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名著閱讀教學策略與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閱讀教學;教學體系;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6-0021-01
眾所周知,想要學好任何一門語言都必須從提高學生的基礎閱讀能力開始做起。本文立足于英語課堂教學現狀,以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著重介紹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期找到促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
一、 重視提高學生的基礎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積累必要的語法知識,從而為他們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學生基礎閱讀的提高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提高他們基礎閱讀效率的目的。所以,教師在實際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從重視提高學生的基礎閱讀能力方面出發(fā),不斷完善學生自身的英語知識體系。想要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英語短句閱讀到英語長句閱讀的過渡訓練,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Unit 2“Let’s play sports”這一單元相關英語知識的時候,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可以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閱讀簡單的英語短句:My favorite sport is basketball.(我最喜歡的運動就是打籃球。)當學生初步理解這個英語短句的基礎結構之后,教師可以開展之后的英語閱讀過渡教學。教師開始讓學生閱讀復雜的英語長句:Basketball is one of my favorite sports,and it can strong my body.(籃球是我最喜歡的運動之一,它可以強健我的身體。)雖然兩個英語句子的表達含義相同,但是后者相比于前者的語法要求更高。所以,學生通過這種有效的英語閱讀過渡教學,能達到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基礎的目的。
二、提倡學生之間進行小組合作閱讀
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教師及時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閱讀基礎,同時還需要通過小組合作閱讀討論的方式達到提優(yōu)突破的目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所讀到的好書或者悟出的道理與他人分享,可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教師所采用的這種小組合作閱讀的教學形式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從而為他們今后更高層次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這種新式的教學方法也有效改善了之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單一呆板的缺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下冊Unit 4“A good read”這一單元的相關英語知識的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教授學生基本的英語詞匯read(n.讀物)、novel(n.小說)、writer(n.作者、作家)、continue(v.繼續(xù))等。當學生擁有了一定的英語詞匯基礎之后,教師可以開展相應的小組合作閱讀,具體閱讀材料可選取“the relationship with a good read and a great reading habit”(一本好書與良好閱讀習慣之間的關系)這一主題。具體的閱讀材料內容如下:Whether can read a good book depends on the reader's good reading habits. Good reading habits are divided into many kinds,such as reading notes,write a journal entry,etc.(是否能夠讀好一本書取決于讀者自身的良好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分為很多種,比如做讀書筆記與寫讀后感等。)
三、拓展學生課余生活中的英語閱讀視野
與語文閱讀相似,學生要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不僅需要積極配合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新式教學策略,同時還要在課余時間內不斷拓展自身的英語閱讀視野,從而達到提高他們綜合英語水平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經典名著的英文版,雖然他們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英語詞匯與語法知識上的阻礙,但是他們通過自己查閱字典或者請教老師等方法就可以克服困難。同時,學生在觀看完相關的經典英文名著之后,需要寫出自己的感悟,從而達到升華思想的目的。以下是一位學生在觀看了英文版《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記)之后寫出的感悟:Today I read a book named Gulliver's Travels,and I was attracted by the wonderful plots. Gulliver travels the Small-people country,Huge-people country,flying island and the Huiyan country.The author expressed the irony for the British ruler through the fairy tale of the narrative.(今天我讀了《格列佛游記》這本書,并且被其中有趣的情節(jié)所吸引。格列佛游覽了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S國。作者通過童話的敘述方式,表達了對當時英國統(tǒng)治者的諷刺。)
四、結束語
總之,想要學好任何一門語言,都必須從提高學生的基礎閱讀能力開始做起。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就必須采用重視英語閱讀基礎、提倡小組合作閱讀以及拓展英文閱讀視野等多種具體的教學策略,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英語運用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文學名著 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
一、引 言
在今天這個大眾文化盛行的時代背景之中,新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語境對傳統(tǒng)語文教育尤其是閱讀教學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挑戰(zhàn)。語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對這一挑戰(zhàn),并承擔起傳承優(yōu)秀文化、建構學生人格、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歸到那些積淀了人類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華的文學名著之中,通過閱讀文學名著作品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修養(yǎng),完成語文教育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二、文學名著作品閱讀教學的現狀解析
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立體的、多感官的享受。人們己經習慣坐在電腦、電視機等媒體面前,大都不太情愿靜下心來讀滿是密密麻麻文字的書了。大多數人的閱讀是一種“快餐式”的閱讀,是為了獲得特定的信息或者是為了獲得感官的一時輕松和享樂。這種“快餐式”的閱讀,帶給讀者的直接影響就是少讀名著或不讀名著。一些學生可以如數家珍地道出某大腕影星、歌星的生肖、愛好,但是對《紅與黑》、《戰(zhàn)爭與和平》等作品的了解微乎其微。在忽略文學名著作品閱讀的情況下,許多學生課外閱讀都以娛樂、消遣為目的。這種大范圍的平庸化閱讀,沒有產生、引發(fā)學生對自我和外部世界思考的動力,不能給學生帶來社會和人生的嚴肅而深刻的思考。閱讀教學“立人”的功能便在這種平庸化閱讀活動中退化甚至消解了。
總之,目前閱讀教學平庸化的危機是嚴重的,不少一線教師及教育研究者對此開出的藥方,就是加強文學名著的閱讀和指導。
三、文學名著作品閱讀教學的方式求索
文學名著作品閱讀是當代歷史語境的呼喚,是解決現實文化困境的有效途徑。因此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作為“人文”語文的重要內容,在今后一個時期內它也必然成為語文教育教學領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探索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對閱讀教學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此前提下,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具體方式來實現。
1.發(fā)展獨立閱讀能力,倡導個性化閱讀
