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范文

        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

        第1篇: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職 旅游管理專業 實踐教學

        一、 旅游業人才需求和高職旅游教育現狀

        旅游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它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飛速發展,產業規模在不斷擴大,據世界旅游協會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國與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國,我國的旅游就業總量到2015年也即將到達1億人。如此龐大的旅游從業人員,其素質勢必對我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要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關鍵是加強旅游教育事業的發展。

        作為旅游教育事業中的主力軍,我國的高職旅游院校近年來也蓬勃發展,在教學上也一致致力于教學改革,但總體來說,高職旅游教育還較多地延續了本科教學的課程模式,普遍存在著課程體系與具體崗位聯系不強、高校培養人才與企業實際需求相脫節等問題。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它不僅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與操作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實踐教學的環節配合理論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旅游市場對旅游業人才的需求。學生講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離不開實踐教學。在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近年來的觀察,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設置與企業人才需求脫節

        旅游學科是一門涉及范圍比較廣的學科,涉及的學科有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多門學科。長期以來,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是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包括以下公眾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幾個方面。以我院旅游管理專業2012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為例:

        公民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教育課程,占總學分的28.4%,主要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職業規劃和發展指導、大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職業漢語、高等數學、人文素質公共選修課程(含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等。

        職業核心課程,包括公共職業平臺課程(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統計學原理、市場營銷、基礎會計、公共關系)、專業職業基礎課程(旅游學概論、中國旅游地理、導游基礎、旅游政策與法規)、專業職業核心課程(主題公園管理、導游業務與實務、旅行社經營管理、飯店管理、旅游英語、會展活動策劃)、專業特色選修課(現代社交禮儀、前廳客房經營管理、旅游心理學、主要客源國概況旅游人力資源管理、中外民俗、景區規劃與管理等)等,占總學分的54.6%。

        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占總學分的21.3,主要包含課程:導游實訓、主題公園實訓、會展現場實訓、企業頂崗實訓、畢業綜合實踐等。

        從上述培養計劃的課程安排來看,保證了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但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專業實踐的環節重視度偏度。而且實踐課程的內容安排過于籠統化,這樣就導致了學生所學的技能與市場企業人才需求脫節的現場產生,從而導致學生就業對口率相對降低。

        (二)實訓基地相應缺乏,學生實踐技能培養不足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完成必須依托一定的基礎和條件,而從本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來看,校內實訓設備相應缺乏,校外實訓基地則多是流于形式。

        校內實訓設備可以把學生所學理論知識更快捷地應用到操作中,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的重要場所。近幾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我校旅游管理專業也愈來受到學院的重視,對旅游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進行了建設和改善,實踐教學條件有了顯著提高。基本上達到了80%以上的多媒體教學,在實訓室方面有旅游禮儀形體實訓室、前廳客房實訓室、餐飲實訓室。但是隨著學院的規劃,部分校內實訓室被取締,這樣,大部分課程中的實踐課時實際上只能在教室進行,與在實訓室進行的實踐教學相比,效果就打了折扣。

        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我院與多家高星級酒店、國際旅行社、知名會展公司簽署了校企合作協議,但這和眾多高職院校一樣,從本質上來講,許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多數都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合作,對于課程中的實踐教學部分基本無法保證在校外實訓基地完成。并且實踐教學基地參差不齊,缺乏穩定性和可控性,這些都不利于實踐教學。

        由于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的缺乏,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對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上崗就業的基本素質也存在著不利影響。如何解決旅游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中的現存問題,對實踐教學設施設備進行合理規劃,并認真加以落實是實踐教學環節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三)缺乏雙師教師和專業帶頭人

        由于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的缺乏,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對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上崗就業的基本素質也存在著不利影響。如何解決旅游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中的現存問題,對實踐教學設施設備進行合理規劃,并認真加以落實是實踐教學環節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由于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擴招和旅游業的發展,致使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開設的課程在不斷細化,導致了實踐性教師資源和專業帶頭人的缺乏。例如在我校,從事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師資中,從企業中出身的教師比例只占到25%,40歲以上的教師只有1人,缺乏高級職稱的專業帶頭人的引領。另外,與其他許多高校旅游專業一樣,我校近年來也致力于招聘剛從相關專業方向畢業的碩士、博士來充實師資隊伍,但由于這些碩士博士畢業后直接從事高校教學工作,即便她們有著系統的旅游專業理論知識,卻非常缺乏旅游企業經營管理的經歷,缺乏旅游行業實踐操作的基本經驗,在日常教學中不能克服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弊端,導致實踐教學效果不佳。

        三、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策略

        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教學中穿行,使理論知識與技能、技術應用更加緊密地結合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

        (一)構建高校與行業互動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更好地培養切實符合企業需求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高職旅游院校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與旅游行業緊密合作為途徑,根據社會和企業的要求確定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制定培養方案,選擇培養途徑,以達到培養受企業歡迎的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并且,根據社會反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教學改革,再反饋到社會,接受社會評價,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優化和調整人才培養模式。高校與行業互動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示意圖(圖1)。

        圖1:高校與行業互動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示意圖

        (二)行業專家參與課程建設

        為了更好地落實與行業互動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可以聘請旅游行業專家或政府官員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參與課程內實踐教學。同時,校內教師和行業教師加強溝通,教師、行業精英和學生共同探討旅游行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解決理論學習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通過設置一些專業課程,邀請企業專業來講授或參與部分講授,增強學生把握理論與行業發展新進展的能力,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

        (三)課程內實訓和課程外實習方案的創新

        通過與行業的緊密接觸,深化實踐教學,讓學生提前深入了解就業崗位的部門情況、實習崗位的職責、工作流程和服務程序以及服務意識與職業道德、服務規范與服務技能等,并認真撰寫實踐收獲,在服務和管理理念方面的啟示等。在實踐考核方法上也應多樣化和具體化,必須有理論、有實務、有分析,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實習的重要性。

        (四)建設完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團隊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要求本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系統的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要加強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團隊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由于大部分教師實踐經驗相對缺乏,應通過各種途徑完善實踐教學團隊,例如:第一,通過校企互動,聘請行業精英擔任客座教授為學生和教師們進行專項講座,或聘請部分企業人員擔任專業授課;第二, 有計劃地派遣專業教師外出進修,到全國知名酒店、旅行社或風景名勝區學習先進管理經驗、服務規程和服務標準,實現融教師和技師為一體的“雙師型”素質的目的;第三,積極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種行業專業競賽,從而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

        四、 結語

        總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人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基礎理論知識,更需要專業實踐的訓練。作為以培養應用型綜合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旅游管理院校,應順應旅游業發展規律,把握旅游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實時進行培養目標的修訂、課題體系的建設、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師資隊伍的完善,在旅游行業的激烈競爭中,應更加積極主動滴與旅游行業企業等組織開展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充分調動校內外各種資源,為了才有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良好的基礎,真正培養適應旅游業發展,具有理論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較高綜合素養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這樣才能保持旅游專業的健康發展,才能滿足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沈建根,葛勝娟.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和開發[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2)

        [2]李樂京.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12)

        [3]倪艷,鐘志平.旅游管理人才培養與行業互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3,(10)

        [4]劉俊清.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教學園地,2013,(4)

        第2篇: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范文

        一、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主要階段

        所謂方法論是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一種研究工作的模式,庫恩(T.S.Kuhn)稱其為“范式”[2](P167)。自科學心理學誕生以來,研究方法論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構造主義的自我觀察的方法——對經驗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論

        以馮特為代表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直接經驗。所謂直接經驗是與間接經驗相對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是意識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關于某種事物的知識而非經驗本身。在馮特看來,心理學既然是一門關于研究人的經驗的科學,因而心理學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觀察這種直接經驗。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自己才能觀察到自身所體驗的經驗,所以心理學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觀察的手段(亦稱內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學研究的這一觀點和方法論思想在馮特的學生鐵欽納(E.B.Titchener)的工作中發展到了極端的程度,他認為只有訓練有素的自我觀察者才能作為心理學研究的被試。

        這種研究心理學的方法論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術受到了許多批評。因為內省法只強調以被試、而且一定是需經嚴格訓練的被試的自我觀察報告為依據,其結果不僅無法達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和偏見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消極的影響往往就是他們所規定的訓練產生的。此外,他們還力圖排斥同時期出現的其他一些心理學研究方法,例如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研究方法、動物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這就使得自我觀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發展,其結果則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論所取代。

        2.機能主義的多樣化研究方法——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論

        構造主義心理學只對直接經驗進行自我觀察式的研究,因而不能現實地解釋人的各種心理現象是如何發生、發展和相互作用的,也不能真正解決人類在實踐活動中的各種心理問題。在它受到批評的同時,先后在西歐和美國產生了機能主義心理學。以詹姆斯(W.James)為先驅的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們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功能,強調心理學在人類實踐中的應用,主張心理學不僅應該研究正常的成人,而且還要研究動物心理、兒童心理、個體差異和變態心理等課題。在研究方法上,他們采用了描述法、問卷法、心理測驗法和生理實驗法等。雖然機能主義心理學并沒有完全放棄內省法,但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強調了方法上的多樣性和實用性,重視心理活動在操作過程中的特點與規律,探討心理與生理的關系和環境對心理的影響。機能主義心理學通過采用多種多樣的應用研究方法,不僅彌補了內省法的不足之處,而且推動了心理學向更為廣泛的領域發展,為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動物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教育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咨詢和臨床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到來打開了大門。

