕課從備課一直到制作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主講教師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特別是課時怎樣折算成教師的工作量問題?還有制作慕課所需的資金要由哪方面課題支持?教師們在制作上的投入遇到職稱晉升的時候該如何被認可?還有在免費觀看情況下,教師們的積極性又該怎樣保護?等等,這些都是必須考慮和要面對的重要問題。當前慕課在考評課程與考評教師這兩個方面做得都還遠遠不夠。目前推展慕課教學,就必須要自上而下地實施教學體制的改革,以便減輕教師們的心理顧慮,來充分調動教師們制作慕課的積極性。前面已經說過,將慕課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時,既能夠將慕課作為傳統課堂的補充,又能夠將慕課作為翻轉課堂的素材。要想真正實現“金課”這一理念,就需要教師能夠將慕課與傳統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這就對教師的慕課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提前對相關內容進行預習,熟練掌握慕課課程內容;其次,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與組織進行重點研究,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足夠豐富的教學經驗與較高的教學設計能力;再次,“金課”這一要求的實現,還對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與感召力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對一般的教師或者新教師而言,則是一種較大的考驗;最后,教師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來對整個教學情況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對老師來說,這幾個要求都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3野金課冶理念下高校體育慕課教學改革策略
首先,加大對高校體育慕課平臺與交互手段的完善力度,進一步增加課程的挑戰度,著重解決好平臺交互不積極、學習氛圍不足、視頻教學監管力度不夠等問題。如果慕課平臺的建設不夠完善,就難以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難以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很容易使一些學生產生懈怠感,導致多數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視頻播放過程中,偶爾出現的網絡不暢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一些學生的耐心,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使一些學生產生厭煩與抵觸等心理,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基于此,高校應該進一步加深信息技術與體育課堂教學的融合,而不是純粹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與手段。高校要想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的改革,要想使體育慕課教學實現“金課”這一理念與要求,就應該充分運用與之相適應的信息技術作為技術支撐。因此,高校應該結合體育課程的基本特點,向慕課平臺與信息技術方表達自己的實際需求與所要達到的目標等。其次,加大對體育慕課教學團隊的建設力度,根據體育慕課實際問題,研發并共享體育課“積件式優質教育教學資源”,進一步增加體育慕課的深度。如今,我國體育慕課教學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經常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教學模式主要用來講授體育相關理論知識,線下教學模式主要用于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等。如今,從整體上講,我國高校體育慕課教學的深度還遠遠不夠,而且我國一些高校在體育慕課教學中,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來觀看視頻,仿照“百家講壇”的模式,采用通俗直白的方式進行教學,卻忽略了相關理論知識內涵的深度講解,缺乏足夠的內涵。因此,要想進一步深化體育慕課教學的建設,應該以體育慕課教學內容為中心,通過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方式,針對重點與難點問題設計出若干個問題鏈。最后,解決好體育慕課教學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優化評價與考核方式,科學設計考核內容,進一步提高考核的難度。在高校體育理論慕課教學中,應該改變以往以客觀題為主的線上考核模式,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具有開放性的主觀題,也可以適當提高客觀題的難度。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入學生互評方式,適當放慢慕課教學的節奏,以為學生準備并完成課堂任務提供更多的時間,并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對互評成績進行復核。另外,對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慕課教學模式,應該通過線下測試來對線上測試的真實性與實效性進行檢測。
參考文獻
[1]張晶.基于慕課的體育教育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2015,17(4).
[2]趙明楠,張慧清,楊軍,史友寬.高校體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綜合改革的行動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2(08):16-20+58.
[3]鄭春.以評促建視角下打造新時代民辦高校“金課”課堂[J].中外企業家,2018(14).
[4]劉玉常.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建構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2(03):66-74.
[5]馬文惠.高校體育課:制止“水課”建設“金課”的探究[J].貴州體育科技,2019(02):22-25.
[6]吳賓,姚蕾,周龍.多元一體:“互聯網+”時代體育慕課的價值取向[J].體育文化導刊,2018,(03):118-123.
[7]王欣.休閑體育專業術科課程“金課”建設必要性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4):60-61.
[8]王培善.大學體育MOOC教學模式的初步探討———以同濟大學為例[J].運動,2015,(24):71-72.
[9]史永.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高校體育金課建設思路探討[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9,38(6):68-72.
[10]王澤華.高等院校體育MOOC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1):49-50.
