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范文

        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

        第1篇: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范文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我國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相脫節,高校要在認真研究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合理設置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逐步創建完成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課程體系,要圍繞實踐能力的培養設置課程體系。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學科基礎模塊,二是專業方向模塊。學科基礎模塊主要內容有公共課程與學科課程兩個部分,重點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對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專業方向模塊主要內容有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的前提下培養實踐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首先需要全面整合專業方向模塊的課程,增加一定比例的實踐課程,添加專業技能訓練課;可以增加心理學方面的拓展性課程與應用性課程,將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培訓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不但要求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論,而且要掌握職業崗位人門技能。

        2. 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1)加強心理學實驗室建設。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過程中,實驗室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應該建設完善的實驗室。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見習與實踐的場所,對于高校來說,實驗室應該對學生開放,不但要發揮日常實驗教學的作用,而且還需鼓勵學生在實驗中創新、在實驗中探索,使實驗室發揮更大的作用。再有,在實驗室開放項目中可以引進校外資源,不斷加大開放力度,鼓勵學生進行心理學研究。

        (2) 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在心理學專業學生培養實踐服務能力過程中,社會實踐基地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爭取在最短時間創建完成具有較髙服務能力、可以有力保障學生的實習與見習的一個較為固定的場所,包括不同行業的實踐基地,主要涉及心理咨詢與治療基地。

        (3) 引人體驗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就是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體驗教學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情境模擬體驗:學生可以根據案例要求,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言語與行動的表演中,親身感受人物的心理特點。第二,行為體驗:主要就是將學生和教師都當作學習的主體,教師和學生處于相同的地位,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技能可以利用行為再現的模式。

        3.做好見習與實習工作

        學生的心理學見習與實習在專業實踐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利于學生掌握綜合性的專業實踐技能。為了讓學生在見習與實習中掌握真正的實踐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要重視做好下面這些工作:第一,要將心理學的學習與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認i只到心理學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因此見習與實習存在著不同層次。第二,建設一個設備先進的實踐基地。實踐基地有力支持著實踐教學的順利實行,為了使實踐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應該確定專業對口、實習內容多、針對性強的部門讓學生實習,在共建的基礎上形成實踐基地。第三,保證學生的實習與見習擁有大量的時間。在大一與大二的學習當中都要安排一定的見習時間,學生升人大三以后要在每學期設置一定的時間供學生實習。第四,要對學生的實習與見習進行科學評價與考核,應用合理的考核手段,在一些重點實踐環節讓學生享受充分的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第2篇: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范文

        論文摘要:在當前的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中,消費心理學是一項有著意義卻普遍缺失的內容。為了在高職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妥善的納入消費心理學內容,作者提出了在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育的設想,指導學生通過學習運用消費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改善設計創作,增強市場適應能力。 

        一、消費心理學在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中的存在意義

        平面設計作為一種與商業活動息息相關的藝術設計門類,商業性是其基本屬性。廣告、標志、版式、包裝、展示以及“vi”設計等,無不因商業上的需求而產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商業平面設計作品,其內容往往是對商品或者服務的展示、宣傳,其對象,即該作品的目標受眾,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作為一個商業平面設計作品的作者,受眾對該商品和服務的心理訴求,是其進行設計創作無法繞過,必需思考的問題。因而,具備一定的消費心理學知識,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平面設計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以培養市場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要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的設計人才,非常有必要對其平面設計專業學生進行消費心理學教育。然而,目前我國高職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是,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圍繞著構成這類基礎課程和標志、海報、包裝、“vi”設計等應用課程來組織,像消費心理學這樣的市場導向性課程的意義卻始終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課程設置,看似基礎扎實、知識體系完整,卻與市場嚴重脫節,培養出的學生市場適應能力不強,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二、在平面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近年來,消費心理學教育在設計類專業中的存在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部分學校也進行了將其納入設計類專業教學內容的探索。然而,對于高職平面設計專業來說,在短短三年的培養時間內,教學內容本已較多、課程也比較緊湊。那么,如何將消費心理學教育穩妥的納入到平面設計專業教學內容,并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理由如下:

        1.不宜過早地給學生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

        高職類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設計基礎相對薄弱,這些學生在入學之前接受的幾乎都是繪畫基礎課程,對設計幾乎一無所知。入學后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要夯實他們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漸進地教授他們平面設計的知識、技法,培養他們設計思維和創作能力。如果在他們還沒完成平面設計的基本課程,完全掌握平面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時候,就過早的給他們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讓學生摸不清頭腦、理不清思路。

        2.畢業設計階段的學生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后已經基本掌握了平面設計的基礎技能,同時,此時的學生開始初步接觸社會、接觸市場,通過實習和找工作的經歷,對專業方向所涉及的市場和消費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3.畢業設計階段的消費心理學教育最具效果

        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面對就業的壓力和適應社會、適應市場的挑戰、他們有了解市場、了解市場的主宰——消費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在他們根據興趣、根據對職業發展的意愿或者實習的經歷確定畢業設計項目的時候,都有著完成一件足以證明自己實力的完美作品的強烈愿望,所以這個時候的學生在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的價值和意義之后,會有較強的學習動力。同時,畢業設計階段緊鄰就業,這時候組織他們學習消費心理學知識,且經過與畢業設計項目的結合運用,印像清晰、深刻,在畢業開始工作后,這些剛學到的東西拿來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消費心理學教學實施

        1.消費心理學知識的講授

        消費心理學知識的講授是實施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環節。由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往往一邊忙于實習,找工作,一邊進行設計創作,能夠集中起來進行理論學習的時間有限,所以對平面設計專業學生講授消費心理學知識內容,不可能像商務、市場類專業的學生那樣系統、全面,而應對包括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過程、消費者的個性心理特征、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條件等在內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知識、理論,進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講解,并對消費者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進行闡述。目標是讓學生在了解消費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學會應用消費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消費心理分析。

        對于講授的形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能請校內外教授消費心理學的專業老師來進行講座,專業老師的講座,因其經驗豐富、內容全面、講解權威,顯然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而沒有這種條件的,則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可以通過收集、整合一些消費心理學的教學視頻、教案和教學課件,組織學生進行集中學習,憑借自身理解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講解。而這就要求指導老師熟悉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同時具有較強的知識整合能力和再演繹能力。而無論進行哪種形式的講授,指導老師都應選擇一些消費心理學的相關教材、文章、資料,要求學生在課外進行補充學習。

