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集成電路行業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半導體器件 封裝技術
“半導體器件封裝技術”是一種將芯片用絕緣的塑料、陶瓷、金屬材料外殼打包的技術。以大功率晶體三極管為例,實際看到的體積和外觀并不是真正的三極管內核的大小和面貌,而是三極管芯片經過封裝后的產品。封裝技術對于芯片來說是必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芯片必須與外界隔離,以防止空氣中的雜質對芯片電路的腐蝕而造成電氣性能下降。另一方面,封裝后的芯片也更便于安裝和運輸。由于封裝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芯片自身性能的發揮和與之連接的PCB(印制電路板)的設計和制造,因此它是至關重要。
封裝也可以說是指安裝半導體芯片用的外殼,它不僅起著安放、固定、密封、保護芯片和增強導熱性能的作用,而且還是溝通芯片內部世界與外部電路的橋梁――芯片上的接點用導線連接到封裝外殼的引腳上,這些引腳又通過印刷電路板上的導線與其他器件建立連接。因此,對于大功率器件產品而言,封裝技術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半導體器件有許多封裝形式,按封裝的外形、尺寸、結構分類可分為引腳插入型、表面貼裝型和高級封裝三類。從DIP、SOP、QFP、PGA、BGA到CSP再到SIP,技術指標一代比一代先進。總體說來,半導體封裝經歷了三次重大革新:第一次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從引腳插入式封裝到表面貼片封裝,它極大地提高了印刷電路板上的組裝密度;第二次是在上世紀90年代球型矩陣封裝的出現,滿足了市場對高引腳的需求,改善了半導體器件的性能;芯片級封裝、系統封裝等是現在第三次革新的產物,其目的就是將封裝面積減到最小。高級封裝實現封裝面積最小化。
一、封裝材料
封裝的基材有陶瓷、金屬和塑料三種。從數量上看,塑料封裝占絕大部分,半導體塑料封裝用的材料是環氧塑封料,七十年代起源于美國,后發揚光大于日本,現在我國是快速掘起的世界環氧塑封料制造大國。塑料封裝多是用絕緣的環氧塑封料包裝起來,能起著密封和提高芯片電熱性能的作用。
二、封裝類型
1.金屬封裝。由于該種封裝尺寸嚴格、精度高、金屬零件便于大量生產,故其價格低、性能優良、封裝工藝容易靈活,被廣泛應用于晶體管和混合集成電路如振蕩器、放大器、交直流轉換器、濾波器、繼電器等產品上。
2.陶瓷封裝。陶瓷封裝的許多用途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特別是集成電路組件工作頻率的提高,信號傳送速度的加快和芯片功耗的增加,需要選擇低電阻率的布線導體材料及低介電常數、高導電率的絕緣材料等。
3.金屬-陶瓷封裝。它是以傳統多層陶瓷工藝為基礎,以金屬和陶瓷材料為框架而發展起來的。最大特征是高頻特性好、噪音低而被用于微波功率器件。
4.塑料封裝。塑料封裝由于其成本低廉、工藝簡單,并適于大批量生產,因而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自誕生起發展得越來越快,在封裝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目前我國環氧塑料封料年產9萬噸以上。
三、封裝時主要考慮的因素
1.芯片面積與封裝面積之比為提高封裝效率,盡量接近1:1。
2.引腳要盡量短以減少延遲,引腳間的距離盡量遠,以保證互不干擾,提高性能。
3.基于散熱的要求,封裝越薄越好。作為設備或整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器件的性能直接影響整機的整體性能。而器件制造工藝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就是它的封裝技術,采用不同封裝技術的器件,在性能上存在較大差距。只有高品質的封裝技術才能生產出完美的產品。
四、主要封裝技術
半導體器件的封裝形式分為插入安裝式(DIP)和表面安裝式(SMD)兩大類。插入安裝式包括金屬外殼封裝、玻璃封裝、陶瓷封裝、塑料封裝和樹脂封裝等,使用較多的是塑料封裝和金屬外殼封裝。表面安裝式包括塑料封裝和樹脂封裝等,使用較多的是塑料封裝。
1.DIP技術
(Dual In-line Package),也叫直插式封裝技術,指采用直插形式封裝的器件芯片,絕大多數器件采用這種封裝形式,其引腳數一般為三條。可以直接插在有相同焊孔數的電路板上進行焊接。
DIP封裝具有以下特點:
(1)適合在PCB(印刷電路板)上穿孔焊接,操作方便。
(2)芯片面積與封裝面積之間的比值較大,體積也較大。
典型的DIP封裝晶體管形式有TO-92、TO-126、TO-220、TO-251、TO-263等,主要作用是信號放大和電源穩壓。
2.SMD技術
SMD封裝也叫表面安裝技術,用這種形式封裝的芯片必須采用SMD(表面安裝設備技術)將芯片與主板焊接起來。采用SMD安裝的芯片不必在主板上打孔,一般在電路板表面上有設計好的相應管腳的焊點。將芯片各腳對準相應的焊點,即可實現與電路板的焊接。用這種方法焊上去的芯片,如果不用專用工具是很難拆卸下來的。
SMD封裝具有以下特點:
(1)適用于SMD表面安裝技術在PCB電路板上安裝布線。
(2)適合高頻使用。
(3)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4)芯片面積與封裝面積之間的比值較小。
五、封裝的作用
封裝(Package)對于芯片來說是必須的,也是至關重要的。封裝也可以說是指安裝半導體器件芯片用的外殼,它不僅起著保護芯片和增強導熱性能的作用,而且還是溝通芯片內部世界與外部電路的橋梁和規格通用功能的作用。封裝的主要作用有:
(1)物理保護。因為芯片必須與外界隔離,以防止空氣中的雜質對芯片電路的腐蝕而造成電氣性能下降,保護芯片表面以及連接引線等,使相當柔嫩的芯片在電氣或熱物理等方面免受外力損害及外部環境的影響;同時通過封裝使芯片的熱膨脹系數與框架或基板的熱膨脹系數相匹配,這樣就能緩解由于熱等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應力以及由于芯片發熱而產生的應力,從而可防止芯片損壞失效。另一方面,封裝后的芯片也更便于安裝和運輸。
(2)電氣連接。封裝的尺寸調整(間距變換)功能可由芯片的極細引線間距,調整到實裝基板的尺寸間距,從而便于實裝操作。例如從以亞微米(目前已達到0.1 3μm以下)為特征尺寸的芯片,到以10μm為單位的芯片焊點,再到以100μm為單位的外部引腳,都是通過封裝來實現的。封裝在這里起著由小到大、由難到易、由復雜到簡單的作用,從而可使操作費用及材料費用降低,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可靠性,特別是通過實現布線長度和阻抗配比盡可能地降低連接電阻,寄生電容和電感來保證正確的信號波形和傳輸速度。
(3)標準規格化。規格通用功能是指封裝的尺寸、形狀、引腳數量、間距、長度等有標準規格,既便于加工,又便于與印刷電路板相配合,相關的生產線及生產設備都具有通用性。這對于封裝用戶、電路板廠家、半導體廠家都很方便。
六、半導體器件封裝技術發展