在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慧眼獨具地發(fā)現作品有的“空白”及“未定點”,并引發(fā)生活、情感、知識的積淀與之連接,闡發(fā)深意,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對文學名著的個性化閱讀。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堂上,可以采用不拘一格的導語導入新課,或幽默,或輕松、或激情,或和諧等,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教師富有個性的教學語言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教學語言要充滿激情,富有人情味,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在指導課外閱讀教學時,可以設計一些帶有趣味性、爭議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去閱讀,去思考,以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
(2)處理好“引導”與“講授”的關系?,F代教育學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發(fā)揮閱讀主體的能動性,教師以“引導”為主,“引”是方法,“導”是應采取的態(tài)度和過程。教師的任務,不應表現為居高臨下和替代,而應引導學生,讓他們在發(fā)現、討論中張揚個性,發(fā)現自我,在愉悅中感受閱讀客體的藝術魅力,提高審美情趣。教師應該敏感的捕捉學生剛剛萌芽的思維之苗,不失時機地藝術地加以培養(yǎng)引導,并主動熱情的參與到討論中去,發(fā)掘出學生潛在的智慧與靈氣,這樣的教學才能呈現出開放的理想境界。
2.嘗試專題研究性閱讀
專題研究性閱讀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通過親自實踐,獲取多種直接經驗,把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積累的經驗、知識、閱讀方法、閱讀技能進行整合和運用,在實踐中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專題研究性閱讀分為三個步驟:確定研究課題、收集閱讀整理研究資料、形成研究成果:
(1)確定閱讀研究課題。課題的選擇對于整個研究性閱讀來說有著“導向”的作用。學生以前沒有深入接觸過專題研究性閱讀,教師有必要給學生介紹選擇課題的方法。教師可以舉一些例子,并加以點評說明,也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適宜的、多樣的課題,供他們參考、選擇。教師的指導要做到到位而又不越位。在學生初步確定某一選題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查閱有關的參考資料,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尚存在的問題和最新動向,從而決定是否能繼續(xù)研究下去。
(2)收集閱讀整理研究資料。學生在確立研究性閱讀的課題以后,一方面要仔細研讀原著,另一方面就是查閱與課題相關的文獻。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大多數的研究成果都是以一定的資料為基礎的,以了解前人或同時代其他成果為起點,廣泛地吸收和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獲得進展的。收集資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定向、信息梳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但收集資料也是一個繁瑣、費時、極需耐心的過程。教師必須教給學生檢索圖書資料和網絡資料的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提高他們文獻檢索的速度和質量。
(3)形成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成果這個階段可以促使學生對所收集整理的資料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觀點見解,并將其表述出來。學生僅僅占有大量的資料并不能得出研究結論,必須對所收集的資料作進一步的思維加工,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一系列的處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才能做出判斷,得出結論,并用恰當的語言把結論準確地表達出來,形成研究成果。成果可以表現出學生對課題研究的深度、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科學性。
3.促進交流,增強合作意識
在合作研究中,學生集思廣益,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啟智開悟,可以化解獨立思考碰到的疑難和障礙。在文學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為學生構建合作交流的平臺。
(1)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合作學習”的內容。“合作學習”可以和“專題研究性閱讀”結合起來。教師要精心安排,把學習的重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昂献鲗W習”不能總是“花兩分鐘時間進行討論”,不能在學生獨立思考的時候要求他們“合作”,不能滿足于課堂上的熱熱鬧鬧而忽視問題的研究價值。
(2)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合作小組。合作小組是合作交流的陣地。小組成員之間的差異必然存在,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成員都要盡量做到積極動腦、動口、動手;每個成員都要做到既是聆聽者,又是發(fā)言者,做到心、耳、口、手并用。教師在引導學生分組后,應及時捕獲有效信息,參與交流,精要點撥,幫助學生找準坐標,展現自我。
(3)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如舉辦辯論會、答辯會、報告會、出墻報、編刊物等。在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鼓勵大家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理解和寬容,要善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養(yǎng)成虛懷若谷的美德,與大家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
四、文學名著作品閱讀教學的途徑優(yōu)化
1.積極指導課外文學名著閱讀有效的方法
現在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人需要快速從外界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然后進行篩選、提取和整合,最后為己所用。在這個過程中,閱讀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時候,應該為學生提供閱讀技巧和閱讀方向的具體指導。把泛讀作為閱讀教學目標之一,不僅是閱讀方法的擴展,而且對閱讀內容也蘊含著一定的導向,閱讀的范圍和閱讀量也必將發(fā)生變化。基于此,在引導學生泛讀方面,建議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課前5分鐘演講,每節(jié)課伊始都拿出5分鐘,讓學生演講,內容不局限,可以是他們喜歡的美文、詩歌、寓言等等,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第二,組織集中閱讀,各個班級每周有一次閱讀課,在這個時間,組織學生到校圖書館、閱覽室進行集中閱讀,每次讀前確定一兩個閱讀專題,指導學生定向閱讀,并布置學生寫讀書筆記;第三,倡導假期閱讀,讓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進行中外文學名著選讀活動,借以激發(fā)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
2.努力培養(yǎng)持之以恒的信念
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教師應千方百計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課外文學名著閱讀的一個切入點。要養(yǎng)成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在課外閱讀實施初期甚至全過程里,都必須有監(jiān)督和檢查,尤其是自查??梢杂蓪W生民主商議制定一些制度,發(fā)揮約束作用。并且,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回顧,今天、這周、這個月、這個學期、今年自己都閱讀了哪些文學名著,怎么評價昨天和今天的自己的閱讀收獲,我會計劃和安排自己的閱讀時間了嗎……進行自我總結、自我反省,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
3、關注文化熱點、正視流行文化的沖擊
隨著大眾文化的迅速興起,新的文化氛圍的逐步形成,人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已發(fā)生轉移。時尚閱讀作為一種閱讀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有很多讀者正是從時尚閱讀開始,慢慢走向成熟的。沒有對瓊瑤小說的癡迷,很可能就沒有對《紅樓夢》的理解和推崇。再者說,也的確存在一些所謂“時尚的經典”或者說“流行的經典”,比如說曾經風靡一時的《圍城》、《文化苦旅》等都是集經典與流行為一身的好書。所以,在倡導閱讀文學名著的同時,也要適當關注社會文化熱點,合理地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引導。蘇軾曾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如愿學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出自蘇軾《東坡文集事略》)這里還有一個泛讀和精讀的關系。泛讀要博,精讀要深。時尚就是可泛讀的部分,而文學名著就是要精讀的部分。
因此,在時尚流行文化的沖擊下,在高雅藝術、精英文化口漸衰微的現實中,應該正視現實,合理利用時尚因素,積極推行文學名著閱讀,這對于讀者的精神建構以及今后一個良好文化環(huán)境的形成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朱紹禹.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曾祥芹.閱讀學新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5.
