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美術理論基礎知識范文

        美術理論基礎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術理論基礎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美術理論基礎知識

        第1篇:美術理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音樂素質教育 音樂理論基礎知識 必要性

         

            讓高校學生接受音樂素質教育是很有益的,這并不是培養音樂家的課程,而是豐富一個人的藝術修養的課程,音樂是最貼近最大多數學生的生活的藝術,尤其是歌曲,一直伴隨著他們長大。雖然事實上他們對這個伙伴卻又并不真正了解,但只要稍加指引,他們不用花費太多的精力,就能夠理解一定層次的音樂知識,能夠體會、理解一定范疇的音樂作品,并且有可能被這些作品所打動,從而使音樂在他們的身上產生良好的作用。

        一、許多大學生誤認為音樂就是唱歌,而事實上,唱歌只是音樂的一個內容,音樂并不只是唱歌

            原國家教委藝術教育主任趙諷于1990年在為蔣振環教授所著的《音樂簡明教程》作序時提道,對于大專學生音樂知識的水平之低感到無比痛心。“最近看到一個調查材料,某省在八百多大專學生中進行調查,其結果是很令人吃驚的:……,第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不熟悉簡譜,而粗通五線譜的不到百分之三;……,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是這種狀況,實在不能不使我們痛心疾首。因為從小學到高中,其中至少九年應該有音樂課,但是,竟然有這么多人連簡譜都不熟悉:……,那么這些在校的大專學生在大學之前到底接受了什么音樂教育呢?”與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有很大的不同的是,目前在高校就讀的學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學生,他們中的大部分在小學期間所受的音樂教育是很貧痔的,而在中學期間受到較完整的音樂教育的機會則更少。大部分學生在小學期間只上過唱歌課,老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至于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就只能是非常簡單的了解。進入中學階段,課程任務更加繁重,升學率把老師和學生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也就無暇顧及音樂教育了,在課堂上學唱歌也就變成了是很浪費時間的事,老師、學生和家長們都更愿意用這些時間去做數學練習。從這時起大多數學生所能接觸到的音樂就僅限于流行歌曲了。由于流行歌曲簡單、易學、并且隨時隨處都可以看到表演、隨時隨處都可以哼唱,且隨時隨處都能夠聽到的,這樣的學習當然也不需要什么樣的理論知識,即使是文盲、樂盲也能哼上幾句,加上每個人都有一定的音樂記憶力,因此學生們只要多聽幾遍就能學會唱了。就象野草一樣能隨處繁衍,但不一定對人是有利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環境使他們形成了這樣的一種觀念:音樂就是唱歌。除非家長、社會為他們創造條件,特意讓他們接觸音樂的其他內容,否則他們無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的觀點。而家長、社會能夠讓他們接觸些什么呢?去交響音樂會聽現場演奏嗎?去看芭蕾舞劇嗎?(而目前社會上這樣的機會卻又是極少的,即使有也是極少數人擁有的),或者在家中經常播放各種體裁的音樂CD. DVD嗎?而很多家長自己都對這些音樂知之甚少,或者很少有時間和孩子一起欣賞這些音樂,更不用說為孩子播放這些音樂,引導他們欣賞了,如果家庭或社會能為他們提供較好的音樂環境,他們就有可能對音樂有比較完整的認識。否則他們都只能對音樂產生偏見,一方面無法真正了解音樂的豐富的內涵,另一方面,從音樂對人的素質所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來說,流行歌曲也不可能代替音樂的其他形式。

            二、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是上好音樂素質教育的各種課程的基本條件

            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對于高校的學生是不言而喻的,但教育不應該偏食,應該提倡全人教育,不但要學習專業知識,還應該提高各方面的修養,因此各高校都陸續開設了音樂或美術選修課程,通過欣賞優秀的作品,來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音樂,不就是唱歌嗎?”,許多人都對音樂抱著這樣的偏見,他們對音樂知之甚少,大學生中也不泛這樣的觀念。其實,音樂每時每刻都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經意或不經意地環繞著,因為太普遍了,以至于我們可以充耳不聞。讓學生真正理解藝術,為學生開啟一扇從未發現藝術之窗,才是藝術教育的目的,藝術教育應該是面對每個人的,而不應該只是屬于興趣愛好者的。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了解音樂的真正內涵,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容易理解音樂作品,從而得到這種藝術的滋養和熏陶呢?要看懂一部文學作品,首先要識字,音樂作品也是一樣,要想欣賞音樂作品,首先要對音樂語言有一定的了解。

        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通常包括《音樂賞析》、《合唱與指揮》、《電腦音樂作曲》、《歌曲寫作基礎》等等,無論哪一門課程,都離不開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所以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在音樂素質教育中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只是專門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課程所要求掌握的程度較深,而其他課程所要求的程度較淺。以下從上述課程與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和闡述。

        第2篇:美術理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高校;美術教學;意義

        由于社會發展的歷史繼承性以及高校與社會之間的溝通性的延遲性,使得高校的美術類專業與社會所需要的美術類人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因此,在具體的高校教育教學過程之中,需要時刻結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同時,對于許多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進行大膽地嘗試。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高校的美術教育教學的發展。探究式學習我認為是可以促進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探究式學習的基本含義

