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效課堂的界定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課堂是學生接受各種語文知識,鍛煉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平臺。語文作為初中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語文課堂是否高效可以說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而由于語文學科本身的特殊性,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一直都是語文教學領域的難點以及重點,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優化方法,繼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長期以來,應試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基本上就是“我教你學,知識為本”的典型模式,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這與新課改、素質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面對低效的語文課堂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構建高效課堂已是刻不容緩。
一、高效課堂界定
高效課堂是教育者教學的最高追求,同時也是衡量教育者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全面地理解高效課堂內涵,把握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性,對于初中語文教師構建高效課堂來說至關重要。
(一)高效課堂內涵。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教師能夠利用好課堂時間,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高效課堂是衡量教學水平、效果的重要標準,其內涵包括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指教師需要將知識高效充分地傳授給學生,另一個層面是指學生需要充分掌握知識,并靈活運用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高效課堂不僅僅是教學效率最大化,同時還需要教學效益最大化,只有兼具上述兩個方面的特點,才能夠稱之為高效課堂。從高效課堂的具體表現特征來看,主要包括了少教多學、師生教學相長、學生知識掌握、能力提升明顯等。
(二)高效課堂重要性。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有利于教改目標的實現。高效課堂構建是新課改、素質教育要求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二是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可以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任務繁重,高效課堂可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更加有效地開展學習,從而騰出時間去娛樂;三是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可以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讓二者在教學中能夠有一個愉悅的交往,這樣有助于雙方教學相長。
二、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策略
針對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變低效教學模式,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從而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順利構建。
(一)做好課程導入。良好的課程導入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語文教師要想確保短短45分鐘語文課堂更加高效,需要做足課前準備活動,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一開課就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更加高效。舉例而言,課堂導入環節可以采用問題導入、故事導入等方法創造良好的課堂情境,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注重課堂互動。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學習的需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反饋,觀察學生課堂上的表現,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繼而進行課堂教學進度、方式的靈活調整,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能夠得到充分的激發。在授課形式層面,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小組討論、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來進行課堂教學,改變以往的滿堂灌、一言堂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能夠在互動中主動探究問題,尋求答案,提升其課堂學習專注度,實現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 全球教學 發展起研究
一、核心素養的界定
1.核心素養的概念
