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會監督開展情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會管理;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8-0-01
一、分析當前事業單位在財會管理中的現狀和問題
1.政府的管理力度欠缺。由于政府管理力度的欠缺,從制度和職能上,限制了政府推進和協調作用的有效發揮。政府下屬的各監察部門和審計部門實施全面核準和檢查事業單位的財會日常會計資料的管理工作,但分析某些項目時,管理部門之間的缺乏橫向溝通,往往在實施檢查過程中出現多頭管理的現象,從而約束了有效的共享和協作信息和資源,使管理效率低下,導致資源出現浪費現象。 在某些事業單位財會管理工作中,雖然實施會計委派制,會計人員直接由財政部門管理,但往往在職能和制度上受到組織和人事以及紀檢等眾多業務部門的約束,管理效果也并沒有得到提升。
2.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往往受到會計委派制的約束。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委派制在我國財政部門實施以來,由于會計人員與被委派單位隸屬于不同的管轄關系,很大程度的發揮了促進國家財會監督和管理工作 ,但是,由于會計人員工作的輪換性質,導致事業單位的具體財會情況會計人員了解得很多,而獨立性存在于會計人員與事業單位之間,由于工作的原因,往往出現孤立和排擠會計人員的現象,抑制了財會監督和核算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由于委派工作的因素,會計人員在原有單位的升遷機會受到影響,因此說,會計委派制約束了會計人員的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審計部門的管理體制不到位。由于審計部門的管理體制不到位,限制了審計工作的獨立開展。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審計部,隸屬于政府的下屬部門, 在開展審計工作時,需要向政府反映審計工作中的問題,但問題一觸及到上級審計機關與本級政府的矛盾時,政府就會壓制審計工作,審計部門就會失去獨立性,往往由于這些重大問題的因素,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受到限制。同時,由于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和審計制度的不健全因素,約束了有效落實審計工作相關的部門職責,往往會出現監督工作滯后和會計工作失職的現象,甚至會導致有法不依的重大審計責任的出現。
4.在事業單位內部財會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由于沒有健全的事業單位內部財會監督管理 內部控制機制,難以形成必要的設置和控制財會人員的崗位職責,制度建設起不到有效監督內部各控制環節和強化會計工作管理的作用 。同時,由于會計人員缺乏責任心,在審核財會原始憑證時,往往出現不嚴格把關現象,導致不合法的憑證常常出現。另外,有些單位頻繁的變動財會人員,甚至有些會計人員根本對財會工作就是一無所知,降低了事業單位財會管理工作水平 ,甚至出現單位領導制約會計人員的工作的現象,把領導要求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約束領導的管理將被徹底摧毀。
二、解決事業單位財會管理的問題途徑
1.強化財會管理職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事業單位的財會職員要想更好的完成工作,需要對金融學和統計學,以及經濟學和財會學,還有審計學和會計學等相關領域的學科知識予以熟悉和掌握,對最起碼的財會管理制度予以了解,便于對財會管理的考評機制和內控制度進行設計。目前,在會計一線的崗位上,有很多不具備會計職業資格 的員工均在工作,他們缺乏會計從業者的能力和資質,在財會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上,與會計持證人員相比欠缺專業化和精細化。因此,需要亟待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個人專業素養和工作技能進行切實提升,以彌補事業單位財會管理人員基礎理論知識方面的欠缺,財會管理部門應把培訓員工會計制度和會計法等為內容的理論知識的強化,當作當前的重點工作來抓,從而推動會計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
2.構建和諧、健康、平穩的財會管理環境。事業單位財會部門的領導應轉化觀念,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廣大職工,做好先鋒模范作用,對規章帶頭遵守,以身作則積極對相關規范和法規的權威性給予維護,做到規章、法規面前人人平等; 當然和等不良行為在財會管理中出現是難免的,但必須堅決做到嚴懲違法操作規章的人和事,發現一例查處一例,絕不給這種不良行為提供滋生的土壤。
3.倡導推行有序結合外部和內部監督機制。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事業單位要努力建設運營高效有序的監督機制,同時,為了使財會監督的效益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需以政府的行政執法力量為依托,對事業單位的財會管理行為進行規范,使有法可依和違法必究的原則得到徹底的落實。另外,為推動會計管理機制應有效能的發揮,各單位的財會管理主體需要進行明確的分工,形成權責統一的機制,建立有效得力的措施,一旦出現情況可以實現迅速應對,樹立良好的財會管理工作作風和管理習慣,堅決遏制財會管理中 的拖延和優柔寡斷,以及扯皮和推諉等習性的出現。 為促進財會管理監督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各職能機構部門需要把管理意識和效率提高上來,事業單位財會管控職員應具備責任意識,對各方監督自覺接受,積極努力的做好本職工作。
4.強化資金管理,實現效益最優化。單位各項開支的經費都來源于財會資金。 在當今市場經濟背景下,利用事業單位財會部門的資金也需要建立在對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的服從上,一切資金的使用都要以經濟效益的提升和創造出發,顧全大局,正規、科學、精細化的利用好資金,把資金運用到刀刃上,使其真正發揮效益。同時,為實現資金運用最優化,資金的利用要提前制定預算規劃,資金正式運用時還要進行系統審核規范,這有利于避免資金耗費過多和財會資金支出的節省,以及財政資金收支維持基本平衡 。此外,要改善和健全財會部門制度機制,實現審批流程的嚴格規范化,當發現新增的預算項目缺乏科學性時,需要及時組織審批,堅決杜絕不透明和不正當以及暗箱操作資金的使用。
綜上所述,很多問題存在于事業單位財會管理之中,事業單位的財會管理部門應順應經濟改革大潮趨勢,結合實際,從源頭上,徹底解決這些問題。財會人員要從思想上充分的認識到財會管理工作方式轉變的必要性和財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強化資金的使用和劃撥的規范化,實現財會管理制度體系的相互制約性和規范性以及科學性,從而為國家增創效益服務。
參考文獻:
[1]劉艷.現行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影響探析[J].時代金融,2013(03):50,52.
[2]郝金俠.對事業單位財會監管問題的幾點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22):70-71.
