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安全管理的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工程施工;安全;安全管理
概述
我公司承建的重慶蹇家灣水電站主體工程,地處偏遠崎嶇的重慶市城口縣,作為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規模較大,施工對象紛繁復雜,技術要求高,涉及土石方爆破工程、洪水季節施工、基坑開挖處理、高邊坡安全支撐、大型機械設施的使用、引水發電隧洞和施工導流隧洞洞室施工開挖襯砌、封堵的等諸多安全問題,薄弱環節多, 項目部通過風險策劃、制度建立、組織保證、宣傳教育、監督檢查、應急預案、獎勵處罰等管控,實現了預期安全生產目標,提升了安全管理整體效能。現結合蹇家灣水電站施工安全管理實踐,作如下淺論,以供探討。
做好施工前期的安全風險策劃
在開工前主要針對工程項目的特點、安全風險、重大危險源進行具體的安全管理策劃,制定風險控制措施,項目部在實施過程中加強檢查和動態調整,確保安全目標的最終實現。
2 制訂完善管理制度和建立健全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
項目部在成立初期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行為準則、崗位安全職責,明確安全生產目標,將企業的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融入到施工中。
建立項目部、作業隊、機班組三級安全生產監督保障體系。
3落實責任制
項目部與作業隊、作業隊與班組、班組與個人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安全管理層層分解、細化,形成全面的安全生產責任網絡體系,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做到安安工作人人有責,強化了員工安全生產責任意識,提高遵章守紀能力。年中及年末,項目部將對作業隊、班組、個人進行安全考核獎罰兌現。
4控制兩個關鍵,保證安全生產
在蹇家灣水電站安全管理工作中,施工過程的管理過程涉及面廣、時間長、跨度大,既要統籌兼顧,不留死角,又要集中力量抓好重點;既要重視施工高峰期的施工安全,又必須注意其它施工期間各個安全環節;既要嚴格控制關鍵工序安全操作規程,又要全面抓好一般工序施工的安全要求;既要抓好關鍵部位施工對象的施工安全,又應保證全部施工對象的安全生產。
把關鍵施工對象(包括危險施工部位)和關鍵施工工序作為安全管理布控的部位。關鍵施工對象(包括危險施工部位)如土石方爆破開挖施工、深基坑開挖支護施工、高空懸挑部位施工、導流洞引水洞襯砌封堵施工等;關鍵施工工序如大體積砼澆筑、材料和構配件吊裝運輸、大型構件吊裝作業、鋼筋焊接加工、腳手架工程等。項目部對以上兩個關鍵實行切實安全檢查制度及專人安全盯崗制度,真正做到制度落實、檢查落實、責任落實,確保施工安全。
5 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
良好的用人環境是順利進行安全生產的基礎,項目部通過如下方式來確保:
5.1籌建直屬勞務,人員相對穩定,便于進行系統的安全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安全素質。
5.2 項目建設中使用臨時勞務時,盡可能選擇素質較高的人員,便于管理。
5.3 項目外協隊的選擇必須具備相應的安全資質,其勞務管理有相應的建設經驗和安全水平。
6 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培訓
由于工程項目作業人員多,素質高低不齊,我們把安全教育分成管理層和作業層,分工種類別,分入場教育和日常教育,最后為現場違章糾正教育等教育形式來開展。重點放在作業層的日常安全教育上。現場違章糾正教育不但能針對個人,而且能讓現場班組所有人員都接受教育,教育效果遠比書面來的好,讓員工心理能自覺地接受和理解,并逐步傳播和自覺遵守。安全文化教育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分析作業人員的工作現狀,充分理解其心理需求,通過布置安全橫幅標語、安全警示、安全標志等手段,從視覺環境營造安全氛圍,把安全文化精神、安全行為規范、安全制度規定的人性化管理通過視覺傳達給員工,使其產生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安全影響,使員工在安全追求上和項目部達成共識。
7強化安全監督檢查和隱患整改
安全檢查是安全監督最直接的手段,安全隱患的存在只有通過不斷的檢查才能發現并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項目部每周對各工作面進行一次檢查,作業隊每天對本施工區域進行一次檢查,班組隨時對作業面進行檢查,檢查主要內容為人員、機械設備有無違章作業、場內用電安全、高空作業防護措施、高邊坡防護措施、場內防汛措施、消防措施、夜間安全施工措施的可靠性等,對查出的問題立即整改,并落實責任人。
8加強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建設
一是著力開展安全標準化創建活動:施工現場入口處設立項目名稱牌、安全責任人牌、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責任牌、安全生產警示牌、施工平面布置圖等,各類警示、提示標識設置齊全、規范、醒目;施工現場管理規范,干凈整潔、現場照明充足,各類管線布置合理、規范;安全通道和施工道路暢通、平整;所有作業人員須經過上崗培訓后佩證上崗,進入工作區要按要求勞保著裝。二是嚴格執行國家關于建設工程安全資金投入的規定: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三同時”原則;按照相關標準及時足額提取安全生產費用,設立安全專項賬戶,專款專用;在生產過程中還建立詳細的安全投入計劃和臺帳;現場生產在安全保障前提下進行,安全設施或措施未到位的不得開工。
9建立應急管理機制
應急管理就是把“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方針貫穿于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之中,把可能發生事故的人、物、事等諸多因素變為動態的、主動的、超前的安全管理。
項目部根據施工現場危險源動態辨識,確定重大危險源,制定了大壩開挖塌方應急預案、爆破施工應急預案、防洪應急預案、消防應急預案、臨時用電、洞石坍塌應急預案,并成立了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加強應急防范措施,充分做好應急處置和救援等演練工作。
通過日常的實地演練,對事故應急起到了良好效果。例如2008年的11次洪水及2009年2次洪水的侵襲,在提前預知水情、緊密觀察水情變化的情況下,項目部組織開展災前自救,通過合理的調配、分工協作,對場內洪水淹沒范圍物資、設備、人員進行大轉移,全體人員臨危不懼,各盡其職,服從安排,受洪水威脅的部位人、料、機全部轉移至安全地帶,順利完成大壩及廠房部位安全度汛。確保無人員傷亡、無設備沖毀的現象發生。
關鍵詞:集輸管線 安全管理 應急系統 分析
隨著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國內各個行業、產業的擴張,使得我國能源的消耗量逐步上升,石油、天然氣等作為能源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國民經濟的重要意義是有目共睹的。國內對于該類能源的開采也經歷了較長的時間,逐步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比如,西氣東輸即為其中十分典型的工程。經濟建設的同時,能源集輸的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發展并不一致,尚未達到完善的程度,而石油及天然氣屬于易燃易爆的危險品,對于集輸管道的安全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國內近年來也頻繁出現了油氣泄漏的事故、硫化氫中毒事件等,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了十分惡劣的影響,因此該項管理任務也顯得十分迫切。
一、集輸管線的安全管理應急系統概況
油田事業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該形勢下,油田的情況與以往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情況更加復雜。加之油氣具有易燃易爆,容易揮發等特點,做好其安全管理工作,降低油田開發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概率,在出現事故時控制事故的發展,并盡量減少損失等,已經受到了石油企業管理人員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基于該方面的需求,各類技術人員在全面考量管理系統數據的維護管理及運行效率后,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及數值的運算,研制出了先進的安全管理應急系統,其功能在于能夠對集輸管線的安全性進行有效管理,并能夠提供各類信息,在出現油氣泄漏或者其它意外事故時,為管理人員制定科學的應急方案提供參考。
