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生兒發熱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出生未滿月的新生兒出現黃疸稱為新生兒黃疸[1]。新生兒黃疸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光照治療、換血治療和藥物治療等, 其中光照治療是一種比較簡單有效的治療方式[2]。本次研究中選擇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兒黃疸124例, 研究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護理體會,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新生兒黃疸124例, 所有新生兒均符合藍光照射指征。將這些新生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 每組62例。其中男74例, 女50例, 出生時間為24 h~10 d, 平均出生時間 (51.23±14.52)h。兩組新生兒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對所有新生兒采用藍光照射治療, 這種方式安全有效, 并且操作簡便。運用藍光雙面連續照射的方式, 照射光譜范圍在420~475 nm之間, 照射距離為25~40 cm。每次照射時間控制在10~12 h, 連續照射2~4 d。
1. 3 護理方法
1. 3. 1 常規光照治療護理 在光照過程中嚴密監測新生兒的病情變化, 觀察新生兒治療過程中是否出現不良反應, 定期巡視并做好記錄工作。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并進行必要的處理。給予新生兒苯巴比妥片等藥物治療, 以干擾膽紅素的代謝途徑, 增強肝細胞中微粒體的活力, 促進膽紅素排泄。
1. 3. 2 綜合護理 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在新生兒進食或者淋浴后進行撫觸訓練, 促進腸胃蠕動和新陳代謝。適當增加新生兒的喂養次數, 以增加排便次數, 加快血清膽紅素的代謝。向新生兒家長講解相關護理知識, 指導家長正確喂養、合理用藥。綜合運用音樂療法和游泳療法, 刺激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 促進機體新陳代謝。
1. 4 統計學方法 使用采用 SPSS18.5分析軟件包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在經過藍光治療后哭鬧、發熱和皮膚損傷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兒科疾病, 又被稱作高膽紅素血癥[3]。新生兒體內膽紅素代謝異常是導致新生兒黃疸的主要原因, 其主要臨床特征為皮膚、黏膜和鞏膜黃疸[4]。控制和降低新生兒體內的膽紅素水平, 能夠有效緩解黃疸癥狀, 并且避免出現嚴重并發癥。出生1周之內的新生兒出現黃疸應該立即進行治療, 避免新生兒的神經系統受到損傷, 導致嚴重的后果[5]。新生兒黃疸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光照治療、換血治療和藥物治療等, 其中光照治療是一種比較簡單有效的治療方式。膽紅素的吸收光譜為400~500 mm, 并且在420~440 mm的光照下最容易分解, 藍光的波長正好符合這一條件[6]。藍光治療運用高效率的藍光, 讓沒有結合的膽紅素進行分解和轉化, 形成水溶性的異構體, 然后通過尿液和膽汁排出體外, 以此降低人體血清中膽紅素的含量, 達到改善黃疸癥狀的目的。
關鍵詞 新生兒 黃疸 中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R722.17 文獻標識碼:A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皮膚、鞏膜及黏膜黃染的臨床癥狀。在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發病率高達34. 94%。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與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黃疸多不用治療,而病理性則可能引起后果嚴重的膽紅素腦病即核黃疸,導致患兒出現死亡或神經系統后遺癥。我院對該病采取中醫治療、預防、護理,效果顯著,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0月我所在實習醫院出生的部分新生兒黃疸病例,共9例。其中生理性黃疸6例,病理性黃疸3例。根據臨床表現,輕度黃疸5例,中度3例,重度1例。患兒住院天數最短5天,最長10天。9例患兒中,足月兒6例,早產兒3 例;女嬰4例,男嬰5例。
1.2護理方法
1.2.1一般護理
每天在護理時至少要測4 次體溫,觀察是否有發熱,若發熱說明有并發癥產生,應及時處理;囑產婦及時給新生兒供給奶水,注意患兒吮乳情況,若患兒吮乳有力,進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證熱量供應。在護理時應注意臍部清潔,并每日勤換柔軟的尿布。
1.2.2重點護理
皮膚是重點觀察項目,應注意觀察其皮膚面目黃染的發生時間、顏色深淺,消退及加深時間等。若黃染的發生時間過早、過晚或時間過長,其顏色較深,或該退不退,均說明其黃疸為病理性黃疸,病情較重,應及早治療。觀察小便時,應注意小便的顏色深淺。
1.2.3 辨證施護
護理人員掌握好藥物的性能與禁忌,根據不同分型辨證施治施護,如濕熱熏蒸型選用茵陳蒿湯加味;感受邪毒型選用犀角散加減;寒濕阻滯型選用茵陳理中湯加味,瘀血內阻型常選用血腑逐瘀湯加減。
2結果
(1)護理結果。全部病例均痊愈,無一例發生膽紅素腦病。隨訪患兒均生長發育正常,無神經系統后遺癥的發生。
(2)護理療效判定依據高等醫學院校4版教材《兒科學》新生兒黃疸診斷標準,足月兒血清膽紅素>205/umol/L,早產兒>256umol/L為病理性黃疸;如小于以上數字則為生理性黃疸。痊愈:辨證施護后黃疸消失,血清膽紅素降至正常(≤17.1umol/L);好轉:肉眼觀察皮膚黃疸消退,血清膽紅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17.1umol/L);無效:黃疸未消退,血清膽紅素持續不降。
