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政服務行業政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如今廣泛應用的社會保障政策規定,應該可以簡單理解為,所有的家政服務人員都可以按照政策規定享受較低的費用待遇,但是讓人質疑的一點是,事實情況絕非如此。據有關調查顯示,當下雖在明面上采納民工與城鎮職工分別入保的政策,但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則是另外一種場面:只有施工建筑部門的民工采取農民工社會保險政策,也只有這班部門的民工才享受民工社保待遇;其它行業的民工仍按照城鎮職工的社保繳費標準繳納社會保險費。當然,家政服務行業人員自然在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上遭受了一定損失,此種不公平的待遇,鮮明的彰顯了社保機構政策實際執行和原本保險政策之間的巨大偏差。
二、家政服務業人員參與社保熱情不高
長期存在于我國的“二元”社會保障制度,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知識層次較低的家政服務行業人員對社會保險制度的認知不明確,加之此類低收入人群將實際的薪酬看的十分重要,也許這份薪酬可能就是養活整個家庭的唯一收入,在繁重生活壓力下導致他們在購買社會保險時顯得猶豫不決,對社會保險政策也不能完全信任,十分擔心萬一交了社保以后不兌現事先承諾。與此同時,有些家政服務業人員受傳統陳舊思想的影響,認為社會保險僅僅是高收入階層的獨有的保障,片面認為與自己的利害無明顯關系,所以,在參加社會保險的購買事件中并無太大熱情。
三、家政服務合同缺失或缺乏統一規范
近年來,隨著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勞動力就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家政服務這一新型行業也逐步發展起來,成為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再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現就我縣家政服務業的現狀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托縣的家政服務市場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末,目前,全縣注冊登記的家政服務公司有5個,勞務中介4個,物業公司4個。據不完全統計,從業人員約700多人,其中女性從業人員占80%以上,年齡一般在36—55歲之間,大部分為雙河鎮居民,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80%,主要服務區域為托縣縣城和電廠,涉及的服務項目有:室內外保潔、疏通管道、清洗抽油煙機,搬家、看護嬰幼兒、照料老人等。家政服務的用工形式主要分為住家保姆和鐘點工等,家政服務的工資水平概況為:住家保姆每周休息一天或不休息,平均月工資800元左右,鐘點工平均每小時30元,每年年關將至時,保潔員的平均工資會有所上漲,對家政服務的需求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二、存在的問題
家政服務業作為一種新型行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仍存在著較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政服務人員普遍缺乏專業訓練,難以適應市場發展需求。由于大多數服務人員文化程度偏底,又缺乏專業訓練,她們的衛生習慣、生活方式和家務達標要求與雇主的期望有較大差異,對老人和孩子的照顧更是缺乏必需的護理知識,很難滿足和適應雇主的需求,造成供需之前的現實矛盾。
2、家政服務隊伍不穩定。隊伍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一是我縣家政服務人員中,保潔員占較大比例,但保潔工作一年中只有兩三個月為旺季,其余的月份收入較微薄,導致部分人員轉行從事其他工作;二是社會對家政服務業的認識不足。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仍然把家政服務視作“服侍人”的低人一等的行業,因此,礙于面子,部分下崗失業者寧愿賦閑在家也不愿“屈就”于家政服務,加上社會對家政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宣傳不夠,致使家政服務行業的社會地位偏低;三是有些家政服務需要從業人員長時期離開家庭,這對于有家、有子女的下崗女工來說,有較大困難,她們不易接受。
3、家政服務市場管理混亂,呈現無序狀態。由于目前我縣家政服務行業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沒有法律法規的保護和制約,使得家政服務市場良莠混雜,從業人員的可靠性和誠信度被大打折扣,嚴重制約著家政服務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4、勞動供給渠道不通暢。雖然近年來,我縣陸續成立了多個家政服務公司,但是由于缺乏規范管理,從業人員自找雇主、雇主通過小廣告(人業人員自打的廣告)或親戚朋友介紹找家政服務人員的雇傭方式成為一種普通現象,從而導致家政服務公司形同虛設,雇傭雙方不能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致使“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對發展家政服務業的幾點思考
1、應該加大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力度,提高家政服務的技術含量。家政服務人員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家政服務業的發展趨勢。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是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的關鍵環節。可以根據我縣市場需求和從業者的特點,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內容、不同職級的家政服務技能培訓,強化家政從業人員的專業化程度和綜合素質,有效提高家政服務水平,使更多的家政服務人員能持證上崗。
據調查,目前我市共有家庭服務機構272戶,從業人員747人。其中:農民工68人,下崗職工451人,靈活就業人員113人,專業院校畢業生75人,其他人員40人。按照服務機構類型分:共有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22戶,從業人員85人;公益性中介機構6戶,從業人員24人;居民社區服務站點8戶,從業人員40人;社會中介組織77戶,從業人員175人;個體工商戶152戶,從業人員390人;其他7戶,從業人員33人。
二、存在的問題
1、市場供需存在著矛盾。據統計,截至末,我市的市轄區人口已達95.1萬余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需要家庭保潔、照料老人、管教孩子等家政服務,但還有一些家庭需要一些特殊的家政服務,比如中高級育嬰師、養老護理員、病老陪護等,目前我市的的家政從業人員遠不能滿足需求。同時,由于家政市場服務的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居民面對家政服務供需現狀往往無從選擇,不是找不到滿意的服務,就是不敢接受服務,而家政公司又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及時、有效地滿足市場需求,市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行業觀念陳舊。家政服務業作為從傳統“保姆”發展而來的新行業,尚未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目前家政服務人員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其原因是找不到合適的人員。不少人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舊觀念的影響,怕丟面子,怕受歧視,寧愿無事干或到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人員培訓不足,素質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家政服務人員主要是下崗、失業、和農村外來務工等弱勢群體,計有632人,占從業總數747人的84.6%,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許多家政[:請記住我站域名/]公司為了單純追求利潤,缺乏對家政服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
