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

        第1篇: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摘要:

        本文對現行中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剖析,提出推行生活教育理念的主張,并通過個人實踐,總結出一些在新課程標準下推行生活教育理念的可行性方法,以求拋磚引玉。

        關鍵字: 生活 美術 教育 理念

         

        一、當前高中美術教學面臨的尷尬及其原因探究

        專家們指出:“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尊嚴、個性、驕陽、生存狀態、智慧、美、愛、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內蘊于不同歷史、不同國度的藝術家所創造的美術作品中。通過美術教育,我們可以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①這就是高中繼續開設美術課的初衷。

        在理論認識上,高中美術課的地位應該與語文、英語等學科同等重要,但客觀現實是,普通高中的美術課大多比較尷尬:不要說“積極”、“自主”、“主動”學習,學生連基本的美術課學習用品也沒有準備。教師布置的美術學習實踐活動無法開展。這些現象值得我們美術教師反思。為此,筆者進行了探討。

        調查發現,下列因素對高中美術教學產生著深刻影響:

        首先是社會、家庭、學生的因素。當今社會,功利主義風氣濃厚,社會競爭壓力、升學考試壓力,使得家庭、學生面對各個學科的學習進行選擇與放棄。美術等學科不是普通高中升學考試科目,對學生今后的就業影響也不大,不幸地成為多數學生“放棄”的對象。

        第二是美術課程內容設計的因素。高中美術課程內容太專業化,對學生社會生活的直接影響考慮不足,沒有緊緊抓住“生活實用”來設計教學內容。

        第三是學生美術知識基礎欠缺的因素。同樣出于“應試”原因,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打好美術基礎,基本的美術學習用品使用技能欠缺,基本的美術鑒賞能力沒有具備。到了高中階段,面對“高要求”的美術課程束手無策,甚至于無動于衷。

        第四是美術教師的觀念的因素。美術教師們機械地執行“教材”要求,把學生當作跟自己一樣關心和熱愛美術的“專業人士”,教學目標定得高,難以吸引學生學習。

        第五是相關學科知識不能融會貫通的因素。翻開學生的高中歷史課本,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發展、19世紀以來西方的美術發展等內容占了相當篇幅,語文課、英語課也有相關課文與美術有直接關系。教師在教學中將上述學科相互隔離,學生的學習也就把各科對立開來。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需要進一步探究。

        歸結起來說,上述因素都與美術教學不適應學生的社會生活相關。

         

        二、用生活教育理念革新高中美術教學

        20世紀30年代,偉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學說。他指出,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在具體方法上,他強調,“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要求教學做合一,教師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做”就是實踐。這些學說完全符合高中美術教學實際,給我們以啟示。

        (一)在美術教學中施行生活化教育是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的需要

        從中學生生理學角度考慮,和生活相關而又生機勃勃的美術教育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的熱情。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背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熟悉的人、事、物為內容,注重生活與美術教育的緊密結合,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審美情趣的形成過程回歸于生活。一句話,要按學生的生活需要來進行美術教學。

        應該認識到,我們在中小學進行的美術教育只是基礎教育,絕大多數人目前都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美術上,將來也不一定以美術專業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所以,在普通高中,對學生所實施的不應當是專業化美術教育,而應該是生活化美術教育,我們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對學生未來生活有幫助,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的。美術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更多地從受教育者的角度來擺正美術課程實施的方向。

        (二)時展需要生活化的美術教學

            時代要求人與世界和諧共生,要求學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歸,并與“大眾文化”融合,要求人格的整體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我們的人才培養要向綜合全能的方向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信息化時代下,美術已廣泛應用于我們商業、工業和信息網絡等生活的各個領域。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可以作為我們美術教育的素材和案例。其中不乏是我們學生很感興趣的內容。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挖掘出美術課堂所需要的各種素材,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新時代的美術教學需要貫徹生活教育的理念。

        (三)落實生活教育理念,是高中美術課程改革的需要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整體開展,美術教育的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體課程改革思路的影響和規范。我們應該更多地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來組織課程內容,才會淡化學科中心,才會注重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才會努力將美術學習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才會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②

        藝術源于生活。回歸生活世界的課程生態觀,強調學校的課程不應被壓縮在學校與書本狹小的范圍內,它要向生活回歸、向社會回歸、向人自身回歸,實現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理智、經驗與體驗的美妙和諧,知識、能力、價值觀與情感態度的高度統一。生活實踐是學生最多、也是影響最深的體驗活動。我們貫徹生活教育理念,對學生的未來生活是有幫助的,有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美術教育改革方向與生活教育理念是完全符合,是我們實驗改革的政策依據與指導。生活與美術是一體的,生活是美術得以生長的土壤,離開了生活,美術是無法進行“無土栽培”的。真實的美術教育必須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進行,并回歸生活。

         

        三、在美術課中落實生活教育理念的舉措

        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們的美術教育方式可以嘗試進行大膽的調整,認真落實生活教育理念,即是美術教育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進行,并回歸生活。其舉措多種多樣。結合自己的實踐,就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貫徹生活教育理念進行如下探討:

        (一)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幫助學生尋找學習的快樂

        根據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要解放我們的眼睛,師生共同在生活中去發現美。快樂的體驗是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教育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的強烈與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效。基于此,發揮教師在課程開發方面的主導作用,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選取生活中常見的美術素材,幫助學生尋找學習的快樂。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我們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采用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內容作為教學素材,針對不同的情況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驗到生活中普遍存在,平時又不曾引起我們多大注意的事物的美。正如歌德所說: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例如,廣告畫、現代建筑造型,都體現了現代美術風格,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選擇的素材,可以用來代替教材中列舉的、學生難以感知的、專業性強烈的教學素材。這些素材,可以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美就在現實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

        (二)以生活為本,開展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

        實踐是認知的基礎,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古語說得好:“師傅引進門,得道靠修行”。在高中美術新課程的設計模塊中,就安排了很多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例如“產品設計”,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中尋找問題,設計出對生活有用的產品。在設計的實踐過程中,讓學生明白,知識本身源自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斷地實踐時,我們創造思維的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另外,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我們在生活中探索到的知識才會得到深化。