        3.行為主義的極端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以操作主義為方法論基礎

        由華生(John.B.Watson)所開創,后為斯金納(B.F.Skin-ner)所發展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基本上完全否定了對意識的研究,堅持只有能被觀察到的、可予以客觀記錄和定量化的行為才符合心理學研究對象的標準和原則。這在實質上就是把布里奇曼(P.W.Bridgman)在物理學中所倡導的操作主義觀點作為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并以此指導心理學的研究。

        行為主義心理學作為對構造主義心理學的一種反叛,在方法論上繼承和發展了機能主義心理學重視心理機制和心理過程的研究以及實際應用的原則,徹底拋棄了對意識的內省式研究方法,提出了SR的研究模式,并最終成為一種“沒有頭腦的心理學”。由于行為主義在基本觀點和方法論上的極端客觀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偏見,使它無法對行為產生的心理和意識等有關人的內部過程作出完整的、客觀的和全面的解釋。但是,它所發展起來的一整套能精確控制、測定行為的研究技術和方法,還有它對環境、刺激條件以及行為反應變化的關系所作的客觀描述與精確的測量,使心理學徹底脫離了僅僅只能依靠被試的自我報告這一缺乏客觀依據的非科學狀態,成為一門能為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能對人在各種條件下的行為規律進行測量、預測、控制的實用性科學。誠然,行為主義的環境決定論和機械論思想否定了心理學對人的意識和心理活動內部過程的研究,從而最終把自己推到了發展的死胡同里去,但是,它卻為現代認知心理學和其他一些反對機械決定論的心理學,如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4.完形主義的整體方法——以現象學和場論為指導的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

        作為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另一個對立面,格式塔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走的是與行為主義完全不同的一條路。格式塔心理學在康德(I.Kant)哲學的影響下,強調人的知覺的完整性和組織性,反對去尋找心理和意識中的“元素”,認為應自由、公正地描述人的直接經驗,而人的這種直接經驗是按原來的結構被接受的。對于這種整體的經驗,如果強加分析、化整為零時,其原有的整體性就會被破壞。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堅持1+1>2的觀點。這在當時把心理現象分解成基本的組成單位的研究傾向中,能從另一個角度來強調心理活動的整體性并對其規律(如知覺的組織原則)進行研究,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和貢獻。受物理學場論的影響,采用拓撲學的研究方法在格式塔心理學中獨樹一幟的是勒溫(K.Lewin),他提出的行為函數:B=f(E,P)發展了對人的動機與行為之間的關系的研究,推動了社會心理學中有關團體動力學研究的發展。

        作為格式塔心理學的一種方法論工具,現象學的觀點被認為可以用于對人的主觀體驗進行科學研究,并彌補那些只注重行為的實驗數據的不足,它主張對經驗采取自然的整體觀點,從而獲得了知覺研究的大量成果。但是,“現象學的方法是不容易掌握的,對于某一研究者運用這種方法是否取得成功或成功的程度也是很難判定的”[4](P524)。

        5.計算機模擬與類比方法——以信息論作為主要方法論的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

        現代認知心理學主要以信息加工的理論來解釋人的心理過程。計算機科學為現代認知心理學探索心理活動的內部過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它使過去無法“看到”的心理操作過程得以模擬和表達。認知心理學糾正了行為主義否認意識和心理可以加以研究的錯誤傾向,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對人的心理活動,主要是對心理過程的特點和規律,做出了更好的描述和前所未有的揭示,并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用計算機和程序軟件的操作和運行來模擬和解釋人的心理過程,確實是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個具有歷史性變革意義的進步。但是,這仍然是以機械論的觀點去研究人,把社會的人簡化為機器的人。因此,現代認知心理學對心理過程的研究,仍然不能完整解釋和真實反映人的實際心理活動規律。當然,要解決這一問題尚有許多困難。也許是目前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尚未達到科學心理學所需要的程度,或許未來能制造出完全類似人類的機器人,心理學家也許就能從中破譯出人類所有心理活動的秘密和規律。但是,現象學家休伯特指出:沒有任何脫離肉體的機器能夠賽過人類的意識,因為它缺乏每一個人所特有的那種與世界緊密結合的共同發展的特征,人工智能仍然是不能達到目的的[5](P25)。轉貼于

        二、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現狀與問題

        縱觀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與指導思想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和演化。從研究的對象來看,從意識到行為,又回到了意識,似乎轉了個大圈子。但是,通過這一循環過程,研究方法論思想發生了質的飛躍。馮特的自我觀察報告和現代認知心理學有關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所確定的研究對象并沒有錯,但局限于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沒有適當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內在心理過程,只能依賴被試的自我觀察這種原始的方法,顯然缺乏科學的依據,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為主義心理學作為一個學派已經成為歷史,但它給心理科學留下的一大筆財富,即它的研究方法、儀器、測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學家還有不少人在使用著,行為主義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當今教科書里廣泛引用的內容。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在心理過程,而有關人格結構和人格形成與發展的研究則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王國。從這個發展歷史的進程中可以看到,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技術水平基礎之上的。縱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確定的目標,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學技術手段,仍然是“欲速則不達”。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發展研究的技術手段,若不能及時修正和調整心理學研究的目標、對象和范圍,甚至在指導思想上“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話,仍然會事與愿違。行為主義心理學就是前車之鑒。

        時至今日,心理學的學派之爭已基本結束。心理學對感覺研究基本上已經有了較一致的結論;有關知覺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層次發展;而記憶和思維的研究則側重于對信息加工過程的探索;至于對創造性思維的研究發展看來困難更多一些,正在尋找更有效的測量和評價方法;情緒心理學在幾個不同的層面上進行著研究,從認知、生理、環境和社會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開人類情緒之謎。關于動機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爾的驅動遞減論、勒溫的場論、麥克米蘭的成就動機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和海德、凱利以及維納的歸因理論等主要流派所占領。但以馬斯洛為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則更加強調了對人性、人的價值與人的潛能的研究,并力爭解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馬斯洛特別強調了整體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復研究法(iteration tehnique),即以整體觀為前提,通過實驗來理解各有關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他還特別重視對個體的研究,認為一般規律不能直接推論個體的特點,而由個體的研究卻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規律。一般規律只能幫助人們去理解個體,但解決個別的問題仍需要用個案法的整體分析手段[5]。

        由此可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就目前來說仍尚未達到一致的認識,適用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研究領域的各種方法論及其研究方法和技術共存于當今的心理學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個研究領域中,由不同方法論所指導的各種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時并存。首先應該說,這是正常的現象,也是心理學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結果。在對待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問題上,就像對待任何科學一樣,不應該也不可能用單一的研究模式去人為地強制性地統一所有的研究工作,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實在是一種最復雜的現象,它有著許多不同的水平、層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對于這樣一個復雜的現象,研究決不能簡單地以某一種方法去處理。但也不應該用“隨心所欲”的態度去對待。如何形成一種更加有效地運用到心理學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論,是科學心理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科學心理學研究發展中新的方法論構建與整合

        無論是否意識到,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總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論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心理學的研究同樣也不例外。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決定了的研究目的所需手段的選擇。并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當技術還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時,對原有的目的就必須考慮加以重新選擇,尋找某些子目標以現階段可實行的手段先予以解決,然后再對總的目標進行系統的、整體的、辯證的研究、分析和歸納。鑒于心理學的歷史經驗,心理學家們已經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論。例如,朱智賢等人曾提出過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構想。在其有關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體系中,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2)心理學研究的一般科學方法論;(3)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術[6](P52-58)。研究心理現象,首先要對人的心理有一個基本的觀點,這就是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所要解決的問題。科學的哲學方法論并不能替代具體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體的研究工作不可能擺脫一定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和制約。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過去的許多學派,雖然曾經取得過令人矚目的成就并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但都由于他們在哲學方法論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后為新的理論和方法論所取代。特別是在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手段時,就更有必要對人們原來習以為常的傳統的指導思想進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論的錯誤,彌補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于重犯類似行為主義的錯誤。同時,也能使科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有了正確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還需要形成心理學的一般科學方法論。這個問題的解決取決于科學發展的水平并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備和達到的條件的制約。在經歷了科學研究的微觀階段——分析研究之后,科學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向宏觀階段——整合研究邁進的趨勢。有關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貝塔朗菲的系統論、香農的信息論和維納的控制論,即所謂的“老三論”。而在此之后又出現了所謂的“新三論”: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論、哈肯的協同理論和托姆的突變理論。所有這些理論都為現代科學的一般方法論提供了有用的思想。雖然這些理論并非出自心理學,但對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和指導作用。而且,正是由于心理學派系林立、眾說紛紜的狀況,就更需要用像系統論那樣的思想方法,來描述和解釋人的心理這個本身就具有客觀系統性的研究對象。正如哲學方法論不能代替科學的具體研究那樣,這些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并不能代替心理學的一般方法論指導。心理學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需要建構符合心理學科學發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導意義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體系。

