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線上教學調查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如今,越來越多高校針對相應課程采用線上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與傳統線下教學存在差異。在一定情景下,根據一定的教學方法,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權變理論探討了領導情境對領導方式的作用,針對線上教學模式的改善具有指導意義。
1權變理論—費德勒模型的內涵意義
權變理論認為,領導有效性并不完全取決于其個性特征和某種特定的領導方式,而是取決于領導方式或領導行為是否符合特定的領導環境,不存在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領導方式。模型指出,有效的團隊績效取決于以下兩個因素的合理匹配:領導風格和領導對情況的掌控水平。領導方式往往是決定一個團隊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當一個人選擇采用固定不變的領導方式,并且選擇以任務為主導,關系型作為領導方式,我們可以采取兩種方法進行改革,從而達到目的:一是改變當前情況;二是替換當前領導。費德勒模型提出了領導與情景實現的最佳方案,為了考察當前情景,費德勒提出三個維度,分別是領導-成員關系,任務結構,職位權利。
2權變理論在改善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的應用
本文參照費德勒的領導權變模型,選擇教師與學生關系,教學任務和方式,教師權利三個維度。教師應該以成為優秀的課堂管理者為目標,優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根據學生課堂反饋情況及時修改課程內容,維護教師權利,從而有效提高線上教學課堂的質量。
2.1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
2.1.1主觀因素
(1)教師因素。教師的師生關系理念。線上教學,教師的身份再次發生了轉變。由于屏幕的阻隔,學生與老師之間無法面對面的交流,老師能否摒棄原來傳統的師生關系理念,更新觀念,關心學生,賞識學生,把學生當作朋友,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式。線上教學,學生的注意力必然會大打折扣,老師能否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吸引學生,而不是利用一味地簽到,拍照打卡的方式留住學生也會決定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倒逼”式在線教學使教師更加關注課程的整體設計、框架構建、資源整合、學習活動設計等,推動了教師從教書育人向課程設計師的轉變。(2)學生因素。學生了解教師情況。當前很多線上教學采用PPT講解方式,學生無法通過屏幕看到老師的表情神態和動作,只能通過聲音了解老師。這往往會形成很多偏差。學生心理認知。由于是在家中上課,無壓力的環境會讓學生忘記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能否主動地與老師進行線上交流,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也很大程度影響師生關系。
2.1.2客觀因素
(1)家庭因素。大多數高校學生都選擇在家中進行線上教學,這時,家庭環境成了重要的影響因素。家長能否給學生營造平和,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與家長的關系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家庭對于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家庭也間接影響著師生關系。家庭和睦,孩子們性格開朗,對老師的態度也很和藹;父母素質的高低對師生關系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而言,受過良好教育的家長會尊重教師,尊重知識,教育方法也比較民主,這種影響延伸到師生關系中,會使孩子更尊重教師,也會與教師更融洽。(2)社會因素。對老師的負面評價在近幾年愈演愈烈,有許多互聯網用戶質疑老師的不負責。社會對老師的質疑,使老師身體和心理都處于超負荷的狀態,導致了嚴重的專業心理失衡并且帶來不良情緒反應,比如恐懼、焦慮、抑郁、疲倦,以及家長關系的惡化。
2.2影響教學任務和方式的因素
2.2.1教師威信
教師威信是指由教師的品德、知識、才干等方面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教書育人包括學識與人格特質兩個方面的內涵。從本質上講,教師的威信代表著一種師生關系,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和順從性。在大學里,學生是步入了青春期的大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從教師的地位作用逐漸過渡到教師的個人威信作用。
2.2.2學生學習成熟度
本文所說的學生學習成熟度是指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求知欲是指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習的信心,責任感等;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正規學習或非正式學習環境中自主求知、自主做事、自主發展的能力。
2.2.3教學內容的難易度
大學的學科、專業設置各具特色,理、工、農、醫、文、史、哲、經、管等學科門類眾多,內容各異,可按教學內容的難易度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具體的明確內容和抽象的復雜內容。
2.3影響教師權利的因素
2.3.1主觀意愿
教師是否對教學抱有熱情,愿意與學生交流,認真準備教案是教師能否有效行使其作為教師權利的前提。主觀意愿為其行為的強度和可持續性提供了內驅力。只有當教師主觀意愿上愿意付出精力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使其作為教師的權利的效用達到最大化。
2.3.2行動能力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學質量的保證需要其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在工作中表現的專業性。對于一些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習材料,教師能否以專業的技術能力和行為策略進行傳授和講解是其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
2.3.3時間精力
針對教師的主體差異,年輕教師往往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大量課前材料準備上,在課堂上,年輕教師往往也更能保持長久的專注力和活躍程度,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能否有效行使其作為教師的權利。
3基于影響因素提出建議
3.1增強師生關系
第一,教師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同傳統觀念不同,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是課堂的管理者。可以采取互動反饋,通過視頻交流等形式,減少線上教學所帶來的師生關系的陌生感,從而建立平等、互助、和諧的師生關系。第二,雖然在高校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父母的交流不多,但是根據線上調查,由于學生在家學習,與父母矛盾的激化程度提高。高校教師有責任及時捕捉學生的不良情緒,同學生進行交流。必要時可以通過與父母,輔導員交流,了解相關學生情況。
3.2設計完善教學任務和方式
第一,在組織管理中,領導只知道一味地發號施令,而缺少同員工的互動,很難提高組織績效。同樣,在課堂中,如果高校教師完全按照理論規劃教學方案和形式,忽略學生的理解接受程度,可能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高校教師可以通過線上問卷調查等方法,了解學生吸收知識程度是否達到教學方案預計效果。第二,線上教學雖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與老師面對面交流的時間,但是,經調查發現,隔屏交流會減少學生發言的恐懼緊張心理。高校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優點,鼓勵學生多多發言,主動成為課堂的參與者,利用PPT放映演講等方式,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3.3成為課堂的管理者
第一,教師的主觀意愿不僅影響備課質量,也會在課堂上影響學生的積極性。線上教學中,學生無法同教師面對面交流,缺少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交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傳達的效率。高校教師需要努力適應線上教學方式,從主觀意愿上熱愛教學事業,積極地影響學生,同時得到相應的反饋,形成正效應循環。當教學效果與計劃有所偏差時,也要在做好教案修改的同時,調整心情,保持平和的心態。第二,高校課堂學生往往思維更加發散,對學習抱有極大熱忱的學生更會通過課后的資料查閱提出問題。高校教師的專業性是教學質量的保障。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課前準備充分,才能在課堂上自如應對不同問題。在線上教學時,可以巧妙利用相關APP,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教學內容的難度,留下具有啟發性的思考問題。課后與感興趣的學生討論,不僅可以有效改善師生關系,也可以提升自己在課堂的權威性。
4結論
本文以費德勒領導權變理論為基礎,設計掌握與學生的關系、教學任務和作為教師的權利三個維度。對影響三個維度的因素做了分析。最后,根據分析結果,為線上教學的實施提供建議。希望能夠有效的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完善教學內容和課程設計,從而提高線上教學質量。本文僅是基于費德勒領導權變理論對于線上教學模式因素的分析,為驗證分析因素在實際教學中的影響程度,還需要進行后續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趙紀軍.新時代背景下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J].學周刊,2020,(18):159-160.
[2]寧堯.基于“學習通”的線上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以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為例[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02):221.
[3]臧智慧.權變理論視域下高校教師如何成為課堂的管理者[J].教育教學論壇,2020,(19):22-23.
