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范文

        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

        第1篇: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范文

        關鍵詞:綜合性思維;現狀;培養策略

        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是一門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性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區域性、綜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實踐性五大特征。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標準中強調地理環境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復雜系統,并初步揭示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復雜關系,從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環境的綜合性。因此地理教學要注重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對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的綜合影響,引導學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從地理的視角看待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

        一、地理綜合思維培養的現狀

        對于課程標準的落實與否需要對學生地理學習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評價。地理學習的評價應注重多途徑收集信息,準確反映學生地理學習的結果及過程,激勵學生有效地學習,幫助教師改進教學。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強化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依據課程標準及現實情況,我們的評價方法有紙筆測驗評價方法和觀察評價方法等。地理綜合性思維的培養來源于地理教學中的方法指導與思維養成,而紙筆測驗剛好能很好的反應地理課堂教學綜合性思維的培養現狀。

        紙筆測驗分析:紙筆測驗評價方法是通過學生的書面回答,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評價方法。通過紙筆測驗題目可以明顯的看出學生對于氣候、地形、水文甚至是生物等自然環境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便構成地理環境的綜合性理解的十分不好,對于自然地理環境與農業生產之間的聯系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來,因此培養學生綜合性思維的腳步必須跟緊。

        二、地理綜合性思維培養策略

        通過紙筆測驗評價方式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地理綜合性思維的意識不夠,很難將自然地理要素聯系起來,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從課堂入手,從分析學情、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優化或重組教學內容等方面入手,讓知識遷移并建立起應有的聯系,最終達到課堂有效性高、學生地理思維逐步培養的課程標準要求。

        (一)分析學情,為綜合性思維培養做準備

        對于教師來說,分析學生的情況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學生關于地理知識的學習起于兒童時期,教師應該抓住這一特點,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如七年級上學期是學生剛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轉折點,也是關鍵點,教師綜合性思維的培養要從小學開始。這里的小學是指中學地理教師要對小學科學課程有所了解,明確學生已有的基本知識結構,清楚有哪些知識可以為初中的地理教學服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便可很好的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明確學生的已有知識,判斷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種意識的培養需要教師的細心了解和調查,有了這種調查對于學生的幫助是十分巨大的。

        (二)重視基礎知識,建立知識間的聯系

        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技能是進行綜合性思維培養的基礎條件,這就要求教師在七年級上學期打好知識結構的構建工作,在此基礎上才能開展其他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將舊知與新知聯系起來,構建知識結構。通過夯實基礎的方式,不僅可以減少負遷移的發生,還可以學會將所學的知識運用起來,明確學習的目的,綜合性思維便可一點一點的培養起來。

        (三)優化或重組教學內容,搭建認知結構

        教材的編寫是按照地理的區域性為基礎進行內容編排的,在七年級上冊進行地球地圖部分以及地理自然環境要素的基本內容來講解,七年級下冊進行分區域的學習,這種編排方式可以讓學生清晰的體驗到地理的區域性,但使得自然地理要素分散于各個部分,不利于學生綜合性思維的建立與塑造,因此在世界地理部分的教學中要落實綜合性思維的培養要進行必要的教學內容優化或重組,來實現地理課程標準的保質保量推進。

        (四)聯系實際,提升地理綜合性思維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要完成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該知識反映事物的本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回到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它。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意的地理,這是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學習的終極目標。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隨時提取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解釋或創設情境,將問題、已有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升華學生初步具備的地理綜合性思維,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發現問題、尋找規律從而解決問題。如七年級下冊世界地理的學習中滲透了許多綜合性思維的內容,雖相對比較分散,但經過一學期的強化,學生對地理綜合性思維有了一定的了解,八年級的中國地理部分剛好將綜合性思維統一的應用到固定的區域,合理的聯系實際的農業、工業生產以及實際生活方面,從實際生活入手,將學生原本已有但不是很明朗的綜合性思維提升,逐步健全地理思維,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八年級上冊第四章中國的農業分布特點的分析,需要調用綜合性思維來歸納總結。可以先從南北方飲食習慣入手,《舌尖上的中國》中的部分內容可以用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想清楚地形與氣候有著密切的聯系,之前學過的地形、氣候、河流等知識都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這樣的綜合性思維的提升必然在遇到地理問題時可以及時調用,真正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廈門市教育科學學院.廈門市2013-2014學年地理七年級下質量檢測試卷,2014(7)

        第2篇: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策略

        高中地理教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特點,要想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地理學科傳統課堂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在地理學科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計出靈活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其將所學知識準確、靈活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其鞏固所學知識,也能夠進一步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觀察、創新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一、優化高中地理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策略分析

        1.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增強實踐意識

        加強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主要是因為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對地理活動的設計、開展能夠否順利、高效也進行有著直接影響,為此,教師首先就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其中涉及地理觀察、實踐調查,以及熟練、準確使用地理教具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者與引導者,要想讓學生輕松、快速地掌握所學知識,就必須要準確把握教學模式,突破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與時俱進,積極設計出新穎、多樣化的綜合實踐活動,并通過實施科學有效的設計策略來不斷提升活動質量,從而不斷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水平。

