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能訓練的重點和難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兵;體能素質;軍事訓練傷
新兵是部隊的新鮮血液,是部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訓練傷是影響部隊正常訓練和部隊官兵軍事素質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困擾從事軍事訓練人員的主要問題。新兵的入伍訓練階段是軍事訓練傷的高發階段,我軍的報告為7.9%~37.7%,外軍的報告為4.8%~85.0%,其中過勞性損傷占70.0%~80.0%[1],不僅造成非戰斗減員,消耗醫藥費用,而且喪失訓練時間。訓練傷發生的因素很多,本文重點分析新兵體能素質與軍事訓練傷發病的關系。現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某部新兵344例,均為男性;年齡17~24周歲,平均年齡19歲。其中城鎮戶口92例,農村戶口252例;初中學歷23例,高中及中專學歷235例,大專及以上學歷86例。
1.2方法 ①依照中國人民總參謀部2006年11月頒發的《中國人民軍人體能標準》,對344例新兵,在入伍1 w內,對3000 m跑進行普測。②根據2001年8月1日在全軍執行的《軍事訓練傷診斷標準及防治原則》,利用門診,監測新兵訓練期間軍事訓練傷發病情況。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
2結果
2.1新兵3000 m跑合格情況 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測試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不同學歷測試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3000 m跑是部隊體能訓練的主要內容,是部隊體能訓練的重點和難點,能基本反映一個人的體能素質水平。本次調查中的3000 m跑測試是在新兵入伍后,在沒有正式訓練前進行的一次摸底考核,結果能反映我國目前兵源的一個總體素質。其結果顯示,入伍新兵3000 m跑合格率僅為27.0%,高中以上學歷合格率為24.9%。充分暴露出現在兵源體能素質較差,分析原因,可能是我國青少年、特別是高中生,體能素質持續下降,一項關于高三學生體能素質水平現況研究表明,高三學生體能素質四項指標顯著下降[2]。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新兵軍事訓練傷73.1%分布于3000米跑成績不合格的人群中,可見身體素質的好壞是訓練傷發生的一個主要因素。究其原因:①體能素質差、成績不合格的人群中,大多不好運動、身體協調性較差;還有好多體型偏胖、下肢負荷較大,導致下肢訓練傷的發生;②在平時的組訓中,沒有因人施訓,眉毛胡子一把抓,體能素質好的人群,訓練起來很輕松,體能素質差的人群適應不了部隊的訓練強度,結果導致軍事訓練傷發生的人群分布差異;③成績不合格的人群極易產生心理壓力,產生緊張、恐懼、抑郁等情緒,而新訓骨干沒有及時的進行心理疏導。
結合本次調查,我們建議:①要全面提高我國青少年的體能素質。必須從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高度,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②制定《應征適齡人員體能標準》[3],對體能不合格的實行淘汰制。現行的《征兵工作條例》缺乏對應征入伍人員體能水平的考核與評價標準。在對青少年的體質要求中,只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4]規定了我國學生時期進行體育鍛煉和健身的導向性標準,但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選測試項目設置進行分析,對于軍人完成多樣化遂行任務需求較大的兩項身體素質方面---耐力和力量,其內容設置與評價標準存在一定缺陷,是無法有效評價應征適齡人員的身體能力是否符合成為一名合格軍人的標準的。③新訓骨干在對新兵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科學施訓,循序漸進。要區分層次,體能素質好的要增加訓練強度,體能素質的較差的人群可以適當的降低訓練強度;在訓練過程中要加強對新兵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通過研究發現[5],有效的心理干預及綜合防治措施后,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并促使新兵及時了解新環境,面對、接受自己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危險,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提高新兵訓練的成績,訓練損傷的發生率也明顯降低。
參考文獻:
[1]李良壽.軍事訓練傷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醫學情報,1993,7(5):241.
[2]李穎羽.高三學生體能素質水平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時代教育,2012,16:48.
[3]陳艷.制訂《應征適齡人員體能標準》必要性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132.
關鍵詞:警察類;高職院校;警務實戰技能;課程標準
一、對高職課程標準的認識
高職課程是與職業崗位相融合的紐帶,職業性是高職課程的本質屬性。課程標準是專業培養目標在該門課程的具體化,是對學生“應掌握的特定知識、技能及態度”和“學習結果”的描述,是高職教育質量應達到的可理解、可評估的具體指標。
課程標準的編制要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確定課程的性質、定位和目標;依據對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依據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和職業發展規律,序化教學內容;依據相關職業(執業)資格標準,規范教學要求。
二、警務實戰技能課程標準
1.課程定位
(1)課程性質。根據司法警院人才培養目標總體要求,學生除了必須具備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過硬的政治法律素質,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突出的實戰技能。因此,將警務實戰技能確定為警務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其他專業的必修課程。
(2)課程地位。“法警并舉,文武兼備”是學院辦學特色之一。所有專業的學生都要接受較系統的法學教育,培養良好的法律素質。同時,還要接受警務化訓練與管理,培養嚴明的紀律作風。在課程體系中,警務化管理是該課程的基礎,軍事技能訓練是該課程的前置課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是該課程的后續課程,處于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
(3)課程作用。該課程涵蓋人民警察在警務活動中所需的體能和專業技能等,對學生適應和諧社會對警務人才的要求發揮著重要作用。該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健康理念,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磨練堅強的意志品質,培養良好的警察素質,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崗位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指在一定的課程理論或觀念支配下的課程要素的選擇、組織與安排的方法過程。結合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的實際,對本課程進行設計。
(1)設計理念。堅持“能力本位、就業導向”的教育理念,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依據職業崗位發展規律、學生身心成長規律和體能技能訓練規律設計課程。
(2)設計思路。課程設計過程中,確立了職業能力的培養這“1”主線,以體能與戰術訓練為“2”個載體,通過第一課堂(課內專業課堂)、第二課堂(校內課外拓展課堂)和第三課堂(校外實習實訓課堂)“3”個途徑,突出職業性、實戰性、實用性和發展性“4”大特點,強化職業情感、精神面貌、紀律作風、心理素質、體能戰術“5”大重點,形成“12345”教學組織形式,保證課程的順利實施。
3.課程目標
(1)總體目標。依據學院“立足司法行政,服務法治山東、平安山東建設,培養政治法律素質高、警察實戰能力強、崗位業務技能精的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總體培養目標,通過對畢業生實習、就業崗位的深入了解,以及在對其它相關崗位全面調研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崗位職責、工作任務、能力要求、任職資格等,合理確定以認同職業、增強體質、發展體能、提高技能為課程的總體目標。
