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溫縣地處黃河中下游的交界處,由于黃、沁河歷史上多次泛濫、改道,形成了西高東低,南灘北洼,中間崗的地貌特點。洪水泛濫時,水沙泥石在推移、沉積的過程中,構成了不同地區、不同形式的地質結構。黃河灘區屬極強富水區,綜合補給模數為27-29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地下水埋深在3-15米;清風嶺地帶屬較強富水區,綜合補給模數23-25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因地下水過量超采,形成降落漏斗,地下水埋深15-40米,給工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困難;清風嶺以北地區,地層結構比較復雜,層次增多,巖性偏細,該區屬強富水區,綜合補給模數26-28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年,由于地下水連年超采,地下水埋深極深,嚴重影響農業灌溉及農村生活用水。按照國家、省、市有關精神,我縣組織對全縣10個鄉鎮262個行政村的農村飲水狀況進行摸底調查,編制了《溫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調查評估報告》,目前全縣農村人口38.4萬人,其中飲水不安全人口11.12萬人(高氟區人口7.01萬人,苦咸水人口4.11萬人),占28.96%。
二、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建立健全預防預警機制。加強培訓、演練,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鼓勵群眾報告突發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隱患,及時處置可能導致事故的隱患。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成立縣、鄉鎮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制訂應急預案,確定不同等級的安全事件及其對策,落實應急責任機制。
3、統籌安排,分工合作。以鄉鎮政府為主體,整合資源,統籌安排,加強協調配合和分工合作,處理好日常業務和應急工作的關系。縣直各有關部門視情況給予協調、指導、技術支持,并組織力量全力支援。
4、快速反應,有效控制。突發性事件發生以后,各級應急指揮機構應根據應急要求快速作出反應,組織會商,啟動相應預案,有效控制事態蔓延。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縣范圍內飲用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置。突發性事件包括:
1、發生特大旱情,導致飲用水源取水量嚴重不足;
2、飲用水源保護區或供水設施遭受生物、化學、毒劑、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質等污染,致使水質不達標;
3、地震、洪災、火災等自然災害導致供水水源樞紐工程、凈水構筑物、供水工程構筑物、機電設備或輸配水管網遭到破壞;
4、地質變遷或爆破、開挖等生產活動,導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5、因人為破壞,導致供水安全突發事件;
6、其它原因導致供水安全突發事件。
四、指揮體系及職責
(一)指揮體系
為搞好農村飲水安全應急處理工作,縣政府成立縣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指揮部,縣長擔任指揮長,分管農業的副縣長擔任副指揮長,成員由縣政府辦、發改委、水利局、財政局、民政局、衛生局、環保局、*局、廣電局和各鄉鎮的主要負責同志組成。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技術組,辦公地點設在縣水利局,縣水利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業務副局長任技術組組長,辦公電話*技術組由縣水利、氣象、建委、環保、交通、國土資源、衛生、教育、*等有關部門的技術人員組成,負責領導小組的技術支持工作。
各鄉鎮政府和縣自來水公司及有關供水企業也相應成立飲水安全應急領導機構,具體負責本轄區、本單位的飲水安全應急工作。
(二)職責分工
1、指揮部職責:
(1)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重大安全生產事件預防和應急救援的規定;
(2)及時了解掌握飲水安全重大安全事件情況,指揮、協調和組織重大安全事件的應急工作,根據需要向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報告事件情況和應急措施;
(3)修訂完善全縣農村飲水重大安全事件應急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
(4)在應急響應時,負責協調相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5)負責指導、督促、檢查各鄉鎮和有關單位飲水安全應急指揮機構的工作。
2、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負責全縣飲水安全日常應對工作;起草全縣農村飲水重大安全事件應急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收集、分析、整理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的信息,并及時向上級機構報告;協調指導事發地應急領導機構,組織勘察、設計、施工力量開展搶險排險、應急加固、恢復重建工作;協調相關部門組織救援工作;協助技術組的有關工作;對潛在隱患工程不定期安全檢查,及時報告執行情況;組織應急響應期間新聞工作。
3、技術組職責:
參加指揮部辦公室統一組織的活動及專題研究;應急響應時,按照指揮部的要求研究分析事件信息和有關情況,為應急決策提供咨詢或建議;參與事件調查,對事件處理提出咨詢意見;為全縣農村飲水安全提供技術支持。
4、成員單位職責:
(1)縣發改委:負責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程規劃和報批、項目審批、計劃下達以及項目建設與管理的監管工作。
(2)縣水利局:負責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管理,負責提供農村飲水重大安全事故信息、預案以及工作方案,負責恢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需經費的申報和計劃編制。
(3)縣財政局:保證應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經費及時安排下撥;負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經費使用的監督和管理。
(4)縣民政局:負責遭受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故村鎮群眾的生活救濟工作。
(5)縣衛生局:負責遭受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故的衛生防疫和醫療救護工作及飲用水源的衛生保障。
(6)縣環保局:負責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做好區內水源地保護工作,負責制止向水源地排放污水和固體廢物的行為,應急處理水污染事件。
(7)縣*局:負責維持水事秩序,嚴厲打擊破壞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違法犯罪活動。
(8)縣廣電局:負責農村飲水安全法規、政策的宣傳,及時準確報道事故處理工作。
5、鄉鎮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機構職責:
負責擬定本鄉鎮飲水安全事件應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應急組織體系和應急救援預案;掌握本轄區供水安全信息,及時向鄉鎮政府和上級應急機構報告事件情況;指揮協調本轄區飲水安全事件應急救援工作。
6、供水單位應急機構職責:
負責制定科學合理的搶險應急工作方案,配備必要的搶修設備及應急隊伍,并定期組織演練。
五、預防及預警
(一)預防
1、監測單位及報告制度。縣應急指揮部要建立健全監測網絡,及時掌握事件信息,因地制宜地制定工程措施,為解決好供水事件提供科學依據。鄉鎮和供水單位應急領導機構負責所轄區域的監測、檢查、預警工作,要設立并公開報警電話,多渠道獲取相關飲水安全信息,對監測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向縣應急指揮部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有責任及時報告突發性事件。
2、預防工作。增強群眾對已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保護意識和節水意識,做好飲水安全工程設施的檢查維修,按分級負責的原則儲備必需的維修物料,加強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的組織建設。
(二)預警
1、預警。根據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事件進行預警。依據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劃分為特別嚴重、嚴重、較重、一般4個級別,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為標志進行預警。
一級(特別嚴重):突發事件造成2萬人以上飲水不安全;
二級(嚴重):突發事件造成1至2萬人飲水不安全;
三級(較重):突發事件造成0.5至1萬人飲水不安全;
四級(一般):突發事件造成0.1至0.5萬人飲水不安全。
2、預警。預警信息包括突發農村飲水安全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機關等。信息要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由縣應急指揮部在主流媒體上。預警信息的、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通信、互聯網絡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六、應急響應
縣應急指揮部負責全縣重大飲水安全事件和跨鄉鎮飲水安全事件的指揮調度,鄉鎮應急領導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本鄉鎮飲水安全事件的應急、搶險、搶修、恢復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供水單位負責本單位供水安全突發事件的處置。發生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時,供水單位要立即向鄉鎮應急領導機構或縣應急指揮部報告,并先期進行處理。對應預警等級,應急響應劃分為四級,凡上一級應急預案啟動,下一級預案隨之自行啟動。
(一)一級響應
當發生特別嚴重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時,應立即一級預警,啟動一級應急響應預案,啟動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會商。由縣應急指揮部負責人召集,參加人員包括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及技術人員;會商方式采用集體會商;會商內容應包括調查、核實工作內容、指導方案、處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縣應急指揮部接到報告后,應迅速組織相關部門和技術人員開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確工作責任,在半小時內將突況上報縣政府,并立即派出現場工作組,對有關情況進行調查、核實,指導做好搶險救援、事件調查和處置工作。
