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縱觀當前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不難看出,其包含不同層面的高消耗低效率問題。較多語文教師實踐教學過程中,以讀代講。還有一些教師慣用天馬行空的教學方式,往往夸夸其談,令高年級閱讀教學就好像空中樓閣,實際上華而不實。學生則僅能被動的接受學習語文知識,成為毫無生氣的容器,其發展提升空間較為有限。
另外,一些高年級語文教學觀摩課雖然辦的轟轟烈烈,卻呈現出作秀的不良傾向。一些青年教師在各類評優課程之中,為凸顯自身風采與獨具特色的所謂風格,采用了獨特的教學方法,形式多元化,學生在課堂之中踴躍積極的回答問題,令氛圍較為活躍。然而,一堂課結束下來,學生到底學會了多少知識則不得而知,影響了教學實效性。
1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應體現有效性
基于上述問題,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應良好的體現有效性。所謂有效性主要為基于教師采用的先進教學管理理念,通過一段時期的實踐教學后,可令學生全面獲取進步并科學發展。有效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承擔激發、維持并推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任務。應有效的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意向,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引入科學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形成學習動機,進而令教學過程在學生愿意學、樂于學、想要學的心理狀態下有效開展。另外,應清晰明確教學目標。教師應令學生知曉具體應學習什么,達到怎樣的程度,還應引入學生便于理解與掌握的科學教學方法。
2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方法策略
課改專家提出,教學過程是否有效率,并非指代教師是否完成了教學內容或者教學態度認真與否,而是指代學生是否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倘若學生不愿意學習或沒能良好的獲取,那么即便教師付出了較多辛苦也是徒勞的。
同理,學生即便學的再辛苦,也無法獲取相應的發展。小學語文為基礎學科,其中閱讀教學則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為此應引入科學方法提升教學有效性。
2.1豐富創設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性格特征決定,其內心中隱藏著求知好學的渴望,因此教師應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點燃學生的渴望知識之火。在導入新課階段中,教師應引入多媒體技術手段為學生播放其較為熟悉且廣泛熱愛的動畫片視頻等,可通過契合教學內容的童話故事開創活躍輕松的教學氛圍。令學生充滿興趣的進行課文閱讀。該階段中教師應由學生學習方式以及具體的立場入手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引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教學,進而提升教學實效性。筆者在開展“小細節,大塑造――《小兵張嘎》課文閱讀交流課”時,就曾截取影片中“嘎子跟胖墩兒比賽摔跤”“嘎子塞胖墩兒家的煙囪”等片段進行導入,為學生創設一個愉快輕松的交流氛圍的同時,迅速地把學生帶入故事情節中,為下面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2.2引入擴展探究閱讀方法
語文知識學習階段中,需要學生加入自我的理解與分析,為此教學階段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提升學習質量。有限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無法為學生安排較長的自由閱讀時間,因此教師應利用學校圖書室,開創舒適良好的閱讀環境。當然單純的依靠學生借閱無法滿足綜合需要。為此,學校應定期定時面向學生開放圖書室,在班級成立圖書角,保障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對于語文教材之中的多元化知識,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圖書室進行自主查詢。例如學習三顧茅廬的典故過程中,學生雖然較為熟悉諸葛亮,卻對其一生了解不多。而教材之中的較多成語則可反映出諸葛亮的較多生平經歷。為此在課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查詢有關諸葛亮的一生經歷。有條件的學生還可利用網絡系統廣泛搜集有關資料,進而對諸葛亮的一生做更深層次的了解。有了這些基礎后,教師則可進一步引入成語含義的學習,學生則可快速的掌握了解,并分享其中的經典故事。在該類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探究引導,全面提升了學生閱讀質量,同時教師可快速的檢驗學生學習所得,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3鼓勵質疑、激勵創新
質疑問難、探究解決不但為學生深化學習的閱讀方式,同時也為教師有效教學的科學方法。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階段中,鼓勵學生質疑,為深層次閱讀學習的起點,同時也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核心關鍵。實踐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積極性,令他們形成經常主動質疑、不斷探究、自主積極學習的意識,進而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對學生質疑,教師應給予有效的引導與啟發,針對一些開放性問題可令學生自主搜尋答案,或者利用課外時間廣泛查找,進而全面實現自主、積極、合作、努力探究的科學學習目標。
3結語
總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為提升質量水平,應深入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令學生更加愉悅輕松的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在閱讀訓練中實現多元化、和諧性、主動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魏麗莉.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研究[J].教育管理,2012(9)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閱讀教學 課程設計 研究意義
一.閱讀教學
1.閱讀教學的含義
