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股票投資計劃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王艷,現年30 歲,已婚,目前在北京某公司擔任財務主管,稅后月收入2793.78元,年終雙薪。她的丈夫蔣先生比她大4歲,現任北京某有限責任公司職員,稅后月收入3000元,業務提成(季度獎)5000無,年終分紅10000元。目前,兩人過著甜蜜的丁克家庭生活,未來也并不打算生養子女。
內修外練為創業鋪路
以2007年8月底市價計算,王女士總資產為104.04萬元。其中,自有住宅68.4 萬元,家用車4萬,公積金養老金賬戶0.64萬元,國債5萬元,股票基金23萬元,存款3萬元。
在收支方面,2007 年上半年王女士夫婦共收入3.6萬元,主要為薪資收入,同期生活支出1.45萬元,保障型保費0.35 萬元,上半年儲蓄1.8萬元。
王女士計劃每年至少外出旅游3次,國內或國外不限,每次費用控制在每人2000-3000元。此外,她還打算在2年后換車,車價約10萬。三十而立,王女士和丈夫想擁有自己的事業,她計劃在年內開個小店,嘗試著創業,初始投資在10-20萬之間。王女士還盤算著通過深造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為創業做準備。她將于明年讀專升本,費用大概為2585元每學年,同時進行注冊稅務師,不脫產,35歲之前完成,每年的費用500元,往后每年投入一定比例資金進修。王女士希望通過財富的積累及其他投資,在20年后還能取得每月2000元的生活費,并保持現有的生活水平。
2007年上半年家庭資產負債情況為:
2007上半年家庭現金流量表:
距離財務自由尚遠
從資產結構分析,王女士家庭流動性資產占3%,相當于一年的支出,而稅后報酬率僅0.7695%,資金利用度低,應降低比重。投資性資產 26.91%,其中國債 4.81%,股票型基金 11.53%,股票10.57%,可提高此塊投資性資產的比重。
從負債結構上分析,夫婦倆人資產充裕,并無負債。但從現金流量分析,王女士家庭收入來源偏重薪資收入。支出以生活支出為主,保費支出。此外,儲蓄率 占51.78%,以王女士的家庭收入而言,比較適中。
從綜合比率上分析,財務自由度=0.11/1.8=6.16%,未含未實現股票資本利得,財務自由度偏低。 凈值成長率=3/100=3%,低于經濟成長率 10%,還有待加強。
針對客戶自身風險屬性及風險承受態度,可以分析得出客戶屬于中高風險能力與中度風險承受態度的投資人,除了緊急預備金仍以存款持有以外,參照風險矩陣,建議金融資產投資的比例為股票型基金 60%,債券 40%。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為 8%,標準差為 20%。比照客戶的實際投資組合,可將股票比重 60%視為投資組合的上限。
巧配資產調整投資報酬率
問題雖多,但通過對其現金流的調整,王女士仍可通過資產的配置達成目標,獲得不錯的投資報酬率。
方案1.將優先級最后的理財目標換車拿掉時,其它目標不變時,需要的內部報酬率會降為7.43%。
方案2.若每年旅游費用降至10000元,其它目標不變里,需要的內部報酬率會降為7.1%
方案3. 若王女士在五年后進修計劃順利實現,則工資水平會調高20%,則其它目標不變,內部報酬率為降為7.96%
方案4.若旅游費用降至每年10000元,且投資時不采取一次性投入,而是采取分次投入方式,其它目標均可實現的前提下,尚可提高退休后生活質量,而需要的內部報酬率會降為5.66%。
投資、保險兩手抓
保險產品配置計劃
目前王女士已投保終身壽險15 萬元,保費每年3500元。考慮其整體上目標可實現,用遺族需要法計算其保額。目前保額已滿足其需要,建議以每年增加的3700元保費預算并為其配偶蔣先生加買保障型壽險。
可備選的產品:
平安智富人生終身壽險(萬能型A)
首創安泰金萬能變額終身壽險(萬能型)A款
國壽瑞祥終身壽險(萬能型)
投資產品配置計劃
換車時保留原有股票基金23萬,以后每月的凈現金流量,在補足緊急預備金后,建議其中的60%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股票型基金或咨詢專業投資經理進行自操型股票投資,另外40%投資債券型基金,或者直接投資股債比約6:4 的平衡式基金。
可備選的產品:
嘉實、上投摩根、中郵、交銀施羅德、華夏、南方
穩健型/成長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成長混合型、大盤基金
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
運籌無處不在
運籌學是一門通過分析運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科。與其他基礎學科相比,運籌學與實際結合得更加緊密,更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運籌學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例如,線性規劃幫助企業找到最小成本或最大利潤;排隊論幫助服務機構安排最合適的服務人數;存貯論幫助物流公司解決存貨問題;預測學幫助銷售人員規劃下一年的市場計劃。運籌學可以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也可以運用在投資領域,幫助我們進行投資組合的優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位投資者打算投資10萬元,目標當然是收益最大化,那么他應該如何投資呢?買股票?基金?債券?還是各買一點?如果是每種各買一點,那么比例如何分配呢?這個時候,就輪到運籌學大顯身手了。
優化投資組合
首先,投資者可以利用股票、基金、債券的歷史收益率結合現實的情況,對未來一年內各種投資產品的收益率做個簡單的預測。之后就可以使用線形規劃來找到收益最大化的投資組合,當然投資者為了控制風險,也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固定條件,比如一定要配置20%以上的債券,股票所占比例不能超過總資金的40%等等。我們根據上面的條件做了一個簡單的線性規劃(提示:其中數據均為模擬數據,不代表實際收益)。
條件1:初始資金10萬元:
條件2:股票一年內60%的可能盈利50%,40%的可能虧損20%,
條件3:基金一年內70%的可能盈利30%,30%的可能盈利為0;
條件4債券一年內固定盈利15%,
條件5:必須配置20%以上的債券:
條件6:股票所占比例不得超過40%;
目標為了當年的投資收益最大化,應該如何規劃股票、基金和債券所占的比例。
假設投資在股票上的資金為x,基金資金為Y,債券資金為z,則股票投資回報期望=60%×50%+40%×(-20%)=0.22
基金投資回報期望=70%×30%=0.21
X+Y+Z=10萬元
X
Z>100000×20%
X.Y.Z≥0
Max[0.22X+0.21Y+15%Z]
通過線性規劃求解,得到X=4萬元Y=4萬元,Z=2萬元。
遴選投資方式
運籌學不但能為投資者進行投資組合的優化,還能幫助投資者選擇投資方式。比如,有些人希望進行長期投資獲得穩定的高額回報,那么如何投資,投資多少錢呢?可以用例子說明。假如一位投資者想在30年之后擁有500萬元,該如何規劃?假定每年的投資回報率為12%。通過使用運籌學工具進行簡單的建模計算,可以得到幾種方法。其一,一次性投資17萬元:其二,每個月固定投資1400元;其三,每年固定投資2萬元。投資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決策。如果投資者覺得一次性投資17萬元太多了,每年固定投資2萬元期限又有點長,每個月固定投資1400元,算下來每個月沒有投多少錢,就會選擇第二種投資方式。或者在開始的幾年內每月定投,之后一次性投資。
朱丹今年26歲,是北京一家培訓公司的文員;先生大她一歲,是一家公司的技術工程師。夫妻倆都特喜歡孩子,結婚后馬上就安排了生育計劃,如今女兒已經兩歲了,走路、說話都學會了,正是最招人喜歡的時候。家庭收入穩定
朱丹每個月的稅后工資有4000元,先生則有6000元。兩人的工作和收入都相對比較穩定。支出方面,日常生活開銷大概要4000元。“由于孩子需要照顧,已經退休在家的奶奶和姥姥會輪流來照看。”同時,既為帶著孩子出去玩,也是領著老人休閑,朱丹夫婦幾乎每周都要安排全家去京郊度假,這筆支出大概在1500元。另外,每個月還有2000元的養車費用。
年度收支方面,年度收入主要是兩人的年終獎,加起來共有4萬元。而支出主要為全家購物,其中包括孝敬雙方父母,費用在15000元。此外每年還有車險費用4000元左右。
房產和汽車都已具備
現在,朱丹家庭擁有現金及活存2萬元,定期存款3萬元,市值5萬元的股票以及4萬元基金。
雖然朱丹和先生畢業工作年限不算太長,也并不屬于高收入階層,但是他們現在房子和家用轎車都已經具備,這主要得益于雙方家庭的支持。
由于朱丹和先生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經濟條件還都不錯,因此,結婚時,朱丹父母為他們解決了代步工具問題。目前這輛小轎車的市值在10萬元左右。而目前居住的這套150平方米的自住房,則是先生畢業留在北京后,父母買單為他置下的。房子在北京的望京地區,緊鄰北四環,出行非常方便。房子市值保守估計約為150萬元。
家庭保障亟需完善
在家庭保障方面,朱丹和先生除了公司提供的“四險一金”外,暫無任何商業保險。女兒則有一份在街道參保的“一老一小”保險,每年50元;另外有一份平安意外傷害保險,也是每年50元。
