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范文

        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

        第1篇: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范文

        五年一個輪回,連續五屆,我們作為主辦單位之一與所有合作者一起,秉承“以媒體的力量,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一宗旨,堅定前行。

        2012年,我們發起了“中國證券投資放心工程”,在資本市場傳遞“放心文化”,并將中國投資者大會確定為放心工程的年度盛會;

        2013年,我們呼吁“重塑理念,重啟股市”,推動中國股市從融資市場向投資市場轉變,充分保護投資者權益;

        2014年,我們提出“改革、機遇、紅利”,向改革要紅利;

        2015年,我們共同探討“元年:中國資本新時代”;

        今天,我們以“小資本,大時代”為主題,聚焦中小微企業融資。

        中國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輕騎兵”,其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大約分別占中國經濟總量的60%、57%和4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2011年下半年以來,在中國經濟開始步入低速增長與結構轉型相結合的新歷史時期后,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群體也是最脆弱的群體,廣大小微企業受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成本明顯上漲、資金鏈緊張等困擾,生存環境十分艱難,其中融資困難始終是困擾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穩定就業、鼓勵創業的重要內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事實上,2015年也是證券資訊頻道非常重要的創新年,是證券資訊頻道在傳媒與金融之間再次跨界與創新的一年。CCTV證券資訊頻道發起的“中國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將在這里正式與大家見面。這意味著證券資訊頻道從原先單一的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增加到關注和報道一、二級市場投資,頻道的衍生業務也從二級市場資訊服務增加到一級市場投融資服務,助力中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發展。

        第2篇: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范文

        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企業的融資環境將發生很大的變化,融資的模式也將發生重要變化,直接融資的比例會不斷增大,而間接融資的比例會逐漸減小。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有助于降低中國經濟整體的杠桿率,因而對促進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不同的行業來講,也是有喜有憂。對新興產業而言是一道福音,新興產業企業具有非線性成長特點,過去的標準更多是針對傳統產業,過分強調歷史業績連續性、穩定性,使很多處于發展關鍵階段的創新型企業往往因為業績的一時波動倒在發行審核門檻前。而一旦達到傳統上市標準時,企業發展又往往進入成長“中后期”,不再需要大的資本支出,此時進入資本市場不僅容易導致資本錯配閑置,投資者也難以分享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階段的成果。

        從企業層面來講,中國企業融資的形勢將得到較大改觀,各個體量和發展階段的企業都可以通過不同的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對于那些高成長、高技術的中小微企業而言,更具有積極效應。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是長期的問題,在現有的金融結構下,中小微很難通過債務融資方式融資,也很難達到資本市場的門檻,處境極為尷尬。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新興金融業態的發展,通過股權、債券、金融衍生產品等直接融資形式服務于中小企業融資和創新,這是一條被成熟市場多次證明有效的路徑。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和完善,投資方和融資需求方可以在資本市場上直接對接,風險和收益有一個市場化的匹配和定價,從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投資、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新三板、中小板到主板,給企業提供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融資體系。

        必須認識到,盡管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具有很多有利的條件,但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企業的CFO(總會計師)對此要有充分的認識。總的來講,CFO(總會計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進展。

        1.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把握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積極意義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雖然還在路上,但在不遠的將來是一定會實現的。所以,企業的CFO(總會計師)對此在思想上要有準備,在計劃上要有所預測,在行動上要有所體現。一些準備上市的企業,從現在就要考慮扎實地做好基礎會計工作,為未來可能的股權融資做好準備;一些股權結構有問題的企業,也要及早做好捋順股權結構的工作,以防止在未來的股權融資中處于被動地位;一些杠桿率較高的企業,在長期融資中也要考慮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帶來的融資選擇和融資成本的改變。

        2.從企業現實發展的角度把握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漸進性

        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是畢其功于一役,一定是分步、分段實現的。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進程中,一些有利于企業融資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會相繼出現。企業的CFO(總會計師)要從現實出發,敏于行動,隨時捕捉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機會為企業融資,保證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企業杠桿率較高的要把握時機,實時調整資本結構,降低企業運營風險。

        3.從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方面把握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復雜性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是很復雜的,其在不同時期對企業融資的影響也是不確定的。所以,CFO(總會計師)要從自身企業經營的現狀出發、冷靜對待,既不能坐進觀天、視而不見,也不能望梅止渴、畫餅充饑。

        4.用實際行動促進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

        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要靠政府,還要靠廣大的企業,CFO(總會計師)要正確認識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意義,以實際行動回應時代的呼喚。要在嚴格風險研判的基礎之上主動參與各種新金融業態,多渠道為企業融資。此外,要積極利用金融新業態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和運營風險。

        本欄目參考文獻:

        第3篇: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范文

        一般認為,調高印花稅的現實意義在于提高交易成本,限制或警示過度投機。不過從國際經驗看,印花稅是內涵豐富、功能較多的一種政策工具,各國使用方式多樣,通常都是牛市上調,熊市下調,其調整并不值得大驚小怪。雖然調高印花稅率的切入點在資本市場,但落腳點卻在宏觀經濟,作為財政政策的一種調整手段,實際上與保證宏觀經濟的穩定、健康運行關系密切。股票市場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短期內可能受到具體政策的影響,而從中長期看,其運行的軌跡實質是與宏觀經濟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密切相關的,單個具體政策難以改變股市自身的運行軌跡。

        不可否認,目前資本市場確實存在部分的不理性投資行為。根據證監會公布的統計數據,4月單月的股票換手率,滬市A股為119.74%,深市A股為140.17%,前者創造了94個月以來單月換手率的新高;今年前4個月,滬市A股換手率接近400%,深市A股換手率則接近440%。也就是說,今年前4個月中,滬深兩市所有股票平均換手4次,每月一次。截至4月末,滬深兩市市值合計是香港市場市值的113%,而交易量則達到香港市場的610%。

        這種高換手率、高交易量現象說明,部分投資者投資資本市場的目的更多地表現為博取短期股價價差收益,對一些缺乏業績支撐的個股單純做多,已逐步顯露出博傻、投機的特征。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調高印花稅稅率,政策意圖就在于提高交易成本,限制投機和頻繁買賣行為,并嘗試通過對市場心理的影響來警示過度投機,引導投資行為回歸理性,這無疑對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應該看到,各國在使用印花稅這一工具時也各有側重、各有訴求。包括本次調整在內,我國已經對這一政策進行過8次調整,可以預見,這項措施今后仍將繼續發揮不同方向的調控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印花稅調整的功效和作用,由于各經濟體實際情況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正如在貨幣政策中,各央行使用準備金率的手段,與理論上對準備金率的判斷和認識也不盡相同。本次印花稅稅率的調整,相信與歷次調整一樣,也無特別實質的不同。

        盡管印花稅的調整對資本市場發展趨勢有著一定影響,但從歷史經驗看,滬深股市的運行軌跡有其自身的規律。1998年到2005年,我國證券交易印花稅一直在一個較長的下降區間內,從5‰一路調降至1‰,但自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滬深股市卻一直處于一個較長的下跌區間中。應當說,在影響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性制度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時,印花稅的調降,會產生一定的政策效應,但卻不能改變市場發展的大趨勢。同樣道理,在股改制度效應持續釋放、宏觀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人民幣升值、上市公司整體素質提高和并購重組趨于活躍、居民投資需求呈現剛性的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對我國資本市場中長期的發展趨勢,我們沒有理由不做出樂觀的判斷。

        第4篇: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范文

        《證劵法》和《公司法》是資本市場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于2006年元旦實施新的《證劵法》和《公司法》,對于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兩法的實施無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大有毗益,我國的資本市場起步晚,經驗不足,資本法律保障體系有待完善,兩法的實施使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有了法律依據,有利于投資者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持市場的活力,有利于資本市場的正常協調發展。

        關鍵詞:

        證劵法;公司法;資本市場;影響分析

        一、引言

        在改革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如何發揮資本市場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是我們今后研究和發展的主要方向,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國務院提出了明確的資本市場發展指導方針和目標,全面規劃了我國的資本市場,兩部法律的修訂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對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大有幫助,資本安全得到保障,有利于擴寬市場融資渠道,促進市場發展。

        二、《證劵法》和《公司法》的實施背景

        由于我國特殊的經濟情況,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無論是經濟條件還是政治法律條件還很落后,不能夠滿足于當時經濟發展的要求,在新的經濟環境背景下,需要制定出相關法令來維護市場秩序正常。我國第一部《公司法》于上世紀九四年建軍節施行,《證劵法》開始實施時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正強的時期,那時候人民幣還不能直接兌換外幣使用,但是金融危機給東南亞國家帶來的經濟損失給我們帶來的經驗教訓是十分深刻的,有了這樣的先例,如何防范金融危機變成資本市場最刻不容緩的工作,新的《證劵法》和《公司法》的修訂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三、新《證劵法》實施的意義和影響

        (一)保薦人制度的意義和影響上市公司的有序運轉需要有相當完備的股票發行和管理系統,以便于公司的資本正常運作,新的《證劵法》先后通過三次審定,在二零零六年元旦開始實施,在新的《證劵法》法中增加了新的保薦人制度,股票的發行者在申請股票公開發行之前,或者是申請法律規定范圍內的證券,可以轉化為股票的債券等,都需要找好有條件的保薦人,保薦人的責任是審查上市企業是否符合上市要求,在企業上市之后也要做好相關的工作,需要誠實有責任心,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這一法令的實施有利于凈化股票市場,避免有混水摸魚的現象發生,可以保障進入市場的股票在發行初期得以穩健發展,依照國際的行業規定,上市公司的工作運轉必須正常規范,另一方面,對于買進股票的投資人來說,這一法令的實施也大大增強了資本的安全性。

