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翻轉課堂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翻轉課堂是學生課前利用教學視頻等學習材料進行自學,上課時由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協作學習等方式展開課堂教學,促進教學績效最大化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的自主性、內驅力為主導,反對知識灌輸,注重學生差異,強調人際互動和深度學習。自翻轉課堂的概念進入中國伊始,我國英語教育界便嘗試將其用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同學者對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模式、學生的接受認可程度、教師角色等進行了深入探討,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存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如學生缺乏技術支持,不具備家庭電腦,自主學習階段疑難點無法及時解決,自主學習效果不理想影響課堂進度等。
移動學習是通過社會和內容的交互,使用移動設備進行跨情境學習,強調學習者利用移動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自定步調的個性化學習。其便攜性、無線性、移動性等優勢極大地滿足了學習者在課堂外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的需求,很好地填補課堂教學的空白。因此本研究提出以智能手機為工具,微博作為自主學習平臺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期從技術和效率上解決當前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提高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和效率。
二、可行性分析
1.技術支持。
(1)硬件支持。目前的學生是伴隨著智能手機成長的一代,智能手機擁有率達到100%,他們已完全適應利用智能手機進行日常活動的生活方式。且高校已普遍安裝WiFi熱點,收費低廉,操作便捷。
(2)軟件支持。作為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翻轉課堂模式對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微博的手機端APP,功能完善、簡便易用、操作性強。因而微博不僅是一種潮流的生活方式,也能成為一種先進的教育工具。本研究以范文翔提出的翻轉課堂對技術支持的需求圖為藍本,對微博技術支持的翻轉課堂解決方案進行了分析,如圖1所示。微博的主體功用能完整地契合翻轉課堂的要求,既能滿足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又能幫助課堂測評、釋疑解惑、探究、總結等步驟的進行,同時能有效支撐課后的交流評價,突出了翻轉課堂模式在個性化指導、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方面的優勢作用。
2.理論支持。
(1)建構主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知識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者的主動建構獲得,而非教師向學生的單向傳遞。因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不同,在協作過程中就某一問題會形成不同的假設,那么在不同觀點的交流、探討、爭辯的過程中會建構出新的知識經驗。在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中,教師成為學生建構新知識過程的幫助者和指導者,鼓勵并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加以聯系并思考,建構出新的知識意義。
(2)系統化教學理論。系統化教學設計理論的核心思想是系統觀,即主張將教學看成一個統一的系統,把教學準備、實施、評價和反饋視為整體的過程。因此,移動技術支持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開展不僅應考慮教學材料選擇與準備、學習情境建構、教師與學生等,也應充分結合教學設計環節、操作平臺特點等其它系統成份,分析其內在邏輯關系,將課前教師準備、學生自主學習,課中測評、釋疑解惑、探究、總結,課后交流評價等環節順利銜接組織在一起,使各系統成份有效互動,提高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模型的設計與實踐
移動技術支持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型設計。本研究在對當前已有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型進行揚棄的基礎上,建構了移動技術支持下以微博為平臺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型。如圖2所示。
該模型以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流程為基礎,課前結合微博功能觀看微課、留言答疑解惑、照片評論提交作業,課中明確小組分工、復習強化、集中答疑,課后總結反饋,綜合考慮教師和學生在整個教學流程中的不同任務,并將其一一相對應,最終依托移動技術、微博平臺打造個性化學習環境。在線上的自主學習、線下的課堂教學、可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課后作業與反饋中,教師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學生通過反饋模塊發表個人觀點、意見,有利于改進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建構新知識。
四、實踐結果分析
為了在實踐中檢驗教學模型的效果,課題組教師選擇其所帶班級共83名同學作為研究對象,并通過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調查學生學習情況。共發放問卷83份,回收有效問卷83份。
1.實踐過程。
(1)搭建平臺。首先,教師申請新浪微博賬號,并邀請學生關注,由此開展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微博平臺,之后利用微博粉絲群、私信功能建構“微博平臺――粉絲群――即時通訊”的個性化、交互式自主學習平臺,建構學生自主學習環境。
(2)課前活動。教師在對學生情況、學習目標、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后,整合教學資源,選取已有的網絡微課資源或利用錄屏軟件制作5-10 分鐘的微課,并利用微博。教師需同時并依據學習內容設計測試題目,可利用微博平臺的問卷調查功能進行。同時,利用微博的話題功能和標簽功能將材料分門別類的歸入如“語法視頻”、“詞匯學習”、“聽力材料”、“難句解析”、“背景資料”等門類中,以便于資料的整理和學生查找復習。學生利用手機即可觀看學習視頻,之后利用手機微博的評論、私信、粉絲群等多項功能與教師、同學探討交流。教師在此過程中不僅可提供個性化指導,還能觀察、追蹤學生學習軌跡、進而了解學生自學情況與自學效果,給學生提供及時的指導與幫助。
(3)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以學習小組的方式展開,教師首先就自學內容開展快速少量測評,之后就課前討論中關注較多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結合教材內容設置討論問題,鼓勵學生在小組協作中利用教材、參考資料以及手機網絡搜尋相關資料,并鼓勵同時利用微博平臺進行資源的共享共建與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給小組或學生個性化指導,及時解決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探究任務,實現教學目標。討論結束后推舉代表展示討論成果,教師鼓勵并啟發同學進行提問和補充,促進思想的進一步深化。教師進行總結、點評和集中講解,以修正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印象。最后布置作業,進行鞏固與提高。
(4)課后。教師通過微博平臺與學生進行進一步總結、交流、評價,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學習情況及課堂討論成效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以期對教學活動進行適當調整和優化以達到完善教學成果的目的。
2.移動技術支持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效果分析。
(1)利用碎片時間促進移動學習。83.1%的學生表示以微博為平臺、智能手機為工具的翻轉課堂模式有效地簡化了交流過程,94%的學生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移動學習的概念,84.3%認為隨時隨地觀看課前視頻,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互動的方式極好得地用了碎片時間。
(2)促進自學能力、協作能力與表達能力。移動技術支持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對學生的課前自學能力和課堂協作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0.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提升,66.2%的同學認為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提高了協作意識并鍛煉了協作技巧。72.3%的同學表示因課堂討論環節增多,因而鍛煉了表達能力。
五、總結
1.優勢分析。
(1)突破技術障礙,彰顯移動學習優勢。移動技術支持的翻轉課堂模式突破了傳統的信息技術限制,使學生利用智能手機便能不受限制地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任何需要的知識。學生有了更大地自,能有效利用碎片時間自主安排學習進度,充分體現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優勢。
(2)在線學習交流環境體現個性化與交互性。微博平臺的標簽、話題功能可分類整理學習材料,微博可照片、視頻、語音、文字、超鏈接、長微博、投票等,微博的私信、粉絲群等能提供及時交流功能,學生可利用微博的多種動能建構自己的個性化學習環境。
(3)平臺數據分析利于監督與管理。教師可觀察學生在微博平臺操作留下的后臺數據,據此觀察學生在哪些時間節點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討論的熱點和焦點,以此監督學生的自學情況,同時給予學生個性化的指導與幫助。
(4)課前輸入、課堂輸出加強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重視基礎知識,如詞匯、語法、疑難句子知識的講授,而翻轉課堂模式下這些基礎內容多作為學生自學部分出現,課堂以此為基礎進行進一步鞏固、提高和應用。如就單詞的詞源、詞根、背景故事、相關話題展開探討,就語法知識的疑難點進行剖析探討,話題背景下的深入研究等。課前的輸入與課堂輸出相結合,改變了學生單純接受知識的狀態,促進學生勤于思考,加強了學習的廣度與深度。
2.缺陷探討。
(1)自學能力影響學習效果。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影響了學習效果,表現在利用智能手機時易分神,課前未按要求完成自主學習影響課堂討論效果,自主學習過程中無法理解的疑難點沒有及時表達或表達不清導致未能及時解決,進而影響學習效果等。
(2)協作學習過程難以掌控。共有兩種原因導致協作學習過程難以把握進而影響學習效果。一是小組討論中教師未能明確分配小組各成員責任及任務時,如小組內沒有組織、協調能力較好的同學,則會出現部分學生不清楚該做什么;二是有部分同學不夠積極主動,企圖蒙混過關。
六、啟示
移動技術支持的以微博為平臺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要想更好的發揮優勢,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1.精選課前自主學習材料制作微視頻。課前材料的選取直接決定了課堂討論的基礎,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授課單元的實際情況選取材料來制作課前視頻,且為了不占據學生過多時間,給學生造成過大壓力,視頻內容宜控制在兩三個知識點,視頻長度應控制在10分鐘內。
2.控制課堂討論時間,而非全程翻轉。大學英語課堂大多采用大班授課制,學生人數較多,翻轉過程中難免存在教師顧此失彼的現象。且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面對全程討論有畏難心理,因此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宜采取部分翻轉形式,時間以一節課為宜。
參考文獻:
[1]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58-64.