        最后是有關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與技術問題。可以說,心理學現在已經涉及人類活動的幾乎每一個領域,因此在具體研究的方法和技術上必定有相當大的差異和跨度。具體的方法是與具體的研究問題相聯系的。心理學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中幾乎運用了所有各種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理的、藥理的、臨床的、數學的方法;心理學本身又有實驗的、準實驗的、非實驗的、思維推論的各種各樣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長處,但又同時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復雜、多層次、多元化和動態的;同時又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我們不僅需要在某個局部問題上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深入細致、微觀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以整體的、系統的和動態的思想理論與研究方法論,歸納和綜合各種心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心理學的理論和學說不能僅僅停留在一種描述性的初級水平階段,而應該是可操作的、有預測力并有控制力的。這樣才能使心理學成為一間既有自己較完整、較一致的理論,包括研究方法論的體系,又具有更為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作用和效果的現代科學。

        參考文獻

        [1] 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學的體系與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 庫恩.必要的張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 車文博.西方心理學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 荊其誠.簡明心理學百科全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第3篇: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范文

        關鍵詞:進化心理學 方法論 研究范圍遺傳決定論

        【中圖分類號】Q1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079(2008)10-0188-01

        1.引言

        進化心理學是一門誕生僅 20 余年但發展相當迅速的學科。它嘗試運用進化論的思想來解釋人類的心理起源和本質。闡釋加工機制是如何指導社會行為的,從而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釋人類行為的綜合觀點。作為當年心理學的一個熱點和趨勢,該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生物學和心理學,為一些現代心理學難以理解的方面以及人類本質的深層結構提供了可檢驗的解釋,使得心理學特別是認知科學和發展心理學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然而,心理學家對于該理論的范式褒貶不一,對于認識進化心理學的歷史貢獻很難達成一致的看法。

        2.進化心理學的基本主張

        眾所周知,人是由生理和心理兩部分構成的有機整體。進化心理學認為,受進化規律制約的不僅有生理機制,還有人的心理機制,兩者都是人類在解決生存和繁殖問題的過程中演化形成。進化心理學認為幾百萬年的進化在人類的心理上必然會留下一些痕跡。故心理學的研究應受進化論指導[2]。

        進化心理學的基本主張是:過去是理解心理機制的關鍵;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機制的主要途徑;心理機制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演化形成的模塊性是心理機制整體組織的特性;人的行為是心理機制和環境互動作用的結果[3]。

        3.評價

        3.1進化心理學的貢獻:

        首先,進化心理學符合科學發展的趨勢。它把心理學的研究納入生命科學的范圍加以研究,與當代科學發展趨勢一致的。它是運用進化論整合心理學的一種嘗試,把適應作為解釋心理現象的主要概念,把心理學納入更廣泛的知識體系。這是符合科學整合的大趨勢的[3]。第二,進化心理學開辟了心理學研究的一些新研究領域 ,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第三,進化心理學的有著廣泛的啟示作用。進化心理學把自然選擇和適應作為心理起源和作用的重要概念,加深了對人性的認識,對于心理現象的理解和探索必將產生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2]。

        3.2進化心理學的局限

        首先,進化心理學研究問題具有局限性。目前關于只抓住了人類適應問題和其演化形成的心理解決機制的表面[2]。進化心理學注重的主要是與生存和繁殖有直接關系的問題,而理解那些遠離繁殖的適應問題中心理機制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任務。其次,進化心理學具有方法論問題。由于倫理、時間等問題,研究者們不可能設計一個跨數代的實證研究,所以很多結論都帶有推論性質。最后,進化心理學具有遺傳決定論傾向。在當代心理學中,存在著基因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的爭論。進化心理學試圖超越基因和環境的兩難處境,聲稱自己是基因和環境交互影響的互動論觀點。但是深入的分析揭示出,進化心理學從本質上講屬于基因決定論或遺傳決定的觀點。在闡述心理和行為的起源時,進化心理學雖然聲稱堅持互動論的觀點。但是在骨子里卻認為環境刺激是輔的和第二位的,遺傳和基因的影響才是最根本的 [6]。而且進化心理學在把自身隸屬于生物學范疇的同時,對生物學理論觀點的理解卻并非十分準確,有時甚至曲解了生物學的一些概念特別在對基因的作用認識方面,有意無意地夸大了基因作用,貶低了發展過程中的其它因素[6]。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新興的理論范式,進化心理學試圖通過進化的心理機制來解釋人類的心理起源和本質,在生物科學迅猛發展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心理學和生物學,正如它對認知科學、發展心理學產生的巨大影響。進化心理學特有的意義和局限行使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1] 焦璇、文,解釋心理起源的新理論范式――進化心理學,心理科學進展.2004,12(4):622~ 628

        [2] 朱新秤. 進化心理學理論、意義與局限.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0,16(4):5~8,41

        [3] 許波. 國外關于進化心理學的研究.心理學探新.2004, 89 (24).16~19

        [4] David Buss. The future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J Psychological Inquiry, 1995 ,(6):81 - 85.

        第4篇: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范文

        今年寒假,我到我們市一所省級重點高中,與那里的心理輔導老師進行了幾次交流,從中收獲頗多。作為我省知名師范類學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謝老師,他為我介紹了很多有關于心理學前景及就業方面的知識,另我的視野再次開闊。 很多人以為心理學就是作教師,從事心理咨詢什么的。上海目前的情況是,如果你是碩士畢業,你在上海的高校不可能拿到教師崗位,你只能從事輔導員工作,在上海進入高校起碼博士學位。很多人想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從目前我國的現狀來說,單純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是不能夠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的,除非你肯花上十年以上的精力在上海創出明堂。上海的高校目前心理咨詢的崗位已經足夠,估計在未來三年內你們畢業后很難在進入,一個蘿卜一個坑。更多的各位如果想進入高校的話,很多人都會去作輔導員。心理學目前比較好的前途是進入企業,主要包括獵頭(人才中介),企業咨詢和人力資源管理。他還為我介紹了心理學碩士畢業的工資情況。1.高校輔導員,3000,不包括獎金2.高校心理咨詢人員:2500,不包括講課費,獎金,額外收入等3.人才中介,不一定,一般說來年限越久就越是容易,5年后一般年薪大概在20萬左右,5.人力資源管理,私營企業3000起薪,外資企業大概在8000左右6.公務員收入在上海大概在3000-5000,額外收入另計7.高校教師收入據統計年薪平均在70000左右。8廣告公司,市場調查公司等收入在5000左右。目前我所知道的心理學碩士最低工資在2500元。不包括獎金。

        精神疾病已成為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衛生部的資料顯示,與精神疾病和行為障礙相關的疾病負擔占全部疾病負擔的20%,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排名首位。據預測,進入21世紀后各類精神衛生問題將更加突出,并將上升至全部疾病負擔的1/4以上。此外,由于中國心理咨詢業起步較晚,僅從公益性的診所來看,機構和專業人才也極為缺乏。據星雨熱線提供的有關資料顯示,“在中國,每百萬人口只有2.4個心理工作者;而在美國,每百萬人口就有550個心理學家。在香港的大學,平均每1000個大學生就有一位專職的心理咨詢醫生,而內地的1000多所高校中,只有30%的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沒有專職工作人員,受過心理咨詢師職業培訓的人更少。”中國的心理咨詢業處于一種供求極不平衡的狀況中,精神疾病患者嚴重超過醫療機構的容納數量,直至2004年,我國僅有精神科機構572所,病床11萬余張,精神科醫師1.5萬余名。而全國目前的精神疾病患者人數為1600萬左右。也就是說,床位和精神疾病患者并不是一一對應,而是1張床位對應146個精神疾病患者,床位使用率竟超過百分之百。基于這個供求的嚴重平衡和社會對于青少年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的的重視,心理學的發展是極其迅速的,這很快的就帶動了心理學的培訓市場、包括心理咨詢師認證培訓和心理在職研究生等形式的教育。

         

        第5篇: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范文

        關鍵詞:皮亞杰 心理邏輯學

        1 心理邏輯學的形成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弗雷格等人對邏輯學中的心理主義進行了猛烈抨擊,心理的因素從邏輯學中被徹底地清理出去,這使得邏輯學家不再關心邏輯規律是否與心理結構具有關系。同一時期,由于符茲堡學派對邏輯的不恰當運用以及實驗心理學的發展,心理學家也不再試圖運用任何邏輯去解釋智慧。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皮亞杰研究了兒童不同智力階段思維結構的產生和發展,并借助改造過的現代邏輯把不同水平的思維結構表達出來,形成心理邏輯(psycho-logic)這一獨特的研究領域,開辟了邏輯學與心理學交叉研究的新領域。

        皮亞杰出于描述和刻畫兒童認知結構的需要,把邏輯學和心理學結合而創立了心理邏輯學(psycho-logic)。心理邏輯學是一種關于認識(知識)的發生邏輯,是對認識的心理運算機制進行描述的邏輯。皮亞杰認為“心理邏輯學的任務不是把邏輯建立在心理學上,而是運用邏輯代數構造一個演繹理論去解釋某些心理學的實驗發現。”