        (二)退市機制的意義和影響很多上市公司因為經驗不足,公司體系不夠完善,在經營過程中缺乏恰當的管理,在上市最初的一段時間還能夠維持風光的場面,但在一段時間后,股票價格一路下跌,價格十分慘淡,有些公司已經債臺高筑,但是股票在市場上依舊交易,這樣不僅會損害到股東利益,也會造成其他上市公司的融資困難,長此以往,不利于資本市場秩序的穩定。完善退市機制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同時完善的退市機制也標志著一個證劵市場的發展走向成熟,退市機制的推行也使得投資風險概念在人們心中更加清楚明確,在買進股票時斟酌對比,選擇更為優秀和更具有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股票,對于那些實力不強甚至是劣質的公司必然敬而遠之,這樣也可以推動上市公司的發展,在競爭激烈的股票市場中,上市公司必須加強自身的工作效率,提高公司質量,贏得公司股票在市場競爭中更大的價值,提升公司的利潤和資本。

        (三)證券誠實法的意義和影響在《證劵法》第二章第二十條中規定了上市公司和證劵機構以及其工作人員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這一規定有效加強了對股票和證券市場的監督管理,資本市場的公眾透明度增強,社會監督的渠道拓寬,可以有效的解決證券交易市場上信息虛假的問題,第二章第二十五條規定有效的維護了投資者的利益,使得投資環境相對來說更加公允,特別是對于一些中小投資者來說,在投資股票時知情權的問題尤為重要。

        四、新《公司法》實施的意義和影響

        新的公司法降低了公司成立的要求,簡化了公司建立程序,對于大部分創業者而言,資金問題無疑是最大的難題,新的公司法在降低公司注冊資本的同時,規定注冊資本可以分期付清,緩解了創業者在創業初期的資金壓力,此外允許一人創立公司,法人結構的治理得到進一步完善,公司監督機制的完善有利于調整企業的發展,優化公司結構,為建立現代高端型企業奠定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證劵法》和《公司法》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在兩法實施后日益顯現,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解決上市公司的綜合實力評估問題還值得我們研究,而不僅是單從公司的財務方面入手進行評估,通過搜集更加完善的數據和指標開展工作,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資本法制建設。

        [參考文獻]

        [1]劉俊海.建議<公司法>與<證券法>聯動修改[J].法學論壇,2013,04:5-14.

        [2]劉燕.公司法資本制度改革的邏輯與路徑———基于商業實踐視角的觀察[J].法學研究,2014,05:32-56.

        第5篇: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內部控制;經濟學思考

        縱觀近些年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內和國際的金融經濟發展形勢瞬息萬變。內部控制及其理論正是在金融經濟浪潮下,為了更好地進行資本管理而產生的科學思維和理論,對于企業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富強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筆者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了內部控制的思考。

        一、內部控制的內涵

        內部控制是指具有經濟能力和資本流通能力的企事業單位和各種組織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建立起來的一種互相制約的業務形式和資本管理理論和制度。內部控制的內容包羅萬象,在經濟學的基礎上,內部控制是由于促進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科學理論和制度,內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維護正常的經濟運營管理、刺激經濟活力、保持和提升社會經濟效益。內部控制的發展和應用能夠保護企事業單位和組織的資產的安全和完整、確保財務信息數據資料的安全儲存、保證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的便捷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二、內部控制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完善內部控制理論能夠保障企業單位其他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企業的內部控制涉及范圍廣泛,其包括資本預算、決算、收支管理、資金以及財產物資管理等多項內容,同時還涉及資本動態分析以及監督管理等。只有保證內部控制理論應用科學合理并且行之有效,才能帶動行企業單位其他管理制度的正常實行,保障企業單位各部門的正常高效工作。

        (二)落實內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國有資產的有效管理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保證企事業單位收支以及資金和物資管理,能夠大大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對于國有資產管理不善,對于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會造成嚴重影響。企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上承擔著重要的職能,落實內部控制制度能夠促進財產物資管理的各個環節的誠信和高效,更大程度地保障國有資產的分配。

        三、內部控制與資本市場之間的密切聯系

        內部控制理論、制度的發展和應用歸根結底是為了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的長久穩定發展。因此,以經濟學的發展視角來審視和分析內部控制的發展,內部控制與資本市場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微妙聯系。內部控制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反過來,資本市場的發展反哺內部控制,促進內部控制相關的理論、制度等內容的完善,使其向更加科學、系統、合理的方向發展。資本市場的經濟環境及其動態變化直接影響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在經濟利益上的趨向和控制中心的統籌管理和選擇。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是由經濟活動對象即國家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來共同促進完成的。因此,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的內部控制會對資本市場具有反作用。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的內部控制能夠加強投資者的利益保護,資本市場就能夠進行良性的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社會經濟效益的增加,推動國家經濟繁榮進步。反之,內部控制也有可能導致資本市場和國民經濟的式微。

        第6篇: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資本市場;產業結構升級;灰色關聯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972(2012)02-0017-09