3、部門聯動。按照縣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的職責和工作要求,協作配合,明確分工,并按照具體任務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指導工作。
4、方案啟動
(1)搶險救災。當供水安全突發事件發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要采取向受災區派出送水車,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組織技術人員對工程建筑物進行搶修等措施保障受災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2)醫療救護。要加強對水致疾病和傳染病的監測、報告,落實各項防病措施,并派出醫療救護隊,緊急救護中毒、受傷人員。
(3)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出現應急事件后,要發動群眾參與建筑物的搶險、修復工作,確保工程及早恢復供水。
5、宣傳動員。在發生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后,要做好宣傳發動,穩定群眾情緒,防止發生疫情,防止發生恐慌,保持社會秩序穩定。
(二)二級響應
當發生嚴重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時,應立即二級預警,啟動二級應急響應預案,啟動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會商。由縣應急指揮部負責人召集,參加人員包括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及技術人員,會商方式采用集體會商,會商內容應包括調查、核實工作內容、指導方案、處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縣應急指揮部接到報告后,應迅速組織相關部門和技術人員開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確工作責任,在半小時內將突況上報縣政府,并立即派出現場工作組,對有關情況進行調查、核實,指導做好搶險救援、事件調查和處置工作。
3、部門聯動。按照縣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的職責和工作要求,由各部門協作配合,明確分工,立即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指導工作。
4、方案啟動。當供水安全突發事件發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要采取向受災區派出送水車,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組織技術人員對工程建筑物進行搶修等措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搶險救災。在應急領導機構的統一指揮調度下,有關單位和部門應各司其職,團結協作,有效控制事態蔓延,最大程度減小損失。
(2)醫療救護。要加強對水致疾病和傳染病的監測、報告,落實各項防病措施,并派出醫療救護隊,緊急救護中毒、受傷人員。
(3)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出現應急事件后,要發動群眾參與建筑物的搶險、修復工作,確保工程及早恢復供水。
5、宣傳動員。在發生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后,要做好宣傳發動,穩定群眾情緒,防止發生疫情,防止發生恐慌,保持社會秩序穩定。
(三)三級響應
當發生較重飲水安全事件時,應立即三級預警,啟動三級應急響應預案,啟動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會商。由鄉鎮和供水單位應急領導機構負責人召集,會商后報縣應急指揮部。參加人員有相關工作人員及技術人員,會商方式采用集體會商,會商內容應包括調查、核實工作內容、指導方案、處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鄉鎮和供水單位應急領導機構接到報告后,迅速組織相關部門和技術人員開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確工作責任,在半小時內將突況上報縣應急指揮部,并立即派出現場工作組,對有關情況進行調查、核實,指導做好搶險救援、事件調查和處置工作。
3、部門聯動。按照縣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的職責和工作要求,應急處置由各部門協作配合,明確分工,具體任務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指導工作。
4、方案啟動。當供水安全事件發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要采取向受災區派出送水車,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組織技術人員對工程建筑物進行搶修等措施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搶險救災。在應急領導機構的統一指揮調度下,有關單位和部門應各司其職,團結協作,有效控制事態蔓延,最大程度減小損失。
(2)醫療救護。要加強對水致疾病和傳染病的監測、報告,落實各項防病措施,并派出醫療救護隊,緊急救護中毒、受傷人員。
(3)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出現應急事件后,要發動群眾參與建筑物的搶險、修復工作,確保工程及早恢復供水。
5、宣傳動員。在發生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后,要做好宣傳發動,穩定群眾情緒,防止發生疫情,防止發生恐慌,保持社會秩序穩定。
(四)四級響應
當發生一般飲水安全事件時,應立即四級預警,啟動四級應急響應預案,啟動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會商。由鄉鎮和供水單位應急領導機構負責人召集,參加人員有相關工作人員及技術人員,會商方式采用集體會商,會商內容應包括調查、核實工作內容、指導方案、處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鄉鎮和供水單位應急領導機構接到報告后,迅速組織相關部門和技術人員開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確工作責任,在半小時內將突況上報縣應急指揮部,并立即派出現場工作組,對有關情況進行調查、核實,指導做好搶險救援、事件調查和處置工作。
3、部門聯動。按照縣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的職責和工作要求,應急處置由各部門協作配合,明確分工,具體任務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指導工作。
4、方案啟動。當供水安全事件發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要向受災區派出送水車,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組織技術人員對工程建筑物進行搶修等措施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搶險救災。在應急領導機構的統一指揮調度下,有關單位和部門應各司其職,團結協作,有效控制事態蔓延,最大程度減小損失。
(2)醫療救護。要加強對水致疾病和傳染病的監測、報告,落實各項防病措施,并派出醫療救護隊,緊急救護中毒、受傷人員。
(3)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出現應急事件后,要發動群眾參與建筑物的搶險、修復工作,確保工程及早恢復供水。
5、宣傳動員。在發生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后,要做好宣傳發動,穩定群眾情緒,防止發生疫情,防止發生恐慌,保持社會秩序穩定。
(五)響應結束
當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證時,應急領導機構可宣布應急結束,并協助進一步修復供水基礎設施,恢復正常供水秩序。事件處理完畢后,由縣應急指揮部結束公告,報上級應急機構備案。
七、保障措施
1、資金保障。縣財政設立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專項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按照突發事件等級劃分,由應急領導機構報本級政府,申請動用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專項資金。
2、物資保障。縣*、消防、城建、交通等部門制定應急送水及車輛調配方案,各級領導機構制定搶險、救援物資調配方案。發生飲水安全突發事件時,由縣政府統一調配,確保物資及時供應。
3、應急備用水源準備。供水規模在1萬人以上的區內集中供水工程,要建設適度規模的應急備用水源,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從距離最近的飲水井調水。井灌區在淺層地表水污染或出水不足時,就近從深井取水。
4、應急隊伍保障。應急期間,由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消防、交通、城建等部門,承擔居民臨時性吃水困難送水及供水設備維修等任務,保證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暢通。
5、醫療保障。當發生人員傷亡或飲水中毒事件后,應急領導機構要立即組織醫療衛生技術隊伍,調配醫療衛生專家,根據需要及時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衛生應急工作。并調集必需的藥物、醫療器械等物資,支援現場救治和防疫工作。
6、治安保障。*部門要負責做好受災區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救災行動和工程設施安全的行為,保證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八、后期處置
1、調查與評估。應急結束后一周內,鄉鎮和供水單位應急機構要向縣應急指揮部提交書面總結報告,內容包括事故原因、發展過程、造成后果、采取措施和效果等。要對事件進行調查評估,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進一步做好應急工作。
關鍵詞:農村給水工程 運行管理 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保障農村居民飲用水安全、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是廣大農村實現“全面小康”的起碼要求,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內容。因此必須抓好工程建設質量和進度,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管理好、運行好,才能使供水工程真正發揮工程效益。
一、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
近幾年, 我國農村飲用水發展較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管護主要有以下三類管理模式:
(一)以政府投資為主興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產權歸國家所有,并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代管。
(二)以國家投資為主、集體和受益群眾投資投勞為輔建設的小型供水工程,通過受益群眾代表會議推選管理人、承包人或成立用水協會,制定具體的運行管理制度,明確專人管理。
(三)由國家補助、群眾、社會資金共同投資建設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按各方投資比例確定股份,按股份制組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供水站,由供水站負責工程的日常運行管理。