(2)能力目標。通過對該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運用隊列指揮要領,示范和指揮隊列的能力;運用交通指揮手勢,指揮交通的能力;運用擒拿格斗技術和攻防戰術方法,制訂現場處置預案和實施現場處置、加強自我防范的能力;提高臨場指揮和協調配合能力;靈活使用警用裝備,合理地運用所學技能,制止違法犯罪的能力;運用心理學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自我管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了解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方法和運動損傷的基本原理、應急處理辦法;理解體能訓練的基礎性、實戰技能的職業性和職業意識、職業情感的培養途徑;掌握隊列指揮和交通指揮的基本手勢和要領、警務實戰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戰術、現場處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心理調節的基本方法。
(4)素質目標。培養學生體育健身和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培養學生沉著冷靜、靈活機敏、堅毅果敢的個性品質;具有良好的大局觀念、服從意識和自我防范意識;激發學生對實戰對抗的興趣,增強警務素質,提高職業認同感。
4.課程內容
(1)內容選取。課程內容的選取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遵循“適應崗位需求、利于學生發展”的原則,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貼近基層、貼近崗位、貼近實戰,突出職業性、實戰性、實用性和發展性。創建以體能訓練為基礎、以警務實戰技能為重點、以警察文化為核心、以警察心理為抓手、以警務化管理為平臺的警務實戰技能課程體系,整合課程內容。將警察體能和心理訓練貫穿始終,其他內容分為四大模塊,即四個學期的教學內容:模塊一主要包括隊列指揮、交通指揮、基本技能等警體技能基本功,模塊二為運動損傷特點與急救、警察防衛與控制技能,模塊三為警務實戰技、戰術,模塊四為擒敵拳及警械的使用、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處置等綜合實戰。
(2)內容組織與實施。堅持“嚴格要求、循序漸進、自我激勵、精講多練、戰賽結合”的課程組織原則。通過強化教學設計、規范課堂教學、豐富課余訓練三大環節,組織專項訓練,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將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有機結合,強化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注重學生警務素質和實戰能力的培養。
(3)學習情境的劃分原則。學習情境是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的教學化加工。該課程學習情境的劃分將緊扣和諧社會對警務工作的需要和警務工作的過程,以體能訓練為基礎,掌握警務基本知識和警務實戰技能,充分體現課程的職業性。學習情境的前后排序要遵循學生身心成長和職業能力發展的基本規律,注重在警察文化環境中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競爭力,強化職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兼顧后續課程教學的需要,堅持以能力為本、以實用、夠用為度,拓寬警務基礎能力、夯實警務專業能力、靈活崗位適應能力。
5.課程實施建議
(1)教學組織。將課堂教學與特色訓練活動相結合,實施動態化分層次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形成適合人才培養要求、針對性更強的“教、學、練、戰一體化”教學模式。即將教師講授、示范演示、模仿練習、綜合演練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練一體、練戰交融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
(2)教學評價。實施模塊化評價。各模塊考核堅持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結合案例模擬實戰,突出身體素質、實戰技能和現場處置能力,注重考核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及水平。以評價為引導,使學生的心理得到磨礪,技能得到錘煉,綜合實戰能力得到提高,實現學習態度的根本轉變。
(3)教學手段。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對學習訓練的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將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使規則、要求更形象,技術、戰術更直觀。同時,依托校外實訓基地,通過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4)教學方法。該課程的性質決定了教學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講解、示范、練習的教學過程,而是集理論講授、戰例分析、示范模擬、技能訓練和戰術應用于一體的綜合教學過程。在教學方法上,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一切圍繞實戰,展開靈活多變的教學和訓練。除采用講授、示范、練習等基本方法外,還需運用語言激勵法、正誤對比法、直觀感受法、戰例分析法、技戰術演練法、模擬實戰法等獨特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戰術的同時,心理素質得到鍛煉和提高,使學校教學與職業崗位順利接軌。
(5)場所與設備配置。需建有綜合訓練場、障礙訓練場、基本功訓練場和警體訓練館等,配備室內地墊及護具、腳靶、拳靶、胸靶、摔跤布人、沙袋、等相關設備,并需建設相對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以滿足實戰的需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當前和今后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警察的警務素質和警務技能需要進一步加強。警務實戰技能課作為警務類專業的核心課程,需要根據和諧社會對警務人才的要求進行必要的改革,以發揮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本研究也只是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后續深層次的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李懷康.職業核心能力開發報告[J].高等職業教育,2007(2).
關鍵詞:體育課;搞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7-261-01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教學方針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體育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訓練學生運動技能,增強體質,鍛練體能,促進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發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體育課的課堂教學質量,是貫徹教學方針,培養建設合格人材的具體體現。所以,提高體育課的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檎教學工作者長時間來致力研究、探討,努力解決的課題。根據教學實踐的體會,我認為:要提高體育課的課堂教學質量,首先要備好課,然后要上好課。
一、備好課
大多數人認為:上體育課很簡單,用不著備課,上課時,教師安排學生運動就是了。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體育課是教授體育運動知識(主要是體育運動技術動作)和組織體能訓練的課,它與其他科的課一樣,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要完成教學任務就一定要備好課,否則無法達到目的。那么,怎樣才算備好課呢?我認為備好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明確要求,熟悉教材內容。教師要熟練掌握所教的技術動作,要熟知其動作要領;并能估計到學生練習時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同是也要掌握所教技術動作與前、后課的教學內容,單元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
第二、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任務、重點、難點,為解決重點、難點設計好輔練習內容,讓學生順利掌握重點,攻克難點。
第三、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場地器材的實際,確定最佳的組織、教學方法。
二、上好課
在體育課中,學生一方面要掌握體育運動技術動作,一方面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這樣,要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往往要體腦結合,既要領會技術動作,又要通過不斷的身體練習來掌握技術動作和增強體質,因此,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疲勞感覺,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所以,要認真上好體育課,使學生感到技術動作容易學,身體鍛煉樂無窮,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那么,怎樣上好每節體育課呢?