        2.結合教材設計實踐活動,注重應用鞏固

        教材是教學及設計實踐活動的重要基礎,因此,在設計地理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并圍繞教材內容,設計出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如,地理實驗、調查、實地考察等,讓學生通過參與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把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對相關技能有更靈活的掌握,促進其地理素養的不斷提升。比如,在講解完交通運輸布局、地形和氣候等方面的知識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我愛畫地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手繪來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歡的地圖,如,世界地形圖、中國鐵路干線圖、氣候分布圖等。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相關地理知識,也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提高其綜合學習能力。

        3.結合環境問題組織綜合實踐活動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重要職責,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加強思想、德育方面的教育,并將傳授知識、德育、智能教育與鍛煉進行科學整合,促進三維教學目標的落實。其中環保教育內容對滲透德育教學有著重要作用,而環保意識的培養與提升又與地理學科有著緊密聯系,如。“水圈與水循環”知識的講解,就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節約、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重視起環境活動的設計與開展。比如,旅游環境問題。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外出旅游也逐漸成為人們放松身心的首要選擇。但是在旅游中,亂刻亂畫、隨地扔垃圾的一些不文明現象也是層出不窮,給旅游地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此,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本地實際開展關于生態旅游的專題討論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針對“何為生態旅游”“生態旅游為什么會有益于環保”“若你是旅游者,會選擇怎樣保護環境”等問題,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還可以結合其他學科開展更生動、有趣、多樣化的實踐活動。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與探究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豐富的知識。

        4.強化活動方案設計,避免形式化

        要想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地理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就必須要對活動方案進行精心設計。比如:在開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實驗課程時,為了讓學生對海陸間的溫度差異,以及季風形成的原因,教師就可以利用沙子與水的熱力性質差異的實驗來對相關知識進行模擬,從而讓學生對地理知識間的密切聯系有進一步的了解,獲得舉一反三的效果。同時,這個實驗活動的開展,往往需要學生逐漸地默契配合,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增強教學效果,也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

        二、綜合實踐活動設計中應注意的幾點

        1.應緊緊圍繞課程改革與時展趨勢

        進行時展需要的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而新課程理念也強調教師要積極探索新穎、科學的教學模式,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的鍛煉與提升。而高中地理教學則可以作為良好的切入點,教師應通過整合地理知識,通過采取科學、新穎的設計策略,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具有充分趣味性、實踐性、創新性的地理綜合教學活動,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認知和操作技能的協調發展。

        2.應充分考慮鄉土地理內容

        每個區域都具有自身不同的地理特征,要實現區域的可持續關于高中地理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策略的分析葉先流(福建省大田縣第一中學)摘要:新課程理念強調高中地理教師在設計和組織相關教學活動時,不能一味地追求知識的新穎、豐富,還應重視學生實踐與發展也必然要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所以,在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應充分結合本區域的地理特征,設計切合鄉土實際的綜合活動,從而全面鍛煉和培養學生嚴謹務實以及積極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同時,作為學生綜合性學習的重要載體,鄉土地理也能夠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供重要的研究平臺。

        3.應兼顧學生、學校的具體情況

        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講,為了確保相關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高效地開展,在設計活動時,教師應全面了解和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結合其認知特點與規律,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以此來確保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鍛煉與實踐。同時,針對活動的開展還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充分整合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如,學校的各種活動、圖書館、校園網、地理園等,進而為各種綜合實踐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有力保障,也通過不斷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來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總之,高中地理教師應認識到加強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對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培養和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應深入鉆研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實際需求,結合鄉土實際,設計出新穎、多樣化的綜合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夠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實踐、創新能力,增強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艷花.高中地理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探究[J].學周刊:A,2011(12):62-63.

        [2]吳國財.高中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地理實踐研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4(9):187-188.

        第3篇: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思考與對策

        教育是富國強民的必不可少環節,也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內在推力。就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來說,旨在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世界觀、地理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并推動和諧社會的科學發展。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有客觀性、多樣性、發展性特點,從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在教學中體現較高的科學價值與育人價值。如何體現出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始終是人們探索的一個焦點,因此本文對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做簡要思考與實踐分析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的思考

        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有力武器,以學科形式促進學生思維品格的培養,以課程形式體現出教育的育人價值,賦予學生美的發現與表現力。高中地理課程的育人價值是順應學生全面發展方向,以高中地理課程發展目標為根基點,不斷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并賦予學生十足的可持續發展觀理念。確切的來說,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體現:

        第一,高中地理知識提升了學生科學文化素質。高中地理課程的自然地理不僅尊重自然發展規律,更闡述了自然地理的發展規律,是地理環境的核心要素。高中地理知識提到的人文地理,旨在協調好人與地的關系,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樂園,促進區域的全新發展。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發展,從地理觀測與分析角度,賦予學生地理數據技能,并增強學生地理圖標識別能力,從科學角度培養了學生的人類生存世界觀。高中地理課程正確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分析地理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能力。

        第二,高中地理課程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知識,更傾向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素養。一般來說,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體現了地理地域性特征,也涵蓋了地理學的綜合性,這門課程的學習就使得學生更精準的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結構,加強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從空間運動和空間演變基礎上及時感知地理事物的變化規律。地理這門綜合性學科知識,從人文要素角度確定地理學的精髓知識,在人類生存的變化基礎上,課程的學習過程加強學生實踐綜合能力的培養,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從地理學習的角度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

        第三,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地理素養的問題取決于對自然的欣賞能力,更從地理教育角度賦予人欣賞自然和熱愛自然的能力。學生通過學習高中地理課程,直接感受到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與廣闊無垠的大地,更從民族認同感的角度,堅定了對祖國的忠誠。

        第四,推動了基礎課程的可持續發展。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也是推動學生邁向高層教育的階梯。地理學科的關系紐帶教學中,全面剖析人類活動和環境的關系,以人地關系為基礎的知識理論學習,賦予學生更豐富的政治內涵,從人與自然協調發展角度實現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并加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加強學生環境能夠道德意識的培養,賦予W生更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培養了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因此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無窮大,這門學科教育不僅是人類賴于生存的一門學科,更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點課程之一。

        二、高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的實踐

        第一,加強圖像教學,提高學生空間思維能力。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可從圖像教學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分析的思維活動,抽象、理性認識地理這門課的知識。教師需應用圖像教學功能的教輔工具,帶給學生更大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學生讀圖識圖的學習過程,氣候圖用溫雨圖表示,從圖中發現氣候特征,并分析氣候特征的影響因子。地理知識的學習階段,從學生終身學習技能觸發,在地理學空間理念中加強學生對地理分布格局的認識。從一圖多用的角度拓展學生的思維特征,在地理環境中加強學生對人類空間關系的爭取認識,引導學生創繪地圖,全面展示自我。

        第二,以地理問題為出發點,加強學生地理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要從發現問題出發,最終以解決問題為終點。在地理問題的教學中,地理課程育人價值的體現需要不斷提出地理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可采取主題式收集處理材料的方法實現知識的學習,比如說在南水北調怎么調問題上,就要確定問題的主題,選擇一種處理方式,制定問題解決的計劃,分析和討論確定最完善的計劃,最后實施計劃加強實踐體驗,做好問題的總結與歸納,及時展示成果。

        第三,融合生活感悟,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時間觀。任何教育都離不開生活的教學,尤其是以生活地理課堂的教育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從時事新聞上分析地理知識發展的規律,密切關注我國發展與環境的關系。積極開展地理課外知識,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加強學生的主題研討,及時轉變學生自身行為方式,體現出高中地理課程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第4篇: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范文

        學校是師生的第二個“家”,校園環境衛生關系著你我他。如今的南康中學基礎設施建設趨于完善,校園環境越來越美,學習氛圍越來越濃,教學質量蒸蒸日上。可在這充滿鳥語花香的校園里,也存在著各種突出的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不僅滲透到了師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也嚴重影響了校園環境衛生,導致人與環境的關系發展不協調。

        因此,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使康中校園環境更加優美,給全校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們有必要通過地理綜合實踐課,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校園環保問題的研究,從而引導教育學生,使其成為合格的康中學子。

        并且,通過這次地理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走出地理課堂,到社會實踐中去,用所學的地理知識來分析、解釋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擴大我們的地理知識領域,開闊視野,深化課堂知識的理解,從而培養我們合作探究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這也符合地理新課標的要求。

        二、具體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校園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及其產生的原因。

        2.通過對校園實地觀察、調查、分析等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實地調查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調查和討論結果進行分析,探討治理方案,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熱愛學校的教育,讓學生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增強學生的校園環境保護意識和參與環保的責任感。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1.分組與分工

        根據學生不同層次、能力及性別搭配,教師進行協調,在班上先分好組,每組五至六人,各小組推選出一名小組長。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每人負責一項具體工作,如提問、補問、記錄等,小組長負責監督本小組的實踐活動,負責組織全組共同完成任務。

        2.明確活動要求

        分組后,指導老師可根據制定出的校園環境問題調查表,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校園環境問題調查,提示學生應重點收集的資料,積極主動,善始善終,按要求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配合組內同學共同完成本組任務,通過詢問、查詢資料等解決活動過程中的問題,有創見性,成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體現自己的愛好與特長,同時還應強調活動過程中安全與紀律問題。

        (附表:南康中學校園環境問題調查表)

        3.分組調查

        學生根據調查表和指導老師提出的要求,在校園進行實地調查。在學生進行問題調查的過程中,指導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調查,適當的指導學生在調查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4.填寫調查表。