3討論
中醫認為:黃疸的出現多由孕母感受濕熱或寒濕傳入胎兒,或小兒出生后感受濕熱邪毒所致。無論孕母懷胎,還是小兒出生后,感受濕熱或寒濕之邪而致病發病,皆有濕在其中。其治法為熱則清之,寒則溫之,濕則化之、祛之。臨床常將其分為濕熱熏蒸、感受邪毒、寒濕阻滯、瘀血內阻四個證型進行治療。
祖國醫學的精髓在于辨證施護,而中醫護理的關鍵也是辨證施護,在本組患兒的治療中,中藥茵陳至為關鍵。茵陳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是治療黃疸的主藥。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黃疸。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茵陳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在增加膽汁分泌的同時,也增加膽汁中固體物、膽酸和膽紅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陳在治療黃疸時,是必不可少的藥物。在辨證治療新生兒黃疸要注意小兒年少,用藥時宜輕宜小,中病即止。雖然用藥是醫生的職責,護理人員也要掌握好藥物的性能與禁忌,對臨床觀察病情、判斷疾病的轉歸和預后很有幫助。
新生兒黃疸主要表現為:皮膚黃、目黃、小便黃,大便顏色淡或呈白色,出現發熱、拒食、精神不好、嗜睡、兩眼呆滯等癥狀。因此在新生兒黃疸的護理中,皮膚是重點觀察項目。應注意觀察患兒皮膚面目黃染的發生時間、顏色深淺,其顏色是逐漸加深,還是逐漸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時間等。如果黃染的發生時間過早、過晚或時間過長,且顏色較深,或該退不退,均說明其黃疸為病理性黃疸,病情較重,應及早治療。觀察小便時,應注意小便的顏色深淺,聞尿味臊淡或重,如顏色深黃,尿味臊重,說明濕熱較重;如顏色淡黃,尿味不大,說明其濕熱不重。患兒大便的顏色為黃色味大,說明其熱象較重;若為灰白,說明有瘀血內阻。
總之,新生兒黃疸除給以及時積極治療外,臨床護理也非常重要,特別是辯證施護,更能有效地促進黃疸嬰兒的康復,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發生。本組9例新生兒黃疸經合理的護理,收到很好的療效,說明辨證施護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自創建愛嬰醫院、實行母嬰同室以來,其優點及好處得到了世界各國的一致的肯定,對母嬰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母嬰同室的新生兒的護理安全方面又出現了新的隱患及問題,因此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新的標準及要求,近年來我們針對出現的隱患及問題,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隱患及問題
1.1護士的服務意識淡漠:實行母嬰同室以后,新生兒除治療及常規護理(每天不超過1小時)外,其余時間均交由母親及家人照顧,從而使護士忽視了對新生兒的觀察及護理。
1.2產婦及家人對嬰兒的護理知識欠缺:由于大多數產婦初為人母,即使是二胎產婦也由于生育時間間隔較長,對照顧新出生的新生兒,產婦及家人均顯得束手無策,出現問題更不知如何處理,若護士觀察處理不及時將直接威脅新生兒的生命安全。
1.3護士的業務水平低,專科知識缺乏:年輕護士專科知識及業務水平低,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如嗆奶、發熱、體溫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處理,從而延誤治療時機。
1.4新生兒院內感染
1.4.1新生兒臍炎:臍部護理不當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處理臍部、使用不潔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濕后未及時擦干消毒、斷臍時處理不當等。
1.4.2新生兒膿皰疹:表現為出生后2-3d,全身出現散在或片狀小米粒大小的膿皰,以頸部及腹股溝等皺褶處多見,多由于新生兒包裹太厚、皮膚皺褶處出汗、潮濕不透氣或衣物不潔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擴張導致毛囊感染出現膿瘡。
1.4.3新生兒發熱:母嬰同室的新生兒其家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總害怕其受涼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護探視人員較多,又不開窗通風造成空氣不流通,導致新生兒體溫升高,甚至發生呼吸系統感染。
1.5新生兒喂養困難:剛出生的嬰兒其家人由于喂養知識的缺乏;產婦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當;剖宮產及正常分娩產婦產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嬰兒大部分時間又處于睡眠狀態等,造成喂養困難,導致新生兒由于喂養不足引起低血糖,嚴重者發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別是巨大兒表現尤為明顯。
1.6新生兒窒息:常見于新生兒溢奶、嘔吐所致,如家屬育兒安全知識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時拍背并側臥致平臥嘔吐時致窒息;另外還多見于剖宮產兒,表現為未開奶前就有嘔吐,多為粘液,開奶后嘔吐加劇,無覓食要求,多由于剖宮產兒未經過產道分娩,胃內及肺內的羊水殘留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嘔吐;其次嬰兒與大人同床熟睡時被大人的身體壓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兒窒息等。