第一、動作講解言簡意賅、具體形象。言簡意賅、具體形象的動作講解,學生容易抓住動作要點較快領會動作。因此,教師在講解動作時,應突出重點和觸類旁通,并盡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過準精練的語言和恰當的比喻使之具體、生動和形象。例如:教學前滾翻動作時,使用低頭、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著墊(腦后)等詞語來講解,并把動作過程比喻成“皮球滾動”。又如教學原地推鉛球時,運用蹬送轉挺推拔等學生熟悉的動詞來講解。這樣的講解,學生容易在腦海里建立起清晰的運動表象,從而較快理解和掌握動作。
第二、示范動作準確、輕松優美。教師準確、輕松優美的動作示范,會使學習伊始便在大腦中留下正確的動作印象,并產生動作優美易學的感覺和強烈的學習欲望。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一定要熟練掌握所教動作,并在上課前演練幾次,確保在課中示范時做到動作準確、輕松優美,給學生一個良好的身教,為后段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組織教學的語言富有啟發性、激勵性。富有啟發性、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可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結合教材,學生實際采用促使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渴望練習,積極練習的語言來組織教學。例如:彎道跑教學時,對動作要領、離心力和向心力的關系,我暫時不講,只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沿圓圈跑時人體的感覺是怎樣的?(即身體怎樣,腳掌怎樣著地)。然后讓學生沿彎道跑三次(慢、中、快)體會動作,再用提問的方法讓學生回答上述的問題,學生基本能作出正確的回答。這時我就把學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為:克服離心體放松,身體向內沿傾斜,兩腳著地有不同,左腳前外側,右臂前內往和外,左臂離身前后擺,擺臂幅度外大內較小,右肩稍前沿線跑。這就是彎道跑的動作要領。
關鍵詞:體育課;教學質量;備課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1-0233-01
一、備好課是前提
大多數人認為:上體育課很簡單,用不著備課,上課時,教師安排學生運動就是了。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體育課是教授體育運動知識(主要是體育運動技術動作)和組織體能訓練的課,它與其他科的課一樣,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要完成教學任務備好課是前提,否則無法達到目的。那么,怎樣才算備好課呢?我認為備好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明確要求,熟悉教材內容。教師要熟練掌握所教的技術動作,要熟知其動作要領,并能估計到學生練習時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及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同時也要掌握所教技術動作與前、后課的教學內容,單元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
第二,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任務、重點、難點,為解決重點、難點設計好的輔練習內容,讓學生順利掌握重點,攻克難點。
第三,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場地器材的實際,確定最佳的組織、教學方法。
二、上好課是關鍵
在體育課中,學生一方面要掌握體育運動技術動作,一方面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這樣,要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往往要體腦結合,既要領會技術動作,又要通過不斷的身體練習來掌握技術動作和增強體質。因此,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疲勞感覺,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所以,要認真上好體育課,使學生感到技術動作容易學,身體鍛煉樂無窮,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那么,怎樣上好每節體育課呢?
第一,動作講解言簡意賅、具體形象。言簡意賅、具體形象的動作講解,使學生容易抓住動作要點,較快領會動作。因此,教師在講解動作時,應突出重點和觸類旁通,并盡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過準確精練的語言和恰當的比喻使之具體、生動和形象。例如:教學前滾翻動作時,使用低頭、抬臂、前移(重心)、蹬地、著墊(腦后)等詞語來講解,并把動作過程比喻成“皮球滾動”。
第二,示范動作準確、輕松優美。教師準確、輕松優美的動作示范,會使學生在學習伊始便在大腦中留下正確的動作印象,并產生動作優美易學的感覺和強烈的學習欲望。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一定要熟練掌握所教動作,并在上課前演練幾次,確保在課中示范時做到動作準確、輕松優美,給學生一個良好的身教,為后段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組織教學的語言富有啟發性、激勵性。富有啟發性、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可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結合教材、學生實際采用促使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渴望練習、積極練習的語言來組織教學。例如:彎道跑教學時,對動作要領、離心力和向心力的關系,我暫時不講,只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沿圓圈跑時人體的感覺是怎樣的?(即身體怎樣,腳掌怎樣著地)。然后讓學生沿彎道跑三次(慢、中、快)體會動作,再用提問的方法讓學生回答上述的問題,學生基本能做出正確的回答。這時我就把學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為:克服離心體放松,身體向內沿傾斜,兩腳著地有不同,左腳前外側,右臂前內往外和,左臂離身前后擺,擺臂幅度外大內較小,右肩稍前沿線跑。這就是彎道跑的動作要領。