        2.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識理論的講授之后,指導老師便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到的消費心理學原理,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心理分析。

        進行心理分析的具體方式,可以是學生結合自己的畢業設計項目,運用所掌握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完成對自己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分析作業。也可以將有相似畢業設計任務的學生組合起來,成為受眾心理分析小組,小組成員間分別針對各自設計項目的目標受眾人群心理進行相互討論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報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對設計項目目標受眾人群消費心理特征的判斷和確立,包括在年齡、性別、社會地位層次、消費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細致程度、情緒和偏好的持續程度,對流行和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節奏和時間觀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費的目的性、瀏覽、選擇和購買習慣,對品牌、包裝和廣告宣傳的認同度等方面的消費習慣偏好特征,這些設計作品的定位的影響因素。第二,目標受眾的消費動機,消費動機和受眾的消費心理特征,構成了消費者對消費對象的心理訴求,對消費動機的分析決定了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吸引受眾眼球。第三,設計作品方式,通過對設計作品、接觸受眾時的方式、環境對受眾產生的感官影響和心理變化的分析,為設計作品的設計創意尋求依據,設定條件。

        3.對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調查

        學生自己或者學生們之間運用剛掌握的消費心理學知識,針對目標受眾所進行的理論分析,難免有“閉門造車”之嫌。而檢驗理論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調查實踐。所以接下來要求學生們運用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對擬定的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進行現場調查。

        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綜合調查法、實驗法等。受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學生的組織能力、物質條件、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種相對簡單、便于開展,較為適合作為受眾心理調查的方式,其中通過調查問卷收集、了解受調查者信息的問卷法,因其使用預先編制的問卷表格,標準化的問題設計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時也有利于相互比較,因而最為適合學生采用。

        問卷調查由設計、組織、調查、匯總、分析等一系列步驟組成,工作量較大,需要學生分組開展,分工合作。這樣,我們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組,就可以由此延伸為心理分析調查小組。問卷表格應由學生小組根據設計項目的調查需求自行設計,指導老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表格應包含受眾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形式上應多做選擇,減少文字填寫量,從而方便受訪者填寫。

        組織對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調查,不但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而且通過在現場調查中與目標受眾的溝通交談,既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又因為與目標受眾的直接接觸,為即將開始的設計創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認識基礎。而通過將調查結果與之前的理論分析進行比較,對理論分析進行驗證、補充和完善,可以使學生在將來的設計實踐中進行受眾心理分析的經驗更加豐富,充實。

        4.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

        通過現場調查及匯總、分析,掌握了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特征和消費動機,也就是把握了目標受眾的心理訴求,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也就有了準繩。

        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簡而言之,就是決定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入手、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對于平面設計作品而言,就是為滿足目標受眾人群的主要心理訴求,決定從其設計內容哪些方面的特質、性能入手,采用何種創意烘托該特質、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構成畫面、采用怎樣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樣的設計風格。比如設計一款為年輕人目標消費人群的服裝品牌海報,可以突出其時尚、運動、自我等方面的品質風格,可以通過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運動活力的畫面,采用新潮、簡短、有力的流行廣告語來反映這些品質,可以采用鮮艷的色彩搭配、充滿動感的線、面構成,炫酷的字符設計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設計風格,以滿足年輕人的消費心理訴求。

        完成了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作品創作的消費心理學準備即已完成,即可進入設計創作階段。對平面設計專業結合畢業設計實施的消費心理學教學也就由此收官。

        四、結束語

        通過與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消費心理學的教學實施,使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學生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知識,提高了運用消費心理學方法改善創作,增強作品市場適應力的意識和能力,為將來能夠設計出符合受眾心理訴求的成功的設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萍. 消費心理學教程[m]. 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第3篇: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編輯學;心理學;特點;教學方式;應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新興事物越來越多,而且各學科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清晰,每個學科承擔的研究內容越來越專一。為了應對新興事物出現所帶來的對新型學科的需求以及減輕舊學科的壓力,編輯出版心理學應運而生。本文將從介紹編輯出版信息學及其特點、高校老師教授編輯心理學所采取的方式、編輯出版心理學的應用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編輯出版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既結合了編輯學的特點,又涉及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但又和這兩門學科不同。編輯學屬于人文學科的范疇,主要應用于現代出版事業。主要研究不同書籍、畫冊、報紙等出版物品,以及其選題、寫作、審稿、美工、出版等,既屬于理論性學科又屬于應用型學科,編輯出版心理學繼承這兩個特點。[1]心理學大方向屬于理論性的學科,但近幾年也被運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人格、行為、情緒、認知等多個領域。現如今,社會的發展和信息的豐富,使人們的認知越來越深化,同時伴隨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增多,人們已經更多地開始關注心理學,并在很多領域已經投入運用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致來說,編輯出版心理學承接了編輯學的研究內容,但卻是以心理學為研究手段和途徑,研究對象也變為編輯以及和編輯相關人員的心理研究,主要內容包括描述心理現象、揭示心理規律、預測心理趨勢、調適心理導向等。網絡的興起對傳統的編輯行業提出了挑戰,人們為了方便更傾向于接受電子化的咨詢,如刷微博、看電子書等,當然還包括其他的視頻閱讀、視聽閱讀等途徑。

        (一)交叉性

        編輯心理學由于是一門交叉學科,所以具有交叉性。編輯學主要研究編輯的工作原理、工作規律,并指導編輯進行實踐。心理學則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由于人是主客觀辯證統一的存在,所以編輯學和心理學在客觀層面來說具有必然的聯系,編輯心理學算是心理學在現代編輯學里的發展,可以歸屬于應用心理學的分支。

        (二)獨特性

        編輯心理學雖然是對編輯學和心理學的繼承,但是這種交叉卻不是簡單的物理方面的重合,而是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編輯學相比,編輯心理學主要強調的是和編輯有關的心理活動問題,如編輯的智力問題。[2]而編輯學則更加突出編輯的能力問題,如知識基礎、政治素養等。其次和心理學相比,編輯心理學主要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對和編輯有關的心理問題做出研究,并預測其在以后的應用和發展問題。例如,揭示編輯在工作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并對現象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并對以后的工作做出指導,使編輯事業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

