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親子溝通的必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親子景觀的概念
親子景觀是一種廣泛存在于各類型景觀里的一種景觀亞類。只要提供父母和子女參與的可能,都可以稱為親子景觀。親子景觀以家長和孩子雙方的需求為核心,應滿足他們雙方的共同需求,而非任何一方的需求,因而親子景觀具有雙向性的特點。
2.觀察與訪談———問題的提出
經過在鄧迪市為期3個多月的觀察以及與當?shù)鼐用竦慕涣?,發(fā)現(xiàn)當?shù)厣罟?jié)奏較緩,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親子同樂的場景。但在走訪了市區(qū)幾個適合兒童游玩的公園,如洛奇(Lochee)公園、維多利亞(Victoria)公園和巴克斯特(Baxter)公園等,發(fā)現(xiàn)大多設施陳舊落后,且數(shù)量少,已無法滿足游人的日常需求。其中面積最大、人流量最大的巴克斯特公園,據(jù)官方統(tǒng)計數(shù)字,周末平均每小時大約有40個家庭游覽,人流量是其他公園的2倍。經過觀察和與游人的交談,主要的問題是現(xiàn)存的游戲設施只能孩子玩耍,家長無法參與活動,并及時照顧孩子。游人期望完善公園設施的意愿較高。此外還單獨訪談了公園管理主席艾琳•謝爾特(IreneShearter),她提出了存在的問題:游戲設施數(shù)量不足、缺少遮風擋雨的設施以及沒有適合家庭娛樂活動的場所和設施。并希望利用政府部門的資金,使巴克斯特公園得到切實的改善。因而,作者選取了巴克斯特公園作為改造設計的對象,為其融入親子景觀。
3.親子景觀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
基于觀察與訪談的結果,本設計中采用分鏡頭腳本設計(storyboards)的方法為游人介紹公園未來的親子景觀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以英國當?shù)匾黄胀彝楸尘?,描述了周末的家庭生活,比起室內有限的玩具,孩子更渴望外出玩耍,呼吸空氣、享受陽光與接觸大自然,引出親子景觀建設的必要性。而當家長帶領孩子去公園后,卻發(fā)現(xiàn)沒有合適的親子設施讓他們共同游戲、分享彼此的快樂,這無論對于愛子心切的父母還是對父母依賴的孩子來說,親子景觀的存在有其現(xiàn)實意義。
二、設定目標與初步解決方案
設計目標設定為“縮小代溝”(bridgingthegaps),旨在改造巴克斯特公園,為市民提供一個父母與孩子交流和互動的戶外親子樂園,和提供一種新的鍛煉身體的方式。并通過相關利益者圖、頭腦風暴和思維導圖的方法,得到目標群和相關的解決方案信息點———初步解決方案的提出。
1.相關利益者的分級
運用服務設計中的相關利益者關系圖(stakeholdermaps),選出本設計重點訪談和交流的對象。圖中按照影響力和吸引力兩個維度構成二維坐標系,于4個等級中,選取最高指標的群體作為目標群(targetgroup),分別是父母、小孩和專家,其中專家分別為:斯瑞色•林(TheresaLynn)———鄧迪市參議會藝術發(fā)展主任;艾琳•謝爾特(IreneShearer)———巴克斯特公園管理者;杰瑞•布瑞(GerryO′Brien)———鄧迪市參議會景觀建筑師;菲翁娜•凱倫•伍德(FionaKarenWood)博士———羅伯特高登大學健康和福利研究所的研究員,兒童行為研究專家。
2.頭腦風暴和思維導圖
頭腦風暴是一種集體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通過集中專家共同思考同一問題,進行充分的信息傳遞和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反饋,引起思維共振和連鎖反應,從而導致創(chuàng)造性意見的產生。而思維導圖是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文并重的思維工具,它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對公園所面臨的問題有一定了解后,采取了頭腦風暴(brainstorm)的方法對親子相關的主題如家庭、學校、鄰居、朋友、老師等人或事進行聯(lián)想,并對頭腦風暴過程中產生的信息進行思維導圖(mindmap)的歸類和總結。通過歸類的思維導圖,清晰了然地看到與主題相關的信息,這樣在設計過程中便能最大限度地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使設計更周全。
三、確定基本的親子項目
確定基本的親子項目主要采用訪談法,并進一步篩選和利用輔助工具輔助設計思考。
1.實地訪談
為了盡可能多地得到關于公園中的親子景觀設計的意見采用了實地訪談的方法,主要有訪談卡片(prototypecard)和交流板(talkboard)2種形式。4.1.1訪談卡片設計出訪談卡片包括問答和繪畫兩部分,其中問答部分的題目針對成年人和18歲以下未成年人分別設計,訪談了31個大人和17個小孩。4.1.2交流板為了長期收集游人對公園的建議和意見,以及游客間的交流與互動,針對大人和小孩設計了不同版式、大小的交流板,擺放在公園入口處和兒童游戲設施旁。
2.研討會
在訪談結束后,源于生活和與家長、孩子交流后總結的信息,初步設計出25個基本的親子項目。為了進一步篩選親子項目,在復活節(jié)當天邀請了51位家長和50位小孩參加了研討會,讓家長和小孩分別對所設計的25個親子項目進行投票。每位參與者各5張選票選出5個喜歡的項目,其中小孩的選票為橙色,家長的選票為藍色。統(tǒng)計結果(表3),經過與公園管理者艾琳•謝爾特的討論,決定:排除票數(shù)較少的7個親子項目,并選取平衡度在0至0.3的11個親子項目。平衡度越接近于0,表示受到家長與孩子雙方喜歡的程度越大。
四、深入設計與服務成果
通過輔助工具(prototypes)中的三維思維板(ideasboard)和場景模型(scenariomodel)、合作設計(co-design)、研討會(workshop)和訪談法進行深入設計,并產生最后的服務成果。
1.輔助工具
在設計過程中,利用直觀表達設計想法的三維思維板和手工模型等輔助工具,供用戶體驗其功能,以期獲得改善或功能優(yōu)化的意見。
1.1輔助工具一:三維思維板
三維思維板,將之前的25個親子項目做成可移動方塊貼在板上,按照研討會的結果,分為4個等級:第一級可以納入最終設計中,第二級需要進行改善設計,第三級需要斟酌實用性,第四級則為不受歡迎、可刪除的項目。同時,在右下方放入所收集的改善意見和想法;在右上方的公園平面圖的相應位置上,用比較簡潔快速的可視化方式貼著一些作者的新想法,以清晰直觀地輔助作者思考和傳達給他人作者的設計方案。
1.2輔助工具二:場景模型
為了使往后的設計更具有空間感,將排在前5的親子項目做成了場景模型。其中,音樂舞臺位于中心大草坪上,以渲染傳播快樂的氛圍;燒烤區(qū)以防煙霧影響其他游人,放置在有植物阻隔的區(qū)域;繪畫區(qū)放置在一個風景較好、安靜的區(qū)域;跑步道和雙人自行車道巧妙地分開,保證游人的安全又保持行車路線的暢通。場景模型的制作,可以幫助設計更貼合實際,是從夢想到現(xiàn)實的一個很好的工具橋梁。
2.合作設計
合作設計是對相關利益者的統(tǒng)籌考慮的系統(tǒng)的設計思路。為了使25個親子項目更具創(chuàng)意和更符合當?shù)匚幕偌斯I(yè)、建筑、平面和景觀設計背景的6位當?shù)卦O計師進行合作設計,本次合作設計由角色扮演(roleplay)和融合設計(rip&mix)組成。
2.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可以幫助設計者體驗真實場景,讓他們分別站在不同的立場思考問題,以提供給設計師新視角和新想法。作者將6個人分為2組,每組3人分別扮演家長、小孩和設計師的角色。根據(jù)作者提供的表格開始制定自己的虛幻角色(姓名、年齡、性別、愛好、家庭成員等)并想象自己的生活。家長和孩子需要想象當帶著孩子或者跟父母去公園玩時,會遇到哪些問題,對公園的需求是什么;設計師需要不斷地傾聽和記錄他們的問題和需求,然后設計出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服務,并分析所帶來的價值。結果顯示,所考慮的主要為安全問題,如打架、車輛和自行車的安全,動物的安全(如流浪狗咬人),游戲設施的安全(建議增設負責安全的專員和各種急救措施),殘疾人無障礙設施以及衛(wèi)生設施等。
2.2融合設計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融合設計中,每個人需要從上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成果中選出一樣,然后再另選一樣與之沒有任何關系的事物,分析提煉兩種事物的某些特征、功能或使用者的反應等,融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產品或者服務。最后所設計的服務或產品有:兒童自救系統(tǒng)、飲料交流桌、教育設施和小型圖書館、樹屋、游戲屋、海盜城堡、蘑菇避雨亭等。
3.青少年中心的研討會
設計在青少年中心舉行了研討會,目標是了解孩子夢想中的公園,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并測試現(xiàn)有的親子項目,讓孩子對現(xiàn)有的親子設計提出看法。
3.1從孩子的角度設計