【關鍵字】MOOC;大學計算機;教學模式
引言
MOOC(慕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是相關組織和個人利用各種網絡學習平臺,建立以教學視頻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提供給世界各地眾多學員免費學習的開放式網絡課程。作為一種區別于傳統課堂教學的學習方式,慕課的發展非常迅速。MOOC從正式誕生開始,就開啟了一種全新的教育學習方式。同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網絡課程相比,MOOC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1)大規模。普通的課堂教學,因教室座位,教學管理等因素制約,教學人數一般只有幾十人,最多不過2、3百人。而MOOC則沒有任何限制,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只要能連接到互聯網的用戶,都可以加入MOOC學習,MOOC的受眾人數突破了常規課程的限制,可以有幾千甚至幾十萬人同時在線學習。(2)開放和共享性。MOOC最初就是為了解決教育資源不足問題,為更多人免費提供優質大學課程。MOOC對學習人員沒有國家、民族、年齡和學歷等方面的限制。MOOC課程大多都是免費提供,學習人員能免費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3)網絡社會性。學習者在觀看、學習MOOC短視頻時,常常要回答一些課程提問,解答后才能繼續學習,課后往往需要完成在線作業。同時MOOC平臺上也會提供課程討論區,學員可以向老師提問,學員可以加入學習小組就學習內容進行討論,共同促進學習。國內的高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也于2013年率先加入全球的慕課平臺。2014年,承擔教育部國家精品開放課程的愛課程網和網易云課堂聯手推出了在線課程學習平臺“中國大學MOOC”,該學習平臺匯聚了國內最多、最優的大學課程。越來越多的大學加入到慕課教學實踐中。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一項基本要求。大學計算機是針對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開設的計算機教育的入門課程,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課程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為今后運用計算機工具服務學習、工作做好準備。MOOC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以其開放、自主、個性化的教育理念,為大學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大學計算機是高校教學計劃中培養大學生計算機素養的一門基礎課程,多以公共基礎課的形式在一年級新生中開設。教育部明確提出了“全面推動以本科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為重點目的的大學計算機改革”。國內高校針對學生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尚處于探索階段,教什么和如何教仍然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加強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勢必會增加課堂的教學內容,同時,大學計算機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一些高校往往重視不夠,簡單的認為這門課程只是教學生如何使用計算機、學會使用OFFICE軟件等,進而縮減教學課時。調查分析國內眾多高校的實際情況,大學計算機的教學存在以下問題。(1)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模式落后。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大學計算機在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上一直存在爭議。有些高校主要講授常用的辦公軟件及工具軟件的使用,培養學生計算機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也有一些高校則側重于講解計算機相關的理論知識,如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程序設計基礎等。在課堂教學中,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沒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2)有限的學時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隨著計算機新技術與新應用的不斷涌現,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計算機相關知識也越來越多。大學計算機在教學內容上要不斷更新,增加新的教學內容。而很多高校的大學計算機的課時卻在不斷縮減,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只能縮減授課時間趕進度,許多知識點只能是淺嘗輒止,一掠而過,不能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學生面對眾多的新概念、術語及知識點,很難在短時間內理解、掌握,并產生畏難情緒,難以達到好的學習效果。(3)大班教學,師生教學缺乏有效的互動交流手段。大學計算機公共課一般安排合班授課,一個教學班往往由幾個不同的行政班組成,人數有七、八十甚至上百人。教師要趕進度完成知識點的講解,實驗課上疲于應付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缺乏一種有效的交流溝通的手段。
2大學計算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信息時代背景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已成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途徑。大學計算機不僅僅培養學生計算機實操技能,還更多的體現在計算思維、邏輯思維和程序思維能力的培養上。根據筆者所在學校非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為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計算思維能力,充分利用MOOC教育特點,開展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精準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教育模式。
2.1教學內容
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因此務必需要增加相關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計算思維、程序思維和互聯網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結合本課程的知識特點,擬定教學內容主要:(1)計算機系統概述(2)程序設計基礎(3)計算思維(4)OFFICE辦公軟件(實踐)(5)數據庫基礎(6)Access數據庫(實踐)(7)互聯網基礎及應用
2.2教學設計方案
制定的教學方案中,由教學團隊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培養目標,給出課程的知識體系及每一章節的知識單元。一方面利用已有的優質MOOC資源,從中篩選出能適合本課程教學的資源庫。同時,結合本校教學實際情況,自己建設更有針對性的MOOC視頻資源及案例庫。圖1為大學計算機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活動方案。課前,老師提出自主學習要求及需解答的問題,學生依據課程目標及任務,瀏覽課程資源,完成本單元知識點的構建。針對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可反復觀看視頻資源、查閱相關學習資料、通過MOOC平臺詢問教師或其他同學等手段促進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通過MOOC的在線單元測試,檢驗自主學習效果。課中,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評價和反饋結果,科學安排授課內容。根據知識點的不同確定合適的教學活動,或針對性的精講、或案例教學、或輔導答疑。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的放矢,概括總結本單元的知識要點和難點,探討問題的求解思路和方法。通過分組討論、課堂練習、成果展示等手段,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后,教師布置測試題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并提出下一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通過完成課后測試進行查漏補缺,復習MOOC資源,鞏固本單元知識。教師可及時通過測試結果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為學習評價和教學改進提供參考。
2.3課程學習評價
課程考核方法,除了反映學習者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還要體現各個學習環節的參與度,才能更客觀的進行學習評價。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可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評價方式。學生利用業余時間自主學習在線MOOC資源,完成單元學習任務,因此線上學習效果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MOOC平臺學習成績所占的比重必須適當,太大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太低又不能吸引學生參與。MOOC平臺的各單元在線測試成績根據重要程度不同進行加權計算,按照一定比例計入平時成績。課堂教學與輔導過程中,可將學生的課堂參與表現、分組討論和作業完成情況作為課堂評價的依據。
3結語
MOOC教育的飛速發展,深刻影響著高等教育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大學計算機課程要順應MOOC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MOOC的優點,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以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為重點,科學安排教學內容。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分解教學目標,通過學習在線優質MOOC資源,完成知識單元的構建;課堂精講、討論與答疑則能有效消除知識難點與漏洞。課后復習鞏固與單元測試,能有效掌握學生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閆雒恒,皇甫中民.“慕課”下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創新思考[J].高教學刊,2015(22):145-148
[2]陳娟.基于慕課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翻轉教學研究[J.高教學刊,2016(20):133-134.
[3]李燕,陳文.多維度立體式文檢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10):103-106.
[4]周麗萍,劉濤,彭立宏,肖曉強.探索慕課在計算機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4),36(A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