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詞句訓練,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課文時要理解詞語和句子,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運用詞語是十分重要,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比如,在教學中,一些常見易懂的詞語,不需要講解;有些稍作比較,學生就能理解;有些要聯系上下文,幫助學生才能理解;還有些生僻的詞語則要讓學生動手查資料,討論交流后才能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口頭造句上,更好地表達出真情實感。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運用這些精彩的詞句,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積累語言:一是在課后練習中加強詞、句、段的積累;二是讀每篇課文之后的“詞語采集”欄,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再補充一些,引導學生養成主動積累詞語的良好習慣;三是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可指定背誦也可自選背誦;四是在“語文百花園”和課外閱讀中增加語言積累。這樣通過知識學習和教學,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二、指導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新課改中的強化朗讀,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空間。教師必須學會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指導朗讀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例如:教學《范仲淹的故事》一文時,筆者先是從齊讀課題起,再指名讀,聽到讀得好的學生就給予表揚,讀錯的學生耐心糾正,接著讓孩子們默讀課文。幾分鐘后,再指名朗讀,每人讀一小節或一個故事,孩子們讀得很認真,在筆者悉心的誘導下,孩子們讀出了感覺,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踴躍舉手發言十幾分鐘后,大部分孩子竟都能講述故事了,甚至會熟讀和背誦,然后,啟發孩子們得到結論: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愿實現了自己的遠大抱負。最后圍繞理想,展開討論,朗讀、組詞造句、說話、寫話,進一步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沒有精妙絕倫、盡善盡美的多媒體課件,卻盡是孩子們朗朗讀書聲和他們淋漓盡致的發言,這完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生硬的灌輸和枯燥的講解,老師只是學生的啟發者、組織者和合作者,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教語文,更是在教會學生學習和做人。
三、善于探究質疑,培養閱讀能力。
在新課改下探究質疑是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得到鍛煉,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新課改強調學生探究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想方設法誘導,比如在讀文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小組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就會更主動閱讀,老師也和學生一起閱讀探究,有時,老師要想法誘導:這句話好在哪里?你讀懂了什么?要知道好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如《小橘燈》一文中寫道:“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么人?’她說:‘現在沒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這里的省略號看似沒有問題,稍不留意就劃過去了。但若深入探究,就可見作者的匠心。我就這樣誘導孩子們說:“小姑娘話沒說完,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呢?”當學生給予否定時,我又問:“既然知道,為什么不說呢?”有的學生會說:“當時不方便說”,在這時候就進一步問:“文章這樣寫小姑娘,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呢?”很顯然,學生就較容易理解作者用來表現小姑娘機警、樂觀的性格特點,我又接著問:“假如你是這個小姑娘,你此時怎樣想怎樣說呢?”孩子們就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此時,我就抓住時機,讓孩子們有感情的朗讀,他們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正如葉圣陶先生說:“所謂朗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讀得其發,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者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
四、開展廣泛閱讀,培養閱讀能力。
為了改革傳統的閱讀教學結構,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要借鑒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語文教學思想,逐步引導全體學生學會自己學,從理論和實踐上找到一條通向“不教”之境的橋梁,使學生逐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在學習上能夠自立。
應根據不同的課文及教學內容上的差異,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閱讀教學的過程,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明確目標
將本課學習目標明確告訴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心中有數,從而激發自主學習動機,使學生更自覺地投入學習。確立教學目標必須相對集中,而不是傾課文之所有,面面俱到地教給學生。明確的目標能讓學生產生學習需要,成為學習主體,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孔乙己》的教學目標之一是體會社會環境描寫和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對表達中心意思的作用,懂得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戕害。
第二步:自讀
要求按照教學目標自主讀課文。自讀是學生課堂參與的基本形式。葉圣陶一貫主張“在課堂里教語文,最終目的是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成一種能力,不待老師讀,自己能閱讀”。在自讀中,學生將自學中的疑難問題記下來,一般來說學生會提出大小數十個問題,都將問題分類。如《孔乙己》大體上提出了三類問題:一是常識性問題;二是環境描寫方面的;三是與孔乙己直接或間接有關的。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學生讀書,①指導學生學會各種讀法,常用的讀法有朗讀、默讀,有通讀、選讀,有瀏覽、跳讀、精讀等。②指導學生掌握查閱利用資料的方法,一是注意利用教材的“單元要求”、“注釋”、“課后練習”等;二是從教參中,選擇有關材料介紹給學生;三是幫助學生熟悉和利用圖書館圖書資料。③指導學生在讀書時圈劃評點,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索、邊圈劃、邊點評的習慣。④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教給方法,學生具有“自得知識”的本領,即“會學習”。學生有了這種能力將會促使其興趣達到高一級層次。
第三步:討論
解決問題主要靠同學間、小組間討論的辦法來解決。這是一節課的重點。
把全班學生按照學業水平、能力、性別、個性特征分為七至八個小組,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各盡所能”的格局,最大限度地發揮合作小組的作用。每組5至6個人,按課桌位置。組長每隔一周輪換一次,組成一個有差異和共同目標的小組,每個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交往,合作學習,公平競爭創造條件。各小組自主選擇,接納問題或承包其中的一部分問題。小組代表綜合學習結果并向全班匯報.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充分參與、暢所欲言,盡量達到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目的。重點問題,可以全班討論,較大的、關間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登臺發言。凡學生通過討論能解決的,教師決不再講;討論解決不夠好或沒有解決的,教師適當引導、點拔,然后再讓學生思考、討論,直到把問題解決。
