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

        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

        第1篇: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

        [關鍵詞]魚塘養殖污染;原因;防治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殖密度不斷加大,一味地追求高產高效的養殖措施,養殖戶往往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如何提高水產養殖量與產量上,忽略了魚塘養殖的污染問題,從而影響了魚類養殖的產量與質量。因而,水產養殖戶必須重視魚塘養殖的污染防治問題。

        一、魚塘養殖污染的原因

        弄清楚魚塘養殖污染的原因,是魚塘養殖污染防治的關鍵所在。魚塘養殖污的原因主要是投喂餌料過剩造成的污染、長期不清塘造成的魚池污染和過量施放藥物造成的魚池污染。

        1.魚池污染。養殖池塘長年不干塘,底部淤泥積累 池塘既是養殖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生長的環境,又是其分泌物、排泄物的處理場所,由于養殖生產過程中大量進行投飼后,殘餌及水生生物的糞便、尸體、死亡藻類不斷增加而又無法排出池外,沉積于池底,在池塘底部形成層黑色淤泥。淤泥中的有機物在缺氧條件下發酵分解產生大量的不利于魚類及水生生物生長的物質,如氨、硫化氫、甲烷、 氫、有機酸、硫醇、低級胺類等,這些物質不僅直接危害養殖 魚類及水生生物,而且會使整個池塘環境的水質惡化,pH 值降低,從而影響養殖品種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導致飼料系數增大,養殖成本升高,甚至引起養殖品種中毒死亡和泛塘,對養殖周期的經濟效益造成巨大損失。

        2.過量施放藥物。過量施放藥物造成魚塘污染藥物的過量施放也是造成魚塘污染的原因之一。很多養殖戶不了解藥物的副作用,在經受過池魚的病害后,就根據經驗認為要早預防,于是就大量施放各種藥物,但是方法和劑量又不對,這樣反而造成藥物殘留,使水質受到污染。事實上,各種藥物只對相應的一些病況具有良好作用,但同時又會有相應的殘留物和副作用,亂用藥物或不科學施放藥物,特別是在魚類疾病中大量使用的抗生素,會在很大程度上破壞水環境的平衡,都會造成魚類免疫力降低,更加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3.飼料污染。投飼料過多所致的飼料污染由于目前單個魚塘的養殖量與密度均較大,因此投飼量也往往較大,投飼方法錯誤或投飼量過大都會造成飼料污染,目前投放的魚類飼料大都以植物青料為主,營養并不全面,所投的飼料為魚類食用的占少數,多半都沉入并腐爛于池塘底部,這樣就進一步增加了池塘的污染物,污染了水質,造成了魚塘養殖的污染。

        二、魚塘污染的防治技術

        1.定時清塘和消毒。定時清塘可以有效殺滅池塘中的致病菌、寄生蟲及孢子等,同時還可以改善池底土質。苗池必須1年干塘1次,成魚塘2-3年 干塘1次。方法:年底干塘,清除池塘底部過剩的淤泥,然后進行曝曬,再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或茶麩進行一次徹底消毒(使用量: 漂白粉15kg/畝;生石灰125kg/畝;茶麩60kg/畝)。通過干塘可以使沉積于池底的硫化氫、氨氣等有害物質氧化成硫酸根、硝酸 根,分解為無害物質,并作為植物生長的很好肥料,改善水質和池底條件。池塘淤泥清除后,有害物質和致病因子減少,是健康、無公害、可持續發展水產養殖的前提。

        2.運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調控水質。(1)提高水產養殖技術及管理水平,采用生物治理措施養殖生產者必須認真鉆研水產養殖技術知識,牢牢掌握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技術關鍵。在魚病防治方面,以預防為主,對疾病診斷要準確無誤,對癥下藥,用藥時要以魚塘實際水深準確計算用藥量,不能或多或少,以免影響魚病的治療,或造成藥物污染水體。在養殖魚塘中,區域性種植蓮藕、睡蓮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生高等植物,養殖水體和底質中的無機氮和磷直接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從而將池塘中的有機物質從養殖水體中去除,降解養殖水體的自身污染程度。(2)適量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等可以有效改善水質, 如向水體中投放光合細菌、芽孢桿菌和硝化細菌等,能將水體或 池底淤泥中的有機物、NH3、SO2、N2及亞硝酸鹽等分解吸收,轉化 為有益而無害的物質,有些可直接被養殖魚類吸收利用,從而改 善養殖水體的水質,消除魚池的自身污染。隨著微生物生態學的 研究進展,人們已經日益認識到水環境中微生物在水產養殖中的 重要性,在養殖魚池污染的防治中,要重視有益微生物的生態因 素,應用微生物生態制劑,既可較好地保持水中生態平衡,還能 使魚病的綜合防治取得更佳效果。

        第2篇: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

        【關鍵詞】近海;養殖;污染;防治

        自從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世界各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與此同時,來自各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海洋污染也日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僅就我國來說,上世紀末我國平均每年的較大的海洋污染事故就高達近千起。盡管相關部門逐年加大對海洋污染的監管和治理,但是海洋污染的嚴峻形勢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觀。當然,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空氣污染、污廢水,也有液體廢棄物、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造成的污染,還有人們在海洋上從事各種生產和實踐活動所帶來的其它污染。文章對近海水產養殖廢水污染的防治與控制展開了分析,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1 我國近海水產養殖的現狀及其對海洋的污染

        我國的近海養殖主要有灘涂養殖、海灣養殖和淺海養殖三大類型,在海灣養殖和淺海養殖中又以網箱養殖最為常見。伴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市場經濟已經占據了我國經濟的主導地位。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我國沿海居民的近海養殖面積和養殖品種逐年增加。現在,我國的近海養殖已經從單純地養魚、養蝦、養蟹擴展為養殖貽貝、鮑魚、羊棲菜等經濟價值更高的水生動植物。近海水產養殖為我國水產市場的繁榮與進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提高了飲食水平和飲食質量,還給一部分人提供了較為穩定的就業機會。但是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以赤潮為代表的海水變質現象進學出現在我國的沿海地區。

        1.1 不科學的養殖導致海水富營養化

        與工業生產不同,近海養殖需要向海水中投放大量的餌料,其中魚、蝦、蟹等未能吃完的餌料與魚、蝦、蟹類自身的排排泄物一同排放到了海水之中。據估算,僅網箱養殖一項我國每年產生的動物排泄物就高達12萬噸,排放到海水之中的剩余餌料也高達10萬噸。這些排泄物和剩余餌料中約有80%的磷和60%的氮溶解到了海水之中。此外,每養殖10噸魚還會向海水中排放大約8~9噸的碳。由于近海養殖大多選取的是封閉或半封閉的海灣做為基礎的,海水的凈化能力較差,從而造成了海水的富營養化,成為海水發生赤潮的主要誘因之一。與此同時,海水的富營養化也導致了我國近年來近海養殖魚蝦類發病率明顯高于往年。