半導體器件有許多封裝形式,按封裝的外形、尺寸、結構分類可分為引腳插入型、表面貼裝型和高級封裝三類。從DIP、SOP、QFP、PGA、BGA到CSP再到SIP,技術指標一代比一代先進。總體說來半導體技術經歷了三次重大革新:第一次是在20世紀80年代從引腳插入式封裝到表面貼片封裝,它極大地提高了印刷電路板上的組裝密度;第二次是在20世紀90年代球型矩陣封裝的出現,滿足了市場對高引腳的需求,改善了半導體器件的性能;芯片級封裝、系統封裝等是現在第三次革新的產物,其目的就是將封裝面積減到最小。
所謂封裝是指安裝半導體器件用的外殼,它不僅起著安放、固定、密封、保護芯片和增強電熱性能的作用,而且還是溝通芯片內部世界與外部電路的橋梁―芯片上的接點用導線連接到封裝外殼的引腳上,這些引腳又通過印制板上的導線與其他器件建立連接。因此,封裝對CPU和其他LSI集成電路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新一代CPU的出現常常伴隨著新的封裝形式的使 用。 芯片的封裝技術已經歷了好幾代的變遷,從DIP、QFP、PGA、BGA到CSP再到MCM,技術指標一代比一代先進,包括芯片面積與封裝面積之比越來越 接近于1,適用頻率越來越高,耐溫性能越來越好,引腳數增多,引腳間距減小,重量減小,可靠性提高,使用更加方便等等。
七、塑封器件封裝工藝簡介
劃片―粘片―壓焊―包封―打印―電鍍―切筋―測試―包裝―入庫
八、國內封裝技術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封裝技術人才嚴重短缺、急需封裝技術人員的培訓。
2.先進的封裝設備、封裝材料及其產業鏈滯后,配套不上且質量不穩定。
3.封裝技術研發能力不足,生產工藝程序設計不周,可操作性差,執行能力弱。
4.封裝設備維護保養能力差,缺少有經驗的維修工程師,且可靠性實驗設備不齊全,失效分析能力不足。
5.國內封裝企業普遍還處于規模小,技術低,從事低端產品生產的居多,可持續發展能力低,缺乏向高檔發展的技術和資金。
九、建議和對策
1.依靠技術創新占領高端市場,目前國內器件呈現兩極化的發展趨勢,即低端產品市場競爭激烈,高端市場增長迅速,產品供不應求。我們應積極進行技術研發,及時向市場推出新產品,占領高端市場。
2.依靠高等院校,科技攻關和自然基金以及產業化項目培養人才,封裝目前已經成為一個支柱性的行業。封裝是一個典型的交叉學科,要提高封裝技術水平應從基礎做起,培養各個層次的人才,掌握核心技術。
3.利用外來技術帶動產業升級,目前跨國半導體企業紛紛加大在我國投資,擴大在國內的生產規模,這些國際企業制造水平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對于提高國內器件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培養國內工程技術人員,進而帶動國內器件產業升級都有積極作用。
十、結束語
我國半導體器件封裝事業擔負著振興國內半導體行業的重任,面臨艱巨的挑戰和各種困難,半導體器件封裝技術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我們還是要堅持在科學發展中尋找解決困難的途徑,以積極的姿態、創新的工作,共同迎接中國半導體事業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周邊八縣(市)調研報告之一
按照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的指示,8月中下旬,我們市委辦組成學習調研小組赴如皋、海安、寶應、高郵、姜堰、建湖、大豐、東臺周邊八縣(市)進行了調研。我們在這次調研中,圍繞積極應對宏觀調控,加快發展的主題,在聽取情況介紹的同時,每到一地,都堅持看開發區,看重點企業,以眼見為實較為充分地領略了各地發展的態勢。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宏觀調控中,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
這次周邊八地跑下來,宏觀調控對縣域經濟的發展有影響,但是各地積極應對的態度堅決,鮮明的特點是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寶應的同行跟我們說,面對宏觀調控,他們不刮風、不跟風、不頂風,理論上不談多少,只講怎么辦,怎么干,從而保持了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事實也的確如此。上半年,周邊八地在宏觀調控中都保持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GDP增幅在18.4%-16.4%之間的有高郵、東臺、如皋、海安,在14.8%-13.2%之間的有姜堰、大豐、寶應,建湖增幅為11%;財政收入增幅寶應高達54.1%,姜堰為32.2%,高郵、海安在24%以上,建湖、東臺、大豐在17.7%-13%之間,如皋最低,為8.8%。從我們實地考察的印象看,各地的發展都較為實在,而海安、寶應勢頭最為強勁,這主要體現在開發區發展和大項目的建設上。海安縣城東區西園項目林立,近年來新開工投產的億元企業有好幾家,8月份又開工建設了一個投資達4.3億美元的外資大項目,該項目為生產8英寸0.25微米集成電路芯片,建成后可年產36萬片。寶應工業開票銷售增幅則高達64.4%,工業技改增長66.1%,目前在建的億元項目達10個。
2、堅持狠抓招商引資,大項目建設勢頭強勁。
要發展就要有項目。走訪周邊八地,我們感受最深的是,他們招商引資、大項目建設的勢頭特別強勁。各地現在都有一批億元項目在建,有五個縣(市)千萬元以上的在建項目超100個,海安、姜堰、寶應、大豐上半年工業技改投入同比分別增長220%、90%、66.1%和61%。各地在招引項目上主要有三個特色:
一是以企招商引項目。寶應這方面的效果明顯。目前,寶應原有縣屬工業的骨干企業基本上都與外資企業或國內的大企業實行了嫁接。寶勝集團與意大利比瑞利公司的合資合作企業已有3家,總投資4150萬美元。寶勝科創A股已上市,該集團去年產值達40億元。寶應開關廠由溫州菲達集團收購后與美國卡特比勒公司合資,寶應制藥廠由上海黃河集團收購,寶應無線電廠由香港仁恒集團收購,這幾家企業實現嫁接后新投入的項目都達億元以上。寶應電器廠與世界500強企業德州儀器公司合資后,最近又簽約增資擴股3600萬美元,生產世界上最大的傳感機。現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5家在寶應合資合作。
二是接受轉移爭項目。主要是抓住國內外資本重組和長三角產業轉移的機遇,主動承接上海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項目。東臺市引進的投資4.7億元的東昇焦化項目,承接的是上海產業轉移,現一期在建工程投資1.2億元。該項目采用國家鼓勵發展的搗固焦新工藝,全部建成后企業規模可達20個億。如皋在去年得知上海制皂集團因辦博要整體搬遷的信息后,立即派專人盯上,幾經周折,終于引來投資4.6億元和10億元的制皂項目、輪胎項目落戶。