“作為獨生子女,我們上有四位老人,雖然父母還都比較年輕,剛50多歲,但是畢竟一天天老去,上有老下有小,未來肩上的擔子不輕。”朱丹說,她和先生特別擔心發生意外或者大病,一直有買保險的打算,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因此打算請理財師全面給規劃一下保險保障,買哪種類型的,保障額度在多少等等。
朱丹還希望,也為雙方父母添置一些保障,以減輕生病或者意外帶來的壓力。
兩大生活規劃
在保險計劃外,朱丹說未來家中的另外兩項涉及財務的目標分別是:生育二胎計劃和投資計劃。
根據國家政策規定:如果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可以要兩個孩子。因此朱丹和先生有生育二胎的打算朱丹說:“一方面,我們都喜歡孩子;另一方面,作為獨生子女,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孤單。我媽媽有四個姐妹,分別居住在幾個不同的城市,小時候經常走親戚,感覺特好。而且,看她們經常互相電話關心,姥爺姥姥生病她們一起想辦法,那情景讓我羨慕。”朱丹已經和先生商量好再要一個孩子,基本打算就是未來兩三年內的事情。或者,如果經濟狀況緊張,再推遲一兩年也可以。
因此一方面,他們要為生育第二個孩子做相關準備,另一方面,也要盡早籌備教育金,不能因為有兩個孩子就影響他們接受教育的質量。但是,畢竟是兩個孩子,花費要多出一倍。
在投資方面,目前家庭投資是朱丹買基金,先生炒股。“對這些投資,兩人都不是太懂,就是跟著同事買,到頭來一算,收益少得可憐。”朱丹希望改變這種現狀,在投資中進行合理的配置,然后通過投資獲取穩健的收益,讓財富不斷增值。
家庭資產配置與具體投資建議
譚美娟
家庭資產狀況分析
資產負債率是反映家庭的權益結構的一項指標。能夠更直觀地反映家庭的權益結構。資產負債率越低。說明財務越安全,因此一般將負債率控制在20%-60%的范圍內。朱丹家庭資產負債率為0.1%,此指標遠遠低于合理范圍內,負債水平非常低。
朱丹家庭目前的金融類資產為14萬元,實物資產為160萬元。從資產結構角度分析,固定資產(即房產)占了其家庭資產的絕大部分,達到92%。實際上,該比重不宜過高,否則家庭現金儲蓄不足,容易造成財務危機。
從朱丹家庭的年度收支情況可以看到,年家庭收入16萬元,家庭總支出近11萬元,凈儲蓄率接近36%左右,其家庭的儲蓄能力在合理水平范圍,家庭的開支計劃和預算能力較好。
朱丹家庭緊急備用金倍數為6.6,基本與3--6個月的生活支出現金儲備相符合。
朱丹家庭的償債比率為100%,償債率保持在50%以上,就說明資產負債情況基本安全。但是,從經濟角度考慮,償債率也并非越高越好,因為適度負債進行投資可以獲得更佳收益。
朱丹家庭未來一段時間主要支出都在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問題上,因此,朱丹夫婦可以在保證穩定收益前提下適當追求較高的收入成長率,逐步積累家庭財富,實現家庭投資目標。
家庭理財目標分析
生育二胎計劃朱女士家庭要為女兒及未來的第二個孩子準備教育金,為兩個孩子準備教育金,應從初始目標逐漸向高級目標過渡,分步籌備。
女兒撫養費以及未來第二胎寶寶撫養費是夫妻雙方所需解決的問題之一。按照夫妻原定計劃,二胎寶寶會在兩三年后出生,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寶寶的撫養費以及教育費等各項開支。考慮到這一問題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建議將浮動收益類投資產品以及基金產品匹配到此項理財目標上分別考慮。
按照貨幣時間價值方法核算如下所示:按照通貨膨脹率3%計算,現年2歲的女兒,上中等幼兒目的話每年費用大概需2萬元,3年共需要6.18萬元;9年義務教育按照每年1萬元計算,共需要10.16萬元;3年高中教育每年1萬元,共需要3.09萬元;四年大學教育每年2.5萬元,共需要10.46萬元;因此,未幕19年的寶寶教育費用總需求約為30萬元:未來第二胎寶寶,前2年撫養費大概在4萬元,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費用在30萬元左右。因此,粗略計算,兩個孩子共需教育撫養費約70萬元。目前朱丹家庭以14萬元資金以及未來每年2.5萬無的資金投入,按照年收益率3%計算,21年后可得約83.4萬元。因此,以朱丹家庭現有的收入狀況和資產狀況來看。只要像證每年3%的收益率,就可以負擔兩個孩子的基本花銷。
當然,這部分計算只是按照朱丹夫婦現有的收入水平和結余進行的。實際上,按年齡來講,兩人工作正處于向上穩步發展的通道,隨著工作經驗的逐步積累,業務水平的提高,收入不斷增長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家庭也將有更多的結余資金,用來規劃家庭的保障、養老等理
財需求。
投資調整從目前朱丹家庭的金融資產組成來看,活期、現金、定期存款屬于本金安全、收益穩定的低風險資產,占比為36%,股票屬于本金和收益都不確定的高風險資產,占比為36%,基金相對比股票風險低些,占比28%。
建議降低股票投資,可以考慮加大基金投資,理由有如下三點:第一是朱丹作為一名文員,先生作為技術工程師,并不是投資專業,盡管關注投資方面的電視節目,但是不通過系統性的學習,股票投資的知識還是難以掌握的;第二是當前的股市正處在震蕩調整之中,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虛擬經濟的投資蘊含著更大的風險;第三是朱丹雖然年輕,理論上具備虧損了再重來的時間基礎,但考慮到近幾年有幾項重要生活目標需要實現,過大的波動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具體理財建議
建議朱丹做如下財務調整:
積極打理結余資金如果朱丹一家每月收入支出情況保持穩定,那么在未來3年,扣除家庭支出后每月都會有2500元的結余,也就是每年有3萬元的結余,在保持平時應急資金有45000元的基礎之上,建議從明年起每月通過定投的方式處理結余資金。
朱丹還很年輕,對風險的承受力比較強,建議將結余定投到高增長的股票及指數型基金中,年底獎金結余2.5萬元也可以根據市場情況投入混合型或股票型基金中。
股票投資減少后,資金也可以考慮投入到股票型基金或者指數基金中。
與此同時,提出兩方面的理財建議:
縮減開支“80后”的主要特點是注重生活品質并喜歡享樂,在消費行為上有時比較沖動。因此,可調節和縮減的幅度較大。建議朱丹夫婦將月度支出縮減在月收入的50%左右,余下閑散資金,可進行投資或自我增值的培訓。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理財規劃不僅僅是財務上實現保值增值,而是一個人一生的生涯規劃。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是一份合理的理財規劃,它將使理財者本人有更多的財富可以打理,并獲得個人在社會中的認同感。建議朱丹為自己建立一個中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可考慮參加各類與專業有關的培訓,增加自己在專業性方面的砝碼。
保險建議張艷恒
朱女士家庭狀況是都市白領一族的典型代表,夫妻二人共同撐起家庭的經濟大梁。根據朱女士一家的基本狀況,目前處于家庭的成長期,有一個2歲的女兒,承栽看為人父母的責任與義務,而雙方父母相對年輕且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在本階段家庭保險規劃主要是進行人生風險的管理和原始財富累積,保障方面主要考慮意外、殘疾與重大疾病風險及對家庭責任的確實承擔。
具體而言,朱女士夫妻倆都有社保的“四險一金”,具備基本的醫療、養老保障,商業保障需求主要補充意外傷害、重大疾病及生命價值保障。根據朱女士夫妻的實際收入狀況,朱女士年收入約7萬元(加上年終獎),先生年收入約9萬元(加上年終獎)。建議壽險保額分別為各自年收入的5倍左右,即朱女士壽險保額36萬元,重疾保額24萬元;先生壽險保額48萬元,重疾保額24萬元。再輔以30萬元保障額度左右的綜合意外險。以信誠人壽相關產品測算,夫妻倆年保費支出共需1.5萬元左右,相當于年收入的10%不到,在15%的保費支出限度內,以他們的經濟能力可以接受。
女兒有一份在街道參保的“一老一小”保險及平安的意外傷害險,年報銷額度最高可達17萬元,再補充一部分醫療報銷及重疾保險就較為全面了。
股市波動受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其中股民的跟風心理對股市影響甚大。有這種心理的投資者,看見他人紛紛購進股票時,也深恐落后,在不了解股市行情和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情況下,也買入自己并不了解的股票。有時看到別人拋售某家公司的股票,也不問他人拋售的理由,就糊里糊涂地拋售自己手中潛力很好的股票。有時謠言四起,由于"羊群心理"(跟風心理)在作怪,致使股市掀起波瀾,一旦群體跟著拋售,市場供求失衡,供大于求,股市一泄千丈。這樣往往會上那些在股市上興風作浪人的當。往往會被這些人所吞沒而后悔莫及。因此,投資者要樹立獨立買賣股票的意識,不能跟著別人的意志走。
心理誤區之二:舉棋不定
具有這種投資心理的投資人,在買賣股票前,原本制定了計劃,考慮好了投資策略,但當受到"羊群心理"的影響,步入股票市場時,往往不能形成很好的證券組合,一有風吹草動,就不能實施自己的投資方案。
例如,投資者事前已經發覺自己手中所持有的股票價格偏高,是拋出股票的時機,同時也作出了出售股票的決策。但在臨場時,聽到他人你一言我一語與自己看法不同的評論時,其出售股票的決策馬上改變,從而放棄了一次拋售股票的大好時機。或者,投資者事前已看出某只股票價格偏低,是適合買入的時候,并作出了趁低吸納的投資決策。同樣地,到臨場一看,見到的是賣出股票的人擠成一團,紛紛拋售股票,看到這種情形,他又臨陣退縮,放棄了入市的決策,從而失去了一次發財的良機。
