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畫畫的基本知識范文

        畫畫的基本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畫畫的基本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畫畫的基本知識

        第1篇:畫畫的基本知識范文

        關鍵詞:現(xiàn)代學徒制;本質;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G712

        1導言

        現(xiàn)代學徒制,是傳統(tǒng)學徒制經過學校教育制度(班級授課制)的洗禮,整合傳統(tǒng)學徒制的“質量”優(yōu)勢與學校教育制度“效率”優(yōu)勢而形成的一種職業(yè)教育形式,對于技能的習得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有利于培養(yǎng)技術技能型人才。不論具體實踐形式如何,現(xiàn)代學徒制的共同特質在于學校與企業(yè)實現(xiàn)“雙主體”育人,因而現(xiàn)代學徒制的核心落腳點是校企深度合作。

        2現(xiàn)代學徒制的本質

        2.1教育管理活動法治化

        法治化的基本內容包括:法制化和民主化。關于法制化,盡管現(xiàn)代學徒制與傳統(tǒng)學徒制都具有法制特征,但兩者迥然不同。工業(yè)革命以前的傳統(tǒng)學徒制,所涉及的法律關系主要是學徒與雇主之間的民事關系,表現(xiàn)為親緣關系或行會關系,屬私法領域調整的范圍。工業(yè)革命以后的現(xiàn)代學徒制,公法調整開始逐步介入,政府的作用越來越大。一是重視法律法規(guī)的保障作用,如,德國于1969年頒布了《職業(yè)教育法》,之后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規(guī),如《企業(yè)基本法》《職業(yè)教育促進法》等,規(guī)范各辦學主體間的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確保各項職業(yè)教育制度、規(guī)劃的貫徹落實;二是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組織和協(xié)調相關職業(yè)教育工作,如,澳大利亞政府負責制定職業(yè)教育的宏觀政策,監(jiān)管國家、各地方政府的相關專項資金,建立完善的職業(yè)教育體系,規(guī)范職業(yè)分類體系等。[2]關于民主化,這是現(xiàn)代學徒制獨有的特征。在現(xiàn)代學徒制教育過程中,多元主體自愿參與職業(yè)教育活動,包括學校、行業(yè)、企業(yè)、學生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學校、行業(yè)、企業(yè)是職業(yè)教育最重要的實際辦學主體,其中,學校的主要職責在于人才培養(yǎng)、技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等;行業(yè)的主要職責體現(xiàn)在提供人才信息服務、人才規(guī)格標準和評價認證等,如英國的行業(yè)組織負責制定各個行業(yè)領域的職業(yè)資格標準,并不斷修正以滿足行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變化;而企業(yè)在投資舉辦職業(yè)教育和具體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中同樣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學徒(學生)徹底改變了原有的依附關系,師傅、學徒、學校、企業(yè)之間轉變?yōu)橐环N平等的社會關系。

        2.2教育教學活動師徒化

        在現(xiàn)代學徒制教育教學活動中,主要涉及學校、企業(yè)、學生三方主體,主體間的法律關系較之傳統(tǒng)學徒制更為復雜,包括學校與學生的教育服務關系、企業(yè)與學生(學徒)的勞動合同關系(或事實勞動合同關系)以及學校與企業(yè)的合作辦學關系。其中,企業(yè)與學生的勞動合同關系是基礎性法律關系,反映現(xiàn)代學徒制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教育教學活動得以開展的基礎,其他兩種法律關系反映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只起到輔作用。因此盡管有學校教育的介入,但是師徒化仍是現(xiàn)代學徒制的本質屬性。我國理論界普遍認為校企合作是現(xiàn)代學徒制的本質特征,顯然有失偏頗,因為基本矛盾不在于企業(yè)與學校,而在于學徒與企業(yè),師徒關系的確立才是現(xiàn)代學徒制教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關鍵所在。

        3現(xiàn)代學徒制的多樣化

        3.1學校教育與現(xiàn)場教育相統(tǒng)一,避免兩種教育“兩張皮”

        在學校與企業(yè)兩個主體的共同作用下,現(xiàn)代學徒制涉及學生身份、培養(yǎng)目標、學習地點、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及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維度的變化。如果學校和企業(yè)在上述各方面相互隔離、各自為政,那么盡管是兩個主體在育人,但這樣的現(xiàn)代學徒制只是形式上的“雙主體”育人,是兩種教育“兩張皮”。目前實行的現(xiàn)代學徒制試點,普遍采用分段教育形式,學校和企業(yè)分別負責相應階段的教育,就容易陷入兩個教育“兩張皮”的困境。

        3.2學生需求與社會需求相統(tǒng)一,避免學生成為“犧牲品”

        在現(xiàn)代學徒制模式下,學校作為公益性機構與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yè)在價值取向上有顯著差異,但作為平等主體都參與了人才培養(yǎng)。在兩者的利益博弈中,學生可能成為“犧牲品”。在校企合作“剃頭挑子一頭熱”的背景下,學校為了爭取企業(yè)的合作與支持,往往對企業(yè)來者不拒,甚至違背教育原則。因此,現(xiàn)代學徒制試點要將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需求與學校、企業(yè)的社會需求有機統(tǒng)一起來,避免犧牲學生的個體利益。

        3.3利用現(xiàn)代學徒制的培養(yǎng)模式打造有特色

        汽車專業(yè)的現(xiàn)代學徒制應倡導校企共培共管,突出汽車專業(yè)與汽車產業(yè)對接,培養(yǎng)與汽車相關崗位對接的特點。學校應緊緊圍繞現(xiàn)在汽車企業(yè)用工標準,與汽車企業(yè)共同制定相關的汽車專業(yè)課程,開發(fā)校本教材,實施客觀的教學評價,逐漸建立起學校和企業(yè)縱深合作、教師和師傅聯(lián)合傳授、學生和學徒角色融合的現(xiàn)代人才培養(yǎng)模式。筆者學校通過深度的校企合作,成立了汽車專業(yè)建設委員會。通過成立汽車專業(yè)建設委員,加強了學校與社會、教學與生產、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建立學校與社會雙向參與、雙向服務、雙向受益的機制,制定出滿足崗位要求、體現(xiàn)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特色的教學計劃,正確考核和評價學生動手能力,更好地指導學生實習與就業(yè)。

        4結論

        現(xiàn)代學徒制是現(xiàn)代國際職業(yè)教育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國外學徒制在演變過程中顯示著其頑強的活力,在我國古代職業(yè)教育中也表現(xiàn)出它的潛力,其組織制度、組織形式一直受相關經濟、政治、文化的制約。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職教育體系建立健全,應將現(xiàn)代學徒制納入體系中作為主要動力以大力發(fā)展高職教育。提升企業(yè)訂單模式活力,擴大現(xiàn)代學徒制高職領域招生對象,建立健全多維視角下的高職教育師資培養(yǎng)制度,提高學徒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是我國將現(xiàn)代學徒制融入高職教育體系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小燕.現(xiàn)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4,09:17-20.

        [2]王振洪,成軍.現(xiàn)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新范式[J].中國高教研究,2014,08:93-96.

        第2篇:畫畫的基本知識范文

        摘 要:在全球化進程日益深化的今天,各種文化立場和文化觀點紛紛登場、爭高競長的背后,是文化價值觀的紛爭和博弈。文化價值觀是主體對特定文化的價值意識的自覺,是對具體的文化樣態(tài)、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的價值傾向和評判。文化價值觀的哲學內涵、現(xiàn)實需求和基本取向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審視文化價值觀所應關注的三個基本維度。

        關鍵詞:全球化;文化價值觀;文化立場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12)10-0038-04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也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內在根基。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深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1]各種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背后,是文化價值觀的紛爭和博弈。在全球化進程日益深化的今天,科學認識并系統(tǒng)闡釋什么是文化價值觀,為什么要樹立文化價值觀,以及樹立什么樣的文化價值觀,已經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而文化價值觀的哲學內涵、現(xiàn)實需求和基本取向是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審視文化價值觀所應關注的三個基本維度。

        一、文化價值觀的哲學內涵

        對文化價值觀的考察必然涉及到在何種意義上定義文化。就哲學意義上的“文化”概念而言,無論對“文化”本身作出何種規(guī)定,都是對特定歷史時期、特定主體的具體的文化樣態(tài)、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的最一般的抽象、概括和總結。反過來,從概念層面關照到現(xiàn)實層面,“文化”的所指總是歷史的、具體的、發(fā)展的。我們所言說的“文化”,一定是特定時代、特定民族、特定地域條件下,現(xiàn)實的主體所創(chuàng)造或延承的具體的生活樣態(tài)和存在方式。文化價值觀是主體對特定文化價值意識的自覺,是對具體的文化樣態(tài)、文化模式或文化精神的總體性的價值傾向和評判。這種價值傾向和評判隨著不同主體的差異,以及同一主體不同時間的不同理解,總是通過不同的話語呈現(xiàn)出迥異的立場、觀點和思想。

        任何研究都是以對象內涵的界定為基礎和前提的。由于“文化”與“價值”都是相對宏大和含混的概念,不同學科的學者往往囿于研究領域,經常在各自不同的層面上加以使用,尚未對“文化價值觀”這一概念達成一致性共識。也有學者經常將“文化價值觀”與“價值觀”在等同的意義上使用。因此,有必要對“文化價值觀”的定義和內涵作進一步的厘清和闡釋。

        第一,文化價值觀中的“文化”是狹義的文化概念,具體指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形成的具體的、發(fā)展的文化樣態(tài)、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一般來說,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主要包括人的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果,如知識、道德、法律、文學、藝術、宗教等。就“文化價值觀”來說,如果使用廣義的文化概念,即把凡是與人相關、打上人的烙印的東西都歸類為文化,那么,“文化價值觀”就會等同于“價值觀”。事實上,人們也經常在兩者等同的意義上使用這兩個概念。但是,這種習慣上的等同不僅遮蔽了主體對于文化本身價值評判的維度,同時,也失去了“文化價值觀”作為一個獨立范疇存在的意義。

        第二,文化價值觀是文化觀的核心內容,也是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從文化觀的角度看,如果說文化觀是對“文化”的基本態(tài)度和總體看法,那么,文化價值觀就是對文化的優(yōu)劣、善惡、美丑等涉及主體價值傾向的立場、態(tài)度和觀點。這里的“文化”是關照的對象,“價值”是“觀”的維度。以“文化”為對象的關照可以有多個維度,如科學的、價值的、審美的等等,其中,價值的維度是最重要的。這是因為,人們對文化的價值意識的自覺程度內在地決定了人們對文化是非優(yōu)劣的評價和判斷,也直接決定了文化的發(fā)展方向和進程。另一方面,從價值觀的角度看,文化價值觀關注的對象是文化,是對人自身所處的具體的文化樣態(tài)、文化模式、文化精神以及文化進程的基本態(tài)度和總體看法。價值觀關涉的是人對自身、對外部世界以及二者關系的基本態(tài)度和總體看法,包括對人自身面對外部世界的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果的態(tài)度和看法。因此,從價值觀的構成來看,文化價值觀是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文化價值觀關涉主體對文化的價值傾向和價值評判。這里的主體不僅包括具有自覺意識的個人,還包括群體、社會、民族、國家,等等。在個體層面,由于主體的差異,如文化傳統(tǒng)、社會地位、需要的性質和滿足程度、受教育程度等等差異,不同主體對同一文化的評價標準和價值取向會有所不同。每一個具有自覺意識的個人都可以對某種文化有自己的立場、態(tài)度和觀點,有自己的價值傾向和價值評判。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在宏觀層面,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就是組成這一民族(國家)的個體在文化方面所長期積淀的價值意識和價值共識。具體包括,約定俗成或教化形成的滲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是非觀念、善惡標準、倫理意識、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等等。這些共識是人們經過長期歷史積淀所凝結成的存在方式,也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人的價值意識的重要因素。