[3]徐魯.重返經典閱讀之鄉(xiāng)[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徐巨明.語文合作學習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
關鍵詞:名著閱讀;情境教學;任務式寫作
情境教學,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或如臨其境,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頓悟,從而掌握知識,學以致用。上世紀初,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用實例提出“思維起于直接經驗的情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以上專家道出了情境教學的重要意義,情境教學也是當代語文教學界普遍運用的教學策略。怎樣通過情境任務式寫作活動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本人以《昆蟲記》為例,談談情境任務式寫作在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適宜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是關鍵?!独ハx記》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教材推薦閱讀的一部科普著作,其教學目標如下:1.了解所介紹昆蟲的特點和生活習性。2.體會科學性和文學性相結合的科學小品文的特點,學習寫作科學小品文。3.感受作品蘊含的科學精神。4.感悟作品滲透的人文主義情懷。依據情境教學理論,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引導學生在社會、大自然和生活情境中學習。結合《昆蟲記》教學目標,本人從如下途徑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一)實物展示
《昆蟲記》是一部科普著作,教學目標之一,了解所介紹昆蟲的特點和生活習性。法布爾在《昆蟲記》中介紹了二十種昆蟲及其生活習性。對于生活在大都市中的孩子來說,他們不一定認識法布爾筆下的各種昆蟲。上閱讀課前,本人從學校生物室借來螳螂、蟬、緑蚱蜢、蝴蝶、蠶、蜣螂等一批昆蟲標本用作上課資料。通過昆蟲標本的直觀展示,學生具體了解到螳螂、緑蚱蜢等昆蟲的外形特點及相關知識,激發(fā)了進一步閱讀、探究《昆蟲記》的興趣。
(二)圖畫、視頻展示
法布爾筆下,昆蟲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活潑有趣,引發(fā)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和探究欲望。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法布爾筆下昆蟲的生活習性,本人課前布置學生分別上網搜索各類昆蟲圖片和生活視頻,學生之間交流學習成果。豐富的圖畫和視頻材料,將抽象的昆蟲知識、昆蟲生活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昆蟲實物和圖畫、視頻,再現了昆蟲生活的真實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欲望,有助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到知識。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兒童在生活和社會中成長,完成社會化過程。學校的教學活動,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學活動置于逼真的社會背景之中,引導學生了解自然,認識社會,從而把學習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閱讀《昆蟲記》,學習目標之二“掌握準確描述、合理想象、科學性和文學性相結合的科學小品文寫作方法。”為了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小品文的寫作方法,筆者創(chuàng)設了三個情境寫作任務:情境任務寫作一:學校生物室新購買一批教學用昆蟲標本,為方便教學,需為每個標本附上一段文字,請為以下菜粉蝶標本寫一段50字左右的說明文字。情境任務寫作二:學校書畫社為學校藝術節(jié)籌備書畫作品展,正著手詩配畫這項工作,請為圖畫作品《菜粉蝶》配幾行詩。情境寫作任務一,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練習“科學表達”,情景寫作二,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練習“文學表達”。學生們完成以上兩個情境寫作任務后,再對照《昆蟲記》之《緑蚱蜢》篇,探究科學小品文寫作經驗,即如何寫好語言既客觀,又形象的科學小品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筆者繼續(xù)創(chuàng)設一寫作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科學小品文寫作方法。情境任務三:牛刀小試以下視頻擬推薦給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欄目,請為視頻中圣甲蟲的活動寫一段200字左右解說詞,實現科學性與文學性完美融合,讓讀者在閱讀中享受樂趣。學生們完成情境寫作任務后,小組互相批改、交流所寫片段。經過小組合作學習,老師指導,學生們掌握了“科學性”和“文學性”相結合的科學小品文的寫作方法。
(四)走進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其豐富的資源是兒童成長最好的課堂,引導兒童在大自然中學習是情境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結合《昆蟲記》學習目標三、目標四:感受作品蘊含的科學精神,感悟作品滲透的人文情懷。筆者布置學生去大自然中觀察昆蟲生活,拍攝昆蟲生活視頻。學生紛紛走進大自然,仔細尋找,細心觀察、認真思考,錄制了一個個昆蟲生活的視頻。通過觀察、了解昆蟲的生活,學生們加深了對昆蟲知識的理解以及對昆蟲生命的尊重。小洳同學說,通過幾次對蜜蜂的觀察和研究,感受到蜜蜂的勤勞、團結、勇敢以及奉獻精神,發(fā)覺蜜蜂實在活潑可愛、可敬可贊!通過一段時間的實地觀察研究,也感受到《昆蟲記》作者法布爾求嚴、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感受大自然,建構知識,引出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在大自然中習得知識,獲得成長。
二.情境任務式寫作的注意事項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情境任務式寫作是學習名著的有效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習得知識和能力。名著閱讀開展情境任務式寫作教學,根據閱讀內容,創(chuàng)設適宜學習情境是關鍵,開展情境任務式寫作教學,有如下注意事項:
(一)了解學情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二)注重學生發(fā)展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目的,是在學生已有基礎上發(fā)展和提高。對于心智快速成長的初中學生來說,情境任務式寫作教學,不能只滿足于簡單知識的獲得,應更多注重思維和能力的訓練。提出的寫作任務也不能過于復雜,超出課堂學習范疇的學習任務,往往草草了事或不了了之。
(三)激發(fā)主動學習意識
情境任務式寫作學習應建立在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生活體驗中獲得知識,形成寫作能力,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三.情境任務式寫作教學的意義
新課標提到:“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發(fā)展和表現的載體。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應是情境、文化和學習活動的共同功能,學習需要社會交流與合作,脫離個體生活的真實環(huán)境來談學習毫無意義,個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會化所必需的。中學生閱讀名著,向作家學寫作,開展情境任務式寫作教學,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把學生帶入真實的生活和大自然中,學生將個人生活體驗和課堂學習任務相結合,在實踐中學習,情境教學中創(chuàng)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學生認知的某些線索,啟發(fā)學生思考、實踐、從而習得知識,獲得能力。情境任務式寫作在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名著興趣,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培養(yǎng)學生適應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能力。情境任務式寫作教學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有助于讀懂名著,獲得智慧和成長。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夸美紐斯,大教學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名著閱讀 活動化 教學策略