[2]韓麗珍.翻轉課堂在我國發展的瓶頸及路向選擇[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2:41-44.
[3]范文翔,馬燕,李凱,邱炳發.移動學習環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轉課堂實踐探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5,03:90-97.
[4]魏雪峰,楊現民.移動學習:國際研究實踐與展望――訪英國開放大學邁克?沙普爾斯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4,01:4-8.
關鍵詞: 翻轉課堂 翻譯教學 場域理論
一、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或譯作 “顛倒課堂”)近年來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翻轉課堂 ” 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兩名化學教師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他們提出翻轉課堂的初衷是為了幫助遲到或者耽誤課程的學生補課。他們發現,用視頻來學習和課堂針對性地講解能夠讓所有學生受益,這種方式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2012年翻轉課堂進入中國后,引起學術界高度關注。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翻轉課堂正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現代教學當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給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思路。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尋找和建構知識。這一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究和合作討論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學習、思辨、創新的綜合能力。
二、布迪厄的場域理論
“場域”(Field)是法國著名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實踐社會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布迪厄認為場域是“具有自己獨特運行法則的社會空間”[1], “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型”。[2] 場域并非單指物理環境,也不等同于一般的空間領域,它是由社會成員及社會成員之間按照特定的邏輯要求共同建設、提供給個體參與社會活動的主要場所[3]。資本是場域中不同行動者進行社會實踐的工具和目的,是他們爭奪的對象,資本可以分為文化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符號資本。社會行動者憑借手中不同的資本,在場域中占有不同的社會空間位置,從而形成與之相適應的較為穩定的性情傾向系統即慣習。慣習是布迪厄場域理論中的另一個核心概念。慣習不同于習慣,由積淀于個人身體內的一系列歷史關系所構成,其形式是知覺、評判和行動的各種身心圖式[4]。慣習是在潛意識層面發揮作用的,它影響每一個個體的行為。場域與慣習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建構,場域形塑慣習,慣習又有助于把場域建構成一個充滿意義的世界,一個被賦予感覺和價值,值得你去投入、去盡力的世界[5]。
三、 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
高校英語專業翻譯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時代性都很強的課程,我們過去的翻譯教學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照本宣科,教學內容相對陳舊,與社會需求脫節;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師生互動,學生對上課提不起興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實際翻譯水平很難得到有效提高,更不用說滿足不斷變化的翻譯市場需求。因此,翻譯課程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現代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手段和技術,不斷地探索和構建新的翻譯教學模式,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因此,如何利用翻轉課堂的優勢改革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建構新的翻譯教學場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翻譯課程教學質量,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1.翻譯教學場域
目前,教育界越來越多的學者使用場域這一概念。教育場域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參與者相互之間所形成的一種以知識的生產、傳承、傳播與消費為依托,以人的培養、形成、發展和提升為旨歸的客觀關系網絡[6]。從教師教學這一視角來看教育場域,即為教學場域。教學場域為教育場域的一個次級場域或子場域,是指教師以知識的傳授和學生以知識的習得為目的而形成的多元主體間的客觀關系網絡。具體到課程來說,翻譯教學場域又是教學場域中的一個子場域。此場域主要是由翻譯課程的學生與教師構成的客觀關系網絡,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其主要客觀關系。翻譯理論知識、翻譯技巧和翻譯能力是學生需要獲得的課程知識資本和進行翻譯課程學習的目的。學生要獲得相應的翻譯課程資本,才能行成與之相適應的慣習,從而取得優異的課程成績并為其畢業后從事翻譯工作奠定基礎。另外,翻譯教學場域對教師和學生的慣習也有形塑作用,新的翻譯教學場域可以促進新的慣習的形成,翻譯教學場域與慣習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建構。因此,新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意味著新的教學模式的確立,即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從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
2.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
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不同于傳統的翻譯教學場域。在傳統翻譯教學場域中,教師處于課堂的中心,是課堂活動的主導者和支配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課上進行翻譯理論知識和翻譯技巧和的灌輸;而學生是課堂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處于從屬地位,學生課上聆聽教師的知識講解,課后主要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翻譯作業完成知識內化的任務。
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首先必須實現兩個翻轉,第一,教師和學生角色的翻轉。翻譯教學場域的重心應從教師轉移到學生。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教師是知識的權威”的思想,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站立講臺”,學生一排排整齊坐在教室的上課模式。建立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讓教師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甚至是學生學習小組的一員。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和主要參與者,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促進者和策劃者,協助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和吸收,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時間最大化留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座,通過組內交流、組間交流、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完成課堂學習;讓優秀學生上講臺對本小組學習的翻譯知識、翻譯成果及翻譯體會進行匯報或對翻譯技巧進行講解;教師坐到學生中成為學生的一員聽講,大家可以向講課的學生提出問題,考查該學生的知識理解和知識運用的能力或請該學生為大家答疑解惑。這種師生角色的翻轉,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人翁精神,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在課堂活動結束時,教師對各組學習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畫龍點睛的總結,起到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作用。清華大學的劉震等人明確指出: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發生了變化。 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者和課堂管理者轉變成為學習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則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研究者[7]。 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可以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地位和作用發生本質的變化。
第二,課堂教學內容的翻轉。從傳統課上教師知識講解,課后學生完成知識內化和吸收,翻轉為課前通過微視頻教師知識講解,課上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和吸收。傳統教學模式把知識的消化吸收環節放在課后進行,不利于學生遇到難題時為其提供及時的指導。針對這一弊端,美國 Robert Talbert教授主張用翻轉式教學,把知識傳授環節放到課前進行,而把知識吸收環節放在課內進行[8]。
就翻譯課程而言,由于學生知識水平和語言程度的差異,不同學生對于翻譯知識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傳統的課堂上滿堂灌的教師講解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對于基礎好的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的學生是浪費時間,而基礎差的學生又覺得老師講得不夠仔細。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讓學生通過課前教師發送的微視頻進行翻譯理論知識和翻譯技巧的學習并進行相應的初步練習。 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有選擇地觀看教師所提供的視頻內容,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及自身的理解和接受情況靈活調整學習進度。對于視頻中的學習難點或相應翻譯背景知識,學生課前可以有充分時間查閱相關資料,嘗試自己攻克難關,實在不懂的內容可以留到課堂解決。通過這種課前自主學習的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有助于學生找到學習重點和難點。