還有一種情況是,事前根本就不打算進入股票市場,當看到許多人紛紛入市時,不免心里發癢,經不住這種氣氛的誘惑,從而作出了不大理智的投資決策。
由此看來,舉棋不定心理主要是在關鍵時刻,不能作出判斷,錯過良機。
心理誤區之三:欲望無止
投資人想獲取投資收益是理所當然的,但不可太貪心,有時候,投資者的失敗就是由于過分貪心造成的。
有利都要寸步不讓。股票市場上這種貪心的投機人,并不少見。他們不想控制、也不能夠控制自己的貪欲。每當股票價格上漲時,總不肯果斷地拋出自己手中所持有的股票,總是在心理勉勵自己:一定要堅持到勝利的最后一刻,不要放棄有更多的盈利機會!這樣往往就放棄了一次拋售股票的機會。每當股票價格下跌的時候,又都遲遲不肯買進,總是盼望價跌了再跌。這樣投資者雖然與追漲殺跌之人相比,表現形式不同,但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自己不能把握自己。這種無止境的欲望,反倒會使本來已經到手的獲利一下子落空。他們只想到高風險中有高收益,而很少想到高收益中有高風險。
所以勸君莫貪心,不要老是羨慕他人的幸運,應相信分析,相信自己對企業、對經濟形勢以及大勢的判斷而果斷行動。
美國股市上也有名言:多頭和空頭都可以在華爾街證券市場發大財,只有貪得無厭的人是例外。
心理誤區之四:把股場當賭場
具有賭博心理的股票投資者,總是希望一朝發跡。他們恨不得捉住一只或幾只股票,好讓自己一本萬利。他們一旦在股市中投資中獲利,多半會被勝利沖昏頭腦,像賭棍一樣頻頻加注,恨不得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到股市上去,直到輸個精光為止。當股票失利時,他們常常不惜背水一戰,把資金全部投在股票上,這類人多半落得個傾家蕩產的下場。
股票市場不是賭場,不要賭氣,不要昏頭,要分析風險,建立投資計劃。尤其是有賭氣行為的人買賣股票一定要首先建立投資資金比例。
心理誤區之五:專揀便宜貨
高價入市當然會給投資者帶來不理想的后果,但一心一意想入價格低平的股,有時不見得就一定有好的收益。"便宜的東西,往往不是好貨",當然也有例外。在股票市場中,有很多投資者持有這種"嫌貴貪平"心理,只想到要買進一些價錢便宜的股票,而不考慮買入那些價格會大幅度上升的股票,認為這種投資風險大,殊不知,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關系。貪平入市的結果往往使他們手中持有的股票,成了永遠拋售不出的蝕本貨。
心理誤區之六:敢輸不敢贏
請記住,進入股市,首先應當自信。許多投資者在買進股票后,只要股價略有上升,便迫不及待地要賣出獲利。他們相信,只有把錢裝進口袋里才算安全。可是他們卻忽略了股票的合理價值。
一般來說,股票的市場價格不一定能完全反映股票的真實價值。所以有些投資者賣出股票后,股價依然持續不斷地上升。而且往往表現為賣出后的價格上升幅度比賣出前的上升幅度還大。尤其是原始股票,往往有時能上升數倍。因此不能見漲就賣。要以市盈率為基準,作出賣的決策。
可是,有的股票已經過度上升,一旦買入后,股價肯定要下跌,奇怪的是大多數投資者在這種情勢下又會堅持死守不拋。許多人投資股票,往往賺的非常有限,蝕的卻非常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敢贏的心理在作怪。
心理誤區之七:貽誤戰機
一些投資人事先已經訂好了投資的計劃和策略,但步入現實的股票市場時,卻被外界的環境所左右。例如,預先決定當某種股價繼續下跌時就立即買進,但一看市場,眾人都在拋售。他買股票的手又縮回來。也有人根本就沒有計劃買入那種股票,只是當眾人搶購時,他也經不住誘惑。還有些人一直要等到更便宜、更實質的股票,似乎認為目前所有的股票(即使是在大勢上漲時)都不值得購入,應更廉價才可以入市。于是乎,越等價越高,越等越不敢入市。結果是股價翻了幾倍,他卻白等了全過程。
錯誤地分析形勢和錯過買賣時機,這兩種錯誤是密切相關的。正由于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投資者往往會坐失良機。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企業經營成果經常會給股市帶來影響。因此,在投資股市時,不能光重視股市動態,而且還要密切注視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以及企業經營成果的動向,把對形勢的估計和對股價走勢的技術分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及時捕捉買入或賣出時機,作出該買時買,該賣時賣的實際行動。
心理誤區之八:不必要的恐慌
有些股票投資者因受某些環境因素和"馬路消息"的影響,對股市或某些股票的前途失去信心,感到恐慌,于是就拼命拋售手中的股票。許多股市上的經驗表明,不必要的恐慌往往是虛驚一場。當然發生在非常時期(如戰爭、經濟危機等),似乎是在情理之中。但在一般的情況下,不少拋售風往往是由一些大戶或其他人故意掀起的。他放出不利消息,引起眾多股民的拋售,其目的是為了壓低股價后趁機買進。一般的投資者,若產生不必要的恐慌,大量拋出手中持有的股票,肯定會受到損失。
所以,作為投資者,要在不利消息面前保持鎮定,仔細分析消息的可靠性。倘若證明確有其事的話,還要看這種消息所產生的影響是長久性的,還是暫時的,若是后者,也沒有必要拋出手中的股票。
心理誤區之九:不敢輸
在充滿競爭與風險的股票市場里,沒有常勝將軍。投資者應根據股票市場行情的變化,采取靈活應對的策略。當股市大勢向下或公司受損失時,不要被損失所糾纏,應當機立斷,忍痛割愛。一些投資者總存在"不敢輸"的心理,當股票價格上升,賺了差價,興高采烈;一旦股價下跌,總盼望它能很快升起來,而絲毫不去分析股票的大勢和公司的經營狀況與業績,有的還憑想像為公司制造好的輿論。其實,這樣做只是自欺欺人,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
心理誤區之十:漠不關心
1個人證券理財的策略選擇
個人證券理財的策略選擇,需要個人投資者在實施證券理財行為之前認真考慮。確定科學的個人理財策略,應主要考慮一下兩個因素:
1.1個人投資者的年齡
根據個人的生命周期及與投資者的關系,我們可以將個人投資者大致區分為三個年齡階段,即40歲以前的青年段、40歲至60歲的中年段、60歲以上的老年段。不同年齡段的個人投資者,應采取不同的證券理財策略。青年段。這個時段的個人投資者具有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從生理上看,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從職業上看,都已經走上社會,有了一定職業,并且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穩定;從生活上看,從單身一人到戀愛建立家庭,再到孩子出生成長,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發展著,長輩們也都處于事業的巔峰狀態之中;從經濟上看,資金實力相對有限,并且未來的前景充滿了變數;從負擔情況看,從上到下都比較輕。因此,在這個年齡階段的投資者,其證券理財行為不妨可以選擇一種有保守向激進發展,并逐漸偏向于激進的方式。中年段。這個時段的個人投資者具有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從生理上看,體魄依然健壯,精力依然充沛;從心理上看,生活的歷練已經使人成熟,做人做事都趨于穩重;從職業上看,基本已經定型,并已經取得相應的成就;從生活上看,家庭生活十分穩定,子女或正在成長,或已經成人,而長輩們已經年邁,需要多多關心照顧;從經濟上看,資金實力充裕,人生中的黃金收入期在此階段;從負擔上看,負擔雖然不重,但未來的生活計劃是必須考慮的事情。因此,這個年齡段上的個人投資者,其證券理財行為不妨可以選擇一種偏于穩健的方式。老年段。這個時期的個人投資者具有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從生理上看,衰老已是不爭的事實;從心理上看,經歷了大半生的風風雨雨后,安度晚年成了大家共同的心愿;從職業上看,雖然已經退休在家,但老驥伏櫪,在忙碌了一輩子之后,現在閑了下來,總是覺得不習慣,因此,還有找點事情做做的心態;從生活上看,子女已經長大成人,并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從經濟上看,收入較之退休前有所至明顯下降;從負擔上看,在收入減少但用于看病等方面的支出會增加的情況下,家庭負擔也可能呈現出相對加重的趨勢。因此,這個階段上的個人投資者,其證券理財行為可以選擇一種偏向于保守的方式。
1.2構建什么樣的投資組合