近年來核心素養成為繼素質教育后,我國教育界的熱門詞匯,2014年,《人民日報》曾開出專欄解讀核心素養,認為核心素養不能夠簡單等同于其他素養。核心素養應該是建立在學科之上。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平臺上構建的適合社會發展的品格和能力。核心素養更多地強調個人學科修養和對家、國的關愛,強調學科教育對學生社會公認價值觀的培養,正能量的引導。當代眾多教育家和學者對核心素養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界定。成尚榮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基礎。不僅注重學科的基礎。同時也關注社會發展的基礎需要。以及個人發展的基礎需求。這就使得核心素養更加具有發展動態的特性,而李小建教授則認為核心素養是建立在學科基礎之上,具有共性的認知、思辨、判斷等認知能力,同時還包括組織、管理和交往等非認知能力。
2.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我國教育界在對本世紀世界和我國未來發展進行預測后,針對未來人才培養規格提出的教育理念。教育界的專家和學者通過對核心素養的不斷論證。提出了三方面的內涵:首先,是具有學習和創新的素養,具體包括提取與批判思維的形成。解決不同情境問題的能力。良好的人際協調與溝通能力。對待傳統事物的變革與創新能力;其次,是指信息化素養,未來世界是信息世界,對信息的處理和把握程度是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素養。具體包括媒體素養、數字處理素養、通信發展技術等;最后,是具有良好的職業和生活素養。具體包括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對自我職業規劃的能力、社會責任感等。
二、構建“核心素養”的壘球教學課堂
1.整合高效資源、形成核心課堂
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整合提煉教學資源,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育能力。為其走向社會和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建立在高效n堂基礎之上。而高效課堂的建立則是在對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培養基礎之上。由此可見要想構建具有核心素養的高職體育課堂,必須從整合高效資源、形成核心課堂這方面人手。高校的壘球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壘球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此外,通過壘球運動還要塑造獨立自主。頑強拼搏。具有一定抵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這使得高校的壘球教學目標不再是一維目標。而是呈現出三維多級目標。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達到這些目標。就需要整合最優秀的壘球教育資源。并對其加工提煉,形成課堂的核心內容。這些資源不僅指教學內容和手段,同時還包括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
2.形成“大”體育與“微”課堂
要改變人們對體育運動認識上的偏頗。當學生和家長提及體育教學時候,更多的時候是將其看作課余文化和休閑娛樂活動,完全忽視了體育的教育功能和價值,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出,使得人們對體育有了全新的認識,形成了一個“大”體育的觀念。而這一觀念的形成。正是建立在核心素養培養的理念基礎之上。
田麥久教授在北京體育大學報告會上曾經指出,中國高校的體育教師已經習慣了傳統“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模式,而缺乏將“知識與技能”轉化為素質和能力的橋梁,而核心素養的提出恰恰解決了這一瓶頸問題。理念的實現需要建立在有限的課堂當中,在有限課時的壘球教學中,實現高校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根本變化。需要高校壘球教師結合壘球運動的特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大”體育和“微”課堂的統一與整合。
3.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形成特色課堂
“核心素養”的提出是繼素質教育理念后的教育界的又一全新理論研究成果,是素質教育的凝練與升華。理論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和完善。高校壘球教學采用“核心素養”為理論指導。必然就需要構建具有這種理論導向的特色課堂。而特色課堂的重要環節之一便是特色的教學內容。高校壘球教學需要與時俱進,與國際大學體育教學接軌,同時還要立足高校教育的本身特點。重新構建高校壘球教學標準。此外,充分利用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俱樂部,在壘球課上教學和課外活動中不斷滲透體育核心素養的價值觀,通過課堂教學、課余活動、課外俱樂部等平臺,吸收最為優秀的壘球資源,采用最為適合的教學方法,因地因時制宜形成最佳的教育資源。不斷將體育核心素養滲透給學生,增強高校學生“大”體育的觀念,形成特色壘球教學課堂。
4.強化體育教學的實用性。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
高校體育教育培養社會基礎實用建設人才。對我國未來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體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教育學科,應重視體育教學的實用性,通過壘球教學增強高校學生的身心素質,為其將來步人工作崗位奠定身心基礎。同時高校的體育教學還要注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
一、高效課堂核心概念的界定、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高效課堂研究”就是根據學生課堂學習內容與學生組成實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課堂教學時間和課堂教學活動劃分為三個部分:即課堂上20%的時間為老師講解、引導、點撥時間,70%的時間放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10%的時間讓學生對當堂課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落實、深化、提高。