二、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是現代較為先進的技術,其是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基礎上融合了定位系統的功能,逐步發展而來的綜合性技術,其在安全管理應急系統中的應用能為管理人員提供準確的地理信息或者空間信息,包括安全管理區域內的基本情況、最為合理的應急方案、各項措施決策等。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貫穿集輸管線安全管理工作的整個過程,包括意外事故或事故預警、應急準備、應急措施的實施、事故后的社會秩序恢復等,且準確性較高,方案較為合理,發揮出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三、系統結構
該安全管理系統在設計時,全面考慮了各個方面的因素,包括企業的各項業務、對于應急決策的輔助、智能化技術等,因此其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其基本結構包括公眾防護措施分析模塊、泄漏事故預測預警模塊、泄漏事故后果模擬模塊、人員疏散模擬模塊、預警通知模塊、泄露事故應急決策支持模塊、地理信息系統模塊及系統數據維護管理模塊,各個模塊與數據訪問接口相連再將各個信息處理后傳輸至各個設備或機構,包括便攜式氣象站、地理信息數據庫、數據信息數據庫及傳感器,各項設備互相協作實現各項功能。
四、系統各項功能
1.油氣泄漏事故預警功能
集輸管線發生泄露事故是集輸管線管理中的嚴重安全事故。油氣在管線中運行時出現泄漏,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破壞生態環境,且油氣的揮發性較強,有一定的毒性,對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傷害,影響社會穩定。對于泄露事故進行預警是集輸管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油氣泄漏事故的預警是集輸管線的安全應急系統的基本功能之一,其是先運用電子衛星技術,從氣象站收集各類信息,包括風向、風速、溫度、空氣濕度等,并將該類信息傳輸至處理器,再利用傳感器對有毒氣體的濃度等實施數據測算,最終實現對泄露事故進行預警或者預測的目標。
2.事故應急通知功能
集輸管道一旦出現泄漏事故或者其它意外情況,系統可以第一時間分析或者判斷模擬事故現場的故障狀況的嚴重性及波及范圍,該功能能夠為相關救護人員進行相關的搶救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系統分析出了事故波及范圍后,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實施應急通知,包括地理信息分析系統、無線通信、短信群發等,將事故的情況迅速的擴散,使該范圍的人員收到通知后及時做好應對準備。
3.事故影響模擬功能
應急系統不僅能夠進行事故的預警及監控收集信息監控,還可以對事故發生后的影響進行全面的模擬,該功能從本質上講,即是預測事故的后續發展、形勢的變化、相關處理措施、設備維修及其他方面的影響等,對管理人員的應對措施提供了參考信息,能夠有效的降低事故帶來的損失,保障安全搶救工作的效果。
4.指導人員疏散
油氣泄露事故不僅會造成環境的破壞,也對周邊的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安全管理系統的指導人員疏散功能十分重要。系統對于事故的后果快速的進行模擬。分析計算出硫化氫等有毒氣體的分布情況、變化趨勢及濃度等信息,形成濃度分布的示意圖,將波及的范圍分為若干的小區域,再計算出事故波及范圍內的人數,并能夠實時的反映出區域內人員移動的情況,有利于搶救人員制定出科學的人員疏散方案,保障人員的生命健康。
5.整體的防護功能
集輸管線的覆蓋面積逐漸增大,情況較為復雜,對其的管理也存在較大困難,安全應急系統豐富的功能,貫穿于泄漏事故的發生整個過程,形成嚴密的應急系統,在整體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防護功能,提高了周圍人員的安全及有效的避免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提高安全性。
五、總結
油氣行業是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的基礎行業,該行業的管理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集輸管線的安全管理應急系統是在網絡電子平臺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其能夠對于技術管線的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再對安全事故及時作出響應,并具有可視性及準確性的特點,管理人員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出科學的應對措施。本文僅從一般的角度分析了該系統的大致情況及功能,在實踐活動中,管理人員需要先掌握各項信息,包括對集輸管線的功能、特點、設置、分布、系統的功能等,探索出適應實際情況的管理方式,深入研究集輸管線的安全管理對策,提高油氣集輸的安全性,避免出現意外情況,保障周圍人員的安全性,保護環境及社會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侯瑩,伍彬彬,鄧云峰,唐玉杰.集輸管線安全管理與應急系統的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02):98-103.
[2]陳勇,龐敏.關于石油企業安全經濟管理問題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14):144.
[3]岳彬.現代安防技術在油庫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石油庫與加油站.2009,18(01):19-21.
關鍵詞:安全管理管理信息系統危險源辨識
煤炭企業的安全問題根源何在?如何解決呢?我們認為關鍵在于預防,而預防需要體系。有效的預防來自完整的體系,建立整體的安全管理體系包括全面的規劃、及時的信息收集、流程化跟蹤處理、多角度的對比分析,通過建立安全資源規劃、安全教育、安全指標體系、監控檢查、分類、評估、控制與治理、分析的管理鏈,實現動態優化的安全預防過程管理。
煤礦自然條件差,災害多、煤礦數量多,大、中、小并存,差異大、煤礦機械化程度低,安全技術裝備不足、煤礦從業人員結構復雜,綜合素質差,管理落后。
目前,我國煤礦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員憑主觀意志和經驗進行工作,管理技術和手段落后。這種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員的知識、經驗和責任心的限制,很難適應礦井災害事故的復雜多變條件,這也是煤礦災害事故多發的原因之一。為此,下面探討如何將安全管理系統應用于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中。
一、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分析及設計
按照管理信息系統的研制過程,筆者首先對多家生產企業進行了調研,總結出現有安全管理系統之癥結所在,(主要是安全管理中作為決策依據的信息流通不暢,如果不改變信息的收集方式、渠道及處理周期,這個問題就無法解決)從而得出關于項目目標的比較明確的認識。根據事故控制的基本模式,在系統設計時,要考慮幾個信息反饋回路,而以下兩個基本回路尤為重要。
其一:制表(安全檢查表)檢查(工作崗位)隱患評價打印(整改通知)有關部門整改(工作崗位)
其二:隱患總庫制表(安全檢查表)檢查發現新隱患(新隱患)存檔總庫
因此,系統應按如下方式運行:
首先,通過危險源辨識發現來自各分廠工段的事故隱患,經過匯總、分析后,輸入安技部門的中心計算機,并分別建立了兩個事故隱患檔案:一個是按不同的崗位來分的事故隱患檔案,安全檢查表的制訂就是以它作為依據;另一個是按其所屬的不同的專業部門來分的事故隱患檔案,它是用來區分事故隱患的類型,以便制訂出各種專業報表,發送至各專業部門。各個不同崗位的安全檢查表通過計算機打印出來后,發送至各生產崗位。工作人員依表進行安全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后,及時通過網絡系統反饋回安技部門的信息管理中心,進行匯總,建立當前事故隱患檔案。再根據按專業分隱患檔案對其進行分類匯總,制訂出各種不同專業報表,再通過網絡系統發至各專業部門,指導其進行事故隱患整改。
如果,在當前事故隱患檢查中發現未列出的新事故隱患,則把它存入事故隱患檔案(包括按崗位分和按專業分事故隱患檔案)不斷增加內容,因此,安全檢查表的內容也隨之豐富。當前事故隱患檔案的建立,是為了實現對各專業部門進行的隱患整改情況的跟蹤監督。通過與當前事故隱患檔案中情況的對照,可發現以前的事故隱患是否已得到整改,從而采取相應措施。
