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范文

        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第1篇: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范文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高等學校教育的核心任務。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出發點就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是創新的前提, 沒有批判就沒有創新。大學英語作為一門人文社科類的課程, 除了傳授語言基礎知識以外,更肩負著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們的思維習慣、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們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顯得極為重要。教師應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設計者、組織者、督導者和鼓勵者;教學內容應該從以語言點的講授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的思辨能力, 交際能力和學習技能的培養為中心。

        一、 什么是具備批判性思維的英語閱讀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由英文critical thinking翻譯而來的,也可將其譯作"評判性思維"。Critical源于希臘文kriticos,意思是"基于標準的、有辨識能力的判斷"。

        Wallace認為具備批判性思維的英語閱讀能力就是指"對文本的高層次理解,它包括釋義和評價的技能, 可以使讀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 把事實和觀點區分開, 并且確定作者的目的和語氣; 同時, 要通過推理推導出言外之意, 填補信息上的空白部分, 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1]。劉思遠把批判性閱讀定義為:"讀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 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對讀物的真實性, 有效性及其價值進行判斷, 并作出評價的一種閱讀活動[2]。

        二、 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著名的國外學者 Pasch & Norsworthy 提出,應該將"批判性思維"融入語言課堂教學,并將其表征歸納為四個方面: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構建知識的過程;多提出開放式的,即可能有多種答案或不同意見的問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后才能回答問題;多設計一些分類和歸納型的練習活動[3]。

        2.1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構建知識的過程

        培養學生具有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琢畲湔J為, "批判性思維體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 沒有問題需要解決就沒有批判性思維"[4]。如果學生不知如何提出問題,教師可以設計問題進行示范。以《體驗英語》第四冊第二單元的課文Why Digital Culture Is Good for You? 為例,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予以解決:作者的觀點是什么?從哪幾個方面予以說明?這篇文章中哪些是事實?那些是作者的觀點?反映了什么人的立場? 有無偏見?此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XX句暗含了什么意思?學生在提出并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建構了文本的組織結構;歸納出了作者的觀點;確定了作者的目的和態度;而且理解了文中個別語句的深層涵義。也就是說擯棄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通過討論并回答問題的方式建構知識。

        2.2 提出開放式的問題

        批判性思維的重點在于分析,質疑和評價。批判性閱讀是指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不只停留或滿足于低級層次的篇章理解上,而是追求更高層次的審視和質疑。教師可以讓學生就英語閱讀的內容討論相關的話題,通過讓學生思考某一現象或說出對某一問題贊成與反對的理由從而培養辨證地看待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仍以課文Why Digital Culture Is Good for You? 為例。文中歷數了網絡交際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而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啟發學生從其他角度看待同一問題。例如:Do you think cyberspace poses dangers to us? Why or why not? Please give your reasons. Do you think that only the people who are incredible in real life will disguise their identities on the net? Should we reveal our identities when chatting on the internet? Why?

        2.3 進行分類和歸納型的練習活動

        進行上述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首先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討論并發表各組觀點。在各小組依次發言時,要求學生們捕捉每組的關鍵信息并予以記錄。然后歸納出對所討論問題稱述的所有觀點和理由,由小組代表進行總結發言。除了小組討論并進行總結發言的方式,在課堂上開展辯論賽亦有助于分類和歸納活動的開展。以文中提到的此課文為例,由教師給正反方分別指定一位負責人負責本小組的辯論前的準備工作。例如,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查閱、搜集與"網絡"話題相關的資料,然后對已查閱的資料認真閱讀、識別、分析、歸納和篩選出有利于本方觀點的資料進行加工,形成自己的立論,之后在課堂上展開辯論賽,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評委進行點評。由此,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而且對網絡這一主題有了深層次和全面的理解。

        三、結語

        總之,以大學英語課堂閱讀教學為依托,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有助于懷疑、判斷、評價、猜想、反駁、修正和創新性品質的發展;有助于全面辨證的考慮問題,正確的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Wallace. Critical Reading in Language Education[M]. Palgrave: Macmillan, 2003.43

        [2]劉思遠. 英語閱讀教學與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 讀與寫, 2010, (7):34

        第2篇: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范文

        關鍵詞:英語;演講與辯論;判斷性思維;能力培養

        眾所周知,英語學科在我國教育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關系到學生的中考、高考等成績,并且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也使得社會各界對人才的要求有了顯著提升,靈活應用英語更是進入外企或大型企業的一塊“敲門磚”。但不難發現,我國學生普遍存在英語知識面窄、分析能力差的現象,這都是由于對學生缺乏系統的判斷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學校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判斷性思維能力,全面提升學生英語實力。

        一、批判性思維概述

        雖然,近年來國內外一直對批判性思維能力展開不同程度的研究,但至今為止并沒有將其明確定義,外國學者大致認為批判性思維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個體對事物的思索過程;二是個體對相關事物的判斷能力。而我國學者也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某種過程,并且其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教育、知識累積、個人思維能力等。就目前來看,雖然其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可以通過后天教育提升個體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英語演講與辯論中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措施

        1.從引導學生產生質疑心理方面著手

        在學生進行演講或辯論之前,教師可以充分引導學生對該題目或觀點產生質疑,如此才能使學生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如學生當前的演講題目是“禁煙火令的實施是否合理”,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對其展開分析,并讓學生將自己所想到的幾種理由明確地講出來,或是合理或是不合理,畢竟既合理又不合理的這種方式不適合出現在演講中。而當學生選擇合理時教師可以適當進行指導,使學生找出不合理的理由,如此則是對該選擇提出了質疑,反復將合理與不合理進行對比和分析,才能最終確定自己的觀點,這也是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而在辯論環節提出質疑觀點也非常重要,在對方提出相應觀點后應立即對其提出質疑,并針對質疑方面的內容展開思考并進行有力的反駁,經過反復實踐一定可以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從培養洞察力方面著手

        洞察力是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演講或是在辯論中,都能發揮直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知識量的累積;二是分析能力。擁有極強的洞察力可以使選手在看到題目的一瞬間比其他選手獲得更多的內容,這主要是由于選手自身知識的累積使其可以透過題目聯想到更多內容,而強有力的分析能力也可以使其通過題目的描述,想到其背后隱藏的真實意義。在進行辯論時洞察力也能發揮出很大的優勢,如對方提出某個觀點,該選手則可以利用自身洞察力的優勢將對方觀點進行全面剖析,再利用自身豐富的知識對其進行有力的反駁,甚至可以提出很多令對手無法辯駁的觀點。因此,教師今后也應將重點放在培養洞察力方面,鼓勵學生不斷地進行知識的累積,并利用課余時間或班會時間積極組織各種辯論或演講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中既能豐富課間生活,又能促進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3.從培養邏輯能力方面著手

        在演講或者辯論的過程中,質疑力和洞察力無論多強大都離不開邏輯能力的支撐,只有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將選手所掌握的知識和觀點清晰明了地表達出來,并將自己觀點的弊端很好地隱藏起來,因此,邏輯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邏輯能力培養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向學生介紹有關邏輯能力的作用以及具體的內容;二,根據邏輯能力培養的方向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三,積極開展相關活動使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四,采取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將批判性思維能力合理運用到英語演講和辯論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判斷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全面提升學生英語能力方面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通過演講和辯論的方式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迅速提升,也能夠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洞察力、邏輯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目前,這也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為止,我國高校還不夠重視這一手段,在今后的英語教育中可以多多開展辯論賽和演講,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這無論對學生升學,還是今后參加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肖志偉.公共英語演講之邏輯特征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關聯性及效用探析[J].長沙大學學報,2012(6):111-112.