在教學中,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而要善于啟發誘導,幫助學生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這種合作互動的學習,學生的思想和智慧可以得到激發和共享,從而使學生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第四步:精講
通過學生討論依然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精講。教師在學生廣泛深入討論的基礎上對主要問題進行指點,就關鍵地方進行指點,撥開迷霧,讓學坐真正地深入進去,對那些難點點撥多一些,反之則少一點,總之,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妙在開竅。引導著眼于學生主動上。主體性教學的核心是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主要是指導、輔導、點撥。教師的根本職責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走路”。
第五步:自測
根據第一步指出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后的自我理解,學生自測自評或互測互評。自測讓學生感到自己不是受外界強迫被動地學習,而是作為教師的合作者自主地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由學生自己批改,才是值得提倡的現代教學方式,因為批改水平與作業水平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培養學生批改能力是提高學生作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方法不僅對學生具有很大吸引力,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生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反過來加深他們對原有知識的理解。學生交換測試,交換評改,相互評講,在測試中給學生創造成功機會,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功的喜悅又會轉化成進一步學習的強大動力,激起學生的潛在力量,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主動性。
【關鍵詞】新課改下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策略的研究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開展高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從而推動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提升。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廣泛的閱讀,促使學生不斷的積累閱讀經驗,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點燃學生的英語學習的興趣
英語課堂教學是有限制的,教師難以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之內開展充分的閱讀訓練。因此,為了提升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應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并對英語教學內容作科學合理的安排,按照速讀,慢讀以及精讀三個步驟進行英語閱讀。其中,速讀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關鍵,而后通過慢讀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通過做題的方式進行精讀,以上三個環節緊密相連、缺一不可,只有把握好三個步驟,才可以全面的理解文章內涵,避免學生英語閱讀中出現題意理解錯誤與審題錯誤等問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泛讀與精讀,并掌握做題的技巧,從而推動英語閱讀題質量與效率提升。
二、重視實際教學與高考的對接
教師應根據英語教材的特點,在充分認識到學生實際情況基礎上,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方案。因此,教師應根據高考對英語閱讀理解要求,科學合理的選用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方式與內容。鑒于此,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理解教學過程之中,應根據高考考點的要求,加大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培養力度,采用利于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教學方式,為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課堂針對性與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例如,教師除了要傳授學生英語教材之中英語詞匯,并適當的擴充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其中,通過挑選適合學生的理解能力文章供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熟悉常見英語詞匯,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根據文章上下文猜測詞匯含義慣,改變學生以往英語閱讀中經常性查閱詞典的不良習慣。在學生結合語境理解短語與固定搭配意思基礎上,教師應做好這個方面歸納與總結,并探索與易于學生接受的記憶方式,以便于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三、營造良好的英語語境
英語語境包括內部環境與情景語境兩個方面,具體指的是文章時間、地點、事件、人物方式以及周邊情況。傳統的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并形成習慣性查閱字典等不良行為,不利于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訓練活動時,應重視創設良好的英語語境,引導學生在語境之中理解詞匯含義,這樣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于英語詞匯認識,更可以防止出現語意理解混淆問題。比如,介詞on在不同的搭配在之中具有不同的意思,常見的有上演、穿戴、打開等,用法不同其意思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
四、重視講練結合法與任務驅動法結合
英語閱讀是一項檢驗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的重要活動,是實現“學以致用”目標的重要環節。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環節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練習與教師講解兩者充分結合,其中,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過程之中,應對文章的語法與結構等方面進行整體分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賞析文章中精彩詞匯與句子。在英語閱讀理解課堂結束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廣泛的閱讀各類英語文章,并做適量的英語閱讀理解訓練。對于學生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給與及時解答,讓學生在思考中得到閱讀理解能力提升。
教師應根據自身的豐富的教學經驗,立足于學生實際英語學習情況,科學合理安排英語閱讀課后練習難度,為學生選用難度適中的文章。此外,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至英語閱讀的之中,教師在教學之中可以融入多種形式活動,比如閱讀能力比賽、口譯大賽等,在課堂結束后應讓學生相應的做一定的閱讀訓練,使其在閱讀訓練中積累豐富的做題經驗。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根據高考的英語閱讀要求,重點訓練學生的英語閱讀技巧,采取對比與分析中外文化方式,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廣泛的閱讀,不斷的積累與總結閱讀經驗,從而推動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輸送大量的優秀的專業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隗春雨.新課改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02:208+251.