        2 心理邏輯學的四大邏輯范型

        對于不同年齡階段兒童表現出不同認知特點的原因,皮亞杰認為關鍵在于認知結構的質的不同。由于相互區別的認知結構是按照不同水平的邏輯組織起來發揮作用的,因此邏輯才是區分認知發展水平的真正的決定因素。鑒于此,皮亞杰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不同階段,并用性質不同的邏輯語言加以描述。

        在感知運動階段中,兒童通過無意識的動作把無意中遇到的物體同化到先天的無條件反射的圖式中,并逐漸使這種圖式得以加強。隨后,先天的圖式通過順應機制發生改變。進而,經過同化與順應的不斷平衡,動作的圖式(認知結構)隨之協調與擴展。

        在前運算階段中,兒童學會利用表象符號來替代外界事物,重現外部活動。此時,內化的動作仍然是不可逆的。因此,這兩個階段也被稱為前邏輯或半邏輯階段。

        在具體運算階段中,兒童的思維開始出現守恒和可逆的特點,因而可以進行心理運算。但是,這個階段的運算還不能離開具體事物的支撐,也不能組成一個整體的結構或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在形式運算階段中,兒童可以在頭腦中把形式和內容二者分離開來,根據假設來進行邏輯推演。皮亞杰的心理邏輯所刻畫的正是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的結構。其中,具體運算結構包括四種群集運算:組合性運算、可逆性運算、結合性運算和同一性運算,以及在四種運算基礎上形成的八個群集:類的加法群集、類的替換加法群集、類的二元對射乘法群集、類的多元對射乘法群集、不對稱關系的加法群集、對稱關系的加法群集、關系的二元乘法群集和關系的多元乘法群集。

        3 心理邏輯學的功能

        3.1 心理邏輯學可做出精確的“演繹推論”

        心理邏輯學就是運用數理邏輯和抽象代數構造的一種演繹理論。這種演繹理論是由心理學解釋的性質決定的。皮亞杰認為:心理學解釋是一種“因果解釋”(causal explanation)。因果性預先假定法則、演繹、運用于真實的基體這三要素。簡單而言,因果性就是把客體之間的物質動作同化到主體理論家的運算中去。作為因果解釋的第二個因素“演繹”,其含義是:簡單的概括(即確立一般的實際事物或“法則”)是不夠的,必須引進一個不包含在法則觀念之內的新因素,這就是“演繹推論”。個體以此為手段,把需要解釋的法則從假定解釋它的法則中區分出來。解釋以法則的存在為前提。在這個系統中,一種法則可以演繹得從其他法則中構造或重新構造出來。例如,行為主義赫爾正是以此為手段,把他的理論邏輯化。正如赫爾本人描述的那樣:“心理學確實是一門自然科學,基本定律可采用方程式加以數量化表述;單一有機體的一切行為可作為次級定律最終從下述情景中推導出來:初級定律及行為產生的條件。”皮亞杰認為,赫爾從他的形式化中沒有提到什么別的東西,但這本身構成了心理學解釋中的一種進展,因而它提供了現象的演繹系統。

        3.2 心理邏輯學是發現一般事實或法則之間的新關系

        例如,在兒童智慧發展中觀察到,一系列新的思維過程在11~12歲之間出現:比如觀念、雙參照系統、對動作和反應之間的物理關系的掌握等等。為了解釋命題邏輯的運算性質,皮亞杰構造了一種四轉換“群”(與克萊因群同構),從心理學解釋的觀點看,這個群以單一的系統融合了可逆性的先前兩個分離的形式(在7歲至11、12歲之間):反演N和互反R。即,它同時表達了早期發展的運算的自然結果,以及當命題運算在11-12歲和14-15歲之間開始出現的契機。它表明新的運算圖式準確地可歸結為這樣的群,所以心理邏輯學能使我們發現被“簡單的”和非代數學的探究類型所忽視了的密切關系。

        3.3 心理邏輯學能提供先前被忽視了的因果鏈

        皮亞杰舉例說,馮·諾依曼和摩根斯頓為經濟學家構造了一種被稱為機遇論決策論的概率論模式:它允許人們計算賭徒在各種情境中應該采用的“策略”:用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利益;或由于對手的狡猾而使最大的損失達到最小。這也可以應用于信息的損失和獲得。唐納成功地將機遇理論應用于通過修改計算表而辨別客觀指標和“噪聲”。皮亞杰認為這種成功足以改變因果解釋:人們可以用“決策”概念表明無意識歸納推理的媒介,從而代替按“非常好的知覺調節”進行的解釋。

        總之,在皮亞杰看來,“抽象模式的使用傾向于為強調主題活動的建構性解釋提供合理和準確性的某種標準,而還原論假設把高級歸結為低級,抽象模式(盡管不否認與有機體的聯系是重要的)則揭示了在行為和行為水平上出現的發展的獨特性和新穎性。”這樣,為了對某些心理學的實驗發現作出解釋,為強調主題活動的建構性解釋提供合理的和精確性的某種標準,為了揭示認知發展的獨特性和新穎性,心理邏輯學是正當的和必要的,應該視為發生認識論的主要成就之一。

        4 對于心理邏輯學的質疑和思考

        4.1 早期對于心理邏輯學的質疑

        皮亞杰所提出的心理邏輯學受到冷遇和批評,首先與邏輯學領域中的反心理主義和心理學領域中的反邏輯主義有關。由于弗雷格等對邏輯學中心理主義的批判,邏輯學與心理學脫離了一切關系,這使得邏輯學家避免在邏輯學中談心理學,以免陷入心理主義。與此類似,由于實驗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邏輯的因素也不斷地從心理學中被排除出去,這使得心理學家們不再用邏輯去解釋智慧,以免陷入邏輯主義。皮亞杰所提出的心理邏輯學一方面將邏輯建立在心理學之上,另一方面又用邏輯去解釋智慧。盡管心理邏輯學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不同于符茲堡學派缺乏發生的思維心理學,心理邏輯也沒有從心理學的規律推導出邏輯的規律,但是在人們看來,皮亞杰似乎犯了心理主義與邏輯主義的大忌。

        其次,心理邏輯學受到冷遇,與人們通常對邏輯學與心理學的理解有關。皮亞杰創建心理邏輯學的時代,正是數理邏輯大發展的時期。哥德爾完全和不完全性定理、塔斯基的邏輯語義學、卡爾納普的邏輯語法學等,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因此,人們心目中的邏輯即為這種數學化的邏輯,描述心理學事實的心理邏輯因此而受到輕視,或者說,人們還沒有認識到其價值之所在。皮亞杰時代的主流心理學大都側重于研究思維、認知的內容,皮亞杰則傾心于結構的研究,并用邏輯強調刻畫這種結構,這讓人看起來像是邏輯的研究而非心理學的研究,心理邏輯學因此而受到冷落。但從這樣的冷落中,我們應當承認皮亞杰所提出的心理邏輯的超前性。

        4.2 當代對于心理邏輯學的質疑

        當代對于皮亞杰提出的心理邏輯學的質疑是:由于人的思維不僅僅是邏輯式的,而皮亞杰利用數理邏輯式語言描述認知結構是否離現實行為太遠;皮亞杰構造的形式化的結構對于豐富多彩的實際思維過程是否顯得過于單薄,不夠精美完善呢?

        參考文獻:

        [1]車文博.西方心理學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其維.論皮亞杰心理邏輯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車文博.西方心理學思想史[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4]皮亞杰.人文科學認識論[M].鄭文彬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5]皮亞杰.結構主義[M].倪連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6]皮亞杰.智慧心理學[M].洪寶林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7]皮亞杰.皮亞杰發生認識論文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第6篇: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范文

        市一所省級重點高中,今年假期。與那里的心理輔導老師進行了幾次交流,從中收獲頗多。作為我省知名師范類學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謝老師,為我介紹了很多有關于心理學前景及就業方面的知識,另我視野再次開闊。很多人以為心理學就是作教師,從事心理咨詢什么的上海目前的情況是如果你碩士畢業,上海的高校不可能拿到教師崗位,只能從事輔導員工作,上海進入高校起碼博士學位。很多人想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從目前我國的現狀來說,單純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是不能夠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的除非你肯花上十年以上的精力在上海創出明堂。上海的高校目前心理咨詢的崗位已經足夠,估計在未來三年內你畢業后很難在進入,一個蘿卜一個坑。更多的各位如果想進入高校的話,很多人都會去作輔導員。心理學目前比較好的前途是進入企業,主要包括獵頭(人才中介)企業咨詢和人力資源管理。

        還為我介紹了心理學碩士畢業的工資情況。

        3000不包括獎金1.高校輔導員。

        獎金,2.高校心理咨詢人員:2500不包括講課費。額外收入等

        不一定,3.人才中介。一般說來年限越久就越是容易,5年后一般年薪大概在20萬左右,

        私營企業大概在30005000員工)如果到企業講課的話,4.企業管理咨詢。講課費用一般是10003000一天,最高可以做到20000一天,但是很難。

        私營企業3000起薪,5.人力資源管理。外資企業大概在8000左右

        6.公務員收入在上海大概在30005000額外收入另計

        7.高校教師收入據統計年薪平均在70000左右。

        市場調查公司等收入在5000左右。8廣告公司。

        目前我所知道的心理學碩士最低工資在2500元。不包括獎金。

        年暑假社會實踐演講3000字(心理專業)