        1.2 不注重生態環境,養殖密度過大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我國的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這自然會極大地刺激水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于是,近海水產養殖成了沿海居民增加收入的最佳選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近海養殖的大軍之中。近海水產養殖是“三高、兩怕”產業,即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和怕臺風、怕疾病。雖然說經過這些年的實踐和宣傳,有經驗的養殖戶大多已經知道了養殖密度過大和不科學養殖對海洋環境所造成的巨大污染,但是受經濟利益驅動,仍有一些養殖戶無視政府規劃和有關部門提醒,逐漸加大近海養殖的密度,甚至占據航道來發展水產養殖。這樣一來,政府的宏觀調控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了。

        據統計,2011年僅福建省霞浦縣就有網箱12萬口。隨著近海養殖密度的加大,水流越來越不通暢,水中的氧氣也越來越緊張,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魚病的產生埋下的隱患,一旦遇到合適的溫度極有可能誘發“白點病”,從而造成大量魚類的死亡。而當魚病發生時,還有部分養殖戶貪圖省事,直接將死魚、病魚扔到海水之中,這會對海水造成二次污染,為將來的魚病埋下隱患。

        1.3 大量化學藥品的使用

        水產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化學藥品殺菌消毒,據報道,英國水產養殖中所使用的化學藥物達23種,我國的水產養殖病害較多,所使用的中西藥品更多,接近500種。魚蝦養殖所用的大量的消毒劑和抗菌素溶解到了海水之中,使近海水域微生物的生態分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特別是某些殘留性強的廣譜性抗菌素的過量使用,危害更大。如治療皮膚病和鰓病的外用藥就直接被排放到了大海之中。這些溶解到海水之中的藥物將會通過食物鏈,富集到各種水產品中,并最終有部分進入人體,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

        2 近海水產養殖廢水污染的防治與控制策略

        2.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設標準化、生態型水產養殖新模式

        不同省份和地區應該根據自己的近海環境功能和海洋功能,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對水產養殖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水產養殖的區位與種類,積極打造標準化、生態型近海水產養殖新模式。具體來說應該從兩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加大碳匯漁業的發展力度。即發展羊棲菜、海帶、鮑魚、縊蟶、貽貝等海產品的養殖,大型海藻的光合作用和貝類的濾食作用可以有效地減少海水之中的碳元素和其它營養鹽,從而降低海水的有機污染。如果我們養殖1000畝左右的海洋藻類,則可生產濕重約為七千噸的大型藻類,并可使海水中的無機氮減少12~40噸,使海水中的無機磷減少1.6噸~5.7噸。如果我們養殖21000畝的貽貝、縊蟶、鮑魚等海貝,可年產海貝約五萬噸,這些海貝不但可以通過大量濾食海洋植物來減少赤潮的發生,還能使海水中的大量有機碳顆粒為碳酸鈣。

        二是大力建設現代化的漁業園區。主要是從四點來做,一是充分利用太陽能進行大棚養殖和節水節地養殖;二是將生物修復技術應用到水產養殖過程當中,通過接種克隆菌、光合細菌、益生菌等有益菌來使水體之中的有機質分解掉,加快物質的循環,促進水質的改善,減少養殖病害的發生;三是在投放餌料時,應該確定最適宜的投餌量,盡可能地減少散餌和殘餌的數量,減少或防止由餌料投放造成的水質有機污染;四是鼓勵養殖戶改造養殖設施,支持養殖設施的標準化,實現進水和排水的分離,建設廢水沉淀池,實現蝦、蟹、貝、藻的生態化、立體化養殖,盡最大努力保護海洋環境。

        2.2 降低近海養殖密度,逐步發展深水養殖,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如前所述,近海養殖特別是無規劃、少管理的過度近海養殖對海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與破壞。而與近海養殖相比,深水養殖不僅抵抗風浪的能力和抵抗海流沖擊的能力較強,而且能夠減少水產養殖對于灘涂、海灣和淺海所造成的污染。因此,就目前來說,深水養殖是代替傳統近海水產養殖最為理想的方式。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深水養殖的投資遠遠高于近海養殖(以網箱養殖為例,4個普通水產養殖風箱的投資不到30萬,而一個深水水產養殖網箱的投資就高達50多萬),多數近海水產養殖戶對于這么大的投資望塵莫及。因此,筆者以為應該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法,即一方面對近海養殖進行科學規劃和管理,強化近海養殖準入制度,降低近海養殖的密度,不符合要求的養殖戶和養殖企業一律不得在近海開展生產活動;另一方面引導有實力、有能力的養殖大戶和養殖企業開展深水養殖示范生產,逐步引導近海水產養殖戶開展深水養殖。當然,在發展深水養殖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全面考慮、統籌安排,在確保養殖戶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的同時,避免近海水產養殖中出現的問題再度出現在深水養殖過程中,否則我們將遇到更大的問題,得不償失。

        2.3 對水產養殖藥品使用給予科學指導,盡可能使用綠色藥品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我們總要采取措施對養殖水域進行清理,各種藥品的使用在所難免。在藥品使用過程中,各類技術部門應該對養殖戶的消毒藥品和疾病防疫藥品的用量進行指導,大力推廣 “綠色藥品”。所謂的“綠色藥品”是以人的安全和生態和諧為最高追求目標,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來防治水產養殖動物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的平衡,盡可能減少藥物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殘留。此外還需要環保部門不間斷地對近海水環境狀況進行監督,實時地向養殖戶、技術部門提供海水環境的健康指數,為養殖戶和各個技術部門提供一手的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第3篇: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

        一.水產養殖病害發生情況

        養殖魚,蝦類和家畜,禽等動物一樣,會生各種疾病,由于魚,蝦類所生活的水質環境逐漸發生變化,寄生蟲和細菌等病原體滋生繁殖,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的爆發。特別是在池塘密養條件下,一旦發病傳染很快,常常造成大批死亡。在傳統養殖模式下,大量使用藥物致使水體殘留有害物質越來越多,嚴重影響水體的自凈能力,破壞養殖環境的生態平衡;加上養殖密度大,攝食量多,同時排水有限,殘餌和糞便增加易導致水質惡化,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嚴重超標,底層水溶氧量嚴重不足,就會引起疾病暴發,造成養殖魚、蝦等大面積死亡。

        年區水產養殖總面積29636畝,水產養殖病害累計發生面積11558畝,占養殖總面積的39%,其中常規養殖魚發病面積2750畝,南美白對蝦發病面積8524畝。全區因水產病害的發生而造成經濟損失1692.52萬元,推廣養殖的18146畝南美白對蝦病害發生尤其嚴重,發病面積占養殖面積的47%,而因發生傳染性疾病造成經濟損失達1593.9萬元。占總經濟損失的94.2%。南美白對蝦的病害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6月至7月上旬主要發生桃拉病毒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主要發生白斑病綜合征和黑鰓病。

