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預防醫學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非文學翻譯;特點;方法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08-0257-01
一、非文學文本翻譯特點
非文學翻譯也可以籠統地稱為文件翻譯、實用型翻譯或應用型翻譯。實際上,非文學文本的范疇很廣,包括政治、法律、經濟、科技等領域。不同于文學文本的虛構成份較多,非文學文本是事實性的,起基本特點是內容具體明確,書寫格式較固定,語言簡明扼要。這也就要求在翻譯非文學文本時,準確的傳達內容是首要目的,而非文章語言的優美程度。尤其是像合同、醫藥說明、文件這一類時更需要準確無誤的翻譯,如翻譯時發生錯誤,將會帶來嚴重或是無法彌補的后果。如果將翻譯視為一項有目的的社會活動,針對非文學文本的特點,在對非文學文本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可以歸納出以下三種翻譯特點:
1.制定翻譯策略。在翻譯非文學文本時,譯者需了解原文文本、翻譯目的和目的語讀者,在清楚了解這三項后再制定翻譯的種類或是策略。以便更準確的譯出原文的含義。
2.準確地再現原文。在翻譯非文學文本的過程中,不僅要準確的譯出原文的含義,也要重視文章的連貫性。在翻譯時要對譯文不斷推理以及比較原文,查看有沒有矛盾的地方,如若有矛盾的地方,譯者需及時查看問題,審查是由于譯者對原文理解出現偏差或錯誤,還是譯文所用的表達方式出現問題,當然如果推理后發現原文錯誤,也可對原文進行修改,以求翻譯出客觀事實。其次,譯文語言需準確,對原文的任何增刪都不能損害原文文本信息的準確性。反復校隊檢查,保證譯文的含義符合原文文本。
3.語言樸實。根據非文學文本的特點,在翻譯過程中需準確的呈現出原文文本的信息和含義。因此,在翻譯時,語言方面的選擇要可以準確表達出信息、語言規范、簡潔明了的語言。信息準確性最重要,語言的藝術性可以在保證信息準確和不違反原文文本含義的前提下,選用適當的語言修辭。語言規范即句子符合語法規范、行文流暢,不追求新奇的表達方法。簡潔明了是指譯文不說廢話、套話,按照原文文本的信息翻譯,盡量使用斷句,以便于理解。
二、非文學翻譯方法
譯者大多都具備專業翻譯素養,了解如何為原文文本翻譯。但是,根據非文學翻譯的特點,譯者需要有正確及適合的翻譯方法來指導和幫助譯者,才能是譯者更好、更完善的進行翻譯。非文學翻譯的方法主要可以分為四種,即以電子工具提高翻譯質量和速度、以平行文本彌補專業知識和語言能力的不足、以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和以批判性思維貫穿翻譯活動始終。
1.電子工具提高翻譯質量和速度。翻譯任何專業的內容都需要對該專業有一定的了解,只靠翻譯的技巧是不夠的。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自己不知道或是不了解的東西,特別是一些專業術語。而電子工具的內容包羅萬象,查找相關的專業內容也很方便。同時,電子工具不同于書本,需要譯者大量的閱讀查找,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2.以平行文本彌補專業知識和語言能力。平行文本原本是指并排放在一起、可以逐句對照閱讀的原文及其譯文。但在翻譯中可以表示為與原文內容相關的譯入語參考資料。原文文本和平行文本涉及的主題相同,內容相似。因此,在譯者翻譯之前可以通過尋找平行文本的方法來獲取專業的知識和術語、學習專業領域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平行文本不僅可以彌補譯者的專業知識和提高譯者的語言能力,還能使譯文更具專業水平。
3.以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翻譯的過程其實可以稱之為一個調查研究的過程,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兩個問題,即理解和表達。只有充分理解原文文本才能為表達打好基礎,也只有表達清楚才能是目的語讀者清楚和正確的理解原文的意思??茖W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與定量分析法和交叉檢驗法兩種。交叉檢驗法簡單來說是,如需將漢語譯為英文,那么英語對等詞不一定是譯者希望表達的意思。因此,可以通過英英詞典提供的英語釋義、例句和詞源信息等,并通過不同的詞典和資料相互驗證,從而把握英語單詞的準確含義及用法,更準確地傳達原文含義。定性分析是指確定某一概念在英語中可能有那些表達方法;定量分析則是用來確定這些不同的表達方法在英語中使用的頻率,以便使譯者選擇更準確、最常用、最符合英語習慣的表達方法。
4.以批判性思維貫穿翻譯活動始終。批判性思維就是敢于對事物提出質疑的思想方法。譯者只有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原文,才能發現原文中的隱藏含義,從而在譯文中表達出來;只有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譯文才能發現譯文的錯誤和矛盾之處,從而對譯文進行修改。因此,譯者只有將批判性思維貫徹在翻譯活動的始終,才能保證譯文無懈可擊。
三、以商務英語文本為例
商務英語文本是非文學文本中的一種,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貿易交流日趨增多,商務英語逐漸占據了一席之地。
商務英語是指用于商務中的英語,在商務領域這一特定的環境下,商務英語就形成了特有的語言和文體特征。譯者在翻譯商務英語時會遇到大量的專業用語,因此,譯者可以借助上述的翻譯方法以便更好,更準確的完成翻譯。在翻譯訂單一類文本時,會出現例如C.W.O,B/L,C.O.D,的專業詞語,這時譯者可以使用電子工具進行查找,C.W.O是訂貨付款,B/L是提貨單,C.O.D是貨到付款。借助電子工具讓譯者更快速、更準確的知道這些專業詞匯,從而提高翻譯速度和質量。