[4]李小軍,郭偉明.論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效果的提升:情景因素與權變路徑[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9,40(02):72-78.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
食品安全面臨的首要問題即食源性疾病,其發病率可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食品安全水平的直接指標,是食品安全問題最直接的表現方式,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成為食品安全領域和公共衛生領域共同的重要任務,必須運用流行病學專業知識與技能。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是流行病學在食品學科中進行具體應用的分支學科,在食品安全相關事件處理中具有重要意義,是華中農業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利用流行病學原理和方法對食品安全與衛生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及評價。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涵蓋大量的概念和公式,實踐性強,學習難度較大,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授課經驗要求較高,教學中需要豐富的案例和充分的討論,僅依照教材開展課堂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國內外教育研究與實踐者為了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已經探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E-Learning的發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受到普遍關注,并在眾多的課程中進行了大量研究。混合式教學的核心在于整合各種教學模式和學習資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形成師生的良性互動和學生的自主高效學習。在食源性流行病學課程中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能夠為提高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現實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多種形式的優質資源,采取混合教學模式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進行探索實踐,教學效果獲得提升,為今后開展進一步的教學改革和建設相關平臺提供參考。
1優化教學資源,改革教學設計
流行病學教材及課程均是針對醫學專業而建設的,目前缺乏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的系統資料,學生對各種資源也缺乏甄選能力。為避免該現狀對學生學習產生影響,首先,教師廣泛搜索和查看流行病學在線課程,確定一門流行病學MOOC為主要在線課程資源,并為英語基礎好、有深造意愿的學生推薦一門英文MOOC,以便后續實施進階性教學。網絡課程及醫學院校教材的內容并非完全契合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教學計劃,教師在推薦MOOC資源的同時還要制訂學習指導計劃,確定學生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章節內容,為學生精準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提供明確指引。其次,教師精心選擇了現場食源性疾病暴發流行病學調查等教學視頻、案例資料,自編部分教材,使學生能夠得到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更為密切貼合的理論指導。最后,教師緊扣課程教學大綱,將各章節學習要點及要求詳細列出,并分別鏈接到相應的學習資源,如教材、MOOC、自編教材、視頻地址等渠道,編寫學習手冊(handout),明確每次課程的任務和重難點。通過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為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提供充足可靠的資料。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的實踐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經驗,在教學設計層面轉變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革新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1]。在進行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教學設計時,教師結合對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分析,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方面對教學目標進行分類闡述,確定各章教學和學習的重難點。在知識層面,注重由真實問題引發學習要求,結合學生自己收集到的食源性疾病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重要概念及方法特點,為后續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夯實基礎。在能力方面,借助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確定下來的食源性疾病調查研究實踐,運用課程相關知識進行食源性疾病分布特點描述、病因分析與推斷并提出防控建議,檢驗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將不懈探索的科學精神、為人民健康負責的職業擔當、團結共進的協作能力等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應用到課程學習與實踐活動當中,使學生不僅在專業上獲得新的知識能力,同時在思想道德修養上也獲得成長。在改革現有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教師團隊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為目的,采用基于課堂環境的討論辯論式學習和課下真實任務驅動的研究性學習等形式,圍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的學習活動進行整合設計。以雨課堂為主要載體,完成課前自主學習的任務單布置,網絡學習資源和預習課件,課中試題能夠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可通過彈幕發送未理解的知識點,然后完成課后自測、研究性學習成果評價等任務;以多媒體課件和文獻節選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素材,增加動畫演示環節和案例解析及問答互動設計,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混合式模式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和靈活切換[2],將線上學習資源的碎片化知識點通過課堂里的啟發和討論從邏輯上串聯起來,側重講解“為什么”“如何做”等深層次內容,使學生融會貫通,再輔以課后的在線測驗、問卷調查,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實踐中進一步熟悉流行病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實踐
雨課堂以PowerPoint這款教學中最常用的軟件和師生均熟練使用的微信為基礎。作為混合式教學的一種工具,雨課堂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聯系且不增加教與學的負擔。在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團隊充分使用雨課堂的預習、隨機點名課堂問答、隨堂考試、彈幕、課后測驗及研究成果評價等功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師能夠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適當調整,優化過程考核。具體實施過程中,課前,教師通過雨課堂當次課程的學習手冊、預習課件、MOOC鏈接及相關文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要知識點和基本概念,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促進學生思考。課中,教師先借助3個左右的選擇題及簡答題了解學生預習情況,把握課堂教學進度和重點內容,發現需要特別關注的個別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為后續進行針對性學習指導做好準備;結合課件與文獻指導學生深入學習流行病學方法學、設計原理與實施原則,通過案例討論、文獻評析等方式強化流行病學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講解課程的難點內容后,及時布置相關的拓展練習題,檢查學生的掌握程度,增強學生注意力,提高對課堂的關注度;學生可使用彈幕功能提出需要進一步講解的知識點或發出自己的疑問,教師要及時給予解答或組織討論,以利于學生真正掌握。課后,教師根據課堂授課的實際情況,經由雨課堂自測題、案例分析匯報、文獻匯報、研究方案設計等作業,幫助學生把握自己的學習效果,不斷復習鞏固課程知識。在疾病的分布、病因及推斷、預防策略與措施等章節,學生通過課前布置收集各自感興趣的食源性疾病真實案例并提出存在的問題在課上分享,可組織小組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引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熱情,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加深對相關概念及理論的理解并為實踐應用打牢基礎。在食源性流行病學暴發調查等章節,教師通過雨課堂在課前推送案例資料及學習任務,在課上講解調查步驟等理論知識,播放案例視頻,模擬調查現場,在課后指導學生依據各小組討論確定的食源性疾病自主設計調查方案開展實地或網絡調查研究,完成結果判斷和匯報交流,學生身臨其境應用所學知識,教師實時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及時調整安排后續的教學任務。通過評閱課程布置的文獻閱讀報告、研究設計、調查報告等作業發現,學生在作業規范性、批判性思維、理論聯系實際等各考核環節的成績都較以往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過雨課堂提交課程作業時,教師可在系統設置時間限制,使學生無法延遲完成,促進其按時完成復習、討論、調查等任務;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作業并按時提交之后,可以在線查看他人的作業情況,當教師完成作業批改之后,學生也可以在線了解到他人獲得的成績及教師點評的內容。這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較難實現的實時相互監督和自評互評環節使學生各項任務的完成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教學內外的師生互動也以混合式模式進行呈現。課前預習階段,學生將遇到的疑難困惑提交至課程群,形成自主學習反饋,主講教師要利用網絡進行解答和針對性指導,有共性的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重點解析。課中,學生可以利用雨課堂隨時在存疑的課件上進行標記并發送彈幕,教師得到提示后根據問題的種類或性質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鼓勵和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問題答案,對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深入探究能力進行鍛煉。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能夠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3],并在此過程中體會批判性思維與自我反思及評價的作用。面對面的師生交流更利于基于問題探究和案例研討的學習方法革新[4]。課后完成作業期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自發進行朋輩學習及相互評價,線下線上交流頻繁,非常利于學生完善自己的學習成果并進行高效傳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多回歸線上,學生在雨課堂討論區提出問題或發起討論,教師及課程助教和學生一起作為討論組成員參與其中,并根據討論中出現的問題或錯漏及時進行釋疑、引導和總結,幫助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概括和深度理解。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過程性學習評價,對表現優異的同學提出表揚,激勵其繼續努力并帶動全體同學;對表現欠佳的同學進行點對點輔導,既要及時關注其學習效果,又要對其自尊心進行保護。通過探索實踐發現,在課程中,師生互動力度增強,學生自主高效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學生反映課程主講教師較為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重難點會進行詳細講解,通過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注重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幫助學生發現學習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案;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有利于過程性考核,教學方式新穎。
3結語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概念多,研究方法種類復雜,學時相對較少,缺乏對應的實踐教學環節。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以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輸出為主,雖然也運用了Flash、音頻、視頻等技術手段作為輔助,但教學效果仍然欠佳,學生主動參與度低,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充分靈活利用和整合各種新穎的教與學范式,并嘗試較深層次地融合各種教學策略,完成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的轉變,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并為其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提高了教學效率,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實施混合式教學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業水平、不同發展方向開展個性化指導,將課程高階內容和最新科研成果到學習平臺,學生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選擇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方式,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為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實現了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不僅對學生提出了高質量學習的要求,也對教師提出了高質量教學的要求。在線教學實踐的引入要求教師先要提升自身能力,學習和熟練使用在線教學工具與課程平臺,能夠科學選擇各種網絡資源,合理組織高效的在線討論,對教師的能力完善要求是持續的。教師要真正貫徹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這一準則,盡快完成角色的轉換,投入更多的精力設計和組織教學,充分發揮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各自的優點,確定線下課程和線上課程的學時分配,高效且統一質量地完成在線學習輔導,在未來的課程改革中建設課程網站,設置討論課,開展優秀作業自評與互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在提高在線教學環節的水平之后,教師仍需要持續提升自身整合優質教學資源的能力和更高水平組織及駕馭課堂的能力,充分利用翻轉課堂、問題中心教學法等為保障線下教學質量做好充分準備。教師要同時重視學生的個體學習和總體學習的能力,以提高全體學生學習能力為目的,最終實現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李丹.疫情防控背景下形勢與政策課線上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8(03):87-91.
[2]徐長永.后疫情時代“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初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01):62-64.