巴克斯特公園組織9位6~11歲對巴克斯特公園比較熟悉的孩子,讓他們以繪畫、手工、捏橡皮泥的方式來描繪在巴克斯特公園游玩時夢想中的游樂方式。然后組織老師和孩子們一起選出最受歡迎的5個設計,分別為多功能游泳池、瞭望塔、披薩城堡、機器人、機器人垃圾桶。在此過程中,作者還發(fā)現(xiàn)有聲物體和電子類游戲更能吸引小孩子的興趣。
3.2對親子項目的檢驗
由于中西文化差異,這些項目可能并不受西方孩子的歡迎。因此,作者讓這9位孩子在親子項目中選擇他們不喜歡的,并列出理由。
4.訪談
家長與專家設計了1份調查表格,對巴克斯特公園的27位家長們進行了訪談,主要是讓他們對不喜歡的親子項目提出意見。在與家長的交流過程中,家長對活動項目的擔心更多的是孩子是否喜歡,是否允許親子同樂,以及安全問題。因此,親子項目的設計應更多地側重于孩子的興趣點,同時給家長提供與孩子一起玩耍的機會。而專家的訪談,是為了使設計更完善、更好地加強親子溝通,并融入其他領域知識。專家的建議,開闊了設計思路,使設計成果更具有包容性和專業(yè)性。
5.服務成果
通過以上的研究,最終決定以方案文本、效果視頻,以及服務卡片(servicecard)來告知家長能夠通過怎樣的戶外活動來加強與孩子間的交流與互動。方案最終以上文的研究結果為基礎,結合現(xiàn)狀布置親子項目,形成“一帶、四區(qū)”的布局結構,其中一帶指的是自行車景觀道,四分區(qū)分別指的是游戲設施區(qū)、DIY區(qū)、家庭花園區(qū)和運動設施區(qū)。
五、結語
【關鍵詞】家園合作 尊重 平等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24-02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與家長的交流溝通,是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工作的有效途徑,也是為幼兒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庇纱丝梢?,只有家園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促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高,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和諧發(fā)展。
一、利用多種形式,提高家長對家園合作的認識
家園合作是幼兒園和家庭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活動,只有雙方在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才能積極配合,促進幼兒更好的成長,教師需要家長的支持,家長也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幫助,只有讓家長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才能正視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之間的關系,明確家園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開展家庭教育講座
聘請教育專家進行家庭教育講座,向家長宣傳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長的教育責任感;向家長宣傳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宣傳科學的育兒方法和知識,使家長通過講座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共同配合的重要性,從而能積極的配合幼兒園工作,并參與到家園共育的活動中來。
2.互動平臺
利用家長園地、班級博客、微信等平臺對家長進行指導與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家庭教育方法、幼兒園活動內容與目標、幼兒近期活動表現(xiàn)、需家長配合的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活動內容的同時,激發(fā)家長以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教育的活動中來,真正實現(xiàn)“家園共育”。
二、創(chuàng)設溝通多渠道,促進家園合作實效性
1.接送交談與電話聯(lián)系
利用接送幼兒這段時間簡單的向家長介紹孩子在園的情況和表現(xiàn),并了解孩子在家的行為表現(xiàn)、家庭環(huán)境、家長的教育方式及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難和需要教師協(xié)助解決的問題,同時針對孩子情況家園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共同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育,以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電話聯(lián)系更是一種簡便快捷的聯(lián)系方式,教師和家長可以針對隨時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聯(lián)系溝通,尋求解決的方法,使家園教育同步化。
2.家長助教和開放活動
為了使家長對幼兒園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每個學期都會開展家長助教和親子開放活動,請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來,發(fā)揮自身資源優(yōu)勢,彌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并在與幼兒歡慶六一、快樂游園、親子運動會等親子互動中更加了解、體驗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園生活,從而積極建立起主人翁意識,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幼兒園管理和幼兒教育中來,真正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互助合作伙伴。
三、尊重家長、平等對待,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溝通
1.以誠相待 主動溝通。
主動真誠的對待家長,是做好家長工作的關鍵,每天接送幼兒時間,教師都熱情微笑的和家長打招呼,并且主動的將孩子在園的情況告訴家長,使家長在感受到老師熱情的同時也體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和對工作的盡心盡責,家長才會信任老師,放心的將孩子交到老師手中,并且愿意和老師溝通和合作,只有家長相信老師,才會消除顧慮,積極支持我們的工作。
2.運用技巧 巧妙溝通。
和家長達成共識是家園溝通的最終目的,每位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贊美,所以教師在和家長溝通孩子情況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在贊美孩子優(yōu)點的同時,避重就輕的提出孩子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這樣家長一般都很容易接受,也愿意配合我們的工作。只有家長積極配合了,在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方面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因人而異 靈活溝通。
不同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同,對老師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與家長交流時,要因人而異靈活溝通,對年齡大的家長就多反映一些孩子在園的生活情況,對于年輕的家長多反映一些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情況,并爭取他們的支持;而對于文化較高的家長,教師要引導家長了解客觀的評價觀和適當?shù)慕逃砟?,從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水平來談孩子的發(fā)展。對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長,教師就用淺顯的語言宣傳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在選擇需要配合的工作時,也要量力而行,并做好簡單的解釋工作。
總之,有效的溝通,是做好家園工作的關鍵,是架起家園互信、互相理解、共同合作的橋梁,是保證幼兒健康成長、和諧發(fā)展的基礎,也是促進教師、家長共同化成長的有利途徑。
關鍵詞:親子關系;初中生;道德教育;道德行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8-0183-02