        二.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情況

        南美白對蝦養殖區域,近年來普遍發生傳染性疾病,來勢兇猛,死亡率高,給養殖者造成重大損失,尤其是桃拉病毒、白斑綜合癥等傳染性疾病,是南美白對蝦養殖期間毀滅性蝦病,南美白對蝦傳染性疾病嚴重阻礙了對蝦養殖業的持續發展。

        對蝦病毒性疾病發病多而危害大,一旦暴發,死亡率非常高,常常導致絕產,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對蝦病毒性疾病的暴發主要受病原體,環境條件以及營養條件三大因素的共同制約。受病原體感染的對蝦在環境優良營養均衡的條件下有可能僅為隱性感染,不表現任何癥狀。在目前蝦池受病毒污染嚴重的情況下,完全清除病毒以切斷病原傳播途徑較為困難。對于病毒性的對蝦病防治,關鍵在于做好綜合預防措施,從改善養殖環境著手,大力推廣應用有益細菌生物制劑,降解水中有害因子,凈化養殖生態環境,增強養殖蝦類免疫抗病力,加強健康管理,盡可能消除傳染源以及切斷傳染途徑等措施,開展生態防治養殖技術,才能最大限度的控制對蝦病毒性疾病的暴發。具體措施如下:

        (1)徹底做好清塘除害工作,選用健康優質蝦苗;使用無污染和不帶病毒的水源,建立蓄水池,養殖用水要經過蓄水池處理后再進入養蝦池塘,(2)保持水質穩定,堅持定期消毒預防,及時殺滅水體中病原體,同時又有調節水質作用,放苗前一周全池潑灑二溴海因顆粒0.2ppm一次消毒水體,4天后配套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調控水質,如光合細菌,活菌生物劑等,分解利用有機物,消除水體中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維持藻類正常生長,并定期使用底質改良劑增加底層營養,保護底質為對蝦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在整個養殖期間,每15天全池潑灑二溴海因顆粒0.2ppm,并且每周使用一次生態制劑調節水質,保持養蝦池環境因子和池內藻相的穩定。(3)在疾病流行期間,盡量減少換水量,若發現池蝦水質惡化但尚未發病,應采取增氧措施,保證溶氧量不低于5mg/L。必須換水時,要求使用蓄水池水,少量添加少量排放。(4)投喂優質餌料,并定期在餌料中添加1-2‰免疫多糖和1-2‰維生素C等營養促生長劑,以促進對蝦快速生長,增強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5)在對蝦疾病流行季節,每隔10天在餌料中添加健肝利膽素,三黃粉等純中藥低殘留抗菌毒藥物,做好疾病預防工作。(6)認真巡塘,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一旦發生蝦病,不要盲目用藥,要對癥下藥,采取綜合防治技術措施,控制病情發展,減少損失。

        池塘老化而長期得不到清整,致使病害逐年增多,這個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魚類出血性敗血病也是近年廣泛流行危害極大的急性傳染的細菌性疾病。針對水產養殖生產中魚類暴發性敗血病,我們根據該疾病的流行特點和發生規律,從生態、藥物途徑篩選有效組方,運用藥物各自特性以及相互間協同作用,采取交叉投藥,內服外消并舉措施,總結出一整套防治技術,并在生產中得到應用,取得顯著效果。

        發病魚池的水體環境以及魚體內都有著大量病原菌的存在,故在治療時必須采取內服和外用相結合的措施;就是說在使用內服抗菌藥的同時,再配合外潑殺菌消毒藥,起協同殺菌的作用,這樣就能使水中和魚體內的病原菌同時抑制或殺滅,使病情得到控制。寄生蟲病在池塘養殖中常年發生,尤其是錨頭蚤病對養殖魚類影響很大,蟲體侵襲魚體,受傷魚體很容易感染病原菌(感染率可達90%以上),寄生蟲病是引發魚類暴發性敗血病的前兆,所以我們在治療過程中,先用滅蟲藥殺滅魚體上的寄生蟲,再用消毒劑殺滅池水中致病菌,同時投喂內服抗菌藥物,這樣就能控制病情發展。在治療出血性魚病時,對施藥和用藥的順序也有一定的要求,先用那種藥后用那種藥,施藥和用藥的順序正確的,治療效果穩定而顯著;反之,治療效果不明顯,甚至會出現不良現象而導致病情的惡化。這是值得我們今后注意和研討的問題。

        三.水產養殖病害和環境因子關系分析

        第4篇: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

        1研究現狀

        在當前水產養殖工程中,水體凈化技術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乎著水產養殖事業的未來發展,具體是指在水產養殖生產過程中,引入最新工程原理與現代方法,改善原有的養殖方式。在1975年已經開始出現與水體凈化技術相關的報道,經過長期發展,截至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現階段,池塘高密度養殖是一種應用最廣的水產養殖手段,雖然它可有效提升水產養殖產量,但是因污染物的大肆排放也涌現出了較多的不足,導致水產品面臨嚴重疾病威脅,頻頻發生死亡事故,使得人們愈發重視水體凈化技術,并進行深入研究。

        1.1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作為一種重要的水體凈化技術,它在水體凈化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具體是指借助硝化細菌,轉換氨氮與亞硝酸鹽,消除氨氮等不利于水產品生長的物質。

        1.1.1藻類藻類凈化水質是指通過微藻、鹵蟲來維持養殖系統的平衡,確保生物總量穩定,達到優化水提條件的目的。研究調查指出,微藻的實際生長速率以及水體的酸堿含量是影響水體凈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1.1.2生物過濾器生物過濾器可有效消除水體中不利于微生物生長的水溶性物質,它是保障封閉循環水處理系統正常運轉的重點,且能量消耗量以及成本投入均較大。

        1.1.3微生物制劑微生物制劑與當前漁業發展目標相符,它是一種有效的防治方法,也被稱作有益微生物,其中最常用的微生物為光合細菌,該菌具有固氮、氧化等功效,生理功能具有多樣性,可分解水體中不利于水產品生長的物質,可加快有機物循環速率,并可大幅縮氨氮含量。

        1.1.4人工濕地人工濕地作為自然凈化系統,可轉換污染物,無需能源輸入,也可不用進行定期維護,擁有自給自足的顯著優勢,它是一種經濟、環保、便于操作的技術。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利用人工濕地進行處理,仍是一個新興領域,它主要建立在城市污水濕地處理之上,最開始是被應用在淡水養殖中[1]。

        1.2物理方法

        1.2.1納米材料納米材料是一種新型材料,其在水體養殖中的應用正處在探索階段。現階段,在納米材料方面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借助納米材料來凈化水質;另一方面,借助納米材料進行消毒殺菌,其中在此方面的研究較多;

        1.2.2泡沫分離泡沫分離是指借助氣液界面中所包含中的物質持續提供氣泡,進而消除水體中的污染物、雜質等。經過大量研究調查可知,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由于水體深度達到1m,在泡米分離操作中無需壓縮空氣,主要借助回轉翼,外加水體的流動性來分化氣泡。如果使用負壓空氣,將會獲得更高的效率;

