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創新創業小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業實踐教育 創業平臺 創業項目
[作者簡介]戴涵莘(1976- ),女,江蘇蘇州人,蘇州市職業大學管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蘇 蘇州 215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2013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經濟發達地區高職院校非本地生源畢業生就業地域取向的研究――以蘇州地區為例”(項目編號:2013SJDFDY084)和2011年蘇州市職業大學校級科研項目“經濟發達地區高職院校非本地生源畢業生就業地域取向的研究――以蘇州地區為例”(項目編號:2011SZDQ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0-0100-02
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為創業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日益完善的創業環境、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不斷降低的創業門檻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多機會。2013年3月,教育部主辦的全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研討會提出了高校要著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政府要給學生創業提供適當寬松的準入條件和成長環境、金融界要切實關注和支持學生創業的具體設想。今后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途徑將是依托專業技術資源開展創業教育、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全過程、直接針對創辦企業開展實戰型創業教育。
一、發展創業實踐教育的意義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是創業教育崛起不爭的客觀現實。大學生創業不僅可以緩解就業的壓力,而且在當今追求速度、知識、創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創業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以及未來職業選擇,變“向他人要崗位”為“創造崗位或在崗位上創造性工作”,引導學生能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創業不但需要理論知識的支撐,而且需要系統的實踐訓練。高職的技能性、應用性特征,使高職創業實踐教育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但目前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開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和相應規模。因此,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研究高職學生的創業實踐,構建具有相對完善的創業實踐體系具有緊迫性和實用性。
二、創業實踐教育發展中的問題
1.創業教育整體質量不盡如人意。創業實踐教育的方式、手段單一且隨機性較強,很多創業實踐教育中各實施模塊和流程之間的層次銜接關系不明確,學生在實踐各能力點后仍無法將其融會貫通,面對現實問題依然會迷茫、無頭緒。
2.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社會需求脫節。目前創業實踐和專業教育形成了兩條平行的教育實施路線,同時創業實踐的開展也僅限于校園,忽視與社會大平臺的銜接,創業項目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使得學生的創業實踐的成果一出校門就被“扼殺”于經濟社會的風浪,大學生新創企業存活率低。
3.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創業活動與企業合作交流不暢通。如何不斷尋找技術與市場的最佳結合點,增強自我調節能力?當發現最初的盈利模式設想與市場難以對接時,如何迅速調整?面對這些在實踐創業中不斷出現的問題,大部分大學生會手足無措。一方面,由于缺乏與企業進行交流溝通的平臺,企業無法將“過來人”的經驗一一傳授給大學生;另一方面,企業因為不能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與現狀,對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的價值意義存有不確定感,從而導致創業項目難以吸引企業的目光,很難獲得企業在技術、資金方面的支撐。
4.缺乏創業資金和風險投資意識。浙江財經學院的一項創業調查顯示,65.8%的學生有過創業的想法,近86%的學生想要尋找伙伴共同創業,而42.4%的學生認為“在校期間創業最大的困難是缺乏資金”。創業實踐教育既需要包括高校、企業、政府和社會方面的支持,也離不開宏觀的創業環境支持和微觀的配套支持。除了政策引導、學校支持,各學校所面臨的更實質性的問題就是資金。目前,在校大學生普遍有創業熱情,也不乏一些好的創業計劃,但他們缺乏創業資金和風險投資意識,導致很多創業計劃因遇到資金的困難而告終。
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不能以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割裂部分與整體、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去解決,而是需要我們根據高職院校所處區域、社會經濟現狀、地方政策、師資結構和學生成長發展階段等綜合因素,建立符合高職院校特征的大學生創業實踐體系。
三、發展高職院校創業實踐教育的關鍵
1.整體化。創業實踐的實施必須有一個從易到難、從淺入深、從校園到社會的逐步銜接、過渡的過程。要從大學生創業實踐全過程開發的視角,通過對平臺建設、項目實施、實踐過程、資金來源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實現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實踐的社會性、技能性、多樣性和創新性。
2.參與度。激發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的積極性、提高專業教師對創業的認可與參與、創業實踐建設過程中緊密校內職能部門的關聯度、吸引企業實質性加入以及獲得政府和社會的支撐,是創業實踐體系建設中需要重點關注的要素。使學生、教師、學校、企業和社會五個主體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從知曉到主動參與、從參與到深度融合,使創業實踐融入各主體的學習、工作和發展中。
3.存活率。企業能走多遠,如同孩童的蹣跚學步,不是創業大學生僅憑個人意志所能成功的,而是在創業項目形成的基礎上,通過自身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在企業引導和政策扶持下,一步步走向成功。企業的存活率是檢驗創業實踐效果的重要指標。
四、構建高職院校創業實踐教育體系
1.創業實踐教育體系構建的總體思路。作為一個以培養人的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復雜系統工程,創業實踐教育體系必須堅持“大學生是創業主體”的原則,通過學生在各平臺的實際發展來適時引導學生。創業實踐教育體系的建設不僅是創建企業的實踐過程,更是大學生掌握適應社會所需的各種精神和技能的教育過程。
2.創業實踐教育體系的平臺建設。高職類院校創業實踐教育體系建構是以實踐平臺的建設為主體(見右圖),以創業實踐項目的實施為載體,以創業實踐資金的開發為支撐的系統工程。通過創業實踐教育體系橫向模塊的搭建,將專業技術創新、創業教育和校企合作轉化為創業項目培養的“營養土”,使創業實踐項目的發展過程既結合專業,賦予創業項目發展的競爭力,又能將高職教育的特性彰顯,成為項目實踐持久的生命力;通過平臺的縱向推動功能,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能力,開拓創業項目發展環境和空間,獲取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撐,在中小企業發展中心這一平臺銜接了社會與學校的最后一公里。
3.創業實踐教育體系的支撐要素建設。通過建立以地方政府職能部門、企業、學校三方參與的多職能、多層次的創業實踐委員會,將創業實踐項目采集、培育、嫁接到項目移植的整體過程,融通于技能培養,創新能力培養、師資開發、創業途徑等實施過程中,解決專業教師參與度不高、學生創業項目選擇層次低淺、企業興趣低等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在不同平臺獲取有效的項目資金來源,解決創業項目的資金難題。創業模擬實訓平臺的項目啟動資金主要來源于競賽獎金、企業在校內設立的創業基金和學校設立以創業項目評優為基礎的創業實踐基金。通過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契合企業微型需求為目標,吸引社會資金項目的設立,實現對創業項目孵化平臺的資金支撐。而創業成果轉化平臺的項目資金支撐主要來源于小額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租金補貼等各項政策扶持。社會化創業園的資金支持主要來源于各大金融機構具有針對性的貸款和風險投資基金。
4.創業實踐教育體系的作用。在院、系創業教育、專業技術創新和校企合作開展的活動中可以鞏固學生的專業技能,喚醒其創業意識,培養其創新能力;在創業模擬實訓平臺的全真創業模擬環境下,學生形成挑戰精神,具備把握創造機會的能力、學習團隊組織管理能力和經營分析能力,獲取創業的動力;在創業項目孵化平臺上,學生有機會學習掌握分析國家政策導向,提升市場信息的能力、資金規劃的能力、財務管理的能力和資源整合的能力,獲取所學技能深入創新的動力;在創業成果轉化平臺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的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社會責任意識能得到強化。
