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宏觀社會經濟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基本問題;統計分析;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分析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有著十分鮮明復雜性特點與專業性特點,涉及工業、農業以及科研等多個社會經濟領域。做好宏觀經濟的統計與分析工作對于科學決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相關的研究人員綜合運用各種理論與技術對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方法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一、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概述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是一項經濟學與統計學相結合而形成的獨立知識科目體系。由于統計學是經濟學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互推動、共同發展的關系。將統計學知識與經濟學知識結合起來,能夠將各個領域的研究方面與研究方法統一起來,打破不同研究內容在領域上的界限,為經濟決策與經濟規律的探索創造良好的條件。由于我國在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領域的起步比較晚,在該研究領域中尚未形成一個高效的研究體系,在我國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增長方式變化的過程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重要意義才逐漸顯示出來。
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初期,由于統計學的有關理論沿未得到完善,尤其是在計算機技尚未成熟時,統計學分析理論在應用方面的重要意義沒有充分顯示出來,對于宏觀經濟分析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造成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實際應用方面所直到的作用不夠突出。隨著我國社會生產部門的不斷分化,越來越多的小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管理與經營決策方面對于新的統計與分析技術表現出了巨大的需求,加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統計學理論在研究人員的不斷探索下開始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形成了比較明確的周期性經濟規劃目標,根據周期性經濟目標對我國農業、工業以及服務業等產業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宏觀調控,大幅提高我國經濟建設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我國經濟的調整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能力在已經進入宏觀統計與微觀統計并行發展的重要階段,宏觀統計與微觀統計在目的劃分上更加明確,在應用效率與應用水平上得到了大幅度的蚊帳,兩項學科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局面,同時也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與數字化時代,選擇計算機技術與統計分析技術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在我國電子商務領域不斷創新與發展的過程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在網絡環境下,消費群體在消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費需求數據,有關單位與企業可以以用戶的消費數據為資源,以統計學與經濟學的有關理論為基礎,以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為重要手段,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消費行為進行科學、有效的判斷,提高社會產品生產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為電子商務消費用戶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商品,為我國經濟消費的不斷增長創造有利的條件。除了電子商務領域之外,銀行業與服務業也可以利用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有關手段對用戶名的儲蓄行為與消費行為進行判斷,為用戶制定出更加科學的理財方案與出行方案。對于政府單位來說,則可以利用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結果,對社會公眾的物流狀態與交通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對社會公眾在日常的生產生活活動中的支行規律有一個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三、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問題研究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領域已經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成經濟發展過程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已經成為分析國民經濟發展情況與發展水平十分重要的一項工具。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大該領域的研究力度,為領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與技術基礎,真正認識到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政府及有關單位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城市數據信息的收集能力建設與處理能力建設,設置云計算中心,對各方面流動數據進行統計,了解經濟數據變化的有關規律,交各方面的統計與分析結果應用到市政管理與組織決策中,為區域內乃至于國家的經濟增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自主發展
由于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無論對于政府機關還是在于中小企業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尤其是在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應用范圍與應用空間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在社會各階段與各領域工作與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中的有關理論將會得到不斷的發展與完善。同時也是統計學領域宏觀經濟分析得到快速獨立發展的重要機遇,由此可以現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進步性影響,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自身的獨立發展前提下吸收了大量的信息數據,之后又利用統計學的思想和方法進行創新研究嘗試。
結束語
先進的科技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國家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重要支持,與此同時還應該配合以功能強大的數據庫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系統,在先進技術和統計學專家的密切配合下可以進一步推動其發展,實現系統完善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體系。
參考文獻:
[1]蔡真.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本問題[J].商,2015,47:266.
[2]袁天夫.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本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06:20.
經濟評價是項目評價的核心內容,是項目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一個投資項目在整個社會中,既是一個單獨的實體,又是區域經濟不可分割的一個細胞,它在壽命期內的投入與產出,都會對區域經濟產生直接的或間接的影響。通過對項目的經濟評價,可以使投資決策更加科學合理,并促使產業政策的實現、產業結構及規模結構的合理化,從社會范圍內實現人、財、物等資源的優化配置。
一、經濟評價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
微觀層次的經濟評價即項目層次的經濟評價,其理論基礎主要是根據微觀經濟學的有關“均衡”、“消費者支付意愿”、“消費者剩余”、“機會成本”等微觀經濟概念及理論,推導出反映項目所處特定區域的資源“真實經濟價值”的影子價格體系,評價項目在特定區域的微觀層次的資源優化配置狀況,計算有關經濟評價指標。宏觀層次的經濟評價,是從項目的宏觀區域經濟影響的角度的評價,對于特別重大項目應從整個國民經濟的角度,評價項目對影響區域或整個國民經濟的資源配置。
二、凡國家投資建設的所有項目,應重視經濟評價工作