[2]王嶺.新課改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4:306.
【關鍵詞】高中英語新課程 閱讀教學 課程標準
隨著《普通高中英主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以下簡稱《課標》)的頒布和實施,普通高中的英語教學正在發生變化。《課標》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和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和生理發展的需求和特點,考慮到我國民族眾多、地域遼闊、經濟和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將英語課程目標按照能力水平分成九個級別。這體現了國家課程標準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本文力圖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來探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
一、加強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1、適應課程標準的要求
《課標》在描述高中英語課程的任務時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得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閱讀不僅是外語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外語學習手段。閱讀是我國學生接觸外語的主要途徑,絕大多數學生與外語的接觸是以書面形式進行的。因此,閱讀在各項語言技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為高中英語教學重點的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語言知識,獲取文章所提供的信息,領悟文章的文化內涵,更為重要的是要采取適當的閱讀教學策略,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培養用英語獲得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
筆者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對高三年級164名學生的閱讀狀況做了詳細的調查和分析。調查結果顯示:90%的學生認為大量的閱讀能提高語言的復現率,促進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掌握;82%的學生認為由于忙于完成各科的試卷,閱讀時間太少;81%的學生認為缺少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76%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每周組織學生閱讀、交流和討論。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對提高閱讀能力有較高的興趣和需求,同時也反映出教師缺乏對閱讀策略的指導,學生的閱讀活動盲目而被動。
3、順應高考英語閱讀的發展趨勢
在高考英語試卷中,閱讀理解部分的測試分值為40分,占總分的26%。從近幾年高考閱讀理解部分看,選材風格保持一貫的連續性,注重了題材、體裁的多樣化、交際化和生活化,較為綜合地反映了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貼近生活、貼近時代。閱讀量有繼續加大的趨勢,而且對閱讀速度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在篇章信息量增加的同時,問題設項的表述信息也在增加,而且形式多樣化,不僅有文字表述,而且有符號、圖像、圖表等;提問深入,事實理解從單句信息理解向段落綜合信息理解發展。因此,加強閱讀教學,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是廣大英語教師順應高考改革的必然之舉。
二、《課標》對英語閱讀教學的新要求
《課標》比以往教學大綱更重視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在課程目標的每個級別中對閱讀技能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1、提出課外閱讀量的要求
《課標》第一次明確提出除教材外,英語閱讀量在高中階段的六級應達到19萬詞以上,七級達到25萬詞以上,八級達到33萬詞以上。閱讀速度的提高和閱讀量是分不開的,讀的越多,詞匯量越大,閱讀速度就越快。《課標》指出了提高學生閱讀速度的有效途徑,即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確立了目標。
2、拓寬學生閱讀的途徑
進入21世紀,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學習,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教材已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網絡已成為傳播知識的主要載體之一。特別是隨著教育技術現代化在中學校園中的發展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學生應該具有能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從電子讀物和網絡中獲得信息并進行加工的能力。
《課標》順應了時展的潮流,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能通過不同渠道查找所需信息(六級);能根據需要從網絡等資源中獲取信息(七級);能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從多種媒體中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處理(八級);能有效地利用網絡等媒體獲取和處理信息(九級)。
3、加強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英語教學中,文化主要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同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課標》把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中指出: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在課程目標的描述中清晰地展示了一條跨文化意識發展和培養的脈絡:六級:能體會交際中語言的文化內涵和背景;七級: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識;八級: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九級:能關注時事,具有較強的世界意識。另外,在語言技能中對閱讀技能做了比較具體的描述:七級:能閱讀適合高中生的英語書報或雜志;八級: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九級:能閱讀一般的英文書報或雜志,從中獲取主要信息,能閱讀一般的英文原著。這些具體的目標和要求擴大了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對幫助學生拓寬視野、發展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新課程下閱讀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1、有效組織課外閱讀活動
詞匯是閱讀理解的基石。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學生在閱讀理解中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詞匯障礙。沒有詞匯量的基礎,何談閱讀能力的提高?《課標》語言知識的目標在詞匯方面提出,七級要求學生學會使用2,400―到閱讀量。為了實現這些閱讀訓練目標,教師應結合教科書中的主題補充不同體裁的課外閱讀材料,指導學生適量加大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中,本著發展性、拓寬性和趣味性原則,教師可選擇與現行教材內容相關的教輔材料,時事性較強的英語報紙和雜志,如《21世紀報》、《中國日報》等等。