在系統中,建立以上三種事故隱患檔案之后,還可建立傷亡事故檔案,以及危險作業崗位工作人員的素質、崗位安全教育培訓檔案等。
二、系統的應用說明
1、危險源辨識
危險源辨識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也是建立此系統的第一步。進行危險源辨識工作時,不僅要分析以往發生的傷亡事故資料,還要參照來自系統外部的其它有關信息資料。危險源辨識,應掌握下列幾項內容:
1)生產設備本質安全化水平,設計缺陷及作業環境缺陷;
2)人機匹配問題;
3)事故嚴重度和發生概率;
4)事故可能發生的模式及波及范圍預測。
按此要求進行危險源辨識,再輔以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即可找出各種潛在的事故隱患,從而為安全檢查表的制訂和隱患的整改工作打下基礎。
2、信息管理系統
主要是指設在安技部門的中心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
1)模塊設計
該系統的模塊設計包括兩個方面:數據存貯設計和處理過程設計。
數據存貯設計主要是確定存貯的內容和文件的組織方式。它包括各種檔案文件的建立及分類。
處理過程設計主要是把模塊分為四類:輸入匯總、查詢、打印報表和復制。
系統主控模塊由下述多個功能模塊組成,在菜單提示下調用子程序執行其功能。
2)程序編制
在本系統中,編程使用的語言主要是中西文FOXBASE2.1+,從數據庫語言本身的優點看,FOXBASE2.1+是開發本軟件非常合適的語言,而且在我國普及很廣,對漢字系統的要求也不很嚴格,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可移植性。系統升級也很容易,用FOXBASE語言編寫的程序可不做任何修改而直接在FOXPRO系統下運行。且可編譯成.EXE文件,直接在DOS下運行,加強了系統的保密性和裝載速度。
3、安全檢查
安全檢查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成敗之關鍵。安全檢查表依據從危險源辨識和系統安全分析(主要是事故樹分析)得到的事故隱患檔案確定。因而其內容全面、客觀、具有嚴格的科學性。要求設計崗位檢查內容各異,表格形式通用的安全檢查表,同時融安全檢查和設備點檢的要求于一表,以減輕工人負擔。檢查表的主要內容包括:檢查項目,檢查內容(包括其它新的內容)及標準,檢查結果(包括備注)以及檢查人和檢查日期。各危險崗位的工作人員和安全員應嚴格按照檢查表進行檢查,及時將事故隱患反饋給安技部門。如果發現的事故隱患已由工作人員或車間內部自己解決,也需記入檢查表內,并注明已得到整改。
4、隱患整改
隱患整改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最后實施體現,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實施隱患整改創造條件,而隱患整改才是系統起作用的極為重要的手段。
應該建立以安技、設備動力、生產、運輸、保衛五個專業部門為主體的隱患整改機制,凡屬于設備、電氣方面的信息,直接由設備動力部門解決,交通車輛事故隱患由運輸部門解決,這種按系統管理,分級負責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發揮各專業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及其積極性。
安技部門的信息管理系統,分系統、按職責將事故隱患制成各種專業報表,通過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網絡,及時反饋到有關部門的終端上。
關鍵詞:護理安全干預機制;手術室;安全管理
手術作為一種臨床診療與搶救的有效方式,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患者的治療之中,作為一種應激源往往會使得患者產生較為明顯的應激反應[1],并出現緊張以及畏懼等不良心理,引起患者生命體征與情緒不斷產生變化,甚至會影響麻醉以及手術的正常運行。本研究主要將護理安全干預機制用于手術室安全管理之中,獲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0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50例手術患者及本科室的2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本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14~76歲,平均(45.97±5.86)歲;疾病類型為:頭顱外傷12例,急性闌尾炎8例,急性膽囊炎4例,急性胰腺炎6例,膽結石4例,腎結石5例,其他類型疾病11例。護士組中,年齡20~33歲,平均(28.79±5.55)歲;學歷分布:中專(包括職業高中)8例,大專9例,本科3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30±1.22)年。
1.2方法 ①對外界環境的風險管理。首先,手術室應該有合理而又科學的布局。手術室分為限制區、非限制區、半限制區。要求溫濕度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即溫度在22~25℃;相對濕度45%RH~60%RH。一個安全又舒適環境下進行手術治療對操作者和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應該加強手術室電氣設備的維護。其中包括手術床、無影燈、凈化層流設備、電刀、顯微鏡等大型儀器設備,這些設備良好運轉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方面之一,目的是為了防止這些設備受到損毀。②加強患者的風險管理。首先,防止接錯患者。巡回護士到病房接患者時,持患者手術安全核查單與病房護士和患者家屬三方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手術名稱以及手術部位和側別等信息,待患者被護士接入指定的術間后,由該手術室巡回護士與麻醉醫生重新核對患者的各項資料或信息。
1.3生存質量評價標準 本研究中使用的生存質量評價標準主要對如下幾點內容進行評價,即:患者的自覺癥狀、日常生活、社會活動、心理情緒狀態以及軀體生理功能狀態等,總分為144分。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對本文數據加以統計及分析。
2結果
2.1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實施前后手術室風險發生率對比 見表1。
2.2 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實施前后醫護滿意度及院內感染率對比 實施前患者滿意度、院內感染及醫生滿意度分別為82.00%、10.00%及70.00%,實施后分別為98.00%、0%及100.00%,三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別為3.920、6.278、7.029;P分別為0.041、0.032及0.027)
2.3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實施前后患者生存質量對比 見表2。
注:與實施前相比,**P=0.0078,t=12.039
3討論
風險管理是在醫療過程中,由于醫療護理風險的存在,使其與護理制度、紀律性,護理設施、護患溝通等問題密切相關。手術室風險管理是通過對其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鑒別、評估和預防,從而減少風險因素對患者造成的意外傷害。將護理安全干預機制用于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之中,效果顯著:①大大地增強了主動服務意識。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推行已有數年的時間,通過我們的不斷堅持、監督以及方法改進,將"無縫隙護理"的理念滲透至護理管理的每一個角落,手術室護士增強了主動服務意識,從而減少護理風險事故發生。②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及專業素質。術前器械物資準備更加地充分,滿足手術所需,確保手術能夠順利地進行。我們積極地轉變觀念,逐漸從被動轉為主動,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專業理論的知識面。
綜上所述,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及普及。
關鍵詞:高邊坡;預應力錨索;質量控制;安全管理
前言
傳統的高邊坡防護主要有護面墻,護坡、擋土墻等硬性結構物。在高速公路施工中有造價高、支撐難、難綠化等特點。它本身自重大、受力性能差、易失穩、難綠化,隨著人們對環境要求的提高,高速公路項目中傳統的高邊坡防護已無法滿足要求,但預應力錨索施工技術的日益成熟,解決了這一難題。預應力錨索使巖體結構面呈壓緊狀態,改變滑動面的抗滑力,提高巖體的整體性,使邊坡得以加固、穩定。高邊坡預應力錨索工程是確保高邊坡穩定的關鍵性工程,關系著高速公路今后營運安全的大事,施工單位必須對此高度重視,要組織了足夠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術工人和機械設備投入施工。