商務英語由于其特殊的語境,在書寫格式上也有其相對應的格式要求,這也就要求譯者在翻譯時,需要參考平行文本來確定目的語的慣用格式,保證譯文的嚴密性。例如,中文習慣用比較客氣和謙虛的語氣,即使在訂單中也是如此。但英語訂單中要求用詞明確、具體。因此,譯者可以在翻譯前參考中英文的平行文本,了解兩種語言的文體結構,確保譯文的正確性。
譯者在翻譯時需對原文文本有全面的掌握,而不是僅僅按照原文逐點翻譯,因此在翻譯時不能僅僅按照原文每一條信息進行機械翻譯,應當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原文和譯文。尤其是商務英語自身的特點就要求了信息的準確性,如果譯者發現原文中有邏輯錯誤或是矛盾之處,應進行修改,確保原文文本的準確性,而不是一味的機械翻譯,最后產生不可挽回的錯誤。
四、結語
非文學文本的類型很多,有學者認為可以將除了文學文本之外的文本都可以歸為非文學文本。因此,譯者在翻譯非文學文本時首先需了解非文學文本的特點,之后再判斷原文文本的類型及其自身的特點,借助非文學翻譯的方法進行翻譯,以確保能夠完整的、準確的將原文文本信息譯出。
參考文獻:
[1]李長栓.非文學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關鍵詞 排球運動 損傷特點 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3-000-02
排球運動需要學生具有較好的身體協調性與身體素質,同時由于排球運動自身特點的存在,大學生在進行排球運動的活動中應充分掌握專業排球運動技能的與靈活使用能力。由于大學生在排球運動中需要做出快速移動、突然跨步、跳躍扣球等技術動作,一旦中途出現操作失誤,就必然會對學生的身體某些部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從而影響學生參加排球的興趣,所以做好排球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排球運動中大學生損傷的特點
首先是膝關節損傷特點:膝關節主要由股骨關節、脛骨關節、髕骨三部分組成,他們分別由韌帶、關節束、關節外部的肌肉肌腱連接在一起。膝關節部位的損傷主要是由于排球的一些技術動作需要膝關節處于130度到150度的屈伸,同時還要扭轉發力,而這個部位又是人體相對脆弱的地方,如果發力過猛就容易造成半月板韌帶損傷。大學生在進行排球運動發球與扣球動作操作的時候就需要很大的起跳高度,此時四頭肌就會瞬間做收縮動作,從而使得髕骨與股骨之間產生劇烈的摩擦,長時間下去就會引發多種關節疾病。
其次是肩關節損傷特點:肩關節通過軸關節組成,肩關節的關節囊很薄且處于松弛狀態,韌帶較少,所以肩關節呈現出靈活性高但穩定性差的特點,正是這種解剖學特點造成肩關節容易受傷的問題。若學生在進行排球技能動作的使用中出現了誤差就極易造成肩關節受傷,例如學生在控球的時候沒有對力量進行合理的收放或者扣球時臂膀甩動較大等都可能讓肩關節韌帶受到損傷。加之肩關節韌帶數量不多,一旦用力過大就會讓韌帶撕裂。不僅如此,肩部的肌肉實際上并不是很多,若準備活動做得不到位,一樣會造成肩部肌肉拉傷。另一方面,學生在運動中需要不斷的重復扣球動作,這樣就會加劇肌腱與腱鞘之間的摩擦度,時間久了就會引發肌腱腱鞘炎。
然后是裸關節損傷特點:裸關節主要有內側韌帶以及外側韌帶支撐,其中內側韌帶較厚,且只有一條三角韌帶,而外側韌帶則是有三條比較細的韌帶構成,因為外側韌帶本身比較細,所以承受力很差。在排球運動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作用力指向外側,那么就很容易造成裸關節受傷的問題。若學生在運動中身體轉向幅度較大,就會讓落地的腳在接觸地面的瞬間腳尖呈屈背狀態,此刻其外部韌帶呈現擠壓現象,從而導致內側韌帶拉緊度增加,讓內側厚寬的韌帶受到傷害。
最后是手腕損傷特點:人體的手腕由九個小骨頭組成,這些骨頭承擔著手部力量的傳遞與控制,最為薄弱的就是指關節的韌帶,通常在排球的進攻與防守中極易受到傷害;在常規的學生傳球練習中由于接發球姿勢的錯誤,也容易讓手指出現挫傷的現象。與此同時,在攔網的過程中,若手指位置在排球的下面,那么排球的沖擊力也能夠讓學生的手指瞬間脫位。
二、排球運動中大學生損傷預防的對策
首先,應加強學生的思想安全教育工作。大學生在進行排球運動之前,教師應為大學生普及運動損傷的特點與預防對策,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運動損傷對自己的傷害。另外教師應通過安全教育與組織紀律、體育道德教育理念的普及,強化學生的安全思想意識。
其次,運動前應做好合理的準備活動。通過在排球運動開始前進行準備活動,將有效的使學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得以提升。通過讓學生緩慢舒展身體各部位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拉伸肌肉,避免在排球運動中運動量突然增大的情況下造成肌肉的拉傷,幫助學生提前適應運動環境。
再次,應做好技術動作的規范。當代大學生對排球運動的技術規范掌握的較少,由于缺乏有效的運動訓練,所以相關技術動作掌握的并不標準,極易在使用中造成損傷。因此,在日常的訓練中教師應為學生普及標準的規范技術動作知識,然后親自為學生示范標準動作讓學生進行模仿學習,并要求學生加以訓練,并對學生訓練中出現的技術動作不規范現象進行糾正。從而提高學生排球技術動作的使用標準,避免由技術動作不規范造成的身體損傷事件的發生。
然后,應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強化練習。當前大學生力量、靈敏性、柔韌素質較差,動作僵硬、不協調,遇到一些較復雜、難度較大的技術動作或在運動量、強度加大的情況下就容易發生損傷。實踐也充分證明,當學生身體功能狀況下降或不佳時,其力量、速度、靈敏性、柔韌性、反應力及協調能力均顯著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參加排球運動易引起損傷。
