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療保障研究范文

        醫療保障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保障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療保障研究

        第1篇:醫療保障研究范文

        【關鍵詞】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管理

        黑龍江省訥河市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從2001年10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開始。2005年1月,訥河市作為全省14個試點縣(市)之一、齊齊哈爾市所轄區域唯一試點縣(市),啟動推行農村醫療保險。訥河市從城鄉醫療保障一體化發展的長遠目標和整合現有資源考慮,在全省率先將農村醫療保險納入醫療保險部門管理。2008年3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為訥河市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又增添了新內容,形成了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農村醫療保險為主體,加之以大額醫療保險、公務員醫療保險、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構造了覆蓋城鄉不同群體的醫療保障新局面。“三險一體化”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在訥河市正逐步由探索走向成熟,其優勢日益凸顯。

        一、三條保障線解決了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一)繳費少、待遇高,農民看病不用先借錢

        在訥河市,農民參加醫療保險,中央財政補助132元,省財政和當地財政補助98元,農民個人繳納50元,有20元劃入農民家庭賬戶,70元用于門診統籌,270元并入統籌基金,農民在不住院的情況下,門診就醫購藥就可得到每人每年最高90元的補償。2012年底,訥河市參加農村醫療保險的人數超過了41.4萬人,占當地農村常住人口的99.46%,現已為83.4萬人次支付醫療費用12291.8萬元,其中獲得萬元以上報銷的有1276人次,獲得最高報銷金額10萬元的有4人次。然而在農民醫療保險開展前,農民住院,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到處借錢治病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患大病后無奈放棄治療的人不在少數。因此,幾年來,訥河市不斷調整待遇標準,采取定點醫院前臺結算、實行部分單病種最低保障、降低住院起付線、提高報銷標準、將部分慢性病納入門診治療范圍等措施,努力減輕農民就醫負擔。家庭賬戶補償方式從單一的住院補償調整為家庭賬戶與大病住院統籌相結合的雙項補償制度,參保農民在不僅可以享受大病統籌待遇,還能100%享受到門診醫療待遇。參保農民得到最大實惠的同時,看病再也不用先借錢了,主動參保的意識還大大增強了。由于有了醫療保險的保障,農民不僅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患大病后還能得到及時治療,避免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二)試點啟動,城市“遺漏”群體盼來醫療保障

        2008年3月份,訥河市借齊齊哈爾做為全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城市之機,啟動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國家、省和地方財政對參保人員給予補助,這讓游離在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之間,處于醫療保障“真空”的城鎮非從業人員不但能加入到醫療保險中來,而且還享受到了公共財政陽光的普惠。雖然實施時間不長,但參保人數已達4.5萬人。當地不少居民講,以前城鎮職工和農民都有醫療保障,就我們“老少貧殘”的人員沒有醫療保障,我們是被醫保“遺漏”的群體,一張醫保卡不知盼了多少年,這回可了卻了許久的心愿。截止2012年年末,訥河市共為1.1萬人次住院參保居民支出費用3735萬元,最多報銷4.8萬元。

        (三)職工醫保穩步拓展,保障能力日益提高

        開展11年多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一直保持著穩健的發展勢頭,目前,參保人數達到3.1萬人,占應參保人數的九層以上。2004年開展的大額補助醫療保險和公務員補助醫療保險不僅使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完善起來,還讓各類用人單位的職工醫保待遇躍上一個新臺階。參加大額醫療保險的單位和職工各拿60元,享受每年最高支付限額7.5萬元80%的報銷待遇。

        如今,訥河市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村醫療保險,這三條保障實現了城鄉醫保的無縫覆蓋,百姓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目前,訥河市三項保險總參保人數有50.7萬人,占訥河市常住人口的97.12%。按照訥河市的部署和安排,再利用1-2兩年的時間,力爭實現人人皆保的目標。

        二、一體化管理使現有資源和管理經驗得到整合利用

        (一)現有資源得到有效整合,避免了浪費

        在農村醫療保險啟動之初,訥河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探索嘗試逐步消除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差異,將農村醫保工作從衛生系統剝離出來,把編制、職能、人員劃歸醫保部門,建立城鎮職工、城鎮居民與農村醫療保險統一管理、分開運行、互不擠占、并行推進的管理機制。三項保險實行一體化管理,使醫保部門的政策資源優勢、網絡資源優勢、人力資源優勢、管理資源優勢、服務資源優勢得到了充分整合。而且三項保險的日常管理,如醫療審核和稽查等工作,由職工醫療保險的審核和稽查人員同步進行,減少了機構和人員的重疊設置,節約了大量人力和設備資源,符合構建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同時,在職工醫療保險中使用的病種結算、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等都可以在農村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中使用,不僅避免了另行制定,費時耗力現象,而且統一管理辦法既便于定點醫療機構操作,還為有效抑制醫療機構彈性收費,促進基金合理支出提供了保證。

        (二)實踐經驗得到充分利用,少走了彎路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醫療保險作為醫療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具備各自特點的同時,還具有許多共同之處。農村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運行之初,借鑒職工醫療保險運行管理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在政策制定、資金籌集、監督制約、操作流程等方面,賦予了農村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的內容和管理運行機制,促進了處于“雛形”時期農村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快速發展,使處于試點階段的農村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起步運行之初直接步入規范化管理的運行軌道,少走不少彎路。比如利用職工醫保操作辦法,在短期內農村醫療保險就在當地和周邊確定了35家定點醫院、89家定點零售藥店,配套建立了網絡系統,農民看病在前臺結算,住院不用簽批,不用自己墊付醫療費,極大的方便了農民看病就醫。與此同時,一體化管理的方式實現了醫療保險在制度構架上的城鄉統籌,在經辦機構操作上的城鄉一致,在待遇標準上的城鄉逐漸銜接,在機構設置上的城鄉統一,在績效考核上的城鄉同步的目標。

        三、有效監管使農村醫療保險基金發揮了最大作用

        農村醫療保險從衛生系統分離出來,納入醫保部門管理,打破了管理與施治同為一家的局面,更加有利于醫保部門對醫療機構的監督制約,更為正確處理醫、保、患關系提供了有利條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管治分開。特別是協議管理的引入,對特檢特治、藥品使用以及住院醫療服務進行監管,防止出現醫療機構隨意增加住院患者經濟負擔的現象。例如,有一鄉鎮定點醫療機構在農村醫療保險起步運行之初,弄虛作假,虛開醫療費,在稽查核實后,向全市定點單位下發了通報,嚴肅進行了處理,從而既教育了當事者,也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防止了基金流失。幾年來,訥河市9次對轄區內7家違規的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進行通報并按協議中的相關條款進行了處理。

        有了管治分開的管理機制和對定點醫療單位的有效監督制約,使得農村醫療保險基金最大程度地合理有效地用到參保農民身上。訥河市每年都對醫療保險待遇進行調整。2012年,鄉、縣、轉診起付線分別為0元、200元、500元,報銷比例分別為85%、75%、65%,最高支付限額達到10萬元。與2005年制度運行之初相比,鄉鎮起付線降低了200元,報銷比例提高了50%,年最高支付限額增加了9萬元。慢性病門診治療統籌補償的病種達到16種,門診年最高報銷金額為5000元,醫療待遇在全省位于前列。農民醫療待遇提高了,小病扛、大病拖的現象有所改善,農民因病就診率較試點前明顯提高。農村醫療保險的實施,還帶動了農民群體的醫療消費,住院人次不斷增加,還相應地拉動了定點醫院業務收入的增長。

        四、推廣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管理條件基本成熟

        訥河市城鎮職工、城鎮居民、農村醫療保險三條保障線并行推進,穩健發展,打破了城鄉居民身份二元化結構帶來的醫保差別,真正實現三項保險對社會的全覆蓋和無縫對接,既為國家和省、市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推行城鄉醫保一體化管理,解決重大民生問題開辟了陣地,贏得了主動,積累了經驗,又使不同人群能夠從中充分享有醫療保障。重要的是基金的良好運營,還促進了醫療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將農村醫療保險納入醫療保險部門管理是醫保工作未來發展的趨勢。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理論。去年,國家下發了新的醫改方案,在該方案中明確提出了在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城鄉醫療保障一體化管理的目標,這為醫保工作今后的發展提供了觀念上的轉變和制度上的保證。

        五、推行城鄉一體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齊齊哈爾市,除訥河外,其他八縣七區農村醫療保險工作還由衛生系統管理,管辦不分、體制不順、條塊分割、資源浪費等現象成為農村醫療保險工作深入發展的“摯肘”問題。而且農村醫療保險工作放在衛生系統管理,在收管支上常常會陷入“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尷尬境地。

        (二)訥河市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對口管理的部門是市醫療保險局、省醫療保險局和省勞動保障廳,農村醫療保險雖然在訥河市醫療保險局管理,但上級對口部門卻是市衛生局和省衛生廳。政出多門,協調難。