隨著網絡的迅速普及,各種便攜式網絡終端的廣泛使用,閱讀名著已經逐漸淡出現代人的生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落實語文新課程的目標,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已經成為時展和學生成長的必然要求。名著作為我國文學領域的經典作品,集文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于一體,是拓展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材料。組織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運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由于網絡帶給人們生活習慣的巨大沖擊,因此很多初中學生通常都是通過網絡閱讀一些簡短的文字,甚至把課余時間用來娛樂游戲,對于名著閱讀沒有興趣,更加意識不到名著閱讀的益處,自然對于眾多文學經典作品不會問津。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組織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最關鍵的就是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動機,調動學生參與名著閱讀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的《繁星》一課時,老師就通過對作者巴金的簡介,向學生滲透有關名著閱讀的好處。老師說:“巴金作為我國著名作家,在文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寫出了很多名篇佳作,收錄在《巴金選集》中的作品很多都是他的代表作。非常著名的有《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等。這些作品成為我國文學殿堂上閃亮的明珠,不論是作品的思想主題,還是語言構思方面都非常優(yōu)秀,建議同學們利用課外時間讀一讀?!睘榱思由顚W生對于名著的印象,老師還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作品中的經典語句,讓學生朗讀體會,感受語言的魅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想要了解更多名著作品的信息,激發(fā)閱讀名著的興趣。
由此說明,學生作為名著閱讀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參與,才能真正體現名著閱讀的價值。所以,老師通過正面引導、有效激勵、樹立榜樣等各種方式,讓學生認識閱讀名著的好處,產生參與閱讀活動的動機,強化名著閱讀活動的效果。
二、加強過程指導,訓練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
很多老師認識到名著閱讀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在組織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中,部分老師認為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和閱讀理解能力,對于這種課外閱讀活動,老師僅是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影響名著閱讀效果。老師需要加強名著閱讀活動的組織,注重閱讀過程的指導和監(jiān)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組織學生閱讀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時,老師沒有讓學生在課外自由閱讀,而是每天固定抽出中午上課前的半小時,固定地讓學生閱讀其中一部分。先讓學生略讀名著,大概了解故事內容,整體感知文本。然后,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重點語句,進行小組討論,利用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名著內容、表達的思想情感等。接下來,讓學生對于名著中印象深刻的語句進行摘抄,完成語言文學知識的積累。在完成了整本名著的閱讀之后,再對其中故事的背景、人物的關系進行梳理。通過老師對于名著閱讀活動的及時指導,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取得了理想的閱讀效果。
由此看來,老師作為名著閱讀活動的組織者,需要發(fā)揮好自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的名著閱讀情況及時了解,督促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解決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讓名著閱讀活動真正有效、有序開展。
三、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增強學生閱讀名著的體驗
一直以來,課外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課外閱讀活動的形式非常單一,缺乏有效組織,甚至是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在組織初中生進行名著閱讀活動時,老師還需要對于閱讀活動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促進學生之間的配合,豐富學生名著閱讀的獨特體驗。
例如,老師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名著閱讀活動的積極性,組織學生開展了“讀名著,講故事”的比賽活動。首先,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自己喜歡的名著,每天記錄閱讀的數量和內容,寫下自己的閱讀名著的收獲,讓家長或者學生之間進行監(jiān)督。然后,讓學生選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名著片段,通過與同學配合的方式,經過加工處理,進行精彩演繹,選出學生和老師一起作為評委,制定評分標準,對于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評定,利用學生不服輸的心理,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動機,提高了學生參與名著閱讀活動的積極性,也使學生閱讀中形成了真實體驗。
由此發(fā)現,多種多樣的名著閱讀活動是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可行措施。老師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變換閱讀活動形式,讓學生在名著閱讀中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快樂,通過與老師、同學的交流,加深對名著的理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名著閱讀活動是訓練學生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老師需要立足初中語文閱讀的具體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閱讀活動形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名著閱讀,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把學生帶入名著世界,讓學生在經典文學作品中獲得語言知識,提高閱讀興趣,體驗閱讀的美好,享受閱讀的樂趣,實現文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冬云.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整合策略的探討[J].課外語文,2013(12).