之后,應強化醫務的監督工作,合理開展教學訓練。在教師組織學生參加排球運動訓練的時候,需要基于學生年齡、性別、身體素質等各方面的狀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通過對學生個人差異的分析,做好運動時間及運動量的合理分配,讓間歇性的增加運動負荷及強度,采用因人而異的教學理念進行排球訓練。與此同時,醫務室應提高監督力度,及時的對可能出現運動損傷的學生進行檢查、預防處理,從而規避學生運動損傷狀況的出現。
另外,需要對容易受傷部位的肌肉進行力量強化訓練。通過易傷部位肌肉的強化訓練,將提高學生該部位的功能,從而有效的預防運動過程中受傷狀況的發生。根據排球運動的項目特點及人體的解剖生理特點,肩、膝、踝關節和手腕部容易發生損傷,因此有針對性地加強這些部位肌肉的力量練習,對于預防運動損傷是必要的。如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就可以減輕膝關節的負擔,減少損傷;多做些指力練習,可防止關節挫傷;加強腰背肌肉的力量練習,可防止腰肌勞損。
最后,應做好場地的管理與器材的維修工作。排球運動需要借助運動場地及相關器材才能夠開展,但是當前高校內部的運動場地不足、器材老化、管理不合理,這就導致學生在進行排球運動的時候極易發生事故,同時這也為學生運動損傷的發生埋下了潛在的隱患。所以,高校應做好排球運動場地器材的建設、檢修、管理工作,定期進行器材的輪檢,一旦發現問題器材應及時進行修理或者更換,從而提高排球運動環境的質量標準。
三、排球運動中大學生損傷的處理方式
大學生在排球運動中出現運動性損傷是較為常見的,在常規的處理中一般使用休息與冰敷、壓迫以及抬高受傷部位的方法進行處理。
首先,學生在運動中出現關節韌帶扭傷、肌腱拉傷等問題時,需要學生在第一時間進入休息狀態,然后針對出現損傷的部位即刻使用冰敷的方式進行消腫去痛,并在外力作用下將損傷部位抬到高出心臟水平的位置處。一旦學生有運動性損傷現象,就不要對傷口進行摩擦,如果是簡單的擦傷,那么用消毒水擦拭即可。在扭傷問題處理中,一般冰敷兩三天后可以采用熱敷的方式加快好轉的速度。
其次,學生在運動中意外造成非關節處變形,此類現象多為骨折。此時,應利用現場存在的木板等硬度較大的物品將肢體骨折的位置進行上下固定。若學生是較為明顯的開放性傷口,此時醫務人員需要馬上用綁帶等工具進行加壓止血處理。如果學生身體有內容物穿出體外,應對學生進行保護,要求學生不要輕易活動;如果學生出現失血性休克應即刻止血、捏按人中等進行搶救。鑒于上述運動型損傷對學生身體傷害較大,所以校醫經過簡易的急救處理后,應該馬上與當地醫院進行聯系,呼叫救護車將受傷學生運送到醫院并簡介學生受傷原因與搶救經過后,由醫師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進行救治。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排球運動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經常出現運動性損傷等問題,所以本文對大學生運動損傷的特點及相關預防措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在未來的發展中,只有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安全思想意識、強化學生技術動作標準、做好學生排球運動性損傷的急救等工作,才能夠盡可能的減少運動性損傷事件的發生,降低運動性損傷對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幫助學生消除運動恐懼心理,提高學生參與排球運動、學習排球知識及技能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劉溢.淺談大學生排球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才智.2013(35).
關鍵詞:中醫學院;預防醫學;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2-0107-02
預防醫學是我國教委確定的普通高等醫學院校15門主干課程之一,我院2006年開設預防醫學課程,2011年建立預防醫學專業。在我院預防醫學短暫的發展過程中,在中醫藥文化氛圍極為濃厚的環境下,預防醫學的教學內容仍然沿用西醫院校的教材,沒有補充和突出中醫“治未病”思想,還存在較多的缺憾。為此,2012年我們對具有預防醫學課程的中醫學和護理專業學生進行了教學內容滿意度調查,以期為預防醫學課程內容改革提供依據。
一、材料與方法
1.對象。本校2012年2月~7月具有預防醫學課程的2010級中醫學專業學生共167人,2010級護理專業學生134人。
2.方法。采用現場調查的方法,對2010級所有具有預防醫學課程的學生在課程結束后進行調查。調查表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學習預防醫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學內容設置(感興趣的、沒必要的、需補充的、重點要講解的等)、預防醫學的用途、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及預防醫學課程總體的滿意度等。調查的選項包括開放性問題和選擇性問題兩種。調查前對學生進行了調查表信度和效度的檢驗,各個項目的信度系數均大于0.82,說明調查表達到了很好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調查表項目包括:你覺得有必要學習預防醫學嗎?你覺得目前安排的教學內容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你感興趣的內容是什么?沒必要講解的內容是什么?應補充的內容是什么?應重點講解的內容是什么?你覺得預防醫學在實際生活中重要嗎?你對老師的教學安排是否滿意?你對老師的教學有什么意見?你覺得預防醫學對你或家人有幫助嗎?教材有助于你了解預防醫學嗎?你覺得老師的講解是否激發了你對預防醫學的興趣?你會把學到的預防醫學知識推介給別人嗎?總體,你對預防醫學這門課是否滿意?