        所謂“探究式學習”,也稱為研究性學習,亦或探究型學習。探究式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基本形式。一般是指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對于主題的選擇與確立時,需要對于學科領域之中的具體問題與現實生活之中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同時,通過主題的最終確立,教師就可以進行有意識、有目的、有指導地促進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加深對于主題的最終領悟,進而促進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揮、積極情緒情感的培養以及對于學生日后的生活態度、工作態度、探索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整個探究式學習過程之中,對于學生與教師有著嚴格的要求。整體探究式學習過程之前需要進行有理論指導的假設、在學習實踐過程之中需要進行有邏輯和批判性的思考,最終促進多元化的教育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其中,在整個過程之中,達到的目標具有隱性目標與顯性目標之分。

        二、探究式學習對于提升高校美術教學效果的重要意義

        目前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有眾多手段,而根據筆者實際的教育教學經驗認為探究式學習對于提升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的實際概況來看

        目前我國高校美術專業的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可謂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對于美術理論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比其他學生略勝一籌,但是文化藝術的修養可能差一些。而有些學生相反。如果對于所有的學生進行傳統式的、整齊劃一的美術理論課堂教育教學,那么對于許多美術理論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而言,則是一種資源浪費。在課堂教學過程實踐探究式學習時,首先可以針對目前對于社會上普遍較為關注的美術領域的知識結合課程的基本進度與基本要求進行認真的研讀,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出一個主題。同時,結合對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依據學生對于美術基礎知識與動手能力進行互補式)進行分組。這樣的分組可以使學生在具體的美術專業學習過程之中,促進他們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而且,由于許多學生在入學時文化課成績偏低,這樣合理的安排,可以加大他們之間的團體合作性,從而有利于集體教育作用的發揮。

        2.從探究式學習的基本特征來看

        探究式學習的基本特征在于它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地進行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的實踐活動。對于高校美術專業學生而言,探究式學習的這些特征對于日后學生學習、工作與就業都有重要的意義。探究式學習可以使得高校的教育教學目標趨向于綜合化與多元化,使得學生無論是從美術專業基礎知識的積累方面、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與初步運用方面、對于日后從事的職位之中專業與實際社會需要方面相結合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啟發作用。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性可以促進學生在對于美術的創作過程之中,不完全拘泥于對于理論的照搬,而突出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動手能力不僅僅表現在對于傳統美術的學習過程之中,也包含于通過計算機技術、軟件的自我學習與運用等方面。教師則可以主要在旁邊對他們的創作進行必要的指導。同時,解答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對于許多問題的分析,教師并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采用類似于蘇格拉底法的方式進行相關問題的指導性解答,最終促使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索。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擴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

        當然,任何教育教學方法都存在著其優勢與劣勢、不同高校的美術專業、同一學校的美術專業的不同學生又具有著不同的特點。同時,高校美術專業教育不僅僅承擔著培養美術專業型技術人員的重要使命,同時還兼具著對于美術專業人員人文素養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如果我們的美術教育僅僅培養出來一批具有美術專業特長但是有著較差的綜合素質的學習者,那么無論是對于學生、家庭還是社會而言,都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因此,在具體的高校美術專業教育過程之中,不要選擇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要將多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不能夠照搬特定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各種教學方法發揮其優勢,進而才能夠最終達到提升高校美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羅斯.探究式學習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0(1).

        [2]陳兵.透析高校美術課堂中的探究性學習[J].教育與職業,2006(27).

        [3]李召存.研究性學習初探[J].中國教育學刊,2001(1).

        [4]孫明娟.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

        第3篇:美術理論基礎知識范文

        現代社會,格外重視學生審美素質的教育,強化基礎教育已經成為中國當代教育的一項基本策略。尤其針對九年義務教育,國家在新頒布的新課程教學改革綱要中,就明確提出了美術課作為中小學的一門必修課,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由此,也對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個教授了該課程十余年的教師,筆者對此深有體會。目前,高師美術專業畢業的學生,普遍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實踐教學能力較弱,對現行的教學改革缺乏基本的認知和理解。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存在的問題。

        由于多年來,我國在美術教育實踐創新上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可借鑒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比較落后和陳舊,理論指導過于片面和枯燥,導致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狹隘的課程觀。新課改提出的一個重要目標內容就是:實現美術基礎教育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轉變。因此,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就更突顯出其重要地位和意義。怎樣才能培養出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師范生,成為每一個高師美術理論教學課教師所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只有通過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才能實現新課改所提出的目標和要求。讓師范生形成對美術教育學科的正確認識,并建立起正確的基礎美術教育課程觀,將教學工作與基礎美術教育緊密結合。

        如何在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中,形成和建立一個良好的教學模式引導師范生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達到新課改提出的要求,需首先明確以下幾個方面:

        一. 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的內容和目標

        美術教學論是高師美術教育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該課程從理論的角度上,闡述了中小學美術課的基本內容、教學大綱、教學目的及教學方法等基本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讓師范生逐漸向實踐環節過渡,引導學生進行備課、試講等內容,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