        第3篇: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5)08-52-3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ng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by Using Critical Thinking

        Gu Peipei Li Zhiguo

        (North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reis an urgent nee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with innovativ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has become the primary strategic targe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Creative thinking is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and prerequisite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and criticalthinking is the key factor of creative think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critical thinking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無論對大學生的能力、個性的全面發展,還是對整個社會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學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價值[1]。

        1 批判性思維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促進作用

        1.1 批判性思維的概念

        批判性思維,即批判地思考。國內外關于批判性思維概念的界定很多,美國批判性思維運動的開拓者―恩尼斯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指個體對做什么或相信什么做出合理決策的能力[2]。這種把批判性思維當作一種技能、一種能力的觀點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我國學者對批判性思維也有自己的理解。南京師大的羅清旭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個體對產生知識的過程、理論、方法、背景、證據和評價知識的標準等正確與否做出自我調節性判斷的一種個性品質。它包括批判性思維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個性傾向性反映個體的批判性精神,個性心理特征反映個體的批判性能力。劉葉濤博士認為批判性思維不僅指一套可由邏輯或其他類似課程提供的具體思維技能和方法,更指一種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甚至一種人生態度[3]。目前對于批判性思維的定義仍未統一。

        1.2 批判性思維對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表現

        1.2.1 批判性思維利于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接受新知識、新理念的時候,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能夠對接收的信息的正確性仔細求證、認真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認識到問題的存在,形成解決問題的心理自覺性。對于批判性思維者來說,每一次思考都是一種探索,每一次探索都會產生新思考,在這種“思”與“知”的循環模式下,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一點點提高,并逐漸培養了良好的創新精神。

        1.2.2 批判性思維利于大學生創新潛能的發展

        各個學科之間都是由概念、命題、推理和論證搭建起來的知識系統。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準確掌握知識要點,發現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熟悉度,提升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從而為大學生創新潛能的發展提供可能。

        1.2.3 批判性思維利于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完善

        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是存在缺陷的,而且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思維是沒有邏輯性的,尤其對于個性十足、年輕氣盛的90代大學生,思維往往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和偏見,這不利于對事物的客觀認知和決斷。批判性思維則幫助學生建立一套嚴密的突破思維定式、突破情感約束的思維體系,使大學生的思維更加理智、成熟,從而使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完善。

        1.2.4 批判性思維利于大學生創新技能的提高

        批判性思維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更加開放、靈活,推理技能更加嫻熟,獲取信息更加精準,對事物的認識更加精煉,對知識的駕馭能力和對問題的解決效率都大大得到提高,這些能力的強化非常有利于大學生創新技能的提高。

        2 當代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現狀的調查及分析

        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的特點,我們在鄭州市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做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500份,有效回收率100%。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對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后發現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情況可歸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2.1 思維不成體系,易受干擾

        問卷調查中只有23%的同學可以保持獨立思考,不受別人影響,其中70%的同學進行思考時會受到別人影響,7%的同學受別人影響很大;當遇到問題時,40%的同學會選擇自己解決,58%的同學會選擇向其他人尋求解決方法,2%的同學則選擇完全依賴他人幫忙解決問題。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很多大學生的思維不自信、不堅毅、不獨立,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維體系,容易受到他人影響,因而很少有創新發現。

        2.2 思維簡單,存在惰性

        在調查的500名大學生中,沒有一名大學生表示對平時接觸到的言論和信息會完全不加質疑的全盤接受,其中51%的同學表示會保持理性的懷疑,49%的同學偶爾會產生懷疑;另外,高達52%的同學從不在課堂上提問老師問題,42%的同學偶爾會在課堂上提問老師問題,只有6%的同學才會經常向老師提問問題。這個結果說明多數大學生很少主動思考,對于老師傳授的知識信息往往不假思索的接受,學習較被動,思維多呈現惰性、依賴性,因而這種狀態的大學生往往不會有任何創新舉動。

        2.3 思維混亂,缺乏邏輯性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很常見、基礎的思考方式,在我們日常的思考過程中往往會有意無意的運用到這種思考技能。但問卷中卻有64%的同學認為自己不了解批判性思維,35%的同學覺得自己只是稍微了解,僅有1%的同學自信自己對批判性思維是足夠了解的。事實上,世界上90%以上的人的思維都是沒有意識的,大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維,也沒有系統的了解過自己的思維,或者可以這樣說,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思維方式沒有足夠的重視,思維較混亂,常常沒有邏輯性。

        2.4 思維不成熟,缺乏行動力

        問卷中88%的同學認為學校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迫切性非常大,這說明多數大學生意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然而與之矛盾的是82%的同學承認自己極少參加學校方面的創新活動或做過一些創新方面的事。這種矛盾呈現的事實是很多大學生的“知”與“行”是不一致的,而這種“知行不一”的行為方式導致批判性思維只能是一種狹隘的理論基礎而不是一種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技能,因此也就喪失了它原本具有的價值。

        3 運用批判性思維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路徑選擇

        勞動者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是經濟強勁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競爭力,就必須大力發展新一代社會勞動力的批判性思維。[4]然而當代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現狀十分堪憂,因此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迫在眉睫。基于此次問卷調查中大學生展現的批判性思維缺失的特征,我們提出了培養及訓練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建議:

        3.1 開設專門課程,增加實踐機會

        批判性思維課程并非是簡單的講授批判性思維的概念、結構與技能的一般知識普及性課程,而是讓大學生系統學習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原理,掌握深層次的批判性思維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技能的綜合性課程。[5]這種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批判性思維的認知更直接、有效,但是需要有專門教師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以及額外教育資源的支持,而且有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實施起來并不簡單,因此各高校需要根據自己學校的教育資源、校園環境和辦學條件以及其他因素綜合考慮制定出一套全面、合理的方案。另外,學校應該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只有在實際的操作演練中,學生們才能切實體會批判性思維課程中的理論和技能,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技能才能得到更加真實的訓練和提高。