        一、引言

        現代經濟的發展不僅僅表現在總量的擴張和速度的增長上,還體現在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上,特別是產業結構。產業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勞動力、資金、各種自然資源與物質資料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約的方式,反映著各國經濟發展的水平、發達程度、內在活力與增長潛力。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從低層次結構向高層次結構演化,即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升級。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事實表明,產業結構升級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產業結構升級對于一國經濟結構優化以及實現一國經濟穩定協調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實體經濟快速發展,但產業結構性問題日益顯現,承載著巨大的結構轉型壓力。一方面,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充分暴露了我國“低端化”產業結構的脆弱性。產業創新動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低,產業規模經濟效益不明顯等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以“低效高耗”為特征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面臨著來自能源和原材料等的資源瓶頸約束日益凸顯,長此以往將難以為繼。基礎產能過剩、重復建設是當前影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突出問題。由此,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已經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核心,直接決定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未來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這充分體現了產業結構升級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產業政策所需的資金不再是由財政出資,而是通過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來籌集,資本市場以其所特有的資本形成、集聚、配置等功能,已經成為實現科技與資本融合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因此,研究資本市場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聯系,探討資本市場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資本市場到底通過何種途徑,以什么機制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并取得更有效益的結果,國內外研究并不多見。此外,對于我國資本市場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相互關系,大多數研究仍然停留在資本市場的一般功能的論證上,資本市場作用于產業結構升級的機理尚待進一步明晰。由于理論認識的不清晰,相關政策建議往往不具有可行性,決策也一再拖延,直接影響了我國資本市場結構和功能的健全和完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也難以到位。

        為此,本文利用1994年至2009年我國資本市場籌資額、產業增加值等樣本數據,通過協整檢驗和灰色關聯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系統地探討了我國資本市場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聯系。首先,運用協整檢驗分析我國資本市場融資對于產業結構升級的總量效應;然后,在總量效應的基礎上,根據灰色系統的相關理論,引入灰色關聯分析方法進一步分析我國資本市場融資對于產業結構升級的結構效應,以便于更深入地把握中國資本市場融資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關系及其機理。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文獻綜述

        在國外的經濟學文獻中,直接對資本市場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相互關系的研究成果很少。這是因為西方經濟學本身缺乏對產業層面的研究,同時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水平已經很高了,產業結構不是其研究的重點。國外研究主要圍繞資本市場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探討。

        Rajan和Zingales(1998)將金融發展理論的研究范圍深入到金融與行業增長率的層面,從一個國家內不同行業對外源融資的依賴程度考察了金融與行業成長率的關系,提出金融發展水平是決定產業的規模構成及產業集中度的因素之一,金融結構的改善及金融發展可降低企業實施外源融資的成本,促進新企業的建立和產業的成長的觀點。Wurgler(2000)從一國金融體系配置資金能力的角度考察了股票市場和產業結構的關系,對65個國家的制造業在1963-1995年間的總投資及產業增加值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與金融市場不甚發達的國家相比,金融市場發展良好的國家投資于成長性產業的資金較多,而投資于衰退產業的資金較少,從而得出金融市場的發展提高了資本配置效率的結論。Levine(2000)利用48個國家1980-1995年的面板數據,使用橫向回歸方法得出了對于金融資產結構主導型的識別無助于解釋產業結構調整的結論,并通過檢驗強調,即使在法律和制度環境都相對落后的不發達國家這個結論依然成立。Beck,Levine(2000)在Rajah和Zingales模型基礎上引入行業增長機會概念,對金融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進行了研究,認為金融市場發展水平越高的國家,各產業之間有著越高的相互關聯的增長率。Arestis和Luinte(2004)針對發展中國家,運用時間序列及動態異類面板方法估計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長期關系,他們發現對大多數的樣本國家,金融結構能很好地解釋經濟增長。

        (二)國內文獻綜述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日益顯著,國內學者關于資本市場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關系的研究也逐漸涌現。

        國內學者主要從理論角度來論證說明資本市場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促進作用。羅美娟(2001)集中分析了證券市場對產業成長的推動作用,從證券市場培育核心企業成長、二板市場效應、證券市場效率等方面研究了證券市場推動產業成長的機制和作用,并對我國的證券市場的產業推動效應做了實證檢驗,得出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積極地配合了國家的產業政策,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的成長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謝瑞(2003)從資本市場功能的角度,分析了我國資本市場的不足,并提出了利用資本市場,通過資本運營,優化產業結構,改進我國產業質態,盡快形成集約型、效益型的增長模式,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的建議。用陳寶明(2008)以股票市場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相互關系為出發點,通過分析股票市場的產生條件、機制和功能發揮,認為股票市場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已基本顯現。楊衛東、杜鍵(2009)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對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影響機制和作用特點,并針對性地提出如何通過商業銀行的改革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政策建議。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從實證角度去研究資本市場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戰明華(2003)采用OLS法對GDP、金融中介指標及證券指標進行回歸,得出兩點結論:一是大力發展以銀行為主的中介體系;二是增強股票市場的流動性,而不是盲目追求規模的擴張。除炳勝(2006)根據1991年--2004年我國資本市場和產業結構有關經濟數據,利用協整理論,從資本市場規模效應和結構效應兩個視角,對資本市場融資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進行了協整分析,認為資本市場融資對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但子市場貢獻度迥異。楊德勇、董左卉子(2007)從資本市場的視角討論了產業結構升級的運行機制,并根據1994-2005年我國資本市場和產業結構有關經濟數據,對資本市場融資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證明隨著資本市場規模日益壯大,對我國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和結構變遷起到促進作用。李建偉(2008)以1994-2005年我國股市融資和產業結構有關經濟數據,采用協整分析、VECM和Grange因果檢驗法,對股市融資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股市融資推動了產業結構升級。蘇勇、楊小玲(2010)通過探討資本市場作用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機制途徑,在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產業結構進行描述性分析和利用2000-2008年季度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的基礎上,選取股票市場發展規模和三次產業占當季度名義GDP的比重進行協整分析,研究發現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利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研究方法和樣本

