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育心理學的含義范文

        教育心理學的含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心理學的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心理學的含義

        第1篇:教育心理學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言語理解 言語輸出 翻譯心理 口譯

        翻譯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譯者的心理表現是一種思維活動。語言是人類思維方式和心理活動最為重要的外在表現,翻譯過程中需要對兩種不同的語言進行加工處理,譯者的翻譯心理直接影響了語言的加工,尤其是在口譯過程中這一影響更為明顯。筆者試從本項目的實施對象――學生譯者的翻譯中獲得第一手翻譯心理資料,分析翻譯心理對大學生英漢口譯的影響。

        言語理解的程度直接決定了翻譯結果,言語理解的第一步就是對言語進行有效識別。在英漢口譯訓練中,首先將口譯材料交與學生熟悉,包括對專業(yè)詞匯、生僻詞匯、長難句型等都要做預先的準備。作為言語理解的第一步,言語識別的是非常重要的過程。不同學生的翻譯心理表現會有不同的言語識別結果。對語言的長時間認知會導致學生形成一種固有的心理認知機制,不同的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語言認知機制,對言語的識別表現出不同的層次。有些學生對英語語言的認知僅停留在英語是由二十六個字母表達,按照一定語法關系組合到一起的語言,僅以單詞的字面含義理解語句和語篇。這樣的學生對言語的識別停留在最淺認識層面上,只能把握文字層面的意義,卻無法聯系到文化甚至更深層的情感意義上。還有部分學生對語言的認知上升到了篇章的層面,可以在篇章語境下,分析語言使用的語境,選擇更為恰當的語義進行理解。這樣對言語的識別已經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言語識別的會更為清晰透徹。另有一部分學生,對源語言的篇章語境進行分析,將其與相關的專業(yè)背景知識相聯系,對詞匯的理解更加準確,語言的使用色彩也一并獲得。同時,語句的使用風格也會得到較好的把握。這樣的言語識別已經達到了對語言的充分識別的層面。在英漢口譯中,英語是源語言,對源語言的言語識別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了之后的英漢兩種語言的意義構建。

        在構建意義的過程中,語言符號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需要實現源語言與目的語言習慣的妥協和共存,達到最大化的目的語轉化。這一過程是對譯者的心智的巨大挑戰(zhàn),如何同時接受兩種語言并成功的進行理解歸化為一種語言,不僅需要對語言的基本理解和把握,還需要更優(yōu)秀的心理表現。通過觀察學生的翻譯過程,基本表現為兩種類型:積極表現和消極表現。對于存在積極情緒的學生,意義構建的過程也較為順暢,意義的完整性也較高;對消極情緒的學生,意義構建的過程比較艱難,最終的效果也不是很好。積極情緒心理的學生,對兩種語言的轉換保持著不斷向上,努力尋找最適合的翻譯表達的狀態(tài),因而存儲與大腦中的語言符號能都得到有效激發(fā),會有更多的語料提供選擇。而且,積極情緒也會有效的打破翻譯過程中的語言石化現象,刺激新的理解和表達的生成。相反,消極情緒下的語言轉化過程,無論對源語言還是對目的語的處理都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有一種不得不很勉強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的翻譯心理一方面會導致源語言和目的語在語篇中的意義理解出現偏差,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源語言影響目的語,出現各種語言表達失誤。

        最后,在言語輸出階段,主要是目的語的輸出階段,翻譯心理的影響表現的更為明顯。在實際的口譯活動中,譯者總是要受到客觀外在條件的影響,時間的限制、活動的場地、口譯的內容等綜合因素的對會制約到譯者的最終言語輸出。

        學生在輸出過程中最明顯的輸出失敗不是語言表達使用不當,而是過度焦慮導致不能正常的完成輸出。比如,一部分學生在語言輸出時對預期效果不自信而產生了恐懼或不安的心理,表現出來就是無意識的肢體語言較多,表達語句不連貫,甚至有個別學生出現了完全無法輸出的情況。焦慮程度的不同對語言輸出的結果影響不同。經過熟悉材料,對譯文無言語識別和意義理解障礙的情況下,高焦慮型的學生只能完成部分的輸出,低焦慮的學生普遍表現較好。焦慮在心理學領域被視作是一種變態(tài)情緒反應,普遍存在于個體之中。焦慮產生的原因較為復雜,目前并沒有決定性的條件能夠引發(fā)焦慮,因每個個體而不同。但是,焦慮因素的存在對口譯譯者的影響是真實存在的,翻譯心理對口譯效果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分析翻譯心理在口譯過程中的影響能夠使譯者對翻譯心理加以重視。目前,在中國的英語翻譯教學中,對筆譯的關注多余口譯,對語言層面的關注多余心理因素。然而,現實情況是口譯的質量要求實際要高于筆譯,對譯者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口譯人員也高于筆譯人員。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英h口譯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打破只注重語言本身的局限,關注譯者的翻譯心理。對不同的譯者應進行個體分析,形成有效的成因分析,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改善不利的心理語言機制,提高翻譯心理的積極狀態(tài),增強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成功實現英漢語言的輸入與輸出。

        參考文獻:

        第2篇:教育心理學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高校;英語教學;內涵;更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B)-0000-00

        1. 前言

        英語教學是高校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合格的英語人才,近年來,高校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社會建構主義逐漸進入高校英語教師的視野。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情景,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高校英語教師應在社會建構主義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提高高校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

        2. 社會建構主義概述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了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其主要觀點是: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心理變化的反映,需要學生親自參與。由此看來,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高校英語教師應該構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英語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英語是一門應用性比較強的語言,為了讓學生能夠應用英語進行流利的交流,高校英語教師不能單一地給學生灌輸英語理論知識,必須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1]。此外,高校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還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英語知識。

        3.社會建構主義理論下的高校英語教學內涵

        3.1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3.1.1強化高校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發(fā)展學生個性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教學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靈活的尋找教學方法,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此外,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2]。因此,高校英語教師要摒棄“一刀切”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大學英語人才。