        美術教學論課程的目標,就是理論聯系實踐,培養師范生的基本素質與教學能力。在新課改中明確提出了“雙基”的概念,即基礎理論知識和基礎美術技能,要求中小學生既要學習基礎美術理論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美術基本技能,這就要求師范生在科學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下,解決來自學習和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同時,能夠進一步開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創新,不斷學習和吸收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在掌握了系統的美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試講、實習的實際鍛煉,成為具有獨立從事中小學美術教育活動能力的專門人才。

        二. 美術教學論課程與新課改的聯系

        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總結如下:(1)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個性;(2)切入并豐富學生的經驗系統;(3)幫助學生建構人類知識的完整圖景;(4)提高學生的需要層次。這一教學目標體系,是針對教學的共同目標提出的。①

        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應對這一目標,將基礎教育培養放在首位。作為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的高等院校,應注重對師范生全面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因此,高師美術教育應與基礎美術教育相結合,推行高師美術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加強對基礎美術教育的關注、參與和研究,美術教學論課程應根據基礎教育的發展狀況對教學目標做出調整。②由此可見,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與新課改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

        目前,我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根據2001年7月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分析,主要有以下三點:1.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2.過于強調學科中心,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3.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③因此,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在內容安排和教學方法上,都應有目的性進行調整,使之更加切合實際,以順應新課改所提出的要求和目標。

        三. 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作為培養美術師資力量的重要課程之一,美術教學論課程在高等師范院校已開設多年,也積累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教學經驗。但仍存在諸多問題,通過分析,歸納如下:

        1. 教學內容過于空泛,缺乏實踐經驗

        目前高師開設的美術教學論課程,過于偏重對了理論知識的講授,教材也多以理論型為主,缺乏相關的實踐性內容。對于師范生來說,空泛的教育理論沒有實際意義,他們需要的是更貼近基礎教育實際的知識內容。美術教學論課程應將教育基本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研究基礎教育改革給中小學美術課學科所帶來的新變化,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為中小學美術教學實踐和教師素質的提高,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

        2. 教學方法陳舊,缺乏新的教學模式

        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屬于典型的理論課,因此,大部分教師都采用的是傳統的講授法,缺乏相應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直觀性不強,常常導致示范生對所講理論知識缺乏基本的概念和想象思維。加之教材難以更新,新的教學內容沒有及時進行補充,造成師范生實踐能力低下。因此,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的教學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多學習和借鑒新的思想理念,同時,教師還應通過電子課件等多媒體教學形式,向師范生傳授實踐教學經驗。以開拓其眼界,豐富其知識理念。針對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改革教學的需要,對教學內容加以延展,培養師范生更為廣闊的學科視野。

        3. 高師美術教育偏于理論教學,與基礎美術教學脫節

        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多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式教學,教師所講內容也多來自課本或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缺少與中小學美術教師間的溝通和了解,與基礎美術教學嚴重脫離。在這種狀況下,師范生很難將理論基礎知識與實踐教學經驗相結合,從而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難以勝任課堂教學活動。因此,高師美術教學論應改變教學的思想觀念,將教學從傳統的課堂模式中脫離出來,建立高等院校與中小學美術教師伙伴協作的方式與機制,經常與當地中小學的美術教師開展相關教學觀摩活動,讓師范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基礎美術教育,并參與其中,將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同時,組成相互支持的學校網絡和形成教育改革的群體力量,把新的教學理論帶到中小學,與中小學美術教師共同分享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成果,也能夠更為直接地了解到當前基礎美術教育的實際情況。雙方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促進,才能使得高師的美術教學論課程與新課改相聯系,共同發展,共同前行。

        另外,一部分高師美術教學論教師,由于自身在觀念上缺少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足夠認識,導致師范生也缺少基本的教育理論修養和素質。進而直接造成師范生實踐經驗的缺失,理論與實踐難以結合,專業成長進程緩慢。

        綜上所述,現今的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與新課改所提出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師范生大多難以勝任實習的教學任務,所學的理論知識過于片面,難以勝任實際的教學工作。為了能夠讓師范生達到新課改的要求,順利完成從美術學習者到美術教育者的轉變,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基礎美術教學實踐。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在設置上,應以美術教學論為紐帶,構建一個更為豐富、更為全面的課程知識體系,并與基礎教育相結合,讓師范生技能學習實現角色定位,又能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美術基礎教育工作者。(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學院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視界[M],長沙,岳麓書院,2003

        第4篇:美術理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傳統美術教育;電腦設計;創新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科學新技術出現速度的加快,特別是數字技術的出現,它帶來的技術變革對藝術表現形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震動了整個美術界。電腦設計以其精確的科學性、強大的適應性和頗有效率的經濟效益,近幾年,幾乎滲透到美術的各大領域中,它以其獨特的方式開創了現代美術的新方向,在這些環境下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設了電腦美術課程。在新課程的開設后,

        傳統美術教育怎么來適應新課程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慢慢研究

        總結。

        一、各專業電腦設計課程需要什么基礎繪畫能力

        影視動畫專業電腦設計課程需要掌握比例、透視、結構、空間的分析能力、再現能力、審美能力、觀察能力,提高繪畫技法、思維邏輯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藝術設計專業電腦美術課程需要使學生