關鍵詞:財會管理 規范化 業務學習 過程控制
引言
財會部門應該以質量管理實施為契機,進行財會規范化管理,通過完善的制度建設、明確的崗位職責、量化的考核標準,以任務目標、責任目標、素質品德目標和學識能力目標,嚴格要求財會人員,充分調動財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把質量管理“過程控制”、績效管理的“考核意識”與規范化管理的“結果管理”有機結合,以質量管理深化財會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提升財會規范化管理水平。面對新的形式需求,財會規范化需要進步高效管理。
1、當前財會規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業務學習不深入,實際操作不認真。部分學習流于形式,有關操作規程中明確規定的問題仍然把握不準,以至在操作的時候造成差錯。
1.2 思想認識不到位,達標創優標準低。有的行對規范化管理深入開展認識不到位,思想沒有壓力,工作缺乏動力,不能按照“嚴、細、實”的要求操作業務,缺乏敬業愛崗,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1.3 有些人員在規章制度執行中不能一如既往、認真堅持,不能按業務操作流程辦理每一筆業務,存在事后補辦的現象,存有檢查前突擊整改的情況,沒有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2、改進和加強財會規范化管理的思路
2.1 健全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和質量考核監督機制。合理分解目標,將任務量化并落實到人,使各盡其職,人盡其才;理順工作關系,體現既分工又協作的工作程序和整體意識,克服各自為政的現象;落實質量考核責任制,樹立正氣,克服老好人的思想,建立包括出勤、學習、交接、工作質量和 服務態度在內的各項考核制度 。在工作實踐中把規章制度、工作標準與每個人的工作效果統一起來 , 把貢獻與報酬結合起來,嚴格落實各項制度與操作程序,以促進財會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2.2 加強監督檢查。充分發揮日常監督職能,明確坐班主任的職責和工作權限,重點理清一線員工的思想動態,抓好組織紀律,崗位練兵工作,協助主管領導處理好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做好業務協調和重要業務的審核工作,主要應把握好微機操作、進出人憑證、人員業務交接、出庫人庫等“四個關口”,認真填寫日志。強化坐班主任事前、事中檢查監督,按月(季)開展自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三是上級聯社定期不定期地對下級聯社進行檢查輔導,幫助排疑解難,促進不斷整改。四是在具體工作中,采取對照財會工作規范化標準逐條自查的方法,找出不足,盡快糾正。通過經常性的監督檢查,保證各項制度、辦法的貫徹執行,杜絕違規操作和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
2.3 加強學習,掌握規范化標準。因此,實現財會工作規范化管理,首要的任務就是學習,熟練掌握規范化標準。財會人員要把學習規范化標準與學習規章制度結合起來,弄通標準與規章制度的內在聯系,加強對問題的理解;把學習規范化標準與工作實際相結合,找出差距,明確今后努力方向;把學習規范化標準與個人的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克服惰性和舊習,建立嚴格按標準、規范化運作的工作程序。
2.4 廣泛開展多種形式、多內容的業務培訓活動。要圍繞著財會工作規范化管理的要求,加大業務理論和技能的培訓力度,加快培養專業技術骨干,全面提高財會人員業務素質。對現有從事會計出納人員情況進行一次普查,弄清財會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類別和業務水平,然后制定分層次的培訓規劃。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要求在培訓內容、培訓進度和培訓時間上應有所區別。培訓工作應該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干什么、學什么、懂什么、專什么,學以致用,立竿見影,以此盡快地適應本職崗位工作。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全面的業務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開展互查觀摩學習活動,及時交流總結經驗。要有組織、有目的的召集基層負責人和會計出納業務骨干,圍繞財會工作規范化管理主體進行互查,通過觀摩學習,總結交流工作經驗,討論加強財會工作規范化管理工作的具體問題和工作難點、疑點,統一工作方法,達到相互幫助共同促進的目的。
2.5 組織考核評比。由上級抽調縣聯社的會計部門負責人和業務骨干,組織開展考評驗收工作并實行獎勵與處罰,通過此項工作,既考評了被查單位的工作,交流了經驗,又培養壯大了考評隊伍,使參加的人員進一步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從實踐到理論上明白財會規范化管理的目的與要求,為促進財會工作上臺階、上等級打下基礎。
2.6 關心基層行會計出納人員的工作和生活。基層信用社的會計出納人員處在工作第一線,工作任務繁忙,責任重大。因此,各級聯社領導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與關心職工生活,為職工辦實事結合起來,作為基層行實現財會工作規范化管理的 重要環節抓緊抓好。單位領導要經常與財會人員開展談心活動,溝通思想,交流感情,認真聽取財會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關心他們成長進步,解決他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充分調動廣大會計出納人員的工作 積極性,促進財會規范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3、以質量管理深化財會規范化管理,全面提升財會規范化管理水平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不斷建設和農民群體法制意識的提高,村集體逐漸將關注點轉向村級財務。盡管村級組織在財務管理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村級財務還是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加強財會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財務公開活動、建立監督委員會、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實行崗位責任制五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村級財務;監管;規范;財務制度
2013 年6 月27 日,我國農業部、財政部、民政部、審計署聯合《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意見》,就做好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對完善我國農村會計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促進了我國的村級財務管理事業的發展。
一、加強財會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村級財務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工作人員有較高的要求,財會人員的專業知識和道德操守直接影響到村級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必須加強村級財會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 培訓現有財會人員
定期組織會計專業知識培訓活動,要求全體財會人員參加培訓,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表現優秀者獲得名譽或物質獎勵,表現較差者給予適當的懲罰,以此提高村級財會人員參加培訓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除了對會計專業知識進行培訓外,還應向財會人員宣傳相關的法制法規和會計從業人員應遵守的職業道德操守。同時,為了實現村級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還要對財會人員進行計算機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使村級財會人員能熟練使用office 辦公軟件和金蝶、用友等常用會計軟件。
(二)引進一批專業會計人才