[參考文獻]
[1]季楓.試論高職院校“一體兩翼”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9(6).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業;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一、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現狀分析
1.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愿望強烈,創新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來,“雙創”熱潮席卷整個中國,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創業大軍。麥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達3.9%,從近三年的趨勢可以看出,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呈現持續上升趨勢,說明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愿望強烈。但同時報告顯示,2015屆高職院校畢業生半年內自主創業最集中的行業包括零售商業、金融、建筑業、教育業、住宿與飲食等,科技行業幾乎沒有,即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缺乏新穎性,并且科技含量不高。
2.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能力不足
調查還發現,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創業3年后還存活的約為1%,這表明學生創業能力不足。自主創業的主要風險因素為缺少資金(28%),其后是市場推廣困難(26%)、缺乏企業管理經驗(24%)。因為學校僅提供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沒有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和平臺,學生缺少創業實踐基地,所以很難積累創業經驗,造成學生創業失敗率提高,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發展。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
針對上述情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科學規劃和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推進校企合作,搭建校內外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1.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提高創業的科技含量
高職院校學生與本科生相比,實踐動手能力更強,發散思維更活躍,有更多更新穎的想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師或者專業課程教師可以在課堂內外引用一些創新小實例,以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W生的潛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高職院校應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比賽,讓學生的創業項目“走出去”,把創業資金“引進來”。2016年1月,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在石家莊市首屆“搜才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我院學生創業項目趣馬養車網、樂返網榮獲三等獎,三維交互幼教產品、智能自助洗車機榮獲優秀獎。2016年4月,第一屆“京津冀”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大賽中,我院學生創業項目榮獲一項特等獎、三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四項三等獎。這些比賽展示了學生扎實的專業技能,進一步開闊了學生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創業熱情,為更好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夯實了基礎。
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是對專任教師加強創新創業培訓,支持教師到企業頂崗實習,鼓勵教師創業,提升教師創新創業實踐經驗。另一方面,聘請有創新創業經驗的社會成功人士擔任兼職教師,或者舉辦創新創業講座,加深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的認識。
高職院校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在人才培養體系、教學管理創新體系及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增加創新創業融合課程,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為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提高教師創業教育課程教學能力和創業實踐指導水平,我院于2016年5月舉辦了第二屆創業教育課程大賽。
2. 校企合作共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
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內,還應該“走出去”,進入企業,加強實踐教學力度。實踐教學的最好方式是組織學生利用假期或課余時間去企業頂崗實習,使學生了解企業運營的相關知識。高職院校應加強校企合作,我院成立了校企合作部和國家動漫產業孵化園,吸引企業落戶孵化園,鼓勵教師入駐企業實習,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開展實訓教學,安排學生去園區企業實習。園區提供優惠政策支持學生創業,鼓勵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入駐孵化園。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業創新教育;團隊配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83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06-0-01
1 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
大多數高職院校目前仍將創業教育局限于實務層面,熱衷于組織學生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參與創業設計活動,設立創業就業基地等。實踐證明,這種轟轟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導層面的教育模式,致使創新創業者的激情有余而內功不足,其關注的只能是少部分人的驕人業績,大部分學生只是“袖手旁觀的看客”。這種教育模式是難以深入持久的,也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因此,新時代背景下,應賦予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新的定義。
2 高職院校創業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
20世紀70年代國外興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很多發達國家都重視創新教育,創業能力、創業知識以及心理素質都是國外學者所研究的重點。而在中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1991年教育部正式提出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的創業創新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我國高職院校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2.1 創業教育資金投入不足
部分高職院校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實踐教學投入不足。因此,不少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經費的投入較少,限制了學生設計競賽方案的實施。同時,由于一些高職院校將學生就業作為發展重點,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關注程度低,也直接阻礙了創業教育的發展。另外,創業實踐基地嚴重短缺。由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經費不足,缺乏實踐基地,這樣,導致創業教育停留在口頭上,缺乏實踐經驗。
2.2 創業計劃不夠完善
創業項目的選擇應該建立在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包括:第一,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和初期的市場前景;第二,建設條件是否具備;第三,創業項目的技術路線和創業方案的經濟性分析;第四,項目的社會效應綜合分析。許多學生僅憑創業熱情,盲目選擇創業項目,不懂得綜合評估,不僅成功的機率非常低,而且還會挫傷以后的創業熱情。
2.3 創業團隊配置不科學
合理的創業團隊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對創業初期階段有著重要的作用。創業型團隊類型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核心領導團隊;另一種是小組型團隊,根據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機會,開始后達成共識。如果創業團隊中分工不明確、不合理,很容易導致隊員手忙腳亂,計劃實施缺乏條理性。同時,創業能力不強,管理經驗缺乏,也會使創業項目風險提高,降低成功率。
