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善于營造氛圍,激發創新思維
教育新理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賞識學生,要以積極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育人如同種植一樣,種植需要空氣,育人需要環境,需要活躍的、文化的、創新的氛圍。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起學生的內驅力,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樣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于求異的良好的學習心理,孩子的創造的火花才能迸發出來。小學英語是起點,教師在教學中更應注重激發創新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優化英語教學環境,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讓英語同漢語一樣,從生活中來,又回歸于實際運用的語言工具。使學生樂于參與,樂于競爭,樂于學習,從而充分調動其積極主動性。
例如,在練習Is this purse yours?這個句型時,教師手里拿著一只里面鼓鼓的漂亮的錢包,一邊走進教室一邊問:“Whose purse is it?Is this purse yours?”這時學生很好奇,都想知道這只錢包是誰的。于是,就讓學生去找它的主人,學生拿著這只錢包去問其他人:“Is this purse yours?”
教師還可以利用插圖來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插圖是語言的形象再現,語言是插圖的理性表述,只要學生能勇敢地站起來回答問題,教師都要予以表揚。
二、創新思維離不開想象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有位名人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因素。想象力能為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讓孩子思接千載,意騁萬里。讀書學習有兩個方面,除了學習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創新能力,知識不過是材料,培養創新能力比積累知識更重要。要培養思維的獨創性,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形體語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例如,在練習句型Which is the way to……?時,教師可以出示一幅圖,圖中有兩個小朋友在問路對話,其中一個手里拿著一幅交通圖,請學生根據圖畫的內容編一段對話。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想象,編成各種對話。
在教Apples are sweet。Grapes are sour。就盡可能利用形體語言來演示。吃一口蘋果表示很高興的樣子,吃一口葡萄捂著臉表示很酸的樣子。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老師講的意思。接著可以再要求學生說出有哪些水果是甜的,哪些是酸的。
在練習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句型時,教師可以畫一個動物園,里面有各種動物。讓學生們想象他們在手拉手參觀動物園,兩人一問一答:“Do you like pandas?”“Yes,I do。”“Do you like bears?”“No,I don’t。”……或者讓一學生充當小記者,去采訪其他同學都喜歡什么。這時學生們都非常高興,一個個爭先恐后地要做小記者,去了解其他同學的喜好。
總之,教師應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中注意發掘一切可以調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因素,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三、創新思維的形成需要教學新理念
期末考試剛結束,三年級語文試卷有一題讓學生用“弟弟的臉像……”寫句。這個題考試前在年級出的復習卷上做過,有的老師怕學生寫錯,將答案統一為“弟弟的臉像紅蘋果”,有的老師鼓勵學生寫新穎的句子,學生寫“弟弟的臉像猴子屁股”“弟弟的臉像烙鐵烙過”“弟弟的臉像烤羊肉串”……糟糕,“猴”“烙”“烤”三個字寫錯了。于是,一個紅叉,這道題的分被扣掉了。
作為學校教科室主任,我意識到這種評判不妥。我對老師們說:寫像“蘋果”這樣老掉牙的話得全分,而像“猴子屁股”“烙鐵烙過”“烤羊肉串”這樣有創意的話,卻因錯字得零分。這似乎是對因循守舊的獎勵,對敢于創新的懲罰。后者雖有錯字,但多么有想象力、多么有靈性,我們難道不應該保護嗎?
地球人都知道,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由此來看我們的“填鴨式”教育,雖然填出了“像蘋果”這樣的得全分的句子,但實則抓錯了重點。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二、不全是應試教育惹的禍
老師們聽了我這一番話,說:“何主任,我們也知道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但應試教育只認分數,分數只認正確的答案,才不管是老掉牙還是有創意呢!”