親子關系原為遺傳學用語,指親代與子代之間的生物血緣關系,后來被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學科借用來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關系[1]。在社會心理學領域,父母與子女間的人際相互關系不僅基于血緣,也基于日常的生活。親子關系作為人生建立的第一種社會關系,對構成獨特個性、道德品質,建立獨特的社會關系網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對于其他人際關系,親子關系具有不可選擇性、永久性、親密性和權利義務的特殊性[2]。
一、初中生親子關系
初中階段是從依戀父母的兒童向擁有獨立自主精神的成人轉變的重要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正處在青春發(fā)育期的初中生,迎來個體生長發(fā)育的第二個高峰。思維模式由兒童時期具象思維轉變成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并在認知過程中運用假設和推理考慮問題的可行性。身體的發(fā)育,使初中生開始認同“成人感”,隨之而來的是心理范疇的自我意識活動空前高漲。
初中階段的親子關系,區(qū)別于兒童時期單純的聽從與命令的互動關系,呈現(xiàn)不同于高中階段利用原有的親子關系影響為獨立生活進行鞏固的多方不穩(wěn)定性。日本學者詫摩武俊說:“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論,在從嬰兒期到兒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其別是社會化)過程,父母子女間的關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構成因素[3]。親子沖突和親子親合作為親子關系的兩個基本維度,在青少年時期,是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的共存關系。而王美萍等人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法,運用親子沖突與親子親合問卷對648名初一、初二和高二的學生與父母的沖突強度和親密性等方面調查研究,從性別、家庭社會地位等各方面探討親子沖突和親子親合現(xiàn)象之間的互動關系,也證明了親子沖突與親子親合結合研究親子關系的必要性。
(一)初中階段親子沖突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可以將親子沖突理解為親子間由于認知、情感、行為、態(tài)度等的不相容而產生的心理或外顯行為的對抗狀態(tài)[4]。親子沖突是人際沖突的一種,引起人際沖突的因素復雜多樣。結合青少年發(fā)展的獨特性,引發(fā)初中生親子沖突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
1.父母的命令式教育模式與初中生“自我成人感”的矛盾沖突
1994孟育群等人對天津市普通中學初中學生639人,調查“子女與父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問題,占調查人數(shù)最多的一項就是“我要求獨立自主,可是父母仍然把我當小孩子看待?!盵5]青少年從生理和心理上,都把自己歸為“成人”。按照對成人的自我認知,青少年把自身置于“成人”的社會地位中。在父母眼里,子女永遠都是孩子。青少年的自我發(fā)展需求受到抑制,表現(xiàn)為反抗父母的權威教養(yǎng)方式,從而導致親子間沖突產生。
2.社會大環(huán)境下的代溝
由于時代和環(huán)境條件的急劇變化,家長與孩子之間在價值觀念、行為取向的選擇方面出現(xiàn)差異、隔閡以及沖突。用西爾斯的解釋,這種社會現(xiàn)象就是“代溝”[6]。傳統(tǒng)的“天下父母無不是”的觀念與青少年所處民主、合作模式的新型社會環(huán)境有很大的差異。孟育群調查認為,與父母的主要矛盾是“對社會問題的看法”有205人,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32.08%;“對人生價值的看法”有158人,占24.72%;“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不同”有172人,占26%~91%;“在生活方式,穿衣打扮方面”186人,占29.10%[5]。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這種現(xiàn)象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并且是不可避免的。父母對代溝的認識不清,與子女必要的溝通不暢從而導致矛盾產生。
3.初中生所處年齡階段的局限性
初中生的情感發(fā)展,處在“疾風怒濤時期”[5],自控能力差,情緒起伏較大,容易沖動。青少年把握思考的主動權,擁有了自己的思維模式。對父母在身體發(fā)育和心理構建等各方面呈現(xiàn)閉鎖性。父母的素養(yǎng)不高或者對初中生的獨特性認識不夠,沒能正確應對青少年的閉鎖性表現(xiàn),導致親子間沖突的發(fā)生。
(三)初中階段的親子親合
親子親合指父母與子女之間親密的情感聯(lián)結,它既可以表現(xiàn)在積極的互動行為中,又可以表現(xiàn)于父母與兒童心理上的對彼此的親密感受中[7]。伴隨青春期的到來,初中階段親子沖突的增多,對其研究的領域和維度較全面,而對親子親合的研究關注度較低。
Smerana等人近期的一項追蹤5年的研究揭示,親子沖突與親子親合在青少年期的發(fā)展模式不同,青少年與父母的親合發(fā)展比較穩(wěn)定,但與父母的沖突變化較大[8]。不同于親子沖突的激烈和不穩(wěn)定,青春期的親子親合現(xiàn)象發(fā)展較為穩(wěn)定。初中生進入青春期,身心開始發(fā)育。最為突出的特點是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女生較男生更早的進入青春期,并出現(xiàn)第二性征。女青少年對性別差異的感知較男生要早。由此體現(xiàn)在親子親合現(xiàn)象中,女青少年與母親的親合親密度要遠遠高于與父親的親密性。王美萍、張文新(2007)在對青少年期親子沖突和親子親合的發(fā)展特征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母子親合顯著高于父子親合。同時,通過對親子親合量表的簡單效應分析表明,女青少年與母親的親合極其顯著高于與父親的親合,但男青少年與父母親的親合無顯著差異。
二、初中生親子關系對道德行為的影響
隨著青少年的發(fā)展,青少年的道德行為受到眾多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親子關系在青少年過渡階段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各種作用的影響下,青少年的道德行為表現(xiàn)出一些特征與問題。
(一)道德行為與道德認知的脫離
親子沖突引起道德行為與道德認知表現(xiàn)為知而不行。青少年道德行為受到親子沖突產生的影響表現(xiàn)為背離道德認知的叛逆行徑。初中生在親子沖突中自我認知受阻,通過在道德行為上以各種偏離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發(fā)泄不滿,展現(xiàn)自身的叛逆。有的學生在某些方面早已有明確的道德認知規(guī)范,但在行為中故意偏離。比如原本認真愛護學校環(huán)境的學生,因家庭中與父母的交流不暢、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叛逆的表現(xiàn)為破壞學校的植被,不再熱衷于公益環(huán)保等活動來排解因親子沖突帶來的壓抑,從而表現(xiàn)為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偏差。
道德行為與認知的偏差還表現(xiàn)為不知而不行。初中階段青少年的第二性征出現(xiàn),父母與不同性別子女的親合現(xiàn)象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某一方親子親合的缺失使某些方面的道德認知能力不健全,造成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知而不行。在青少年在親子關系中尋求道德認知構建時,親子沖突的發(fā)生讓青少年將有關的道德構建轉變成沖突焦點,歸于問題放置起來,導致青少年不知而不行。
(二)道德行為失范
親子關系中沖突和親合等現(xiàn)象的進行預示著處在初中階段的青少年對自我認知和發(fā)展的一種成長需求。道德教育作為家庭教育重要的內容通過親子關系的展現(xiàn)使初中生獲得成長。青少年處在自我發(fā)展的關鍵期,道德認知的良好建立在初中生自我發(fā)展基礎之上。親子沖突中的自我發(fā)展不健全,促使初中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對于道德本身缺乏正確的認知。而道德認知通過道德行為得以展現(xiàn)為具體的行為,產生青少年道德行為的失范。有些初中生與父母發(fā)生沖突過多,常常通過吵架與肢體暴力來結束沖突。這樣的處理方式造成中學生自我發(fā)展的不健全。
(三)自我中心過于突出