        3.1.2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高校英語教師要為學生制造自主學習的機會,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3.2構建多樣化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而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充分利用各類學習資源,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這正好符合英語實踐性強的特點。為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創(chuàng)建實際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實際的情景中練習英語、探究英語問題,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有利于實現“學以致用”。高校英語教師可以構建開放性的討論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設置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英語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3.3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體驗

        現階段,英語教學強調學生的學習體驗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交流和溝通,這與社會建構主義下的英語教學思想有一定的關聯性。

        3.3.1啟發(fā)式英語教學

        在傳統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沒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對學生進行教學,一味地要求學生背誦語法知識和英語詞匯等英語理論知識,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毫無興趣可言,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英語的動力。而“以問題為中心”的體驗式教學法把教學內容轉變?yōu)橐幌盗械膯栴},教師組織學生探究這些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及英語應用能力,避免了“啞巴英語”現象。在設置英語問題時,高校英語教師要注重從多角度設置英語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問題的欲望,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探究過程中獲取英語知識、培養(yǎng)英語表達能力。

        3.3.2討論式英語教學

        在以往的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致使很多學生不能應用英語流利地與別人進行交流,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而在討論式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大量英語語言交流活動、組織學生討論英語問題。討論式英語教學不但能讓學生在交流、提高英語應用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發(fā)展。

        4.社會構建主義理論下更新高校英語教學的路徑

        4.1更新教育觀念

        在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還有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不利于高校英語教學的革新。因此,高校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英語教學觀念,結合社會建構主義,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首先,高校英語教師要不斷研究英語教材和英語教學,讓自己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的引路人。其次,高校英語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育人”,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最后,高校英語教師要制定長期的發(fā)展計劃,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以身作則地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觀念。

        4.2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指導作用,不但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還要指導學生的學習策略。一方面,在組織學生參加英語活動的過程中,高校英語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要對學生進行親切的指導,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構建主義理論要求高校英語教師不斷尋找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在這里,高校英語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個性不斷調整學習策略,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4.3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

        在構建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高校英語教師不但要利用豐富的英語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而且要為學生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首先,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為學生挖掘更多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資料,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其次,高校應該給學生設置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貼近生活。這樣一來,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英語與別人流利的交流。

        4.3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傳統的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課本上的英語知識,無法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因此,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提高學生對英語課堂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在社會構建主義理論下,高校英語教師要把素質教學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的始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5.結束語

        當前,在社會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不斷更新,高校的英語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相應的英語知識,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建構主義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23(20):105

        第3篇:教育心理學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 高中數學課堂 教育心理學 教學效果

        一、數學教育心理學的含義

        數學教育心理學屬于基礎性的數學教育研究,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數學教育心理學在數學教育領域成為一個研究熱點[1]。數學教育心理學在國際上的概念為:通過課堂教學實踐經驗創(chuàng)建自己的理論觀點,并在實踐中探討數學教學的理論體系,運用認知理論探尋、研究、評述在數學實踐教學中遇到的理論性、實踐性問題。

        因數學教育心理學在整個教育教學體系中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學者將其單獨設立為一門研究性學科,在教育占有不可撼動的一席之地。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應將其當做普通的心理學或教育心理學直接用于數學教學課堂,因為數學教育心理學中不僅僅是在數學科學中摻雜教育心理學中的一些觀點,也不僅僅是在教育心理學中添加些許數學教學案例,它是具有獨特的學科特色及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普通的教育心理學無法詳細闡述數學教育心理學的心理機制和心理活動過程,并以此得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總結。應用一般的理論分析數學教育心理學的觀點,會使數學教育心理學顯得過于單調,無法體現數學的學科適應性及特殊性。

        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數學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一)增添授課教師魅力

        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2],教師在課堂將學科知識教授給學生,為學生排疑解難,告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這不僅需要授課教師自身具備的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所以師生間融洽和諧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都是將教師作為課堂唯一的主體,近年來,數學教育心理學研究學者發(fā)現,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心理感受,以及對授課教師的鼓勵、評定等都會嚴重影響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充分展現教師魅力,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對數學學科學習的感受。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與其他高中基礎學科一樣,數學也是通過人類的不斷實踐發(fā)展起來的,數學是一門較抽象的學科,講究通過科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并在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豐富理論知識,以增強數學的理論性和復雜性。在高中數學學科教育中滲透情感教學,能使具體數學問題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學科教育是偏理性的學科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知識理論與思維相結合是至關重要的。想要學好各個學科,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心態(tài)都至關重要。高中數學的難度系數相對中小學的數學知識而言較高,且高中生面臨著繁重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習壓力無法得到較好的緩解和釋放,將無法做到高效學習。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多關注學生內心的情感因素,當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一方面要將結合教材和所學內容以分析問題,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對學生主體進行分析。

        1.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電子化設備和多媒體技術在現代課堂上得到了廣泛運用[5],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動畫短片演示解題過程,也可以將色彩鮮明的圖片制作成教學課件,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高中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很強,應用教學軟件能夠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所學知識。如在《幾何》教學中,授課教師就可以選擇采用幾何畫板畫圖。這樣既使教師的教學過程更輕松,又能利用教師節(jié)省下來的畫圖時間為學生給傳授更多知識。

        2.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

        教師應該把課堂評價當成一門語言藝術,恰當的課堂評價能使學生信心十足。高中學生的自尊性都很強,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積極認可,當學生表達完自己的觀點后,如果得不到老師正面的評價,在日后便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敢對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出質疑,更不敢在課后與老師進行太多交流。這不僅不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而且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學生的答案與正確答案有所偏離時,教師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在和他商量式地探討學科問題,這樣能使學生更認真地對待學習,而且因為受到了老師的尊重,學生會更愿意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見解。

        3.互動式教學

        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單純采用“直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乏味枯燥[4]。如果在課堂上合理運用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通過教學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能相互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多元智能。

        (三)促進高中數學教學整體理念的形成

        數學教育心理學明確要求教師在每個數學知識點的講解之前,必須將相關知識要點進行全面分析,促使學生更方便地組建學習結構,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認識老師所教知識要點。

        (四)有利于解決數學教學問題

        傳統的數學教學沒有真正研究過數學教育心理,導致數學課堂教學出現了許多現實問題。運用數學教學心理進行高中數學教學[5],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并通過相關書籍提升對數學學科教育的認識,同時通過課堂將數學思想傳授給學生,或通過在同年級的數學組展開討論,交流在教學中學生常遇到的一些問題,總結經驗,共同探討解決辦法。

        三、結語

        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科學應用數學教育心理學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授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提高。現階段,在數學教學研究領域,應用數學教育心理學進行教學是個熱門話題,還需廣大高中數學教師通過教學實踐不斷完善,找到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高中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林保平.試論高中數學教育的變革與理性回歸[J].課程.教材.教法,2014(03):56-60.