[3]劉雄偉,劉暢,俸婷婷,等.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推進《有機化學》課堂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21,48(01):185-186.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由于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課程內容固定、結構化的特征,讓教學資源從單一資源轉變為課程和教學等多方面資源,使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從簡單線性轉向復雜化、網絡化[1],因此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國內教育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討論[2]。近年來,國內學術界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復旦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紛紛對其開展試點工作,并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成果[3-6]。但從現有文獻看,從技術層面針對MOOC平臺設計與實現方面的研究仍不多見。鑒于此,筆者結合本單位基于MOOC的實踐,針對MOOC課程平臺的功能設計進行討論,以期為當前國內高校的MOOC實踐提供參考。
1 MOOC課程平臺建設背景
南京審計學院是我國審計高等教育發源地之一,學校設有28個本科專業,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近15 000名,研究生127名(含10名留學研究生)。現有教學平臺經過多年建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功能體系,對學校相關的教學門戶、網上課堂、教研活動、形成性考核、畢業設計等業務提供了較為完善的技術支持。但是隨著南京審計學院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新型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普及,現有教學平臺和教學手段已逐漸無法滿足當前的業務需求。因此,南京審計學院適時提出MOOC教學平臺建設項目,希望通過網上教學平臺的建設,解決現存的教學數據孤島、教學體驗不友好等問題,實現全網上教學與移動教學,并達到降低教學成本、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師生滿意度的目的。
2 MOOC課程平臺建設可行性分析
2.1 數據準備可行性
南京審計學院多年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堅持使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多年教學實踐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教學資源,包括:以課程為單位的教學視頻、教案、教學文檔、題庫等。這些教學資源的積累為MOOC課程平臺項目建設提供了基礎數據準備。另外,南京審計學院已建設并使用的網絡考試平臺可有效解決線上教學過程的考評需求,正在建設的數字化校園公共數據平臺、統一門戶平臺等可解決底層數據交換難題,為全網上教學平臺項目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準備。
2.2 技術可行性
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社交網絡、3G/4G等技術的普及,加上學校現有校園網絡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為MOOC課程平臺項目的建設與應用提供了完善的技術支撐,人們隨時、隨地、隨心進行網上課程教學已成為可能。特別是隨著數據集成技術和SOA技術的發展,為MOOC課程平臺項目提供了成熟的技術保證。
2.3 用戶行為可行性
首先,南京審計學院的學生是具備完全自學能力和意愿的群體,而且多年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學生中有較高接受度;其次,大多數在校學生都有筆記本電腦、IPAD或智能手機,為MOOC課程平臺中移動功能的實現奠定了用戶基礎;最后,南京審計學院的教師有著豐富的線上教學經驗,為MOOC課程平臺的推廣與應用提供了很好的鋪墊。
2.4 人才準備可行性
近年來,通過大量信息化工作實踐和探索,南京審計學院培養了一批既懂學校現狀,又熟悉信息化技術的專業人才,為MOOC課程平臺項目建設提供了人才保障。
3 MOOC課程平臺功能設計策略
3.1 總體策略要求
考慮到不同學科、專業、課程的特點和基礎情況,MOOC課程平臺項目除支持課程全網上教學模式之外,還需支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線上教學為主+線下教學為輔或線下教學為主+線上教學為輔)。因此,在平臺功能設計上,需采取如下策略:
①功能范圍需要支持全網上教學相關所有功能,可以給所有課程提供對應的功能支撐;
②針對不同課程,支持對各個功能點的靈活選擇使用并提供不同的設置策略,從而為不同教學模式提供差異性的功能支撐。例如課程采用全網上教學模式時,可以選擇使用平臺提供的全部功能;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時,可僅選擇使用其中的部分功能。
3.2 O2O線上線下一體化策略
對于某些課程,由于存在一定特殊性,某些教學活動無法通過網絡或不適合通過網絡進行,如課外活動、課后實踐等,相關教學活動仍需通過線下進行。這些課程則需采用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以實現O2O線上線下一體化。因此,線上線下相關的數據、規則等需保持一致性,包括:教學內容、課程教材、教學大綱、課程章節目錄、教學進度安排、院系數據、面授教師數據、學生班組數據、課程題庫、課程考核標準等。
O2O線上線下一體化,還體現在線上和線下之間的相互支持和促進,具體如下:教師根據線上教學統計數據(調查問卷、學生學習情況、學生測試情況、提問和討論情況、學生評論信息、網上行為統計信息等),了解學生的基礎和背景信息、常見問題、學習難點等,然后針對性地制定線下面授輔導方案,以提升線下輔導的目的性和教學效果。例如可針對學生提問較多的知識點或錯誤率較高的測試題進行線下重點輔導。
教師通過線下的面授輔導,以及與學生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在線上難以了解的信息,如每個學生的詳細情況和特點、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意見和建議、課程學習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在線學習的具體場景等。通過線下了解到的信息,可以幫助教師不斷優化
在線課程內容與教學設計,從而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在線學習體驗,提升學習質量和效率。
3.3 在線支付支持策略
學生用戶在學習課程時還可以選擇付費學習,系統需提供試學習功能,預覽部分課程后再選擇是否支付繼續學習。若支付,系統能夠保存試學部分的學習進度,同時,系統提供在線支付功能,支持用戶將選中課程加入訂單。
3.4 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策略
系統可提供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具體要求如下:
(1)提醒服務:提供站內消息、郵件、短信等方式的提醒服務。
(2)相關支持服務,包括:①技術支持服務:主要提供平臺使用過程中與技術相關的問題支持;②熱線電話支持:提供電話人工支持服務;③在線客服支持:嵌入全網上教學平臺在線人工支持服務。
(3)課程助學服務,主要提供課程學習方面的支持,包括:①即時助學服務:師生之間等通過Web IM工具,實現在線交流,教師向學生或學生向學生提供課程助學服務;②非即時助學 服務:學生在線提交問題,平臺給教師發送問題提醒,教師登錄平臺回答學生問題后,平臺再給學生發送回答提醒。其中,除教師回答學生提問之外,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回答提問。
(4)完善的線上幫助系統。通過以上設計方案,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使用全網上教學平臺時更加簡單、方便,有問題也可以隨時尋求支持,獲得幫助,從而消除了用戶后顧之憂。
3.5 學習激勵策略
網上學習因為缺少學習同伴和教師監督,對學生自制力和自學能力要求較高,因此需要設計一些激勵機制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提升網上學習效果。一些參考的激勵機制如下:
(1) 積分制度:學生通過網上學習的相關行為(訪問次數、學習時長、筆記、提問、回答等)獲得一定積分,積分達到一定數量后可以升級。
(2) 獎勵制度:學生獲得的積分可以用來兌換獎勵,可以是實物或虛擬物品,或是成績加分及兌換學分。
(3) 競爭機制:設置各種學習排行榜(訪問次數、學習時長、學習進度、作業/考試成績等)并向所有用戶展示。向學生展示其他學生的學習動態(學習進度和學習成績等),可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并對各種排行榜前若干名的學生提供實物或虛擬物品獎勵。
(4) 詞語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平臺根據應用場景,向學生展示一些激勵詞語。比如學習完一章之后,顯示:“恭喜,您已經學習完第一章了!您的學習進度打敗了全校80%的同學!”
3.6 視頻直播支持策略
全網上教學平臺除視頻點播外,也可以觀看視頻直播。通過南京審計學院提供的獨立視頻直播系統,給全網上教學開放視頻直播接口,從而實現在全網上教學平臺上觀看視頻直播的功能。
4 MOOC課程平臺功能設計體現效果
4.1 體現以學生和教師為中心的建設理念
MOOC課程平臺在設計上以學生和教師為中心,同
時兼顧管理者需求,與現有平臺以管理者為中心的模式相比,以學生和教師為中心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功能上突出面向學生的學習功能和面向教師的課程資源建設功能,給學生提供視頻學習、學習動態、主題討論、問答、筆記、WebIM等強大且系統化的網上學習相關功能,給教師提供簡單、易用的可視化、漸進式的在線課程制作工具,教師不需要專業的IT知識即可很快上手。同時給教師提供強大的在線資源庫功能,讓其可以很方便地管理資源、建設課程。
(2)在界面和交互設計上,采用美觀、簡潔、統一、實用的風格,優化導航,減少頁面信息層級及窗口跳轉,并給教師和學生提供統一的平臺登錄及功能操作入口,從而讓學生專注于學習、教師專注于課程建設和教學,減少其它不必要的干擾。
4.2 支持全網上教學模式
MOOC課程平臺把線下教學的全套過程都搬到網上,提供網上導學、促學、助學、教學管理等完整的線上教學解決方案,真正實現教學過程全部上網:①教學過程全網上:包括課程資源建設、課程開課、課程選課、課程學習、課程筆記、課程問答、課程討論、隨堂測驗、章節測驗、課程作業、模擬考試、結課考試等;②學分認證全網上:通過網絡提供學分認證的素材構成,包括課堂交互、課外資料、主題討論、單元測試題、考核方案等;③綜合成績全網上:課程的成績由各種網絡教學活動的綜合成績組成,包括學習時長、互動情況、單元測驗、結課考試、課程作業等;④支持服務全網上:通過網絡方式(IM、微信、網頁、短信、呼叫中心、郵件等)提供各種支持服務,包括:教學支持服務、在線督學服務、在線技術支持服務等。
參考文獻:
\[1\] 李華,謝藝,等.面向MOOC的學習管理系統框架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2] 王鑫,李磊.慕課MOOC在線教育平臺技術架構研究[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3):215-216.
[3] 宋德清.MOOC在社區教育中的應用路徑探索——基于開放大學建設的視角[J].遠程教育雜志,2013(6):68-74.