        1.2.3物理過濾物理過濾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水體凈化技術,旨在通過物理過濾手段來消除水體中的懸浮物。

        1.3物理化學方法在高密度養殖模式中,水體中不僅包含致病因子,還存在致病菌,他們會消耗一定的溶解氧,進而制約水產品的正常生長。水體凈化系統通常包含消毒殺菌設備,通過物理、化學方法來降低致病因子和致病菌對水產品的負面影響程度。紫外線、臭氧消毒等是較為常用的消毒手段,其中紫外線消毒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消毒效果稍微較差。

        2最新研究成果

        水產養殖既是引發環境污染的根源,也是環境污染的主要承受者。為在增加水產養殖密度,提升水產養殖業發展水平的同時,保護水資源,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嘗試將生物和工程技術融合到一起,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有效凈化養殖水體。而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更加重視水體凈化技術,專家學者也針對水體凈化開展了深入研究,格外注重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并研制出了許多新型微生物制劑和現代過濾材料,還進行了生物制劑在檢測環節中的研究,主要體現在生物處理、全封閉式健康養殖系統等方面。

        3發展策略

        3.1重視基礎研究對水體凈化技術的進一步研究離不開物理、化學等方面的支撐,應重視基礎研究,進而準確剖析水質改良技術,借助邏輯基礎有效溝通水體凈化技術所包含的各個工程。

        3.2有效利用現代技術和新型材料目前,水產養殖業愈發重視資源和能源的節約,世界各國紛紛在節約工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物質和人力來進行研究,涌現出了較多的現代技術和新型材料,而這有利于水體凈化技術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應從多種渠道著手,加強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合作,進而將水體凈化技術推向更高的水平。積極扭轉高效、產量不高,節能、成本較大的局面。同時,著重研究現代技術和新型材料與水產養殖業的統一性,盡可能低降低成本投入,縮減運行成本,提高清潔能源的利用率,節約水資源。

        第5篇: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

        水產養殖不安全因素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業養殖品種的不斷擴大,地區間苗種、親魚運輸日益頻繁,并不時從國外引進一些新的養殖對象,給區域性魚病,甚至國外的魚病向各地傳播、蔓延制造了條件,水生動物疫情形勢十分嚴峻。我國水產動物的病蟲害防治大多是借用人藥、獸藥,藥物種類較多,用藥范圍較廣。這些藥物是導致水產品出現藥物殘留的主要原因。由于水產的特殊性,水產養殖和水產品管理應有水產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但在許多地方這方面工作大都由畜牧所代管,無法行使其應盡職能,而漁業行業組織和漁業技術推廣部門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造成疾病有機可乘和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質量下降。

        對策及建議

        選擇優質水源,抓好良種場、養殖場、飼料場的標準化生產,建立養殖生產基地。堅持以養殖戶為主體,普及健康養殖相關技術,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意識,通過為養殖戶提供規劃設計、苗種供應、魚病防治、養殖技術指導,建立生產有記錄,銷售有去向,杜絕違禁藥物的使用,由以往“重生產,輕管理,粗放養殖”向“規范管理、安全生產、標準化養殖”轉變。養殖生產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根據本地區漁業資源自然承載力,按品種、池塘的生產條件、資金、技術及市場需求等因地制宜,確定合理的放養模式與密度,對池塘適時“輪休”或“休養”的方法,改善池塘養殖生態環境,控制病原體。

        高度重視飼料生產和經營的監督與管理,建立健全飼料質量監測體系,質監部門要定期對轄區內生產和銷售的飼料及添加劑進行嚴格抽查,并不定期開展突擊檢查行動,加強對養殖戶飼料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識的教育。工作重點應從對營養指標監控為主轉向以飼料安全監控為主,促進飼料安全工作的開展。飼料要求質優、營養均衡,粒徑適口,鮮活餌料新鮮并且不帶病原體,不應對水體造成污染,鼓勵使用安全不發霉變質飼料,禁止在飼料中加入抗菌藥物、激素、增重劑等。

        在養殖過程中,從藥物、病源、環境、水產動物本身和人類健康等方面,選用的藥物需符合《動物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量》、《養殖生產禁止使用藥物》等標準,應是獸藥典中所列品種,盡可能選用中藥,或選用已經臨床試驗、安全性好、品質保證、殘留量少、殘留時間短的藥物,從而提高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及水產品品質。在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工作中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由水產技術人員開展水生動物疫情測報預報,負責對疫情的普查、收集、上報,強化對突發疫病的快速反應能力,一旦發現疫情,迅速組織人員現場進行診斷、分析、快速處理,達到預防和控制重大魚病的發生。

        第6篇: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

        關鍵詞:農業面源污染;現狀;治理措施;鹽都區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1-02-113-03

        鹽城市鹽都區位于江蘇中部偏東,地理坐標為北緯33°07′~33°28′,東經119°41′~120°23′。近年來,該區農村經濟發展迅速,2012年實現糧食產量63.3萬t,油料產量1.4萬t,生豬養殖數83.6萬頭,家禽飼養數2 140萬只,肉類產量6萬t,水產品總量10.0萬t;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4.14億元,占GDP的31.1%;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2 837元[1]。雖然鹽都區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許多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尤其是由農業面源造成的污染問題更為突出。為了促進該區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通過現狀調查研究,對該區農業面源污染成因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對鹽都區農業面源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 農業面源污染現狀

        1.1 化肥、農藥污染 近年來,雖然該區在化肥、農藥污染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農業化學品污染尚未從總體上得以控制,用肥結構不合理、施肥噴藥方法不科學等現象仍較為普遍,施用強度大、頻率高、流失快等問題較為突出。根據鹽都區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分析報告[2]顯示:該區年使用化肥折純量34 454.71t,其中:五氧化二磷5 384.38t,氮肥29 070.3t;農藥施用總量約159.5t。據研究,化肥中氮肥的利用率為25%~30%。磷肥利用率為10%~20%,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僅近30%殘留土壤層,約30%~40%進入水體。農藥施用量僅有10%~20%附在植物體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1]。從上面分析可知:鹽都區每年約有11 628t氮肥、2 154t磷肥未被作物吸收利用隨著地表徑流進入水體,造成河流水體富營養化。過量施用化肥、農藥還會導致農產品中農藥、重金屬、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殘留超標,不僅使農產品質量下降,而且對農產品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1.2 畜禽養殖業污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畜禽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促使了該區畜禽養殖業迅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該區年畜禽養殖業糞便產生量16.11萬t,尿液產生量3.3萬t,總氮排放271.26t,總磷排放65.79t,化學需氧量排放5 022.83t,銅排放643.43kg,鋅排放2 459.12kg。集約化的養殖使得某些地方畜禽糞便的產出量已經大大超出了當地農田可承載的最大負荷,使畜禽糞便的處理失去了出路,造成了畜禽廢棄物堆積和集中排污問題,加之絕大多數畜禽養殖糞便處理設施建設不到位。許多養殖戶直接將畜禽的糞水排放到溝渠中,造成附近河水水質污染及地下水中的硝酸鹽、氨氮等因子超標,對周圍環境產生了嚴重污染。