實行公開聘用制,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招聘,只要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和符合崗位的其他要求,即可參與村級財會人員的公開招聘。同時,在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儲備庫,定向培養專業知識過硬的村級財會人才,引進一批專業的會計人員,提高村級財會人員的綜合水平,從而提高村級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二、開展財務公開活動,增加財務透明度
(一)規范公開內容和時間
逐項逐筆地公開村集體的財務開支,必須公開法制法規要求披露的內容,例如:計劃生育罰金、養老保險基金、貧困家庭補貼等。同時,根據制度的變化和農村的實際情況,村級組織可以適度地增加或減少村級財務公開的內容,使村民對村級財務狀況有全面的、詳細的、真實的了解。
應該定期開展財務公開活動,至少每季度開展一次財務公開活動,年末還應該公開本年度的財務總結報告。發生財務開支較頻繁的村級組織,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每月進行一次小型的財務公開。
(二)規范公開形式和流程
利用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共同傳遞村級財務的管理情況,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直觀地顯示該村在某一時期或某一時點的財務狀況,非財務信息能夠更好地幫助沒有會計專業知識的農民群體了解村級財務狀況,兩種方式的結合能夠同時滿足審計監督人員和普通農民的需要。村級組織可以通過專欄展板和農村官方網站的平臺進行財務公開,適當地輔以廣播、公報、電視等方式。并且,對于發生頻率較大、占村級財務開支比重大的重點事項,應當予以醒目位置或突出標志,不斷創新和豐富村級財務公開形式。
公開的村級財務,由財會人員編制出來后,先由相關負責人和監督委員會審計監督,然后上報給鄉鎮政府,通過所有人的審核簽字后,村級財務才進行正式的公開。
三、建立監督委員會,加大民主監管力度
保證財務的真實性和規范性是村級財務管理的重點,也是加強村級財務監管的有效渠道。為此,應當建立監督委員會,對村級財務管理實行民主監督。
(一)民主選舉監督委員會
監督委員會的會長應由專業的審計監督人員擔任,并聘請兩至三名工作人員,進行日常的監督工作。監督委員會的其他委員由村民大會或村代表會議公開選舉,選舉應當實行規避原則,與村級干部、財會人員有親戚關系的不能參與選舉,這樣有利于選出德高望重、作風正派、為農民群眾謀福利的委員,最后當選的委員要簽署責任協議書,明確作為監督委員會委員的權利和義務,同時要進行相應的教育培訓,培養委員正確行使自身權利和履行自身義務的綜合能力。
(二)實行全過程監督
監督委員會不能僅僅只監督財務的公開,應該實行全過程監督、動態監督,從項目開支的申請到村級財務的審計,都要進行密切的關注,做到事前審核、事中檢查、事后審計,避免相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謀取個人私利。監督委員會一旦發現不合理、不合法規的地方,應當責令相關人員改正,并如實向上級反映,保證村級財務的真實性、規范性和透明性。
四、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村級內部控制
加強村級財務監管就要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通過制度提高約束力,保證村級財務管理的有效運行,保護農村的集體財產,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達到財務監管的目的。
(一)加強村級債務債權管理
村級組織應當按照“量入為出”的原則,嚴禁借款興辦公益事業,彌補虧損;嚴禁以任何名義向其他機構或個人借款,或者為他人做擔保;嚴禁超額發放獎金、補貼、福利等;嚴禁不合規定地向他人或機構贈予村集體財產;嚴禁對債權不進行或進行不合理的壞賬準備。對于逾期不還的債權,村組織應按照電話催收、寄送信函、委派專人的流程進行催款,一定情況下可以通過法律渠道維護村集體的債權。要加強對村級債務債權的監督管理,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對于違反法制法規舉借新債,虛增村級債務債權的行為,必須嚴厲打擊,必要時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二)強化貨幣現金和票據管理
村集體必須嚴格按照法制法規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貨幣現金和票據管理制度。庫存現金由出納人員管理,向村民收取的現金必須及時入庫,不得設立小金庫,不得公款挪用,不得以白條相抵;健全現金收支審批制度,對于不合規定的申請,財會人員應當拒絕,不得付款;加強銀行存款的管理,跟進銀行存款的收支,及時登記入賬,定期進行銀行存款對賬單和賬戶的對比審核,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統一發放票據,規范票據的填寫方式,嚴格審核票據,妥善保管票據,定期清查票據,不得偽造票據,一旦發現偽造票據行為,必須嚴厲打擊,必要時追究其法律責任。
(三)規范“三資”管理工作
對于村集體的資產、資金和資源,應該實行民主化、服務化、網絡化和公開化,即全面推行“三資四化”監管服務。安排專人管理村級組織的資產,定期實地盤點資產,做到賬實相符,按合理的方式對資產進行折舊或攤銷,年末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清查,評估資產的公允價值,計提資產的減值準備。
村級組織必須建立集體資源賬戶,如實登記集體資源的項目、數量或面積、經營開況;公共資源的開發經營和承包方案,必須經過村民大會或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除規定必須由專門機構承包外,集體資源的開發和承包需通過公開招標、投標的方式開展,招標、投標方案也須經過村民大會或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
五、實行財務崗位責任制,明確財會人員的職責
為了提高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應當實行崗位責任制,使財會人員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提高村級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從而達到加強村級財務監管的目的。
(一)堅持“職務分離”原則
在財務管理中,某些職位是不相容的,必須堅持“職務分離”的原則,實行會計內部牽制制度,合理設置會計、出納、審計等崗位。會計負責日常開支的登記、財產的入賬、票據的填寫、報表的編制等工作,出納負責管理村集體的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審計負責對費用的申請、項目的開支、基金的余額等進行審核,這些崗位之間的責任是不相容的,必須安排不同的財會人員進行任職。這種“一人一職”的崗位設置,一方面可以使財會人員全身心投入工作,提高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和規范性,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村級財務管理內部的相互監督,防止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謀取個人私利。
(二)建立考核獎懲機制
為了提高村級財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應當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定期對財會人員的工作進行考核,考核優秀者給予一定的獎勵,表現較差者給予一定的懲罰。宣傳法制法規,增強財會人員的法制觀念,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工作監督,發現違法違紀者,要求繳納一定數量的罰金,嚴重者交由司法機關處置,做到嚴懲違法違紀行為。
總之,加強村級財務監管,規范農村財務制度,是維護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障。把加強村級財務管理作為立足點,保障村民對村級財務的管理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建立具有可操作性、規范性、約束性的制度體系,實行公開監管、民主監管,密切村級組織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限于作者理論和實務的局限,提出的措施難免會有所偏頗,希望能夠對相關的村級組織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陳國.加強村級財務監管[J].農村財務會計,2009年第8期.
[2]李愛君.加強村級財務監管促進農村和諧發展[J].財政監督,2011年第9期.