閱讀教學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教和學從閱讀的角度來進行,但是究其根本,我們要依據語文的課程標準來作為我們的教學依據,其特點是具有目的性,計劃性,步驟性和過程性,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進行語文的閱讀實踐的目的。
2.閱讀教學的目標及其思想
閱讀教學是一種感受式的教學,其目標和思想都充滿了人文化,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樹立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將學生情感體驗的注入,發掘其作品的本質,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能夠做到獨立閱讀的同時,培養自己一定的閱讀和思維邏輯,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培養高尚的情操。
其思想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自我為主體,培養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獲取和積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3.閱讀教學的實踐
閱讀教學在其實踐過程中,充分的注重了閱讀能力和人的結合,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只是一個指導者,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注重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真正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而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造成學生思維的局限。
二.小學高年級下的閱讀教學課程設計的研究意義
1.學生是真正的主體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和認知能力,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閱讀感受。閱讀教學以一種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不再過分的強調知識性,規律性,灌輸性,而是以學生的一種主動性去閱讀,主動的進行學習,主動的探求知識,以創造性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體會其中的思想,情感,語言,真正讓學生是自己的主人,而避免了課堂教學所帶來的弊端,激發了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
2.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和心理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課堂教學到閱讀教學是一種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心理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沖擊,但是閱讀教學相比課堂教學來說,更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素質,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使閱讀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形成一種健康的閱讀心理,閱讀的動力在于我們本身對知識的渴求,在于我們對書本本身的興趣,而閱讀教學在這個過程中,無疑強化了我們的這種興趣,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3.培養學生的個性閱讀
閱讀教學在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之后,充分的尊重學生的情感感受和體驗,學生對閱讀的內容進行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以其獨特的感受領悟作品的真諦和意義。每個人對于作品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學生在作品中找到自己所缺乏的所需要的,并將其中的道理指導自己人生的實踐,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和體驗,通過這種個性化的閱讀,培養學生獨特的觀念,樹立目標和人生理想,而教師對于這種個性閱讀進行正確的引導也會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
對于閱讀教學方法的產生,可謂是優勢居多。它不僅幫助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幫助教師找到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新方法。這種教學上的改革所帶來的影響沖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進步性的思想同樣也反映了我們對于教育和教學的重視,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必須與時俱進跟進新的思想和潮流去發掘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并用于實踐。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閱讀不再是一種被動式的接受過程,而是一種主動式的學習過程。本文就這些方面探討了其研究意義,凸顯了其重要性,引起我們的重視,并將科學的方法指導實踐。
參考文獻
[1]張志達.高效學習 實效提升――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年21期
[2]繆梅華.高效學習 實效提升――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上);2014年09期
一、注重語文閱讀教學,發掘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針對教育實際情況,很多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灌輸知識,忽視能力培養,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掌握知識,嚴重阻礙學生發展創新能力的精神的培養。然而有的教師為改變這一模式,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但是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自主學習條件不具備,沒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語文素養較低,這樣的學生放手自主學習能起到能力的提高嗎?