2.4 教師、課程體系嚴重滯后
目前高職院校教師大多沒有自己成功創業的經驗,對企業的經營管理不熟悉,基本上從普通課程的教師轉變為創業課程教師。他們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培訓,不僅缺乏理論知識,也缺乏實戰經驗,不能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課程。在目前,創新創業教育教材缺乏系統性和權威性,教師拼湊照搬國外的課程,缺乏地域和學校的特點。
3 高職院校創業創新教育對策分析
3.1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導者,因此,要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要引導各專業教師、就業指導教師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理論和案例研究,不斷提高在專業教育、就業指導課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高職院校應支持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與社會行業的創新創業實踐,積極從社會各界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等作為兼職教師,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要從教學考核、職稱評定、培訓培養、經費支持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定期組織教師培訓、實訓和交流,不斷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水平,讓學生參與更多的民間創業教育實習基地的實踐,增強他們的創業意識,增強創業能力。
3.2 緊跟市場,積極培養學生創業能力
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業能力的培養,根據市場變化,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態,綜合分析與考量課程設置的合理性,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協作,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滿足學生的創業需求。同時,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每學期可舉辦創業大賽,聘請具有創業經驗的專家進行指導,為學生分享創業體會,激發學生創業熱情,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3.3 滲透教育,培養新型創業能力
鼓勵和支持教師到技術類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和方法,把企業的經營模式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將經驗與大學生創業教育相結合,讓學生近距離了解創業教育模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鼓勵學生參加學校創業活動,努力提升自己的創業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業素質,樹立敢于冒險、敢于創業的價值觀。
關鍵詞 職業學校 英語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nov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TIAN Tian
(Wuxi Industrial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00)
Abstract Communicative proficiency in English becomes one of the basic literacy of vocational school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e want to continue to innovat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updating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formation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services" concept; to innovate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etc. updating course content; must constantl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rom one mode of imparting knowledge to the knowledge depth;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teachers from teaching school to study law,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influence.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novation
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劇對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熟練掌握英語交際工具、滿足未來職業對英語需求成為衡量當前職業學校專業人才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英語已成為人們普遍需要掌握的語言,特別是針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英語是其步入工作崗位的基礎,是在知識經濟人才競爭中獲取勝利的根本。”①新形勢下,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只有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對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要求,不斷進行教學創新,才能提升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活力,提升課程地位。
1 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理念創新
職業學校教育宗旨在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英語教學要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要求。當前不少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理念落后,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英語教學“功利”理念較強。部分職業學校將英語課程教學直接變成英語考級教學,滿足社會英語考級風,忽略了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個性特點;另一方面,部分職業學校持“英語無用論”,認為英語是偏科,學生學不學、學得好不好關系不大,英語教學缺乏專業針對性。這兩種理念忽視學生英語素質的提升需求與專業技術對英語的需求,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理念創新勢在必行。
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理念創新的前提是進一步強化素質教育理念,英語教學要緊緊圍繞“提升學生英語素質”這一教學目標,突出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特色,不能舍本逐末,追求“考級風”,要使英語教學緊緊圍繞職業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其次,突出“英語服務專業”理念。當前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專業特色不強,英語成為一門公共學科,專業個性特點不強,這也是導致“英語無用論”的重要原因。我們要根據不同專業對學生英語的要求在共性中尋求個性,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突出專業特色,采取合適教法,努力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與實際語用情境,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英語素養,使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為專業課程服務。
2 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內容創新
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教師創造性教學思想,以教師創新智慧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當前,不少職業學校英語教學資源開發過于簡單,教師“就教材講教材”教材只是為我們設定了基本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善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斷創新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內容。那么教學內容的創新要圍繞哪些方面展開呢?