        (三)創造性

        人都是主客觀辯證統一的存在,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具有再創造的能力。編輯心理學研究的主體是人,研究的客體是編輯和與編輯有關的人員以及受眾,都是和人有關的活動。因此,編輯心理學在理論層面具有再創造的特點。實際應用中,編輯心理學對編輯在工作中的創造能力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四)探索性

        編輯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剛剛興起,尚且還很稚嫩,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都還不完善,也沒有寶貴的歷史經驗流傳下來供以繼承,因此需要現在的人們不斷地進行摸索。可以借鑒其母體——編輯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參考國外的編輯心理學的研究經驗,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不遺余力、不辭辛苦的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實踐中進行探索,來使的編輯心理學這門學科更加的成熟、完善。

        現代社會對編輯心理學學科人才的渴求,使得很多高校在近幾年開始開設編輯心理學這門課程。但由于這個學科太過稚嫩,各方面的研究還不算特別的成熟,沒有太多的經驗可供老師們教授課程時借鑒,所以,對老師的課程教授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但是經過的努力,還是已經歸納出了幾點可運用的教學經驗。

        (一)列框架,突出重點

        編輯心理學大部分還是屬于理論型的學科,知識點廣泛,所以教學時如果沒有章法地進行,會很容易漏講或是重復講解。因此,列框架的方式可以完整地將知識點總結在一塊,教學的時候按照所列的框架,不僅可以解決漏講的情況,還使得條理清晰,學生更容易記筆記。從側面來說,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列框架不是讓老師在講解的時候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在完全講解的時候有所側重,突出重點,對困難的部分也要投入更多的時間。

        (二)虛實結合

        虛實結合也就是說要理論聯系實際。編輯心理學在教學上雖然理論性偏強,但在實際實踐中,有很好的應用性。而且,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也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的清楚,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多研討交流

        編輯心理學的新興特性要求老師們緊跟學科的發展,經由人們的不懈研究,學科的發展進步可能會日新月異。因此,老師要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識量,多進行溝通和研討,緊跟學科發展的腳步。

        編輯心理學在編輯行業中的應用也取得了可觀的成效,研究了編輯的心理問題,解決了編輯們在心理上遇到的壓力和困惑。比如新興媒體的繁榮對傳統編輯行業的沖擊,在這壓力下傳統編輯們的焦躁,以及編輯工作中對定題、選稿、定稿、排版的猶豫等。編輯心理學的出現,使得編輯人員的心理問題得到了系統專業的研究,對編輯行業的進步繁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五、結語

        編輯心理學的出現和發展都是社會進步對人們提出的要求,有著必然性和不可抵抗性。研究編輯心理學的特點和發展前景以及應用,不僅使高校老師受益,也使得編輯行業獲利,從根本來說,享用成果的還是我們自己。

        參考文獻:

        [1]谷松,肖純.芻論編輯出版心理學[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07,21(3):130-132.

        第4篇: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TBL;LBL;醫學心理學;心理干預;教學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807-02

        【Abstract】Models of team-based learning (TBL) combined with 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were applied in teaching medical intervention of Medical Psychology Programin for clinical medical five-year system student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odels could not only arouse medical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ut also develop their exploratory thinking and team cooperation spirit.

        【Keywords】TBL;LBL;Medical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eaching

        在普通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院,五年制臨床醫學生面臨著課程多,每門課程的學習時間少的現實問題,因此,部分學院會減少《醫學心理學》總課時數,需要36學時以上的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規劃五年制教材往往被壓縮到26甚至24學時,心理干預各論這一章節也從8學時以上被壓縮到4學時,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既調動學生對該章節的學習興趣,又能充分講授該章節的內容,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臨床能力,成了部分教師教學的難點。本學院的心理學教研室教師經過多次的探索,認為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Based Learning,TBL)結合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1]這一模式適合這一特殊情況的教學,且具有教好的教學效果。

        1 教學模式的開展

        1.1 準備階段:教學一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兩學時的教師講授,第二階段為兩學時的學生討論。由于該章內容較多,故在課前需要一定的準備工作:(1)設計問題:對該章精神分析療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等十三節內容中的每一節均設計2-3個問題,問題涉及每種治療方法的原理、治療過程以及原理和過程之間的聯系;(2)自主學習:把事先設計的30余個問題作為作業形式布置下去,作業布置的時間是課前兩周,建議學生以書面形式完成,答案可以從書上、圖書館及網絡上去尋找,并說明這些問題及答案是第二次課分組討論的主要內容。告訴學生作業的答案只有最好、最系統、最具創新性之分,沒有最正確之分;(3)分組:將每班學生分為3個組,每組10名左右,每組選1-2位負責人,主要負責收集事先布置的作業的答案、主持和記錄第二次課討論的內容。

        1.2 LBL階段:LBL階段由教師完成,主要系統講述各種心理治療的理論與方法。建議LBL 階段以案例為基礎,圍繞案例精講每一種治療的原理和方法及其聯系,由于時間有限,有關每一種心理療法的歷史、人物和最新進展應布置給學生作為家庭作業去閱讀或尋找答案。

        1.3 TBL階段:TBL階段為在教師的督導下由學生完成。盡管TBL階段討論的問題在LBL階段教師已精講過,但為了培養學生挑戰權威、獨立思維的習慣,討論前應說明教師的講授及書上權威人物提出的每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及技能也有其缺陷,學生應在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和書上的內容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以促進學生盡快走出絕對性認知階段,促使其認知模式向遷移性認知、獨立性認知和環境性認知階段發展[4]。在具體操作中,每個學習小組圍繞一些特定的心理治療問題,從各個學科和不同方向共同探討學習,對每種心理療法的理論和技能展開廣泛的討論,總結理論與方法之間的聯系,提出對每種心理療法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可能有效的改進方法,并探討每種心理療法的聯系與異同,從而達到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中學習對“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的四大要求[2]。討論結束后教師針對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匯報表現、問題解答等方面進行總結與評價,主要點評學生觀點的創造性與系統性,而不是過多點評知識點的正確與否。