        第7篇: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范文

        [關鍵詞]兒童美術心理;兒童美術教育;文化心理學

        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下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主要是關于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的研究,即將兒童繪畫能力作為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標志,通過對兒童繪畫的分析研究,為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研究提供科學的實證材料。顯而易見,發展心理學中的兒童繪畫階段研究,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因為僅僅依靠對兒童繪畫階段的分析判斷,還不足以揭示兒童美術活動心理現象的根本規律。

        立足于生命哲學起點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首先關注的是兒童生命存在的價值,而不是兒童為藝術生存的價值。從學科屬性來看,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不是直屬于藝術心理學的范疇,當然也就不能簡單套用藝術心理學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對象應是處于特定文化環境下的兒童心理問題,美術教育作為一種文化環境要素,對兒童美術心理的發生、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不僅能促進兒童美術特殊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應促進兒童情感、人格的成熟。

        一、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嬗變與發展

        傳統的美術心理學從畢達哥拉斯的“數的原則”到亞里士多德對“秩序”“勻稱”的判斷,直至“黃金分割律”標準的應用,自然科學的價值判斷在審美研究領域被推崇到了極致。這種建立在自然科學方法論基礎上的美術心理學,在決定論和還原論的主導下,一直試圖在復雜的美術活動中探尋永恒的心理客觀規律,不論是在生物學、生物化學支持下的“實驗心理學派”,還是其后受物理學影響的“格式塔心理學派”,都成為美術心理學的奠基理論,使美術心理學沿著科學化的方向走到了今天。

        建立在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上的兒童美術心理學研究,其重要的標志性研究是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理論,“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與羅恩菲德的繪畫發展理論之間存在著驚人的對應性,這種明顯的對應性證實了以兒童畫作為思想標志探索兒童思維發展的可行性”。在皮亞杰的兒童心理發展階段學說的影響下,1927年英國心理學家里德發表了他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說”,首次把兒童繪畫發展分為“涂鴉期”“線描期”“敘述的象征期”“敘述的寫實期”“視覺寫實期”“壓抑時期”“藝術復活期”7個階段。同時,他與羅恩菲德同時提出了兒童繪畫發展的“直線型”模式,認為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隨著兒童智能不斷成熟而成長的“直線型”發展過程。

        然而,到了1978年,在美國“U型行為發展會議”上,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們開始提出兒童心理的“U型”曲線發展模式,認為兒童繪畫是一個有峰谷曲線變化的發展過程。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英國、美國有關學者在這一研究基礎上更是提出了“多軸媒體表現說”,認為“不同兒童在同一階段的繪畫會呈現不同風格,而且文化環境因素往往決定繪畫能力的發展,兒童在社會文化資源和日常生活中受到環境文化影響,所以,不同民族、地域文化會影響兒童繪畫的知識認知和形式表現。”可見,當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已從單學科走向多學科,從關注兒童個體發展走向寬闊的社會文化領域,兒童美術心理的發展不僅與美術教育具有直接的關系,而且與民族文化之間具有重要的關聯。

        二、傳統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兒童美術心理作為兒童個體生命現象,不僅反映出兒童生命存在的本真,同時也折射出兒童作為社會文化存在的特征,兒童美術心理活動自然離不開美術知識形態,而且必然地受到美術審美心理結構以及社會文化結構的影響,所以有關兒童美術心理的研究不僅會涉及兒童美術活動的生理與心理機制問題,也會涉及美術知識與審美情感問題,同時還會涉及兒童美術心理發展中環境文化影響的問題。

        (一)關于兒童美術活動的生理與心理機制問題

        如同人類存在語言模式的生物發展結構一樣,人在發展過程中也可能存在著審美發展結構,人的審美經驗甚至在兒童使用蠟筆、顏色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研究生命發生基礎的生物學理論一直是研究兒童美術心理發生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兒童作為生命發生體,天生就攜帶著一種先天性的‘自然結構’和圖式,這是兒童與生俱來的一些審美心理原感。”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立足于兒童物質生命的本原,對兒童美術心理中的視知錯覺和生理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而現代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則立足于兒童的社會文化屬性,對兒童美術心理中的文化符號認知理解和體驗問題情有獨鐘。

        “心理學是否是純自然科學,是否應當列入生物科學的范疇,這應當是一個應該繼續討論的學術問題。心理學也可以應用比較法,通過和各級動物的比較,來進一步說明人的有關心理現象,但是,無論如何,絕不應該把人的心理機械化和生物化。”建立在兒童生理成熟機制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把兒童美術活動能力首先歸于其生理機制的成熟,特別是有關兒童美術技能研究的生理成熟論者往往把幼兒手腕、手掌大小、肌群及手臂肌肉發達程度作為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主要原因,并且把美術活動有形的結果視作衡量兒童美術動作機制成熟的重要標準。其實,通過美術活動結果來判斷兒童生理機制發展水平,往往會讓研究者過分相信兒童美術動作技能的“記錄”功能,但事實是,對于那些有動作技能不良記錄的兒童,之所以沒有表現出美術能力,往往不是因為他們的手臂、手眼協調機制沒有達到成熟水平,而只是由于缺少有關經驗而已。比如“發展知覺能力和肌肉運動能力可以為臨摹幾何圖形提供必要基礎。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符合邏輯的。與此相反,我們認為上述研究所得結論也未必完全正確,因為,他們(研究者)把臨摹幾何圖形的能力看成只不過是知覺能力和運動能力的相加,這顯然是不夠的。”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忽視兒童美術活動特有的整體性,僅僅把兒童繪畫視為一種感知意義上的心理現象,而非多元因素作用下的學習過程。盡管以格式塔心理學為代表的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認為知覺感官的功能同樣具有抽象、推理等理解上的意義,但是兒童美術活動畢竟不是一種單純的視知覺心理現象,僅憑這些“兒童知覺感官功能的抽象、推理”顯然不能讓兒童順利完成復雜的美術活動任務。

        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由于固守實驗、實證的方法研究兒童美術活動中的生轉貼于 理心理機制,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把兒童繪畫作品作為“試紙”,試圖依此判斷兒童智力水平的現象。如20世紀60年代流行于美國的“畫一個人”的測量工具,它旨在依據兒童畫中出現的細節詳盡程度來判斷兒童對環境認知的水平,讓心理學家由此斷言:“那些雖然在紙上自由畫出一些符號,但還沒有能力畫出‘封閉形狀’,或是不能將自己在紙上所畫的符號與他們周圍環境之間聯系起來的兒童,可以看作是三歲兒童的智力水平,在三歲年齡階段,這樣的繪畫水平是正常的。”時至半個世紀后的今天,在我國還依然能夠看到當年美國“畫一個人”測量的影子,如當下我國長期熱度不減的“少兒美術考級”,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兒童美術心理測試。

        (二)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中的知識與情感問題

        “人不僅在其本質上是樂于求知的,而且人的生命、全部現實生活也是由知識所建構的。”從兒童美術的發生看,游戲是兒童美術活動的重要原生形態,如果說藝術是游戲的一種形式,那么兒童的游戲就是一種藝術形式。知識既然是認識和經驗的總和,那么兒童美術活動的知識就應包括對游戲中物質媒介操作的經驗與相應的內心情感體驗。兒童美術活動不是狹義的藝術專業化的生產或欣賞活動,而是伴隨游戲過程的一種廣義的學習活動,所以它一方面涉及非專門化的寬泛的造型藝術知識,另一方面涉及游戲活動規則以及由實踐操作引發的認知理解行為,即當兒童把玩繪畫工具,進行涂鴉游戲時,不但認識操控了工具,同時也體驗了整個游戲所帶來的精神愉悅。

        由于傳統兒童美術心理研究過分強調兒童美術活動的有形成果,強調兒童美術知識的所謂專業化,因此就難免使自身在兒童美術知識認知與情感表達之間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他們一方面認識到“現代繪畫方法確實給兒童提供了表現其心理活動的機會”,使兒童能夠不受傳統技法知識的束縛來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兒童這種自由表達“不僅鼓勵了那些所謂的自發筆畫和因一時沖動而閃現出的形象的大量出現以及由混亂不整的色彩所組成的粗糙的藝術品的大量涌現,而且干擾了受視覺控制的形式的準確性。粗糙的畫筆以及滴色的油筆,僅使兒童們創造出某種片面地表現他的心理狀態的畫。”他們看到了傳統寫實主義藝術觀念下技法訓練的弊端,“傳統方法就是讓兒童用一支削尖了的鉛筆一味地把模特描摹下來,”因此使兒童受到了束縛,但同時他們又主張“阻止兒童運用藝術品去再現他所觀察到的現實”。由此可見,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在尊重兒童自由表達與維護經典美術知識的權威之間徘徊不定。