評價課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的。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而課堂能否高效的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在于教師研讀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于教師對教學的科學規劃,在于教師對教學材料的精心取舍與提煉,在于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出學生能高效自主學習的活動抓手,在于讓學生既能進行長時間的充分實踐活動,又有大量的知識積累,老師又能不失時機的引導和提升,使得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
高效課堂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它緊扣“教”與“學”,真正實現了“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轉變。圍繞自主、合作、探究,詮釋“師”與“生”的關系: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實現師生相長。高效課堂是教書育人的完美體現。
二、高效課堂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一)高效課堂的研究目標
1.高效課堂研究核心在于“授人以漁”,讓老師走下講臺,實現教師“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讓學生和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高效學習,最終實現終身學習。“我的課堂我做主”,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創造權還給學生,將“講堂”變“學堂”,將“教室”變“學室”。
2.為了配合高效課堂的順利推進,我們需要研究學生高效導學案的編制,為學生在課堂上的自學、討論、展示、交流、鞏固、提高提供一個“線路圖”,利于學生“按圖索驥”,保證學生學習目標確定,學習方法得當,學習過程科學,學習效果高效。
3.推進高效課堂,“不為課堂而課堂”,而是借助課堂這個主陣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走出“題海+時間”的應試教育的泥沼,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進取,因此,高效課堂要研究“班級自治、自主發展”背景下的新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
(二)高效課堂研究內容
1.通過調查研究,掌握九年級課堂教學現狀,針對現狀和問題開展研究,力求研究成果更符合本年級的實際;
2.高效課堂的特點以及相關的理論支撐;
3.新課程背景下高效課堂的要素,形成顯性評價指標;
4.形成學科、年級和課型的高效課堂模式;
5.高效課堂與提高教學質量相關性分析。
(三)高效課堂的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研究目標:探索形成一種有特點的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努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該模式體現了學生自學探究、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精講多練、當堂鞏固的和諧教學理念,便于教師操作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課堂有效學習時間延長,合作、思維、交流、表達等綜合素質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實現了理想的“高效課堂”。
三、高效課堂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研究思路:以現代教育理論、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第一線教師為主體,以專家指導為紐帶;強化過程研究,注重階段成果;借鑒相關課題研究的成果,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創新
高效課堂的內涵是什么?顧名思義,高效課堂指的是在單位時間內取得較高的教學效率,最優的教學效益,最佳的教學效果,它的表現是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家長開心。
高中的思想政治課雖作為高中的必修科目,但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傳統的主科包圍下,它教學的環境可以是在夾縫中生存,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知識量大,對學生能力要求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覺悟要求突出,學生在依靠短時間的突擊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績。因此政治思想課在如此的環境要突破重圍,必須打破傳統的以犧牲老師的體力為代價來換得學生成績的進步與提高的教學方式,簡言之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布置,學生訓練,教師規定,學生完成,一切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學生完全是在教師的指令下學習,缺乏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青年作家寒韓在他的博客中寫到“思想政治課內容枯燥,編寫乏味,觀點虛偽,文筆干澀,不如改上游泳課,提高學生的求生能力”。此觀點有偏激之處,但也有令當代的中學政治教師進行深刻思考與反思之處,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怎樣才能做到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覺悟的提升的統一,使學生得到全面,持續,健康的發展。