        [2]井琳琳.高中數學課堂導入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84-85.

        [3]王敏,張瑞.試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59.

        [4]李世青.探討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5(18):150.

        第4篇:教育心理學的含義范文

        要求:

        1、了解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發(fā)展歷史與主要研究領域。

        2、理解神經系統與大腦的結構與功能、心理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歷程。

        (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來源安通學校

        2、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1)探討人類感知、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認知活動的規(guī)律,為知識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養(yǎng)提供科學依據。

        (2)探討人類情緒、動機、人格、社會態(tài)度等非認知活動的規(guī)律,為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健康人格提供科學依據。

        (二)心理學的歷史發(fā)展

        1、心理學的哲學與科學背景

        2、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馮特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3、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構造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完形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

        (三)心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

        1、理論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tài)心理學、動物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學。

        2、應用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咨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工業(yè)與組織心理學、廣告與消費心理學、法律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健康心理學

        (四)心理的生理基礎

        1、神經系統及其活動方式

        (1)神經元與突觸

        (2)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

        (3)反射與反射弧

        2、大腦的結構與功能

        (1)大腦的結構

        (2)大腦功能的單側化

        3、心理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1)反映

        (2)感受性

        (3)心理

        (4)意識

        二、感知與注意

        要求:

        1、了解感覺的含義與種類、知覺的含義與種類、注意的品質。來源安通學校

        2、理解知覺的基本特征及其組織原則、注意的特點與功能、注意的種類及其影響因素。

        3、根據知覺規(guī)律,靈活運用直觀教學的方法;正確運用注意規(guī)律組織教學活動。

        (一)感覺

        1、什么是感覺

        2、感覺的種類

        視覺,聽覺,其他感覺。

        (二)知覺

        1、什么是知覺

        2、知覺的種類

        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錯覺。

        3、知覺的基本特性

        (1)選擇性

        (2)整體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4、知覺的組織原則

        接近性、相似性、連續(xù)性、封閉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

        (2)注意的特點(指向性、集中性)

        (3)注意的功能(選擇,整合,維持,調節(jié))

        2、注意的種類

        (1)無意注意

        ①什么是無意注意;②無意注意的影響因素。

        (2)有意注意

        ①什么是有意注意;②有意注意的影響因素。

        (3)有意后注意

        ①什么是有意后注意;②有意后注意的條件。

        3、注意的品質

        (1)注意的范圍

        (2)注意的穩(wěn)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轉移

        (四)感知規(guī)律與直觀性教學

        1、直觀性教學的基本形式

        ①實物直觀;②模象直觀;③言語直觀。

        2、遵循感知規(guī)律,促進直觀性教學

        (1)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靈活運用各種直觀方式

        (2)運用知覺的組織原則,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

        (3)教會學生觀察方法,養(yǎng)在良好的觀察習慣

        (五)注意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2、正確運用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活動

        3、引導學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學習活動

        三、記憶

        要求:

        1、了解記憶的基本過程與主要類型。

        2、理解記憶表象的特點、記憶系統的編碼方式與存貯特點、遺忘的基本規(guī)律及其主要原因。

        3、靈活運用記憶規(guī)律,促進知識的鞏固。

        (一)記憶及其類型

        1、什么是記憶

        2、記憶的基本過程

        識記、保持、再現;編碼、存儲、提取。

        3、記憶的主要類型

        (1)記憶對象分類

        ①形象記憶;②邏輯記憶;③情緒記憶;④動作記憶。

        (2)記憶階段分類

        ①瞬時記憶;②短時記憶;③長時記憶。

        4、記憶表象

        (1)什么是表象

        (2)表象與后象的關系

        (3)記憶表象的特點

        ①直觀形象性;②形象概括性;③模糊片斷性;④個別差異性。

        (二)記憶系統

        1、瞬時記憶(感覺記憶)

        (1)瞬時記憶的特點

        (2)瞬時記憶的編碼(編碼方式,影響因素)

        (3)瞬時記憶的存儲(存貯容量,存貯時間)

        2、短時記憶(工作記憶)

        (1)短時記憶的特點

        (2)短時記憶的編碼(編碼方式,影響因素)

        (3)短時記憶的存儲(存貯容量,存貯時間)

        3、長時記憶

        (1)長時記憶的特點

        (2)長時記憶的編碼(編碼方式,影響因素)

        (3)長時記憶的存儲(存貯方式,存貯容量,存貯時間)

        (三)遺忘

        1、什么是遺忘

        2、遺忘的種類

        ①暫時性遺忘和永久性遺忘;②主動遺忘與被動遺忘。

        第5篇:教育心理學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 教育心理學 高職院校 英語課堂教學 應用

        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在我國教學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擔負著培養(yǎng)高級應用性人才的重任。但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差,積極性不高,使得英語教育處于被動狀態(tài)。而教育心理學理論的研究,可以大大改善這一教學狀態(tài)。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的科學。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英語教學是雙邊活動,由師生共同完成。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對教育心理學進行研究,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過程,從而更好地發(fā)揮主導作用,提高學生主體的學習效率。本文擬就教育心理學的幾個基本觀點在對高職學生的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初步探討。

        1.心理特點與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英語語教學法史上出現過很多教學法體系,如:語法翻譯法、直接法、結構法及現在的交際法等,這些都與不同的語言學流派的盛行有關。究竟哪種教學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不少人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自己對某理論的偏好進行選擇,在教學中難免存在一定的隨意性。