獨生子女家庭中親子關系的親合現(xiàn)象普遍高于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作為焦點,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而初中時期,青少年出現(xiàn)“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對學生的道德判斷推理和角色認知產生重大影響。獨生子女接受過度的親合互動帶來自我中心思維的突出。以自我為中心的青少年的道德行為表現(xiàn)為利己、自私,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自我中心的過于突出有賴于父母以掌上明珠的對待模式與子女進行互動。在處理個人關系和集體關系中,片面強調個人利益、個人意志,以至于寧可損害他人和集體利益,從而達到目的。比如破壞學校紀律、不服從老師管教等。
三、結語
良好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需要父母從小不斷以直接或者間接的形式讓子女產生標準化和標榜化的道德認知。親子關系發(fā)展的好壞,直接決定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親子關系是沖突還是親合都會對初中生的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造成影響。因此,要發(fā)揮道德教育的作用,促進良好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要以和諧民主的親子關系為保障。父母與子女建立良好有效的溝通方式,采取聊天等平等討論方式解決有爭議的問題。給予子女獨立的空間,建立信任感。在這種親子關系下成長的孩子,比較獨立、和善,容易融入社會。父母應該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文化意識,科學有效地處理親子沖突和促進親子親合。建立和諧民主的親子關系,給予青少年道德行為養(yǎng)成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
參考文獻:
[1]孟育群.青少年親子關系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24.
[2]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89.
[3]孟育群.少年親子關系診斷與調適的實驗研究[J].教育研究,1997(11).
[4]王云峰,馮維.親子關系研究的主要進展[J].中國特殊教育,2006(7).
[5]孟育群.少年期的親子矛盾與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J].教育科學,1994(4).
[6]段巧靈.青春期親子沖突與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7(12).
【中圖分類號】 G6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4―0021―01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但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fā),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fā)生分歧”。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兩個重要環(huán)境,對學生的教育和成長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教育作用。為此,如何構建家校溝通與合作的協(xié)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來管理和教育學生,成為教師思考并為之不斷嘗試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家校合力的必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期望是多種層次的,有些要求、期望和學生的實際,和我們的教育思想很可能是不相符合的?,F(xiàn)在一部分家長在教育理念上存有一定偏差,他們認為,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責無旁貸。只要能滿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質需求,就算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只要把孩子送進了學校,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義務。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支配下,他們要么只注重對孩子物質生活的照顧,而忽視孩子的品德教育;要么是對孩子的事情不熱心,缺乏和孩子交流思想,對孩子的學習及生活中出現(xiàn)的心理情緒問題不能及時疏導。當孩子學習成績下滑,便不分青紅皂白地嚴厲訓斥,而平時只要看孩子表面沒事,就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可事實上,要想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固然離不開老師辛勤細致誨人不倦的工作,但更離不開家長的密切配合!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非常必要。所以,我們必須和家長聯(lián)系、溝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在教育孩子方面達成共識,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在家校合力方面所做的工作
1. 利用家長會,取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例如,我的第一次家長會,是在七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后召開,大部分家長都是第一次與班主任、任課老師見面,家長們都迫切地想要知道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想和老師溝通。于是,我將問題整理出來與家長共同分享:一是學習任務加重。小學是以語文、數(shù)學為主,課時多,內容少。初中階段科目增多,閱讀信息量大,要求理解的知識增多,每節(jié)課教學任務重,學生完成作業(yè)的難度增大。二是強調自覺性。在小學,老師不僅管課內,也管課外;不僅管學習,也管生活。進入中學之后,由于課時的限制,上課的內容增多、信息量大,初中老師講課的進度比小學要快,許多事情老師直接布置給班委會,讓班委會成員率領大家完成。三是人際關系更加廣泛。孩子進入中學以后,活動天地一下子變開闊了。四是自我意識的覺醒。進入初中階段,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不斷覺醒,容易產生叛逆情緒,讓家長和老師覺得“不好管”。面對這些問題,只有家庭、學校共同努力,幫助他們順利地過渡,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好更快地適應中學生活。
一、成立家長學校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家長們面對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樣家長給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由于家長面對孩子少了,溝通少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孩子由于缺乏情感的支持,往往產生一些不良行為或由于心理負擔而產生內心的不平衡、焦慮、無助等。當幼兒有這些表現(xiàn)時,父母往往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行為的真正原因,只是一味的責怪孩子不乖或簡單的加以懲罰,這樣不僅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幼兒的情緒和行為偏差也未必有改善。 孩子進入幼兒園后,有的家長由于忙于工作或由于對幼兒教育的誤解,認為幼兒的成長與學習完全交到教師手中,幼兒的一切發(fā)展“全靠老師教了”;有的家長認為自己是消費者,平時很少與教師溝通,也從不參加任何家園座談會、親子活動、家庭教育講座等活動,只等著驗收幼兒的學習成果,這些家長往往忘了自己也是孩子的老師。在驗收教學成果時,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下成長的家長們,以他們的價值觀評價教育的成果—“學會了幾個字?學會了多少計算?學會說多少英語單詞?”家長只關注的是孩子記憶能力的發(fā)展,而良好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健康的心理,積極的情感,個性品格和合群能力等影響幼兒一生的素質被忽略了。
二、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促進家庭與幼兒園的聯(lián)系