        2 實施體會

        TBL以設計好的問題為導向,避免了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中問題過于分散,且TBL注重基礎與臨床知識的結合。因此,自2002年美國教育學家Michaelsen在PBL基礎上創立TBL以來,該模式在西方醫學教育中逐漸被推廣運用。實施TBL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有關討論內容方面的專家,但并不需要在團隊工作程序中有指導一次成功TBL會議的經驗和專門技能。另外,學生在團隊工作中也不需要任何特別訓練,因為在此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協作和使工作富有成效[1]。

        我們教研室教師這幾年把TBL與LBL結合起來,并應用于《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總的感受是該結合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像我們這種普通院校的臨床專業多為五年制,課程繁多,《醫學心理學》被認為是一些邊緣課程,課時因而被大加壓縮,這導致教師在每一章節教學時都感覺時間緊張,特別是在教授心理干預各論時,因為該章有十三節,描述了十三種心理干預方法,而課時僅為四學時,因此講授該章時時間更為緊張。LBL結合TBL模式則能解決因完全運用PBL或TBL教學時教學時數大量增加的問題,解決目前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部分課程時數過少的問題,又能調動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與學習能力。另外心理干預這一章節內容介于醫學心理學理論與臨床技能之間,TBL結合LBL能培養醫學生初步的臨床探索技能,提高以后進入臨床時所需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總之,LBL結合TBL不僅因節省課時而適合于部分五年制臨床醫學課程的教學,還因該模式在教學中一改傳統的“填鴨式”授課方式,將枯燥的學習變成一項充滿趣味和挑戰的科學探索過程而適合在高等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推廣應用,該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營造了開放、自由、包容、合作的學習氛圍,最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認知性學習思維的轉變和發展,讓學生逐步接受書本或教師的某些知識是不確定的觀點,讓學生明白,權威并不是全知的,知識不再視為是確定的[3],這可能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相對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譚波濤,潘麗萍,梁紅,等.TBL結合LBL模式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1:126-127.

        [2] 莫明樹,陳代娣,李熠,等.英國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對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6):1071-1072.

        [3] 張婕瓊.西方大學生認知結構理論研究綜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1:53.

        第5篇: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心理教育素質培養自信心

        素質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與模式,它是指以全面提高孩子思想品德和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健康的身體、心理、勞動和生存能力的一種教育,是以不拘一格培養人才為目的的基礎教育。心理教育是當代心理學的一種新的發展,也是當代學校教育的一種新的發展。同時也是當代社會對心理學和學校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在當代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因為心理教育的一些內容和目標,心理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是其他幾種教育所不能取代的。耐心心理素質的培養,則是心理教育的根本之一,那么根據心理教育的主要內容,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呢?

        一、智力因素

        從心理教育的觀點來看智力,它便具有了新的教育內容和意義,隨著心理學本身的發展,對智力的理解也已經得到了加深與擴展。按照新的心理學智力理論,除了傳統的記憶、思維、邏輯、語文和數學能力外,人們的自我認識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音樂和藝術的感受力,身體的感受力與靈活性等,也都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就是說,對以上這些方面的培養,也都會促進人的智力的發展,因為它們本身也都是智力的基本因素。這樣,在心理教育的意義上,對智力的培養也就應該增加新的內容。同時,就這些所增加的有關智力培養的新的內容而言,它們的作用不但在于提高表面的智力,同時也在于拓寬與優化智力發展,同時也是人的整體發展的素質或基礎。

        例如:優化教學活動的結構。要優化課堂教學中的心理結構,首先要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全面開展心理活動,有利于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使學生養成“樂學”的心理素質。要把教學活動從學生單純的認知活動轉到全面的心理活動的軌道上,引入情感個性品質因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使學生自主、獨立、創造性地參與學習,養成“善學”的品質。

        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的心理活動實現三個轉化:(1)把人類社會學已經積累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轉化為個體知識;(2)把凝聚于知識之中的人類心理活動方式轉化為個體的心理素質;(3)把蘊含于知識之中的社會道德觀念、價值觀念轉化為個體的價值觀和品德,從而發展自己的整體素質,達到“優學”的目的。

        總之,不僅要逐步建立一個能夠使學生“樂學、善學、優學”的課堂教學模式,而且要使學生在課外學習活動中也能夠養成“樂學、善學、優學”的學習心理模式,從而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二、非智力因素

        心理教育更為直接的教育作用:人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期望以及人的個性品質等,都是心理學研究的主題。目前美國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提倡“成就動機教育”。作為學校教育和國民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和內容。因為心理學家認為,積極乃至社會群體的“成就動機”的提高,將會促進個體和社會整體水平的發展。而這種成就動機教育。正是心理教育的一種形式,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具體體現。因為成就動機是指為了維護自尊心和提高個人地位而努力學習與工作的動機。通常,個人的地位與他人的成就相稱。因此.對差等生的教育工作之一就是讓他們取得成功體驗,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抱負水平,以改變他們對學習的消極態度,提高學習積極性。

        同樣的例子“欲求水準”的研究與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成功與失敗,以及對成功與失敗的感受;與其本人的欲求水平有關,甚至是由其本人的欲求水準所決定的。在對欲求水準研究的基礎上,便可以進行有關欲求水準的心理教育,其直接教育目的和效果,表現在通過提高學習者的欲求水準,便可以提高其學習的動機和學習效率。同時,通過學習者的欲求水準,還可以提高其對生活的態度和感受,還可以提高其自信心。

        三、自信心

        自信的人能夠相信自己的價值能力,即使通過社會阻力也不輕易改變信念或放棄工作。只要有了強烈的自信心,你想成就的任何事,都會有希望。馬克思曾說:“在科學的人口處,正像在地獄的人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試想一個人還未開始做什么事情,就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沒有一點韌勁,他就很難有什么成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創造性’。”膽怯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它會磨滅人的毅力,阻礙想象力的擴展和創造精神的發揮。

        自信心的培養常見的有:(1)為自己的能力劃一條界線;(2)自我欣賞與自我鼓勵;(3)在失敗與錯誤中記取教訓;(4)發揚優點,堅持長處;(5)認定目標,堅持到底。

        總之,自信是一個人個性發展的核心問題,也是一個人心理生活中的關鍵問題。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兒童認識自己的內心體驗,認識自己的情緒情感,認識自己的能力和發展,在心理教育的具體實踐中,增加兒童對自己的認識和對自己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個性品質