1 工程概況
某高速公路地形、地質復雜。橋隧占全線50%以上,有較多的高邊坡。其中某一段,邊坡開挖山體后形成的人工邊坡,高61米,共六級,其中第二、三、四級邊坡高均為10米,設計坡率為l:O.5,五、六級邊坡高分別為10m、16m,設計坡率為l:0.75。該段地質為強風化凝灰巖,星土狀夾碎石狀、碎石狀。其中,三~六級坡面采用預應力錨索防護,錨索為壓力分散礎。采用15.24mm無粘結鋼絞線,深度為18~22m,間距為4m4m。
2 預應力錨索工序流程
預應力錨索施工工序流程為:施工準備、錨孔鉆造、錨筋制安、錨孔注漿、砼結構鋼筋制安、砼澆筑、錨筋張拉鎖定和封錨。其中錨孔成孔及錨孔注漿是保證施工質量的主要環節,錨孔成孔的技術關鍵是如何防止孔壁坍塌、卡鉆;注漿的技術關鍵是如何將孔底的空氣、巖(土)沉渣和地下水排出孔外,保證注漿飽滿密實。
3 預應力錨索施工主要工序質量控制
3.1 錨孔鉆造
錨孔鉆進施工,搭設滿足相應承載能力和穩固條件的腳手架,根據設計測放孔位。鉆機嚴格按照設計孔位、傾角和方位準確就位,采用測角量具控制角度.確保鉆機導軌傾角誤差不超過±l°,方位誤差不超過±2°。鉆孔采用風動干鉆法,嚴禁用水沖鉆及沖洗孔壁。在鉆進過程中要認真做好施工記錄,如地層情況、地下水情況等。鉆孔設計直徑為130mm,鉆孔深度應超過設計孔深0.5m。鉆進達到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鉆。應穩鉆3~5分鐘。鉆進過程中應使用高壓空氣將孔中巖(土)粉及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保證孔壁干凈。利于漿體與巖壁之間的粘結。錨孔鉆造完成經檢驗合格后應及時進行錨筋安裝和錨孔注漿,以避免長時間擱置造成塌孔。
錨孔鉆進過程中錨孔坍塌時解決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注漿加固,待漿體達到一定強度后再鉆進;二是采用套管跟進法,套管自動跟進鉆頭,支撐孔壁。
3.2 錨索制作和安裝
錨筋下料應整齊準確,應用切割機截斷。錨索預留張拉段鋼絞線長度不得小于1.5m。下料時應注意各單元錨索長度不同。
預應力錨索由3個單元錨索構成。1根無粘結鋼絞線繞承載體彎曲成U型,并用鐵絲與承載體綁扎牢固構成1個單元錨索,將3個單元錨索按照長短順序排列與注漿管組合固定成預應力錨索。為防止錨索與孔壁接觸,每隔1.5m設置一個架線環。
制作好的錨索體在運輸及安裝過程中,不能出現死彎折,不得損壞隔離架、注漿管及鋼絞線外包的涂塑層。
3.3 錨孔注漿
注漿是決定錨索質量的關鍵工序。錨索(孔)注漿采用水灰比O.4~O.5的純水泥漿。
注漿漿液要嚴格按照配合比攪拌均勻,隨拌隨用。漿體強度不低于40MPa。錨孔注漿必須采用孔底返漿方法,直至孔底溢出新鮮漿液。嚴禁抽拔注漿管或孔口注漿;如發現孔口漿面回落,應在30分鐘內進行孔底壓注補漿,確保孔口漿體充滿。
為保證漿液流通順暢,在注漿作業開始和中途停止較長時間再作業時,應用水或水泥稀漿注漿泵及注漿管路。為保證漿液錨固質量,漿體未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不得在錨筋體端頭懸掛重物和拉綁碰撞。
3.4 錨索張拉鎖定
當注漿體強度和傳力系統(框格梁、墩座)混凝土強度均達到設計強度80%以上時,并經驗收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張拉作業。
錨斜托臺座的承壓面應平整,并與錨筋的軸向方向垂直。錨具安裝應與錨墊板和千斤頂密貼對中,千斤頂軸線與錨孔及錨筋體同軸一線,確保承載均勻。錨筋的張拉必須采用專用設備,設備在張拉作業前應進行標定,錨具、夾片等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錨索正式張拉前,取10~15%的設計張拉荷載,財其預張拉l~2次,使其各部位接觸緊密,鋼絞線完全平直。對于壓力分散型錨索,因各單元錨索長度不同,張拉應嚴格接設計次序分單元采用分布補償張拉法。
錨索分四級張拉。即張拉力分別為設計荷載的25%、50%、75%、100%。在張拉最后一級荷載時應持荷10~15min,觀察位移是否穩定,著無異常,即鎖定。錨索在鎖定后48小時內,若發現明顯的預應力損失現象。則應及時進行補償張拉。
3.5 錨頭封錨
錨索張拉完成后應及時對錨頭進行補漿和封錨,外錨頭應用與錨梁同標號的砼封頭,以防銹蝕破壞。對于錨頭和錨梁等空隙的補漿應作為錨頭防腐的一項關鍵工序認真進行,補漿管應插入錨梁底面以下進行返式補充注漿,直至補漿孔溢漿為止。對于錨具及錨筋外露部分應嚴格進行去銹除油后并及時采用與錨梁同標號砼進行封錨。
4 高邊坡預應力錨索施工管理
應用壓力分散型預應力錨索加固高邊坡是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的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全力以赴,認真對待每個施工步驟,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管理,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務。在施工管理方面,我們的工作著重點是:
4.1 選擇高素質的施工隊伍
高邊坡錨索是專業性很強的工程項目,因此高邊坡錨索加固工程必須持有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地質災害防治施工乙級以上資質并有足夠資質和豐富施工經驗的單位方可參與施工。
4.2 加強施工質量控制
高邊坡錨索工程施工和其他工程一樣始終要把質量放在首位,各施工單位要對高邊坡錨索工程設置完整的質量控制體系。從原材料進場到各工序的操作都進行嚴格把關。高邊坡使用的材料和其他工程一樣必須先檢驗后使用鋼鉸線、錨具等檢測技術要求較高的材料送交通工程檢測中心檢測。對錨索工程來說關鍵工序是鉆孔深度、錨索制作和安裝,即必須保證錨索的錨固長度及注漿飽滿度,這是錨索起加固作用的基礎條件,除了正常的自檢外,項目部經常抽查鉆孔濃度在下索及注漿時巡視檢查。為了保證鋼筋砼框架的施工質量,對可能出現的質量通病如梁體表面的蜂窩麻面的問題,從施工操作方法、工序銜接等方面進行指導,對于不合格部分堅決鑿除重做,決不姑息遷就。總之在質量問題上,一定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4.3 優化施工布置
加強現場質檢人員監督,是本工程最終取得了很好邊坡錨索工程經過緊張的前期準備工作后,一切都按預期目標順利進行,但當進入錨索安裝與錨墩澆筑工序時,受邊坡結構起伏復雜、高度大等因素影響,工程進度開始減緩,為加快工程進度,對工程施工布置做了如下調整:①將半成品錨索吊至安裝平臺進行現場組裝,減除了錨索吊裝難度,加快了下索進度。②錨墩澆筑由于混凝土拌和系統前錨索內錨固段、張拉段凈水泥漿及墊墩混凝土吊運困難,且時間長,不能滿足錨墩澆筑強度要求,嚴雨影響工程質量,為此,將拌和系統設在懸空腳手架平臺項部,骨料通過邊坡頂部輸送至拌和平臺。通過以上兩項措施使工程布置更合理,施工進度得到了很大改觀。
4.4 加強安全管理,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高邊坡施工屬于高空作業,搞好安全生產管理,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是確保工程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在該項工作中,我們對參建人員首先進行安全思想教育,強化安全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使他們每個人都重視安全、要安全、懂安全。項目經理部制定了安全生產措施,每個分項目工程開工之前進行安全施工交底,施工時完善安全防護設施,將安全措施落在實處,并將交底記錄附在開工報告上。
【關鍵字】安全預警;管理技術;建筑施工;設計;指標體系