        3.2 轉變教師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有些大學教師上課可以完全不看課本,讓人神奇稱贊的是講課的內容居然和書本上一模一樣,然而這種高超的記憶能力恰恰顯示了部分大學老師們的教學知識體系的陳舊。教學并不只是單純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學習技能。教師在教學中,要了解學生的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取的知識符合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和需要;引導學生關注問題的深層結構,分析知識的正確性,學習并運用知識;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品質,使學生樂于獨立思考,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建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勇敢提出疑問。另外,教師應積極主動了解、學習批判性思維的理論,將抽象的批判性思維理論用自己的理解形象地傳達給學生;提供批判性思維的示范教學,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更加深刻、成熟。

        3.3 制定培養計劃,重塑思維模式

        保羅認為大多數人的思維是潛意識的,而要想在沒有意識到自身思維情況下改變思維是不可能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思維方式。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用筆記錄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大腦的思維活動,認真推敲、分析,找出思維的缺陷和不足。其次,積極思考,主動發問,每天看一些具有批判性問題的材料來錘煉自己的思維或者看一些優秀的懸疑片來提高自己的推理技能。另外,市場上有很多有關培養個人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教材,我們可以參考借鑒上面提供的方法,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培養方案。然而即使有指導方法,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的堅持長期對批判性思維技能的訓練,也不會形成一種深刻、成熟的思維,批判性思維技能也不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3.4 提升思維技能,發展人格特征

        知識是一切行動力的基礎,只有當我們具有相當成熟的專業知識的時候,我們的思維才會顯得更加專業、更加成熟。如果僅憑著常識進行判斷、思考,我們的思維很容易陷入瓶頸,即使有創新的想法,也會因為知識的局限性而被擱置。因此主動學習相鄰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對思維技能的提升是十分有效的。然而,思維技能并不是全部,必須輔之以必要的人格特征,即發現問題的敏銳洞察力、從普遍認同為定論、真理、不可更改的事實中找出不合理因素的勇氣和膽識、“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以及無差別待人待己的客觀精神。沒有了人格特征的外顯作用,就像沒有主機的電腦顯示器,所有的批判性思維技能都只是虛有其表而已。

        參考文獻:

        [1] 朱新秤.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意義與策略[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23.

        [2] 張艷寧.國內批判性思維研究簡評[J].新西部,2011(9).

        [3] 羅清旭.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4):81.

        第4篇: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范文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用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實用交際能力,也要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其思維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筆者在多年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實踐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一臉茫然,無從思考,無從回答。 換言之,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欠缺。一方面,這些學生的英語底子薄弱,難以駕馭所學內容,這導致多數學生缺乏學習上的自信心,盲目地相信教師的權威作用,從而失去了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這些學生依賴心強,缺乏疑問和反駁意識,不能聯系自己的學業實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近幾年來,有許多教育專家和學者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其結果表明,我國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普遍性地亟待提高。尤其是高職高專的學生大多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對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梢?,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已然成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意義

        批判性思維不是簡單地全盤否定,而是一種“揚棄”的思維方式,它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進行批判性審視,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培養和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綜合學業水平,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其創新能力也意義深遠。

        首先,批判性思維重在“廢”,而創新精神重在“立”,有批判才有創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利于激勵學生廢棄傳統思想和思維模式,鼓起標新立異的勇氣,以大膽懷疑的精神評判傳統或權威的知識見解,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大膽地探求和揭示,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奠定基礎。

        再者,現代教育本著“以人為本”的宗旨,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和開發學生的潛能。我們的教育目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具有鮮明個性和開拓精神的一代新人。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可以使學生以縝密的邏輯、思辨的方式迅速獲取自我發展所必須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實踐和探究能力,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三、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真學習和吸取現代先進教育理論的精華,廣泛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探索新型的評價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為批判性思維創造自由和諧的交際環境。要想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培養成高效的批判性思維者,教師應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思想自由,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看法,成為學生批判性思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幫助者,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敢于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努力嘗試開展各種合作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建立起師生間融洽的溝通關系,為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創造出輕松自由、愉悅和諧的學習環境。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會有真正的溝通和交流。

        其次,調整教學思路,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質疑創新的氛圍。就教學環境而言,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首選。教師要科學地設計和策劃各教學環節及其活動,將傳統教學活動中“一言堂,滿堂灌”的填鴨式授課方式,轉變為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開放式學習方式,以靈活變通的思維型教學方式代替機械枯燥的記憶型教學方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辯論活動以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鼓勵和幫助學生面向各種見解,大膽地自我表達,不做干預者,只做意見交換的參與者和幫助者,盡可能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幫助其形成一個自由批判和自我表達的交際環境,從而克服學生的緊張心理。

        再次,改進教學設計,鼓勵深層思考,擴展批判性思維的使用空間。豐富多樣的現代教育資源和教育技術為新的課堂教學設計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教師要充分發揮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鼓勵學生進行深層次、多方位的思考,擴展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的空間。一方面,教師可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可借助網絡信息資源組織開展合作探究學習,鼓勵學生通過意見溝通來深度研討,以逐步養成批判性辨思習慣。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拓展批判性思維的使用空間,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最后,注重過程評價,及時回饋反思,促進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表現做及時的評價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因此,教師要及時地總結并幫助學生評價和反思各自的觀點,得出大家認可的結論。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新設想、新思路、新主張,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褒獎,形成和諧、平等、人文的評價氛圍,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積極創新的思維習慣。評價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教師點評,也可以是學生自評;可以是學生之間互評,也可以是家長評價等。通過評價,教師要及時把學生的表現回饋給學生,幫助學生反思,使不同程度的學生能及時全面地了解自己,做出準確的自我評價,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和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第5篇: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范文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可謂中說紛紜,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現代批判性思維之父杜威將批判性思維中的“反思”定義為:對自己的一種信仰或所偏好的某種知識形式,從其所依存的基礎上和可能得出的結論上,進行積極的、持續的、仔細的審視。國內學者劉儒德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指對所學的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與價值進行個人的判斷,從而對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決策。(劉儒德,2000)由此可見,批判性思維方式既要思考,又要批評否定,即揚長避短。要做到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就需要有較強的信息深層次的處理能力,包括分析,辨識、評價,進而開展合理的、準確的判斷和推理。