家庭、幼兒園、社會一起構成幼兒學習和成長的環(huán)境,以不同的空間形式和時間形式占據(jù)了孩子的整個生活。其中,社會是個大環(huán)境,也是幼兒成長的背景,家長和老師則是幼兒成長的具體指導者。因此,家長與老師在教育幼兒方面目標相同。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教育目標教師與家長、家長與教師必須經常溝通,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促進與幼兒園之間的聯(lián)系尤為重要。
(一)開展多彩的活動,促進家園共育工作
充分利用各種活動,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工作的積極性。例如:三月,開展以“慶三.八 愛媽媽”為主題的家園聯(lián)誼活動,通過談媽媽、唱媽媽、畫媽媽等活動了解媽媽、了解女性的工作和日?;顒?,對幼兒進行愛媽媽、關心媽媽的品德教育。六一兒童節(jié),在老師們的精心準備下,開展幼兒綜藝活動、藝術表演活動、講故事比賽等。在大班幼兒即將離園之際,舉行大班幼兒畢業(yè)典禮,邀請畢業(yè)幼兒家長參加活動。通過知識競賽、幼兒歌舞等形式,展現(xiàn)幼兒在園三年的學習成果。元旦來臨,組織全園幼兒的慶新年聯(lián)歡活動,以幼兒歌舞表演、親子活動、游藝活動為主,老師、幼兒、家長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通過系列活動、家長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然地就完成與孩子游戲、與老師交流、與其他家長溝通,為家園共育工作進一步開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二)邀請家長參與教學活動
家長的教育觀念,參與教育的積極性直接影響幼兒教育的質量,所以通過家長參與教育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課程、參與教學活動是十分必要的。為開發(fā)家長的教育資源,首先從家長關心的教學工作入手,通過各種活動及家長會等形式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并請家長做教學工作督導員,把教學效果評價拓展為幼兒、教師、家長互動的活動。教師對幼兒園教學內容分科分類分層次進行歸納,把具體的教學內容、應達到的目標等全部匯總到教學反饋表上,家長在對幼兒了解后,將意見或建議反饋給班級。既能幫助孩子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通過家園聯(lián)系欄,建立互相溝通的教育平臺
各班充分利用“家長園地”“請您關注”“家園直通車”等欄目,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和需要交流的問題。利用家園聯(lián)系欄,建立互相溝通互相鼓勵的教育平臺。教師定期在此平臺上為家長提供幼兒近期的學習、表達、交流等狀況,或及時填寫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工作,以溫馨、有效的溝通手段完成與家長的交流。最終實現(xiàn)家園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四)家長問卷調查
組織家長問卷調查,主要從教育教學、衛(wèi)生保健、行政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入手,每次的問卷表都要各有工作側重點,旨在讓大多數(shù)家長都了解、參與和配合幼兒園的各項工作,共同促進家園共育工作的開展。通過不同的調查表,家長會對幼兒園管理提出各種建議和要求,以便幼兒園調整工作計劃、各階段工作側重點。
(五)重視家長學校的培訓工作
【關鍵詞】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037-01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在《我國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和影響因素》一文中岳瑛對我國家校合作的歷史和概念進行了研究分析:“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我國的教育者開始重視家校合作的問題,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許多學校在教育實際中逐漸意識到學校要主動爭取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將家校合作進一步延伸擴展至社會各方面,并在實踐中探索家校合作的方法和形式?!庇纱丝梢?,教育者對于家校合作重要性的意識由來已久,并且致力于探索家校合作的良性發(fā)展。但是,由于家庭和學校在立場,觀點和背景上的差異,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難以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順暢,甚至出現(xiàn)分歧。因此來自家庭豐沛的教育資源往往被忽略甚至是舍棄。
接新班的初始,筆者粗略了解學生檔案后,會進行部分學生的家訪,通過這種方式對班級學生以及家長,家庭背景有大致的認識。2012屆初一四班學生家長整體表現(xiàn)出以下的情況:家長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并且關注點不僅局限于成績,更加注重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樣的家長難免“嚴苛”,因此班主任工作頂著巨大的壓力。但同時,筆者更看到這樣一群高素質的家長無疑也會是一筆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因此爭取家長們的支持和配合,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班級建設成為擺在筆者面前的大挑戰(zhàn)。
二、家校合作的探索。
家校合作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是一項雙向活動。由學校教育發(fā)揮主導作用,因此家長要對學校教育給予支持和配合,學校則對家庭教育做出引領,指導。根據(jù)筆者的理解,學生是家校合作的服務對象,因此家校合作的作用力應該要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簡單粗暴地介入,而應該是相互理解,春風化雨般地協(xié)調各方的矛盾。不管對于家長或是學生,教師都應該是以“同盟者”的身份與雙方交往,在得到認可的同時,讓學校德育教育深入到學生和家長的內心。接下來,筆者希望通過一年來的工作來分享自己的所得。
1.巧用校訊通
“校訊通”是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實現(xiàn)家庭與學??旖荨崟r溝通的教育網絡平臺。它可以讓家長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可以讓家長隨時、隨地向老師提出建議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
巧妙地運用家校通,首先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告狀者”的角色。近來學生中廣泛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班主任就是一個破壞完你友情,再破壞你愛情,還不放過你親情的人?!彪m是一句調侃,但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班主任是多么不受歡迎。想要扭轉這一局面,家校通就不該淪為告狀工具,它應該是家長了解孩子在校表現(xiàn),與老師溝通的橋梁。筆者在運用時非常注意時機和措詞。
班里有一名聰明調皮的小男孩,經常小錯不斷。因為貪玩,靜不下心學習,文科的背誦任務總是不過關。筆者多次通過校訊通與其家長聯(lián)系:“某某爸爸/媽媽:某某是非常聰明的孩子,理科成績非常優(yōu)秀,多次得到科任老師的表揚,但是他的背默情況讓我很是擔憂,很不希望看到孩子因為非智力因素與重點高校失之交臂,請您撥空監(jiān)督孩子的背默。謝謝!”多次這樣類似的短信,讓家長相信老師的誠意,不是因為生氣或是厭煩,而是因為在乎喜歡孩子才被“叨擾”。并且在每次孩子有小進步時,筆者都會及時發(fā)短信給予表揚。在老師和家長雙方的合力作用下,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端正了,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同時家長也可以利用這個工具作為向老師反饋孩子在家表現(xiàn)的有力工具。但很多家長似乎由此找到宣泄的途徑,老師自然地成了“接訴狀”的仲裁官了。如果盲目地把家長的“憤怒”直接朝學生傾倒,很容易產生口角,造成親子間關系的緊張。如此一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也會大打折扣,家校合作也將會障礙重重。若教師用開玩笑或是調侃語氣,有技巧地指出孩子的問題,共同商討改正的方法,相信這樣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xiàn)家校通力合作的良性循環(huán)。
2.利用班級活動的契機