又如:在籃球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分析動作時,教師分別請一個動作準、一個動作錯誤(帶普遍性)的同學示范后,問:“剛才兩位同學所做的動作,好在哪里,錯在哪?”在學生做出了正確的回答后,教師用鼓勵的語氣教學,既有效地促進學生在思考中練習,在練習中思考,又使學生越練越想練,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章執勤工作
第一條認真抓好反恐防暴處突的政治教育工作,在處置工作中必須遵循全局性、合法性、系統性、安全性的處置原則,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第二條勤務組織領導:根據市局總體方案,按照勤務的規模、任務、警力部署、時間、要求和規定制定出相應的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由支隊長任組長,支隊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職能部門正職為小組成員。按照要求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第三條執行安全警衛、安全保衛勤務、反恐防暴處突、處置突發、巡邏等勤務,按照支隊黨委成員分工原則,實行分管領導具體負責,職能部門各司其責的領導責任制。
第四條勤務指揮系統實行市局指揮中心、支隊指揮室兩級指揮。勤務信息傳遞由支隊現場執勤單位及時將執勤情況上報支隊指揮室,由指揮室收集、掌握執勤動態,及時上報市局指揮中心,并及時傳達上級指示、命令。
第五條各大隊領導必須熟記市局、支隊對各類情況的處置預案,做到分工明確,親臨現場。
第六條在處置工作中做到相互配合,協調行動,樹立支隊整體觀念,具有嚴明的組織紀律、堅強的政策觀念和法律意識,講究策略方法,注意文明執勤。
第七條執行各類勤務,必須保證武器裝備和車輛的良好性能。保證人員、車輛滿員在位。
第八條接到出警命令,按照預案迅速到達現場,按照指令及時準確了解事件的基本情況,明確任務職責,做好警力部署、現場控制、果斷處置的準備工作。在處置過程中,注意講究政策、策略,做到教育疏導。
第九條執勤中保持警容嚴整,精神飽滿,做到準時到位,紀律嚴明,嚴格執法,熱情服務。
第十條執勤中始終保持高度警惕,細心觀察,全面分析,正確判斷,機動靈活,做到堅持原則不呆板,方法靈活有界限。
第十一條執勤中,執勤人員要堅守崗位,不得隨意脫崗、離崗,嚴守紀律,恪守職責,確保執勤任務的順利完成。
第十二條執勤中遇有重大情況和問題,必須及時上報,不得擅自處置,并堅決執行上級指示和命令。
第十三條嚴格遵守各項勤務制度,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以嚴明的組織紀律,過硬的軍事素質,確保勤務圓滿完成,樹立良好的特警形象。
第十四條執勤中違反勤務規定,追究直接領導責任。
第二章武器裝備管理
第十五條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做到“動槍先驗槍、用槍必擦槍”。
第十六條民警攜帶槍支必須同時攜帶《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用槍持槍證》,
第十七條建立職責明確的公務用槍管理制度,警務處為支隊公務用槍管理的主管職能部門。
第十八條必須明確武器裝備的管理責任,指定專人負責,建立完善的武器裝備使用、交接、保養、出入庫登記制度,嚴格執行“三鐵一器”、雙人雙鎖、雙進雙出和責任追究制度,有專人二十四小時值守,保證隨時領用槍支。
第十九條公務用槍實行集中保管,由專人負責領退槍支和登記工作。定期清點整理,檢查槍支彈藥,及時向支隊主管部門報告彈藥保管、領用和消耗情況。
第二十條熟練掌握武器裝備的使用性能,做到勤檢查,勤擦拭,會使用、會分解結合、會保養,確保武器裝備始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第二十一條在實彈訓練中,必須嚴格執行射擊場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安全第一,做好武器裝備的防護和射擊場的分工負責。
第二十二條為加強武器裝備的管理,警務處每月對各大隊的武器裝備進行兩次檢查,并在每周擦槍日活動中進行監督和不定期抽查。
第二十三條非警務活動嚴禁攜帶、使用槍支,不得攜帶槍支飲酒,非工作需要不得攜帶槍支進入飯店、商場和歌舞廳等公共娛樂場所。
第二十四條在執行使用槍支任務中,由槍支管理專人負責辦理出庫登記,使用后必須立即入庫并填寫入庫登記
第二十五條發生違規使用槍支案件和槍支被盜、被搶、丟失或其它事故的,必須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六條所配槍支單位發現槍支有損壞的,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槍支損害部位及損害情況。
第二十七條槍支與彈藥必須分庫、分柜存放。
第三章執法工作
第二十八條為提高我支隊防暴處突、處置暴力恐怖案件、突發性事件、大型活動的安全保衛工作的能力,逐步適應新形勢下公安工作任務,更好的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根據《人民警察法》及其它有關規定,結合支隊實際制定執法工作規范。
第二十九條執法范圍及方式
(一)各大隊在巡邏執勤中發現的和群眾扭送的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要作好登記及時移交給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
(二)各單位在處置各類群體性治安事件中,要依照《人民警察法》、《集會游行示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刑法》、《公安機關警戒帶使用管理辦法》采取響應的方法處置。
(三)各大隊在工作中接受上級交辦的案件時,要按照《烏魯木齊市人民警察巡察條例》、《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進行辦理。
第三十條執法監督與案件審批程序
(一)支隊的執
法監督委員會負責對各單位的執法活動進行監督。(二)各大隊的負責人要對本單位的執法活動進行全程監督。
(三)未經支隊領導批準,各單位不得擅自協助其他單位查處案件或幫助其他單位抓捕犯罪嫌疑人員。
(四)各單位辦理案件要嚴格審批程序,按照市局的要求,逐級進行審核。
第三十一條其它規定
(一)在辦案中能要做到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
(二)民警在辦案過程中訊問和詢問要到位、證據固定要及時、文書制作要規范。
(三)規范民警執法行為,嚴禁民警隨意執法。
特警支隊正規化建設規范之四
教育訓練工作規范
第一章教育培訓
第一條基本原則
(一)確保質量的原則。教育培訓要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從基礎抓起,要不斷改革、開拓、創新、發展,教育培訓,提高教育培訓的質量,完成各項培訓任務,提高培訓質量。
(二)服務工作的原則。教育培訓工作必須立足于隊伍基本素質的實際,立足于工作的實際,做到民警缺什么就補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以此提高民警的綜合素質。
(三)分級培訓的原則。支隊的教育培訓工作,在支隊政治處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大隊、中隊兩極負責,分級培訓。