        第四,文化價值觀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文化樣態(tài)的演進、主體實踐活動的經驗累積以及主體自覺意識的不斷增長,文化價值觀也隨之嬗變和更迭。文化作為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下所形成的存在方式,極具穩(wěn)定性和彌散性。文化價值觀的形成與長期的文化積淀和主體不斷自覺的價值意識密切相關??萍嫉娘w速發(fā)展和經濟的急速擴張帶動了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打破了之前相對獨立和穩(wěn)定的文化格局,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也為不同文化價值觀的紛爭和博弈提供了可能。在多元文化共存、異質性文化差異明顯、文化的碰撞和沖突也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不同主體對于同一文化的價值立場也千差萬別,同一主體對于不同文化的價值傾向和價值評判相去甚遠。在文化價值觀的發(fā)展變化中,舊的文化價值觀逐步被分化和瓦解,新的文化價值觀在不斷的碰撞和融合中逐漸被認同和確立。

        從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文化價值觀作為一個表征主體對文化的價值意識的概念,尚未引起學界足夠的重視。中西學界雖然日益關注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演進,從各自視角對文化和價值進行了相當廣泛和深入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思想學術資源和理論文獻,但往往囿于各自學科和研究領域,從哲學層面對文化價值觀作出總體性論述的還不多見,因而對于文化價值觀的自覺和建構仍處于萌動期,共識性的觀點和完整的理論體系仍未形成。鑒于此,從延續(xù)至今的文化紛爭出發(fā),充分調動歷史上的理論成果和學術資源,在學理層面系統(tǒng)闡述文化價值觀的內涵及其形成和發(fā)展的內在機制,有助于我們梳理歷史上的文化思潮,闡釋文化價值觀的現(xiàn)實需求和基本取向,對于推進新時期的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第3篇:畫畫的基本知識范文

        一、 日本小學職業(yè)生涯教育的概況

        學生教育階段是職業(yè)意識、職業(yè)理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且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其中,小學階段是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早期階段,也被稱為“職業(yè)幻想期”。日本小學職業(yè)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塑造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勞動觀和職業(yè)觀,培養(yǎng)了解自身的能力及自主選擇未來道路的能力。

        1999 年“生涯教育”被正式寫入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官方文件,文件指出:從小學階段就要進行職業(yè)生涯教育,要在學科教育中融入職業(yè)生活信息,最終在中小學階段成功塑造學生的勞動觀、職業(yè)觀。為了保障生涯教育的實施,政府還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日本官方文件主導下的“生涯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成熟的職業(yè)觀、勞動觀、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了解自我、選擇未來道路的能力的教育。職業(yè)生涯教育已經成為日本教育改革的主導思想并貫穿于從小學到大學的整個教育過程。日本的小學職業(yè)生涯教育將生涯教育與道德科等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相融合,并將職業(yè)生涯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關聯(lián)到學生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yè)和生活中。有的學校會根據地方特征及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等不斷完善、充實生涯教育的內容。

        二、 日本小學職業(yè)生涯教育的特點

        第一,將生涯教育與未來的出路相聯(lián)系。日本十分注重把教育和小學生未來的出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特別活動課”、“道德科”等循序漸進地進行“做合格社會成員”等活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意識,逐步灌輸為社會服務的意識。為了促進學生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學校還會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諧人際關系、職業(yè)信息探索等能力。

        第二,政府主導下的職業(yè)生涯教育。日本職業(yè)生涯教育及保障措施都是在政府主導下發(fā)展的,政府通過相關法律政策對各個教育階段的教育內容、方法、目標都有明確的規(guī)范,并確保其能正確實施。日本小學有“職業(yè)生涯教育推進委員會”這樣的專業(yè)組織機構,它往往和教務機構相結合,將職業(yè)生涯教育融入其他教學活動中。

        第三,完善的師資隊伍。學校有專門的職業(yè)生涯輔導教師,這些教師經過專業(yè)的、系統(tǒng)的職業(yè)生涯教育培訓,獲得了輔導資質,充分了解日本職業(yè)生涯教育的目的、方法和任務,而且對大多數(shù)職業(yè)、企業(yè)的現(xiàn)狀比較熟悉,因此他們不僅能將職業(yè)理念融入教學,而且能將最新的職業(yè)發(fā)展狀況及就業(yè)情況告知學生,幫助他們及早樹立職業(yè)意識和職業(yè)精神。輔導的方法主要有小組輔導和個人輔導兩種,可以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第四,注重職業(yè)生涯實踐活動。日本的小學往往在政府主導下與企業(yè)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企業(yè)成為了優(yōu)秀的職業(yè)生涯教育資源。在職業(yè)生涯教育中,學校會擇機帶領學生走出學校,走入企業(yè),進行體驗,通過企業(yè)員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職業(yè)思想,進行正確的職業(yè)引導。在此活動中,學生不僅能體會到作為社會一份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更能切身體驗理想中的職業(yè)狀態(tài),更加堅定自己的職業(yè)理想。21世紀以來,日本政府制定的職業(yè)生涯教育綜合計劃推崇“新體驗計劃”。這一在工作中或職業(yè)活動中讓學生學習初步經驗的體驗活動在日本迅速得到普及。據日本“新體驗計劃”效果調查顯示,50%以上的被調查者完全認同或認為本人在體驗活動中得到了較大的收獲,這些收獲包括人際關系的改善、職業(yè)觀的萌芽、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責任感的提升,等等。

        三、 日本小學職業(yè)生涯教育的內容

        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中小學生指導研究中心認為,與職業(yè)生涯有關的能力有四種:人際關系形成能力、信息活用能力、規(guī)劃未來能力、志向決定能力。各個學校在制定職業(yè)生涯教育計劃時往往會以此為參照,并結合學校的情況、所在地區(qū)的情況及學生的實際開發(fā)課程,幫助學生掌握這四種能力。就小學階段的職業(yè)生涯教育而言,通過融入各學科的職業(yè)生涯教育的綜合學習,力求塑造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主動探索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思考和生活方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未來的出路等問題。

        例如日本某小學的職業(yè)生涯教育計劃顯示:學校會根據不同年級制定不同的能力目標。在低年級階段要求學生做到:會寒暄和回應別人的問題,在值班時能明白活動的重要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中年級階段則要達到:能夠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緒,積極成為值班者,體會工作的樂趣,對工作有責任感,力求完成工作;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要求學生做到:學會換位思考并體諒別人,理解工作的重要性和付出的艱辛,努力實現(xiàn)夢想。

        此外,日本的小學教育計劃中會明確職業(yè)生涯教育在各學科中的地位,從職業(yè)生涯教育的角度重新審視各學科教學內容,因此日本的小學往往會將職業(yè)生涯教育作為整體教育計劃的重點。例如,在“綜合學習時間”則通過與不同年齡,不同價值觀的人的接觸來掌握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熬C合學習時間”是日本小學必修課,是實行個性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這門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熬C合學習時間”的主要內容包括國際、情報、環(huán)境、福利、健康等綜合性問題,以及學生們所關心的問題。早在1998年,日本的小學學習指導要領就要求小學的職業(yè)教育要融入這門課中。

        四、 啟示

        第一,要重視小學階段的職業(yè)生涯教育。目前我國大陸的小學生涯教育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而香港、臺灣地區(qū)已廣泛開展。學校、教師、家長甚至社會都應該轉變觀念,逐步改變我國教育“無職業(yè)意識”的局面,從小就鼓勵學生樹立職業(yè)理想,加深職業(yè)了解,堅定職業(yè)信念。只有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促成學生從“職業(yè)幻想期”到“職業(yè)探索期”的轉變。

        第二,要注重職業(yè)生涯教育的保障體系建設。政府部門應該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設立專門輔導機構,大力提供各方面支持,鼓勵“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等模式,營造良好的職業(yè)生涯教育氛圍。而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小學職業(yè)生涯教育的師資力量專業(yè)化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專業(yè)化、專兼職相結合的輔導教師隊伍。此外,社區(qū)、企業(yè)等也應積極發(fā)揮職業(yè)生涯教育的作用,給小學生提供見習、實踐和職業(yè)體驗的機會,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學生職業(yè)認知,了解職業(yè)內涵及工作內容,感受職場環(huán)境,加深對職業(yè)的理解。

        第三,要建立并不斷完善小學職業(yè)生涯教育課程體系。不能將大學階段的職業(yè)規(guī)劃、就業(yè)指導等機械地移植到小學階段,而應該構建適應小學生特點及小學教育特點的職業(yè)生涯教育體系。在這一體系中,課程設置至關重要。借鑒日本的經驗,結合我國的特點,可以采取兩種方式開展職業(yè)生涯教育:其一、適時開設職業(yè)生涯教育課程,學校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及評價體系,配齊專職教師或者聘請校外職業(yè)指導教師,全面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職業(yè)生涯知識。其二、將職業(yè)生涯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育教學之中,通過各科教師有意識地引導,潛移默化地教育,幫助學生培養(yǎng)職業(yè)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谷峪.日本“職業(yè)生涯教育”觀察[J].教育情報參考,2006(8).

        [2] 谷峪,姚樹偉. 職業(yè)教育?生涯教育?終身教育――轉型期日本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及其啟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徐愛新,安月輝,于偉娜. 解析日本的職業(yè)生涯教育[J] .教育與職業(yè),2011(6).

        [4] 李英,史景軒,宋曉平.日本職業(yè)生涯教育及其啟示[J].成人教育,2007(12).

        第4篇:畫畫的基本知識范文

        【關鍵詞】:室內;植物壁畫;組成要素;發(fā)展前景

        【引言】:近年來,隨著垂直綠化的不斷推廣與應用,衍生出許多新型的綠化概念,植物壁畫便是其中的一種。植物壁畫由于其藝術性和實用性,在室內裝飾藝術中逐漸成為新寵,受到人們的喜愛。

        1、植物壁畫的含義

        植物壁畫可以視為一個縮小版的迷你植物墻,它是以壁面為載體,植物為主要材料,加之各種栽培基質和滴灌系統(tǒng)組成的一個三維立體花園。在其中,植物自發(fā)的3D效果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每棵植物都能相輔相成,和諧共生,使人能近距離的觸摸自然,感受自然。

        2、植物壁畫的優(yōu)勢

        首先,在裝飾藝術中,相比于其他類別的傳統(tǒng)壁畫,植物壁畫更具有立體感,突破了二維世界的條條框框,用3D立體效果裝飾室內環(huán)境,使室內裝飾形式愈加的豐富多彩。

        再次,植物壁畫具有傳統(tǒng)壁畫所缺乏的時空美,和一旦落筆就恒久不變的壁畫相比,植物壁畫更加靈活多變。其配置的植物大小,高低,形狀各不相同,組成不同的風景畫面,具有空間的韻律美。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時間,植物也不例外,植物顏色會隨著季節(jié)不斷的交替而不斷豐富發(fā)展,可能夏日處處青翠,到了秋日便是一派火紅了,其所呈現(xiàn)的變化形成了節(jié)奏感,帶來了其特有的時間美感。

        最后,植物壁畫作為新型綠化的一種,不僅具有一般綠化消除污染,凈化空氣的作用,更具有強大的藝術性與觀賞效果,兼具了傳統(tǒng)壁畫與垂直綠化兩者突出的優(yōu)點。

