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邏輯推理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問題邏輯;思想政治理論課;科學發展觀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9-0277-02
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科學發展觀讀本》(以下簡稱《讀本》)一書,從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理論背景、實踐基礎和歷史地位,到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內容、精神實質,再到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內容非常周全[1]。科學發展觀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創新的路徑之一是以問題邏輯的方式對科學發展觀進行闡釋和重構,重在釋疑解惑,形成基于問題邏輯的科學發展觀教學體系平臺。
一、構建科學發展觀的問題邏輯體系
問題邏輯是專門研究問題的一門應用思維科學,其中心任務是揭示問題之間及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這個范圍內所產生的各種問題的邏輯性質和關系[2]。以問題的方式推進科學發展觀進“思政課”,我們開展的一項主要工作是: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教師對問題(《讀本》的基本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并與教材內容對接,通過問題層次細化,建立科學發展觀的問題邏輯體系。層次細化所指向的是問題的層級關系,即預設一級問題,然后把問題細化為二級、三級層次;或者把大的難題化解為小的問題進行解答。具體做法如下:
1.建構六個一級問題的邏輯體系:“科學發展觀為什么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以人為本為什么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全面協調科學發展為什么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什么是科學發展觀的實質?”“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為什么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其中一級問題“科學發展觀為什么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統領其余五個問題,也是其他問題必須回答的總問題。“以人為本為什么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的問題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問題,只有搞清楚這個問題,才能更好地回答后面四個問題。后面四個問題是一個橫向邏輯,共同為推動社會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服務。
2.建構基于問題邏輯的二級問題體系,即在每個一級問題的基礎上建構二級問題體系。如一級問題“科學發展觀為什么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下有三個二級問題:“為什么要提出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為什么是發展觀探索的最新成就?”“科學發展觀為什么意義重大”等。
3.建構三級問題體系。如,二級問題“為什么要提出科學發展觀?”下面有四個三級問題:“傳統發展觀為什么面臨挑戰?”“發展為什么不能等同于經濟增長?”“單純經濟增長的發展為什么會造成嚴重后果?”“為什么要科學發展?”通過以上三級問題體系的建構,從而形成一個層次分明的問題體系,構建科學發展觀的問題邏輯體系。
二、建立問題和問題之間的邏輯關聯
在一個“問題場”中,問題之間總是存在某種聯系,如何建立三級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就成為建構科學發展觀問題體系的基礎。這里主要有以下幾種邏輯關系:
1.并列邏輯。所謂并列的邏輯關系,就是說在一個大的問題內部所細化的諸多問題之間是屬于一種并列的邏輯關系,并不存在一個問題比另外一個更重要、更根本的問題,它們以同等的力量共同支持“元問題”。在建構科學發展觀的問題體系里,存在某些的三級問題的并列關系。如“為什么改革開放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作為一個二級問題,通過并列的邏輯關系細化為:“為什么要提出‘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做到‘不折騰’為什么要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等并列邏輯關系的三級問題。“和諧社會建設為什么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細化為“民族團結為什么在和諧社會建設中處于重要地位?”和“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為什么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 兩個并列的三級問題。
2.遞進邏輯。建立遞進的邏輯關系的問題是基于問題邏輯的根本。遞進關系就是一個問題為下一問題做前提、基礎或者鋪墊,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深化。通過層層深化而不斷建構問題體系。如“為什么人是發展的本質?”的問題在細化為三個問題過程中就采用遞進的邏輯。即“‘以人為本’的‘人’為什么是指廣大人民群眾?”“‘以人為本’為什么比‘以民為本’更具優越性?”“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問題為什么是‘為了誰,依靠誰’”等。