        各組調查完后,應返回教室,根據活動方案將活動中采集的各種信息資料有取舍的留存、歸類,并做出相應的分析、討論與歸納,整理總結調查資料,并由小組長組織匯總資料認真填寫校園環境問題調查表。

        5.成果展示

        各組填寫好調查表后,各小組長代表本組應陳述調查內容和研究成果。指導老師認真審閱各組的調查表,選出完成質量較好的,進行課堂表彰與展示。

        (附表:學生作品展示)

        組長姓名:肖澤平

        組員姓名:謝啟霞、楊義福、王志遠、吳賢

        調查地點:南康中學校門口、校垃圾桶周邊、校食堂

        調查時間:2012年9月15日

        環境問題類型:校園“白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產生原因分析:

        (1)每天早上和下午課外活動時間,是校園環境衛生最差的時候。這兩個時間段正好是早餐和晚餐時間,很多學生到校門口攤點和校園超市購買一些含一次性包裝袋的食品,由于部分學生平時衛生習慣未養成好,這些一次性塑料袋和飯盒到處亂扔,加上學校地勢較高,早上和下午風力大,白色塑料袋被風吹起,加重了這種“白色污染”。

        (2)每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值日生打掃完教室及教師辦公室后,把大量垃圾倒在校垃圾桶里,導致垃圾成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垃圾可回收利用,如廢紙、塑料瓶等)。

        (3)住校生每次就餐完后,剩飯剩菜較多,在學校食堂產生大量食物垃圾。

        造成的危害:

        白色塑料袋和固體廢棄物的細粒被風吹起,增加校園粉塵含量,導致大氣污染,影響校園環境衛生。

        占用學校寶貴的土地資源。

        剩飯剩菜在溫度較高的時候釋放出霉氣,損害師生健康。

        “白色污染”還會沖擊人的視覺,影響學生和教師的心情,使課堂上學生聽課和教師授課效率降低。

        解決建議:

        做好宣傳教育。通過校園廣播、書畫展覽和專題講座等各種形式在師生中普及環保知識,闡述校園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及危害。

        采取綠色生活方式。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比如不使用不可分解的飯盒和一次性木筷,減少或不使用塑料袋,增加可回收垃圾桶等。

        積極參與創建綠色學校。在校園內,學生有組織地參與環保公益活動,對一些參與校園環保的組織和學生進行表彰等。

        行政手段。學校或班級可以制定一些校園環保方針政策,頒布標準,對師生的環境行為進行監督協調,引導學生走向文明衛生之路。

        指導老師點評:

        該小組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廣泛收集資料,實地調查,積極性較高,各成員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克服困難,積極參與討論,為校園環保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四、教學反思

        地理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開放式課堂學習活動,實踐性強,教師要嚴密組織,精心策制。以學生為活動主體,充分鍛煉和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調查訪問、搜集整理資料、繪圖、審美、分析歸納、文字表述、口頭表達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驗、成長。

        通過這次地理綜合實踐課,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體會。

        1.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成績較好學生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缺乏熱情,認為實踐活動要占用大量時間,而獲得的知識與課本、考試關系不大,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應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可讓一部分這樣的學生擔任組長等。

        2.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過分依賴視覺、聽覺的作用,觸覺、動覺的作用顯現得不夠,造成了在地理實踐活動中力不從心,動手操作水平低,不擅長設計,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差等。因此,從學生未來發展考慮,學校今后應加大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力度。

        3.在整個過程中,指導老師應充分參與到學生的調查中來,不斷引導、鼓勵學生,不怕困難,克服挑戰,多表揚學生,提高學生參與熱情。

        4.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的題材、內容非常廣泛,作為地理教育工作者,應結合地理教學與本校實況,不斷探究地理教學實踐活動的方法和途徑,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第5篇: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地圖;應用技巧

        地圖被稱為地理教學的第二語音,是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在于:更加直觀、形象、綜合地向學生呈現地理信息,使得地理理論知識變得立體生動;能夠使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地理信息。地圖的形式多樣,如地圖冊、地圖儀、掛圖、電子圖、插圖、黑板略圖等,主要是通過文字、圖形、符號、數字、顏色等來表示形象生動的地理信息,對整個地理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簡單介紹了地理教學中地圖的應用方法及技巧,并簡單分析了地圖對于地理教學的指導作用,期望能夠為我國地理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與指導。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地圖的應用方法及技巧

        1.注重地圖與理論知識的有機整合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具備地圖與理論知識有機整合的能力,將教學理論知識轉化成一張張生動形象、巧妙合理的地圖(包含教學內容的文字、圖片、顏色、符號、數字等),通過分析立體地圖,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與自然現象的聯想;而且一張巧妙合理的地圖,能夠真實反映出地域風貌(海拔高度分布情況、地形特征、植被情況、自然資源分布情況、自然資源的流動變化情況等),還可以有效折射出地域經濟、文化、政治、人口等狀態;通過地圖綜合地理知識的系統分析,學生能夠理清各個地理因素之間的關系,對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更加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地理教學中地圖的應用方法及技巧之一為:教師在地圖的運用上,要注重地圖與理論知識的有機整合。