        (三)用生活的標準評價實踐的成果

        學生通過對生活的調查,對生活的解讀,來創造出能解決生活中關于實用或審美問題的作品。在評價學生作品時,離不開生活這個最原始的標準。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是要體現出美術的多樣化、個性化、創造性等基本特征,這些特征其實都源自于生活本身這個大標準。例如我們在評價產品設計的作品時,我們往往用“實用與美觀相結合和人性化設計”這兩個相對具體的標準來評價產品設計的作品。在具體的評價中,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在使用這兩個標準的時候,都會直接地聯系生活,用自身的知識和生活的感悟來運用這兩個標準。因為這兩個標準是從生活而來。

        (四)打通學科間知識聯系通道,引導學生用生活知識感悟美

            落實生活教育理念,并不等于放棄教材中選取的經典美術素材。這些素材也是藝術家們對他們自己生活的感悟。只是這樣的生活離學生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需要借助相關學科知識作為輔助,去理解、感受藝術家們對生活美的創造,去與藝術家們感同身受。同時,相關學科知識,例如,歷史、文學、科學知識的學習,其實也是學生的現實生活。只不過,學生限于自己的經驗,難以打通這些知識的關聯。美術教師的責任,不能只是從美術專業角度介紹、講授這些經典作品,而在于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例如,歷史課中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拿破侖戰爭、1848年歐洲革命等等知識,就是學生鑒賞19世紀歐洲美術經典作品的工具。這樣的美術課授課,反過來促進學生對歷史課等課程的學習,也就是促進了學生的生活。

        總結:

        今天的高中美術教學應乘改革之風,對落后的、不科學的觀念和方法大力改進。運用生活教育理念,把美術專業知識與現實的生活結合起來,做到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進行,并回歸生活。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高美術教育的成效,真正地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注釋:

        ①尹少淳 主編,《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 組織編寫,2005年5月出版,第16頁第5段

        ②尹少淳 主編,《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 組織編寫,2005年5月出版,第5頁第1段。

        參考文獻:

        1、  尹少淳 主編,《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 組織編寫,2005年5月出版。

        第2篇: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關鍵詞 基礎教育 美術課堂教學 發展策略

        一、目前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美術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目前,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主要是以課堂內的教學形式為主要的授課形式,而很少進行過課堂外授課的形式。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加強學生對現實生活、藝術環境的美術現象進行了解。但實際上,當前的美術課堂教學很少進行室外的教學,學生一般沒有課外作業,偶爾會有時,學生在課外完成作業的質量極其不好。同時,部分教師認為學生既然在課外完成作業質量差,也就不再布置課外作業,以為其他科目讓步。

        (二)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目前,許多教師認為這一學習領域的課內時間有限,學生的基礎較差,所以不能進行口述和文字的學習檢測。但實際上平均每學期學生只能完成一半的課堂作業。

        學生不能完成作業的原因有:(1) 教師課時安排不合理,學生不能完成隨堂作業;(2)學生進行練習時遇到的困難較多,如工具準備不全、學生對課堂內容不理解等;(3)部分學生對練習不感興趣或不重視等。

        (三)美術課堂教學設備狀況

        目前,從美術課堂的教學使用設備看,比較好的學校一般情況的教學設施較完善。

        盡管如此,能夠到專門的美術教室去上美術課的學校極少。有的老師認為,如果沒有專門的美術教室,學生不能完成像“國畫”類的課程;有的教師認為,沒有計算機室也就不能完成讓學生在課堂上查閱電子資料的過程;還有的教師覺得,即使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對教學的用處也不大,或存在操作不熟練、麻煩等原因也不在課堂教學中應用。

        二、目前美術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一)在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學習領域中存在的問題這個領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在美術課堂教學小學生缺乏口述、文字表達方式和評價環節;(2)教師缺少對整體教學進度的計劃安排和精心設計教學的過程;(3) 學生作品中形象摹仿過于嚴重,缺乏創造和想象;(4) 學生作品中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5)學生在設計和創作過程中缺少對美術學習的回應;(6) 美術課堂教學中無法在傳統遇到摘 要 基礎教育改革和課程標準施行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是否發揮出應有的推動作用,已成為美術教育的關注焦點。本文分析了目前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快美術課堂教學發展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 基礎教育 美術課堂教學 發展策略創新的變革中處理好教學矛盾。除此之外,學生缺乏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在創作、設計和制作過程中沒有注重學生自身對美術學習的思考和感性認知的升華,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

        (二)欣賞與評述領域學習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欣賞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沒有設定欣賞課明確的課程目標,教師沒有目標就不能按照欣賞課的內容、環節以及意圖進行教學。主要表現在:第一,在課堂教學中的無效環節過多,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給學生一個角度,使學生參與時過于被動,沒有討論的核心問題,這樣就更無感受。

        第二,在欣賞教學中,知識代替了體驗。

        這樣就缺乏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不能讓學生的視、知覺同時活躍起來。第三,在欣賞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缺乏質量,這不能引起學生興趣。第四,在欣賞教學中與生活和時代聯系較少,忽略對美術現象的欣賞。第五,缺乏學生對實物的欣賞和在一定藝術氛圍中的欣賞。除此之外,教學太過模式化,沒有結合新的理念和參照課程標準進行教學。

        除此之外,在綜合與探索學習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對此學習領域的教學不理解甚至采取放棄的做法。

        三、加快美術課堂教學發展的主要策略(一)認清美術基本知識、技能與美術課堂教學之間的關系美術教育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這種審美能力的培養是要通過美術的基本知識來實現,離開了藝術知識也就不是美術課堂的教學。在美術教學中,基本知識和技能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一種媒介,對美術學科學習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完善其人格、豐富精神生活等,所以美術知識和技能只是一種載體。藝術知識和技能與美術課堂教學的關系是:美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同時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不是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在課程中的呈現方式,是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方面。