一、新財會制度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內涵
醫院財務內部控制是指醫院的財務工作者對財務各項制度的制定及貫徹落實,主要是為了實現醫院財務活動的預期目標,保障醫院財產安全和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為醫院的決策提供準確財務信息,從而保障醫院財務的安全;最大限度地提升醫院財務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進而保障醫院的健康發展。在實際的醫院財務內部控制中,要針對相關的制度,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在醫院財務的各個環節實施一些內部控制項目,以達到一種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的內部管理效果。
二、新財會制度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出現的問題
隨著新財會制度修訂與實施,原有的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弊端日益顯現,對醫院的正常運營形成了阻礙。就目前來說,新財會制度下醫院的財務內部控制所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醫院的管理者對財務內部控制認知不高導致執行力度不夠根據相關的信息分析顯示,當下醫院的許多管理者對財務內部控制存在一定的誤解,單純地認為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只是一些規章制度的制定,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東西,只是為了應付上級單位的檢查。在成本與效益的考慮中片面地認為內控工作會加大醫院運行成本,從而導致內控工作有制度卻執行不下去,內控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由于醫院管理者不夠重視,在制度實施的過程中也就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同時也沒有相應的激勵措施,讓醫院的財務內部控制不能發揮自身的的功能。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很多管理人員對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缺乏正確的認識。
(二)缺乏嚴格的審計體系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醫院的財務內部控制都有審計不嚴格、不完整的情況,因為審計體系的不完善和相關工作的不到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經常出現變故。要知道對內部財務會計工作的有效監督必須要具有一套完整的審計體系,這是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現實工作中,很多管理者都忽略這一環節,對審計工作沒有充分的認識,甚至醫院也沒有設立相應獨立的審計部門,審計工作也只是簡單的對醫院的收支情況做記錄,流于形式地做些檢查工作,嚴重影響了醫院內審工作的開展,從而限制了內審工作的權威性和獨立性。
(三)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需要一個完善的監督機制對其設計、職責及其履行情況進行有力的監督并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但是目前的醫院內部控制中就缺乏相對應的監督體系,造成了制度貫徹不到位,執行力度不嚴格的情況發生,甚至出現一些貪污受賄的現象,極大地擾亂了醫院的經濟秩序。
三、新財會制度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實踐
(一)提升財務內控業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并加強與醫院管理者的溝通人才是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主體,只有全面提升內控業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使他們在內控管理過程中理解精神、準確貫徹落實。這就需要財務內控人員與時俱進,要求醫院平時不僅要對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還要進行必要的職業道德培訓,讓他們從根本上知道內控工作的重要性,并用科學先進的知識武裝自己指導實踐工作。與此同時,要加強與醫院管理者的溝通,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財務內控工作才能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得到充分保障,進而得到順利開展。
(二)建立完整健全的審計體系完善的審計體系關系著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現代醫院要建立完善健全的審計體系,對醫院的財務信息進行收集匯總,明確醫院的資金流動情況,適時出具財務內部控制報告,以加強對財務的監督。同時,完整的財務內部控制報告有利于醫院審計部門審計師對體系的設計和相關政策實施程度的分析,并作出客觀的評價,從而形成完整的書面報告,從根本上保證了審計體系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同時也使醫院內部控制體系更加完善。除此之外,在建立完整健全的審計體系時,要采取多樣話和具有科學化的方式,減少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出現的控制質量風險,用審計特有的實施問卷調查和審計控制法等技術方法,以保障審計體系的嚴密性和完整性,建立合法、完整的審計體系,更好地完成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體系的審計工作。
(三)完善監督體制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離不開完善的監督體制,建立完善的監督體制有利于醫院各項財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并定期對相關的部門進行管理和監督,最大程度地保障業務人員向醫院提供的會計信息真實有效。除此之外,還要建立透明的獎罰力度,使相關的業務人員按照規定切實履行自身的工作職責,以良好的工作態度共同促進醫院健康穩定發展。
四、結束語
【關鍵詞】 事業單位財會工作 新會計制度 新方向 措施
新會計制度是在為促進事業單位財會工作長遠發展的要求下制定實施的,因此從長遠來看,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影響是積極的。但是,任何新制度的實施都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而在這段適應期內,事業單位財會工作將很可能出現一些新問題。因此,為幫助事業單位更好的適應新會計制度,以促進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健康發展,我們有必要對新會計制度背景下事業單位如何做好財會工作的措施進行探討分析。
一、新會計制度的主要變化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頒布了我國首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并在1998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行,《制度》的實施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系在我國得到初步確立。同時,《制度》的為推動我國財政管理體系改革以及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改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騰飛、時代的劇烈變革,以及公共財政體制建設、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類等財政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原有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的會計標準、科目以及核算方法等已經無法滿足財政改革的具體要求,因此修訂原有制度,制定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成為大勢所趨。
2012年4月1日,我國財務部新修訂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正式實施。新會計制度進一步強化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并且對事業單位收支、資產、負債管理等提出了規范性的要求,從而進一步規范了事業單位的會計行為,提高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質量,標志著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改革進入新的階段。而相比于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主要進行了以下幾點變化。
1、完善了會計科目體系,提高了體系的操作性
新會計制度對原有制度中的會計科目進行了重新梳理,對不必要科目進行了刪除,對個別科目進行了修改,同時根據財會工作實際情況增加了部分科目,從而使得性會計科目體系更加完善。另外,針對舊科目體系操作依據不全面的問題,新會計制度對各會計科目的核算內容、科目設置、計量原則等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完善,使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依據更加全面,提高了會計科目體系的操作性。
2、有關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的變化
針對舊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管理的漏洞,新會計制度創新性的引入了固定資產折舊以及無形資產攤銷制度。具體來說,新會計制度要求各事業單位按照相關財務規則對本單位資產進行評估,從而確定本單位是否進行計提折舊,通過計提折舊與攤銷沖減非流動性資產,從而提升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成效。這種創新性的處理方法既不會對事業單位支出預算產生影響,又能夠準確反應單位資產在使用以及時間流逝過程中的價值消耗情況,充分體現了“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相結合”的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理念,進而確保了事業單位內部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開展。