課上學習主要是完成學生知識的內化和吸收,注重課堂互動、交往、合作與探究。首先,通過學生小組內和小組間的協同合作的方式,互幫互助共同解決課前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解決不了的再尋求教師幫助和指點。其次,為了達到知識的內化和吸收,教師課上提供比課前初步練習更難一些的翻譯內容。通過學生個人獨立翻譯,組內商討解決重點和難點,組間評比優秀譯文,小組代表上講臺匯報展覽翻譯成果,教師點評等形式,達到對翻譯技巧和翻譯知識的深化和領悟。這種重視課堂互動、交往、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達、質疑、討論問題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翻譯能力的提高。
除了實現兩個翻轉外,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還要建立合適的學習成績評價機制,吸引學生為了爭奪翻譯課程資本而努力,從而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慣習。資本是場域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條件,對資本的爭奪是行動者參與實踐活動的目的。對于學生而言,翻譯課程知識即翻譯理論知識、翻譯技巧和翻譯能力就是他們翻譯學習場域中的資本,獲取這些資本不僅可以提升自我,還可以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并為他們順利進入翻譯職場奠定基礎。學生知識的外在表現就是學習成績,因此合理的學習成績評價機制對于學生至關重要。合理的學習成績評價機制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其學習成績評價機制除了期末考試這一終極評價外,更重要的是形成性評估。教師要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將學生課前視頻學習情況、課上參與課堂討論及小組匯報和上臺演講等都納入學生的考核;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還要進行生生及師生互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課前主動學習,課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不斷為獲取翻譯課程資本而努力。另外,通過場域對慣習的形塑作用,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的新慣習的形成。新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其實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比傳統教學更高的要求,其成功必須建立在各方參與者共同努力的基礎上。首先,學生需要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學生在課前先學先練,在課中積極內化知識,在課后愿意總結評價,是順利實現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目標的基本前提。 其次,教師需要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在這個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深入掌握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科知識、教學法知識和現代技術知識整合起來,培養超越三者的新興知識形態和教學素養。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還是教師的專業素養都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可以不斷發揮其對慣習的形塑作用。
四、 結語
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需要教師及學生轉變傳統師生角色和上課模式;逐步擺脫傳統翻譯教學模式下的慣習,學生不斷為占有翻譯課程資本而努力,從而形成適合于新的翻譯教學場域的慣習,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此外,翻譯教學場域畢竟是學校教育場域的一個子場域,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還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因為配套的教學環境是新型翻譯教學場域構建的支柱。學校應該搭建有效的網絡學習平臺,提供網絡軟硬件、視頻技術支持,建立微課的錄制流程化操作等;切實給教師提供翻譯教學創新和改革的激勵機制,對勇于投入教學改革的教師,應大力提供精神及物質支持。
參考文獻:
[1]Bourdieu,P.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Essay on Art and Literature[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3.162.
[2] [4] [5] [法]皮埃爾?布迪厄, [美]華康德. 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 李猛, 李康[譯].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3]金元平. 大學場域資本的結構、位置與關系[J]. 經濟學家, 2013(2): 102-104.
[6]鐘志賢,劉春燕. 論學習環境設計中的任務、情境與問題概念[J]. 電化教育研究, 2006 (3): 16-21.
[7]劉 震 ,曹澤熙.“翻 轉課堂 ”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 代教育技術, 2013,(8):17-20.
[關鍵詞]翻轉課堂 自主學習 以學定教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9-074
【教學內容】空間與圖形――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目的】
1.掌握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征,理解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理解和掌握表面積與體積的公式,并能正確運用。
2.通過微課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分析、歸納各種立體圖形。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設計教學問題。
【教學形式】翻轉課堂;線上交流;學生先學;教師后教。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微視頻的準備。所謂微視頻,就是圍繞本課知識的重點內容,集中闡釋問題的一個小課程視頻文件,意在通過微視頻將教學的內容呈獻給學生。
主要采取PPT手段制作。時長為6分鐘。將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四邊形分別在微視頻里進行呈現,并將長方體、正方體、圓錐體、圓柱體等也一并呈現出來。圖形的網格構建,邊長的字母標注,面積計算時做的輔助線段(虛線)也在微視頻中呈現出來。
二、討論題的設計(學習單的呈現)
1.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么區別?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有哪幾種關系?
2.我們學過的角有哪幾種?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3.什么是三角形和四邊形?你知道都有什么樣的三角形和四邊形?圓有什么特點?
4.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圓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用字母表示。
5.寫出這幾種公式的推導過程,能用圖形表示更好,并拍照上傳到討論區。(微視頻中呈現教師設計好的上面幾種圖形的面積計算示意圖)
6.(在微視頻中呈現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并標注字母)出示問題。
(1)說出上面各立體圖形的名稱和特點。
(2)說說圖中每個字母分別表示什么。
(3)在微視頻給出的表格內填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表面積公式和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
7.延伸教學內容――怎樣量出一個馬鈴薯的體積?
三、學習指南
在觀看微視頻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程度決定視頻的播放進度,對于微視頻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根據自己的理解,將答案寫在教師給的學習單上;根據圖形網格構建形式,判斷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如果有疑問,可以把疑難問題寫在交流區上,和同學共同討論,第二天上課時,大家再共同學習。
四、小測試
1.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
(1)一條射線長7cm。 ( )
(2)大于90°的角就是鈍角。 ( )
(3)兩條直線相交組成的4個角中如果有一個角是直角,那么其他3個角也是直角。 ( )
(4)任何兩個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2.用網格做背景顯示一片樹葉。每一個網格為1cm。通過數格子的方式估計葉子的面積。
【設計說明:本課所涉及的練習題沒有全部在微視頻中呈現,所呈現的都是學生可以很容易判斷或計算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呈現稍難的題目,由學生共同討論完成,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在家學習的負擔。】
五、線上交流互動
教師將以上內容用圖形和文字的形式上傳到學生電子書包終端,學生看后,將自己的學習結果在學習單上完成。學生在研討空間將自己的疑難問題提出來,由全體同學討論,對于能夠很好解決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將一些有點難度的問題單獨布置給他們,實現分層次教學。學生將自學成果在線上進行反饋,教師可以給自學效果比較好的學生布置新課題――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形、梯形,并在圖形中做高。從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繪畫圖形不是特別規范,尤其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不成90°;學生對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不太清楚;學生對圖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很好,但是不能很好地在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上作高。對于這些情況,教師應及時在線上給予相應的指導。