(四)全員參與原則。支隊民警必須人人接受培訓,各單位必須保證民警定期接受培訓。樹立人人培訓,終身培訓的思想
第二條教育培訓的內容。
(一)警銜晉升培訓。按照公安廳和市局的要求,安排本單位不同銜級民警進行脫產培訓。
(二)專項業務培訓。對本單位全體民警進行知識更新,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掌握法律法規和執法操作重點和業務知識,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質、服務意識、法律素質、業務素質和協調能力。
(三)各級領導培訓。針對工作中的難點、疑點和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培訓,提高領導干部的執法水平和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參加上級組織的相關培訓。
第三條培訓的主要方法
(一)課堂講解法。針對培訓的內容,聘請有關的專家和專業人員到我單位進行現場授課,詳細講解相關知識,解答民警問題。
(二)案例研討分析法。通過實際的案例讓參加學習的民警進行分析,總結出成功的經驗并找出不足,提高民警實際的水平。
(三)實際操作法。組織民警對學習培訓的內容進行實際操作,使理論和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
(四)參觀學習法。組織民警到優秀的單位和場所參觀,請先進模范人物介紹經驗、報告事跡,參加法院有影響的案件旁聽。
第四條培訓工作制度
(一)教育培訓工作要嚴格落實考核制度。支隊的各種培訓要實行嚴格的考核、考試,并進行末尾淘汰。
(二)教育培訓要嚴格落實請銷假制度。支隊的培訓要實行逐級請假和“三級管理”(中隊、大隊、支隊)的請假制度。
(三)教育培訓要落實獎懲制度。支隊的每期培訓結束后要根據學員表現,評出優秀學員并進行表彰獎勵。民警參加上級機關組織的培訓未取得相關培訓證的,年底不得評功受獎,并扣除當月的出勤獎。
(四)培訓要建立培訓檔案,把培訓情況納入隊伍管理當中,教育培訓結果于民警的提拔使用相掛鉤。
第二章訓練
第一條為適應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的需要,加強特警支隊民警的訓練工作正規化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二條訓練的目的是提高特警支隊的整體素質,把特警支隊民警培養成為政治合格、紀律嚴明、作風過硬、業務精通、執法如山的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第三條特警支隊訓練包括初級訓練、專業訓練和實戰訓練。
第四條特警支隊人民警察訓練堅持貫徹黨對公安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從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的實際需要出發,堅持為警務實戰服務。
第五條特警支隊人民警察必須保證每個人民警察接受訓練。
第六條特警支隊訓練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工負責。
第七條特警支隊警務部門是訓練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規劃、組織、指導、管理訓練工作。
主要職責:
(一)制定訓練計劃、標準、規章制度,組織編發訓練的研討。
(二)指導、監督、檢查、協調組織訓練工作。
(三)組織評估訓練工作效果。
(四)根據形勢任務需要實施其他臨時訓練。
第八條初級訓練是對特警支隊新錄用、調入人員的訓練。
第九條經考試錄用或者從非公安機關調入公安機關人員,初級訓練時間不少于3個月。
第十條初級訓練統一執行公安部政治部制定的訓練大綱。
第八條所列人員初級訓練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理論基礎知識、法律法規基礎知識、公安業務基礎知識、警務技能和體能訓練等。其中,警務技能和體能訓練的時間,不少于訓練總課時的50%。
第十一條專業訓練是特警支隊警務實戰所需要的技能要求進行的訓練。
第十二條專業訓練內容和方式由警務處和業務大隊共同確定。
第十三條根據新頒布的公安法律、法規、規章實施和形勢發展的需要,結合專業訓練組織開展知識技能更新訓練。知識技能更新訓練可以單獨實施,也可以與專業訓練結合實施。
第十四條實戰訓練是特警支隊業務大隊根據案例及情況想定進行反復演練的訓練。
第十五條根據訓練任務的需要,建設訓練基地。
第十六條加強訓練基地的正規化建設,保證其能夠完成相應的訓練任務。
第十七條根據訓練大綱、教學計劃的要求,對參加訓練的人民警察進行考核。考核方式和試題編制內容,根據訓練種類由警務部門確定。
第十八條對全部或者主要課程(科目)進行考核,考核成績不合格者必須在限定時間內進行復訓或者補訓。專業訓練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對訓練課程(科目)進行考核。
摘要運用當今體能訓練的熱點核心力量等方面的知識,結合長時間的訓練實踐對技巧啦啦隊運動員技術穩定性問題從核心力量訓練的角度給予分析,并提出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原則與方法,希望通過核心力量訓練提高技巧啦啦隊技術的穩定性。
關鍵詞核心力量技巧啦啦隊動作穩定性訓練原則
核心力量訓練研究源于核心穩定性的研究,1985年,Panjabi提出了脊柱穩定性,認為脊柱穩定性可以從3個方面進行研究:被動脊柱骨、主動脊椎骨和神經控制單元,首先被應用于醫學康復領域。20世紀90年代初,一些歐美學者發現核心部位肌肉對人體的運動能力有很大影響,被廣大教練員應用于競體領域。
近年來,核心力量在競技體育中的作用日益明顯,提高了運動員的身體穩定性和促進了上下肢的協調用力,本文從技巧啦啦隊技術角度出發,對身體的穩定性訓練進行探討,將核心力量訓練在技巧啦啦隊的訓練原則進行闡述。
一、核心力量的界定及解剖學結構
(一)核心部位與核心力量的界定
核心部位的界定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論,本文從技巧啦啦隊的訓練中核心力量的功能角度出發,認為核心肌群是指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的區域,包括附著在脊柱、髖、骨盆周圍的深層肌肉和背部、腹部以及構成骨盆周圍的肌肉、肌腱及韌帶系統。核心力量是指附著在人體核心部位的肌肉、韌帶及結締組織在神經支配下收縮以及它們之間的協作所產生的力量。核心力量是一種與上肢、下肢力量并列的,以人體解剖部位為分類標準的力量能力。
(二)核心肌群的解剖學結構
在解剖結構上,人體的核心部位既包括了肩關節、脊柱、骨盆和髖關節等骨骼以及它們周圍的韌帶和結締組織,也包括附著在這些骨骼上的肌肉。
表1 核心區的肌肉起止一覽表
肌群 肌肉名稱
起止點都在核心上 起點在核心上 指點在核心上
盆帶肌 髂肌、腰大肌、梨狀肌、臀大肌、臀小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
大腿肌 骨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股、二頭肌、半健肌、半膜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背肌 回旋肌、多裂肌橫突間肌 背闊肌、下后鋸肌、豎脊肌