二、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供水工程面廣量大
供水工程分散,單個供水工程規模小,有些工程只供幾百人,造成管理困難;不少工程只有一兩個人管理, 收繳的水費少,連電費也沒有辦法支付,工程正常運行費用更無法保證,造成工程停用。
(二)缺乏專業管理人員及設備
很多地方由村干部兼管,缺乏專業供水管理人員。而許多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缺少專業知識,對供水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三)重建設輕管理
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特別是管理體制一直沒有脫離計劃管理和行政管理模式,一些地區往往存在“建設一頭熱、管理一頭冷”的現象。重建、輕管一直是困擾各級政府和各級水利部門的主要問題。單純依靠國家包建包管工程,不但會使農村飲水工作陷入困境。作為直接受益者的農民群眾長期享受福利,養成了管水沒責任、浪費水不心疼的壞習慣。
(四)運行管理經費缺乏
每年國家只負責解決工程建設資金,而運行管理經費難以落實,進而影響工程整體效益的發揮。而農民群眾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水是商品的認識不足,加之部分集中供水工程沒有進行供水成本核算,水價不合理,水費計收率低,賬目管理較為混亂,沒有足夠的資金積累;維護、維修費用不到位,不少工程甚至連正常的運行費用也無法保證,影響了工程效益的發揮。
(五)水質監測工作不到位
由于受經濟條件、技術手段和技術人員等因素制約,水質得不到適時檢測,部分工程只在建設之初對水源水質進行了分析, 工程建成之后再也沒有進行水質化驗,并且沒有消毒設施。
三、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的措施
(一)加強標準化建設管理
突出抓好項目前期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范和標準進行設計,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絕不為節省投資而降低標準。在農村供水工程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工程技術標準和工程建設程序。嚴把材料設備關、施工隊伍選擇關、施工質量關和竣工驗收關,堅決杜絕豆腐渣工程。負責建后管理的人員提前參與到工程的建設管理中,及時掌握工程建設情況,與設計、監理、施工人員密切協作,加快工程進度,監督工程質量。
(二)供水工程運行設備管理
1.設立專項資金
農村供水作為農村公共事業的一項基本內容,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具有較強的公益性,需要政策扶持,爭取設立農村飲用水管理工作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農村飲用水工程的管理、維護、改造,包括農村飲用水監督管理的日常支出、各村供水管理經費補助、農村老舊供水設施的完善改造及農村飲用水工程水質監測和維修養護等費用開支。
2.嚴格執行設備保養維修制度
供水設備主要包括閘門、水表、水龍頭及水泵、電機等。要經常進行檢查,發現漏水或螺絲松動要及時維修,防止工作失職,影響正常供水。水泵及電機等重要設備,要嚴格按規程操作。要定期保養、檢修、大修和更新,供水構筑物和管網要經常檢查、維護,備有應急措施,確保工程正常供水。
(三)合理確定水價,實行計量收費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融資、企業經營,群眾參與的運營管理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建設。
1.建立合理的水價,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能夠長效運行的關鍵。一方面,完全免費的用水制度不利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長久運行、也不利于水資源的保護。另一方面,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在地多數較為貧窮,過高的水價會增加農民的負擔。
2.科學合理地確定水價,加強水費征收、管理力度,為工程良性運行和更新改造提供資金保障。加強市場運作意識,把供水看作一項產業,講究投入產出、成本核算和按市場規律辦事。健全水費征收、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尤其是折舊費的管理制度,從而為工程的正常運行或更新改造提供資金保障。
(四)加強水質檢驗和監測
各供水工程責任單位要建立以水法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 建立嚴格的取樣、檢測和化驗制度,按照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和《村鎮供水單位資質標準》等有關標準和操作規程,定期對水源水、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進行水質檢驗,并完善檢驗數據的統計分析和報表制度。規模較大的鄉村自來水廠,要建立自己的化驗室,配備必要的檢驗設備,定期對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進行檢測。監測過程中,一但發現有異常情況或發生水污染突發事件, 責任單位要立即向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及時妥善處理,并加密檢測次數。在水源管理上,應按照國家頒發的《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止管理規定》的要求,根據水源類型,合理設置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立明顯防護標志和嚴禁事項告示牌,制定保護措施,并經常巡視,落實保護責任,及時處理影響水源安全問題。
(五)嚴格制定農村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
為進一步提高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因突發事件造成農村飲水困難或其他損害,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農村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進一步明確應對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的工作原則、適用范圍、應急機構職責、預防預警、應急響應、應急保障及后期處置等具體要求。做到一旦發生農村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盡最大可能將突發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四、結束語
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要堅持走以水養水、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完善和創新工程運行管理體制,積極探索實現工程可持續利用的長效機制, 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堅持“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對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明晰產權,落實產權和管理主體。總之,加強農村飲水要以保障農民群眾的飲水安全為目標,以優質供水服務為宗旨,按經濟規律辦事,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符合農村飲水工程特點、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續利用的管理體系;按成本水價供水、計量收費、市場運作,確保農村飲水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參考文獻:
1. 吳曉靜:《淺談農村供水工程可持續運行管理體制》 ,《海峽科學》 ,2007 年第 5 期。
1.1科學規劃,認真實施
為了保證工程建設能夠開好頭、起好步,2007年齊河縣從摸清全縣飲水狀況的條件入手,積極打破城區、鄉鎮行政區域界線,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式多樣、講求效益”的原則,對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行統一規劃。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對每一項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認真編報項目建設實施方案。近年來,為進一步提高群眾飲水滿意度,齊河縣組織技術人員,對每一個水源地的供水能力進行勘探和測算,并以水廠所在地為供水中心,科學編制18個供水站管網銜接、改造、升級項目建設施工方案,為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的高標準實施起到積極作用。
1.2嚴把質量,創建精品
一是嚴把水源關。只有勘察開采優質深層地下水為供水水源,才是符合齊河實際的最優方案。根據全縣村莊的缺水狀況,齊河縣把解決水源問題作為工程建設的關鍵。2008年以來,齊河縣聘請省、市找水專家開采出400m以下的巖溶水。目前,齊河縣幾大水源地單井涌水量均在200m3/h以上。二是嚴把水質關。在供水工程的建設中,對完工的每一眼水源井,都要由省市水質監測部門對水樣進行嚴格地化驗,各項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以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源頭上保障了供水質量。三是嚴把施工關。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對施工隊伍、施工設備材料和工程監理進行公開招投標,嚴把工程施工各個環節。
1.3創新模式,整體推進
供水工程建成后,齊河縣實行企業化經營,建立“公司+協會”的管理模式。企業化經營以來,水廠內的供水設施由供水公司進行管理,水廠外的供水管道和附屬設施由各鄉鎮成立的供水協會進行管護和維修。供水公司按照目標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合理設置崗位、配備管理人員。按照出廠水表計量向供水協會收取水費,水價由縣物價、財政、水務部門組織供水管理單位和受益群眾代表,采取聽證會的方式核定。供水協會建立以聘用制為基礎的用人制度,通過公開競爭方式選拔既有工作經驗又有群眾威信,責任心強的人員進入協會,搞好供水管線巡查、供水設施維修、村外及入戶水表的抄讀、水費收取等工作。
2建議
當前,齊河縣農村飲水安全還存在著信息化水平低、水廠升級改造慢,水質監測能力不足以及供水應急能力建設滯后等問題。此外,隨著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成為當前飲水安全建設的首要任務。齊河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將緊緊圍繞“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供水目標,按照“鞏固提升、配套完善”的總體思路,通過抓好延伸、提檔和配套,不斷提升供水水質,提高供水保證率。
2.1加快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設
目前,全縣農村供水信息化水平仍然較低,水池水位、進廠流量、出廠流量、出廠壓力、水質等信息的監控水平低。同時,對各供水管網,特別是村頭結點的信息化建設滯后。應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信息化建設,通過安裝GPS遠程定位監控系統,對所轄水源地的井泵以及管網內水的流量、壓力、水質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控,建設覆蓋全縣的信息監測采集站網,建立信息共享的數據中心,全面實施“金水工程”。通過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提升農村供水的現代化水平。