經濟評價是從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來評價項目的經濟可行性,而國家審批投資項目的目的就是要確保社會經濟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配置。現代經濟科學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經濟資源的稀缺性及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性。我國是一個國有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國家,國家對經濟資源的配置具有強有力的調控手段和能力,因此更應該重視項目投資的資源優化配置問題,重視經濟評價方法的研究工作。
三、對于不同類型的項目,經濟評價體現其不同特點
1.對于通過市場手段能夠有效配置資源的項目,不需要再單獨測算影子價格進行定量的經濟評價。經濟評價的作用在于從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對投資項目進行分析和評價,資源配置的核心是充分考慮項目所在區域的特定資源稟賦差異,通過計算項目所在地區的各種投入物和產出物的真實經濟價值的影子價格,評價項目的經濟可行性。對于資源的優化配置,一種是采用市場手段,另一種是采用非市場手段。
2.對于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基礎設施項目,應進行以“費用―效益分析”為核心的經濟評價。在資源配置方面,市場手段并非萬能,往往會出現一些“市場空隙”,即市場無法發揮作用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市場的微觀利益驅動與政府的宏觀經濟目標可能出現偏離,需要政府采用各種宏觀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進行調控;在一些特殊行業,對市場機制具有天然的抵制作用,從而使市場機制失靈,資源配置失當;對于一些公共服務產品,無法通過市場的力量進行提供,或者一些經濟活動的外部效應,市場尺度難以準確衡量。對于這些單純通過市場手段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項目,必須強調單獨進行經濟評價,以獲得理想的資源配置效果。
四、應積極探討經濟評價的其他方法
經濟評價并不等同于進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也不完全等同于利用影子價格進行費用―效益分析。利用影子價格進行定量分析只是經濟評價的眾多方法之一。采用多指標法,一般根據投資項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提出諸如環境質量、經濟發展、可持續性、社會公平等目標,評價每個項目滿足這些目標的程度,并對計算結果加權匯總,進行項目排隊和投資決策。
我國現行的項目評價方法中,不重視甚至排斥項目的產出效益在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如何分配進行分析。事實上,這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強調項目的有關利益群體之間的經濟關系,分析不同的受益對象對項目的態度,從而對項目的實施往往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項目的經濟評價,應包括不同利益群體的經濟利益、經濟關系和分配結構的評價。另外,在經濟評價中,定性分析的方法也十分重要。針對某一項目,邀請各專業的經濟學家從經濟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評價項目建設的經濟合理性,所得出的結論往往比定量分析的結論更具有價值。總之,不能將經濟評價完全等同于利用影子價格進行的經濟費用―效益分析。
五、經濟評價參數
1.參數的選取應重視微觀經濟的分析
事實上,經濟評價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微觀經濟學”,所從事的經濟分析重點是微觀經濟分析,特別是非常重視對微觀層次的人的行為及意愿的分析,并將這種微觀經濟分析貫穿于經濟費用和效益計算的各個方面。
2.應按照可交易程度測算投入物和產出物的影子價格
經濟評價主要分析資源的配置狀況,其影子價格主要根據資源的配置范圍來確定,主要分為三種情況:①一些資源具有天然的不可流動性,如房屋、土地、礦產資源;②能夠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流動的資源,按照該種資源可以配置的市場半徑空間來分析其經濟價值,根據區域市場的市場均衡價格對資源的經濟價值進行定價;③對于一些資源可以流動的市場范圍足夠大,以至于可以超越了國家的界限,這種資源就可以在國際市場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因此就可以按照國際市場價格來推算其影子價格。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類資源影子價格的確定,都是以項目所在地作為一切分析的基點,以項目本身的特點出發,分析項目有關的各種資源可能進行的資源配置范圍,及限制因素(包括經濟的、政策的、法規的和人為的)。因此,要求由國家出面各種貨物全國統一的影子價格,是相當困難的。
3.參數的取值應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的非均衡性
宏觀經濟學是相對于微觀經濟學來說,它的研究對象是宏觀經濟活動過程,考慮總收入、總體就業水平等宏觀經濟發展情況。宏觀經濟學包括三大要件,即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宏觀經濟理論又包括經濟周期理論、通貨膨脹理論、貨幣理論、消費函數理論等;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的目標、工具、機制,還包括經濟政策的實施和效應。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則是用于理論驗證、政策效應檢驗等。現代宏觀經濟學直接服務于國家經濟管理。二戰以后,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控制理論被廣為接受,尤其是在西方國家得到了廣泛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傳統的宏觀經濟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微觀基礎的缺乏。
二、微觀基礎的基本含義
對于微觀基礎需要局域怎樣的屬性、宏觀經濟學需要怎樣的微觀基礎等根本性的問題也沒有做出權威性的回答。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是人為劃分出來的學科領域,它們在研究方法、研究理論、研究對象方面都自成一體,二者界限分明,這種情況導致一切將二者聯系起來的努力都非常困難。通過為宏觀經濟提供微觀基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兩種理論相互脫節的現狀。經過綜合分析多家觀點,我們認為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的含義包含著三大要點。首先宏觀經濟理論下需要定義個體行為的行為規則,從而使其具有微觀個體行為基礎,具體包括多種形式,例如風險形式、決策形式等等。其次,宏觀經濟基礎需要具有適當的微觀結構基礎,微觀結構基礎是由許多重要假設組成的,比較常用的有完全競爭假設、一般均衡分析模式、完全信息假設等,這些假設構成了宏觀經濟理論的基礎,同時也是宏觀經濟理論的參照標準。第三,與微觀經濟行為個體的表述方式相連接,即宏觀經濟在保證積累的前提下,宏觀總體與微觀個體之間依然保持密切聯系。總之,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的目的是要在微觀個體行為和宏觀總體行為聯系起來,使其具有相似性和協同性。從而使宏觀總體獲得合理的行為載體,通過對微觀個體行為的分析來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態,并對宏觀經濟理論進行檢驗和完善。
三、宏觀經濟學中微觀基礎問題的若干問題
本文主要分析宏觀經濟分析微觀基礎所涉及的“代表性個體”、“預期機制”、“計量驗證”等分析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代表性個體分析模式的問題分析。代表性個體是最為常用的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將微觀分析加總轉化為宏觀總量,從而實現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微觀基礎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人們發現了這種分析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第一,作為代表性個體分析模式核心概念的代表性個體的假定就存在問題,因為這種代表主體的代表性意義只存于同質主體當中,但是眾所周知,在現實生活中異質主體占有絕大部分,因此,代表性主體的代表性就受到質疑。第二,總量問題。退一步說,即使代表性個體假定是合理的,那么該分析模式中的加總行為依然存在問題。由于經濟現象紛繁復雜,而且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很難具有絕對意義上的個體行為,因此將微觀分析結論直接加總轉換為宏觀總量的方法在宏觀上可能是不成立的,所得結論的精確性也是值得質疑的。第三,從物理經濟學來看,社會個體是數量龐大,千差萬別,代表性個體分析很難窮盡每個個體的行為和信息,因此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而且由于社會個體情況復雜,僅從微觀個體性質出發來推斷宏觀經濟性質也必然出現較大誤差。
2.理性預期分析模式的問題。理性預期分析在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建立起了橋梁。新古典學派認為宏觀經濟理論應該建立在個體行為最優化的的基礎上,經濟主體根據對宏觀經濟的判斷選擇最合理的行為。理性預期假說把經濟人看成是對市場擁有清晰合理把握理性人,認為他們知道市場狀態的真實情況,可以在明確的信息和目標條件下做出最優決策。該理論還認為,理性經濟人的行為對宏觀經濟具有重要影響新凱恩斯學派也吸收了理性預期假說。后來,盧卡斯在理性預期假說的基礎上提出了貨幣周期理論,該理論認為經濟周期性波動的重要原因是理性經濟人沒有預測到貨幣量變化。但是,實踐經驗所得到的數據多數都不支持這種理論。研究表明就業和產出的變化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具有很大的慣性。后來經過學者的努力又形成了實際經濟周期理論。該理論對理性預期理論進行了一些修正。理性預期分析模型的問題也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幾乎是不存在的,個人只往往能在宏觀經濟形勢發生變化后才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調整,而作出前瞻性的預期是非常困難的。