腹肌 腹內斜肌、腹橫肌、腰方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
人體核心肌群的排列可以分為三種:縱向、橫向和少部分的斜向排列。核心肌群的這種多維排列是人體產生屈伸力、側屈力和扭轉力。核心肌群的多維排列是構建核心肌肉訓練方法的客觀依據。要求在構建訓練方法時,必須根據肌肉的解剖結構均衡發展各部位肌肉。根據人體的三個面(即矢狀面、額狀面、水平面),設計人體的不夠方位的屈伸、側屈和旋轉多維運動。人體的核心肌群,在人體的運動中起到穩定、傳導力量、發力減力等作用,對于人體在運動過程中保持平衡有著重要意義。
二、動作穩定性是技巧啦啦隊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技巧拉拉隊的動作中可以將技巧拉拉隊的穩定性分為靜態動作穩定性和動態動作穩定性兩類,靜態動作穩定性是對姿勢和平衡的保持;動態動作穩定性是維持動作的產生和控制,包括靈活性柔韌性力量協調能力。在技巧拉拉隊中,動作失誤的最大原因就是由于動作的穩定性不夠造成的。
在技巧啦啦隊的比賽中,難度是制勝的關鍵因素,而在難度的提高中,身體的穩定性又是訓練的難點和重點,所有的難度都是在保證身體的穩定性的基礎上順利完成的。隨著技巧啦啦隊的不斷推廣,技巧啦啦隊的難度也不斷提升,在國內的比賽中,單臂的七級難度不斷出現,而且出現了很多新的花樣,這就對我們的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巧啦啦隊動作的完成時依靠全身協調用力,將重心控制在一條重力線上,也就是尖子與底座要將重心保持穩定。尤其是底座隊員,要協調用力將尖子的重心控制到自己的重心上。這就要求運動員要有良好的力量素質。我們都知道力從地起,但是我們技巧啦啦隊的作用點在手上,這就要求我們運動員必須具有良好的核心力量,才能將力量從腿傳遞到腰再向上直到作用于尖子。只有具有良好的核心力量底座才能安全地、高規格的完成各種動作。尖子也是必須有良好的核心力量,才能在不穩定的腳下,保持身體平衡,穩定地完成動作。
三、技巧啦啦隊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與傳統腰腹力量訓練的關系
核心力量的訓練與傳統的腰腹訓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訓練部位上,核心力量訓練重點在于深層的小肌肉群,而腰腹訓練則在于外部的大肌肉群;其次在練習的形式上,核心力量訓練可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縮,而且強調兩端固定的靜力性收縮,在運動方向上采用一維、兩維和三維的運動;在負荷上夜游很大的不同,核心力量訓練一般是克服自身的重量或是小負荷的力量練習。
核心力量與傳統的腰腹訓練不同但是卻互補,在安排訓練是應根據不同運動員的不同階段安排不同的訓練內容,有針對的發展運動員的核心力量。
四、技巧啦啦隊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原則
(一)循序漸進原則
核心力量訓練的負荷一般以克服自身體重和輕負重為主,這是因為核心部位是人體肌肉力量的薄弱環節,參與工作的肌肉大部分是位于機體深層的小肌肉群,它們不可能承受大的負荷重量。因此技巧啦啦隊運動員核心力量的訓練結構從易到難,數量從少到多,逐漸增加難度的訓練原則。核心力量訓練更加強調動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而不是快速度和高負荷練習。
1.穩定狀態的無負重練習
在穩定的狀態下,以克服自身體重為主要負荷的練習。這種練習是為了激活、募集附于脊柱的穩定肌和運動肌,是運動員能夠更好的體會核心肌群用力和控制自己身體。
2.不穩定狀態下的無負重練習
借助氣墊、健身球等輔助器材,使機體處于不穩定狀態,以克服自身體重為主要負荷的練習。可以激活、募集到更深層的小肌肉參與到機體的運動中。
3.穩定狀態的負重練習
在平衡狀態下借助器材模擬實戰情況進行的訓練。這種練習時在徒手練習對集體刺激不足后的進一步練習。由于這種方法強度更大,做一可以募集更多的肌肉參與工作。
(二)結合專項原則
大量的科學實驗和運動實踐證明,身體素質的訓練必須與專項相結合,核心力量的訓練也是如此,核心力量的訓練還要跟腰腹訓練相結合,根據技啦啦隊的技術特點設計出符合技巧啦啦隊的訓練方法,否則就變成一般性力量訓練。
參考文獻:
[1]趙佳.核心區力量及其訓練研究進展[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3):218-220.
[2]王衛星,李海肖.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8):1119-1121,1131.
[3]王衛星.核心力量訓練的作用及方法[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8(2):12-15.
角落活動由諸多的學習區組成。諸如娃娃家,益智角,美勞角,音樂角等一個個小小的區域,供幼兒任意 選擇。它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劃分得多與少,材料的投放可以由淺入深,這樣幼兒會在比較容易接受的 基礎上產生興趣,學習起來會更加專注。
教師設置諸多的學習區是為給幼兒創設良好的自主環境。但對于各個區的指導是很難面面俱到的,總會有 所偏重,使某一學習區具有其特色。對于3-4歲的幼兒,多是從家里直接來到幼兒園,對幼兒園的一切都很 陌生,不會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區來活動。但經過我們一年來的努力,班里開展的角落活動真是各具特色 ,孩子們再也不是剛入園時哭鬧不休,膽小怕生的樣子,而是生龍活虎般的小家伙了。孩子們的個性在此得到 了充分的展現,幼兒園成了他們必不可少的娛樂場所。幼兒之所以每天都懷著愉快的心情入園,勢必有他所盼 之事,通過觀察,我發現幼兒來園后第一個選擇的活動區就是音樂角。孩子們之所以這般喜愛音樂,我想是和我一年來的潛心鉆研和有目的的培養分不開的。在此我想淺談一下創設音樂角的體會。
首先要明確創設的目的。針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作為重點,其次是培養幼 兒的節奏感,對音樂的感受力及加強音樂技能的訓練。
接下來就是創設過程以及材料準備。音樂角相對于其它角,它需要有一個較大的空間,利于孩子們又唱又 跳,隔音效果還要相應的好一些,以免影響其它角的活動,背景的裝飾最好能襯托音樂角的氣氛。至于材料的 準備,要由簡單到復雜。隨著幼兒打擊樂水平的 提高,逐漸出現三角鐵、雙響筒、鈴鼓等一些復雜的樂器,讓幼兒更加靈活而逼真地表現音樂形象。
活動區的精心創設,并非裝飾,更重要的是發揮其教育作用,讓孩子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但對小班幼兒 ,教師必須給予更多的指導。幫助他們如何使用樂器,如何跟著音樂敲擊,與小朋友之間怎樣合作等。這就需 要教師既做指導者又做參與者。
通過實踐,我認為開展音樂角活動,大大豐富了角落活動的情趣性。它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陶冶幼兒的性格,體驗愉快情趣
這一點是其它活動區所不能相比的,音樂本身就是一門動的藝術 ,音樂區是幼兒個性充分體現的最佳場所。通過幼兒來園后第一個選擇音樂角這一現象就能充分說明,幼兒對 美好情感的體驗是多么需要啊!