三是發揮優勢上項目。大豐開發區發揮資源和勞動力優勢,成功引進祥鴻泰和紡織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新上紡織項目,其中棉紡部分為10萬紗錠。該開發區近年來已有7家紡織企業落戶。海安去年引進的幾個大項目既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也是與勞動密集型緊密結合的。由西班牙投資1020萬美元的西蒙智控設備有限公司,生產電器開關,員工近千人。香港鑫港集團投資1700萬美元的電動工具項目,既引進意大利3000萬元的自動生產線,又招用員工1300人,今年能形成3億元產值。
3、實行激勵引導扶持并舉,規模企業群體不斷壯大。
目前,海安、如皋的億元企業分別達42家和35家。姜堰億元企業的個頭大,3億元的達5家,5億元的達3家,群體優勢明顯。在培大培強上,周邊做法突出的有三點:
一是政策扶持。海安明確三年內培育100家億元企業,規定億元企業所得稅超過一定征收額度后的地方留成部分獎勵企業發展再生產,三年內實行費和基金零增長、技改投入零收費、電力設施建設零附加。建湖在國債項目、稅費減免、技改貼息、電價折讓等優惠政策優先向規模骨干企業傾斜,力爭今年森達超50億元,新培植6-8家億元企業。大豐對企業法人代表實行“星級”評比,不同星級的企業家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分別給予相應的獎勵和待遇,激發企業做大做強的內在動力。
二是金融支持。海安去年金融機構新增企業貸款15億元,是上年增加額的2.73倍。東臺磊達集團近2年連續投入2.8億元、2.5億元新上旋窯水泥一號線、二號線,采用國際先進的新型干法工藝,近期該市銀行增加貸款2000多萬元,支持該項目的建設。磊達集團新項目達產后,今年力爭躋身全國同行業前十強,2010年可進入前5名。
三是排憂解難。姜堰近期召開常委擴大會,組織經貿、銀行、電力等有關部門花四天時間對50家成長型企業,逐家聽取匯報,逐一解決問題,并形成會議紀要,明確市委辦專題督查。高郵飛達集團源于鄉辦農修小廠,幾年前改制后迅速擴張。目前年銷售達15億元,員工達2300多人,生產電動工具、切割機、鉆頭,全部出口外銷,該企業作為揚州市13強,市里對其特事特辦,給予了多方面的扶持,促進了迅速壯大。
4、突出工作重點,開發區集聚效應凸現。
開發區建設是推進工業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從周邊看,目前縣城所在地的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都已實現了適度超前,已經進入以引進項目建設為主的攻堅階段。各地對引進項目促開發的工作重點十分明確。寶應近期在城區規劃了3個萬畝工業園,去年新批工業用地4100畝,超過了近10年的總和。開發區新區規劃建設8平方公里,目前已有3個億元項目在建。意大利工業園僅與寶勝集團合作的項目就有3個,開發勢頭方興未艾。從上海引進的耿耿工業園,進園大小項目已有27個,投資近3個億。海安開發區目前進區企業300多家,外資企業39家,近兩年以60%以上的增幅上升,去年實現產值40多億元。大豐市在開發區建設上提出“5年投入超百億”。去年一年投入超十年,共引進項目43個,總投資近17億元,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8個,億元以上項目6個,累計進區企業63家。今年上半年技改投入3.97億元,同比增長98.5%。
分析周邊八地的發展態勢,使我們感到強大的壓力,同時,從其發展軌跡中,也堅定了我們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我們認為,我市當前應對調控,乘勢而上,可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多作考慮:
1、進一步創新發展理念,把推進工業化作為首要任務。跨越發展要創新理念。寶應提出堅持“一個中心、四個突破”,即堅持以重大項目建設為中心,在利用“雙資”、園區開發、城市化建設、致富群眾上求突破,抓住了發展的要著。姜堰明確突出經濟工作,淡化GDP,強化項目建設,兼顧社會事業的指導思想,體現了務實發展、科學發展的要求。我市目前在發展思路上是清晰的,關鍵是要在保持思路連續性的同時,堅持與時俱進,博采眾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要在加快推進“三化”中,把工業化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在推進工業化中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龍頭,使“本領大小看項目,能力大小看招商,功勞大小看稅收”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堅持不懈,抓出實效。
2、堅持挖掘內力與引進外力并舉,把大項目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興化富民強市、跨越發展,內力是基礎,是起步階段的跳板;外力不可缺,是跨越發展的撐桿。與周邊的發展對比,我們全民創業走在許多地方的前面,如果要說差距,當前主要是在借助外力,引進大項目上。因此,我們應堅持全民創業與大項目建設兩個輪子一起轉,使招商引資得到全面扎實有效的推進,實現興化經濟量的發展和質的提高的雙贏。實現這一目標,要進一步明確對鄉鎮、部門招商引資更高的目標。即使是第三層次的鄉鎮,每年都起碼要引進一個千萬元以上的項目,我市新垛鎮近年來的實踐,可以堅定我們這方面的信心。
關鍵詞:物聯網;物聯網技術;移動網絡;網絡安全
中圖分類號:TP393.0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7月21日
物聯網又稱傳感網,首次被提出是在1999年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機和網絡國際會議上。物聯網就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具體來說,物聯網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移動設備網等信息承載體,建立互聯互通的網絡平臺,使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相互連接。
物聯網技術有三個重要方面:1、傳感器技術:這也是計算機應用中的關鍵技術。現在絕大部分計算機處理的都是數字信號。自從有計算機以來就需要傳感器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計算機才能處理;2、傳感器技術: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在自動識別、物品物流管理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3、嵌入式系統技術:是綜合了計算機軟硬件、傳感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為一體的復雜技術。