        3、植物壁畫的組成要素

        一幅基礎的植物壁畫需要四個組成部分,分別是外框,栽培基質,植物和澆灌系統(tǒng)。

        3.1外框選擇

        傳統(tǒng)壁畫的外框多使用木質材料,有些復雜的款式還需要貼花或雕花,其優(yōu)點在于裝飾感強,能夠與畫作相得益彰。但考慮到植物壁畫的特殊性,以及后期養(yǎng)護等需求,在外框的選擇上要求比傳統(tǒng)壁畫更加的嚴格。植物壁畫由于其自身重量大,加之給水排水方面的要求,在選擇外框材料時,注重防水,防銹,堅硬等要求,這時一般可以選用不銹鋼材質,或者是可降解塑料材質。

        3.2基質選擇

        植物壁畫的栽培基質有泥炭蘚或水苔,海綿等,一般以泥炭蘚為主。泥炭蘚是一種常見的蘚類植物,柔軟而疏松,適合多種植物生長。它的莖稈呈直立生長,葉片較小,色澤灰白。泥炭蘚不僅保水保肥和排水疏水能力一流,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能夠快速自我更新的物質,其開采和提取也不會影響自然環(huán)境,是一種十足的綠色環(huán)保產品。只要吸收了足夠的水分,泥炭蘚不會變質,也不會下陷,這也能夠保證植物的根系固定良好,不會造成脫落的情況發(fā)生,是栽培基質的不二選擇。

        3.3植物選擇

        植物的選擇配置是植物壁畫的重點所在,植物的色,香,形,季相各不相同,如何選擇搭配,才能成為既符合生物學特性,又同時具備美學價值的植物壁畫,需要我們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需要考慮到后期的養(yǎng)護和管理,選擇生長習性相似的植物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在室內環(huán)境中,植物對光照,溫度,空氣濕度,水分十分敏感,推薦以耐蔭,耐寒或耐旱的植物為主,它們生命力強盛,易于培植生長。

        再次,在室然肪持邪詵胖參銼諢,除了一定的裝飾性,其強勁的綠化功能不可小覷。早在1950年,植物的凈化作用已被NSNA證實,加上近年來由于使用大量的清潔用品和建筑材料,室內的污染程度有時遠遠高于室外,選用可以起到消除污染,凈化空氣的綠植裝飾成為了主流。在室內植物中,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凈化功能,例如蝴蝶蘭可以吸收一氧化碳,波士頓蕨可以吸收每小時20微克的甲醛,白鶴芋又對苯和三氯乙烯有效,可以根據不同的綠化需求選擇相應的植物。

        最后,在植物壁畫中,植物主角與配角的選擇搭配也不容忽視。葉片或深或淺,花形或繁或簡,怎樣搭配才能營造出植物的意境美呢?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杜牧在《寒夜》中提到“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古人又云“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如此看來,植物意境美的營造不過是一種情感體驗,不同的花葉形態(tài)不同,但都有自己的個性與品格,帶給人們的視覺沖擊和心理感受各不相同,我們可以通過合理設計,正確選材和配置,發(fā)揮出植物本身形體,線條和色彩等方面的特點,展現(xiàn)其意境美。

        綜合以上特性,我們可以考慮一些藤蔓植物、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宿根花卉、或常用作地被、低矮綠籬的植物。

        3.4澆灌系統(tǒng)選擇

        植物壁畫的澆灌宜選擇滴灌為佳,滴灌是通過管道系統(tǒng)與安裝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將水送到作物根部進行局部灌溉的方式。滴灌有利于節(jié)水節(jié)肥,不僅可以控制溫度和濕度,還可以保持土壤的結構,是現(xiàn)代農業(yè)大力推廣的一種高效節(jié)水灌溉技術。

        5、植物壁畫的發(fā)展前景

        植物壁畫目前在歐美和日本的大城市內應用的比較廣泛,國內起步則比較晚。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yè),現(xiàn)在雖然發(fā)展的不夠完善和系統(tǒng),但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發(fā)展前景,其社會和經濟效益不言而喻。植物壁畫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時也能夠滿足人類對美的探索與追求。

        【參考文獻】:

        [1]歐堅泉.《植物壁畫創(chuàng)意設計與植物配置的應用》[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2,24(9):35-40

        [2]孫小嬌.《淺談室內垂直綠化》[J].山西建筑,2012,37(14):187-188

        [3]徐婧舒.《法國館立體綠化的再思考》[J].園林,2010(12):30-31

        [4]王慧楠,楊永才.《現(xiàn)代室內植物幕墻布置藝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4(6)

        [5]劉曙光.《淺析新型植物壁畫藝術的表現(xiàn)特征》[J].藝術理論,2009(3):58-59

        [6]鄭明美.《把植物種到墻上去:新型垂直綠化探討》[J].中外建筑,2008(4):118-121

        [7]高亞利.《城市立體綠化形式與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6):226-227

        [8]劉玉樓.《室內綠化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

        第5篇:畫畫的基本知識范文

        【論文摘要】結構成本是整個設計階段成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為結構成本往往因為規(guī)劃和設計管理的好壞出現(xiàn)非常大的波動。本文探討了結構設計優(yōu)化對成本控制的作用。 

         

        如何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是每一個房地產企業(yè)關注的問題。結構成本是整個設計階段成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為結構成本往往因為規(guī)劃和設計管理的好壞出現(xiàn)非常大的波動,可以這樣說,建設項目前期的設計階段(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影響整個項目投資的可能性在80%以上。其中,結構成本占到建安成本的40%至60%。很多建筑結構設計做的并不精細。通過降低成本以求提高經濟效益是房地產行業(yè)共同追求和努力的目標之 

         

        一,而結構成本的控制是房地產項目成本控制的關鍵。 

        在整個結構成本管理控制過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三個關鍵點:⑴做好事前控制。這是整個結構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⑵設計過程的精細化管理。設計過程中必須控制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嚴格按照設計流程做好精細化設計。⑶設計過程中適時、適當?shù)囊胪獠抠Y源。聘請專業(yè)化的設計顧問公司,全過程的進行工程設計的管理和結構成本的控制,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結構設計不僅能給房地產公司降低工程成本,更可以給房地產公司帶來意想不到的價值。 

        1.結構的設計優(yōu)化并不是單純的挑毛病 

        而是通過交流、溝通,找到更為合理、經濟的設計,從而在滿足各種規(guī)范的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杜絕不必要的浪費,做好成本控制。結構設計的優(yōu)化是在充分尊重原設計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優(yōu)化的過程,互相學習,也有利于提高設計院結構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某項目2棟13層與23層相連建筑、2棟30-33層建筑、5棟9-13層建筑,共9棟。場地附近有一條河流,地下水位較高。場地土質較軟,表層4米深度內有部分淤泥質土,地下室底板下土的承載力為160kpa,在17米至22米處有密實的粉沙層,在37-55米處有密實的沙層?;鶐r埋藏很深。6度抗震、基本風壓0.45。本項目對回款的周期要求較高。 

        本項目地下室的布置思路:采用一層大地下室 9棟高度和層數(shù)相差較大的建筑連為為一體,形成一個整體的大型地下車庫。優(yōu)點:交通及停車,小區(qū)的物業(yè)管理,地下室外墻的數(shù)量。但缺點也是明顯的,一是導致地下室結構的超長,再就是各棟建筑單位的不均勻的沉降。 

        為此,對結構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首先,地下室結構超長的解決辦法是:⑴結構后澆帶的設置——費用、間距、封閉時間、施工便利性;⑵混凝土膨脹外加劑的使用——數(shù)量、費用、位置;⑶構造配筋的適當增加—— 數(shù)量、費用、位置。其次,各棟建筑物的沉降差以及主體建筑物與地庫間的沉降差解決方式是:依照當?shù)氐幕A設計經驗,⑴9-15層建筑通常采用預制方樁基礎,以粉砂層作為持力層,樁長約17米,摩擦型樁;⑵18層以上建筑通常采用鉆孔樁基礎,以砂層作為持力層,樁長約45-50米,摩擦型樁;⑶12層建筑物采用無樁筏板基礎有過成功的案例,按程序計算沉降有15cm,實際觀測僅4cm在無錫觀測到的建筑物最大沉降不超過 6cm。 

        2.優(yōu)化結構設計是對結構設計進行深化、調整、改善與提高 

        也就是對結構設計進行再加工的過程。結構設計的優(yōu)化,不是以犧牲結構安全度和抗震性能來求得經濟效益的,相反經過設計優(yōu)化的工程,結構布置更為合理、差錯更少、用料更省、結構更安全。某高層寫字樓,結構高度90.30米,地上24層,地下二層,抗震設防類別丙類,七度抗震設防,結構形式為框架核心筒體系,基礎形式為平板式筏基,建筑面積約2萬平米。結構設計優(yōu)化的主要內容是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樓層樓蓋體系的結構設計,二是核心筒的尺寸及墻厚,三是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和有關構造。設計優(yōu)化時對其它一些結構設計細節(jié)也給與了一定關注。經優(yōu)化結構設計后,僅前述三個主要方面,可比原設計節(jié)約混凝土在2000m3以上,鋼筋約70噸。通過結構設計優(yōu)化,在節(jié)約結構造價的同時,使結構自重減小了約40000kn,相當于40kn/m2,約為兩層半樓房的重量。從而大大增加了豎向結構構件和基礎的安全度,減小了地震力,提高了整個結構的抗震性能。結構設計優(yōu)化達到了提高項目技術和經濟雙重效益的目的。

        又如:某工程9棟住宅,其中3棟18層、 3棟22層、 3棟28層、采用大地下室連接為一,土質情況:25m深度內,土層較松,樁側摩阻力為15-30 kpa,越向下土層越密實,樁側摩阻力逐漸增加為50-70 kpa,38米以下各層樁端阻力均較小,為1500-2500kpa。 

        原基礎方案按當?shù)氐牧晳T做法及地勘報告建議:18及22層建筑選8-1層作持力層,樁長為40米,28層建筑選8-2層作持力層,樁長為50米。 

        選擇方案:一是全部選用50米長的ф500及ф600 的預應力管樁!二是節(jié)省工程造價 (樁的性價比、承臺的尺寸);三是進一步降低建筑物的沉降差及沉降值;四是方便施工管理,提高樁基檢測的效率,降低檢測成本。 

        對于ф500管樁,當樁長由40米增加到50米時(增長25%),其單樁承載力由1435kn增加至2080kn (增大45%),單位樁長的性價比大幅提高80%! 

        3.施工圖審查與結構設計優(yōu)化并不矛盾 

        它們的著眼點不同、側重面不同,施工圖審查并沒有義務審查設計的經濟性,而結構設計優(yōu)化的目的之一是控制成本、并使設計更加合理。當然,結構設計優(yōu)化的結果也必須通過施工圖審查。某3+1層建筑,4層住宅,半地下室,淤泥質土,厚度約為18米,承載力為70kpa。在32-40米處有較好的沙層,可做樁基持力層,此時ф300 的預應力管樁承載力為600kn。 

        原基礎方案:筏板基礎;8米長的水泥攪拌樁加連接梁形成復合地基 + 止水筏板;長度為35米的ф300 預應力管樁,一柱一樁 + 止水筏板;預應力管樁方案最經濟(便宜16%)!最安全!較攪拌樁施工周期短! 