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建筑行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情況直接關系我國國力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的穩定。在我國建筑業發展的過程中,建設施工中的安全問題一直都是困擾建筑施工管理的瓶頸。在當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我國建筑企業要想確保自身的質量,提高競爭實力,就必須要高度重視安全問題,做好安全預警管理工作。就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中安全預警管理的發展現狀而言,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安全預警管理技術方面。為了減少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排除潛在的安全隱患,我國建筑企業必須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積極應用安全預警管理技術,落實各項安全預警管理技術,以此確保建筑施工的安全與質量。本文首先對安全預警管理的內涵進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功能,最后對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構建原則以及系統的運行進行了闡述。期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讓讀者對我國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預警管理技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一、安全預警管理的內涵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預警管理是指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施工安全事故進行預估和判斷。一般來說,預警依據主要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對潛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排除,以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安全預警管理主要是對當前建筑工程的施工現狀進行監測和評價,在事故出現以前,將其潛在的隱患解除;在事故發生以后,幫助管理者迅速作出反應,并采用有效的手段對已發生的事故進行干預和調控,使施工活動恢復到正常狀態。近幾年來,因為我國建筑施工的難度增加,導致傷亡事故頻發,給施工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鑒于此,建筑企業必須要高度重視安全預警管理機制的建立,采用科學的手段和方式,對安全工作進行控制,以此確保施工的安全性。
二、安全預警管理系統主要功能
(一)警報
工程事故的發生往往是不可預料的,這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員對危險源進行實時監控,分析其特點,評價其風險性,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安全預警管理的警報功能是指對建筑施工中的薄弱以及重要環節中可能引發事故的機器、環境、人、物等因素進行實時監測,對潛在危險信號進行識別,進而通過預警系統發出警告,以此保證在事故處于萌芽狀態下就將其消滅。
(二)矯正
在不同的施工階段或是施工領域,安全風險會呈現出不同的征兆。安全預警管理的矯正功能是指在施工事故即將發生,或是其安全隱患相當突出的情況下,對施工環境、施工設備狀況以及施工人員的行為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不良因素進行預判和糾錯。要確保矯正功能的正常發揮,必須要對安全隱患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全面掌握其發展規律和狀態,運用科學的方法,制定科學的措施,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
(三)免疫
安全預警管理中的免疫功能是指對施工建設中以往出現的類型事故,進行快速識別和預判,并及時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當出現以往安全事故的危險信號或是引發安全事故的相似條件時,施工企業可以利用以往對該類安全事故的處理經驗,迅速的制定出處理措施,防止該類事故的再次發生,降低同類事故的發生概率,以此保證施工建設的安全和質量。
三、安全預警管理的構建原則以及運行流程
(一)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構建原則
在企業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構建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對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全面的利用和控制,幫助企業及時、有效的對安全事故進行預警和處理。本人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以下四點基本原則:
1、靈敏性原則
在安全預警管理系統中,靈敏、準確地反應是其必須要具備的主要特性。施工管理者必須要對與安全管理相關的環境、人員、技術、制度、設備等因素進行密切的關注,總結其發展規律和趨勢,分析其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
2、綜合性原則
對于安全預警管理系統來說,其不僅會涉及到安全技術方面的內容,同時還會涉及到管理方面的內容,只有將技術與管理有效的綜合起來,才能確保安全預警管理系統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其作用。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只有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夠保證各項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也必須要有相應的安全預警管理制度作為支持。
3、規范性原則
規范性原則是指在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構建過程中,各項指標參數都必須要設計得極為規范。只有規范的指標體系,才能保證在安全監測過程中所得數據信息的準確性,才能對這些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和利用,以獲得更準確的預判。
4、可操作性原則
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安全預警管理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是當前我國建筑行業強化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它要求管理中所涉及到的組織模式以及相關的監測指標都必須具備可操作性,要按照風險預警的要求獲取完整、準確的監測數據。
(二)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運行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設的過程中,安全預警管理系統的運行流程一般可分為五個階段,即監測階段、識別階段、診斷階段、報告階段以及評價階段。下文對該系統的運行進行了簡要的闡述;
1、預警系統通過對危險因素的監測、識別、診斷和評價,確認各項監測指標是處于何種狀態(正常、警戒、危機),然后提出相應的預控策略并及時的實施。
2、當監測指標處于正常狀態時,則需要管理人員繼續保持對各項潛在危險因素的監測,而不刻意介入預控。某些時候,在施工建設中,潛在的安全隱患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一旦人力介入,就有可能打破平衡,反而引發事故。
3、當監測指標處于警戒狀態時,預警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預控方案,并將方案交由相關部門進行審核和落實,使施工建設工作恢復正常狀態。
4、當監測指標處于危機狀態時,施工單位必須要啟動應急管理模式,立即組織應急工作小組,聯合預警部、質量檢測部、施工部門等各部門人員,制定應急管理方案,并立即實施,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安全威脅。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建筑施工建設中,安全管理是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重要內容。要做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須要全面落實安全預警管理工作,提升安全預警管理技術,加強對安全預警管理人員的培訓,確保各項安全預警管理措施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李萬慶,安娟.基于RS-SVM的建筑施工項目安全預警模型[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7(4):30-35.
[2]張明麗,姚繼濤.基于支持向量機建筑施工安全預警模型的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07(3):58-60.
[3]陳穎.基于超聲信號塔式起重機安全預警信息獲取技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
[4]許峰.建筑施工安全風險發生的主要規律及控制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1,(9):220 -221.