[關鍵詞]原文呈現 節(jié)選文本 源頭活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1-046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不少課文都選自于名著。很多教師在教學這一類文本時,常常習慣于呈現原文,以通過對比印證的方式強化對教材中節(jié)選文本的學習效益。但由于教師在呈現內容、呈現方式的認知上存在嚴重的誤解,使得原文呈現并沒有形成應有的教學效度,以至于成為課堂教學的敗筆。原文呈現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依托原文,促進節(jié)選文本的深度體悟
著名學者陸建德曾經對教材改動節(jié)選文本提出了批評意見,他認為一部優(yōu)秀的經典,其魅力是潛在的,教材編者往往遺漏了作品的神韻,而單取其貌。
以《三打白骨精》為例,這篇課文基本保持了原著《西游記》中的故事情節(jié),但在環(huán)境描寫、語言風格上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六年級學生對這一故事已經非常熟悉,如果閱讀教學仍舊停留在對情節(jié)的感知體悟上,就顯得淺顯淡薄了。而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就通過原本的補充再現,將教學的視角聚焦在“三打”過程所引發(fā)的人物內在沖突上。首先,教師通過原文中對人物的描寫,引導學生洞察豬八戒在唐僧面前的調唆,體驗團隊成員之間的矛盾。隨后,教師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剛剛組建的團隊,其實內部矛盾叢生,如果沒有白骨精的介入,他們之間的矛盾會不會爆發(fā)?盡管白骨精詭計多端,但造成最終后果的原因還有什么?這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正是由于內部成員的彼此懷疑,才讓白骨精有了可乘之機,才演繹出跌宕起伏的精彩情節(jié)。
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止步于對故事情節(jié)的感知與思考,而是借助原文的補充再現,讓學生感受到情節(jié)發(fā)展背后隱藏的矛盾。如此一來,學生對教材節(jié)選內容的感知也就更加深刻了。
二、借助原本,補充節(jié)選文本的未盡之言
閱讀教學對文本的解讀與體悟,無非是從“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何這樣寫”三個方面進行。其中“寫了什么”指向于文本內容和蘊藏的主題價值;“怎么寫的”側重于寫作的方法和策略;“為什么這樣寫”則要求學生在通透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求索創(chuàng)作的背景,深切體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特點和言語風格。
例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時,很多教師都習慣于以提煉林沖形象的核心要素――“忍讓”來開展教學。教師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從文本的細節(jié)入手進行印證:堂堂八十萬禁軍教頭甘心被兩個差人押解,是“忍”;在洪教頭百般羞辱下仍舊恭恭敬敬,是“忍”;比武不到四五個回合就主動認輸,是“忍”。這種先形成既定結果,再尋求依據加以論證的教學策略,其實限制了學生個性化認知體驗的形成。
縱觀原著,林沖的性格是復雜的、立體的,僅從教材文本來看,就蘊涵著寬仁、善良、謹慎,甚至懦弱。于是,教師先引導學生從文本的細節(jié)出發(fā),感悟林沖多維立體化的形象特點;而后,教師補充了原著中“誤入白虎堂”“野豬林”“雪夜上梁山”等相關情節(jié),對林沖的內在性格進行有效的資料補充,使學生對“忍讓”這一核心性格有了更為深刻的把握?!叭虩o可忍,無需再忍”,這又體現了林沖的另一特點――狠。
在原著的背景下,學生再度閱讀教材文本就會發(fā)現,文本其實正是林沖個性特點和內心情感的一個縮影。
三、對比辨析,喚醒學生對原著的閱讀興致
教學節(jié)選文本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教師可以引用原文,采用對比的方式引領學生互文閱讀,通過對比辨析語言表達的特點和風格,涵泳其內在“真味”。學生如果真的能夠在對比之中體悟到編者刪減之后的遺憾,就會重新喚醒學生對原著閱讀的興趣。
仍以《三打白骨精》的教學為例,很多學生意識到表現豬八戒貪吃時,作者運用的“奪”字形象貼切。正當學生沉入其中涵泳品味時,教師卻義正詞嚴地指出:“其實,在《西游記》原文中作者用的并不是這個字,還有一個字更好。”學生一臉驚愕,教師順勢出示原著語句:“他不容分說,一嘴把罐子拱倒,就要動口?!苯處熛鄼C引導學生辨析兩個動詞形成的表達效果。學生意識到“拱”字更適合豬八戒的身份和特點,更體現了其急切的心理。
雖然僅僅是一個動詞的體悟,但窺一斑而見全豹。對“奪”“拱”兩個字的比較探析,使學生形成了獨特的認知體驗,更顛覆了學生對教材文本一直仰視的態(tài)勢,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原著的內在欲望。這樣的教學,通過原文的呈現將一本真正的經典、真正的名著介紹給了學生,為學生親歷經典提供了渠道。
【關鍵詞】略讀課 意識 定位 策略
自人教版實驗教材編排了略讀課文以來,小語界關于略讀課文教學的研究與爭論就從未停止過。在理論探討層面,由于對“略讀”“略讀課文”“略讀課”的概念及邏輯關系長期曖昧不清,論者常常有意無意地按需取義,偷梁換柱,以致很難達成實質性的共識或討論;在教學實踐層面,更是存在諸多問題:精細化,將略讀課當成精讀課上,并且內容層層加碼,花樣不斷翻新;剝離化,以為略讀課文專司略讀方法,將略讀課上成略讀技能訓練課;隨意化,忽視必要的教學指導,或干脆棄而不教不學。總體而言,在創(chuàng)新思潮和應試教育的雙重影響下,略讀課教學的現狀可謂是“沉疴未除,又添新憂”,離教材編排的初衷似乎漸行漸遠。
一、略讀課的教學定位
時期,葉圣陶與朱自清合著了《精讀指導舉隅》和《略讀指導舉隅》,主張建立精讀課與略讀課相結合的課程框架,并在《略讀指導舉隅》的序言中明確指出:“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宰x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師的指導而言:還是要指導,但是只須提綱挈領,不必纖屑不遺,所以叫作‘略’。一半系就學生的功夫而言:還是要像精讀那樣仔細咬嚼,但是精讀時候出于努力鉆研,從困勉達到解悟,略讀時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會隨機肆應,所以叫作‘略’。”細讀可見,此處的“略讀”二字并非指閱讀方法,而是對課程形態(tài)的描述。