3.計量驗證分析模式的問題。經濟學中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是利用實證數據進行計量分析,往往通過引進或者建立函數模型,對經濟理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進行檢驗。由于數學本身具有嚴謹科學的特征,因此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利用數學工具進行對經濟學問題進行演繹推理被認為是一種符合邏輯分析方法,用該方法得出的經濟規律也容易被學界所接受。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問題。首先,關鍵要素的量化問題。在社會經濟當中,許多關鍵性的要素是難以被量化的,例如政策法令制度、歷史文化傳統等。其次,隨意性比較大。在計量驗證分析中,許多要素信息的選擇是由研究者主觀確定的,因此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第三,前提假設存在問題。在經濟模型中前提假設往往脫離實際,存在理想化的問題。
四、結語
經濟學專業主要課程
《經濟學基礎》、《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金融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公司理財》、《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當代中國經濟》、《勞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網絡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公司財務》、《市場營銷》、《企業經濟學》等。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經濟學專業畢業生通常有這些流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拓展閱讀:經濟學專業培養目標與要求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關鍵詞:石油化工企業 安全經濟學 安全投入 安全效益
一、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的意義
1.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有助于石油化工企業做出合理的財務預算和安全決策。企業管理層經過安全經濟分析,能夠明確包括安全決策本身在內的各項管理活動和各有關活動的安全性能要求,提出多重或雙重有效防護措施和應急救援措施,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的負效益應進行充分的估計,并做出預防性準備。因而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是決策層制定經營戰略和安全決策的依據,是石油化工企業做出合理的財務預算和安全決策必不可少的工作。
2.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幫助企業合理進行資金分配。財務管理是石油化工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面,處于整個管理的核心地位,如何合理地進行資金分配則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資金分配涉及到安全成本、生產費用、風險投資、福利保障計劃等。進行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可在安全投入資金、設備折舊費、員工福利保障計劃、安全成本等方面,為安全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幫助企業進行合理資金分配。
3.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可以優化成本和效益的關系,使企業獲得期望的經濟效益。石油化工企業的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是企業總成本和總效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的關系,使石油化工企業獲得期望的經濟效益。石油化工企業管理者通過事故預防的博弈模型,了解石油化工企業的不安全行為的成本對石油化工企業收益的影響,了解石油化工企業管理者監督成本與員工違章率的關系,以及從何入手采取科學的、有效的手段,加大事故預防和控制的力度。
二、石油化工企業的安全效益-經濟效益
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效益可分為經濟效益和非經濟效益。無益消耗和經濟損失的減輕,以及對經濟生產的增值作用是安全的經濟效益。生命與健康、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安全與安定,是安全的非經濟效益,它們的實現是通過安全技術的、管理的、教育的手段,通過減少事故發生、危害事件發生來實現的。
安全經濟效益是指通過安全投資實現的安全條件,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保障技術、環境及人員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潛能,為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利益。它包括如下兩個方面:
1.直接減輕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給人、社會和自然造成的損傷,實現保護人類財富,減少無益損耗和損失,簡稱為減損收益。
2.保障勞動條件和維護經濟增值過程,簡稱為增值收益。
三、石油化工企業增值收益分析
石油化工企業安全增值是指安全對石化企業經濟生產的貢獻,這是“安全是生產力”作用的體現。安全的生產力功能通過三方面來實現:首先,職工的安全素質是生產力,即對于一個生產工人,提高其安全素質不僅是提高其防范事故的能力,重要的還在于其安全素質的提高能夠提高其生產的工效,體現在工人生產操作過程中的安全高效;二是生產資料中包括安全設施、裝置、設備等,生產資料是生產力,顯然安全設施、設備等也隨之與其完成生產力的作用;三是安全對于技術創造的安全環境,保證了生產技術功能的實現,因此,也從中間接體現生產力作用。增值收益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2.安全生產經濟增長貢獻的估算。
四、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效益的估算
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效益不但包括經濟效益,而且還包括非常經濟效益,因而單純的計算其中的某一部分還不能反映整個安全效益的全貌,在上面我們對安全的非經濟效益進行了簡單的定量化,但是由于非經濟效益定量化的復雜性,我們在具體的實踐中,很難精確化的計算出來,為了彌補這個不足,我們采用下面所介紹的層次分析法對其進行分析,以求出安全效益,層次分析法就是根據安全的宏觀效益和微觀效益對石油化工企業的安全經濟進行分析,分析得出石油化工企業的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關系。
所謂安全宏觀經濟效益分析,就是對提高安全水平為國家、為社會創造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和計算,以期在提高安全水平的同時,為國家和社會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安全微觀經濟效益分析是指研究生產和生活中,安全活動投入所帶來的利益與投入消耗之間的數量對比關系[15]。所謂的安全微觀經濟效益就是對安全和安全管理進行經濟性分析和經濟效益評價,以期在改善安全的同時,為石油化工企業創造最好的經濟效益。進一步說,安全微觀經濟效益分析就是從經濟和經濟效益的角度,應有經濟分析方法對不同的安全水平和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進行分析和評價。
五、主要結論
本論文通過對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理論分析,得出以下幾個主要結論:
1.對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投入的合理確定以及優化問題嘗試著進行了理論上的評估,特別是對通常難以量化的非經濟效益進行了理論上的初步分析。
2.由于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投入所產生的效益不像石油化工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那樣能夠取得最快最直接的經濟效果,它具有間接性、隱蔽性、潛在性等特點,因此不容易被人們所重視。長期以來,我國在安排生產性新建、擴建、改建項目時,往往由于投資不足或出于“節省”的考慮,對項目中配套的安全衛生設施隨意削減。這樣做的結果,往往使投產后的生產項目無法正常運轉,或生產不能健康運行。所以,要遏制重大事故的發生,提高我國的安全生產水平,加大安全生產的投入是一項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的重要舉措。
3.從理論上求得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投入的最優配置和其最優方案的選取,將提到的效益估算運用到石油化工企業之中,計算出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之間的關系,從實踐中為石油化工企業的投資決策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3] 李紅霞,田水承.企業安全經濟分析與決策[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4月:270-277.