首先,我們要依據學情創新教學內容。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師要深入分析學情,了解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與英語基礎,了解學生英語學習需求。根據學情創造性地設定教學內容才能充分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其次,要根據不同專業對英語的要求設定教學內容。不同專業對英語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側重點不同,如果我們把“機械”專業與“旅游”專業的英語教學設定為同樣的內容,這樣的英語教學無疑是低效的;第三,教師要準確定位,“作為文化課之一,它的培養目標不以升學為目的,而是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手段、了解文化的窗口”,②要善于根據專業特點,以及學生未來崗位語用情境,創造性地設定英語教學內容,使英語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專業課程教學;第四,英語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常教常新。當前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異常豐富,教師要根據時展與專業課程發展不斷創新教學內容,這樣才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英語教學實效。
3 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模式創新
目前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多沿用普通中學英語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教讀單詞,講解語法、句型、課文,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再通過練習、測試等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職業學校教育特色不突出,英語課堂缺乏活力,學生缺乏學習激情和主動性,部分學生覺得英語課程學不學對于提升自身專業素質沒有影響。我們要根據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專業特點創新英語教學模式,嘗試建立知能一體的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模式。我們要在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基礎上嘗試職業崗位英語語用情境教學,突出與學生專業相關的英語詞匯教學,句型與口語訓練要突出語用情境訓練。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崗位語用情境,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英語知識轉化為技能,使英語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專業技能,提升學生崗位適應能力與崗位競爭力。
4 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方法創新
對于教學方法研究,我們往往把著力點放在教師層面,探索出情境教學法、趣味教學法、任務引領法、媒體輔助法等,并且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忽略了學生層面。因此我們要把研究的觸角延伸至學生的學法,這也是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方法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首先,我們要加強學生英語學法指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的教最終是為了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因此教師要善于研究學法,將學法滲透在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全過程。教師課前要備學法,課堂要傳教法,課后強化點撥,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掌握英語學習的一般規律,突破母語影響,同時養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其次,要以學法定教法。教法要取得實效,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激發學生英語學習激情。因此教師要善于揣摩學生英語學習心理,“ 教給學生再多的學習方法,學生若沒有良好的學習心理也無濟于事。”③要了解學生學習習慣,根據學法選擇合適的教法。
總之,我們要緊扣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英語教學特點,與時俱進,根據學情不斷創新職業學校英語的教學方法,使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常教常新,使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專業技能。
注釋
① 王英.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256.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81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4-0-02
0 引 言
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僅帶來了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的變革,而且也對高等教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國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把創新創業上升為一項國家戰略,并提出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著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上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嚴峻,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只有不斷改革創新,上升空間才會不斷拓展,才能永立潮頭和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這些都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全面深化體制改革,并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之中,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高職院校作為為社會培養專業型、應用型技能人才的場所,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呼喚更為迫切,只有不斷革新教育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需要。在此大背景下,開展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成為高職院校必然的選擇,通過革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因此,對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模式進行探索和嘗試,成為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關注的焦點,而對此進行研究分析,也有助于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1 高職院校實施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內涵
體驗式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使學生在親身經歷和體驗中獲得情感和認知的一個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發展能力等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一種互動的交往形式,強調了雙邊情感體驗,既是學生信息的交流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的交流過程,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功能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開展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模式,就是更注重教、學、做的統一,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由教師引入設計好的與創業相關的活動和情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領會創新創業知識、政策,幫助學生培養創新創業意識,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以提高自身競爭力和生存發展能力。
1.2 實施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1.2.1 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與傳統的教育模式更側重對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教授不同,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通過讓大學生體驗創業過程的各個環節,使大學生在親身實踐、經歷、體驗中對創業過程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認識,形成對創新創業正確的認知,進而減輕或消除他們對創業的顧忌心理,喚起他們的創業愿望,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最終使大學生們積極開拓創新、勇于創業。
1.2.2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是集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與創業實踐于一體的教育體系,主要目標是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擇業能力和適應能力。這一目標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高職院校將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并進行進一步的延伸和深化,通過建構相關的課程體系以及多種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更真切感知創新創業全過程,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其適應與發展能力。
1.2.3 有助于營造濃厚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
高職院校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如科技競技大賽、創業設計大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到企業參觀學習、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實戰模擬創業等,鼓勵及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來,并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項目指導、資金支持、平臺搭建等,以在校園中形成一種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2.4 有助于高職院校自身的提升與發展