        (三)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可以向具備參保條件的農村居民放開,但農村醫療保險卻不能向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放開,主要原因是國家和省規定,農村醫保只限于具有農業戶口的農村居民參保,而且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農村醫療保險繳費標準不同,待遇差別較大,整體上農保高于城保。

        (四)推行城鄉醫保一體化管理,需衛生部門認同,但省衛生廳不愿放棄其管理職能,更不愿其農村醫保基金受到擠占影響,特別提出了如實行一體化管理,需要拿出上級文件。

        六、協調解決辦法

        城鄉醫保一體化管理是國家醫保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鑒于訥河市在機構上已經統一,并且三條保障線都已啟動,完善一體化管理條件基本成熟,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幫助協調省衛生廳,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推進訥河市城鄉醫保一體化管理,為我市和全省醫保工作探索出一條新路。因此,對于農村醫療保險應實行第三方付費管理,由第三方向醫療機構購買服務,通過“以質埋單”,真正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以城鄉統籌的視角,讓全體城鄉居民納入統一管理,讓人人享有醫療保障,這不單是訥河市設計和推動三條保障線的起始點,也是落實中央、省、市相關精神要求的深入探索,更為全面推廣城鄉醫療保險一體化提供了寶貴財富和成功經驗。

        第2篇:醫療保障研究范文

        關鍵詞:河北省;體育休閑產業;醫療保障體系;結合;研究

        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多人開始關注自身的身體健康。體育休閑產業以健身和休閑為主,成為人們的不二選擇。與此同時,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也為人們的身體健康提供了保障。所以構建體育休閑產業和醫療保障體系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不僅對廣大人民群眾有積極作用,而且還可以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以河北省為例,河北省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保障體系相結合,形成一個以“人———健康———休閑———產業”為主線,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業之間優勢互補,整體規劃,共同發展的體育健身休閑市場,以達及滿足民眾的生物、心理、社會的多種需求,進一步推動河北省地域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目的。

        1.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保障體系相關內容概述

        1.1體育休閑產業概念闡釋

        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需要使其中的三個要素都得到發展,即資金、技術和物質資料,三種要素中任何一個要素欠缺都無法使產業實現長遠的發展[1]。第一,產業的產生必然需要一定的社會分工,也自然存在相應的投入;第二,產業想要在市場上進行競爭需要提供滿足人們需要的服務和產品,對于體育休閑產業來說就需要提供滿足人們休閑需求的服務。當前這種服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體育休閑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必然十分良好。體育休閑產業自然不再是之前那種傳統的自給自足生產發展模式,而是實現了生產化和產業化,這種轉變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一些體育休閑產品的大量出現。

        1.2醫療保障體系概念闡釋

        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整體構架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它們構成了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基礎部分,為受眾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險。“底橫”主要是指低收入或困難群體,對于這個群體的醫療需求主要是通過城鄉醫療救助進行補充。“頂橫”部分主要是針對更高醫療服務需求者,可通過各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來滿足。目前,我國在制度層面上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輔以各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社會醫療救助為底線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基本醫療保險保障人群為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包括在校學生、兒童、沒有收入的老年人、喪失勞動能力者);農村居民通過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享受基本醫療保險保障。基本醫療保險堅持“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

        2.當前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保障體系結合的研究現狀

        2.1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保障體系結合的國外發展現狀

        國外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與其相關的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法律體系等密切相關,尤其是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對國外的體育休閑產業組織特征表現產生重要影響,也正是由于這種自由市場競爭體制,使體育休閑產業在國外的門檻比較低,也就說相關的企業只需要持有一個從業執照就可以開辦相關的體育休閑企業,政府的企業評估機構也沒有對從業的人員數量、經營規模、注冊資本等作出具體的要求,因此在國外,不少的體育休閑產業都是由中小企業來經營的[2]。中小企業數量的增加,使得相關市場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加,提高了市場的競爭力,最終對消費者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他們的消費性價比大大提高。由于國外體育休閑發展水平較高,所以和醫療體系之間的結合模式也較為完善。

        2.2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保障體系結合的國內發展現狀

        體育休閑產業是體育產業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參與人群廣泛,活動形式豐富多樣,也具有明顯的娛樂特征,也有不少相關的關聯產業[3]。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體育休閑產業給國民經濟帶來的作用也逐漸加大,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經濟發展質量的現代新型服務業。美國經濟學家曾經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理論,得到了不少國家的認同,以該理論來評判我國的體育休閑產業,可以對其進行一個大體的把握,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體育休閑產業發展水平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的體育休閑產業還處于起飛階段,對于這樣一個新興產業而言,國民經濟所起到的支撐力和拉動力都不夠。因此體育休閑產業不管是在質量、結構還是規模、效益等方面都比較落后。根據相關研究發現,我國的國民經濟進入成熟階段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60-70年代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和美國經濟的發展相吻合。我國體育經濟之所以在國民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狀態下得到發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國民收入結構中“二八現象”的存在,也就是說有一部分的人已經率先進入到追求生活質量的階段[4]。總體上而言,我國當前的體育休閑產業仍然處于起飛階段,整體的發展水平仍然低于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這也就意味著其在未來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就體育休閑產業和醫療保障體系之間的結合來看,我國雖然已經有相關文件下發,但是具體實施較少,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積累經驗。

        3.研究河北省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保障體系結合的必要性

        3.1研究河北省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保障體系結合符合國家的發展需求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精神,進一步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結合河北省實際,河北省政府在2015年5月29日頒發了《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2015年5月29日)。在《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中的第二條“主要任務”中的第五款“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文案中指出:“促進康體結合。加強對群眾運動健身的科學指導,發揮體育鍛煉在慢性病防治及健康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講座和健身指導。大力發展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引導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立運動康復科。鼓勵社會資本開辦康體、體質測定等各類機構。發揮中醫藥在運動康復等方面的獨特作用,鼓勵在健身場所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等服務。”這一“促進康體結合”的精神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據。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將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開啟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新篇章。這一戰略也為京津冀的休閑體育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據此,河北省體育局面向全國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廣大群眾,著力打造和培養的戶外體育健身休閑項目特色品牌。目前已命名扶持了73個極具品質和發展潛力的戶外健身活動基地,帶動了環京津地區戶外健身運動和體育產業的發展。“環京津體育健身休閑圈”初具規模,為本研究奠定了環境基礎。

        3.2研究河北省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保障體系結合符合河北省的發展方向

        本次研究是將河北省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保障體系相結合,形成一個以“人———健康———休閑———產業”為主線,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業之間優勢互補,整體規劃,共同發展的體育健身休閑市場,以達及滿足民眾的生物、心理、社會的多種需求,進一步推動河北省地域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之目的。本研究具有以下意義:①疏通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保障體系發展脈絡;優化產業,改善民生,提高民眾幸福指數;②建立人與社會、社會與政府、政府與人的聯動機制;③拓展系統科學前沿理論在休閑產業與醫療體系戰略研究領域的運用;④為河北省乃至中國重大產業發展與醫療戰略決策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4.河北省體育休閑產業與醫療保障體系結合的路徑探討

        4.1轉變傳統發展觀念,創造合作發展機遇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正式在我國得到確立,加之現代體育運動的發展,使一些在計劃經濟發展下形成的體育模式不能適應新經濟環境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必須要正確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系。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體育界對于體育事業就發生了兩次不同的認識,一次是思想解放之后人們不再將體育運動看做是消費活動和福利事業,第二次則是體育產業觀念的建立[5]。這也為體育產業賦予了新的價值,從而決定了體育休閑事業不僅需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國民身體健康的需求還需要增強國民的身體素質,這就和近幾年我國所倡導建立的醫療保障體系的目標相吻合。就河北省的體育休閑產業和醫療保障體系結合而言,必須要轉變傳統的體育休閑產業發展理念,對其核心理念框架進行重構,積極尋找和醫療保障體系之間的共同價值,進而實現有效整合。

        4.2優處產業內部結構,構建兩者發展體系

        經濟學上認為一個產業如果出現了問題是可以通過市場機制進行有效化解和解決的,但是對于一些比較特殊的領域則需要通過內部結構的優化來實現,建立相關的內部結構優化政策。通過內部優化政策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的增進國民的身心健康和福利水平,這就使體育休閑產業的公益性大大增加,和醫療保障體系所具有的公益性相互連接,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健康保障體系,實現“人———健康———休閑———產業”協調發展,使醫療保障體系和體育休閑產業之間可以更好互補。在充分發揮內部產業結構政策的引導作用下,使體育休閑產業和醫療保障體系實現結構升級,進而變得更加合理化。

        4.3制定產業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優惠力度

        不管是體育休閑產業還是醫療保障體系都是和國民身心健康相關的事業,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更需要相關政策作為保障。對于河北省體育休閑產業和醫療衛生保健體系的發展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和稅收優惠力度。就河北省支持體育休閑產業發展的經費支出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明顯偏低,因此無法支撐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更無法促進體育休閑產業和醫療保障體系的融合發展。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減免、返還國有資產占用費的形式使兩者之間得到更好的融合發展,提高體育休閑產業的擴張能力。另外對于一些個人、企業或者團體為體育休閑和醫療保障體系融合所提供的設施方面的贊助要將其納入公益性的捐助范圍之內,比如用贊助額抵消個人或者公司應該交納的所得稅等。與此同時河北省的各級政府也要認識到經濟結構變化對人們消費方式帶來的影響,加大新聞宣傳力度,推廣體育休閑和醫療保障體系結合的相關項目,為整個社會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

        5.總結

        體育休閑產業和醫療保障體系的目的都是為了保障國民的身心健康,因為目標的一致性為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針對河北省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需要認清當前體育休閑產業和醫療保障體系結合的發展現狀,轉變傳統的核心發展觀念,優化產業內部結構,制定相關的扶植政策,促進兩者之間的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湯龍斌.環桂林市旅游圈“農莊式”休閑體育的發展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4.