3.互補邏輯。問題之間的互補邏輯就是一個問題成為另外一個問題的補充。由于問題總是基于探求特定的未知領域的問題,因而總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個局限性就要求有相關的問題作為補充,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建構問題體系。
4.因果邏輯。因果邏輯是問題之間產生一種因果聯系,進言之,正是有了這個問題,才會導致產生另外一個問題,或者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因果邏輯逐漸成為科學發展觀的問題體系建構的重要方面。
三、實現教學內容與學生問題的有效對接
基于問題邏輯的科學發展觀進“思政課”教學體系建設,除了在科學發展觀內容與教材相結合的基礎上形成問題體系,還要通過在課堂內外采集和解答學生問題,把學生問題納入問題體系,將學生問題與科學發展觀教學內容對接起來,實現科學發展觀內容與學生需要的對接。在推進學生問題與教學內容的對接,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三類問題的對接,具體對接如下:
1.教材核心問題與熱點問題的對接。黑格爾指出,“個人無論采取任何方式履行他的義務,他必須同時找到他自己的利益,和他的滿足或打算。”[3] 大學生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是社會家庭共同體的一員,具有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征,對社會問題有著天然的接觸和感觸;另一方面是學校共同體成員,在這個共同體里,又追求著一種學院式知識,在知識的共同體“濡化”下成長。而前者更具有根本性。這就決定了學生必定會無意識地與社會現實所接觸,又有意識地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他們之間的張力很容易困惑許多學生。只有把教材核心問題與社會的熱點問題對接起來,才能打通長期困惑學生心中的種種謎團和困惑。讓學生在了解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領悟教材的核心問題,在學習教材的核心問題過程中更加清楚地認識社會的熱點問題。
2.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理論來源于實踐,一直以來,學術界對科學發展觀進“思政課”更多是基于實踐操作層面上來做文章,而對理論本身的“說清楚、講明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而,重視理論問題的研究,在進“思政課”過程中,把一些理論說清楚,從而使思想上不造成困惑,同時也有利于把問題領悟更加透徹,從而避免進“思政課”的實踐過程中走過場,流于形式。在一定意義上說,加強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的相結合,更加能夠推動人們對科學發展觀的認同和支持。
3.學生問題和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的對接。馬克思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4]。學生的成長的需要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動力之一,而成才的需要就成為最主要的利益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把學生的問題與學生成長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樹立學生的問題,建構學生的問題體系,從而有效地反映出學生的思想動態,也更加充分地了解和把握學生的成長需要。
四、構建科學發展觀問題邏輯體系的意義
1.問題邏輯與學生理解。問題體系使理解的重點和難點及關鍵點一目了然,有利于明了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關節點。科學發展觀的問題邏輯體系從根本上說就是要突出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習科學發展觀到底要關注什么問題?應該關注哪些核心問題、熱點問題等。
2.問題邏輯與創新思維訓練。問題特別是具有邏輯關聯的問題體系,本身蘊涵著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很好方式。問題和問題體系一方面必須建立在相應的知識基礎之上;另一方面又指向未知。學生提出問題本身就促進了大學生積極思考,而提出越來越深刻問題的進程,是創新思維能力最好的培養方式之一。
3.學生需要和人才培養需要的結合。在傳統的“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里,更多地關注國家的需要、集體的需要。在一個價值觀念多樣性的、行為取向的多樣性的社會環境里,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具有自己的追求和思考的方向,具有選擇自己方向的權力和主觀能動性。康德指出,“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他人的純然手段,要對他們來說同時是目的。”[5]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許多的學生更多的關注自己的成長機會,這就要求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的需要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有機結合起來,使它們之間的張力保持在最佳的角度使學生在適應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滿足自己的需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增范,齊建英.《科學發展觀讀本》是一本好教材[EB/OL].henan.省略/ztzl/system/2008/10/21/010101917.shtml, 2011-01-25.
[2]周曉林.邏輯學教程[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175.