2.2加大生活飲用水水質檢測力度
2012年,建設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明確提出“十二五”的重點任務是,實現所有城鎮水廠都應建設水質化驗室,并至少具備新標準要求的10項日常檢測指標的檢測能力,以滿足水質控制和水質管理的要求。目前,全縣“五大”水廠水質監測工作依然靠縣衛生防疫站的設備進行水質監測,水質檢驗檢測設施遠遠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建設規模和標準要求。各供水水廠應當建立健全水質檢測制度,盡快建設水質化驗室,并配備專業檢驗人員和儀器設備,負責供水水質的日常檢驗工作。
2.3積極實施供水管網升級改造
齊河縣一些農村供水管網特別是村內、村外的供水管線經過長期運行,管網“跑、冒、滴、漏”現象十分突出。同時,有些入戶水表存在著精度低、計量不準確等問題。從2014年起,齊河縣將按照“全面覆蓋、同網同價、優質可靠、保障需求”的供水思路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工作步驟,進行一戶一表改造、管線提升改造、水廠改造擴建,著力解決當前齊河縣部分農村存在的自來水漏損嚴重、管網維護不規范、村級經濟負擔過重、水質水壓不穩定等突出問題。
2.4制定農村飲水安全應急管理機制
應加強農村集中供水備用水源工程建設,以優質地下水富集區為中心,新建、擴建一批水源工程。供水單位應當制定農村公共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并報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因工程施工、維修等確需停止供水時,供水單位應當提前48h通知用水單位和個人;因發生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而不能提前通知的,應當在組織搶修的同時,及時通知用水單位和個人;因環境污染或者其他突發事件造成水質污染的,供水單位應當立即停止供水,并適時啟動供水安全應急預案。
2.5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
堅持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和各級人民政府關于安全生產的一系列決策和部署為指導思想,迅速開展第三季度七月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行動。通過檢查,進一步強化我縣水利企事業單位、工程施工場所安全生產隱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堅決關閉取締,治理整頓非法違法和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切實解決影響和制約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規范安全生產秩序,堅決遏制和有效防范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減少一般生產安全事故,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為工作目標。
二、組織領導
為了加強汛期水利安全生產工作,迅速開展第三季度七月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行動,現經局務會議研究決定成立全縣水利系統安全檢查工作領導小組。本次行動由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局安監辦為牽頭單位,其他部門聯合行動,形成上下聯動、各司其職、齊抓共管、整體推進工作格局。
三、明確責任,強化督查
為了確保執法嚴明、政能行、令能通,全局上下必須清楚認識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關系,各單位要進一步增強全局意識,加強內外部協調聯動,密切溝通配合,形成監管合力,提高工作權威和效能。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誰漏查、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制,層層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嚴格實行“一崗雙責、一票否決”考核管理制度,有序推動第三季度七月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行動工作取得實效。
四、檢查范圍
檢查范圍所屬縣域內水利行業類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和在建的水利工程項目,重點區域施工場地和獨立辦公場所,歷次專項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中發現問題較多的單位和地區,特別是小(二)型以上水庫、農村小水電站、中小河道、Ⅳ級以上飲水安全工程和小(一)型以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
五、檢查內容及重點
(一)在建水利工程項目
施工度汛方案制定與執行情況,參建單位是否具有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完善的規章制度以及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安全生產設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和使用)情況;施工單位是否具有安全生產許可證及相關資質,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是否持有水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特種作業人員是否進行了技術培訓并持證上崗等。現場安全隱患、危險源排查情況,是否采取防坍塌、防高處墜落等防護措施,是否有專項安全技術方案或專項施工方案并按照執行,是否對“三違”進行了檢查并進行嚴肅查處,是否發生過安全事故。
(二)水庫、水電站大壩
水庫、水電站大壩等水工程安全生產的安全監管責任主體是否明確,承擔安全管理的單位履行職責、安全管理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的建立及公示情況,是否明確了政府責任人、主管部門責任人和管理單位責任人;是否嚴格執行國家或行業標準、規范、規程關于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是否制定了安全調度運用規程,對大壩及機電設備進行安全監測,工程安全狀況記錄(臺賬、檔案、數據庫等)是否健全,監測和數據分析是否滿足運行要求。正在實施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是否制定汛期安全度汛計劃和度汛預案,是否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和度汛方案的要求安排施工。特別是小型水庫是否按照要求嚴格控制汛限水位或空庫運行,是否明確專人進行安全觀測和巡查。
(三)農村水電
農村水電防汛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是否健全,安全監管責任主體和安全生產責任主體是否明確,是否做到“全覆蓋、無死角”;農村水電企業各類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是否健全,“兩票三制”是否得到貫徹執行;已建水電站是否進行了安全管理分類、年檢和相應整改;是否有新產生的違規水電站,是否按要求及時進行整改,未徹底整改的是否采取了安全措施;農村水電供電區安全供電情況,是否編制事故應急預案等。
(四)安全隱患排查治理
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單位是否建立制度化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對涉及安全的重要參數是否長期堅持監測跟蹤和定期分析,對結構、材料、機電設備、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是否進行過全面系統的分析并做出結論,對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是否建立了臺帳并采取了有效的防范補救措施,做到整改措施、整改資金、整改期限、整改責任人和應急預案“五落實”。
(五)應急管理
水利工程安全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建設是否到位,防范洪水及其它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是否齊全,是否進行了必要的演練,應急措施和救援力量是否滿足快速響應和緊急處置的需要,是否認真組織落實各項應急措施以及搶險隊伍和物資。
六、檢查時間安排
2014年7月7日至2014年7月31日,為期一個月。由領導小組抽派人員組隊進行現場檢查,全時段、全過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方式,抽查或是暗訪。
七、工作要求
(一)各個水利建設項目法人單位與生產經營單位要立即召開動員會,并按照“快、嚴、實、細”和“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工作要求,迅速安排部署“第三季度七月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行動”相關工作。全面開展安全排查,對排查出的隱患逐一登記,建立檔案,能馬上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整改但對安全生產有嚴重危害的落實措施、責任、資金、時限、預案,對安全生產有嚴重危害、不能確認安全的要立即停工、停產整頓,并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備查。
(二)各個水利建設項目法人單位與生產經營單位要積極主動配合檢查組工作,針對檢查出的問題,由各單位具體負責落實整改,結合重點整改及消除安全隱患情況,于2014年7月28日前如實報告包含進展、工作制度建設、督促整改落實、事故查處等情況。
根據工作需要,所檢查發現的各類安全生產隱患,責任單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開展工作不力或者不履行職責的,將專門召開1次大會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嚴肅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確保安全生產隱患一個都不放過。
關鍵詞:農民飲用水現狀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一、常山縣農村水資源開發背景及現狀情況
(一)背景
常山縣農村水資源利用開發背景。常山縣全境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824.1mm,常山縣年降水量的區域分布很不均勻,總體上是由西、北、南向東呈逐漸遞減的趨勢,東南較少。全縣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2.85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的年際變化大。
常山縣多年平均徑流量開發利用程度在20%左右,水資源開發利用尚有一定的潛力,但地區間不平衡,必須因地制宜,區別對待。2012年常山縣年總供水量為2.0515億立方米,占全縣水資源總量的15.88%,人均用水量636.7立方米。
(二)現狀