關鍵詞:工程認證;復雜工程問題;過程控制;考核方式
一電子類課程設計相關概述
2016年6月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標志著我國高等工程教育進入了新階段。五邑大學順應大趨勢,加入了高等教育工程認證的行業。作為電子信息工程系的骨干教師,本人參加了五邑大學前期工程認證培養方案形成、大綱編制、專家答辯等各項工作,深知實施工程認證困難重重。根據2018年培養方案,電子信息工程系整合現有實踐教學,將原來的《模擬電子課程設計》和《數字電路課程設計》進行了課程整合,形成了《電子電路綜合設計》實踐課程[1,2]。工程認證,要求以學生為本,目標導向,持續改進,更側重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根據《電子電路綜合設計》課程所涉及的畢業要求指標點,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后需獲得以下方面的能力:(1)通過對具體功能電路的分析、設計和制作,使學生掌握電子電路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基本工具和基本技能,來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電子電路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2)通過團隊合作,實物展示,匯報過程,撰寫報告的形式,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為了體現團隊合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在課程形式的設置上又增加了分組和答辯等相應環節,這使得我們不得不重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形式。
二電子類課程設計教學現狀
以《數字電路課程設計》為例,近年來,課程設計的任務是設計彩燈控制器,在功能上可以通過控制電路實現彩燈電路不同花型的變換,指導教師給出任務要求及主要元器件清單,學生們根據要求自行設計電路并制作、調試,最后根據作品的實際效果和設計報告,指導教師給出相應的成績等級。客觀地說,本課程的實際開展效果還是不錯的,但結合工程認證的要求,當前的課程設計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的學習狀態不佳。雖然在學習綜合課程設計時,學生已經學習過《電子工藝實習》《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等相關課程,但學生掌握的僅是一些最基本的電子知識,不了解如何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與之相關的理論可也配備有相應的實驗,但實驗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沒有真正意義上設計過電子電路,缺少系統設計的概念。課程設計涉及的知識面廣且難度大,使一部分學生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學生缺少學習興趣,動手實踐的意愿不強,學習狀態不佳。(2)元器件功能拓展性不足,方案設計創新性不夠。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一般老師會推薦一些元器件型號,因此大部分學生在進行元器件選型時,思路僅局限于這些指定的型號,而忽略了教師同時提出的可用類似功能器件進行設計的要求。如指導教師給出NPN三極管以驅動LED,很少有同學會想到對驅動電路進行簡單改動,用PNP三極管來驅動。另外,學生在進行實物演示時,可以看到方案設計的版本偏少,有些學生比較盲從,沒有去比較方案為何要這樣設計,不同的方案有何優劣,方案設計創新度不夠[3,4]。(3)考核形式單一。傳統的電子類課程設計類課程考核形式較為單一,只對學生的出勤、設計結果和實驗報告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歸納起來有三點,一是缺少過程考核,忽視了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態度、積極性與創新性的考核;二是缺少差別性評價,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設計難度、溝通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不易量化的因素也沒有納入考核范圍,同時教師無法準確評估同一小組內不同成員的貢獻率。三是評價標準不明確,教師的主觀性較大,評定的標準不能具體量化。
三電子類課程設計改革策略
電子類課程設計以學生獲得知識能力為目標,采用課堂講授、啟發式,討論式多種教學模式,將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學生實驗、答疑指導等授課方式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根據課程實施過程,可以將教學內容分為以下5部分,分別為:案例講解和任務布置、方案設計和評估、實物制作和性能測試、實物驗收和撰寫報告、答辯和設計報告評分。在電子類課程設計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即要體現以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為目的的各項能力的培養,又要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中給出的12條畢業要求具體對應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中。基于工程認證,電子類課程設計從如下四個方面進行了改革。
(1)在課程組織形式上,采用了分組進行的方式。常用的分組方法是教師隨機分組和學生自愿分組。教師隨機分組不利于發揮每位同學的潛力,形成學習合力;學生自愿分組容易出現“學霸”受歡迎、“學渣”沒人理的情況,不利于對團結合作能力的培養。為了克服教師隨機分組和學生自愿分組所帶來的弊端,電子類課程設計采用基于課前調查的綜合型分組策略,兼顧學生意愿,教師指導的分組方法。[5]具體來說,《數字電路課程設計》直接相關的前導課程是《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通過對《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課程學習成績的調查,可以判斷學生進入課程前的學習基礎;通過對《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實驗》成績的調查,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調查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結合其自我評價及分組意愿,教師可以指導分組,通過優勢互補來提升小組的整體能力。對個人能力突出的學生,可以充當項目負責人,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考察整個團隊分工是否合理,能否妥善解決沖突等;而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可以充當項目參與人,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考察對項目及自己承擔任務的理解,與團隊成員有無有效溝通等。學生只有明確了各自的任務和目標,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教學參與程度,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6]。
關鍵詞:云服務;互聯網教育;CloudLab項目
影響學生職業發展的因素很多,幫助提升學生執業能力的途徑也很多,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針對如今企業反映學生重理論,輕實踐,執業能力不強等普遍現象,很有必要推出一種更能與大數據時代接軌的教育模式,以優化教學質量,3600提升學生執業能力。為了探究“云服務”平臺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如何在學生職業發展中更好地起到推動作用,本文主要從互聯網時代教育模式改革、我院“云服務平臺”現狀、CloudLab項目實踐成果三方面進行,并得出啟示和思考。
一、教育模式改革
(一)傳統教育
傳統的教育,一般以學校為載體,以課堂講授為主,管理比較嚴格,也相對規范,一直被視為正統教育。但傳統的學校教育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能動性和獨立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和創新素質。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完全照顧到每個學生,教學內容也難以滿足有不同基礎和不同興趣的學生需求,導致學生學習過程比較被動,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養成“等、靠、要”的習慣,不愿主動思考,缺乏學習主動性。
(二)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模式的嘗試和改變,對于傳統的學校課堂教育來說,有著其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例如:(1)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要求去學習和使用大量優秀的教育共享資源;(2)互聯網教育更容易適應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更利于實現因材施教;(3)互聯網教育賦予了學生更大的自力,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學習基礎和學習方法去學習,優化了學習的過程。(4)互聯網教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5)互聯網教育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等。
(三)教育現代化
十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顯而易見,如果沒有教育信息化,就不可能有教育現代化。今天,無論是在互聯網界還是在教育界,都無法繞開一個熱詞:在線教育或互聯網教育。它被業內人士看成是繼互聯網金融后的又一個熱點。教育由線下走向線上,不僅打破了教育時間地域限制,而且使教學內容向多媒體化、互動化發展,并推動了教育教學資源更加高效的配置。
二、“云服務”平臺簡介
職場云服務平臺是成都學院(成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服務與管理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由skill+工作室管理和維護。職場云服務平臺的建設旨在為在校學生、已就業學生提供職場業務環境、文稿處理、禮儀溝通、遠程協助等服務信息與咨詢,是促進學生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從業技巧水平的有效途徑。其中,基于職場云服務平臺的CloudLab項目是主要途徑。CloudLab項目借鑒了電商“OTO”的運營思想和模式,無論師生都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線上選課,線下在30分鐘微課堂中去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還可以參加職場全景云體驗比賽,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靈活性更強,選擇性更大。
(一)平臺特色
1.合理利用碎片時間
CloudLab充分利用師生在教學、生活中的碎片時間,突破了傳統課程在時間、空間方面的限制。每個項目參與人數從5-30人不等,指導師根據指導內容,選擇最合適的單次指導人數最大容量,人數的有效控制大大提高了指導效果。在空間的選擇上,也不僅限于教室,包括戶外場所、活動中心、網絡遠程等。
2.精細的項目指導
CloudLab需要指導師在30分鐘內完成相應指導,指導師根據指導內容的設計與效果期望,確定最適宜的人數和指導地點。每位指導師都會盡可能地將問題解決方案明確、清晰且盡可能生動形象地展示,避免參與對象覺得無趣、冗長和沉悶,提高了指導目標達成率。
3.充分發揮個體能力
課堂教學按照既定的教學大綱和課堂任務完成,從授課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的專業優勢、研究領域以及技術特長不僅限于開設的特定課程,從業技能在課堂中也不宜講授,且效果欠佳;而某些學生在某些領域的某些技能或創新能力遠超過教師,但苦于缺少一個展示自我,交流和學習的共進平臺,因此CloudLab的作用之一就是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個體優勢的平臺,實現知識與技能的互補與共享。
4.及時共享解決方案
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創建以Web端為中心,移動設備客戶端為延伸的協助方案共享平臺,在CloudLab中,所有用戶可以通過終端設備,完成項目指導預約操作,并且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翻閱、存儲信息,讓移動設備成為隨身攜帶的數字化協助工具,即使是“低頭一族”也輕松接受此類學習方法。
5.建立生涯設計依據的數據庫
CloudLab平臺中,參與者根據自身興趣愛好、知識與技能所需進行選擇,我們根據用戶在該平臺中選擇的項目記錄,通過職場全景體驗的個體效果分析,結合職業發展規劃問卷調查,多角度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具有現實意義的個體差異性發展的職業起步分析方案。
6.突破參與角色的瓶頸
在CloudLab中,沒有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區分,具有某一職場經驗或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任何人,都可以是CloudLab的特派講師,為參與項目的對象提供指導服務。
(二)功能板塊
1.30分鐘專題講座
CloudLab講座緊緊圍繞“學生―職業人”的轉變為開設宗旨,為每一位參與者提供自由選擇的科目,如:商務辦公軟件操作、商務硬件環境配置及優化、商務禮儀、商務談判、常見商業文書及撰寫等,其中每一科目下又細分為眾多子項目,講座舉辦形式以子項目方式進行,每個子項目的講解與指導時間控制在30分鐘,面向對象數量為5―30人不等,參與對象根據自身需要,通過云服務平臺預約系統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子項目。
2.多元化特色課程
CloudLab講座項目基于科目與子項目的開放性設計,體現學生執業技能需求的差異性特點,突破常規教學與普通專題講座的模式,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感興趣的課題,針對需求各異的學生真正實現個性化自主學習,幫助參與對象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獲得能力的提升。
3.職場全景云體驗
職場全景云體驗是建立在職場云服務平臺上的學生實戰演練競賽平臺,所謂職場全景,是指包括學生對辦公軟件應用和操作、硬件環境優化、商務禮儀、職場演講、求職面試等多位一體的職業技巧和綜合能力體驗環境。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在校學生了解職場環境,提升工作業務處理水平與辦公環境適應能力。
4.職業起步設計方案
職業起步設計方案是根據參與者在CloudLab講座中預約的項目記錄,通過職場全景云體驗的實際成效,結合職業發展規劃問卷調查,全方位地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對一的職業起步分析方案。
5.校園微廣告
校園微廣告旨在探尋挖掘新穎的宣傳效應,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學生學習與生活有關的事物,制作成生動的視頻畫面,在校園中進行宣傳推廣,發現人才,挖掘人才,培養人才。
三、CloudLab項目實踐成果
(一)項目概況