[3][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262.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言文字;邏輯推理;生活知識;數理推論;數字計算
一、數學,小學教育課程中的重要學科
它牽涉的知識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從語言文字到邏輯推理,從數字計算到因果分析……然而,許多人卻認為:“數學數字學,加減乘除多,添上幾括號,計算得結果。”還有一些人更認為:“語言抓大片,數學一根線。數學實無巧,抓線可通天。”筆者根據多年教學實踐,得出一個真切的答案――數學不等于簡單數字計算。
二、數學,是語言文字的綜合庫
小學數學,無論是從數數到讀數,還是從寫數到計算,無不是一種語言文字的重復運用。如果語言不能,何能數出、讀出相關的數來;文字不會,又怎能寫出相應數來。數的大寫、小寫,無時不在向人們展示――它們是多種文字的綜合運用。可以說,沒有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是不可能讀數、寫數與計算的,沒有語言組織能力和語句分析能力,是不可能分析數學題目中數量關系,從而順利地解決數學問題的。
三、數學,是邏輯推理的秘籍室
在數學教學中,除了極少部分簡單計算外,眾多的列式題、文字題、應用題均需要經過周密和邏輯推理才能完成,特別是思考題目,其邏輯推理要求就更加周密了。有假設、有條件、有因果等各種關系,不分清題中所給之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再經過邏輯推理,是不可能用簡單的計算就能解決的。比如:時間單位與時間單位之間的推理,時間與路程的聯系研究,總量與分量的關系分析,歸一問題中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的透視,單位“1”的確定,乃至正、反比例中兩項關聯量的商、積與比例本身的關系……就連幾個數的大小的比較,也逃不出邏輯推理的范疇。以上事例無不說明:數學,是一個邏輯推理的秘籍室。
四、數學,是生活知識的百寶箱
數目,來源于生活,文字,創造于生活,所有相關的數學問題,更是生活問題的再現,只不過是把生活文字化、計算化而己,應用題則全是生活的翻版,由此可見,離開了生活,就沒有數學可談。比如:年、月、日、時的相互轉化關系,日、月、星、辰的周轉規律,吃、穿、住、行的數據體現,甚至于生、老、病、死的自然推測,無一不體現在數學中。可以說,沒有這些最起碼的生活知識,所謂的計算能力再好,也學不了數學。
五、數學,是數理推論的樂園
數學科,所包含的內容極為廣泛:數的讀法,數的寫法,數的大小的比較,數的先后半島牟排列,數的計算,和、差、積、商之間的關系,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比、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等,無不體現出:數學是一個數理推論的王國。也正是這些廣泛的內容,把數學組成了一個奇妙的數理推論的游樂園。
六、數學是數字計算的貯藏室
在數學中,無論是生活知識的積累及語言文字的綜合體現,邏輯推理及數理推論的運用,甚至于列出各種千奇百怪的式子。最終都體現在一個“數字計算”上。因為,數學的最終目的是:用計算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實質問題。這也許是許多人誤認為“數學數字學,加減乘除多。添上幾括號,計算得結果”及“語文抓大片,數學一根線數學實無巧,抓線可通天”的緣故吧。
1. 以情境為基礎的邏輯推理
Module 2 Unit 2 “It’s still read and loved”第4部分第2個問題: Why do you think Tom wants to go to his own funeral?文中第三段作者告訴我們書中最喜愛的場景就是當大家都認為Tom死了的時候,Tom決定去參加自己的葬禮。Tom躲著看了一會兒,然后突然出現在參與葬禮的人們的面前,這讓在場的人們感到驚訝,同時看到Tom還活著也讓他們感到很高興。人們的驚訝和高興給了Tom一個非常積極的評價。所以第2題的答案可以寫成:Maybe he wants to see what people really think about him.
2. 以事實和對概念的正確理解為基礎再結合常識的邏輯推理
Revision module A第15部分,根據第13部分短文內容回答問題的第2題:Why do you think scientists and business people weren’t allowed to use the US army’s network?從文章的描述可以看出,美國最初發明互聯網的動機是軍方需要一個計算機網絡,根據常識可以推理,在網絡技術和安全技術不夠完善或得不到絕對保障的情況下,政府肯定不會允許科學家和商人使用互聯網,因為這可能會使軍方的絕密情報信息泄露。所以,該題的答案可以是:Because there was secret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3. 以搜集分散信息為基礎的動態性心理的邏輯推理
Module 8 Unit 1 “It’s the band which gets everything dancing”第四部分第3題:How popular are the Blues Boys?對于第3題的答案,運用已知描述很容易推導出來:大家都想參加學校的舞會,托尼想拍幾張好照片卻被前面涌動的人頭擋住視線,可見場面是如此火爆;當爵士男孩樂隊演奏時玲玲用了一個語氣詞“噓”,這個語氣詞傳達出這支樂隊在他們心中的重要地位,這是一支能讓在場每一個人跳起舞來的樂隊。所以第3題的答案是:They’re very popular.
4. 尋求解決相關問題的措施的邏輯推理
Module 9 Unit 1的第四部分,Question 1: What does Betty think the ending will be? 大明、貝蒂和玲玲在為托尼丟失相機而擔心他爸爸不知會如何處置他的事討論對策,貝蒂說:“This is like a cartoon story.”“I can imagine every drawing in the cartoon.”貝蒂還說:“This isn’t one of those cartoons which make you laugh.”從這些話可以推斷出貝蒂對此感到不容樂觀。所以,答案為:She thinks it will be an unhappy ending.