3.統計方法。利用Epidata3.0軟件建立調查表,并進行了兩遍核對。數據分析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
二、結果
301名學生中有285名學生填寫了調查表,其中中醫學專業158人,護理專業127人,應答率為94.7%。沒有參加調查的16名學生均為有事或有病請假未來上課。對預防醫學教學總體滿意度為98.2%。
1.預防醫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83名(99.3%)學生認為有必要開設預防醫學課程,277名(97.2%)學生認為預防醫學在實際生活中重要,272名(95.4%)學生認為預防醫學對自己或家人有幫助,并且有275人(96.5%)會把預防醫學的知識推介給別人。
2.預防醫學內容設置的滿意度。關于預防醫學內容設置共有四個開放型問題,分別是“感興趣的內容”、“沒必要講解的內容”、“需補充的內容”和“重點講解的內容”。72%學生對預防醫學中合理營養和食品衛生問題感興趣,18%的學生對環境衛生問題感興趣,10%的學生對疾病預防、臨床預防保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問題感興趣。81%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講解循證醫學、臨床經濟學評價和決策分析、衛生政策和衛生資源配置、衛生服務體系和衛生管理等政策性和理論性強的內容,12%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講解論文撰寫和診斷試驗等內容,7%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講解計算和概念等內容。98.5%的學生認為應該補充應用型的知識(包括常見病的預防、社會實踐、預防實踐、意外傷害、臨床故事、急救措施等內容),1.5%的學生認為應該補充與中醫貼近、中醫治未病的內容。97.6%%的學生認為疾病預防和合理營養、食品衛生的內容應該重點講解,1.3%的學生認為應該重點講解流行病學研究方法,1.1%的學生認為應該重點講解臨床預防服務保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內容。
97.2%的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滿意,2.8%不滿意;67.4%的學生認為安排的教學內容達到了教學目的,32.6%的學生認為沒有達到目的;97.5%的學生認為老師的講解有助于提高對預防醫學的興趣。
3.教材的滿意度。95.8%的學生認為教材有助于自己了解預防醫學,4.2%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其中98%的學生認為主要原因為與中醫治未病沒有結合。
三、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通過預防醫學課程的學習后,大部分認識到預防醫學的必要性(99.3%)和重要性(97.2%),并愿意把知識推介給別人(96.5%)。說明預防醫學的課程設置是很有必要的,使學生了解了預防醫學的重要性,才能讓其從思想和意識上重視,指導將來的臨床實踐工作。
對預防醫學教學總體滿意度為98.2%,但有32.6%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沒有達到教學目的,主要原因可能與教材的內容有關。從對教材內容設置的4個方面的問題:“感興趣的內容”、“沒必要講解的內容”、“需補充的內容”和“重點講解的內容”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學生對教材內容還存在一些意見,主要希望教材內容貼近生活、中醫等。4.2%的學生認為教材對預防醫學的了解沒有幫助,其中98%的學生認為主要沒有與中醫治未病結合。培養學生預防觀念的教材是提高預防醫學教學質量重要的一環,教材內容與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目前,盡管許多高等中醫藥院?;径奸_設了預防醫學課程,但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一直沒有具有中醫特色的本科教育規劃教材,基本上采用西醫院校的教材,其教材結構及內容仍然是公共衛生專業課的微縮拼盤,未能真正結合中醫各臨床專業的特點、性質和服務對象,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中醫藥院校學生對醫學體系和“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后防復”中醫三大預防原則的了解與掌握,制約了學生疾病防制觀念的形成及工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沒有適宜的教材的前提下,開展預防醫學這門課程時,應充分發揮中醫教學資源的優勢,結合學生需求,幫助學生逐步樹立中、西醫學防治疾病的思想,突出中醫特色,進行教學內容的補充和改革。
參考文獻:
關鍵詞:臨床醫學;預防醫學;教學效果
預防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1]。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樹立“大衛生觀”,掌握預防醫學基本知識,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國內很多一線教師致力于預防醫學教學改革研究,也嘗試將新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等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但收效不大[2]。筆者認為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故本研究采用調查法,在課程結束后了解臨床醫學專科生對預防醫學的認識與學習態度以及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并加以分析,以期從學生角度探討適合當代大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某??圃盒ER床醫學專業3個自然班164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對預防醫學的認知與學習態度、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等。由教師集中講解填寫要求,學生獨立填寫,并當場回收。為保證調查質量,控制問卷填寫時間(不超過15分鐘)。
1.2.2統計分析
運用Epidata3.1軟件進行資料錄入,并對數據仔細校對。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人口學特征
發放問卷164份,回收有效問卷164份,有效回收率100.0%。男生62人,占37.8%,女生102人,占62.2%,平均年齡(19.58±0.36)歲。
2.2學生對預防醫學的認知狀況及學習態度
2.2.1學生對預防醫學的認知狀況調查結果顯示,56.7%的學生認為學習預防醫學有用,43.3%的學生則認為很少用或無用。對于預防醫學課程主要內容,75.0%的學生認為環境衛生內容有用,90.2%的學生認為營養與食品內容有用,2.2.2學生對預防醫學的學習態度調查發現,62.2%的學生學習興趣強,14.0%的學生無興趣,2.2.3學生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調查結果表明,55.5%的學生認為板書教學有必要,79.9%的學生認為PPT教學有必要,95.1%的學生認為增加實驗課程有必要,93.9%的學生認為增加平時作業有必要2.3影響預防醫學學習效果的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學生預防醫學學習效果的因素依次為:學習動機不足(52.4%)、課程難度系數較大(50.5%)、教學過程趣味性不夠(47.2%)、與專業聯系不緊密(45.0%)、案例使用較少(33.8%)。另外,學生認為影響本課程學習效果的因素還包括專業課程任務繁重、課時安排偏少、課堂人數偏多等.
3討論
3.1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滿足教學需要預防醫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涵蓋內容較多,而現有學時安排較少,導致教師課堂教學壓力較大,學生學習負荷較重,不利于保證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適當增加學時數十分必要。此外,本課程內容較枯燥,學習難度較大,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圍繞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需要和特點,篩選重要知識點,突出實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難度。另外,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環境衛生、營養與食品內容有用,職業與勞動衛生、衛生統計和流行病內容無用。鑒于此,筆者認為可考慮調整教學內容順序,將學生認為有用的、愿意學習的內容和其他內容穿插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動力。3.2注重趣味教學,激發學習動機研究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不足,而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從事學習活動或維持已有學習活動,并使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3]。學習動機能夠促進學習活動,影響學習進程及學業表現[4]。實踐證明,教學內容趣味性較強時,學生學習動機較強,聽課效率更高。根據預防醫學課程內容特點,可以從下幾方面增加教學趣味性:(1)設計趣味性、生活化案例。比如學習職業與勞動衛生內容時,可搜集現實生活中影響較大的事件進行課堂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2)播放視頻。如學習環境衛生內容時,可選擇環境保護的宣傳片、環境污染導致的災難視頻等,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激發學習動機。(3)進行動畫設計。如學習衛生統計內容時,可嘗試設計動畫游戲以及動態圖形,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3.3合理選擇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調查發現,支持板書教學和PPT教學的學生占比較高,表明這兩種教學方法在預防醫學教學中有一定適用性,但PPT較板書更生動,故學生更傾向于此種方法。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比如學習環境衛生內容時,為加深學生感官認識,可利用PPT播放圖片或影像資料;學習統計學部分內容時,由于假設檢驗的步驟性較強,內容重要,如用PPT講解,播放速度太快,不利于學生掌握,可用板書講解,降低講授速度,更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綜上所述,結合學生對預防醫學的認識和學習態度以及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以符合學生特點為宗旨,以展現課程魅力為目的,合理進行課程設置,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玉娟,黃月娥,陳柏鋒,等.臨床醫學本科生《預防醫學》課教學現狀調查及分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1):99-103.