筆者認為轉變教學方式是政治教學過程中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只是會讓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知識的容器,教師則成為知識播放器。傳統的課堂教學只是一種單一,直線化的知識灌輸式,而高效課堂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提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學會學習的能力。
高效課堂的高效是怎么理解呢?諸如高的效率,高的效果,高的效益,高的效能等等,傳統觀點認為,要打造高效課堂,指的是課堂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優化,效果最佳化等。筆者認為,效率是效果的前提,沒有效率的效果教學那是低效,甚至是無效教學,效果是效率的或然性結果,效果一定要建立在效率的基礎上,有效率未必能夠做到有效果。
在長期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效果的衡量與體現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在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課堂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高效的收獲是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良性互動,這種互動會不斷促使教師自己進行教學反思與總結,為以后的高效提供了理論基礎。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巧妙設置教學情景,使得學生得以充分調動他們思考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這樣的效益遠比自己課前定的內容豐富得多,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產生良性的互動,使得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資源豐富,提高課堂的把控能力與應變能力。學生學的收益則是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接受的是教師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可持續性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學習境界,這樣教學的效益是長遠的,持久的,永恒的,這樣的效益應該是師生雙贏。效益的特征則是“顯”,然而事實上教學效益最大化不可能在某堂課顯現出來,更多還在隱顯現,在長期的教學中逐漸顯出來,正所謂“十年數木,百年樹人”。
筆者在長期實踐中認為,高效課堂的高效應該把它定為“效應”,“效應”一詞是指某種動因或原因所產生的一種特定的科學現象,通常以其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諸如“馬太效應 ”“蝴蝶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等等。“效應”一詞來解釋高效課堂的高效,可以避免用效率,效果,效能,效益的單一性與片面性。
高效應的特點是一是全面高效, 全面高效指的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高效。學生不僅擁有較高的知識,而且提升發現,分析,理解,應用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覺悟與境界。二是全程高效,學生從課前的預習,課中的聽講,課后的練習都是高效出色地完成,以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收獲。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合作的意識,共享意思增強。三是全員高效,它的目標是不求每人成功,只求每人進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充分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學會學習,打造自己的學習能力,正如有學者說高效課堂對學生而言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讓各類不同的學生以高效的方式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
高效課堂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它是一種理念,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只有立足平時教學,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前進。讓高效課堂成為我們教學最大行動指導與目標,只有當我們把每堂課都當作藝術品來精雕細刻,精心打磨,高效課堂的春天一定會來臨。
參考文獻:
[1]劉金玉.高效課堂八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一、選題要與時俱進,具有引領性