二、與集體教學的有機配合,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幼兒進行輔導
小班集體教學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1 5-20分鐘,稍縱即逝,僅僅靠這一點點時間來給幼兒傳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和角 落活動中進行。教師可以把重點和難點在集體教學中滲透,個別輔導放在角落活動中進行。比如學唱歌曲可以 全體進行表演,邊唱邊跳可以在角落活動中教師輔導或引導幼兒自編自演,還可以編成打擊樂進行節奏訓練。同時為園里的大型娛樂活動幼兒的表演項目提供了可能。
三、活動區的游戲多樣性,對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音樂角活動的內容非常豐富,也 是運動量最大的學習區,它可以通過舞蹈、游戲、律動等多種方式達到靜中有動,動中有樂,孩子們邊唱邊跳 ,手舞足蹈,無形中加大了幼兒的體能訓練。又如幼兒在欣賞一首歌曲的時候,自然會根據歌詞內容聯想到美 丑善惡,這樣就加強了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凈化了幼兒的美好心靈。一曲《我的好媽媽》充分體現了幼兒對 媽媽無限的愛……
四、促進同伴之間的交流,增強協同合作的能力
對于3-4歲幼兒,他們還缺乏彼此間的交流,幼兒 從熟悉的家庭一下子進入到陌生的集體,是急需建立一種和諧愉快的同伴關系的,而音樂角的設置,恰恰增大 了同伴之間交往的機會。他們可以協同合作演奏同一首樂曲,可以拉起手來跳同一支舞,是完全無需老師插足 而自發形成的這種同伴關系的。相比較之,其它活動區多是幼兒獨立進行的或是只有單一固定的伙伴,而不同 于音樂角,幼兒更換的頻率高,每日的活動伙伴都有所不同,因此為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起到了促進作用。
五、針對幼兒的個性差異,從而改變其不良性格
[關鍵詞] 體育課 與時俱進 以人為本
一、一節好的體育課必須具備《標準》中的基本理念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一指導思想是對學校教育本質功能的重新定位,它指明在課程的設計,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以及對教師的要求和對學生的客觀評價等諸多方面加以解決。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體育教學以傳授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為中心、重視體育教材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對象意識不強,教學始終在演“獨角戲”。是“見物不見人“的發展。《標準》要求我們以人為本,確立人的主體意識,將教學的人的主體意識,將教學的重點應從重傳授轉向發展。
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標準》指出:“關注個休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并根據這些差異確定學習目標與評價方法,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要學習的內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運動中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自主體育的思想教學過程,要有教育民主的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使學生充分自由地發展自己,認識自己,教師應與學生共同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二、一節好體育課要有明確目標
目前,比較認同的學校體育目標是多元化的階段性目標,小學是以學會基本動作為目標的運動教育,更多地注重體育興趣、愛好的增減,初中學生以掌握各種運動項目為特征,注重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高中和大學以終身體育為目標,注重體育能力的素養的提高。具體到每個學校,都是圍繞著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的目標,而且每人目標又劃分出不同的水平目標。采取的是目標管理,這和以往有很大的改變和不同。
一節好體育課的內容要圍繞目標來選擇。《標準》進一步向適應學生身心特點和個性要求方面發展,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各地各校教師可以選擇多種多樣的內容,采取多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達成學習目標。
三、一節好體育課要求任課教師要做到“四熟”、“四活”和“三精”
“四熟”,是熟《標準》、熟教材、熟動作、熟學生。熟《標準》,是因為《標準》是教學的依據;熟教材,是因為要把握一堂課中學生作示范,對培養學生的整體動作印象起直觀作用;熟學生,是國為學生的程度不一樣,教學中的要求要因人定量。
“四活”,是指課堂氣氛活、授課方法活、學生思維活、處理手段活。課堂氣氛活是要求教師教態自然,精神要飽滿,要以滿腔熱情激發學生的情愿,儀表、姿態要得體,聲音洪亮、清晰,不然,就不能得心應手。授課方法活,是因為一節課中教學活動多變,動作復雜,練習時間有限,要想有一個好的效果,就必須仔細地思考,反復推敲,不能抱住一種方法一成不變。把學生的思維搞活與強弱的矛盾,如果對學生不誘導,不啟發,不及時地給學生提供思維線索,學生就會感到盲目,無所適從。處理手段要活,是因為體育課堂多以室外活動為主,教學環境多變,學生流動性大,注意力易分散,有時會遇到預料不到的情況,所以,教師要采取多種處理手段,務必給學生一個明確或適當的答復。
“三精”,指講課的內容任務設計精、主干課程設計精、教學語言講解精。如果講課的內容任務設計精,就能夠概括全貌、勾勒輪廓、開門見山、故事開路、寥寥數語、恰到好處,就能夠激發學生思維、興趣和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主干課程設計精,是因為主干教材是課堂核心,只有考慮如何突出重點、分散或轉移難點;教學講解精,是以語文的概括性和科學性為主要特征的,一堂好的體育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師生語文上的交流,所以體育任課教師就從“精練”入手,博中求精,才能夠達到課堂互動。
四、教學組織方法的創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舊的體育教學方法長時期處于主體狀態,其變化缺少邏輯性。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有所創新,其中包括練習方法的創新,教學態度上的轉變,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現代教育技術的創新,學習內容的創新。比如,增加鄉土教材,開發利用新興體育項目等方面的創新,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喜歡體育課。
五、一節好體育課呼喚綜合型、科研型體育教師
《標準》要求,現代化體育教師加強知識更新,提高多方面素質。《標準》對體育教師文化水平、知識面、學歷、科研水平等多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天的體育課堂與以前大不相同。《標準》下,體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師德。良好的品格對學生會產生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形成。教師要完成肩負的重任,就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要具有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博覽群書;豐富文化知識,以及熟練的示范動作技能等,成為綜合型的高素質體育教師。
六、一節好體育課要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
這里所說的“即時評價”,是指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上,針對在練習的學生及時進行“口頭評價”或“非語言行為評價”,能夠與學生達成一種無形的默契,達到師生雙邊互動,順利完成動作的激勵性評語,使得一節體育課的教學目標,在學生身上得以實現。“即時評價”的方法應簡便易行、公平、合理,充分體現公平性、激勵性、發展性原則。不能只進行體能訓練,而忽視態度、意志、情感、習慣、身體形態、技能等因素。體育教師在課堂上經常運用“即時評價”,評價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多運用“好”“很好”“不錯”“相信自己”“堅持一下”等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如能始終把“即時評價”貫穿在一節課堂之中,會有顯著的課堂效果。
七、一節好體育課應創造一個熱烈、輕松的課堂氣氛
【關鍵詞】素質教育;體育教育;大學生;素質培養;作用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熱點問題。教育理論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探討,許多高校正積極探索大學生素質培養的有效途徑。高校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專門型人才的地方。因此,人才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素質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在培養21世紀專門型人才中發揮積極作用。體育教育作為一門學科,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德育、智育、美育等一起形成培養我們現代化事業所需要的、跨世紀的全面發展新人的完整教育體系。從體育本質看,它不僅造就人的健康的體魄,它還造就人的美好心靈。又由于體育教學有別于其它學科,是師生兩方面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復雜的活動過程,在大學生全面素質培養中更具有參與性與實踐性。因此, 體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就應全面發揮它在素質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一、體育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