5. 基于文章結構、事實之間的關系,和具有意義的鏈條式邏輯推理
Module 11 Unit 2的第三部分第1題選擇題:
The writer wants to .
A) show the disadvantages of how cities have grown over the years
B) show that life in the city can be enjoyable
C) describe the dangers of city life
1歲左右――在變幻的世界里飛
魔方被譽為世界三大智力玩具之一,因為它有著變幻無窮的面孔,所以才魅力無限。LALA布書邏輯推理系列中的魔方,每一塊軟軟的魔方都有六個不同的圖案,36個畫面隨寶寶組合,不要說寶寶,就連爸爸媽媽看到了也會忍不住喜歡;當然,邏輯思維本身就夠深奧的,所以,魔方的圖案就盡可能貼近寶寶的生活,比如:寶寶的日常生活、熟悉的動物、四季的變化、氣候的變化、幫助寶寶數數字的動物圖案、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讓寶寶在辨識圖形過程中學會數數字,縮短寶寶理解數字概念所需要的時間;同時可以培養寶寶運用線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1歲以下――轉轉腦筋認識世界
上下跳動的猴寶寶,蕩秋千的長尾猴,可玩耍的男孩女孩玩偶,活動的糖罐兒,可放進取出的糖果,可打開的房門、車門,還有飄動的窗簾,沙沙的響紙……LALA布書邏輯推理系列中的腦筋轉轉,給小寶寶們帶來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認知世界。這本書有極強的趣味性和互動性,讓寶寶拿起來就放不下;最為可貴的是,這本布書通過一些對比鮮明的事物,較早地使寶寶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從此打開了一條邏輯推理認知之路。
兩歲以上――學習充滿樂趣
、詞性轉換多、非謂語動詞多、專業性強等特點,因此,科技英語的翻譯也有別于其它英語文體的翻譯。科技英語翻譯必須遵循一定的翻譯標準和翻譯技巧。對譯者而言,首先應該理清句子的層次,判明各層意思之間的語法及邏輯關系,再運用各種翻譯表達技巧和專業知識,將各層意思準確地譯出。本文將從語法分析、邏輯推理和專業知識的運用三個不同角度,舉例介紹科技英語的句子翻譯。
一、 語法分析
科技英語中存在大量由基本句型擴展而來的結構復雜的句子。擴展的方式包括:各種短語(包括介詞短語、分詞短語、不定式短語等)和詞組充當句子的一定成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句合并成并列復合句或復合從句;修飾語和并列成分的擴大。
翻譯科技英語中結構復雜的句子,首先應對句子結構進行語法分析,理清各結構層次的隸屬關系。譯者分析句子結構可采取以下步驟:
1.閱讀整個句子,根據主語、謂語和連接詞來判斷句型。
2.找出每個句型中的主要成分,并理解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例如定語,狀語,補語等)之間的關系。
3.如果是復雜句的話,譯者就需要判斷每個從句中所有成分的相互關系。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每個從句的時態、語氣和語態。
通過以上句法分析的三個步驟,譯者將能夠準確地理解句子結構和各成分之間的語法關系。
二、邏輯推理分析
科技英語的翻譯不僅僅是語言自身的問題,它同時還與其他的語言學因素相關。在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邏輯推理。一位著名的蘇聯語言學家曾舉例:John is in the pen. 毫無疑問,所有人的都會把pen翻譯成“牲口圈”,而不是“筆”因為“人在鋼筆里”的翻譯明顯不符合邏輯。翻譯是一項邏輯活動,最終的譯文是邏輯推理的產物。在進行邏輯推理的時
候,譯者要首先找出句子成分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按照邏輯關系組織起來的譯文能夠準確體現原文的精神實質。具體來說,邏輯推理包括以下四種方法:
1、按照原句的邏輯關系來組織譯文,而不能局限于句子的自身結構和語法關系。
2、按照原句的邏輯關系來組織譯文,而不能局限于句子的語序。
3、在翻譯的過程中,應該把復雜的句子成分準確翻譯出來,同時注意正面表達和反面表達的轉化。
4、在翻譯具有特殊結構和短語的句子時,應該從邏輯推理的角度去分析,并且確保把原句的意思準確清晰地表達出來。
三、運用專業知識進行分析
英語中的單詞通常在不同的領域中具有不同的含義。為了保證句子翻譯的準確性,譯者就需要準確掌握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某些從語法角度看有歧義的句子,譯者可利用某一學科的專業知識幫助判明句子的結構層次關系,以彌補單純語法分析的不足。
隨著國際學術交流的日益廣泛,科技英語已經受到普遍的重視,掌握一些科技英語的翻譯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論文從語法分析、邏輯推理和專業知識的運用三個不同角度,介紹了科技英語中句子的翻譯方法。掌握這些知識,對于提高譯者的科技英語翻譯水平將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 閻慶甲,閻文培.科技英語翻譯方法.冶金工業出版社,1981.