學生的課外閱讀需要獨立進行,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可與任務型教學和研究性教學相結合,做到課前有任務,課后有檢查,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閱讀活動。在讀后,教師可安排讀后研討、專題講座、讀書征文、問題討論和短劇表演等多種形式的閱讀交流活動。
2、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
多媒體技術借助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把圖像、音響和文本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再加上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它能將社會、人文背景等人文因素形象化和具體化(徐昌和,2006)。互聯網上的大部分信息是以英語作為媒介傳播的,國際著名報刊網站的時事新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圖文并茂,引人入勝,所用語言是實際生活中的直實反映,為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知識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朱文英,2006)。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有選擇地閱讀這些材料,能夠讓學生最大限度、最大范圍地接觸到實際運用中的英語。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技能、調動英語閱讀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而且可以幫助他們從中了解更多與目的語文化有關的知識和信息,從而提高跨文化理解的能力。例如,現行不同教材中有以Harry Potter為主題的課文內容,學生對此興趣濃厚。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網上查閱的方式閱讀部分原著或者相關信息。再如,教師可以建議喜歡姚明和NBA球隊的學生去NBA的官方網站( nba. com)查看所感興趣的報道,獲取更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
3、加強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多是中外專家合作編寫而成,內容均涉及本土文化與外國文化。這種中西2,500個單詞和300―4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八級為3,300個單詞,九級則為4,500個單詞。可見,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已是必然趨勢。擴大學生詞匯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大學生的閱讀量作模式下的教材不僅貫徹了課程標準的理念,也在反映英語國家文化的同時展現了我國文化的民族特點。在教材中真實、地道的英語文化知識不為學生所熟悉的情況下,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了解相關文化背景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教科書中的閱讀材料。例如,在閱讀主題為I Have a Dream的材料時,學生需要對20世紀60年代由種族歧視而引發的美國民族運動有所了解,才能領會馬丁?路德金作為民主自由戰士的偉大和可敬。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教材所展示的文化中,并對目的語國家的社會制度、歷史、民族習俗以及價值觀等文化現象有較為系統的了解。只有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文化信息,才能使語言和文化學習真正情境化、語境化,提高學生鑒別與鑒賞異國文化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英語閱讀分析的能力。
四、結語
《課標》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改革起著導航作用,也是廣大中學教師教學實踐的基本依據。處于課程改革浪潮中的教師不應再僅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更應該是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在《課標》的指導下,英語教師可以嘗試著在閱讀教學中探討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參考文獻:
1、徐昌和.2006.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誤區[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興趣;閱讀;教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52-02
長期的農村當前小學語文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認為: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非抓緊抓好不可。閱讀教學正積極倡導實施教學改革,小學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重要途徑。如何通過廣泛而有序的閱讀獲取、篩選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各種能力,應該引起人們的不斷重視。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生涯,筆者不斷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討。
閱讀能使人積累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培養本領,陶冶情操,進行相關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情感、態度的交流,讓人身心愉悅。在閱讀教學整個過程中,將閱讀的科學方法傳授給學生,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對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深遠意義。那么,怎么樣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呢?在實踐中鄙人也總結了本身的幾點做法。
1.刺激引發學生閱讀興趣
一個人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教育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教育學生養成很好的主動學習習慣。兒童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假設教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長處,那么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教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學生喜歡上語文課,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教學盡大概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帶領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氣增加興趣。
2.教育學生閱讀本領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逐步教育學生具有獨立閱讀本領"。 提起閱讀本領,很多教師就自然想到讀懂詞語,讀懂句子,讀懂段,讀懂篇,就會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以為訓練這些便是培養獨立閱讀本領,這是對閱讀本領的誤解。沒有真正領會到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沒有做到"為他們的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其實讀懂并不錯,難題是閱讀本領不但僅是讀懂。《語文課程標準》就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教育學生具有體會、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領。這種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該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這里說的是"重點",自然還有別的本領。課標還提出"逐步教育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本領",當然還應當有語感,朗讀、默讀、背誦以及速讀等本領等。這種各方面的能力還被表述為獨立閱讀本領,理解本領是獨立閱讀本領的基礎和核心。