        其實,如果我們擺脫經典藝術知識觀對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約束,從兒童美術活動的生命價值出發看待兒童美術活動中知識的個體經驗特征,就可以避免上述矛盾,因為如果心理學也是科學,它就要研究被人們認為是主觀的、個別的、偶然的現象,并且不能否認它們的合規律性。

        (三)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中的民族文化影響問題

        心理現象是由社會活動、自然環境及社會活動和自然條件所產生的概念等建構而成的。時至今日,雖然科學實證方法仍然是包括兒童美術心理學在內的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途徑,但是,“科學如果沒有社會環境的需要和刺激,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受實驗心理學科學實證觀的影響,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一直忽視兒童所屬民族文化對兒童美術活動產生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美國康達爾大學家庭研究與人類發展學教授W.L.布雷頓曾充分肯定兒童美術發展階段理論的價值,認為“在美術的發展上,世界各地的兒童似乎都遵循著一條共同的規律,他們都是按照上述的美術階段發展的。我們曾經收集了另外一些國家的兒童繪畫,像巴基斯坦、巴西、埃及、印度、烏拉圭、日本以及許多歐洲國家等,從這些國家的兒童畫中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由此可見,兒童早期的美術作品所采取的形式在世界各國都是相似的,其差異僅在于畫面上所反映的內容有所不同,這些差異不是因為各國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明確地說是因為兒童在繪畫中所反映的各國不同的風土人情所造成的。”從以上論述我們不難發現,當“風土人情”沒有作為文化要素進入兒童美術心理研究時,兒童早期繪畫被認為都是相似的。

        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心理學則認為某一文化語境制約著語境環境內的人對刺激的反應,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符號表象系統,“人的心理尤其是高級心理活動主要是符號活動,是創建或制造、運用、操作符號的過程。”照此觀點,兒童美術心理活動同樣應該是兒童在一種特定文化環境中的符號認知與操作過程。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發展心理學研究者張增慧、林仲賢合作開展了3-6歲壯族與蒙古族兒童顏色愛好的研究,結果表明:受所屬民族文化的影響,不同民族兒童對顏色的愛好具有差異性。此研究結果為我們認識民族文化與兒童美術心理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支持。進入本世紀后,世界各國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進一步表明:“文化的因素將決定繪畫能力的發展,兒童從社會文化資源、日常生活中學習繪畫……即使共屬同樣的文化傳統,地區環境的因素也會影響兒童的認知及繪畫表現。”

        三、不同價值觀、知識觀與文化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環境和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具有決定作用,遺傳只提供兒童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而教育則規定兒童心理發展的現實性。”不同教育觀念下的兒童美術教育直接影響著兒童美術心理的發展。我們認為,兒童美術心理研究與兒童美術教育研究的重要區別與聯系在于:前者是針對兒童美術心理現象的事實問題進行歸因分析;后者則是從社會要求出發,在明確兒童美術教育價值、目標的前提下,通過對兒童美術現象的分析研究來檢驗美術教育內容、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當然“這并不是說,心理學不是實驗教育學的一個必要的參考因素,而只是說,實驗教育學所參考的問題不同于心理學的問題。實驗教育學的問題所涉及的不是兒童一般的和自發的特征和智力,而是有關的教學過程對于這些特征所產生的變化。”

        (一)不同價值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正確看待幼兒原始美感的發生以及遺傳基因的文化屬性是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重要哲學起點。“盧梭要求把兒童當做兒童對待的觀點是應該加以檢討的,因為兒童不僅是一個‘兒童’,而且還確實是一個‘人’,兒童的活動不僅是‘兒童的活動’,而且還是‘人的’活動。看不到‘兒童’與‘成人’之間的差別是錯誤的,但是,看不到‘兒童’與‘成人’之間作為‘人’而存在的共同性也是不對的”。正是受盧梭的影響,傳統兒童美術教育家往往在“保持兒童藝術天性”和“適時美術教育干預”之間搖擺不定,就連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也不例外。在她看來,“沒有什么繪畫的進階練習能引人達到藝術創造,兒童的繪畫是依自己的情感制作,就象促進自己的語言的成熟一樣,兒童的努力是自發的,因此她堅信兒童繪畫是不可教的,但是她又以激烈的語言譴責當前學校展出的那些具有‘自由畫’兒童期特色的可怕的美術作品,她認為心理學家收集、觀察,并加以分類的‘幼兒心理的文件’,其實不過是智能上不法的可怕表現而已,‘它們顯示出兒童的眼睛未受過訓練,手是遲鈍的,心對于美 丑同樣地無感覺,真假不分’。”蒙臺梭利順應兒童的自然成長,確認兒童的努力是自發的,但是又懼怕兒童因缺失訓練而變得美丑不分,同時把這種現象歸罪于心理學家,顯然有失公允。

        兒童美術教育的專業化往往把兒童美術學習看成是兒童接近藝術經典的必然途徑,從而忽視了兒童美術心理的自發特征。“藝術教師很容易有盡可能早地教學生中心透視法這類訣竅的傾向,它使老師顯得很內行,使想盡快達到成人標準的學生感到高興,也會給家長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它很快就變成笨拙的洗腦。”顯而易見,兒童美術教育家在目睹了實驗心理學關于形狀知覺、圖形記憶與外在刺激條件的研究成果后,會更加堅定利用美術手段促進兒童上述方面發展的信心,于是也就出現了旨在訓練兒童專門化形狀知覺與形狀記憶能力的教學內容,如兒童寫實繪畫訓練,原本是借用了一種藝術式樣的普通美術活動,由于教師偏頗的教學理念,即要刻意強化兒童對客觀形狀知覺記憶的刺激條件,結果出現了固定僵化的兒童美術教學內容與機械死板的訓練模式,使兒童陷入被動的苦惱之中,盡管兒童所畫的形象與客觀實物越來越像,但其自主表達的能力卻越來越差。因此,有美術教育家認為:“發展知覺能力和肌肉運動能力可為兒童繪畫奠定重要基礎,但是,美術活動中的技能操作不是知覺能力與運動能力的簡單相加,如果排除了有關理解、想象和情感興趣等其它心理因素,而一味希望通過專門化的感知訓練來達到發展兒童美術心理的目的,可能會讓兒童付出慘痛的代價。”

        (二)不同知識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幼兒心靈的成長在最好的情況下也是一個脆弱的過程,很容易受到在錯誤的時間灌輸的錯誤內容的干擾,在藝術及其他教育中,最出色的教師并不是將自己的所知傾囊相授,而是憑著一個優秀園丁的智慧、觀察、判斷,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必須通過美術知識來實現,這其中包括從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獲得的美術知識。傳統的發展心理學認為,“在專門組織的感覺訓練的條件下,知覺的發展最為有效。”同時,“兒童為了正確感知圖畫,必須學會考慮繪畫的特點,他應當掌握社會上已經形成的素描和色彩畫的藝術標準。”如果從兒童的特殊才能或特殊兒童教育培養角度看,上述主張似乎并不錯,但是對于普通兒童發展意義上的兒童美術教育來說,這種狹隘的美術知識觀顯然已經背離了兒童美術教育發展的健康軌道。

        關于兒童美術的概念,在《牛津藝術指南》中,其條目的主要內容是:“如果給予兒童方法和機會,他們會用線條和色彩表達自己,或者會塑造他們能找到的造型物質,這種能發展成表現物體的素質將持續到青春期。顯然,兒童的美術知識不應是專業化美術知識形態的代指,在魯道夫·阿恩海姆看來,兒童美術“知識的根本是一個感性世界,是我們可以體驗的,從一開始,兒童就試圖用公開的形式表現出他的體驗,這種形式的形成既受到他所接觸到的并知道如何運用的媒介的制約,同時也只有用這種媒介才得以產生。”以上論述雖然沒有為我們界定出明確的兒童美術知識概念,但是,正是這種模糊的表達顯示出兒童美術知識的人文性特點,因為兒童美術知識不僅僅是顯性的知識形態,作為人文知識,它理所當然地還具備隱喻性特征,即作為一種人的體驗與表達,它不是“通過邏輯的、實證的渠道來進行的。”。只有基于這樣的兒童美術知識觀,兒童美術教育才能在促進兒童審美情感、發展兒童審美知覺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并使兒童美術教育成為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外在動力。

        (三)不同文化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第8篇: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范文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摘 要:心理測試技術的研究和發展離不開實驗心理學的研究和應用,實驗心理學的發展也為心理測試技術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本文從實驗心理學著手,從心理實驗的三大方法及心理實驗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等探討其在心理測試技術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心理測試技術中實驗心理學知識的應用.

        關鍵詞 :實驗心理學;心理測試技術;心理實驗

        中圖分類號:B8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4-0085-03

        心理學是當今社會發展最迅速的學科之一,特別是實驗心理學的發展尤為突出.作為心理學重要的研究手段,實驗法在心理學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指導和推進作用.