僅僅依靠短信、電話里來維系家校合作,筆者認為收效甚微。如果家長也能參與到班級的活動中,并且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筆者認為這對于促進教師,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了解,讓家校合作上一個新的臺階有著重大意義。
1)中秋博餅活動
廈門有著中秋節(jié)博餅的習俗。在這個慶團圓的日子里,筆者策劃讓家長們也能參與到活動中。因此選用了操場這個較大的場所,讓孩子和家長有更大的空間發(fā)揮。大人們參加到活動中不是以頤指氣使的大家長身份,而是以“好朋友”,“好戰(zhàn)友”的角色,統(tǒng)一作戰(zhàn),分享勝利的果實。有些孩子因為沒有“戰(zhàn)果”,在操場狂奔一圈后,又再投入到“戰(zhàn)斗”中,憨態(tài)可掬。家長和孩子因為每一次的收獲相擁慶賀,其樂融融。簡單的活動把家長和孩子凝聚在一起。
2)親子運動會
半個學期的相處后,筆者發(fā)現(xiàn)班級的孩子活潑開朗,精力旺盛,酷愛運動。根據(jù)這個特點,筆者又尋思著舉辦親子運動會(如兩人三足,接力跑等)。希望通過家長和孩子的默契配合,把他們團結在一起。活動中,家長們放下架子,和孩子共同商討戰(zhàn)略戰(zhàn)術,成為最親密的戰(zhàn)友關系,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分擔失敗的落寞。
3)感恩節(jié)&母親節(jié)
因為學科特點,筆者喜歡根據(jù)節(jié)日特點,強化孩子的情商教育。在感恩節(jié)和母親節(jié)分別策劃了主題班會活動和道德講堂。把家長們一起邀請到課堂活動中,通過一系列的互動游戲,教會孩子們感恩,同時也讓家長在活動中看到孩子內心柔軟的一面。很讓筆者受鼓舞的是,許多家長在活動過后會來一起交流心得體會,認為這樣的活動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對家長也是一個啟發(fā)。其實對筆者也是巨大的鼓勵。
4)班級總結會
學年結束,筆者又開始緊鑼密鼓地策劃學年總結會,希望以此來對學生們過去一年來的表現(xiàn)做個點評,筆者決定再次邀請家長參與到活動,一起來見證孩子們的成長并提出殷切期望。因此模仿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評獎活動,讓班干部寫頒獎詞,表彰優(yōu)秀的同學。在家長當中反響良好。
3.新穎的家訪形式走進家庭
傳統(tǒng)的家訪是老師上門“數(shù)落”,家長唯唯諾諾,學生愁眉苦臉。這樣形式也許在短時間內能起到震懾的作用,但是在家校,師生,親子間筑起了高高的圍墻。筆者希望通過不斷地探索嘗試,尋找有利于家校發(fā)展的家訪形式。
假期里,筆者偕同班干部,拿著獎狀上門家訪。對上學期成績和表現(xiàn)優(yōu)異或進步的同學,上門進行表彰。這對于孩子是一項榮譽,其實也是家長的驕傲,即使在其中也有些不足的指出,但這樣先給個糖吃的方式更讓他們樂于接受,并且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也動力十足。
家校合作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需要在不斷地嘗試和探索中,調整,改正,并且形成獨具個人特色的模式,在不斷的學習中,筆者希望能夠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學期伊始,學校總會根據(jù)不同年級、不同家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家長學校征詢單供家長選擇,再根據(jù)家長相對比較關注的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話題或問題作為家長學校輔導問題,體現(xiàn)“從家庭中來,到家庭中去”的原則。不同年段的家長對家庭教育方法的需求也不盡相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習、生活范圍的擴大,家庭之間的交流也進一步增加,很多家長實現(xiàn)了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尋求指導方式的轉變。比如,學生鄔冰瑩的家長談“父母的言傳身教是感化孩子的最佳方法”,使其他家長感悟到:家長的潔身自律、以身作則,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僅僅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關心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質、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學校的各項活動更能彰顯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家長建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構建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學校從家長需求出發(fā),設計了不同年級、不同形式的授課內容,激發(fā)家長的學習欲望,調動了他們參與“家校對話”的熱情。
授課的內容:一年級是“家教新技能”“好習慣,好人生”等;二年級是“家教中的教與導”“孩子成長過程的培養(yǎng)”等;三年級是“喚醒孩子的求知欲”“在失敗和挫折中成長”等;四年級是“表揚和批評的藝術”“聰明父母教育孩子做三件事”等;五年級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為孩子的成功導航”等。授課的形式:講座輔導、普及宣傳知識、家庭教育主題活動周、家校聯(lián)系小報《橋》等,授課方式的靈活多樣,使所有的家長都能得到幫助。讓家長學會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孩子真正的需要,才能使親子之間達成無障礙的溝通。讓家長學會換位思考,把掌控變?yōu)檎莆?、放任變?yōu)榉攀?、隨意變?yōu)橛幸?;讓家長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成為家教指導者、孩子提攜者、教師協(xié)作者、角色成功者。
開放交流,體驗成長
“打開校門,走進校園;坐進課堂,親身實踐”,這是學校讓家長參與學校各項活動的宗旨。一是家長會、家長接待日、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能夠在開放日等活動中,比較全面、客觀地通過觀察、交流、互動等方式全面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生活的情況,與此同時,我們在家長學?;顒臃绞缴献髁藙?chuàng)新。二是網上互動。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走進了學校,走進了部分學生的家庭,學生、家長成為班主任的QQ好友。家長和老師們充分溝通,交流孩子的家校表現(xiàn),交流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讓彼此更加了解孩子,更好地交流協(xié)作;班主任為家長們推薦先進前沿的家教指導學習資料,使家長獲得更多、更實用的教子真經,提高了家長攜手學校合作的興趣。三是頭腦風暴。碰撞才能讓智慧的火花閃現(xiàn)。學校通過預先的調查,了解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或話題,組織部分家長、任課教師參與話題的討論。例如:由學校家委會成員參與的“培養(yǎng)孩予的自學能力”話題,就是在“頭腦風暴”交流過程中產生的。家長就培養(yǎng)孩子自學能力的妙招、學校教師的指導作用等展開了激烈討論。這樣的活動給予了家長更多的話語權,達到了家長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啟發(fā)的目的。
內容摘要:本文以“統(tǒng)整各方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發(fā)展”為研究宗旨,旨在使家長和教師對家園協(xié)作重要性有進一步的思想認識,并利用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親子教育和家園互動,密切家園之間的聯(lián)系,充分調動家長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提高家長素質和家教質量,形成家園雙向互動、共同成長的大教育氛圍,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關鍵詞:家園協(xié)作;實踐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6
一、研究的背景
《綱要》在總則里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在現(xiàn)實的教育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對幼兒園活動的參與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個別家長認為自己與教師應該“各司其職”:孩子在家歸家長管,孩子在幼兒園歸老師管。家長缺乏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的意識,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因而不愿意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并認為要求家長參與是幼兒園在推卸責任。針對這些教育現(xiàn)狀和園所的實際情況,我們進行了家園協(xié)作實踐性研究。