CloudLab項目將辦公軟件高效運用和“云”辦公的理念滲透并普及到師生中,搭建屬于學生和老師的“云”辦公共享系統,極大程度上優化了辦公環境。其次,CloudLab項目作為學生職業發展的推動力,借助Skill+工作室開展大量種類齊全,涉及面廣的CloudLab講座和輕松愉快的“職場全景云體驗”活動。通過CloudLab講座,幫助學生比照自身需要,自主選擇相應課程,達到真正意義上的“onetoone”教學,另外,為體現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則,CloudLab還會視情況為參與項目的對象量身定制培訓計劃;通過一屆又一屆面向全校的“職場全景云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技能的同時從中選出的優秀作品,共享到職場“云”服務平臺上,讓更多的需求者學習,幫助師生解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與office相關的難題。
(二)項目范圍
1.校園板塊:商務模擬、案例解決、職場禮儀指導等
2.職場板塊:文檔技術在線協助、辦公環境優化協助等
3.CloudLab講座
4.職場全景云體驗比賽
(三)項目實施基本程序
1.在云服務平臺CloudLab講座信息
通過經管學院網站和經管新聞網手機客戶端CloudLab講座預約信息,包括:如何創建協助文檔,Word文檔、Excel表格和PPT的高效應用,怎樣擁有良好的OS環境和遠程協助知識,商務禮儀,面試技巧等。
2.預約講座及講座的開展
每場微課堂都盡可能保證由“專業”人士進行培訓指導,并根據預約人數及學生的具體需要,合理安排CloudLab講座場次,盡量保證預約對象都可以聽到自己感興趣的講座,學到相關知識。
3.收集反饋信息
講座結束后,及時收集相關意見和收獲感想等,幫助不斷改進和完善講座安排。除此外,平臺上也擁有云服務及office的討論區,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意愿,不斷更新講座的內容,全力打造一個高效、服務性強、參與面廣的高校實踐平臺。
4.開展職場全景“云”體驗比賽
在一定階段的公開講授結束后,定期開展以“云”為主導,結合office技巧的實戰比賽,讓同學們將CloudLab課堂的理論用于實踐,學以致用,在具體操作中真正做到提高自身技能。
(四)實踐成效
1.2014年3月11日,“職場云服務平臺”詞條百度百科被收錄;
2.2014年3月28日,成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首屆職場全景云體驗大賽順利開展;
3.2015年5月26日,成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第二屆職場全景云體驗大賽取得圓滿成功;
4.CloudLab講座預約系統已經開設遠程協助,投資咨詢,創業指導,OS環境,office辦公,Photoshop速成、協助文檔預約,門戶網站建站,辦公環境優化,職場禮儀,職業技能證書等20余個子項目。
5.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除多次增設子項目外,開設專題講座共計100余場,回收反饋意見不計其數,先后改進講座安排數十余次。
通過長達一年半的實踐發現,基于“云服務”的執業指導,以CloudLab講座的融入為師生提供了更有針對性的專題指導,從基礎到高階運用,從技術操作到模擬訓練,更能使每一位參與者得到顯著的能力提升。目前,全體經管學子已經擁有個人賬號,更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其他學院的師生前來申請賬號,主動提升自我知識理論和實踐技能。
關鍵詞:PAD;SPOC;混合教學;教育史
伴隨著高校新一輪教學改革,MOOC、OBE、SPOC以及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其中,小規模專有在線課程和對分課堂分別作為線上線下教學的代表而備受關注。對分課堂,即教學過程由傳授、吸收和討論三環節組成,簡稱PAD[1]。對分課堂整合了“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兩大理念形成的中國本土化課堂教學,自2014年張學新教授創設至今,其教學成效已獲得普遍認可。小規模專有在線課程,即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簡稱SPOC,2013年由加州大學ArmandoFox教授提出,旨在將MOOC資源與課堂面授相結合,Small和Private對應MOOC的Massive和Open,需要設置人數和課程準入條件,很適合高校教學。為突破高校理論課灌輸色彩濃厚的講授法,積極落實國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構建了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該模式在PAD教學過程中嵌入SPOC,無論線上學習還是線下教學都將師生職責對分,使線上線下師生活動交替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師生雙主體的教學理念。
一、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在教育史課程中的構建
教育史是師范類教育學專業的基礎課,在培養師范生樹立辨證的唯物史觀,增進自身人文素養以及養成以史鑒今的能力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按照培養方案,中外教育史兩門課程分別在大二上下兩個學期開設,每學期16周,每周4課時。改革之前,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沉悶枯燥。為調動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將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結合該課程重新進行設計,具體包括五個步驟。
(一)線上教學資源準備
教師在課程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依托超星平臺,建設教育史“校本化”課程資源。將課程內容按照知識體系劃分為不同專題并碎片化為94個微視頻,包括《中國教育史》11個專題41個視頻,《外國教育史》12個專題53個視頻,每個視頻5~30min。錄課視頻與其他輔助教學資源,如電子教案、PPT、討論題、章節作業以及相關的音像視頻、學術論文等一同在平臺。
(二)線上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任務點進行在線自主學習。學習結束后,完成章節作業并提交,形成對學習內容初步的認知。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記筆記,對不理解地方要在筆記中標注,然后將學習筆記拍照上傳,為教師線下講授提供依據。
(三)線下教師講授
線下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教師根據課程學習要求和學生自學筆記、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做具體講授。既要照顧到學科知識的系統化又要突出學生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在講授過程中,教師應發揮充分而不過分的引導作用,通過穿插提問、調查等方式對學生前期自主學習效果進行檢查,以鞏固內化學習內容。
(四)線下討論交流
線下課堂教師還有兩個教學任務:一是針對學生線上自學和線下聽講中的疑難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研討,匯報分享成果,并據此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集中答疑,幫助所有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二是結合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進行拓展延伸,提升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其學術視野。線下互動學習結束后,在線上給學生布置有深度的問題,學生根據一個完整教學過程中的所學所思進行回帖。(五)線上線下綜合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體系,將學習過程中的線上SPOC學習任務完成度、章節作業、論壇活躍度、單元測試成績和線下課堂表現,分組任務完成度,期末考試成績等每一個環節都納入。其中,平時成績合計占比4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力求從多維度全面客觀評價學生學業成績。
二、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教學對象
以L學院教育學專業2017、2018、2019級學生為教學對象,學生在年齡、學業成績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可進行后續分組教學實踐對比分析。
(二)教學實施
在中外教育史教學中,選取2018級、2019級教育學專業學生為實驗組,采用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將實施傳統講授法的2017級教育學學生作為對照組。兩組均以王炳照主編的《簡明中國教育史》和吳式穎主編的《外國教育史教程》作為授課教材,授課教師、授課學期、學時均一致。課程結束后,通過期末考試進行學業成績評價,題型、題量和難易度相當;同時,分別向兩組學生發放學習效果和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通過比較兩組學生學業成績、學習效果和教學滿意度來驗證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
(三)教學結果
1.學業成績將實驗組學生期末成績與平時成績換算成綜合成績,與對照組學生進行比較,見圖1所示。圖1 《教育史》期末綜合成績由數據可知,采用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實驗組綜合成績高于對照組。其中,中國教育史:采用混合教學法的2019級與對照組總評成績差異顯著(t=-2.594,P<0.05);外國教育史:實施混合教學法的2018級(t=-8.4048,P<0.001)、2019級(t=-5.963,P<0.001)學生的總評成績與對照組均有顯著性差異。2.學習效果和滿意度課程結束后,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課程學習效果和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如表1與表2所示。(1)學習效果在學習效果總體方面,采用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顯著(t=-5.272,p<0.001),實驗組學習效果得分(M=4.08)高于對照組(M=3.58)。在各維度上,實驗組與對照組均差異顯著且實驗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2)教學滿意度表2數據顯示:實驗組教學滿意度總體得分(M=4.36)中等偏上,說明學生對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應用于教育史的教學滿意度總體感知水平較高,其下屬六個維度滿意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其中,教師素養在實驗組(M=4.54)和對照組(M=4.11)得分相差最少且改革前后均在各維度中得分最高,反映學生對該課程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認可度較高。學生關于學習平臺滿意度分值相差最大,說明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后,學習平臺有了較大改善,但與其他維度相比得分最低,說明在學習平臺的設計、維護運行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基于PAD的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總結與思考
(一)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實踐成效
第一,聯通式學習和過程性評價促進教學和諧開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成績。將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教育史的教學,以超星平臺為線上外部支持,深度整合學習資源,使學生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方式進行連通學習,大大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通過平臺學習任務、布置作業更加便捷,學生可在網絡平臺上隨時隨地與教師交流,使整個教與學能夠和諧地展開[2],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由于該教學模式更側重過程性評價,無形中強化了學生平時的學習動機,改變了過去考試前突擊復習的現象,綜合成績顯著提高。第二,師生雙邊活動推進教與學的深度融合,大大提升教學滿意度。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用理性和溫和的方式將在線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便于學生在教師引領下自主學習。研究表明,該教學較好地融合了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教學的優點,既方便學生根據自身實際需要安排線上學習,又保障了學生線下互動式參與的機會,進而有效提升了教學滿意度。第三,教、導、學、思共同助力學生素質培養,全面增強學習效果。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將教師的“講”“導”和學生的“學”“思”相聯系,改變了理論課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講授式教學結構,形成“教師帶頭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難點點撥,學生思考領悟”的教學過程,既緩解了單一自主學習導致的學生負擔過重,也避免了純粹課堂教授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問題。由于有了線上自學的基礎,學生在線下學習時,參與課堂的熱情被充分激發,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改善。實踐證實,這一教學模式不僅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有目的性聽講、小組討論等環節培養了學生的專業素養,而且通過分組任務、小組討論等形式,鍛煉了學生的團隊溝通合作能力。學生應用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既有利于豐富自身的信息素養,也為其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3]。
(二)不足與努力方向
盡管這一混合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如部分學生缺乏線上自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及時完成SPOC任務,影響了線下教學效果;線上教學資源相對貧乏,難以滿足學生深度學習的需要;教師平臺操作不夠熟練,許多功能尚未被充分利用。因此,如何建設適于大學生在線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等都將直接關系到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體系,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改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應該進一步檢驗混合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不斷探索,積極總結教學規律,將該教學模式在高校理論課進行逐漸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沈月.“對分課堂”新型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有效性的系統思考——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0):7-8.