        判斷一種教學方法的適當與否,除了要考慮既定的教學目的域外還要適合特定教學對象的心理特點。由于兒童大腦中語言習得機置處于活躍期,他們學習母語完全靠直接的模仿。這個過程通常被稱作“語言習得”。而成年人的語言習得機置已大大衰退了。對于他們來說,單純靠模仿、靠情境,或者通過實際使用,都不能奏效。但是他們的智力發(fā)達,思維能力成熟,意志堅強。他們借助于這些條件學習語言(外語),這就是所謂的語言學習的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通過學習語言規(guī)則和接受技能訓練,同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果了解上面所說的不同群體人的語言學習的心理特點,就可以自覺地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對象多為成年人,因此,在教學中,特別是在打基礎的初期,可以主要使用重視語言規(guī)則學習、重視語言分析對比的語法翻譯法,而在稍后的聽、說技能訓練中再更多地采用強調模仿的直接法和強調使用的情景法和交際法。明確了這一點后,教師在教學中才能靈活而有效地使用教學法教好每一堂課,使教學產生預期的效果。

        2.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

        在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時,常常聽到人們從教學方法、手段和教材等方面找原因。例如,教學效果好,人們通常說教學方法如何地適當,教學手段如何地先進,教材是怎樣地適用。反之亦然。這里,人們往往忽視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即學生的學習動機,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學習目的和學習態(tài)度。誠然,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材都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必須看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外部條件最終要通過其內因起作用。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對學生嚴格要求,倡導刻苦學習精神,可以促進學習效果,但是真正具有持久活力的學習動力來自學生的自身的興趣和由此產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回答學習外語目的時,有的學生說是受制于父母的壓力,還有學生說學習外語是為了通過考試。這種狹隘的學習目的就決定了他們的學習動機水平低,學習缺乏自覺性和必要的毅力。對這部分人應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工作,對其小之以理,動之以情,即從提高個人素質、實現人生價值的遠大目標來教育他們,從提高個人技能、增強個人就業(yè)能力的競爭力等現實需要的角度來啟發(fā)他們。他們一旦明白了外語學習的意義和肩負的責任,學習動機就會明顯增強。課上專心聽講;課后自覺完成作業(yè),遇到困難也表現出較大的自制力和頑強精神。

        在過去幾年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中,我不斷總結經驗,在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努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和學習毅力始終處于較佳狀態(tài)。老師缺乏和學生的溝通,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久而久之,有些學生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厭學。很難想象,這樣的老師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換言之,凡是教學效果好的班級與這些班的老師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樹立良好的學風有著很大的關系。

        3.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

        毋庸置疑,語言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其交際功能,即能用該語言完成社會所需的各項活動。然而,交際能力的強弱不僅取決于語言知識基礎,還依賴于語言技能的熟練程度。具備了語言基本功還不等于具備了交際能力。也可以說,語言知識是基礎,還必須適時地對他們進行包括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的訓練??梢?,如何加強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成了外語教學中又一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我運用心理學理論對各項語言技能特別是《大綱》強調的讀、聽、寫的能力的發(fā)展過程進行如下分析。

        (1)英語閱讀能力的訓練。人們進行閱讀一般以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運用學到的語言知識對所接收的信息進行解釋和理解。另一種是借助于社會和文化等背景知識和有關專業(yè)知識以及邏輯思維的能力,對信息進行預測、分析、判斷、排除歧義而達到更加準確和深刻的理解。上述兩種理解方式常常是同時或交錯進行的??梢?,閱讀不僅需要扎實的語言知識,還需要通過閱讀實踐掌握豐富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及一定的邏輯分析能力。這是我們進行閱讀能力訓練的原則。

        (2)英語聽的能力的訓練。聽是通過刺激聽覺神經將信息輸入大腦。聽力的對象是以聲音為載體的語流。對此,即使有較強閱讀能力的人也只能束手無策。因為聽音的載體不再像書面語言那樣是靜態(tài)的文字符號,而是動態(tài)的語言信號;語流連續(xù)不斷,稍縱即逝,使得在閱讀中可借助的手段此時也無濟于事。訓練英語聽力,首先要練好辨音和捕捉信息詞兩個基本功。另外,聽時要求用英語思維,讓信號直接在大腦中產生意義。

        (3)英語寫作能力的訓練。如果說要學生閱讀文章有一定難度,那么寫文章就更難了?!皩憽笔墙柚谖淖址栒_的排列來表達思想,達到交際目的。它不僅要求用詞準確貼切,造句符合英語語言的習慣,還要求內容具有統一性和連貫性。顯然,不經過專門的訓練,要達到大綱規(guī)定的寫作能力的要求也是難以實現的。

        借助于心理學理論,可以把貌似復雜的各項語言技能的內在特點、它們之間的聯系及各自的發(fā)展規(guī)律揭示出來,從而為制定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方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由于強調基本功,并且按照各項技能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大都在較短的時間內較好地掌握了技能,訓練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4.非智力因素與學習效果

        一般來說,智力因素包括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等內容,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態(tài)度、刻苦性、鉆研精神、信心和心態(tài)等含義。眾所周知,智力因素如智商等是先天的,它們在學習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外語學習也不例外。比如說,天資聰慧、聽覺辨音能力強、口齒伶俐、能言善辯的學生一般在學習中都會取得好成績。反之,他們學習則比較吃力,進步不明顯,久而久之便會喪失學好外語的信心。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應該承認先天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然而起決定作用的則是諸如個人的努力、成長環(huán)境、教育方法等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雖然成績頂尖的學生中高智商的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教學效果好的班次或者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們非智力因素發(fā)揮的作用有關。先天條件一般的學生可以在起主導作用的教師的幫助下得到彌補,最終可以趕上甚至超過所謂智商占優(yōu)的學生。在重視非智力因素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發(fā)揮意志在學習過程中的促進作用。意志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提倡樹立良好的學風,培養(yǎng)鉆研精神,保持必勝的信心,以堅強的意志和科學態(tài)度面對各項學習任務。