4、市場管理不夠規范。家政服務業由于市場廣闊,供不應求,只要具備一定條件就可以經營,從而造成市場結構混亂。另外,我市的家政服務業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對服務質量也沒有一個具體的衡量標準,市場價格不統一,從業人員的自身安全和利益無法保障。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家政服務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5、家政服務人員的權益保障機制不完善。家政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一種“零距離服務”,當家政服務人員走進了客戶的家庭“私人空間”時,就要求家政服務供求雙方的責權利必須明確。而目前家政服務協議有的不規范,有的甚至根本不簽訂服務協議,這樣雙方權益保障沒有依據,家政服務人員與客戶發生糾紛和爭議時,很難得到妥善處理。另外,家政服務人員的社會保障和工作期間的傷害、致殘、死亡等問題目前也沒有妥善的解決辦法。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供求雙方均存在后顧之憂,造成家政服務行業發展步履維艱。
三、對策及建議
1、要提高家政服務人員的社會地位。家政服務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內涵在實踐中已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它不只是為下崗人員和農村進城打工提供了就業機會,也為各種各樣的人才施展能力打造了一個平臺。為此,社會各界應該廣泛宣傳,改變以往人們對家政服務的傳統觀念,認識家政服務在深化機構改革和城市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家政服務人員的社會地位,為家政服務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通過豐富服務項目、提升服務層次積極拉動家政服務消費。家政服務業大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基礎性家庭勞務服務,第二層次的家庭衣食住行指導和第三層次的家庭投資理財及生產經營、教育顧問等服務。家政服務的需求具有較大的潛在性與伸縮性,要靠有效的供給去拉動。當前要不斷豐富第一層次的服務,大力開發第二、三層次的服務,不斷開發家政服務市場,拉動居民消費,滿足社會不同層次的需求。
當前,隨著我國家庭從傳統家庭向現代家庭過渡,家政服務業正處于黃金期,極具發展潛力。家政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迅猛發展的態勢迫切需要專業化和職業化人才。高等教育學校家政學專業應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不斷加強大學生的職業技能,注重其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質家政服務經營管理人才和中高級專業人才,為家政服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生命力。
一、家政服務行業發展需求分析
(一)家政服務的支付能力增強
當前,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人均消費支出呈明顯上升趨勢,2014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同比增長9.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6864元,同比增長7.8%。對家政服務的購買需求顯著增強,特別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家政服務意愿在不斷加大,家政服務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調研表明,飲食方面的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越來越小,服務方面的消費支出越來越大,說明人們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要求。
(二)家政服務的市場需求多元
我國已經進入了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生活現代化、服務社會化階段,“421”家庭模式將成為社會主流,為家政服務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家庭結構規模逐漸縮小,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單身家庭、單親家庭的比例不斷增多,特殊年齡人口基數日益擴大。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1.85億,占總人口的13.26%,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3.1%,“養老”“護老”和“陪老”的現實需求成為必然趨勢;14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25%,少年兒童撫養比為22.2%,兒童陪護和家庭教育的需求得到高度認可。全國家政服務業協會辦公室研究預測,到2030年,對居家養老、嬰幼兒養育服務需求勞動力將分別達2300萬人和1675萬人,這些都隱含著對家政服務的巨大需求,使家政服務的內涵深化、外延擴大,“花錢買服務”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方式。目前,家政服務業最急需的人才是從事家政專業研究、教育和培訓的人才,從事家政企業經營管理的人才,從事家庭服務工作的中高端專業技能人才[1]。
(三)家政服務的水平層次提升
經過多年發展,家政服務業初具規模,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家政服務業在企業數量、經營收入、從業人數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層次水平已不止是簡單的操持家務、看護孩子、照料老人、搬家、家教等基礎階段,生活指導、衣食住行服務、投資理財、教育顧問等高層次的家政服務正逐步發展起來。據統計,我國目前已有家庭服務企業和網點50多萬家,家政服務實體2100多個,家政培訓基地1600多個,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2000余萬個,吸納就業人數1500多萬人,年營業額近1600億元。家政服務人員專業性越來越強,基本具備了一定的職業道德、責任意識和業務技能,良好的服務心態、精湛的服務技藝和專業的服務質量,極大地滿足了社會家庭多元化需求,提升了家庭生活的質量和水平,為構建和諧社會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家政服務人才需求與專業培養的不匹配