        人們都希望自己有所作為。可見,事業對培養自己成熟的個性也有極為重要的聯系。愛因斯坦曾說過:深入研究科學創立者的個性發展,可以解釋和分析科學的內容,但是在這種片面客觀的敘述中,某些步驟有時可能看來是偶然的成功……只有對他們的智力發展進行深研究的情況下,才能理解這些步驟是怎樣成為可能的,甚至是必要的。由此可見,培養成熟的個性。實際是走向成功的重要階梯。

        外國心理學家指出:個性的成熟是受多方面的制約和影響,主要制約和影響個性成熟的有四種類型:(一)氣質(基礎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二)心理過程的特點;(三)經驗水平(習慣、技法、經驗、知識等);(四)信念、愛好的傾向性(世界觀、人生觀、榮辱觀、苦樂觀、興趣、志向等)。

        總之,人格品質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過后天環境影響和教育熏陶逐漸形成的。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應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使學生不僅掌握一定的政治觀點和道德準則.學會為人處世。如何做人,而且形成良好的個性特點,將來才能真正成為21世紀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第6篇: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范文

        在《酒店服務心理學》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原有的考試模式已不能適應和滿足學生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培養的實際要求。考試并非僅僅只是講求一個結果,也并非僅僅只意味著一門課程學習的結束,考試模式應按照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促進學生認知和實踐能力、先天和后天的潛在能力都得到充分而和諧的發展,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專業技能的有效提升。因此,從酒店管理專業堅持應用為主、準職業化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必須著眼于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體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轉變固有的、僵硬陳舊的考試模式,聯系課程教學實際,通過改革、創新考試模式,推進課程教學過程整體管理與控制。

        一、努力打破傳統思維桎梏,積極更新考試模式理念

        通常理論課程傳統考試模式一律閉卷、筆試,把知識的擁有量及對知識的簡單掌握作為考試的主要內容,以此衡量學生水平。忽視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的考核,尤其是理論課程更是如此,幾乎形成了慣性思維。這種考試模式迫使學生死記硬背或猜題,以盡量縮小復習范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對某些知識點的記憶上,始終忙于被動應付,實際上弱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力。教師在期末通常也不得不圍繞這樣的考試模式,為學生圈定復習的范圍,分數成為唯一的結果,這實際上已背離教育的理念,客觀上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帶著這些思考,認真審視《酒店服務心理學》課程的原有考試模式,為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推進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的改善,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酒店服務心理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二、密切結合課程教學實際,考試模式設計貼近教學目標

        《酒店服務心理學》是一門心理學應用課程,這是一門與酒店企業實踐緊密聯系的課程。在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主要的改革方向在于緊緊圍繞酒店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突破傳統理論教學框架,摒棄理論概念的堆積,積極圍繞行業實踐需要,以體驗教學模式為主,輔以講授法、案例法及項目推動法的綜合應用方式,切實推進課程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提升課程教學效果。課程教學模式與考試模式是典型的對立統一體,《酒店服務心理學》課程在積極貼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貼近行業需要,進行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基礎上,結合本課程教學實際,以全新思維進行考試模式設計。

        《酒店服務心理學》課程期末考試形式由原有的閉卷考試調整為課程技能測試形式。命題設計思路明確,整個考試模式設計,命題考量的就是如何才能促進學生切實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又有利于學生理論結合實踐能力的提升,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在具體考試模式改革實踐過程中,由主講教師根據課程教學核心內容,分別設計3套課程技能測試試題,期末考試時由學生自主抽取其中1套應試,教師以一對一面試形式對每個學生逐一進行測試并計分。每套課程技能測試試題,測試內容主要包括三個組成板塊。第一板塊是儀容儀表板塊部分,該部分主要從對客服務角度,考核學生職業形象是否得體,包括從著裝平整規范、儀容大方、語言親和、不佩戴飾物等方面測評,并逐項考評計分,該部分分值10分(總分值100分)。第二板塊是基礎知識測試板塊部分,主要考核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點的掌握,要求學生能做到要點明確,內容完整,理解清楚。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分別設置3套組合測試題,每套測試題分值合計40分(總分值100分),由參加考試每組學生抽取其中一組完成測試。對專業知識點的解答,要求要點明確、理解清楚、內容完整即可得分,要點有遺漏則逐項扣除相應分值。第三板塊是專業技能測試部分,包括對客服務心理策略(情景模擬)測試、服務人員自我心理調適能力(情景模擬)測試兩個環節。主要從對客服務心理策略、服務人員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兩方面測試學生的職業素質及應變能力。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分別設置3套組合測試題,每套測試題分值合計50分(總分值100分),由參加考試的每組學生任意抽取其中一組,逐個一對一完成技能測試。每遺漏或錯誤一項即扣除相應分值。期末課程技能測試成績占學生期末總成績比例為50%。

        三、以課程教學質量為根本,注重考試模式改革的整體性

        課程教學質量應是一切教學改革的根本。長期以來,課程考試“一考定成績”的狀況比較嚴重,如何強化平時成績在期末總成績中的比例,促使課程教學取得良好效果,一直是一個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采取“平時成績+期末考試”相結合,調整符合課程實際的構成比例,努力把過程性評價與期終評價結合起來,盡最大可能把考試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持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積極完成各階段的課程學習任務,切實保障并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酒店服務心理學》課程考試改革實踐中,注意結合本課程的特點,核心強調課程教學質量,不僅注重期末考試形式的創新,還要從考試模式的整體性出發,最大化發揮考試的效用。鑒于此,在本課程考試模式改革過程中,已將該課程平時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比例由30%調整為50%,該課程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50%+期末成績技能測試50%組成。平時成績在關注學生考勤、作業的同時,還要重點考查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包括體驗教學過程中的投入程度,對平時成績所占比例的提升,核心在于高度重視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的投入程度、知識的自主學習及積累過程,而不是僅憑期末突擊來完成,這樣設置能與本課程教學特點緊密結合,在設計上更為合理,同時也是對期末技能考試的有效補充,提升了該課程考試模式的整體性效果。