[2] 范武邱.實用科技英語翻譯講評.外文出版社,2001
[3] 王志奎. 大學英漢翻譯教程.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
【關鍵詞】數理邏輯 離散數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254-02
離散數學作為計算機科學研究與學習的基本數學工具,其研究主要對象是離散量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離散數學最難學習的是數理邏輯部分,這部分內容定義公式繁多,不易記憶和接受,學生學習比較困難,但它是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離散數學教學中,講授數理邏輯部分是教學的重點。
一、離散數學中數理邏輯的教學內容
命題演算和謂詞演算是數理邏輯中兩個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命題是指有具體意義的能判斷真假的陳述句。形象的說,如果將命題看作運算對象,如代數中的數字、字母或代數公式,而把邏輯聯結詞看作是運算符號,如代數中的“加、減、乘、除”,那么命題演算也就類似于代數運算。這種邏輯運算同代數運算一樣,有自己的運算規律。
謂詞演算也稱一階邏輯演算。它為了克服命題邏輯的局限性,將命題的內部結構分解成三部分:個體詞、謂詞和量詞,然后研究這種命題之間的邏輯推理關系。
二、數理邏輯的教學方法討論
(一)設置懸疑,激發學生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可以在每部分內容前設置懸疑,提出一些與該內容相關的有趣問題,讓學生明白學習這部分內容有什么用。如在講授命題邏輯的推理理論之前,可以先提出如下問題:
例1:一邏輯學家被困一部落,酋長有意放行,于是對邏輯學家說:“現有兩扇門,一是自由,一是死亡,兩門可任開啟一扇。你可從兩戰士中選其一負責解答你任一問題(Y/N),兩戰士其一誠實,另一說謊。”邏輯學家沉思片刻,向其一戰士發問,然后開門從容地離開。邏輯學家是怎樣發問的呢?
聽到這個問題,學生必定非常好奇,在此教師可說學完命題邏輯推理理論后,這個問題就可解決。于是學生會帶著好奇心,學習效果定會比預期好。
(二)深入生活,加強概念理解
在命題邏輯中的五種聯結詞中,學生最難掌握的是蘊涵聯結詞。其中重點是蘊涵聯結詞的前件和后件的區分。根據課本的定義[1]:
設p,q,為二命題,復合命題“如果p,則q”稱為p與q的蘊涵式,記做Pq,并稱p是蘊涵式的前件,q是蘊涵式的后件,稱作蘊涵聯接詞。并規定Pq為假當且僅當p為真q為假。
為了加深對此概念的理解,可以給出一些用蘊涵式表示的自然語言。如“只要p就q”,“因為p,所以q”,“p僅當q”,“只有q才p”,“除非p才q”,“除非p否則非q”等。在上述語句中,一個共性就是q是p的必要條件。
例2:“愛生活,愛拉芳。”
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大家都覺得有一定道理,但同時也有一些的疑惑,問題的關鍵到底出現在哪里呢?我們設p:愛生活;q:愛拉芳,則原廣告可寫作Pq。假設愛拉芳,可以推斷出一個人愛生活,有品位;但反過來說,愛生活的人,一定會愛拉芳,用拉芳的產品嗎?結論顯然是否定的,這句廣告詞有意混淆蘊涵式的前件和后件,把必要條件說成充分條件。
(三)注重類比,抓住重點內容
數理邏輯部分的內容復雜,公式繁多,在教學中如何抓住重點,讓學生容易聽懂呢?這是每個老師都必須面對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我們可以考慮將命題推理系統和一階邏輯推理系統對比,由于它們的字母表、合式公式和推理規則都很類似,把它們的相同和區別之處給學生講清楚,就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又如在命題邏輯的等值演算中,教材給出了16個組基本的等值式:
教學時,可以給出學生其中的一個證明,剩余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如證明(1),當A為F時,┑A為T,┑┑A為F;當A為T時,┑A為F,┑┑A為T,所以有A ┑┑A。這樣,學生就得到了等值式,而且對其他等值式也有了更加具體的認識,便于記憶。
為了改進離散數學中數理邏輯部分的教學方法,在分析數理邏輯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來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興趣、加深概念理解、啟發學生思維和抓住重點內容。經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結果來看,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關鍵詞:驗證; 推理; 質疑;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12-021-001
初中科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用科學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教學教師要大力研究科學教學,以提高初中科學教學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從實驗驗證到理性思維跨越”是科學教學的核心思想,圍繞這一思想,我們對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進行大力改革,筆者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對廣大教師有著借鑒意義。
一、從實際出發,對實施驗證