1.7新生兒被盜:當今社會各類流動人口較多,拐賣兒童事件屢見不鮮,因此病區母嬰同室病房管理面臨新的問題,家屬若對病區人員及環境不了解,極易讓犯罪分子鉆空子,冒充醫務工作者盜走新生兒,引發新的醫療糾紛。
2 防范措施
2.1加強護士的法律法規的學習,改變服務理念、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護理安全的保證,應重視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實,確保各項規章制度的有序實施。認真執行等級護理巡視制度,特別是對新生兒的巡視護理。醫務人員要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范及消毒隔離制度、查對制度,另外要使護理人員認識到母嬰同室新生兒的護理不僅是家屬的義務與責任,同樣也是護理人員責任及義務。
2.2加強健康教育:針對家屬進行新生兒護理知識的宣教,由于產婦及家屬對新生兒的護理知識的缺乏,并受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對新生兒的照顧缺乏科學的方法,從而導致一些不安全隱患的發生。因此,醫護人員要隨時指導產婦及家屬如何哺喂新生兒、臍部及皮膚護理方法,并親自給產婦及家屬示范如何為嬰兒換尿布、衣服、沐浴撫觸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嬰兒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張貼宣傳畫,同時通過醫護人員講解一些安全護理常識,如溢奶、嘔吐、嗆咳時如何處理,以及新生兒的一些生理現象,從而增強家屬及產婦的育嬰知識,避免因知識的欠缺造成對嬰兒的傷害。
2.3加強專科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業務知識水平。對年輕護士要加強基礎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術的培訓,老護士要改變傳統經驗式的護理模式,學習新的護理方法與理念,同時還應重視對年輕護士專科知識的培訓,通過護理查房、問題分析、專科知識講座等形式,不斷提高業務知識水平。
2.4建立科室質控小組,每月定期對科室護理質量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指出進行分析,同時制定出改進措施,且要跟蹤檢查落實改進情況,另外隨時征求家屬及產婦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護理措施,對潛在隱患及時進行處理,確保護理安全。
【關鍵詞】 新生兒;游泳;藍光;黃疸;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出生并診斷為新生兒黃疸的新生兒130例,出生1 min Apgar評分>8分。130例患兒中男69例 女61例,出生體重22~465 kg(332 kg±062 kg);日齡為2 d;就診時血清總膽紅素32078 μmol/L±229 μmol/L;間接膽紅素28923 μmol/L±418 μmol/L;將13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5例,兩組患兒年齡、體重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新生兒出生第2天開始游泳加光療,連續治療5 d,游泳2次/d,10~15 min/次,出生第2、4、6天,取兩組新生兒末梢血進行微量膽紅素測定。
1211 游泳的護理
(1)游泳前的護理 ①游泳室內溫度應在26℃~28℃之間,水溫應在36℃~38℃之間。一般以嬰兒放入水中腳離開泳池底壁為合適水位。②看寶寶是否吃飽,通常要給寶寶做嬰兒游泳應該在吃奶后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另外,還要觀察寶寶是否高興,是否剛睡醒,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在寶寶心情愉快的情況下,進行嬰兒游泳操作。③操作者最好是兩個人,在操作之前,請先洗手,修好指甲緣,摘掉手上的飾物,以免刮傷寶寶。
(2)游泳中的護理 ①選擇專為嬰兒游泳設計和生產的游泳圈和游泳池。②給新生兒貼上護臍貼,用以防止感染。③由經過專業訓練的護理人員給新生兒套好游泳圈后緩慢放入水中,讓寶寶慢慢適應水中的環境,并全程看護,打開音樂,安撫哭鬧和害怕的新生兒,待完全適應后松開雙手,讓其自由活動。對于自主活動能力差的新生兒協助其伸展、運動肢體,給予被動活動,并主動給寶寶做游泳操,游10~15 min,2次/d。④游泳時,注意觀察新生兒的神情、面色與呼吸,并注重與新生兒目光交流。⑤特別強調看護者不能離開新生兒半臂之內。不能暫時丟下寶寶去接電話、開門等,如果必須去,一定把寶寶用浴巾包好抱在手里,以防止意外發生。⑥當新生兒出現臉色蒼白、寒戰、饑餓、哭鬧或疲勞等異常癥狀,應及時停止游泳。
(3)游泳后的護理 ①嬰兒出水時,應該特別注意保溫,立即用干浴巾包裹全身,迅速擦干水跡,取下游泳圈。②取下護臍貼,消毒臍部。給寶寶穿好衣服。③每次游泳前均稱體重并準確記錄。④鼓勵家屬成員探視。
1212 光療的護理
(1)光療前的護理 ①將藍光床置于有空調的病房內,室溫維持在22~28℃之間,檢查燈管是否全亮,開燈前要先擦凈燈管灰塵,以免影響光線穿透力。確保藍光床上的衣套干凈、干燥,將床內溫度預熱節到28~32℃方可將患兒放入。水槽內的水在標準水位線內,箱溫在32℃~34℃之間,濕度在55%~65%之間,并將光療裝置放在避光、通風處,并遠離輻射源。②進藍光箱床前先給患兒剪短指甲以免劃破皮膚,清潔皮膚防止感染,并用黑色不透光紙片或純棉布片遮蓋兩眼及外。③向家長介紹疾病的危害性和治療目的以及注意事項,說明治療的的原理和安全性。以解除患兒家長的顧慮。