個人投資者的投資組合策略,亦即證券資產配置策略,是證券理財的重要內容。之所以要構建證券組合,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盡可能的降低投資風險。單一品種的證券,特別是某一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資風險,是顯而易見的。而建立證券組合,實際分散投資“,不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就可以有效地分散風險,特別是降低非系統風險。資產組合理論表明,證券組合的風險隨著組合所包含的證券數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證券之間關聯性很低的多元化證券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統性風險。二是盡可能的增加投資收益,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投資者的證券投資過程,就是在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之間尋求最佳平衡的過程。如果個人投資者僅投資于單個證券資產,則尋求這種平衡的空間相當狹小。而當投資者將各種不同的證券資產按不同比例進行組合時,其選擇最佳平衡的空間就相當大,從而可以使其可以再投資風險水平既定的條件下,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化。證券組合一般以投資者的投資目標為標準來進行劃分。具體說來,證券組合可以分為收入型證券組合、增長型證券組合和混合型證券組合三種。收入型證券組合看重當期收益,以追求當期的收益最大化為目標;增長型證券組合看重資本增長,以追求未來的資本升值為目標;混合型證券組合則試圖是兩者兼顧,在兩者之間達到某種均衡。個人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投資收益目標和風險偏好程度,對未來證券市場走勢進行理性判斷的基礎上,確定自己選擇哪一類組合。
2個人證券理財的資產配置策略建議
2.1青年段個人證券理財的資產配置策略建議
40歲以下青年段個人證券理財的資產配置策略:基金50%-60%,股票40%-50%。上述資產配置策略是通過和個人投資者的廣泛溝通和交流,并得到較多個人投資者認可的。投資者在具體規劃個人證券理財方案的時候,可以以此為參考,但不必一定要拘泥于這個比例配置。我們還可以把40歲以下的個人證券投資者在細分為三類,每一類型的投資者又可以有不同的配置策略。
2.1.1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人,期理財的主要目標是試水市場,積累經驗。個人證券理財初級階段的投資者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資金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二是理財知識有限。因此,以貨幣市場基金或其他低風險證券理財產品作為他們的投資對象較為合適。
2.1.2已經有了一定的積蓄并計劃結婚成家的人40歲以下的個人投資者在經歷了入門階段的證券理財實踐后,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了。進入這個階段的標志是:第一,個人投資者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資金,有了可以做分散投資理財的資金基礎。第二,資金投資者通過貨幣市場基金的理財,對證券理財活動和證券理財對象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投資者應該在一定的投資理念的指導下,逐步了解和投資其他類型的基金,如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和債券類產品。
2.1.3已經成家之后的人通過前一階段的理財活動,個人投資者的資金實力進一步增大,風險承受能力進一步提高,對高收益也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渴望。同時個人投資者對股票有了比較多的了解,尤其是通過對股票型基金的具體品種的觀察和研究,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股票投資理念,因而在此基礎上可以選擇具體的股票投資品種。從“借腦策略”起步,具有一定理財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理財分析方法的個人投資者,可以由淺入深的開始自己的股票理財選擇,在認為較有把握之后,可以逐漸擴大股票的投資理財規模。
2.2中年階段個人證券理財的資產配置策略建議
40歲至60歲的中年段個人證券理財的資產配置策略:國債20%左右,基金40%左右,股票40%左右。40歲至60歲的中年段的投資者分為兩類:
2.2.1子女尚未工作的個人投資者這個階段的投資者,其理財的策略應該是坐守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的同時,伺機用部分資金投資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理財產品。不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資理財應該是階段性的,通常情況下不長期持有。
2.2.2子女長大成人的個人投資者處于巔峰狀態的人,往往也是十分成熟的,這個階段的人在證券理財方面往往既保守又激進,呈現一種復雜的混合狀態。在具體過程中,要投資一定數量的國債,同時繼續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因為這種基金是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理財品種。當然,有了以前的股票理財經歷再加上股票市場有博取高收益的機會,對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資還是少不了的。
將社會保險基金存入商業銀行和購買國債,可以保證基金的安全,但基金投資渠道受到限制。一般地,在名義利率高的年份,往往通貨膨脹嚴重;而在物價穩定的年份,往往伴隨名義利率不斷下降,這兩種情況下社會保險基金都很難實現保值增值。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為改變投資方式簡單、投資效益不高的局面,紛紛通過放松管制和加強政府協助等方法,積極拓寬養老基金投資渠道,推進養老基金(即我國的社保基金)私有化和運營的證券化進程。
發達國家社保基金發展現狀
拓寬投資渠道在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很有特色。美國的做法是將社會保險基金投資于共同基金。共同基金將社會保險基金聚集在一起,以取得最高投資收益為目標,由投資專家操作共同基金的營運,將資金分散投資于債券、股票等各種渠道,使基金獲得了較高收益。加拿大為保證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也成立專門投資機構,配備或聘請投資專家來專門從事基金投資。為降低風險,基金的50%委托政府投資或購買政府債券,另外50%分別投資股票和企業債券等,并把銀行存款視為沒有辦法的辦法。英國于1980年專門成立國民投資與貸款辦事處,接受衛生和社會保障部委托經營社會保險基金,一部分按國家規定用于公共設施建設投資,購買政府發行的債券,另一部分用于短期信貸,特別是借給政府作短期用款。
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
(1)銀行存款;(2)信托存款;(3)不動產投資;(4)有價證券投資;(5)直接貸款或委托貸款。在金融市場健全的條件下,普通股票是真正能夠抵制通貨膨脹影響的投資方式之一。1999年初美國總統克林頓在他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提出,今后15年內,將從聯邦政府預算盈余中拿出2.7萬億美元用于社會保障計劃。而其中的25%即6750億美元將投入股票市場以提高投資收益。
養老基金運作私有化養老社會保障的私有化改革是有關國家在面臨人口嚴重老化、傳統的現收現付式養老社會保障制度日益不堪重負的情況下,對本國的養老保障制度進行的一種戰略性的調整。它實際上是將提供退休收入的責任由政府部門全部或部分地轉移到職工個人身上。以美國為例,美國社保基金管理局的預測表明:到2019年社會保險稅收本金利息和開始不能滿足當時的支付需求。
私有化的基本方向是推行個人帳戶制,并給予個人以一定的投資選擇權以提高養老基金的服務水平。以下給出幾個養老基金運作較為成功的案例。
案例1:最早實施私有化改革的是智利,主要措施是,加入私人養老保險計劃的職工個人可從21家私人養老基金管理公司(AFP)中任選一家開立自己的個人帳戶,養老基金之間是競爭關系,類似于美國的共同基金。這些基金按法規要求對股票和債券進行組合投資。投保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將自己的帳戶挪向另外一家公司。由雇主每月按其工資的10%代其向個人帳戶繳納保險費,養老基金管理公司負責職工個人帳戶養老儲蓄的投資,職工退休后可將本金和投資收益一次性,
或者按月從個人帳戶提取。
案例2:新加坡的私人退休體系和智利又有所不同。新加坡的私人養老基金體系初步建立于1955年。居民必須為自己的各種未來可能的消費需求進行儲蓄:退休、醫療費用、教育甚至房屋購買等。雇員和雇主各支付相當于工資20%的資金。
其他國家如意大利、秘魯、墨西哥、阿根廷、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烏拉圭等也紛紛實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推行個人帳戶制的好處在于:(1)有利于應付日益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2)利用個人退休帳戶的強制儲蓄功能,可提高國民儲蓄水平。(3)通過在養老基金的管理方面引進競爭機制來提高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率。
養老基金運營的證券化世界主要國家越來越多的養老基金涉足證券市場,購買企業股票和債券。養老基金在現代金融體系中已經是證券市場上主要的投資者之一;也是證券市場上主要的穩定力量。