我說,老師們,應試教育的確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中國教育的解放必須從解放孩子的好奇心開始。但我們卻不能因此把責任完全歸咎于應試教育。其實,許多發達國家都有考試,像日本、韓國比之我國似乎更甚。但同樣是考試,出題的方式卻不一樣。我們重知識的考核,人家重能力、想象力的考查。我們常常因一句精彩的、充滿靈性的語句中有一個錯別字而判錯,導致學生中規中矩,不敢創新、不敢想象,寫一些十拿九穩甚至十拿十穩的語句,寫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語句。表面上看我們讓學生贏得了分,但實際上卻讓學生輸了想象力和創新意識,讓國家輸了未來。
作為語文老師,有責任注重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并保護之。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發展人的內在力量,使其經過鍛煉,能人盡其才,在社會上贏得他應有的地位。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獲得積極的體驗。我們要尊重、寬容學生,特別是要善待那些有求異思維的“異類”學生,加長他們學習的“助跑線”,讓他們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觀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才能悉心呵護學生的獨特理解和體驗,促使其茁壯成長。
三、提高想象力有妙招
有什么具體的做法來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呢?就閱讀課來說,常用的招是“補白”,就作文課來說,常用的招是“想象作文”。如何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切實將“提高想象力”的主張落到實處呢?想象作文教學有哪些實踐形態呢?這些張祖慶在《還兒童一片牧養想象力的草原》一文中已有詳細論述,就不再贅述了。這里我要強調的有兩點:
1.引導學生多讀科幻小說,多看科幻片。縱觀小學語文教材,科幻方面的文章似乎沒有,科普小文倒是有。這就好像我們的影視行業,老是“吃老祖宗”,成天放的都是宮廷、抗戰、武俠戲,凈是朝過去開發。有的國家沒老祖宗可“吃”,就打開想象的大門,暢想過去與未來,思維的觸角伸到了百億年前或百億年后,伸到了宇宙內外。作為語文教師不能數典忘祖,但也不能總讓學生盯著上下五千年。多給學生推薦些科幻小說、科幻大片,可以彌補語文教科書的不足,對提升學生的想象力的很有好處的。
2.培養學生文學的思維。我曾經以“雨”為話題,問雨為什么降下來?學生最開始說云怎么怎么樣,我說那是科學的思維得到的答案,如果用文學的思維,就會有無窮的答案。結果,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有趣極了:逃學了、下來看奧運、離家出走、云娃娃得了冠軍激動得哭了、花姐姐邀請它做客……
一、在教學中通過活動訓練學生想象力
教師在課堂中組織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不能“反客為主”,給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留下足夠的空間,也為學生提供自己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揮無拘無束的想象。在教學“四年級上認識大數”時,我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組織學生討論:十萬學生大約是多少個班級?大約相當于我們這樣的學校多少個?十萬張紙大約有多厚與建筑物比呢?十萬步大約在200米的跑道上跑多少圈?……這些活動是通過各組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加以討論達成共識的,在學生討論時,教師不能置身事外應及時地給予學生以提示,同時對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予以肯定,對所有以小引大、以少引多的想象邏輯予以表揚。
二、在教學中設計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1.多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在課堂上要精心設計學生活動,讓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問題,鼓勵學生用多種答案回答問題,啟發學生想象。比如,在教學圖形的旋轉與平移這課時,我試著這樣創設問題的:給定學生一個基本圖形,讓學生通過旋轉或平移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同時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涂上顏色。這類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都踴躍地投入到活動中并能積極而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學生的想象力也就在這樣的一點一滴中慢慢得到了培養。
2.在解決問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常常這樣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任意提問題,可能在我們的知識范圍內沒法解答,但沒關系,你只要能想象得到就可以問。”
例如,六年級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對此情景,我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等問題。我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提出不同的有價值的問題,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這樣一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的同時想象力也有了發展。
三、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培養想象力
小學生都喜歡動手,但是教師如何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加以引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至關重要。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想象。例如,在教學教梯形面積公式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前面我們學過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從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積,現在大家想一想,能不能用兩個同樣的梯形拼成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呢?進而得出體形的面積公式呢?”提出問題后,我先讓學生想象,然后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講完了這種方法之后,我再引導學生想象:“平行四邊形面積可以轉變為長方形面積來計算,梯形面積能不能變為學過的圖形呢?”我讓學生展開思維進行想象,然后再動手驗證,通過驗證發現梯形完全可以轉化為三角形,然后通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這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翱翔,是培養想象力的極好訓練方式。