(2)光療中的護理 ①采用雙面光療箱。②將患兒裸放于床中間,頭歪向一側,防止溢乳嗆咳后窒息。③光療盡量選擇患兒安靜睡眠狀態,如果患兒煩躁、哭鬧應及時通知醫生,必要時應用鎮靜劑。④光照期間應勤測體溫,做到每2~3 h1次,如果患兒體溫超過375℃,可以適當的敞開罩在患兒身上的藍光床套衣,或進行物理降溫。如果體溫低于36℃,應給患兒加蓋衣被。體溫控制在36~375℃之間為宜。⑤光療下患兒不顯性失水增加30%~50%,應增加喂水量,兩次喂奶之間加喂水1次,如不能進水,應靜脈或鼻飼補液,保持營養、水分供給,并記錄出入量。⑥觀察患兒精神反應及生命體征,注意黃疸部位、程度及變化、大小便顏色與性狀,皮膚有無發紅干燥、皮疹,有無呼吸暫停、煩躁、嗜睡、發熱等。注意吸吮能力、哭聲變化加強巡視,如有抽搐呼吸暫停,口唇發紺要及時報告醫生,給予對癥處理。⑦治療和護理操作應盡量在箱內完成,光療結束后切斷電源,將患兒包好后抱出箱外,記錄照射時間,并再次檢查全身皮膚顏色及有無破損。⑧盡量將皮膚暴露在光療的光線下,可定時改變嬰兒,避免尿布、繃帶或毛毯阻擋光線,使用盡可能小的尿布。⑨每天檢查及記錄輻射量,如果想增加輻射量,可用外罩白布,更換燈管。
(3)光療后的護理 ①光療結束后,注意保暖,清潔皮膚后及時給新生兒穿上衣服。解除眼罩,檢查眼睛有無感染及有無發熱癥狀等。早產兒或硬腫癥的患兒需入保暖箱。②觀察光療后皮膚黃疸有無反跳現象。③記錄出箱時間及燈管使用時間。燈管使用1000 h必須更換,作好各項記錄,將藍光箱清潔消毒后置入通風良好且無陽光直射處備用[2,3]。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新生兒只采用藍光治療,出生第2天開始光療,光療6 h/d,并給與精心護理,方法同觀察組。
13 療效評定 新生兒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基本消退,血清膽紅素
【關鍵詞】紙尿褲;新生兒高熱;高熱降溫
發熱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癥狀,新生兒對高熱耐受力較差,當體溫持續較長時間高熱時,不僅可引起全身代謝紊亂和器官功能變化,還可產生永久性腦損傷,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因此無論新生兒何種原因引起高熱,都應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在諸多降溫措施中因藥物退熱易產生不良反應,臨床上常用安全且有效的物理降溫法[1],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對218例住院高熱患兒采用了冷凍后的紙尿褲代替傳統冰袋對高熱的新生兒進行冷濕敷的方法,不僅在降溫退熱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其它方面,明顯優于傳統的冰袋降溫退熱方法,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新生兒科住院高熱的新生兒為對照組,對照組高熱患兒210例,高熱患兒210例,其中男142例,女68例,年齡2天-28天,平均年齡—天,疾病種類:肺炎132例,敗血癥19例,膿皰疹33例;其它34例,均適宜行物理降溫2011年12月——2012年12為觀察組,觀察組高熱患兒218例,其中男146例,女72例,年齡3天-28天,平均年齡—天,疾病種類:肺炎132例,敗血癥19例,膿皰疹33例;其它34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疾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方法
1.2.1觀察組取質量合格的舒雅紙尿褲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小號100ML中號200ML大號300ML),置入冰箱冷凍三個小時左右,達到冰凍效果后。使用時,視孩子個體的大小取所適紙尿褲枕于發熱的患兒的頭部即可,30分鐘后開始觀察并記錄體溫及生命征的變化。
1.2.2對照組采用傳統冰袋冰敷,將碎冰裝入冰袋內,去除尖銳棱角的冰,再加入少量涼水,去除空氣,蓋緊蓋子,擦干袋子后,裝入套中或用干凈的雙層布巾包裹后枕于發熱的患兒頭部。30分鐘后開始觀察并記錄體溫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兩組患兒均在室溫24-26度的環境下行物理降溫,連續監測體溫四次,前兩次體溫30分鐘監測一次,后兩次每小時監測一次。
2結果
從整體上對比兩組患兒降溫效果發現,觀察組患兒降溫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發熱可使中樞神經興奮性增加,使患兒表現出不安、睡眠障礙、頭痛、幻覺和譫妄等新生兒對溫度的感覺很靈敏,尤其對冷的反應[2],當高熱的孩子接觸到冰冷的物體時,會做出很強烈的反應—不自主運動,尤其是頭部的轉動,而堅硬的冰塊與薄嫩的頭皮摩擦則很容易造成患兒頭部的損傷。皮膚是機體重要的保護屏障,皮膚完整性受損造成病菌的侵入產生并發癥甚至死亡。冰袋與空氣相遇迅速形成冷凝水,冷水將患兒的衣被弄濕或水流入身體其它部位,容易造成孩子再次受涼。傳統的冰袋為塑膠材質,不易消毒,反復多次使用,易引起交叉感染。而用冰凍紙尿褲卻能彌補傳統冰袋行物理降溫的上述不足,新生兒是一類特殊人群較成人有更多的易感因素,包括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抵御外來微生物侵襲的能力較低,易發生院內感染,而發熱的患兒當中大多是存在病菌感染。使用冰凍的紙尿褲代替傳統的冰袋降溫更有利于院內感染的控制。凝膠狀的紙尿褲具有能塑形的特點,冷敷時比傳統的冰枕明顯增加接觸面積,面積的增加更有利于傳導散熱。
紙尿褲的主要成分有高吸收水性樹脂、絨毛漿、PE膜、無紡布。紙尿褲的內容物為高吸水性樹脂和絨毛漿,這兩種物質都具有高吸水能力,水能均勻分布在紙尿褲的內層,吸水后成為凝膠狀,十分柔軟[3],不會挫傷新生兒皮膚,能充分接觸患兒體表面積,即使患兒在躁動、離床、哭鬧時,也能保持持續頭部降溫,故效果好。紙尿褲內層即貼近患兒皮膚的是無紡布,無紡布具有彈性好、透氣防水、柔軟等特點;紙尿褲的外層PE膜吸水量少,不易潮濕、有絕緣性能等特點,冰霜不易溶化,持續時間長,同時也可以保證冰霜融化后不會弄濕床單元或衣服。
物理降溫是通過蒸發和傳導散熱降低機體體溫,短時間內效果明顯,是高熱新生兒首選的降溫方法。利用冰袋或冰枕效果明確,經濟實用,制作紙尿褲冰枕療效肯定又能克服傳統冰袋的缺陷,且取材方便,制作簡單,經濟實用,適合在家庭和各基層醫院推廣。
參考文獻
[1]黃雪波.紙尿褲涼水枕在新生兒物理降溫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8,15(3):68.