2003年以來,我縣先后實施了千家排水廠、青石鎮、白石鎮、同弓鄉、輝埠鎮、新昌鄉、新橋鄉、天馬鎮、球川鎮(球川片)、新都辦事處、何家鄉、芳村鎮、球川鎮(龍繞片)、宋畈鄉、青石鎮(閣底片)、招賢鎮等13個鄉鎮的農民飲用水工程,累計解決和改善了288個行政村23.75萬人飲水條件,其中:采取管網延伸供水的有117個行政村10.95萬人,集中供水的有91個行政村6.9萬人,單村供水的有80個行政村5.9萬人。2003-2012年農民飲用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設任務,2013年項目正在實施;完成千家排水廠、輝埠鎮、宋畈鄉農民飲用水工程驗收工作。
截止目前,全縣已投入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資金1.3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資金1915萬元,省級補助資金5080萬元。農民飲用水工程投入運行后,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飲水不安全和“吃水難”的問題,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常山縣農村飲用水問題分析
1、水源
全縣各類農村飲水工程水源安全隱患多,例如芙蓉水庫做為我縣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在建的杭新景高速橫穿水源保護,存在陸上交通意外引發的水污染隱患;在單村供水工程的水源保護區內開發經濟果林,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同弓鄉水廠以龍繞溪為水源,上游有3萬多人口,面源污染嚴重,水質得不到保證;單村供水工程水源水量保證率不高等問題[1]。
2、凈化消毒設施
全縣80個單村供水工程,66個村配備了消毒設備,65個村設置了簡易凈化設施,部分村未配備凈化消毒設施。單村供水工程消毒設備存在設備老化、操作不方便等問題;簡易凈化設施存在設施老化、凈化效果不好等問題。
3、輸配水管網
2003-2006年建設的農村飲水工程,由于建設標準低,造成輸配水管網布局不合理、損漏大、輸水量小等問題。例如白石鎮飲用水工程,由于當時建設標準低,造成管網漏水嚴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增加,目前管網供水能力已不滿足需水要求。
4、水質檢測能力
我縣農村飲水工程水質檢測能力薄弱,管網延伸供水工程由箬嶺水廠化驗室進行日常水質檢測,縣衛生部門每年抽檢兩次;千家排水廠集中供水工程水質由千家排水廠化驗室進行日常水質檢測,縣衛生部門每年抽檢兩次;同弓、芳村、宋畈水廠集中供水工程水質和單村供水工程由縣衛生部門每年檢測四次 [2]。
5、安全防護
我縣農村飲水工程安全防護措施有待加強,箬嶺水廠和千家排水廠安全防護措施基本到位,芳村水廠、宋畈水廠等集中供水工程雖設置了圍墻、管理房等安全防護措施,但還需進一步提升;單村供水工程大部分未設置圍墻、管理房等安全防護措施;編制了縣級應急預案,但鄉鎮村未編制應急預案;信息管理系統未建立。
6、運行管護機制
縣級管理機構、人員和管理經費未落實,管理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部分集中供水水廠和單村供水工程未收取水費,管網延伸供水工程由縣自來水公司負責維修養護,集中供水和單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經費由鄉鎮村自籌解決,縣級維修養護經費未落實。
三、農村飲用水問題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污染防治
首先,加大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提高農民環境保護意識。其次,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律體系。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制定法律,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用集中供水,適量收取水費[3]。再次,建立科學合理的農田管理方式。另外,在一些污染嚴重的有條件的地區建立水質監測站.對污染的水體進行測量和防治。最后,合理規劃企業布局。對于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
(二)工程措施
常山縣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采取工程措施進行提升改造,受益行政村共128個,受益人口8.7萬人。其中:2003年以前建設的20個行政村分散式供水提升工程共1.1萬人,單村供水提升工程80個行政村共5.9萬人,管網延伸改造提升工程28個行政村共1.7萬人。估算投資4100萬元,上級補助2050萬元,地方自籌2050萬元。
(1)管網延伸
同弓鄉集中供水改為由城市水廠管網延伸供水(并入城市自來水廠供水范圍),主管道改造35千米;對白石鎮管網延伸供水工程進行主管道改造15千米并增設加壓泵站。工程估算總投資1200萬元,受益行政村28個,受益人口1.7萬人。
(2)管網改造
對2003年以前實施未經改造的20個行政村(1.1萬人)分散式供水工程和2003-2006年間實施的24個簡易單村供水工程輸配水管網進行改造,工程估算投資1200萬元,受益行政村44個,受益人口2.73萬人。
(3)凈化消毒設施
對80個單村供水工程和2003年以前實施未經改造的20個行政村(1.1萬人)分散式供水工程進行凈化消毒設施進行提升改造,更新消毒設備66臺、新增消毒設備34臺,改造凈化設施45處、新增凈化設施35處。工程估算投資1000萬元,受益行政村100個,受益人口7.0萬人。
(4)水源工程
對2003年以前實施未經改造的20個行政村分散式供水工程水源工程進行提升改造,改造蓄水池35座,引水堰35座,工程估算投資700萬元,受益行政村20個,受益人口1.1萬人。
(三)管理措施
常山縣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采取管理措施進行提升改造,受益行政村共114個,受益人口8.55萬人(與工程措施重復人口5.9萬人)。其中:單村供水管理措施提升工程80個行政村共5.9萬人,芳村水廠和宋畈水廠管理措施提升34個行政村共2.65萬人。估算投資2110萬元,上級補助1100萬元,地方自籌1010萬元。
(1)水源地保護
對80個單村供水工程水源地進行保護,采取水源地環境改造、保護區豎立標志碑、埋設里程樁、制定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應急預案等措施進行保護。估算投資700萬元,受益行政村80個,受益人口5.9萬人。
(2)安全防護設施
對80個單村供水工程增設安全防護設施,采取建設管理房、圍墻等措施對供水工程進行安全防護,估算投資1000萬元,受益行政村80個,受益人口5.9萬人。
(3)水質檢測設備配備
芳村水廠、宋畈水廠配備水質檢測設備,采取新建化驗室、化驗室操作臺板、化驗設備等措施,提高水廠水質檢測能力,估算投資110萬元,受益行政村34個,受益人口2.65萬人。
(4)水質檢測中心和信息管理系統
依托衛生部門擴建水質檢測中心,估算投資200萬元;新建農村供水工程信息管理系統,估算投資100萬元。
結語:
我國在發展城市建設的同時更要重視農村的發展建設。尤其要重視農村的水資源環境建設和規劃。盡最大能力避免其污染,一旦污染,不但治理難度大。對人民的健康危害更大 所以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更要注重生態環境的發展,努力實現持續、健康、高效的農村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劉瑞芳.長江三角洲城郊富禽糞便的污染負荷及其防治對策.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0.11(9).
飲用水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確保城鄉飲用水安全,讓人民群眾喝上放心水,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是各級政府必須履行好的重要職能。
近些年來,我省深入推進生態省建設,全面開展水污染防治,加強城鄉供水設施和供水工程建設,加強供水調度和水質監管,城鄉飲用水得到較好的保障。但是,局部地區仍然存在水源短缺、水污染加重、水質不達標等問題,存在發生飲用水污染事件的隱患,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比較突出,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決。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5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確目標,統籌規劃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十一五”期間我省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基本目標。到2010年,全面完成城鄉合格、規范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創建工作,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基本達標率大于85%;加快建設城鄉一體的區域集中供水工程,每年新增城鎮集中供水覆蓋農村人口100萬人;加快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基本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全面改善農村飲水條件,農村合格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以上;城鄉飲用水供給水量滿足生活需要,水質達到國家標準,實現安全保障。
組織編制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按照城鄉統籌、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由水利部門牽頭,會同發展改革、建設、環保、國土資源、衛生等部門,抓緊編制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或實施方案,明確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2006年各市、縣(市、區)要完成當地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或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2007年完成全省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編制工作。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或實施方案由同級政府批準后實施,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
深化落實各專項規劃。環保部門要牽頭編制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合理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地,界定保護區域。建設部門要牽頭編制城鄉給排水專項規劃,綜合布局城鄉給排水系統,統籌安排供水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建設供水管網。水利部門要牽頭編制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規劃。衛生部門要做好相關規劃的衛生學評價及水
質衛生監督監測方案。編制實施各種涉水規劃,必須堅持把保障飲用水安全擺在第一位,加強相關規劃的銜接。
二、嚴格保護飲用水水源,綜合防治水污染