此外,很多教師為了省事,授課時濫用多媒體,這也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大問題。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的確給教學帶來實惠,多媒體手段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并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但是,語文閱讀教學更注重的是領悟和感受,學生無法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進行充分想象。而這一任務只有靠朗讀來完成的。一味使用形象直觀的畫面來代替學生的文本閱讀,必然會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降低。
二、針對高年級語文閱讀,實現教學的對策
針對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改變過去一味灌輸的教學方法――填鴨式教學。同時,在提倡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閱讀時,教師還應該加強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教師還應該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運用新教學手段時,不斷發揮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在學生的實際閱讀中,教師應該采取措施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實現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目的。簡單歸納了以下幾種措施。
(一)邊讀邊畫,做記號。學生運用這種方式進行朗讀課文過程中,畫出自己認為重點的詞句和不理解的內容作上標記,對于不理解的內容,通過同桌小組討論進行解決,未解決的在教師授課時進行探討。然后進行反復閱讀,加深認識和理解。當學生能找出重點的詞句,必然有自己的理解,也更容易掌握所標記的內容。當學生進行朗讀時,個人情感很容易就流露出來,對其感知該課文的內容有重要作用。
(二)設置問題,邊讀邊思考問題。對于課文,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這樣可以讓學生較快的理解課文,懂得課文內容,可以做到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理解。因此,教師應該對課堂提問進行精心設計,設計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目的明確。比如,在教授《二泉映月》時,先讓學生進行提問,學生的問題形形,多種多樣,所以教師就選擇了其中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學生很輕易就能體會到課文中揭示的道理。
(三)抓住重點,進行情感滲透。閱讀要達到一種境界,充滿感情地讀,只有讀者在徹底的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才會在閱讀時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當學生的情感已和課文融合為一體時,教師就無須使用過多的語言進行誘導,應該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再次走進文章中,這才能達到閱讀的真境界。比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一課時,通過教師簡介課文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在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對人物的感情。因為這是學生感情外露的時刻,這時的閱讀時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很多段落和語句我都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閱讀,學生發揮得非常好,朗讀時充滿感情。
(四)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通過學習,已經有一定的閱讀能力,然而在教學閱讀時,不但要集中于課堂,而且更應該多關注一些課外閱讀物。學生在選擇課外書閱讀時,往往會選擇喜歡新奇的圖畫書籍。有的學生閱讀時一目十行,只求速度,不求內容;有的學生閱讀時不切實際,選的讀物與自己的年齡段不相符合;有的學生缺乏辨別是非能力,受一些不良書籍的毒害。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推薦。告訴學生哪些書應該讀,哪些書不應該讀。同時還應該針對閱讀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中的內容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比如在學習了《皇帝的新裝》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
【關鍵詞】快樂閱讀 小學中高年級 英語閱讀 能力培養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看到書中的世界以及所要傳達的精神內涵和哲理。這是在生活中不能完全體驗到的。尤其是對于英語教學,學生通過英語閱讀能夠了解異國的風土人情,并且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效了解和體會英語的語法結構與口語化的魅力。將課堂中學習的知識靈活運用到閱讀中。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與相關的教學經驗不斷調整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與構建適合學生的閱讀方法。充分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從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興趣開始占據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地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個性開始逐漸顯露。教師要注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引導。學生只有提高自身的閱讀興趣和尋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才能夠實現有效的英語閱讀。自身的閱讀能力才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閱讀很有可能就只是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教師只有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改變學生對于閱讀的概念與方法。提高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提高英語課堂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學生也能夠提高自身對于課堂教學參與的積極性。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通過在課下培養。教師要注意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摸索出合適的閱讀方法。
二、豐富教學方法,鮮活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豐富和充實自身的教學方法,鮮活課堂閱讀。中高年級學生對于傳統課堂教學的興趣逐漸下降,教師要樹立改變閱讀教學的方式與方法。比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可以變化閱讀內容與方法。鮮活閱讀教學。從而實現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目的。比如可以讓學生讀《猜猜我有多愛你》、《小鼴鼠的土豆》等有趣的英語繪本。觀察英語語法和結構,循序漸進。然后閱讀中高難度的英語讀本。通過幻燈片等多媒體教學,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與閱讀。這對于學生的應試能力也是一種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教師也能夠通過實際的教學情況總結和摸索出適合學生的閱讀方法與學生閱讀規律。豐富教學方法,鮮活閱讀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都有一個不同水平的提高。
三、推薦閱讀書目,培養語感
教師要適時推薦合適的閱讀書目,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學生只有擁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的語感,學習英語才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聽、說、讀、寫”這四個部分都是相互聯系和滲透的。只有讀好了,才能夠聽懂;只有聽好了,才能說出來。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推薦課下閱讀書目,培養學生的語感。比如通過推薦“小學生必讀英語系列叢書”,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閱讀。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在課堂上對書目進行評價與賞析。
四、遵循學生發展規律,個性閱讀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學生進行個性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找到符合自己學習方法和閱讀方法的知識進行內化加工。從而真正體會書中所要表達的情感與精神內涵。讓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的個性閱讀。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適當引導他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提高自身辨別是非的判斷能力。個性閱讀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充分體會到英語閱讀的魅力。這樣也能夠充分提高和激發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英Z素養與英語語感。實現英語的高效學習。并且能夠掌握恰當科學的英語學習方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及教學經驗適當的調整對于學生英語閱讀的引導,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
五、結語
讓學生在閱讀中快樂成長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教師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能夠總結和摸索出適合學生和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方法。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與思路,幫助引導學生學會和建立科學的閱讀方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領略到英語閱讀的魅力,提高英語課堂高效化發展和英語教學質量。教師引導與家長陪伴都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快樂閱讀”,從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與培養。讓學生走進“悅”讀空間,自身英語閱讀能力得到培養的過程中也能夠掌握相關的英語學習的技巧與方法。學生也不再是為了考試而去閱讀,而是真正因為喜歡閱讀。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讀,可以培育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感悟文章的核心,提高寫作能力。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重要手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寬多種閱讀途徑、倡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 高年級 閱讀 教學
閱讀教學其實是語文語言活動的反復再現,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包括了詞語、句子、修辭、文章主題思想感情等各個方面,所以閱讀能力取決于閱讀者的語言知識以及綜合運用能力。
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是高年級教學的靈魂。閱讀教學的核心應該是“讀”“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要重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變成了無源之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在訓練語言能力和獲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維,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也強調了學與思的密切關系。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憑借教材,把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呢?