        2.注重語言表達的生動形象

        對于地圖承載的地理信息,地理教師要學會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一方面,使地圖上所包含的地理信息具象化,使學生充分理解每個符號、數字、圖形等的實質含義,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形成“固定記憶”。另一方面,調動課堂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聽覺需求。如在講解地球內部構造時,教師可以將地球層次按照它們的特性,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來,并且采用繪聲繪色、言簡意賅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概括。如氣溫的變化,可以通過描述季節特定事物的變化進行闡述,使得地圖上所包含的地理信息立體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這樣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總的來看,地理教學中地圖的應用方法及技巧的另一大點在于: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利用地圖講解知識,教師需要注重語言表達,使得地圖所蘊含的地理知識立起來,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

        二、分析地圖對于高中地理教學的指導作用

        1.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地圖是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因此,地圖可以有效地調動地理課堂教學氣氛。長期以來,有些教師的教學方式一成不變、缺乏新意,且部分地理教師比較古板,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致使地理課堂氛圍不好。然而,利用地圖可以促使學生廣泛參與到探究活動中。生動形象、立體感強的地圖,往往比呆板的理論說教更加富有感染力,因此,地圖對于地理教學保持良好的教學氛圍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提供更加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務

        目前,我國的地圖已經有了電子版,更加具有真實性,通過互聯網技術,教師和學生之間實現跨時空的信息交流。如學生將自己生活、旅游的所見所聞分享給教師,教師可以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調整教學內容,從而使得地理教學更加具有實用性。總的來看,電子地圖可以為教學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總之,地理教學中的地圖應用方法及技巧,需要針對地理教學內容、學生的內在發展需求來實現,將地圖巧妙地轉化為立體、生動形象的地理知識,通過各大優勢的組合,全面提升地理教學質量,鍛煉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具體的應用方法及技巧,還需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而定。

        作者:劉西沖 單位:山東省微山縣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李成東.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與技巧[J].東方教育,2015,(1):230-231.

        第6篇: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范文

        一、重在總論知識,構建基本框架

        區域地理復習應形成總論知識及基本框架,分清知識主流與分支,別把太多時間浪費在枝節末端。總論知識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人地關系四大板塊。地理位置指半球、海陸、緯度位置;自然地理含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四要素及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產業分布與區位、地域文化;人地關系指人地發展現狀、產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二、區域地理基本知識的準備

        我要求學生每天拿出10分鐘到30分鐘邊角料時間讀圖,內容包括課本中的區域地圖、專題地圖以及地圖冊中的區域地圖,并且要求學生拿出讀圖計劃,明確讀圖目標,一項項認真完成,反復讀。填圖要仔細認真,充分利用所學地圖知識進行。當然要準備好各種空白圖,主要是中國政區空白圖和世界政區空白圖。學生填圖后,老師要收起來認真檢查、批改,及時指出毛病并加以改正。此事宜從高二年級開始抓起,定期進行,周而復始,不可間斷。

        三、區域地理綜合復習方法

        由于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全球、國家、地區間的地理特征或區域綜合體的形成均是各種自然、經濟要素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結果。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級別地理綜合體內部的狀況及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礎上加以綜合,才能對其地理特征或區域綜合體獲得正確、完整的認識。因此,區域綜合分析法是地理研究中運用得相當廣泛的一種方法。地理研究中運用區域綜合分析法應遵循如下思路與程序:

        1.絕對定位。區域位置的判讀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不能正確定位,往往影響著其他問題的解決。因此要做好區域位置的判讀,我們首先要建立全球海陸分布模型,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大洋的經緯度分布。

        2.相對定位。即利用地理事物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行定位。

        3.利用區域地理環境的典型特征定位。如海陸輪廓的形狀、地形起伏特點、河流彎曲入海狀態、湖泊的形狀、城市、人文建筑等特征,之后通過聯想定位。

        第7篇: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范文

        地理綜合題的基本類型有填充、判斷、匹配、繪圖、簡答、論述等。現在地理綜合題的題型設置大多為幾種基本類型組合的復合式題型。綜合題中的填充、判斷、匹配等屬于客觀性試題,是被規定了結論而成為有唯一答案的題目。而簡答和論述題屬于主觀性試題,主要作用為:(1)可以考查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如分析概括能力、組織材料能力、討論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2)能夠考查學生綜合認識問題的程度。(3)可考查學生解答問題的思維過程,充分了解學生對問題的掌握程度。對于簡答型綜合題,由于答案字數較少,只要相應的知識掌握了,在答題時一般不會出現問題。而對于論述型綜合題,因為答案文字較多,且需要語言的組織,學生在此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得分情況很不理想。常常導致許多學生考試結束了,感覺很不錯,覺得試題要求回答的地方都寫滿了。但等試卷發下來,發現與自己想象的不一樣。特別是綜合題部分,得分率很低。因此研究和掌握好這類題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對大幅度提高考試成績是有很大幫助的。

        常見的答題錯誤現象有以下幾種。

        1.用現象解釋現象;

        2.只有原理,沒有分析;

        3.分析不具體;

        4.分析不全面;

        5.答非所問。

        那么,如何解答簡答和論述題綜合題呢?