關鍵詞: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系統動力學模型;仿真
中圖分類號:TS2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1-5389-05
The Regulatory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LI Chang-bing,JING Ai-jia,ZHANG Fei-m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 The complexity of food production, the economic benefit groups and the failur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all restrict the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Aimed at overcoming the drawbacks of the existing food safety regulatory approach in the control of food safety risks, we build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the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by analyzing each related part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Through simulation we attempt to define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regulatory measure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policy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 words: food supply chain; regulatory; simulation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蘇丹紅”、“瘦肉精”、“空殼奶粉”到“工業鹽”、“三聚氰胺”等,引發國人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食品安全涉及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如何對眾多環節進行有效監管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關鍵。
許多學者就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議。其中,國內學者左兩軍等[1]通過對質量管理體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的不同實施力度對食品加工企業質量管理成本的影響分析,提出政府的幫助是必須的,但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強制實施高水平的QMS并不是一種好的選擇。王海萍[2]對食品供應鏈中各環節的誘因進行了分析,最后從監管的視角對食品供應鏈中風險控制機制的構筑提出建議。王有鴻等[3]通過博弈分析,研究了食品安全風險為高低兩類的情況下,公共政策法規對生產企業建立食品安全體系的監管作用。國外學者Liddell等[4]通過對全球六個主要的豬肉進出口國的追溯系統進行比較,確認可追溯系統的經濟刺激因素有利于明確可追溯系統帶來的經濟利益程度。
綜合看來,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部分的研究都局限于定性的分析,缺乏系統的論證,方案建議的可操作性差。本研究構建了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并通過仿真確定監管的關鍵要素以及具體監管措施,以便為食品安全監管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1 食品供應鏈的安全風險分析
對于整條食品供應鏈來說,主要分為生產、流通、銷售三個環節,其中生產環節是整條食品供應鏈的上游環節,包括農林業、畜牧業、水產業,這部分風險的可控程度較低;流通環節是指食品的加工、包裝、裝卸和運輸,這部分的風險是長期性風險,包括系統性風險和道德性風險,其中系統性風險是食品生產企業的工藝水平和技術條件造成的,道德風險是某些企業為增添食品賣相人為添加過量的食品添加劑造成的;最后是銷售環節的風險,這部分風險最為直接,主要是因為監管力度不夠和消費者安全意識不高造成的。具體分析如圖1所示。
2 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系統動力學建模
2.1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建模可行性分析
系統動力學是Forrester[5]教授于1958年提出的系統仿真方法。這是一個探索如何認識和解決系統問題,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信息反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之間動態關系的綜合性學科,其主要思想基礎是系統的因果關系和系統結構。
食品供應鏈監管的顯著特征是系統性、復雜性和動態性,食品供應鏈系統是一個多目標系統,它由若干相對獨立的上下游企業自主實體構成。同時,該系統處于一個動態的不確定外部環境中,其內部也隨時在不斷地調整,由此決定了食品供應鏈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系統,且其中數據不充分,某些參數或關系難以量化。而系統動力學的模型以反饋環為基礎,動態模型中的多重反饋使得系統行為模式對模型中的大多數非關鍵參數并不敏感,只要參數的估計在合理的范圍內,系統的行為模式就不會表現出不合理的偏差。因此,系統動力學有助于解決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中數據不充分的問題。
2.2 流圖分析
本研究的系統流圖由兩個流位變量、兩個流率變量和其他變量構成。以兩個流位為核心建立了兩個子系統:以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為中心的子系統和以供應鏈食品總數為中心的子系統,及以政府監管指數為中心的輔助變量群。子系統內部各變量相互影響,子系統間存在關聯關系。見圖2。
在以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為中心的子系統中,流位變量為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流率變量為供應鏈不合格食品增加量。當食品生產商、流通商、零售商分別生產、流通、銷售的食品量增大時,整條供應鏈上的不合格食品總量也必然會增加,從而將引起政府對其監管力度的加大。政府將使用各種方式來加大對食品生產商、流通商、零售商的監管力度,例如指導生產商建立相關的風險基金,完善流通環節中的可追溯體系,建立銷售環節中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制度來改善不合格食品數量增多的現象。
在以供應鏈食品總量為中心的子系統中,流位變量為供應鏈上食品的總量,流率變量為供應鏈食品增長量[6,7]。在整個食品供應鏈中食品供應給市場的增減量取決于生產商的生產量,食品加工流通量以及食品銷售的增減數量,且他們之間的增減呈正比。同時,政府對食品安全生產要求提高以后,生產商生產成本增加導致生產食品量又會有所降低。完善流通商加工流通食品的可追溯體系后,流通商流通加工的食品量會有所保留,增強對食品召回制度水平的監管也會遏制零售商銷售的食品量。因此,供應到市場的食品總量的增長情況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及相關部門監管力度的影響。
3 以重慶市為例的仿真分析
3.1 模型數據來源
模型所用數據來源于重慶市統計年鑒(2006—2011)。
3.2 模型主要方程
1)狀態變量(Stock) 供應鏈食品總量,指在一個時間段里,整條供應鏈上生產商、流通商、零售商所生產、加工、出售的食品總量之和。
供應鏈食品總量=INTEG(供應鏈食品增加量,5.571)
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指在一個時間段里,整條供應鏈上生產商、流通商、零售商所生產、加工、出售的不合格食品總量之和。
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INTEG(供應鏈不合格食品增加量,0.05)
2)速率變量(Flow) 供應鏈食品增加量,反映每一年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量的多少。
供應鏈食品增加量=(食品生產的積極性×食品生產數量+食品加工運送的積極性×食品加工運送數量+食品銷售的積極性×食品銷售數量)
供應鏈不合格食品增加量反映每一年中食品生產、加工、銷售不合格食品的增加量。
供應鏈不合格食品增加量=(不合格食品生產比率×食品生產數量+不合格食品銷售比率×食品銷售數量+不合格食品運送比率×食品加工運送數量)
3)其他變量 食品生產數量、食品加工運送數量、食品銷售數量這三個變量主要用于給模型的仿真模擬提供真實的數據基礎。
食品生產數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094),(2007,1.345),(2008,1.461),(2009, 1.683),(2010,3.009)))
食品加工運送數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132),(2007,1.253),(2008,1.302),(2009, 1.412),(2010,2.089)))
食品銷售數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169),(2007,1.162),(2008,1.144),(2009, 1.141),(2010,1.169)))
社會影響指數是一個用來衡量食品對于社會的正負面可能產生的影響的量化指標,通過這個指標,可以評價食品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社會影響指數=SMOOTH(供應鏈不合格食品總數,1)