四、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培養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同學們,為什么自行車的車輪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想象一下騎這樣的車會是怎樣的情景嗎?如果自行車的車輪是橢圓呢?”學生立即展開想象,一邊想一邊說:“那會顛簸得很厲害。”有的學生甚至做起動作表演來了。學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課件動畫:一個騎著車輪是橢圓的自行車的人,在馬路上被顛簸得狼狽不堪的滑稽情景。我通過這一活動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借助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想象力變得更加豐富。
五、在教學中利用創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我們知道,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有創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拓寬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在應用題教學中做了大膽嘗試:將應用題枯燥無味的文字敘述,通過假設改編成相關的故事情節,引導學生從這個故事情節中所產生的某些結果出發,一步步地推想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或必備的條件,從而找到解題的方法。
比如,在教學六年級“雞兔同籠”時,雞和兔關在一只籠子里,它們有20個頭,有64只腳。問雞和兔各有多少只?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哈利波特,手里拿著一根魔棒。魔棒一揮,這20只動物就發生了變化,所有的雞全都飛起來——停在空中,所有的兔全都舉起兩只前腳站立起來。”學生笑了起來,聽得很認真,感到有趣。于是我抓住時機立即發問:“同學們,你能計算出此時站立在地上的腳有幾只嗎?”學生很快算出有64–(2×20)=24只。“這是誰的腳呢?”“兔子的。”學生很快明白:“原來兔子有24÷﹙4-2﹚=12只,雞有8只。”此時,學生興奮不已,以往對這類題深感頭痛如今竟樂于去解。我告訴學生:“只要你們展開想象,編一編故事情節,再加以推理,就能解答這類應用題。對于這個題你們也可以試著編一個故事情節來解答。”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紛紛展開想象,像寫作文一樣編起故事來。其中一個是這樣想的:“假如我是哈利波特,我就讓所有雞的兩只翅膀變成兩只腳,這時站立在地上的腳就有4×20=80只,多出的80-64=16只就是雞新長的腳(即翅膀),所以雞有16÷2=8只,于是兔有12只。”另一位學生編的是:“假如我是屠宰場的老板,我就將20只動物每只砍掉兩只腳去賣,這樣未砍的腳當然就是兔子的,所以兔子就有﹙64-2×20﹚÷﹙4-2﹚=12只。”
這樣的假設故事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鍛煉,而且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也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單一走向多維。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歌;角色扮演;想象力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獲得全面提高。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進而為高效語文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借助兒歌
兒歌一般比較短小,句式多樣,富有變化,節奏鮮明,朗朗上口,易念易記易傳。將兒歌引入語文課堂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找春天》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春光的美好,體驗大自然的情趣,養成主動發現的習慣,在導入環節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兒歌《春天在哪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角色扮演
分角色是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而且還要求學生走進角色,為學生搭建自主展示的空間,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如,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時,為了使學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也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的時候,我選擇了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角色扮演過程中更加輕松地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加深學生的印象,以此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發揮學生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搭建學生展示的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以促使學生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例如,在教學“太空生活趣事多”時,在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的閱讀文本之后,我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太空還可以能有什么趣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進而,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你是不會死的,我希望你不會死。”
“可是我好像聽到醫生說,這孩子沒救了。我覺得我會死哪!”
“就算你真的死了,媽媽還是會再把你生下來。”
“但是那個小孩和現在就要死去的我,不是同一個人吧?”