【關鍵詞】小兒;高熱護理;物理降溫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632-01
高熱是兒科急癥中最常遇到的急癥之一。也是臨床各種疾病的嚴重反應,護理治療不當會引起各種嚴重的并發癥如高熱驚厥、昏迷等。臨床常用的降溫方法:(1)擦浴法:常用28~32℃、25%~35%的酒精或32~36℃的溫水。(2)冷敷法:常用冰袋、冰帽、冰枕等置于患者頭部、掖下、腹股溝等大血管經過處。(3)灌腸法:一般采用28~32℃的灌腸液或4℃的冷鹽水。(4)穴位刺激法:針刺十宣、曲池、大椎、外關有助于降溫。(5)藥物降溫法:給予藥物對癥支持治療,對于炎癥引起的發熱可給予抗生素和退熱藥物,亦可口服退熱藥。對小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期的高熱患兒最好采取物理降溫,但對其他年齡段的高熱患兒采取物理降溫前應計算肛指溫差值(肛溫、指溫之間的差值)此值>6℃,物理降溫非但無效,反而更加刺激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寒戰反應增多,應盡快使用降溫藥物。有文獻提出小兒發熱應合理使用降溫藥物。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穩定,原則上不宜采用藥物降溫,3個月以內嬰兒發熱應慎用退熱藥。退熱藥應根據體溫情況,按需服用,用藥間隔4h以上,不得長期使用。激素不能作為小兒高熱抗炎降溫的常用藥物。我院兒科從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對高熱患兒分別采用上述五種方法降溫,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兒科共收治高熱患兒438例。新生兒26例,嬰兒168例,1~3歲106例,4~5歲82例,6歲以上56例。疾病分類:上呼吸道感染68例,肺炎286例,腸道感染64例,其他感染性疾病20例。
2護理
2.1物理降溫
(1)局部療法:頭部冷濕敷或置冰袋。可以減少腦細胞耗氧量,利于健康的恢復。(2)全身療法:溫水浴:本組12例新生兒和68例嬰兒給予此方法。即用32~36℃的溫水擦浴或浸潤。擦浴用溫水擦洗或按摩小兒全身皮膚。每次溫水浴5~10min為宜(1)。酒精浴:用濃度為25%~35%,溫度為41~43℃的酒精擦浴。擦掖窩、腹股溝、足心、掌心時要稍用力,反復來回幾次,擦至皮膚發紅為止。酒精可使毛細血管擴張,散熱增加(2)。本組122例患兒采用此法,年齡都在3歲以上。(3)冷鹽水灌腸:適用于年長兒,本組32例患兒給予此法降溫。用20℃的生理鹽水100~200mL低位灌腸,臀部稍抬高,速度要慢,注意降溫程度及大便情況。
2.2藥物降溫
小兒退熱藥的劑型有糖漿、片劑、栓劑、沖劑、針劑,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合成酶,減少中樞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使發熱的體溫降至正常[3]。臨床常用的退熱藥有APC、瑞芝清、安瑞克、安痛定等。本組58例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體溫超過38.2℃立即給予退熱藥物。
2.3臥床休息
患兒高熱時,體內各種營養物質代謝增加及氧消耗量增加,心率加快,易于疲倦,患兒應臥床休息,通風良好,室內溫濕度要適中,避免對流風。
2.4保證充足的營養和水分
機體高熱時,消化道分泌減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腸蠕動功能減慢,要給患兒進食易消化、高熱量、少油膩、多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稀粥、果汁、菜汁,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
2.5密切觀察體溫變化
一般每4小時測體溫1次。給予降溫處理后1h測體溫1次。對于58例有熱性驚厥史和89例超高熱患兒1h測體溫1次。
2.6加強皮膚護理及口腔護理
高熱患兒常出汗較多,要及時用干毛巾給患兒擦干汗液,更換干凈衣物和被褥,注意皮膚清潔衛生和床整干燥。患兒高熱,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內消化酶降低,利于各種口腔細菌生長繁殖,容易發生舌炎、齒齦炎等并發癥。應注意清潔口腔,重視口腔護理。
3護理效果
438例高熱小兒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和降溫方法,有351例體溫多在1h左右降至正常,經綜合治療后均得到良好控制,只有87例需在2-3小時體溫降至正常。但均無高熱驚厥等并發癥的發生。
4討論分析
(1)根據不同年齡,采取適宜的物理降溫措施。本組26例新生兒其中10例給予打開包被多飲溫開水,改善通風,12例新生兒入院后立即給予溫水浴,降溫效果滿意。168例1歲以內的嬰兒給予溫水浸浴,既將患兒全身浸入32~36℃溫水中。新生兒和嬰兒禁止酒精擦浴,本組122例酒精擦浴患兒均在3歲以上。年齡較大的患兒給予局部擦浴,溫水或酒精擦浴。酒精擦浴我們采用了41~43℃溫熱酒精,降溫效果明顯優于常溫酒精擦浴。熱酒精揮發快,從機體帶走的熱量多,且由于酒精溫度接近患兒皮膚溫度,擦浴時不會因冷刺激引起患兒不適[3]。(2)合理使用退熱藥物。不同退熱藥的適應年齡、劑型、劑量、使用間隔時間和給藥途徑均不同,必須按規定給藥。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穩定,不宜采用藥物降溫,嬰幼兒應采用物理降溫、多飲水等措施,而不過早、過多的使用退熱劑。而對于6歲以上高熱(測量腋溫在39℃以上)患兒,WHO專家目前主張首選藥物降溫,因為只有應用退熱藥物來降低下丘腦體溫調定點達到降溫目的,才是符合熱調節生理機制的有效降溫措施(4)。
參考文獻:
[1] 劉平.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 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2):132.