        (二)重視大學美術教育教學的實踐環節大學美術教育除了注重教師基本知識結構的培育的同時,應該重視大學美術教育教學的實踐環節。在培養過程中,融合美術課程設計理念,并結合基礎美術教育教學的過程進行教學,關注教學的變化,注重教學的設計等。

        (三)完善美術課堂教學的設計和開發美術課程資源現在的美術課堂教學具有模式化,這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快樂的程度。因此需要加強完善美術課堂教學的設計和開發美術課程資源。首先,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教學設計環節,從最基本的對教材的研究開始。其次,課程資源的開發應首先著眼于最容易利用的資源——教材;再次,從教材出發,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課堂教學設計相結合。

        (四)注重學生的藝術體驗

        美術課堂豐富的創作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包括幸福感在內的豐富的體驗;美術作品中的色彩、線條、材質等視覺元素可以滿足學生對這一體驗的審美需求等。

        因此,在關注學生快樂的學習中就要注重學生從美術課堂教學中得到藝術的體驗過程,發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得到快樂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應注重完善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的講故事導入法,鼓勵學生體驗多種材料、工具在創作中帶來的不同感受,引導學生運用豐富的視覺表達符號,在學生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對物體形象進行變形創造等。

        (五)完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建立促進美術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通過評價,使學生了解自己,增強學習信心,有助于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認識教學效果,改進教學設計,完善教學管理。評價的類型分為真實性評價、表現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

        參考文獻:

        第3篇: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關鍵詞:基礎教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美術教學在素質教育中有其獨特的作用,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多種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筆者對現階段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如下認識:

        一、目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

        1、美術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

        目前,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主要是以課堂內的教學形式為主要的授課形式,而很少進行過課堂外授課的形式。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加強學生對現實生活、藝術環境的美術現象進行了解。但實際上,當前的美術課堂教學很少進行室外的教學,學生一般沒有課外作業,偶爾會有時,學生在課外完成作業的質量極其不好。同時,部分教師認為學生既然在課外完成作業質量差,也就不再布置課外作業,以為其他科目讓步。

        2、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完成作業情況

        目前,許多教師認為這一學習領域的課內時間有限,學生的基礎較差,所以不能進行口述和文字的學習檢測。但實際上平均每學期學生只能完成一半的課堂作業。

        學生不能完成作業的原因有:(1)教師課時安排不合理,學生不能完成隨堂作業;(2)學生進行練習時遇到的困難較多,如工具準備不全、學生對課堂內容不理解等;(3)部分學生對練習不感興趣或不重視等。

        3、美術課堂教學設備狀況

        目前,從美術課堂的教學使用設備看,比較好的學校一般情況的教學設施較完善。盡管如此,能夠到專門的美術教室去上美術課的學校極少。有的老師認為,如果沒有專門的美術教室,學生不能完成像“國畫”類的課程;有的教師認為,沒有計算機室也就不能完成讓學生在課堂上查閱電子資料的過程;還有的教師覺得,即使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對教學的用處也不大,或存在操作不熟練、麻煩等原因也不在課堂教學中應用。

        二、目前美術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在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學習領域中存在的問題

        這個領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美術課堂教學小學生缺乏口述、文字表達方式和評價環節;(2)教師缺少對整體教學進度的計劃安排和精心設計教學的過程;(3)學生作品中形象摹仿過于嚴重,缺乏創造和想象;(4)學生作品中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5)學生在設計和創作過程中缺少對美術學習的回應;(6)美術課堂教學中無法在傳統遇到創新的變革中處理好教學矛盾。除此之外,學生缺乏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在創作、設計和制作過程中沒有注重學生自身對美術學習的思考和感性認知的升華,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

        2、欣賞與評述領域學習領域中存在的問題

        欣賞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沒有設定欣賞課明確的課程目標,教師沒有目標就不能按照欣賞課的內容、環節以及意圖進行教學。主要表現在:第一,在課堂教學中的無效環節過多,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給學生一個角度,使學生參與時過于被動,沒有討論的核心問題,這樣就更無感受。第二,在欣賞教學中,知識代替了體驗。這樣就缺乏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不能讓學生的視、知覺同時活躍起來。第三,在欣賞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缺乏質量,這不能引起學生興趣。第四,在欣賞教學中與生活和時代聯系較少,忽略對美術現象的欣賞。第五,缺乏學生對實物的欣賞和在一定藝術氛圍中的欣賞。除此之外,教學太過模式化,沒有結合新的理念和參照課程標準進行教學。除此之外,在綜合與探索學習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對此學習領域的教學不理解甚至采取放棄的做法。

        三、加快美術課堂教學發展的主要策略

        1、認清美術基本知識、技能與美術課堂教學之間的關系

        美術教育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這種審美能力的培養是要通過美術的基本知識來實現,離開了藝術知識也就不是美術課堂的教學。在美術教學中,基本知識和技能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一種媒介,對美術學科學習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完善其人格、豐富精神生活等,所以美術知識和技能只是一種載體。藝術知識和技能與美術課堂教學的關系是:美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同時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不是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

        2、重視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的實踐環節

        小學美術教育除了注重教師基本知識結構的培育的同時,應該重視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的實踐環節。在培養過程中,融合美術課程設計理念,并結合基礎美術教育教學的過程進行教學,關注教學的變化,注重教學的設計等。

        3、完善美術課堂教學的設計和開發

        美術課程資源現在的美術課堂教學具有模式化,這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快樂的程度。因此需要加強完善美術課堂教學的設計和開發美術課程資源。首先,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教學設計環節,從最基本的對教材的研究開始。其次,課程資源的開發應首先著眼于最容易利用的資源――教材;再次,從教材出發,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課堂教學設計相結合。

        4、注重學生的藝術體驗

        美術課堂豐富的創作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包括幸福感在內的豐富的體驗;美術作品中的色彩、線條、材質等視覺元素可以滿足學生對這一體驗的審美需求等。