        四、結語

        第7篇: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范文

        論文摘要:歸納和分析了心理學范疇的教育心理學在研究范式、學生學習以及教師教學等方面的貢獻與局限性。并針對不足之處提出了建議和對教育心理學未來發展的展望。

        自創建以來,人們對于什么是教育心理學一直存在爭議。1987年美國心理學學會(APA)教育心理學分會對教育心理學進行的界定認為,“教育心理學關心的是發展、評價和運用有關人類的學與教的理論,以及由理論衍生出來的和能增進教育活動和過程的教育內容、計劃、策略和技術”[1]。盡管國內外專家對教育心理學的界定不盡相同,但綜合起來可以得知:從學科范疇來看,它既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又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結合產生的交叉學科;從學科作用來看,它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兼備的學科[2]。根據這些特點,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心理學范疇的教育心理學的貢獻和局限性。

        一、在研究范式上的貢獻與局限性

        1879年心理學脫離哲學范疇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以來,一直想成為一門類似于物理學的“純科學”,所以受心理學中科學主義研究取向的深刻影響,教育心理學也放棄了原有的哲學研究取向,轉而走上科學的研究取向。研究取向的改變必然導致研究方法的轉變,心理學中一些科學的、實證的研究方法被逐漸引入到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與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包括教育心理學在內的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兩大主要范式。長期以來定量研究一直在心理學研究中占據支配性的地位,定性研究的發展則較為緩慢[3]。定量研究范式強調在研究設計、數據收集、結果的處理與解釋上必須具備嚴格的形式,具體表現在:強調對事物進行量化的測量與分析;強調對研究對象進行人為干預,創設實驗條件;主要采取假設驗證的研究方式。定量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體系,包括嚴格的抽樣技術(如隨機抽樣、分層抽樣、系統抽樣、整群抽樣),量化的資料收集技術(如問卷法、實驗法)和以數理統計為基礎的資料分析技術(如描述統計、推斷統計)[4]。定量研究的范式引入心理學以后,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奠定了心理學的科學地位。

        但是定量研究的方法過于狹窄,從而表現出一系列的弊端:1)定量研究范式強調客觀性,重視觀察、實驗、測量,完全剔除了形而上學。2)定量研究只研究客觀的、外部可觀察到的現象,把人的心理機械化、生理化、動物化,重視外顯行為的描述,排斥人的內部心理活動,忽視人的主體感受。3)定量研究有一種元素主義的傾向,把完整的、系統的心理肢解為相互獨立的部分。4)定量研究范式重視科學方法的運用,形成了方法中心的傾向,要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力求實證性和精確性,使心理學成為精密嚴謹的科學[5]。

        心理現象的復雜性使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成為必然。定性研究的方法是由人類學、人種學以及其他社會學領域的基本方法發展起來的一種強調在自然狀態下,由觀察者參與體驗,并最終獲得和解釋關于研究對象深度信息的研究方法[5]。定性研究可以更多地反映自然情境下人的心理活動,定量研究具有可重復性且客觀,兩者可以優勢互補。

        二、對學生學習方面的貢獻與局限性

        心理學范疇的教育心理學揭示了一系列有關學習的心理學規律,既充實了普通心理學的一般理論,也為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立下汗馬功勞。心理學各學派在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關于學習的理論,建立了各自的理論體系。例如,以桑代克、巴甫洛夫、華生、斯金納等為代表的行為主義者通過實驗提出各自的學習理論,形成了教育心理學中的重要派別——聯結學派;德國的苛勒等通過對黑猩猩的一系列實驗,提出了“完形——頓悟說”這一早認知學習理論[6]。

        這些理論極大地豐富了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并為教學實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使教育心理學從單純的哲學思辨轉向科學研究的方向,但完全拋棄哲學思辨未免有矯枉過正的嫌疑。心理學范疇的教育心理學傾向于把人類復雜、高級的學習過程等同于動物盲目、簡單的學習[7];把學生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探索看做是機械、被動的信息輸入和加工過程;將人腦的認知過程和計算機的程序運算等同[8]。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育心理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心理學需要學習教育學的思想方法,認識到實驗室條件下人類學習的經驗和規律不能一成不變地推廣到現實的學習中,因為,人類真正的學習過程遠比在實驗中呈現出的要復雜和多變,現實中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也更加紛繁復雜,不容易控制。

        三、對教師教學方面的貢獻與局限性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從20世紀50年代以前集中于學習問題轉向對教學問題的極大關注,而對實際教學問題的關注使教育心理學成為生命力旺盛的學科。Kyriacou(1986)指出,教育心理學需要宣揚的不是“心理學知識”,而是心理學視野下的“教育實踐”。教育心理學的職責應當是拓寬教師教學和學習的技藝。教育心理學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及其發展、教師的專業及個人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汲取諸如創造性思維、動機、學習策略等心理學概念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9]。歸納起來,教育心理學對教師教學與管理方面的貢獻有:改進教師已有的教學觀;提高教師教學的效能感;讓教師更好地進行反思性實踐;更好地進行課堂管理等。

        然而,目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水平對教師教學的指導作用是有限的。首先,教育心理學對有關教師教學方面的研究還不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研究那樣系統和深入,對教師教學方面的研究還需要加強。其次,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缺乏緊密聯系。教學是復雜和不可預測的,其間充滿著不確定性和快速整合的各種行動。教師在面對千變萬化的實際教學情況時,很難完全照搬教育心理學中的各種教學和管理理論。而且,人是最復雜多變的個體,不同的學生組成了具有不同特點的班級,因此,教育心理學中的一般教學規律不一定適用于每個班級,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和不斷改進,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和管理方法。

        小結和展望

        總體來說,心理學范疇的教育心理學貢獻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礎上教育心理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關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理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和改善了實際教學情況。但仍然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改善。所以,在未來的教育心理學研究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和完善。

        1.研究方法上的結合與創新。定量研究可使研究客觀化和精確化,定性研究能使研究者產生更多的新思維和新假設。因此,應盡量將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創造出一些新方法,如,區間估計和模糊數學等等[10]。繼續保留傳統研究方法的同時,也要利用新技術來創造新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手段更為現代化,提高研究效率。高科技的迅速發展不僅為數據處理和分析提供了極大方便,也為定性研究提供了許多新的支持。例如,在運用調查法時,可借助網絡技術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調查的取樣更豐富,操作更為經濟和便捷。

