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站安全預案及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物聯網;環境安全管控;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6-0000-0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Environment and Safety Control and Early Warning
Shen Y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Shanghai20190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specially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 growing concern and importance,of things in the environment,the application of safety information system has great advantages,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security controls and warning capabilities.
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Environmental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Application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的概念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基礎上加以延伸,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互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物聯網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學院提出[1],經過多年的技術和市場的培育,其內涵已愈加豐富,即將進入高速發展期。
一、物聯網引入環境安全工作的優越性
隨著工業產業發展的多樣性,環境保護和環境安全工作所面臨的局勢日益嚴峻,環境系統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影響到環境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置的效率。物聯網融合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優勢,它的引入大大加強了對于危化品、輻射源等危險源的監控和管理能力。其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物聯網能夠讓每一件物體開口講話,從而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直接溝通。利用物聯網的這一特點可以應用于人員不便直接接觸的領域,如放射性危險源的監管等。
(二)通過與全球衛星定位技術(GPS)的結合,可以定位并跟蹤危險源的移動路徑,實時向應用系統傳輸信息,確保管理人員能實時掌控危險源的位置、移動路徑等,以確保及時掌控危險源的狀態,避免危險源出現遺失、被盜等情況,從而避免環境事故的產生。
(三)物聯網的網絡層可以采用無線網絡實現采集信息的傳輸,可以使數據傳輸不受傳統網絡環境的限制,大大減少了地域的限制,滿足了環境保護和環境安全工作空間大,覆蓋面廣等問題。
二、物聯網面向環境安全的網絡架構和技術
應用于環境保護的物聯網主要由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組成。其中感知層是感知物質世界的“感知器官”,通過RFID電子標簽、傳感器、智能卡、識別碼、攝像頭等感知設備實現物體識別和環境指標、環境安全管控預警、事故應急等所需因子數據的捕獲和采集,以達到智能感知的目的;網絡層利用無線網、固網、互聯網等傳輸網絡實現感知層采集信息的傳輸;應用層,主要包括面向環境安全的特定應用服務以及實現網絡層和應用服務間接口和能力調用功能的中間件,完成信息的分析處理、事故應急的提示預警,實現特定環境監測的智能化應用和服務任務,以實現環境數據的識別、感知、分析和提示,發揮環境安全管控和預警作用[2]。
(一)感知層――識別物體、采集信息,感知層包括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傳感器、終端、傳感器網絡等。(二)網絡層――信息傳遞和處理,網絡層包括通信與互聯網的聯合網絡、網絡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處理中心等。(三)應用層――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能化。應用層是物聯網與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結合。
三、物聯網在環境安全管控及其預警中的應用
可以利用物聯網的各種技術為環境安全管控、環境事故預警應急等服務,主要可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對于污染監測、環境污染監測、海洋環境監測、空間環境監測、電磁或核輻射監測、固體或化學廢棄物監測等環境保護領域,物聯網都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二)對環境安全存在威脅的危險化學物、危險源、放射源等進行監管控制,全面掌控?;返奈恢谩顟B等信息,防止?;愤z失、被竊等而引發的環境問題。(三)當環境事故發生時,利用物聯網所采集到的信息,結合GIS地圖等技術,共同為環境事故處置的決策提供依據和必要的信息。
四、物聯網在環境安全管控預警及其應急領域的應用實例
上海市寶山區率先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對區域內的放射性危險源進行監管,歷時一年多,開發完成上海市寶山區輻射安全管控、預警及應急系統。
(一)功能需求。根據對放射源監管的業務要求,需要實時地、準確地了解放射源的狀況,包括該放射源的基本信息,該放射源的具體地理位置以及該放射源的射線強度信息。要達到這樣的監管要求,就需要運用物聯網的先進技術架構,將放射源的各種信息和無線網絡連接起來,讓放射源成為無線網絡的一個擴展,使得放射源監控人員通過無線網絡能直觀、全面、實時掌握全區內的放射源狀況。
(二)系統的整體設計。物聯網主要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射頻識別(RFID)技術、傳感器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3]。將放射源與無線廣域網通過RFID自動識別技術、射線強度在線監測技術、GPS全球定位技術以及GPRS無線網絡傳輸技術相互連接起來,使得系統能通過無線網絡實時地采集放射源的各種信息,為放射源監控系統的各種應用提供數據支撐。