[2] 袁小英.溫冷酒精擦浴對高熱患兒降溫的療效觀察.亞太傳統醫藥,2008,4(10) :49.
「關鍵詞 未結合膽紅素;光照療法;護理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疾病,主要為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高所致,該病預后差,病死率高。對較嚴重新生兒黃疸如未及時采取正確的治療手段和護理,有可能發展為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又稱核黃疸),主要是游離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引起腦組織的病理性損害。光照療法是一種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易行的方法[1]。2005年1~7月我科共對29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采用光照療法和相應的護理措施,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9例患兒,男21例,女8例,年齡為出生8~26天。其中早產兒1例,ABO溶血1例,疑膽道閉鎖1例。光療前查總膽紅素123~336μmol/L。
1.2 光療設備 全部病例均使用德國Dr ger公司生產的Photo-Therapy 4000型單面光照治療儀,采用藍光燈管,18W/支,4支平行排列,同時配合光療暖箱,進行光照治療。
2 護理
2.1 對患兒家長的宣教 由于對新生兒黃疸缺乏正確的認識,許多患兒家屬認為新生兒皮膚黃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療,過幾天自然會好。而且因獨生子女的特殊性,關心患兒疾病的除了父母,還有雙方的父母和親屬,往往意見不統一,再加上對光照療法缺乏認識,個別患兒的家長有焦慮情緒,甚至拒絕光照療法。因此,應堅持以患兒為中心,由主管護士對患兒家長常規進行新生兒黃疸的知識宣教,講解發病的原因、光療的基本概念、光療的作用及母嬰分離后的有關事宜,以解除患兒家長的顧慮,贏得其信任,使患兒盡早接受光照治療。
2.2 光療儀器的準備 清潔光療暖箱,特別注意清除燈管的灰塵,并定時更換燈管。如有灰塵會影響照射效果,燈管使用300h后其燈光能量輸出減弱20%,900h后減弱35%,因此燈管使用1000h必須更換。箱內濕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滿,接通電源,檢查線路及燈管亮度。并使箱溫升至患兒適宜溫度,相對濕度55%~65%.禁止在箱內、箱上放置雜物以免遮擋光線。
2.3 對患兒的觀察與護理
2.3.1 嚴密監測體溫、箱溫、室溫 光照治療中的患兒體溫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溫度[1],每2h測量體溫1次,根據患兒體溫調節箱溫。發熱是光照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當患兒在光療過程中有發熱時,應暫時關閉燈光,待體溫正常后再繼續開燈照射。箱溫保持在30℃~32℃,室溫20℃~26℃,濕度55%~65%。為了保持恒定的體溫、箱溫、室溫濕度,光照治療最好處于空調房間中進行,冬天要特別注意保暖,夏天則要防止過熱。
2.3.2 保證足夠的水分及能量,防止脫水 患兒入光療箱前及光照結束后均稱體重,以便觀察光照治療過程中是否能補充足夠的水分。由于在光照治療下的患兒進入一個較封閉的環境,易哭吵、出汗,不顯性失水增加約40%[2],而且由于光照治療分解產物經腸道排出時刺激腸壁,引起稀便,使水分喪失更多。所以,在患兒光照治療期間應及時補充水分,并記錄進入量及大、小便次數。在光照治療過程中進食不佳者,應及時給予靜脈輸液,以保證水分供給。
2.3.3 加強皮膚護理,防止皮膚破損及新生兒臀紅 光照治療時需要將患兒裸露于光療箱內,此時患兒缺少安全感,容易哭鬧,故入光療箱前要剪短患兒指甲,防止哭鬧時抓破皮膚。箱內4周用布類與周圍有機玻璃分隔好,以免患兒哭鬧時撞到箱內硬物而損傷皮膚。用黑色不透光的紙片或布制成眼罩遮蓋患兒眼睛,妥善固定,避免眼罩脫落。患兒會用尿片遮好,特別是男嬰,要注意保護,皮膚不撲粉。另外,新生兒在光照治療中,分解產物經腸道排出刺激腸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數增多,排出的糞便及尿液產生氨類物質,對新生兒皮膚刺激較大,易引起臀紅發生。故光照治療的新生兒除勤換尿片外,還需用抗感染治療、皮膚的物質保護其臀部皮膚。給患兒換尿布后,用紅霉素眼膏涂于其臀部,使之起到一層保護膜作用,能有效地防止糞便對患兒臀部皮膚刺激,防止臀紅發生。
2.3.4 預防嘔吐,防止窒息 光照治療下的患兒易哭吵及手足舞動,加上新生兒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關系,易造成新生兒嘔吐。再之,新生兒反射能力差,嘔吐時的胃內容物易嗆入氣管易引起新生兒窒息。故在護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兒嘔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兒進食時采取45°角,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進食后30min內給予頭部稍抬高,用柔軟布類固定患兒右背部使其呈右側臥。這樣,使奶汁盡快進入十二指腸,減少奶汁在胃內過長時間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在新生兒發生嘔吐時,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患兒在哭吵中,因吸入過多的空氣而暫不喂食,否則容易引起嘔吐。患兒哭吵煩躁時,護理人員應給予皮膚撫觸,盡量使其安靜后才喂食,以達到防止嘔吐的目的。
2.3.5 預防感染 新生兒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細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療中預防感染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護理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要洗手,有上呼吸道感染者盡量不接觸患兒,非要接觸者須戴好口罩。注意做好新生兒臀部、臍部護理,防止皮膚破損后細菌侵入引起感染。進行光照治療的室間及光療箱要清潔,并做常規消毒。光療箱內濕化器的水箱均使用滅菌蒸餾水,光療結束后傾倒水箱內的水,使水箱干燥備用。光療所戴的黑眼罩使用后均用清水洗凈,再放入煮沸的蒸汽中熏蒸30min,晾干備用。
3 結果
本組29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通過光照療法和精心的護理,27例患兒好轉出院,其中光療24h 20例,8~16h 5例,1例ABO溶血及1例疑似膽道閉鎖轉上級醫院繼續治療。
4 討論