關鍵詞: 護理專業 預防醫學 教學改革
隨著醫學模式、疾病譜和衛生服務模式的轉變,護士不僅要完成臨床護理的任務,而且要能預防疾病,保護和促進健康,成為“既懂護理、又懂預防”的21世紀新型護理人才。教育部、衛生部明確了衛生職業教育教育改革的發展,應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辦學方針,要求培養融“預防、護理、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為一體的具有整體護理能力的實用型護理人才。預防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適應新形勢下醫學教學改革的要求,提高護理專業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結合我校生源的基本狀況,我對預防醫學教學狀況、制約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索進行分析,并進行探討與實踐,以期對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
一、堅持預防為主的思想,突出預防醫學的重要性
在護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預防醫學未被擺在適當的位置,教學課時少,教學設施不齊全,很多實踐內容無法開展。加之學生預防觀念淡薄,認為臨床治療和護理優于、重于預防,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把預防醫學的學習當作一般科普知識或生活常識,因而不重視,導致學習效果差。因此,強化預防醫學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端正預防醫學教學的指導思想,形成培養預防保健型新型護理人才的目標意識。其次,講好緒論課是轉變學生思想觀念、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通過緒論課教學,學生會對本學科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再次,結合三次衛生革命和建國以來我國預防保健工作的成就,以及近年來對一些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成功控制的事例,凸顯預防醫學在衛生事業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最后,始終貫穿群體觀念、環境觀念、大衛生觀念,使學生意識到衛生服務在內容上已經由治療擴大到預防服務,由病理擴大到生理、心理服務,由院內擴大到院外服務,逐步認識醫學功能的整體化、綜合化、社會化。
二、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優化教學內容
近幾年,預防醫學授課時間大多安排在基礎階段進行。鑒于學生在此階段尚未接觸到臨床護理醫學的內容,還不具備醫學方面的基礎知識,缺乏基礎醫學的理論支持,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所以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是十分必要的。同時,預防醫學教學內容也應依據不同專業的特點突出重點,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內容應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針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迅速發展對護士預防保健能力的需求,應將提供社區衛生服務所需的知識技能納入教材,創新構建護理專業預防醫學配套教材,從而使預防醫學教材及教學內容充分體現護理專業特色,以更適合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三、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傳統的教學采用教師+黑板+粉筆+教案模式,內容多以教材為主,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以老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由于沒有重視實踐教學,實習課很少。少量實習課也只局限在簡單的理化實驗、食物中毒、職業病案例分析及部分統計學練習。由于時間、條件的限制,學生沒有到社區、防疫部門及其工礦企業參觀實踐的機會,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不能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從思想上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盡快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充電,不斷更新知識,進行多種教學方法的探索,以增強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效果。在實踐中,我們進行了多種教學方法的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教學過程。以案例導入進行教學或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案例討論,可以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學知識點。比如在講解食物中毒時,可聯系我國2008年發生的“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在講解職業中毒時,可以聯系私企“苯中毒”事件;在講解環境污染時,可以聯系倫敦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痛痛病、水俁病等案例,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此方法能避免課堂教學枯燥無味,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帶著問題聽課,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再與實際情況相對照,從而能認識到預防醫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2.采取多媒體與黑板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多媒體教學是把文本、圖形、視頻圖像、動畫和聲音等運載信息的媒體集成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的信息技術。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的發展,這項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教學方面,在講解中利用多媒體插入一些與預防醫學內容有關的圖片、動畫或視頻,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加深直觀印象和擴大他們的視野,激發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如統計學中t分布的講解,可以運用Flas將不同自由度的t分布曲線圖形進行演示,這比直白的講述和固定的圖片更能讓學生直觀明了地掌握,從而起到更好地輔助教學的作用。但多媒體教學有所長也有所短,在教學中只能起輔助作用。如果過多使用或夸大它的作用,將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故在預防醫學教學中,我們采取多媒體與黑板相結合的方式,對重點、難點內容在黑板上演繹推理,講解詳細、透徹。
3.穿插運用預防醫學生活知識鏈接,體現預防醫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在護理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突出預防醫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在教學中聯系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就在身邊,很實用。例如,講到三級預防的內容時,就可以結合國情適當舉例。例如,在我國“SARS”流行期間,我結合疫情,給學生講解,造成“SARS”疫情的病原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傳染源存在,便極易造成傳播和流行。因此,為了控制疫情,必須做好“SARS”的三級預防工作,特別是第一級預防措施,如室內定期消毒、通風、注意個人衛生、適時戴口罩、改善飲食、適當體育鍛煉等,以及第二級預防措施,如每天組織學生體溫監測等。同時可將學校制定實施的“SARS”防治具體措施用三級預防的思路列舉、講明。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相關的理論知識,而且能自覺主動地做好“SARS”的預防工作。在授課中也可以適當運用趣味性的表達和例子以調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以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介紹自我保健的內容時,我說:“等大家都會自我保健了,所有的健康問題自己就解決了,多好??!”學生一聽就笑了:開玩笑吧?可能嗎?這時我借機點出:自我保健是有局限性的非專業性的衛生保健活動,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賴醫生”,強調的是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通過積極主動的自我保健來有效地防止疾病的發生,控制疾病的發展,將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這樣的小知識點使大家在笑聲中更加牢固地掌握。
4.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預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社會實踐是很重要的環節,可適時安排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工礦企業、社區醫療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充分了解預防醫學在衛生工作實踐中的作用。同時也應建立社區教學實習基地,帶領學生進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學調查,在實踐性教學中讓學生認識預防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應改善預防醫學實驗室條件,開放實驗室,播放實驗錄像等輔助教學手段,以向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學習空間。
總之,在新的醫學模式、疾病譜和衛生服務形勢下,結合護理專業學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而崗位要求不斷提高的具體實際,提高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盡管其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但我們應堅持不懈地加快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改革的步伐,積極進行有效的探討與實踐,以培養出適應現代臨床護理實際需要的實用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莊勛,李百勝,朱和新等.對預防醫學教育國際化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2).
[2]王玉榮.新形勢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5,12(1).
[3]邱偉,李小波,羅江洪等.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8).