盡管家政學專業學生人才培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但與家政服務人才需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客觀分析和掌握家政服務人才需求與學生培養之間的差異,對于更有針對性地加強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家政服務人才需求與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模不對等
以全國第一個開設家政學本科專業的吉林農業大學為例,每年招生計劃基本在60人左右,相比該校的其他專業,家政學專業還是冷門專業。該校人文學院針對家政學專業新入學的學生做過一個調研,發現30.7%學生希望轉專業,43.1%的學生對專業不太了解,38.3%的學生對本專業的就業期望值不高。然而,隨著社會需求度的上升,家政學專業學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就業局面。自2006年以來,吉林農業大學畢業的家政學專業人才不過600多人,就全國而言,培養的本科層次家政服務人才總量也僅僅為4000人左右。目前,吉林省長春市有30%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務,對家政服務人員的需求量為8.3萬人,還有3萬多個缺口,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模相對于需求明顯不足。
(二)家政服務人才需求與家政學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結構不平衡
根據市場調查,家政服務業急需家務勞動、家庭護理、維修服務、物業管理、養老服務等20多個門類200多項服務項目,特別是能夠熟練掌握家政行業的市場策劃、運作和預測,具備科學指導和傳授家庭生活知識的高端人才更是“奇缺”。但我國僅有30余所高校開設了家政專業,進行本科層次人才培養的高校只有吉林農業大學、湖南女子學院等5所,其中僅有吉林農業大學培養家政學方向的研究生,家政學教育結構總體上與家政服務業人才需求不夠匹配。家政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專業課程基本涵蓋了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醫學、護理學、營養學、建筑學、美學等學科領域,但就家政學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而言,還存在著“大雜燴”現象,缺乏統一標準和相應教材,導致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和教育結構不夠合理,教育層次、分類不夠科學,不能滿足家政服務產業結構細分的需要。
(三)家政服務人才需求與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匹配
以吉林省為例,在30多萬家政服務人員中,上崗前接受過正規家政服務業務培訓的不足30%,取得崗位職業技能鑒定證書的不到2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不到10%,受過家政高等教育的經營管理人才和中高端專業人才還不到5%。從高校家政學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過程來看,課程體系設置與社會實際契合度、吻合度不高,家政學專業課的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學生缺少實操實訓的機會與平臺,教用、學用與家政服務業的實際需求脫節,呈現出學歷高、綜合素質高、實踐動手能力差,甚至出現了“有文憑沒水平”的專業教育怪圈,市場認可度不盡如人意,家政服務人才培養與市場人才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三、家政學專業學生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把脈市場需求,適度調控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模
高等院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家政學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產業人才需求監測預警系統,定期家政服務業人才需求預測與專業設置指導報告,大力支持家政學專業特色高校統籌招生計劃增量與存量,適度擴大家政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規模,通過國家獎助學金、社會捐助等資金支持,吸引更多學生攻讀家政學專業。要對家政服務人才需求和高校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模進行科學預測,將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職業定向性與目標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借助錯位發展、特色培養、差異化競爭占領家政服務市場,保障高校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與家政服務產業人才需求相平衡。
(二)合理發展定位,積極改善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結構
高校要緊密圍繞家政服務業發展的現實需要,遵循家政學專業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根據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研究型與教學型、管理型與服務型、實用型與技能型等人才培養標準和結構上做出理性選擇,如高職高專院校家政學專業可定位于培養家庭服務技能型人才,本科高校定位于培養家政管理與家政師資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研究生以上教育定位為培養家政理論研究型人才[2],不斷豐富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結構。要樹立“大家政”觀念,構建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實踐實訓課和專題專修課的“四板塊、一專題”教學體系和多證書的人才培養結構,堅持家政服務人才需求與家政人才培養的“無縫鏈接”,形成“大家政、多證書”的就業優勢,實現家政服務人才需求與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結構全方位、全過程、零距離的對接[3]。
(三)創新教育模式,不斷提升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高校要以“厚基礎、寬領域、強能力、高素質”為人才培養目標,幫助學生科學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注重把理論教學內容與學生實踐結合起來,加大實操實訓教學比重,指導學生搭建適合自身職業發展的知識結構,加強學生必備基本知識、職業素養、工作技能培養,通過整合、交叉、滲透等方式,使課程建設成果迅速轉化為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果實。要廣泛聯絡上下游產業資源,建立完善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與家政服務行業合作育人的長效機制,制定對家政服務企業優先、優惠政策,找準選好校企合作的結合點,堅持“引企入校”“辦校進企”“產教一體”模式,把高校家政學實驗室搬進家政公司服務第一線,把公司培訓基地搬到學校,使校企合作的技術鏈、資金鏈、服務鏈“環環相扣”,促進家政學專業產學研資源融合,為學生職業技能提升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和空間,全面提高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以及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部際聯席會議的有關要求,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家政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進一步促進我市家政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職業技術學校于今天掛牌、第一期家政服務員培訓班開班,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祝賀。