        英語閱讀分為三個層次:表層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層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評價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層閱讀理解相近于傳統的閱讀理解,只需理解字面意義即可;深層理解要求能夠正確地推斷出字里行間的引申意義,也就需要深度閱讀;評價性理解要求讀者閱讀之后開展思考,針對閱讀內容產生自己的評價觀點。當前較多學生的閱讀僅僅停留在表層理解,尚不能對閱讀內容做出分析和評價。所謂批判性閱讀就是對閱讀內容的較深層次的理解、分析和評價,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出疑問,尋找答案,進行推理。綜上所述,批判性閱讀是指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判性思考,追求更深層次的理解。因此,批判性思維能力與批判性閱讀是緊密聯系的。

        2 翻譯專業英語多文體閱讀教學

        翻譯專業旨在培養博聞強識的應用型翻譯人才,翻譯學科的建設是由翻譯理論、翻譯實踐和翻譯批評三大支柱共同組成。翻譯批評是連接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的橋梁,是選取一定的翻譯標準對譯作進行分析,評價優劣的判斷過程。開展翻譯批評需要批評者具有準確的、客觀的評價體系及思想,因而離不開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因此,批判性思維能力應當是翻譯專業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英語多文體閱讀課程給學生提供了閱讀和思考的鍛煉機會,教師應該改革傳統的強調語言積累的閱讀模式和答題的閱讀目的,引導學生采用新的閱讀方法,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英語多文體閱讀課程開設于翻譯專業二年級,針對翻譯專業的特點,強調深層次、廣范圍的閱讀和思考,拒絕傳統的快餐式閱讀,倡導批判性的閱讀,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只有思維敏捷、博聞強識,才能在實踐中做到靈活表達,增強翻譯應變能力。該課程選取不同文體,不同風格的經典閱讀篇章,包括文學類和非文學性的文本,選材廣泛,思想性強。在閱讀思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文體特點分析和譯文賞析,以讀為主,旨在擴大學生的認知視野,增強學生的分析與思辨能力,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

        3 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英語多文體閱讀中的培養策略

        首先,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離不開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進行提問和質疑。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和安全的課堂氣氛”。中國學生在課堂上極大地缺乏發言的主動性,經常站起來低頭不語。這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想方設法營造一個和諧的交流環境,使學生能夠放松地自由發言,不考慮對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因自身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差異,發言和提問的焦點有所差異,教師應當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互相質疑,互相學習進步。提問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主動提問和質疑便是學生積極思考的過程,大家自己發現信息,交換觀點,進行思想的碰撞,產生新的想法。學貴質疑,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都會得到提高。

        其次,教師應當合理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的閱讀和思考都有著明確的目標,課堂有序進行。課前,要求學生預習閱讀材料,通過初步閱讀文本,了解內容,查閱生詞,完成表層理解的過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搜集背景知識,調動頭腦的認知信息。閱讀課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展開深度閱讀,將文章置身于寫作背景當中,充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寫作風格,提出疑問并思考,對文本的結構和主題進行分析和總結,有條理地羅列出文本的主要觀點和論證手段,清晰地再現文本結構;其次,開展分組討論,鼓勵學生認真反思各自觀點并用事實加以證明;引導學生展開友好辯論,互相反駁,在論證的過程中深化的對論題的思考和理解。課后,補充相關閱讀,學生可閱讀同一主題的不同觀點,進而產生思考,評價優劣,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最后,開展效果評價。效果評價應體現多向度,嵌入式,重過程、點面結合、形式多樣的特點(鐘志賢,2007:223)。評價過程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評價方式不僅要多樣化更應當兼容主觀和客觀因素,主要包括讀書報告、同學評價和自我評價、期末考試三個部分。其中讀書報告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內心想法,議論言之有理即可成立,評價標準以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為主;同學評價和自我評價要求評價主體根據學生課堂討論發言及課堂參與情況進行評定,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但又相互牽制,相互影響,較大程度地做到了公平;期末考試是量化學習效果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具有客觀性,能夠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并能靈活應用所學閱讀策略。三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綜合學生的課堂表現,能夠體現學生批判性閱讀的效果。

        第6篇: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范文

        關鍵詞 批判性思維 培養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49

        Review on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Mode

        JI Ying, YANG Wenyan, XUE Ruixuan

        (Yunnan University,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Center, Kunming, Yunnan 650091)

        Abstract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ountry gradually being taken seriously, but the way the system compared to our culture there is a ga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formed. Based on relevant literature,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model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nd finally made review and summary.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cultivation; teaching model

        1 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全美上千所高校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成為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標。不僅如此,批判性思維教育已納入美國的國民教育體系,貫穿于從幼兒園、小學、中學以至大學等教育的各階段,成為美國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①在我國,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學開設了批判性思維培養的課程,許多人對批判性思維還不夠了解,甚至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解讀,比如將批判與批評等同起來,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對別人的批評,是一種負面的、不好的做法。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維,許多學者從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特征、過程、原則或者方法等方已對批判性思維進行定義。羅伯特?恩尼斯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維,其目的在于決定我們的信念和行動。②46位批判性思維學者共同研究、制定了一個“專家共識聲明”報告中定義了批判性思維:我們認為批判性思維斯有目的的、有規則的判斷過程,這個判斷過程產生了對證據、觀念、方法、標準或者語境的注解、分析、評價、推理和解釋。③“現代批判性思維之父”杜威(J. Dewey)認為批判性思維即反省性思維(Reflective Thinking),是指“根據支持它或它將傾向的某個結論的理由對信仰或知識的假定形式所進行的持之以恒的、細心的、積極的思考”。④

        雖然培養批判性思維在我國尚未形成體系,但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無論在考試中還是日常生活學習中,批判性思維的應用無處不在。北美研究生入學考試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中的“分析寫作”部分就是檢測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試題。GRE考試委員會的關于如何考試的正式說明書指出“考試的分析寫作部分測驗你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性寫作的技巧。它評估你清楚表述和支持復雜觀念、分析論證和保持一致的討論的能力?!雹菰谙愀?,通識課程中給出多方觀點來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時事熱點來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大陸,公務員考試中判斷推理部分考查了考生邏輯思維中的理解、比較、演繹、綜合等能力,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考查了考生能否推斷語句的隱含信息,能否排除干擾因素準確地篩選信息、確定主旨。

        日常學習中,我們也需要批判性思維幫助集中注意力和提高觀察能力,抓住主干信息排除干擾因素,提升分析綜合的能力,對觀點進行有力的說服,使得思考和行動更加精確。在信息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下,快速鑒別信息的真偽優劣不僅是每個學習者所必備的技能,而且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批判性思維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能夠支持對信息的處理和決策,在思考過程中獲得知識。

        由此可見,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緊迫且艱巨的,而對批判性思維訓練還缺乏有效的教學模式。本文擬對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存在的問題、培養的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梳理、歸納,并進行總結和反思。