3、改進財務報表體系
新會計制度對財務報表的項目、結構以及排列方式進行了改進,從而極大的提高了事業單位財務報表體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即協調了報表體系與會計工作管理,又兼顧了事業單位財會工作實際情況。確保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在資產負債表中,取消了原有的收入、支出項目,采用流動/非流動的分類方式對資產、負債進行列示,進而極大的優化了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在能夠準確反映事業單位收支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反映了單位非財政補助結余的形成與分配情況。
4、增加了在建工程科目,降低單位財務管理風險
舊會計制度下,對事業單位基建工作進行核算時,往往需要建立單獨的基建賬,這種游離于“大帳”外的建賬方式很容易導致基建賬與大帳數據不符,從而造成會計信息嚴重缺失,進而影響事業單位財會工作,增加事業單位經濟損失風險。而新會計制度中額外增加了“在建工程”科目,將基建賬目并入會計大帳,從而避免出現會計數據與事實不符的情況,既保證了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又降低了單位財會管理風險,使事業單位遭受經濟損失的幾率大幅度下降。
二、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影響
正如前文所述,新會計制度在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產生正面影響的同時,也對其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從而導致事業單位財會工作出現許多問題。對此,我們在探討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的措施之前,有必要分析新會計制度對財會工作的影響。
1、新會計制度對財會工作的正面影響
(1)新會計制度改變了會計工作主體。新會計制度中,事業單位被明確確定為財會活動的主體,避免了舊會計制度中因預算單位資金活動為主而造成的事業單位經濟意識薄弱的問題。新會計制度能夠有效增強事業單位的經濟意識,提高事業單位對財會工作的重視程度,確保事業單位資源能夠得到合理配置,從而實現資源的最大價值。因此,在新會計制度背景下,事業單位資產得到更好落實、資產使用更加有效,同時事業單位的財務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可以準確反映出事業單位財務收支具體情況。
(2)新會計制度改變了會計要素。會計科目是我們最常關注的會計要素,而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會計科目進行了重新梳理、刪減、修改以及增加,從而將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會計科目細化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支出以及凈資產等六大部分。新會計制度豐富了會計要素內容,便于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推動事業單位的快速健康發展。
(3)新會計制度轉變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成效。新會計制度調整了事業單位預算資金核算方式,并要求事業單位對自身財會管理工作進行統一規劃,從而采取相應的管理方式,加強對財務收支的管理,提高財會管理工作的效率。新會計制度實行的超支不補、定額或定向補助、核定收支以及結余留用等預算管理方式極大的提高了事業單位財會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有效減少管理工作漏洞,推動事業單位財政體系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4)改變會計報表,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完善性。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會計報表進行了完善,保持了事業單位會計報表的完整性,有效滿足了事業單位財會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從而提高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系統的全面性與完善性。另外,新會計制度中的會計報表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接軌,極大的增加了事業單位財會管理工作的通用性。
2、事業單位實際執行新會計制度時出現的問題
(1)財會人員專業素質達不到新會計制度的要求。新會計制度在推動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發展的同時,也對單位財會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從實際情況看,我國事業單位財會人員中只有接近25%的人員具有會計專業專科及以上學歷。同時,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的對財會工作的認識不足,工作責任心不強,因而導致財會工作質量不高。可以說,我國事業單位財會人員專業素質整體水平不高成為影響新會計制度推行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順利開展。
(2)對新會計制度的執行力度不足。當前,多數事業單位均能意識到新會計制度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財會工作中充分落實了新會計制度。但是,仍然有部分單位對新會計制度的執行力度不足,主要表現在:事業單位對財會工作的管理過于疏松,對財會人員的要求不嚴格,造成賬目錯誤,從而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不但給事業單位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還制約了單位的長遠發展。
(3)新會計制度未發揮應有效果。雖然,我國多數事業單位均按照新會計制度進行財務管理工作,但是實際中,部分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合理性與有效性仍然不足,因而使得新會計制度難以發揮應有效果。在我國,多數事業單位均為公益性組織,因此盈利并不是事業單位的主要經營目標,沒有經濟利益的驅使導致單位忽視財會管理工作,使得單位資產分配以及資金流動比較混亂,不但增加了財會工作難度,同時也使得新會計制度未發揮出應有效果。
三、新會計制度背景下事業單位如何做好財會工作
結合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正面影響,針對新會計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事業單位需要采取以下幾點措施以做好財會管理工作。
1、加強宣傳,完善單位財會工作制度
事業單位需要對新會計制度進行必要宣傳,使單位內部會計人員都能夠認清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未來發展的積極影響,認識到新會計制度的重要性。對此,事業單位需要對會計制度進行完善,根據單位財會工作合理配備會計人員,對現有的財會制度規章進行重新調整,提高財會制度的可操作性,進而使得財會工作更加規范,效率更高。另外,事業單位要根據新會計制度的變化,開展新會計制度工作會,組織員工學習新會計制度,從而在單位內部樹立起財務指導經濟效益的理念,確保事業單位經濟效益不受損失。
2、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培訓
針對當前部分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無法滿足新會計制度具體要求的問題,事業單位要加大對會計人員的培訓管理,及時更新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培養會計人員掌握新型的會計工作方法,從而提高事業單位會計工作隊伍的整體水平。對此,事業單位要根據新會計制度的內容以及要求,結合單位財會工作實際情況,制定更符合實際的培訓計劃,定期組織會計人員接受培訓,從而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與思想道德素質。另外,事業單位還要面向社會招募優秀的財會人員以補充事業單位財務人員隊伍,提高隊伍整體素質水平,進而提高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質量。
3、加強監督,堅定不移執行新會計制度
針對部分事業單位對新會計制度執行力度不足的問題,相關監督部門要加強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監督力度,對事業單位執行新會計制度的情況進行評估,從而針對事業單位執行新會計制度時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政策以確保新會計制度能夠得到全面落實與貫徹。
同時,事業單位內部也要加強對財會工作的監督,設立專門的監督崗位,確保單位財會工作更加規范、更加科學。另外,事業單位還要充分發揮會計工作的監督職能,利用會計工作對單位日常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以確保單位財產處置、資金調度等經濟活動決策的科學性,避免單位經濟效益受到損失。
四、結語
新會計制度是我國結合當前財政管理改革的具體要求,根據我國事業單位財政工作發展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新制度,其對促進我國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有十分積極的影響。然而,事業單位在執行貫徹新會計制度的同時,要認準制度貫徹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促進事業單位財會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為民: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影響[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16).
[2] 遲巍: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影響論析[J].現代商業,2013(36).