推動著預防醫學理論的研究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無病就是健康”,這一概念在20世紀30年代被否定,代之以健康意味著“結實的體格和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地發揮其作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簡稱WHO)成立,提出了“使所有的人都盡可能地達到最高的健康水平”的目標,這就更新了醫學的目的,即醫學不僅是治療和預防疾病,還有保護健康和促進健康的功能.聯合國衛生組織(WHO)對健康是這樣定義的:健康乃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這一健康觀的提出,標志著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其中包含著社會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對預防醫學理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社會進步推動著預防醫學理論研究朝著社會化方向發展
2.1預防醫學向社會預防為主的方向發展.隨著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預防醫學的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人們認識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賴于社會.危險因素和高危人群的研究對預防醫學探索病因和制定預防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要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必須使醫學更加社會化.深入地進行健康教育,引導群眾合理消費,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醫學社會化的一項重要任務.
2.2預防醫學朝著防病與保健相結合,向促進健康、提高生命質量和人口素質的方向發展.預防醫學的研究己不局限于疾病的預防,而是更加重視促進健康、提高生命質量和延長壽命,為此,營養學、食品衛生學和運動醫學的研究在預防醫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工業迅速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城市綜合性污染可導致總死亡率、惡性腫瘤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提高,先天性畸形發生率上升,因此,必須將保健作為預防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2.3環境與健康問題成為預防醫學的熱點.21世紀人類面臨四大問題:人炸、環境污染、能源匱乏、疾病控制.環境污染問題已引起全球的關注,預防醫學應積極參與解決環境與健康問題,特別是對環境中有害因素的允許量和消除方法,環境中微量有害因素長期危害性的研究尤為迫切.
2.4重視心理、精神和行為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成為預防醫學發展的一個新趨勢.現代工業化社會的特點是:節奏快,競爭激烈,經濟和生活壓力加重,精神壓力大,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心理、情緒問題增多.家庭破裂造成兒童心理障礙;社會變革下的就業環境、人際關系的心理適應能力;家庭、婚姻、性觀念和現實的應付能力;還有吸毒、酒癮、賭博等社會惡習帶來的心理、精神問題,都需要心理衛生教育、社會的關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國是世界上自殺發生率較高的國家,而我國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網絡建設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群體的需求.
3新技術為預防醫學理論創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3.1計算機信息技術和發展促進了預防醫學的發展.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Internet為代表的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已經極大地改變了科學研究和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醫學信息網的建立,使個人與國際上相關的研究機構進行快速聯接成為現實,為世界范圍的疫情通報查詢、文獻檢索與信息交流及遠程會診和專題討論等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預防醫學的發展.同時先進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在探索疾病的發生原因和疾病進程的多因素研究中幫助研究者更清楚地了解到客觀事實.
3.2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等學科的發展以及基因工程技術的廣泛應用,各種疾病的病因更加明了,各種預防措施更加科學有效.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出多種高效疫苗,為控制和消滅一些傳染病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在分子生物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下,將會有更多的傳染病從控制走向消滅,一些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病也會得到全面的控制.一些常用的基因研究技術如DNA重組、基因克隆技術、DNA測序、核酸雜交等開始應用于預防醫學實踐中,開辟了疾病控制的新途徑.
3.3應用現代社會學的觀察方法,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導致了對健康認識的觀念轉變.認識到健康與疾病問題,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問題,而且還涉及到整個社會,如疾病的預防,健康的促進所采取的任何策略和措施的實際運行,都必須要得到廣大居民的共識和全社會的參與.
3.4高精度分析技術的不斷引入,大大提高了預防醫學對疾病的監測水平、預防效果,使得更多的危害可以被揭示和確認.
4新問題的出現
對預防醫學理論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4.12003年的SARS疫情在全球的暴發流行以及近年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使世界各國的公共衛生體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也對預防醫學的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相當一部分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威脅仍然存在,直接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解決這些傳統的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并應對新型疾病的威脅仍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嚴重的48種疾病中,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占40種,占病人總數的85%.全世界每年死于傳染病1700萬人,傳染病在我國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近年來,一些已被控制的傳染病又呈死灰復燃之勢,霍亂、肺鼠疫、結核病等都發生了傳染幾十萬人以上的流行.新的傳染病不斷出現,近20年來,新增加了30多種新傳染病,如艾滋病、軍團菌病、萊姆病(Lyme)、埃博拉出血熱(Ebola)、拉沙熱(Lassa)等.
4.3非傳染性慢性病對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以上,是各種殘廢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據統計,我國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腫瘤、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目前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
4.4地方病和職業病將長期存在.我國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種最多、分布最廣、危害嚴重的國家.目前我國有5.1億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區,缺碘不僅引起地甲病和克汀病,而且缺碘還會導致兒童智力低下.我國現有1000多萬智力殘疾人中80%由缺碘所致.由于水、煤含氟量過高所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全國約有3000萬氟斑牙患者和260萬氟骨癥病人.我國有5個省區的部分地區屬貧硒地帶,缺硒可引起克山病、大骨節病和心腦血管病.隨著工業的發展,特別是鄉鎮企業的迅猛發展,我國職業病迅速上升.塵肺病人、慢性職業中毒、急性職業中毒、急性農藥中毒等每年都大量發生.
4.5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隨著社會的變革,工業化、都市化進程加快,家庭、社會結構的變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趨勢.美國資料表明,門診病人中半數屬于心身病,我國大城市約占1/3.心身病是指由于精神緊張、情緒壓抑等原因引起的器質性疾病,如高血壓、神經衰弱、抑郁癥等.此外,酒精和其他藥物依賴也在急劇上升.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僅危害個人健康,而且影響家庭和社會安定.
4.6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日趨嚴重.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問題,我國已進入標準型老年社會,60歲以上老人占人口總數已超過10%.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比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多,而且解決難度也大.據抽樣調查,全國近30%的老人健康狀態較差或很差;上海市對5000名老人進行的隨機抽樣調查,老年癡呆癥在65歲組發病率為4.86%,75歲組為12%;老年人70%患有多種慢性病.預防老年病和提高老年人群的無殘疾預期壽命,是預防醫學面臨的新課題.
5采取有力措施,加強預防醫學理論創新研究
5.1大力開展應用型預防醫學科學研究.開展預防醫學工作必須依靠科學.預防醫學科學也只有與公共衛生和疾病控制工作相結合,才能更具有生命力.當前公共衛生和疾病控制中的許多問題,需要開展科學研究,需要盡快給出答案.同時,對可能在未來出現的問題,如病毒對抗生素的抗藥性、生態系統的破壞、食品和藥品安全、公共衛生的國際合作等應該進行前瞻性、多學科的研究,提供有關的預案措施.