        [2]張森.中美兩國體育休閑產業比較分析研究[D].蘇州大學,2013.

        [3]張建華.我國休閑體育研究動態評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3.

        [4]肖端.創建新型社區體育模式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

        第3篇:醫療保障研究范文

        地區差異醫療保障老年人

        一、引言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醫療保障體系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出來。特別是自2009年新醫改啟動以來,醫療保險體系作為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不斷發展與完善。到2011年底,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制度參保人數超過13億人,參保率達到90%以上,基本醫保已經覆蓋城鄉全民。但是,由于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較大,導致地區收入差距明顯,特別是老年人的收入差距更為明顯。僅就城鄉差異來說,根據全國老齡委2012年公布的數據:“城鎮老年人的平均月退休金收入為1527元,而農村老年人的平均月養老金收入為74元。”因此農村老年人的醫療保障成為醫改工作中的難點。

        二、地區差異的原因分析

        1.經濟原因。經濟上的貧困是影響保險事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全國大多數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明顯低于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同時,我國農村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所占比重為38.1%,而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例又低于其他地區。而農村老年人由于身體原因,他們的收入來源更有限,大多來自于土地或子女。低收入甚至使部分老年人連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都很難維持,更談不上考慮保險的問題。在此形勢下,農民自己出一部分錢辦理保險的動力就不夠。

        2.制度原因。制度上的最大問題是激勵機制不夠。1998年以來,農村保障機構的改革比較頻繁,造成不少地方管理監督失控和工作斷檔,這直接影響到經辦人員隊伍的穩定和農保工作的開展,尤其是造成了經辦人員的工作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夠高。此外,農村保障事業的發展還沒有成為一項重要的民生指標,造成相當一部分農村領導干部對農村的社會保障事業重視不夠。而且,農村的社會保障風險大,而收益在近期又沒有可觀察性,需要政府的財政支出又多,因此,政府官員沒有足夠動力去建立與完善農村的各項保障制度。

        3.意識原因。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家庭養老或養兒防老是絕大多數農民至今仍然最為看重的養老方式,對生病就醫老人仍然選擇的是由家庭和子女為其看病的方式。加之我國農村保障發展起步較晚,農民群眾對之認識不足,特別是部分年輕人,由于身體好,只看到每年交錢而沒有看到實際上的收益,因此對保險金的繳納還有抵觸情緒,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到老時的就醫問題。另外,社會保險的周期長,他們擔心由于政策變化會導致自己到老時保險無法正常對付。正是由于農民對社會保障的認識不充分,即使現在財政補貼一部分費用來推進農村基本保障的發展,農民參保的積極性同樣不令人滿意。

        4.看病難,看病貴。城市的醫療條件相比農村要好得多,可以隨時就醫看病,相比農民而言,老年農民看病就比較困難。中國的農民大多沒有體檢,身體不舒服時,多數選擇的是扛,等年齡大了,扛不住了,在這時小病也已扛成了大病。此時,當地鄉村醫院已不能滿足要求,必須去城市大醫院,一旦到城市就醫,即便參加了醫保,報銷比例也較低,再加上交通、食宿等支出,加重了農民的看病成本,這也使得部分農民不愿參加醫保。

        三、推動農村醫保發展的途徑

        1.發展經濟。發展經濟是農村保障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可以通過培育龍頭企業,發展主導產業等實現農業產業化。此外,通過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培訓體系,讓農民盡快掌握農業新知識、新技術,培養新一代學習型農民。同時,加強鄉村的干部隊伍建設,使他們能更好地帶領廣大農民走上富民強農之路。

        2.加大宣傳。要想激發農民的參保積極性,就必須加強保障知識的普及與宣傳,讓農民充分認識到參加社會保險對長遠生活的保障意義,改變人們傳統的養老觀念。政府應憑借其權威性向農村居民提供社會保障的信息,創造良好的環境來推動醫改的實施。另外,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的程度對參保農民進行更大的補貼,進一步推動農民的參保意識。

        3.體系建設。推進醫療保險體制改革,加快城鄉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服務體系。切實推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農村醫療保險服務網,方便農村參保居民就近獲得基本醫療保險服務。針對看病貴的問題,可以發揮商業醫療保險對社會醫療保險的補充作用。商業醫療保險作為對社會醫療保險的補充,可以針對社會醫療基本醫療保險的起付線、封頂線以上的個人自負部分和政策規定以外的個人自理部分著手。還可以針對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開發新的保險險種以減少看病費用,降低看病成本。再引入醫療救助體制,可以進一步幫助老年農民患者能夠看的起病。

        4.加強服務。改進醫療保險服務,方便參保群眾。一是推行直接結算,減少個人墊付醫藥費用。二是改進異地就醫結算管理服務。三是做好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做到手續簡便、流程規范、數據共享,方便老年參保人員居住地發生變化的原因接續基本醫療保險關系和享受待遇。四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探索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提供醫療保障服務,最大限度方便參保人員。

        農民是中國社會非常重要的人群,農村醫療保險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加快城鄉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服務體系,加快農村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經濟社會穩定的基礎。它既可以鞏固城鄉一體化,又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閆然.地區差異背景下農村養老保障分析[J].經濟與管理,2013(5):84.

        [2]高翠玲.淺談當前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J].經營管理者,2014(2):313.

        第4篇:醫療保障研究范文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 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一、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分割存在問題分析

        首先,城鄉二元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人為的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差距。我國以前所采取的城市偏向的公共資源配置制度與工業主導發展模式導致城鄉在經濟發展上的不均衡,造成了城鄉醫療保障水平存在差異。而進入新世紀以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兩種以戶籍類型區分的醫療保險制度的先后建立,則將這種差異人為的進一步拉大。2014年7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努力實現社會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而城鄉二元醫療保險制度的存在,制約著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

        其次,城鄉二元醫療保險制度的存在,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分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種,具體業務經辦機構分別歸屬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衛生部門,各個險種分別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統、結算辦法。由于多頭管理,各部門又缺乏溝通銜接的機制,造成新農合與城鎮職工醫保、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重復參保現象時有發生。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的籌資模式都是個人自愿參保,中央、省、市和縣四級財政補貼,重復參保現象的發生,造成了財政資金的浪費。

        再次,城鄉二元醫療保險制度的存在,制約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城鎮醫療保險和新農合自成體系,分別有各自的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目錄,以河北省為例,城鎮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中包括西藥1136種,中成藥939個;新農合藥品目錄包括西藥1284種,中成藥767種。兩個藥品目錄既有交叉,又有所不同。有的藥品在醫保藥品目錄內,卻不屬于新農合目錄范圍,有的新農合能報銷而醫保不能報銷,這就造成了醫務人員在治療時無所適從,從而制約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通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是戶籍制度改革的發展目標。伴隨著這一發展目標的實現,城鎮戶口和農業戶口也將成為歷史。而城鄉差別的消滅,也使得城鄉二元的醫療保險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其次,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選擇。醫療保障制度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平是這種制度存在的基石。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做為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階段性產物,在制度建立之初,的確有效緩解了參保人員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但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這兩種制度的補償比例不一致,參保人員享受醫療衛生服務不均等的矛盾日益突出,這種現象的發生,與公平性這一社會保障制度的本質要求相去甚遠。因此,實現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統籌也是維護公正的要求。

        再次,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增強醫保基金抵御風險能力的必然要求。無論是城鎮居民醫保,還是新農合,都屬于社會保險范疇,而保險就一定要遵從大數法則。將居民這個整體劃分成條塊參加不同的醫療保險,就人為地縮小了風險分擔范圍,減弱了醫保基金的抗風險能力,不利于醫保基金的平穩運行。

        三、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實現路徑

        (一)整合業務經辦機構,將由衛生部門管理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和由人社部門管理的醫保中心合并,成立醫療保險局,統一劃歸人社部門管理。衛生部門本身是醫療服務的提供方――醫療機構的主管部門,同時也是醫療服務的購買方――新農合管理中心這個管理新農合資金單位的主管部門,同一個部門既是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容易造成新農合資金的濫用。人社部門做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者,在控制基金風險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因此,應整合新農合和醫保中心,將所有醫療保險業務統一歸口人社部門管理。