一、讀——閱讀教學的核心
教師要訓練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讀,學生的想象才可能豐富,思維能力才能迅速提高。小學階段的學生“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利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代使之多讀熟記佳詞妙語,精美詩文,就能夠更深入地體悟遣詞用語之妙,學習布局謀篇之法,而學生在讀書實踐活動中所感知領悟的寫作技法,往往是教師在作文課上難以指導出來的,指導學生誦讀,特別是用心靈去讀,去傾聽,去傾訴的閱讀教學方法,真正使感悟——在誦讀中突現。
二、讀——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閱讀是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而且是讀者生命活動的組成部分。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學生作為讀者,是富有巨大認識潛力和主觀能動性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但教師的指導只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外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的內因是不斷產生的學習需要與自己原有的語文素養水平之間的矛盾。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要是閱讀教學有效,教師必須隨時洞察學生內因的動態生成,并努力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語文素養的方向轉化。最重要的是貫徹多讀、少講的閱讀教學思路。讓讀者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
三、讀——是理解、感悟的過程
古訓說,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用心最為要緊。一方面是對文字作品的用心思考、用心體會;一方面又是對自己的誦讀用心品味,用心體驗。是否“對味”,這種“對味”就是理解,邊讀邊看,最有利于從遣詞造句到思想感情的融合貫通。
高年級閱讀的重頭戲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更是舉足輕重。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色彩斑斕、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閱讀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有效地方法,引導他們讀好文,讓學生用真情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才能準確與作者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達成強烈的共鳴,形成“心靈相融”。
四、讀——閱讀中思考、質疑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疑問,因為閱讀的過程就是不斷呈現質疑的過程。其實,學生在進入閱讀情境中,本身就會出現一連串的質疑,但由于年齡小,閱讀經驗不足,可能無法把問題進行梳理,有時問題在腦海中稍縱即逝,出現“無疑而不悟”階段。所以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吃透閱讀內容,善于抓住學生心理特征,精心設計疑問,真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五、讀——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積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可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系學生終生的一件大事。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學習,從中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善于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書本的學習,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與合作學習,然后把收集到的資料、書籍等加以整理,進行專題閱讀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閱讀,積累內化了大量的語言材料。并且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力量和樂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悅。也提升了學生合作、交流、協調的能力。
關鍵詞:閱讀方法;閱讀能力;閱讀興趣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過程。”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應該緊緊圍繞著文本的閱讀和理解來進行,不能脫離了文本去分析、去感悟,更不能架空閱讀材料。同時,新課標還要求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可是,多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只注重講讀課的教法,而對于閱讀教學這塊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篇目幾乎占據教材的一半,因此,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用科學的方法搞好閱讀教學是擺在我們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下面是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樹立閱讀新理念
要想培養學生閱讀的新理念,教師首先要自己認真學習新課改理論,樹立創新觀念。可是,在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注重怎樣“教”,卻不關心學生怎樣“學”,只注重結果不關心過程,這樣就使得學生的閱讀水平停留于被動接受狀態,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和閱讀能力受到極大限制,雖然近年來新課改對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大刀闊斧的行動,但是目前的現狀卻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教學方式并沒有得到改進。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時,我積極解放自己的思想,加強新課改理論學習,徹底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勇于探索、大膽實踐,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解放學生頭腦,積極開放教材、開放課堂。例如在學習《中華少年》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方法,選擇喜歡的部分背誦、解讀,而不是像往常那樣教師講解自己認為重點的地方。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最關鍵一點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清閱讀思路,構建閱讀體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用敏銳的直覺引導學生發現文章中的爆炸點、突破點,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時,我總是運用多種方式,多角度、多方位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產生閱讀動力。為此,我采取了這樣的措施:(1)做好學生的榜樣。教師的榜樣作用對學生的影響直接而深刻。我認為,學生愛上閱讀最好的理由無需言傳,而要身教,很重要的一點即來自語文教師自身魅力的感染、熏陶。