        (一)樣本來源

        本文樣本數據主要來源于中經網數據庫和國家統計年鑒數據庫,包括各年度股票籌資總額、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總額、債券市場籌資總額及第二、三產業增加值等原始數據。鑒于我國1991年才正式設立股票市場,因此樣本期間設定為1994年至2009年。

        (二)研究方法

        第7篇: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范文

        國際板.是指一國供境外企業來該國上市發行股票的證券交易市場。當前,我國大陸股市分為主板、中小板和剛剛推出的創業板,如果加上未來推出的國際板,那么我國的交易所市場就形成r完備的體系.和國際主要發達國家的證券交易市場形式接軌。根據上交所制定的將自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交易所的宏偉藍圖.上海證交所曾經在2000年提出創建國際板,發展我國國際性證券交易市場的設想,在《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下文簡稱“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的意見”)出臺以前,鑒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現實瓶頸,這個想法沒有能夠收到重視.大部分業內人士對此并不看好。一般來說,是否擁有國際板也足一國證券交易平臺先進的充分體現。上海正在積極推進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的企業都是國內企業,這與國際金融中心的身份也是不相符合的。

        《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在上海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這使得曾經的設想變成了正式的規劃。上海市政府隨后在“貫徹國務院精神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會議”上作出決定:上海市政府將積極支持上海證交所推進國際板的建設,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在上海證交所上市,同時推進紅籌企業在上海證交所發行A股。匯豐控股、和記黃埔表示已經進行在中國的上市輔導,曾經遙不可及的國際板已進入技術層面的操作。

        當代各國經濟的競爭.越來越多的體現為各國金融市場的競爭。我國建設高效的資本市場,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國內實體經濟的需要,還能顯著提升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增強我國在全球利益分配格局中發言權的需要。一些在全球都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境外企業如匯豐控股、紐約交易所、和記黃埔等.均表示要在中國的國際板上市,這無疑會增強我國在全球范圍內吸收優質資源的能力,并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和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企業跨境上市能有效推動資金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配置,并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近幾年來有大量的優質企業海外上市.成為上市資源的重要輸出國。企業海外上市一方面能為其提供必需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也能加快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我國企業海外上市還有一些重要的原因: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相對落后,金融市場體系的發展速度長期滯后于實體經濟的發展步伐,市場規模也是阻礙在境外上市的企業沒有在國內上市的考慮因素。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如“金磚四國”中巴西、印度和俄羅斯,都存在著同樣的境況.

        然而我國大陸的資本市場在近年來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滬深兩市股票總市值已位居世界第二,這時我國就不能僅僅輸出企業在海外上市.也應允許海外企業來大陸上市,這不僅是為了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是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內在要求。

        二、建立國際板市場的基礎

        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引起全球的關注.還有一種聲音,認為“C2”將會取代“C8”,在全球事務中發揮重要影響力。而我國經濟總量雖然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金融資本市場在世界的影響力并不像經濟影響力那樣強大.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主要還是集中在美國的期貨交易所.能對全球股市產生影響的交易所非紐約證券交易所莫屬。這時候推出國際板,恰逢其時,能有效改變我國當前資本市場贏弱的狀況。

        另外,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的發展之后,我國已經不再是一個資金短缺的國家.而是一個流動性過剩的國家,外匯儲備已位居全球第一,民間資本四處尋求新的投資渠道,這時候推出國際板.無論是從宏觀還是從微觀角度出發,都能為我國的資本提供新的投資標的。我國當前的證券市場已經具備了推出國際板的經濟基礎、市場基礎和制度基礎。

        我國當前經濟總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三.而且很可能在2010年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二,在最近的20年來,我國多次在重大的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我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受到各國的普遍贊賞。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衰退中,我國經濟在4萬億投資的刺激下迅速擺脫衰退的跡象.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這是我國推出國際板的經濟基礎。