        1.認真審題、獲取信息。

        (1)審題的層次性

        地理綜合題常以地圖的形式呈現,必須先把地圖讀懂才能根據問題所涉及的知識或技能要點去組織答案,所以審題要注重層次性。

        第一層次:確定地理位置。①根據經緯度位置或海陸位置準確定位;②根據其他地理事物的特征推測,如山脈、河流、湖泊、交通線、城市、礦產地等。

        第二層次:觀察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屬于哪方面的內容。在確定所屬知識的基礎上,從頭腦中把其提取出來思考答題。

        (2)審題的準確性

        高考地理綜合題是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但知識是能力的載體,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形成超強的能力。所以,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在審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細節,特別是對試題提供的所有信息進行細致的綜合的分析,這樣才能不失分或少失分。

        2.提取信息,組織答案。

        (1)答案的方向性

        就是實現“實踐”―問題與“理論”―基礎知識的對接,分析解決該問題所應用的地理原理,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2)答案的邏輯性

        就是將已知條件和所問問題,即事物的前因后果組成一條“知識鏈”,各知識點環環緊扣;“知識鏈”的起點是情景中的已知條件,終點是指向問題。

        (3)答案的全面性

        就是在答題時,思路要開闊,思維要流暢、靈活,在確定了答題的方向后,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思考,確保答案全面、完整,避免失分。

        3.答案簡潔,條理分明。

        有的學生答題時唯恐答不全,于是就把許多有關聯的答案都“堆”到試卷上。其實對于簡答論述題是按要點給分的,只要答案中反映出該題的要點,就會得到相應的分數,尤其是文綜的地理學科,即便是簡答題分值也并不太高,一般為3―8分,多答而答不到要點上是不會多得分的。分值是命題人依據答案的要點設置的,一個要點一般為1―3分,故題目的分值也是學生答題的一個參考。學生在答題時要做到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絕不能以分析、論述的方式來回答。并且最好在各要點前標上序號,使人一目了然,這樣既能得高分,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

        4.規范用語,避免口語。

        在平時練習中就要有意識地規范答題語言。一是盡量使用學術語言來表達,忌口語化,如把“勞動力豐富”答成“人口多”,“夏季徑流量大”答成“夏天流過的水多”,“南方種水稻”答成“南方種大米”,等等。二是盡量使用教材中的語言,因為教材中的語言表達是最科學也是最規范的,更容易得分。

        5.揚長避短,重置要點。

        在答題中,對于答案中自己有把握的,確信無疑的部分要準確、有條理地書寫,并且要全面,要寫在前面,這是“揚長”;而對于答案中自己拿不準、似是而非不能判斷正確與否的部分,在不影響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況下盡量回避、少寫,寫也要寫在后面,這是“避短”。

        6.適當檢查,完善優化。

        每道綜合題做完后,要留2―3分鐘的時間。首先,檢查審題是否有偏差,各小題的側重點把握是否正確;其次,看答案是否齊全完整,層次是否清晰,表述是否規范;最后,看答案中是否有病句、錯別字等。

        下面列舉一例,說明簡答題思路。

        (2006年高考北京卷)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圖示區域柑橘凍害分布特點,分析甲地無凍害的原因。

        (2)簡述三峽地區社會經濟因素發展變化對柑橘生產的影響。

        (3)按加工層次,柑橘加工業劃分為以罐頭生產、原汁榨取為主的初級加工業,以飲料生產、香精與色素提取、果酸加工為主的中高級加工業。分析甲地柑橘加工業的區位優勢,說明不同加工層次的布局指向。

        (4)說出圖中輕凍害區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

        (5)與圖中嚴重凍害區同緯度的大陸西岸也種植柑橘、說明其氣候特點和形成原因。

        解析:本題為典型的簡答型地理綜合題。由圖看出凍害的程度由南向北逐漸減輕,即隨著緯度升高而加劇,隨緯度降低而減輕;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周圍有山地阻擋,冷空氣不易入侵,因此此地無凍害;社會經濟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從國家政策、交通運輸條件、科技發展和市場等方面進行分析;甲地發展柑橘加工業的區位優勢主要有原料豐富,市場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等;初級加工業是原料指向型工業,中高級加工業是市場指向型工業。

        答案:

        (1)凍害程度隨緯度升高(或大致從西南向東北)加重;甲地受周圍山地阻擋,冷空氣不易入侵。

        (2)A.政策支持力度加大;B.交通運輸條件改善;C.柑橘保鮮,冷藏等技術發展;D.市場地域的拓展。

        (3)A.原料豐富;B.市場大;C.勞動力成本低,等等。

        初級加工業是原料指向型工業;中高級加工業是市場指向型工業。

        (4)A.酸雨;B.土壤侵蝕;C.土壤和水體污染,等等。

        (5)氣候特點: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原因:冬季受西風影響溫和多雨,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炎熱干燥。

        在平時練習、考試中,尤其是高考中的試題命題不斷成熟,逐步完善,地理主觀題也在穩步變化著,而且所占比重也較大。這就要求學生除了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培養過硬的基本技能外,還應有科學的解題技巧和正確的應對策略,才能在考試中取勝。

        參考文獻:

        [1]林成策主編.走進高中地理教學現場.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

        [2]邵英主編.728地理工作室編著全國高考地理測試能力提升――綜合題導析與測練.地質出版社,2008.3:1-3.

        [3]楊勝良.中學地理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2008,(1-2):74-75.

        第8篇: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范文

        一、地理綜合野外實習的內容和目標

        (一)野外實習是地理學學科屬性的必然要求

        地理科學研究的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地球表層系統,該系統由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社會現象組成,這就決定了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1]。其學科特點決定了野外工作在地理學教學中的基礎地位,地理調查是地理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過野外實踐,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的多樣性及更準確地把握地理現象的空間特征。因此綜合野外實習是地理學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

        (二)地理綜合野外實習的內容和目標

        地理學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的具體內容包括地質學、地貌、氣象、水文、土壤地理和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關系等。實習的目標是要形成自然綜合體的概念,并明確各自然地理環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學實習的具體內容包括人口地理、聚落地理、社會文化地理、旅游地理、經濟地理、區域經濟規劃與發展等要素。實習的目標是要明確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從結構、功能和演化等角度理解、認識其整體性與差異性,掌握各種人文地理現象的發展規律。

        二、傳統模式評述

        學校現在普遍采用的實習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其中采用最多的教學模式是基地模式。該模式實習地的選擇上側重于那些具備典型自然地理現象、研究比較成熟、資料相對齊全的地區,并且經過長年的積累,重復性的安排學生在該實習地實習[2]。該模式采用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做,學生看的教學方法。這種模式存在兩方面的缺陷。一方面,教學方法上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不足,對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創新能力訓練不夠,不利于學生自然地理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3];另一方面,學生實習的地理要素相對獨立,這造成不同課程實習內容的孤立,使得學生缺乏對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認識[4]。另外南京曉莊學院自然地理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沿途考察地理環境的野外實踐教學模式[2]。這套模式強調野外考察的思路,重視能力培養,著重方法技能訓練。這種模式實習內容充實豐富,能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東西,更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但是該模式實習組織難度較大,實習區域地理資料少,對指導教師的業務要求高,而且還要面臨交通問題、住宿問題、安全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實施難度較大。第三種教學模式是分階段、分課程的野外實習教學模式,即各門實習課程分階段輪流進行[5]。該模式有兩方面的優點。一方面,由于分科獨立,單科系統性強,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學習都較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實習時間相對較寬裕,因此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自己動手操作,有利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但該模式也面臨五個主要問題:(1)實習時間較長,實習經費難以得到保證;(2)實習路線重復;(3)涉及教師較多;(4)門票、交通費均由學生自理,學生個人經費支出太大;(5)實習地理要素相對獨立,使得學生對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認識不足。以上三種教學模式優缺點對比分析如表1。

        三、教學模式創新

        從以上對各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分析,可以發現當前野外實踐教學模式主要存在問題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第一,教學方法的問題,比如實習路線的安排、老師指導方式等方面的問題;第二,實習條件的問題,比如經費、交通、教師資源、安全、住宿等方面的問題。教學方法的問題將導致實習效果不佳,對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不足。實習條件方面的問題則會導致實習組織難度大,學生實習熱情不足等問題。本文在借鑒已有模式優點的基礎上,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強調學生主動學習的師生合作野外實踐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其主要思路是:告訴觀測路線、點和地理現象提出問題學生觀測找證據現場討論典型現象剖析歸納總結”的模式。新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的合作教學模式,主張讓老師開門見山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調查分析、驗證規律及討論來試圖解決問題。

        其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1)分組。老師根據實習內容和學生的個人興趣劃分5人左右為一組,并選出一名組長。

        (2)設置主題。根據實習線路,有重點的設置研究主題、調查主題和考察目標。

        (3)創設問題。創設的問題要有深刻的理論背景及實踐可行性,使學生能夠通過理論聯系實踐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4)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指導教師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加強自然環境各要素的綜合作用的觀察和思考,提高學生把各要素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分析的能力。例如,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引導學生考察九曲溪至天游峰的相關自然地理問題:讓學生思考天游峰的丹霞地貌的特征及成因、九曲溪的形態轉化機制等問題。從而引發學生去調查分析,尋找證據,從而對現象進行深入剖析,并把各自的想法在討論中展現出來,并踴躍討論,最后根據討論的成果進行歸納總結,這種做法有助于學生建立自然地理時空方面的思維,形成科學的地理思維方式。