認真實施水(環境)功能區劃,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嚴格執行水污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落實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的各項環境管理制度。在一級保護區內,禁止一切排污行為和可能污染水體的行為。在二級保護區內,禁止超標排放污染物,禁止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禁止設立裝卸垃圾、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碼頭,改建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合格、規范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創建力度。2006年完成中心鎮以上合格、規范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創建任務。與此同時,加快推進其他鄉鎮和農村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創建工作。各級環保等部門要定期開展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檢查,對查出的問題要進行專項整治并掛牌督辦。對違法違規建設的項目,要責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頓或拆除。對排污超標的企業和單位,要責令限期達標排放或搬遷。
全面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實施水源安全防護、生態修復和水源涵養等工程建設,依法及時查處破壞生態涵養林和水資源保護設施的行為。全面推進水系、主要湖庫、河網以及地下水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積極推進循環經濟,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快發展生態環保型產業。大力推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嚴格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實行跨行政區河流交界斷面水質管理制度,落實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的水環境保護責任。繼續加大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實現整治目標,對不達標排放、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一律實行停產治理,達標無望的要堅決予以關閉。加大環保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排污行為。
嚴防城鄉飲用水有機物污染,飲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設生產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產品的項目,現有的相關企業要限期關停搬遷。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2007年前,畜禽禁養區內現有養殖場全面完成關停轉遷;限養區內豬存欄300頭以上、牛存欄3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場完成治理任務,畜禽存欄量削減到控制范圍以內,同時加快建設一批生態畜禽養殖小區,全面實施其他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加快現有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無害化改造,加快形成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機制,因地制宜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加快實施種植業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控污”工程,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全面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實施水產養殖證制度,積極開展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建設,加強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嚴禁施肥養魚。在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嚴禁投飼養魚,在二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嚴格控制投飼養魚,鼓勵發展保水漁業。加快實施“萬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強農村小流域綜合整治。
三、加快城鄉供水工程和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城鄉供水保障水平
繼續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質量。適應城市化發展和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按照多庫串聯、水系聯網、地表水與地下水聯調、優化配置水資源的原則,加強城市供水水源建設。加快綜合利用水庫、供水水庫建設和已建水庫的供水配套,發揮水庫在城市供水中的積極作用,寧波、溫州等以水庫為主要飲用水源的大中城市要積極研究和實施聯庫、多管聯網供水,嘉興等平原城市要加快研究中遠期引水水源方案。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快供水水廠、管網的建設和改造,完善配水系統,減少供水漏損和管網二次污染,增強集中供水的穩定性。加強制水工藝改造,提高常規處理能效,推廣深度處理和膜處理技術,提高供水水質。凡飲用水水源水質不符合標準的,應當提出強制性的技術措施,制定水廠技術改造規劃,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進水處理工藝。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試點推進分質供水。水源建設和引水有困難的海島及沿海地區,要積極推進海水淡化工程建設。
加快實施區域集中供水,以城帶鄉擴大農村受益范圍。經濟比較發達、城鎮化程度比較高、具備相應地理條件的地區,要制定并實施城鄉一體的給排水規劃,結合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加快區域集中供水設施和管網建設,不斷提高區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蓋面。城鎮集中供水企業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擴大供應半
徑,通過延伸供水管網將自來水直接輸送到周邊農村。要加強城鄉供水設施建設的統一規劃,注重提高集中供水設施運營的規模經濟水平。要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實現區域集中供水同網同質同價。
加快建設農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現有簡易水廠和供水設施的改造,提高規范管理水平,落實各項凈水措施,確保供水水質。有條件的丘陵、山區和海島地區,在人口集中的單個或多個鄉村要加快建設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凈水和消毒設施,建成一批獨立的供水體系,并盡可能實現供水網絡的互聯互通。要優先解決資源性缺水、取水難度大等地區的供水問題和高氟水、高污染、介水性傳染病高發地區農村的飲用水安全問題。飲用水困難的邊遠山區和小島地區,要積極通過下山脫貧和“大島建、小島遷”等辦法,徹底解決飲用水問題。對人口相對集中、短期內無法遷移的地區,要通過雨水集蓄等供水設施建設,解決飲用水
困難問題。
四、加強監管,確保城鄉飲用水水質安全
對飲用水取水、制水、供水水質實施全過程監管。加強對飲用水水源、水廠供水和城鄉各類用水點的水質監測,并建立定期報告和城鄉集中式供水出廠水水質公告制度。環保、水利部門要按照水(環境)功能區劃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的要求,優化監測站網設置,加強飲用水源地和具有飲用水功能水庫的水質監測。建設部門要加
強對城鎮和區域集中供水的監督管理,督促指導供水經營單位建立以水質保障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依據國家標準,建立嚴格的取樣、監測和化驗制度,落實保障水質的各項技術、工藝和管理措施。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地下水水源地的水環境監測。衛生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嚴格實施對集中式供水單位和涉及飲
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衛生許可,加強對集中式供水單位和二次供水的衛生監督監測。各級都要抓緊建立農村飲用水安全監測網絡,加強對農村飲用水水質的定期抽測。對城鄉飲用水日常監測和專項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查處,督促有關單位限期整改。
五、進一步健全水價形成機制,廣泛開展節約用水
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節水工作。保障城鄉飲用水供給,必須堅持開源、節流并重。要進一步理順節水管理體制,完善節約用水各項制度。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大力倡導節約用水的生產生活方式。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扶持發展節水型產業。積極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廢水資源化和零排放技術、中水回用和海
水利用技術,鼓勵生產和使用各種節水設備和節水產品,強化節水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在水資源嚴重不足地區嚴禁建設高耗水項目。
加快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積極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非居民用戶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和高耗水行業的差別水價政策。加強水資源費征收管理,確保應收盡收,適時提高征收標準,盡快將集中供水覆蓋范圍內地下水的水資源費調整至高于供水價格。加快落實城鎮污水處理收費制度,促進水環境保護和水污染防治,促進
企業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2006年,全省所有市、縣(市、區)都必須開征城鎮污水處理費,并盡快將收費標準調整到合理水平,確保城鎮污水處理廠保本微利、正常運營。加快建立按企業排污濃度實行分檔計價的城鎮污水處理費征收辦法。
六、加強儲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機制
加強城鄉飲用水儲備體系建設。全省水資源及飲用水戰略儲備體系建設由省水利廳牽頭負責。要合理選擇部分大型水庫和江河作為區域性戰略儲備水源,并制定特殊情況下的區域水資源配置和供水聯合調度方案。縣以上城市要建立特枯年或連續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儲備,規劃建設備用水源。沿海平原地區要結合承壓地下水禁采限采工
作,保留和改造一批應急開采井,作為飲用水應急水源。具有供水功能的水庫和河網地區,應制訂枯水季節的用水方案,優先安排飲用水,限制其他用水。