        我國證券市場自成立以來,發展迅速,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走過了西方主要資本市場所走過的上百年的路程。我國股票市場現在已經建立的主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和三板市場,國債市場品種也日益豐富,期貨市場已經推出大多數國際期貨市場主流品種.最新推出的螺紋鋼期貨已經樹立起“中國價格”的形象,衍生品市場中的股指期貨推出在即.這一切都是我國證券市場推出國際板的市場基礎。

        在《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中,國務院明確提出在合適的時候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這一文件為上海證交所推出國際板奠定了制度基礎。

        三、建立國際板市場的意義

        近年來,全球各國金融活動日益緊密,跨國之間的交易所并購活動時有發生.而很多國家的交易所爭奪境外上市資源也不鮮見。在此背景下,上海證交所推出國際板,吸引全球一流企業到我國境內上市.有助于我國提升資本市場的質量,對提高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必然要求.同時有助于我國的投資者和資本分享全球經濟的發展,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的優化配置,提高抗風險能力等等,上述影響都有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宏觀意義。當代各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經濟的競爭,而各國經濟的競爭主要體現為金融市場的競爭。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資本市場.不僅能服務于我國實體經濟,而且能夠幫助我國進行全球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當前我國的“資本”及其他生產要素(如人力資本)正在取代勞動力這一傳統生產要素,成為我國新時期的比較優勢。利用好這一新的比較優勢,提升資本市場的國家化程度,在全球范圍內吸收優質企業資源在國內上市.不僅能促進我國經濟分享世界其他各國經濟增長的收益.還能減少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減少貿易摩擦,顯著增強我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中國在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之后.經濟原本主要依賴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而現在資金短缺的困境已經悄然發生變化.正逐步變成一個流動性過剩的“資本大國”,民間資本投資需求日益旺盛,東南沿海省份尤其是以浙江省溫州市的民間資本為代表,這些民間資本在國內各個地區、行業尋求新的投資機會(如浙江民間資本投資于山西煤礦)。另外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長期滯后于實體經濟的發展,資本市場可供利用的投資工具屈指可數,很多國內資本因為沒有找到較好的國內投資工具.在信息不對稱和法律條文不熟悉的情況下,貿然出海,投資于海外市場,很多資本遭受的巨大的損失。在這種背景下,上海證券交易所適時推出國際板不僅不會對我國金融市場造成資金壓力,而且還能為這些資金提供新的投資渠道.

        另外,國際板的建設將會促進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改革,開創藏匯于民、全民投資外匯的模式,改變我國境內資金海外投資遭遇的風險和損失(例如平安保險投資于富通銀行而遭受巨額損失),提高外匯使用效率,還能有效改變我國貿易順差在境內、利潤在境外的模式。

        2.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對于我國證券公司而言,國際板的創設是個重大利好消息。我國券商的投資銀行業務服務對象基本是我國本土企業.而且上市領域也僅僅局限于我國國內證券交易所,很少有國內券商走出國門,進行海外企業上市的證券發行、承銷業務等國際業務。很多國內企業在海外上市時.基本都是與海外的投資銀行進行合作,這與我國券商自身素質、不熟悉海外證券市場法律有關。我國設立國際板,將會給國內券商帶來更多的投資銀行業務和經紀業務.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國券商的整體盈利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也能促使我國券商在與來華謀求上市的公司的日常交往中,提升自身的業務素養,加強金融服務的水平和競爭力。

        對于我國上市公司而言.優質境外企業來華上市不僅僅能為中國投資者帶來更加豐富的投資標的,還能帶來成熟的公司治理結構.有助于國內上市公司參照并改善自身的公司治理水平。在2008年度的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IR)評選中,優秀IR上市公司擁有境外戰略投資者的比例(35%)是普通IR上市公司(14%)的兩倍還要多。這一差距表明境外機構投資者更關注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顯著增加投資者的關注。境外資本通過投資于中國的上市企業,提高其融資能力和盈利能力,能促進所投資的企業和其它中國本土企業之間的競爭.而當允許外國企業來華上市時.則外國資本和企業能夠直接與中國本土企業在同一個資本市場為有限的資金進行競爭,更能提高國內公司改善公司治理的動力,提高中國股市的整體結構。

        3.對發展我國資本市場的意義。在當前全球各國眾多交易所日益激烈的競爭下,創設國際板,吸引海外優秀企業來華上市,有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擴大規模.加速我國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步伐,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第8篇: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公允價值;會計信息;新會計準則;資本市場

        文章編號:1003-4625(2009)12-0063-03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碼:A

        一、研究動機

        2006年是我國資本市場經歷五年熊市之后,消除股權分置這個資本市場痼疾、基本完成全流通改革之年,新會計準則在此時推出無疑對促進資本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可以說在經濟改革、資本市場改革、上市公司發展的過程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完善和國際趨同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已經被普遍運用,而我國的會計準則趨同在以往幾年中一直在持續和深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公允價值在中國的運用經歷了一個反復的過程。早在1998年6月12日財政部債務重組具體準則征求意見稿以及1999年6月28日非貨幣易具體準則征求意見稿時,我國就已經引入這一計量模式;可是在試行一年后,即2001年1月18日財政部在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又放棄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運用。2006年2月我國頒布新《企業會計準則》,此次新準則中最引人關注的變化就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再次引入和較大范圍的使用。