        2.對研究內容的拓展、深入和整合。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的各種心理活動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不可分割。因此,我們的教育目標應該定位于培養身心統一和人格健全的人。對個體的學習動機、情緒和認知等心理成分進行探討一直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但之前的研究往往孤立地考察單個成分對個體學習的作用,未能在開放的、多維的框架中探討各種成分之間復雜的交互作用。將來的研究應呈現出多因素的動態整合趨勢,綜合考慮認知、動機、情緒、態度、信念、情境等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并試圖建立起新的模型或理論[11]。

        3.理論研究和應用緊密結合。我們強調教育心理學理論和實際的聯系,主張在重視應用的同時,也絕不排斥那些跟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探討。理論對實踐具有不可忽視的指導作用,不重視理論的研究就會盲目實踐。要解決理論和實際難以緊密結合的矛盾,我們應構建理論和應用并重的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10]。理論研究為解決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提供科學的心理學依據,應用實踐是用這些心理學理論更好地解決教育教學情境中的有關問題,二者的緊密結合可以更好地推動教育心理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家永.現代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張紅川,王耘.論定量與定性研究的結合問題及其對我國心理學研究的啟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4).

        [4]崔麗霞,鄭日昌.20年來我國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回顧與反思[J].心理學報,2001,(6).

        [5]葛魯嘉.心理學研究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定位問題[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6]胡韜,張大均.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體系的發展歷程與新取向[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

        [7]汪鳳炎,燕良軾.教育心理學新編[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8]張春興.從思想演變看教育心理學發展宜采的取向[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1).

        [9]王沛.教師教育視野下的教育心理學:貢獻、問題與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09,(7).

        第8篇: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范文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高校越來越注重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是對大學生人文關懷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現代高校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關注大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發揮效用的一個重要舉措。本文主要對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的作用及相關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用;策略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環境變得日趨復雜,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攀升,對精神方面的追求也愈加豐富和多樣化,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未來發展的關鍵力量和重要組成部分,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下逐漸出現多方面的心理問題。尤其是90后的大學生,其思維相對比較開闊和活躍,善于表現自己,致力于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引發了現階段大學生心理和思想方面的諸多問題,這就給新時期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和難度,要加強對大學生心理方面的引導,其中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是一個很好的途徑。20世紀末,在美國掀起了一場宣揚全新的心理學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注重對心理方面的積極因素的研究,讓心理學涉及的領域從疾病學逐步向社會學、教育學滲透,充分發揮心理學的作用和優勢,這就是新世紀以來比較流行的積極心理學思潮。積極心理學為我們解決心理學方面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它主要研究人的積極情緒和體驗以及積極的人格品質等方面,主要是用于發掘和培養人性中積極地一面,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幸福且更加的有意義。這無疑是給新時代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福音,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引下,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關注大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挖掘個性化的功能,進而將積極心理寫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作為其輔助力量,從而提高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1積極心理學的內涵及內容

        1.1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積極心理學主要是通過科學的原理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積極品質為研究核心,站在幸福的角度關注人們的積極心理品質和個性發展,致力于個人和社會的繁榮。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品質和力量,推動和引導人們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讓一些很難解決的復雜的心理現象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激發自己的積極力量,和優良的品質,得到更多的快樂。

        1.2積極心理學的主要內容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涉及面廣、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科學,其研究內容豐富,但針對性強。積極心理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積極的情緒體驗。這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積極的情感體驗包括快樂、幸福、愛等。積極心理學認為主觀幸福感是積極體驗的核心聶內容,也是積極心理學研究和發展的重要目標,同樣也是積極心理學對人的心理導向的重要方向。其中,積極情感體驗的效果并不是由一個標準在積極心理學中判斷的,而是由個體的主觀感覺來決定的,而這種主觀感覺是無意識的、自發的。第二,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人格特質可以幫助人們發揮自己的潛力,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生活質量,并轉化為優良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習慣,并能實現它的缺陷和完善良好的人際關系,擴大自己的優勢面,提高個人的工作效率的工作質量。積極心理學的人格特質更為廣泛,種類也比較多,積極的人格特質與積極心理學在我國現階段主要包括認知、勇氣、人際智力、公民素質、自我調節能力和追求卓越6個維度,適合我國國情。第三,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是積極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人格特質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環境,只有擁有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才能帶來更多的積極體驗,提高人么的幸福指數。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不僅是由法律、政策、生活環境、人文環境這些大的社會制度組成,由擁有小的、微觀的社會組織系統。比如:家庭、學校、社區、工作單位等。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雙重的社會組織系統之中,而積極向上的社會組織系統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多的更加積極的情緒體驗,更能夠讓人們形成一個好的,積極的精神品質,從而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和幸福,積極的情緒也會帶動人們的創造思維,人們的幸福體驗指數自然就會上升了。

        2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通過積極心理學所研究的內容及其所包括的內涵可以看出,積極心理學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塑造積極的、個性化的心理品質、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大學生健康成長方面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2.1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個的個性化功能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對大學生的思想、心理等進行正確的引導,還要發揮其個性化的功能,即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目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看,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集體教育的方式,通過理論系列課程來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發展,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會化功能也難以發揮。尤其是在21實際,現階段的在校大學生大多是90后,他們的思想和思維都比較開闊,追求自身的個性化發展,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樂于表現自己,這就給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積極心理學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促進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為積極心理學將工作對象指向個人,強調在個體層面幫助大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增強大學生個體性的積極情緒體驗,從而促進大學生粉體的全面發展,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從而得以實現大學生個性化功能的發揮。

        2.2有助于創新工作方式,更好的解決

        現階段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當今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問題,而且新時期的大學生思維相對活躍,情感也比較復雜。而且受社會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對于父母、長輩、物質、網絡等的依賴性逐漸增強,而抗壓能力、自律能力等卻嚴重下降,心理變得異常脆弱,面對這樣的現在,單一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難以發揮作用切實解決大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因此,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成為了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這是因為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始強調人人都是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發掘學生潛在的積極因素,利用積極心理學來幫助大學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積極心理學,強調以學生為本,可以有效的彌補傳統集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弊端,開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之間的交流途徑,以積極健康的方式加強對學生精神和心理層面的交流和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養成積極健康的性格特質,從而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