        因此,在關注學生快樂的學習中就要注重學生從美術課堂教學中得到藝術的體驗過程,發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得到快樂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5、完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第4篇: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

        美術專業的目標是培養掌握美術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夠從事專業美術教學和其他美術工作的技術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培養的是具有綜合素質的小學文、理科教師,以此來引導學生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對小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而現在的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多是按照美術專業教學體系設置的,無法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同時,由于較高的專業標準與要求,也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美術的興趣,因此,修訂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勢在必行的任務。

        (二)美術課程的設置

        美術專業的課程針對的是專業美術的學習人員,有其自身的特點,即課程周期較長,課時量大,并具有一定的階段性、連續性及循環性,這樣的安排能使學生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而現行的小學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往往是課時相對較少、內容較多,每周只有2個課時,一學期短短的34課時根本無法使學生完全掌握較多的教學內容,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也無法完成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三)教學內容的安排

        合理的教學內容也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美術專業根據其專業性質的不同而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強調的是專業性,并且,課程內容也較為細致,學生往往要長時間訓練,才能掌握此類技能和技巧。小學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雖然內容繁多、種類全面,但由于課時有限,每項內容都無法深入講解。因此,這些定制好的教學內容猶如紙上談兵,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更不用說學生對每個內容的掌握,只有增加課時量,優化配置教學內容,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美術常識與技能。綜觀上述現象,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一是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目標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感知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形成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并不能簡單地認為美術課就是單純學習繪畫技巧、了解美術史知識,而是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

        二是師資力量薄弱。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多維性要求老師的專業素質要更全面,而目前配備的教師基本都是美術專業教師,沒有小學教育的從教經驗,只能單一地從事繪畫或設計的教學,運用的教學方法也都是自己學習專業美術課程的方法,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發展。另外,從師范教育內部看,其他學科的教學條件、重視程度往往都優于美術教育,這就造成美術教育地位低下,人心浮動,師資不穩的情況。

        三是教育理念過于傳統。目前,傳統的美術教育理念、方式及內容等方面已不能滿足國家對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要求,特別是在傳統授課方式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都與時展產生了諸多的不適應,嚴重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而學校安排的課程內容也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知識和美術技能嚴重脫節。對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普及美術知識與技能,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人文素養,并不是簡單地學會某一樣繪畫技能,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而非大量的小學文理科教師,所以,要適應未來發展之路,就要以“通才教育”為辦學指導思想和教育理念。

        二、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內容的整合及應用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育人發展的需要,并結合學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對學校美術課程內容進行篩選與整合。經過幾個學期的實踐與摸索,從學生到小學實習的效果來看,我們制定的課程內容符合了人才培養方案,運用的教學方法對課程內容的實施也起到了推動作用。課程內容設置如下:

        1.中外美術史知識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中外美術的變遷和發展,加深學生對中外美術史的認識,提高審美鑒賞力,懂得珍惜人類的文化藝術遺產,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并對文化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2.素描

        素描課程教學要從繪畫基礎知識、基本素質和技能諸方面培養學生造型能力。素描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主要指比例、結構、形體、空間的基本塑造及相互間關系是否正確。本門課程主要從幾何形體、靜物的基礎訓練開始,主要訓練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要善于發現自然界存在的美。

        3.美術字

        美術字是在漢字楷書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而成的字體,其特點是字形整齊、筆畫統一、間隔均勻、結構嚴謹、形態優美、大方醒目,其使用極為廣泛。在電腦普及的今天,美術字的書寫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是,在學校這個場合中,美術字卻有很強的實用性,在課堂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還可以創作出獨特的美術字體,增加其學習愛好與興趣。

        4.色彩知識

        要從色彩基礎知識、材料性能、方法諸方面培養學生色彩表現能力。色彩作為專業基礎課,主要是熟練地用色彩語言塑造形體,表現情感。

        5.教學簡筆畫

        教學簡筆畫是小學教育專業的特色科目,在課程的安排上,為了達到更高的實踐技能標準,我們把雙手蒙眼畫簡筆畫加入到課堂訓練當中,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簡筆畫的技能,并可以達到邊說邊畫、改寫、創編的要求。

        6.黑板報的設計與應用

        學生通過制作黑板報,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并在其中融入審美情趣、社交能力的展示,以達到將來與小學教學有機結合的效果。這不僅能起到宣傳教育作用,還能美化環境,同時黑板報的設計集美術字、色彩、簡筆畫、素描等技能于一體,能充分體現出學生綜合繪畫的能力,所以,作為小學教師掌握黑板報編排美化知識和技能十分有必要。此外,手工制作、紙版畫、紙雕、砂畫等美術選修課的開展,也豐富了學生的表現技能,對新世紀人才的培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學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強調的是美術技能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以實用為目的,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用靈活的繪畫與制作方法來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并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同時,注重相關專業的綜合性與交叉性,讓美術課程滲透到其他學科中,如,制作精美的教學掛圖,用簡筆畫的方式形象地表達出抽象的文章內容等,這都是對美術課程的拓展運用。

        第5篇: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關鍵詞:美術教育任務現象人文教育學生為本

        一、美術是什么

        在學校眾多的學科中,一方面中小學美術課對于學生升學的影響是微乎其微(除少數報考美術專業的學生)而且絕大多數學生將來并不從事美術相關的職業,學生的學習態度明顯帶功利性,普遍存在重視不夠的情況,美術課在學生的潛意識就成為可有可無的課。而另一方面,學生不了解美術、不清楚美術與他,與生活的關系,認為美術在他生活中也是可有可無的„„也正是學生沒有真正的了解美術、學習美術對于他自身發展的意義與作用所造成的結果。在美術的含義及其特征上認知的缺失,使的學生在糊里糊涂的學習,學習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事實是很多在中學學習過美術課程的人卻不了解什么是美術、分不清美術的門類或者具體的畫種,這應該算是美術教育的一個不成功之處。