上述物聯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表現出如下特征:1、網絡交互特征。物聯網的核心內容就是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信息交互,雖然終端總是呈現多樣化。但終究還是在互聯網基礎之上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絡;2、感知識別特征。現在一般采用在各種物品上植入微型感應芯片等方法,利用射頻識別、二維碼、傳感器等感知,進行信息采集和獲取;3、信息交互和共享特征。將物體接入信息網絡,利用各種通信網絡,進行信息交互和共享;4、智能處理特征。自動把獲取到的信息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然后對海量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后處理。
一、物聯網技術的主要應用
我國于2009年正式提出建立傳感信息中心,之后許多省市都快速發展物聯網技術在諸多領域中的運用。但很長時間里,物聯網概念幾乎家喻戶曉,看似發展迅速,實則缺乏理性且進展緩慢。隨著2013年的《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才標志著物聯網發展政策頂層架構設計基本完成,同時意味著物聯網邁入實質性發展階段。主要應用在以下方面:
(一)物流管理。當前物聯網運用主要集中在生產領域和物流領域。特別是在物流領域,物流公司與物聯網關系十分密切,通過物聯網建設,企業不但可以實現物流的順利運行,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也將獲得很大的改觀。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將極大地提升物流的效率。不但可以減少倉儲物流、人力成本、貨物裝卸等物流成本。而且貫穿全覆蓋的物聯網,可以使得整個供應鏈精準、透明和高效,實現了傳統物流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根據物流行業協會的2013年行業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物流行業物聯網設備增長幅度超過60%,物流作業狀況的物聯網管理系統增幅在26%。物聯網技術設備得到廣泛運用。物聯網技術對配送過程的透明化管理和信息追蹤,效果十分顯著。電子標簽揀選系統出貨量增長35%以上。物聯網智能搬運系統在自動化物流中心的應用也很多,增長率在28%以上。在貨物出入庫方面,物聯網系統根據信息指令對貨物進行智能堆碼跺,也是物流技術裝備物聯網技術的主要領域。總之,2013年是物聯網在物流領域內高速增長和發展的一年。
(二)城市管理。隨著網絡化的普遍實施與發展,在城市建設、轉型、發展已經演化成了動態時間管理和靜態部件管理。城市管理迫切需要新的指導思想和綜合解決方案。由于城市管理涉及不同網絡、多個部門間的協作,因此必須建立一個綜合的業務管理平臺,通過充分運用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有效地將各種應用集中于一個系統,在此基礎上為市民提供更加綜合的服務,而物聯網技術,恰恰能夠有效解決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物聯網技術的支撐下,在“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理念指導下,我們通過傳感器節點和城市基礎設施感知環境、狀態、位置等信息,在城市管理中所采集的分散、獨立圖像進行并網,進行遠程的業務管理、監控、存儲以及傳輸。把信息應用平臺與各指揮中心的資源密切聯系起來,有指向性地進行網絡資源的連接和信息融合。在城市建立了EPC信息港、電子商務平臺,構建了城市信息管理系統。在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校信息共享的基礎上,進行科技、業務和應用創新,不斷促進城市各個關鍵系統和管理者和諧高效地協作,為城市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解決各種問題。目前,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經在城市天然氣、水、電網監控及應急處理、廣告牌無線遠距離識別管理系統、停車場智能監管系統、環衛作業車輛管理系統、危險源數據采集及監管系統等方面采用物聯網技術管理城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智能交通。近些年交通擁堵、尾氣排放、交通安全形勢嚴峻,迫切需要借助新技術手段來改進。物聯網技術可以大大改善現有狀況,感知技術采集各種道路交通及各種服務信息,傳感器將上述信息上傳到處理中心,經過交通管理中心集中處理后,出行者可以進行實時的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線的選擇;交通管理部門可以自動進行交通疏導、控制和事故處理;運輸部門可以隨時掌握所屬車輛的動態情況,從而實現了對交通環境和車輛的調整管理。這樣,路上交通就會處于最佳狀態,可以改善交通擁擠,提高路網的通行能力和生產效率,同時也可以減少交通事故發生,增強交通的安全性和機動性。在各終端上加裝氣體檢測、溫濕度監控和光控儀等多種傳感器還能實時檢測路面信息、汽車尾氣情況和能見度等。與此同時,物聯網也可以在公交系統的智能化中發揮作用,將傳統公交站牌換成電子站牌,在公交車上安裝GPS,各個站點設LED電子站牌,安裝交通服務熱線,建立移動掌上公交短信查詢系統等多種渠道的公交車信息網絡體系。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最大化利用公交資源。
(四)移動通信。移動通信網絡發展,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階段:1、傳感網階段:傳感器+近距離無線通信,只能實現物與物之間按需進行的信息獲取、傳遞、存儲等服務;2、M2M(Machine-To-Machine)階段:機器對機器的無線通信,存在以下三種方式:機器對機器,機器對移動電話(如用戶遠程監視),移動電話對機器(如用戶遠程控制)屬于移動運營商無線網絡低速平臺。M2M應用可以遍及電力、交通、工業控制、零售、公共事業管理、醫療、水利、石油等多個行業,對于車輛防盜、安全監測、自動售貨、機械維修、公共交通管理等,可以說是無所不能。目前,中國移動的M2M發展非常好,在全國部署了420萬臺M2M終端,幾乎所有大、中城市展開了M2M的業務;3、物聯網階段:物質實體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計算能力和執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軟件,使之成為“智能物體”,同時內置移動通信模塊,通過移動網絡設施實現信息傳輸、協同和處理,從而實現物與物、物與人之間的互聯。我國處于物聯網初級階段。目前,上海移動率先成為首先運用物聯網技術,為多個行業客戶定制打造具有不同針對性的整套無線綜合應用解決方案,包括數據傳輸、采集和業務管理等多個方面。如今移動網絡進入4G時代,幾乎所有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實現的業務都可以在4G網絡上運行。隨著4G網絡的普及,進入TD-LTE時代后,直接促進智能辦公、家居系統通信技術,從有線升級到無線,既省錢,還省掉了布線的麻煩,為無線遙控操作提供了保障。用戶可在飛馳的汽車上開高清視頻會議,智能系統分析各種商業數據,決策支持系統直接提供多套可行方案;也可迅速傳輸大文件(如X光片),為醫生遠程會診支持,農村社區也將更加容易地建設遠程醫療中心,醫生可通過視頻會議為病患“看”病……。可以預見,隨著移動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技術必將得到更為廣泛、深入的應用。