        掌握基礎素描理論及素描造型變化規律,掌握正確的造型觀察方

        法、表現方法,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創新、創意、創造的思維能力,并能靈活運用到藝術設計專業中。總而言之,這種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從事未來職業工作的必備條件。要使學生掌握基礎色彩理論及色彩變化規律,掌握正確的色彩觀察方法、表現方法,掌握科學的創新、創意、創造的思維能力,符合設計專業的專業要求。這些能力的獲得就需要學生學習繪畫基礎課程(素描、色彩、速寫、圖案),在學習中掌握各種繪畫能力。

        二、江蘇省五年制藝術高職校存在的困擾

        繪畫基礎課程是集中一年內完成,還是分散到三年內完成,哪一個更適合專業的需要?有兩種不同的意見:(1)基礎課程集中在第一年內完成。(2)基礎課程平均到每個學期去。結合這兩種方式,我覺得可以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方法,把繪畫基礎課程合理分到各學期去,前期課量多偏重基礎,后期課量少偏重設計,這樣既保證了專業課程對繪畫基礎的需求,又可以避免會了電腦丟了手繪。

        三、現階段形勢下,繪畫基礎課程的種類

        傳統美術教育課程和設計繪畫課程是現階段形勢下的兩種繪畫基礎課程,這兩種繪畫課程雖然都屬于繪畫基礎課程,但是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課程。傳統美術教育課程包括素描基礎、色彩基礎、圖案基礎、速寫基礎,訓練學生掌握繪畫的比例、透視、結構、空間的分析能力和再現能力。設計繪畫課程包括設計素描、設計色彩、裝飾圖案、設計速寫,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利用各種不同繪畫工具進行畫面表現,不同類型的排線組合訓練,掌握藝術規律、造型規律、色彩規律、各種表現手法等知識技能。所以前者訓練的是技能和動手能力,后者訓練的是意識形態中的情感表現。側重點不同,結果也就不一樣了。隨著高職美術教育的不斷改革,專業老師越來越意識到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非常重要,設計繪畫基礎課程就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繪畫基礎課程在高職美術院校中已經悄然改革,長時間繪畫基礎課程的教學,各專業都已經有一套適合自己學習的課程內容安排,比如,各專業把設計的概念融入課程,在傳統基礎課程中融入設計,但設計繪畫課程就必須以傳統美術教育課程為基礎,也就是說在學習設計繪畫前還是要學習傳統美術教育課程。基于這個基礎,我們可以把設計繪畫課程學習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理論基礎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學習繪畫的基礎知識,掌握傳統美術教育基礎透視、構圖、明暗、造型知識,有熟練的造型能力。第二階段:想象創意階段,學習設計的方法,了解設計的要求,收集設計素材,并能通過設計規則,對素材進行變形、拆分重組、概括提煉等,得到創意想法。第三階段:歸納設計階段,通過上一階段得到的創意想法,在這一階段實施,根據實際需要完善設計。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中傳統美術教育課程的創新,究竟怎樣來適應專業發展的需要,利用傳統美術教育課程學到的造型、審美、表現能力,來為電腦設計課程服務。換句話說,美術離不開傳統美術教育的學習,前面加上電腦技術也是一樣,要教會學生去感受藝術形式的本質,學會運用本質,掌握感知藝術的能力,更好地融合在專業學習中。

        參考文獻:

        [1]王欣東.數字化藝術的魅力:論電腦美術的特點及其藝術精神[D].東南大學,2005.

        [2]王寧.淺談五年制高職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22).

        [3]朱亞.傳統美術教育與電腦設計淺析[J].皖西學院學報,2005(03).

        第5篇:美術理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初級中學;美術語言;創新應用

        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要求的是創新。青少年的思維創新教育也是當代美術教育的宗旨。美術語言是美術家用來表現和傳達創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外在媒介和符號。要想讀懂美術作品,與美術家通過作品進行對話,對美術語言的了解和認識是必不可少的。

        一、初級中學美術教育中美術語言創新應用的目的

        知識的累積是創新的理論基礎,創新則是國家發展的力量源泉。美術教育的目的就是繼承美術知識,創新美術技巧,培養創造性的人才。

        1.激發中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在科目逐漸增多的初中階段,學生會因為美術學習的不及時和學習難度的突然增大逐漸失去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要想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師就要講學生聽得懂的知識。美術語言是美術學習的基礎,美術語言的學習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體驗和表達能力,并使創造思維能力得以提升。同時,美術語言創新應用的多樣化又會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2.培養中學生的視覺思維能力

        視覺思維能力是對已有的資料信息和知識分析運用的能力。只有學生的知識把握能力和素材積累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綜合運用,獲得新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表現。學生在學習階段應該先從美術語言類基礎知識開始積累,循序漸進,學會如何利用這些語言,為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做鋪墊。

        3.開發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美術語言的學習,為學生與藝術大師作品的溝通建立了橋梁。在學習了高層次、高水平的作品之后,要進行歸納總結,找到它們的共性。創造性思維就是突破共性,用自己的個性去表達、創作。

        4.促進中學生的身心發展

        通過創作美術作品,學生可以抒發和宣泄情感。作品創作的成功,也會帶給學生很高的成就感,使其對生活產生滿足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中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發展。