        我國2006年頒布的新準則再次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是否已經有了會計誠信的環境?我國的市場環境和上市公司是否真的可以適應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公允價值能夠在提高信息相關性的同時從總體上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么?如果以上的答案是否定的或不確定的,那么財政部為什么對公允價值采取啟用、放棄、重新啟用的措施?本文試圖探討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與經濟改革、資本市場、會計信息的關系,以期揭示新企業會計準則的修訂的政策意圖。

        二、公允價值、會計信息、經濟改革和資本市場的關系分析

        公允價值的引入是新會計準則最大的特點,標志著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它是經濟全球化要求所致,是配合資本市場改革的制度性產物,是經濟戰略性布局的一項操作規則。

        (一)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產物

        筆者發現幾個有趣的巧合和一致:第一個巧合是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之際恰好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之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下,一大批中國企業到境外上市融資,大量的國外企業也到中國進行投資,經濟的國際化呼喚會計語言的國際化,中國的會計準則需要由過去的“方言化”轉向國際化,經濟和企業的發展要求會計標準在內容和形式上與主要市場經濟國家趨同。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可以通過現代產權制度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外資和民營企業可以通過資本市場進入國有企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在此背景下推出的會計準則改革,一定是與市場化改革相適應的、有利于產權制度改革的規則。作為市場經濟規則之一的會計準則,其改革的過程與其說是中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不如說是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會計準則發生變革并為之服務。

        會計由20世紀初期的受托責任觀轉變為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決策有用觀,決策有用觀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希望以放寬會計估計、體現市場價值來提高決策相關性。決策有用觀又分為信息觀和計量觀兩個階段。從新會計準則變化可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逐漸取代或與歷史成本計量傳統模式并駕齊驅,與公允價值模式下的計量觀一脈相承的全面收益觀和資產/負債觀,也逐漸替代了傳統的以交易觀為基礎的收入/費用觀。這種現象體現了由信息觀向計量觀的轉變方向。盡管安然事件發生后,受托責任觀引起監管當局注意并加強了對投資者的保護,更關注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但是經濟的發展,無法阻擋計量觀的普及,這是公允價值應用的趨勢背景,在這背景之下,會計信息為之服務的用戶需求(尤其是投資人)和快速發展的經濟驅使會計信息的計量從注重歷史信息走向注重公允信息。

        (二)會計準則改革是金融和經濟改革的制度規則之一

        第二個巧合是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之際恰好是國內銀行體系清理不良資產之后、國內股票市場實施全流通改革之時。2006年12月11日,我國為期五年的WTO“過渡期長跑”正式結束,中國開始全面履行對世貿組織的承諾,中國經濟金融即將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金融體系、中外資金融機構將展開全面的合作與競爭。眾所周知,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對化解銀行信貸風險、構建完整的金融體系、抵御金融全球化可能帶來的風險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次會計準則改革不僅與金融改革有關而且與資本市場改革密不可分,資本市場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要素市場之一,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打響發令槍,中國政府計劃解決股權全流通問題,以有利于實現資源配置、結構調整、金融市場穩定和安全。在這樣的時刻,會計準則和制度作為融通資金、資本運作和經營運作的記錄語言,其反映的企業基本面優劣直接影響資本市場的興衰,財政部此時推出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顯得十分重要而且意味深長。會計是記錄資本流轉的語言,具有傳遞信息、真實記錄的信托責任,會計準則作為規范會計行為的法律法規對維護會計信息真實公允合理、正確履行管理信托責任又具有決定性意義。所以當一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型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向上發展之際登陸A股市場、充實資本實力、增強競爭能力、完成產業結構調整時,會計準則也相應發生公允性的變化、記錄并披露了與市場表現相一致的財務數據,與其說會計報表反映了企業的業績增長變化,不如說政策高屋建瓴引導市場和財務邁向戰略引導的方向。

        (三)會計準則是服務于資本市場的規則之一

        筆者發現的第三個巧合是每次財政部推出公允價值的年份總是伴隨一波牛市行情,而每次宣告停用或調整的年份股市一般會尋找低位。我國在尚未解決公允價值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價值會計方法的可操作性、會計誠信環境完善等問題時,就再次啟用公允價值,試圖部分替代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很難說這與資本市場變革沒有關系。因此筆者認為,公允價值的再次引入是相關政府機構保障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增強大型國企實力、調整產業結構的一項規則之一。

        筆者將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我國會計準則中運用的幾個階段和中國證券市場變遷的幾個時段比照起來,如圖所示:

        初次全面引入公允價值的具體準則(尤其是2007年)對推動公司業績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對2007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的提升具有較大的推升作用,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政策導向性的作用。如投資性房地產準則中允許采用公允價值的計量模