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疾病,但是許多患兒家長對該病缺乏正確的認識,未能引起應有的重視,患兒若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和護理,必然延遲患兒的康復,甚至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因此,必須多與患兒家長溝通,耐心做好相關的知識宣教,引起其重視,使患兒盡早接受相應的治療。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采用藥物、光照療法、換血等治療手段,光療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且經濟方便,患兒無痛苦。但在光療過程中,護士必須做到精心護理,記錄好開始光療的時間,勤巡視,注意觀察患兒的神志反應。定時監測體溫、箱溫并做好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做好喂養工作和重視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增進醫護患的信任,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新生兒肺炎;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013年來我院進行治療的肺炎新生兒200例,所有新生兒根據其臨床表現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確診為肺炎患兒。將200例患兒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100例患兒。觀察組100例患兒,其中男55例,女45例,患兒的年齡為0~24d,患兒的平均年齡為(12.6±1.2)歲。100例患兒中,有36例患兒為細菌性肺炎,有32例患兒為病毒性肺炎,有20例患兒為支原體肺炎,有12例患兒為衣原體肺炎。100例患兒中,早產兒32例,足月兒68例。對照組100例患兒,其中男53例,女47例,患兒的年齡為0~26d,患兒的平均年齡為(13.5±1.0)歲。100例患兒中,有38例患兒為細菌性肺炎,有30例患兒為病毒性肺炎,有18例患兒為支原體肺炎,有14例患兒為衣原體肺炎。100例患兒中,早產兒29例,足月兒71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肺炎種類等方面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之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在治療期間給予常規的臨床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在治療期間給予人性化護理干預。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①心理護理,新生兒肺炎患兒往往會出現煩躁不安,哭鬧不止,通過護理人員輕柔的語氣和溫柔的動作感受到安全感,產生愉悅的情緒。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需與患兒家長進行積極溝通,一方面對其進行新生兒肺炎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家長積極配合臨床治療[1];②營造舒適的治療環境,首先要保持患兒病房的清潔、安靜,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患兒病房內的溫度保持在22℃~24℃為宜,濕度保持在55%~60%為宜;③加強保溫,對不部分體溫不升的患兒,護理人員需使用熱水袋給患兒進行保溫,熱水袋里灌裝40℃的溫水,在熱水袋外加棉布外套,防治燙傷患兒,每隔1~2h更換一次熱水袋。也可以通過調節暖箱的溫度,使患兒的體溫保持在36.4℃~37.5℃[2];④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新生兒肺炎患兒的呼吸道會出現黏膜充血、氣管狹窄現象,因此十分容易發生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從而導致患兒發生呼吸急促,甚至是呼吸暫停。因此,護理人員需定期對患兒的呼吸道通暢情況進行檢查,要使用柔軟較細的吸痰管給患兒及時的進行吸痰,確保患兒的呼吸道暢通。在進行吸痰時,要注意不能夠使用較大的負壓,同時吸痰時間以不超過15s為宜,以此來避免吸痰對患兒的呼吸道粘膜造成傷害。為了使患兒的痰液更好的稀釋、吸出,給予患兒4~5次/d左右的霧化吸入,霧化吸入的時間以15~20min/次為宜,同時在霧化液中加入合理的抗生素和抗炎藥物[3];⑤指導患兒家長進行合理喂養,在患兒能夠進食的情況下,鼓勵患兒多飲水,同時給患兒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電解質。指導患兒家長對患兒進行喂養時,給予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并且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進行喂養,并且叮囑患兒家長盡量給予合理的母乳喂養;⑥發熱護理,患兒如果出現發熱癥狀,首先考慮使用物理降溫的方式進行降溫,可以采取在患兒額頭敷20℃~30℃的毛巾進行降溫,或者可以采用酒精對患兒的四肢進行擦拭的方式進行降溫。但是在降溫的過程中需注意,要防止患兒的體溫出現驟然降低的情況。對于采取物理降溫沒有效果的患兒,可以與醫生進行溝通,按照醫生囑咐給予相應的退熱藥物進行治療[4]。
1.3臨床觀察指標及胸片改善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新生兒的體溫恢復時間和肺炎復發率;觀察兩組新生兒的胸片改善情況;在出院時對兩組患兒家長的臨床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新生兒的胸片改善臨床療效判斷標準按照以下標準進行判斷,痊愈:患兒的肺部炎癥吸收,肺部陰影基本消失;顯效:患兒的肺部炎癥有顯著吸收,肺部陰影顯著縮小;好轉:患兒的肺部炎癥部分被吸收,肺部陰影有部分縮小;無效:患兒的肺部炎癥沒有被吸收,肺部陰影沒有顯著的變化[5]。
1.4統計學方法 臨床研究所的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以(x±s)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和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體溫恢復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兒,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兒胸片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胸片改善總有效率為82.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的61.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0.025,P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臨床護理的服務質量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這一形式下,人性化護理模式應運而生,人性化護理模式指的是將各種專業的護理知識融合到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中,全面提升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臨床護理滿意度[6]。肺炎新生兒由于年齡幼小,無自主意識,同時肺炎疾病具有病情復雜,病情進展較快等特點。這就對肺炎新生兒的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治療性護理很難滿足這一需求。本次研究中,筆者就對肺炎新生兒應用了人性化護理干預,根據患兒的不同具體情況給予了人性化臨床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萬秀艷.小兒肺炎的中西醫結合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0,19(18):127.