家政服務業直接面向家庭,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與社會和諧穩定密切相連。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步伐加快,家政服務業作為一類既傳統又現代的服務行業,服務領域逐步擴展,服務分工更加細化,服務企業日益規模化,服務內容延伸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現出多業態、多樣化的快速發展態勢。
家政服務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朝陽產業。加快建立健全家政服務體系,發展家政服務業,不僅是當前形勢下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舉措,也是促進社會就業、優化產業結構、維護社會穩定的長遠之策;不僅有利于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而且有利于兼顧當期利益和長遠利益。商務部門作為家政服務業的行業主管部門,一定要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把發展家政服務業作為一項長期的硬任務,擺上重要工作議程,堅持不懈地真抓實干,抓出實效。
1.抓住機遇,加快推進我市“家政服務網絡中心”建設工作。要抓住中央財政支持家政服務體系建設的機遇,建設我市“家政服務網絡中心”,健全其“信息庫”、“交易中心”、“安全網”等方面的作用與功能。
2.大力實施“家政服務工程”。以家政市場需求為導向,運用財政資金支持開展家政服務人員培訓,促進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從事家政服務,同時提高家政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
3.要大力培育一批示范性強的品牌企業,使之成為帶動行業規范發展的重要力量。家政服務企業是提供家政服務的主體,是支撐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保障服務質量的有效組織形式。因此,要選擇一批管理規范、運作良好、示范性強的服務企業進行重點培育,運用市場機制和政策手段,整合企業資源,引導企業連鎖化、規模化、規范化發展,使其成為城市家政服務體系中覆蓋面廣、保障能力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讓消費者切實感到安全、放心、滿意。
4.要加強從業人員培訓,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家政服務隊伍。大力加強對家政服務人員的培訓,是壯大從業隊伍、提高家政服務質量、做大做強家政企業的重要途徑。要按照統一的培訓大綱要求進行培訓、嚴格考核驗收,保證規定內容培訓到位,自選內容培訓出特色。同時,要指導企業按承諾安排就業,確保培訓質量和就業效果。
5.要加強宣傳。要大力宣傳定點的家政服務培訓機構免費培訓家政服務人員,促進更多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參加培訓。
早在201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指導意見》“43號文件”。“43號文件”提出家庭服務業發展指導意見,強調了家庭服務業的重要性,并倡導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家政服務業作為家庭服務產業中重要的一部分,發展迅速膨脹,而家政市場繁榮的同時也暴露了它的亂象叢生。
亂象舉證
家政公司不按合同履行服務,家政服務人員技能低,工資卻大幅上漲,月嫂數量的短缺引發消費者的擔憂。
服務員價高技低
《經濟》記者以消費者身份暗訪西直門附近某家政公司,條件是:照顧可自理老人,8小時工作制,負責老人午餐,周末雙休。“面試”的四名家政員要價不一,有的家政員一開口便要2800元,經過商討,她立刻將價格降了200元,最終把價格降到了2200元。
2005年,北京的普通家政服務員的工資只有600元,到了現在已經漲到2000元以上,市民的感受就是“雇不起”。價格大幅上漲,而家政員的技能并未相應提高。部分保姆甚至不會使用日常家用電器,缺乏生活安全常識,而虐待事件也曾出現。
家政公司服務差
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北京市有4100多家家政服務機構,其中大多數公司經營不規范,正規注冊的公司只有幾百家。
規模不一的家政服務機構服務水平相差甚遠,家政服務機構的中介服務費高低不一,收費方式五花八門。愛儂家政的工作人員給出的服務費是1680元/年,而相對較小的一家家政公司給出的價格是500-800元/年。但是,如果用戶在一年內想換其他家政員提供服務,則需再支付服務機構一筆服務費。
孫先生在某家政服務公司雇傭了一位保姆,由于保姆連日常家用電器也不會使用,孫先生不想繼續接受服務,向家政公司提出退還服務費,商家卻不予退款,孫先生只能投訴。
消費者要求增多
在消費者對其所接受的服務不滿的同時,作為服務提供者的家政服務員也開始喊冤:“用戶的要求太多了。”用戶的需求是:家政服務員要聰明、能干、老實,但別要太多報酬;人長得干凈,性格要開朗;更有挑剔的顧客,連家政服務員的屬相也作為挑選的標準。
“有的老人年紀大了,脾氣反而很暴躁,處處看我們不順眼,很難伺候。”說起挑剔的用戶,家政服務員張女士一臉的無奈。
亂象調查
家政市場中的諸多問題與矛盾引發了消費者的不滿和擔憂,然而亂象背后的癥結又是什么?
市場供求瓶頸
“保姆荒”,“月嫂難找”,一系列的信息與流言引發市民擔憂。家政服務機構所謂的“家政市場供不應求”論調不禁引人深思:家政市場究竟有多“荒”?
據北京市三八家政服務中心主任張先民介紹,節后的北京家政市場趨于飽和。“荒”與“不荒”是相對來講。
張先民說,春節是特殊時期,不光家政服務員返鄉,全國各行業從業者都返鄉,家政服務員具有妻子、母親、女兒三重身份,回家也是正常現象。但是回鄉的保姆只在少數,“保姆荒”是夸大其辭。
《經濟》記者先后走訪5家家政服務機構,發現待崗的家政服務員數量均較為充足,華夏中青家政公司西直門分店至少有十名以上家政服務員在休息室待崗。
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家庭服務企業60余萬家,從業人員近2000余萬人。而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總人口為13.7億人。家政從業者的比例之高可想而知。
“這個數字,太驚人了”,張先民說,目前從事家政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比例并不符合我國國情,也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
公共服務缺失
隨著家政服務員工資的上漲,用戶只能望洋興嘆;另一方面,國家鼓勵發展家政服務業,從而促進農民工就業及提高收入。
殊不知,不得不漲的工資與用戶難以支付的矛盾背后,所隱藏的卻是社會公共服務的缺失。因為,未來的剛性需求將日益增長,公立托兒所的緊張,私立價格昂貴等問題都存在。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會演變成社會問題。