        二、初級中學美術教育中美術語言創新應用的具體方法

        1.具體物體的抽象

        拍一些現實存在的物體或場景的照片,運用Photoshop類軟件處理成為黑白稿、線描稿,使具象物體抽象成美術語言元素,幫助學生對美術語言產生概念。

        2.啟發聯想法

        引導學生由單個的美術語言元素,聯想到組合中的事物,使抽象物體具體化,體會如何使用美術語言。基本的美術語言教學完成后,對于學生如何運用,應該讓他們自己探索,留給他們豐富的想象空間和足夠的創造空間。豐富的想象使人的思維更加全面、活躍,是創新思維的基礎。

        3.開展欣賞課,擴展美術視野

        在學生基本認識美術語言后,欣賞作品可以擴展其視野,使其學會審美。通過作品欣賞過程中對作者創作作品時的情感、精神進行體會,可以提高學生的創作意識和表達感情的方法,為以后創作有感染力的作品積累素材。在欣賞時,可以按著時間、地域、風格、藝術派別、種類等劃分作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把握。

        4.戶外寫生,體驗生活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回歸到生活中去學習,是快速學習美術語言的方法。美術作品的創作就是美術家對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提取,用美術語言對自己內心情感的適當表現。生活體驗的積累可以使創作的作品更具有生命力,更貼近群眾生活體驗,引起觀賞者的共鳴。

        5.創作比賽

        教師選定某一主題,但不限定表現方式,讓學生自己加入作品的背景,進行創作比賽。比賽需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探討,互相學習。通過比賽,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養成獨立思考、善于觀察、取長補短的習慣。這種方式不僅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鑒賞力,更對學生形成活躍的思維方式有重要作用。

        三、初級中學在美術教育中創新應用美術語言的作用

        1.提高生活質量,塑造五彩人生

        美術語言創新應用的學習,突破了學生思維中的條條杠杠,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學生眼界開闊了,生活的道路就寬廣了,生活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2.塑造自信、陽光的健康人格

        中學生的自控能力還不夠,美術語言創新的學習,可以提高他們對生活的感悟力,幫助他們養成謙虛好學的品質。在長期的積累中,學生的技能和理論層次將會得到提升,也會提高自信心。

        3.培養創造性人才,興我中華

        美術語言創新應用的學習,對學生形成大膽求異的思維形式和自主探究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剛剛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還沒有成熟穩定,這個階段的教育對他們人格的塑造影響最大。因此,美術教師要緊跟時代的需要,培養出合格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穎稚.新課改下的新編美術教材的培養理念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2,(03).

        第6篇:美術理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職業教育 美術教學 實踐能力 社會需求

        在教學藝術類職業培訓技術人員應該不斷發展,以適應社會的需求,使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打破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所以為了職業教育與社會脫節,企業的需求逐漸減少,形成了堅實的學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技能,增加就業機會和就業之間的良性循環互動。

        一、職業院校美術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藝術學院的專業,是培養技術工人技能訓練,必須基于這個基本點的教學工作。它是培養藝術專家和設計師的基本應點根據,因此,必修課程的教學和創造性的方式來調整或集中一批一流的學生為培訓的目的,必須從社會的實際需求出發。在設計階段的藝術教育,它應該專注于教學設計專業,這是教師的理論需要,設計和專業基礎課程的做法消除教育說教;在實際操作中,在舞臺藝術類設計工作室的學校,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學生在復制基礎上創新,要能對學生的技術熟練程度進行掌控;為了增強法律意識和藝術的市場意識,學生根據專業的需要,加強用人單位與課程相關的法律,此外,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僅僅教給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養,還要培養他們創業發展的自信。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加強了,專業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教給學生創業的積極性,通過市場,以培養學生的就業的基礎。

        二、以市場為導向,加大美術實踐課的教學比例

        所謂職業技術學校就是為社會培養技術型的人才,所以在教學課程和教學實踐上一定要以就業需求為出發點,這應該成為學校的主要精神思想,并且是我們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宗旨。相對于一些大學生好找工作,用人單位主要看高職畢業生的能力是比較強的才能被錄用。因此,職業教育的課堂內容一定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美術教育強調的是美術的實用性。重視對學生快速造型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和要求學生使感知物象的角度與表現對象的方式做到多樣化。

        (一)大多數的專業教師都是在課堂上教學生怎么去做,并沒有系統的實踐基礎,都了畢業的時候學生直接去就業,好多東西沒有親手實踐過,完全靠想象去完成工作,因為老師教給學生的只是一些理論基礎,這樣就容易和實際操作所脫節。從而導致學習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了解空間設計,平面設計學習學生不理解的顏色等的布局和設計。

        (二)依照教案去教學生,理論基礎和實踐活動的時間比例分配不合理。時間的過程過于短暫,占的比重小,實踐往往成了形式主義,這都大大的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學習實踐是最基本的重要實踐,.某些實用學科的教師并沒有從事過相關行業,學校不能提供正規的專業教師參加實踐的機會,要使學生完成系統學習的任務,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科技的迅猛發展,使一些相關行業日新月異,老師教的學生幾乎是絕緣的企業知識,學生動手能力差,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從教師自身出發,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盡可能的進行多元化,多層次教學。以市場的實際需求為基礎,關注社會的真正需求,增加學生實踐操作的比例,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加強溝通,促進跨領域,跨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整合,以促進現代化建設。