關鍵詞:財會業務;統計會計;一體化
一、統計在財會業務中的應用
統計在財會業務中的應用主要歸結為兩類:一是用于會計監督。會計監督是財會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是會計人員在開展核算工作時,對某些特定合作對象的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主要利用監督貨幣計價等方式,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進行事前、日常、事后監督。除利用價值指標對貨幣進行監督外,會計監督還包括對貨物的監督,以保證貨物的安全,公共財產不會受到損失。二是用于財務預測。統計方法不僅能夠檢查出企業財務分析中的漏洞,還能將多層次數據放在同一平面進行比較分析,全方位判斷結果中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并對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科學預測。而在進行財會預測時,工作人員通過整理企業財務活動的數據,結合當時社會背景等客觀影響因素、參與者的主觀判斷綜合得出所需要的信息,并運用統計學中數量管理的某些方法,對即將舉行的活動進行進一步預測,提前進行規劃并加強控制,保證市場的穩定和服務的全面。在實務中,很多統計方法都可以用在財務預測上,如單變量分析、條形概率模型、回歸分析法以及多元判別分析等。
二、會計與統計的關聯性辨析
會計主要度量工具是貨幣,其任務是記錄、分析并且計算經濟組織內的生產情況、運行過程和最終結果,這是企業日常運營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并對企業科學決策和規范管理有重要意義。統計方法則是指在收集數據后進行整理、分析,對數據反映出的問題進行總結,然后得出結論的方法。其一般利用數理統計推斷原理,對被統計對象的特征進行測量、描述和分析,并建立出相應的數據模型,以此進行分析。統計方法在設計方案、分析可行性、預測市場等工作中都有大量的運用。兩者關聯性具體如下:(一)兩者聯系第一,會計是統計產生的基礎。進行統計所必需的指標和相關數據都是從會計中得到,同時,統計中最常應用的記賬方法所遵守的原則也來自會計原則。統計是經濟組織中常用的一種管理形式,可以反映經濟組織在經濟活動中的投入和產出,也可以反映流通資金的運行情況,通過對會計相關資料的分析,可以提煉出與統計核算相關的信息用于經濟管理。第二,統計和會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會計和統計兩者在經濟管理工作中具有高度協調性和統一性,實現兩者一體化是維護當前市場經濟秩序的客觀需要。其中,統計工作的基本指標是時期指標,該指標是統計核算的初始指標,同時,在會計過程中也有所反映。而在會計應用辦法中,統計的平均數理論也是會計加權平均法的產生基礎,可見,會計和統計是相互滲透與聯系的。(二)兩者區別第一,在核算目標和原則方面的區別。統計的目標是反映經濟組織的財務流通過程,對宏觀經濟情況進行全面、具體的分析,為企業決策和財務管理規則的制定提供依據;會計的目標是將企業的現金流通量、財務經營狀況和最后的收支結果等信息進行歸總,交由主管部門審查。第二,在核算方法方面的區別。統計采取屬地管理方法,對所有的核算資料進行統一管理,最終形成總體核算;會計則采取分級管理和分層管理的方法。
三、推進會計與統計一體化的實現路徑
(一)夯實人才基礎
實現會計和統計一體化目標的關鍵在于人才支撐。但當前一般企業單位的基礎會計工作人員對會計和統計的一體化都了解甚少,將會計資料作用于統計核算成為一大難題。如果會計資料不能及時提取并有效保存,將造成企業重要信息的流失和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而會計工作人員由于缺少相關統計知識和統計能力,不僅制作的財務報表水平偏低,其真實性與科學性也難以保障。因此,立足于經濟新常態發展形勢下,財會人員不僅應具有較強的運營能力和償債能力,還應當具備能夠對經濟形勢進行基本預測的能力,以及能夠對經濟發展參數進行計算,以此為企業相關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因此,為了促進會計和統計的一體化,企業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增強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培養一批素質過硬的優秀財會人才。
(二)明確崗位分工
現有部分企業的會計人員和統計人員仍處于分工混雜的狀態,造成會計工作開展不夠深入,統計工作開展也不夠完善,極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數據核算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首要環節就是實現明確的分工合作,加強統計和會計人員的交流,使兩者在職能上能夠形成互補,積極協作,高質量地完成工作。
(三)善用計算機技術
信息時代工作業務開展多依賴于計算機操作,而在計算機網絡平臺上進行信息交流和溝通,也確實能夠為會計資料和統計資料的互相利用提供技術基礎,進一步促進兩者有機結合。對此,企業應當積極組織財會工作人員參與技能培訓和進修,促使相關人員能夠靈活掌握計算機的使用方法,提高其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由此綜合利用各種先進技術以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總結與建議
在經濟活動中,統計強調的是信息的及時性和概括性,而會計則強調信息的真實性,二者對企業的科學決策都有重要作用。基于會計和統計之間的強強聯系,企業管理人員在實施企業經濟管理科學化措施的同時,也應該認識到會計和統計一體化的意義所在,確保統計信息的客觀性和全面性,以促進統計和會計能夠相互協調,共同作用于企業的有序發展。
作者:趙秀英 單位:華北電網有限公司北京電力醫院
參考文獻:
[1]吳高鳳.統計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J].才智,2011(14).
[2]張宇,李紅芳.企業會計統計一體化可行性的討論[J].當代經濟信息,2013(01).
[3]趙萍.統計相對數及統計方法在企業財務分析中的應用[J].現代商業,2014(14).
一、基層央行財會工作中的問題
(一)財會內控制度不夠健全,崗位職責不夠明確
首先,內控制度不健全,落實也更有難度。其次,監督制約機制形同虛設,事前、事中、事后監督雖然環環相扣,層層把關,但相對嚴密的安全線,特別是在事后監督上更顯不足。大部分基層央行沒有設置專職的財會事后監督人員,帳務的準確性、合規性受到影響,資金安全存在一定風險。再次,崗位責任不夠明確,相互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工作效率、水平和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對原有的崗位責任制度沒有進行及時修訂完善,也不能保證很好地實行定期或不定期崗位輪換以及強制休假制度,制度不夠明、責任不夠清,導致財會工作規范程度相對不夠,以致于影響了財會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二)聯行業務相對集中,產生了新的內控風險
會計核算集中后,聯行往賬會計信息和原始憑證核對分離,形成內控風險。會計核算集中后,央行縣支行的聯行被取消,只作為核算中心的網點,辦理往賬業務的信息錄入及來賬業務的信息讀取,聯行業務統一由市核算中心聯行柜處理。其目的是為了規避因人員少、素質不高而引發的內控風險,但是聯行業務集中后,又產生新的內控風險:以前每筆聯行往賬業務,均有原始憑證與聯行往賬報單或事后核查單相互核對,可以及時發現少發、錯發、漏發的聯行往賬。但是核算集中后,縣支行只負責錄入原始憑證有關信息,再由中支行的核算中心生成和發出聯行往帳業務,這就形成了縣支行雖然有原始憑證,卻無法與實際發出的往賬核對;而中支行核算中心聯行柜按照網點發來的信息進行處理,卻無法核對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必然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內控風險。
(三)會計崗位設定與現有會計人員配置的矛盾
按照央行財會內控制度的要求,縣支行會計國庫科承擔著會計管理和會計核算雙重職能,一般應設置接柜崗、記賬崗、復核崗、聯行崗、綜合崗、系統維護崗、會計主管崗、事后監督崗、電子聯行崗、票據交換崗、結算管理崗、會計檔案管理崗等崗位。其中事后監督員、票據交換員、系統維護員、會計主管員不得參與日間賬務處理,記賬員、復核員必須交叉,聯行來賬、往賬和聯行對賬與管理必須分離,印、押、證必須分管,但實際工作中存在人員少崗位多的矛盾。要保證正常業務的開展,必須一人多崗,一人多責,如遇培訓、外出檢查、正常休假等情況,兼崗和替班就不可避免。人少崗位多的矛盾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按制度要求充實會計財務人員,就會不同程度出現混崗、兼崗、漏崗等現象,各個崗位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不完整,風險隱患較大;另一方面是縣支行規模小,人員少,會計業務量較小,按制度要求充實會計人員,勢必造成會計人員占全行人員比重較大,人力資源浪費,不利于縣支行其他工作的開展。
二、基層央行財會工作對策
(一)提高對會計財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要高度重視和支持會計財務工作,從觀念上實現兩個轉變,從工作上處理好一個關系。一是會計財務人員思想觀念的轉變。央行會計是宏觀金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會計人員在管理范圍上,不僅要管好央行的基礎貨幣,及時辦理各金融機構的繳存款及其相互之間的資金清算,還要做好管理結算,在管理內容上會計部門要充分利用其掌握的第一手資料,搞好會計分析,通過其固有的反映監督職能,為宏觀管理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同時做好內部資金和財務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二是會計工作要實現由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觀念轉變。即以記賬、算賬、報表、費用核算為中心的會計核算體系轉到以加強監督管理,保證資金安全為中心,以執行央行貨幣政策為主要任務的會計核算體系,央行會計的工作范圍也要逐步延伸拓寬,反映、控制、監督、管理、分析、預測都是央行會計的首要的、基本職能和任務。一個關系是處理好會計改革和加強會計管理的關系,作為金融管理職能部門之一的會計部門,管理與改革同等重要。因此應當處理好改革與管理的關系,改革可以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為改革的順利進行開辟道路。央行會計應加快改革步伐,盡早、盡快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