3.養成學生寫作的習慣
社會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也不例外。大家都知道:閱讀教學就需要結合對課文內容理解,有意識地帶領學生理解課文的表現情況,理解語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寫作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樣立意、選材、安頓層次結構和遣詞造句的。可是教學中一定要將有關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用最淺顯的、適應小學生認知本領的語言來表述。假設,不妨將"立意"說成是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將"選材"表明為針對主要意思所要寫的內容等等。教材(教材是由三個基本要素,即信息、符號、媒介構成,用于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中的課文多為文章的經典或精品,表現手法高超,自然有許多不適宜小學生學習,但只要是文章,除了特殊的表現手法外,還有一般的、基本的表現手法,假設:寫景物的課文,作者是如何選取觀察(細察事物的現象、動向;考查或調查;清朝官員的名稱)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點,按照如何的次序,將景物寫具體的;寫事的記敘文,作者是如何將一件或幾件事寫具體的,是按什么次序記敘的;寫人的記敘文,作者是如何寫人物的心理、外貌、神色和姿態、動作行為的,環境描寫與場面描寫和人物相互間的聯系等等。又如:作者在具體描寫中應用了哪些準確、生動、鮮明的語言,這些語言有哪些特色,這些語言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及表達效果等。
4.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彩。閱讀又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在閱讀中要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要充分尊重學生鮮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過程中要落實"對話"的理念,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是閱讀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感受。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在相互討論中,在小組交流中,在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閱讀,去理解詞句。學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有自己的評價,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讓閱讀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精神體驗的過程。
一、仿照句式,讓學生會說。
句式仿說是說話訓練的一項最基本的訓練內容,對低年級的學生更適用。它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技巧、熟練表達技能。閱讀教材中句式的類型非常豐富,如陳述句、疑問句、祁使句、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排比句、遞進句等等。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句式進行說話訓練,可達到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目的。如在《蜜蜂引路》課文中有“一邊……一邊……”的句式,訓練時,可先指導認真讀原文:“列寧一邊走一邊看……”讀后讓學生體會這種句式的構成特點。接著讓學生表演動作,口述自己看到的在同一時間里做的兩件不同的事,然后讓學生自由進行仿說。經過三步的進行,由扶到放,層層深入,使學生牢牢地掌握了該句式的特點,達到了運用自如的目的。
二、發揮想象,讓學生有話要說。
想象是人腦在原有表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選形成的過程,是發展兒童語言和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教材中,有些課文讀完后,總給人一種言雖盡而意未完的感覺,讓人思考與流連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去發掘出那些深含著的因素,以用作說話的材料,無疑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學完《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對學生說:“這個喜歡葫蘆的人還會再種葫蘆嗎?如果他第二年還會種會怎樣做呢?請小朋友幫忙,說出這個人今后會怎樣做。”經過啟發,學生們高興極了,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展開想象,爭相給這個古人來設計未來:經過這事后,種葫蘆的人是如何吸取了教訓,明白了什么道理,再種葫蘆他怎樣管理……最后得到了許多大葫蘆。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說話的邏輯性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和發展。在《東郭先生和狼》一文中,老師教完后,可以讓學生想象:如果沒有老農的幫助,東郭先生會怎樣逃離狼口?學生就會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已有知識儲備進行想象,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說。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隨著新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在不斷跟進時代的腳步,在原來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模式。其中探究式的閱讀教學是目前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上最新式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不但能夠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還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中解決遇到的問題,同時對于培養學生的自覺性也是有相當大的作用。由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就以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為此,新的教育理念就由西方國家里不斷地向中國引進,“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口號已經變成基礎教育中一個改革的突破點。因為語文的閱讀屬于語文這一科目的重點,所以探究性的閱讀方式也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受到注重。
一、善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閱讀問題