[2]張丹丹.基于在線教學平臺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21):137-138.
關鍵詞:SPOC;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7-0122-02
近幾年,國內一批高校開展了利用在線課程進行翻轉課堂混合式學習教學改革的實踐,這是一種“互聯網+”時代教學模式的創新。慕課資源不能直接推動教學方式的改革,為了有效利用慕課資源進行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一種混合式教學方式――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被提出并應用于實踐,即通過校內限制性開放課程平臺SPOC(Small Private OnlineCourse),將單純聽課這樣的被動學習環節放在課外由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時間里則進行更具合作性、個體針對性的學習。
1“電路分析基礎”翻轉課堂的實施
1.1慕課的構建
“電路分析基礎”慕課課程是要將經典的電路理論簡潔地引入并深入闡述,增強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掌控和應用能力,加強學生分析電路的基本功。其主體是從教學計劃中提煉出的56個知識點小視頻,每個視頻長度在3-18分鐘不等,還包括完整課件資源、精心設計的討論版專題、知識點配套的在線測試題等。作為在線作業(客觀題)的補充,專門設置了學生互評作業題。討論版作為混合式學習的重要交互途徑,也是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環節。
1.2翻轉課堂開課準備
“電路分析基礎”作為校內首批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試點課程,借助于SPOC平臺,挑選了90名本科生,分三個小班進行了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試點。
1.2.1學生動員
由于學生是被挑選,并不是自愿報名參加,所以首先要調動大家投身翻轉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開課前的問卷調查顯示,有60%的學生從未聽說過慕課,在簡要列出慕課的幾個特點之后,對于“將原本一周4節課的課堂學習任務由你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通過互聯網上的教師講課視頻來學習,這種方式對你有吸引力嗎?”這個問題,66%的同學持肯定回答。但是出于對傳統課堂的依戀、對翻轉課堂的未知因素和不確定性的擔心,以及對自身自覺性、自控力等自主學習能力的不自信,仍有68.9%的同學傾向于傳統課堂。這充分顯示了學生在面對課程改革時,對新教學模式的向往和對未知因素的擔憂的一種矛盾心理。
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翻轉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并熟悉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專門給學生進行了慕課以及翻轉課堂的宣講,就慕課的出現、近幾年的發展、優勢特點,以及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平臺的構成等作了介紹。將清華大學、南京大學“電路原理”課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模式”成功案例向同學們進行了展示,樹立起大家的信心。
1.2.2教學準備
制定了完備的翻轉課堂注冊登錄操作指南、線上+線下學習日程安排表、翻轉課堂學習指南、翻轉課堂評價方案,并隨機給學生按5-6人分組,明確了組長牽頭、互助學習的學習方式。
第一,將傳統的授課計劃表升級成了針對翻轉課堂的教學日程表,具體列出每周線上需要學習的知識點、課堂討論的時間安排、每周建議完成的課后習題,并對習題分類成基礎題、提高題和討論題,方便學生有選擇地進行練習和討論。
第二,在翻轉課堂學習建議指南中,強調了課前在線學習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及時完成每周學習任務和在線習題;建議對重要知識點視頻反復觀看,將看視頻、閱讀課本、做習題、互助討論穿插結合起來,多方面主動學習;鼓勵學生在討論版、QQ群互助討論;公布了課堂討論形式,包括小組成員輪流專題發言、小組課堂競答、小組互相出題PK和討論、小組知識點宣講等。
第三,翻轉課堂評價試行方案中,將平時成績的比例詳細列出。強調占總評成績60%的平時成績是來自于平時學習中的綜合表現,需要注重每一周的線上學習和線下討論。另外,鼓勵學生利用軟件對電路問題進行模擬仿真,可以獲得平時成績之外的額外加分。在期末反饋中41.18%的學生表示對評價方案很滿意。
1.2.3翻轉課堂任務設計
只有平臺和資源提供者不斷提供優質服務,在線開放課程才有可能獲得有效應用。教師在翻轉課堂的實施中不再是獨角戲的主角,而是起著引導和服務的作用,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的重點在于學生自主學習,不論是線上學習、課堂討論,或是課后的小組互助,教師進行合理的課前任務設計和新穎的課上活動設計是保證翻轉課堂成功實施的關鍵。
在課前,每周將課堂討論專題和競答題的范圍提前公布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鼓勵小組進行課前的互助討論;課堂上,設計小組討論專題,利用小組競答題、小組知識點宣講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詳細記錄小組發言次數和質量。
2翻轉課堂實踐的成效和不足
2.1學習接受度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的指導思想指出,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
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學生認為經過翻轉課堂的學習,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等綜合能力得到提升。翻轉課堂真正實現了從傳統的知識傳授到學生主動發現、懷疑、重新發現的轉變,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期末問卷中,愿意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使用翻轉課堂模式學習的學生從開課前的31.1%上升到了57.65%。
2.2學習互動和效率
課堂討論中,學生會用批判的觀點看問題,學習態度和積極性有明顯提升。能夠主動參與互動交流。小組互助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幫助。討論版以及QQ群互助答疑討論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渠道,也增加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對于教師在混合式學習過程中的所起到的監督作用43.53%的同學表示肯定,也有47.06%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有效地增加了和同學以及老師的互動機會。
混合式學習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認知規律。有54.1%的同學反饋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反復學習了至少3次以上,與傳統課堂相比,68.2%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40.91%的同學表示通過在線課程的學習,他們比參與翻轉課堂學習以前更愿意通過網絡尋找相關的學習資源。在期末考試中,翻轉課堂試點班的90位學生的平均分超過了平行班6分。說明這種小班化翻轉課堂的開展,讓學生有一種主人翁的存在感,有助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從被動灌輸轉為主動批判辯證地看待問題。
2.3教學評價維度
在實際進行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試行評價維度需要進一步完善。課堂測試在前半學期是達到預期效果的。在剛開始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時,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高漲,翻轉課堂試點班的學生在期中測試中平均分超過了平行班十多分。但是在后半學期,課程進入到交流電路的分析,在難度提升的同時,課堂討論的問題更加綜合化和復雜化,每周2個課時的討論課不再足夠進行課堂測試。在以后的混合式教學中,可以將隨堂測試適時地改為階段測試或是單元測試,在起到督促檢測作用的同時,有助于增加課堂有效討論時間,幫助學生提升交流電路分析基本功,加強學生對交流電路實際應用的掌握。
2.4專業基礎課練習
“電路分析基礎”的傳統教學計劃是64課時,傳統課堂時間充裕,課堂上包含對課本內容的擴展和對難點的剖析。而慕課視頻是針對主要知識點以及教學重難點的講授,32課時的課堂討論不能滿足學習者的要求。有54.6%的學生反饋某些內容的課前自學難度偏大。
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專門制作針對難點問題的習題講解慕課視頻,作為知識點慕課視頻的補充;積極鼓勵落實小組課下討論,形成小組內和小組間互幫互助;適當增開線下習題課。在課堂討論課的組織上,需要將知識點梳理、例題講解、難點剖析等教學單元有機結合;在一些內容多難度大的章節可以采用部分翻轉的形式,靈活應用翻轉課堂。
學科知識內容的銜接,是學生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關鍵環節,為做到延期開學期間的學習和正常開學后的教學有效銜接,確保課程教學質量,確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落實,**小學特制定以下教學銜接計劃:
一、指導思想
根據《**市2020年春季學期疫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幫助學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后教育教學銜接,保障春季學期教學時間,確保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質量。
二、工作任務
1.轉變教師觀念,讓教師自覺、主動地從疫情防控的角度看待和進行教學銜接,尊重學生認知水平,低起點、緩坡度,實現平穩過渡。
2.學習比較中學課程標準,對照教材,梳理歸納教學中缺漏或薄弱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找出內容的銜接點,形成銜接過渡并實施教學。
3.教師研究探討各科教學中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行為特點和心理狀態,尋找最佳的結合點,制定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讓學生盡快適應正常的學校生活,消除心理障礙和畏
懼情緒,平穩順利渡過銜接期,學習不掉隊,為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而努力奮斗。
三、工作內容
1.做好開學準備。提前告知家長開學時間,家長和同學們要調整家庭生活節奏,向學校生活節奏靠攏。為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家長們可以在開學前一周參照學校作息時間和課程表,模擬學校生活場景,安排孩子起床、運動、學習、就餐、休閑和睡眠的時間,營造收心環境。