舉一組數據來分析,這種趨勢是確定無疑的。20世紀60年代養老基金掌握的股票比例,倫敦證券交易所為10%,紐約證券交易所低于10%;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這一比例都已超過30%。除新加坡、比利時和法國外,表中其余15個國家和地區的股票投資比例均有所上升,其中股票投資比例最高的是香港(83.08%),其次是英國(79.02%)。另外股票投資比例增長速度最快的是挪威、丹麥與荷蘭。資本趨利的本性必將引導資本流向收益高的金融資產。據統計,美國完全用于購買政府特別國債的養老基金的年收益率只有7%,而主要投資股市的養老基金收益率為12-15%。智利的21個養老基金在1981-1995年間的年平均收益率達13.5%。大大高于同期國債的收益。
養老基金的證券化還體現在海外證券市場投資的比例不斷增加。在養老基金大舉向證券市場投資的同時,為分散風險,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放寬養老基金海外投資的比例限制。如在歐洲,過去養老基金的80%實行“戶內管理”(即強調投資國內證券市場),現在則在管理方式和投資政策上強化“戶外管理”,越來越關注海外股票市場。發展中國家也存在這一趨勢。比如,2000年8月底,智利養老基金在境外的投資額占這類私人企業養老金經營總額的11.45%。該國中央銀行人士近日透露,政府已向議會提交法案,準備把目前對養老金在境外投資的比例限制由現在的15%逐步放寬到35%。
我國社保基金與證券市場
從某種程度上講,社會保障基金與證券市場可以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證券市場可以通過國有股、國有法人股的減持實現國有資產的變現,為社會保障基金籌集資金,解決社會保障基金轉型期的資金窘迫;證券市場可以通過各種證券、債務組合或金融創新幫助社會保障基金實現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社會保障基金的大量滾存資金可以托起證券市場,成為活躍和穩定證券市場的重要因素。在歐美的經濟體系中社保基金是證券市場的重要支撐。尤其是開放式基金,其資金的60%-70%由社保基金充實。這一點很值得我國在進一步深化社會保障基金改革中予以借鑒。而且開放式基金在我國已開始發展的情況下,提及由社保基金充實證券市場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社保基金的投資要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的原則。在銀行存款、國債安全但不能滿足保值增值要求的今天,社保基金急需一種收益比國債大,風險比股票小的金融工具,開放式基金恰好滿足了這樣的要求。而且,開放式基金的規模不固定,投資者可以隨時追加或收回資金,這既可以滿足社保基金流動性的要求,同時又可以適應社保基金結余額下不斷變動的需要。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管理水平低下,致使基金行政管理機構與基金投資營運機構分設的呼聲日益高漲。據悉,相應的政策即將出臺。一旦管理與運營分離,將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交付基金管理公司,利用基金管理公司專業人員的知識、經驗降低管理價格和管理風險無疑是最為明智之舉。
在國外成熟市場,不僅基金品種豐富,保險公司還通過委托外部專業機構管理、由控股公司的投資子公司管理等多種方式進行保險投資。
保險資金入市既是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中央銀行多次降息,保險公司的傳統產品發展遇到了不小的困難。保險公司投資渠道受限制過多的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障礙。保險資金進入股市對于我國保險公司的競爭力,促進保險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操作中,一些保險公司認為,保險資金入市還存在投資品種單一和渠道不暢的問題,更希望進一步開放保險資金入市的投資范圍,特別是能讓保險公司參與發起設立證券投資基金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
[關鍵詞]股票期權;股票期權激勵;現狀;效果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005
[中圖分類號]F27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02-0008-02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各行各業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國的上市企業也變得越來越多,為了在時代的浪潮中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機制,股票期權激勵制度便應運而生,它不但可以促進企業管理者提高工作熱情,還可以幫助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給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調整及優化提供了源動力。本文對我國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的現狀及效果進行了分析,討論了股票期權激勵的發展歷程,并研究了這種制度給國內企業帶來的影響。
1 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的概念
股票期權激勵就是一種利用股票來對企業管理者進行獎勵的手段,其目的是股東為達到所持股權價值的最大化。具體而言,就是在股東大會的授權下,公司的董事會代表股東與企業管理者或其他所要激勵的對象簽訂一份協議,其內容是當管理者或其他激勵對象在規定時期內完成所規定的目標或業績增長率,公司就以一定的優惠價格將股票授予管理者或被獎勵對象,進而贏得與之相對應的利益,以此促進管理者或獎勵對象繼續創造更多的企業利潤,實現股東利益的最大化。根據我國原《公司法》規定,公司是無法對本公司的股票進行收購的,但自從股票期權激勵理念產生和引入我國以后,新的《公司法》規定公司可以將股份獎勵給本公司的員工,并在此類情況下收購本公司的股份,截止到2008年,我國已經通過了30多家上市企業的股票期權激勵方案。
2 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在我國的現狀
2.1 我國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的發展情況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已經趨于成熟,其國內股票期權激勵制度已經成為薪酬結構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在我國,股票期權激勵制度尚處于起步階段,如何將這一制度實施下去卻成為了專業人士眼中的難題。對于有能力成為上市公司管理層的人來說,如何選擇進入哪家企業時,薪酬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參考指標,因此,我國上市公司也嘗試了數種方法來吸引人才的注入。自上世紀末,我國便開始進行股票期權激勵的試行工作,但這些試行方案與真正的股票期權激勵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其中比較成功的有三個試點,包括武漢模式、貝嶺模式以及泰達模式,但這些模式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但也為我國股票期權激勵的正式施行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參考,積累了經驗。
2.2 我國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實施條件分析
我國的《公司法》及《證券法》在2005年進行了新一輪修訂,其中著重提及了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為這種制度的施行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我國的股權激勵制度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基礎條件。
2.2.1 市場基礎――股權分置改革
在我國證監會和財政部共同的《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清楚說明,我國的資本市場里存在著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共存的問題,一方面阻礙了市場定價制度的發展,造成了資源配置不協調;另一方面,其使上市企業的股價對股東及管理層人員的制約和激勵的程度降低。為此,我國在2005年4月29日正式啟動對股權分置的改革,為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下行提供有力的市場基礎。