        三、將建立實訓基地作為職業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7篇:美術理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育藝術品質修養情感體驗

        美術教育教學是一種具有發展學生藝術熏陶,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并發揮獨特功能的教育活動。要想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的上述功能,筆者認為:作為一名高校專職美術教師,應該根據高校的教育培養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以培養學生美術學習基本藝術技能與提高學生的基本藝術素養、提高學生藝術品質與藝術修養為己任,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不斷的發展。而要在高校具體的美術教育教學中如何才能提高大學生藝術素質,本人認為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不斷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由于美術教育是以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為核心內涵的一種教育活動。而在具體的教學中,加強引導學生理解美術學習系培養自身藝術素養為核心內涵,首先要從社會角度層次出發,強調美術教育的人文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注重大學生個性發展,體現人與社會和諧共處的重要性;其次,從個人角度層次而言,通過美術教育來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以達到提高大學生自身藝術素養的教育目的。

        縱觀我國美術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由于我國美術教育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因此,在引導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正確引導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包括美術各種技法)的學習和訓練,還要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美術文化領域中各種人文思想的歷史傳承,關注美術的藝術感染力,關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把教學內容中最富有美感、最具藝術熏陶力的亮點挖掘出來,呈獻給學生,讓學生具有感悟美,發現美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藝術責任感。

        二、不斷加強學生藝術修養,激發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

        在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教育對象(大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點和文化進程,充分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分階段性地、連續性地教學特點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并領會美術作品的內涵,深入挖掘美術作品的內在價值,研究美術作品及其文化淵源,不斷提高個人藝術素養,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在不斷提高學生技法理論的同時,應該更多關注美的藝術熏陶作用,避免對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范范說教,而是要把教程中最具有魅力,最有藝術感染力的亮點挖掘出來,呈現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美,感悟美,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材中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藝術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了解中外美術各學派的風格及流派發展變化,知曉藝術發展的主流方向,以便為美術實踐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其次,在教學中,著重以喚起智慧和提高美感的藝術教育為目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戶外寫生訓練實踐活動,觀看各種形式的美術展,加強各種形式的藝術交流,虛心向他人請教,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參加各種藝術體驗,不斷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激發學生濃厚的藝術學習興趣。

        再次,引導學生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帶動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創作活動,在各種創作活動中,不斷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通過實踐不斷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使每個學生帶有濃厚的審美情趣地去發現身邊美的人和物,把自己對現實生活和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各種方法塑造出來。

        三、將美術與其他學科教學資源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理解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必然聯系,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在我們的教學發展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美術教育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特點,尤其是在當今各科領域發展迅速的社會,更需要具有適應性強并富有探索精神與具備各種創造能力的新型式人才,以達到能夠促進學科間相關內容的整合而符合現代教育理念,順應對當前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是大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方向之一。因此,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緊密結合,引導學生理解并運用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必然聯系,不斷促進學科相關內容間的整合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必經之路。

        立足于廣泛的社會背景,領略我國深厚的傳統文化,以美術教育為橋梁,通過引導學生對美術本體知識和相關相關學科內容進行綜合性與探索性的學習,逐步建立以美術學科為主體,并結合其他學科相關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中多角度探究,挖掘學科之間的知識,以達到各科知識與技能融會貫通,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全面認識美術學科的特征,美術表現的相異性以及美術發展的內在規律與外在趨勢,從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高校美術教師必須注重大學生美術學習中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習,注重美術教育對學生個性品質與思想情操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作用,這是培養順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也是現代美術教育教學的宗旨。

        參考文獻

        [1]美術專業實驗室資源整合的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1(01)

        第8篇:美術理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 美術學 中國畫課程課程 整合模式

        高校人才質量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才培養定位的準確與否和培養方案的優化與否,高師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引起了學校和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美術學專業基礎課程如何整合?整合的理念將給中國畫、油畫、水彩畫等方面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以怎樣的影響?課題組在分析高校美術學專業基礎課程設置的現狀及中學階段美術新課改所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對整合的理念和路徑提出了建議。課程設置的調整成為工作的焦點,如何將原有課程整合形成新的課程體系已是眾人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研究主要采用了調查研究法和實踐研究法。在調查研究方面,課題組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研究人員帶領若干學生依托本區域教育科學研究機構,遴選幾所中學進行教學試點,即一方面收集現任職的中學美術教師對新課改以來針對師資要求的許多意見和建議,其中初中階段的中國畫課程在教法上和知識結構上對師資的要求作為調研的重點。另一方面選派部分大三、大四年級學生到選定的中學進行聽課、試講等教學見習或實習活動,收集學生反饋的意見。將收集的信息整理,得出如下結論:①對于新課改教材,教師理解和運用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困難,現任教師提出了一些今后尚待改進建議;②現任教師不能完全勝任教學,即所采用的手法較單一,把握教材的能力不強;③在讀大學生前后兩階段的見習或實習效果區別較大,高校的課程改革成敗與否很重要。另一部分研究人員重點走訪和調研相關高校,得出以下結論:①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照搬專業院校模式的現象;②現行的高師人才培養方案不能完全滿足基礎教育階段師資需求。