所謂的閱讀就是閱讀者從書面文字上所得到信息的一個過程。學生在此過程里就應該加強學習,并且要掌握好閱讀的技巧與方法,也能夠讓自己的思維得到全面的發展。大多數的初中生在本階段都是處于一個相對較朦朧的時期,身體和心理也有著快速的變化,在對事物的認知上也會出現一些偏差。這就要求教師應該給予正確的指引,試圖通過運用一些有趣、生動的故事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講授課程的活動中應該就文章的內容提出一些簡單而有價值的問題,要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并且要求學生在閱讀后尋找出更加合適的答案。此外,還可以為學生安排游戲比賽的方式,因為閱讀是沒有規定的標準答案,所以學生能夠各抒己見,紛紛搶答,只要是合理正確的教師都應該予以一定的獎賞鼓勵。例如在學習初一上冊《山的那邊》一文時,要求學生先自己朗讀課文,指引學生去發現更多的問題,并把問題帶進文章的學習中。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就能夠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看注釋便知道答案,可是一些較有難度的問題就需要同學們互相探究總結。如文中“海”和“山”真的就是現實中的“海”與“山”嗎?還是有著另外更深層次的含義?該問題一出便引起了學生們激烈的探討,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互相研究得出正確的答案。同樣在學習《第一次真好》的文章中,教師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要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同學們有了上次的經驗就會聯想到“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就越能提高生命的意義?”讓學生帶著探究性的問題加上教師的引導就可以基本上完成對文章的感悟與理解,在此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與情感態度。在教學上教師應該是要更多的啟發學生,指引學生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為學生解答,必須教會學生自主探究的閱讀或者是學習,讓學生懂得尋找合適自己獲取閱讀技能與知識的方法。
二、運用聯系的方式進行探究性閱讀
語文閱讀不僅講究的是探究性,也相當講究閱讀的聯系性。探究的意思就是指在閱讀時應該帶著已有的經驗進入到文章的閱讀,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創造性,把學生帶領到身臨其境的情景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其中的文化內涵。在教學的過程上也可以延伸到學習同一時期且有相同情況的其他詩詞、美文等,運用對比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刻地學習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這樣還能夠全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強閱讀能力,開拓知識面,也保證了閱讀的質量和達到了語文探究性閱讀的根本宗旨。
三、探究性閱讀與傳統閱讀的區別
語文的探究性閱讀跟普通的閱讀還是會存在一定的差異:(1)加強合作的關系。首先應該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經過談論來尋找出最佳閱讀的方式。其次就是要改善師生之間的合作關系,學生應該學會與老師進行共同的探索以至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2)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不僅僅是體驗與對話的過程,如果希望學生形成對閱讀的美感就要讓學生在自我認識的階段理解閱讀的內涵,同時還要不斷地超越自我。(3)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引導者,促使學生自主、自由地探究閱讀。
四、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探究閱讀
在一般的語文閱讀課堂講解中,當教師出現自導自演的情形時,學生一般都會出現毫無精神的聽課狀態。此時若教師急于教訓學生,必將會導致課堂氣氛的僵硬,學生也會變得緊張,甚至希望課堂快點結束的情況,教師就無心教學了。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靈活應變,在有條不紊的同時,語氣和語速也應該有所變換。
【關鍵詞】中學語文 閱讀教學 綜合素養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0-0115-02
語文閱讀教學課是新課改理念下的語文相關課程,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中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最好用培養閱讀觀念、積累閱讀量、培養正確的閱讀方法等方式實現新課改理念下開設語文閱讀教學課的初衷。
一 培養正確的閱讀教學理念
新課改理念下,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都受到巨大沖擊,為了順應時代要求,實現新課改理念下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需要先為學生培養正確的閱讀教學理念。現在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理念更為開放、信息量更大、閱讀的對象仍是各種各樣的文章,而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則是通過教學讓學生能讀懂文章內容,讀透文章內涵,確保學生能夠得到鍛煉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能從閱讀的文章中提取重要信息,對文中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概括總結,還要能將文章中提取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能給予文章最為中肯、客觀的評價和鑒賞意見。
二 做足閱讀教學輔助工作
教學方式想要達到最佳效果,除了必要的課堂教學外還有許多輔佐工作需要及時完成。有時閱讀教學的輔助工作反而會成為扭轉乾坤的關鍵,所以督促學校和老師為學生做好各項閱讀教學輔助工作也是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
1.積極開展各項語文教學工作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只是整個中學階段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從現實情況和辯證唯物主義雙重標準考察下不難發現,其實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整體的語文教學水平,反之高效的語文教學工作也能推進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此外,分屬于語文教學范疇之內的其他語文教學活動也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有影響。
2.加強學校日常管理工作
學校日常管理工作有序開展不僅能為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從管理層次推動中學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學校中的校風校紀管理、教師授課的安排等內容都屬于學校日常管理范疇,而且這些內容也都能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條件。如以普通的高中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為例,在有序的學校管理后營造出來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能為閱讀教學提供環境上的支持和幫助。
3.設計合適的教學方式
語文閱讀課比較新穎,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都還處于探索中前進的階段。根據新課改理念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比較合適的教學方式可包括互動式的教學和梯度化教學設計等。
梯度化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從參與閱讀教學的學生層次和水平的不同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教學設計。梯度化的教學能讓學生避免閱讀時選擇不一的干擾,還能促進學生層層遞進式地掌握閱讀教學的精髓。梯度化的教學設計可使班級中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學生能在合適的教學設計下發揮出最大的學習積極性,間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