二、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制約因素
目前,我國物聯網技術應用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縱觀物聯網技術應用的現狀,它必定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只是現在還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
(一)技術落后。這是制約物聯網發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目前,在物聯網技術中,相對已較為成熟,商業化程度比較高的是衛星定位技術和網絡傳輸技術,但作為物聯網技術核心的RFID和傳感器技術,還未能產業化、規模化。而且,我國還沒有掌握物聯網中的核心芯片和傳感器技術,在這個領域的整體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尤其是在傳感器、智能通信、智能控制、批量數據處理、核心芯片等技術上,仍然落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應用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和障礙,解決方案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同時,技術落后還導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小而分散,沒有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
(二)物聯網技術缺乏統一標準。物聯網技術的建設包括對各種資源建立一個規范統一的編碼,信息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要規范、通暢、穩定,要科學、合理、深入地研究各種工作流程方式。標準不統一,影響物聯網的推進。現有各行各業的管理信息系統中,對物品的編碼結構形式各異,對構建互聯互通的物聯網帶來了很大的障礙,這是物聯網技術應用所面對的難題。
(三)安全問題。物聯網技術應用要求信息化,需要信息的開放,而安全性要求信息的獨立,因此需要做到信息化和安全性的統籌兼顧。由于物聯網是由大量設備構成,所以影響通信網絡、傳統網絡、移動網絡的安全。在物聯網技術應用中,如果網絡安全無保障,那么個人隱私、物品信息等隨時都可能被泄露。而且如果網絡不安全,物聯網的應用為黑客提供了遠程控制他人物品,甚至有造成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可能性。
(四)法律法規不完善。物聯網法律問題的復雜性在于和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所產生的復合性問題。物聯網建設涉及到交通、環境、政府工作、公共安全、財務安全、個人健康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完善它需要多種力量的整合。當前,物聯網法律法規不完善,這些新型問題是對現有法律體系的挑戰,同時并不排斥復合傳統的法律。傳統法律體系中的侵權、違約、個人隱私、公共安全等問題全部都會再現,物聯網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又會在其中得到延伸。
三、完善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對策建議
(一)技術和標準方面。由政府部門牽頭,組織有關科研教育單位的專業力量,制定物聯網建設和應用的具體計劃。這樣有利于政府結合各種資源,建立統一的物聯網技術標準。同時,推動高校聯合、委托高校定向培養、組織專家研討會、互派學習,加快物聯網技術專業人才體系的建設。研究增強政府、高校、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產學研合作的良性循環。這樣,既解決了物聯網成本高、標準不統一、人才缺乏的問題,高校也可以在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單位或部門建立教育基地、實踐基地等,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專業的物聯網人才;同時理論聯系實際,促進物聯網專業建設,提高我國自主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降低物聯網建設、改造和應用的成本,解決物聯網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也為教育部門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二)安全方面。首先,建立一個遠程的設備控制操作管理的平臺,對于那些節點被破壞的,網絡之中能夠自動地愈合,網絡相關的功能也就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其次,由于物聯網終端類型過于多元化,加之分布廣泛、節點移動性、網絡異構性和業務復雜性等特點。我們可以施行身份認證以及訪問限制的有機組合進行控制。同時,使用云計算技術,用云儲存來存儲物聯網那些海量資源數據;最后,在加密環節上,可以僅在感知和應用端產生明文,在網絡中的其他節點都是密文傳送,減少信息泄漏的節點,同時對于感知對象以及傳感設備方面可以適當地進行互相的認證,在合法的情況以及環境之中才能夠順利地進行。這樣針對物聯網技術特點,從安全層面上可以保障了物聯網的有效應用。
(三)法律法規方面。建立物聯網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企業的合法利益,法律就是保護這一利益的最有效的手段。保護物聯網的知識產權就是保護物聯網企業的利益和生產研發積極性的有效措施。與此同時,也要加強保護個人隱私方面的法律規范。防止個人隱私信息被隨意取得,避免人們擔心隱私泄露而拒絕接受物聯網的可能,這就要靠國家出臺相應的法律政策,鑒于法制在我國的不斷完善和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相信相關法律的出臺將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方案。
主要參考文獻:
[1]劉云浩.物聯網導論[M].科學出版社,2010.12.1.
[2]中國物聯網2013研究報告.中國物聯網產業推廣中心,2014.3.
[3]2012-2013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新華社,2013.9.
[4]劉強.物聯網關鍵技術與應用.計算機科學,2010.6.