“是,是同一個小孩。我把你生下來之后,就會把你以前所看過、聽過、讀過、做過的事一一講給那個新的你聽,那個新的你也將學會現在的你所說著的語言,所以你們是同一個小孩。”
一翻開黃武雄教授的《學校在窗外》一書,我便被這段獨特的開場白吸引住了。直到一口氣把書讀完,我才驚嘆于作者高明的抽象思維能力。一個小故事竟將長久以來一直存在于學校教育中的弊病一語道破,教授不愧為臺灣教改的先驅。
難道學校教育造就的人都是一樣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同一個人?但愿這不是真的,作為教育者,這是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可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都存在著某些問題,具體表現在這樣的幾個方面。
首先,存在著矮化學生的現象。新課程倡導民主的師生關系,民主是指人格的平等,師生關系是客觀上的不對等但主觀上的平等的關系。教師的權威更多的應該是內在的權威,長久生活在“師道尊嚴”的影響下,在學習活動中長期處于被動地位,無原則地服從教師的權威,只會導致自信心不足,主動性、獨立性、自覺性和進取性欠缺。
其次,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好的教學必須以視野和想象為前提,不崇尚自由的地方發展不出想象力。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卻無限開展。”他說自己像藝術家,思考科學時,想象力自由飛翔。相對論很抽象,感覺是在看不見、摸不著的世界里思考,其實越抽象的東西,越需要想象力。黃教授認為,抽象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特征,文明借助抽象,從特殊經驗去尋找經驗的普遍性,再從普遍性回來深入刻畫經驗的特殊性。從抽象中可以發展新的想象,然后從想象世界不斷汲取靈感去深化抽象。
最后,不利于學生發展獨立思考能力。學生并不因所受教育越多,就越能獨立思考。思考不是關在屋子里的思考,獨立思考不是教師教會的。人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是:知識基礎、意義思辨與抽象能力。因此,黃教授認為,學校教育主要應該做三件事:前兩件是打開人的經驗、發展人的能力,第三件是留白:留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去創造,去互動,去冥思,去幻想,去嘗試錯誤,去表達自己,去做各種創作,讓他們自由地運用時間與空間。
一直以來,教師辛辛苦苦,教學生學會了知識,卻忘了學生到學校最主要的事情是“學會與世界真正聯結”。那么什么是“真正聯結”呢?黃教授認為“真正的聯結”是“讓孩子通過生活與思維,使他原有的經驗網絡不斷往外延伸”。那么我們教學生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向他們提供“不同時空下的人們探索世界所留下來的創造經驗”,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這種聯結。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推行多年的以“應試”為主線展開的教育是應該、也是必須要變革的。
教育改革要做的便是回歸教育的目的,即打開經驗,釋放心智,發展能力,盡量給每一個學生充分的機會,使他們得到良好的教育環境,以求得最好的內在發展,做到在教學上重視個別差異,在人格上尊重個性差異。如果總是在一些支流問題上反反復復,教育改革就會像行走在一團迷霧中,難覓歸途。
基礎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合格的國家公民。新課程背景下的基礎教育改革必須面對核心問題,應該基于多元、注重內涵、追求創新,有活力、有品位、有技術含量。教育改革應該注重拓寬學生的視野,釋放學生的心智,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經濟發展需要創新,科技進步需要創新,個人成長也需要創新。
看窗內的教學、窗外的愿景,我們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總結。為什么一個擁有四大發明的古老國度今天會缺乏創新精神?為什么明清以前我國的創造史占世界創造史的58%,而明清以后我們創造的河流卻在干涸?為什么到目前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的華人有8位,而其中卻沒有一個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衷心希望在教育改革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教育改革要成功改變傳統教學的行為模式,首先應要求教師在思想認識上提前完成轉型。如果教師的思維仍然局限在一個模式化的套路里,認為逼著學生多背多記一些東西是為了學生好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樣做的后果只能是壓抑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也磨鈍了他們的想象力。抱著這樣的思想你再去實施教改,要求學生要多元發展、追求創新,難道不可笑嗎?所以,教師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學會放手。放手給學生一些自由的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搜集、整理素材。教師要做的是密切關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適時加以引導和幫助。這樣學生才能放開手腳把自己的主體經驗與從教師那里學到的“不同時空下的人們探索世界所留下來的創造經驗”相聯結,讓學生“通過生活與思維使他原有的經驗網絡不斷往外延伸”,從而與世界真正聯結。若上述都能實現,何愁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何愁中國出不了喬布斯、愛因斯坦。