六、錯誤呈現
學生在學習和討論中會出現一些錯誤。教師在線上閱卷的時候,要將這些錯誤集中歸類,幫助學生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和并提出改正的辦法。對于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集中在課堂上講解。
從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的錯誤主要集中在體積的計算上,尤其是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再一次講解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將推導過程用電腦課件演示出來,即三個圓錐體體積等于一個圓柱體體積。課件內容是圓錐形的紙筒裝滿沙子,一次一次倒進等底等高的圓柱形的紙筒里,三次正好倒滿,因此可以證明圓錐體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思考】
“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促進作用是明顯的,尤其是在當前的信息技術時代,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是數學教學的趨勢。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尤其適合,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一些基本的操作,而且微課的內容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具有極大的幫助。這種方式鮮明地表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鮮明地體現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翻轉課堂”可以幫助教師更有針對性地教學,并且能夠集中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對教師的教學反思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便于教師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由于教學過程可以在網上反復觀看,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復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關鍵詞:中職會計 翻轉課堂 教學改革
會計模擬課程中所涉及的手工記賬技能貫穿日后會計崗位工作的全過程,可謂與就業“無縫對接”。然而,日常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為多,傳統教學呈現出諸多問題。
一、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傳統課堂枯燥乏味,教學缺少互動性
傳統手工記賬技能的課堂上,實訓教學模式大致是“教師演示、學生照做”的教師單邊面授講解形式。學生的活動基本是被動地“復制”教師的活動。由于缺少師生雙向互動交流環節,很多學生覺得這種實訓課的學習過程單調枯燥、索然無味,失去學習興趣。
2.教學針對性不強,學生個體差異受忽視
相較普高學生而言,中職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十分明顯的。雖然在接觸專業課前大家都處于“零起點”,傳統的“一概而論”的教學方法無法考慮到這種差異性,其僅僅是將知識“拋”給學生,而不同的學生能否都“接住”“接好”是無從考量的。
3.缺乏有效的反饋機制,實踐教學效果欠佳
在傳統的實訓課堂,學生只需要跟著教師“照葫蘆畫瓢”完成操作即可,缺少自我思考和組間合作的交流過程,一旦在課后出現問題,學生也不知該如何解決,缺乏有效的反饋機制。因此,開設這樣的傳統實訓課程質量不高,實踐教學效果欠佳,失去了原有技能實訓課的開設目的。
二、中職會計專業會計模擬課程采用“翻轉課堂”的可行性分析
1.“翻轉課堂”的概念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是指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派發學習任務,學生利用教師在課前準備好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隨后在正式授課中進行師生互動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即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教師將一部分簡單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微視頻、聽播客、閱讀電子教材,或是在網絡資源庫上查閱資料并通過小組討論來完成課前學習。教師在課前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在課堂上進行針對性授課來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要求,并促成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來達成學習目標。
2.中職會計專業及會計模擬課程教學的要求
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的是具有一定會計專業知識,能了解會計崗位工作流程,并能獨立開展基礎性手工記賬工作的綜合技能型人才。這勢必要求會計專業學生具備較高的與人溝通、合作和協調的能力,同時具備較高的創新及團隊意識。
中職會計模擬實訓課是以日常經濟業務中所涉及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的填制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實操性強,貼近崗位能力要求。而“翻轉課堂”正符合中職會計實訓的教學特點。教師通過錄制做賬的教學視頻,展示關鍵步驟,令學生能舉一反三,進而處理不同經濟業務,達成教學目標。
三、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會計模擬課程應用實踐——以“記賬憑證的填制”一課為例
筆者學校會計模擬課程開設在高二第二學期,學生在此之前已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及會計電算化知識。筆者將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和已有教學理論,嘗試將翻轉課堂理念引入中職會計專業教學,并以會計模擬課程中“記賬憑證的填制”一課為例,按照課前、課中、課后的順序展開論述(具體內容見表1),進行一次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
1.課前——知識傳遞,自主學習
筆者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制作本課微課視頻。具體操作如下:首先,使用手機對填制記賬憑證過程進行拍攝。其次,將填制過程細化成幾個步驟,利用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將視頻按步驟壓縮成幾個5分鐘內的微視頻,并對填制過程中容易出錯及重點步驟進行突出強調,在視頻中用醒目的字幕進行修飾引起學生注意。最后,將上述微視頻上傳至百度云,并以鏈接共享的方式分享至班級群空間,利用網絡做好知識的傳遞,供學生在課前進行自由觀看。同時,根據微視頻內容制作一份配套的學習任務單,附有學習指南、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記錄等。讓學生能根據學習任務觀看微視頻,有針對性地做好自主學習。
2.課中——知識內化,實戰演練
為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筆者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實現課堂教學的知識內化,并把本堂課的教學環節分成了三個階段,為教師與學生均設計了課堂活動(具體內容見表2)。
“翻轉”的教學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讓傳統課堂中教師“手把手”地教、學生“照葫蘆畫瓢”的教學方式,改為以學生為操作主體,教師輔助解答疑惑并作指導的“雙邊”教學方式。
3.課后——知識鞏固,反饋評價
在本節課結束后,課后鞏固同樣不可忽視。學生在課后將使用“問卷星”網絡在線系統進行課后練習,完成本節課的知識測評,繼續鞏固“記賬憑證的填制”。同時,通過在線測評反饋的成績數據統計以及群空間的學生疑惑問題,教師可了解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根據在線平臺的大數據反饋,對課程設計進行針對性優化。
四、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會計模擬課程教學效果分析
為證實翻轉課堂的實施效果,筆者進行一場教學實驗效果檢驗。選取筆者任教的另一平行班級(16會計電算化班)作為對照組,對該班實施傳統教學方式,即課堂老師演示,學生進行“跟學”操作。在兩個班級各自完成教學后,組卷后采用課堂“閉卷”方式考核,要求每位學生為10筆經濟業務填寫記賬憑證。考核完成后統計錯誤的憑證張數和錯誤類型,計算錯誤率(結果見表3)。總體來看,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學生的填寫錯誤率明顯降低了,尤其是簡單的操作性的錯誤,成效顯著。
五、翻轉課堂教學總結與反思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教學,基于翻轉課堂理念展開的會計模擬技能實訓課程設計的教學,與傳統教學進行對比證明,“翻轉課堂”使學生在具體的原始憑證審核、記賬憑證填制等實踐操作能力、實操正確率上都有較大的提升。這種教學模式適合應用于中職會計專業尤其是實踐性較強的手工技能實訓課上。
在這種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中都給予評價和反饋,使學生真正做好“知識內化”。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自學成果進行反饋,例如小組展示、組員交流、實操檢測等,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
第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需教師針對中職學生特點制作微視頻。中職學生普遍缺乏自律性,課下的自主學習效果很難保證。因此,一個高質量、奪人眼球的微視頻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得以開展的保證。
第三,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不適宜全部專業課都應用“翻轉課堂”教學,而應該選擇會計模擬此類技能實訓課程實施。因此,翻轉課堂對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如今,在“互聯網+”的概念推動下,中國教育已邁向4.0時代。“翻轉課堂”不僅符合時代變革,更是一種適合中職生個性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目前,各類在線交互教學平臺的出現,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
參考文獻:
[1]張渝江.翻轉課堂變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
[2]謝春苗.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高職《基礎會計》實訓課為例[J].新課程研究,2014(5).