        (2)重視學生群體的互助效應。一個學期中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學生與學生相處之間度過的。因此,如果在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互相幫助、合作學習的氛圍,不僅可以視為對教學活動的補充,還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的信心。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及時溝通師生情感。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活動。但是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如果對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缺乏了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是很難想象的。

        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一旦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即會迸發(fā)出巨大的學習積極性,對教學效果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然而,通過各種途徑包括教師的言傳身教可以促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向有利于學習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收到明顯的效果。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厭學”變成“要學”。在課堂上,他們始終以精神飽滿的姿態(tài)全身心地投入到聽講和練習活動中,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們認真?zhèn)湔n,精心施教,一絲不茍的教學作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形成細致、嚴謹的學風。

        5.結語

        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yǎng)高級應用性人才的重任。而高職院校生源在認知能力、基礎知識和就業(yè)機會等方面都不占優(yōu)勢,擴大招生和就業(yè)競爭的激烈,加大了高職院校實現既定的培養(yǎng)目標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超越“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多方位地提高教學的水平。

        教師的大量實踐和豐富的經驗是寶貴的財富,但是如果把教育理論特別是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可以更清晰地發(fā)現外語教學過程中的內在規(guī)律和練習,妥善地處理各種看似繁雜的問題。倘若教師能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引入心理學理論并以其為指導,可以駕輕就熟地把握教學的全過程,便能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潘菽.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第6篇:教育心理學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 孔子 《論語》 意志 心理學思想

        孔子作為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一生誨人不倦,特別是其“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教學理念對我國教育事業(yè)影響深遠,在當今仍被奉為圭臬。他的眾多的教育理論與經驗都集中體現在記錄他和弟子言行的《論語》中,其中意志心理學亦占有一席之地。雖然限于當時的客觀條件,他在名稱上沒有也不可能提出“意志”“心理學”這些概念,但這并不影響他將這種思想貫穿于其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堅持不懈和自信心,樹立“志于學”“志于道”“志于人”等宏大人生目標。

        一、《論語》中的“意志”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意志是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為,并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心理過程。①在《論語》中,“意志”一詞并沒有完整出現,其中“意”出現1次:“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解釋為“臆”,即憑空猜想的意思?!爸尽背霈F16次,多譯為“意志”“志向”,因此本文所談的“意志”多從“志”的角度出發(fā),它基本代表了孔子意志心理學的基本內涵。

        根據“意志”的定義,它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為生理層面的欲望、需求與情感,它能使人產生一定的動機,即“意”;二為精神層面的,即人應該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的行為克服困難,最終實現自身的目標,從而滿足欲望和需求,即“志”。朱熹將“志”的含義解釋為:“志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誠在于仁,則心無為惡之事矣?!?《四書集注?論語集注》卷一)意思為所謂志向,是心所期望的。如果心誠就會把仁當作志向,這樣就不會去做那么讓世人厭惡的事情了。從其言論中可以看出,“志”是作為人的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被闡述的。

        在《論語》中,孔子認為“志”對于人的品行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即一個國家的軍隊可以喪失主帥,但一個國家的百姓卻不能被動搖意志。因此在強調“意志”的重要作用時,他亦十分重視“立志”的意義。所謂“立志”,就是樹立志向,并下定決心去實現這些目標。他對自己、對學生都要求“志于道”“志于學”“志于仁”。如他拿自己的經歷“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為政》)來勉勵學生,這就與現代心理學上的“意志”或“意志心理過程”不謀而合了。

        二、培養(yǎng)意志的重要性

        1.“得有恒者,斯可矣”。

        《論語》中大量闡述了培養(yǎng)堅強意志的重要性,而意志最重要的表現之一就是恒心。在學習中,孔子十分重視對于“恒心”的培養(yǎng)。他引用南方的一句方言:

        “善人,吾不得而見矣;得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述而》)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弊釉?“不占而已矣?!?《子路》)

        他通過正反兩面闡明“有恒”在意志活動中的作用。在孔子看來,有恒心的人鳳毛麟角,幾乎可以與“善人”媲美了;而如果一個人沒有恒心,即使做一個裝神弄鬼的巫醫(yī)也很難做到。他接著引用《易經?恒卦?九三》中的話再次強調沒有恒心的壞處,三心二意、翻云覆雨,就常會有羞辱隨后而來?!安徽级岩印钡囊馑紕t是一個沒有恒心、缺乏意志的人不要去占卦,因為他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成功。

        冉求曰:“非不悅子之道,力不足也?!弊釉?“為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

        在他跟學生冉求的一次對話中,孔子通過對學生的回答,揭示出一個人的失敗往往不是因為能力不夠等原因,而是他半途而廢,自己給自己劃了一個界限,停止了前進的步伐。

        2.“樂亦在其中矣”。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意志堅強者可以克服消極情緒的干擾,把意志行動貫徹到底;意志薄弱者則可能被消極情緒所壓倒,使行動半途而廢。②通過堅強意志的鍛煉,人們對于外部世界的物質欲望會變得更有節(jié)制。如孔子自身發(fā)出的感嘆:“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他同時認為讀了多年的書,還沒有做官的想法,這樣的人很難得?!叭陮W,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而顏回作為他的得意門生,雖然過著“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的生活,但他仍然有志于學習,“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因此孔子才大呼:“賢哉!回也!”在孔子看來,堅定的意志會讓人安貧樂道,不為外在名利而蠅營狗茍,表現出了儒家思想的“樂感”文化。

        3.“志于仁矣,無惡也”。

        在孔子看來,具有堅強意志的人往往有更遠大的人生抱負,具有更高尚的品格操守?!捌堉居谌室?無惡也”?!笆恐居诘?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一旦擁有了堅定的志向實行仁德或探求真理,其自身的品格也會相應提高,就不會有使人厭惡的事發(fā)生,就不會對現實物質條件的簡陋而感到不滿。因此,他主張:“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完整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

        意志作為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是儒家思想宣揚的“修身養(yǎng)性”、“內圣外王”的重要構成之一。所謂“士不可不弘毅”,(《泰伯》)只有先通過“修身”,即意志的培養(yǎng),才能達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志向和人生目標。只有在堅定意志為支撐的基礎上樹立的理想才能經得起磨難的考驗,最終得到實現。