二、研究的意義
幼兒園和家庭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家園這兩個同時發(fā)生作用的教育因素中,幼兒園教師有責任主動地做好家長工作,與家長建立密切的家園協(xié)作關系,進行科學的指導,充分地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形成雙向互動,共同成長的大教育觀,促進家園協(xié)作關系。
1.對孩子的意義
在幼兒園教育中,家園合作,對于孩子的發(fā)展是有積極的意義,能夠使我們在家園合作教育的過程中,方向更明確,行動更自覺。大多數(shù)的研究認為,親子間的依戀對健康人格的發(fā)展具有決定性。而我園開展的入園前親子階梯性實驗活動,便會將這種感覺延伸到新的環(huán)境中。如:通過親子共同參與活動—階段性分離—完全分離的三階段適應過程,從而使孩子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會有一個很好的過渡。不僅會讓孩子體驗到家長與教師間是有連接性的,還會使孩子感覺到他們的父母是被他人重視和尊重的,他們會有自我價值感,因此會樂于參與活動。
2、對家長的意義
家長和教師的合作,使家長覺得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有了支持者,這種支持是及時的,有益的。另外,教師有著處理孩子各種問題的經驗,有著一些專業(yè)的見解,在此基礎上,他們提出的教育信息及技巧,能為家長提供一些有關教育的第一手知識。
3.對教師的意義:
任何在幼兒園工作的人都知道,每個孩子的需求及人格都有其獨特性,教師們往往對于特定的年齡段的發(fā)展知識有一定了解。而作為孩子的家長,他們對于孩子的認識是垂直的、縱向的,教師的認識則是水平的、橫向的。因此,教師與家長間的合作,正好在認知上得到了互補,在教育上達成相互的合作、支持。同時,父母對于教師工作的合作意愿,能使教師感受到他們的努力受到了重視與尊重,促成了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教師個人的時間、精力、知識、創(chuàng)造力、經驗是有限制的,家長的參與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資源,這種資源為各個學習領域的擴展提供了空間。
所以,幼兒、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缺一不可,方能正確引領幼兒成長。
三、研究的界定
1、通過家園協(xié)作實踐性研究,旨在使我園教師及家長對家園協(xié)作重要性有進一步的思想認識。教師在尊重家長的權利和義務,取得家長的信任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家長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使家長的參與在幼兒的發(fā)展中成為一種積極活躍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2、利用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親子教育和家園互動活動,密切家園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家長素質和家教質量,使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得到自育的目的。因為只有家庭和幼兒園緊密結合、互助協(xié)作,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優(yōu)化,才能使每個孩子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四、研究途徑與方法
家園協(xié)作既然是這么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在家園互動方面動動腦筋,多創(chuàng)設一些家園互動的有效途徑,使得家園互動不在是一個口號,而是真正落實到位的工作,使得我們的家園互動取得有效的成果,才能使每個孩子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一)組織家長,專業(yè)學習。
要搞好教育,首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教育理論。每學期有計劃地對家長進行幼教理論、教育理念、教育法規(guī)的學習活動??梢哉匍_專題教育座談會、育兒知識講座等,聘請專業(yè)的老師對家長傳授一些家教知識,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家長提供有效的幫助。通過這些專業(yè)的學習活動,使得家長掌握基本的育兒知識,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學到良好的教育經驗和教育方法。
(二)開放活動,家長參與。
定期舉辦開放日活動,如趣味運動會、寶貝才藝大比拼、節(jié)日聯(lián)歡、家長開放日、家長參教活動、游園活動等,讓家長了解國內教育活動的一般進程和某個教育活動的具體進程,了解教師啟發(f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自己孩子在園內的表現(xiàn)情況。另外,在某些教育活動中,還可以請家長來園幫助教師一同完成教學活動,例如,我們邀請在部隊工作的家長,來為我們大班的孩子進行軍事化訓練,從而提高幼兒對叔叔日常作息的了解和崇敬之情。通過家長親自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平日上課的一些情況,讓家長在實踐中體驗教師工作的辛苦,取得家長的理解,這樣更有利于家園互動工作的開展。
(三)示范園地,溝通平臺。
教師可以通過與家長日常的交流、電輔電訪,及時了解到家長近階段在育兒方面的困惑之處,針對家長的問題找出相應的文章供家長學習借鑒,這樣才能發(fā)揮到家教園地的真正作用,為家長提供有用、有價值的幫助,而不是一味地從專業(yè)雜志上復制一些東西提供給家長。
(四)家園參與,取得共鳴。
家長會是我們每學期都必須開展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家長會形式,多動腦筋,調動起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而不再是只有老師說,家長聽。教師可以根據(jù)現(xiàn)階段幼兒存在的一些問題,或者是本月班級要開展的主題活動方案都可以以談話的形式讓家長一同來討論,最后通過家長的討論一同制定出教育方案,取得家長共鳴。
(五)拓寬渠道,促進交流。
現(xiàn)象一:大班組要開展“驚奇一線”的課程單元教育活動,各班在家園路路通上消息――請各位家長與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線(如:電線、毛線、棉線等,實物和圖片都可以),也可收集各種線的工藝品(如:刺繡、繡花鞋、中國結等)帶來幼兒園與同伴一起分享……一聲令下我們看到配合的家長會帶上各種各樣的線或線的工藝品來,有的則隨便帶一種應付一下,無所謂的會向教師解釋一下自己忘了,更有漠不關心的還不知道這件事。
現(xiàn)象二:“我們覺得‘親子學習單’對孩子的成長確實有利,也比較有趣味性,可我們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回家又有忙不完的家務,還要花時間輔導孩子完成作業(yè),確實很累;有的內容我們都不知道如何去做,特別是一些制作內容,加上孩子表達不清又不能獨立完成;孩子纏著我們帶這買那,真頭疼!不知道幼兒園在搞什么?建議一切東西都由幼兒園準備……”――摘自家長問卷。
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可否認,就是因為我們并未重視建立與家長之間的平等、互動與合作關系,而是一種隱含的被迫關系。家長表面唯諾,其實并不知道為什么要帶這些東西來,對孩子的學習有什么幫助,也有認為這些應該是由幼兒園為孩子準備的,當然無法發(fā)自內心地支持幼兒園的活動。
而在越來越重視與幼兒建立平等互動關系的今天,與家長建立平等互動合作關系也越來越不容忽視,因此,我園將“互動合作”這個重要理念應用到家園聯(lián)系中來。這種“互動合作”既包括了教師與幼兒間的相互溝通,更包括家長與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我們認為教師與家長在幼兒園教育中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教師、幼兒、家長三者都是學習的主角,這三個主角是一個合作的學習團體,這才是提倡互動、合作、參與為基礎的幼兒園教育。因此,幼兒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家長、教師與同伴的互動合作中建構的。
一、傾聽家長心聲,收集家長經驗