        (二)整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覆蓋全體無業人員的居民醫療保險制度。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包括農民工(本身這個稱呼就是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將來必然會隨著戶籍制度改革而消失)在內的所有在用人單位就業的從業人員納入職工醫療保險范圍,在法定就業年齡從事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自營和家庭就業等靈活形式就業的人員本著自愿原則參加職工醫保;另一方面要取消城鄉差別,不分戶籍類型將所有無業人員納入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

        第5篇:醫療保障研究范文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 100089)

        摘 要:作為全民醫保的率先試點地區,天津市在近幾年內努力建立健全城鄉統籌和全市統籌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克服了其他試點地區在城鎮職工與城鎮居民、農民之間繳費、補貼、個人賬戶和管理上的巨大差別,提高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本文旨在調查天津市民對醫療保障制度的感受和滿意程度,研究滿意度背后所隱藏的基本醫療保險的優劣之處,同時找出天津市全民醫保的經驗及尚需改進的地方,以期實現更加便民利民、順應社會的醫改之路。

        關鍵詞 :全民醫保;城鎮職工;城鄉居民;老年群體;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4)25-0205-0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選題依據

        在社會保障逐步發展的今天,看病難看病貴已然成為中國百姓所關注的焦點問題,說明我國醫保制度尚不完備,難以實現全面統籌調控。當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大醫保制度正在逐步向全民覆蓋推進整合,全民醫保是一個國家醫療保障的目的和歸宿。

        目前已有近30個國家實現了全民醫保,而各國實現全民醫保所經歷的年數從20年至127年不等,由此可見實現全民醫保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是一個人口基數龐大的國家,想要實現醫保的全覆蓋,不可急功近利。天津作為全民醫保在中國的試點地區,自2008年起逐步實施完善全民醫保,并始終堅持著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最終實現了城鄉統籌、全市統籌,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也更能夠反映出全民醫保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因此對全民醫保滿意度研究具有深厚的研究價值。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理論意義:更加深入的了解天津這一全民醫保試點地區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與其他醫改試點地區進行路徑比照分析,吸取經驗不斷調整,努力提高天津人民對醫保的滿意程度。對社會保障制度研究的補充,擴充了醫療保障的研究范圍。天津全民醫保改革的路徑分析、經驗分析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對其他地區政府進行醫保改革具有可參照性的范本研究價值。

        現實意義:反映出試點地區人民對全民醫保的態度和觀點,體現人民的訴求,有助于促進天津全民醫保更好地改進和實施,同時也有利于全國其他尚未實行全民醫保的地區進行學習。而且當前正值天津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新方案出臺的關鍵時刻,希望能從實際操作角度出發提出對醫改有幫助的對策和建議。

        二、文獻回顧

        (一)國內外全民醫保現狀

        1.全民醫保國家的改革歷程

        (1)德國:世界上第一個實行現代意義上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國家,各種醫療保險覆蓋人口已經達到99%,這與其多年來不斷推進的醫療衛生制度改革創新分不開。在學習借鑒德國醫改的過程中,中國需要考慮到如何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平衡社會利益關系,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增長,以及醫藥行業的適度自由競爭。[1]

        (2)英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福利國家,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至今已運行半個多世紀。英國醫療保險體制改革非常注重拓寬醫療保險的資金來源,積極鼓勵私人資本和私營醫療機構進入大眾醫療服務領域;注重將利用外資和引進國外的先進醫療技術和護理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英國醫療保險行業在對外開放市場的同時,積極引進、利用國外先進的醫療技術,護理技術和管理技術來彌補英國整體醫療資源的不足,實現了英國醫療資源總量的集約型增長;英國醫療保險體制改革還盡力通過體制創新來實現整體醫療能力的集約型擴張。[2]

        (3)韓國:作為東亞社會政策的代表,韓國的現代化是一種后發的、壓縮性的,其經驗與歐美、日本明顯不同,因而韓國的經驗教訓對中國具有更直接的借鑒和警示意義。[3]

        韓國醫保改革的巨變發生在政治民主化之后,此前包括醫療保險在內的社會政策向來都是官僚和專家的排他性領域,社會勢力根本沒有介入政策制定過程的渠道。因此中國醫改需要注意政府對醫保的財政支出和政府責任的加強,同時也要考慮醫保制度的整合以及醫保民主化的方向。

        M.R.Gupta研究全球醫療保障體制改革與發展的趨勢,指出各國醫療保險與醫療保障制度創新改革基本趨勢有四個方面:一是非洲國家法定保險計劃的出臺和進一步發展,以此來加強社會保障,并且努力將醫療保障的范圍擴大到覆蓋正規和非正規經濟部門的所有職工;二是美洲大陸致力于擴大社會醫療保障的范圍和提高制度的效率,其改革的主要方面是更好地利用有效的資源來使醫療服務覆蓋更大的范圍;三是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改革主要側重于擴大醫療服務對低收入人群的覆蓋面,擴展資金籌集的渠道和福利內容;四是歐洲國家積極地應對人口的老齡化問題,控制由此引起的醫療服務成本不斷上漲。[4]

        2.國內全民醫保實施的現狀

        在近三十年的整改過程中我國形成了規模效應,促進了醫療資源的豐富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在不斷地調整中公平的原則并沒有很好地實現,醫療衛生事業缺乏有效配置,同時醫保基金難以平衡、補充醫療保險發展緩慢,加上人口老齡化的壓力,中國醫改的方向最終朝向全民醫保。[3]

        例如在江蘇、上海、福建、山東等部分省市均普遍存在著對制度認知度較低,居民分類復雜,參保積極性不高,保障水平偏低,逆向選擇、醫療費用難以控制,醫療保險用藥目錄范圍不同,醫療保險制度缺乏有效銜接、統籌層次差異大,預防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珠海的醫改歷程如下:1998年起實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002年實行外來工大病醫療保險,到2006年實行未成年人和在校大學生醫療保險,而后實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了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險。珠海的醫改與其他試點地區有所不同:首先,它將外來務工人員和全部未成年人及在校大學生獨立出來,自成保險;其次,珠海建立了城鄉統籌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克服了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保障不平等的問題;此外,在實現全民醫保后珠海地區仍積極調整,不斷優化醫保政策。最新數據顯示,珠海出臺新規定,增加了醫保門診特定病種,并提高了住院支付限額,珠海市參保人將享受到更多的醫療保障。[5]

        3.綜述

        從各個國家來看,在醫保建立的初期,國家普遍從促進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在不同職業下的不同水平的醫療保險,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穩定、經濟發展,對真正的弱勢群體和底層人民并沒有多少益處。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醫保的呼聲越來越高,政府開始加大支持力度,可以說醫保的完善與民主化進程亦步亦趨。因此中國的全民醫療保險要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逐步推進。鑒于中國國內龐大的人口壓力和多數免費醫療國家財政危機的現狀下,中國應該堅持走社會醫療保險的模式。

        在中國多個醫改試點地區的比照分析中不難看出,每個試點在實現全民醫保的過程中都是憂喜參半的,難免會遇到問題,而這些問題反映出醫保還存在著不健全之處,這也正是天津醫改過程中要注意和盡量避免的地方。在這些試點地區中,我認為珠海地區的醫改路徑是非常具有借鑒意義的。首先,全面推進醫療保險覆蓋面;其次改變路徑依賴,消除城鄉不平等問題;隨后不斷壯大社保基金,逐漸提高險種和支付限額;加強預防,關注外來工、未成年人、困難家庭等弱勢群體對門診保障的巨大需求,推行小病門診統籌、中病醫療保險、大病統籌救助三個層次;最后,打破醫療市場原有利益格局,努力改善醫患關系,尊重保障民眾的利益。

        (二)評價研究不足及本次研究的獨特性

        在查閱文獻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多數有關全民醫保的研究都是與國際間不同體制下的國家相比較,抑或是對全民醫保背景下公共服務體系、效益、改進、重構的研究,對于特定試點地區全民醫保的滿意度調查卻寥寥無幾。而相關文獻多為中國醫改試點地區的經驗和啟示類文章,主要集中在社會保障政策設計和政府管制方面。在醫保滿意度問題上,目光總是鎖定在大學生群體,而忽視了兒童和老年人這些醫保主要對象的感受,使得研究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缺少真正從最普通的人民群眾角度進行調查、追求醫保更貼近老百姓生活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是通過將醫保滿意度在不同的人群中進行調查,來獲得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狀況下人們對當前醫保的態度、感受和建議,從而更好地幫助醫保深入群眾、便民利民。同時在天津市人口年齡結構比重的客觀條件下,充分考慮全民醫保中不同需求量人群之間的差別,分年齡進行分析研究,重點向接觸醫保最為頻繁的老年群體傾斜,從而能夠得出更加準確的描述和結論。

        三、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本文的資料收集與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定量研究。研究總體為全體天津市居民,包括天津城鎮職工、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樣本規模約為84。為了突顯全民醫保的實質性作用,本次調查向易患病的老人群體傾斜。