        優(yōu)化設計后,方案調整為:±0.00 標高的取值,地下室的埋深:——對支護、土方、水浮力、抗拔樁的影響;覆土厚度的控制:——地下室布局、景觀的要求、管線的要求;地下水位高度的取值和應用:——抗浮設計水位和最低設計水位; 

        地下室底板的布置方案: 

        ——承臺間設基礎梁加大板式結構 

        ——樁承臺兼柱帽的無梁筏板板結構 

        (造價相差20%-30%?。?nbsp;

        結果:總共節(jié)省工程造價 3500 萬元以上! 

        4.結構設計的優(yōu)化工作不會影響設計、施工進度 

        可與設計同步進行。設計優(yōu)化工作也可以按工程進度要求分階段進行。某工程由共六幢高層建筑組成,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結構設計優(yōu)化的主要內容是:樁基、剪力墻的布置和墻厚、樓層現(xiàn)澆板、地下車庫的底板與頂板、地下室外墻、框架柱梁等。 

        工程結構設計優(yōu)化后的經濟效益:省去人工挖孔擴底灌注樁計 360棵?;A筏板厚度減少,共計節(jié)約混凝土用量570m3,鋼筋用量減少約220噸。地下室外墻、基礎抗水板、頂板共節(jié)省混凝土用量約計2000m3,節(jié)約鋼筋70噸。主樓現(xiàn)澆板節(jié)約混凝土超過1000m3。1#住宅樓減少剪力墻布置后,節(jié)約混凝土約400m3,鋼筋約45噸。6#酒店經結構優(yōu)化布置后,每層增加凈高約150,減少了梁混凝土用量,梁柱鋼筋用量減少約20噸。 

        經過上述粗略計算,整個工程經結構設計優(yōu)化后,與原設計相比節(jié)約的直接費用在600萬元以上。 

        總之,由于成本控制的不確定因素很多,想在不同的項目上應用同一種管理手段、方法進行成本管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但在設計階段對結構設計進行優(yōu)化,從而降低成本,這是可以實現(xiàn)的?!?nbsp;

         

        【參考文獻】 

        第6篇:畫畫的基本知識范文

        中圖分類號:TG3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5-091-01

        1 濕硫化氫腐蝕原理

        硫化氫在水溶液中離解出的氫離子,從鋼中得到電子后還原成氫原子。氫原子間有很大的親和力,易結合在一起形成氫分子排出。這樣一來,極小的氫原子就很容易滲入到鋼的內部,溶解在晶格中。固溶于晶格中的氫原子具有很強的游離性,它影響鋼材的流動性和斷裂行為,導致氫脆的發(fā)生。

        2濕硫化氫環(huán)境中的腐蝕形式

        在H2S+H2O腐蝕環(huán)境中,碳鋼設備發(fā)生兩種腐蝕:均勻腐蝕和濕H2S應力腐蝕開裂。開裂的形式包括氫鼓泡、氫致開裂、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和應力導向氫致開裂。

        本文中涉及乙苯裝置的只有均勻腐蝕和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

        2.1 均勻腐蝕

        硫化氫對鋼的腐蝕,一般說來,溫度增高則腐蝕增加。在80℃時腐蝕率最高。在110~120℃時腐蝕率最低。

        2.2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SSCC)

        濕硫化氫環(huán)境中產生的氫原子滲透到鋼的內部,溶解于晶格中,導致氫脆,在外加應力或殘余應力作用下形成開裂。它通常發(fā)生在焊道與熱影響區(qū)等高硬度區(qū)。

        3 硫化氫腐蝕危害

        應力腐蝕開裂是環(huán)境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失效形式。美國杜邦化學公司曾分析在4年中發(fā)生的金屬管道和設備的685例破壞事故,有近60%是由于腐蝕引起,而在腐蝕造成的破壞中,應力腐蝕開裂占13.7%。根據各國大量的統(tǒng)計,在不銹鋼的濕態(tài)腐蝕破壞事故中,應力腐蝕開裂甚至高達60%,居各類腐蝕破壞事故之冠。應力腐蝕開裂的頻繁發(fā)生及其造成的巨大危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乙苯裝置干氣線腐蝕開裂圖片及硫化氫、硫化物均勻腐蝕:

        4 硫化氫腐蝕的影響因素

        4.1 材料因素

        鋼中MnS夾雜物是引起H2S-H20腐蝕的主要因素。由于MnS為粘性的化合物,在鋼材壓延過程中呈條狀夾雜。條狀MnS的尖端即為滲入鋼中的氫所聚集之處,而成為鼓泡、裂紋及開裂的起點,條狀MnS夾雜多,產生應力開裂的機會就多。

        4.2 環(huán)境因素

        對于同一硬度的鋼材,硫化氫濃度越高,則越容易產生硫化物應力開裂。一般濃度越高腐蝕速度越快,但高于某一濃度時變慢300-500ppm。

        硫化物應力開裂通常于室溫下發(fā)生的幾率最多,溫度大于65℃產生破裂的事例極少,這是與H2S在水中溶解度有關。溫度升高,降低了H2S的溶解度,所以不易發(fā)生開裂。提高溫度對碳鋼和低合金鋼的抗硫化物應力開裂性能會產生有益影響。

        5 乙苯裝置硫化氫腐蝕分析及防腐對策

        根據上述硫化氫腐蝕因素分析,乙苯裝置干氣經水洗后滿足上述條件,存在濕H2S應力腐蝕情況。針對上述情況,對省內各干氣制乙苯裝置干氣組成分析比較

        大連石化乙苯裝置,干氣未經處理,無水洗、無脫丙烯,直接進入反應器進行反應;

        錦西石化乙苯裝置,干氣分為催化干氣、脫丙烯干氣;干氣經水洗、脫MDEA、干氣換熱器、干氣過冷器(脫水)、脫丙烯后進入反應器,故分析數(shù)據分別為催化干氣和脫丙烯干氣;

        錦州石化乙苯裝置,干氣經水洗、脫MDEA、干氣換熱器升溫、干氣過冷器(脫水)、脫丙烯后進入反應器,分析數(shù)據分別為催化干氣和凈化干氣。

        從上表中看,平時正常生產時,撫順石化催化干氣硫化氫濃度較低,較三家兄弟裝置都低;只要重催生產波動,使用南催化直供干氣時,硫化氫濃度較高,但撫順乙苯裝置在生產流程中,與錦西和錦州流程中有一點不同,錦西和錦州干氣入反應器前經水洗后,要脫水、脫丙烯,經過這兩段工藝后,干氣中已不含濕硫化氫,減少了對管線的腐蝕。

        而大連因為干氣中丙烯含量較少,不需要脫丙烯,也無水洗,這樣干氣中也無濕硫化氫存在,對管線腐蝕也較弱。

        從與以上裝置交流中得知,后部各塔冷卻器、換熱器管束較干氣線腐蝕嚴重,腐蝕程度與乙苯后部各塔冷卻器、換熱器管束相差不大,而且從分析數(shù)據上看,各裝置都有不同程度的硫化氫參與反應進入后部流程,故后部冷卻器、換熱器均有腐蝕(表現(xiàn)為管束經常內漏)。

        綜上所述,撫順石化乙苯裝置對干氣預處理,只通過脫水罐進行脫水是不夠的,需要經換熱器升溫、過冷器脫水完全去除濕硫化氫的存在,使硫化氫保持較干燥的環(huán)境下,還需對上游干氣來源裝置對干氣組成進行控制,硫化氫含量不能超高,保持在低濃度下。30℃水溶液中H2S飽和濃度大約是300mg/L,溶液的pH值約是4,所以硫化氫濃度不應大于300PPM,才能保證硫化氫全部被水洗吸收,保證后部盡量少的濕硫化氫環(huán)境。但后部的冷卻器、換熱器的腐蝕不可避免。

        參考文獻:

        [1] 崔新安,寧朝輝. 石油加工中的硫腐蝕與防護[J]-煉油設計.

        第7篇:畫畫的基本知識范文

        關鍵詞:造價規(guī)劃;設計管理;成本控制

        隨著國家政策調控,房地產的利潤正在向著理性的方向發(fā)展。隨著房價的回歸理性,房地產的競爭卻在日趨激烈,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房地產企業(yè)要在經營戰(zhàn)略上進行升級和轉型,必須采用精細化管理的模式,營造總體的經營戰(zhàn)略框架,其中,企業(yè)的造價規(guī)劃和成本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1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

        這個階段的成本控制,是與設計階段的特點密不可分的。首先,在房地產建設開工之前,需要對地質地形地貌等進行勘察,進行方案的規(guī)劃、設計研討,提出工程建設的可行性報告,進入設計階段后,要對設計的技術、環(huán)節(jié)等進行深入的研究、計算,得到規(guī)劃局的審批后啟動工程的招投標和造價程序,獲得工程的規(guī)劃許可證等政府審批,進入施工圖的審核和設計工作。

        1.1可行性研究與成本管理

        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階段,是整個項目的開展的初始階段。這個極端,造價規(guī)劃和設計參與的內容不多。但是可行性研究是為管理者提供決策和指導參照的意見的。很多大的投資一項都是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展開的。對工程的投資,項目的開展等進行分析和研究,最終得到設計方案的論證和優(yōu)化,尋求投資的概算準確度,得到關于限額的概算和設計結論。對項目的初步設計加以概算,得到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的投資估算范圍[1]。為項目的開發(fā)前期決策提供準確的投資估算。這個階段,工程造價的管理重點是相關人員應該積極參與,將準備工作的可行性研究,和建設規(guī)模的和合理開發(fā)作為造價工作開展前的準備極端,盡可能全面地對投資項目進行投資的概算,考慮建設過程中的材料上漲等不可控因素,并且將投資的估算納入到項目的控制中,為目標化和精細化管理提供依據。

        1.2方案和初步設計階段與成本控制

        進入初步的方案設定和設計階段后,建設規(guī)模和功能應該按照未來的使用要求進行建設,工程的外觀和造型等應與城市建設的規(guī)劃和風格達到統(tǒng)一,考慮到地質的因素還要注意土方挖填的方式,適當采用豎向設計的方法加以規(guī)劃。對周邊的環(huán)境和配套進行設計,保證在項目投入使用后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方面的需求。選用的技術方案和工程的實施方案,從經濟的角度進行分析是否能夠達到投資方的滿意,對市政工程中的管線、配套等進行了解,避免大量的現(xiàn)場簽證出現(xiàn)。除了上述問題之外,對現(xiàn)場進行反復認真的勘察,通過調研工作開展與設計、施工方的溝通與協(xié)調,力求設計能夠達到合理和完善,避免失誤或者疏漏給工程帶來巨大的損失,影響工期和投資。

        1.3對容積率的充分利用

        容積率指的是建設項目在用地的范圍內,地上建筑面積和規(guī)劃面積的比例。建筑密度指的是項目的用地范圍內基底面積和規(guī)劃面積的比例,綠化率指的是規(guī)劃面積內的綠地面積與規(guī)劃建設用地的面積比;容積率的要求對于開放上人來說,單位面積中有效面積的縮小,對于成本的投入的影響是決定性的。以某小區(qū)容積率的情況來分析。由于設計的容積率不能滿足成本投入,因此在進行成本核算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成本上漲了49元,如果按照收益加以消化,那么會帶來收益減少2億余元。因此對于容積率產生的影響必須加以重視,如綠化、日照等元素,能夠幫助設計師找到各種強制指標的容積率。