人教版教材編輯沿襲了這個思路,將課文分為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督處熃虒W用書》也提示了編者意圖:“安排略讀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用于閱讀實踐,逐步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蓖舫苯淌谠鵀椤奥宰x課”正名:它是一種課型,指的是教師指導學生半獨立地閱讀課文,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通俗地講,是一種“教略學豐”的課――減略教師的教,增加學生的學。
二、略讀課的教學意識
(一)擺渡意識
略讀課前承精讀課,后啟課外閱讀。精讀課和略讀課互為關聯(lián)、互相照應。略讀課教學能否順暢到位,首先取決于精讀課的教學效果,其次要瞄準與精讀課相對接的教學點,從閱讀方法的遷移和閱讀技能的訓練著眼。略讀課的另一個功能是實現向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將學生引向課外閱讀的彼岸。
(二)取舍意識
略讀課一般都是1課時教學,時間非常有限。吳忠豪教授說,精讀課文擔任著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讀課文則為用“法”服務。為了確保教學效率,略讀課需要教師圍繞這個“法”字刪繁就簡,學會取舍,進行簡約化設計:教學內容必須簡明,教學結構必須簡單,教師行為必須簡練。
(三)實踐意識
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培植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養(yǎng)成閱讀習慣。作為精讀課之后的略讀課,正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訓練場。新課改以來,合作學習正成為新時尚。但缺乏獨立思考的合作分享是沒有學習意義的,甚至是危險的。因此,略讀課首先要保證學生獨立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有自讀自悟的機會。
(四)指導意識
當略讀成為一項教學活動時,作為教師應該發(fā)揮其必要的引導與指導的作用?!堵宰x指導舉隅》有言:“略讀指導卻需提綱挈領,期其自得。何以需提綱挈領?唯恐學生對于當前的書籍文章,摸不到門徑,辨不清路向,馬馬虎虎讀下去,結果所得很少?!?/p>
三、略讀課的教學策略例談
筆者嘗試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為例,談談略讀課的教學策略。
策略一:參照“閱讀提示”,嘗試獨立閱讀
人教版教材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都有編排一段過渡語,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如《猴王出世》的閱讀提示:“提起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想知道他最初是什么樣兒的嗎?讀了下面這篇課文就能找到答案。認真閱讀課文,看看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跟同學、老師討論。如果有興趣,還可以讀讀《西游記》?!?/p>
通過前面精讀課文的學習,學生應該完全有能力依托這段閱讀提示嘗試獨立閱讀。在這個初讀階段,學生必然會遇到一些閱讀障礙,比如本篇課文是古代白話文,理解詞句的意思是有較高難度的。因此,這種閱讀形勢也必然要求學生自覺調動原有經驗,運用在精讀課上學過的“猜讀”“跳讀”等略讀方法,以解決在閱讀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困難。正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學生獨立閱讀之后,教師可安排一個反饋環(huán)節(jié):梳理課文脈絡,概括主要情節(jié);征詢在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策略二:緊扣“單元重點”,歷練閱讀技能
本冊第五組課文的單元重點是:“通過體會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達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興趣的目的?!睙o論是精讀課還是略讀課,都必須緊扣并落實教材編寫的單元重點,但教學策略互逆。精讀課宜用歸納法,即在學生初知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研讀人物言行歸納對人物的認識;而略讀課宜用演繹法,即在學生初知大意的基礎上,先概括人物特點,再圍繞特點進行研讀交流以深化對特點的認識。前者重在學習閱讀方法,而后者重在遷移鞏固。
本課教學可以“為何是石猴成為猴王”為話題展開交流,引導學生再讀文本,發(fā)現石猴的王者品性并到課文中尋找相關詞句來佐證。這個佐證的過程就是學生實踐運用“抓住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這一具體閱讀方法的過程。而教師的任務就是在學生交流時穿針引線,通過精當的點撥來深化方法運用及閱讀理解。
策略三:借助《同步閱讀》,引導拓展延伸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時間和精力都是個常數。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制約因素,盡可能地減輕教師的備課壓力,盡可能地不要布置學生難以完成的任務。比如在進行本組課文的拓展延伸時,如果將與課文相關的《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都一股腦兒地推薦給學生,其閱讀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材配套的《同步讀》是首選的拓展讀物。與本課相對應的同步閱讀文章有三篇,以一帶三,布置閱讀作業(yè)。至于學生還會不會再進一步去讀整本的書或者原著,那就完全取決于學生現階段的閱讀水平和閱讀志趣了,不宜硬推強求。
拓展延伸作為略讀課的收尾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時要與前面的教學一脈相承。教師首先要對閱讀方法作總結和提醒:閱讀故事類的文章,一定要關注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特別是人物的言行細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享受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朱自清.略讀指導舉隅[M].北京:中華書局,2013:2-3.