        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美術,人隨時隨地都可能與美術發生一定的聯系,但什么是美術?美術具有什么特征?卻未必誰能說清楚,而這是在美術教學之前,必須弄清楚的問題。難道這個問題,只需要教師知道或者只有上了美術專業的人知道,而其他人不需要知道?美術新課程標準追求的理念:“要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而“基本的美術素養包括一是對美術內容和現象有基本的了解:”美術的含義及其特征實際上是美術內容中最基本的知識點、也是關鍵的知識點,最基本的普通知識。實際上同樣的內容,小學生學、初中生學、高中學學、大學生學、研究生也學習,每個學段的學習的要求不一樣,深度不同而已。對于小學生談這個問題有點勉為其難,但對于中學生,他們的認知水平是完全能夠理解。

        二、美術教學不應輕視理論、忽視人文精神教育

        當前美術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偏重技法技能訓練的傾向,而其中繪畫的技能技巧訓練又首當其沖。美術課幾乎等同于“圖畫課”、“手工課”,與之相應被利用的是精講多練的教學法原則,教學中重視技術輕視理論、忽視人文精神教育的情況是有代表性的。有不少中小學美術教師反映:“長期以來,我們把美術課學習的‘雙基’要求作為主要任務,對學生要求以技能學習掌握,畫得像不像、做得像不像為標準”,“一味死抱素描,要不就鉆在中國傳統國畫的套子里,在技法中磨來磨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美術教學蛻變為技能教學,教材變成了技法書”。還有教師指出:“歷來把美術與繪畫等同,于是形成了以繪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繪畫技能訓練,而把美術的眾多門類排斥在外”,“美術課常常被繪畫臨摹教學所取代”,“學生們機械地臨摹大師們的名作,‘依樣畫葫蘆’,畫蝦必學齊白石,畫竹必像鄭板橋,連下筆順序都安排好了”。

        上述種種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1.美術知識技能教學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片面地受到重視、有的甚至把美術課等同于美術技能訓練,掌握美術知識技能成為了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2.美術知識技能的傳授與訓練沒有突出美術學科的特點。主要采用簡單模仿、重復操練、注重形似、強調準確的方式。3.繪畫成績成為了衡量教學的主要標準,成人化的繪畫要求扼殺了兒童的審美興趣。顯然,美術教學的“重技輕理”傾向,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不符,與審美教育的要求相違背。那么,在教學實踐中,為什么還會產生這種普遍現象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涉及到學科教育的歷史原因,催發和滋長這一問題的教育大環境和社會大背景,值得深入探究。

        三、反思當前美術教學,推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我們應該對美術教學進行反思:美術的課堂結構,是否在真正意義上注意了“教”與“學”雙方的動態研究?在“教”與“學”之間。評價的標準是否能真正的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探究性放在評價之中?怎樣改變上課程式化的慣性,使基礎教育領域的改革和研究深入到平常的每一節課堂教學之中?我們如果總是對教學問題用一種陳舊的標準和模式去規定,將占用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和生命空間,不給學生自主的權利。經驗在教育中是重要的,但經驗不等于教育和教學的全部。在一定的情境下,經驗使我們忽視對普遍性的教育規律轉向尋求情境化教育意義的探究,缺乏在課程與教學領域里實現一種文化取向的自覺性,嚴重防礙甚至歪曲了教育的原本意義,很難讓學生得到情感、智慧以及創造力培養的美術學習權利,更不用說通過這個權利獲得進入“生活世界”的路徑。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師生在課堂共同上演著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鬧劇,對教師自己提高教學水平也是極其有害的。

        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詮釋著教育的本質,嚴整著教育的序列。“教”應該向“學”轉移,糾正那種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程式化行為,真正地從實際出發,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獲。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教師的任務是使學生身上那些意識的東西成為自覺意識到的東西,而學生通過不斷地向教師提供新鮮的經驗,提供能夠從本質中吸取能量的象征,反過來也擴大和拓展了教師自覺意識的領域。”事實證明,成功有效的教育在于教師和諧、開朗、優質的工作,在于學生能從中獲取他人生的未來。從有效教學這個意義上說,美術教育應該是最不強調一律性的教育,美術課程是最不追求標準答案的課程。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只要教師平時注重對學生每四十分鐘學習過程的分析、比較,盡可能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學生的想法,重視學生對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的選擇,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有可能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給予比較充分的估計,善于發現學生身邊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學資源,我們方能擺脫程式化的束縛,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師生間才能建立雙向互動的,足以潤澤學生心靈的美術學習與探究的空間。

        參考文獻:

        第6篇: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摘要:2001年,國家啟動了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過十三年的實踐探索,課程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構建了有中國特色、反映時代精神、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各學科課程標準得到中小學教師的廣泛認同。同時,在課程標準的執行過程中,也發現一些標準的內容、要求有待調整和完善。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涵蓋了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的所有學科,包括語文、數學、物理、外語、品德與社會、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因此,研究把握新課改,彰顯新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對新課改下的美術教學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 :新課改;新理念;美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12-0048-02

        一、美術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分析

        修訂后的美術標準更具有人文追求的前瞻眼光,基礎教育的美術課程不是專業方式的學習,而是滿足學生個體成長需要的素質教育,更具有人文追求的前瞻眼光。《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注:下文簡稱課標)開宗明義到,“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美術課程愈發凸顯了其“視覺性”因素,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美術教育的一個根本性特點,這是因為學科本體始終是理解美術教育的基礎和立足點所在。此外,課標也強調美術課程本身所具有的實踐性和愉悅性,學生應該習得具體的美術操作技能。這一方面旨在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也為了使學生享受美術學習過程的樂趣,這是培養學生自信心、養成其健康人格的必要前提。課標對美術教育“基本理念”的陳述立足于原有“實驗稿”的基礎,指出了美術課程所應具備的四大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文化與生活、注重創新精神。其中,“面向全體學生”是課標理念突出強調的一條,旨在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習美術的權利。就教師教學實踐來講,此要義可做兩方面解釋:①要注意因材施教,兼顧班級內不同程度學生美術學習的需要,使之能夠各取所需,同時實現互相合作。②從大體的教育環境上講,農村和邊遠地區學校的美術教育應引起重視。這要求一線美術教師能夠積極開展地方美術文化資源、開發具有適應性的美術教學方法和手段,等等。基礎教育的美術課程不是專業方式的學習,而是滿足學生個體成長需要的素質教育。