2.2.2 制度保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在2006年元旦,我國最新修訂的《公司法》與《證券法》開始施行,新的法規對于公司的內部股權操作給出了全新的解釋。新法規表示,公司可以在兩年內分期對注冊資本進行繳納;同時,在公司建立之初,允許預留一定資本作為以后股票期權激勵之用。這兩項新法規的設立,解決了公司在施行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時股票的來源,確定了這一制度的合法性和非公開性。同時,新法規也保證了被激勵對象的權力,其規定公司在一年內不得對給予激勵對象的股票進行轉讓,并在之后每年轉讓額度不得超過被激勵人所持股票總額的1/4。
2.2.3 規范事項――相關管理辦法的出臺
2005年頒布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中清楚說明了股票期權激勵制度作為股權激勵的主要方式:第一,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所包含的激勵對象必須是本公司內的員工,且員工不得有不良記錄,被激勵對象不得是獨立董事;同時,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所給予的股票數量不能超過本公司股票總額的10%,除由股東大會自行批準的特例外,被激勵對象個人獲得股票數不得超過總額的1%;第二,必須明確規定獲得股票期權激勵的資格,只有在被激勵對象完成業績或計劃后予以下發,并且嚴格表明禁售期限;第三,完善企業內部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實施流程,嚴格按照有關方面規定執行;第四,規范在股票期權激勵制度中允許對外透露的內容;第五,明確市場操作,嚴禁借股票期權激勵制度對本公司股價進行操作,明確標出激勵股票價值;同時,股票授權日與行權日需要有一個超過一年的等待期,避免公司或被激勵者利用這種制度來套現規范。
2.3 我國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現狀分析
就像上述所說的一樣,本文主要討論的是自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之后,新修訂的《公司法》與《證券法》實施以來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根據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末,我國A股市場共有2 421家上市公司,其中285家企業了300多個股票期權激勵方案,其中有209家共234套經理人股票期權激勵方案,占總數量的73.33%。由此可以看出,股票期權激勵已經成為了我國比較常見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制度。但在這些方案提出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的存在,下面就從三個方面來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2.3.1 實施進度
根據專業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我國的股票期權激勵方案中,已有69個暫停施行,另有一個延期施行,59個處于預備方案階段,只有105個已經施行。其中暫停或延期施行的方案就占了總數的近30%,真正實施的方案只有總數的1/3,分析其中原因,主要表現為一是由于股票期權激勵方案的施行周期比較長,在運作周期中可能會出現股價下跌,導致現有股價低于原定行權價格,使得公司方面不得不將原方案暫停或取消,用新方案代替舊方案施行,因此出現了暫停或延期施行的情況;二是2006年是我國施行股票期權激勵的第一年,距今不到10年的時間,其在剛剛施行時難免會暴露一些問題,因此,在2008年,我國證監會再次了相關條例,對這一制度施行了嚴格的限制,因此一批在這期間開放行權的方案不得不擱淺,在已有新法規的基礎上重新制定方案內容;三是我國國資委也了相關條例,對國有上市企業的股票期權激勵制度作出了嚴格的規定,進一步加深各環節的嚴謹性。我國國有上市公司具有長期的計劃經濟背景,其與普通私有公司不同,其公司內部治理制度還不夠完善,需要加強相關方面的監管,這也就是我國目前民營上市公司采取股票期權激勵制度要多于國有公司的主要原因。
2.3.2 行業分布
經調查顯示,在209家推出股票期權激勵方案的公司中,其數量僅占全部A股公司數量的一小部分,并且大多數公司主要來自電子、房地產、機械裝備制造業、批發零售業、石油化工、信息技術以及醫藥生物行業等。其顯示出了行業相對集中的特點,其中以電子信息制造行業所占比例最多,為18%,這與其行業本身具有高發展潛力是離不開的。對于這種行業集中的特征,與其行業自身的特點是離不開的,發展潛力越大,所需各類人才越多的行業,其對于施行股票期權激勵方案的力度越大。但從總體上來說,凡是對人才有需求的公司,就有施行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意向。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凡是施行了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企業,其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其人才凝聚力更高,更能夠為人才提供好的發展環境。
2.3.3 行權股票來源
在2005年頒布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中已經清楚說明了股票期權激勵制度中股票的來源;同時,也明確了回購本公司股份的條件以及其他法規允許的方法。根據相關專業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自施行股票期權激勵制度以來,上市公司對于行權股票多以定向發行為主,只有兩家公司采用的是大股東轉讓方式。這里需要留意一點,在2008年上半年,我國證監會出臺了《股權激勵有關備忘錄2號》,其內容明確指出,公司股東或大股東不得直接將股份轉讓或贈予給被激勵人。因此,股東在采取轉讓方式時,其所轉讓的股份應為本公司回購股份,先回購再轉讓。同時,新規則還規定股東必須要在不超過一年的時間內將所有激勵股份轉讓與被激勵人。這也就大大限制了公司采取股東轉讓的方式實現股票期權激勵制度了。
3 我國股票期權激勵的弊端
縱觀歷史長河,任何制度從提出到制定,從施行到完善,都有一個漫長的周期,同時不論什么制度,都必然有其優點與缺點。由于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是由國外已經成熟的經濟市場中所演化出來的,因此,其在我國市場內施行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也需要相關法規的出臺來進行約束和規范。
我國的股票投資者常常會出現投機倒把的心理,其投資意識嚴重不足,也就使得我國國內上市公司的股價與公司實際業績間有著一定的差距。同時,發展中國家本身股票市場就存在較大范圍的波動,而這種波動更加促進了非理性投資的產生,使得股票市場處于不穩定狀態,因此在我國施行股票期權激勵制度不可避免的會面對股價波動問題,直接影響著期權激勵的效果。另外,我國部分企業為了更好的籠絡人心,將股票期權激勵范圍無限制的擴大,完全違背了該制度的初衷。同時,有一些高管善于鉆法律法規的空子,利用這一規定為自己謀取利益,使得激勵制度變了味道。
4 結 語
我國股票期權激勵制度尚處于起步階段,缺少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與規范,具體實施進度也存在相對滯后的問題。由于我國特殊的制度背景和不完善的資本市場,我國的股票期權具有行業相對集中、行權股票來源相對單一等特點。因此,我國的股票期權制度具有很大的完善空間,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士提出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以完善這一制度,切實為被激勵人帶來利益。
主要參考文獻
[1]趙軍營.我國股票期權特點、運用機理及效應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29):61-62.
[2]鄭文清.股票期權激勵的效應分析及其在我國的應用[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6):57-58.
[3]翟亞星.中國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效應的影響因素研究[J].時代金融,2012(10):33-35.
[4]鐘有兒,馬廣奇.中國股票期權激勵的有效性分析[J].商業經濟,2010(2):64-65.
[5]張宏敏,單鑫,朱敏.股票期權薪酬績效敏感度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股權分置改革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09(8):30-31.
[6]何德旭.經理股票期權: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兼論國有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的建立與完善[J].管理世界,2000(3):187-192.
[7]周州,徐立鋒.中國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股票期權激勵有效提升公司價值的實證研究[J].經濟師,2011(2):82-83.