        1.4地質狀況是設計者要考慮的問題

        對地質進行勘測后,房地產企業(yè)邀請專家進入了現(xiàn)場,針對地質勘測情況加以論證,主要論證的內容包括基礎結構、土方降水方案,這是在成本影響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后得到的結論。根據場地的勘測情況,當?shù)鼗奢d不能達到建筑的設計要求的時候,采用了兩個備選方案供選擇。一種是回填級配砂石方案:這種方案是將土石超挖的部分移動到持力層,然后將砂石回填級配到設計標高中。這種施工方案是極為簡單的,價格也相對透明,工期也能得到及時的保證。但是缺點就是造價較高,建筑的成本會相應增加。第二種是在地下攝增設的基礎上加固持力層的方案:這種方案是將土方開挖后,采用基礎加固的方式,將柱下獨立的基礎改造為滿堂基礎,增加地下室的建設面積。將配套在公建一層的配單室轉移到地下室,增加商業(yè)的銷售面積,這種方案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減少成本,增加施工企業(yè)的收益,但是劣勢就是施工難度加大,工期受到影響,投資人的選擇往往是使用第二個方案。

        2規(guī)劃設計中對于成本控制的管理

        (1)經過對施工圖設計的構思轉化為施工圖,沒有特殊的原因,只可以對設計方案進行優(yōu)化,不能隨便改變設計的標準或者擴大設計的方案,避免施工圖的預算超過概算[2]。(2)在進行結構的形式、層數(shù)等設計的時候,要對施工中使用到的鋼筋等進行標注。不同的設計的安全系數(shù)可能會與規(guī)范要求發(fā)生沖突,在實際施工中出現(xiàn)浪費現(xiàn)象。因此,設計人員在對原材料,如鋼筋等的使用量等進行規(guī)劃的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建筑中的實際需求量,也要參照國家關于施工材料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數(shù)量、規(guī)格的設計,尋求最大程度的成本的降低,還要兼顧安全系數(shù)的問題。例如在螺紋鋼筋的設計的時候,設計人員為了達到設計的完善,與甲乙雙方都進行了不斷的洽談和溝通,為了降低成本,在很多細節(jié)上進行了規(guī)劃,例如基礎底板的鋼筋搭接,例如電渣壓力焊的問題,例如馬凳筋的直徑的問題,例如混凝土澆筑的問題,等等。(3)在小區(qū)管網設計的成本控制上,要考慮外部環(huán)境與工程成本的關系問題,還要考慮小區(qū)品質。例如管線的種類、管線的交叉、管線的布設等等,對于管網的設計,遵循的是合理整合的原則,加強小區(qū)的專業(yè)管線的整合,包括所有外管網的整合,管道高程的整合、管道坡度和坡向的整合,還有對于預算的準確性的整合等等,既要保證預算的效率,又要保證小區(qū)管網工程的合理性,減少現(xiàn)場施工過程中的洽商和工程規(guī)劃的變更,達到降低施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目的[3]。(4)在審圖與設計完善的成本控制上,根據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將重點放在安全和經濟的角度上,將優(yōu)化設計的工作原則放在首位,解決實際工作中碰到的難點和重點問題,設計出初步設計方案并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討論,力求設計方案達到最優(yōu)。(5)在預算編制階段的成本控制上,如果在編制預算過程中發(fā)現(xiàn)項目中存在的非常規(guī)做法和非常規(guī)材料以及設計中不完善和誤差地方,應及時向開發(fā)商和設計單位反饋,并對施工中需要用到的特殊工藝和材料加以經濟分析。

        3結語

        施工圖的規(guī)劃設計以及成本控制,實在滿足工程造價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工程實際,設計單位進行的工作。雖然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利用合理的管控手段,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方法和目標,從宏觀上把握設計方案的優(yōu)劣,才能使最終的產品符合功能需要,又節(jié)約工程建設成本。

        參考文獻

        [1]王曉亮.基于成本控制的規(guī)劃及施工圖設計管理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3(3):124~127.

        [2]馬捷,張原.房地產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成本控制[J].項目管理技術,2013,11(11):81~83.

        第8篇:畫畫的基本知識范文

        【關鍵詞】區(qū)別;基本特點;性質

        【作 者】李世濤,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北京,100029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07)03-0182-007

        Analysis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ies of Im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Li Shitao

        Abstract:There are 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m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natural heritage,world cultural heritage,traditional ethnic folk cultural heritage,cultural sight heritage. Mainly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m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other types of heritages,the author advance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peciality,nature of vivid,nature of passing,variability,integration,nationality and nature of terrain,also other characteristics. Meanwhile,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our China,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the properties of the im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and advises that related policy should be set down based on these properties,and the activities for protecting the im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should be practiced.

        Key words:differences;basic characteristics;properties

        隨著我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深入展開,學術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和認識也在逐步加深。其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特點和性質的認識是科學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鍵,也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他文化遺產的關系(特別是區(qū)別)出發(fā),嘗試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點和性質,希望進一步推進學術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也促進我國正在興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他類型遺產的關系

        第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關系?!侗Wo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明確了“自然遺產”的構成:從審美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物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為受威脅的動物和植物生境區(qū);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分的自然區(qū)域。該公約也制定了判定自然遺產的四個標準:(1)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2)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3)獨特、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現(xiàn)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4)是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是生物多樣性的真實體現(xiàn)。由此可以知道,自然遺產所關注的主要是有科學價值、審美價值和瀕臨生存危機的自然對象。自然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區(qū)別在于:(1)自然遺產是通過自然力量的作用形成的,由于從審美或科學的角度看,具有普世性價值,所以才需要保護,其形成的動因和過程都是大自然自身的變化,并沒有主觀的人的因素的參與;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人類活動的產物,無論其創(chuàng)造,還是其傳承,都需要有人的參與,離開了人的參與,根本就談不上有非物質文化遺產。(2)自然遺產的產生和存在主要是大自然自身變化的結果;而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人類的繼承和發(fā)揚,否則可能會消逝。

        第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的關系?!侗Wo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1條明確地規(guī)定了世界文化遺產應包括的范圍:(1)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分或結構、銘文、窟洞以及聯(lián)合體;(2)建筑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huán)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筑群;(3)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lián)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另一個文件《執(zhí)行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準則》(Operational Guide Lines for the Implement of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第24條規(guī)定,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杰作;(2)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qū)域內,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zhèn)規(guī)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fā)展產生過大影響;(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tǒng)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4)可作為一種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觀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5)可作為傳統(tǒng)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于損壞;(6)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xiàn)行傳統(tǒng)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lián)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他標準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根據這些規(guī)定可以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都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離開了人的參與,它們既不能產生,更談不上長期存在;二者也有重合的地方。其區(qū)別是關注點的不同:世界文化遺產所關注的主要是人工的、有形的、物質形態(tài)的文化遺產的保護,而且,這些遺產基本上是不可再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的主要是精神、技藝和創(chuàng)造等非物質形態(tài)的因素。

        第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tǒng)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之間的關系。這兩者之間既有共同點,也有區(qū)別。關于民間文化,有的專家下了這樣的定義,即“農耕時代民間的文化形態(tài)、文化方式、文化產品,一切物質和非物質的遺存?!边@說明了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所具有的時代特征(農耕時代)和民間特征。國際上的《示范法條》中對民間文學藝術表達形式的規(guī)定是:“由傳統(tǒng)藝術遺產的特有因素構成的、由某國的某居民團體(或反映該團體的傳統(tǒng)藝術發(fā)展的個人)所發(fā)展和保持的產品,尤指:(1)口頭表達形式,如民間故事、民間詩歌、民間謎語;(2)音樂表達形式,如民歌及器樂;(3)活動表達形式,如民間舞蹈、民間游戲、民間宗教儀式;(4)有形表達形式,如民間藝術品、樂器、建筑藝術形式?!睆囊?guī)定中可以看到,二者有共同的地方和共通的特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部分便是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中也有一部分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它們之間相互交叉的部分便是其共同點。但也有不同之處:(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不屬于傳統(tǒng)民族民間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一部分是由民間的百姓創(chuàng)造,并通過他們傳承下來的,但也包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官方創(chuàng)造和保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如云錦),這后一部分文化遺產卻不屬于傳統(tǒng)民族民間文化遺產。通常,這些文化遺產是在官方主導下,動用了民間的智慧、技藝創(chuàng)造出來,但并不允許在民間使用和流傳,只是在宮廷或上層這些特定的范圍內運用,并在官方指定的團體內傳承。(2)屬于傳統(tǒng)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并不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示范法條》所規(guī)定的“有形表達形式,如民間藝術品、樂器、建筑藝術形式”,其形式本身便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民間民族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兩個概念之間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

        第四,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景觀遺產的關系。文化景觀遺產是1992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6屆世界遺產大會提出來的概念,作為“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觀遺產包括了“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筑的景觀”、“有機進化的景觀”和“關聯(lián)性文化景觀”三種類型,其主要意義是“人類長期的生產、生活與大自然所達成的一種和諧與平衡,與以往的單純層面的遺產相比,它更強調人與環(huán)境共榮共存、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睂嶋H上,“有機進化的景觀”主要是自然景觀,不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景觀遺產的這兩種類型的規(guī)定是:“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筑的景觀,包括出于美學原因建造的園林和公園景觀,它們經常(但并不總是)與宗教或其他紀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聯(lián)系;關聯(lián)性文化景觀,即“這類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lián)系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征。”①所以,只有“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筑的景觀”和“關聯(lián)性文化景觀”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系。根據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界定文化景觀遺產的實質和入選的名錄看,這些景觀因為人類的杰出創(chuàng)造或與人類的文化的深刻聯(lián)系而具有了重要的價值,而且,這些景觀大都是作為既成文物、遺跡或景觀而存在,主要是為了保護這些景觀本身、物質本身。所以,“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筑的景觀”和“關聯(lián)性文化景觀”中的一小部分既有景觀價值,又體現(xiàn)了獨創(chuàng)性的技藝的部分才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點

        第一,獨特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般是作為藝術或文化的表達形式而存在的,體現(xiàn)了特定民族、國家或地域內的人民的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或表現(xiàn)為物質的成果,或表現(xiàn)為具體的行為方式、禮儀、習俗,這些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而且,它們間接體現(xiàn)出來的思想、情感、意識、價值觀也都有獨特性,是難以被模仿和再生的。剪紙藝術既是我國工藝美術有的一種藝術樣式,也是民間流行的一種表達情感的手段,其獨特性足以令世人嘆為觀止。就民間剪紙藝術來說,剪紙藝術有很普遍的用途,或用于日常的裝飾,或用于節(jié)日的慶賀。但剪紙又是一種象征符號,充滿了豐富的意義,是中國人特有的祈福和祝福的方式,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任何民族的文化、文明中都含有獨特的傳統(tǒng)的因素、某種文化基因和民族記憶,這是一個民族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根”。如果失去了這些,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特性和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涵了特定民族的獨特的智慧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社會得以延續(xù)的命脈和源泉?!堵?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展綱領》強調了文化記憶的重要性:“記憶對創(chuàng)造力來說,是極端重要的,對個人和各民族都極為重要。各民族在他們的遺產中發(fā)現(xiàn)了自然和文化的遺產,有形和無形的遺產,這是找到他們自身和靈感源泉的鑰匙。” 同時,民族記憶又是同傳統(tǒng)深刻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豐富的、獨特的民族記憶,而記憶卻又是容易被忽視和遺忘的,極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因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是保護了獨特的文化基因、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記憶。正如文化部長孫家正所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由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直接創(chuàng)造出來的,積淀下來的。它更加真實地反映了生產生活的實際,更加真實地體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特征。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當中逐步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層的文化基因,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充沛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②此外,這種獨特性還必須與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造力相聯(lián)系。南京云錦藝術是為宮廷制造的絲織服裝的工藝,被譽為“東方瑰寶”,不僅以其高超的技藝而聞名,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迄今為止,云錦的制作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有極其高超的制作工藝,即使在科技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也不能用機器制造出如此精致的產品,它是我國極少的不能用機器替代的織造工藝。此外,通過云錦的制作工藝也能夠反映出當時生產力發(fā)展的水平、科學技術水平和人們的工藝制造能力,是后人進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也為以后織造工藝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基礎。