        二、美術課程的目標與呈現

        美術課程總目標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其目的是便于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寫教案時更明確、更方便。課標鮮明地提出了美術課程所應具有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將其納入到課程總目標的基本陳述之中。明確了學校美術教育不是單純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它同時也需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有所成、學有所樂,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和情感態度取向。

        1.“三個維度”的提出涉及教學觀念的深層次轉型,是美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需要把握的一個基本原則,同時也對四大學習領域所應具有的分目標做出了詳盡說明。

        2.“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從美術語言、美術題材和制作技巧、造型活動的過程這三方面指出了該學習領域所要達成的目標。本學習領域突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式,淡化了過于強調學科特色的傾向。

        3.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主要有以下幾點變化:第一,“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與價值”,強化了設計與工藝之間的具體差別;第二,“逐步發展、關注身邊事物、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從功能的角度思考問題,旨在培養學生將所學內容應用于實際,這是對“物以致用”設計思想的具體執行;第三,“根據意圖選擇媒介”,強調了人在進行設計行為之前的構想、預見和選擇過程;第四,“體驗設計和制作的過程”是“過程與方法”維度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具體體現。

        4.“欣賞·評述”學習領域將形成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了解美術與文化情境、生活的關系及培養健康和多元的審美情趣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學生在追求此目標的過程中,一來可以對美術作品獲得直觀的感性理解,二來也可以鍛煉自身的理性思考與判斷能力。

        5.“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分目標在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別提及了“綜合”的具體內容和層次——“了解美術各學習領域的聯系,以及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并指出“學會以社會議題為中心,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的方法”等具體教學方法。

        三、要在美術教學中真正體現新課標的指導性作用

        美術教育在審美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學校對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美術教育擔負著貫徹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一歷史重任。其任務是: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適應的審美能力;確定高遠的人生理想。

        “重視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課標提出了一些具體和實在的做法,如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形成創意并運用美術語言和多種素材創造性地加以表達,解決問題。筆者通過近期的教學實踐與探索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要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教師的教育對象是處在兒童期的小學生,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是豐富、生動、多樣的。因此,每當筆者走進教室,總是神采奕奕地出現在學生面前,慢慢的,學生都把筆者當成了他們最親近的人。同時,教師在上課時除了要注意表情豐富,語言要親切以外,聲調還應有高低變化。比如,在講《我的太陽》一課時,筆者就出示畫有太陽的投影片,一邊唱著、一邊跳著:我們一起搖呀搖太陽……讓學生充分感受熱烈、活潑的特點。在講《誰畫的魚最大》時,筆者就在學生們面前做頸、肩、胯、四肢的動作,并帶著他們一起活動,隨著舞曲跳幾步優美的舞,使之從動作中體會到:魚在水中輕快地游動著,它們在水中是那么歡快地唱著、跳著、搖擺著。講《大家一起畫》時,筆者又打破常規,讓學生走出課堂,在操場上用各自喜歡的方式畫畫,全體學生都極其興奮,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

        2.在教學中,筆者采用啟發式教學,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著手,使學生的思維充分擴展開來。人們都認為美術教育是激發創造性和獲取創造性表現能力的手段之一。眾所周知,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創新,西方從文藝復興時期就有藝術家搞創造性活動:“斯普托尼克打擊”曾震驚了美國,美國從1958年開始注重個人能力的培養與人才的開發教育;日本早在1952年就開始美術教育中創造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途徑,突破習慣的限制,產生大量的變異見解,并有意識地促使學生從多位、多角度地思維操作。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該更加主動地學習、探索、實踐,走出過去美術教學的傳統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讓每一堂美術課都有精彩的體現,激勵、喚醒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散發出燦爛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靳馥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提高美術教學質量[J].甘肅教育,2010,(10).

        [2]孫永寶.淺談美術學習興趣的持久性[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7).

        [3]楊洪軍.淺談對新課改下美術教學的幾點感受[J].中國校外教育,2009,(S4).

        第7篇: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關鍵詞:中學美術;教學理念;有效性

        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體驗生活的樂趣;注重學生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了解人類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術與其他學科,使身心得到協調發展;加強了藝術修養,提高了審美素質。

        美術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了提高美術課堂的有效性及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怎樣來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明確目標提出教學理念

        美術課程中的課程理念、目標、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它突破了以學科為中心的模式,打破學科知識的界限,教學活動從學科基礎轉向更廣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發展的基礎。課堂教學目標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學生所應達成的學習任務。它區別于美術課程總目標,也區別于各學齡段的階段目標,它更強調單位時間內的效益。同時,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點。因此,制訂教學目標應該具體而準確,并且具有可檢測性。對美術課程來說,美術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技能,還同樣包括觀察、感知、認識、實踐、表現、創造、反思、評價、合作、交流等能力。首先樹立能力生成的教學理念,努力為美術課營造藝術能力產生的環境。我們在教學上要樹立新型環境理念,努力為美術課營造藝術能力產生的環境。所謂環境理念,實際操作起來就是為美術課的內容和上課場所營造能讓學生能感受藝術和藝術能力生成的“物理環境”、“空間環境”和更高層次的多學科溝通與交融的知識情景情境。這些環境的創設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的藝術學習和綜合藝術能力的形成。其次樹立能力發展的教學理念,努力在美術課中為學生創造一些聯系個人成長的因素,發展藝術能力。在教學中要體現 “以人的個性發展”為出發點這一個教育新的理念催生的美術課程新標準精神,新的美術課就要納入影響學生成長因素進行教學,樹立能力發展的教學理念和支持的觀點。