建立健全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機制。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根據水資源條件,制定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應急預案,落實應急指揮機構,建立健全技術、物資、人員保障系統和值班、報告、處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預警和應急救援機制。水域周邊的化工、醫藥等重點企業,從事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運輸、儲存的企業,要嚴
格防范水污染事故的發生,并制定專門的應急預案,確保一旦發生水污染事件能夠及時有效處置,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供水單位應當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邊地區存在的污染隱患情況,針對不同的污染源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當原水、供水水質發生重大變化或供水水量嚴重不足時,供水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并報請當地人民政
府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七、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體系
2008年,華亭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范縣。以此為契機,華亭縣開展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通過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農村供水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建立“科學化布局、標準化建設、集中化供水、網絡化監控、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長效機制,基本解決了全縣12.36萬農村群眾飲水不安全問題。行政村供水覆蓋率達到100%,農村人口飲水安全覆蓋率達到97.7%,基本實現了“自來水化縣”目標,全縣城鄉供水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
全民參與的一項德政工程
華亭縣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飲水安全項目的大好機遇,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范縣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政府主導,動員全民參與。為全面推行行政首長負責制,華亭縣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范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縣鄉村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同時,設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辦公室,成立農村飲水安全服務中心,形成了上下對口、運轉高效的工作網絡。
為理順水行政管理主體,實現水務一體化管理,該縣重新調整了供排水公司的隸屬關系,明確供排水公司為水務局直接管理的二級單位,在平涼市率先實現了城鄉水務一體化。同時,配合農飲工程出臺了《華亭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辦法》《華亭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從資金籌措、工程建設管理、建后運行機制、工業反哺農業等6個方面系統地作出了政策性的規定,指導飲水安全工程順利建設。
因地制宜、科學高效實施規劃
華亭縣自西北向東南地勢逐漸降低,為發揮西部沿關山片帶涵養林豐富、水源充足、水質優良的資源優勢以及關山支脈三鄉、雙鳳、皇甫、朝那“四山”呈手指形橫貫全境的地理特征,經過實地勘察測量以及對水系指標評價,編制了《華亭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劃》,確定了建設規模和建設模式。在關山支脈“四山”周邊的丘陵和山區,按照“兩大水廠四條主管線”的模式,采取筑壩攔水、自流引水、凈化處理等工序,建成牛舌堡水廠和紅崖山水廠,通過四條主管線以自流形式向相關鄉鎮、村社供水。在供水管線延伸不到的丘陵和山區,按照“改建+新建”的模式,改造馬峽、策底、南川等6處人飲解困工程,與“西水東調”工程并網供水;新建東華鎮塌陷區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塌陷區群眾飲水安全問題。
建設質量責任明晰、嚴格監管
全縣落實“三制”管理措施。一是工程質量目標責任制。設計方案必須由具備相應專業設計資質的單位編制,所有工程必須先組建項目法人,落實建后管理主體,才能開工建設。對總投資 50萬元以上的水源、水廠和主管線工程,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對總投資50 萬元以下的支管線、水管所等工程,實行主體單位負責制,組建業務能力強、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專業隊伍,蹲點抓進度,跟班搞質檢,嚴格審查施工單位資質,杜絕層層轉包或違法分包。二是工程材料統一采購制。對工程建設所需管材、水表等工程材料和機電儀器設備等,由縣飲水安全辦公室公開招標、集中采購,按照工程進度分配,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成本,確保了質量。三是工程建設現場督查制。縣上組建了由建設、質監、審計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成的專門督查小組,經常深入工程現場,督查工程建設進度、工程質量、資金到位情況和管理、實施方案執行及施工安全情況。
資金籌措多元并舉、管好用好
華亭縣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建立了國家投入、縣財政配套、群眾適當自籌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一是盤活國家項目資金。堅持投入渠道、使用性質、資金數量“三不變”的原則,將飲水安全、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有機整合,進行資金捆綁、項目匹配建設。二是實行“先墊資、后歸位”機制。把施工企業的資質和經濟實力作為其參與競標的重要依據,在工程結束后,從施工企業的工程款項中提留10%的資金,既作為工程質量的保證金,又作為企業墊支工程款,保障了工程質量,彌補了建設資金短缺。三是實行以工補農措施。縣上每年以當年地方財政預算收入的9%列支支農資金,并從支農資金中拿出300萬~500萬元,用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四是發動群眾投資投勞。廣泛開展“一事一議”活動,鼓勵和引導農村群眾自覺投入飲水工程建設。同時,工程建設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設立 “明白墻”,公示資金使用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創新管理模式,探索長效機制
關鍵詞:水廠;運行管理;供水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S61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對于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水廠作為水資源的一個中轉地,其運行管理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對水資源的安全起到重要的影響。但是,在當前的水廠管理運行中出現了一些或多或少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例如水污染事件,水中的雜質含量上升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人們的飲水安全。因此,如何做好水廠的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用水安全,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對于水廠運行管理過程中,影響供水安全性的因素分析
(一)水廠管理薄弱,水質合格率和供水保證率低。
1. 水廠管理人員衛生意識不強。在一些水廠中,由于管理人員的自身衛生意識不夠,使其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對水資源的觀念淡漠,不能夠很好的保證水資源的衛生安全。
2. 水質檢測和監測不到位。當前在部分水廠中,由于設備儀器或是資金等的問題,使得在水質檢測方面出現一些問題,使得水質安全存在隱患。并且,相關的負責部門責任不明確,落實不到實際的檢測工作中去,就使得水質檢測難以按規范進行。
3.水廠設備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水廠的供水安全性,如果水廠的管網、設備、設施等缺乏必須的維護,就會對水廠的供水安全性產生阻礙,對水質產生影響。在水廠的管材中,一些使用輸水管道由于使用的是鋁塑復合管、薄壁不銹鋼管、PPR管,如果沒有定期對其進行維護,其長期使用機會對水質造成污染。此外,如果水循環不足,或者用水量少,就會形成死水,滋生微生物,使得水質出現變化。所以,水廠設備的維護與消毒程序的重要性不容他忽視。
4. 不按要求凈化、消毒。生活用水通常需要在水廠中經過一系列的凈化、消毒工作,如果水廠在對供水進行消毒的過程中,消毒人員專業知識不夠,設備使用不當,化學劑的使用不規范等,就會使水中的必要元素含量不足或過量,既沒有達到消毒的目的,又增加了用水的安全隱患。
(二)水資源污染
城市供水系統水資源被污染的形式主要為地表水或是土壤水的下滲,農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著地下水,當氮肥中的硝酸鹽進入到地下后,就會變成亞硝酸鹽,如果其進入人體后就很可能轉變成致癌物質。另外,地面植被過度的被破壞以及濕地的排水減少了地表水的滲透,潛水面也就降低了,而由于在城市中工業的過度需求,淡水不斷被排出作為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之后又成為了地表污水被重新排放,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水資源受到嚴重的污染。
(三)人才儲備和技術儲備不足
目前,部分一些水廠缺乏專業性和素質高的管理人才,尤其是一些較為貧困的省、市和縣,更是面臨著管理人才不足的窘境,致使很多專業性的運行問題,如水廠設備的維護方面,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不能按照要求及時完成日常維護工作,影響了工程的正常運行。有時甚至發生“短路供水”,供上了未經處理的原水;技術,是現代企業運行方面的關鍵性因素,但目前很多水廠都存在著技術儲備嚴重不足的情況。如缺乏技術性管理人員,一些用水工藝、消毒、水處理等方面的技術人才;缺乏水廠工程設計人才,致使很多工程都需請正規設計院設計,不僅經費過高,且由于一些設計人員對具體的水廠工程并不了解,在設計中考慮的因素將會有所欠缺,使得所設計出來的水廠工程很難完滿,水廠運行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回影響到水廠供水安全性,
二、加強供水安全性的措施
(一)加強水源地污染控制管理
水源是水廠的命脈,水廠應會同有關部門將對重點行業及鄉鎮、河流沿線企業進行全面排查,重點監管列入治污規劃和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的企業。對擅自閑置污染治理設施的,將責令改正并依法罰款;對超標排污的將給予限期治理、限產限排等處罰,逾期不能完成治理的,將依法關停。
(二)健全原水水質監測體系,保障供水安全
1. 完善廠區內自控設備,監測出水水質