        第二,活態(tài)性(或無定形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視人的價值,重視活的、動態(tài)的、精神的因素,重視技術、技能的高超、精湛和獨創(chuàng)性,重視人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出來的該民族的情感及表達方式、傳統(tǒng)文化的根源、智慧、思維方式等,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等這些意義和價值的因素。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有物質的因素、物質的載體,但其價值并非主要通過物質形態(tài)體現(xiàn)出來,它屬于人類行為活動的范疇,有的需要借助于行動才能展示出來;有的需要通過某種高超、精湛的技藝才能被創(chuàng)造和傳承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xiàn)、傳承都需要語言,都是動態(tài)的過程。對具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來說,音樂、舞蹈、戲劇等表演藝術類型都是在動態(tài)的表現(xiàn)中完成的;圖騰崇拜、巫術、民俗、節(jié)慶等儀式的表現(xiàn)也都是動態(tài)的過程;器物、器具的制作技藝也是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得以表現(xiàn)的。而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tài)性還表現(xiàn)在如賀學君所說的“靈魂”,即“創(chuàng)生并傳承她的那個民族(社群)在自身長期奮斗和創(chuàng)造中凝聚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集中體現(xiàn)為共同信仰和遵循的核心價值觀?!本唧w而言,它表現(xiàn)在非物質遺產的價值、存在形態(tài)和特性等方面:“非物質文化作為民族(社群)民間文化,它的存在必須依靠傳承主體(社群民眾)的實際參與,體現(xiàn)為特定時空下一種立體復合的能動活動;如果離開這種活動,其生命便無法實現(xiàn)。發(fā)展地看,還指它的變化。一切現(xiàn)存的非物質文化事項,都需要在與自然、現(xiàn)實、歷史的互動中,不斷生發(fā)、變異和創(chuàng)新,這也注定它處在永不停息的運變之中。要之,特定的價值觀、生存形態(tài)以及變化品格,造就了非物質文化的活態(tài)性特性?!雹?/p>

        第三,傳承性。從歷時性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要依靠世代相傳保留下來,一旦停止了傳承活動,也就意味著死亡。而且,往往是口傳心授,打上了鮮明的民族、家族的烙印,傳承人的選擇和確定主要著眼于與被選擇者的親密關系與對其保密性的認可。通常,以語言的教育、親自傳授等方式,使這些技能、技藝、技巧由前輩那里流傳到下一代,正是這種傳承才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和延續(xù)有了可能。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成為歷史的活的見證。假使沒有了這些傳承活動,就不存在這些動態(tài)的表現(xiàn)活動,也就更談不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了。例如詩史《格薩爾王傳》,它與蒙古族的《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并稱為三部英雄史詩,被譽為“東方伊利亞特”,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長的一部英雄史詩,至今仍被傳唱。這部史詩全面而形象地反映了藏族從原始氏族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歷史過程,是一部反映當時藏民族社會狀況的百科全書。我們由此可以了解古代藏族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和生活等情況,及其獨特的文化―心理結構、文化價值、審美取向、日常生活、民風民俗。這部史詩完全是依靠民間的傳承得以流傳和保存下來的,正因為此,才需要我們趕快去搶救、整理,從而使它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為全面而科學地認識藏族的歷史、其他民族的歷史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揮其獨特的作用。

        第四,變異性(亦稱之為傳播性、移植性或可借入性)。從共時性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或通過一方有意識地學習、另一方的悉心傳授,或老百姓之間的自發(fā)地相互學習等文化交流方式得以流傳到其他民族、國家和區(qū)域,這就導致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但這種傳播呈現(xiàn)出活態(tài)流變的性質,這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共有共享成為可能,而且這也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區(qū)別之一。通常而言,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通過復制就可以獲得,如果依據設計圖紙和建造方案進行復制就可以了。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是一種活態(tài)流變,是繼承與變異、一致與差異的辯證結合。在它的傳播過程中,常常與當?shù)氐臍v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相互融合,從而呈現(xiàn)出繼承和發(fā)展并存的狀況。但應該看到,雖然有變化和發(fā)展,但仍然存在基本的一致性,如果完全不同,也就失去了其特質。端午節(jié)也是起源于我國,但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中傳播到了韓國,但韓國并不是原封不動的照搬,而是融入了很多韓國自己的風俗習慣、民族特色和文化傳統(tǒng),豐富和發(fā)展了端午節(jié)的內涵。

        第五,綜合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個時代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一定時代、環(huán)境、文化和時代精神的產物,必然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且,由于它基本上是集體的創(chuàng)造,從而與局限于專業(yè)或專家的文化拉開了距離,這就導致了它的綜合性,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常是與物質文化遺產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其綜合性表現(xiàn)在:從其構成因素來講,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是各種表現(xiàn)形式的綜合,如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戲曲就蘊涵了文學、舞蹈、音樂、美術等多種表現(xiàn)方式;從功能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具有認識、欣賞、歷史、娛樂、消遣、教育、科學等多種作用。例如,藏戲藝術有很強的綜合性,它是我國較為古老的民族劇種之一,至今仍然流傳于、四川、青海、甘肅和云貴等地,以及印度、錫金等國,其主要劇目有《文成公主》、《諾桑王子》等傳統(tǒng)劇目。藏戲藝術通過民族歌舞、民族說唱等綜合性的表演形式來表現(xiàn)故事內容,離開了其中的任何一種表演形式,就會削弱其完整性和藝術魅力。再比如媽祖文化。媽祖文化起源于宋代的福建,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并從福建傳播到臺灣和世界上許多華人居住區(qū)。它以媽祖信仰為核心,通過神話、傳說、故事、音樂、舞蹈、戲曲、敘事歌謠、游戲、祭典、祭儀、民俗、藝術等文化形式表達了其豐富的內容,并依托于其建筑、雕刻和其他手工藝等有形的文化形式而存在。而且,媽祖文化所樹立的大同理想深入人心,有普世性價值和廣泛的影響;它所蘊涵的道德感召力和道德說教也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積極的影響;它在促進中華民族精神認同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梢哉f,媽祖文化是極具綜合性的文化,是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交織、綜合的產物,是綜合各種表現(xiàn)形式的產物。

        第六,民族性。民族性是指為某一民族獨有,深深地打上了該民族的烙印,體現(xiàn)了特定民族的獨特的思維方式、智慧、世界觀、價值觀、審美意識、情感表達等因素。有時,隨著文化交流的深入,某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到了其他地方,但不同民族仍然會使其打上不同民族文化的烙印。特定民族的特性表現(xiàn)在從形式到內容的各個方面。從民族的形式特征方面看,民族的人種(包括膚色、形體等)、服飾(尤其是該民族創(chuàng)建期的有顯著特色的服飾)、飲食生產方式、語言、風俗等,這些大都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受自然生態(tài)的影響很大,有的還有遺傳的作用;從更深層的民族特性來看,世界觀、信仰、思維方式、宗教觀、價值觀、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審美趣味、生活方式、民族認同等,這些因素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和行為的方方面面,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不太容易改變。實際上,民族的形式和內容的特點都會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有很明顯的表現(xiàn)。2001年,我國的昆曲獲得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而民族性就是其重要的價值之一。昆曲出現(xiàn)于明代,有600多年的歷史,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國戲曲史上具有中要的地位,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昆曲反映了江蘇昆山地區(qū)的文化傳統(tǒng),通過歷史變遷中人物命運的轉折,反映出了封建社會晚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人生感悟等時代特征。昆曲是劇作家、戲曲音樂家和表演藝術家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昆曲成功地吸收了唐詩、宋詞和元曲的文學傳統(tǒng),唱詞由詩歌、散文和方言組成,詩歌主要用于歌唱,散文及方言主要用于人物的獨白或對話,其風格典雅,長于抒情,委婉、細膩、富有詩意地表達了人物的各種情感;其音樂旋律優(yōu)美、婉轉、流暢而悠遠;其唱腔富有典范性,對許多戲曲劇種的唱腔有很大的影響;其唱段的內容與形式則是高度和諧的有機整體,既對演員的唱、念、做、打等功夫要求高,又需要完美的結合與表現(xiàn);昆曲還因其劇目豐富和對我國戲曲傳統(tǒng)的發(fā)揚而有了“活化石”的美譽。昆曲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于一體,有高度的綜合性,這增強了其難度和表演的復雜性。同時,由于其高雅的審美趣味與今天人們的審美趣味出現(xiàn)了差異,因此呈現(xiàn)出衰落的趨勢,一旦消失,不可能再生。從昆曲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看,昆曲的表演方式和所反映的內容都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打上了濃厚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烙印,這才是其存在的主要意義。

        第七,地域性。就一個民族來說,每一個民族大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和活動的地域,該地域的自然環(huán)境對該民族有很大影響,進而會在此基礎上形成該民族的文化特征。通常,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產生的,與該環(huán)境息息相關,該地域獨特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生產、生活水平,以及日常生活習慣、習俗都從各個方面決定了其特點和傳承。既典型地代表了該地域的特色,是該地域的產物;也與該地域息息相關,離開了該地域,便失去了其賴以存在的土壤和條件,也就談不上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地域性既體現(xiàn)又進一步強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性。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傳播到了阿塞拜疆等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在其傳播過程中有了某些變異和新的發(fā)展,并深深地打上了這些區(qū)域的烙印,由新疆十二木卡姆演變而來的阿塞拜疆木卡姆和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曾先后獲得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實際上,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包括了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即使同屬于新疆維吾爾木卡姆,但這些木卡姆之間也因產生地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

        以上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點,由此還可以派生出非文化遺產的其他特點,這些特點也有助于我們加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和理解,譬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群體性和歷史積淀性。(一)群體性。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來看,有時表現(xiàn)為個體性,但從總體上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單個人的行為,而是集體智慧和集體創(chuàng)造的產物,通常以一定的居住地、社區(qū)、民族或國家為單位,并在這樣的范圍內流傳、延續(xù)和傳播。也許最初是由某個人的偶然的個體行為引發(fā)的,但在其創(chuàng)造、完善和傳承過程中,主要是集體創(chuàng)造的產物,吸收和積累了許多人的聰明才智、經驗、創(chuàng)造力、技藝。盡管有時是通過某一個人、某一個家族流傳下來的。(二)歷史積淀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非一時一世的產物,而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有著極為豐富的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文化信息。而且,在傳承過程中,又積累了歷代傳承者的智慧、技藝和創(chuàng)造力,成為人類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結晶。它們本身不僅包涵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從中也反映出特定的傳承者們的思維、情感、價值觀等。例如,曾經成功地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中國古琴藝術,就以其積淀的深厚的文化、歷史、情感等信息而著稱。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古琴藝術以音樂為主要載體,吸收了中國音樂的精華,與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創(chuàng)造性聯(lián)系密切,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從多方面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極大地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對于中國音樂史、美學史、文化史的研究也都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

        實際上,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很多屬于神話、巫術、圖騰崇拜的項目,這樣一來,就出現(xiàn)了對這些項目性質的判斷問題。由此而來,也涉及到判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的問題,也就是它們究竟是不是落后的封建迷信?它們有沒有存在甚至保存的必要?對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第一種情況是對許多沒有爭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性。由于這些文化遺產反映了積極向上又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精神、科學的探索精神和人民群眾的智慧,其性質當然是積極的、有價值的,也是應該充分肯定和保護的。