        二、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培養學生興趣形成的主要外部條件

        興趣是學習新知的動力,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濃厚興趣呢?我認為必須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創設良好的美術學習環境,大膽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認識到美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和美術是寶貴的精神文化的重要性。

        各項美術活動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使學生產生正確的活動動機,認識到活動的意義,才能培養和發展學生正確的、有積極意義的興趣。而教師本身的興趣品質,對培養學生的興趣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想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必須有熟練的繪畫技術和語言藝術,從多種途徑影響和激發學生各種興趣的產生。

        在不斷鼓勵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定技巧的基礎上,還根據實際情況,為他們的作品定期舉辦小畫展。不但師生看,還請家長看,同學自評、互評、教師點評,既達到相互交流和促進的目的,又激發了他們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把對繪畫的興趣和對美的追求,又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三、運用電化教學,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這就必須強化直觀教學。教師應從從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走出來,將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引入美術課堂。這樣既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欣賞課的時候不但可以窺見作品的全貌,還可以放大局部進行觀察。學生身在課堂,就能打破時間、空間、地域的界限,馳騁中外,跨越古今,在繪畫長廊漫步,在想象空間飛翔,審美教育寓于潛移默化之中。多媒體在美術欣賞課中的運用給學生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同時還能使學生了解到電腦多媒體教學演示直觀、生動、形象,圖形、文字、聲音相結合,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打破“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精講”、“多練”成為現實。

        實踐證明,美術教師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提高學生的看圖能力、識圖能力、繪畫能力。讓學生理解更透徹,思維更活躍,思路更開闊,反饋更迅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在學生教育教學中,所有教學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媒體。”所以,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現代化教學,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但是電腦多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也要有分寸,它不能包含美術教學的全部,因為我們知道美術課包括的內容很多,如:手工制作、寫生繪畫、欣賞等等,這些電腦都代替不了,我們更不能因為多媒體而忽視了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因此,我們作為美術老師應該正確地利用電腦多媒體,揚長避短,讓電腦多媒體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四、立足于美術教學的本土化,設置好教學環節,靈活選擇教學

        內容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切實針對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只有切合實際,同時注意創新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才會讓學生感興趣,也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創新中又是要重在它的實效和實用上而教師要研究個體意義上的創新。在學校和班級依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創新,在現行的教材上的創新。也只有即實用又有創新的東西才能得到學校及上級領導的支持和肯定,才會有發展的潛力 。其實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素材,有待于我們去開發和利用。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多一雙審美的眼睛,多一分探索的精神,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拓展教學領域。 利用現有的美術資源獲取最新的和美術有關的信息,遵循教學規律推動有效課堂的實施。

        第8篇: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摘要】如何更好的提高美術鑒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合作學習、全員參與、多元評價,滿足學生表現、參與、交往、合作的欲望,充分體現美術鑒賞教學的“主體教育”理念。

        關鍵詞 主動;參與;探究;合作;評價

        當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困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術課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同時在美術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惑,主要有:(1)為了追求“人文性”目標,喪失了美術課的特點(2)教學活動生動活潑了、多媒體技術豐富多樣了,但美術和美育內涵為何淡薄了?(3)到底什么是好課、優質課(有效教學)的標準?教師該如何打造自己的優質課?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總目標第一句就提出:“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學習活動”;在美術鑒賞模塊成就標準中第一條就是通過“美術鑒賞”模塊的學習,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美術鑒賞活動。

        1.創設情境,激活學生主動參與。

        創設課堂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鑒賞課的前提。在一個教學主題開始以后,教師要創設一個求知、探究的環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探求的愿望和熱情,激活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2.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究。

        新的課程標準,把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一項重要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學科課堂教學都應承擔的任務,美術鑒賞課也不例外。所以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究,是學生親歷探究過程的中介和橋梁。

        3.生生互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實施主體發展性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生生互動是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生生互動主要是指小組內部、小組之間的學生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協調、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在合作學習過程的參與中,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分享,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達成學習的目標。

        4.全員參與,引導學生體驗內涵。

        新課程理念注重以“人”為本,注重每個學生的參與和每個學生的發展,全員參與就成了它的重要特征。要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去,親歷探究過程。

        5.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新課程評價的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發展。進行多元評價、主體評價和發展評價,關注和尊重學生的差異,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前提。

        如何檢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美術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是否優化,應該通過一定的方式以一定的標準進行檢測。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和課堂文化建設情況以及教學的負效三個方面來進行檢測。

        (一)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預期達到并可以測度的學習結果及具體規格,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依據和導向,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核心功能﹑激勵功能和測度功能。如何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呢?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主要指學生的參與度、作業狀況和學習的生成性狀況。其中包括問題的參與、交流與討論的參與、思維的參與、實踐的參與、評價的參與等方面的程度,可以通過問答、眼神、注意力、氣氛、反應等方面的觀察來判斷。作業狀況包括學生作業完成的數量、作業效果、作業過程等方面的情況,可以通過巡回觀察、作業展示、互動評價等方式檢測,重點是通過作業狀況了解學生對教學核心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生成性狀況主要指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發散、類比與拓展的能力,教學中可以看看學生有沒有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愿望,是否有新的問題提出,能否運用本課學習所得解決實踐問題。

        (二)課堂文化建設情況

        一堂好課除了應達成教學目標之外,形成良好的課堂文化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課堂文化包括師生關系的建立、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學科特征的凸現和健康心理情緒等。師生關系建立應體現為平等、親和、自覺;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體現為輕松、活躍、有節奏、有秩序;美術的學科特征應體現為感性的、感觀的、感覺的、感化的;健康心理情緒表現為渴望、快樂、回味。

        (三)反思教學的負效應

        教師的反思意識是有效教學的理念之一,而對教學的負效應的思考是教師反思的一項重要內容,課堂教師中的內容、課件、演示、評價、作品等有時可能會給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或者副作用,負效應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教學有效性的程度,需要在教學中對負效應進行有效的把控,讓其最小化。