但是,如果單純依靠家政行業,解決不了老百姓的實際需求,養老的問題,養小的問題。進城務工的家政服務員不得不提高工資來保障生活,從而獲取相對于其在農村較高的收入。一旦降低工資標準,家政從業者未必會選擇來城市就業,從業者的數量隨之也會減少。定位家政服務業解決社會問題,只是一廂情愿。
實際上,隨著工資的上漲,必然使一部分人難以支付,而家政從業者也會隨需求減少而減少。“我們中國有特殊情況,我們面對這么多群體需要,因為我們公共事業不發達,因為我們政府過去在這方面欠賬。”張先民分析稱。
不規范的產業
家政服務員工資普遍上漲的同時,尤以月嫂服務費上漲為甚。廣州月嫂的起步價已達到每月4000元以上,北京等一線城市已有月薪報價萬元的月嫂出現。而家政公司的回答讓人出乎意料,“我們也不想漲價,但是其他公司把價格炒高了,不漲價的話用戶會懷疑你的服務質量,造成客戶流失。”
針對價格虛高,張先民告訴《經濟》記者:“月嫂是行業的通稱,國家沒有這個職業,也自然沒有這個標準,國家有標準的是育嬰師、育嬰員。企業所謂的星級月嫂未必有標準。”據了解,當前家政行業的證書有很多種,比如月嫂證、催乳師證、家庭護理證等,其中大多數證書由家政服務培訓機構擅自頒發,沒有嚴格的認證標準。
另外,家政市場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沒有專門規范家庭服務業的法律法規,缺乏行業標準和服務質量標準,家庭服務業相關政策也不夠完善。對于家政服務員的素質難以監管,對于家政服務機構的服務監管也無法可依。
在無有效監管機制下的市場,家政市場并無標準的準入門檻,從業人員甚至未經正規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北京為例,40余萬名家庭服務人員中,上崗前接受過家政服務業務培訓的不到30%,取得崗位職業技能鑒定證書的不到15%。
此外,家政培訓結束后需要考核,但是目前行業內并無統一的培訓教材、培訓大綱,沒有教材,難以出考題,也就無從考核。
產業變革
得到重視是好事,但是改革方向很重要,誰來管?怎么管?各部門管理權限的劃分就顯得十分關鍵,只有找到正確的切入點,對癥下藥,才能正確引導家政服務業發展。
張先民指出,家政行業未來的發展一定是兩條路,一條是讓其按市場發展的規律去生存發展,另外一條就是政府大力發展公共服務。
家政市場在市場發展過程中提高它的品位、品牌效應,從而做到規范、標準。加強監管和規范行業準入標準十分必要。然而,現在的家政企業,以民營經濟為主,大多數企業的利潤不是很高。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王志剛認為,在加強對家政行業監管、規范家政服務與收費標準的同時,更應加大力度扶持一批家政行業龍頭企業,引導家政服務企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推進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
面對我國特殊情況,面對眾多的群體需要,政府需要大力發展公共服務,利用社區服務解決養老問題,改善社區醫療,完善社區服務不失為緩解家政服務供給缺口的有效手段。此外,北京市民政局近日下發《2012年北京市社區服務工作要點》,各種家政服務企業的信息將分門別類公布在家政服務信息平臺。北京市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周吉平介紹,平臺搭建完成后,市民只要通過撥打“96156”或登錄社區服務網,就能掌握所有家政服務企業的信息。
關鍵詞:家政服務業 經營管理模式 員工制
一、引言
作為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家政服務業是朝陽產業,對于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擴大內需、調整產業結構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指導意見》的出臺,國家已經把加快發展家政服務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舉措。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城鄉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居民消費觀念的日益改變,家政服務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然而,由于家政服務業起步較晚,行業發展不夠成熟規范,仍然存在諸多現實問題:從業人員素質較低、保障體系不夠健全、供需矛盾突出、企業惡性競爭嚴重、行業管理混亂、經營管理模式滯后等,嚴重阻礙了家政服務業的健康發展。下面立足于家政服務業經營管理實踐,著重分析家政服務業現有經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探討家政服務機構經營管理模式轉型的走勢。
二、家政服務業現有經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家政服務業的產業特性決定了該行業準入門檻比較低,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工資水平不高,盈利能力弱。家政服務機構規模普遍較小,微利經營,發展動力不足,管理不夠規范,管理模式傳統、粗放、低效。現有家政服務機構的經營管理模式主要有中介制、會員制和員工制等,其中中介制成為主導模式,員工制屬于倡導模式,會員制則介于二者之間。這些管理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明顯不足,制約著家政服務業的有序健康快速發展。
(一)中介制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中介制是家政服務機構目前運行的主要經營管理模式。該模式是指家政服務機構作為中間人,為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和雇主家庭提供供需對接服務,由雇主與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簽訂家政服務合同,家政服務機構則按次收取中介費,不承擔其它任何責任。
中介制管理模式的優點是服務過程簡單,手續簡便,企業風險小,前期投入小,運行成本低,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家政服務機構通常的關注點和實踐操作重點是中介業務和收取費用,在業務介紹成功以后很少再介入其中。對于前期的從業人員嚴格培訓和后期的服務質量跟蹤和人員管理則很難保證,導致家政服務滿意度差、矛盾糾紛多,從而影響到家政服務業的整體形象。長此以往,勢必會形成家政服務業“粗放式經營、粗糙型服務、粗劣形象”的“三粗循環”。中介制模式不利于保護雇主利益,也不利于保護家政從業人員利益,無法給家政從業人員提供保險補貼。總之,現階段的中介制經營管理模式過于粗放、短視,嚴重阻礙了家庭服務業的可持續、規范化發展。
(二)會員制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會員制管理模式是介于中介制模式和員工制模式之間的一種經營管理模式,是中介制和員工制兩種模式的綜合運作方式。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根據不同經濟收入的雇主對家政從業人員的需求,利用市場經濟手段對雇主的不同服務需求而采取差異化服務的管理方法。
會員制家政服務機構的經營管理方式、經濟收益要優于中介制家政服務機構,但是會員制模式下各方法律關系不清晰,存在較大隱患,難以保護從業人員和雇主的權益。可以這樣說,會員制模式是家政服務機構為了規避法律法規而采取的一種經營管理方式。依據這種模式,家政服務機構按員工制模式享受權利,收取管理費,卻按中介制模式對從業人員不履行勞動法律義務,對雇主家庭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僅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這顯然不符合法律的基本公平原則。