在確定了上課內容以后,首先進行了設計,本節課是一堂以實驗復習為主的探究課,內容比較多,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既要有相關的基礎知識作為鋪墊,又要有一定的推理分析能力。課堂內容大致如下:上課開始首先復習了一些有關物質鑒別的基礎知識,如常見離子的鑒別方法等等;然后由易到難,由書面到實驗操作,進行一道例題后馬上小結,通過很多貼近現實貼近生活的例子,對物質鑒別的方方面面的知識逐漸進行了全面的復結。我在自己學校的兩個班級進行了有限的磨課,在那兩節課堂上,發生了許多出乎我預料的事情。自己學校僅有的其他兩位科學老師和相關的負責領導參與了我的兩次磨課的全過程,給出有益的建議。大致有這么幾點:第一是我對學生估計太高,我設計的一些“不太難”的題,他們居然也很難快速達到我的要求而答出;第二是我設計的學生動手實驗有好幾種方法,他們只做了幾種過于簡單的實驗,對于難度大的實驗很少有能設計出的;第三是初三學生照樣是不想發言,自己知道的也不想說,“做的比說的要好一些”。所以課堂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經過第一次的學校小規模的寶貴的兩次磨課,我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重新進行了設計,于是選取了貼近生活的相關知識作為復習對象,以實際生活為載體,以學生的課堂活動為主線,以老師的課堂講解為導向,通過短短的40分鐘讓學生掌握物質鑒別的關鍵、原則、一般步驟等知識,同時兼顧良好的科學實驗習慣,規范的操作,探究的意識。基于此我設計本節課主要體現以下意圖。
1、體現科學教學的知識性。復習并強化學生在面對“物質鑒別”這類題目時的解題規范性。首先必須要有相關的基礎知識作為鋪墊,如一些特殊離子的鑒別方法,常見物質的顏色,常見物質的溶解性,一些相關的“化學之最”的知識,一些估算的數據等等。其次要知道鑒別的原則:原理正確,操作簡便,現象明顯。第三要知道鑒別的步驟:編號取樣、加入試劑、描述現象、得出結論,這些在課堂上都應該有重要體現,并且有所強化。
2、體現科學教學的理念性。科學的課堂教學應該體現出“活動的、合作的、探究”的課堂。本節課我設計了較為豐富的課堂活動內容,有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小組討論、練習鞏固;課堂活動中既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又有大量的小組合作完成的內容;課堂練習中有科學探究題,充分給學生提供了活動、合作、探究的平臺。
3、體現科學教學的實際性。科學的課堂教學應該盡量的貼近生活,關注社會時事。這樣在教學中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的生動活潑,原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習科學知識能使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節課本人設計的“小試牛刀”“走進廚房”就體現了這個理念。“小試牛刀”中習題內容是當今社會中存在的或者曝光的假冒偽劣商品坑害人民的事件,但是能用我們學過的科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問題。“走進廚房”就是廚房中的科學知識的應用。
本節課的設計本人主要還有這樣的意圖:因為是九年級的復習課,所以注意了應試的目的,所選的課堂練習題充分的考慮了中考的要求;因為是異地授課,所以充分的考慮了所上課的班級學生基礎,他們這方面的知識的復習情況,這些都是在和本班的科學任課老師充分溝通后才設計的;因為是有實驗的內容,所以充分的考慮了實驗的可操作性,以及操作的簡便性,實驗器材準備的簡潔性。
為此,本人還設計了一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課堂活動單如下。
《物質的鑒別》專題復習
(學生課堂活動單)
記錄員: 發言人:
活動一:小試牛刀(任選一組)
要求:具體寫出兩種物質的鑒別過程,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1)我們選擇的是 組。
(2)方法:
(3)原理:
(4)操作:
(5)現象及結論:
活動二:走進廚房
要求:1、具體寫出食鹽和純堿的鑒別過程,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2、利用桌上的器材和藥品動手完成實驗(方法及試劑的選擇均不限制)
(1)方法:
(2)原理:
(3)操作:
(4)現象及結論:
也準備了便于準備和攜帶的實驗器材。
一堂經過全方位準備的縣級全員研教性質的公開課到此準備就緒,只等上課的到來。最后我本人對本節課在各個環節又進行了細致的打磨,但還是帶著惶恐的心情走進了真正賽課的課堂。
關鍵詞:翻轉課堂;專業英語;成效;問卷調查
油氣儲運工程是研究石油與天然氣的儲存、運輸及管理的一門交叉性工程學科,其專業知識包含油氣集輸、油氣長輸、油庫設計與管理等。而專業英語作為銜接基礎英語和專業知識的重要紐帶,對于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課文閱讀的方式,逐步教授學生專業單詞以及專業知識的英語表達,是目前油氣儲運工程專業英語較為常用的教學方式。但是,相較于通識英語,專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要求學生具備足夠的專業素養才能準確地理解和接受。因此,常常發生教師與學生間對于學習難點的理解偏差,降低了教學效果。針對這一問題,以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集中答疑為主要形式的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教育方法,發揮和調動了學生的自主需求和內化學習能力,成為解決師生教學重點偏差的手段,在油氣儲運工程專業英語的教育中進行了改革試點。為了明確翻轉課堂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在學生中開展了問卷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為油氣儲運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方法改革提供參考。
一、翻轉課堂教學成效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一)調查對象
本次問卷調查依托網絡調研平臺,從油氣儲運工程大三學生中隨機抽取一個教學班共51名學生完成調查問卷填寫。51名受調查學生中男生15人,女生36人,分別占比29.4%與70.6%。由于專業英語的學習情況與學生的基本英語水平相關,因此在調研之前也對學生的四級考試成績進行了統計。在調查對象中,通過四級的人數為38人,占總人數的74.5%。在后續的調查結果分析中,需要考慮學生之間英語基礎的差異對于學習效果的影響。
(二)調查問題設置
本次調查問卷一共分為五個部分共23個問題,見表1。設置內容除基本情況調查外,首先設置5個問題摸清調查對象在常規課堂中的學習情況;其次圍繞翻轉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設置了兩個部分共9個問題,分階段地了解調查對象對于該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最后是總體情況調查,設置了7個問題,主要用于掌握調查對象對于翻轉課堂的評價、認可度以及對教學方式推廣的支持度。
二、翻轉課堂教學成效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一)基礎學習能力對翻轉課堂教學成效的影響
本次問卷調查通過對常規課堂學習情況的調研,掌握了被調查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能力。在常規的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偶爾注意力不集中或聽不懂老師講解的學生占比47.06%,另有近50%的學生會發生更加頻繁的注意力不集中或存在聽不懂的現象,具體人數與分布見表2。而對于翻轉課堂上自己的具體表現,認為自己完成“很好”和“較好”的同學占比約為47%,認為完成“一般”的學生占比約為51%,認為自己完成“較差”的學生僅為1.96%,見表3。一方面,可以認為,在常規教學中從沒有發生過注意力不集中或聽不懂講解情況的同學,是英語基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其翻轉課堂的表現應當為“很好”。調查結果顯示,翻轉課堂中表現“很好”的同學的占比達到了9.80%,幾乎是自認英語基礎學習能力較好學生的3倍(3.92%)。可見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在常規教學中經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聽不懂講解情況的同學,是英語基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其翻轉課堂的表現預期在“較差”狀態。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自己在翻轉課堂中表現“較差”的同學僅為1.96%,遠低于常規學習中經常不能跟上進度同學的比例(13.73%)。可見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同學也具有較好的學習效果。綜合上述數據分析可知,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優生和差生中均要優于常規的專業英語教學方式,英語基礎學習能力上的差異,不會改變翻轉課堂教學的成效體現。
(二)課前學習環節對翻轉課堂教學成效的影響
專業英語課程的課前學習內容以課本知識為主,補充了中文教材、學術論文和網絡視頻資源。對于學生完成課前學習的效果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見表4根據調查情況來看,超過六成(66.67%)的學生認為課前學習的內容量適中,在余下的學生中,認為課前學習內容掌握較差的學生僅有1位,占比為1.96%,其余學生認為自己的課前學習效果較好或很好,自評價為“一般”“較好”“很好”的學生總人數占比超過了98%。這一比例與表3中認為自己在翻轉課堂上表現很好、較好及一般的學生總數是一致的。表明專業英語課前學習環節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成效之間具有十分顯著的關聯性,課前學習環節做得較好的學生,預期在翻轉課堂中應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效。此外,將課前學習評價與翻轉課堂表現評價進行詳細對比可進一步發現,對自己在翻轉課堂上的表現評價為“很好”的學生比對課前學習內容掌握自評為“很好”的學生多2名;而評價等級為“較好”的學生在翻轉課堂自評中又比課前學習內容掌握情況多3名,見表5。表明通過翻轉課堂的課上活動,有5名(占比9.80%)學生提升了自己對于學習狀況的評價等級,說明通過良好的翻轉課堂課上活動,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學生對翻轉課堂的評價