關鍵詞:語文 教學 豐富 想象
心理學認為:“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影響下,在頭腦里對記憶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它在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充分肯定了想象力的作用,他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想象”――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想象能起到對機體的調節作用,還能起到預見未來的作用。”這是對“想象”一詞的精辟詮釋。雨果曾言:想象就是深度。沒有一種精神機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對象,這是偉大的潛水者。趙鑫珊也講:想象力是能動的知識,是創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想象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有著巨大的功效和價值。它又何嘗不滲透在學生生活得的每個方面?又何嘗不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樣才能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交與他們一對想象的翅膀呢?僅就此談一點個人的觀點:
一、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人生觀與世界觀緊密相連、密不可分:世界觀包含人生觀、決定人生觀,
是人生觀的理論基礎,給人生以一般觀點和方法論的指導;而人生觀則是世界觀在對待人生問題上的體現,是世界觀的有機組成部分。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而一定的人生觀總是這樣或那樣地表現著一定的世界觀。同時,人生觀發生變化,又往往會反過來影響世界觀的變化。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以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提供正確的方法,錯誤的世界觀則會給人們的實踐活動帶來方法上的失誤。因而,一個人的想象必須有正確的方向、健康的內容和強大的精神支柱。一個人如果沒有遠大的理想,就仿若一只鳥兒沒有翅膀,從而失去遠翔的本能。所以,對學生必須加強理想教育和革命前途教育。要充分利用在各行各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創造活動的典型事例教育學生,以豐富他們的想象內容。教學中,我結合語文這一學科的知識特點,教育學生用崇高的理想鼓舞自己,去打開知識的寶庫,探索科學技術的奧秘。例如,我在執教燈光這一課時,通過講述郝副營長為了能讓孩子們在電燈下學習,在這一次戰斗中,點燃了手中的書,照亮了后續部隊前進的方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為了實現他的理想,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漲,我隨機啟發他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了祖國的明天更加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此外,我還要求學生以《我的理想》為題目,預設自己青春的藍圖,學生慷慨陳詞,都能在文章中描繪下自己的理想。
二、擴大學生知識領域,豐富學生表象儲備
知識不足,表象貧乏,想象就狹窄、膚淺、失真;知識充分,表象豐富,則想象就開闊、深刻、生動逼真。生活經驗的多寡,也會直接應影響想象的廣度和深度。因此,在教學中,要盡量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而要擴大知識范圍,具體的做法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地讀書。首先,是導讀引趣,我平時看了書后,就會把好的書目,好的文章推薦給學生。如《小學生四庫全書》、《優秀作文選刊》、《少年博覽》······這些書刊都比較好,非常適合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閱讀。我介紹給學生們,鼓勵他們訂閱、購買、努力幫助他們弄到這些書刊。其次,開辟第二課堂的讀書活動----利用課堂來讀課外書。由于堅持課堂的精讀精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在完成了教材的教學任務時,每周都為學生安排一節語文課專門讀課外書。每到這一節課,同學們都會帶來自己最喜歡讀的書,閱讀與交換,使大家的信息都得到拓寬,視野得以擴大。最后,每隔一段時間,我都利用一節課外活動課,來讓學生進行讀書交流,講自己喜歡的故事,最有意思的趣聞,最精彩的文章。