        三、如何培養(yǎng)意志

        1.樹立崇高理想。

        理想的崇高遠大有助于意志行為的自覺和持久。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宏大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對于那些具有遠大抱負的學生,老師應該鼓勵支持,幫助其實現抱負,而非打擊嘲諷它的不現實。在《論語》中,作為老師的孔子經常讓學生們各言其志,暢所欲言,并且講出自己的理想和學生分享學習。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愿聞子之志?!?/p>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

        孔子通過和學生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志向,能督促學生朝著這方向努力,力爭實現理想;同時對于那些不切實際的空談,他能夠指出不足,幫助學生樹立一個通過發(fā)揮意志的能動作用而可能實現的、具有現實意義的理想目標。

        2.榜樣與典型。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與典型對于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他們求知欲強,善于模仿,尤其是易于模仿跟他們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父母。因此如果教師能夠加強榜樣的示范作用,從自身出發(fā),有意識地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情操、意志影響學生,或是在同學中樹立學習的典型,往往能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動力,使其形成良好的素質品質。顏回作為孔子最優(yōu)秀的學生經常受到其表揚:“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罕》)這就在學生中間樹立了學習的模范。此外,孔子還要學生自己與顏回對比,找出其中的差距從而“見賢思齊”。

        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弊釉?“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公冶長》)”

        孔子通過讓子貢自己指出自己與顏回的差距,激發(fā)了他學習的動力,自動鍛煉了意志。

        孔子善于利用反面典型強調沒有意志、不持之以恒會造成的后果?!捌┤鐬樯?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古今以來的種種事跡證明,成功往往存在于再堅持下去的最后一段時間。就像馬拉松比賽,也許終點就在下一個轉彎處,堅持了就成功了。但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作保證,最終的結果就只能是功虧一簣。

        3.“志”跟“行”的合一。

        在對意志的培養(yǎng)中,孔子十分強調“志”跟“行”的合一,如:“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一個人只有遠大的志向并沒有用,必須將志向付諸實踐,即通過行為的實施,意志才能對人發(fā)揮真正的作用。

        對于白天睡覺的宰予,孔子不僅批評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而且感嘆道:“吾始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公冶長》)這里的“言”就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平時所講的抱負志向,“行”就是他的所作所為。由此可見,一個人是否具有堅強意志,要看他是否將“言”與“行”、“志”與“行”合為一體。因此對于那些空有大志的人,孔子稱之為“狂簡”,即志向遠大,才學淺薄。面對他們,孔子束手無策,不知道怎們教導他們,只有“不知所以裁之”。(《公冶長》)

        4.自制與果斷。

        現代心理學的共識是,意志的基本品質有四種,即自覺性、自制性、堅持性與果斷性。③從孔子的言論與實踐來看,他在這四個方面均有所涉及,特別是通過對學生自制性的培養(yǎng)來鍛煉其意志。他告誡學生“克己復禮為仁”,“克己”就是“約儉己身”,即克服自己的某些不正當欲望和情緒,從而符合一定的社會要求和道德規(guī)范。因此對于那些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等,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無動”。(《顏淵》)心理學研究表明,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必須加強學生自制力品質的培養(yǎng)鍛煉過程。

        同時,孔子也十分重視意志的果斷性。他認為:“剛、毅、木、訥近仁?!?子路)這里的“毅”即為果決、果斷、堅毅??梢娋哂蓄B強的意志、堅韌的毅力、果斷的決策能力是成為一個“仁人”的必備心理品質之一。

        孔子作為兩千多年前的歷史人物,盡管思想和行為要受當時社會和歷史的局限,他的意志心理學思想存在著不夠完備的地方,但他能夠根據長期教學實踐總結出如此豐富的心理學思想,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如他能通過榜樣與典型,使學生樹立崇高理想等的教育手法在當今仍具有積極參考意義。因此它們具有悠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值得我們系統深入地研究。

        注釋:

        ①②章志光.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52,355.

        ③燕國材.論孔子的心理學思想[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9(2):117.

        參考文獻:

        [1]章志光.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8.

        [3]傅蓉.論《論語》的心理學思想:碩士學位論文[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07.

        第7篇:教育心理學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蒙授初中;漢語教師;基本素養(yǎng)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開啟學生心智、塑造學生靈魂的神圣使命。作為一名民族學校的漢語教師,其基本素養(yǎng)如何,直接關系到民族學生能否較好地融入到中華大家庭,能否緊緊地跟上時代的步伐,關系到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那么,在新的形勢下,民族學校的漢語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yǎng)呢?

        第一,要有高尚的師德。這是對所有教師要求,特別是初中教師。初中教師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形成的模仿能力強,可塑性大的青少年,為此作為初中教師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立場觀點、思想品德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牢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宗旨,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影響學生,感染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

        第二,要具備基本理論素養(yǎng)。即教育學方面的知識修養(yǎng)、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修養(yǎng)、語言學方面的知識修養(yǎng)、第二語言教學方面的知識修養(yǎng)、文化方面的知識修養(yǎng)。

        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它能夠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理論指導。掌握教育學是當好一名教師的前提。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了解教育學,掌握教育的一般規(guī)律,才可以運用教育理論來指導教育實踐,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才能提高教育質量,才能很好地駕馭教學。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在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的科學。良好的心理素質是21世紀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素質。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教師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繁重,由此形成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著教師的心理健康。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也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營造良好的教育心理環(huán)境。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教師正確地分析學生,準確地了解學生,從而預測并干預學生將要發(fā)生的行為或發(fā)展方向。特別是學困生,可以針對存在的有關問題,采取相應的策略。它可以幫助教師結合實際進行教學研究。教育心理學為教師教育教學活動提供的是一般性理論指導,并非給教師提供解決一切特定問題的具體模式,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因人、因事、因時靈活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將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應用于教育教學中。