        3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3.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強化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注重積極的情緒體驗,因此,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的思想,就要適當采用積極情感體驗的方法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在特定的環境當中自主的體驗、思考,從而獲得積極、快樂、幸福的感受,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學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富有鮮明特色的集體活動,在活動中融入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去,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自己參與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并讓他們獲得積極的良好的情緒體驗,這樣可以增強其自信心,可以讓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比較有效的提升,并且其內在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品格也得到進一步改善。

        3.2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

        以人為本是現階段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積極心理學比較推崇的觀念,所以,這在一方面就必須加強高校教師對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提高對高校大學生的人文關懷,確定給予每一個大學生一個健康的大學環境。而且也要針對大學生存在的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給予及時的關心和疏導,不能讓問題激化到達不可控制的程度。所以要更多的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從而可以更好的挖掘其積極的層面,發揮其真正的潛力,更好的實現他們個人的個性化發展。

        3.3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要想使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實發揮效用,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作為支持,這就需要高校不斷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比如優化校園基礎設施,對校園的綠化工作進行合理的規劃,為學生提供一個優雅、清新的生活環境;還要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管理,加大對不良網絡信息的甄別力度,為大學生的網絡互動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的環境,防治大學生受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而使思想和心理朝著不健康的方向發展;積極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對校園文化的宣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和思想狀態。

        4結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品質,促進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改進工作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強對積極心理學的應用,使其更好的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思.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

        [2]謝書楠.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3]劉尚蓮.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廣東化工,2013,23:204,199.

        [4]李蓉蓉.積極心理學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探析[J].才智,2013,35:127.

        第9篇:心理學基礎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格式塔心理學;生態心理學;積極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2)04-0140-04

        2010—2011年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網絡調查結果表明,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66%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表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1]。這些調查數據意味著中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強,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構建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并顯著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新模式。

        許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構建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以建立健全教育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以心理咨詢、心理障礙診斷治療為主的矯正模式,以及完善課程教育和社會活動的學生參與模式,建構這些模式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人才培養目標轉型,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亟待提升的現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須與時俱進。在此形勢下,傳統的管理型、診斷型和被動參與型工作模式需要完善和改進,為此,筆者構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個三”工作模式(以下簡稱模式)。

        一、模式構建的理論基礎

        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而構建一個切實有效的工作模式,必須有堅實的理論根基。

        (一)基于格式塔心理學的整合思想

        格式塔心理學是一種強調看問題整體結構的整合理念[2],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中也應有這種整合理念。整合包括資源的整合和模式實施途徑的整合。即聯合心理健康教育各項資源,大到一個學校、學院,小到一個班級、同伴,將層次單一的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心理講座、心理課程模式整合為一套完備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二)基于生態心理學的橫縱向交互觀念

        根據生態心理學內外因互動與平衡理念[3-4],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不能僅在高校內進行,而應全面考慮學生的橫向發展和縱向成長。橫向應貫穿校內外環境,將學校和家庭環境聯合;縱向要貫穿學生在校各個時期。通過《大學生挫折心理剖析與極端行為預防》課題研究發現,大學生在學習、人際關系、戀愛、生活、就業以及學校管理等方面易產生挫折感,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涵蓋從家庭教育到校內管理的每個方面,連通入學、學業期間到就業前夕每個階段。

        (三)基于積極心理學的人才培養理念

        積極心理學倡導以更加開放、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潛能、動機和能力,是從治療疾病、解除痛苦轉為幫助他人構建良好心理狀態的工作理念[5]。傳統的“重心理咨詢,輕健康教育” “重障礙性咨詢,輕發展性咨詢”教育觀念將向人才培養教育模式轉變。大學是人才培養的搖籃,人才不僅需要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更需要健康素質,即身體和心理健康,這是成才之基本、發展之基礎,所以人才培養需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發掘學生心理潛能,側重預防性和發展性的工作。

        二、模式的主要內容

        在格式塔心理學整合思想基礎上,通過實施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整合了“學校、學院、學生”三級教育網絡;在生態交互觀念基礎上,將家庭教育納入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貫穿了“入學、學業、就業”三級教育階段;在積極心理學構建良好狀態基礎上,覆蓋了預防“黑灰色”培育“白色”的三級教育層面,最終構建了“三個三”工作模式(圖1)。

        (一)組建三級教育網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綜合性較強、專業要求較高的工作,必須上下形成共識,有關部門緊密配合,才能有效發揮其功能。

        1.學校級的教育網絡

        以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為主體,通過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配合完善相關制度,聯合校外專家和精神科醫生,面向新老校區各學生宿舍、學生工作辦公室或工作站,以多種形式在廣大師生中開展心理保健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

        2.學院級的教育網絡

        由中心指導學院選拔新任心理輔導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和技能培訓。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詢輔導站,調研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3.學生級的教育網絡

        中心對各學院選拔的學生心理委員進行系統知識培訓,使他們在維護自身心理健康同時,充分發揮心理健康信息收集和宣傳作用。通過學生心理衛生協會,建立學生朋輩心理服務的成長團體。

        (二)貫穿三級教育階段

        1.新生入學時期的教育

        在新生報到入學期間,一方面組織心理咨詢專家與學生家長座談,現場接受咨詢,解答疑問,爭取學生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向新生宣傳心理知識,并對其進行心理普查和跟蹤篩查。

        2.學業期間的教育

        學生在校學習階段,不僅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且根據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開展相應主題的心理健康講座,如考前焦慮、人際交往等。以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如向學生推薦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書籍,放映心理影片,組織健康嘉年華等活動。

        3.畢業就業時期的教育

        學生畢業前,在中心網站上設置畢業生心理專欄,提供就業心理測試,培訓學生面試技能,指導學生適應就業角色。在每年求職高峰期舉行“就業心理輔導周”活動,通過座談會、專家講座、就業技巧輔導等,幫助畢業生克服就業焦慮,調適求職過程中的負面心理狀態。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热香蕉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制服丝袜美腿 | 亚洲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亚洲欧美自拍另类欧美亚洲中文字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