一、搭建多樣化平臺,激發(fā)閱讀樂趣
我們學校努力建設書香校園,讓名著閱讀成為學校的文化品牌。
第一,設立班級圖書角,營造“處處閱讀、時時閱讀”的教室和校園環(huán)境。
第二,語文教師要先成為兒童文學名著的閱讀者。我們在地市級課題“小學‘舉一反三’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中發(fā)現,經常帶領學生閱讀與課文表達方式相同的閱讀材料,將名著中的重點部分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在學習課文后,帶領學生品讀名著中的相關片段,打通課內閱讀與名著閱讀的通道,才能真正讓學生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要把規(guī)定的名著閱讀書目中的必讀和選讀書目讀完,并且要進行批注式的閱讀,寫好讀書筆記。每學期,語文教研組都要組織三次名著閱讀交流活動。通過教師讀書沙龍等形式,交流讀書方法,加深教師對名著內容的理解。
第三,建立“互聯(lián)網+”模式下的名著閱讀交流平臺。學校圍繞每學期教研中心規(guī)定的必讀書目,在校園網創(chuàng)建名著閱讀專欄。具體板塊包括讀書推介、大家談、名人讀書方法、讀書征文、讀書故事、讀書心得、書評等欄目。
我們還經常會通過班級QQ流讀書心得將每周六周日晚上六點到八點定為“聊書”時間。師生之間互相推薦名著;學生可以與班級同學、其他家長、任課教師交流閱讀收獲,分享閱讀感悟。
二、探索有效的閱讀模式,提升閱讀效率
名著閱讀要得法,才能扎實有效。為此,我們重視教給學生正確的名著閱讀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名著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1.教給學生名著閱讀方法
語文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方法,如批注法、讀寫結合法、對比閱讀法、點線梳理法等。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閱讀名著,培育其真情實感;帶著問題來閱讀名著,提高學生釋疑解惑的能力;帶著想象閱讀名著,激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2.上好名著閱讀指導課
為了上好名著閱讀指導課,語文教研組組織了多次名著閱讀課專題培訓,開展了多次關于“名著讀書單”的設計研討會,探索出了“讀物交流課”“讀物推薦課”等基本教學模式。
“讀物推薦課”基本教學模式:
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書名;
設置懸念,巧妙薦讀;
精選片段,初步感受;
制定計劃,課外閱讀。
“讀物交流課”基本教學模式:
回顧書本,暢談收獲;
提出困惑,質疑問難;
精選話題,深入指導;
總結收獲,激勵再讀。
三、開展特色化活動,豐實閱讀體驗
特色化活動需要有效的時間保證。為此,我們將名著閱讀與綜合實踐活動和校本課程進行了整合。每周安排兩節(jié)連堂的名著閱讀課,并設計了名著閱讀特色作業(yè),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1.設計特色化作業(yè)
特色作業(yè)一:“名著讀書單”。
“名著讀書單”包括疑問角、收獲亭和趣味練習三部分。其中,趣味練習是我們的特色設計。主要通過一系列的趣味性題目,鞏固讀書效果,如,通過提煉名著中的人物特點,讓學生“猜猜他(她)是誰”;通過“連連看”的題目,讓學生熟記名著中的人物、特點及典型事件;另外,還有“小法官巧判斷”“眾里尋他”等趣味題目?!耙蓡柦恰笔亲寣W生記錄下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通過查閱資料、問家長教師等方法找到答案。“收獲亭”主要用來概括章節(jié)內容、人物感情和寫作特點。
特色作業(yè)二:《與書為友》摘抄本。
《與書為友》摘抄本是讓學生摘抄名著中的優(yōu)美段落,記錄讀書心得體會的地方,學生可以把讀到的精彩片段、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心得體會等記錄下來,在讀書交流課上與同學分享。
特色作業(yè)三:“書香漂流日記”。
為學生精心設計閱讀名著“書香漂流日記”,使“書香漂流日記”成為學生喜歡記錄與傳閱的名著交流作業(yè)。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加強探究性名著閱讀作業(yè)和主題研究性名著閱讀作業(yè)的設計,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興趣。
2.家校齊抓共管,確保名著閱讀的全方位開展
學校規(guī)定一、二年級的學生每天在家至少要抽出30分鐘的時間來閱讀名著,三至五年級的學生每天至少要抽出40分鐘的時間來閱讀名著。家長要監(jiān)督學生完成名著讀任務,并填寫“閱讀記錄單”,包括孩子每天的讀書時間、閱讀章節(jié)以及家長簽字。
三至五年級的學生每周在家要完成300字以上的讀書筆記,并要求學生在筆記上寫明每周名著閱讀的相關書目及具體的章節(jié)。
寒暑假前,從下學期推介的名著中分別選取兩部名著,作為學生的假期必讀書目。此外,為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我們還會結合學生的閱讀實際適當推薦其他書目供學生選讀。
3.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助推名著閱讀的開展
我們在一、二年級組織故事大王比賽、手抄報評比、詞語接龍等活動,三、四、五年級組織名著閱讀演講比賽、名著征文大賽等活動。
每天下午上課前的15分鐘,是我們的名著誦讀“脫口秀”時間,在語文教師的統(tǒng)一組織下,學生輪流到講臺上和同學聊書,可以向同學推薦好書、分享讀書體會交流、復述名著故事等。
我校是小班化教學實驗學校,每班平均30人,堅持下來,每個學生每學期平均有十幾次的機會進行“脫口秀”。給學生提供這樣的口語交流平臺,是為了給學生更多鍛煉展示的機會。我們一直相信:說得好,方能寫得好。
4.建立名著閱讀等級證書制度
根據學生閱讀名著的情況,可以向給學生頒發(fā)小書迷、小書星、小書博等證書。各學校要通過分級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名著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會讀書,愛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
下面是三年級的閱讀考級卡: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閱讀中實現情感共鳴
素質教育理念與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更加提倡學生天性的釋放,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學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盡量順應學生的天性,為其營造良好的課堂閱讀學習氛圍,促使其在更為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進行閱讀與學習,從而獲取更多的知識,不斷提升語文素質與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先運用富有濃烈感彩的語言與情調進行閱讀示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感環(huán)境中,體會文章的文學藝術特色和所表達的情感基調,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實現情感的交流與融合;然后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自主閱讀,從而深化其對文章理解,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提高語文綜合素質與
能力。
此外,教師也可以將閱讀內容與游戲合理結合,或將學生比較喜歡的卡通人物引入課堂,更加生動地展示閱讀內容,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閱讀氛圍,從而有效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豐富閱讀教學內容的同時,促進學生個性的張揚與情感的交流。
二、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是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存在的。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不易對閱讀這種反復、枯燥的內容產生興趣。但是,閱讀能力是小學生語文素質養(yǎng)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影響了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自身知識、經驗與素質的積累與提升,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手段,靈活應用教學策略,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其產生閱讀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不斷實現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例如:在《小鷹學飛》的閱讀教學中,針對小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點,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等,在設置音樂播放的背景下,播放“小鷹學飛”的圖片或者Flas,在瞬間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順勢引入故事,并適度與學生進行互動:小鷹跟老鷹學飛了幾次,地方分別是哪里?