        漢語教師要熟練掌握漢語語言學的知識,最主要的是現代漢語方面的知識。給學生一頁紙,教師要儲備幾本書?,F代漢語知識是蒙授初中漢語教師必不可少的。民族學生學習漢語,從語音方面看,聲調是一個難點。那么教師首先能夠說標準的普通話,并清楚輕聲、兒話、變調等語音現象。從文字方面看,蒙文是表音文字,而漢字是表意文字。教師應了解漢字的造字法、構造、書寫規(guī)范、歷史演變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在教學中適當地講解一些關于漢字的結構、含義、用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掌握好基本的規(guī)范漢字。關于詞匯方面,教師本身應積累大量的詞匯,并能準確地把握課程標準中附有的“要求掌握的現代漢語常用詞”中所列的詞匯。在教學中應結合語境講清詞義,并交待詞語運用的語言環(huán)境及習慣用法,且不可只照搬詞典中的解釋。關于語法方面,教師應熟練掌握。但在教學中只是引導學生隨課文學習和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并能在日??谡Z交際或書面表達中正確運用即可。絕對不可原封不動地照搬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漢語教學最重要的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

        漢語是母語非漢語的少數民族學生的第二語言課程。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漢語教師就要相應地掌握第二語言教學方面的知識,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時的生理、心理、社會環(huán)境特點與活動方式的基本特征;加強漢語與學生母語的對比研究,找出學生學習的難點,針對這些難點進行重點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漢語學習離不開對語言所代表和附在期間的文化的學習與了解。漢語教學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場合使用恰當、得體的、真實、地道的漢語進行表達。這不是僅靠準確的語言知識就能解決的,還需要學生了解漢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第8篇:教育心理學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心理學;課堂引入

        國內著名數學教學專家張奠宙教授、鄭毓信教授,知名特級教師張興華等多次強調,無論是課改之前被稱之為傳統教學的數學教學,還是課改以后的數學教學,都要堅持以教學心理學為支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彰顯數學教學的真實含義,筆者也以為,如果脫離了教學心理學,我們的教學行為便極其容易陷入經驗主義,課程改革也容易淪為花拳繡腿式的改革。

        教學心理學是一個范圍甚大且極具深度的研究范疇,拙作試從課堂引入的角度,對教學心理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問題,做一個淺顯的探究,因水平有限,拙作若有不當之處,還望得到數學同行的批評指正。

        有哪些教學心理學可以作為高中數學課堂引入的研究工具

        自從對教學心理學的研究從心理學領域中“獨立”出來之后,教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當然,這里所說的獨立并非真正的獨立,因為對教學心理學的研究不能脫離心理學的研究,但由于教學心理學有著教學自身的屬性,因此其又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

        課程改革之前,用來指導數學教學的心理學一般有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奧蘇泊爾的認知發(fā)展理論等:進入課程改革之后。作為后現代主義代表之一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被認為是數學課程改革的支柱理論之一,盡管這一觀點并不為所有數學同行所認同,但客觀上課程改革是無法離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而討論的。

        發(fā)生認識論提出的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可以比較好地解釋知識發(fā)生的過程,簡單言之,學生頭腦中原來具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及學生的認知結構被看做學生原有的圖式,當新的數學問題被提出之后,需要提出問題解決策略,而當新的知識發(fā)生時,如果所用策略及新生成的知識與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沒有沖突,則學生就會將新的知識同化到原有知識結構當中去:如果有沖突。則學生就會改變自身原來的知識結構,以適應新的知識,這被稱之為順應,無論是同化還是順應,其最終結果都是將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并達到一種被稱之為平衡的狀態(tài)。

        奧蘇泊爾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內容豐富,此處不作太多描述,只引其最經典的部分,即其特別強調舊知對于新知的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話就是,“如果要我將全部教育心理學歸結為一句話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就是弄懂學生已經知道什么,并且據此實施教學?!?/p>

        無獨有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的發(fā)生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起來的,其建構基礎有三:學生具有的先前經驗(也被稱之為前概念,類似于奧蘇泊爾的舊知):學習情境:學習共同體,知識發(fā)生的關鍵在于學生的“主動建構活動”。

        這三個教學心理學理論博大精深,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清,拙作取其精要,從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角度考慮,認真汲取這些教學理論的優(yōu)點,并以它們?yōu)楣ぞ?,來分析高中數學的課堂引入。

        教學心理學視角下的課堂引入原則淺析

        從數學教學的外在表現形式來看,課堂引入的形式是各式各樣的,特別是在優(yōu)秀的數學課堂上,由于表現形式各異、內容精彩紛呈。因此容易給聽課者造成紛繁復雜的感覺,然而,當我們從教學心理學的角度審視時,我們會發(fā)現很多不同表現形式的背后隱藏著相同的規(guī)律,因此,教學心理學可以看成是打開研究高中數學課堂引入的一把鑰匙。

        那么,教學心理學視角下,課堂引入一般需要遵守哪些原則呢?隅舉兩例,分析如下:

        首先,要注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

        上文已經說過。無論是傳統的認知發(fā)展論。還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都非常注重學生原來的知識基礎、經驗基礎。

        例如:在“面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教學引入中,筆者先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可以看成是一個“面”,然后再去判斷哪些面之間是一種垂直關,系,這一教學策略試圖借助于學生已經有的生活經驗,來為研究面與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礎,事實表明,這一策略是有成效的,首先,學生可以舉出生活中的墻壁、地面、桌面、講臺面、書面等,其均可以看作是一個面,其后,學生能借助于生活經驗,舉出生活中相互垂直的面的關,系,如:墻壁與地面是垂直的、墻壁與桌面是垂直的、書本打開后可以控制兩個面處于垂直狀態(tài)等,然后,教師順勢提出兩個問題:生活中瓦匠是用什么方法使得所砌墻面與地面垂直的?當我們認為打開的書的兩個面是垂直的時候,判斷的依據又是什么?