引領性指的是能引領教師的精神世界和價值取向,讓教師的精神世界變得崇高寧靜。教師是以教書育人為天職,以培育學生的美好心靈為己任,以培養積極向上的未來人才為工作中心。教師既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情感。這就要求教師自身要情操高尚、思想純潔。但教師同樣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社會客觀存在的價值取向多元化、利益訴求多樣化,一定會沖擊教師固有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特別是對經濟利益的過分夸大,用經濟杠桿來衡量人生價值,導致少數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失衡。在這樣的情況下,教研員就必須對自己的工作對象和研究對象高度負責,對教師的精神世界實施積極干預,用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去影響教師,用自己奉獻事業的精神去激勵教師,用自己熱愛教育的理想去鼓舞教師,用自己淡泊名利、追求事業的人生價值取向去感染教師。正如愛因斯坦所言: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越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
二、講座的主題要鮮明
鮮明的主題是指講座中心明確,重點突出,能讓聽者知道你所要表達的中心目的,不會產生歧義,特別是回到基層后可操作性強。針對不同的教研員,講座的效果是不同的,就拿主題要鮮明這一點來說吧。前些天,我們課題組的成員傾聽了15位清河區“我要學――三段一思教學模式”課題實驗教研員的專題講座,效果就迥然不同了。先舉一個例子吧:2011年11月16日,中學歷史教研員的一個講座――《深入反思,打造高效課堂》,這是三段后的一個內容。這名教研員抓住一個環節――反思這個中心,圍繞它展開講座,從什么是反思、反思對一線教師有哪些好處、反思的類型(個體反思、教師集體反思兩種)及其方式、教學反思的內容等五個方面來進行,讓人一聽就有明白,回校后教師工作起來有如虎添翼的感覺。講座中不乏有一些教育教學的實際例子,可操作性較強。2011年11月29日,美術教研員的講座――《高效美術課堂的足、巧、活》,教師、學生的準備要足;課堂教師演示要巧;課堂教師的評價要活(全程式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形式)三個方面講座,起到了高效講座的功效。2011年12月2日,又聽了一節小學數學學科的教研員講座――《構建小學數學學科高效課堂模式暨“我要學――三段一思”教學模式的研究》,教研員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講述:清河區小學數學學科“我要學――三段一思”課題的界定;省內外研究狀況及研究背景與現狀;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研究內容;實驗模式即“三段一思”等。脈絡清晰,語言準確,實例可借鑒,符合一線教師的心理,可操作性強,易受教師的歡迎。
三、講座要凸顯教研員的五種基本品質
熟練課堂教學能力的品質;組織與交際能力的品質;教學與理論指導能力的品質;教學反思與理論歸納能力的品質;做學術的能力與文字語言表達能力的品質。
一、高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背景與目標
1.語文新課程改革期待著高效的閱讀教學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在高中語文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向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2.高耗低效的教學現狀呼喚高效的閱讀教學策略
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兩種傾向:一是抱住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從字詞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課堂教學中低效或不講成效的現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學中重復機械性的、填鴨式的現象隨堂可見,公開課中表演型的、虛假的演戲愈演愈烈。二是對語文課改理解出現偏差。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接受了比較前沿的閱讀教學信息,并將之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如閱讀感悟、探究性閱讀、個性化閱讀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實踐研究。
3.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目標
以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困惑和難點作為研究對象,以高中語文教學的閱讀教學整體規劃,以及具體辦法為研究目標。
二、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內容
(一)高中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概念的界定
1.關于“高效閱讀”:高效閱讀指以盡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閱讀效果。閱讀的高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蘊。(1)高效果:指對閱讀活動結果與預期閱讀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2)高效率:閱讀活動是一種精神性生產活動。閱讀效率可表述為:閱讀效率=閱讀產出(效果)/閱讀投入,或閱讀效率=高效閱讀時間/實際閱讀時間;(3)高效益:指閱讀活動收益、閱讀活動價值的實現。即指閱讀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閱讀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評價。
2.關于“閱讀教學策略”:“策略”,指為達到某種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學中指教學活動的順序排列和師生間連續的有實在內容的交流。“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具高效率意義的特定的教學方案。
“閱讀教學策略”,是指運用語文教學的一定手段,遵循閱讀的一定規律,教師通過教學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要求意識,掌握和運用恰當的策略來完成閱讀任務,從而形成監控策略運用的能力。如果說,閱讀興趣關注的是“想不想讀的”問題、閱讀方法關注的是“怎樣讀”的問題,那么,閱讀策略關注的就是“為達到閱讀目的、應當采取何種閱讀方法、按怎樣的步驟來讀”的問題。它的理想狀態是:學生拿到讀物,能夠自覺確定閱讀目標、靈活調用閱讀方法、高效監控維持閱讀過程、最后能夠對閱讀效果作出客觀評價。