[2]曾秋萍.肺部物理療法在新生兒肺炎中的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2,1(18):37.
[3]何梅.新生兒肺炎護理應當注意的問題[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30):891-892.
[4]趙明.健康教育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2):311-312.
新生兒黃疸就是新生兒時期血清膽紅素濃度(主要是未結合膽紅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膚、鞏膜、黏膜等黃染的現象,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類。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2~3 天出現,4~5 天達高峰,1~2周逐漸自行消退,一般情況良好,不需要特殊治療,血清膽紅素濃度足月兒不超過205umo1/L,早產兒不超過257umol/L。如果黃疸出現過早,程度過深,消退延遲,或者退而再現則為病理性黃疸。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很多,如果不積極治療,血中膽紅素過高,易透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核黃疸,導致嚴重后遺癥或死亡。因此,預防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產科病房中一項不容忽視的工作,護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何在護理方面加以干預,盡最大可能預防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發生,維護新生兒的健康,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
1 重視圍產期護理
1.1 產前檢查很重要,孕期慎用藥物,盡量預防早產和難產。
1.2 做好產程觀察,提高接生技術,防止產傷。積極處理胎兒宮內窘迫和新生兒窒息,防止因缺氧使參與膽紅素代謝的酶活性降低,導致未結合膽紅素增高。
2 預防新生兒感染
2.1 出生時及時吸凈鼻咽部、口腔內的分泌物和黏液,防止新生兒窒息或吸人性肺炎。
2.2 對產程長、胎膜早破、羊水混濁、胎兒窘迫、產婦發熱的新生兒,盡早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3 每次喂奶后豎起新生兒輕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時吸入的空氣,減少溢乳。新生兒取頭側臥位,避免因溢乳引起新生兒窒息或吸人性肺炎。
2.4 勤換尿布,便后及時洗凈臀部,預防臀部感染。特別是女嬰,擦拭會時應由前向后,防止尿路感染。
2.5 病房內適當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根據氣溫變化增減包被、衣服,避免風直吹,預防呼吸道感染。
2.6 產后早接觸、早吸吮,提倡母乳喂養,增強新生兒免疫力,減少感染。
2.7 人工喂養時注意奶瓶的消毒,奶液現配現喂,由稀到稠根據小兒情況逐漸過渡,預防腸道感染。
2.8 重視臍部護理,每天用75%酒精擦洗臍部1~2次,保持臍部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臍部,預防臍部感染。
3 出生后先喂1~2次糖水,預防新生兒低血糖。
4 促進胎糞排泄。胎便中富含膽紅素,如果排泄延遲,就會使重吸收增多。
4.1 新生兒出生后應早接觸、早吮吸,24小時母嬰同室,頻繁有效的哺乳可通過吸吮一結腸反射增加腸蠕動,促進新生兒消化吸收和排泄。
4.2 保證母親的休息與營養,保持心情愉快,促進乳汁分泌,供給初乳可促進胎糞的排泄。
4.3 產后3天內新生兒的水分和乳汁供應都存在相對不足的問題,熱量攝入不足者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高。當母乳量不能滿足新生兒需要時,應增加奶粉補充新生兒的攝入量,促進腸蠕動,加快含有大量膽紅素的胎糞排出,減輕黃疸。
4.4 應用護理手段促進胎糞排泄。
4.4.1 全身撫觸可增加迷走神經緊張性,促進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增加,使攝入的奶量增加,刺激腸蠕動,增加排便量,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并能調節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功能。
4.4.2 進行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促進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和排便量。腹瀉嬰兒不宜采用。
4.4.3 如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可進行新生兒游泳。這是一項新生兒保健運動,游泳時手腳都在活動,實際上也是在全身運動。通過游泳運動,新生兒攝奶量就會增加,促進腸蠕動,加速胎便排出。
5 服用金雙歧桿菌、保加利亞乳酸桿菌、嗜熱鏈球菌等,口服后能種植于新生兒腸道內,有利于腸道內正常菌群的生長,使結合膽紅素還原成尿膽原、糞膽原隨大便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