確實如此,教師如果自身學識淵博,上課時常常旁征博引,舉一反三,讓閱讀得來的諸多好處在無形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從這樣的教師身上了解到,如此豐富的知識和個人魅力原來都來自于書籍,能不嘆服于讀書的奇妙嗎?這種和風細雨式的影響,產生的效果卻是神奇的。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時,我總是和學生一起閱讀,并和學生一起探討,一起交流。當學生看到教師津津有味地讀著文章時,他們又怎能不興趣滿滿地讀起來呢?(2)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良好的環境能夠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作為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條件給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例如我常常在教室里張貼這樣的標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讀書,讀好書”等,有時還組織學生評選“成語大王”“小博士”“小書迷”等。這些形式讓學生產生了閱讀興趣,使學生愛上了閱讀課。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閱讀方法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閱讀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獲取的質量,如果在閱讀中能夠運用合理方法就能提高閱讀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此,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時,我采取了這樣的措施:(1)導讀方法。導讀指的是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只是輔以點撥的一種閱讀方法,這種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要想培養學生的這一能力,教師就應該放手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例如在學習《蒙娜麗莎之約》一課時,我沒有像往常那樣給學生分析課文,而是給他們出示了幾個問題:“為什么文章一開始,先寫排隊的猶如一條長龍?”“文章從哪些方面寫了蒙娜麗莎的魅力?”“蒙娜麗莎這幅畫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學生正是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激起了閱讀興趣,鍛煉了閱讀能力。(2)誦讀方法。誦讀法是一種傳統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們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章可謂是篇篇文情并茂,非常適合誦讀,因此在學習《索溪峪的“野”》《冬陽?童年?駱駝隊》《難忘的啟蒙》等課時,我根據課文內容,采用了分角色誦讀、齊讀、男女生對讀、點名誦讀、接力誦讀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樹立大語文教學觀,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善于創新、敢于創新,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會越來越精彩,學生一定會愛上閱讀課。
參考文獻:
[1]巢宗祺.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讓我們先來分析小學語文高年段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小學語文高年段閱讀教學往往著眼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忽略了對教材寫作方法的體悟,閱讀的目標僅僅是讀懂文章內容,而非通過學習某篇文章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
2.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講解教材內容多,放手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的時間少,學生的學習活動時間幾乎被教師的“滿堂灌”或個別學生“滿堂說”擠占,大多數學生少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少有靜心學習的空間。
3.有些小學語文教師比較注重課堂上外在的自我素質的展示,而內在的解讀文本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對學生引領、指導不深入,學生解讀文本也是淺嘗輒止,缺乏思考的深度和學習的廣度。
4.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高年段仍然未敦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少學生進入初中還缺乏自我約束、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能力,等著老師去“管”,等著老師去“灌”,學習主動性缺乏。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和教學觀。
小學語文學科是義務教育階段基礎學科的基礎,應該承載著為孩子的一生奠基的重任。《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應著眼于學生一生的發展,不能僅僅將工作目標定位于教會學生多少生字的任務,教會學生讀懂多少篇課文,評價學生會做幾張試卷。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所謂“語文素養”,她的內涵從語文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來解說,可以理解為:(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習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2)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培養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3)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感受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形成學習后的思考。
圍繞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三維目標”,小學高年段語文的閱讀教學應當擔負以下教學任務:
1.學習語文,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做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教師不僅應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學習教材中的課文,還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博覽群書”,自然學富五車。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精讀一些課文,學會朗讀、默讀,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通過帶領學生略讀一些課文,粗知大意,并運用精讀課文中習得的方法自主閱讀;通過引導學生讀書看報,使他們學會瀏覽,學會迅速提取有用信息,學會根據需要加工、應用信息。小學高年段語文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會理解地讀書,批判地讀書,欣賞地讀書,學習成果呈現方式可以是他們的學習筆記,可以是教材旁的自學批注,也可以是讀書后的讀后感、討論發言。只有有了一定閱讀量的積累,有了閱讀方法的積淀,才能形成較強的語文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獨立學習的習慣。