(二)高中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內容
1.從宏觀角度出發,歸納“五步閱讀法”
第一步:初讀,了解相關資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釋、文體等。以知識識記、積累為重點,有社會、歷史知識、文體知識 。
第二步:通讀,梳理文章思路。第三步:解讀,理解重要詞句的意義或作用。有表層義、語境義及作用分析。第四步:賞讀,鑒賞評價文章的內容與藝術手法。知識要求,識記常見寫作手法的定義及其作用。第五步:悟讀,由文章生發見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見解、模仿與創造。
2.從閱讀思路角度出發,梳理思維路徑
與五步閱讀法環節相匹配,每一個能力點的訓練我們都尋求其思路與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有路標可尋,有臺階可登,提高閱讀理解的準確性。
含義理解法。文中重要詞句的理解是體現閱讀能力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經常遇到的難點。常常耗時多,錯誤率高,直接制約閱讀的效率。
探究評價法。閱讀中的探究活動,可以評價人物性格、行為、作者觀點,可以是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見解。雖然帶有很強的閱讀者的主觀傾向,但解答時還是要從分析文章客觀的情景出發,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判。我們給出的思維點是,文章觀點與時代背景的交叉點,與現實生活的交叉點,引導學生去探究其合理性,發表自己的觀點。
到了初三,每所學校都在為打贏中考之戰做準備。但是,初三語文復習課課堂模式往往很陳舊,師生之間交流方式過于單一,情感交流有限,復習內容大量重復,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教師教學陷入被動,語文復習成效甚微。
復習課的主要任務是鞏固所學知識,并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課不僅需要老師老曲新翻,舊調新彈,更需要實現復習的高效。所謂“高效”是指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每個學生都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到學校上學,不僅為獲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應該是獲得多方面的學習能力,學會思考。”高效復習就是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收獲知識,培養習慣,提升能力,促進成長。
二、初三語文高效復習的策略
1.建設高效課堂模式,有的放矢
奧蘇伯爾稱:“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我們的教學必須以學定教,語文復習高效課堂模式可分成五步:先學―合作―展示―精講―拓展。
先學:根據復習知識點、能力點事先做好導學案,提前1~2天下發,學生獨立完成,課前老師批好全部導學案。
合作:根據導學案組長領銜有規則、有計劃地開展合作探究。小組內選人記錄問題,包括:共性的問題,規律性的問題,富有典型意義的問題,易忽視的問題等。
展示: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投影儀成果展示;學生隨機上講臺當小老師;組內或組與組之間的互助式的回答等等。
精講: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語文老師進行針對性講解,無疑不教。
拓展:根據課堂生成的疑問和存在的知識漏洞,選擇有針對性的當堂訓練。
2.構建活力課堂,成立學習動力小組
(1)建立學習動力小組的依據。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兩條基本理念。課堂是否有活力,取決于學生的課堂表現。杜威說:“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自主的活動,包括腦的活動和手的活動,只要有可能,就讓學生通過做而學。”高效課堂就是要轉變少數人發言的傳統課堂模式,調整學生聽課的狀態,讓每一個孩子都自覺地動起來,在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中求知,成長。
(2)具體操作。
每班分為若干組,每組6~8位學生為宜,小組建構要充分體現“男女比例協調、成績優劣互補、性格差異合理”的原則,同時要選好組長。語文課座位安排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都要創設組名、編寫組歌、制定組規,并明確分工。以組規為例,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發言最好讓平時沉默的孩子先開口,讓成績偏弱的學生先發表見解,討論不能游離話題等等。
(3)解決好幾個問題。
一是關于小組評議表的制定。內容包括小組獨立思考、參與程度、質疑問難、階段檢測、自我反思、整改措施、小組評定等。根據這些內容語文老師制定好表格,每天填一次,每周五上交語文老師。
二是關于小組評定和考核。為了增強小組長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我們專門開展了隆重的“笑臉”佩戴儀式,每個組長胸前佩戴一枚“笑臉”徽章,儀式中最重要的程序是組長在講臺前站成一排,右手握拳,左手放在“笑臉”下方,斗志昂揚地向全班同學宣誓:“我熱衷于為同學服務”。教室文化布置也專門開辟了一方語文高效課堂表彰園地,學生們把它取名為“奮斗的足跡”,人人上榜,個個都有收獲榮譽的機會,根據小組長和我的記錄一天一小結,一周一表揚,把學生們獲得的各項榮譽,用語文專用“笑臉”刻章神圣地在自己的格子里蓋上一個個笑臉。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好: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三是教師扮演好“組織者”的角色。小組合作交流能幫助組員解決很多問題,鍛煉表達能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節省課堂時間。但實踐告訴我們,語文復習中的有些問題必須由老師點撥引導,這就是復習模式中的“精講”環節。“精講”的內容從何而來呢?需要教師做好組織者的角色,做到四“勤”:腿勤、手勤、耳勤、腦勤。