[4] 林柏泉.安全學原理[M]. 煤炭工業出版社,2002年7月:1-12.
[6] 屈 奎.企業安全投入與安全效益分析[D]. 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05.
目的運用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從宏觀上對我國衛生資源的人力、物力、財力三方面進行預測和分析,進一步了解我國衛生資源發展與我國人口、國內生產總值(GDP)發展的直接、間接關系,探索資源配置中的經濟結構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方法利用1987~2007年時間序列數據構建起衛生資源配置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立方程模型,進行預測和結構分析。結果利用經典計量經濟學聯立方程模型進行預測,其平均相對誤差分別為0·0243、0·0195、0·0175,判定系數R2分別為0·8153、0·9937、0·9943,衛生總費用相對于GDP發展的彈性系數為1·08。
結論
我國衛生資源配置的發展特征為:
(1)我國衛生機構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數、衛生總費用與人口、GDP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
(2)我國目前衛生資源仍然處在規模遞增階段,并呈現出良性增長趨勢;
(3)我國衛生資源配置的穩定增長期將繼續延伸,人力、物力、財力的穩步增長,將直接關系到衛生產業未來的可持續增長;
(4)衛生總費用與POP、GDP的相關系數R2最大,說明衛生經費的逐年增長是衛生資源良性發展的關鍵和保障。
【關鍵詞】衛生資源配置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經濟結構分析
衛生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決定衛生服務有效性和公平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衛生資源配置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科學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衛生資源,進一步優化衛生資源配置,促進衛生事業與社會經濟和諧發展,是我國及世界各國一直致力研究的方向〔1-3〕。本研究旨在運用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從宏觀上對我國衛生資源配置狀況進行預測、分析,重點通過模型的經濟結構分析,進一步了解我國衛生資源發展與我國人口、國內生產總值(GDP)發展的直接、間接關系,探索資源配置中的經濟結構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資料來源1987~2007年全國衛生機構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數、衛生總費用數據來源于2008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編),其中部分衛生經費的數據來源于相應年份的《全國衛生財務年報資料》(中國衛生部內部資料);1987~2007年全國總人口數據來源于2008年《中國人口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編);1987~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數據來源于2008年《中國財政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編),其中部分資料來源于2004年《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數據》。
變量的選擇
1·內生變量的選擇根據本研究的目的,分別選取衛生資源配置中衛生人力資源、衛生物力資源、衛生財力資源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三個指標:衛生技術人員數(HW)、衛生機構床位數(BED)、衛生總費用(THE)作為內生變量。
2·外生變量的選擇依據國際慣例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兩個社會經濟指標:總人口數(POP)和國內生產總值作為外生變量。
建立衛生資源配置的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4-8〕
1·模型結構式的建立為了更好地反映出研究因素之間的錯綜復雜的直接、間接關系,根據我國的經濟體制和現有資料,建立起我國衛生資源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相互關系的聯立方程組模型,見式(1)、(2)、(3)BED=α0+α1lnGDP+α2lnPOP+u1(1)HW=β0+β1lnPOP+β2BED+u2(2)lnTHE=γ0+γ1lnGDP+γ2HW+u3(3)其中,α0、α1、α2、β0、β1、β2、γ0、γ1、γ2為待定參數,BED代表床位數(萬張),HW代表衛生技術人員數(萬人),THE代表衛生總費用(億元),GDP代表國內生產總值(億元),POP代表人口數(萬人),u1、u2、u3、是隨機擾動項,取自然對數是為了取得內生變量與外生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并且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
2·模型參數推算和結果模型的識別可通過對擬訂模型的結構式進行,也可從模型的簡化式進行,本研究選擇模型結構式的識別,模型結構式的識別要從階條件和秩條件兩方面來識別,該聯立方程從階條件和秩條件都是恰好識別的。
所以對模型采用加權最小二乘法(WLS)進行參數估計,將WLS估計結果代入結構式可得式(4)、(5)、(6),由于篇幅所限,識別和估計過程從略。
BED=135·9457+33·8032lnGDP-15·9750lnPOP