5.2努力實現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當今科學發展中綜合的趨勢更為突出.現代生態學在更大的時間和空間上實現了多學科的綜合,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連接起來,人類社會可納入到整個地球生態系統中,預防醫學的研究也日益重視多學科綜合研究和對復雜過程的總體研究.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開放性系統,在復雜多變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健康受到多層次多因素的影響,至今很多疾病的病因尚未弄清,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不能保留在割裂的單科研究和籠統的語言描述上,宏觀的綜合研究和分析至關重要.
5.3研究方法上宏觀與微觀并重.首先從宏觀上對疾病分布規律和流行環節以及對健康的因素進行研究仍將是預防醫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然而僅從宏觀上研究,沒有微觀研究不能最終闡明原因和確定具體的流行過程.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技術的成就為預防醫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的微觀研究已在疫苗的研制、早期的診斷、發病機制和環境生物學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因此,預防醫學的基礎研究必須采取微觀和宏觀并重的方法.
5.4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預防為主”始終是我國衛生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針.必須在政府層面上加大工作力度,通過制定規劃,明確完成規劃目標的相關政策及保障措施,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使“預防為主”方針得以落實.在資金的投入上,要能夠保證“三級預防”的策略貫徹落實.樹立“大衛生”觀念,相關部門密切協調、配合,共同完成重點疾病防控目標以及政府的疾病控制政策.重點突出、淺顯易懂、廣泛深入地宣傳預防醫學知識,讓群眾自覺與不健康、不衛生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作斗爭.
1.重視預防醫學基礎理論教育,并在教學中突出其專業特點
近年來,國內有關在醫學教育中加強預防戰略教育的呼聲甚高,對此國家主管醫學教育的政府機構和學術團體都十分重視加強預防戰略教育的問題,曾多次召開專題學術研討會研究對策。我們認為,加強預防戰略教育應貫穿于醫學教育的全過程,既體現在理論教育上,又充實于現場實踐中,非預防專業預防醫學基礎理論教育應體現其專業特點。對學校醫學專業,國家教委在《普通高等學校醫藥??苹疽幏丁分忻鞔_規定了該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和主要分配去向。根據《規范》要求,我們認為該專業預防醫學的理論教育應突出以下內容:①加強方法學教學,主要是醫學統計學和流行病學方法,使其熟練掌握群體健康狀況的研究方法和技能,為開展學校衛生工作打下堅實基礎。②加強預防保健策略和措施教育。初級衛生保健是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的關鍵,學校衛生室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直接擔負學校這一特殊人群的衛生保健和醫療服務工作,通過教育使其加深對初級衛生保健的認識,熟練掌握初級衛生保健的內容、實施步驟與要求,并增強其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③重視學校健康教育,包括熟練掌握學校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如青少年常見病防治,如何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行為習慣、青春期教育及心理衛生教育等)、一般技能、方法和效果評價方法等,其中部分知識和技能可與其它專業課(如學校衛生學、教育學)結合起來培養?;谏鲜稣J識,我們在學校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理論教學中有的放矢地突出重點內容,為下一步實踐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加強預防醫學實踐教學,堅持“教學一科研一服務”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醫學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正如基礎醫學的教育需有相應的專業實驗室,臨床醫學教育應有相應水平的教學醫院一樣,預防醫學的教育也必需有其實踐場所。因此在城市或農村建立預防醫學教學基地,加強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中加強預防戰略教育的需要,也是非預防專業預防醫學教學改革的需要。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對加強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對學校醫學專業如何開展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探討的不多。我們在教學中堅持了“教學一科研一服務”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正確處理好三者間的關系,取得了較好效果。①在“教學一科研一服務”相結合的問題上,堅持教學和科研應眼務于社會和人群健康的需要。社會和人群健康的需要來源于社會調査,為此我們深入到市區多所中學,了解學校衛生工作現狀及需求情況,初步擬定出有待研究的課題。其中有些問題出乎我們預料,如調査發現,不僅青少年生長發育和常見病防治(如齲齒、視力低下、脊柱彎曲等)是學校衛生工作需要常規研究的課題,而且校方還提出了諸如青春期健康教育、青少年不良行為干預(如吸煙、飲酒)等方面的研究課題。初步調査使我們在教學內容和科研選題方面開闊了視野,并在幾年的實際工作中對本市青少年健康和行為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系列研究。系列研究的專題包括:青少年血壓及影響因素分析;初中學生視力低下及影響因素調査;初中學生齲齒及口腔衛生習慣調査;中學生吸煙行為及影響因素調査;初中學生性生理及性心理狀況調査等。對調査中發現的患者(如齲齒、視力低下)及時給予矯治或建議治療,并把研究成果及建議反饋給學校,用于指導青少年常見病防治及不良行為干預。如在調査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先后就如何預防青少年高血壓、齲齒、近視及如何控制青少年吸煙等問題向校方提出過建議,這些建議深受老師和學生家長的歡迎,有的學校主動提出與我們建立固定聯系,協助他們做好學校衛生工作。②周密安排實踐教學全過程,注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培養。根據現行教學計劃,學校醫學專業的實踐僅2周半,這期間除完成一項專題調査外,還需講授一堂衛生保健課。要使短暫的實踐教學獲得最佳效果,帶教老師必須事先做好充分準備,組織協調好專題調査的每一環節,使學生有充分實踐的機會。經過周密安排,多數學生在專題調査結束后都能獨立地撰寫出具有相當水平和學術價值的調査報告或研究論文,實際工作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3.小結
對學生不感興趣的原因進行調查,有152人(85.4%)認為預防醫學課程理論內容枯燥;有141人(79.2%)認為衛生統計學抽象、難懂不愿學習;有55人(30.9%)認為所學內容與專業無關;有76人(42.7%)認為該課程為考查課,不予重視。
2對目前教學的建議
目前,我?!额A防醫學》課程的教學情況為:衛生統計學部分理論20學時,實驗(通過計算器進行)20學時;流行病理論32學時,實驗16學時;衛生學(環衛、營養)共理論16學時,實驗4學時。通過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86%的學生認為應該將《預防醫學》課程由考查課改為考試課,這樣可加大學生學習的重視程度;有94.3%的學生認為統計學實習應改用計算機,通過統計軟件來完成數據分析;有43%的學生認為應增加統計學理論學時教學;31%的學生認為應增加流行病學理論的教學,有28%的學生認為應增加衛生學理論教學。說明較多學生對目前的《預防醫學》教學的方式、內容、方法等存在不滿,需要探索新的、能提高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
3實驗組學生學習效果評價
必要開設預防醫學綜合性實驗項目;有94.2%的學生認為通過SPSS統計軟件的學習可以加強統計學部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有助于理解統計分析方法的條件,并希望以后繼續學習SPSS軟件;67.4%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學時數不夠;有97.7%的同學對補充內容的學習感興趣;并與以往的教學方式相比,更喜歡后者。
4討論