三、初三語文高效復習需要注意的問題
1.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前,教師必須對導學案完成情況做書面記錄,寫好點評。對共性、規律性、易忽略的問題提前做好詳盡備案。根據知識漏洞選擇好拓展復習訓練資料。
課堂合作交流時組員必須具體說出自己的解題思維的過程及出現思維障礙的原因。組長學會耐心傾聽,教師及時點撥,作必要的提醒。
德國學者福利特納認為,教育即“意義的生成:教育即不斷以新的視界取代學生原初視界的過程。”語文教師必須對重點、難點要講透講深。發散學生思維,激活學生思維,在運用知識審題、解題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建立起自己的智能體系。
2.處理好組長與組員的關系
組長是高效復習課堂的核心,課前課后的輔導必須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課堂合作探究強調“人人參與,弱者優先”的原則;組長要耐心仔細地幫助組員解決問題,課后及時在評議表上記錄組員的當堂復習課的語文學習情況。對表現進步的學生要進行組內表揚,佩帶笑臉,對表現退步或持續不前的學生組長要幫助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處理好復習導學案和課堂活動的關系
近期,筆者有機會參加市骨干教師示范課的觀摩活動。我的總體感覺是骨干教師的課堂教學教風樸實、訓練扎實,為普通教師樹立榜樣。但審視發現,不少骨干教師為了彰顯自身解讀文本的深度,顯示教學功力的純熟,在課堂教學中有隨意拔高目標而導致越界現象的出現。這一現象值得廣大一線教師引以為戒。
一、閱讀教學中常見的越界現象
1.隨意添加語文知識
語言學習有自身的規律。學習主體只有在經歷大量的言語感知實踐,形成了一定的語言能力之后,才能收獲相應的語言知識。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反復地感知大量的語言材料,夯實他們的言語能力,一般不應直接傳授、講解純粹的語文知識。但有些教師無視語言學習規律和學生的實際,堂而皇之地將語文知識引入課堂,致使閱讀教學應有的情感意蘊頓失。比如,有些教師將通感、頂針等修辭手法引入課堂,有些教師將古詩中的平仄押韻知識告知學生,甚至是低年級學生,還美其名曰“豐富學生積累”。
2.肆意拔高思想認識
文本由具體的語言文字符號組成,字里行間蘊藏著深刻的主題思想和豐富的人文價值。教師在教學文本時,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生活實際確定教學的范圍和深度,以有效提升語文教學的人文價值。但不少骨干教師盲目相信學生,對文本進行無限度的開發、挖掘,以至于教學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實際,課堂死氣沉沉。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珍珠鳥》一文時,模仿郭初陽老師的經典課例,將文本的解讀核心定位于“囚禁自由而不自知”。殊不知,郭初陽老師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具有較強獨立自由意識的中學生,而對小學四年級學生大談“自由意識”似乎為時尚早。結果,學生不知所云,其效果可想而知。
3.盲目引入學習策略
文學是語文的高級形式。小學教材大量地選入了詩歌、散文、小說,甚至戲劇等文學作品。在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前三個學段中并沒有直接指出“文學作品”,從第四學段才開始涉及。但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完全將文學作品鑒賞和評論的方法引入小學閱讀教學中來,課堂中諸如“形散而神聚”“一切景語皆情語”等純文學類的語言不絕于耳。這種純文學層面的教學策略完全遮蔽了“語文姓語,小語姓小”的界定,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莫名其妙,無所適從。
類似以上的教學越界現象在當下語文課堂中絕不在少數。這些越界現象沖淡了語文學科本體教學價值和學段應有的教學內容,嚴重占用了課堂教學時間,給學生的課堂學習造成巨大的壓力,導致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意識下降。而造成這些越界現象的原因在于教師缺乏三種意識。如何喚醒這三種意識,則成為改變這些現象的重要策略。
二、探尋有效遏制越界現象的策略
1.強化課標意識,避免教學行為隨意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教育部出臺的關于指導語文教學、考核語文教學的最高指導性綱領,是語文教師從事語文教學最有力的指導精神。因此,任何一項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以課標精神作為基礎,遵循課標理念,踐行課標精神,這應該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樹立的意識。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性質定位、總體目標、分段目標以及實施建議都作出明確的界定。語文教師只有深入研讀課標中的相關精神和要求,才能真正為自身的語文教學實踐行為尋找到理論認知的源頭。
例如,執教《蒲公英》這篇童話的第一課時,如果在深入研讀課標后,教師可以綜合“三年級”“童話”“第一課時”這三個要素將目標定位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寫文后的生字、初步感受童話文本的特色,將教學時間更多地讓學生朗讀課文、寫好生字上。這樣的教學真正契合課標對第一課時和第二學段的教學目標和建議,吻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實現課堂效益的高效增長。