(1·2604)(1·6503)(-0·5940)(4)
R2=0·8153,AdjR2=0·8048,DW=1·3824;HW=-205·4886+32·6710lnPOP+0·6702BED
(-18·0415)(16·3321)(10·5966)(5)
R2=0·9937,AdjR2=0·9930,DW=1·8510lnTHE=-4·3916+1·0765lnGDP+0·0009HW
(-20·2447)(10·7316)(0·3558)(6)
R2=0·9943,AdjR2=0·9936,DW=2·0279
回歸方程式下面的括號內數值表示各自系數的t值,R2為決定系數、AdjR2為修正決定系數、DW為杜賓h統計量。
從Eviews回歸結果看,第一個方程模型DW值不很理想,可以認為序列相關不很顯著,第二個模型和第三個模型DW值較理想,方程效果非常好,序列顯著性極高。但從統計檢驗和計量經濟學檢驗來看,回歸系數為正,分別為:33·8032、32·6710、1·0765,有統計學意義,判定系數R2分別為0·8153、0·9937、0·9943,表明模型的擬合優度良好,方程的總體效果都比較顯著。
3·模型的檢驗利用Eviews5·0軟件對結構式的擬合結果見圖1~4。
模型的擬合最終要通過檢驗,檢驗主要進行樣本期模擬檢驗和樣本期外檢驗。樣本期檢驗常用均方百分比誤差(RMS)表示,其反映了內生變量的擬合優度。
樣本期檢驗三組數據RMS最大為0·0288,平均RMS為0·0207。平均相對誤差(RE)分別為0·0243,0·0195,0·0175,可見樣本期預測結果較好。將2008年的GDP和POP數據代入簡化式進行樣本期外檢驗,衛生技術人員預測相對誤差為0·0275(預測值為463·0782),衛生機構床位數預測相對誤差為0·0314(預測值為350·1805),衛生總費用預測相對誤差為0·0074(預測值為14754·39),樣本期外檢驗結果也較好。
擬合的優度主要是通過判定系數(R2)來檢驗的,R2反映回歸方程中解釋變量的解釋力,越高說明解釋力越強,實測值和回歸直線的符合程度越高。本研究中,方程(4)的R2最小,為0·8153,大于0·80,說明方程(4)擬合優度良好;方程(5)、方程(6)的R2分別為0·9937和0·9943,均接近1,說明方程(5)、(6)的擬合優度極佳。
我國衛生資源配置動向論析1·我國衛生資源配置的經濟結構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相關分析法和彈性分析法分析探討我國衛生資源配置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其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1)我國衛生機構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數、衛生總費用與人口、GDP之間存在顯著線性關系,且呈較明顯的正相關性。
(2)1987~2007年我國整個衛生資源仍然處在規模遞增階段,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呈現出相應的良性增長趨勢。
(3)我國衛生資源配置的穩定增長期將持續延伸,人力、物力、財力的穩步增長,將直接關系到衛生產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4)衛生總費用與POP、GDP的決定系數R2最大,說明衛生經費的逐年增長是衛生資源與社會經濟健康和諧發展的關鍵和保障。
(5)從模型結果計算出的1987~2007年我國衛生總費用相對于GDP的平均彈性系數為1·08,彈性系數大于1,也就是說,GDP每增長1·01%,衛生總費用增長1·08%,衛生總費用的增長略高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這與1994年Newhouse使用OECD的數據進行橫向、縱向和時間序列的研究相一致〔9〕,也與我國衛生費用的增長高于國民收入的增長要求相一致〔10〕。
2·模型的宏觀預測根據模型結果,對我國“十一五”末2010年、“十二五”末2015年、“十三五”末2020年分別做期外預測,預測結果:衛生機構床位數預測值分別為388·4944萬張、406·8788萬張、425·263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數預測值分別為483·0935萬人、493·0499萬人、507·7197萬人;衛生總費用預測值分別為14754·39億元、21715·90億元、32299·88億元。
預測結果顯示,至2010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將達到14754·39億元,意味著“十一五”后3年政府將增加衛生投入約4266·39億元;“十二五”期間、“十三五”期間政府將增加的衛生投入累計總量分別約為:6961·51億元和10583·98億元,足以顯示我國衛生投入長期不足的現狀。
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是一種回歸模型,它是以變量間關系為依據,得到的是變量的長期關系,這種關系在短期內可認為是不變的,因此可通過模型對我國衛生資源的人、財、物三方面做出宏觀預測,但是預測不等計劃,只是提供一個趨勢和參考。
結論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國衛生投入長期不足是衛生資源配置的首要經濟結構問題,衛生經費的逐年增長是衛生資源與社會經濟健康和諧發展的關鍵和保障,只有將增加衛生投入作為一項長遠政策,長期實施才能保證和促進我國衛生事業與社會經濟同步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魏穎,杜樂勛.衛生經濟學與衛生經濟管理.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33.
2.胡善聯主編.衛生經濟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04-108.
3.張曉炯.計量經濟學基礎.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4.王世英.對恰好識別和過度識別的看法.新疆大學學報,1997,1(3):87.