        在實踐研究方面,課題組將重點放在三個方面:①是在本校和相鄰院校進行課程整合試點,有中國畫專業方向中的《中國畫筆墨基礎》,也有素描課程中相關技法和材料的整合,如《構圖學》、《造型基礎》;②是對這些課程的學生習作收集并舉辦教學匯報展,收集的習作信息在1000幅以上;③是全過程跟蹤大四年級教育實習,將實習生上課的綜合意見和評價的結果進行分析來指導其它年級學生的質量,并為今后的教學改革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課題組將所做的工作和得出的結論歸納如下:

        一、降低專業性,注重形式語言探究

        長期以來,高師美術學專業中國畫課程設置中偏重對人物、山水、花鳥畫技法較為系統地學習,教學要求突出中國畫傳統技法掌握的程度。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反思,認為調整課程設置方能切中問題的要害,將人物、山水、花鳥畫中形式語言的元素抽離出來,開設《中國畫筆墨基礎》課程。該課程教學要求是將過去對造型的重視轉變為對筆墨結構和運行方式的重視,即將外在的符號內化為對形式語言的探究。其主旨包括了解筆墨傳統美學的傳承價值與應用,了解中國畫教學實施狀況,賦予“筆墨”以新的構成形式,引導學生在流變的態勢下發展筆墨的觀念等。從教學實證所反映的狀況看,這種整合,大大解放了學生的思想,使他們擺脫了過早依附于對象、摹擬對象的局限,在學習具體的內容之前親近了筆墨、接受了筆墨、感悟了筆墨。解決了過去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以學生造型能力的差異來評價學生而給學生帶來的不平等,現在評價學生的標準是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求知興趣。

        在課程調整后,《中國筆墨畫基礎》所使用的教學資料主要是學術刊物、專著和畫冊,如《美術》、《國畫家》、《美術研究》、《中國畫構圖藝術》、《當代名家藝術觀》、《當代中國畫名家》等,學生也在課前準備了一定量的學習資料。這種不局限于一本教材的學習、研究方法,能更好地開闊學生視野,挖掘學生的個性差異,尋求適合學生個體的筆墨趣味,改變了過去較為單一的筆墨方式,呈現出較為多樣的表達思想、表達情感的筆墨和圖式。從本校05、06、07級美術學專業學生基礎學習來看,習作數量明顯增大,學習資料明顯偏重高格調、高品位、學者味濃的范本,基本擺脫了程式化、圖解化的范本,學生收集資料的意識越來越強,平均每人每年購新書不少于三本,為后續的中國畫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增強人文性,理論與表現技能并重

        人文素質是高師院校學生應加強的內容,因此學生應針對文化底子薄,普遍偏重專業知識的現狀,加大人文修養課程的選修。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繪畫技能教學應置于深厚的文化根基之上,以使高師美術培養對象具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全面的文化理解力,故將中國畫史、畫論、基礎知識和人文素質等內容整合構建《中國畫理論基礎》課程。在實證研究過程中,我們以國畫班為例,以講座和其它形式將《中國畫理論基礎》課程所涉獵的內容賦予實施,通過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來反饋學生思考能力和理解水平的提高。逐步從純技術的層面轉向對人文素質教育、傳統文化、理論學養、實踐能力的重視。我們在實施過程,遇到的主要問題有:①理論學習不能完全脫離教材,而目前尚無可借鑒的較為完整系統的理論教材構架,除了理論課教師的努力外,各門專業課教師也需負擔一定的研究任務,容易出現一定松散和難協作的現象;②編撰教材工程量大,理論師資的儲備有限,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余,很難集中優勢和精力做嚴謹的理論研究。我們的做法是:①加大教師的培養力度和科研任務,每年需申報課題和發表學術論文;②加強與出版單位和科研學術機構的協作,鼓勵主編和參編教材;③邀請國內名家來校舉辦學術講座,指導青年教師開展學術研究工作。近三年專任教師出版專著八部,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申報課題項目10項以上,這些實踐和已取得的學術成果有力支撐了教學改革,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性的提升。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的自覺行為和自學熱情也驗證了推行課程整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將理論和表現技能并重更好地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04、05、06級國畫班學生入選國家級、省級畫展參展的在60人次以上,其中獲國家級金獎兩人,兩名往屆畢業生作品入選2009年全國第11屆美展,15人考取碩士研究生,2010屆畢業生中26人參加了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參與大學生研究性項目和論文獲獎10人次以上,畢業論文優良率達88%以上。

        三、以中小學師資需求為指引,寬口徑、厚基礎、重綜合、重創新

        課題組在2006年成功申報湖南省“十一五”教學科學規劃課題以后,恰逢我校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又確定為教育部全國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在此期間我們將課題研究與專業點建設相衍連,在課程設置上加大師范特色和人文課程,將高師人才培養方案與基礎階段師資需求對接。主要以實證研究的方式,在所在地區選擇三所初級和高級中學進行試點。例如,洞庭紡織印染廠子校實驗基地負責中小學階段美術課程教學與反思的研究;岳陽中學實驗基地負責高中階段美術課程整合后教學應用與行動研究等。這些學校為學生進行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提供了平臺,近三年共計120名學生在這些學校實習,累計承擔課程近800節,實習生同行聽課1600節以上,撰寫教育調查、研究報告120余篇,其中被實習學校采納10項之多,還有16項成為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及研究內容。