        1 有關于實驗心理學

        眾所周知,實驗心理學就是指在實驗控制條件下對人或動物的心理和行為進行研究的心理學.依據這個定義,實驗心理學包含用實驗法進行研究的諸多問題,這里所說的實驗法一般是指在嚴密控制條件下的實驗室實驗.實驗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一般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描述實驗方法和實驗設計,即關于心理學實驗的一般原理的論述,另一部分則是描述實驗法在一些專門研究領域中的應用,即論述如何在具體研究領域中應用這些實驗方法解決具體問題.犯罪心理測試技術使實驗與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了實驗在實踐中的作用,在實踐中也可以印證實驗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心理學中心理現象的研究通常都是以心理實驗為前提的,用實驗來探討和研究的方法使得實驗同時具備了可驗證性和可重復性的雙重標準,同時也可以用來驗證其他諸多心理學的研究.不同于自然觀察法的是,實驗者可以應用實驗的方法創造條件、同時可以人為的去干預和控制所要研究的對象,且具備可重復驗證性.而研究者在使用自然觀察法時只能被動地認真觀察和記錄研究對象在自然狀態下所發生的情況,而不能有任何干預,且容易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在使用實驗法時,實驗者人為地使現象發生,對產生現象的情景或影響現象的條件加以操縱、變化和控制.因而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能較好的控制額外變量是其主要特點.所謂額外變量,也稱額外相關變量或控制變量,是指實驗者不直接用來研究的那些相關變量,即除自變量以外的刺激和干擾因素,額外變量因實驗不同而不同.在實驗中,必須要對額外變量加以控制,從而弄清因變量的變化是由自變量的影響引起的,還是由因變量的變化引起的,為得出明確的結論做鋪墊.心理學實驗中基本的變量除了額外變量外還有很多,有些是外顯的變量,有些是內隱的變量,雖名稱各異,在研究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但都對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有重要意義.其中一些主要研究的變量有自變量、因變量、相關變量及無關變量.自變量又叫刺激變量,是指在實驗中實驗者所操縱的、對被試者的反應產生影響的變量.因變量又名反應變量,是由操縱自變量所引起的被試者的某種特定反應.在心理實驗中,自變量和因變量彼此關聯,相互影響,缺一不可.凡是對因變量產生影響的實驗條件都屬于相關變量,而相反地,對因變量不產生影響的實驗條件是無關變量.就心理測試而言,測試實驗中被試者變量即被試者的特性因素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其包括被試者的性別、年齡、生理狀況、教育水平、智力、人格特征、動機、態度等.在實驗設計中,要科學準確地確定自變量,有效地控制額外變量,正確地認識和評判因變量.此外,在實驗及測試中要處理好主試者與被試者的關系問題,盡量注意避免影響實驗及測試的不良因素.

        除了心理實驗中的上述這些變量外,實驗儀器在心理實驗中的地位也不言而喻,一方面是促使研究者實施研究的重要條件,使實驗者在實驗控制的條件下獲得的數據與資料更加可信,以供給后人參考學習,另一方面,一些無法被直接感知到的事物或現象亦可通過實驗儀器的使用而獲得.因此,儀器在心理實驗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了解儀器的性能并正確地連接、佩戴和操作是使實驗順利進行的保障.

        2 有關于心理測試技術

        心理測試技術,是依據人的心理活動及其與生理活動之間關系的原理,通過編制一定的問題,對被測人進行提問,繼而形成心理刺激,引發被測人的心理生物反應,并通過專用的心理生理測試系統對其心理生物反應進行采集、記錄和顯示,從而評判和推斷被測人與案件、事件關系的一項心理檢測技術.該技術除可應用于各類刑事案件的偵查審理外,還可應用于民事案件等的調查審理和重要崗位人員篩查以及忠誠度測試.其發展離不開生理和心理雙重理論的指導和發展.

        2.1 心理測試技術發展中所依靠的生理理論知識

        心理測試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生理科學的進步和發展.從開始人類對神經系統的研究到各機體與生理,心理活動的關系的研究,再到今天對腦電等高端技術的探索,前人的發現和探索為我們今天科學實驗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眾所周知,人類的神經系統在機體各器官、各系統中處于主導地位,其組成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神經系統兩大系統,即包括腦、脊髓以及與其相連的腦神經和脊神經.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在此,植物神經系統又叫自主神經系統,其通過所包含的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與情緒反應發生關聯,交感神經系統引起的興奮活動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引起的抑制活動在情緒發生反應時相應地引起自主神經系統的反應.在情緒反應中,當交感神經開始活動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從而出現諸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皮膚體溫微升、出汗、毛發聳立、皮膚電阻發生變化等生理現象.研究表明,皮膚電阻與汗腺活動關系密切.交感神經可以調節汗液的分泌,當交感神經喚起時,汗液分泌增多,導致皮膚血管收縮,從而使得皮膚電阻下降,皮膚導電電流的增加.同時,機體處于喚醒狀態,為了獲得更多的氧,呼吸會加快,循環系統脈搏加快、脾臟送出更多的血液、腎上腺釋放更多的腎上腺素進入血液,肝臟也會輸出更多的糖進入血液、從而導致情緒波動的加強和持續時間的延長.此外,還會出現諸如瞳孔放大,唾液的分泌活動受到抑制,肌肉發生異常地顫抖等特殊生理現象.副交感神經系統主要起抑制作用,情緒活動結束后,身體各機能狀況恢復到情緒發動前的平靜狀態,血壓降低、心率平緩、呼吸減緩、瞳孔收縮、唾液再次被分泌出、消化系統及呼吸系統也恢復正常,情緒的強度也隨之下降.從人的生理結構而言,因而心理反應在接受刺激后對自主神經系統的喚醒即為心理變化引起的相應的生理反應.經過幾代心測人的研究探索,這些生理反應已經被采用為心理測試技術中的三大生理指標,即皮膚電阻、脈搏和呼吸.在以后科學技術的發展中,相信會有更多的指標被采納應用于該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中,例如腦電如何方便快速地應用于實案測試領域以及對諸如瞳孔放大等諸多細微反應的采集,從而使評判和應用更加地可信、可靠和公正.

        2.2 心理測試技術發展中所依據的心理理論知識

        作為與心理學密切相關的一門技術學科,心理測試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在大的學科背景下離不開心理學日新月異的進步和發展.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心理現象和心理發展的學科.其研究領域涵蓋人格、認知、發展、社會等與心理測試技術密切相關的諸多領域.因而心理測試技術是依據人的客觀經歷與其認知狀況之間的聯系以及被測人對主測人所提問題的認知反應與其相應情緒活動之間的聯系而發展起來的心理生物檢測技術.研究表明,情緒反應與認知狀況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交互作用.這種交互作用是決定個體對刺激物產生肯定或否定態度的重要因素.情緒體驗與認知過程相伴發生并通過感知過程得以實現.感覺在誘緒的眾多因素中居于首要位置,只有通過外部感覺刺激使其感受到刺激物所產生的影響,才能產生相應的情緒.同時,情緒活動與思維密切相關,先前感知過的事情,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或從事過的活動,都會在人們頭腦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對情緒的產生和表現起激活作用.記憶是情緒的基礎,在記憶作用下經過推理整合才能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想象與思維同屬于高級的認識過程,對輸入的信息進行更深層次的加工,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情緒的復雜性.總之,想象、思維、記憶等都與情緒活動密切相關.在心理測試的過程中,被測人可能因所問問題的刺激而發生相應的情緒變化,但這些情緒變化并不是貫穿于所問問題的始終.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際案件測試的實踐中均可得知,對于無辜者而言,每個問題的刺激的強度都是一樣的,或者不排除首題效應,即在第一次接觸或剛開始提問時在部分少數題上有一些反應,但很少涉及案件細節題.而對于案件本身的作案人而言,其所關心的則是與犯罪情形及行為有關的信息,所以當有關的問題刺激出現之后,便會引起強烈的特異性情緒反應,有時還會伴隨出汗、耳根發紅等生理現象.

        3 從心理實驗的三大方法看實驗心理學與心理測試技術的相互作用

        縱觀心理學一百多年的歷史,用實驗法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不同的學派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心理現象的研究.其中主要有三類實驗研究的方法,即實驗行為分析法、實驗生理描記法、實驗內省法.

        3.1 實驗行為分析法

        出于用內省法研究人的局限性,一些心理學家用分析行為的方式來研究心理,即用實驗的方法來分析動物和人的行為.實驗行為分析法是指在一定的實驗條件下,通過對人和動物行為的觀察和分析了解其心理活動的方法.最早對人和動物進行行為分析的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他利用觀察得到的豐富知識,對人類和動物的情緒與表情進行了研究.后來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苛勒用黑猩猩作了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黑猩猩的學習是一種頓悟.提出了頓悟學習說.這是典型的實驗行為分析的方法,即實驗行為分析法.實驗行為分析法能將材料客觀地收集并加以分析,具有客觀性.但因為行為有時候只是一種表現,而不能代替心理,況且并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能用行為分析法分析出來, 而且心理與行為過程并不完全等同,所以心理行為分析法有其相應的局限性.所以在應用實驗行為分析法分析人和動物的心理時,要從行為表現分析其心理活動,不能純粹分析行為而忽視其心理,從而避免主觀臆測.