區別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職院校更側重培養適合生產、建設、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而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更應該在教育教學、課程設置、實習實訓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創新,實施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順應和滿足時代和社會的現實需要,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創新型高端優秀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而且有助于形成高職院校自身的特色、個性,實現多樣化發展,促使自身綜合實力得以不斷提升。
2 高職院校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現狀
近年來,高職院校主動適應經濟和市場新形勢,以就業為導向,采取科技與人文素質并重、專業能力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教學管理模式,鼓勵、支持和組織大學生參與到各類創新創業活動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放眼國內國外,不管從發展規模還是創新內容上講,我國高職院校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還存在很多不足。
2.1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不清晰
就目前情況來看,從學校領導到普通教師再到在校學生,在思想理念上,對創新創業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誤區,認為開展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就是解決當前就業難題而加大速成教育,并錯誤地將創業教育的成功與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劃等號,甚至有些高職院校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現象,為硬性提高和擴大就業率,盲目地開設相關教學課程內容,直接影響了高職院校實施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效。
2.2 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內容體系不完善
目前,高職院校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不夠合理,課程內容偏向理論化。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更多停留在課堂教學、理論講解、政策法規解釋等層面上,而對創新創業實踐環節的指導則非常缺乏,使學生對創新創業只是理論上的認識,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不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期發展。
2.3 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環節欠缺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和實踐內容,但理論教學與實踐能力培養有一定程度的脫節,實踐活動多流于形式或是形式較為單一,多以創新創業大賽、專題講座等內容為主導,可以說,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創新教育效果。這是一種表面化、情緒化的教育方式,很難在大學生中形成持久的集聚效應,難以引起共鳴。
2.4 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探索的初步階段,多數高職院校缺乏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師,大都是校內負責就業工作的行政人員或管理類學科的專職教師。缺乏專業的培訓和進修,造成這類教師創新創業實踐經驗和閱歷的缺乏與不足,從而導致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不能對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環節給予全面的指導,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
2.5 創新創業教育受益群體不夠全面
盡管高職院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大眾化的教育,但是由于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實踐環節不夠,加上學校設立的大學生創業協會、創新創業園等都僅僅是少數學生參與,造成學校整體的創新創業氛圍不夠濃厚,只有少部分學生從中受益,而大部分學生因內部和外部因素影響,對創新創業更多持一種觀望態度。
3 高職院校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高職院校實施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課堂、校內、校外平臺等各項資源,鼓勵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形成創新創業的大氛圍,努力為社會培養出符合時展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創業型優秀人才。
3.1 科學設計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體驗式教學更著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因此,在進行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的設計時,應當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根據教學知識點,設計可供學生參與體驗的活動項目,并根據教學內容劃分教學模式,合理安排設計若干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創業知識。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就典型的創業案例進行講授和闡述,或者通過角色扮演、創業情境模擬的方式,讓學生更加容易地學習了解創業知識,直觀感受創業者心理以及掌握企業管理、創業團隊建設、風險控制等專業知識,從而更好地用以指導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
3.2 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
依托各種類型的社團,在校園中定期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設計大賽,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創業項目推介、創業成果展示等活動中來。還可以通過設立創新思維論壇,開設“創新創業大講堂”,邀請創業成功人士、企業家、創新創業導師等來校舉辦創業講座等,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創業、支持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并實現從第一課堂到第二課堂之間的良性過渡和有機融合,形成校園新創業教育的完整過程,真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精彩,并逐步學習和錘煉創新創業的本領。
3.3 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園
高職院校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優勢,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大學生創業基地以及項目孵化實踐基地等,搭建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平臺,引導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進駐創新創業園,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此外,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與科技項目孵化的機會,進行創業實戰,讓其體驗項目管理與開發,并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提供技術指導、資金支持等全方位的保障服務,讓學生在創新創業能力訓練中獲得體驗,為以后創新與創業奠定一定的專業和素質基礎。
3.4 實行校企聯盟
加強與有關企業的合作,建立合作戰略聯盟,建立大學生校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一方面采取參觀教學的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組織學生到知名企業進行實地參觀學習,首先使學生在意識形態方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更加直觀地感受企業運營理念、運營機制和運行過程,了解企業文化、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到對口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交流培訓。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熟悉企業實際運作情況,學習有關的管理方法,形成相對完善、實際的企業構想,從而為大學生今后創新與創業奠定基礎、提供依據,緩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顧忌慮,并減少創新與創業的盲目性。
3.5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一方面對現有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通過脫產培訓、在職進修、學習交流,以及到企業掛職鍛煉等方式,在提高創新創業教學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外,增強創新創業的工作經歷和實際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創新與創業項目和實戰進行指導;另一方面,聘請創新創業成功人士、企業家、創新創業導師及專家學者為后援指導團隊,主要為學生在創新與創業過程中提供技術幫助和咨詢服務,切實提高高職院校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管理實效。
4 結 語
高職院校應當以培養創新創業型技術人才目標為導向,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以“體驗式”教學為載體,以實習實訓中心、創業孵化基地和社會實踐為依托,不斷改革課程體系、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學習研究、實踐體驗、自主創新創業為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模式,持續提升在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楊彩霞,張婧,吳峻,等.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的“利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9).
[2]付立平,武桂玲.高職院校體驗式創業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探索[J].生涯發展教育研究,2014(1).
[3]付立平.淺析高職院校體驗式創業教育課程設計[J].黑河學刊,20115(7).