科學教學的第一步就是對事物進行驗證然后過渡到對比觀察。我們知道,經驗事實是科學認識的基礎,所有的事實都是從驗證開始,但是,這并意味著科學的本質就是事實。科學事實是客觀存在的,是已經有了的,是已知信息的一個單元,它可以看得見、是具體的,而不是存在于理論上的形式上的。初中科學課程就是注重事實,以事實為基礎,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知道物體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為9.8m/s2,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重力加速度,還知道地球自轉一周是24小時,可燃物的燃燒離不開氧氣等等。所以,我們科學老師在對科學事實進行教學時,要注重所引用事物的典型性與生活性,還要考慮它的基礎性,是具有一定科學代表的,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觀察我們所舉的這些例子,激發他們去驗證、比較與觀察,讓學生更好的達到驗證事實的目標,逐步實現對學生的科學實證意識。
二、把邏輯推理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
科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他不是憑空就產生的,科學課與其他學科一樣,具有嚴格的自身的體系結構,要想掌握一門科學的事實,只能通過一定的邏輯思維推理,只有這樣,才能系統的掌握初中科學課程所包含的各種知識。初中科學課程里所包括的所有內容,如對物質、能量的認識,還有信息技術、生態環境等科學不是單一的,它還包括物理一般的概念,諸如壓強、對物體施加的力、物體的密度、物體組成的最小單位分子、原子,也有生物的新陳代謝與生長,還包括化學反應等。我們對學生進行邏輯推理思想的傳遞并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而是貫穿于整個教學中,比如對科學概念的解釋要邏輯推理,對知識的歸類要推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在“物質的溶解性”教學時,筆者拿了兩種不同的物質:蔗糖、松香粉,在做實驗時,讓學生仔細觀察,并不斷的強調他們的溶解是不同的,這是筆者用了知識性概念為主線邏輯推理的教學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事物證明,這種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以后的生活與學習都會起到很了不起的作用。
三、啟發學生學會質疑,敢于創新
知識的學習是在“疑”的情況下進行的,提出質疑是一種創新的表現,是發揮主體性的表現,也是一個過程。我們在初中科學教學時,要對這一點引起重視,不間斷的對學生要多質疑,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并積極的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要有主見,這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表現。在初中,科學學習剛剛開始,對很多事物的認識都是從概念開始的,所以,概念成為教學的重點,這一點是科學學科的特點。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學習了阿基米德原理,學習了質量守恒定律,學習了什么是原子與分子,我們只要知道這個理論就可以了,至于為什么部分科學知識被稱為“理論”就很少有人問起,為什么有些稱為“定律”,為什么有些稱為“原理”呢?那些教科書上列出的結論和知識,更少有人問起。說起來,這也是教育的一個缺陷,學生已經認識到課本上的知識是正確的,是要無條件相信的,他們已經習慣于教師的教學,這樣,學生對理論、對課本的盲目信從,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讓學生對于書本中的思想教條進行批判性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創新性的學習。
綜上所述,初中科學課程包涵了很多種事物,這些事物是繁雜的、系統的、全面的,這些都是教學的要素,教師首先要堅持從實驗驗證到理性思維的跳躍式轉變,以驗證科學事實為前提,以邏輯推理為主線,以質疑創新為動力,對初中科學課堂進行大膽的改革與創新,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深入挖掘課堂教學的內涵,不斷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蔡培陽.解讀我國初中科學課程改革的新理念[J]課程?教材?教法,2002(10)
[2]高潔,胡繼飛.初中科學課程實施的問題與對策[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04)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類比推理:實踐;研究
類比推理屬于一種邏輯推理思維,其含義是指根據兩個對象有某些相同屬性,從而推斷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相同。它以兩個對象具有某些相同屬性的判斷為前提。類比推理法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數學中的知識理論需要學生學會思考,拓展思維,認真分析研究問題中隱藏的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從教學角度出發,類比推理法是數學教師的一大法寶,對教師的教學活動起著重要作用。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類比推理法實踐
1.數學教材中的知識根據其內涵的不同分為不同的章節,比較分散。不同概念之間不存在完全獨立,都是彼此聯系存在著某些相似性的。教師可利用類比推理法把這些分散的理論理順成一個知識體系,使學生可以進行系統學習,加深理解并在頭腦中形成比較全面的理解。
2.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結合類比推理法,向學生展示一種邏輯推理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增加學生的學習方法。數學知識多數是由點到線再到面,掌握了基本原理以及學習方法,運用類比推理法便能舉一反三。比如,由向量可以推到共線向量、共面向量以及空間向量。