(二)全面落實會計財務各項檢查制度,進一步規范會計財務工作行為
一是建立和健全會計財務檢查監督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事前、事中、事后等多層次、全方位、多形式的會計財務檢查監督,對一切有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對違規操作行為嚴肅處理。二是全面落實會計財務工作自查與定期檢查制度,堅決避免搞形式、走過場,要將各項檢查制度落到實處,扎扎實實開展檢查工作,每一次檢查要研究制定檢查方案,落實檢查責任制,形成會計財務工作人員向會計財務主管負責、會計財務主管向分管行長負責、分管行長向行長負責的三級責任區,層層負責制;要通過自查、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等形式,對所有會計財務業務進行全程檢查監督,形成環環相扣、層層把關的安全線;對查出的問題不隱瞞、不回避,敢于發現和暴露問題,樹立會計財務工作無小事的意識,真正發揮檢查監督的作用,確保資金安全,工作規范。三是檢查內容要全面,檢點要突出,切不可厚此薄彼,特別是要對聯行清算、賬戶管理、會計財務核算、費用開支、內控制度執行進行重點檢查,及時發現問題,防止差錯,堵塞漏洞,從而保證會計財務核算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
[關鍵詞]企業 內部審計 問題 對策
一、前言
金融危機發生后,許多企業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的看法有了改觀,認為內部審計是企業風險控制和管理的重要環節,不僅是風險控制流程的重要環節,而且在風險管理后期扮演著重要角色。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是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需要。企業內部審計的目的是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負責,側重于企業基層單位的經營活動和經營目標的完成情況。本文就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探討。
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1)有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組織與財會部門配合不協調,各自為政,不能相輔相成,存在較大問題。
(2)內部審計的認識不足。
在對企業內部審計的認識上,一方面把內部審計定位于“監督導向”,把內部審計混同于外部審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面,由于起初內部審計是作為國家代言人以監督企業經營管理行為,維護財經法紀為目的。而當前受這種觀點影響,內部審計地位與政府審計地位之間、內部審計職能與國家派駐企業監事職能之間的界定就有所模糊,致使許多人認為內部審計與企業內部管理機制無關,把企業靈活經營與內部審計對立起來。有了這種認識,導致企業領導對內審工作不重視,削弱或淡化內審機構,又或者使內部審計人員有“雙向服務”思想,工作目標上可操作性不強,影響內審職能的有效發揮。
三、對策
(1)正確處理企業內部審計組織與財會部門的關系。
內部審計機構與財會部門都是重要的職能部門,但兩者職能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財會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對經濟活動進行反映和監督,并利用財務、成本資料參與決策。由于業務范圍上的局限,它的監督、參與決策限于財務、成本方面。而企業內部審計組織本身沒有任何經濟業務,不對任何經濟活動進行組織、支配和控制,而是根據內部審計的職責權限開展財務審計、合規審計、效益審計,它可以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審查和評價。一方面,財會部門要進行會計核算、開展財務管理,依賴于企業內部審計組織的審查和幫助。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內部審計具有監督和服務的職能,其監督和服務的對象就是企業內部組織成員的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監督、服務的范圍自然包括財務會計活動在內。例如,為企業領導正確決策,提品銷售量、銷售收入、產品成本、產品銷售利潤預測數額;為提高經濟效益,審計人員為企業領導提供的能源(原料,材料、燃料)消耗指標、勞動生產率指標、費用指標。這些資料都有賴于從會計部門獲得。而這些會計資料是否真實、正確地說明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賴于內部會計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財務審計時,首先要測試內部會計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便發現企業經營管理的差錯、弊端和效益不高等問題。
由此可見,內部審計與財會工作的關系是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的。如果只有審計而無財會業務,會使信息反映與資金籌集活動等都無從進行。如果只有財會業務而無內部審計,則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企業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不能有效地監督企業生產、技術、經營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使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缺少一項重要內容;同時還會削弱內部控制,增加外部審計的時間和費用。因此,內部審計組織與財會部門二者缺一不可,也不能相互取代。
(2)企業內部審計職能逐步由“監督導向”向“服務導向”轉變。
從內部審計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內部審計是企業的內部活動,不應承擔過多的社會義務。內部審計的發展方向是為企業服務,服從并服務于企業發展,它的工作方向應是協助企業組織完成目標。企業的經營目標可細分為若干個具體的經營目標,內部控制系統的作用在于通過對企業日常營運活動的組織、經營、人事、檢查及設施設備控制的執行來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管理層對組織的內部控制系統承擔責任,故作為內部控制基礎要素的內部審計,通過評價與監督內部控制系統的運作來為管理者提供服務。只有明確并樹立這種觀點,內部審計才能在企業扎住根,取得企業管理層的支持,并且有利于企業內部審計的進一步發展。
(3)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業務素質的再培養。
目前我國的審計人員對于本單位的詳細情況如內部控制不太熟悉,對會計業務僅僅是一個膚淺的做賬、記賬等的認識,因而其專業能力不高。此外,在計算機的軟件方面,較為先進的財務軟件開發少,而且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低,對于軟件的應用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先進的審計技術,在企業中根本沒有應用。因此,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業務素質的再培養就顯得極為重要。
參考文獻:
[1]車璐.關于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職能的探討[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7;06
[2]馮生才.簡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J].理論與當代, 2004;07
[3]胡竹青.淺析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的職能[J].青海交通科技, 2006;04
[4]張東華.試論內部審計制度在現代企業中的運用[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10
關鍵詞: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問題
當前在市場經濟以及各種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我國各企業也逐步走上了多元化、信息化的發展道路。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原有的財務會計管理模式,由于難以跟上時展的腳步,對企業的發展構成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因此,企業要想在財務會計管理工作質量方面得到強化,并促使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得到穩固的提升,就必須針對企業當前的財務會計管理模式進行積極的完善,以此來提升企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同時,無論對于企業自身發展還是管理而言,財務會計管理都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為此,企業應更加注重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以在對財務會計管理體系進行逐步完善的過程當中,解決工作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以有效保障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使企業得以更好的發展。
一、當前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各部門財務信息不一致