這樣,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很好的激發(fā),進而產生閱讀的興趣,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課文的學習思路;
而學生也會通過閱讀獲取更多的知識,為日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合理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閱讀教學比較枯燥、乏味,為適應小學生的特點,教師更應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產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同時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閱讀背景下,利用問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與思考,從而深化閱讀教學,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在欣賞、感悟文章情感的同時,陶冶情操。
比如:在《司馬光》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你聽說過司馬光嗎?司馬光是故事中的人物還是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人物呢?利用小學生容易好奇的特性點燃學生的探究之火,然后再將司馬光的一些概況講給學生聽,讓學生了解到司馬光是一位古人,其主持并編纂了《資治通鑒》等等;而后再順勢引入新課,閱讀司馬光砸缸這個經典的小故事,并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如果是你碰到小朋友掉進大水缸的情況,你會害怕嗎?你會采用和司馬光一樣的方法,還是有更好的辦法?
這樣,在一種神秘的知識氛圍中,學生的好奇心充分點燃,其閱讀興趣與熱情也得到良好的激發(fā),帶著對問題的疑問,學生會更加主動、積極地進行閱讀與思考,實現了他們閱讀能力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四、拓展閱讀教學的領域
知識應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為生活所服務。課內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而課文的生活領域又比較廣闊,所以教師可將閱讀教學拓展于學生的生活領域,借助豐富多彩的生活實現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例如:引導小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或對話朗讀,編排課文劇,積極進行閱讀練習;引導學生成立讀書會,搜集一些名人傳記、名著、讀書名言等進行分享與交流,并將精彩的內容進行賞析與評說;開展豐富多彩的詩歌朗誦比賽等,讓學生感受閱讀的快樂,真正愛上閱讀,并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實現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
總而言之,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具有重要且深遠的意義。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更應順應時展的潮流,積極探索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熱情,注重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深化與提高,實現課內與課外閱讀的良好結合,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與
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學生發(fā)展 教學策略
對與高中語文的教學來說,無論是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過程,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升課堂的互動性。文字作為語文教學和學習的典型符號,一定要讓學生愛上文字、不斷的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等。閱讀過程中牽扯的知識點是非常多的,它也影響到了生字詞、寫作、溝通交際能力等。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高考所占的分值是比較多的,并且未來發(fā)展的趨勢也看得出,閱讀越來越重要。但是就筆者的調查發(fā)現,很多的語文課堂沒有開設專門的閱讀課程,學生課下閱讀的時間也非常有限,導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偏低,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提升閱讀課的地位,讓學生學會主動閱讀
高中階段的學習是非常緊湊的,學生的學習內容也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中學習的功利性,這種功利性的出現導致很多的高中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重點抓了易提分數的部分,比如寫作、詞匯、古詩詞背誦等。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持久性過程,在考試的時候由于閱讀材料基本都是新的,或者學生沒有遇到過的,老師就覺得閱讀的分數不好得,導致閱讀教學形同虛設,很多的學校沒有專門的閱讀課。長此下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都會下降,無論是閱讀分值還是綜合能力都不會提升,嚴重的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首先就需要革新高中語文教學的理念,改變以往的不合理的教學認知,提升閱讀的地位,開設語文閱讀課,并且采取適當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和閱讀興趣。閱讀本來就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給與相應的課堂地位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題中之意。閱讀教學其實它的范圍不僅僅是課堂,還要引導學生課下學會主動閱讀。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一個長久的堅持過程,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勾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閱讀興趣。比如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寫讀后感等,以一定學習壓力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閱讀比賽,演講比賽、寫作比賽等,通過競賽的方式提升學生閱讀的需要,進而提升閱讀欲望。“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旦學生擁有了閱讀的興趣,他們就會愛不釋手,從中汲取營養(yǎng),進而提升閱讀能力,促進語文知識的學習,提升高考成績,實現全面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適當的擴充閱讀的素材
語文課程的教學就是與文字打交道,學習的內容一般較為滯后,如果教學過程較為單一的話,學生根本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存在這樣一個悖論:高中生都識字,但是語文成績并不理想。很多的優(yōu)秀學生英語滿分150可以考到130以上,滿分150的數學,有的學生可以考到滿分,但是語文這一科,很多學生卻考不出理想的成績,能上110分都算不錯的成績了。當然我們不能以分數的高低來判定學習的好壞,但是分數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會反映出一定的問題。實踐證明,擁有濃厚閱讀興趣和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往往語文成績較好,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各項語文知識積累的過程,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成績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性。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就要夯實語文基礎知識,這也是閱讀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詞匯、語法等知識,學生才能開展有效的閱讀。其次,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和總結的能力。閱讀不能泛泛而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就是閱讀之后有所收獲,這種收獲的體現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寫讀后感、可以模仿、可以完成閱讀練習題、也可以總結段落大意,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等等。最后,引導學生定期不定期的閱讀,讓閱讀本身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需要。針對閱讀來說,不要局限于教材、輔助材料,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適當的擴充閱讀材料。除了完成必要的課內閱讀之外,還可以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國內外名著閱讀、往年的高考閱讀材料閱讀、期刊雜志閱讀等等,切記中規(guī)中矩。
三、讓學生掌握必要的閱讀技巧,提升閱讀的有效性
同樣是閱讀,有的學生閱讀之后能很快的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寓意,也能順利的完成閱讀問題。但是有些同學在閱讀中沒有掌握必要的閱讀技巧,泛泛而讀,為了閱讀而閱讀,導致閱讀之后還是滿腦子空白,也不能應答后面的閱讀問題。對與高中語文閱讀來說,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可以采取適當的閱讀方式,如精讀、快度瀏覽等;可以先看閱讀問題,然后開展針對性的閱讀,這樣也能提升閱讀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閱讀中要找準每段的中心句、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耳熟的作者,要結合作者的背景來理解文章;深入的剖析文章,了解文章背后的寓意等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技巧和方法,如何運用,需要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并依據閱讀材料的內容與性質,選擇適當的方法,這樣勢必會大大的提升閱讀的質量。
新形勢下,強化和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地位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這樣也符合學生的切身利益。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革新教學思維,優(yōu)化閱讀教學的過程,提升教學的質量。閱讀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個長久堅持的過程,所以語文教師也不要急功近利,一定要按部就班的開展閱讀教學工作。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從學習內容的角度分析還是考試所占分值的角度分析,閱讀教學都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