教師要改變過去只當“演說家”的習慣,要靜下心來當耐心的聽眾,為家長“訴說自己的心思”、“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創(chuàng)造機會。善于傾聽是教師和家長溝通的前提,教師只有善于傾聽,家長才敢在教師面前講真話,并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才能建立相互信任的平等關系。
隨著冬天的來臨,大班組開展了“追趕跑跳碰”的課程單元教育活動,為激發(fā)幼兒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強體質,培養(yǎng)竟爭意識,增進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我園大班組還開展了“趣味親子運動會”,會后以個別交流和家長問卷的形式向家長了解近段時間幼兒園活動的感受,即收集經驗。有些家長提出了疑惑:“我們每天晚上問孩子學了什么?孩子每天都回答我沒學什么,就是玩?!庇械恼f:“強身健體當然重要,可學習知識技能也重要啊,比如多認識些漢字、背些唐詩、三字經?!备兄毖圆恢M的:“和我家同齡的孩子已能算出100以內的加減法了,可我的孩子每天學10以內的還要逼著才肯學?!庇械膭t更多地表現(xiàn)出憂慮:“游戲固然很重要,可是到了小學立即轉變?yōu)榫o張的學習生活,孩子會不會不適應呢?”……
在傾聽家長的這些心聲后,我們分析認為家長對我們的教學并未完全理解,我們擬定了初步的計劃、措施,并根據(jù)情況做及時相應的調整。
二、指導家長學習,轉變家長觀念
根據(jù)家長的疑惑,我們尋找了大量有關“多元整合理念”、“皮亞杰的建構論”及有關“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學習”教育理念的學習資料,汲取較容易理解,較有實踐性的文章供家長學習,讓家長明白基礎教育的真正內涵是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不是單純訓練技能。我們還邀請幼教專家來園與家長面對面地交流,并結合班里實際的檔案記錄實例,仔細分析每個孩子在各種學習環(huán)境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各種思維能力和社會能力,使家長深有感觸,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原來看不到的或忽視的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而素質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綜合能力,簡單技能的培養(yǎng)只是短時期的成果體現(xiàn),而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則會影響人的一生。
三、展示幼兒活動,關注孩子表現(xiàn)
1.環(huán)境展示。
走進我們的活動室,你會感到充滿孩子的氣息。每個角落都是孩子的作品和活動檔案記錄,我們將孩子的表現(xiàn)記錄下來,分析他們的所思所想,并利用圖文結合張貼在活動室周圍,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他們是被老師關注的、信任的、重視的,而且是能干的。環(huán)境更成為和家長直接進行交流的手段,讓家長每天都能駐足在教室的各個角落,看到孩子們在園的創(chuàng)造活動,和我們一起聆聽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2.近期播報。
我們根據(jù)需要不定期召開座談會,運用幻燈形式向家長播放近期幼兒參與課程單元活動及游戲情況,并做詳細說明,運用實例分析孩子們的語言、行為,讓家長了解孩子是怎樣發(fā)現(xiàn)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的,為什么這樣做,閃光點又在哪里……引導家長注重觀察孩子的過程而并非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并不是簡單的“玩”,而是探索發(fā)現(xiàn),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創(chuàng)造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交往能力等就是在所謂的玩中潛移默化培養(yǎng)的。
3.個別交流。
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尊重孩子家庭的個體性,我們運用幼兒個人檔案與家長進行個別交流。我們每周貼出個別交流時間預約表,由家長填寫日期、地點。教師和家長在此時間直接交流孩子的發(fā)展變化,家長可以更全面地看到孩子潛能的發(fā)揮,教師及時聽到家長的心聲,還可及時反饋。
小班實施“天才小廚師”課程活動時,軒軒奶奶看了成長檔案中軒軒親手制作的三明治的過程,驚訝地說:“真想不到孩子這么能干,原來他就是這樣玩的,真有意思!”大班丁丁小朋友的爸爸在個別交流時也反饋說:“丁丁那天回家一定要和我去量量大樹有多粗,原來你們開展了‘拜訪大樹’的課程活動,確實有點小科學家的樣子!”
事實證明,個別交流既保護了家長和孩子的隱私,又讓家長感到孩子的成長同樣倍受教師的關注和認可。
四、實施換位思考,能夠彼此體諒
在與家長的交往中,我們老師常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來和家長探討孩子的問題,這從表面看無可厚非,符合我們工作的要求,然而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來說,也非常需要把位置顛倒過來,要善于替家長著想,實施換位思考。能從家長的立場上思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考慮到家長的困難,設身處地為家長謀劃,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從而贏得家長的信賴,那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比如我們在要求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親子學習單”這個問題上教師與家長是如何來實施換位思考的呢?
1.教師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思考。
發(fā)放的親子學習單難易程度怎樣?要是家長找不到適宜的材料來配合主題活動怎么辦?爺爺、奶奶帶的孩子能完成學習單嗎?家里沒有電腦的孩子如何辦呢?做生意早出晚歸的父母還有多少精力來輔導孩子呢?單親家庭的孩子又會怎樣?收集東西會增加家長的負擔嗎……
2.家長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思考。
布置一定的家庭任務有其必要性,能培養(yǎng)孩子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為入小學打好基礎;家長應理解意義,盡量協(xié)助完成;能增進親子感情,利于孩子動手動腦;教育孩子的任務是家園共同擔當?shù)呢熑巍?/p>
如此溝通和換位思考后,我想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我們的每項工作都會考慮合適的“度”,對不同的服務對象設置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如:由爺爺奶奶帶的孩子有時采用“由教師輔導”完成;不易收集的材料由幼兒園想辦法準備;家中沒有電腦的孩子可把幼兒園的資料帶回家;可根據(jù)班里家長情況分類靈活布置家庭任務……這樣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是取得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好方法。
五、采用協(xié)商方式,建構學習內容
課程的內容和實施是通過幾方面意見協(xié)商和綜合來決定,而非由教師單方面決定,可理解為:首先與家長交流時運用孩子的口吻,采用協(xié)商口氣而非命令形式。比如,通知A――各位家長:本課程單元配合要求是請您和孩子一起:1.準備新年需要的物品,整理清潔屋子;2.畫畫年畫,剪剪窗花,裝飾屋子迎新年;3.全家談一談新年愿望,做個新年計劃。通知B――親愛的爸爸媽媽:新年快要到了,我又長大了一歲,再過幾個月,我就要跨入小學的大門,做個小學生了,可我還不會制定新年計劃,也不知道該怎樣過個有意義的快樂的新年,爸爸媽媽,你能幫幫我嗎?
顯而易見,通知B明顯體現(xiàn)了孩子、老師、家長是一個共同參與的學習主角,是平等、尊重、相互信任的。當彼此的關系是如此時,我們期待的效果則是非常滿意的、愉快的。我們就是經常運用這種協(xié)商的口氣匯報孩子的活動近況、進步或請求家長的幫助。以孩子的口吻與家長說話更容易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關系。
另一種協(xié)商則表現(xiàn)為建立溝通的最有力橋梁――家委會。有些課程計劃的實施是在教師、幼兒、家長之間的共同建構、持續(xù)和雙邊的協(xié)商關系中產生,讓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也有決定孩子怎樣學、學什么的機會,同樣也希望家長共同決策幼兒園的重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