目前,我國企業存在的財務信息不一致的現象相當嚴重,企業的財務信息不能夠在各部門中實現共享,這就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工作效率和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部門始終處于獨立狀態,與企業的其他部門之間不相往來。而且企業和企業之間,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之間都未曾形成統一的、行之有效的會計信息標準和規范,使得彼此之間的資料和最新數據無法實現共享、交流,導致企業的決策管理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從而對企業的長久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財務會計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國一些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相對陳舊,管理素質和能力嚴重不足,造成了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不嚴格的現象,無法進行生產周轉,使得資金出現閑置或者是資金不足的局面,導致資金的流失現象嚴重泛濫。這些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存在著殘缺不全,尤其是成本的核算制度和成本的查清制度等等,采用家庭式的管理方式方法,財務全有企業管理者一人全面控制。這些殘缺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會對財務會計的基礎工作和財務會計的管理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雖然部分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相對完善,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卻沒有起到任何有效的作用。
(三)財務會計監控管理未落到實處
我國政府是對企業進行財務監督的最大主體。但是,目前我國政府所承擔的職能逐漸增多,經常出現身兼數職的現象,既要做到行政管理和經濟監督、管理,又要做好文化建設和社會保障等等,許多工作都需要政府出面管理。但是,政府的時間和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偶爾出現漏洞也是情有可原。而企業在開展財務會計管理活動過程中,投資人都會通過對財務會計信息數據進行具體分析,和對企業的行為監管,以此對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進行監督控制,但企業管理者也有出現狀況的時候。現在我國的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監督體制十分單一,監督管理也不到位,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經營者隨意行使權利的行為,導致投資者逐漸失去自己的財產權。正是如此,企業的經營者管理權和投資者財產權之間出現了嚴重的混亂現象。
(四)財務會計管理專業人力資源匱乏
當前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所暴露出的最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專業財務會計管理人員匱乏的問題。雖然,一些企業通過制定持證上崗的方式,并要求會計人員提供一定的工作經歷證明,但在實際工作中,仍舊存在財務會計管理人員管理能力、技術欠缺,綜合素質水平不高的情況。這一現象的存在直接導致了財務會計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恪守本職工作、履行本職義務,甚至對企業中的打白條、違規報銷等行為采取無視的態度,從而導致十分混亂的企業財會管理局面,造成企業資金嚴重浪費的現象。
(五)領導層重視程度不足
當前一些企業為片面的追求發展、講求效益,將關注點全部放在了企業發展規劃以及日常工作計劃制定等方面,而忽視了對企業財務會計的管理工作,單純的認為企業的財務會計情況由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單方面的管理即可。實際來看事實并非如此,這是因為企業的領導層忽視了企業本身就是一個系統、有機的整體,在對整個企業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企業各個要素之間又存在彼此監督、制約的關系,任何一部分都是不能被單獨劃分出去的。并且在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由于企業的管理者對財務會計的管理認識嚴重不足,而且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從而導致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無法順利、有效的開展。
二、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優化
(一)健全財務會計管理制度
為確保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科學、有序、高效的開展,就必須對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應當將企業發展的關注點放在未來企業的長遠發展上,并根據企業的財務管理狀況制定出完善的財務會計監督、管理體系,在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質量的同時,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先機提供一定的財務保障,使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此外,企業還應從整體出發,通過創新企業管理模式,來促進企業各方面管理水平的提升,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
(二)強化財會管理人員培訓工作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一些企業在開展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時常出現由財會管理人員素質低下所導致的財會違規操作的現象,在損害企業利益的同時也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但由于作為企業財會工作的直接管理者,財會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企業財會工作效率及質量的好壞。因此,企業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務必要強化對財會管理人員開展職業技能、管理知識、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工作,以此提升財務會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做貢獻。而且在聘用財務會計管理人員時,不僅要注重選擇綜合性的管理人才,還要具備專業的綜合技能和專業素質,這樣才能為企業提升綜合競爭力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三)強化企業財務會計的監督力度
加強企業的財務會計的監督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可以嘗試從明確企業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審批等相關工作人員的職責權限,進行彼此之間相互制約。同時還可以加大對資金的調度、處置和對外投資等關鍵性的重要經濟業務的執行監督力度,明確制定相應的制約程序,保證企業經濟業務的健康有序開展。最重要的是,企業還應該建立良好的內部審計制度,對企業的財務收入和支出進行有效監督,并做到有法可依,實現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
(四)建立財務會計管理的信息化系統
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其在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而想要建立完善的財務會計管理信息化系統,主要應該從建立會計核算子系統、建立資金管理子系統、建立預算管理子系統、建立決策支持的子系統、建立輔助的子系統五個方面著手,這樣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水平,還能夠促進企業的信息化發展。
(五)提升企業管理層對財會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
要想使企業管理層對財會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得到提升,首先必須要確立財務會計管理的核心理念。財務會計管理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并且財務會計管理的整體質量對企業的管理水平有著直接影響,尤其是企業處于資金經營轉變的階段,必須要確定財務會計管理的核心理念,摒除單一式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對財務會計管理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企業還要加強對資本流動觀念的高度重視,樹立良好的投資風險觀念等等,以此實現財務會計管理觀念的轉化,多元化財務會計管理。綜上所述,當前,我國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企業長遠發展形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企業管理人員在管理中只有強化對財務會計管理的重視程度,并完善財務管理體系,才能保證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乃至整個企業的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從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作者:李華 單位: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經濟與管理系
參考文獻:
[1]崔凱.淺談企業財務會計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東方企業文化,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