[關鍵詞]服務外包;國際比較;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 F0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3)11-0092-05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外包目的地國家,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在服務外包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并稱為世界軟件外包中心“3I”。得益于服務外包,三國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及相關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并在增加就業、帶動出口、促進產業升級等方面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天津作為國家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之一,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不僅具有天然港口和區位優勢,還在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綜合商務成本等方面集聚了明顯優勢和潛力。但由于起步較晚,天津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對于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進行多維度的分析比較,總結并借鑒其成功經驗,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將對加快天津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一、服務外包發展的國際比較
根據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三個國家服務外包產業的特點,對促進服務外包發展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語言與地緣優勢、豐富的人力資源、完善的產業發展環境、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突出的企業競爭力。已有研究雖然也或多或少對這些關注點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1-3],但都較為零散,并沒有進行廣泛的比較。本文將從上述5個方面進行廣泛的比較研究,力求充分發掘這3個國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有益經驗,從而為天津服務外包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語言與地緣優勢
首先,就語言優勢而言,印度歷史上曾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語是其官方語言之一;愛爾蘭在主要的接包國中,是歐元區中唯一以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以色列的官方語言盡管是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但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在歐美接受過良好教育的猶太移民回國。而當前,全球外包的發包方主要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世界上絕大部分軟件的開發都以英語為語言。因此,相對于其他非英語國家,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三國具有獨特的優勢,這3個國家的企業與歐美企業之間不存在很大的語言與文化差異,便于雙方溝通。
其次,就地緣優勢而言,印度與美國的時差約為12個小時,美國企業和相關機構把業務外包給印度企業,可以利用時差實現24小時工作制,從而為客戶提供全天候的服務。愛爾蘭一方面作為歐盟成員國,使得外資在該國生產的產品與服務,可以規避歐盟較強的市場排他政策,從而享受歐盟的商業優惠;另一方面愛爾蘭與美國長期保持著密切的關系,美國有1/5的人口是愛爾蘭裔,美國500強企業的首席執行官中,愛爾蘭裔占近1/4,愛爾蘭政府充分利用這一地緣資源,使得美國對歐洲信息產業投資的70%都放在愛爾蘭。在以色列,大量的從歐美移民的猶太人和海外猶太人的存在,使得猶太文化與西方文化密切相關聯,形成良好的文化融合,他們為以色列本土的新興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技術和研發支持,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上述三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二)豐富的人力資源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觀察,我們發現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三國的人力資源優勢主要體現在如下3點:
首先,人才總量豐富。印度在發展中國家擁有最大規模的掌握英語技能的人才儲備。愛爾蘭和以色列雖然在人才總量上無法和印度相比,但相對于本地區的其他國家仍具有比較優勢。以愛爾蘭為例,從勞動力年齡層次上分析,愛爾蘭全國人口平均年齡在整個歐洲最低,25歲以下的人口占總人口的40%,從而保證了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同時,由于歐盟內部人員流動的自由和大量愛爾蘭海外移民后裔的回歸,使得愛爾蘭人才供給進一步充足。
其次,人才素質較高。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三國,長期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形成了大量享譽世界的名校如印度理工學院、愛爾蘭利墨瑞克大學、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等,同時也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印度工程師的能力和數量分別居于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愛爾蘭重視與信息技術相關學位的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采用了卓有成效的政產學研一體化合作,規定軟件專業的第三學年都在生產一線實習,第四學年大部分時間進行獨立設計,通過這種模式,使得愛爾蘭的大學畢業生具備了實際工作經驗和項目執行能力;以色列作為世界上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其受過高等教育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占人口的比例排名世界第一,平均每1萬人中有135人,而美國也僅為78人[4]。
(三)完善的產業發展環境
從產業發展環境看,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三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首先,良好的商業氛圍。在服務外包發展的制度條件中,歐美發包企業最為認同的就是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這3個國家都具備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法規,使歐美的軟件企業在與上述三國開展服務外包業務時,不必擔心知識產權受到損害和關鍵技術的流失,從而為服務外包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商業氛圍。如在愛爾蘭,為了減少發包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憂慮,從1999年起,愛爾蘭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知識產權的政策。政府承認電子合同及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允許軟件的加密開發,并在產權、專利等方面制定了嚴格有效的法律規范,如《電子商務法案2000》和《版權及其他相關權益法案2000》等。同時,服務外包企業與員工簽訂勞工合約時,還要簽署一份簡稱“不公開合約”的知識產權保護合同,雙方明確在合同期內嚴格遵守這一合約,有些高技術行業還限定了合約解除后的保護措施,違反者將會受到嚴厲處罰,情節嚴重者甚至會受到刑事指控。
其次,開放的市場環境。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進行了以市場化和自由化為取向的全面改革,在民主建設和政治法律體制方面采用現代西方模式,私營部門和資本市場迅速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歐美企業對于印度傳統經濟體制的顧慮。愛爾蘭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由于語言、文化、商業習俗和法律體系的接近,使得眾多歐美公司將愛爾蘭作為服務歐洲和北美市場的重要基地,如世界10大軟件公司中有7家在愛爾蘭設立了分公司,并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以色列先后于1975年、1992年和2000年,分別與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使得以色列企業和北美及歐盟企業間的貿易享有零關稅待遇。這在提高該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同時,也優化了以色列的貿易環境。
(四)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作用在于當發現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之后,適時調整政策,為這些優勢產業的發展創造健康的環境[5]。在將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確立為優勢產業后,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三國服務外包產業政策支持效應積極顯現,具體的支持政策如下:
首先,三國政府都制定了促進服務外包發展的政策。早在20世紀80年代,印度政府就已經提出了“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的口號,根據信息服務外包發展的需要,印度政府于1986年、1992年、1996年、1998年和2000年分別制定和頒布了《計算機軟件出口、軟件開發與培訓政策》、“軟件技術園區計劃”、《2020年技術展望》、“信息技術超級大國”政策綱要、《信息技術法》、《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法》及“十五”計劃(2002—2007)等法律及發展戰略。愛爾蘭政府從政策咨詢、制定、實施、監督,到部門協調、中介促進等各個環節,都設立了相應的部門履行職責,注重加強管理和協調,系統強化了服務外包的管理,如在愛爾蘭開辦一家軟件公司,只需要10分鐘既可以辦妥一切手續。以色列政府基于“科技立國”的戰略,制定多項法規扶持新興產業發展,如1969年以色列開始實施《工業鼓勵法》,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
其次,三國政府都對本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給予財稅方面的大力支持。一方面,三國政府對于與信息技術行業有關的服務外包產業給予稅收優惠,如印度政府規定,從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里,對位于技術園區的新工業企業以及100%出口型的工業企業免征針對出口利潤的稅收;愛爾蘭政府規定公司稅僅為12.5%,遠低于歐盟多數國家30%到40%的公司稅水平;以色列政府規定將高技術產品和專利等出售給在國內的外國居民、為外國居民提供服務等大多數出口行為均屬于零增值稅交易。另一方面,三國政府均對與信息技術行業有關的服務外包產業給予財政支持,如印度政府1998年設立了10億盧比的風險投資基金,支持軟件類中小企業的發展;愛爾蘭政府對于相關項目,分別從資本、就業、研發與培訓等方面進行財政支持;以色列政府推出了“磁鐵”計劃支持項目發展,其中每個項目85%的預算資金由政府提供。
(五)突出的企業競爭力
企業作為產業發展中的微觀主體,對于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上述三國的服務外包類企業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首先,企業擁有過硬的技術實力。在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多數從事服務外包的企業,都擁有過硬的技術實力和雄厚的研發實力。如以色列企業是國際公認的在基礎技術及應用研發方面最具創造力的群體之一,這導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大型軟件公司紛紛在以色列建立研發中心,以充分利用該國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如英特爾公司1984年在以色列建立了其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從事計算機芯片設計及軟件開發。到目前為止,該中心已經成功開發出了8088微處理器、奔騰MMX技術和迅馳處理器等英特爾的核心技術,成為英特爾在全球重要部門之一。基于雄厚的技術研發實力,使得以色列的高附加值外包產業迅速發展,其外包的人均產值在接包國中處于領先地位,大大提高了該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競爭力。
其次,相關產業的集群形成明顯的產業聯盟。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公司在特定區域內聚集,是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提升服務外包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經驗之一。如印度的軟件外包企業主要集中在班加羅爾、馬德拉斯、海德巴拉等主要的軟件生產基地;愛爾蘭的IT外包企業主要分布在都柏林、利墨瑞克、高威和庫克等地區和城市;以色列的服務外包企業主要集中在特拉維夫、海法和耶路撒冷等中部發達地區。產業集聚提高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如在印度班加羅爾、馬德拉斯、海德巴拉3個城市承接了全國服務外包總額的80%以上;在愛爾蘭利墨瑞克國家科技園內已有90多家從事研發和生產的高技術企業,其中本國高技術企業占比達到45%;以色列主要外包企業如Checkpoint、ECI、Teva制藥等紛紛在北美設立辦事處和研發中心,致力于承接規模更大的全球服務外包項目。
最后,規范的行業協會的存在。以印度全國軟件和服務企業協會(NASSCOM)為例,NASSCOM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與政府溝通,幫助進行產業規劃,協調建設軟件科技園,爭取有力于軟件發展的政策優惠;與WTO溝通,爭取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的有利地位和條件;幫助企業與電訊行業談判,爭取低價格的優良服務;與大學等機構溝通,開展人才培訓,通過設立基金方式進行電腦知識的普及,特別是向貧窮落后地區推廣;推動服務外包由后端辦公服務等業務向金融、保險、軟件開發與研究等領域發展[6]。在NASSCOM的引導下,會員數量已從最初的38個,發展到2007年的1 100余家,其中250余家來自美國等國的跨國公司,其會員收益總和占印度軟件和服務外包行業總收益的95%以上[7]。
二、天津服務外包發展的現狀與瓶頸
作為全國首批“服務外包示范城市”,面對產業轉移的大趨勢,天津主動加強與世界經濟的接軌,提升產業能級,天津市有關部門先后制定了《天津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天津市服務外包資金管理辦法》、《天津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認定暫行辦法》、《關于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免征營業稅具體實施辦法的公告》、《關于加快本市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累計達到18項,以扶持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
從產業規模上看,2012年1月~10月份,全市服務外包合同簽約金額實現10.8億美元,同比增長66.8%,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6.3億美元,同比增長37.8%;服務外包執行額8.9億美元,同比增長103.8%,其中離岸執行額5.2億美元,同比增長88.9%,服務外包行業從業人員達7.1萬人。從業務來源上看,相對于2006年單一的發包主體日本而言,2012年天津離岸服務外包來源于4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亞洲17個國家和地區,北美2個國家,歐洲14個國家,非洲和南美洲各5個國家。從業務種類上看,2012年,天津市服務外包業務的種類擴覆蓋了ITO、BPO和KPO,從而改變了天津市單一服務外包業務的格局,在服務外包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以生物醫藥研發、工程設計、動漫網游研發為代表的服務外包高端KPO占全市服務外包總業務的47.7%;以集成電路設計、軟件研發、基礎信息技術運營和維護服務為主的ITO占總業務的47.1%;而以數據處理、呼叫中心、會計服務為主的BPO業務占總業務的5.2%。與此同時,天津引進的服務外包企業的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截至2012年,戴爾等世界500強企業相繼在津設立外包服務中心,渣打科技等領軍企業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摩托羅拉全球會計中心、通標標準技術服務、飛思卡爾等10家世界500強共享運營中心高端業務流程外包服務增勢強勁,全球服務外包100強、世界500強企業累計43家在天津設立服務外包機構。
但與“3I”國家相比,天津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如下的瓶頸:
首先,政策環境有待完善。一方面,天津市目前還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服務外包業政策支持體系。如天津市雖每年投入不低于2億元專項資金,但主要用于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及培訓示范機構建設項目、服務外包園區建設、公共服務平善等方面,真正用于發展服務外包企業的資金扶持明顯偏少。另一方面,對于服務外包的監管處于探索階段。天津還沒有建構起具體規范有效的外包風險監控制度。一旦出現糾紛,發包方和外包服務商相互協商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而訴諸法律時,缺少外包糾紛處理的法律及有規可循的處理程序和制度,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也尚未全面建立起來。
其次,高水平實用人才匱乏。服務外包行業需要大量的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專業人才,而目前天津的服務外包人才以英語為主,從事對日外包需要進行日語培訓。但由于語言學習周期長,無法通過短時間的培訓達到速成的效果,而且語言重在于使用,僅僅通過學校式的培養并不能完全滿足業務需要,因此崗前培訓壓力大。與此同時,部分企業對于員工的培訓投入不足。截止到2009年,天津市179家外包企業中,沒有安排過員工培訓的有98家,占企業總數的55%。
再次,企業的競爭力不強。天津市服務外包企業雖然數量多但是規模小、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小,缺乏支柱企業帶動天津市的服務外包行業發展。截至2009年12月,天津市從事服務外包的企業有240家,只占全國從事服務外包企業總數的3.42%,而且百人以下企業占全市服務外包企業總量的達到75%[8]。2009年服務外包企業承接的外包項目金額在5 000萬美元以上的僅有3家,70%的企業合同匯總金額在100萬美元以下。而印度的前4大軟件服務外包企業的年營業收入均達到30億美元~50億美元,員工均超過10萬,是印度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行業的支柱企業[9]。