5.陳峰.醫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西方經濟學是教育部指定的經管類專業核心課程,在全國各本科院校的經管類專業中普遍開設,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對經濟學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只有打好堅實的西方經濟理論基礎,掌握該課程獨有的邏輯分析方法,才會更有效地學習本科階段的其他相關課程,像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要學習的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等課程。
1 西方經濟學的課程特點
西方經濟學是指流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被稱為“社會科學之王”。西方經濟學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通過講授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知識體系與分析方法,使學生能夠把握宏微觀經濟理論精髓,達到運用供求、邊際效用、生產和成本、廠商與博弈、分配理論及福利經濟學等分析簡單的微觀經濟現象;運用國民收入理論、消費與投資理論、經濟增長理論、經濟周期理論、失業理論、總供求理論等分析簡單的宏觀經濟現象。西方經濟學有規范的經濟分析框架:①界定經濟環境。②設定行為假設。③給出制度安排。④選擇均衡結果。⑤進行評估比較。
西方經濟學不同于其他學科課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既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的每一個理論都是在一定假設前提下形成的,比如:“經濟人”假設和完全信息假設等,并借助抽象的數學模型來解析經濟現象,數學分析工具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幾乎涉及了經濟學的所有論題。西方經濟學在生產發展、資源配置、就業失業、貨幣供給、財政赤字等方面的理論為社會經濟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鑒于西方經濟學特殊的課程特點,很多學生在學習西方經濟學的過程中感覺困難。
2 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不同專業學生一刀切式的教學
西方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在我校不僅為經濟類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開設,還為管理類專業,如信息管理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開設,培養計劃統一安排為微觀48學時,宏觀32學時。教學不分專業、不分學時,各專業一起授課。因為不同專業對經濟學的要求不同,所以統一學時、統一授課的效果不很理想。這樣的教學安排會導致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對經濟學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夠,這對該專業后續一些相關課程的學習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對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會覺得該課理論性過強,與后續課程聯系不緊,對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無法獲得具體操作層面的指導。
2.2 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主要來源于薩繆爾森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和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教科書的編寫多以概念、模型、圖表、原理為主,應用經濟學原理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案例涉及較少。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現象和新問題未能在教材中得到及時反映,另外國內教材也缺乏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特殊問題的案例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抽象的經濟模型、大量復雜的圖形和數學論證感覺很不適應,對數學基礎不太好的學生來說,甚至存在學習和理解上的困難。以至于學生普遍感覺西方經濟學抽象枯燥、難以掌握,即便能夠應付考試,也不能將所學應用于實際。相對于宏觀經濟學,大家覺得微觀經濟學更容易學,但是學好宏觀經濟學,并將相關理論用于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實踐指導意義更大。
2.3 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差
課堂上大多數時間是教師在前面講授,學生在下面拼命記筆記。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被動接受知識,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師生互動環節少,進而導致課堂氣氛的輕松性不夠,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得到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學生沒有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成為空談。而國外的經濟學授課則以教師精講和學生課后大量閱讀,然后進行案例分析討論為主,學生主動學習性較好。
3 西方經濟學應實現的教學目標
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標究竟是為了什么?除了讓學生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學會運用理論去分析、解決現實經濟問題外,還應著重實現下述目標:
3.1 讓學生掌握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分別理出一條主線,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是“價格決定”,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是“國民收入”,解決的是資源利用問題。通過這條主線把各部分內容串起來,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西方經濟學的內容體系和特點。并讓學生掌握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只有掌握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才是學好經濟學的基礎。例如,均衡分析,它是經濟學中一個強有力的分析工具,通過均衡模型研究一個經濟單位及其所有市場達到均衡時的價格與資源配置決定問題,這對于理解市場機制的效率與穩定性,并進行宏觀經濟活動分析提供了關鍵的基礎理論支撐。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歸納為16個字:給定假設,簡化關系;放松假設,逼近現實。
3.2 培養學生從經濟學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西方經濟學是一種實證經濟學,是對客觀經濟現象的總結,反過來再用經濟學理論去指導經濟實踐。所以經濟學教學要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之余,對經濟學做到活學活用,比如通過美國籃球明星科比?布萊恩放棄讀大學直接進入NBA打球的例子,來理解機會成本在決策中的意義。要達到這一目標,首要要求教師自己要養成經濟學的思維習慣,從經濟學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社會經濟問題。讓學生了解經濟學思維習慣的優點,引導學生主動接觸經濟前沿、熱點問題,開闊視野,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經濟學思維去看待周圍經濟問題。使學生在生活中日積月累中,最終學會用專業思維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3.3 幫助學生實現專業課間的融會貫通
西方經濟學與其他專業課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關聯性。鑒于經濟學的基礎地位,在教學中實現經濟學內容向其他課程的滲透很重要。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的穿插引入其他課程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后續課程與西方經濟學的銜接部分,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專業課打下扎實的基礎,比如用經濟學的成本理論去解釋產業經濟學中產業組織的市場策略行為,也可以用其它課程的知識點帶出經濟學課程中的一些問題,比如,國際經濟學中提到美國很多紡織品和服裝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國際貿易如何影響經濟福利?各國間的自由貿易中誰受益,誰受損?如何比較利益和損失?這些都是經濟學的應用問題。這些都有利于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的其他課程,做到相互聯系、融會貫通。
4 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改進措施
4.1 增強教學中經濟學理論與現實經濟發展的貼合度
在教材使用方面,應盡量選擇精練易懂、所舉案例符合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現實的教材,有條件的可以考慮自主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切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比如,凱恩斯反對用削減工資的方式增加就業,但克林頓擔任美國總統期間卻采用了低工資政策,實現了高就業,帶來美國經濟的增長,對此應如何理解?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深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并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適當調整授課內容,如對管理專業學生授課時,可以以西方經濟學的框架為基礎,加入管理經濟學的內容,幫助學生建立起經濟學理論與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之間聯系的橋梁。