        研究的內容為天津市民對全民醫保的滿意程度,即兩種不同醫療保險下人民的滿意程度。滿意程度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察:醫療保險的實用性、簡化性,醫療費用支出在人們收入中所占比重大小,看病次數多寡,醫保報銷范圍、比例,醫療費用、門檻費對滿意度造成的影響,以及社保卡、轉院等方面的專項調查。

        四、天津市市民對全民醫保實行的滿意度分析

        (一)人民對全民醫保的總體評價

        通過對74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

        接受調查的人群普遍認為個人每年在看病買藥治療上的花銷只占個人年收入的一小部分,而醫保門診報銷范圍的800-5500元確實也是綽綽有余的,可以說天津市的醫療保障著實為人民減輕了部分經濟負擔,繳費少、受益大;人們也表示醫保卡可以使手續相對簡化,同時在醫療機構交費時并不用提前墊付需報銷的部分;此外,天津市的急診正在逐步實現當場報銷,無需個人全額墊付,更省去了事后報銷的復雜環節。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當前基本醫療保險費的個人繳費比例相對滿意,也說明醫保確實起到了繳費少、受益多的作用。

        同時,與北京地區醫保不同的是,在天津地區人們無論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還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規定的3個定點醫院僅僅是在特殊病登記時需要的,也就是說,只有在患有特殊病的情況下才需要到這3家定點醫院進行治療,而日常生活中全市所有醫保定點醫院均可參與報銷。這樣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平時的看病治療,給人們帶來了便利的條件。

        由此可見,天津醫保的改革與發展著實達到了惠民的要求。但是相比之下,在很多方面人們也提出了當前醫保的不足之處。首先,在醫保方面有著人們普遍重視的四大天王:門檻費、報銷比例、醫療費用和藥品范圍。通過排序我們發現,絕大多數人認為醫保門檻費是首當其沖的,門檻費越低,人們越能夠享受到更多醫療費用的報銷。當前800元的門檻費在人們看來過高,想要享受報銷就要先花光800元,這對于一些貧困家庭或者是生病次數較少的家庭來說確實是個大數目。因此,就會有一些貪圖利益的藥店、藥房,用部分生活用品或家用電器代替藥品賣給持卡者,通過多劃取醫保卡上的金額,來幫助參保人員更快的跨過醫保的門檻,同時藥房也達到賺取差價的目的。此外,人們比較看重的是醫保可以報銷的比例、醫療費用的高低以及購買的藥品是否在可報銷藥品范圍內。這些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相對應的,驗證了當前“降低醫保門檻、提高報銷比例、控制醫療費用、擴大可報銷藥品范圍”呼聲四起的現狀,更加體現出人們最希望醫保改進的方向。

        其次,根據對“城鎮居民對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不滿意的地方”的統計,可以看出有近70%的人認為醫保可報銷病種過少,報賬、轉院、報銷手續太過繁瑣,對老人、兒童及特殊病種病人的處理缺乏靈活性,負擔重。有超過50%的人認為不同等級的定點醫院報銷比例不應相差太大,醫保制度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以及醫療機構服務質量差、態度差等問題。

        而在去醫療機構看病的問題上,多數老年人基于身體狀況所限,多會選擇去離家近的醫院或社區門診;多數患有專科疾病的人群則會選擇去專科醫院、三甲醫院進行治療;而在所調查群體中,多為年齡集中在26-40歲之間的青壯年,因免疫力強,他們更愿意根據自身病情,自行在藥房取藥。而如果要去醫院的話,他們也會選擇去三甲醫院,而非社區門診。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更相信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而對低于社區門診的報銷比例并不是很在意。

        本次調查中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占14.86%,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占85.14%。然而,在這74位被調查者中居然仍有單位職工參加的是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其單位并沒有為其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但是按照天津市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規定,凡有單位者,單位需為其員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不看其戶口是農業還是非農業。因此在戶口問題上反映出天津市仍需加強各大企業、單位的督察力度,確保每一位職工都能享有醫保帶來的實惠。

        (二)影響醫保滿意度的針對性分析

        在天津醫保滿意度調查中,我們不僅要看到天津醫保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更要看到弱勢群體對醫保的呼聲。而其中最有發言權的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因為相比于青壯年,這兩類人群都屬于體質較差、與醫院有著更為密切聯系的群體。而通過對居民每年看病次數的統計可以看出,看病次數高達每年11次以上的人群中,66.7%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因此我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了老年群體上,通過與這一類經常接觸醫保的人群的溝通來了解當前人們對天津市全民醫保存在的不滿意之處。為此,筆者分別咨詢了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退休老人以及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社區老人。

        1.天津市老年群體的特惠政策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天津的社區門診,不僅可以通過醫保報銷藥費,而且還為特殊病人及老年人提供上門診療服務對于退休老人而言,天津市的醫保確實為他們減輕了很多負擔。一位曾做過心臟搭橋手術的退休老人說雖然退休后每個月都有退休金,但僅靠這些根本無法支撐近5萬元的心臟搭橋手術費用以及術后的護理康復費用。而通過醫保報銷之后,老人個人實際僅擔負了2萬多元。

        2.社區老人的醫保報銷問題

        同樣是身為老年人群的社區老人,很多退休老人享受到的福利和報銷比例卻沒能覆蓋到他們。他們屬于居民,自身并沒有任何收入,更沒有養老金。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門診和住院報銷額度非常低,一些老人一旦患大病,很容易因負擔不起而放棄治療。在10年前有一位突發腦栓塞、腦溢血的老人因為沒有參加醫保,住院35天竟花費8萬的費用。雖然后來參加了醫保,但報銷比例卻過少(除去自付段,在醫保可以報銷的范圍內可報銷50%),每次住院仍需負擔5-6萬的費用。加上患有半身不遂,幾乎需要藥物維持生命,龐大的醫藥費全部需要子女來提供。

        3.涉及藥品方面的問題

        其實對于老人而言,醫保在改進的時候更需要注重細節。例如在購藥方面,由于醫保開藥有定量定額的限制,人們在醫院或藥房只能取得約1周的藥物,等到快吃完的時候就又要去買藥,如此反復。

        其次,一些慢性病患者,如心腦血管疾病、特殊病、糖尿病等,病程長,需經常與藥房接觸。例如糖尿病所需的胰島素注射劑,只有部分國產的可以通過醫保報銷,如果想要使用更好的注射劑就需要個人全額付費。除此之外,很多注射劑、口服常釋劑型、軟膏劑、凝膠劑以及保健品也是不在醫保報銷范疇的。可以說,患者在醫保上的自付費用有相當部分是花費在了無法報銷的藥品上。想用的藥不在醫保報銷范疇,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一些人開始投機取巧,通過變換處方花取高于這種藥的費用,并通過醫保報銷來取得該藥品。

        此外,對不可報銷的藥物,一些醫生會在開藥之前先詢問一下老人的意見,使人擔心可報銷藥品的療效。因為部分醫生在開藥的時候會引導患者說:這種藥雖然不能報銷,但藥效非常好,建議使用。在這種建議下,患者或其家屬往往會同意買該種藥品。

        最后,也有很多被調查者建議提高藥品質量、提高醫護人員道德水平,要根據病人實際情況開藥,避免開與病癥無關的藥物,賺取利潤,欺騙患者。

        4.社保卡

        社保卡在給人們帶來交費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補辦社保卡首當其沖。因為社保卡制卡速度慢,補辦和領取在不同的地方,人們大多不懂辦卡流程,也不清楚所要準備的材料,常常東奔西跑很久才能拿到卡。

        而住院期間所需藥物如果本醫院沒有,需要患者去別的藥房或醫院購買時,社保卡已鎖定該醫院使用,不能再同時使用社保卡進行報銷。因此如果要購買非本院藥物不僅需要本醫院住院醫生出具證明,還要個人全額墊付。而且醫生為避免利潤外流往往不愿出具證明,而是會使用療效較差的同類藥物頂替。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患者都是受害者。因此,社保卡的使用和管理仍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

        5.轉院

        轉院,是一個讓患者勞心費力的大工程,不但要把前一個醫院的費用限時結清,還要及時與下一個醫院銜接、辦理手續,其過程十分繁瑣,往往需要患者或其家屬往返兩個醫院多次才能全部結清。而且通常在病人轉院后,新入住的醫院往往會要求病人重新進行相關的身體檢查,而不愿意使用前一家醫院的檢查結果和報告。不僅患者多花了錢,還占用了有限的報銷額度。

        五、總結及對策

        公平是社會保障的根本價值和核心理念,天津市努力實現全市范圍內的醫保全覆蓋也正是體現了公平的原則。同時,在本次調查中天津的基本醫療保障也受到了市民的廣泛稱贊,例如醫保能夠覆蓋越來越多的人群,實現了個人繳費少、受益大的惠民目標,大大減少了人們在看病方面的花費;同時在醫療機構交費時使用醫保卡直接報銷、無需墊付,只交納個人應付的部分即可,使手續得到了簡化;而一些醫療網點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更是推出了看病免掛號費、社區門診上門服務等一系列特惠政策。