現代醫學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新形勢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實用型醫務人才,這就要求醫學教育必須適應現代醫學的發展需要,在醫學教育中加強預防戰略。教育部曾指出“加強對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同時在“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改革”中專門設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通過幾年的實踐,許多學校認為在醫學教育中必須加強預防戰略的教育,并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如改變課程設置,增加預防醫學課時數等),而且結合社區醫學教學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既可使學生形成大衛生觀念,增強預防意識,又能培養學生預防思想與獨立工作能力。本次研究表明,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課程不怎么感興趣,一是由于理論太枯燥,教學方法有待改進;二是統計學與流行病學內容相對抽象、很難理解。但是,這兩點是預防醫學課程的自身特點,和醫學基礎課中《醫用物理學》等有著共性,關鍵在于,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本研究中,學生對學習SPSS軟件很感興趣、熱情很高,如果在醫學統計學理論教學中,加入SPSS軟件有可能改善理論教學的枯燥效果,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課堂互動較少。
關鍵詞:中醫特色 預防醫學 教學改革
一、加強教學基本建設
1.加強專業建設
專業建設是每一學科基本的教學條件之一。尤其是中醫院校開設的預防醫學專業,在專業方向上存在著很大的優勢,因為深厚的中醫學理論與預防醫學專業存在著天然的結合點,中醫在早期就提出中醫治未病的成熟理論,這就使中醫院校的預防醫學專業就業方向更靈活,專業口徑更寬闊。因此,探索建立交叉學科專業,實施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是中醫院校預防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學活動的主導,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高校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保證。針對中醫院校預防醫學專業屬于初期發展階段,師資隊伍比較薄弱的特征,教師隊伍建設應以引進和培養有資歷、有經驗、有科研能力的學科帶頭人為首要,以培養、穩定骨干教師隊伍為重點,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建立一支數量夠、素質高,結構合理、業務優良、治學嚴謹、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同時,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向預防醫學專業教師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機制,確保專業教師隊伍的數量和質量。
3.加強課程和教材建設
隨著國家對社區建設的逐步重視,投入的進一步加大,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更多的將走向社區工作,因此,為突出中醫院校預防醫學專業的特色,修訂適于中醫院校該專業發展的教學培養方案,如將中醫基礎理論、針灸、推拿等中醫特色學科融入預防專業的學習中,讓學生畢業后在社區工作中技能更多,能力更強。同時,為了宣傳、突出預防醫學的特點,開展優質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推動課程建設的有效形式。建立中醫特色的預防醫學“五大衛生”的教學梯隊,嚴格主講教師崗位資格,嚴把教學質量關。
教材的質量直接體現著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發展水平,也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教材建設。要突出中醫院校的預防醫學特點,可能在教材建設上還存在著學生無教材或無材可參考的現實,因此,組織教學團隊,編寫適用于預防醫學中醫特色學科的教材是主要任務之一。同時,我們應吸收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不能滯后于現代預防醫學的發展,應緊跟全國西醫院校預防醫學的大發展,并突出中醫特色。
4.加強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要建立和完善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多功能實驗室和校內外實習基地,充實專業課實驗室設備,改善實驗教學條件,積極開展學科具代表性的實踐教學內容。同時,探索中醫、中藥與預防醫學結合的實驗教學內容,多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5.加強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建設
畢業論文是預防醫學專業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是學生綜合素質和科研能力的一項主要表現形式。論文寫作的好與壞,直接反映了學生在學校、醫院、疾控和監督所所學基本功是否扎實及科研能力的強弱,也是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必須加強管理,確保質量。從實驗的選題、開題、實施及統計分析都應嚴格按照專業要求來做,不能與臨床醫學生要求一樣,因為,我們著眼的是整個人群的監控和環境,并最好能突出中醫特色。
二、加強專業教風與學風建設
教風建設是建設良好學風的基礎。教師應當模范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治學,為學生樹立典范。學風建設是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學習習慣??硷L考紀是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要加強考風建設,采取得力措施,嚴格考試紀律,杜絕考試舞弊現象。
總之,教育質量是學院的生命線,是高校賴以生存的根本。學生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招生、就業、社會聲譽和經濟效益。學生的質量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外語水平。學生運用外語的閱讀能力、聽說交流能力,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等,都是專業教師在日常學習中指導學生的方向。二是信息處理能力。包括學校是否開設了計算機公共課,學生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能力,以及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專業學生是否熟練掌握相關專業軟件,如營養與食品衛生的計算器,流行病與統計學的SPSS等相關軟件。三是科技創新能力。中醫特色的預防醫學藥兼顧中醫和預防兩個方向,因此,平時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將中醫基礎與預防疾病有機結合,對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科技論文都很有幫助,也為大學生進一步從事科學研究開闊了口徑。四是融入社會的能力。作為預防專業的學生,工作對象是整個人群,因此,將堅實的課堂知識和工作特點有機結合起來,是我們中醫院校預防專業學生平時培養的重要能力。
對中醫院校的預防醫學專業,要逐步凸顯特色,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還需要領導的重視,增加教學投入,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學生也應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全面培養自己的能力,將自己的專業特色體現到社會當中去。
參考文獻:
[1]朱惠蓮,洪微,張作文.我國預防醫學研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生命科學,2006,(01).
[2]孫濤.中醫治未病[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
[3]王宏.預防醫學專業高級人才素質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5,(08).
[4]鐘貴良,梁維君,劉愛忠,楊光凡.新的公共衛生形勢下深化流行病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03).
[5]王蓓.提高預防醫學專業流行病學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