        2 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文獻研究

        2.1 培養批判性思維研究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逐步重視了批判性思維,出現了大量的研究批判性思維的文獻,國內對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國外批判性思維理論和培養模式的探討方面,而培養模式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獨教學模式,通過日常的案例來教授批判性思維;另一類是與學科教學融合的模式,將批判性思維的技巧、策略、態度等融入學科課程中。還有一種理想的模式是將上述兩種模式結合起來,在學生的專業領域和領域之外發揮各自的優勢。

        在知網檢索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培養”,培養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占了批判性思維研究整體大約一半的數量。而這些研究大部分基于某一門具體學科課程,停留在理論的探究方面,探討了在該課程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可能性,提出的培養策略都是從融洽師生關系、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質疑等理論性的方法。

        在知網檢索關鍵詞“批判性思維&測評”,只搜索到了幾十篇文獻,而大部分文獻是針對學生在某一門具體學科中批判性思維的測量,比如化學、英語、生物等課程。夏素華等人在國外的評價量表基礎上,自編了針對護理專業本科生批判性思維的測評問卷。該問卷將批判性思維分為從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態度和專業價值觀三個維度分別進行測量;羅清旭提出一種以模糊綜合評判為基礎的批判性思維測評新技術,把測評任務分為線性和非線性,并逐條細化羅列出批判性思維模糊綜合評判的60項測量指標。

        在知網檢索關鍵詞“批判性思維&教師”,大部分研究是在討論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站在學生和教學的立場上對教師角色提出要求。粟莉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研究中指出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與學生形成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思考和提問,而不是用教師的權威壓制學生被動接受知識。

        2.2 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模式

        如果要在課堂上培養批判性思維,就需要系統的教學設計,進一步在知網檢索關鍵詞“批判性思維&教學設計”,數量只有一百篇左右,可見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還沒有具體深入到教學設計的層面上。鐘志賢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高階思維,能夠通過培養和訓練獲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們的教學設計要以此為目標,以精心設計的問題/任務為前提,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通過高階學習和知識建構來促進學習者高階思維的發展。⑥并指出知識建構是學習者發展批判性思維的有效途徑。⑦鐘志賢還從隱喻、定義、類型、構成要素、理論框架幾個方面對學習環境的設計提出了框架性指導,指出學習環境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高階能力發展,要通過有意義的學習來實現。⑧張楊和張立彬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要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將教學分為提出問題、小組討論、歸納梳理和評價結果四個階段,并逐一分析了各階段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模式。陳衛國指出批判性思維和教學設計可以從三個方面結合: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與某種課堂教學模式結合、與網絡教學結合。通過一個具體的話題,教師適時提出支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根據陳衛國的研究,在知網檢索關鍵詞“批判性思維&網絡”,MiniQuest是一種網絡環境下的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習活動,它是由教師設計的微型在線教學模塊,使學生參與到一個真實主題或問題的研究中,從而促進學習者批判性思維和知識建構能力的發展。⑨陳紹東提出將批判性思維與信息素養這兩種不可或缺的能力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探討了Webquest、Miniquest、Big6三種有助于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教學模式。

        張晶和劉海燕認為,利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實現對學習者批判性思維的培養。⑩鐘志賢指出了利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途徑的培養方式,在知網檢索關鍵詞“批判性思維&信息技術”,王海燕等人提出QICT模型,該模型基于異步在線交流系統,將批判性思維活動過程中的諸要素構成螺旋型結構,學習者在模型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得出結論再深入思考再得出新結論,這樣反復對思維進行訓練,最終將訓練過程內化形成思維習慣。

        3 反思與總結

        3.1 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模式模型較少

        國內對于如何通過教學設計來培養批判性思維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論研究,但是如何通過建模的方式來培養批判性思維研究的還很少,像Miniquest模式、QICT模型還不成熟,沒有經過實際教學效果的檢驗。

        3.2 對批判性思維缺乏有效的測評體系

        在國外對各階段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都形成了系統的測評體系,而國內的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少,僅有的一些自編量表也缺乏信度和效度,也未經過大規模測試檢驗。沒有合理的測評我們就無法衡量學生在訓練前后是否提高了批判性思維,也就無法改進我們的教學。

        3.3 教師缺乏批判性思維的訓練

        在梳理文獻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培養教師批判性思維的研究非常少,要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水平和能力,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提問,教師缺乏批判性思維的理念就很難將批判性思維與學科內容結合起來。所以我們應當加強教師在批判性思維方面的訓練。

        注釋

        ① 馮艷.論批判性思維與創新的關系[J].燕山大學學報,2012.13(4):25.

        ②③⑤董毓.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認知和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9.

        ④ John Dewey.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Coller,1938:9.

        ⑥ 鐘志賢.促進學習者高階思維發展的教學設計假設[J].電化教育研究,2004(12):21-27.

        ⑦ 王覓,鐘志賢.論促進知識建構的學習環境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08.14(4):22-27.

        ⑧ 鐘志賢.論學習環境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5(7):35-41.

        第7篇: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范文

        批判精神在創新活動的過程中是啟發性的,其功能在于使得認知和活動的主體能夠勇于質疑。但是,提出否定意見并不等于創新,能夠發現問題所在并對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各類關系進行梳理、分析,并且找到問題的癥結之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推陳出新的思路才是創新的根本意義所在。在這個否定、論證、分析的過程中,必定要以一定的知識積累和資料背景為基礎,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批判性思維提供的綜合思維技能才是去偽存真、破舊立新的必備工具。批判性思維首先屬于一種邏輯思維,需要進行演繹和歸納推理,恩尼斯(R.H.Ennis)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對事物判斷的一種深刻反思,它包含了12種思維技能,分屬于邏輯(logical)思維、批判性(critical)思維和實用(pragmatic)思維。近來有一些西方學者提出了“有效思維策略”這一概念,用來高度概括所有高層次的思維技能,其中包括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歸納與演繹思維和創新思維四類思維技能。作為一種思維技能組合或者說系統,批判性思維包括解析思維、分析思維、評估思維、推理思維、解釋思維和自我調整思維這六種“元思維”能力。我們在做的就是利用這些思維技術或技能,在產生質疑之后、提出否定之前,不斷地進行假設和求證,保證否定和立論的合理性、準確性。有學者認為,創新性思維的本質特性是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優勢互補,但是任何的“直覺思維”成果都是“圖像性”的,這種直覺成果的正確與否需要邏輯思維來論證。如果說直覺思維所負責的部分是大膽假設、展開聯想,那么邏輯思維的作用就是小心求證、保證準確;如果說直覺思維在創新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多謀”,那么批判性思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善斷”。