2.摸清底細。教師要提前梳理線上學習期間每節課的學習筆記,找出教師線上講課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課的學習重難點是否掌握,查查學生是否有缺課情況。理科類課程可以組織一次綜合性摸底檢測,文科類課程可以通過現場抽查,通過聽、說、讀、寫等分組互動辦法,幫助學生找出自己學習的薄弱或疏漏環節。
3.找出問題。摸清了底細后,要對全班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學生線上學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個性化問題。要鼓勵學生通過復習、檢測等手段,找出個人線上學習的失誤,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在老師與同學的幫助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中小學疫情后返校開學的教學銜接計劃2020
一、寒假延期網課已經取得的成果:
1、完成了部分教學內容:
寒假中已經安排學生復習上學期的學習內容。在已經過去的5周的寒假延期網課的時間內,學生已經一共上了25節網課,每天一節課的時間學習新課或者上復習課,已經完成了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第六章《實數》,本周正在進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學習。
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的章節測試、第六章《實數》的章節測試和第五章第六章的綜合測試。
2、形成了每天的線上教學的總體思路:
(1)上課前5分鐘預習當天學習的內容
(2)觀看學習視頻、做筆記
(3)背誦課程中涉及的概念
(4)整理自己的聽課筆記,教師解惑答疑,學生完成基礎訓練作業
(5)根據作業批改情況,對于練習題中出錯較多的或者較為重要的教師進行講解,學生或者家長對改作業。
3.學生所獲
學生根據網上學習形成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時間觀念更強烈,也更加自律,同時也學習了一些信息技術。
二、開學后將要采取的教學措施和方法:
1、返校后先進行摸底測試,了解學生線上學習的掌握情況
如果開學再次重新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會造成已經掌握會的同學感覺是“吃剩飯”——沒有學習興趣,造成了他們學習時間浪費,從而可能出現兩極同學的嚴重分化。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回到學校的第一步,先組織同學們進行測試,針對線上授課內容的測試,以了解學生線上學習的掌握情況。測試內容分為兩大板塊:章節測試和綜合測試,這樣既考察了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也可以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
2、查漏補缺,因材施教
老師會針對摸底測試情況,重新調整教學計劃,決定接下來的教學進度。也會對掌握不熟練的同學進行課后查漏補缺,以便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我們會將開學前學習的知識點進行串講,網課習題不再重復處理,學習內容不像正常上課時重新上,否則既浪費時間,又是對已經掌握的同學的不尊重,因此不會一刀切。根據作業批改情況來看,部分學生通過網課和自學已經學會,但也有部分學生在家學習偷懶耍滑,知識點掌握的迷迷糊糊,所以開學復習期間會根據開學測試分層布置作業,保證沒學會的的學生有再學的機會,也給學會的學生提供進步的空間。
中小學疫情后返校開學的教學銜接計劃2020
為了做好開學后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銜接,進一步鞏固線上教學成果,確保實現本學期課程教學目標,制定線上教學和返校開學的教學銜接計劃如下:
一、教研層面
1.通過課堂檢測、問卷調查及訪談等及時了解本校教師線上教學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結合線上教學進度,指導本學科教師做好線下線上教學的銜接工作,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銜接等。
2.整合線上學習資源,并對其進行精選(主要為省平臺上的資源),提供給本學科教師使用,以便學生結合實際選擇性回看,以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查漏補缺,溫故知新。
二、學校管理層面
1.對本校的線上教學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調查,以準確把握線上教學的目標達成情況,及時了解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問題解決策略,幫助師生解決問題,鞏固和提升線上教學效果。
2.結合各學科線上教學的進度和各單元的教學效果,調整線下教學計劃,做好線下教學計劃與線上教學計劃的有效銜接,線下教學內容、方法與線上教學的銜接。
3.做好九年級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消除對中考復習的焦慮。加強對九年級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不過度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提升教學效果。
4.針對學情做好集體補學和個體補學計劃。準確了解未參與線上學習的學生情況,并制訂切實可行的補學方案。準確了解線上學習效果不佳的學生情況,采取適當的補助措施。
5.指導各學科教研組開展線下線上教學銜接研討活動,總結線上教研的經驗并將其融入線下教研活動,建構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的學科教研活動。
三、教師教學層面
1.對本學科線上教學情況進行悉心小結,對線上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時完善,為不適應線上學習的學生設計針對性的補助措施。
2.結合學情和時間分配,調整好線下教學計劃,線下計劃與線上計劃進行有效對接的同時,要確保線下計劃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九年級的教師,更要結合線上教學實際和中考實際,精心設計好復習計劃。
3.在線下教學的起始幾周,適當放緩教學進度,并抽出時間對線上學xxx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
4.關注本學科線上學習情況異常的學生,關注學習異常學生的心理狀況,并能及時對其開展心理疏導,使其盡快適應線下學習。
5.做好各類資源的有效統整,使之成為資源庫,并將其提供給班級學生,助力學生的線下學習。
四、家長層面
1.引導孩子合理調整作息時間,讓孩子的作息時間盡快與線下學習對接。
2.引導孩子減少對電腦、手機以及電視等電子產品的依賴。
3.在線下學習的起始幾周,要充分關注孩子在校的學習與交往情況,充分關注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充分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做好與老師的溝通,以便各類問題能得到及時的解決。
2019-2020年春季第二學期小學德育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
落實學校確定的2017年德育工作目標,樹立“育人為首,德育先行”的育人理念,開展“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及“書香校園”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堅持整體優化班風、校風、教風、學風思想建設,強化小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構建平安、和諧、文明校園,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為目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工作目標:
一、更新一個理念:用魏書生的新理念管理班級,探索并改進班級管理。
二、樹立兩個意識:
1、牢固樹立“生本意識”,形成德育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2、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深入開展校園綜治安全工作和衛生健康教育工作,確保師生健康與安全。杜絕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三、優化三個建設。
1、優化班級管理及德育管理科學化建設。
2、優化班級文化、辦公室文化、走廊文化建設。
3、優化校園環保建設。
四、開展四個活動:
1、開展“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及“書香校園”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努力打造“書香校園”。
2、開展紀念100周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3、開展春季體育運動會暨“第七屆體育節活動”活動開展慶“三八婦女節”,慶“五一”,慶“六一”等其他活動。
五、實現五個提高。
1、學生的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特別是學習行為習慣有較大的提高。
2、良好的班風學風校風有較大的提高。
3、活動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有較大的提高依法治校、依法執教的良好風氣有有較大的提高。
4、班級的科學化管理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較大的提高。
工作要點:
(一)實施一個發展。落實一個基地。發揮德育處的主體作用,不斷完善各項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創設全員育人的氛圍,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意識,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發生,努力提高教書育人的教育水平。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全面發展。
*、少先隊大隊部在繼續開展少先隊常規活動的同時,要組織好各中隊落實一個活動基地,每月一次主題會等少先隊活動。
(二)搞好兩個工作。安全衛生工作牢固樹立“安全至上、健康第一”的意識,深入開展以學生“做操、升旗、就餐、放學、課間”為主陣地、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樓道安全、消防安全、汛期安全、活動安全”為重點的安全教育與演練活動。加強學生在校時間的安全管理,特別是午休或午餐、放學期間的安全管理,營造“德育處精心組織、全體教師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三)落實三個學習、開展三個建設、實施三個節約。
1、落實三個學習。全面學習落實《中小學德育大綱》和教育部《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2)4、全面系統地學習魏書生班級管理思想,不斷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和德育管理水平。