此外,我充分利用多種直觀手段,調動學生各種感官,行成表象。并按教學計劃,在課外指導學生參觀,調查訪問,組織學生觀看有意義的電影,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
三,培養學生的獨創精神和動腦習慣。
獨創精神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客觀存在的一種學習品質。在教學中,要注意從以下幾點去培養學生的獨創精神。
鼓勵多讀多說,培養勇敢的個性。
勇敢和自信,是創造個性中最重要的特點。要培養孩子勇敢的個性,首先要消除孩子的恐懼感。在教學中,即使學生回答錯了,但他大膽開了口,是心理訓練的成功,教師應當高高興興地鼓勵學生,而不應說:“你真笨,不會發言就不要發言。”第二,針對不同程度,不同氣質的學生按不同的要求靈活訓練。例如,某個學生讀書聲音小,不要過于急著逼他大聲,要瞅準機會開導他。譬如,課外偶爾聽到他講話聲音很大,老師應立即夸獎他,并鼓勵他讀書也要大聲,還要給他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全班同學知道他聲音挺好,經過鼓勵,再膽怯的孩子也會放聲讀書了。
2、再“雙基”教學中,引導獨創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無處不存在獨創因素,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皆可引導引導學生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如句子的教學,在搞清句意、詞間關系、修辭手法(一般不將講術語)的基礎上,更要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天地。
3、尊重不同意見,倡導求異精神。
教學中要引發爭論,尊重學生獨立見解,激勵求異思維。例如《鳥的天堂》一課,“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這幅“百鳥朝晨”圖,就要啟發學生去自由想象。
4、發動實踐,豐富學生想象力。
從實際出發,組織課外繪畫、表演、寫作、書法活動,開展小型實驗、小制作,舉行朗誦會、演講比賽,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
四、培養學生大膽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
勇敢是想做的起點,幻想是創造活動的必要條件。學生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特別富于幻想,這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不僅對學習有利,對智力發展也有重要意義。對學生幻想,我們不應是嘲諷譏笑,而是更多的珍視、鼓勵和引導。
五、贊同
但是,這個讓人頭疼的男孩,卻讓他的父親――一位畢業于牛津大學醫學院并從事熱帶病研究的專家欣喜不已,他認定,自己的兒子絕對是個天才,這樣的孩子,只要不把他那些奇怪的“念頭兒”人為扼殺掉,并稍加點撥,日后,一定能為人類做出一番事業。
為了保護兒子的想象力,這個小男孩的父親跟周圍的人、跟學校展開了一番“較量”,他苦口婆心地向大家解釋,要求周圍的人原諒自己的兒子,千萬別指責自己的孩子。
對于孩子父親的慫恿行為,許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議,他們認為這勢必害了孩子,他長大以后肯定會變成一個滿口假話的人。但是,礙于大人的面子,他們也不好說什么,只好聽之任之。
十幾年后,這個孩子在寂寞中長大了,果然,像他父親預料的那樣,他成了一名享有盛譽的杰出學者。
這個小男孩的名字叫斯蒂芬?威廉?霍金。后來,霍金因患盧伽雷氏癥,被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40年之久,但霍金卻身殘志不殘,憑借一顆善于思考的頭顱,克服了疾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游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霍金的研究成果,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之上。可以這樣說,沒有想象,就沒有今天的《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等不朽著作。
說實話,看完霍金父親保護孩子想象力的故事,我有點臉紅。近期,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到底誰把孩子的想象力扼殺了?答案是肯定的,中國孩子的想象力是被我們中國的大人扼殺了,這是我們中國大人的最大悲哀。沒有想象力的孩子決定著一個民族想象力的缺乏,而民族想象力缺乏必然導致這個民族創造力的衰竭。中國孩子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是對我們這些中國大人的一記響亮耳光。