[4]阮曉鶯.體驗式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的探究與運用[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
關鍵詞:創新創業;實驗教學;創新能力
引言: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在夏季達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2015年3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順應網絡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加強大學生創業培訓,以創業帶動就業。緊接著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都要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適應國家和企業的發展需求,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一、傳統高職實驗課教學狀況
(一)在“講”與“授”方面。(1)實驗課是由教師講完理論性內容在到實驗室做實驗,其內容為是驗證性實驗,實驗內容和操作過程簡單,主要是記錄實驗數據電壓、電流或觀察輸出波形的變化,驗證書本中理論性的原理和結果。講授過程更多的偏重于理論性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就制約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2)實驗課課時偏少,實驗人員和實驗設備投入不足。具體表現在使得學生在實驗課上是松散式的實驗或走馬觀燈看看模式,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3)現行的高職院校在招生上有兩種招生渠道,一個是參加全國統一招生的生源,一個是由當地招生考試中心組織的幾所高職院校的單獨招生的生源,一個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層次參差不齊,能力強的吃不夠,能力差的聽不懂,教師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難以均衡。
(二)在“學”與“動”方面。(1)“學”的積極性不高,不愿“動”。據有關研究數據顯示高職院校中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學”上積極性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在實驗課上不愿意動手操作,有的甚至故意損壞實驗儀器或設備,達到不能做實驗的目的。(2)“學”的主動性不強,懶于“動”。由于學生只重視期末考試的分數和成績,所以重視理論課程的學習高于實驗課,認為實驗課只是驗證性的實驗,理論搞懂就行了,與今后的發展和工作沒有多大的關系,使得部分學生實驗課上應付差事,課前不預習,課上不動手、不動腦,課后也不復習,甚至有抄襲實驗數據、抄襲實驗報告的現象。
二、“雙創”形勢下高職院校實驗課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轉換“角色”,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立一個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作用靈活性的教學模式,教師采用啟發式、與學生互動式,以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模式上轉換“教”與“學”角色的互換,引導了學生用研究的態度和犯法進行學習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有意識創造設計問題情景,組織學生研究探討,教師扮演的是啟發誘導的角色,以學生為主積極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讓他們主動獲取知識點,喚醒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開放實驗室充分利用有限資源,激發學生的創新思
維。 創新思維是以打破成規、與眾不同、獨辟蹊徑、別開生面為特點。現行實驗室的設施制約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加大實驗室人員投入、實驗室設施的投資建設和改進實驗室的設備。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期間由于時間有限只能完成一些驗證性的實驗,不能發揮實驗室“實驗”的作用。全面開放實驗室改進傳統的陳舊的實驗項目,開放實驗資源不足的弊端,增設一些實用性、創新性的實驗項目。
(三)分層次教學、加大實驗課的考核力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現行的教學思想上應向實驗教學傾斜,對于學生層次的不同,進行分班分層次教學,打破固有的傳統思想理念,加大實驗課的考核力度,以往實驗課的成績只是平時成績30%的一部分,主要是實驗課的出勤、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等。現采取期末單獨考試的方式、平時占20%、理論和實驗各占40%,期末在實驗室現場隨機抽題,從以往的實驗中任意抽取。以此來評價學生掌握實驗技能的程度,考試之后必定會有部分學生掛科,直接影響他就業應聘的機會,這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同時鍛煉和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結束語:通過對傳統的實驗課改革,依托校內有利資源,以實驗與理論為雙重重點,充分利用學生在校的有限時間,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喚醒他們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他們步入社會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高職院校
作為近年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之一,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能夠為培養兼備創新思維與能力的人才提供保障。當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落實中存在的弊病仍較為突出,與創業教育的預期目標相脫離,因此,對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相關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
“最難就業季”是近年來高職院校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旦學生的就業率難以保障,就會使高職教育的優勢逐漸喪失。此時,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引入為就業難的解決提供了思路,但是該教育模式在落實中仍有諸多弊病存在,具體表現為:
第一,專業課程體系中未將創新創業模式納入其中。由于該教育模式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尚未被劃分專業。雖然部分院校將其納入到必修課程中,但整個課程體系仍處于不規范狀態,在教學實施中難以取得良好效果。
第二,創業成功率不高。高校創業活動開展中,大多數學生并不具備創業所需的經驗,盡管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但取得的實效并不明顯。究其原因在于,高職院校并未對學生創業提供相應的指導與幫助,導致學生創業興趣缺失且成功率不高。
第三,師資力量問題突出。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落實要求有高素質的教師團隊作為保障,但是大多數教師局限在“三尺講臺”內,很難滿足創新創業活動開展的要求。教師隊伍在實踐能力、創業經驗等方面呈現出缺失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這些問題都是值得反思的。
二、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具體構建路徑
1.孵化模式在教育活動中的引入
孵化模式的應用主要有兩種形式的載體:
第一種形式強調將創新訓練、創新活動、自主學習、教師指導及科研項目等融入其中。將項目內容作為理論研究基礎,要求導師做好引導工作,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具體的創業內容,鼓勵學生從這些項目中挖掘創業機會。
第二種形式強調在引入科研項目的基礎上使項目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項目主要來源于企業的實際需求,導師引導學生完成項目研發,并將最終開發結果應用于企業生產。
這兩種形式,前者對滿足學生創新訓練要求起到明顯效果,后者傾向于對學生的創業訓練進行強化,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業能力。
2.多機構合作模式的引入
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很難依托于高職院校自身實現,應將相關的主體機構融入其中,如中介結構、金融機構、科研部門以及政府部門與企業等。保證不同主體機構發揮其應有功能,實現創新教育的目標。對居于核心主體地位的高職院校方面,要求其承擔起創業技能傳授的職責,盡可能將更多創業平臺、訓練機會提供給學生;企業方面,應注意將崗位訓練等實踐機會提供給學生;政府部門在創業教育創新中,應給予相應的資金與政策扶持;科研部門,應適時將先進的科技成果提供給高職院校,為創業教育中的科研項目提供保障。
3.實踐訓練模式的應用
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旨在使學生綜合素養,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技能以及職場素質等得到提升。因此,高職院校應注意在實踐模式上進行創新,具體策略表現為:
第一,引進策略。強調各主體共同參與到教育創新工作中,進行實踐平臺的搭建,利用校園實驗室完成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對接,由企業資深人才到校園中為創業訓練活動提供指導等。
第二,送出策略。該策略強調適時將學生派遣到企業中,通過參與企業實踐活動,達到創新能力提高的目的。
第三,體驗策略。這種策略的實現要求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可直接構建相應的模擬平臺,模擬平臺中主要以市場、公司等環境為主,引導學生在該環境下完成創業訓練過程。此外,可引入比賽形式,如創業競賽、計劃大賽等,以此促進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
創業教育的創新是高職院校需考慮的主要問題。實際創新過程中,應正確認識當前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對現有創業教育模式進一步完善,考慮將孵化模式、合作模式以及實踐訓練模式等融入其中,確保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夠滿足學生創業能力提高的要求,緩解當前高職院校與學生面臨的就業難問題。
參考文獻:
[1]汪立超.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構建地方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J].當代職業教育,2012(12):50-53.