        但由于全民醫保尚未全面推廣,作為試點地區,天津市在醫療保障制度、規定上也是一邊實施、一邊總結、一邊整改,本次對醫保滿意度的調查也是希望能夠從人民大眾的角度為醫保今后的發展提供一些實質性的意見和建議。

        例如對于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零收入老人而言,如何才能減輕他們看病的負擔?我認為國家應當給予這些老人以特惠政策,加大政府在弱勢老人方面的財政補貼。或者可以考慮在醫療機構開通老人看病綠色通道,提高零收入多疾病老人的醫保報銷比例,在重大疾病問題上啟動費用減免政策等等。此外,凡是居零老人均應享有醫院上門診療待遇。而如果是慢性病且需要長期服用同種藥物的話,醫院和藥房可以考慮放寬取藥的數量限制。

        當前,社保卡在天津市已經普及并且全市通用,人們只要進入醫保聯網的各個醫療機構,使用社保卡定是不可或缺的一道流程。因此需要在社保卡投入使用方面,真正做到辦理、補辦手續簡化,提高審核、制卡速度,避免因社保卡沒有審批下來而造成患者無法正常看病和報銷等問題。

        此外,醫院的急診和轉院始終是醫保報銷上的一大難題,不僅辦理手續麻煩,審批過程漫長,還要牽扯到社保卡暫時停用、個人全額墊付等問題,極大地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希望醫療機構能做到聯網操作、全市統一,做到報銷手續一站式服務。實現由院方直接進行的轉院交接,使轉院等手續的辦理更加便捷簡化,讓人們辦理大量手續、東奔西跑、重復審核的現象不再發生。同時加強院方的監管,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更體現出便民、利民、惠民的宗旨。

        而針對目前天津市較為嚴重的“藥房賺取門檻費差價”現象,社保中心稽核人員應重點監控、約談、依法糾正這些違規騙保行為,確保醫患能夠嚴格遵守醫保規定,誠信就醫;同時加強對各個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保證其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打擊醫保的灰色地帶,避免醫院、藥房、病患三方的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醫藥分業,避免以藥補醫,以此促進醫保的健康發展和完善。

        此外,在醫保變得與大眾生活密不可分的當前,加大醫保知識的教育宣傳,開設醫保小課堂、醫保日,利用好每個社區的宣傳欄,不斷更新醫保常識和新出臺的規定等普及醫保知識、使醫保辦理流程透明化的做法必將成為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 周毅.德國醫療保障體制改革經驗及啟示[J].學習與探索,2012,(02).

        [2] 侯立平.英國醫療保險體制改革評析[J].經濟界,2006,(04).

        [3] 李蓮花.后發地區的醫療保障:韓國與臺灣地區的全民醫保經驗[J].日本東京大學學習與實踐,2008,(10).

        [4] 馬娟,于凱.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制度分析——基于上海、北京和廣州試點方案的比較[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0,(06).

        第6篇:醫療保障研究范文

        關鍵詞:醫療保險 保障水平 補償比

        一、基本情況

        (一)參保形式靈活

        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了參保機構和參保人員的全覆蓋,大病醫療補助和公務員醫療補助參保單位分別達到34家和13家。部分單位還通過按工齡籌資、單位自建醫療補助等形式為職工建立了系統內補充醫療保險,前者根據職工工齡和一定標準按年對職工一次性補助,愛后者或針對職工住院醫療費自付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報銷,或遵循“年齡越大、標準越高”的原則對職工門診醫療費進行補助。

        (二)繳費支出逐年增長

        隨著參保險種覆蓋面擴大和職工工資收入提高,全省醫療保險繳費支出逐年增長,除后期年份部分單位因經費困難停繳、調減繳費基數造成支出小幅下降外,支出水平整體呈前緊后松的平穩增長趨勢,年均增長6.6%。

        (三)保障作用不斷增強

        全省基本險最高支付限額平均水平5.24萬元,32%的參保單位高于平均水平,9%的參保單位達到8萬元;大病和公務員醫療補助支付限額平均水平分別為15萬元和28萬元,最高達到30萬元,有的地方甚至大病補助上不封頂。基本險統籌基金支付比例逐漸上升,超八成的參保單位報銷比例在80%以上。

        (四)工作要求日益嚴格

        地方醫保管理部門工作規范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對參保單位工作要求不斷嚴格,參保單位工作內容趨向復雜。醫保管理部門加大基數審核力度,細化審核程序,制約參保單位基數申報的自主性。上線信息系統,提高對參保單位工作規范性要求。建立醫保專管員制度,專門負責本單位醫保工作。縮短繳費周期,按月(季)審核繳費成為普遍趨勢,全省36%的參保單位已實現按月(季)繳。醫保工作日益成為基層行人事部門常規性、常態化的重要工作內容。

        二、職工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分析

        (一)抽樣情況

        2014年全省登記住院317人次,調查收回有效住院費用報銷憑證247人次,占登記住院總人數的77.9%。

        (二)樣本分析

        1.退休人員醫療需求大

        隨著年齡增長,退休人員患病概率大,就醫比例高,就醫人(次)占退休總人數的10.9%,是在職就醫人(次)占比(4.3%)的近三倍。

        2.職工醫療費用成本較高

        2014年全省職工住院醫療費用總額362.9萬元,人均住院醫療費用1.5萬元,在職和退休最高醫療費均超過10萬元,其中,32%的就醫人員醫療費用超過萬元。

        3.縣支行退休人員醫療負擔重

        縣支行退休人員人均年醫療費1.6萬元,較同級參保單位在職人員和上級參保單位退休人員均高40%強。萬元以上醫療費人員構成中,縣支行退休人員占比最高,達37.5%。

        4.醫療保險真實保障水平低于名義保障水平

        從省內各地公開的醫療保險政策規定看,僅基本醫療保險一項,住院補償比①最低55%,最高97%,平均水平87%。再配合大病醫療補助和公務員醫療補助,整體補償水平將會有10%~15%的提高。但統計數據表明,職工住院費用真實補償比偏低,平均水平僅74%,近一半的就醫人(次)低于平均水平,具有普惠性和兜底保障功能的基本醫療保險對參保人員的平均補償比僅為65%。

        5.保障待遇與參保范圍正相關

        隨著單位擴大參保險種范圍,職工醫療保障水平有所提高。247例樣本數據中,僅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126人(次)住院實際補償比65%,享受“基本險+公補”兩項政策待遇的111人(次)實際補償比達80%,納入大病補助支付范圍的10人(次),享受補助總額50.4萬元,實際補償比73%。

        三、提高職工醫療保障水平的現實困難

        (一)公共政策差異造成職工醫療保障水平地區間不平衡

        醫療保險實行屬地管理,不同統籌地區,因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一,醫保政策具體規定不同,參保人員保障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省會中支參加省直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醫療保險,因在政策內容完整性、覆蓋范圍廣泛性、管理服務規范性等方面具有制度優勢,保障水平相對下級單位較高。處于區位劣勢的縣級支行因政策規定限制,由于參保渠道單一,繳費比例偏低,保障程度不足,導致待遇水平較低。

        (二)職工醫療保障水平提高存在客觀障礙

        全省參加公務員醫療補助的13家參保單位,職工住院費用補償比達80%,醫療保障待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然而大部分地方醫療保險管理部門對人民銀行單位屬性認定不準確,將基層行排除在“公補”覆蓋范圍之外,造成基層行參保渠道窄,提高職工醫療待遇水平客觀難度大。

        (三)人民銀行單位經費趨緊造成基層行醫保繳費落實難

        受經費不足影響,部分單位無法按規定及時、足額繳納醫療保險費,出現不同程度的拖欠現象,個別經費壓力較大的單位甚至停繳一年以上。2011―2014年,全省先后有6家單位因經費不足停止參保或欠繳保費,造成職工正常福利待遇得不到落實,、上訪意見反映大。

        (四)基層行參保積極性不高

        部分單位對醫療保險社會化發展趨勢認識不到位,單純考慮繳費支出與職工住院報銷、門診補助水平的顯性絕對平衡,忽視保險互助共濟、防御重大疾病、保障基本醫療待遇的隱性屬性,面對 “支大于收”的當期結果容易產生“吃虧”心理,出于“成本――收益”考慮,主觀上不愿意參加醫療保險。

        四、提高職工醫療保障水平的對策建議

        (一)轉變觀念,增強參保意識,明確繳費責任,保障職工基本醫療待遇落實到位

        縮減、停止職工社會醫療保險繳費,完全實行單位內部自建醫療補助,從短期效果看,有助于節約單位經費開支,改善職工福利待遇。但從長遠影響看,煩瑣的醫藥費核報工作不僅增加了單位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難度,而且降低了職工個人抵御重大疾病和長期慢性疾病風險的能力,加重了單位承受巨額醫藥費的負擔,為單位經費赤字埋下了潛在隱患。要克服短視思維,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參保基本醫療保險的必要性,增強參保意識,明確繳費責任,從維護職工身心健康、促進干部隊伍履職能力提升和推進央行持續發展的大局出發,優先安排職工醫療保險費用支出,確保基本醫療保險費足額、及時繳納。