        筆者后來分析,這樣的設計一方面來源于生活,學生容易產生興趣,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引入取材于學生原有的經驗,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材料可供思維加工。因此在學生既感興趣。又能充分運用自己的經驗進行思考的情況下,后續(xù)的教學推進得就非常順利,由此可見,課堂引入是必須注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經驗基礎的。

        其次,課堂引入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

        經過比較研究,筆者發(fā)現,凡是有著豐富數學教學經驗的老師,都善于在課堂中通過短小精悍的實例的引入來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有一種追求和諧的本能,即如果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被打破,學生就會主動地想辦法去尋求解釋,而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學習內驅力,學生一旦有了這樣的內驅力,則很多激勵性的工作就不需要再做。

        例如,在教“等比數列的前n項之和”時,筆者思考,這種知識由于相對枯燥,如果單純地以數字作為引入,則不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筆者想到一個故事并以這作為引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個蘊含著等比數列前n項之和的故事大體是這樣的:一位大臣為國王立了大功,國王要獎賞大臣,大臣堅持不收,國王卻一定要獎勵,一日,國王與大臣下棋,又提及此事,大臣推脫不掉就跟國王說:“如果陛下堅持要獎賞臣,則臣有一簡單要求,就是請陛下賞賜臣一點大米,我們面前有一個棋盤,陛下在第一格中放一粒米。第二格中放兩粒米,第三格中放四粒米,第四格中放八粒米,以此類推,只要棋盤放滿了,臣所需要的獎賞就足夠了,”國王心想,棋盤也就六十四格,如此小要求,還不簡單?于是讓手下的人去準備,誰料手下的人來報告說國家的糧庫中的米根本不夠,國王大吃一驚……同學們,你們能幫國王算算這筆賬嗎?

        這個故事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國王的直覺其實與我們大多數人的直覺一樣,但事實卻又與學生的直覺差距是如此之大,出乎所有學生的意料,有了這樣的認知沖突后。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因此,筆者以為。這樣的課堂引入是符合教學心理學的要求的。

        一點思考

        第9篇:教育心理學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 學習動機 強化論 需要層次理論 自我效能感理論 成就動機理論

        一、學習動機

        傳統教育心理學把學習動機定義為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并促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教學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現代教育心理學賦予這一概念更多的含義。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沃爾??耍ˋ.E.Woolfolk)所說:“學習動機不只是涉及學生要學或想學,還涉及更多的含義,包括計劃、目標導向、對所要學習與如何學習的任務的反省認知意識、主動尋求新信息、對反饋的清晰知覺、對成就的自豪與滿意和不怕失敗。”他把學習動機定義為“尋求學習活動的意義并努力從這些活動中獲得益處的傾向”。

        學生的學習是按照確定的教育目標引起行為持久變化的過程,其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為什么學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何?喜歡學習什么?學習的努力程度怎樣?這都與學習動機的水平和程度密切相關。為了更大地激發(fā)自己學習的動機,調動自己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現根據學習到的動機理論來分析自我學習的動機,從而提出更好的改進對策。

        二、學習動機的理論

        學習動機的理論是解釋人和其他有機體產生并維持學習活動的原因的各種學說。關于學習動機的理論,國內外有很多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行為主義的強化論

        現代行為主義強調“強化論”,他們不僅用強化來解釋操作學習的發(fā)生,而且用強化來解釋動機的引起。其代表人物斯金納認為,無需將動機和學習區(qū)分開來,引起動機和引起習得的行為一樣,都可以通過強化來實現。在學習中得到強化的學生會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沒有得到強化的學生不會產生學習動機。行為主義提倡獎勵與懲罰的辦法以督促學生學習,其目的就是通過外在誘因來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其弊端在于只注重外部誘因控制,對學習者本身心理的自主性從不重視。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需要層次理論是他對學習動機的重要觀點。他通過對各種人物的觀察和對人物傳記的研究,把人類行為的動力從理論上加以系統整理,提出了需求層次說。他認為:人具有多種需要,可以按照性質和發(fā)展次序分為由低到高七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需要、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的動機中前四種需要是所有需要的基礎部分,后三種需要是需要理論的上層部分。只有較低級的需要得到滿足以后,人們才會產生較高一級的需要,低層次需要沒有獲得滿足,人們便做出一切努力去滿足它。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對于教育的重要性在于缺失需要與生長需要之間的關系。學生如果缺失需要滿足不了,那么他們就不能把精力用于學習,他們也不能有強烈的動機去實現較高的目標。教師利用需要層次論來理解學生,能創(chuàng)造一種促進學習的環(huán)境。

        3.自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指個體關于自己勝任能力的信念。他的動機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受結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成功的經驗會提高自我效能感,反復的失敗會降低效能期待。不斷的成功會使人建立起穩(wěn)定的自我效能感,這種效能感不會因為一時的挫折而降低,反而會泛化到類似的情境中去。個體的歸因方式也自接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個體將成功的經驗歸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運氣、任務難度等,就不會增加自我效能感;如果將失敗歸因于內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也不一定就會降低自我效能感。

        4.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研究的真正開端是麥克萊蘭德和阿特金森1953年合著的《成就動機》一書。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并力求達到完善地步的一種動機。

        阿特金森的主要貢獻是區(qū)分了成就動機中的兩種不同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敗的需要。該理論認為:成就動機促使人追求某一社會條件下比較高的目標;成就動機促使人以較高的水平達到其目標;成就動機促使人去追求成功和回避失敗。成就追求取決于需要、期望和情感預期。當個體面臨任務時,這兩種動機傾向通常是同時作用,每個人的成就行為都受到這兩種動機相互制衡和消長的影響。阿特金森認為,生活使人面臨難度不同的任務,他們必然會評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獲取成就,少選擇能有所成就的任務。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劉國權.心理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

        [4]童金皓,邊玉芳.網絡學習中的自我效能感[J].現代遠程教育,2005,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新河县| 牙克石市| 龙江县| 张掖市| 竹山县| 丽江市| 吴旗县| 中西区| 凤凰县| 远安县| 蓬安县| 拉萨市| 南雄市| 尉氏县| 阿拉尔市| 轮台县| 宁乡县| 习水县| 枣庄市| 沂源县| 正蓝旗| 常州市| 行唐县| 吴江市| 科技| 亳州市| 忻州市| 定安县| 玉屏| 芮城县| 铜陵市| 乌兰察布市| 新绛县| 娄底市| 个旧市| 仙桃市| 桐梓县| 铅山县| 达孜县| 湾仔区| 余江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