在本次調查問卷中,設置了“總體情況調查”環節,要求學生對于翻轉課堂做出總體評價。首先,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有90.20%的學生認為翻轉課堂提高了翻譯能力,另有86.27%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對于油氣儲運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其他三個潛在的能力提升范疇“閱讀能力”“專業英語寫作”“口語交流能力”的被選擇率僅分別為52.94%、43.14%和35.29%,見表6。這些薄弱環節為未來專業英語翻轉課堂的課上活動設計,提供了改進方向。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有超過一半的同學(50.98%)更加喜歡翻轉課堂,僅有2人(3.92%)明確表示更加喜歡常規教學,另有45.10%的同學表示自己難以做出偏好選擇,見表7。可見,翻轉課堂相比于常規教學而言,其吸引力優勢是顯著的。但是,在受調查的學生中,有近一半無法在翻轉課堂和常規課堂之間做出明確選擇,說明需要進一步改進現有的專業英語翻轉課堂設計,來提高學生們對于該教學模式的認可度。
三、油氣儲運工程專業英語翻轉課堂改進建議
(一)在課堂環節中增加教輔材料和趣味閱讀
針對學生認為翻轉課堂對“閱讀能力”提升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增加閱讀材料和提高閱讀量來解決。目前,超過六成(66.67%)的學生認為課前學習的內容量適中。因此,增加的閱讀量和閱讀材料不應納入課前學習環節,而需設置在課堂環節中。閱讀的內容應當與課文內容相關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其篇幅應保證班級同學能夠在10min之內完成閱讀并消化篇幅內容。對于閱讀效果的考察可以是多方面的,一類是按照傳統的方式課上布置5~10道閱讀理解題;另一類則是結合口語交流能力培養來設置,這類具體內容參見第三點改進建議。
(二)增加專業英語寫作練習
針對學生認為翻轉課堂對“專業英語寫作”提升不足的問題,分別在課前學習環節和課堂環節增加專業英語寫作的相關內容。可適當將部分課前學習中的專業英語閱讀材料替換為專業英語寫作內容,此外在課堂環節再輔助部分寫作內容,兩者可以聯動。例如在課前環節設置的專業英語寫作內容,可以在課上進一步延伸,將文字轉換為思維導圖、流程框圖等,更加多樣靈活地掌握專業英語的寫作方式、類型和內容。
(三)在課堂環節增加英語口語交流內容
針對學生認為翻轉課堂對“口語交流能力”提升不足的問題,在課堂環節中增加英語口語交流內容。為保證課堂教學的連續性,建議與課堂環節中增加的趣味閱讀聯動。具體做法是,將班級中的同學分為2組以上,安排不同的教輔閱讀材料。之后留出5~10min的準備時間,讓不同組的同學之間用英語相互交流,向對方說明閱讀材料內容大意。
(四)提升學生對于翻轉課堂的認可度
針對翻轉課堂認可度僅為50.98%的問題,從增加學生獲得感入手來提升學生對于翻轉課堂的接受比例。首先是保證以上三點改進內容的落實,補齊翻轉課堂的能力培養效果。其次可以適當增加課堂環節在課上演講、口語交流的點評和評優,以及課上小測試的評優環節,量化體現學生的所學所得,突出明確翻轉課堂的教學成果,從而提升學生的認可度。
四、結束語
為明確翻轉課堂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從油氣儲運工程學生中隨機抽取一個教學班共51名學生完成了問卷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發現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優生和差生中均要優于常規的專業英語教學方式,學生對翻轉課堂的學習過程及結果也普遍較為滿意。但是,學生對于翻轉課堂在“閱讀能力”“專業英語寫作”和“口語交流能力”三方面在能力提升上的作用的認可度不高,有接近一半的學生表示無法在常規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中選出更喜歡的教學方式。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四點翻轉課堂的改進建議,增加學生的獲得感,提高其對于翻轉課堂的認可度。研究成果為油氣儲運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方法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金亮.“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油氣儲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0(9):157-158.
[2]李潔,王黎,孫鶴旭.應用為導向的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研究———以河北工業大學版《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英語》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6):89-90.
[3]陳海林.翻轉課堂視角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研究[J].知識經濟,2020(18):165-166.
[4]彭星煜,梁光川,胡亞梅,等.油氣儲運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思考與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2(20):220-221.
[5]吳瑕,賈文龍.翻轉課堂在油氣儲運工程專業英語課堂中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5(29):219-220,226.
【關鍵詞】翻轉課堂 課前學習 積極性 策略
一、引言
目前,眾多專家和學者對翻轉課堂進行了研究和實踐,構建了眾多的翻轉課堂模式,但是無論何種模式,都強調了課前學習這個過程的必要性。例如:
課堂翻轉模型:建立課程資源―網絡在線學習―課堂活動―學習測評―提煉升華
自主學習模式:課程開發―自主學習―課堂內化―測試與反饋―研討與總結
目前各類學校及學科的教學研究重點普遍集中在課程開發、建立課程資源與課堂活動上,對課前自主學習這一塊研究不夠。
課前學習也稱課前預習。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通常以“課堂教學+課后作業”的形式進行知識的講解傳授。但是在翻轉課堂模式下,通常以“課前學習+課堂活動”進行知識的吸收和內化,課前學習成為學習的必要過程。沒有課前的學習,翻轉課堂的教學實施效果會很差,甚至根本無法進行課堂翻轉教學。
本文以寧波大紅鷹學院為例,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整群抽樣調查,總共調查了485位學生,從大學生課前學習現狀、態度、困難、翻轉課堂實施效果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得出課前學習的相關問題,最后提出提升大學生課前學習積極性與效果的策略。
二、調查結論
(一)我校學生普遍認為課前學習對于上課的效果以及新課的學習都是有幫助的,僅有很小一部分同學認為沒有幫助,所以課前預習在學習中很重要,不能被忽視,應該在教學體系中充分運用起來。
(二)在調查的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愿意積極地去參與課堂討論,可是仍有將近一半的學生積極性一般,所以調動這部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很有必要,如果可以調動這些同學的積極性,就能夠加強整體學習的氛圍,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在調查中可以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在遇到課前學習難點時往往會跳過,而不是主動去解決問題,這部分學生的預習時間往往也不長,說明需要去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主動預習,主動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四)學生對于課前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僅有少量同學會去主動預習,絕大多數只是偶爾去預習,更有一部分學生從來不預習。他們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不重視課前預習、覺得課前學習沒有必要、看不懂和沒有好的預習方法。我校學生花費的預習時間不夠多,在愿意去預習的那部分人群中,花費時間的比例也大多數集中在一小時以下,更有部分是基本不花費時間的。
(五)翻轉課堂相對于普通的教學模式能夠增加學生的預習時間和主動性,但是目前學生對于翻轉課堂的喜愛和接受程度并不高,并且了解的程度也不夠深入,翻轉課堂處于起步階段。學校和任課教師應當對翻轉課堂進行宣傳和引導,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于翻轉課堂的喜愛和接受程度。如果提高了學生的喜愛程度,他們就更加愿意去通過翻轉課堂進行預習或是課上的學習,有利于翻轉課堂的實施。
三、建議
(一)教師可以在課前學習任務布置中,控制好預習需要花費的時間,過多的預習任務,會使預習積極性不高的同學不愿意去預習,建議預習時間為一小時之內。
(二)將課前學習納入學生成績考核,通過網上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或是課上測驗等辦法,檢驗學生的課前學習效果,以此來監督學生是否已經完成相應的課前預習內容,讓存在懶惰心理的學生糾正自身的學習態度。
(三)教師必須在課前發放學習的素材,讓學生們有資料可以使用,方便學生入手去進行課前學習,加強學生課前學習的目標性和主動性。可以在晚自習中,通過課代表的M織,全班學生集體觀看視頻來進行課前學習,視頻內容要簡短而又精髓,突出所需要的知識點,在觀看視頻后可以做相關的習題來鞏固記憶,加強預習效果。
(四)可以采取團隊化學習,以2~4人為小組進行學習,組長負責制,由教師分配相應的課前學習任務交給小組去完成,小組成員集體學習完成任務,由組長帶動團隊集體學習,同時對組長實施一定的激勵政策,這樣可以保證團隊的課前學習效果,可以帶動組員進行集體學習。
(五)加強推廣翻轉課堂這種新式的教學模式,積極在校園中開展起來,讓學生了解這種課堂的新穎之處和優良之處,在新型教學模式中培養學生課前學習的興趣,讓其感受到課前學習的好處,使之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六)可以嘗試進行作業翻轉,把作業布置成下次課的內容,突出下次課的知識點,主要以習題的操練和心得的描述為主,教師提前進行批閱,可以充分了解到學生課前學習的效果,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七)為大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讀書館、教室、網絡等基礎設備的建設與優化,引進新穎有效的教學器材,同樣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從外在環境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 中學美術 翻轉課堂 微課 教學效率