(三)員工制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員工制管理模式是家政服務機構目前乃至將來重點倡導的經營管理模式。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家政從業人員是作為家政服務機構的員工派遣給雇主,家政服務機構對雇主和家政從業人員實行全程跟蹤服務與管理。從業人員和雇主之間只是服務與被服務關系,二者不直接發生經濟聯系,家政服務機構按月收取管理費。員工制模式實行“六統一”的管理原則:統一招生、統一培訓、統一考核、統一持證、統一安排工作、統一后期管理,以解決家政從業人員和雇主的后顧之憂。
目前,員工制模式推進中也存在一些現實困難和阻力。實行員工制模式,家政服務機構至少需要給從業人員發放工資、購買基本社會保險、遵守勞動法規、承擔從業人員在雇主家發生的一切損失等。這無疑會引起家政服務機構經營成本高漲,而國家當前的政策扶持力度還不夠,優惠政策對家政服務機構的條件和要求比較苛刻,能夠享受政府資助的企業數量較少,加之家政機構的利潤偏低,導致多數家政服務機構由于經濟負擔重、風險大而不愿推行員工制,出現了員工制管理模式“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現象。
三、家政服務機構經營管理模式轉型分析
近年來,國家已經把加快發展家政服務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一項戰略舉措。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出臺了系列文件和政策來扶持和促進家政服務業的有序健康發展。然而不無遺憾的是,現有家政服務機構的經營管理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有的甚至嚴重制約著家政服務業的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必須進行經營管理模式的轉型,旨在改變家政服務業現狀,提升行業整體發展水平。
下面就家政服務業經營管理模式轉型的走勢和類別進行分析。
(一)多種模式共存型經營管理模式
目前家政服務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各類家政服務機構良莠不齊,同質惡性競爭嚴重。可以預見,今后一段時間內家政服務機構的各種經營管理模式將繼續共存。這種共存的局面主要表現為兩種方式:不同家政服務機構多種管理模式共存和同一家政服務機構多種管理模式共存。就第一種情況而言,國家和企業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形成合力,引導和鼓勵中介制和會員制模式向員工制模式轉變。至于第二種情況,家政機構根據雇主的要求和服務崗位特點靈活實行中介制、會員制或員工制管理模式。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家政機構可以實行中介制,讓家庭從業人員與客戶直接簽約,從而規避自身經營風險;也可以實行會員制管理,與客戶家庭直接簽約;對于優秀的家政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則可以嘗試員工制,以便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共存型模式的家政機構大多采用事業部進行分類管理,事業部內經營管理模式統一。需要強調的是,此種共存型管理模式只是家政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對家政服務機構探索成熟的經營管理模式是有益和必要的,但是同一家政服務機構采用不同的經營管理模式,容易造成管理混亂,不利于家庭服務機構自身的發展。
(二)員工制經營管理模式
雖然目前員工制管理模式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了不盡如人意之處,有人把員工制總結為“愿景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有人把免稅扶持政策比喻成蛋糕,“看起來誘人,吃起來無味”,但是員工制模式是政府力推的家政服務業經營管理模式,其發展是必然趨勢。
為了引導、鼓勵、扶持家政服務機構向員工制管理模式發展,國務院于2010年9月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指導意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11年10月聯合下發了《關于員工制家政服務免征營業稅的通知》。前者鼓勵家政服務機構實施員工制;后者則規定自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對員工制家政服務機構所取得的家政服務收入免征營業稅。以上這些指導性文件和優惠政策客觀上極大地促進了家政行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出現了家政機構成本加大、發展動力不足的窘境。
家政服務機構實行員工制符合家政服務業發展的規范化、標準化和產業化要求。員工制管理模式能夠解決整個家政服務行業服務質量不盡如人意的缺憾,解決行業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有利于保護家政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客戶各方的權益,提供個性化與標準化的優質服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業發展內部和外部條件,從而有效推動家政服務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最終實現政府、企業和雇主家庭三方的“共贏”。
政府仍需進一步加大對員工制家政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減輕員工制家政機構的稅費負擔。對于員工制家政服務機構,特別是行業領先的員工制機構,政府在稅收上應該給予更多優惠,如試行家政服務機構三年免征營業稅政策,3年后試行“定額征稅”政策,或者享受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優惠政策等,直接給予獎勵。對因實行員工制而帶來的稅費增加部分,給予全額的先征后退優惠政策,化解當前家政服務機構由于實行員工制帶來的運營成本增加、稅費負擔加劇的難題,消除家政機構的后顧之憂。此種舉措既可以加快家政服務業發展步伐,也能夠積極發揮其在擴內需、促就業、調結構、保增長、保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
(三)多元化經營管理模式
現階段的家政服務業屬于微利行業,需要不斷延伸產業鏈,實行多元化經營管理模式。為了更好適應城鄉居民服務消費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態勢,家政服務機構需要積極推動新的服務方式,延伸產業鏈,因地制宜地拓展家庭用品配送、洗衣、家教、理財等業態。同時,還需緊跟新農村建設的時代步伐,逐步發展面向農村尤其是中心鎮的家政服務業。
家政服務機構積極主動嘗試多元化經營管理模式。一些家政服務機構在積極開展家政服務主業的同時,努力開發和家政服務相關聯的服務產品,拓展服務范圍,延伸服務鏈,并且把相關服務產品與家庭服務共同打包提供給客戶,為客戶提供多元化服務,以便提高家政服務機構的盈利水平和發展能力。這種多元化經營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家政服務機構已有的客戶資源,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而獲得利潤增長。另外,此種模式所提供的相關服務產品可以降低家政機構的營銷成本,而這部分成本可以作為利潤反饋給家政服務機構和客戶。由此可見,多元化服務模式是一種“多贏”的經營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姜長云.家庭服務業目前的問題、前景與國際經驗[J].中國婦運,2010(12).
[2]張文范.打造中國式家庭服務業發展體系[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2(2).
[3]欒永奎等.家庭服務業經營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18).