素質教育可以包括兩點:一是以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為根本目的;二是以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為辦學宗旨。素質教育主要是指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勞動素質、審美素質、個性心理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其特性主要包括全面性、全體性和個體性。全面性是指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體性是指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健康成長;個體性是指教育要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根據素質教育的全面性來看,以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為主的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體育教育中,也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全面性、全體性、個體性等特點。
那么,也可以說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1.體育教育是以發展學生身體為主的教育活動,但是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內容,體育對身體素質發展的影響, 實質就是通過體育促使青少年的身體形態、機能、能力和精神幾方面得到充分的、均衡的發展。體育對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體育教育可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將德育滲透到體育之中。可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 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體育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正確的審美觀:從體育美學的觀點講,體育中的美育主要指通過協調發展身體,來塑造勻稱的體態、完成有力、熟練敏捷的優美動作,以及培養開朗的胸襟、堅毅的性格、高尚的情操。
2.體育教育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當今時代科技日新月異, 競爭十分激烈,只有具備創造能力,競爭能力的人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個性的發展要求就是要培養青少年在德、智、體諸方面創造性地主動得到發展,為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打好基礎。
3.高校體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既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而教育在人的素質構成中起主導作用,這就決定了高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所擔負的重任。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 對高校體育的認識也在逐步深化,體育已從單一增強體質的本質功能向教育、競技、娛樂、生活、促進個體社會化等融合的方向變化而形成了多元化功能;對體育教學效果的評價也從單一的生物觀向生理、心理、社會三維評價過渡。高校體育的本質功能是促使學生的體質、心理、品德、適應能力得到最大發展。所以說體育學科育人優勢,在素質教育中具有其它學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二、優化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是重點,也是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實現優化高校體育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高校體育教師應做到優化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優化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設計,優化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組合等,通過優化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以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1.制定高校體育教學優化目標。目標教學是構建素質教育的重點,它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必須了解、熟悉、掌握教學內容,明確高校體育教學大綱,因材施教,使目標教學落到實處。高校體育教師在傳授新內容前,首先弄清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上提示的教學步驟,再分析學生達到這個目標的難點是什么。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習慣、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反復鉆研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明確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確定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把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及時交給學生,讓學生心里有數,從而達到了教有目標,學有目標,指導檢查也有目標,使之在課堂上能有的放矢進行體育教學,順利完成高校制定的體育教學目標。
2.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設計優化。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應努力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索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做到這點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以調動他們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形成以學生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育人為目的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在優化高校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時,可采用“啟發式”、“學導式”教學法。第一,高校體育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做到深入淺出,以達到“導”在關鍵上的目的。第二,在學習前對學生講明學習的難點,當學生在學習時遇到困難,迫切需要教師解難答疑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指導,把握好關鍵時刻,恰到好處。
3.優化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結合。隨著教學觀念的更新,高校體育教學方法也要有所改變,這就要求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按照知識技能的相對完整性,可將高校體育教學知識技能發展序列采用“五步教學法”;即:復習、介紹、操練、練習、鞏固。在每一個步驟當中,高校體育教師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示范講解、測試、預測、提問等復習方式,通過分組進行練習;通過做游戲等方式提高運用高校體育技術的能力。高校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健康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
4.構建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關鍵在于高校體育教師的自身素質。教書育人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規律,高校體育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高校體育教師,自身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高校體育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生最具影響力,優秀的高校體育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文明禮貌,勇于改正錯誤。高校體育教學既有高校體育理論課,又有體能訓練課。因此,作為一名高校體育教師要忠于教育事業,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參考文獻】
[1]吳亞娟.關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12).
[2]萬勛.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科技信息,2009(10).
[3]蘇桃,劉文娟.論圖書館對體育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J].山東體育科技,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