[2]曲秀琴,呂秀麗. 構建“多維度”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研究與實踐――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新思維[J].科技創業家,2013(19):180-181.
關鍵詞:高校 大學生 職業指導 實踐 創新
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有效地開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才能促進大學生高質量的就業。本文將以深圳市高校為例,對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分析。
一、高校職業指導的重要意義
1.做好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的需要
我國各項社會事業和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離不開大量的具有現代化知識和現代化技能的大學生,尤其是到農村基層支教、支醫、扶貧等工作,西部邊遠地區及一些艱苦行業,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高素質、高覺悟的大學生。但受傳統性就業觀念和片面的價值觀的影響,有大批的大學生對就業條件產生了嚴重的誤區,導致了很多需求大學生的崗位無人問津,而又產生了有人無位的連鎖反應。有效的職業指導,可以使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愛好、興趣與所從事的就業崗位相匹配,事關國家改革和發展大局。
2.做好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涉及到社會大局的穩定
大學生這個群體具有知識層次高、掌握技能水平強、對社會影響力大,所以做好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促進大學生充分高質量就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課題中應有之義,直接影響到社會大局的穩定。
3.做好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是保持高等教育自身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大學生就業問題在高等教育發展鏈條上處于關鍵位置,高等教育是否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通常可以通過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情況反映出來。高校所培養的人才的質量,從專業、技能、理論成分、實踐經驗、團隊合作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表現,用人單位可以在大學生就業于崗位的實際中,進行驗證和評價,從而推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4.做好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有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
目前一些大學生涉世不深,社會經驗不足,對國情和社會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對自己究竟適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觀、科學的分析和判斷,以致在眾多的職業崗位面前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求職缺乏主動性,缺乏應聘技巧和必要的技能,找工作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也是受職業指導教育的過程,大學生職業指導中的一些要求,如展示真實形象、鍛煉表達能力、增強團隊意識、遵守市場的規范等,不僅是對就業的具體指導,而且是對大學生今后事業發展的長遠指導。就業是邁開事業的第一步,不能只是為就業而就業,而是通過就業來成就事業,展示人生的價值。因此,大學生職業指導的意義在于大學生成才的全過程。 職業指導可使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確、內容更加具體、方法更加有效,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更好地成長和成才。
二、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在職業指導方面絞盡腦汁,也做了很多方面的有效工作:一是開設求職技巧課程;二是宣傳就業政策;三是社會適應性的指導;四是自助創業教育;五是參加大型招聘會;六是與校企建立就業平臺等。高校累積了很多豐富的職業指導經驗,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這個經濟突飛猛進的時代,高校在職業指導中還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1.缺乏針對性的職業指導
目前,高校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時,沒有考慮大學生的個人特征,生活環境、專業學術、職業發展方向,大多只能就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進行輔導,而無法根據不同專業、不同特長、不同心理特點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很強的職業指導。這種非個性化的指導,難以收到預期效果。
2.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有些高校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學生沒能正確的認識到自我評估意識,包括對自己的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特長、學識水平、思維方式、價值觀、情商以及潛能等等的認識。如深圳市信息學院財經專業60名大學生苦于求職無門,參加今年本市春季大型招聘會,找到做會計工作的僅1人,大部分只好做商場收銀員、電信傳呼員,專業對口率或基本對口數據的平均數只有21%。
3.缺乏專門的職業指導機構
缺乏專門的職業指導機構,主要表現在:(1)有些高校在做出開設職業指導課程的決定以后,沒有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沒有專人負責,職業指導課程很難落實到位。(2)缺乏專業的職業指導師隊伍,一般是以勞技課老師或就業安置部工作人員兼任。而目前大多數勞技課教師都沒有經過培訓,就業安置部工作人員最多也就是知道該把大學生安排在哪個企業哪個崗位,對于什么是職業指導,而渾然不知。(3)沒有把職業指導培訓計劃到每年教師的培訓計劃中去。高校的教師每年都會進行一些教師素質培訓、教學技巧培訓、教師與學生溝通之類的培訓,但很少有關于職業指導的培訓。(4)沒有專門的職業指導部門。在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基本上并在招生、就業辦,雖然在為大學生獲得社會職業需求信息,溝通學校與人才市場聯系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機構設置方面還很欠缺。(5)沒有明確規定高校必須要具備幾位職業指導高級技師、幾位職業指導師、幾位職業指導員,很多學校的職業指導人員配備、專業化的程度根本無法滿足大學生就業的需要。缺乏專門的職業指導機構,使大學生難以充分就業。