一、做好家庭服務業發展有關規劃的編制實施工作
(一)編制實施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殘疾人康復及托養服務和物業管理建設規劃,推動家庭服務行業全面發展。[區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財政局、區殘聯參加]
(二)調研我區家庭服務業發展現狀,研究制定我區家庭服務業發展規劃和工作重點。[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牽頭,區工商局、區殘聯、區婦聯參加]
(三)加強家庭服務業的組織領導,由區促進城鄉統籌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該項工作,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適時組織召開一至兩次聯席會議。(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各成員單位參加)
二、完善和落實相關扶持政策
(四)制定出臺鼓勵家庭服務機構吸納就業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穩定就業崗位獎勵等具體操作辦法,并抓好落實。(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負責)
(五)抓好對家庭服務機構的自謀職業扶持金、創業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個人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暫行辦法等一系列創業政策的落實,規范申領程序和要求,嚴格資金發放和管理,不斷加大對創辦家庭服務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負責)
(六)落實扶持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按有關稅收政策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區財政局牽頭,區國稅局、區地稅局、區服務業發展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參加)
(七)推進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將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和城市社區綜合服務用房面積達標建設納入區政府工作計劃目標。[區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發展改革局負責]
三、開展家庭服務業就業服務
(八)加強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的就業服務,免費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培育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家庭服務勞務品牌,促進有組織的勞務對接。(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九)增設“家庭服務”窗口,定期舉辦家庭服務業企業招聘專場洽談會,為家庭服務業企業免費提供服務。(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十)貫徹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在稅收減免、社保補貼、開業指導、創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勵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等各類勞動者到家庭服務業就業創業。(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區財政局、區服務業發展局、區總工會、共青團區委、區婦聯參加)
四、支持家庭服務企業做大做強
(十一)積極引導家庭服務企業通過資源整合和連鎖經營、加盟經營等方式擴大服務規模、增加服務網點,實現經營上規模、服務上質量、管理上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區發展和改革局牽頭,區財政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參加)
(十二)扶持和培育家庭服務業企業發展,樹立一批知名家庭服務品牌,培育市場開拓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管理服務水平高的企業。(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各成員單位參加)
五、探索推動家庭服務重點業態發展
(十三)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服務發展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積極發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把市場化養老服務產業發展作為家庭服務業重點發展任務,鼓勵和支持社會民營資本和國際資本進入養老服務市場,培育發展專業化的養老服務機構,鼓勵家庭服務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開發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創新服務模式,開展多層次養老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的家庭服務需求。完善殘疾人托養服務政策,規范殘疾人社區、居家托養服務,鼓勵發展殘疾人居家服務,擴大殘疾人社區、居家托養數量。[區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殘聯牽頭,區財政局參加]
(十四)扶持建立員工制家政服務機構,力爭使 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和病患陪護服務等業態的家庭服務機構數量和規模都有一個明顯的增長。(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區服務業發展局、區財政局、區總工會、區婦聯參加)
(十五)探索研究病患陪護服務的有效途徑和辦法,鼓勵各類家庭服務機構與醫療服務機構加強合作,發展和規范病患陪護服務。(區衛生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六、建立家庭服務業就業創業孵化基地
(十六)建立家庭服務業就業創業孵化基地,依托孵化平臺促進家庭服務業快速發展。集中為創業者提供經營場所、辦公設施及物業管理,初步形成開發區家庭服務機構群,通過政府引導和規范,逐步形成產業聯盟,成立行業協會,從而達到規范、發展家庭服務業的目的。(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十七)鼓勵支持有創業意愿、有志于家庭服務業的人員參加創業培訓,培養從事家庭服務的經營管理人才,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儲備。(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十八)對家庭服務業所涉及的創業孵化和行業發展扶持政策“打包”,形成扶持政策“一站式”咨詢、辦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凸顯政策實效,增強對創業者的吸引力。(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七、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十九)實施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定向培訓工程,以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病患陪護員以及向家庭提供服務的衛生保潔員、室內水電暖及管道維修人員、入戶理發員、家庭營養與保健員、育嬰員等為重點,依托區技工學校和定點職業培訓機構等,探索供需合作的培訓模式,使有培訓需求的家庭服務從業人員都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訓。[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牽頭,區財政局、區服務業發展局、區總工會、區婦聯參加]
(二十)組織開展家庭服務機構專職教師和具有一定規模的家庭服務機構管理人員培訓,圍繞新知識、新技能和現代企業經營理念、經營模式等進行授課輔導。(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負責)
(二十一)在區服務業培訓基地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實訓設備,建設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實訓基地,提高實訓能力。(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負責)
(二十二)積極參加市第十二屆職業技能大賽,選撥培育一批家庭服務明星,擴大家庭服務業企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區財政、區總工會、共青團區局、區婦聯參加)
八、規范家庭服務業市場秩序
(二十三)加強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隊伍管理,開展職業道德、行為禮儀、法律、安全、衛生等知識培訓,實行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掛牌服務。(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區財政、區服務業發展局、區總工會、共青團區委、區婦聯參加)