        (二)立足實際,拓寬參保渠道,提高職工整體醫療待遇水平

        針對基本醫療保險保障程度較低,大病醫療補助覆蓋對象范圍小、報銷門檻高的現狀,各單位應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參加社會補充醫療保險。總行要明確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參公管理”單位屬性,使基層行獲得選擇參保“公補”的資格條件。市州中心支行要主動作為,與地方醫保管理部門加強溝通,強調人民銀行特殊性質,拓寬參保渠道。縣級支行要在參保基本險的基礎上盡量做到大病醫療補助全覆蓋,充分發揮統籌基金互助共濟的補償作用,減輕個人自付大額醫療費用的負擔。

        (三)嚴格執行繳費預算管理

        將年度醫療保險費支出納入單位預算,充分考慮人員變動、收入增長、參保范圍變化等因素對支出情況的綜合影響,嚴格預算編制的真實性、完整性和科學性,提高預算執行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避免擠占、挪用、欠繳職工醫療保險費的現象發生。進一步優化醫療保險繳費支出結構,統籌兼顧在職、退休人員醫療需求,科學、合理配置經費投入,平衡不同類別參保人員醫療待遇水平,提高職工醫療待遇的公平性。

        (四)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系統內職工醫療補助

        第7篇:醫療保障研究范文

        [關鍵詞]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40

        從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體系來說,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逐漸建設了較為完善的醫保體系。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需要改變傳統的醫療保險形式,并從實際問題入手,實現對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全面優化。最終實現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健康持續發展。個人賬戶作為我國以往的醫療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社會保險的統籌基金必定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也是我國未來社保基金醫療保險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1社保基金醫保個人賬戶理論在中國的應用

        鑒于我國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的弊端,1980年之后,我國開始進行了社保基金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相結合的探索。在實際操作中,我國個人賬戶與統籌賬戶相結合的方式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兩種方式都可以在門診和醫院中使用,這種方式主要在南方部分沿海城市實行;第二種是在門診中使用個人賬戶,在醫院住院治療的費用中使用統籌賬戶,我國多數地區實行該種方式;第三種是將這兩種賬戶形式與單位調劑金相結合,這種形式只在少數地區實行。根據我國實行“統賬結合”的經驗來看,個人賬戶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相關學者對于個人賬戶存在著較大爭議。

        2個人賬戶的制度規定、數據說明與研究方法

        在對個人賬戶進行制度規定的時候,主要是首先根據廣東省的某市的相關現有個人賬戶相關制度進行研究,并以此提取相應的數據進行研究和分析,最終得出相應的研究結果。在對個人賬戶的制度規定和數據說明進行研究的時候,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建立統計指標以及建立計量實證模型。建立統計指標主要是對個人賬戶進行積累功能和支付功能的研究,并將個人賬戶的積累性進行了長時間的累積衡量,得出個人賬戶積累率和實際支付比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建立計量實證模型的時候,主要是將此方法運用在研究個人賬戶和醫療費用之間的關系,并著重研究了個人賬戶和醫療費用不斷膨脹控制之間的關系,根據居民醫療服務的真實情況,對我國的統計資金平衡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對個人賬戶進行模型選取時,主要是首先對個人賬戶和醫療費用之間關系進行了闡述,然后對統籌基金的平衡性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進行了分析。通過深入的研究后,對個人賬戶和居民門診醫療服務之間的利用關系進行了分析。

        3實證結果分析

        P者從個人賬戶的積累性、支付性、對居民醫療服務利用的影響、對門診醫療費用膨脹控制、對統籌基金平衡的影響等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的研究結果為個人賬戶的總體積累率很高,但部分個體當年收不抵支情況嚴重。個人賬戶的實際支付比很高,但其成本收益不如普通門診統籌。個人賬戶收入與門診醫療費用支出正相關。個人賬戶收入與參保人醫療服務支出正相關,與制度設計初衷不符。個人賬戶收入與統籌基金結余負相關,不利于統籌基金管理。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個人賬戶雖然保留了基本理論和國外的實踐所賦予的積累性、支付性和約束性的基本功能。但從根本上來說,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導致傳統的個人賬戶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醫療保險需要,所以必須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4結論和政策建議

        41提高政府的監管能力,正確認識醫生、醫療機構的市場力量

        由于醫學屬于專業性較強的專業知識,普通病患及家屬缺乏相關的疾病知識,面對疾病時,基本完全依靠醫生的判斷能力。因此,醫生和相關的醫療機構在對藥品、藥材和服務定價上具有絕對的優勢。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個人賬戶在道德控制上的力量薄弱和醫療費用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于缺乏政府的強有力監督造成的。此外,我國個人賬戶的管理在近十年有了較大發展,對于民眾的信息已基本建成系統的體系,這對于政府實現對個人賬戶的監控提供了前提條件。因此,政府部門在做好相關決策的普及時,還應做好對醫療機構和個人賬戶的監管工作。

        42擴大個人賬戶的功能范圍,提高其使用效率

        當今我國處于“負利率”時代,個人賬戶中的資金較難保值,濫用賬戶資金的現象也普遍存在。為此,在確保資金用于醫療服務方面的前提下,應該擴大個人賬戶所包含的范圍,并將個人賬戶與全家共享,全體家庭成員都可以使用其成員所擁有的個人賬戶資金,這樣就減輕了普通家庭的醫療負擔。另外,還應該將健康管理的概念納入到個人賬戶的范圍內,對群眾的個人賬戶支出進行引導,提高個人賬戶的使用成效。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政府先后進行了擴大個人賬戶使用范圍的規定,為未來在全國推廣使用提供了可借鑒的意見。

        43完善普通門診統籌政策,做好與個人賬戶的銜接工作

        普通門診收益程度要優于個人賬戶,但是,在醫療待遇上,個人賬戶要明顯高于門診。為此,應該增加普通門診的資金總額,將取消后的個人賬戶資金中的一部分投入到普通門診中,降低普通門診的醫療服務的費用。另外,城市中的社區醫療門診和鄉鎮中的基層門診要發展,還可以利用“分流人群”的理念,將個人賬戶與靈活轉診形式相協調。在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進行了逐步取消個人賬戶的探索,大力發展普通門診服務。

        5結論

        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具有其本身的基本理論,而且還借鑒了國外的相應經驗,其本身具有支付性和約束性。但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個人賬戶已經不能夠完全適應社會基金醫療保險發展的根本要求,需要將個人賬戶的多種功能進行重新分析,甚至需要將其中的一切功能去除,以此保證個人賬戶的良好使用。我國最近幾年的社保基金醫療保險改革正在進行,個人賬戶需要被逐漸地弱化,甚至最后汲取個人賬戶的經驗,并逐漸消失。

        參考文獻:

        [1]杜毅統籌城鄉視角下農民工醫療保險實踐的考察――基于重慶市1600位農民工的調查[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2]方黎明,張秀蘭城鎮低保戶醫療服務利用和醫療保障制度設計對就醫行為的影響――基于蘭州、西寧和白銀城鎮家庭調查數據的分析[J].財經研究,2011(6)

        [3]許玲麗社會統籌支付在居民終生醫療支出中的分擔作用研究――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11(2)

        [4]姜麗,張開金,王敏,等提高個人賬戶利用效率促進個人賬戶與社區衛生服務結合[J].中國全科醫學,2013(7)

        [5]李躍平,黃子杰,陳文賓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公平性與效率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3(5)

        第8篇:醫療保障研究范文

        關鍵詞:罪犯 醫療 費用 保障

        罪犯是受刑罰懲罰的特殊公民,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權利。《監獄法》第八條明確規定:國家保障監獄改造罪犯所需經費。然而,我國目前罪犯醫療費用的保障并不樂觀,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約了罪犯醫療的保障。

        一、罪犯醫療費用的現狀

        近年來,罪犯的醫療費全系統平均每人每月在9元左右,有些地區還不到3元。2007年財政部和司法部聯合下文,調整了經費標準,但離實際需要仍有較大差距,低標準的罪犯醫療費保障水平造成大多省、市、自治區罪犯醫療費嚴重超標。有24個省(區、市)監獄統計,近3年醫療經費實際支出4.5億元(不含罪犯本人及家屬承擔的自費購藥、自費就醫的支出),超支1.37億元,超支部分占經費標準43%。就四川監獄而言,從2004年到2007年,罪犯醫療費一直維持在96元/犯的年標準。在病犯比例不斷增大、醫療費用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罪犯醫療費用缺口仍然較大,監獄只得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生產中去賺取效益而忽視了對罪犯的改造。

        二、制約因素分析

        1、罪犯衛生狀況不容樂觀

        罪犯入監前大多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無規律,打架斗毆、吸煙酗酒甚至吸毒,身體素質不佳。同時,中央政法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外就醫工作的通知》(政法[2005]11號)和司法部《關于貫徹中央政法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外就醫工作的通知)精神的通知》(司發通[2005]38號) 要求對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罪犯,除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和由看守所代為執行的以外,一律收監執行。暫且不論上述兩通知與《監獄法》第十七條是否相左,其客觀上也確實造成了監獄中病犯的增加,如四川某大型監獄2005年后老病殘犯數量急劇增加,2008年底統計老病殘犯占罪犯總數的1/6,情況不容樂觀。