        二、反思論證:批判性思維提供創新所需要的自省的能力

        美國哲學學會于1988年特邀了45位專家就批判性思維的性質以及培養進行討論,專家一致認為,一個理想的批判思維者應該具有的8大特點,其中一條是“慎做決定”。慎做決定意味著需要對自己的判斷“謹慎”一些,三思而后行。面對任何問題,提出任何質疑和方案,給出任何論斷前,能夠再三斟酌,虛心而謹慎。在這樣的層面上,能對自己的思維活動以及批判能力進行反思,本身就應該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部分。

        在創新的過程中,獲得真正的突破性進展之前,要不斷地嘗試新方法、新思路,不斷地否定自己的失誤和修正自己的判斷。創新能力的重要一項就是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更正錯誤、糾正偏差。批判性思維的作用在于,在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上減少盲目自信,在創新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并進行實時調試和修正。批判性思維習慣培養中,“批判”的對象也應該包括自己、自身的行為和自我的觀點,即對自我批判行為過程的“再批判”。對自己的批判技術和批判過程進行反思、分析和考察,對自己的立論和提出的觀點進行驗證和分析評價,通過自我批判來不斷檢驗自我論證的合理性、正確性和確定性,通過自我反思,自我否定來驗證不足,論證缺陷,保證批判的出發點、論證的過程、論證的方式、創新的過程、立論的基礎、得出結論的路徑是正確無誤的。

        三、課程訓練: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8篇: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范文

        【關鍵詞】高中生物 批判性思維 培養策略

        批判性思維并沒有非常確切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對其有著不同的理解。而這也正是鐘啟全先生對批判性思維所做出的概念。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將批判性思維作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但是我國對它的正式研究僅僅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從這點上說,我國關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已經落后。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新課改下各級學校都在大力開展素質教育,但是離開了批判性思維,素質教育也只是一句空話。

        一、批判性思維解析

        中國的教育現狀雖與西方社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批判性思維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同樣也該將其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并抓緊落實于實際教學中。

        批判性思維不能等同于思維而應看做是思維的延伸。批判性思維以一般性思維為基礎,其基本技能可分為三方面:1:明確、定義問題2:對問題進行相關信息的判斷3: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能力最主要的是能夠對信息進行多向甚至是逆向的思維并加以判斷。

        (一)強烈的質疑傾向

        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不會盲目接受現有結論,而是能夠持有疑問的態度想探尋更多信息。他們能夠常問“為什么?”并且能夠提出建設性的問題,他們只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接受或是拒絕某種觀點。

        (二)自主性強烈

        批判性思維無法受約束,是一種自主性的思維。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不會被動接受意見而是在經過分析確定合理性后自主接受,這樣的人都具有強烈的自主性,不容易受到思維裹挾。

        (三)具有公正性與創造性

        批判性思維以信息為依據,不含有個人喜好,因此具有公正性。同時,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能夠研究發現理論間的聯系,并且能將其應用于新領域,具有很強的創造性。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訓應當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進行,生物教學也不例外,在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我們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教師首先轉變教學觀念,進行新型教學活動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教師的教學方式決定了課堂學習的前進方向。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使其滿足批判思維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積累以及人格的塑造外,還要提倡批判性教學態度,具備批判性意識。再者,教師可與學生共同建造一個新型的教學文化。實際上,教學中總是會有某種文化的存在,而師生們都在不自覺中適應著這些文化,根據這些文化的氛圍需求調整著自己的所作所為。如果將傳統教學方式看作是記憶型教學文化氛圍的話,批判性教學思維培養的教學觀念下,我們該創造一種思維型教學文化氛圍。

        (二)課堂教學中通過問題的設置來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對學生而言,新課程的學習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知識的理解與接受,第二個階段是知識的應用。在第一階段學生學習各種概念與事實,并且理清這些概念與事實間的層次結構域邏輯關系。第二個階段則是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來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我們可通過問題的設置來驅動學生從問題探討著手學習,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多思考多懷疑。

        比如講授DNA是主要遺傳物質這節知識。該節知識內容含量大并且有一定的難度,采用固有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兼顧教學任務與能力培養比較困難。對此我們可通過問題設置來進行教學。比如首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教材,給學生設置或者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課堂上帶著任務進行學習。比如:為什么轉化因子不是蛋白質?能否通過實驗證明?怎樣進行實驗設置?或者為何肺炎雙球菌會從R型轉化為S型?又或者對通過該知識的學習你是否有什么感悟?等等。將課堂學習從教師向學生質疑轉變為學生向課本質疑,讓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大膽驗證。長此以往,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自然能夠得到鍛煉。

        (三)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在新教材中,添加了不少對于經典科學發現的介紹,而這些發現無不是經歷了眾多的懷疑與批判才能取得成果。比如植物光合作用的實驗中,對于實驗中所選擇的原料與植物產物的研究等每一個都是經歷了假設、質疑、驗證、再假設、質疑、驗證的過程才得到了現有結果。在高中現有的實驗中,課本往往對實驗的目的、器具、藥材、步驟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要求。故而,我們可稍作一點改變,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比如在做“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實驗中,我們可引導學生對現有實驗安排提出質疑,比如:為何要選擇紫洋蔥鱗片葉做材料?用其他材料或者洋蔥根部不可以嗎?如果不用蔗糖會怎樣?蔗糖濃度不是0.3g/ml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等等。并且可利用剩余時間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得到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也能得到鍛煉,學習的成效自然會有較大提升。

        結束語:

        創新是民族進步靈魂,而批判性思維是創新能夠進行的前提。我們已經生活在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需有獨立的思維能力,能夠對繁雜的信息進行質疑與選擇。批判性思維的特性注定了它是現代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出于學生與社會雙重的需求考慮,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且培養活動不是僅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進行,而是要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活中進行。

        參考文獻:

        [1]郭元強,解讀《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的“批判性思維”[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1(05)

        [2]龔會云,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實驗研[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1(01)

        第9篇: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范文

        關鍵詞:化學教材;批判性思維;科學精神;自主學習

        批判性思維是評價、探索和發展活動中最基本、最富有創造性的思維形式,是提出并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已成為21世紀世界各國重要的教育研究課題。早期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是以獨立開課的形式進行,近年來,受現代教育所倡導的課程綜合化、融合性理念的影響,批判性思維培養正走向與各學科教學融合之路。

        美國2005年版Prentice Hall高中《化學》教材是將批判性思維教育內容與化學學科教學內容很好整合的一個范例。本文以此教材為例,對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學科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機整合方式,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方法作初步探討。