2.強化全體意識,避免效益提升個別化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這是毋庸置疑的。課標中也一直強調語文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全體學生素養的提升”。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務必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意識,一切教學目標的制定都要以學生現有的經驗儲備和知識能力為基礎,一切教學內容的擇取都必須以學生真實的生活實際為起點,一切教學策略的確定都必須以學生已經具備的技術能力為基石,將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決定語文教學質態的重要尺碼,從而有效防止越界現象的發生。
如教學《牛郎織女》,教師要求學生讀懂民間故事的情節,感受典型人物的形象,品析作者質樸的語言風格。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憑借自身的能力和基礎順利達成教學目標,但也有部分學生讀出了制度和愛情的內涵,則屬于學生自主閱讀下的個性化體悟,教師應該尊重,但不必拓展。
3.強化教材意識,避免語用實踐泛濫化
陶行知說:“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語文課程的覆蓋面很廣,語文實踐活動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但課本是根據課標精神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有序而科學編排的,應該成為學生踐行語用意識的第一選擇。因此,教師要進一步強化教材的使用意識,課前充分研讀教材、課中積極運用教材、課后高度拓展教材,在文本資源開發過程中明確目標、確定內容、選擇策略,使得教材的效益進一步擴大化、高效化,實現教材使用的增值。
[關鍵詞]教學策略 教學實效性 理論知識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0-082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這是一個永恒的課題。筆者認為,高效課堂的打磨需要有效對接三個方面,其一,是教師已有的數學知識與當下數學教材的關系,即上位知識;其二,是教材知識的內在理論支撐,即理論知識;其三,是學生在建構新知時所具備的已有儲備,即學生起點。實施課堂三個對接,才能夠實現課堂的高度、深度和準度,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對接上位知識,提升課堂高度
上位知識,包括了所學內容的知識源頭,也涵蓋了教材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接上位知識,幫助學生建構系統的知識結構,提升課堂的高度。
例如,教學“因數和倍數”時,對于最小的偶數到底是多少這個問題,很多教師都存在著爭議。有的認為能被2整除的數就叫做偶數,0能被2整除,因而最小的偶數就是0;有的認為在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里,自然數是非0的,因而最小的偶數應該是2。如何從爭議中辨析問題,幫助學生建構系統的知識,這就需要從上位知識入手。根據國際數學協會的規定,0為偶數,我國在2004年也規定0為偶數,同時,0既是正偶數與負偶數的分界線,又是正奇數與負奇數的分水嶺。這個知識在小學階段是如此,但到了初中階段,因為出現了負數,因而0就不能作為最小的偶數來界定了。通過對上位知識的梳理,教師就能夠發現,其實這個問題根本沒有討論的價值和意義,這樣就可以讓課堂困惑少了很多。
由此可見,借助上位知識,教師可以從宏觀上建構數學體系,有效規避不必要的數學問題,從而增強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二、對接理論知識,提升課堂深度
對于數學知識而言,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同樣,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也是蒼白無力的。教師要把握的是知識背后的理論,只有理論和實踐結合,才能凸顯數學本質,提升課堂教學的深度。
例如,教學“認識方程”時,為了讓學生建構方程這一數學概念和數學模型,我依據建構主義理論,從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入手,設計了猜年齡的教學活動:“現在我們來猜一個人的年齡:(1)老師的年齡減去20歲后比他還要大。(2)老師的年齡減去30歲后比他小;(3)老師的年齡減去25歲,正好和他的年齡相等。大家想一想,如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這三種關系?”學生列出三種關系式x-20>y,x-30
以上教學,教師借助建模思想,將實際問題轉化為一個數學問題,抓住方程的本質,重視模型的建構,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模型建構的過程,提升了課堂深度,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能。
三、對接學生起點,提升課堂準度
有教育家曾經指出,課堂教學的關鍵,不是教師要教什么,而是弄清學生知道什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只有找準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的起點,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突破教學難點。
例如,教學“認識角”時,針對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教學難點,我進行了學情調查,設計了課前問題:
學生的錯誤率非常高,主要原因是學生受到了比圖形大小的影響,認為角的大小是要比誰更長,誰更高。我以此作為教學起點,尋找學生比角的大小的生活經驗,比如從手指之間的“張口”這個生理現象入手,體會張口的大小,由此感知角的大小比較,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張口的大小和兩邊的長度沒有關系,由此為教學比角的大小做好準備。
以上教學,教師從學生的學情入手,找準教學起點,并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尋找突破口,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準度,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