一、課程設置模塊化
物流管理專業不僅涉及經濟學的相關知識,也涉及管理學的相關知識,它的專業目標主要是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物流專業人才。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性強,與市場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職業院校在設置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時,應從當下的國家經濟發展方式出發,結合勞動力市場人才發展的需要,以及物流行業自身發展的特點,設置相應的專業課程,真正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當前隨著我國的網購規模越來越大,許多人越來越傾向于網上購物,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我國的物流行業也異常火爆。整個物流行業除了有自身的發展流程外,更為關鍵的是它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行業,即通常我們所說的服務業。因此,高校在設置課程時不能僅僅只是設置一些傳統的理論課程,也應該設置一些基礎性的課程,如關于服務性的課程、關于基礎崗位建設的課程以及創新性的課程,還有如何解決當前我國物流量增大導致物流速度減緩的問題等相關的課程。通過設置這些實踐性更強的課程,促使物流專業教學更加具有實踐性,從而培育出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二、課程內容情景化
實驗式教學模式倡導的是教學內容與實踐相符,通過模擬現實場景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真實的實踐經驗和實踐體會,改變傳統的老師講課、學生聽講的被動接受知識的處境,通過模擬場景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了解真實的工作環境,因此為了適應實驗式教學模式的發展,物流專業教學在設置課程內容時應該注重課程內容的情景化模式,主要就是通過模擬企業實踐過程,最大化地還原工作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切身感受到真實的工作場景。比如在學習物流相關流程時,創設一些實踐性較強的情景項目,通過系統的模擬,系統地了解項目任務和工作流程安排來體會真正的物流實踐。例如,通過分組演戲讓部分學生扮演制造商,部分學生扮演批發商以及零售商、顧客,將學生統一安排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鏈條,學生按照自己的角色設計出相關的業務計劃,比如進貨量、庫存量等以及設計出相關的物流服務流程等。通過這些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將工作氛圍融入課堂學習中去,讓學生提前進入到社會工作角色中去,更早地了解相關的行業知識,進而從整體上掌握整個行業的業務流程。
三、教學方法綜合化
體驗式教學模式注重的是整個教學過程和實踐環節,這就與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中,我們倡導老師在課堂上將知識講解得更全面更仔細,方便學生理解和體會。然而,在體驗式的教學模式中,一方面,我們倡導課堂討論以及課堂參與,力求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來,通過課堂的演習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真實的業務流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必須轉變當前單一式的教學方法,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演練、崗位實習、實習管理等相關的實踐形式擴展教學方法,力求實現課堂模擬與實踐訓練相結合,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演練以及崗位實習等相關的活動,讓學生提前了解物流行業的相關業務流程,讓他們在整個體驗式學習過程中通過參與、交流培養相應的合作精神,進而培養相關的職業精神,為往后步入社會實踐奠定一定的基礎。另一方面,在實施體驗式教學中,應該充分地利用當前便利的網絡文化科技,比如將當前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相關的通信視頻技術融入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當中去,讓整個物流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更加地生動、貼近實際,也更加符合當前我國物流行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促使學生開拓自己的創新性思維。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實施過程中都需要老師的參與,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課堂也是如此,在整個課堂過程中盡管我們倡導的是學生自主性地學習交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主導作用也很重要,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協調溝通,要對整個課程流程進行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必要時還要對學生不太了解的流程進行必要的講解。
四、教學體系系統化
體驗式教學模式主要將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質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應該建立起體驗式教學模式綜合體系,這個綜合體系主要由五部分課堂組合而成:第一課堂主要包括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課堂;第二課堂主要包括拓展知識應用于名家創新應用講座;第三課堂主要包括開展創業項目運營試驗的試驗課堂;第四課堂主要包括開展比賽促進教學、促進學習的實踐課堂;第五課堂主要包括開展實訓定崗和創業實踐為主的實踐課堂。通過這五大課堂的教學與實踐,構建起一個完整的體驗式教學模式綜合體系,全方位地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通過各個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培養學生整體的業務流程觀念,促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能夠全方位地了解崗位的相關情況,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在企業為學生提供就業崗位,學校為企業輸送人才這一校企合作模式中,學生通過崗位實習不僅可以將理論融入實踐當中,而且可以全面、系統化地認識整個物流行業的運作規則,有些學生更是在這樣的實習之后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如設立快遞投放點,盡管只是一個小小的起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習,可以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
五、教學評價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