(二十四)加強家庭服務業市場監管和誠信建設,依法規范家庭服務機構經營行為,指導做好服務矛盾糾紛的處理工作。(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服務業發展局、區民政局、區殘聯負責)
九、完善就業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功能
(二十五)實施家庭服務業信息服務資源整合,在就業信息公共服務網絡中加載家庭服務招聘信息等相關內容,逐步實現信息服務資源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牽頭,區財政局、區服務業發展局參加]
十、維護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二十六)協調商業保險機構開辦針對家庭服務業、以從業人員和家庭服務消費者為主要對象的商業綜合保險業務,推行從業人員人身意外傷害等險種,防范和化解風險。(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負責)
(二十七)推動有條件的家庭服務企業建立工會組織和共青團組織,將家庭服務業中的團員青年納入社區和街道團組織。通過政策咨詢、法律援助、維權熱線等方式,發揮婦女之家等組織的作用,維護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負責,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參加)
(二十八)開展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工資指導價位的調研并適時公布,將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與薪酬掛鉤,逐步提高家庭服務行業勞動者工資水平。依法處理家庭服務企業與從業人員之間的勞動爭議,查處家庭服務企業侵害從業人員勞動權益的行為。(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區總工會、區婦聯參加)
十一、大力開展家庭服務業宣傳工作
(二十九)落實全國家庭服務業工作辦公室主任會議和全國發展家庭服務業暨創建千戶百強家庭服務企業(單位)活動經驗交流會會議確定的發展家庭服務業的總體要求,在全區開展家庭服務業示范企業和模范個人認定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家庭服務業單位和個人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激勵廣大家庭服務業單位和個人奮發進取,使大企業做大做強、小企業做專做精,帶動更多城鄉勞動者從事家庭服務業。(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各成員單位參加)
【關鍵詞】家庭服務業;優勢;劣勢;機會;威脅
近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部署了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政策措施。這表明中國將進一步發展家庭服務業。目前,我國已創建各級各類家政服務實體2099個,家政培訓基地1594個,累計為280多萬名婦女提供技能培訓。全國已有家庭服務企業和網點50多萬家,從業人員1500多萬人,大致有20多個門類200多種服務項目,涉及家務勞動、家庭護理、維修服務、物業管理等各個方面。我國家庭服務業年營業額已達1600億元,成為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生力軍”。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家政服務業做為一個逐漸興起的產業,已經被人們廣泛地接受,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這一新興的產業之中。處于成長階段的中國家庭服務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其自身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通過運用SWOT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我國發展家庭服務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
S優勢:發展家庭服務業對于中國來說意義重大,既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能促進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就業,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中國發展家庭服務業在市場、基礎條件等方面都存在優勢,最突出的則是政府的重視,9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總理主持研究部署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政策措施。分別從規劃統籌、市場秩序、服務培訓、權益保護、財稅扶持等方面,進行謀劃、規范和支持。
中國發展家庭服務業還具備其他方面的優勢。第一,擁有巨大的市場。中國的人口資源及日益富裕的生活使得對家庭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近年來,隨著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居民對家庭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每到春節前后,保潔、鐘點工、保姆等家政服務需求都明顯增加,家庭服務人員緊缺的情況日益凸顯。第二,基礎條件非常好。近年中國一直在推動信息化建設,包括互聯網、固定電話網、廣播電視網在內的基礎網絡已經發展到相當規模和水平,這為現代家庭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條件。第三,可能實現跨行業發展,家庭服務業涉及的領域眾多,它的發展依賴于其他行業的發展,同時快速發展的家庭服務業也會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如IT業,家庭服務業的發展可能帶來IT業的另一個“掘金點”。第四,家庭服務業門檻相對較低,投資成本較小,適合民間資本扶持壯大。
W劣勢:中國的家庭服務業正處于行業的發展階段,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它的劣勢。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小看了家庭服務業的“含量”,認為無非就是看小孩、做衛生、照顧老人、洗衣做飯等。甚至,家政服務被人們視為是伺候人的、不體面、沒有地位的工作。因此,許多人不愿從事這一行業。另外,中國的家庭服務業起步較晚,行業結構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引導,雖然許多地方都有家政公司之類的機構,但多為作坊式的,規模較小,層次不高,就總體情況看,這個行業的組織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的程度還很低,家政服務人員的服務技能,幾乎是本能型的,其職業的操守和道德,沒有任何約束或制約,基本是憑良心做事。如不大力扶持,這樣一種基本處于原始狀態的家政業,難以支撐一個有著巨大需求的市場,更難成為一項成熟的產業。
O機會:中國家庭服務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首先,后金融危機時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國家工作的重頭戲,在經歷金融危機的洗禮后,各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迫切需要,業界一直存在對我國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而戰略性新興產業被認為是推動經濟實現新一輪繁榮的重要力量,各地的未來經濟藍圖在這一領域也大肆著墨。許多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經濟增長的“倍增器”和產業升級的“助推器”,無疑能推動我國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今年5月,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第三產業是將來吸收勞動力的主要抓手,發達國家大學畢業生到哪里去?不是第二產業,而是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吸收的大學畢業生近70%,都到現代服務業了。
其次,最近兩三年來,我國的家庭服務業從業者雖然越來越多,但這一行業的勞動力缺口依然很大。根據對沈陽、青島、長沙、成都4個城市居民做的調查,有40%的家庭需要社會提供服務。此外,全國城鎮現有1.9億戶家庭中,平均約15%的家庭需要提供服務,其中蘊含2900萬個就業崗位。目前,全國已有家庭服務企業和網點50多萬家,從業人員1500多萬,也就是說還有1400萬左右的潛在就業崗位有待開發。巨大的潛在崗位將會大大的拉動我國就業水平的增長。家庭服務業的內容不僅僅是保姆、護理、保潔,還涉及家教、物流配送、家庭管理、家庭教育、家庭理財、家庭秘書、家庭安全員、陪伴、管家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單就人口老齡化這一方面來看,家庭服務業就有著廣闊發展空間。據統計今年,全國60歲以上的人口達1.26億,已占總人口的10%;預計到2025年,老年人口達2.8億,2050年則將達到4億。因此,家庭服務業無論在目前還是將來都面臨重大的機遇,發展潛力無窮,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