        1.3 水產養殖業污染 該區地處里下河水網圩區,水產養殖業十分發達,但飼養管理不當。致使大量飼料、藥物的流失。使水體受到一定污染。該區水產養殖面積6 127.25hm2,年排入外部水體量133 088 770.463m3,飼料總使用量55 244t,藥物總使用量556.117t,肥料總使用量2 318.73t;網圍養殖面積占該區可利用水面的18.3%,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中占農業源排放量的34.8%,水產養殖使水體氮磷增加了223.5t和43.8t。從以上數據分析表明:大面積的水產養殖削弱了河流湖泊調控能力,破壞了水體生態平衡,也是造成了河流水質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農作物秸稈污染 農作物秸稈既是農業的主要副產品,又是傳統農業的基本生產要素。該區各類農作物秸稈總量在50萬t,其中禾本科糧食作物秸稈45萬t,油料豆類秸稈5萬t,利用總量為46.5萬t,秸稈綜合利用率為93%。農作物秸稈以前是農村能源的主要來源之一,被廣泛用作飼料、肥料和燃料,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稈不再是農村的主要燃料,大量秸稈被焚燒,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煙塵等有害物質,使大氣受到嚴重污染,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影響人體健康;隨著近年來國家農田秸稈禁燒力度的加大,又使得大量的秸稈被堆放在田間生產溝內,經過日曬、雨淋發酵后產生大量污染物質流入河中,引起河流水質下降。

        1.5 農膜污染 農膜是農業生產中重要的生產資料,農膜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該區農膜年使用量9 500t,其中地膜約1 480t,地膜覆蓋栽培面積1.33萬hm2以上,種植業地膜回收率85%以上,約有220t的殘留量直接丟棄在田間,成為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白色污染”。研究表明,農膜在土地、水體等環境中不易降解或難以降解,會造成耕地理化性狀惡化,通透性變差,阻礙了土壤水肥的運移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長,抑制了作物的生長發育;加之降解之后產生有害物質還會導致生物富集,進而引起農業產品的污染,引起致突變等問題,影響了農業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并嚴重影響到人類健康[2]。

        2 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措施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農業基礎、技術條件和行政管理等各個層面,由于受農村經濟的制約,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成為一項難題,不能套用治理工業污染的手段,必須采用切合農業特點的治理方法和管理措施。

        2.1 科學制定規劃,確定控制目標 針對該區實際情況,在農產品生產基地嚴格控制農、牧、漁業生產活動,控制使用農用化學品,禁止排放養殖污水,防治水產養殖因密度過大造成水質惡化。在一般控制區要優化農業生產和投入結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逐步降低農業面源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到2015年,力爭該區農業結構實現有效調整,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主要農產品中有機及綠色產品比重達70%,化肥、農藥使用強度分別降低到250kg/hm2(標氮計算)和2.0kg/hm2以下,規模養殖場畜禽糞處理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及農膜回收率分別達到95%、95%、90%以上。

        2.2 實施生態農業工程,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結合該區國家級生態區創建,大力實施生態農業建設工程。在立足該區農業資源特點與產業基礎上,在潘黃仰徐高效農業園區推廣養殖+沼氣+種植模式生物鏈生態工程,在郭猛鎮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推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在大岡鎮建立農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工程,在大縱湖實施水草―貝類―水產養殖的互生共利的生態養殖模式,在北龍港、義豐和樓王鎮推廣稻田養蟹、魚、蝦,同時生產綠色、有機大米生態養殖模式。通過上述一系列循環經濟模式的生態工程實施,可在全區域范圍內建成一大批有機、綠色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扎實推進農業清潔生產進程,有效促進農業生產方式改變,減少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3 推廣農業實用新技術,減輕農業自身污染

        2.3.1 大力推廣平衡配套施肥技術 農田要增加有機肥的投入,培肥土壤地力;控制和減少氮肥用量,協調氮磷鉀施用比例,達到1∶0.45∶0.35,增加施用硅肥、硼肥、鋅肥等,逐步淘汰易揮發流失化肥品種,推廣高濃度的復合肥及作物專用配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2.3.2 合理施用農藥 在農藥使用上,要堅決執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采取農業、物理、生物防治相結合,化學防治與非化學防治相協調的綜合防治技術,大力推廣誘蟲燈、昆蟲性信息素、防蟲網等無害化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減輕環境污染。

        2.3.3 推行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減少散戶養殖規模 推廣“養殖―沼氣池―種植”、“養殖―生物有機肥”配套等循環發展模式。

        2.3.4 加大秸稈綜合利用開發力度 積極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留高茬、秸稈氣化、堆肥、漚肥等多種秸稈還田模式,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

        2.3.5 大力推廣可降解塑料農膜的使用 針對該區現狀,現階段應以回收再生利用塑料農膜為主,而對于很難回收再生利用的塑料農膜可收集集中衛生填埋。大力推廣使用可降解農膜,以從源頭上防治白色污染。

        2.4 強化監督管理,提高環境管理水平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江蘇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大對保護農田生態環境的宣傳力度,強化執法力度;二是建立農業環境監管體系,建立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農產品質量、農業投入品管理機制和長效監管制度;三是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加大對農業環境監測和控制、污染源綜合治理等公益性事業的投入力度,保障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實施。

        3 結語

        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不能只用單一的或是短期有效的措施,必須因地制宜地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進行全方位治理。同時還要認識到農業面源治理是一項全社會的系統工程,只有通過全社會共同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實現農業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第7篇: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

        一、普查工作目標

        農業污染源普查是摸清農業污染底數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是做好農業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通過此次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農業污染物的區域分布、污染類型、產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為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提供決策依據。

        (一)全面摸清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污染物種類、產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

        (二)建立農業污染源資料檔案,完善農業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為做好農業污染源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三)摸清農業源污染物排放規律和主要影響因子,掌握農業污染的動態變化趨勢,為合理規劃農業生產布局,指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倡導環境友好型生產方式,從源頭控制農業污染提供科學依據。

        二、普查時點、對象、范圍和內容

        (一)普查時點

        普查時點:**年12月31日

        時段資料:**年

        (二)普查對象和范圍

        普查對象包括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

        種植業污染源主要針對糧食作物(包括谷類、薯類和豆類)、經濟作物(包括水果、花卉、油料、糖料以及棉、麻、茶、煙草、中藥材等)和蔬菜作物(包括葉菜類、瓜果類、茄果類、根菜類、豆類、花菜類)的主產區開展肥料、農藥和農膜污染調查。