三、促進天津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一方面,政府應繼續制定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填補產業推動體系的空白點。根據“3I”國家的發展經驗,國家對戰略性產業應該要有充分的支持力度,以幫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企業獲取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利潤轉移效應和外部經濟效益。因此,天津市政府應針對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特點推出相應的補貼、信貸、退稅等扶持政策,以幫助市內企業獲取競爭優勢。消除不利于發展的制度,對服務外包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應加大財政引導性資金投入力度,并給予企業房租、水電和用人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時,天津市應加強中小企業以及特色外包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本土企業的培植力度。樹立產業標桿,快速形成獨具特色的服務外包產業聚集。
另一方面,完善服務外包相關法律體系建設。根據CAPS和科爾尼的調研報告顯示,65%的企業把知識產權保護視為決定是否外包的主要原因,而“3I”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已經成為三國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之一。據研究,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與外商直接投資之間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因此,為適應客戶的需求,天津應加強誠信環境建設,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積極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以增強國外客戶對安全的信心,營造出有利于承接服務外包的外部環境,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保護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二)加快培養多層次服務外包專業人才
首先,天津市政府應引導高校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并予以相關支持。政府可以通過資金、政策等方式的引導,幫助高校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語言水平高、文化交流能力和業務能力強的復合型外包人才,鼓勵校企結合的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和實習項目。
其次,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在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面,應做到企業培訓與社會培訓相結合。一方面,服務外包企業應安排專項員工培訓基金,用于員工在人才資質、國際認證、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培訓;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出臺相關的政策鼓勵民辦和私營的這一類社會培訓機構對急需的外包人才進行培訓,通過提供多種交流平臺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建立起適應不同需求層次的專業培訓體系,以培養出大量服務外包領域的專業人才。
最后,放寬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引入政策。我市的服務外包市場人才匱乏,尤其是具有語言優勢又了解國際規則的海外專業人才。因此,政府可以開辟海外引才的“綠色通道”,制定海外歸國人才的優惠政策,通過改善我市人才流動機制等方式來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級服務外包人才,以此來迅速提升我市服務外包產業人才的國際化水平。
(三)加快提升服務外包企業的競爭力
首先,提高服務外包企業自身的綜合能力。綜合能力的提升主要體現在與客戶溝通能力、企業管理能力和承擔項目的交付能力3個方面。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服務外包合作的首要前提,包括語言交流技巧和對發包國家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兩個方面,該種能力的提高能增進服務外包雙方的信任與理解,進而爭取到更多的業務;企業管理能力的提升主要是指外包企業要通過資格認證等方式來證明自身的服務水平與能力,如開發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認證、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BS7799)認證、人力資源成熟度模型(PCMM)認證等,通過這些國際資格認證可以使得客戶,尤其是海外客戶直觀了解企業服務外包水平,增加對企業的認可度;承擔項目的交付能力包括技術能力、業務能力和服務能力等一系列服務外包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其中技術能力主要指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業務能力指對所服務的外包業務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服務能力指向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完善的解決方案的能力。
其次,樹立外包企業的品牌意識。為了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客戶,品牌打造是外包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天津服務外包企業剛剛起步,應盡早將品牌意識納入企業總體發展規劃,通過企業內部培訓、管理理念、企業文化、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品牌打造,形成天津特色的服務外包優勢,最終形成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服務品牌,從而縮短天津服務外包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再次,積極構建產業聯盟。在服務外包市場中,企業作為單一的個體來需求發展的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更好促進我市服務外包產業的健康發展,在政府的引導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市場需求與條件,尋找有利于自我發展的企業進行合作。通過企業間的主動聯合,提升企業整體凝聚力,提升企業的信息分享與規模經濟的效益,降低成本與經營風險。聯盟內部可以再次進行專業化分工,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從而為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提升我市服務外包企業的競爭力創造條件。
最后,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紐帶作用。要發揮天津市服務外包行業協會在指導產業發展、規范行業自律、加強供求雙方交流、溝通企業與政府及整合社會資源等方面的作用。具體而言,一方面,行業協會可以通過定期制定并公布行業發展規劃,向企業傳達行業的整體動態;另一方面,行業協會應作為信息平臺,定期公布行業咨詢,如政策信息、人才供求信息、企業經營合作信息等。
[參考文獻]
[1] 孫先民,張玉麗.服務外包經濟效應分析:以印度為例[J].商業研究,2009(8):140-141.
[2] 王哲,武亞蘭.印度和愛爾蘭服務外包發展模式比較研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時代經貿,2008(8):76-77.
[3] 王瑛.國際外包服務基地的愛爾蘭發展模式[J].管理觀察,2008(8):102-103.
[4] 楊丹輝.全球化:服務外包與中國的政策選擇[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
[5] 江小娟.服務全球化與服務外包:現狀、趨勢及理論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 武陽.印度服務外包發展的思考與借鑒[J].對外經貿實務,2007(1):61-65.
[7] 王伶俐.中印服務外包的比較研究[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
[8] 馮雷鳴.對天津發展國際服務外包的戰略思考[J].國際經濟合作,2013(1):87-89.
[9] 秦洪軍,馮雷鳴,王僚.加快天津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思考[J].北方經濟,2012(8):83-84.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Its Inspiration for Tianji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dia, Ireland and Israel
Qin Hongj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 30027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