1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就一定會想盡各種辦法來干好這件事的;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若被充分激發了,那他的學習過程將充滿動力、充滿快樂。數學學習中有許多問題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七橋板問題”、“黃金分割”、“哥德巴赫猜想”、“回環數問題”等,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能充分了解到數學知識的有趣,能充分認識到數學的美,充分了解到數學對現實生活的服務功能。數學學習本身就包含有一些相對枯燥、甚至是一番痛苦的學習過程,我們教師要想出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樂觀地面對這些過程,使他們學習時感覺苦中有樂,充滿想象與“盼望”。當一個學生用他豐富的想象力獨立完成了一道有相當難度的幾何證明題時,你能體會到他內心的喜悅嗎?他必將以更大的興趣、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2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學習中常用的“猜想”、“探究”、“推理”實際上就是“想象”在數學中的具體表現形式。創造性思維又叫創新思維。它是打破常規,標新立異,能超越傳統習慣思維的束縛并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一種高層次的思維,創造性思維(創新思維)必須有創造性想象的參與。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的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協調好學生的思維活動,要千方百計的通過各種方法、手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思維、肯動腦筋、力爭有所“突破”,使之放射出“創造性思維”的光芒。
例如:我在教授“圓”這一節時,設計了“滾硬幣問題”。方法是:叫學生準備兩個一樣大小的硬幣,然后一個不動,另外一個先與它外切,然后圍繞它朝一個方向轉動。問題是:當它自轉幾圈時將回到原來的位置?這個問題設計出來之后,學生們興趣盎然,設計出了多種解答方法,有用“對稱”知識解答的,有用“同心圓”知識解答的,還有用“軌跡”知識解答的……方法可謂五花八門,但都具有科學道理;甚至有一個學生回答“用兩個硬幣做個實驗就得出來了”,同學們哄堂大笑,我說:“他說的很對,這種方法最簡單,但是要得出數學證明。”一個問題引發了這么多的答案,最終結論都是“兩圈”。我們要開發利用好學生的想象力,保護好每一個學生的想象火花,使之在數學教學中遍地開花,放射出想象的魅力。
3 運用多媒體手段,培養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及教者形象生動的語言和動作,引導學生自由地展開想象,這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習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同學們,為什么自行車的車輪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想象一下騎這樣的車會是怎樣的情景嗎?”“如果自行車的車輪是橢圓呢?”學生立即展開想象,一邊想一邊說:那會顛簸的很厲害,有的學生甚至做起動作表演來了。學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課件動畫:一個騎著車輪是橢圓的自行車的人,在馬路上被顛簸得狼狽不堪的滑稽情景。通過這一活動,加深了同學們對圓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借助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想象力變得更加豐富了。
又如,在學習“土地面積單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1公頃的大小,先要求學生回憶1平方厘米的大小(大約有四年級學生的拇指甲大小),然后逐一想象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接著要求學生按以下順序想象1公頃的大小:①1平方米有多大;②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積是100平方米,這有多大;③100塊這樣的土地就是1公頃,它有多大。之后投影出示面積分別是1平方米、1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即1公頃)的正方形,以及它們的對比圖,接著出示人民大會堂的圖片,通過介紹得知它的占地面積是6公頃。再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把1公頃的正方形移至大會堂所占的面積看是不是六個正方形(即6公頃)。直觀的展示讓學生充分地感知到1公頃的大小,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豐富的表象和依據。
關鍵詞:語文教學;想象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早在古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力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這正如阿基米德說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撐起來!”