        另外,由于監獄處于高墻電網之中,罪犯在警察看守下生活本身就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再加上近年來大量罪犯由室外勞動轉入室內勞動,長時間在一種單一、固定的封閉環境下進行重復、單調的勞動,不僅出現心理問題的罪犯有不斷增多的趨勢,也使那些長期處于心理抑郁、仇恨心態的罪犯沒有一個穩定樂觀的情緒,從而防病抗病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監獄空間有限,人員相對集中,各類傳染疾病易感率也較高。

        2、監獄醫療條件有限

        從硬件上看,監獄醫療設施落后。監區衛生室設施簡陋,藥品及急救器械不全的情況比較普遍。監獄醫院一般為一級甲等醫院,部分監獄醫院還達不到這個級別。從軟件上看,由于監獄醫務人員具備監獄人民警察身份,因此與其他公務員一樣,逢進必考,而由于監獄福利待遇偏低,對社會上的相關技術人員基本上沒有多大吸引力。同時,近年來監獄系統醫務人員流失現象普遍;在職人員中,知識老化、技術水平偏低、衛生人員的職稱待遇問題沒解決,工作積極性不高;醫務人員在監獄的分布也很不合理。以湖北省沙洋監獄為例,醫務人員配備相對充足的局總醫院不直接對監獄罪犯看病,依托局總醫院設立的病犯監區又只有50張床位,發揮作用有限。

        3、財政撥款嚴重不足

        以湖北省某重刑犯工業監獄為例,從2000年起,省監獄局規定每名罪犯每年的醫藥費為84元,省局每年撥款6.5萬元,從2002年到2008年,該獄每年實際支出均在12萬元以上,每名罪犯開支平均在120元以上,醫療費用嚴重入不敷出。此外,財政撥款不足也限制了監獄醫院的發展。盡管每個監獄都設有醫院,監區也有一定的衛生人員,然而總體上看,監獄醫院工作人員相當一部分都是中專或大專畢業,有限的財政撥款使得這些醫務人員平時進修的機會較少,臨床經驗相對欠缺。同時,監獄醫院的設備更新滯后,稍有大病疑難病癥,監獄醫院都無法解決,只能將罪犯推向地方醫院。而地方醫院看病費用高昂,這直接導致了醫療費用的大大超支。如在保外就醫鑒定的過程中,四川省某監獄醫院僅能做X線、B超、心電圖檢查,CT、彩超等均需要到地方醫院,直接導致了費用的大幅攀升。

        4、罪犯基本醫療保障缺乏相適應的規章制度

        由于缺乏制度約束,對于罪犯的醫療保障應當保障到何種程度監獄沒有相應的底線規定,而這給監獄人民警察帶來了執法上的風險。一些監獄為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和醫療糾紛,只要診斷和治療需要,即便是超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的藥品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辦法》的檢查治療項目,監獄也不得不無限制地免費提供給罪犯,以致出現有限的醫療經費財政保障承擔著無限的罪犯醫療保障需求,醫療經費嚴重超支的現象。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具體制度,監獄為了全獄醫療經費不致超支太多,實踐中也出現了對罪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狀況,某種程度上不利于罪犯人身權利的保護。同時,由于現行的保外就醫門檻過高,罪犯常常是拖到病重甚至病危時才得以保外就醫,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容易引發矛盾,產生不良影響,也增加了監獄的醫療費開支。

        三、建立罪犯醫療保障機制的途徑

        1、加強經費保障

        前已述及,財政撥款不足是醫療經費保障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適應監獄體制改革的需要,監獄應建立起罪犯醫療經費的動態增長機制,不僅要保證目前低標準的經費保障,而且要使得財政撥款基本上能夠滿足罪犯的實際醫療需要。當然,財政保障到何種程度需要作進一步探討。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罪犯的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罪犯的醫療也得到進一步保障。但是,罪犯不能因犯了罪反而生活的更好,反而得到更多的保障。目前我國還有幾千萬生活在溫飽水平以下的貧困人口,對罪犯醫療的過度保障不僅會加重財政的負擔,還會使罪犯親屬遲遲不擔保罪犯的保外就醫,更會成為少數人“多進宮”的理由,不利于犯罪的預防。

        2、改革現有制度

        (1)制定罪犯醫療保障的規章制度。針對目前缺乏統一的罪犯醫療保障標準的實際情況,應由各省市監獄局制定專門的制度,以確定罪犯醫療的保障程度。具體而言,國家只能保障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以及多種慢性病進行相應的治療和管理;及時對危急重病人開展搶救;開展獄內疾病的預防和監測;建立醫療應急預案措施;防治醫療突發事件。對于一些嚴重疾病或不可能徹底治愈的疾病,國家只能提供一個合理的費用,而不提供保健性的醫療服務。這樣,可以有限避免醫療經費運用在治療一些目前根本無法徹底治愈的病癥上。

        第9篇:醫療保障研究范文

        關鍵詞:鎮江;醫療保障;醫保改革模式;鎮江醫改特色

        自1994年11月18日,國務院給鎮江市批下醫療保障改革試點的批文起,鎮江醫療保障改革已經度過了20年的風雨歷程。在這風雨20年里,鎮江市靠自己摸索,一步步改進和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形成了自己特色的醫療保障改革模式。作為全國醫療保障改革試點,鎮江市的醫療保障改革是全國深化醫療保障改革的可靠借鑒樣本。因此,本課題立足于鎮江市醫療保障改革的探索工作,多角度分析鎮江醫療保障改革模式的特色及實際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基于鎮江市對醫療保障改革的不斷探索,目前學界對鎮江醫療保障改革給予積極關注,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鎮江醫保探路賬戶改革》(2009.06.12《上海報道》)、《鎮江醫改,豐盈的民生追求》(2010.07.03晏培娟)、《越走越暢的“鎮江醫改”之路一江蘇康復醫療集團公立醫院發展紀實》(2010.08.10《新華日報》)、《鎮江醫改:集團化列車駛向公益化站臺》(2011.03.29孫西嬌)、《醫改試點:鎮江“分級醫療”能否復制》(2011.05.20林培董超標)、《大醫改:團購的力量》(2012.11.05《鳳凰大視野》)、《大國醫改》(朱幼棣)等。

        但是,以上作品的觀點對鎮江市醫療保障改革探索工作的分析還不夠全面,角度也有所片面,本研究課題以鎮江市醫療保障改革的探索工作為立足點,從鎮江市醫療保障體系人手,全方位分析鎮江醫療保障改革工作的發展,多角度剖析其中體現的模式特色,以此為其他地區的醫療保障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二、鎮江醫療保障改革模式的特色

        1.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向全民社會醫療保險的演變

        面對廣泛存在著的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滿足每個人的醫療保障需求并非易事。鎮江市運行的統賬結合的基本險于2002年建立實施,任何靈活就業人員、退休人員,甚至重大病患者都可以參保,不以人群的身份來區分險種,實現了制度設計的公平性與兼容性。

        2.實行以“就診人頭”指標為核心,以“總額預算”為基礎的復合式計算辦法

        按照鎮江市的規定,醫療保障基金按一套指標考核后一攬子支付,包括均次費用、人頭人次比、門診和住院工作量、藥品比例等。這一科學的醫療保障基金預算方案,促使醫院不得不提高醫療質量以建立信譽,樹立醫院間的良性競爭,有效控制醫療保障基金的過度消費且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實現了“低廉的費用享受優質的服務”的醫療保障改革目標。

        3.開通與上海、南京的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

        2009年6月和10月,鎮江市分別開通滬鎮醫療保險雙向異地直接結算和寧鎮醫療保險雙向異地直接結算,參保人在異地就醫可同時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門診和住院結算。對于改善該市人才流動環境,促進與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4.延展個人賬戶功能,啟動家庭賬戶

        個人二級賬戶的結余資金,可用為參保人自己以及其直系親屬繳納參保費用、支付醫療費用,以及參與醫保部門定點監管的健康維護項目。把個人賬戶資金投入預防和保健,不僅有利于較少疾病和醫療費用的產生,更有助于提高醫療保險基金運行效率,分散、化解醫療風險。

        5.“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就醫模式

        醫療保險投入也向社區就診者傾斜,明確社區主要承擔居民的基本醫療保健,重點是高血壓、糖尿病等十類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控制和管理,而像疑難雜癥、手術、住院等“大病”,則由二、三級大醫院承擔。充分利用社區醫院的地理優勢,一改過去社區醫院的“門可羅雀”現象,有效分配就醫,解決“看病難”問題,實現社區和大醫院雙贏,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三、研究和分析鎮江市醫療保障改革模式的現實意義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 亚洲A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 |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免费看永久AV片 | 亚洲中文乱码在线观看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