(3)精心組織教師政治學習,努力提高教師政治素質。
2、開展三個建設。
(1)盡快落實走廊文化建設。
(2)對班級文化和辦公室文化及校園櫥窗進行不斷更新和建設。
(3)鼓勵創辦班級博客并鼓勵學生參與班級博客人文交流,對辦起了班級博客和積極開展班級博客交流活動的班級將給與獎勵加分。
3、實施三個節約。加強學生勤儉節約品德教育,教育學生愛護校園,愛護公物,愛護花草,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和節約一粒糧食做起,做到人走燈滅,人走水關,不潑灑和倒掉一粒糧食。上午730(夏)或上午8:00(冬)鐘前、做課間操及其他班外活動時,教室里不開燈(特殊天氣除外)。對班級浪費水電、不節約糧食行為及無故損壞公務現象將在全校通報,并納入班級量化考核管理。
(四)開展四項活動。
(1)開展“兩操”活動。開展學生體育衛生活動和健康教育,加強“兩操”活動的督查。
(2)開展“四節”活動。開展“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師生“陽光體育運動”和“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主題教育活動。積極參加全市中小學生體育藝術節。繼續開展“文明禮儀、書香童年讀書”活動。努力營造書香氛圍,打造“書香校園”。
(3)開展“十星學生”評價激勵活動。
(4)開展四個紀念慶祝活動。開展紀念100周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及慶“三八婦女節”,慶“五一”,慶“六一”等慶祝活動。
(五)組織五項值日。
(1)精心組織學生“五值日”巡查教室樓道值日、校園清潔區域值日、小賣部值日、校門口值日、食堂值日;
(2)精心組織教師“五值日”樓道值日、行政值日、行政值周巡查、食堂值日、午餐送學生;加強門衛工作,努力做好校園封閉管理;成立學校護校隊,確保師生校內安全;嚴格實行學生放學路隊站隊、護送制度,確保學生出校安全;加強中午離校學生的管理,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關注食堂、餐廳、超市的保潔工作,做好廁所的除臭工作;加強安全健康教育,搞好“四個第一”(上好一堂課、寫好一封信、辦好一期專刊、開好一次家長會)的活動。
活動安排:
2月開展“我安全、我健康”主題月活動
1、組織開學工作,上好安全第一課主題班會。舉行第一次以安全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
2、下發致家長一封信,簽訂中午離校學生家長協議書和教師安全工作責任狀。
3、舉辦開學典禮
4、擬寫、檢查班主任、輔導員計劃
3月開展“忠、孝、雅、誠”主題教育月活動
1、召開中午離校學生家長會,再次簽訂中午離校學生家長協議書
2、開展慶“三·八”活動,召開“忠、孝、雅、誠”主題教育主題班會及主題教育活動。
3、繼續開展書香校園讀書活動。
4月開展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月活動
1、開展“第七屆體育節活動”
2、開展紀念100周年愛國主義主題班會及主題讀書教育活動
5月開展“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主題教育月活動
1、開展“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主題班會及主題訓練活動。
2、慶“五·一”
3、籌備“六·一”兒童節慶祝活動暨藝術展演活動
4、召開六年級畢業班家長會
5、評比十星學生
6月開展“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主題展演月活動
1、慶“六·一”暨藝術展演活動
2、組織期末復習
3、組織小學畢業年級水平檢測
7月
關鍵詞 創新能力 市場營銷專業 競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The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etition to Enhance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WANG Qiuyue
(Business School,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he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marketing of real national marketing competition, combined with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currently teaching theoretical system and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competition proces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two aspects, summed up the marketing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try to explor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innovative ideas marketing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creative ability; marketing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筆者指導所在學院學生團隊參加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市場學會、教育部考試中心、工信部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聯合主辦的“娃哈哈”全國第五屆市場營銷大賽,獲得復賽京津賽區第一名、決賽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團隊成員獲得個人營銷精英獎,我也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作為一名市場營銷專業課教師,筆者在輔導學生參與大賽半年多的時間里,感觸頗深。競賽使學生在理論知識鞏固、創新能力培養、溝通、表達能力提高等方面都得到了培養和鍛煉。
1 鞏固基礎理論知識
根據大賽章程,首先對報名參賽的學生要完成理論素質的測試考試,本著“以老帶新、以新為主”的方針,筆者針對大一(下學期)學生報名及其踴躍、但專業知識結構還不完善的現狀,特別重視營銷大賽初賽筆試的備戰,專門針對涉及到的理論知識點為同學們開設講座,組織同學們積極復習和備考,最終考試環節要求嚴格閉卷,為挑選出優秀合格的同學提供了通道,成績為后續組建團隊提供了重要參考。
除了在初賽考試環節對學生理論知識進行了鞏固,在大賽后續環節如市場調研環節和策劃案撰寫等過程中,對于所學到的理論課程如市場調研與預測與SPSS軟件應用、商品企劃等都有所涉及。市場調查與預測理論課的教學深入進行的專題性研究,針對某一特殊的產品、產業或服務市場進行專題性研究,從調查市場需求、市場潛力、競爭者狀況等項目開始,掌握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營銷策劃旨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結合企業的營銷活動從產品、價格、廣告、促銷活動等入手設計策劃方案。內容和形式上多樣化,目的是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將創新性的思維轉化為可操作的方案。
2 提升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培養和提升貫穿在備戰大賽的過程中對銷售實戰創新思路開拓、撰寫營銷策劃案、營銷之道軟件對抗等方面。
本次大賽的銷售實戰環節貫穿整個賽程,與市場調研報告、營銷策劃案共同計入到團隊總分。筆者帶領的北京服裝學院“凌云”團隊取得了7月份銷售量63644元1200箱全國排名第14,8月份銷售量38562元783箱全國排名第52和9月份銷售量155104元3555箱全國排名第9。在整個實戰銷售階段,團隊同學們實現連續三期京津地區排名穩居第一的不敗神話。
由于大賽指定的銷售產品“娃哈哈”在北方飲料市場的認可度遠不如南方市場那么高,團隊學生們在我的啟發下,大膽開拓創新,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實行線上、線下不同產品推廣。線上學生們在各個大學的BBS高校論壇上產品信息來推廣銷售產品,提高在北方大學生群體的認可度;同時還在社區的兒童產品論壇、媽媽論壇上“鋅爽歪歪”的產品信息。學生們運用新媒體的超強影響力,在微博和校內上推薦好友和粉絲更多地嘗試娃哈哈產品。銷售實戰環節開拓了學生的思路,也是學生步入社會前的一種營銷體驗,學生通過銷售實戰,體會到了營銷工作的苦與樂,這是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體會到了把理論運用到實際的營銷中是多么重要。
營銷策劃案撰寫過程中,筆者帶領學生結合市場調研的數據,針對問題進行策劃。學生們利用暑期時間,在大量調研和資料搜集的基礎上,將“娃哈哈”現有功能飲料品牌“激活”重新進行了市場細分和定位,并針對新的消費群體提出新包裝、新賣點、邀請新的符合定位的廣告代言人、開拓新的渠道等策略組合,學生們的“NEW激活”創新策劃得到了娃哈哈北京公司的高度認可!
3 增進表達、溝通能力
整個參賽過程中,在市場調研、銷售實戰和營銷策劃環節中與消費者、企業方的交流,以及在復賽和決賽環節中與專家評委的表達溝通交流等,學生們溝通表達能力在受到了實戰挑戰的同時,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初試筆試成績公布后,筆者與娃哈哈北京公司主動溝通,為營銷專業大一、大二同學們進行了《娃哈哈的營銷之道》的主題講座,為參賽學生們搭建了與企業溝通的平臺,同學們與娃哈哈品牌之間多了份親近,為后續暑期銷售實戰環節以及市場調研、策劃方案撰寫等方面,保持與娃哈哈北京公司的密切溝通做了非常好的鋪墊,最終策劃案受到企業的高度認可,也是建立在學生們與消費者和企業的深入溝通和交流基礎上創新的成果!
圖1 市場營銷專業課外實踐體系
通過參與到大賽的每一個環節中,不僅僅是同學們在創新思路、團隊合作等能力方面收獲最大;作為參賽團隊指導教師的我,也帶領著自己的隊伍進行了實戰演練,期間的失敗或是成功的素材和經驗,都為后續創新實踐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參考;期間認識的優秀同行,必將保持行業內聯系和專業交流;在與凌云團隊學生們備戰的日子里,我還收獲了來自學生們難得的信任和朋友關系,這也是值得珍惜的和最大的收獲!
當然,除了組織學生參與到校內、外競賽中提高實踐創新能力以外,目前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課外實踐活動非常豐富,例如實習基地專業認識實習、時尚行業體驗實踐、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專題市場調研和營銷策劃設計、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等(如圖1)。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和鍛煉了他們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項目支持:北京服裝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專項,項目編號:JG-1217
參考文獻
[1] 李叔寧.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的探索[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