文章摘要:傳統財務理論把投資者的決策行為視作黑箱,簡單地將其看成是效用或財富的最大化,忽視了投資者決策過程中的情緒等因素對投資決策的影響,無法解釋證券市場中的很多異象,在此背景下,行為財務理論應運而生。行為財務理論嘗試從心理學、社會學及其他認知科學的視角來研究證券市場上投資者實際行為及其變化的原因。
關鍵詞:行為財務理論;EMH;市場異像
一、行為財務理論產生的背景
傳統的公司財務理論是建立在管理者、投資者完全理性和“有效市場假說”(EMH)基礎之上的,但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出現了大量與“有效市場假說”相矛盾的市場異象,比較典型的有:①規模效應。Banz研究發現小公司的股票較大公司的股票更易獲得較高的收益率。公司規模是市場上人盡皆知的信息,按照“有效市場假說”,借此信息應無法獲取超額回報。因此,這一發現極大地沖擊著“有效市場假說”。②期間效應。French,Gibbons,Hess 的研究顯示,股票在星期一的收益率通常為負值,而在星期五的收益率則明顯高于一周內的其他交易日,于是可以得出在某些特定時間進行股票交易即可獲取超額回報,這顯然與“有效市場假說”不符。③反向投資策略。經濟學家發現,一只股票受關注的程度也影響到股票價格的變化, 因此投資者可以采取一種“反向投資”的策略來獲取超額回報,一只股票受關注的程度是市場上的公共信息,顯然有效市場假說難以解釋這一策略。行為財務理論強調現實中的投資者和管理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市場也并非完全有效,在這一真實前提下,通過對投資者和管理者決策過程的探究,彌補了傳統財務理論在指導企業實踐上的不足。
二、行為財務理論的主要內容
1、行為資產定價理論
基于投資者并非完全理性,Shefrin,Statman(1994)提出了行為資產定價理論(BAPM,Behavioral AssetPricing Model),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BAPM指出金融市場上除了嚴格按照傳統的CAPM進行資產組合的信息交易者外,還有并不按傳統的CAPM行事的噪音交易者,他們信息不充分,會犯各種認知錯誤。金融資產的價格由這兩類投資者共同決定: 當前者在市場上起主導作用時,市場是有效率的;反之,市場是無效率的。
2、行為資產組合理論 (1)理性人假設的局限。大量證據已經表明人帶有非理性因素,投資者的各種認知偏差在投資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
(2)投資者對待風險態度假設的局限。均值方差模型假定投資者使風險厭惡的,其風險態度始終一致,但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購買保險的人同時購買彩票,兩者的風險偏好顯然不一致。
現資組合理論的局限促使學者們努力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基于投資者個體行為和心理特征的理論,而行為財務理論正是這樣一種思路。行為財務學者Shefrin,Statman(2000)提出了行為資產組合理論(BPT,BehavioralPortfolio Theory)。
BPT 有兩種分析模型: 單一賬戶行為組合理論(BPT一SA)和多重賬戶行為組合理論(BPT 一MA)。S h e l e i f e r ,Statman(2000)指出投資者具有兩個心理賬戶,分別對應高低兩個期望值,代表投資者既想避免貧困,又希望變得富有的望。BPT 認為,投資者將通過綜合考慮期望財富、對投資安全性與增值潛力的欲望、期望水平以及達到期望值的概率五個因素來選擇符合個人意愿的最優組合。這樣,BPT 就更為接近實際投資行為了。
三、行為財務理論對證券市場異象的解釋
1、股票溢價之謎
通過對證券市場上股票和債券投資收益率的觀察發現,股票投資的歷史平均收益率相對于債券投資要高出很多。但相對于債券而言,人們在股票上的投資卻是非常之少,這種現象被稱為“股票溢價之謎”( M e h r a a n d p r e s e o t t,1985)。行為財務理論認為,投資者是“損失厭惡”的,損失帶來的痛苦會需要更多的收益來彌補。當他們遭受股票投資短期內的損失時,損失厭惡會令多數投資者放棄長期回報率高的股票轉而投資于回報率穩定的債券。
2、弗里德曼一薩維奇困惑
傳統的投資理論假定投資者的風險厭惡程度是一致的,并且一般用方差來衡量。弗里德曼一薩維奇(FriedmanandSavage,1948)研究發現,人們通常同時購買保險和彩票。他們在購買保險時表現為風險厭惡,而在購買股票時則表現為風險尋求。這種與傳統假設不符的現象被成為“弗里德曼一薩維奇困惑”。行為財務理論認為,投資者存在“心理賬戶”,而且他們在行為時會受到心理賬戶的影響。根據心理賬戶的相關研究成果,投資者一般將自己的收入分成三部分: 目前的薪資收入、資產收入和未來收入,對于這三種收入個人的態度并不相同,譬如對于未來收入個人總是不太愿意花掉它,即使這筆收入是確定會收到的。
3、封閉式基金折價交易之謎
封閉式基金有兩個價格: 市價和凈值。若依照EMH,封閉式基金的市場價格理論上應該等于基金的凈值。但實際上封閉式基金的市價一般來說低于凈值將近20%。Lee,Shieifer , Thaler(1991)定義封閉式基金折價交易之謎。行為財務理論認為持有封閉式基金的投資者中有一部分是噪音交易者,他們對于未來的基金回報時而樂觀時而悲觀,從而導致基金價格經常性的漲跌變動。
4、處置效應
Shieifer ,Thaler (1985)發現,投資者傾向于過長時間地持有資本損失的股票,而過早地出售具有資本利得的股票。他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對于一個理性的投資者來說,這兩種股票在處置上應該不存在區別的,因此傳統的理論無法解釋“處置效應”。行為財務理論認為,投資者具有后悔厭惡和損失厭惡的心理,投資者為了避免后悔,常做出非理性的行為。當股票出現資本損失時,面對確定的損失和未來不確定的走勢,為避免立即兌現虧損而帶來的后悔,投資者傾向于風險尋求而繼續持有股票;當股票出現資本利得時,面對確定的收益和未來不確定的走勢,為避免價格下跌帶來的后悔,投資者傾向于風險回避而提早拋售股票。
四、基于行為財務理論的證券投資行為、策略和理念
由于一般的理論其假設過于嚴格且與現實相去甚遠,并不能很好的指導投資者。行為財務理論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具體地,常見的有以下二種基于行為財務理論的投資策略:
1、反轉策略和慣性策略
反轉策略是指在一定觀察期后,持有前一觀察期內下跌的股票,賣出上漲的股票。其理論依據是投資者對新信息存在反應過度,股票價格下跌或者上漲幅度過大,應該回調。慣性策略是指在一定觀察期后,持有前一觀察期上漲的股票,賣出下跌的股票,其理論依據是投資者對于新信息反應不足,股票價格還會繼續上升或下跌。通過對我國股票市場上反轉策略和慣性策略的實證研究,基本結論是我國股票市場存在比較明顯的反轉現象,而慣性不明顯。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反轉策略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可能更為可取。慣性策略或“追漲殺跌”是最差的策略,這正是中了市場上莊家的套。
2、平均投資策略
平均投資策略是指投資者預先決定將收入的一定比例投資于股票,然后按照事先定好的投資時間表定時將收入投資于股票。從現代金融理論的角度來看,如果投資者在制定投資計劃后,根據新的信息不斷調整計劃,這種策略要比平均投資策略要優。而在平均投資策略中,投資者拒絕了新的信息,因而是一種次優的策略。傳統理論認為投資者不會被得意或后悔所影響,但實際并非如此,投資者確實受到了心理的影響。
我國股票市場上的投資者大都表現出自我控制能力差和后悔感強,因此,采用平均投資策略對他們雖不是一種最優策略,但不失為一種合適的選擇。
五、對行為財務理論的評價
行為財務理論的科學性在于:突破了標準財務理論只注重最優決策模型,認為理性投資決策模型就是決定金融資產價格變化的實際投資決策模型的假設,開創了投資者實際上是如何進行決策的研究領域,從而把人的行為模式建立在更加現實的基礎上。它給出了市場異象的合理解釋。行為財務理論也存在著諸多不足:解釋的普遍性問題。行為財務模型雖然能解釋市場中的某些異象,但尚缺乏一種能夠普遍解釋各類市場異常現象的理論或模型;理論的系統性問題。迄今為止,行為財務尚未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研究還停留在對市場異常現象的解釋以及實證檢驗上。而且,心理因素的不確定性和不易量化也增加了行為財務研究的難度。
而現在,我們正聽到一聲巨響――難道說,我們看到“三駕馬車”的跳水,不正是“滾球”的撞擊過程嗎?
據德隆內部人士透露,其實,德隆在外部融資環境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德隆作出了收縮戰線、減少擴張與整合資金壓力的決定。同時,德隆也必須收縮二級市場的戰線,減少二級市場股價維護的成本壓力。
但是,這樣的“剎車”并未奏效。以致德隆最終惟一能夠選擇的就是“撞球”一一撞擊后的德隆處于休克狀態。
走出困境的方式:金融創新
德隆莊股的存在,不僅使其高懸的股價導致了高昂的維護成本,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只已失去活力股性的股票――從而失去這只股票所應該具有的股票價值――可融資、流通性和投資價值。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個腦死亡的植物人,作為病人家屬,每天、每月、每年都要花費巨額的資金去維持他的生命,這對于一個不能復活的人來說,幾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德隆的“三駕馬車”正是這樣的中國股市的植物人。
在并不成熟的中國資本市場內,金融創新成為了一段時期內的熱門話題。在既定的游戲規則下,資本玩家們也想通過一定的創新激發資本市場的熱度,同時為自己找尋一條新的融資方法。于是,強大的利俗驅動激起了,“智慧的迸發”。
TCL集團吸收合并、換股的整體上市計劃成功實施其對很多不諳資本運作的股市參虧者來說,他們并不關注TCT,集團整體上市中的金融創新的意義所在,因為中國股市充滿了太多的變數與不規則。而TCL集團整體卜巾后所帶來的各方利益的變化卻成為市場內真正的熱點,其原因就在于創新所帶來的最為直接結果就是利益的變化。
于是,德降這個巾同最高水平的資本玩家也看中了金融創新的價值――可以為激活自己舊有融資渠道,而由此可能帶來的給予資本市場的景影響,亦不重要了。
根據《新財經》掌握的資料,在德降的金融創新讓劃中,其目標直指激活“三駕馬車”的股性,恢復其再融資功能。這址一種嘗試,也是在為德降令后其它上市公司變革的嘗試。住擬定的創新方案計劃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被“擊斃”的方案――合股。
創新之一:“合股”
2004年4門16日,洲火炬A公告:“公刮董事會與沈陽合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就吸收合并事項達成初步意向。但有關部門并未受埋。”存靜觀德隆“三駕馬車”持續下跌的盤而后,這次公告似乎引起了業內的嘲笑,甚至有投資人士認為這是“德隆吸收合并夢破滅,打造藍籌概念股成空”。實際上,根據《新財經》的了解,德隆并沒有將自身打造成什么行業藍籌形象的計劃,而兩家上市公司合股的目的只在于再融資。
眾所周知,TCL通訊(原000542)被TCL,集團(000100)吸收合并后,股本規模放大,從而實現更大比例的融資規模。虹為重要的足,如果投資者認為短劃內TCL通訊的股價從退市前的29元漲至45元不合理的話,那么,TCL集團從上市時的6.40元漲到最高^9.46元則相對合理嗎?同樣的道理,德隆系“三駕馬車”中任何一家的股價目前都很難被投資者認可,但如果將其合并成為一家公司,究具規模而言,同樣的股價投資者又該如何看待呢?