當前,中學美術作為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創造性很強的學科,理應受到所有學生的喜愛,沒有要背誦的課文,沒有要熟記的單詞,也沒有做不完的題目。然而,學生參與的熱情并不高,興趣沒有被激發,對美術課程的重視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還處于弱勢,甚至可有可無。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單調、教學評價欠妥、教學內容枯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等問題。“翻轉課堂”可以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能充分激發學生積極投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所謂“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教師通過創建微課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通過“翻轉課堂”,完全可以轉變傳統美術課堂的操作行為,從而充分體現美術課程的性質和價值,充分發揮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下面我就蘇少版七年級下冊第5課《仕女?簪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翻轉課堂”的探索與思考。
一、設計學習任務單,改變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上,課一開始揭示課題,接著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生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欣賞,介紹制作方法等,最后一環是學生動手或畫或制作或作品展評,主要教學過程一般都比較順利,但作品、作業普遍來不及完成,更沒有時間進行充分的操作和有效的作業展評。其實這些現象與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有直接關系,課堂結構缺少變化,教學環節呆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難以發揮,更不利于學生想象力、創造性的發展。“自主學習任務單”是突破傳統教學瓶頸的好抓手,它的出現將學生變成“前臺”自主學習的主體,教師則變成“后臺”做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通過任務單,學生課外有一個自定進度的學習,就能很好地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實際教學證明,學生通過任務單的自學,學習動力和興趣得到提高,能有充足的時間用來創作作品。
例如:教學《仕女?簪花》這課時,設計的自主學習任務單,學生一看就明白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做?其中“學習方法建議”欄目,要求先自學教材,再觀看微課視頻,最后完成任務單習題,這樣的自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當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發現困惑和疑問時,在任務單中的“困惑與建議”欄目進行記錄,等待課堂解決等細節的指導,這樣的指導能夠讓教學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外,通過設計4個學習任務,由任務1的自學教材到任務2的觀看微課,從簡單地了解到深入地探究。同時任務2安排學習微課視頻的兩個環節,從整體把握到帶著問題思考,讓學生在層層遞進中了解唐代婦女服、裝、飾的文化特點。任務3先安排學生上網了解其他朝代服、裝、飾的特點,再安排學生了解現代服、裝、飾的變化,讓知識在遷移中得到步步提升。任務4安排學生先繪制設計圖,再根據設計圖及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制作一個飾品,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美術創作水平。
二、制作微課視頻,搭建學習平臺
“翻轉課堂”對教學過程的發生地點進行調換,讓學生先在課前自習,正式上課時間教師專門負責答疑解惑,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微課”在這里代替教師幫助學生在自習中完成知識傳授過程。可以說“微課”和“翻轉課堂”是相輔相成的,“微課”是“翻轉課堂”的必要元素,是為“翻轉課堂”服務的。在“翻轉課堂”里,學習者學習的都是老師們制作好的一個關于新課內容的微視頻,這種教學用的“微視頻”就是現在所說的“微課”。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學生的需要。一節課的精華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教學點展開,精彩的、的環節都是短暫的、瞬間的。學生視覺駐留時間普遍只有5~8分鐘,制作微課的時間不宜過長,這樣才能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錄制時能將教學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提供給學生,那么借鑒意義和交流價值將更大。
例如:在制作《仕女?簪花》這課的微課時,著眼于學生自學教材基礎上的解惑,對于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學教材能學會的少講;學生易錯的易混的要重點講,還要講學生想不到的。在實際制作時重點講了唐朝的服、裝、飾的特點,在唐朝服飾的構造和服裝的紋樣上對學生進行解惑,加入學生想不到的唐朝面部妝容的7個步驟,并對配飾中的色彩搭配與紋樣設計進行提示。通過實際教學和學生的使用發現,制作的微課視頻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幫助了學生解決了一些困惑,為自己創作作品提供了靈感。
三、把握課堂時空,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實施“翻轉課堂”,很多人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微課視頻的制作上,這其實也是一個誤區。微課視頻自然重要,但比微課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課堂上多出來的這些時間和空間。課堂的對話和討論,需要教師做出精心的準備和細致的觀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轉課堂”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課堂討論帶來“吸收內化”學習過程效益的提高。另外,學生課前創作的作品評價也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因為美術作品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學方式,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主要環節。新課程理念提出:評價標準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 高職英語 教師角色
一、研究背景
1.“翻轉課堂”的發展過程。隨著互聯網技術、數字化策略、學習技術、社交媒體技術等各種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一種重要課堂教學技術變革――“翻轉課堂”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首次在高中化學課上嘗試讓缺課的學生在家觀看教學視頻,在課上由教師講解作業的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并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2011年,孟加拉裔美國人Salmankhan創辦了Khan Academy(可汗學院,罕學院),免費提供優質教學視頻,降低了教師在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的難度,推動了“翻轉課堂”的發展。2011年后,隨著Moocs亦稱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開放網絡課程)在全球教育領域的崛起,“翻轉課堂”在實施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早期的課前觀看視頻、課上老師講解的“翻轉課堂”相比,慕課更重視“互動與反饋”,提倡建立“在線學習社區”。
2.“翻轉課堂”的定義及特點。所謂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由教師提供視頻教學資料,學生在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再由師生在課堂上協作探究、共同完成作業答疑,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結構,翻轉了原有的“教師課堂上課,學生課后寫作業”的教學結構,重新建構了“學生晚上自主學習新的知識,白天在課堂在教師的輔導下參加課堂活動,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知識內化過程”的教學結構,形成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內化過程、在課堂外完成知識學習的新型課堂教學結構。“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更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教師給予學生的個性化指導,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觀念中講臺上的主講者,轉變為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者、組織者、助教和輔導員。
3.英語教師角色的定義及其在“翻轉課堂”中的作用。“角色”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定義是演員扮演劇中人物,或是比喻生活中某種類型的人物,也指工作中一個環節、一個部分。“教師角色”包括以下三種含義:一是教師的行為;二是教師的地位和身份;三是對教師的期望。對于高職英語教師來說,傳授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是教師的核心角色。而英語教師角色是教師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目標不同、教學方法不同而介于學生互動所形成的不同教學作用的統稱。