        式、債務重組中以公允價值計量并允許債務人確認重組收益、非貨幣易中以公允價值確認換入資產并確認置換收益、投資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對賬面浮盈的確認、所得稅會計方法的改革等,這些會計處理的革命性變化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公允性、增強了投資的決策性,從正面來講,這對于證券投資人來說其信息更具價值,從負面來講,1 其計量過程的不合理將導致信息可靠性和可比性的弱化,公允價值估值技術的不當采用和估計的失真直接影響公司盈余和資產價值的真實;2 公允價值是一把雙刃劍,它讓公司的賬面盈利確認與資本市場的走勢更為密切,在資本市場向上或向下時有助推相關資產做高或做低的可能,從而影響賬面盈利高低與資本市場波動發生較為一致的變化。

        自2001年開始,政府將股權分置問題擺到議事日程;2001年6月14日,嘗試解決全流通的《國有股減持辦法》出臺,因股市暴跌,該減持辦法于2001年10月20日,被證監會叫停;2002年初,證監會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全流通方案,方案征集達4000種,后被歸納為七大類意見;2002年1月26日,中國證監會在其網站上悄然公布了“國有股減持方案階段性成果”。提出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股票市場改革的重要性,并達成的共識:即民主化、補償性原則、把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結合起來:其旨意一是國有股減持要形成一種多贏的局面;二是國有股減持要體現有利于證券市場長遠發展和保持穩定的原則;三是實現新上市公司股份全部流通。2005年4月29日證監會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以解決這一制約我國股市發展的重大問題,并了《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1―2005年這整整四年時間我國在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發展問題上的指導思想,可以用“國九條”中的內容來概括,“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對我國實現本世紀頭20年國民經濟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既然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具有如此重大意義,隨之而來的改革方案自然要以積極推動證券市場發展為中心。因此,新會計準則乃至公允價值的再次引入是這一指導思想下的眾多政策法規中的一項,或者說會計準則是服務于資本市場的眾多規則之一。

        (四)新準則中的會計計量觀有助于提高信息相關性

        即便在美、英等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證券市場上的投資人也未必深刻了解財務數據的計量對信息的影響,尤其是以歷史成本計量的資產和負債在存續期中的公允價值變化更是外部信息使用人較難獲得的數據。所以由信息觀轉向了計量觀是信息使用人需求所導向的。所謂計量觀,是指會計人員有責任將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恰當地納入財務報告中(scott,1997)。到了90年代,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決定將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作為初始確認和后續重新確認(fresh-start measurements)的計量。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相繼并不斷修訂的第32號和第39號國際會計準則(IAS32、IAS39)也開始從金融工具人手,逐步推廣至長期資產和長期負債。比如投資性房地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計量比以歷時成本計量更便于投資人確切了解公司資產的現實價值,以做出合理的決策。由此可見,由信息觀向計量觀的轉變是基于資本市場和投資人對信息的需求,因此,公允價值――這一計量模式的發展與資本市場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密切相關,反過來也左右了投資的價值判斷。

        相對資本市場信息需求而言,計量觀具有以下優點:首先,通過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可以及時了解企業當前所持有的資產負債的真實價值。其次,采用公允價值后,原來未計入盈余但符合盈余定義項目都計人了盈余,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企業的績效和真實的經營成果。1946年希克思對盈余的定義是在期末與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程度的前提下可能消費的最大金額。基于公允價值的會計盈余更加接近上述定義。因此,采用公允價值后,利潤的信息含量更加豐富,有助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分析。

        第9篇: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范文

        內容提要2

        ABSTRACT3

        第一章緒論4

        第一節背景介紹4

        第二節文獻綜述5

        第三節研究方法6

        第二章制度創新理論7

        第一節制度與制度安排7

        第二節制度創新的經濟理論10

        第三節企業制度創新與企業的發展13

        第三章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制度安排15

        第一節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15

        第二節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制度安排及其缺陷18

        第四章風險資本市場有效地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制度創新25

        第一節風險資本市場理論25

        第二節風險資本市場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31

        第三節風險資本市場的運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制度創新的重要意義38

        第五章培育風險資本市場,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制度創新49

        第一節我國風險資本市場發展現狀的評介49

        第二節培育我國風險資本市場的目標模式及策略54

        結論與展望61

        參考書目62

        后記64

        內容提要

        風險資本市場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取資金求得發展的時候,人們卻忽視了風險資本市場在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同時,又促進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各種制度的創新。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過在風險資本注入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過程中探討它是如何促進了企業制度創新的。文章最后對目前中國的風險資本市場進行了探究,提出了培育中國風險資本市場的對策,以便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制度創新,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背景介紹

        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大量實踐表明,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其強烈的創新沖動和專業化技術,不僅為孵化新興產業、激活區域經濟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成為各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建立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主體,而且是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基本力量。因此,世界各國、包括,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都把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各國科技政策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政策的重要內容,積極創造社會、經濟、金融和技術等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和基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 欧美黑白配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精品免费人成视久久久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