金融創新在中國一經出現已演變成為一個在資本游戲下的套利活動,否則不會出現TCL集團的鬧劇,余融創新已不能夠成為促進經濟發展、解決既有問題的動力。資本玩家津津樂道于此,努力計算著套利的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差額,而實際上這個芷額就是由不知情的投資者來埋單――因此,德降沒有成功。
事實上對于德隆米說,合股方案只能是對TCL集團的一個模仿,能否成功、成功后如何操作還是一個問題,其中,橫在高位的股價仍舊是德隆通過“三駕馬車”再融資的障礙。需重新證明“三駕馬車”的投資價值,則必須實現股價下跌和價值回歸。
創新之二:主動暴跌股價
如《新則經》所掌握的消息,德降“三駕馬車”的全面跌停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德降自身,其日的也不言而喻:在合股為成、股票投資價值需要回歸、市場盛傳資金鏈斷裂的前提下,索性借力發力將股價打壓至一個“合理的投資價化”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這種做法的目的性很強,具效果也將有助于德隆下一步的運作,但仍舊有投資者小明白,德隆為什么要承受股價下跌的風險呢?畢竟,德降是高控盤的,股價下跌擬失最大的將是共自身。
事實上,在目前的狀態下股價下跌已不儀足德降的利益了。眾所周知,德隆早已將其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和流通股股票質押出去以獲取貸款。因此,如果德隆“三駕馬車”的股價降低到銀行貸款質押價之下力,承受潛在損失的只能是銀行、簽訂三方協議的券商等。
但這里又會產生個問題,既然德隆系的股票連續跌停觸及銀行貨款的警戒線或平倉線時,銀行為何不強行平倉呢?事實上,這一方面是因為德降系的股票沒有投資者愿意接盤;另一方面,在目前牛市的環境下,德隆以及銀行等授貸方面相信跌下去的股票會很快地漲起來。
所以,綜觀股價下跌,德隆卻是“無票身輕”。
創新之三:縮股
香港的“仙股問題”應該給了德隆很好的啟示,德隆可以通過“縮股”的方式將“三駕馬車”的股性激活,其主體思想是:通過把“三駕馬車”現在的股本規模縮小到一個合理的數目達到股本規模減少的目的,這樣在“縮股”完成后,德隆系“三駕馬車”的股份實際上實現了“硬除權”,其歷史交易變得沒有了意義。“硬除權”后,“三駕馬車”將以一個新的上市公司出現,其最大的投資價值在于股票“沒有交易過”,在三家上市公司良好的經營業績支撐下,便很容易實現再融資。
實際上,縮股方案基本類似于香港股市“仙股”上市公司的縮股,這是在市場相對成熟的海外股市擴股和縮股條件相對寬松的環境下的一種資本運作手法。然而,這種機制最讓人無奈的是上市公司的股本規模時大時小,小股民于其中是稀里糊涂,但連續實現融資目標的大股東財技能力卻展現無遺。按照巴菲特的觀點,“拆細股票無異于魔術戲法,其中的全部內容也不過是一系列的字面工作,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縮股計劃的方案目前還處于保密的設計之中,設計方在業內獨到的“創新”能力是德隆所看中的,而對于德隆來說,惟唯有通過一定的金融創新才能使“三駕馬車”的股性被激活,也才能夠實現價值回歸、再融資。但是,對于“縮股”方案來說,如果順利實施可以幫助德隆達到目的,但在中國并不成熟的資本市場內,“縮股”方案所體現出的“倒來倒去”能否如香港市場通過一定的法律制度來保護其它投資者的利益呢?而對于受過TCL集團合了又拆的“教訓”,投資者又會以怎樣的心態認可德隆的“縮股”方案呢?
事實上,良好的市場環境需要各方參與者共同培育,而在一個不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內,良好的市場秩序與長期的發展需要依靠投資人的投資信用及道德觀念來維護,任何基于各自利益的行為將可能成為一個阻礙市場長期良性發展的根源,而最終受到損害的只能是資金需求方和整個社會的經濟體系。
“休克療法”能否治愈德隆
對于德隆來說,長期發展所形成的資金供應鏈成為了一個風險的引發器,而過快的產業擴張速度及對政策性風險的估算不足誘發了德隆風險的爆發。但是,僅僅據此就斷定德隆崩潰了未免有些聳人聽聞,德隆畢竟擁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可以支撐起仍舊運轉。不過,問題的解決已迫在眉睫,德隆選擇了“休克療法”。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看,所謂的“休克療法”可以看做是一個公司將一些阻礙其發展的問題一次性的處理,在一個“休克”的狀態下利用其已有的產業基礎輕裝上陣,重獲新生。一個企業尋求休克療法通常希望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制止經營狀況日益下滑的趨勢,通過釋放和消除企業內部中的結構性矛盾來恢復企業的發展活力;二是,對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進行根本性的變革,消除企業發展過程中已不能夠被有效使用的資源的障礙性問題,通過重構資源使用方式來恢復企業生機。
但是,“休克療法”只是一個治病的原理,卻不能成為一個包治百病的妙藥。從俄羅斯和其它一些東歐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失敗的教訓中我們也可看到,“休克療法”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將一個企業置于更大的困境中去,直至死亡。
那么,德隆又該如何治愈自己呢?
首先,德隆需要理清資金瓜葛,能夠將償債風險較大的貸款處理掉。從目前的情況看,借助自身的力量德隆的壓力很大,而借助外部力量則主要應來自于政府信用貸款、戰略投資者收購德隆所控公司股權的轉讓款及可能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其中,政府的信用貸款對于德隆的救助意義可能最重大,德隆所需的資金量太大,惟有政府能夠承受得起。4月19日,新疆地區工商聯建議“以政府信用擔保助德隆渡過難關”的聲音則部分地體現出這樣一種可能。但是,這只是一種短期的救助行為,如果德隆不能夠即時做出調整,根本性地改變困境,這種政府救助的模式也是有限度的,于德隆本身來講并無救治的意義。
戰略投資者對于德隆來說是一個需要界定的概念,因為德隆本身就是國內最大的戰略投資者之一。因此,德隆會很好地把握對合作伙伴的界定。但對于社會來說,不要再出現一個資本的玩家且構建了更大的風險。
其次,建立一條良好、合理、穩定的融資渠道。從長期來看,只要德隆控制好產融發展速度,在良好產業經營業績的支持下,德隆的資金將不會成為一個發展的瓶頸。而且從長期來看,回歸股市、金融產品創新等方式都可能拓展德隆的融資渠道,且將融資變成一種自我行為所控制的主動選擇而非被動接受。對于德隆來說,新的融資渠道能夠順利打通將是真正決定德隆生死的關鍵,并且這種融資渠道并將重新構建在合理、合法、長期、穩定的基礎上,其經濟性應被置于更高的地位。相反,德隆如果在一個相反的原則下重構融資體系,則很可能背上更多債務和面對更大的風險,其前景不堪設想。從目前的情況看,在銀行間接融資仍存在障礙的前提下,德隆正力求通過一種調整回到股市,尋求通過股權直接融資為其產業的擴張輸血。
第三,加速內部資產的重組,提升現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并逐步剝離不符合德隆發展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