4.2 引入開放式教學,發揮多種教學方法的集合優勢
引入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要積極引導學生課后多關注經濟發展的熱點和前沿問題,課后廣泛閱讀,汲取外界對經濟現象的多角度剖析和點評,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經濟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相關理論教學過程中,盡量做到用實際案例引出相關理論,把枯燥和抽象的經濟理論轉化為貼近現實的經濟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用演唱會門票定價來解釋一級價格歧視,從人民幣升值角度來解釋當前的通貨膨脹問題。運用經濟學理論,主要是宏觀經濟理論對現實宏觀經濟運行的一些問題進行解析,組織學生開展專題討論,適當安排課程小論文和社會調查,如:通過對某地區的基尼系數的調查,了解該地的收入分配情況,并進一步分析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使學生關注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實踐問題。在授課過程中,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來,調動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多種教學方法的集合優勢。
4.3 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并與板書相結合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將圖文、聲像等高度集成于教學活動之中,增加課堂教學表現力,提高知識傳授效率。多媒體教學在視頻資料和案例演示上具有板書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考慮到西方經濟學的內容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多媒體,而是要將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才能更好地達到讓學生聽懂的目的。特別是在公式推導、曲線生成等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上,板書是多媒體教學不能替代的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思路跟上老師的授課節奏,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使學生充分消化理解復雜的圖形變換和數學公式的推導。
4.4 強化授課效果檢驗,實行考試方法改革
為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情況,可以將課堂提問、課后作業和習題課相結合。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課堂提問及時點評,用輔導答疑、習題課和考前集中輔導等手段強化教學。改革傳統期末筆試決定學習成績的辦法,將平時考核的課堂提問、案例討論、課程論文等與期末考核筆試成績相結合。建立筆試的規范化考核程序,首先是試卷題型標準化,設置如名詞解釋、單選、判斷、簡答、計算和案例分析等標準化題型,合理確定主觀題和客觀題比例,注重試卷包含的知識點和難易程度,做到出題的科學性;其次是命題組命題規范化,由命題組統一命題,避免由單個任課教師命題的片面性和不科學性;第三是試卷內容標準化,客觀題多為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可以建立試題庫,主觀題一般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察,可結合實際經濟問題命題,適當加大主觀題的分值。
總之,對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提高離不開教學經驗的積累,授課是教學相長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知識的更新速度,提高自身理論和實踐水平,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上做到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教好。
參考文獻:
[1]曼昆著,梁小民譯.經濟學原理(原書第3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關鍵詞]建筑施工 經濟分析 經濟效益
建筑施工中的經濟分析主要是指對建筑工程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施工過程中和為項目落成后的使用價值進行分析,全方位、多角度的從成本、原材料,人力、機械設備和周邊環境等方面進行成本支出的概預算,為建筑施工提供強大的經濟后盾,保證建筑施工的順利進行,因此,建筑施工的經濟分析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建筑施工的經濟分析進行簡單探討。
一、建筑施工的經濟分析要正確處理好質量、工期和成本之間的關系
建筑施工組織都會有一個與施工項目相匹配的管理施工方案,其目的在于處理和協調施工質量、工期和成本之間的關系,它的理論依據就是施工的經濟分析,因此,經濟分析必須正確處理好質量、工期和成本之間的關系。要想從整個施工項目中獲得經濟效益,經濟分析就必須圍繞著如何提高施工質量,縮短施工工期、降低投資成本進行,而且質量、工期和成本恰恰是施工組織經濟問題的關鍵所在。質量是指建筑產品在落成之后投入使用的經濟價值,能否正常完成它的使用功能,包括它的使用過程是否安全、耐用,使用時間年限是否達標等等。工期是指從項目施工開始到竣工驗收的之間的期限,它反映的是建筑施工的速度。成本,指的是建筑施工項目的建設費用,反映的是整個建設項目在施工中消耗的資金多少。哪一方出現問題都會給施工造成麻煩甚至是損失,所以這時候經濟分析就要起到這個調節作用。經濟分析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必須重視并且嚴格履行其職能和給施工提供的可參考依據。
二、建筑施工經濟分析中的不確定性分析
這里所說的不確定性分析是指在考查項目時所了解的項目施工的人力,物力、資金和固定資產、成本等不確定因素發生變化時,對項目施工的過程和今后的經濟效果帶來的各種影響,同時對項目承擔的相應風險進行前期預測,只有具備這種預測能力,經濟分析才能為項目提供技術和經濟上的可靠依據。不確定性分析要針對不確定的因素隨時會產生的問題對項目會造成的影響提前進行預測并給出相應的處理意見,避免臨時出現問題忙亂,對項目造成損失。通過經濟分析預測出不確定因素對項目經濟效果帶來的影響能判斷出該項目的抗風險能力,從而能也為項目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也有利于為項目提出各種預測,事先拿出解決措施和控制手段。
三、根據建筑施工經濟分析中概預算編制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我國目前的工程概預算編制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市場經濟最大的優點就是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條件,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聯系到建筑施工方面,重要的是要從建筑工程也是生產建筑產品這一點出發,利用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確定工程成本造價,逐漸克服現有的預算編制方法的缺點,逐步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程計價方式。
1.逐步推行全國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和計量標準,只有全國各地的標準統一了,才有可能給施工企業提供根據企業自身的能力進行差別報價的機會,這樣可以給先進的建筑企業提供以低成本報價的競爭優勢。
2.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自主確定工程預算編制中的取費標準,克服指令性的政府主管部門調控取費及其費率的不合理因素,從根本上消除工程施工中的妨礙市場發展的不規范因素,體現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原則。
3.政府部門擺脫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刀切”管理職能,充分發揮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宏觀調控職能,收集、管理并定期公布市場信息和物價升降指數,以及各種設備、材料、工資、機械的價格指數和工程造價指數,供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造價咨詢服務單位參考。
4.充分利用網絡為企業服務。現代社會,網絡己經成為人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建筑施工也不例外。應用計算機預算軟件,不僅能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童。另外,對已竣工項目的技術和經濟指標分析,對各類信息數據的匯總、保存和使用,也可以利用計算機強大的數據存儲和處理功能來完成,使企業的管理更加規范化。
5.施工企業為了加強在國際工程承包中的競爭力,快速、準確地編制出反映企業本身實力的工程預算報價,應在平時的工程實踐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編制自己的“企業定額” 。企業定額是企業本身的人員狀況、技術裝備和施工管理水平的真實反映。企業應根據自己施工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積累,把對人工的測定和限定、對材料消耗的測定和限定、對施工機械的選用和折舊以及使用施工機械臺班的測定和限定等,根據市場材料價格編制測定綜合定額,以便在編制國外工程預算報價時使用,所以,企業定額對于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是非常有益的。
四、結論
建筑企業要想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就必須采取有效途徑來合理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企業成本,杜絕重復浪費和不合格殘次品原料影響施工質量和進程,保質保量的在施工期限內竣工交付使用,這個有效途徑就是在建筑施工時進行科學的經濟分析,這樣才能為整個施工項目的運作和各種支出提供可信度高的理論依據,從而達到最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洪力王宏 張學英:建筑工程技術經濟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2008.(1).