3.對于高中數學而言,學生不僅僅是要學會聽課,還要學會自己思考總結,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理論能夠化為己用。在解決問題時,學生可根據講過的相似例題的解答方法進行推理。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掌握了基本原理,學生便可開拓自身思維或者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理清各種知識脈絡之間存在的相似性,并從中得出啟發解決問題。
二、類比推理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類比推理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其作用便顯得越來越重要了。就教師教學活動而言,類比推理法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法,為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供了較好的可能性。
而類比推理法對學生的作用更為重要。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在頭腦中逐漸發展成一個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可以利用這種方法把新舊知識整體聯系在一起,從而促進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類比推理法還可以幫助學生鍛煉分析能力、促進邏輯思維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新思路。
關鍵詞: 物理教學 邏輯推理 能力培養
案例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學生通過實驗總結出當u>2f,2f>u>f,u
學生通過實驗總結出當u>2f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2f>u>f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讓學生分析凸透鏡可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嗎?引導學生推理分析,當蠟燭逐漸向凸透鏡靠攏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大,由縮小到放大,肯定在某一位置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再進一步追問:當u滿足什么條件可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呢?不難得出“當u=2f可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當u=f時,可提示學生蠟燭就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根據凸透鏡對光的作用和光路可逆原理,可得出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是平行光,光線不能會聚,其反向延長線也不能相交,所以此時凸透鏡不成像。在此之后可以引導學生繼續用推理的方法分析,在U>f時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會聚,所以成實像,U
案例二:在探究影響斜面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學生通過實驗總結出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斜面越光滑,機械效率越高。學生很難理解斜面的傾斜程度對機械效率的影響,在教學中可嘗試用極限的思維幫助學生進行推理,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通過實驗方法總結出了“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的結論。這時可以引導學生用推理的方法分析:若木板水平放置,即斜面的傾角為零,此時的有用功為零,所以機械效率為零;若木板豎直放置,即斜面的傾角為90度,此時的有用功等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為1。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案例三:在完成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后,如何降低臺階,引導學生進行推理,真正暴露物體不受力的本性,是本節課的難點。實驗收集數據如下:
引導學生分析下表可得出結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然后引導學生推理,具體推理過程如下:
師:若木板表面絕對光滑,小車所受阻力為零,小車的速度將會怎樣變化?小車將會怎樣運動?
生:小車的速度不會減慢,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師:請畫出此時小車的受力示意圖(讓學生明白此時小車還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師:木板不可能無限長,當小車運動到木板末端時,若重力和支持力同時消失,小車會掉下來嗎?此時小車受力嗎?小車將怎樣運動?
生:不會掉下來,此時小車不受力,將會做勻速直線運動。
師:那么我們可總結出當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將會怎樣運動?
生:將會做勻速直線運動。
通過上述推理,絕大多數同學能理解“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將會做勻速直線運動”,達到較好的效果。
總之,初中物理教師要善于深挖教材,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將對他們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阮英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歸納推理能力的實驗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