2.學習語文,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閱讀教學的目標絕不僅僅在于弄懂幾個關于文本內容的問題,教學中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應發展他們的思維。比如,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學習表現形式是學生一邊讀文字一邊想畫面,培養再造想象能力,一邊思考文字表面意思,一邊結合上下文體悟內在的涵義,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學會憑借文本,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從而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應善于傾聽學生不同的聲音,鼓勵學會個性化、有創意的閱讀,提出與眾不同的閱讀感受,由此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3.學習語文,教給學生認真觀察事物、深入思考問題和表述見聞、表達思想等學習方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既應重視指導學生讀懂文本,更應重視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學習并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語文教學要落實從讀悟寫,從讀學寫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思考問題的方法,學習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
初中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小學階段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小學階段教師往往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和落實,學習方式上,學生習慣于聽命于教師的引領和指導。而進入初中后,學生的自主學習則顯得尤為重要。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學生有一個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會終身受益的。因此,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是取得優秀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和必要手段,在小學高年段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加以重視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初中學習打好基礎,作好準備:
1.自覺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怎樣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小結五個環節。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聽講、復習應做具體要求,并逐漸形成規矩。(1)課前要預習,做到“一看、一查、一問”,即先默讀課文一遍,遇到不懂字詞會查字典解決,遇到問題先作好準備。(2)課堂上做到認真看、專心聽、積極發言、勤于寫、敏于思考。(3)課后要求學生養成先復習再寫作業的習慣,并要求家長協助監督。
2.自覺做課堂筆記的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課堂筆記有助于養成記錄習慣,也便于以后復習整理,所以教師應培養學生自覺做課堂筆記的習慣。記課堂聽課筆記,需要學生記重點、記難點,根據自己的情況記要點,而不能照搬板書。為了落實此項習慣,教師在開始階段要勤檢查,勤督促。
3.自評作業的習慣
自覺學習是初中生必需的一項學習品質,從小學就需要培養。高年級教師要從方法上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行批改作業,及時改錯,從而及時地反饋出學習的效果。很多教師讓孩子準備錯題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鑒的。
4.自覺查工具書的習慣
除了新華字典,成語字典等小學多用字典外,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工具書都對語文學習有很大幫助,語文學習中鼓勵學生養成查找工具書的好習慣,“無聲的老師”能隨時給他們提供幫助。
5.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提高語文學習的關鍵,教師在小學階段應盡早取得學生家長的配合,和家長一起,保證學生有讀書的時間與條件。小學語文高年段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供的書目,和學生一道設計每學期閱讀名著計劃。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檢查,例如設計導讀閱讀卡,召開班級讀書會,幫助學生形成與書為友的習慣,使他們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
6.良好的書寫習慣
良好的書寫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小學語文教師應一以貫之地對學生的書寫提出要求,作出指導。在語文教學中,要敦促學生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重視書寫的正確、規范和美觀,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中,就應有行楷的練習訓練,教師應耐心指導,敦促練習。
7.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
指導學生學會幾種記讀書筆記的方法,并鼓勵學生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定期指導學生寫讀后感。
8.提問質疑的習慣
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批判地接受是科學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學,充分動腦、動口、動手,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手段。
高年段教師在觀念上要給學生灌輸獨立學習的意識,盡力使學生逐步消除依賴心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和教師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是自己的職責,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只有付出一分辛勞才能有一分收獲。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葆有學習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而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能為小學高年段學生順利進入初中學習提供保駕護航的明燈。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學高年段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方法與策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明確閱讀教學目標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為激發閱讀興趣,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何謂“閱讀能力”?國際、國內一致認為,教師應該側重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基本的閱讀能力)、作出解釋的能力(理解詞和句的能力)、整體把握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把握主要內容,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作出評價的能力(評價語言、形象、表達方法等)。
上述能力要依據《課程標準》年段目標,由易到難、有所側重的培養,還要注意整體推進、螺旋上升。
2.多讀、多練