        一、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意義

        自杜威提出“反思性思維”概念以來,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美國教育改革的核心。1991年美國的《國家教育目標報告》中要求各類學?!皯囵B大量的具有較高批判性思維能力、能有效交流、會解決問題的學生”,并將培養學生對學術領域和現實生活問題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1]1995年美國頒布的《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也規定,“學校教育的重點應是幫助學生掌握每天使用的多種技能,如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在工作中具有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維是指通過個體的主動思考,對所學知識的真實性、精確性、過程、理論、方法、背景、論據和評價等進行個人的判斷,從而對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決策的思維認知過程。批判性思維是與非形式邏輯相提并論的一種思潮,它不僅是一種思維形式,更是一種優秀的思維品質,它與問題解決并稱為思維的兩大技能。[2]批判性思維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批判性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基礎

        創新思維是通過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和運用,對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新的思考,從而創造出新成果的認知活動。創新思維的本質是發現事物的新特點和新本質,從普遍認同的定論、不可更改的事實中找出和發現不合理的因素,提出創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沒有批判就不會有新問題的產生,只有批判才能創新,只有不斷反省才能進步。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曾指出“思維的批判性品質,來自對思維活動各個環節方面進行調整、校正的自我意識;這種批判性思維品質,在創造性活動和創造性思維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保?]所以,批判性思維是創新思維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品質,是創新思維的基礎與核心。

        (二)批判性思維是信息素養的組成部分

        在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信息素養已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生存能力的核心要素,更是學習型社會“學會學習”及“終身學習”的必備素質。信息素養是指個體(人)對信息活動的態度以及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評價、創新、傳播等方面的能力。[4]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與提高能增強學生對信息的選擇、解讀、消化和評價的能力,增強學生對形形的信息的辨別與區分能力,使他們能夠抵制各種消極思想的影響,增強對新時代的適應性。

        (三)批判性思維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

        健全人格是指人格的生理、心理、社會、道德和審美各要素完美統一、平衡、協調。健全人格是一種既有鮮明個性,又有很強社會適應性的理想社會化人格。[5]健全人格的養成需要學會用批判的、審視的眼光來看待一切問題及做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健全人格還要求個體具有思想開放、獨立自主的品質,尊重他人、誠信交往的良好道德情操。批判性精神表現出的獨立自主、充滿自信和尊重他人等特性都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本要素。

        二、美國高中化學教材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一)教材簡介

        世界著名的教育書籍出版公司Pearson Prentice HallPearson 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建立于1913年,它是全球知名的教育出版公司之一,具有雄厚的人員配備和嚴密的管理體制。Pearson Prentice Hall和Prentice Hall都是該公司的注冊商標。于1990年出版高中化學教材《化學》以來,到2005年已再版七次。新版本的教材在繼承原有版本優點的基礎上,將許多心理學與教育學上的最新理論成果應用到教材的設計中,增強了教材的教育科學性,使教材更具人性化。

        2005年版Prentice Hall《化學》教材由25章構成,各章內容分別為:化學簡介;物質和變化;科學測量;原子結構;原子中的電子;元素周期表;離子鍵和金屬鍵;共價鍵;物質命名和分子式;物質的量;化學反應;化學計算;物質的狀態;氣體的性質;水和水溶液;溶液;熱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酸、堿、鹽;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烴及其衍生物;官能團;生活中的化學;核化學。從內容上看,該教材的結構體系體現了學科中心課程理念,但在教材內容及欄目的設計上卻強烈地融合學生中心課程和社會中心課程理念,體現了現代課程理論的思想──在注重學生掌握核心概念與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理解科學的價值;正確認識科學技術的潛能和局限性;強調通過探究來學習化學;培養學生應用化學知識對自己生活和社會中的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并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引導學生了解化學對社會、個人生活和今后職業生涯的影響等。

        (二)批判性精神的培養

        批判性思維包括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技能。[6]批判性精神是有意識進行批判的心理狀態、意愿和傾向,它激活個體的批判思維意識,促使個體朝向某個方向思考,并用審視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批判性思維技能則是指進行有效批判思維活動所應具備的技能和策略。如果說前者的構成要素是“勇于批判”的精神和心向,那么后者的構成要素則是“善于批判”的策略和能力。[7]

        批判性精神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獨立自主;充滿自信;樂于思考;不迷信權威;頭腦開放;尊重他人。2005年版Prentice Hall 《化學》教材對于學生批判性精神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每一章評價欄目(Assessment)中專門設計的,以培養學生批判性精神為宗旨的習題來實施。這些習題的共同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綜合性

        每道題不只涉及一個知識點,知識點也不只局限在化學學科內部,往往是一道題綜合多個知識點,且涉及生物、物理或藝術等其他學科的知識。習題的綜合性,使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時必須把與題目相關的各知識點和各學科相關的知識都考慮進來,不只拘泥于化學學科或只局限于一個知識點,這樣學生在做習題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從多角度、多層次尋找知識間的聯系,以更開放的視野看問題。習題的綜合性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樂于思考、頭腦開放的批判性精神。

        2.開放性

        開放性的習題對培養學生的品質和精神影響較大,開放性的習題設計可以克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習題所給條件必有所用”“習題必有確定答案”的思維定勢。條件開放的習題可以讓學生經歷思考,判斷哪些條件是有用的,哪些是無關的。習題結論的開放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習題結論的不確定性,不去一味追求固定的答案,從而開闊學生的眼界與思維,認識到世界的多樣性,形成開放的頭腦。開放的頭腦有利于幫助學生承認差異,克服怕犯錯誤的心理,敢于在教師和同學面前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習題的開放性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充滿自信,樂于思考,不迷信書本和權威,尊重他人等批判性精神。

        3.過程性

        習題的設計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經歷完整思考的過程。一道習題往往綜合多個知識點并伴有多個條件,學生在思考時把這些知識點和條件都考慮進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學生必須經過多次的思考才可以把所有知識點和條件都考慮周全。這種反復的思考過程有利于學生形成縝密的思維,縝密的思維有利于學生在信息社會學會選擇,更好地生存。過程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樂于思考的批判性精神。

        我們以“物質和變化”這一章中的一道批判性思維習題為例。

        例:討論“一種氣體需要一個容器,但固體自身就是它的容器”這一說法。[8]

        這是一道看似容易,卻難達成一致結論的討論題。由于學生對氣體與固體的形態與體積的理解程度以及學生表達能力的差異,要達成一致的結論,不僅需要學生通過討論,各自拿出有說服力的證據,而且需要表達清楚,有說服別人的能力。該題含有:氣體可以自由運動、擴充、填滿任何空間;容器決定了氣體的“形狀”和體積;固體有確定的形狀和體積,不需要容器來確定它的形狀和體積等知識點。討論時有些學生會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有些學生認為不能判斷這種說法的正誤;有些學生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學生要想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使別人理解自己的觀點,必須重新思考、查閱文獻、討論交流,組織證據,展開激烈的爭論。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對氣體與固體的特點有進一步明確的認識,同時可以基于氣體與固體的特點,共同分析得出“一種氣體需要一個容器,但固體自身就是它的容器”這一說法具有一定的道理。學生通過共同的分析、獨立的思考、大膽的發言、耐心的傾聽等活動,形成一種批判性思考的傾向和意圖。這種批判性思考傾向和意圖的形成,比純粹的知識獲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三)批判性思維技能的培養