政府管制指數是指由于供應鏈中不合格食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到一定程度,政府所采取的監管政策在數量上的反映,這個變量將用于模擬政府所采取的各種監管政策以及這些政策的推行力度。
政府管制指數=SMOOTH(不合格食品比例×0.6)+SMOOTH(社會影響指數×0.4,1)
抵抗生產風險水平=0.6×政府對生產商管制指數+0.2×零售商實施難度+0.2×流通商實施難度+0.2×生產商實施難度
不合格食品生產比率=0.6×(1-政府對生產商管制指數)+0.2×(1-生產商實施難度)+0.2×(1-抵抗生產風險水平)
3.3 仿真結果與分析
3.3.1 監管的關鍵要素分析 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地減少整個供應鏈環節中的不合格食品增長量,所以在考慮監管效果的時候著重從“不合格食品增加量”這一變量來評價。首先模擬出現行監管力度下模型運行的結果,然后再分別對生產商、流通商、零售商加強和減少監管,觀察并比對效果,根據監管的效果來確定監管的關鍵要素。
在圖3中,原型是指政府對生產商管制指數、政府對流通商管制指數、政府對零售商管制指數均為0時的仿真曲線;其他三條曲線是分別將這三個指數提高至0.2時的仿真曲線。
從圖3可以看出,在增強相同監管力度的情況下,對這三者的監管都可以使得供應鏈不合格食品數量減少。但增強對生產商監管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流通商,最后是零售商。
在圖4中,原型是指政府對生產商監管指數、政府對流通商監管指數、政府對零售商監管指數均為0.09時的仿真曲線;其他三條曲線分別將這三個指數減少至0.001時的仿真曲線。
可以看出,在減少相同監管力度的情況下,對這三者的監管都使得供應鏈不合格食品數量有所回升,但減少對生產商的監管力度使得不合格食品回升幅度最大。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不管是增強監管還是減少監管,生產商對于整條供應鏈上不合格食品數量的影響最大,說明生產商是監管的主要因素。
3.3.2 增強抵抗生產風險的預測分析 根據模型中的因果關系,可以通過增強食品生產商抵抗生產風險的方式來減少不合格食品的供應量。即要求政府增加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增加對生產商的支持,減輕生產商在生產安全食品過程中遇到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在圖5、圖6中,原型分別是指政府對生產商的監管指數為0.1時食品生產商抵抗生產風險的仿真曲線,以及不合格食品生產比率的仿真曲線。當對生產商的監管指數增強至0.2時,生產商抵抗風險的水平明顯得以增強,而不合格食品的生產比率明顯減小。說明加強對生產商的監管可以起到減輕生產商生產安全食品風險的作用,同時有利于從源頭上減少不合格食品的生產。
4 結論
課題組從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的角度,利用系統動力學的方法,對其進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最后以重慶市的實際情況為例,試驗性地論證了生產商是食品供應鏈安全監管的關鍵要素,并從生產商的角度出發,說明如何減少不合格食品的生產率,進而得出了以下結論:
重點監管生產商,其次是流通商,最后是零售商。由模型的仿真可以看出,在相同條件下,政府通過對生產商推行監管政策可以獲得最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生產商處于整條食品供應鏈的上游位置,生產商所供應的食品是否符合標準將直接影響到下游的加工以及銷售環節的安全問題[8-10]。
加強對生產商的監管有利于減輕生產商在生產環節中的風險,進而減少生產商生產不合格食品的數量。政府在增強對生產商的監管中,不僅要細化監管標準,嚴格執行監管策略,還要加強對生產商的扶持和補助。比如,增加財稅金融的補貼,幫助生產商抵抗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在重點監管生產商的同時,政府還應站在整條供應鏈的角度,致力于打造農產品安全產業鏈,扶持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領銜建立農產品生產經營產業鏈,探索建立農產品流通、加工、銷售上中下游一體化的農產品運行模式,建立起食品生產各個環節質量集中控制體系和食品質量安全責任的可追溯制度,鼓勵和扶持大型超市、餐飲、加工食品等企業建立自己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參考文獻:
[1] 左兩軍,王雄志.不同管制條件下食品供應鏈成員企業的質量管理行為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2):70-77.
[2] 王海萍.食品供應鏈的安全監管[J].社會科學家,2010(9):110-112.
[3] 王有鴻,費 威.建立企業食品安全體系的聯合監管作用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2,33(6):57-59.
[4] LIDDELL,BAILEY1.Trace ability in agriculture and food supply chain: a review of basic concepts,technologic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J].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2001,1(1): 101-106.
[5] FORRESTER J W. Industrial Dynamics[M]. New York, London: Published jointly by The M. I. T. Pres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John Wiley &Sons ,INC ,1961.
[6] 常亞平,覃 伍.食品供應鏈安全管理體系分析[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7(24):64-65.
[7] 劉 玫,吳 浪.從系統動力學視角談食品供應鏈風險管理[J].商業時代,2011(18):30-31.
[8] 趙道致,孫德奎,李昊.基于系統動力學的農產品加工業對地區經濟推動效應研究[J].軟科學,2011,25(7):72-75.
一、學校安全教育與管理異化的內涵
我國學者歐文姬將學校安全教育概括為:學校管理者與教育者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特征、心理特征、文化程度、日常生活、生活環境等各方面),對其在安全意識、習慣、知識、技能等方面分階段進行的培養和訓練。就其內容而言大致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知識教育、安全基本技能和安全管理的理論及方法的教育。學校安全教育與管理異化是指學校安全教育與管理脫離了安全教育本身的價值目標,成為教育者實現安全教育以外價值目標的工具,或者在教育內容和管理方法上發生變異而有違與安全教育本身的目的。如此,學校安全教育演變成非真正的安全教育,其“工具化”和“變異化”的異化甚至成了實現真正安全教育應有目的與功能的障礙。
二、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學校安全教育與管理的異化
安全教育的本身目的價值是服務學生,使學生具備自我安全的能力。然而,學校安全教育在轟轟烈烈的呼聲中,其目的價值卻在實際中漸行漸遠,安全教育在執行過程中在有意或無意中被異化,其表現可歸結為三個方面,即學校安全教育目的價值的工具化、學校安全教育內容的狹窄化與學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僵死化。
(一)學校安全教育目的價值的工具化
學校安全教育的本身目的價值是服務學生,使學生具備自我安全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我國中小學雖號稱踐行“素質教育”,但大多數學校仍然以考試為軸心。教授考試所考的知識,擠占非應試科目教學的時間,安全教育不是應試科目,就難以獲得師生像對應試科目那樣的厚愛。在應試教育依然強勢的教育時空中,安全教育的有無和多少常常讓位于應試教育科目的需要。可見,安全教育并非沒有自身的目的,而是被應試教育排斥了,只具有實施應試教育的一種開放時空的工具價值。由于學校安全教育被動地具有了工具價值,它的工具性價值是可以“用”,也可以擱置一邊“不用”。這直接導致安全教育“量”的不足。即使偶爾“用”,多數時候也只是為了應景、造勢、做做花樣文章,以逃避監督之眼,或獲得檢查評估通過之榮。據調查,目前浙江省中小學安全教育開展的現狀不容樂觀,開展過安全教育的中小學雖然達到100%,但安全教育流于表面形式,且僅限于交通規則、飲食衛生等方面的教育。專門開設安全教育的學校只占10%,其中有些學校只有安全教育知識方面的介紹,而且每年僅開展l~2次活動,安全教育內容非常單調,往往是老師照本宣科,學生聽了就忘。進行防災自救等演習的學校只有20%,不過大多是在汶川大地震以后開展的。在目前的教育語境下,安全教育,這個應試教育內容之外的東西,實在難免于例行公事一般輕描淡寫而過的下場,抑或曇花一現于紀念日或安全教育日。
(二)學校安全教育內容的狹窄化
學校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包含六大模塊: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公共衛生、意外傷害、網絡、信息安全、自然災害以及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每一個模塊都需要多途徑、多主題、全方位地展開活動,以寓教于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技能。但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把安全教育等同于安全知識教育,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和短視性強化了學校教育的統整性和去個性,應試教育講究知識的灌輸與片面強化,一味強調對安全知識的識記,恰恰忽視了學生安全技能的掌握和操作能力的培養。可見,安全知識的灌輸式傳授,無疑成為了應試教育模式在安全教育過程的腳注。對學生來說,接受安全教育,特別是僅僅限于安全知識的接受,不過是一種強制他們接受的自然成長過程的形式,并不能真正激發他們接受安全教育的興趣,也很難真正提高學生自我安全的能力。
(三)學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僵死化