        在省、市兩級教科院有關專家的指導下舉辦了一次全市性的美術教學作品觀摩展,組織了兩次美術課堂教學觀摩,對六堂美術課進行了評價和指導(其中三人為我校06級師范生)。更為可喜的是,近三屆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明顯提升,有6人應聘到省直大專院校任教,有28人應聘到省內外高級中學任教,還有5名畢業生遠赴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深造。我校為社會輸送的畢業生基礎厚實、綜合素質高、適應性強、勇于挑戰,普遍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其中一些尖子人才迅速成為各級學校的教學骨干。目前所獲得的實證研究成果為課題組今后作進一步研究增添了信心。

        第9篇:美術理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改革與創新

        大學英語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隨著我國與其他各國接觸交流日益增多,社會各個領域需要英語交際能力較強的人才也急劇增加。但是,現階段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的教學與社會發展形式相差甚遠。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迫在眉睫。如何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水平,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培養社會所需要的英語交際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內涵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兩個方面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進行探析。

        一、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內涵

        本科應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的本科學生,其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和培養目的方面具有自身特點,是一種全新的人才教育模式。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要從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兩方面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理論能力要加強學生抽象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要以學生的專業知識為基礎,不斷增強他們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對英語課程進行改革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學生為本,以就業為先”的原則,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大學英語課程的改革要充分體現出:加強基礎知識課程、擴大語言技能課程、增加行業英語課程、延續選修課程和開設文化類課程。

        1.加強基礎知識課程

        加強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培養,是培養其他英語能力的根本。加強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培養和鞏固,根本目的是將所學的知識靈活的應用到實踐中去。經過高校大學英語實踐教學表明,如果學生沒有一扎實牢固的英語基礎知識,其他一切的英語教學活動可謂是空中閣樓。學生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就沒有語言知識的積累,英語教學活動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加強學生英語基礎的培養,就要從音、形、意等基礎環節進行培養,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要在有效的課程內,最大效率將英語知識傳授給學生,進而提高學生英語基礎水平。

        2.擴大語言技能課程

        語言技能課程的設置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的基礎能力能夠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言技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擴大語言技能課程,是英語知識技能化的關鍵。在傳統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設置中一般每周有5節英語課,其中4節為基礎課,聽寫課僅1節,這種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對英語知識技能化的發展具有阻礙作用。應用型本科院校注重的是學生英語實踐能力和聽說能力的培養,重視語言技能課程的設置。聽、說、讀、寫、譯是英語基礎的組成部分,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讀、寫、譯是語言的輸出。英語實踐能力和聽說能力的提高需要在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過程中得到提高。語言能力的培養需要在特定的環境和長時間的練習,英語技能才能慢慢提高。擴大語言技能課程對學生英語技能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

        提高語言技能的關鍵在于重視實踐,提高技能。因此,在大學英語技能課程設置時,要設置豐富多樣的英語課程例如:寫作課、翻譯課、聽說課以及英語演講和辯論賽等,學生通過這些課程能夠將英語基礎知識轉化為實踐英語能力,同時也鞏固了基礎知識,對促進學生英語實踐能力方面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在技能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同時記憶能力、觀察能力以及邏輯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

        3.增加行業英語課程

        社會上所需要的是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就要根據市場需求,依據學生所學專業適當增加行業英語課程。增加行業英語課程的設置,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聽說能力為目標,增加學生專業英語的教學,同時結合學生培養人才的方向,開設新聞英語、美術英語、電氣英語、會計英語等專業英語課程。

        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習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將英語基礎知識在所學專業領域得到靈活運用和提高,促進學生從學習英語到應用英語的過渡。在實踐中能夠用英語進行交流,為以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開設文化類課程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目的只是簡單的將英語知識教授給學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增加一些英語背景知識和文化的教學是必要的。增加學生英語文化課程,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深刻理解、減少機械記憶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不能單純將英語教學局限于教材知識的傳播,要加大英語文化知識的傳播,讓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有充分了解,進而提高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5.延續選修課程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的教學不僅要在基礎必修課上下功夫,同時還要適當開設英語選修課。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技術和教師資源,建立和完善有針對性、系統性的英語選修課程體系,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應用型本科院校本著培養學生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的目標,增設多門學生感興趣或切合實際生活的選修課程,幫助學生加深英語文化理解,優化知識結構,從而使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三、結語

        總而言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關鍵在于對英語課程的改革。在進行大學英語課程的改革過程中,要重視基礎知識課程、擴大語言技能課程、增加行業英語課程、延續選修課程和開設文化類課程。從以上環節對英語課程的設置,不僅能夠鞏固學生基礎知識,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為我國經濟騰飛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數量廣大的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和英語交際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姚志英.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J].徐州學院學報,2011年第04期.

        [2]侯忠秀. 淺談多媒體網絡教學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年第16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视频激情小说 | 香蕉成人人多人视频 |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