        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抓住中心思想和議題;判斷論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判斷推理的質量和邏輯的一致性;察覺出那些已經明說或未明說的偏見、立場、意圖、假設及觀點;從多種角度考察合理性;在更大的背景中檢查適用性;評定事物的價值和意義;預測可能的后果;等等。2005年版Prentice Hall 《化學》教材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主要是通過解讀圖表(Interpreting Graphs)欄目進行。解讀圖表欄目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分析隱含條件,抓住中心問題

        圖表中的數據和信息非常豐富,有些數據與問題有直接關系,有些數據看起來與問題沒有關系,實則存在著一定的間接關系。學生只有明確所問問題的主旨,從多種角度考察了數據的合理性及適用性,才能從大量的數據與信息中抓住關鍵的和有用的數據和信息。

        2.評價證據,得出有根據的結論

        圖表是一種客觀傳遞數據的形式,這些數據傳達的信息相當于大量的證據。學生通過對這些證據進行分析、解讀,相當于對獲得的信息進行選擇、評價,區分有關的與無關的資料,然后歸納出支持研究問題的理由和根據。這種嚴格的對證據的評價及依照證據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具有判斷論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意識與能力。

        3.形成科學假設的能力

        學生依據自己對圖表中數據和信息的分析、解讀、評價和判斷,根據所問問題,進一步進行推論,形成合理假定,歸納出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這有利于學生養成判斷推理的質量和邏輯的一致性,在更大的背景中檢查適用性,預測可能后果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Prentice Hall 《化學》教材用于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解讀圖表題包括了23個主題,下面我們以“元素周期表”這一章的圖表題為例來分析。

        下圖為55個元素的原子半徑與原子序數關系的示意圖,圖中橫坐標為原子序數,縱坐標為原子半徑。

        問題:

        分析數據:圖中哪種堿金屬的原子半徑是238 pm?

        得出結論:觀察原子半徑—原子序數圖中堿金屬和稀有氣體的數據,回答同主族內,原子半徑大小如何變化?

        預測:原子數為56的鋇原子,和銫原子比起來,誰大誰???[8]

        這道題,學生通過觀察圖表,從圖表中獲取數據和信息,經過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斷等過程,訓練批判性思維技能。第1個問題讓學生經歷觀察圖,從圖表中獲取信息和數據的過程;第2個問題讓學生在觀察圖的基礎上經歷分析數據、處理這些信息和數據,然后歸納總結,邏輯地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第3個問題培養學生根據事實和數據,邏輯地、有根據地進行預測的能力。

        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技能的培養是同時發生、相互促進的。該教材中培養批判性精神的內容和培養批判性思維技能的內容劃分,是一種相對的劃分,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界線,教材中不管是前者的內容,還是后者的內容,對兩者的培養都是一種促進。

        三、述評

        (一)學科教學目標與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機結合

        2005年版Prentice Hall 《化學》教材所有批判性思維教育內容都基于化學學科教學內容而設計,尤其注重批判性思維教育內容與化學概念的整合。教材的這種設計方式首先有利于學生在形成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掌握必備的化學概念,構建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化學知識,同時學生的化學知識掌握與運用過程又是批判性思維形成的過程。

        其次,教材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內容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理解科學過程與掌握科學方法。例如,解讀圖表題提高了學生的識圖、收集數據與證據、評價、數學計算能力及閱讀科技文獻等能力;討論題可以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等。

        再次,教材中多樣的批判性思維教育內容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質疑、探索和創新的題材與機會,促使學生在批判性思維培養的過程中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批判性思維的全面性、正確性、邏輯性、公正性等特征,決定了學生在思索和探求事物的規律時,不主觀臆斷,對知識的起點、知識的獲得渠道,抱有證實的態度。

        總之,2005年版該教材中的批判性思維教育并不是只追求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忽略學科教學目標的達成,而是基于知識又高于知識,以知識為載體加強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又以批判性思維的養成來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高及態度的養成,達到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共同實現。

        (二)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夠不依賴他人進行批評性反思、決策以及獨立行動的能力。該教材中批判性思維的教育內容往往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主動質疑,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提出問題是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自主學習的前提,當學生的思維指向自己想要解決的一個結構不良的問題時,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無論問題解決的程度如何,都會有一定的成功體驗。同時,批判性精神與批判性思維技能中體現的獨立自主,善于判斷的能力均是自主學習的內在要素。

        該教材除了專門設置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圖表題和每一章的評價習題這些顯性內容外,在探究活動、概念性問題、化學與數學、化學和技術等欄目及教材的正文和實驗中都滲透有隱性的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資源和信息。尤其是化學史和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形式。此外,該教材1990年、1992年最早的兩個版本有專門配套的批判性思維培養手冊,2005新版本的教材順應了現代教育所倡導的課程綜合化、融合性,沒有配套的專門手冊,也沒有用專門的章節來講解,而是采取了內容的鑲嵌式處理。這種方式有助于批判性思維的長期開展,并克服了單獨設置批判性思維課程遇到的一些困難。并且,2005年版的Prentice Hall 《化學》教材采用多種呈現方式,改變了以往教材單一、刻板的設計方式。

        四、結論

        通過對2005年版Prentice Hall 《化學》教材中批判性思維素材的分析,我們認為把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結合到教材中,以學科知識為載體,通過批判性思維教育內容與學科知識的融合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可行的、有效的。在課程中培養批判性思維,在課程改革中將人文與科學相融合,將批判性思維結合到課程中是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動力,是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主流方式。

        在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在我國新出版的化學教材中,也存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內容,但只是一些隱性的內容,并未得到編寫者和使用者的足夠重視。在信息社會,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對2005年版Prentice Hall 《化學》教材中批判性思維培養內容的介紹,希望對我國教材改革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wwwbjzxgovcn/bjgc/BJGCTEXT/200309/20030944.htm

        [2]鄒從清.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3,21(1):67—69.

        [3]朱智賢,林崇德.思維發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4]陳維維,李藝.信息素養的內涵、層次及培養[J].電化教育研究,2002(11):7—10.

        [5]胡瑞,李忠云.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4(10):81—82.

        [6]周青,姚林娜,楊輝祥,等.批判性思維與學生的自主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8):53—56.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直线 | 丝袜制服国产欧美亚洲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午夜一区二区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