小學高年段語文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多讀多練,養成習慣。
多讀,一是指課文讀的遍數要多,要讀正確、流利,讀出語感;二是指在課堂上擠出時間,讀相關篇章,甚至把課外閱讀引進課堂,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展示與交流。
多練,指教師不能越俎代庖,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獨立練習的時間與空間。為提高學生參與練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命題,進行練習。
3.整合教學設計,教師的“教”要少
鼓勵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進行主題單元教學,整合單元的教學設計,提倡精簡環節,采取模塊結構,整合問題,會意兼得,體現閱讀、思辨、反思的全過程學習。建議小學高年段語文教師自主設計豐富多彩、創意獨特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師的“教”應為學生的“學”服務,引導作用在下面幾個環節發揮作用:
(1)發動:把每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把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掘出來。
(2)營造:創設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在極其放松的狀態下享受語文學習。
(3)導向:使每個學生目標、任務十分明確地投入學習,而不是被動地被教師牽引。
(4)巡視:給足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
試論中小學教師科研培訓平臺的建設
淺談中學信息化教育管理
非理性與理性的歸附——微型小說荒誕創作手法略說
淺談班主任工作的寓教于情
搭建網絡溝通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課的問題與對策
淺談新課標下思想品德課的探究性學習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
高一數學學習障礙成因及突破的分析
把高中政治課“推入”生活——淺談時政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方法以及重要性
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方法
淺議政治課導入新課方法
如何設計英語“導學案”中的預習環節
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教學方法
做好基層研訓工作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實施
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淺談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的開放性
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身教重于言教——從日本中學教師的言行中所體現的
語文課程教學論教材建設的新突破——評高教版“語文課程教學論”系列教材
語文活動學習探討
收獲是成熟在心里的——《都江堰》同伴互助教學之反思
現代文閱讀中句子含義理解的方法
側目窄門以里品味境外人生——《代號:SBS》閱讀筆記
論《詩經·小雅》對黑暗社會的批判
物象承載情感創設說話平臺——《小中見大“說”故事》作文課感受
《念奴嬌·過洞庭》意象的審美文化意味
化虛為實將詩歌意境教學落到實處
如何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
試談初中語文拓展閱讀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淺談
淺談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的規律及方法
談談在語文課中如何進行朗讀教學
小學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建議之我見
文言文中變式句的判斷方法
圖形板書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中學語文教育強烈呼喚“愛”
語文教學因“材”施教
談“綠色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給語文一雙輕靈的翅膀——語文課程解讀的一點反思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源頭活水——淺談閱讀情趣
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和氛圍的創設試探
淺談小學高年級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聽、說、讀、寫出快樂——快樂課堂教學實感
《童趣》教學實錄與反思
感悟是寫作的生命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主旨探微
在語文有效互動教學中活用課程資源
語文知識性預習小議
發揮學生主體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高中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思考
語文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意志力
開闊思緒——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素質與創新教育
淺談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何設計作文教學
初中新生作文寫作指導四步曲
關鍵詞: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英語閱讀能力是小學英語重要的技能目標之一,閱讀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英語水平的發展。要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是不行的。閱讀是主要的語言輸入來源,其價值不僅在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對于鞏固和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促進聽、說、寫能力的發展也大有益處。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活動時,要努力指導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并幫助學生達到一定的閱讀量,以此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進入中學后進行更廣泛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閱讀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歸納起
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詞匯積累量小
由于小學生詞匯量少,在閱讀中“攔路虎”較多,雖然讀了,但不能理解其內容,往往使小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懼怕心理,對英語讀物望而生畏,造成心理緊張,越緊張就越難以讀懂,往往是閱讀還未開展,心理上就已經形成失敗定式。
2.閱讀技巧欠缺
五六年級的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經驗十分欠缺,所以更難以說形成一系列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如,不會抓文章段落大意,不會找關鍵詞,不懂得詞義猜測,不懂得通過上下文聯系或是插圖來幫助自己理解文章意思等。
3.閱讀習慣不良
由于缺少系統的閱讀指導和訓練,學生在平時斷斷續續的閱讀測試與練習中,形成了種種不良的閱讀習慣。例如,機械性地閱讀,用手指點著單詞,一個接一個地閱讀,讀完了,馬上又忘記剛才的內容。另外,使用電子詞典或網絡辭典的現象十分普遍,學生見到新詞,就打開電子詞典或是百度等搜索工具,根本不去思考、推敲或是聯系上下文等。這些都導致了閱讀效率的低下,閱讀技巧難以形成,能力難以提高。
二、有效閱讀的原則、模式和策略