        畜禽養殖業污染源以舍飼、半舍飼規模養殖為調查對象,針對豬、奶牛、肉牛、蛋雞和肉雞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畜禽糞便和污水開展調查。

        水產養殖業污染源以池塘養殖、網箱養殖、圍欄養殖、灘涂養殖、工廠化養殖為調查對象,針對魚、蝦、貝、蟹規模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開展調查。

        (三)普查內容

        1、種植業污染源:主要普查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蔬菜作物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情況。

        肥料:包括化肥、有機肥兩大類。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有機肥包括商品有機肥、人畜糞便、土雜肥、廄肥、沼肥等。調查內容:肥料名稱、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時期等。

        農藥:包括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等。調查內容:農藥名稱、劑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農藥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時期等。

        農膜:主要普查地膜使用情況,調查內容:地膜厚度、覆蓋面積、使用量、回收量等。

        秸稈:調查內容包括秸稈產生量、直接還田量、露天焚燒量、隨意丟棄量、飼料利用量、堆肥利用量、材料利用量等。

        2、畜禽養殖業污染源:主要普查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在規模養殖條件下污染物的產生情況。普查內容:畜禽種類、養殖組織模式、存欄量、出欄量、飼養階段、畜禽體重、采食量、精粗飼料主要成分含量,糞便和污水產生量、清糞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糞便污水處理設施的處理方式、處理能力、運行時間和運行狀況。

        3、水產養殖業污染源:主要普查魚、蝦、貝、蟹等在規模養殖條件下污染物的產生情況。普查內容:養殖種類、養殖方式、養殖模式、養殖產量、養殖面積、餌料、肥料、漁藥的生產廠家、品牌、劑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時期、養殖排水情況。

        (四)普查污染物種類

        種植業:地表徑流水體總磷、可溶磷、總氮、硝態氮、銨態氮以及毒性高、用量大、難降解的1—2種農藥(如毒死蜱、阿特拉津、氟蟲腈、克百威、2—4—D—丁脂、涕滅威、百草枯等,各地可根據作物施藥的具體情況選擇,以下同);地下淋溶水體總氮、硝態氮、銨態氮、1—2種農藥;農田地膜殘留量。

        畜禽養殖業:污水中化學需氧量(COD)、銨態氮、總磷、總氮、銅、鋅、PH等;固體廢物中含水率、總磷、總氮、銅、鋅等。

        水產養殖業:養殖水體中的化學需氧量(COD)、總磷、總氮、銨態氮、硝態氮、銅、鋅等。

        三、普查技術路線和步驟

        采取分類抽樣與實地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參考全區各級農業統計資料,測算全區農業源污染物產生、排放情況。

        根據我區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的區域布局,在綜合考慮影響農業源污染物產、排因素的基礎上,確定全區農業污染源普查分片,分片、分類監測農業污染物產、排數量,獲得各普查片主要類型農業污染源的產、排污系數。

        在此基礎上,依據各片在全區農業生產中的地位以及在農業污染源產排污負荷中所占的比重,遵循分類抽樣原則,明確全區各片農業污染源普查結構、普查規模,全面開展普查工作,核算農業污染物產、排數量。普查流程如下:

        普查步驟:1、準備階段(2006.10—**.12),成立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組,落實普查經費,開展宣傳,組織動員;制訂普查方案,開展普查培訓;清查普查對象等。2、全面普查階段(2008.01—2008.07),普查前的清查,入戶調查,數據匯集、整理和錄入,建立檔案,審核驗收。2008年6月中旬前,區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組負責將本地區普查數據匯總,報市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組審核,審核無誤后逐級上報至全國污染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工作組。3、總結階段(2008.08—2009.07):由省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組建立全省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數據庫,編制**省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普查報告,開發利用普查成果,總結驗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組織的職責

        由于農業污染源普查涉及范圍廣、影響因素多、內容復雜、普查任務重,技術性要求高,工作難度大,農業部門要與環保、統計等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密切配合,認真做好相關的宣傳動員和組織實施工作。

        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全區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農業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設辦公室在區農委,區農委主任喬治業同志擔任龍子湖區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選聘3—4名專業人員負責日常工作。各鄉(鎮)要盡快成立以分管領導為組長、農辦主任為副組長的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組織,在區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農業污染源的普查工作。普查指導員、普查員應經過逐級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崗。

        區級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技術規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指南》和《全省污染源普查實施方案》,制定全區農業污染源普查方案,編制農業污染源普查項目預算,爭取專項經費,組織協調全區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各鄉(鎮)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組都要根據《全區農業污染源普查實施方案》,結合實際,制定本級農業污染源普查方案,編制農業污染源普查項目預算,爭取工作經費,組建和培訓普查員隊伍,完成普查工作任務。

        五、普查經費

        根據有關文件精神,普查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農業污染源普查實行獨立財政預算。區級普查經費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度、組織動員、培訓、入戶調查、必要設備購置、數據的錄入匯總加工、檢驗驗收與總結等。

        第8篇: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

        關鍵詞 水產養殖;常見魚病;發病原因;預防措施;治療方法;云南祥云

        中圖分類號 S9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5-0300-02

        祥云縣是云南省的漁業重點縣之一,2013年養殖面積1 971 hm2,近年來水產品產量每年在1.1萬t左右,隨著池塘精養高產技術的成熟與推廣,高密度養殖防控措施不到位,導致全縣魚病頻發,控制難度大,給養殖戶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因此應加強管理,提高養殖技術,使漁業向高效可持續方向發展。

        1 常見魚病種類

        祥云縣水產養殖主要以常規品種為主,主要有鯉、草、鯽、鰱、鳙魚等。在養殖中流行和常見的魚病:細菌性敗血癥,主要危害草魚、鯉魚、鯽魚;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豎鱗病、打印病等;細菌性疾病,主要危害草魚、鯉魚、鯽魚、鰱魚和鳙魚;車輪蟲病,指環蟲病、小瓜蟲病,主要危害草魚、鯽魚、鰱魚、鳙魚。

        2 魚病發生過程及發病高峰期

        2.1 發生過程

        魚病的發生一般都要經過3個時期:潛伏期、前驅期、充分發展期。魚類發病的潛伏期時間長短不一,從數日至數月不等,并且即使是同一種疾病,也會因病原、數量、入侵途徑和環境條件等不同而有差異。前驅期還沒有出現該種疾病的病理特征,充分發展期已經出現了魚病的典型癥狀,也是到了魚病發展的高峰期,此時魚病已較難控制。

        2.2 發病高峰期

        每年4―5月,氣溫、水溫逐漸上升,魚類新陳代謝速度加快,也是水體中病原快速繁殖的時期,此時2齡魚種易發病,主要有車輪蟲病、豎鱗病、爛鰓病、腸炎病和指環蟲病等;6―8月易發生淡水魚類出血病;8―9月易發生草魚出血病、腸炎病、爛鰓病、鰓隱鞭蟲病。