隨著水廠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水廠內配備的水質在線分析儀表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水廠中,儀表能在線檢測各監測點的水質情況,根據這些數據可進行手動或自動控制,及時調整加藥、加氯量,保證各水處理構筑物的運行效果,保證出廠水水質。
2. 手控與自控相結合,提升水質內控指標,確保出廠
水質安全在水廠過程水控制當中,對沉淀水、濾后水濁度指標的控制。可采用在線水質儀表和人工檢測相結合的辦法,控制供水水質。一方面,通過水廠過程水各個生產工藝點的在線水質儀表,控制生產過程水指標。另一方面,水廠值班人員每小時對原水臭和味、色度,生產過程中水的臭和味、濁度,出廠水濁度、余氯、臭和味和色度進行人工抽檢,以保證水質安全。
(三)建立合理水價制度
水價是國內外水資源管理最重要的研究內容,而我國水價制度也從無價到低價,并逐步向商品水價、水權、水市場方向過渡。目前,基于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水價機制是中國水價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也是解決水資源稀缺與貧困問題的有效思路。所以,在制定水價時,應該先核定供水成本,在物價部門核定批準之后再施行。由于水廠為企業化經營,所以應作好成本核算,采用靈活水價,區分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水文年和季節、不同水質、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水價承受能力的方式,堅持以水養水,合理收費的原則,走自我維持、自我發展多元化經營的道路。在節能減耗,降低成本基礎上,推行全成本水價是運行的關鍵。
(四)制定合適的應急預案,在突發事故時能保證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不同的應急技術預案在應急處理水污染事件時的基本原則與方法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每座水廠的水源不同、潛在污染源不同、水廠現有的處理工藝與技術配備等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必有所不同的。制定有效的應急預案,首先要做好對水源潛在污染源的調查,分門別類進行風險預測分析,針對特定的目標污染物作出相應的應急技術方案。由于不同水廠具有不同源,其目標污染物也不同;同一污染物在不同水廠采取的應急措施也不會完全相同。如針對氯苯的突發污染,由于濃度不同,有的水廠可以采用臨時投加粉末活性炭應急預處理,有的水廠也可能采用曝氣吹脫進行應急處理。
(五)建立防御系統的數學模型
主要技術包括:1.基礎數據庫系統。作為供水系統戰略防御系統的最重要的支撐部分,基礎數據庫系統應主要具備水源地質情況、供水增壓泵站位置、設備運行情況、城區內供水主管線線路圖、搶修能力以及坐標等內容,之后便可以建立支持分析系統,從而對管理目標進行監控和管理,對災難或是事故進行準確的判斷和預測,為后續的決策和指揮提供依據。
2.神經網絡技術。借助于智能化的神經網絡系統,將數據庫與實時數據有機的結合,這樣就可以實現電子地圖上事故信息的可視化,從而對事故或是災害進行準確的評估,掌握多層次并且全方位的信息集合,既提高了救援反應的速度,也完善了戰略防御系統的快速反應和科學決策的能力。
3.通信網絡系統。所謂的通信網絡系統,就是指能夠保證決策和命令的準確下達,及時有效的反映災害或事故的實時信息,跟蹤決策的完成情況并及時的向上級反饋和回報。
結束語
我國飲用水面臨著量與質的雙重挑戰,其中水質挑戰尤為突出,水質的好壞關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關系到國民的生活品質,因此迫切需要解決城市及鄉村的飲用水安全問題。只有通過解決水質的安全性問題,才能真正的保障人民的生活,讓人民群眾安心使用。
參考文獻:
[1]朱輝. 遼寧省農村飲水發展對策分析[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05:199-201.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落實責任
鄉成立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精心組織,落實責任,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目標任務
大小春糧食面積4.54萬畝,糧食產量1.348萬噸,出欄優質生豬6萬頭,適度規模生豬養殖占45%,耕牛出欄900頭,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1.1萬人,勞務收入1.25億元,培訓農民工28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16%,達6945元,農村城鎮化率提高1.7%,造竹0.5萬畝,發展農業產業化專業合作社3個,硬化鄉村道路20公里,提灌機具改造20臺/140千瓦,新購置農業耕種機具20臺,農業機具補貼3萬元。完成靈官梯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掃尾驗收申報工作,實施好后安、寶合土地整理工程和五桂元扶貧整村推進項目。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建章立制,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完成扶貧解困人口620人,做好農業綜合統計工作。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頒證,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農村房屋產權確權頒證,深化完善林權確權頒證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1、做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宣傳工作。
2、建立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制定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3、做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摸底、公示、確權、頒證等工作。
(二)抓緊做好春耕生產工作
1、一年之計在于春,春耕生產是農業工作的關鍵,村社干部要深入到群眾中間,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民解決好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問題,關心貧困戶、低保戶等困難群體的農資問題。一是動員友鄰互助;二是協調信用貸款。幫助解決好農用物資,千方百計避免老百姓因買不起農資而延誤春耕的現象發生,為農民春耕生產打牢基礎。。
2、加強抗旱,注意塘庫蓄水,確保農業生產
根據氣象預測,今年旱象將持續發展,各村要引起高度重視,做好宣傳,增強人們抗旱意識,人人參與抗旱,做到人盡其力,物盡其能,一是要對現有塘庫進一步落實責任,有專人管理,注意蓄水。二是對提灌機械進行檢查,該維護改造的要及時維護改造,確保春耕提灌。三是充分利用小型單項水泵的作用,千方百計保春耕。
3、政府加強監管力度,配合工商、物價、供銷部門加強對農用物資市場的監管,杜絕偽劣農資流入市場,坑農害農。
4、做好農業技術培訓,農技站、畜牧獸醫站要加強農業種植技術、畜牧飼養技術的培訓,確保糧食增收,畜牧增效。
(三)做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1、農技站、水管站、扶貧開發辦要組織規劃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扶貧連片開發項目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完善工作,爭取項目資金發展農業。
2、農機站做好規劃,爭取項目資金,對鄉內提灌機具進行維修改造,確保農業生產用水。組織農機手培訓,協助財政部門做好農機具補貼及時發放,做好農機管理工作。
3、加強道路設施建設,做好村道公路硬化規劃以及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爭取國家投入資金和財政獎補資金,硬化村道10公里。
4、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林業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投入資金,建設林區公路。
5、配合國土迅速啟動寶合、后安土地整理、協調工作,爭取提前完成土地整理工程。
6、做好五桂元村整村推進規劃的基礎設施規劃項目。
(四)注重產業發展,強化示范農業
各村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壩區村做好生姜集中成片規范化種植,巖區村要注意脫毒馬鈴薯的集中成片規范化種植。
1、繼續抓好專合社大棚生姜基地發展,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生姜3000畝。
2、做好以專合組織統一加強對甜橙基地的指導管理,帶動整個基地全面發展,確保基地產生效益。
3、幫助葡萄種植專業戶成立專合組織,爭取各級支持,做大做強該項目。
4、做好馬鈴薯基地發展,多種“脫毒”優良品種,形成規模產業。完成造竹任務5000畝,零星植樹造林9萬株。
5、抓好竹產業發展,做好紅巖片區綠色長廊和高速路、321國道沿線的竹產業發展。
6、做好畜牧產業發展,一是做好生豬養殖規模戶、場發展;,二是做好四坪、誼合、后安村的林下養雞產業。
(五)加強惠民工程建設,實施農業保險
1、加強宣傳力度。實施農業保險,增強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努力完成水稻保險21500畝,玉米保險4600畝,油菜保險200畝,馬鈴薯保險5800畝,高粱保險1200畝,蔬菜保險1400畝,蓄水池保險134口。
2、能繁母豬保險6990頭,育肥保險15500頭,商品林和公益林保險73145畝,農房保險1640戶,沼氣池保險1000口。
3、小額人身保險參保率30%,力爭40%以上。
4、及時發放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
(六)做好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一是有扶貧互助周轉金的村要認真做好資金的發放、管理和賬務的上報工作,切實發揮扶貧周轉資金的作用。二是做好扶貧解困工作,各村要做好2013年扶貧解困規劃,落實好幫扶對象和項目,責任到人,確保2013年扶貧解困人口620人。三是做好2013年五桂元村扶貧整村推進工作,制定好實施方案。結合財政獎補一事一議,農村電網改造和其它項目,整合資金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項目的發展,確保整村推進工作全面完成。四是做好扶貧貼息貸款工作。
(七)做好農業科技培訓工作
農業科技培訓是提高農民素質,增強其致富能力有效的必要手段。畜牧獸醫站和農業技術推廣站要協調配合,做好農業技術培訓和畜禽養殖技術培訓,農民實用技術培訓8000人次,畜禽養殖技術培訓1500人次,農民工送縣統一培訓280人,農業機具人員培訓150人。
(八)做好農業安全防范,確保農業穩定發展
1、加強護林防火工作。確保我鄉森林資源安全,發放森林防火資料10000份,發放到各農戶進行森林防火宣傳、張貼,嚴防森林火災發生。
2、做好人畜飲水安全工作,對已建立的人畜飲水站或池要嚴格按照消毒處理制度操作,落實專人負責,確保人民飲上安全水和放心水。
3、畜牧獸醫站要加強對畜禽的防疫力度。做好畜禽四季防疫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對畜禽產品進行嚴格檢疫,嚴防病死畜禽產品流入市場,危害人民健康,確保人民生活安全。
4、做好疫情、災情和防洪、防汛應急預案,出現情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確保人民生產財產的安全。
5、做好農村沼氣安全使用知識宣傳,印發沼氣安全使用常識,禁止隨意下池清理,建立管理報告制度。
(九)積極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農村低保、五保等民生工作,確保龍鳳和諧穩定,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