[2] 武巖葛芳:建筑工程項目費用的經濟分析[J].期刊:建筑經濟,1998.(12).
關鍵詞:統計手段;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數理統計方法
統計工作是通過搜集、匯總、計算統計數據來反映事物的面貌與發展規律。統計信息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數量性,二是綜合性。利用統計信息,不僅可以對事物本身進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對不同事物進行有聯系的綜合性分析,即可橫向對比,也可總結歷史預測未來。隨著經濟領域對統計工作需求的不斷上升和統計方法的不斷革新,統計手段在社會經濟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一、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面
從統計記述來看,20 世紀記述統計學最偉大的功績就是創立并完善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1984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創始人、英國經濟學家理查德·斯通,就是為了獎勵他對發展該體系從而大大改善了經驗經濟分析基礎的基本貢獻。沒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供數據,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就是無米之炊。可以想象,沒有國民經濟核算數據,我們對國民經濟形勢的描述可能就只能用“好”、“比較好”、“越來越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等空洞無物,蒼白無力的詞語了;沒有國民經濟核算相互聯系的數據,我們對國民經濟的分析只是支離破碎的,無助于國民經濟政策和決策的制定。1953 年 SNA 是基于“提供一個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報告國民收入和生產統計的框架”這樣一個核算體系,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主要是“為評價經濟發展的可能趨勢和政府政策所需要的調整提供了一個系統框架”;1968 年 SNA 將生產帳戶分解成投入產出帳戶,將凈借出或凈借入分解成機構部門的金融流量,將國家收入支出帳戶和資本帳戶分成反映各機構部門的帳戶,為國家和機構部門增設了資產負債表,將整個核算體系用一個矩陣帳戶反映等。這使得部門之間的生產技術聯系分析、資金流量分析、資產負債分析等成為可能,使得經濟模型的恒等式的個數大大增加,對經濟總量的構成分析大大加強;1993 年 SNA 是國民經濟核算發展的又一階段,它根據各國的經驗和不斷變化的分析重點,把金融中介服務、資本費用、消費者補貼、正規和非正規經濟活動的區別、環境核算、功能分類等納入體系,使得人們可以研究在經濟中起作用的因果機制,建立宏觀經濟模型,分析預算盈余赤字、各個部門或經濟總體收入中用于儲蓄或投資的份額以及貿易差額等,為制定經濟政策和決策提供依據。
二、社會發展的統計描述方面
為便于對社會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以及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協調關系進行全面正確的描述、評價、對比和預測,自20 世紀 60 年代社會指標運動以來,國際組織以及各國紛紛研究與運用社會指標,建立適合各自國情、滿足不同目的的社會發展指標體系。社會發展指標體系是依據一定的發展目標而建立的,反映和說明社會發展綜合狀態的、具有內存聯系的一組社會經濟指標。它不同于描述社會某一現象、行為的間介質社會指標,它通常是依據某種理論假設,將一組具有內在聯系的、零散的社會指標編制在一起,描述、反映社會或某一方面的狀況。70 年代以后,國際組織和各國開發出系統測量社會條件和社會發展的指標體系,指標主要涉及就業、住房、健康、教育等領域,主要側重于生活水平、基本需要、分配與平等、貧困等社會問題,如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和美國海外開發委員會的物質生活質量指數等。80 年代聯合國環境開發署提出了社會可持續發展觀,社會指標體系逐漸擴大到環境領域,如可持續經濟福利指數和真實進步指數等。90 年代以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開發了人類發展綜合指數,聯合國、經合組織、世界銀行建立起了 21 世紀社會發展核心指標體系,以此來揭示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發展之間的關系。
三、產業結構調整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 20 年的持續高速增長,支撐和維系這種長期高速的最重要的動力是產業結構的升級。今后,我國國民經濟長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重大難點問題的解決,如消費市場的進一步拉動、就業崗位的增加和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轉移等,都要依賴于產業結構向協調化和高度化演進。大量實踐表明,產業升級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實現持續增長的關鍵環節和必要條件,而有效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就必須達到產業結構高度化和協調化的統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同時也發生了顯著改變,通過經濟普查,我們可以有效地掌握經濟數據,作出產業結構分析,以及未來發展變化的預測。比如通過最近的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以下的產業結構特點:
1. 服務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表明中國的經濟結構更為合理
一直以來,工業規模過大以及重化工業的快速增長,使得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產業結構的改善速度過慢,影響了就業和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但此次調查結果表明,中國第三產業的規模被嚴重低估,此次普查結果中,GDP 的調整增量的 93% 來自第三產業,使得中國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比重,已經占到了 GDP 的 40.7% ,比原先估算的提高了 8. 8 個百分點,接近發展中國家的一般水平。而第二產業的增加值比重則從原先認為的 52. 9% 下降到了 46. 2%。普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附屬于法人單位的次級產業活動單位中,有 75. 4%從事的是第三產業活動,同時個體工商戶中,有 85%是從事第三產業,將這樣經濟活動調整歸入第三產業的經濟統計,增大了第三產業的比重,使得對經濟結構的描述更為合理。
2. 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有較大提高
根據原來的統計,我國房地產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在 2003 年僅有為 2%,根據此次調查結果,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和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三個行業普查后的增加值調整增加了近1. 5 萬億元,占第三產業新增部分的 70% ,如果根據 2003 年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的相對比例,在這三個行業中房地產業新增的增 加值初步估算為 1953. 09 億元,這樣 2004 年我國房地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已經達到 3. 6%。
3. 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相對增大
近幾年我國以投資主導的經濟快速增長一直面對外界較大的質疑,增加內需的呼吁越來越高,此次調查結果也從側面表明,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比原來想象的有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栗方忠.統計學原理(第三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林賢郁.統計基礎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3]賈俊平.工商管理統計[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