        3 常見魚病的發生原因

        魚是終生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動物,它的一切生命活動都要在水中進行,受水中溶氧量、pH值、溫度、氨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較大,可直接影響其生長和病害發生,并且由于池塘高密度精養,放養密度過大,大量投喂飼料,導致水體易惡化,有害生物產生過多,使魚體抗病力下降,導致魚發生病害。

        3.1 池塘條件因素

        面積小的池塘水溫和水質變化較大,魚病發生的幾率較面積大的池塘高。有的池塘多年未干塘,淤泥過厚,病原體含量高,有毒有害化學指標偏高,未清過塘又未做好池水調控和消毒處理,這類池塘魚病發病率較高。

        3.2 人為因素

        魚種投放密度與比例不當,飼養管理和操作不慎,易造成魚體受傷,魚體體質下降,從而魚易受到病原體攻擊導致生病。若沒有把好苗種引種關,引進有病的苗種易導致病原體的傳播和擴散。因此,應引進健康優質魚種,減少病害發生[1-2]。

        3.3 水環境因素

        池塘水溫和透明度影響魚類生長,透明度下降會使病原體繁殖速度加快,導致魚易生病。池塘中溶氧量低于4 mg/L,pH值小于7.5或大于8.5、氨氮含量0.2 mg/L以上時,魚發病率較高。溶氧不足時魚易感染爛鰓病,pH值小于7.0時魚易患細菌病,氨氮高時易發生出血性疾病,浮游生物和病原體生物含量高時消耗了水體中大量氧氣,也易導致魚發病率增高。

        4 預防措施

        4.1 日常消毒與管理

        一是注意進行科學消毒。魚種下塘前對池塘進行消毒,魚種下塘時對魚體進行消毒;各種生產用具專塘專用,并定期消毒,以免交叉感染;定期對養殖場消毒,魚病流行期在食場用漂白粉掛袋消毒。二是遵循養殖生產投喂“四定”原則,即定質、定量、定時、定點,關注水溫和天氣變化,適時開增氧機,保持水中溶氧,注意調節pH值,保持水質清新。三是加強池水水源管理,警惕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水質流入池塘,保證水源符合漁業用水標準,苗種購進時確保運輸水源、器皿、設施、工具等無病原體污染,切斷病原體傳播途徑,確保養殖品種健康。四是加強飼養管理。注意觀察池塘水質變化和魚的攝食情況,調控水質可在養殖水體中加入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細菌),可有效去除水中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達到凈化水質、改善養殖環境和預防魚病發生的目的[3-4]。

        4.2 針對性預防

        預防草魚爛鰓病、腸炎病等要注意保持水質清新,投喂新鮮青飼料,不喂霉爛變質飼料,定期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對水體進行消毒,易發爛鰓病的魚池不允許使用未經發酵的有機肥,發生爛鰓病的池塘嚴禁使用堿性消毒劑(如生石灰),以防病情加重;預防鰱魚、鳙魚細菌性敗血癥,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應小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如受傷應用鹽水浸泡病魚等方法處理;重大魚病發生時,按照《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的規定,及時如實上報相關部門,并采取有效措施如隔離、消毒和無害化處理,防止疫病的進一步蔓延[5]。

        5 治療方法

        5.1 細菌性敗血癥

        全池潑灑含氯石灰(漂白粉)或漂白精(有效氯60%~65%),每次用量為含氯石灰1 g/m3水體,漂白精0.3~0.5 g/m3水體;大黃每次用量為2.5~3.7 g/m3水體,先將大黃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連水帶渣全池潑灑,疾病流行季節15 d潑灑1次;氟苯尼考或甲礬霉素,每次用量為15~2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3~5 d;復方新諾明,每次用量為5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5 d,首次用量加倍;慶大霉素,每次用量為10~3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3~5 d為一個療程。

        5.2 細菌性疾病

        養殖水體用二氧化氯、三氯異氰脲酸粉或聚維酮碘溶液等消毒劑消毒,每日1次,連用2次,或間隔1 d用1次;同時在飼料中拌入氯苯尼考粉、諾氟沙星粉或加礬霉素粉等敏感抗菌藥投喂,用量為10~15 mg/kg體重,細菌性腸炎病還要在飼料中加大蒜素,每100 kg魚用大蒜素2 g和食鹽50 g拌成藥餌,每日1次,連用3~7 d。

        5.3 寄生蟲疾病

        用0.7 mg/L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或用苦楝葉450 kg/hm2,煎汁全池潑灑,每日1次,連續潑灑2 d。小瓜蟲病,對于1 m水深水面,用辣椒粉3 150 g/hm2、生姜干片1 500 g/hm2煎成375 kg/hm2溶液,全池潑灑,每日1次,連續潑灑2 d,或用亞甲基藍2 g/m3對水全池潑灑,每隔3 d潑灑1次,連續潑灑3次。

        5.4 細菌性爛鰓病

        18%溴氯海因每次用量為0.2~0.3 g/m3,疾病流行季節全池潑灑,15 d防治1次;鹽酸土霉素,每次用量為20~3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3~5 d;或用諾氟沙星30 mg/kg體重或氧氟沙星10 mg/kg體重,或氟甲喹2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3~5 d;復方新諾明,每次用量為5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5 d,首次用量加倍。

        5.5 赤皮病

        18%溴氯海因每次用量0.2~0.3 g/m3水體,疾病流行季節,15 d全池潑灑1次;大黃每次用量2.5~3.7 g/m3水體,先將大黃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連水帶渣全池潑灑,疾病流行季節15 d防治1次;或用諾氟沙星30 mg/kg體重或氧氟沙星10 mg/kg體重,或氟甲喹3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3~5 d;氟苯尼考或甲礬霉素,每次用量為5~15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3~5 d;復方新諾明,每次用量5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5 d,首次用量加倍;磺胺間甲養嘧啶,每次用量為30~5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3~5 d,首次用量加倍。

        5.6 細菌性腸炎病

        18%溴氯海因每次用量為0.2~0.3 g/m3水體,疾病流行季節全池潑灑,15 d防治1次;將穿心蓮40 g、大青葉30 g、黃芩5 g、桑白皮10 g和白礬5 g,打成粉后與1 kg飼料拌喂;磺胺-2、6-二甲氧嘧啶,每次用量為50 mg/kg體重,從第2天起,每次用量改為25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7 d;諾氟沙星,每次用量10~3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2次,連用3~5 d。

        5.7 爛尾病

        45%苯扎溴銨溶液,每次用量為0.22~0.33 mL/m3水體,全池潑灑,2~3 d防治1次,連用2~3次;復方磺胺二甲嘧啶粉,每次用量為1 kg飼料20 g,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4~6 d;5%諾氟沙星粉,每次用量為1 kg飼料4~8 g,拌飼投喂,每日2次,連用5~7 d。