        四、如何實踐新的教學模式

        要實施好新的教訓模式,要求在教學前、中、后都需要有針對性的充分做好相關工作。教學前要做好后勤保障、安排實習內容、安排實習路線等準備工作。

        第一,教學前與旅行社溝通,讓其安排實習線路、預定門票、安排交通工具等。委托旅行社做這些準備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他們經驗豐富、熟悉情況的優勢,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學校自行組織難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為了提高實習效率,合作旅行社最好能提供專業,由專業人員安排實習路線等。

        第二,與實習單位和當地政府建立相互信任機制,讓其在住宿和安全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實習內容的安排上,針對傳統模式的實習內容和地理要素相對獨立,學生對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認識不足的問題,在新模式中,我們注意將各課程的實習內容綜合體現在實習線路和各個觀察點上,使得每一條線路既包含相關課程獨立的實習內容,又能對自然地理各要素綜合作用進行觀察,并能對人地相互影響進行分析。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對各階段的實習內容進行細化,這樣才能充實有效的達到實習效果。

        第四,實習路線整體選擇應能組成一個完整的剖面,使學生通過對該剖面的學習從整體上了解實習地的自然地理概況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在實習區內,自然地理因素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使學生便于觀察和總結。另外,針對傳統實習教學中,學生實習熱情的情況,實習前要召開實習動員會,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在向學生介紹實習基地情況的同時對思想、專業學習、組織紀律和安全等方面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其次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老師的監督指導作用。教師作為討論組的一個成員在各組之間巡回指導,參加學生的討論,啟發學生得出正確結論,要避免以“裁判員”身份下結論,尤其當學生與教師的觀點有沖突時,教師以權威的身份馬上否定學生的觀點,而要與學生共同探討,以求得大家都能接受的結論。另外,教師要在實施過程中加強考勤和考核管理,切實保證學生的實習效果。最后實習結束后,要有科學的實習成績評價體系。野外實習成績評價體系的建立需要根據野外實習的具體安排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評價因子,確定一個完整的考評指標,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6-7]。

        第9篇: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范文

        然而,怎么去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卻是始終困擾中學地理教師一個十分頭疼的問題。下面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淺見。

        當然,地理思維要成為一個習慣是一個十分艱苦的過程,不但要有明確的目標,更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就需要運用地理思維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就必須從平時的教學過程抓起。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個做法:

        第一、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和分析問題――培養社會實踐性思維:地理知識和我們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收集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熱點問題,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在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時思維更加活躍和全面。在教學之余,教師可以開展一些例如“手抄報評比”“資料收集評比”“新聞熱點播報”之類的活動,讓學生養成收集資料,并把資料用于綜合分析問題的習慣。

        在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幫助他們學習地理的同時,地理學習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比較、選擇社會生活環境,進而適應生活環境、保護生活環境、享受生活環境,從而提高應對未來生活的生存力。況且,應用是學習的目的,是靠實踐來完成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把課本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如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特別是野外考察,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在實踐中的用處,從而增強學生地理實踐的能力。

        第二、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區域性思維:地圖是地理學的重要工具,善于運用地圖是學習地理的最有效辦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從地圖上發掘信息,利用獲得的信息,直接或間接地解決問題,還要教給學生把學到的地理知識轉換成圖形的技能,使學生養成圖文互換的習慣。這樣,經過長期的訓練之后,學生腦海里就會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區域地理框架,養成區域性思維。

        比如我在講“中圖版”的《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圈層結構”內容的時候,先讓學生閱讀課本上有關地球各圈層的插圖,把圖上的信息逐一找出,再讓學生閱讀課本對各圈層的文字介紹,兩相對比,學生對各圈層的特點、所處的位置就認識得比較深刻了。然后我再布置學生完成畫圖作業,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在同一幅圖上把各個圈層都表示出來。這時學生會比較完整地畫出地球的圈層圖,而之后只要提起地球的各個圈層,學生腦海里就會很快浮現出完整的畫面,進而分析和解決問題。

        第三、養成收集、整理地理筆記和資料的習慣――培養綜合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所以在做筆記方面可能會做得比較凌亂。教師可以通過檢查筆記的形式,督促學生課后整理、補充筆記,尤其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后,要引導學生做好單元知識網絡的構建,從中把握主干知識,明確基本知識點,關注知識之間的聯系,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在把書由“厚”讀“薄”的同時,還可以在分析問題時知識明確、綜合、清晰。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国老熟女精品久久国产精 | 亚洲中文字幕DVD在线 | 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20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三区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