可見,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教師不斷探索并形成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與策略等變得十分重要。在長期小學高年級教學過程中,我做了不少嘗試,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有效的閱讀教學原則、模式和策略。
(一)有效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整體原則
根據實際需要整體設計章節教學內容。階段目標明確,知識體系連貫,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
2.主體原則
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使學生的每一節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明確的學習任務,穩定的實踐時間,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學生的英語能力發展為最終目標,體現以生為本。
3.層次原則
能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學習,要體現分層教學的特點,做到目標分層、任務分層、測試和評價分層。
4.參與原則
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二)有效閱讀教學的模式
【講】閱讀導入;【練】集中練習;【演】演示、展示過程;【提】師生互動。
講――教師指導,包括目標、任務、要求、示范、解釋、啟發,示范是核心。
練――學生活動,包括讀、寫。
演――學生演示、表演活動的過程。
提――學生獨立或師生共同總結,提煉學習內容。
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課,尤其是閱讀活動課上,要努力創設閱讀活動與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讀,還要“敢說”“會演”“演得精彩”,真正落實“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的課堂改革
目標。
在“講”的環節,教師要做到三個明確:(1)明確講的內容。講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后還不能掌握的知識,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疑難問題。(2)明確講的方式。講的方式是“生練生”,也就是先讓會的學生講,如學生講對了,教師要表示肯定,不必重復;講得不完整的、達不到深度的,教師要補充;講錯了的,教師則要引導更正。(3)明確課堂小結。即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小結。這樣,教師講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但能通過補充、更正的方式達到解決疑難問題的目的。
“練”就是檢測反饋,主要任務是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要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進一步檢查落實情況,是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利用好“生教生”“生幫生”策略,促進學生全面地發展。學生練的時間累計約15分鐘。
“演”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秀出自己”。小組合作學習是小學英語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分成5~6個小組,每組4~5人。每小組做好分工,尤其是設好小組長、梳理員、匯報員等。小組長的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開展交流、動手操作或展示匯報。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既不能由教師自己唱獨角戲,也不能讓幾個優生唱主角戲。要由“讀”到“演”,使小學英語課堂成為“快樂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動接受、枯燥無味的看守所”。這一環節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提”,則是師生共同構建知識結構圖、提煉文本要點的過程。教師以課堂板書或課件展示方式,幫助學生總結與提煉閱讀的方法,形成一定的閱讀技巧。在此環節,老師要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學生將本課讀的材料進行延伸與拓展,借以進一步挖掘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本環節的時間大約5分鐘。
(三)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
學生樂學、樂讀是教師開展有效閱讀的前提與基礎。在探索有效閱讀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我以培養學生樂學為重點,努力創設閱讀情境,讓自己的閱讀課變成“悅讀”課。
1.興趣導航,導入閱讀活動
巧設導入環節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在備課中,教師應在充分駕馭教材課題內容結構的基礎上,著力發現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點,以此在課堂上設疑激趣,導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探索欲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閱讀任務,無形中就提高了閱讀課的效率。
2.小組合作,分享閱讀方法
教師應根據文本設計活動任務,“以活動為載體”,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獨立閱讀文本的能力,體驗閱讀的快樂。廣大學生在活動中積累了與該話題相關的詞匯,為接下來的閱讀減輕難度,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加了自信心。
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隨時捕捉教學環節中能刺激學生興趣的關鍵點,并用好它,使學生在好奇和笑聲中展開閱讀和探究活動,解決學生“讀懂”“讀通”的問題。
3.問題引領,提升閱讀效率
問題設計得好不好,關系到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否被有效激發、
能否準確檢測閱讀理解能力的整體水平。因此,閱讀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環節。我們在備課時需要特別多花些時間,把文章讀深、讀透,然后再設計問題,這樣設計出來的問題才更有針對性,更能提高閱讀課的效率。
4.情境表演,體驗閱讀成果
閱讀活動完成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檢查,根據反饋解決疑難問題,開展鞏固性和拓展性活動。做好鞏固環節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有機會練習剛學的知識。通過閱讀展示活動,廣大學生展示了自己的閱讀成果,并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了閱讀的自信。
小學高年級的英語閱讀教學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師生雙邊的語言思維相互作用的活動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它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而是一個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學習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語言的實踐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有利于閱讀教學的各種環境,把生活中有趣味的、可利用的因素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從“怕讀文章”到“樂讀文章”,最后到“找文章讀”,達到會讀、悅讀的境界。
參考文獻:
[1]陳靜波,沈峰.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