該課堂形式首先被應用于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國內外的學者們通過研究和實踐證明“翻轉課堂”的理念也可以應用于職業院校層次的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學活動能否獲得成功離不開學生的配合,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層次或是課程的操作流程都不是“翻轉課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推廣的障礙,教師角色轉變和準確定位是此項教學改革成敗的基礎和關鍵。未來的高職英語教學應該是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擔任的不同角色對高職英語學習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未來的“翻轉課堂”也對高職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英語教師角色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國外學者對外語教師的角色的研究主要從三個角度展開。
一是從教學法變革的角度,分析英語教師在不同教法中的角色和作用。Harmer(1983)認為外語教師的角色為控制者(controller)、評估者(assessor)、組織者(organizer)、提示者(prompter)、參與者(participant)和知識源頭(resource)。Voller認為在幫助學習者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英語教師扮演的最重要的三種角色分別為促進者(facilitator)、指導者(counselor)和知識來源者(source of knowledge)。Wells(1993);Hall(1998);Hall& Walsh(2002)在課堂師生互動中研究了語言教師的角色。Richards and Rogers(1986)所著的《語言教學的途徑和方法》,Breen and Candli(1980)發表的《交際語言課程的要領》,Widdowson(1987)發表的《教師和學習者的角色》;Tudor(1993)發表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等論文和著作中都體現了這一角度。
二是研究教師信念(belief)對英語教師角色的影響。教師角色信念系統對教師在語言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教與學產生巨大的影響;與此同時,學者們普遍認為:教師信念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因此西方語言教師的信念可能和亞洲語言教師的不相同。研究教師角色信念的代表作主要有:Williams and Burden(2000)所著的《語言教師心理學》,Richards(2001)所著的《超越專業技術訓練》,Brindley(1984)所著的《成人移民教育研究的需求分析和目標設定》。
三是從文化角度出發,對比東西方文化中教師角色的不同之處。他們(Watkins & Biggs,2001;Holmes,2005)認為東方教師傾向于專制主義(authoritarian),不善于溝通(antisocial),善以考試為主、以大量信息大量記憶等方式進行辯證法實踐論證(dialectic approach)。西方教師通常被認為是課堂教學中的促進者(facilitator),組織者(organizer),友好的評價者(friendly critic)(Pratt,1991;Cortazzi & Jin,2001)。
此外,也有學者根據教師風格的分類,研究英語教師角色在課堂上發揮的不同作用。如Lewin,Lippitt,& White(1939)等人將教師的領導行為歸納為三種:專制(autocratic)、民主(democratic)、放任(laissez-faire)。
2.國內研究現狀。國內學者從多個角度研究了英語教師角色。曲文婕(2004),申海霞(2008),趙蓉(2011)等調查、分析并評價大學了英語教師在語言課堂的中介作用,徐錦芬(2007)進行了“中外籍英語教師課堂中介作用調查與對比分析”。華維芳(2001),徐錦芬(2004),王一普(2005),項茂英(2010)等探討了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及角色定位的重要性。劉士祥(2013),但冰潔(2014)等研究了外語教學改革下英語教師的角色轉變;唐衛紅(2009),劉毅(2012)論述了大學英語學習者和教師角色期待之間的關系。陳冰冰(2008),丁仁侖(2014)等對大學英語教師信念進行了研究和討論。
大部分關于教師角色的研究都以描述性研究為主,量化研究較少,僅有龐繼賢(2004),王霞(2013)等進行了量化教師角色行為的實證研究。筆者以“翻轉課堂”和“教師角色”為關鍵詞在搜索了“中國知網”數據庫后發現,相關研究文章的數量僅為5篇,以平面分析和展現“翻轉課堂”中教師應承擔的角色為主,以“翻轉課堂”,“高職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的研究文章數量為0篇。可以看出,“翻轉課堂”在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方面的研究還很局限,還沒有深入到外語教學的各個方面,還需學者們作更深層次的挖掘。
三、研究內容
傳統高職英語課堂角色單一,而“翻轉”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帶來的是教師角色全面重塑與革新,給身處改革中心的高職英語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
本研究以建構主義理論、掌握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為基礎,通過對完整課堂教學活動的分析,研究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角色包含內容及影響因素、教師角色現狀,提出其改革需要;通過研究分析提煉角色相對應的特征及細分角色的演化過程,從多維度提出促進教師角色轉化的診斷性建議,重新定位信息化環境下“翻轉課堂”中高職英語教師角色,構建新角色模型,實現教學改革中高職英語教師角色的順利演化。具體內容包括:
1.把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建構、師生角色、師生關系、師生信念等問題作為研究內容,研究教師角色所包含的內容以及各種影響教師角色的因素。
2.傳統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角色現狀的調查研究和思考。
3.傳統課堂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中高職英語教師角色對比研究;預計通過對“翻轉課堂”實驗教學班級和傳統教學班級中師生角色對比,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等方面的研究,分析高職英語教師角色的演化過程,研究教師角色的不同作用,找出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診斷性建議,提高學生的英語輸入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4.“翻轉課堂”中教師新角色呈現方式和作用的研究分析。
四、創新點及研究價值
1.創新點。目前國內能夠檢索到的相關研究大都是針對“翻轉課堂”中英語教師的角色期待或是角色轉變的意義討論研究,研究內容比較單一,實用性不是很強,很少有深層次的應用研究。本研究以建構主義理論、掌握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為基礎進行研究,和傳統的研究方法相比,本研究的思路更系統、全面,容易找出影響教師角色的關鍵原因,因而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學科研的效率,優化教學改革的方案。
2.研究價值。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課堂結構的徹底變化,從而推動了“翻轉課堂”的發展。國外對“翻轉課堂”中外語教師角色的實踐和研究比國內早,也更為豐富,但由于國外“翻轉課堂”的教育背景、發展水平、辦學層次、評價體系等和國內的情況不盡相同,而這些方面又都影響著“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定位和教師能力發展,相關的研究結果對我們有借鑒價值,但未必完全適合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對高職英語教師提出的特殊要求。本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如下:
(1)本研究旨在對高職英語教師角色進行多維度分析,以建構主義理論、掌握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為依據,研究“翻轉課堂”中高職英語教師的角色轉變過程并對教師角色特征進行分析和證據性描述;并結合教師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提出診斷性建議。通過研究轉變教師角色來改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由知識接受者變為知識探索者和體驗者,解決本院英語教學中的若干問題:如學生的語言學習過程中輸入效率不高、交際意識和語用能力不強等問題,彌補當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不足之處。
(2)本研究成果可以為研究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和實踐的學者及教學一線的老師所用,用于不斷完善自身角色定位,重新定位師生關系;為探索深度課堂交互提供指導,促進“翻轉課堂”的推廣,實現教學改革中高職英語教師角色的順利演化,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繼而改變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
(3)本研究提供了一個研究思路,研究者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其他教學研究,如教師角色沖突、角色行為與技巧等問題的研究。本研究相關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還可以進行遷移性應用,進一步推廣到其他層次的外語教學中,為我國外語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2).
[3]張男星,饒燕婷.“慕課”(MOOCs)帶給中國大學的挑戰與機遇――訪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J].大學(學術版).2014(1).
[4]柯森.論信息時代教師角色的轉變及師范教育的發展趨勢[J].教育研究.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