學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僵死化主要指管理方法、措施上的僵死化。工具性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在安全教育被工具性異化后,迫于家長和社會維權意識的高漲,加之問責機制重結果、輕過程的助力,一些學校便悖于教育本意,將安全教育詮釋為“安全保證”“逃避危險”,采取一系列強制措施禁錮學生于一個給定的“安全”時空中。現實中,這種僵死化的管理愈來愈常見。例如,為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和由此而產生的經濟損失,“關起門”辦學成為很多學校規避責任和風險的一種方式。學生的活動范圍嚴格限制,以“取消活動保安全、降低標準求安全、限制范圍為安全”為由,禁止學生的春游、校外課外活動,甚至體育運動等。這種安全教育措施是以犧牲學生身心素質為代價的,追求可視的眼前安全效益。就其本質,還是應試教育的思維與邏輯。應試教育的邏輯是功利性與追求短期可視效益,并不在乎學生的安全意識、安全價值觀及其自我安全能力的提高。
三、糾正學校安全教育與管理異化的對策
通過建立安全教育綜合體系、健全學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和構建安全管理立體化網絡來糾正異化現象、改進校園的安全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安全教育綜合體系
學校開展安全教育,不僅要列入教育教學計劃,而且要明確分工,責任到人。要做到學期初有計劃、學期中有檢查落實、學期末有總結考核公布。堅決杜絕寫在紙上、掛在嘴上、貼在墻上的形式主義。要把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內容之中,使安全教育常態化、課程化。學校安全教育應既涵蓋知識方面的了解、技能方面的演練,又應有安全學習活動過程和自護自救方法的引導,還要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熏陶。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生動形象地進行安全教育。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并善于利用發生的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學生,精心組織,周密部署,面向全體學生組織開展緊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練,防患于未然。
(二)健全學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健全學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履行對生命負責的承諾,是避免校園安全事故發生的基本保障。
1 管理制度要滲透“柔性”
首先,制度的形成需要發揚民主。學校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正式出臺前,要充分征求廣大師生的意見,這樣才使得這一制度具有科學性、權威性,才易于為廣大師生所接受,使其按照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來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其次,制度的內容需要體現人文性。學校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都要與師生的尊嚴、自由、情感、發展聯系起來,使其真正成為“人性化”的制度,而不僅僅是為了束縛師生的言行。再次,制度的操作需要彰顯人性。制度管理不是僵化的,切不可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操作。要運用人性化的操作策略,關注師生的情感需求,盡可能取得師生的理解。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重點要對學生進行緊急突發事件處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識等的教育。
2 制度管理要確保“剛性”
首先,要完善督促機制。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得再好,但如果執行過程無人監督,就必然會出現人為偏離制度的約束和要求,不能真正起到約束和規范作用。如果出現工作落實不到位,責任追究不到人的情況,制度管理必然會流于形式。其次,要明確職責,細化分工。為了實現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標,校園各項安全管理制度都應明確責任人和責任部門,只有明確了責任人和責任部門,才能使各項制度做到層層分解,細化分工,使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很好的落實。再次,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和考核,使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公平、合理的執行,促進全體師生主動按要求執行,并能對現有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和補充。
近年來,在市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把非煤礦山應急管理工作做為加強非煤礦山安全基礎管理,預防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按照“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要求,強化了非煤礦山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裝備建設、救援演練和宣傳教育等工作,提高了非煤礦山應急救援保障能力,保持了非煤礦山行業安全形勢的持續穩定。根據會議要求,現將我局非煤礦山應急管理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市有采石企業24家,其中22家取得了安全生產許可證,2家正在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自去年9月份以來,由于全運會、國慶60周年、元旦、春節等大型活動或節日相繼到來,多數采石場一直處于停產狀態。在應急管理工作上,全市24家采石場每家均不少于1名專職應急救護員,并且都與市4支區域性的非煤礦山專業救護隊伍簽訂了應急救護協議。
二、應急救援工作開展情況
(一)整合力量,成立區域性應急救援隊伍。
為提高非煤礦山突發事件的救援能力,我們按照“布局合理、反應靈敏、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原則,在采石場數量相對集中的4個鎮街,對應急救援力量與裝備進行區域整合,先后成立了木石鎮、柴胡店鎮、南沙河鎮、東沙河鎮等4支非煤礦山專業救護隊伍。救援隊長由鎮副安監中隊長擔任,具體負責日常的應急救援工作,并將自轄區內采石場的大型工程機械、救援裝備予以登記造冊,較好地解決了長期以來救護隊伍少、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各應急救護隊堅持每季度召開1次由救援隊員及采石場負責人參加的會議,通報相關事故案例,學習安全規程,開展巡回檢查,協調救援演練,為應急救援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簽訂協議,明確隊企之間的救援關系。
為了激發救護隊伍的積極性,我們按照“就近結對、有償服務”的原則,積極敦促所有采石場與4支救援隊伍簽訂救援協議。目前所有22家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采石場全部于與4支救援隊伍簽訂了應急救援協議;正在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的2家采石場也于今年與木石鎮非煤礦山救護隊簽訂了協議。各救護隊根據每個采石場的規模,定期收取一定的費用,應急救援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由所在采石場據實支付。
(三)跟蹤指導,強化應急救援預案管理。
結合采石場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換證和新辦證工作,我們對全市非煤礦山應急救援預案逐一進行了修訂完善,對救援人員進行了充實和調整,進一步增強了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操作性。同時,我們組織專業人員對《市非煤礦山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了修訂,并報市政府備案,8月,被收錄到《市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匯編》。
(四)未雨綢繆,搞好救援隊伍預防性檢查。
4支非煤礦山專業救護隊結合服務對象的特點,認真組織,精心制定預防性安全檢查方案,采用到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全面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熟悉救援環境與發現消除事故隱患相結合的形式,每年至少2次派專業人員深入各采石場進行預防性檢查,重點檢查各類安全隱患、企業職工安全培訓和“三違”情況、應急預案制定和應急演練開展情況。對查出的安全隱患,及時通報采石場和鎮安監中隊,及時監督整改。對一些重大的安全隱患,則由安監中隊、采石場及專業救護隊聯合商定的安全保障措施和處置方案,報市安監局批準后,由采石場抓好落實。
(五)加強演練,提升非煤礦山應急救援能力。
為督促采石場強化安全應急救援工作,提高救援能力,去年,我們先后在木石鎮、柴胡店鎮、東沙河鎮分別舉辦了3次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活動,演練做到了組織指揮到位、資金物資到位、演練程序到位,全面檢驗了應急救援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檢驗了應急聯動指揮工作機制和處置突發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能力,鍛煉和提高應急救護隊的搶險救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