        實驗行為分析法同樣可以運用于實際案件的測試中.實測案件中在對被測人進行言語提問時通過觀察其反應及外顯的行為表現來推測其心理反應,并結合圖譜看其是否涉案、知情或者無辜排除,進行綜合評判.

        3.2 實驗生理描記法

        德國生理學家弗里茲與希茲用電刺激法對大腦功能的研究加深了人們對大腦機能分區的認識,而且為研究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生理機制開闊了廣闊的前景.此外,巴甫洛夫用生理描記法研究心理現象達到了高峰,謝切諾夫用生理描記法發現了中樞抑制現象.實驗生理描記法在美國關于腦電波的研究中已有了大的方向和趨勢,在關于意識事實出現的時間差問題、電脈沖刺激大腦皮層某一部分及關于腦電空間模式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腦電科學的引進和應用是未來心理測試技術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實驗生理描記法在美國關于腦電的研究又會將心理測試技術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我們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用實驗的方法研究心理現象所得的結果會越來越精確,方法本身也會得到不斷的完善,為心理測試技術的發展提供科學性和客觀性的指導.

        3.3 實驗內省法

        所謂內省,是對自己的心理活動進行自我觀察、自我體驗的過程.內省法是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又稱自我觀察法,是構造主義學派的主要研究手段,包括自我內省法和實驗內省法.自我內省法是指個人憑著非感官的知覺審視其自身的某些狀態和活動以認識自己.實驗內省法指通過被試者報告自己的心理活動并分析報告資料得出某種心理學結論的方法.實驗內省法在心理學的研究中通常被采用.被試的報告可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事后進行補充.內省法通過被試者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能使個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以及對世界的看法.內省法能成為心理學研究的一種主要方法歸因于德國心理學家馮特的研究和努力.為了使內省所觀察到的心理經驗盡量合乎科學的要求,他把可以內省的心理活動盡量限制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來進行,以消除主觀內省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得所要觀察的心理活動趨于穩定,以便于觀察、報告,并能對其進一步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在實際案件的測試中,應用內省法研究被測人的心理時,主測人在測前談話中通過聽取被測人的自我陳述作判定,因而要求在主試使用實驗內省法研究被測者的心理現象時,應盡量引導被試進行客觀報告和陳述,準確表述當時的場景和體驗,在測試前讓被試了解測試的目的,明確測試過程和測試方式,端正態度,并注意分析和觀察,避免被試的主觀猜測.

        4 從心理實驗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看心理測試技術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就心理測試技術而言,心理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有很多.首先必須遵循心理活動的規律,學習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以有關心理科學理論、方法為指導,結合測試實踐,研究探索并把握心理測試技術的科學規律,對該技術的理論方法進行科學的研究論證,從而使其得以正確的應用.其次,在測試編題上,必須根據人心理活動的規律,遵循人心理活動的過程及其心理狀態產生形成及發展變化的規律,遵循感知、記憶、聯想、思維等認知活動及情緒活動的規律,遵循言語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眾多心理學規律,以提高編題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再者主測人的氣質類型及在測試中的語速語調的把握,以及被測人的身心狀態,體能特征均對測試的結果有重要影響.最后,測試室里的溫度,測試室的設計等客觀因素對被測試對象的整體測試都有影響.因此,在心理實驗中通過測試發現的問題在實際案件的測試中應當避免,從而保證測試的準確、客觀和公正.

        5 小結

        綜上所述,心理測試技術的發展與心理實驗的發展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領域均相互聯系,相互支持.日常實驗室的研究可以對實踐起指導作用,將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在實驗室條件下再進行研究,將問題明確化,以避免遇到類似的問題.縱觀心理測試技術的發展,要將實際案件中積累的經驗與實驗室中的模擬實驗相結合,將實際案件中遇到的問題細化,以提高實際案件的測試效率和準確性,為心理測試技術的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陳興樂.司法心理生理測試技術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

        (2)楊志良.實驗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沈德燦.心理學與內省[J].心理學報,1986(3).

        第9篇:有關于心理學的知識范文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研究物理環境和人類行為及經驗之間的相互關系,關注人與環境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的學科。它更多地強調物理環境,還特別強調主體與環境作用的相互性。一方面,強調人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兩者之間為相互作用、相互制約。

        環境心理學需要改變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滯后的現狀,重視組織、社區和文化意義上的跨學科開放性研究,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因為以往環境心理學研究沒有充分體現跨學科研究的特點,沒有充分發揮多學科研究的優勢,所以環境心理學不應該被單純看作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更需要看作是關于人、環境、行為的跨學科研究領域。許多環境問題本質上是行為的、社會的和文化的問題,它們分布層次包括個人、家庭、公司、工業和政府部門等,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社區的環境心理學研究,在方法論研究原則上必然受制于不同的政治、經濟、地理、文化和民俗等影響,需要吸納與整合多個交叉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論觀點,如心理學、倫理學、人類學、文化學、社會學、建筑學、信息科學、城市規劃和設計學等。當代環境心理學研究不應該只在個體水平,更應該在區域性社會組織和文化水平上考慮人的行為與環境的互動,在更開闊的視野上辨別和澄清研究環境問題的心理學問題、概念、模式和研究方法,創造多學科的“思想合作”和“研究梯隊”,應該意識到解決區域性、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單單靠心理學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環境心理學家應該廣泛開展國際間、多學科間的研究,為環境政策的制訂提供理論支持。

        環境心理學有幾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環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環境心理學于20世紀60年代末,在北美興起,繼而在世界其他地區迅速地傳播與發展,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從發達國家引入相關的理論與方法,開始在建筑學等學科內從事相關研究,從而引起其他有關學科人員的廣泛興趣和關注。

        第二,把環境――行為關系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強調環境――行為關系是一種交互作用的關系。在環境心理學中,“行為”不僅包括可觀察到的活動和活動模式,還涵蓋知覺、認知、思維和情感等心理過程;“環境”,既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人工物質環境。

        第三,具有濃郁的多學科性質。例如,生物學、心理學、社會性、建筑學、城市規劃、園林規劃、環境保護、人文地理學、文化人類學、生態學等,正是這一多學科交叉的性質,使它具有多種名稱,它到底屬于心理學的分支,社會心理學的分支,還是屬于環境學或是生態學的分支也爭論不休。

        第四,以實際現場為主。幾乎所有的研究課題都以實際問題為取向,計劃用來解決某些實際問題,其基本理論和內容都來源于實際研究,并采用來自多學科、富有創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2 環境心理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結合環境設計專業課堂教學來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理論過多,內容過繁。例如,某美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環境心理學》開設在大二年級的秋季,36學時,3周,每周12節,使用的教材由林玉蓮、胡正凡編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二版),全書共分為十二個章節,內容詳細,教材內含有大量研究案例和論述,但由于課程安排時間較短且集中,短時間大量灌輸理論性內容,往往適得其反,導致學生排斥理論課。

        第二,學生忽視理論課程。有的學生認為《環境心理學》這一類的理論課程可以無師自通,在實際設計中自然會考慮到;還有的學生認為《環境心理學》理論課程與將來從事的職業關聯不大,甚至無用。因此,學生的認知直接影響課堂的上課行為,如教師在講臺上激情飛揚、侃侃而談,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或者干脆埋頭玩手機、睡覺等,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情緒和教學效能感,從而形成了一種不良學風。

        3 環境心理學教學方法

        結合自身對環境心理學知識理解以及教學感受,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從而改變教學內容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環境心理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打破原有的章節式,采用模塊式教學。由于《環境心理學》的內容繁多,教師需要對課本里的章節進行打破與梳理,采用模板式教學,即相關內容整合分類,作為一個知識點,具有針對性、綜合性、簡潔性等特點。例如,第六章為個人空間、私密性和領域性,第九章為城市外部公共空間活動研究,這兩個章節內容可以綜合在一起講授;第三章為環境認知,第八章為場所的評價意象,這兩個章節內容可以綜合在一起講授。教師講授完一個內容知識點后,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體驗不同的環境,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并總結,但如何在較短的課時安排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重點知識,這是教師思考的重點。同時,也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自主學習,促進課堂教學進度,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狀態。

        第二,從理論課“轉化為”實踐課。《環境心理學》作為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也是一門以理論為主的學科,具有內容豐富、邏輯性強等特點,大多數學生就認為理論課枯燥乏味。因此,可以根據學生這一心理,將理論課“轉化為”實踐課。例如,問卷調查。讓學生對某一項內容進行問卷調查,然后用環境心理學的知識原理加以分析與論證,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環境心理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開闊視野,觸類旁通,結合設計專業的特點進行教學,理論聯系實際,從多角度加深知識點的掌握。

        第三,重視案例教學。課堂中引進案例教學,讓學生提前體驗設計師的責任與義務,提高學生對環境心理學的學習興趣,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研究選題、實地調查、問卷分析到深化設計等,激發學生的設計欲望,通過案例教學的導入,使學生把環境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充分地運用到實踐中,提高教學質量,這才是教學的關鍵環節。同時,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也是對教師課堂付出的最好回報,二者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洲免费小视频 | 欧美最大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 日本性爱视频观看久久 |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 | 中日AV高清字幕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