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指在開展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注意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一方面,教師負責教授閱讀方式、推薦閱讀內容、安排閱讀教學進度,而學生負責根據閱讀教學安排閱讀相關書籍并加以分析和理解,并將理解后的感悟和不理解的問題一一反饋給老師,向老師尋求解惑。另一方面,老師和學生還要多注意心理溝通,家訪和電話訪問以及一對一的談心等都是主動出擊的互動方式。互動式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值得持續和發展。
4.做好學生心態管理
心態問題是心理問題的重要內容,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態管理也是教師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樂觀積極的心態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快樂地參與閱讀教學活動之中或是在閱讀中獲得快樂;主動好學的心態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方坦然的心態能幫助學生降低焦慮、疑惑等不良情緒的影響。
三 培養科學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態度決定人生”、“性格決定命運”,在明白這些道理時更不應忘記“細節決定成敗”。閱讀習慣在整個中學語文教學系統中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最易被忽視和放棄。但被習慣性理解為細節的閱讀習慣其實是決定中學閱讀教學成敗的關鍵。
根據新課改理念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初高中學生們需要培養的閱讀習慣主要包括:(1)確保每周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對閱讀時的坐姿、看書方式等都有著明確規定,以確保身體健康、知識積累為主。(2)避免走馬觀花式閱讀,閱讀文章時要深入、細致,能明確分析出各類閱讀文章的本質內涵。(3)養成制定閱讀計劃的習慣,根據自身語文知識水平和高中學業進度規劃閱讀書籍的難易程度和基本數量。(4)養成邊讀邊記的習慣,一方面保證閱讀時“靈光一現”的產物能完整保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閱讀時集中精神,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5)培養主動閱讀的習慣,中學階段的學生自律性不強,大多時候需要老師的強迫和監督才能完成歷時較長的閱讀任務。然而一旦養成了主動閱讀的習慣,便能順利地持續下去。
四 增強真實而強烈的情感體驗
“感同身受”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感染力較強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若能多積累生活經驗、有著豐富的情感體驗便能真正從文字的世界中讀懂感情。多增強真實而強烈的情感體驗,能幫助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帶入其中,從文章中某一角色的角度去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和道理。這樣感同身受的教學策略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本質特點。
參考文獻
[1]付瑤.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
[關鍵詞]主體探究創新合作
《英語新課程標準》(簡稱新《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綜合閱讀的能力,包括語篇領悟能力和語言解碼能力,《新課標》指出:教師要把凡是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做的事情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體驗、感悟;去創造、實踐、應用,而不要什么都由教師擺布。基于《新課標》的相關要求,筆者就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作如下試探。
一、閱讀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教師講解課文,學生聽,教師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即使中間穿插一些提問,也常是“師生無縫對接式問題”。因此,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主動自主發展和主體自主思維活動被忽略,甚至出現以教師主體代替或壓抑學生主體性的情況。閱讀教學課堂常演繹成教師“逞能”的場所、表演的舞臺。教學停留在記憶性課堂教學層面。課堂失去了生命活力和創造性,于是學生漸漸對英語閱讀失去了興趣,感情淡漠,體驗荒蕪,缺乏內心敏感性。正如大家所知,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角”、甚至是“導演”。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應該是積極主動的,離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閱讀,任何閱讀教學都是無效的。
教師的作用,就在于明確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學信息資源,激發和引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促進學生學習。這種主動性的知識構建不但有利于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又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所以教師不但要設計理想的學習環境,而且更應重視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設計創設與當前學習的相關主題的真實性和聯系性。
例如在導入SEFC 2B UNIT18 InventionsWhat Will You Think Of Next課題時,作者就利用學校正在搞的滅鼠活動為話題,問“Can you think of good ways to get rid of mice?”,通過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展開聯想。學生的情緒即刻被調動起來。對學生的思維活躍表揚:“All of you are very creative.” 這樣就成功地導出本課中的關鍵詞“creative”.接著問:“Do you think everyone is born creative? Why do you think so?” “What can make us more creative?” “We are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what would you want to learn?”學生們相互討論之后,暢所欲言。然后,讓學生自讀文章,邊了解文章的結構和表層信息,邊尋找他們所要的答案和發現他們的疑問。在學生體驗閱讀之后,提出他們的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如果學生的信息沒覆蓋重點時,教師給予指點。在學生理解文章之后問“Do you agree with what the author said in the passage? Why or why not? Do you have some other good ideas to make us more creative?”等問題,讓學生積極地體驗閱讀、主動思維、大膽實踐從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二、閱讀教學中強調探究意識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敢于探究的精神。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究的起點。教師對學生的置疑要提倡,鼓勵。