        第二種情況涉及到對圖騰崇拜和巫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性。事實上,在各民族的發(fā)展過程中,基本上都有反映該民族信仰的神話、關于宇宙的創(chuàng)造、產生、演變;關于先民的傳說;關于該民族的偶像崇拜和圖騰崇拜;在特定時刻用于特定目的的巫術。這些在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塑造人民的信仰、世界觀、價值觀方面也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以往錯誤觀念的影響,尤其是完全從進化論的觀點出發(fā),把我們現(xiàn)今的文明視為最發(fā)達、最先進和最合理的文明,而把神話、傳說、偶像崇拜、圖騰崇拜和巫術等這些古老的東西都看作是非科學、反科學、偽科學和封建迷信。作為人類學、社會學和民俗學的研究對象,這些學科應該研究其各種運作過程。但由于“”的影響并沒有完全消失,“破四舊,立四新”的觀念仍在作祟,仍有不少學者不能客觀地正視這些現(xiàn)象,更有為數(shù)不少的人把這些視為封建迷信、歪門邪道,欲掃除凈盡。應該看到,其中有很大部分根本不能劃入封建迷信,還有一些是精華與糟粕并存、科學與迷信并存。因此,在判斷這部分文化遺產的性質時,應該指出其積極性與消極性并存的特點,并進行科學而適當?shù)膮^(qū)分、鑒別、定性和評價。

        這種情況也同樣適合于對一部分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們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屬于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但仍然有觀念認為,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是小農經濟和落后的封建制度的產物,也是導致社會發(fā)展緩慢的原因,其中滲透了小農思想,仍然會毒害人們。實際上,民間文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和傳承主體都是老百姓,它們源于生動活潑的民族、民間生活,是構成他們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也不能以愚昧、落后、封建迷信等來簡單化地判定其性質。國內有學者深刻地分析了我國目前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所存在的局限,非常值得我們重視:“(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行動其理論準備嚴重不足。表現(xiàn)在:我們的文化學研究起步較遲,不少人深受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對人類歷史上創(chuàng)造的任何文化現(xiàn)象,不是科學地探究其合理性和規(guī)律性,而只習慣于簡單地以進步或落后、有益或有害、好或壞等政治概念和二元對立的方法論給予判決,因而把民間文化、特別是其中屬于民間信仰(如神鬼信仰、巫術迷信等蒙昧意識)范圍的種種文化的消極影響看得很重,看作是人類理性思維和當前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物。(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即民族民間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它自身包含著存在和發(fā)展的合理性。宇宙、自然、人事,都是無限的,是人的知識理性和科學無法窮其究竟的。巫術、宗教與科學,就都是人類文化的共同的構成因素,都是與人類共始終的。與把宗教看作是人類精神的鴉片一樣,把巫術看作是精神領域里的封建毒素,同樣是機械唯物論,而非歷史唯物論。(三)要保持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弘揚中華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重要的是弘揚中華文化精神。在民間文化中蘊含著或洋溢著強烈的‘生生不息’和‘自強不息’的意識,而這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表現(xiàn)于個體、家庭、家族、族群上,就是對生命意識的崇尚;表現(xiàn)于國家、民族,甚至個人的安身立命、建功立業(yè)上,就是對自強不息的崇尚。”④

        第三種情況涉及到一些預言、宗教的定性。一些預言現(xiàn)在并不能被證偽,也不能被科學證明,但在民間信仰中又有很大的市場,對于這些預言中的有重要精神價值,又瀕臨滅絕的部分,也是應該肯定和保護的,但應該充分地正視其迷信和落后的地方;宗教作為人的信仰之一,在民間有很大的群眾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道德教化和情感慰籍作用,雖然有一定的虛幻性,但應該實事求是地肯定其積極的意義和價值,科學理性地對待其負面性,并切實地做好保護工作。由于我們以前確實有過不適當?shù)恼J識和行為,因此現(xiàn)在對這部分文化遺產的定性、評價和保護更要謹慎。

        鑒于此,應該立足中國的特殊的文化國情,制定政策,保護那些對我們有重要意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發(fā)展史來看,都存在著圖騰崇拜、巫術、神秘游戲和宗教儀式,這是在科技發(fā)展低下,特定生產力狀況下所出現(xiàn)的文化現(xiàn)象。盡管其存在的形態(tài)各異,但都表現(xiàn)了先民希望借助超自然的、神秘的、崇拜物的力量來達到通過常規(guī)手段難以實現(xiàn)的目的、愿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也都會有相應的改變,這些因素都可能使這些文化現(xiàn)象面臨消失的危險。由于特定的原因,有的被很偶然地保存了下來,這些文化遺產對于我們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也是應該保護的。一般說來,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規(guī)定通常只涉及各個成員國達成一致的共識,對于特殊的、無法取得統(tǒng)一的意見和建議只能是存而不論。而且,出于各國意識形態(tài)、人權觀的差異,也難以統(tǒng)一不同意見。因此,也就無法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guī)定中獲得保護這些特殊種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各國專家們在起草并一致通過這個文件時,從世界范圍來說,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口頭文學(口述傳說、神話――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等)及語言、民間藝術(表演藝術和工藝技能)、社會風俗、禮儀、節(jié)慶等,而對那些鬼神信仰、巫術等蒙昧精神文化部分,是并沒有明確列入保護名單之中的。沒有明文列入公約的保護對象,并不說明鬼神信仰(包括祖先崇拜等)、巫術迷信等神秘文化不屬于非物質遺產或民間文化。”⑤

        第9篇:畫畫的基本知識范文

        【關鍵詞】遠程微格技術 本地化支教模式 教育技術 信息技術 教育均衡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C-0049-04

        近年來,區(qū)域內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發(fā)展不均衡問題已經成為政府與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為了解決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與實踐。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的大背景下,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升教師教育能力支援基礎薄弱地區(qū)教育發(fā)展成為解決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重要手段與途徑。賀州學院遠程微格實驗中心在規(guī)劃與設計過程中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推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以技術促進區(qū)域內教育均衡發(fā)展作為一項重要的功能目標。目前,賀州學院遠程數(shù)字微格實驗中心在廣西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第三期的建設。自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以來,該實驗中心進行了系列教育教學實驗和遠程支教實踐,在實驗及實踐工作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也產生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構想。本文擬從應用遠程微格系統(tǒng)實施支教工作的應用模式方面進行梳理與展望,期望對相關研究與實踐有所幫助。

        一、遠程微格實驗中心概況

        賀州學院遠程微格實驗中心將有線互聯(lián)、無線互聯(lián)、移動通信等現(xiàn)代網絡技術引入到傳統(tǒng)微格實驗室中,集現(xiàn)代網絡技術、數(shù)字媒體技術、微格教學技術于一身。其基本結構與主要功能如下:

        (一)基本結構

        遠程微格實驗中心由主控室(對應傳統(tǒng)微格的觀察室)多個多媒體微格室(對應傳統(tǒng)微格的微格室)構成。為實現(xiàn)各設計功能,采用了如圖1的拓撲結構。

        (二)主要功能

        1.主控室主要功能:(1)對系統(tǒng)內全部微格室進行實時觀察控制,具有一定擴展能力,支持更多微格室教室接入;(2)調播任意微格室上課場景至主控室(觀察室);(3)將任意微格室上課場景廣播到其他微格室;(4)根據需要可以將任意微格室上課實況或視頻實時網上,授權用戶可以在授權范圍內遠程觀察、觀摩;(5)實現(xiàn)與控制各個微格室之間音視頻同步互動交流;(6)遠程控制各微格室中攝像機、云臺、前端音頻設備等;(7)對錄制文件進行上傳分類和管理;(8)對錄制文件進行后期編輯;(9)根據實際網絡帶寬對錄制文件的格式及碼流等進行調整;(10)微格視頻資源管理,視頻錄制管理、視頻自動歸類、與微格室錄播系統(tǒng)的視頻自動同步;(11)內置評價系統(tǒng),支持自定義評價標準、可實現(xiàn)現(xiàn)場評價及事后評價;(12)采用B/S模式操控平臺,支持基于IE瀏覽器的遠程系統(tǒng)管理。

        2.多媒體微格室主要功能:(1)基于網絡的資源信息瀏覽、上傳、下載;(2)教學實況記錄;(3)各個多媒體微格室間的音視頻同步互動交流與觀摩;(4)教學過程課件自動生成。

        二、遠程微格本地化支教常見應用模式

        研究表明,無論教育技術怎樣發(fā)展,無論教學模式如何豐富,最傳統(tǒng)的“面對面”的教學模式依然是最基本的教學模式,也是公認的教學效果最好的教學模式。因此,應用了何種先進技術的教學模式,都只是在強化或優(yōu)化了教學活動的某一方面功能的同時以弱化或犧牲其他功能為代價,如傳統(tǒng)遠程教學突破了空間界限卻不得不以削減教學信息量為代價,而被削減的師生互動、授課教師的肢體語言等所謂次要信息在實際教學中有時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再如,慕課可以擴大受教育群體的規(guī)模,但這種規(guī)模擴大、效率提高是以犧牲對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支持為基礎的,因此目前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其實質是對“面對面”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某一方面的改良,其成功的關鍵是在盡可能增強傳統(tǒng)“面對面”的所某一方面功率同時盡可能減少對其他功效的損害?;谶@種對技術支持教學的理解,利用遠程微格技術構建本地化支教環(huán)境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應用模式。

        (一)“1+1”本地化支教模式

        遠程微格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空間限制,將傳統(tǒng)微格系統(tǒng)中的相鄰教室拓展到異地教室。利用遠程微格系統(tǒng)可以為天各一方的師生營造出天涯若彼鄰的教與學的效果。在繼承了遠程教學突破空間限制的功能的同時兼顧了傳統(tǒng)本地教學模式中師生互動及教學信息豐富的特征。

        如圖2所示,這種支教模式下,將遠程微格實驗中心所屬的一個多媒體微格室設為支教教室,負責支教的教師在支教教室授課,將實驗中心所屬的需要接受支教的多媒體微格教室設置為接受支教教室,接受支教的教師及學生在接受支教教室聽課。

        在遠程微格系統(tǒng)的支持下,支教教室的授課音頻及視頻信息被同步傳送到受支教微格多媒體教室,并通過受支教教室的音視頻多媒體設備還原播放,支教教室的授課場景被遠程映射到受支教微格教室并與受支教微格教室的本地場景疊加后構成包含受支教教室本地實際場景與遠程支教教室授課場景的受支教教室復合場景;與此過程相同,受支教微格教室的聽課音視頻場景同樣通過遠程微格系統(tǒng)同步映射到支教微格教室,并通過支教教室的音視頻多媒體設備還原播放。這樣在支教教室的復合場景中包含有本地場景和受支教微格教室場景,在受支教微格教室中也同樣包含有支教教室場景和本地場景。呈現(xiàn)在兩地兩個教室?guī)熒媲暗膱鼍皫缀跏峭瑯拥模ㄟ^網絡這個橋梁,相距遙遠的兩個教室被合二為一,天各一方的師生如身處同一教室。支教教室的支教教師可以利用遠程微格系統(tǒng)實時觀察受支教教室的聽課情況并可以隨時根據受支教教室的聽課現(xiàn)場情況進行遠程提問、答疑、點評等教學活動。支教教室中的學生與受支教教室中的學生可以進行基于網絡的音視頻互動交流,可以完成相互問答、討論等活動。異地的師生可以借助遠程微格系統(tǒng)輕松便捷的“面對面”地完成“師講生聽、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等基本授課活動,天各一方的學生可以借助遠程微格系統(tǒng)完成“面對面”的問答討論、合作、協(xié)作學習活動。從理論及實踐來看,在諸多以技術為支持的支教模式中“1+1”本地化遠程支教模式是對“面對面”傳統(tǒng)教學活動各種功能兼顧性最好的一種支教模式。