語文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創新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也明確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學生腦海中潛在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怎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呢?筆者試從常規教學活動中,逐漸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一、課前熱身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因此,我經常利用上課之前的兩三分鐘讓學生做些熱身運動,活躍氣氛,營造寬松氛圍,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條波浪線,問學生:“看到這條波浪線,你會聯想到什么?”學生的回答可謂是多種多樣、應有盡有:可口的方便面、起伏的高山、歡快的浪花、彎彎的山路、爬動的蟲子、衣服上的拉鏈……真沒想到孩子們的想象是這么的豐富。正如魯迅先生贊嘆的:“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們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要鉆入蟻穴……”
二、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哲學家康德認為:“想象力是一個創造性的認識功能;它有本領,能從真正的自然界所供的素材里創造出另一個想象的世界。”漢字中表意字不少,了解字義的過程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如:學習“沙”字時,我啟發學生這樣記憶:“沙漠里水少。”通過一個階段的示范,學生便能舉一反三了。如:學“甜”,學生能聯想到“舌頭舔著甘蔗真甜”;學“夢”字,能想象到“林下晚上好做夢”……這種根據漢字特點合理聯想的方法既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字義,又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三、在詞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教學一年級識字5時,我讓同學們朗讀全文詞串,邊讀邊在腦海里想象與這些詞相關聯的事物。孩子們搖頭晃腦地讀完后,我問他們:“讀的時候,你們想到了什么?“讓人驚喜的是,每個孩子都能滔滔不絕地說。有的說,他仿佛在一個盛夏,躲在樹下聽著知了唱歌、聞著茉莉花的香味,美美地睡著覺。有的說,自己躲在家里,看著窗外傾盆大雨、刮著大風、打著雷、閃著電、轟隆隆……這樣,孩子們的想象力在朗讀中,在教師的點撥下,在詞串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四、在古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經典古詩,他們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詩中有畫。指導學生學習古詩,應結合小學生形象思維強的特點,引導他們從總體上想象詩歌描繪的優美畫面,讀通詩句,理解詩意,融入詩的意境。如在講授杜甫的《絕句》時,我引導學生朗讀詩句,想象畫面,喜歡哪句詩以繪畫的形式將其內容畫出來,然后展示給其他同學。學生充分理解詩句內容后,詩人表達的意境、故事情節會歷歷在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詞語和句子聯系起來,繼而聯系現實生活啟發學生進行想象。在教學《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詩時,教師可讓學生先反復誦讀,試著去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精讀詩歌,體會其中的意境。教師進行提問:“詩中寫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想象自己就是詩人,說一說。”“你最喜歡詩的那一句?”“這一句讓你想到了什么?”這時候,學生可能會說:詩的第一句“日暮蒼山遠”讓我們看到了天色漸黑時的一幅風景圖,青色的山巒在暮色中顯得更遠了。第四句“風雪夜歸人”寫得很有意境,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大雪飄飛之時,夜間回來的人姍姍而至,這樣,提高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使學生想象出詩歌表現的意境,從而豐富其想象能力。
五、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合理的想象理解意境。學生頭腦中想象的畫面越清晰,形象越具體,對文章內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比如教學《飛奪瀘定橋》一文,啟發學生通過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到奪橋的“難”,的“勇”。在“搶時間”和“攻天險”的過程中,可啟發想象:在白天一邊趕路一邊與阻擊的敵人打仗,到了夜晚還得冒雨行路,饑餓、困乏,同時山路陡窄、路滑難走,伸手不見五指,是怎樣的情景?英雄們拿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又是怎樣的情景?通過這些想象,同學們很容易從戰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訓練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隨之產生、發展。
延伸文本,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不少課文的結尾沒有把事情的結果明確寫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這就是課文結尾的空白。例如,教學《凡卡》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凡卡滿懷希望把信寄出后,做了一個美夢。是什么美夢?凡卡的信爺爺能不能收到呢?要是凡卡不寫錯地址,爺爺收到信后將會怎樣?又如《窮人》一文,文章結尾寫漁夫叫桑娜快去抱回西蒙留下的兩個孩子,妻子桑娜卻坐在那兒一動不動,這是為什么?當桑娜告訴他孩子已經抱回來時,他會有什么表情?會說些什么?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漁夫一家今后的日子將怎么過?漁夫能否把西蒙的兩個孩子養大成人呢?
六、精心設計作文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