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創設各種問題情境,鼓勵、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深入探索問題,用疑問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啟迪學生智慧,幫助他們不斷挑戰自我,挑戰極限,享受到探索問題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從而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將知識的理解引向深入。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所學知識置于具有一定復雜性的問題情景中,或鑲嵌于活動背景中,使學生對知識形成多角度的理解,或結合自己原有的經驗來學習探究新知識,建構自己對各種問題的觀點和見解,建構自己的判斷和信念。這種通過高級思維所進行的學習,會使學生對知識、對學習表現出更深的“陷入”和更高的批判性,知識的對錯會牽動他們的神經,激發他們不斷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探索。如在“SEFC 2B UNIT16The American South”在學生閱讀完后,教師可設計兩個探究性話題:1) Atlanta in my eye; 2)Activity: Suppose you were to interviewthe head of Atlanta, talk with him about yesterday’s \today’s\ tomorrow’s Atlanta.留給學生思考、探討、體驗。這樣既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深沉理解,又引發學生對亞特蘭大這城市歷史、當今和未來的探究和想象。
三、閱讀教學中強調創造性意識
目前的閱讀課堂已從傳統的“知識性”轉變為“探究、創新性”課堂。獲取書本知識不是唯一的目的,運用知識只是一般效用,知識的創新和生產才是創造財富。創造性人人皆有,但如果沒有適當的條件,沒有激發它產生的催化劑,它就不可能釋放和表現出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不僅要提供給學生創造的時空,還要給學生添加釋放潛能的“催化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盡量回避“無暇深思的活動”,要像畫家一樣巧妙地留有“空白”。因為空白給人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間。閱讀課更需要這樣的“空白”,學生的創新能力常是在“空白”中體現與培養。怎樣設計“留白”問題并能“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問題必須具有一定深度與廣度,因為這樣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舞臺。學生的主體性也正是在這時得到真正的發揮。使其個性得以充分張揚。例如SEFC 2B UNIT16The American South作者問: “The wounds are slow to heal and the scars run deep.” What does the sentence mean?解答這問題除了對文章有一定的了解,還要有一定的聯想、想象、分析、綜合和推理能力。第二、問題又要具有實踐性,趣味性和時代性。只有在真實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學習變得更為有效。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思考的興趣,使其在輕松活潑的民主的課堂氣氛中積極思維。還是以SEFC 2B UNIT17DISABLED? NOT ME!為例, 在了解完課文的結構和內容后,作者問“If therewere only three days for you to be able to see the world, what would you do in the three days?”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理解,及生活目標,價值觀等,展開豐富的聯想。豐富多彩的答案不僅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而且把學生帶進了一個真實的情景中,使得學生對生活和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解釋,同時也達到了文道結合的教學目的。
四、閱讀教學中強調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重視合作,有其獨特的價值。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安排學生進行合作:
第一、優選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
恰當的學習內容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保證。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先提供具有研討、交流價值的學習內容。使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思考、比較乃至爭論,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這樣,他們在活動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也學會了與別人溝通,學會了承擔責任,學會了分享。
第二、精心組織小組的合作活動
分組和分工是小組合作學習組織的保證。學習小組的編排不能隨意。要充分考慮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補性。讓具有不同性格特征、思維特質和能力、傾向的學生組成小組。并使每個小組的能力水平和知識視眼基本保持一致。成員必須有明確的分工。只有經過精心組織,學生才能明白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自的努力和大家的通力協作。
第三、及時指導和評價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的指導和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保證。教師的指導必須講究時效。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手包辦。教師應以一個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引發他們具有求異特質的思維火花。
例如SEFC 2B Unit 17 INTEGRATING SKILL READING“EQUAL ACCESS ”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作者讓學生分組進行設計比賽。目的深化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各抒其見,挖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1、比賽的對象:全體學生(除5個評委)。2、比賽的分組:以小組為單位,5個學生一組3、比賽的內容:可任選一話題。一為一對既聾又是坐在輪椅上的夫婦設計一套公寓,并闡明設計的理由。另一為一位盲人老爺爺設計住房,也要說明設計的理由。4、比賽的要求:各小組成員相互討論協作,在規定的時間里即10分鐘,最后拿出一個最佳方案參與比賽。5、評委及評分標準:作者讓學生推選4個評委和一個評委主席,要求評委公平地從下列幾方面打分。a)設計內容的合理性20分。b)闡明設計理由的正確性20分。c)英語表述的準確性20分。d)設計的創造性20分。e)各成員的參與度20分。6、 比賽的程序:先各小組討論商議,然后各小組推選代表呈現方案并闡述理由,最后請評委主席綜合評委們的意見宣布比賽的結果并簡要評說。在比賽的始終,學生興致很高,個個出謀劃策。通過比賽,讓學生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體驗、感悟;去創造、合作實踐。
總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不斷滲透這幾種技巧的培養,必將能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從而幫助學生達到自然閱讀英語文章的境地。
參考文獻
[1]《論新課改背景中的合作學習》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No 1 1 ,2005 吳甸起 王憲輝
[2]《英語課程標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