        (二)“1+1+N”擴展支教模式

        如圖3所示,這種支教模式下,將遠程微格實驗中心所屬的一個多媒體微格室設為支教教室,負責支教的教師在支教教室授課,將實驗中心所屬的需要接受支教的多媒體微格教室設置為接受支教教室,接受支教的教師及學生在接受支教教室聽課,管理人員根據實際需要利用遠程微格實驗中心的主控室將中心所屬的部分多媒體微格室設置為觀摩教室,將支教教室的授課實況廣播到觀摩微格室。與此同時,還可以將支教教室的授課實況或錄制的授課視頻上傳至實驗中心的數(shù)字資源系統(tǒng)。所有的授權用戶可以通過網絡利用PC或其他支持上網的終端同步或異步觀摩支教教室的授課場景。

        在這種模式下,支教微格室與受支教微格室的復合場景與“1+1”本地化模式完全相同這里不再贅述,在各觀摩室(包括多媒體微格室及普通網絡多媒體教室)及其他網絡訪問終端可以觀看到支教微格室的復合場景。這種模式是在“1+1”本地化支教模式的基礎上拓展形成的一種支教模式,這種模式中除了具備“1+1”本地化模式的全部功能與特征外,其受益面較廣、效率較高。這種模式下的支教活動不再局限于遠程微格實驗中心所屬的多媒體微格教室。在這種支教模式下,只要持有具備上網功能的訪問終端,且獲得了訪問授權,所有用戶都可以通過網絡訪問遠程微格中心數(shù)字資源系統(tǒng)而成為支教活動的參與者。他們所使用的設備也不局限于多媒體微格系統(tǒng),只要是能夠上網的、可以播放多媒體音視頻媒體的設備都可以用來參與支教活動,支教活動可以在微格教室―微格教室、微格教室―網絡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室―移動終端之間展開,支教范圍更廣,受益人群更多,支教效果較好。

        其不足之處是,支教的主講教師只于被選定為受支教微格教室中的師生之間有較為豐富的互動交流,主講教室與其他觀摩教師及學生之間、觀摩教師與觀摩教師之間、各地聽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幾乎無法實現(xiàn),各觀摩點與主講教室之間的信息流是單向的,如圖3所示,信息流只有在支教微格室與受支教微格室之間是雙向的,而其他微格教室、網絡多媒體教室、網絡終端與支教微格室之間只有單向的信息流。除設定支教微格室與受支教微格室外,其他訪問者只能被動地接受授課信息而不能主動參與到授課活動中,觀摩者與授課者、觀摩者與觀摩者之間幾乎無實時交互行為發(fā)生。

        (三)“1+T+N”觀摩支教模式

        如圖4所示,使用這種支教模式時,將遠程微格實驗中心所屬的一個多媒體微格室設為主講支教教室,主講教師在主講教室授課,實驗中心所屬的其他多媒體微格室設置為觀摩教室,接受支教或參與學習的教師在觀摩教室觀摩聽課,同時將主講教室的授課實況同步上傳至中心的數(shù)字資源系統(tǒng)。授權用戶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教室系統(tǒng)、PC或其他網絡終端同步參與觀摩學習。在這種模式中除了授課端、觀摩端外增加了點評端。點評專家可以在主控室內同步觀察主講教室的授課活動,并根據實際情況對主講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實時點評。點評專家的點評信息以音視頻及文本信息的方式實時推送到觀摩教室及其他觀摩終端,但這些信息不會被傳送到主講教室,這樣主講教師和主講教室中聽課的學生可以在無外來干擾的自然狀態(tài)下開展授課與學習活動。這種自然常規(guī)狀態(tài)的教學活動對觀摩者的教學技能提升的幫助較傳統(tǒng)的刻意打造的“集中觀摩課”更有價值。另外,這種觀摩學習模式也給參與觀摩的教師帶來極大的方便,省去了為聽一節(jié)好課而跋山涉水的旅途勞頓及由此所產生的不菲開支。他們可以在本地的遠程微格教室,可以在本地的網絡多媒體教室,也可以在辦公室、家中、路上……任何可以訪問該遠程微格實驗中心的地方參與觀摩活動。他們就如同觀看一場足球比賽的現(xiàn)場直播,專家的點評可以及時有效地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主講教師的授課優(yōu)點與不足。同時在這種模式下,遠程微格實驗中心的系統(tǒng)服務器開辟有一個供參與者自由發(fā)言討論的討論專區(qū),在這個專區(qū)里,所有參與觀摩活動的人員包括主講教師、觀摩教師、點評專家等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解答他人的提問等。在這個專區(qū)里,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發(fā)表意見的權利與機會是均等的,大家可以進行更開放的、自由的、深層次的對話與交流。

        這種建立在自然真實授課基礎的網絡遠程觀摩、“點評+討論”的觀摩教研方式,具有成本低、易組織、回歸自然、貼近常態(tài)、平等、開放的特征。觀摩過程中有講、有觀、有問、有答、有評、有思,觀摩教師更容易深度參與。是最接近常規(guī)狀態(tài)教學的一種觀摩學習方式,有助于觀摩者教學能力的迅速提升。

        (四)“1+N”教練支教模式

        “1+N”教練支教模式實質上是傳統(tǒng)本地化微格教學在空間上的拓展,主要用于對受支教地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培養(yǎng)與訓練。這種支教模式的主要操作方式是,指導教師在主控室(觀察室)內,通過網絡同時遠程對1-3個支教點的教師進行教學技能訓練與指導。實際應用中,經常是指導教師先進行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或某一教學技能的示范,受培訓教師觀摩后在受支教教室進行模擬演練。指導教師通過監(jiān)控電視墻和音頻系統(tǒng)同時對多個受支教微格室演練情況進行觀察,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示范,還可以遠程進行演練場景的錄制、切片回放,切片診斷、分析等。利用網絡遠程實現(xiàn)以往只有在本地微格教學中才能進行的“示范+觀摩+演練+診斷”的教師培訓模式。

        這種支教模式可以在微格教室―微格教室及微格教室―雙向網絡多媒體教室(在常規(guī)網絡多媒體教室基礎上加裝音視頻采集設備)之間展開。支教教師可以采取一對多的方式對多個支教點實施支教活動,支教受益面小于“1+T+N”觀摩支教模式但支教者與被支教者之間可以進行便捷、豐富、高效的交互活動,交互性更強,師生分離的空間界限被淡化,教學形式接近基于本地化訓練的“教練―學員”模式。實踐證明,這種支教模式在教學技能提升訓練方面效果明顯。

        (五)“X+X”合作課堂支教模式

        這是一種基于“空中課堂”的網絡支教模式,在這種支教模式下,參與支教活動的微格教室的所充當?shù)慕巧遣还潭ǖ摹VЫ袒顒拥慕M織者在主控室(觀察室),根據實際需要或某微格教室的請求對其角色進行設置或變更,每個微格教室都可以成為支教教室也可以成為被支教教室。

        在現(xiàn)實教學中,各學校的師資情況會有所不同,同一學校的不同學科間的師資力量也會存在較大的差別。一般來說,城里學?;蛑攸c學校的師資力量總體上會強一些,但不排除在農村學?;驐l件較差的學校中某一學科的教師或某一位教師的某一專項的授課能力突出的現(xiàn)象。如甲微格教室所在學校的語文教師是一位專業(yè)知識扎實、授課經驗豐富的名師,授課效果突出;而乙微格教室所在學校物理課的任課教師在教學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教學效果好,在同行和學生中享有較好的口碑……其他微格教室所在的學校同樣存在類似的情況,某個學校某一門或幾門課授課能力強、教學效果突出,而其他學科相對薄弱,在這種情況下,支教活動的組織者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某一微格教室的精彩授課實況投放到其他微格教室,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每一個微格教室所在學校的學生都可以接受到本區(qū)域內本學科最優(yōu)秀的教師的授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同一門課或同一節(jié)課的不同環(huán)節(jié)由不同微格教室的教師來主講。這種合作課堂的支教模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各位教師的強項,采取優(yōu)勢互補、強強聯(lián)合的策略,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的示范作用。以強帶弱、優(yōu)勢互補最終實現(xiàn)共同進步和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區(qū)域共享。

        三、結論與展望

        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在現(xiàn)代網絡技術及多媒體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解決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途徑與手段也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教師資源配置從“實地掛職支教”到“異地網絡支教”;在職教師培養(yǎng)從“集中觀摩課教研活動”到“異地網絡教研互動”;網絡教學從“基于資源的網絡教學”到網絡“多終端同步視頻互動教學”。應用遠程微格技術構建本地化支教環(huán)境是為適應現(xiàn)代教育手段變革而進行的一種嘗試。賀州學院遠程微格實驗中心把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弱化空間因素對教與學的影響,最大化地追求身臨其境的本地化效果作為支教模式選擇的最重要出發(fā)點與目標。利用遠程微格技術構建本地化支教環(huán)境的各種模式,各有長短,應用中要根據實際目標與條件選擇最適合的模式。實踐證明,遠程微格技術在構建本地化支教環(huán)境方面具有許多獨特的優(yōu)勢,在解決教育均衡發(fā)展方面,特別是解決類似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這類區(qū)域內教育發(fā)展水平差距較大,且教育欠發(fā)達地區(qū)多是位于山高路險交通不便的山區(qū)的狀況下,其優(yōu)勢更為明顯。目前賀州學院在利用遠程微格技術構建本地化支教環(huán)境方面的應用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還有相當多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還需要借鑒其他類似研究的經驗不斷完善與提高,比如華中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熊才平教授所主持建設的“異地同步互動網絡教學專用教室”就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的新思路、新觀點、新方法。此外,遠程微格教室建設成本較高,目前普及率較低,許多偏遠山區(qū)學校暫時還沒有能力配備遠程微格教室,這是目前影響利用遠程微格技術實施大規(guī)模、大范圍遠程支教的瓶頸。但2010年起國家“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實施以來,絕大多數(shù)學校都建成了功能完善的網絡多媒體教室。因此,如何拓展遠程微格教室與網絡多媒體教室之間的互聯(lián)應用,在遠程微格教室與網絡多媒體教室之間開展深層次的遠程支教活動也是下一步研究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熊才平,等.“多終端同步視頻互動”網絡教學平臺設計――“4+2”免費師范生培養(yǎng)模式異地教學平臺[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0(12)

        [2]熊才平,等.“4+2”免費師范生異地教學新途徑――“多終端同步視頻互動”網絡教學模式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1(4)

        [3]熊才平,等.論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的革命性影響[J].教育研究,2012(6)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东乌珠穆沁旗| 阳高县| 庄河市| 孟州市| 台湾省| 景泰县| 安庆市| 阿图什市| 安塞县| 新兴县| 介休市| 深泽县| 田林县| 滨海县| 常熟市| 北碚区| 中阳县| 子洲县| 云林县| 丰城市| 通榆县| 含山县| 泌阳县| 巢湖市| 抚州市| 安化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临邑县| 丰顺县| 富民县| 卢湾区| 时尚| 得荣县| 孝昌县| 枝江市| 龙游县| 建昌县| 平武县| 桐城市| 泽普县| 朔州市|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