        現代的美術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手段也越來越新穎,有些傳統的教學方式漸漸的被所謂的新的教學模式所替代。新課程改革不能拋棄傳統的、直觀的、示范的教學方法。有的老師以為改變就是拋棄以“注重了技能技法就不是新課程,似乎示范就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背離了新的課改理念。這種對美術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是有偏頗的。美術課是技術性非常強的課程之一,沒有一定的美術基本功是難以上好美術課的。隨著多媒體的使用,無論多難技法可以事先在動畫軟件中準備好,電腦完全可以實現直觀的演示。電腦作為教學手段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工具是為了更好的、更充分的將美術教學發揮得更完善,讓美術課更引人入勝、更精彩;但,不能濫用多媒體。美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技術,技術也是一種文化形態,凡技術就要展示,沒有展示的技術就是空口無憑,就不能使人信服。技術上的東西可謂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技術要領與感受,學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確的路子。讓學生知道繪畫不單純是技能的表現,技能是為畫面服務的,是為主題服務的,是多門藝術的相互滲透,再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學生的思路就會非常開闊,話題就會非常寬泛,就會產生廣泛的文化情境。示范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欣賞、觀察、思考進而模仿,師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達到一定的水平,學會表現事物,在表現的過程和結果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第9篇: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關鍵詞:全課程;美術教育;學科融合

        一、全課程教育下的美術課程

        1.全課程下美術課程初領悟

        主觀意識下的美術課程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藝術的魅力,提升其審美能力,通過教授美術學科的相關專業知識,為學生打下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但是學齡兒童剛剛離開幼兒園,很難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過于嚴苛和專業的教育會給他們帶來壓力與厭煩感。

        初次接觸全課程,很容易使人困惑,什么是全課程?是將各科課程結合在一起學習?

        “所謂教育,其實就是一個整體”。全課程教育就是一種全人教育,采用教師包班與跨學科學習進行的一種教育形式,它是覆蓋學校生活、推動學科全面融合的綜合性課程改革,其目標是讓學生擁有幸福的童年生活,讓學生沿著“全人”的方向健康成長。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入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興趣更為重要,如果教師強加給W生各個學科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講過分抽象,無法理解,會認為學習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導致很多學生失去學習熱情。在全課程這種教育形式的引領下,語文、數學、英語與音體美不再有明顯的學科界限,學生能夠深刻感知到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的分科與偏科問題,令人領悟到全課程的魅力。

        2.義務教育教科書與全課程教育實驗系列讀本之美術課程對比

        以一年級美術課程為例,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將學科課程與全課程下的美術課程進行對比。

        (1)課程特點。義務教育教科書的重點在轉換學生幼兒階段完全游戲性自我表現的意識上,難點是引導學生有明確的美術學習指向。全課程教育實驗系列讀本將一年級開發作為始業學段,一是將學科融合,精心設計主題單元,將各科融為一體;二是游戲精神,讓學生在游戲與體驗中學習知識與培養能力,更加主動地去探索自身與世界;三是溫馨的教室,每個班都有教師,有自己獨特的班級文化與氛圍。

        (2)技能技巧。義務教育教科書內容簡單,要做到“寓教于樂”,最終達到學習目標。全課程教育實驗系列讀本中沒有專門的技能技巧學習知識,而是通過每一主題單元的學習,學生不懼怕畫錯或者畫得不像,主動去創造、去體驗,大膽嘗試,從而創造出不一樣的作品。

        (3)學科技術支持。義務教育教科書采用視覺形式展示美術課程所需的內容知識點,注重美術學習與表現的興趣,將美術造型與色彩及創作表現的基本知識系列呈現,有明晰的“學科”支撐。全課程教育實驗系列讀本打破了傳統分科教學模式,將各科融為一體,用體驗的形式去感受藝術的魅力。

        (4)課堂環節。義務教育教科書以圖示加文字的形式呈現,傳達美術課程內容所需的基本表現方法,通常以設問導入、學生回答為主。全課程的課堂形式多樣化,以文字、圖片、故事等形式呈現,通常以提問導入,由學生自主創造問題,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與自主探究能力。

        (5)學習要求。義務教育教科書將低年齡段學校的美術學習視為“收集”,是細致觀察的時代,以便將心中希望的事物用雙手表現出來,重點體現在轉換學生在幼兒階段完全游戲性自我表現的意識。全課程將一年級設為始業階段,開發了“始業課程”,目的是幼小銜接,讓學生從幼兒到小學能夠有所銜接,不突兀。

        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一些學校正在探索全課程教學,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全課程教學方式正在不斷磨合。全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逐漸滲透到美術課程中,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在考驗教師教學能力與個人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個性,更好地促進美術學科的教學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3.全課程下美術課程的特點

        全課程作為一種教育形式,其影響下的各科課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科的大融合,打破了固有的分科模式,使美術教學更加多樣化,更趨于生活化,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感受到全課程這種教育形式所帶來的魅力。

        全課程下的美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相融合,既有本學科的特色又有其他學科的特點,使美術教學更具吸引力。全課程下的美術與語文課程息息相關,互為補充,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審美觀的同時增強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開闊思維;全課程下的美術與數學相關理念的融合,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理性,具備了邏輯思考能力,對于早期智力的開發與進一步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課程下的美術與傳統文化知識、科學常識相互滲透,不僅便于學生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新鮮事物的能力與方法。所以,全課程下的學習更具趣味性又不失技巧性,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快樂而充實的。

        二、全課程帶來的美術課程變化、融合與創新

        全課程下的學科相互融合、協調統一,在語文、數學、英語課堂上有美術的身影,而在美術課堂上又常常能夠見到語文、數學等學科的影子。美術課程融合其他學科,還加入重要的常識,如點線面、漸變色、對比色、冷暖色調等,并根據學生的課堂掌握程度與能力水平,集中訓練某一板塊,如色彩、背景的添畫等。全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卻更注重學生的獨特性,在其影響下,師生能夠共同成長,一起進步。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永久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 日韩AV不卡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 免费在线黄a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