        5.8 打印病

        10%聚維酮碘溶液,每次用量為0.5~1.0 mL/m3水體,每日1次,疾病流行季節全池潑灑,15 d防治1次;或用含氯石灰(漂白粉)1.0~1.5 g/m3或20%二氯異氰脲酸鈉0.3~0.6 g/m3水體,或30%三氯異氰脲酸粉0.2~0.5 g/m3水體,或8%二氧化氯0.1~0.3 g/m3水體,疾病流行季節全池潑灑,15 d防治1次;諾氟沙星每次用量30 mg/kg體重或氧氟沙星10 mg/kg體重,或氟甲喹2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3~5 d;氟苯尼考或甲礬霉素,每次用量為5~15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3~5 d;復方新諾明,每次用量為50 mg/kg體重,拌飼投喂,每日1次,連用5 d,首次用量加倍。

        6 中草藥在魚病防治中的應用

        傳統漁藥雖然對魚類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同時也帶來了魚類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藥殘及養殖水域產生污染等問題。中草藥是天然物質、綠色植物,具有低毒、高效、抗藥性不顯著、資源豐富、性能多樣、綠色環保等諸多優點,適合魚類的群體性疾病防治,對提高水產品質量、解決藥殘問題,發展無公害水產養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水產養殖上使用的中草藥種類較多,不同種類其藥物功效不同,應用效果也較顯著。

        7 結語

        魚病的發生在漁業生產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其發生要具備一定的外部條件和內部因素,養殖戶要充分掌握魚病的流行季節和防治方法,按照養殖規范流程進行漁業生產,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避免和減少魚病的發生,減少經濟損失,降低環境污染,取得最佳的養殖經濟效益。

        8 參考文獻

        [1] 汪開毓,肖丹.魚類疾病診療原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2] 張凱,李新國,焦長軍.魚病的類型及防治方法[J].黑龍江水產,2006(6):29-30.

        [3] 袁武珍,鄧冰.魚病的綜合預防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7(1):51-52.

        第9篇: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法范文

        論文摘要 總結了水產養殖中病害的預防措施,包括魚塘清整與消毒、放養健壯苗種、種苗放養前藥浴、食臺或食場消毒、選購優質配合餌料、采用生物調控水質、配套增氧機械、掌握病害發病規律等內容,以供水產養殖者參考。

        1魚塘清整與消毒

        1.1魚塘清淤

        魚、蝦、蟹等經1年的飼養后,池底往往沉積著大量的食物殘渣和排泄物,這些有機廢物經腐爛、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細菌很好的培養基。因此,當淤泥沉積到一定厚度時,必須及時清除。銀鯽類的出血病及羅氏沼蝦、青蝦等細菌性病害的發病率的上升與池底淤泥不及時清理有一定的關系。按國外對蝦養殖經驗來看,高密度蝦類養殖,最好每年將池底的1層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細菌滋生所需的營養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蟲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減低侵襲性病害的發生率。一般來講,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這樣既使水體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滿足水產養殖類對天然餌料的需求,又可減少致病菌的滋生場所和細菌密度。因此,每年對魚池清整時,必須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曬與冰凍

        池底每年需經15d左右的曝曬和冰凍,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質,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蟲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經曝曬和冰凍的魚池,養殖病害的發病率明顯下降。但池底干枯時間過長則易引起草荒。

        1.3藥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殺滅致病菌、寄生蟲及孢子等,同時可改善池底土質。

        2放養健壯苗種

        選擇的標準:體質健壯,無畸型苗,且規格均勻。體表、鰭條或附肢無炎癥,無爛鰓、白肝等異常病癥。苗種游動(或爬行)靈活,無病態。有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可用顯微鏡對體表、鰓、肝等部位取樣進行鏡檢,應無寄生蟲或致病菌。對羅氏沼蝦和南美白對蝦來講,應選購經過檢疫不帶病毒的蝦苗。

        3種苗放養前藥浴

        對魚類可用15~20mg/kg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5~20min,具體視魚類對藥物的忍受力而定。蟹種放養前,在水溫5~8℃時,用高錳酸鉀20g/m3浸洗3~5min,或用3%~5%的食鹽水溶液藥浴消毒,用來殺滅河蟹體表上的細菌和寄生蟲。蝦苗進池后即用二溴海因等(濃度達0.3mg/kg)進行全池潑灑

        4食臺或食場消毒

        用250g左右的漂白粉對水,潑灑在食臺或食場的周圍,一般從4~9月每月2次;石灰輕消可有效地抑制致病菌,并可及時補充水體中的鈣質,使水體常年呈偏堿性。這對養特種品甲殼類尤為重要。生石灰輕消方法:常規養魚池一般每米水深為225kg/hm2,特種水產品(如鱖魚、蝦、蟹等)一般每米水深為75~105kg/hm2。

        5 選購優質配合餌料

        要求顆粒均勻、水中穩定性好、營養全面、餌料系數低等,并添加誘食劑及穩定維生素C等,促進養殖品種的攝食、消化和吸收,促進其生長,增強抗病力,提高成活率。要注意投喂飼料的科學性,不要投喂單一飼料,避免缺少某種營養元素而引起營養性疾病。如蝦、蟹養殖中,除投喂動物性餌料和全價配合飼料外,還應保證充足的植物性飼料。

        6采用生物調控水質

        采用生物調控水質,確保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從而提高魚、蝦、蟹等水產品的體質和抗病力。生物調控水質可采用種植水草、放養螺螄、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可根據養殖品種選擇相應的生物調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體富含氧氣,減少氨氮、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的生成,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劑施放光合細菌、復合型活菌生物凈水劑(如西菲利)等,它們在水體中能快速將有機物質徹底分解成單細胞藻類可利用的無機營養鹽,減輕有機廢棄物的污染,而本身對養殖品種無害,同時自身在水體中能迅速繁殖生長形成優勢菌群,通過食物、場所競爭及分泌類抗生素物質,直接或間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長。生物調控水質的方法可減少池水排換量,從而減少從外界水源帶來的污染。研究和實踐證明,通過大排大灌換水的方法改善底質,效果不佳,會造成南美白對蝦生長不適,應激生病。

        7配套增氧機械

        通過增氧機的打水作用,增加水體的溶解氧,使底質中的有機物和水中魚、蝦、蟹的排泄物及殘餌等充分氧化分解成單細胞藻類所需的無機營養鹽,減少有機廢棄物的污染,保持水質條件良好,從而避免誘發疾病的應激條件產生。

        8掌握病害發病規律

        掌握某些水產養殖病害的發病規律,定期在水體中施用藥物或投喂藥餌,殺滅病菌,減少致病因素,但需注意藥物的拮抗作用和協同作用,并且不能與微生物制劑同時使用。如銀鯽的出血癥,在發病季節每隔15~20d對水體消毒1次,并投喂藥餌2~3d。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页一区 |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另类日韩综合 | 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 | 专区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成A∨人影院在线欢看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