五、總論
隨著現代經濟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面臨的環境形勢也日益嚴重。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電磁輻射污染等問題日趨嚴重,威脅著居民的健康,因而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近年來,物聯網的發展受到廣泛關注,物聯網在環境保護中的引入和應用能大大提高環境保護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環境安全管控及其預警的能力。
參考文獻:
[1]Shen C,Srisathapornphat C,Jaikaeo C.Sensor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s[J].IEEE Pers Commun,2001,8:52-59
為了切實做好學校校園網絡突發事件的防范和應急處理工作,進一步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網絡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減輕或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影響,確保我校校園網絡與信息安全,妥善處理危害網絡與信息安全的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遏制突發事件的影響和有害信息的擴散。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制定本預案。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本預案所稱突發性事件,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學校校園網網絡設施及信息安全等有關的災害。
第二條本預案的指導思想是湖北師范學院有關計算機網絡及信息安全基本要求。
第三條本預案適用于湖北師范學院內所有個人和辦公用計算機以及各研究所、實驗室(中心)、教學機房、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等計算機和網絡硬件、軟件,以及學校門戶網站和下屬各部門網站內容發生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置。
第四條應急處置工作原則: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各司其職、整體作戰、發揮優勢、保障安全。
第二章 組織指揮和職責任務
第五條學校成立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的主要職責與任務是統一領導全校信息網絡的災害應急工作,在校領導組織指揮下,全面負責學校信息網絡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協調解決災害處置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等。
第六條現代信息技術中心(以下簡稱“信息中心”)負責日常信息網絡安全事件的具體處理,其中信息中心是信息網絡安全事件處置控制中心,負責服務器端和網絡層面的安全事件處置,并為各部門、院(系)做好部門辦公用機和個人用機的安全處置提供技術指導。
第三章 處置措施和處置程序
第七條處置措施
處置的基本措施分災害發生前與災害發生后兩種情況。
(一)災害發生前,信息中心按照崗位職責的要求,技術中心人員各司其責切實加強日常信息網絡安全工作的檢查、維護,定時升級系統補丁和殺毒軟件,檢查防火墻、IDS(入侵檢測系統)的運行情況,及時消除隱患;
學校各單位切實落實部門網站管理工作職責、安全責任制,特別是對于開辦網上論壇、留言板、聊天室、社區等交互式欄目網站的部門要落實關于信息審核、信息巡查和版主負責制度的情況,要設有防范措施和專人管理;
加強信息網絡安全常識普及,使教職工掌握信息網絡安全常識,并具備一定防范處理突發事件的基本知識。
建立健全災情速報制度,保障突發性災害緊急信息報送渠道暢通。屬于重大災害的,在向工作領導小組報告的同時,還應向黃石市公安局網絡監察部門報告。
(二)災害發生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應急處置程序,判定災害級別,并立即將災情向工作小組報告,在處置過程中,應及時報告處置工作進展情況,直至處置工作結束。
第八條處置程序
(一)發現情況
現代信息技術中心要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做好校園網信息系統安全的日常巡查及其日志保存工作,以保障最先發現災害并及時處置此突發性事件。
(二)預案啟動
一旦災害發生,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進入應急預案的處置程序。
(三)應急處置方法
在災害發生時,首先應區分災害發生是否為自然災害與人為破壞兩種情況,根據這兩種情況把應急處置方法分為兩個流程。
流程一:當發生的災害為自然災害時,應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數據的安全,然后是設備安全。具體方法包括:硬盤的拔出與保存,設備的斷電與拆卸、搬遷等。
流程二:當人為或病毒破壞的災害發生時,具體按以下順序進行:判斷破壞的來源與性質,斷開影響安全與穩定的信息網絡設備,斷開與破壞來源的網絡物理連接,跟蹤并鎖定破壞來源的IP或其它網絡用戶信息,修復被破壞的信息,恢復信息系統。按照災害發生的性質分別采用以下方案:
1、病毒傳播:針對這種現象,要及時斷開傳播源,判斷病毒的性質、采用的端口,然后關閉相應的端口,在網上公布病毒攻擊信息以及防御方法。
2、入侵:對于網絡入侵,首先要判斷入侵的來源,區分外網與內網。入侵來自外網的,定位入侵的IP地址,及時關閉入侵的端口,限制入侵地IP地址的訪問,在無法制止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斷開網絡連接的方法。入侵來自內網的,查清入侵來源,如IP地址、上網帳號等信息,同時斷開對應的交換機端口。然后針對入侵方法建設或更新入侵檢測設備。
3、信息被篡改:這種情況,要求一經發現馬上斷開相應的信息上網鏈接,并盡快恢復。
4、網絡故障:一旦發現,可根據相應工作流程盡快排除。
5、其它沒有列出的不確定因素造成的災害,可根據總的安全原則,結合具體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不能處理的可以請示相關的專業人員。
(四)情況報告
災害發生時,一方面按照應急處置方法進行處置,同時需要判定災害的級別,首先向學校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匯報。在重大災害發生時,可以同時向市公安局網絡監察部門匯報。中、小型級別的災害,可以只向學校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匯報,并及時報告處置工作進展情況,直至處置工作結束。情況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災害的級別,災害造成的后果,應急處置的過程、結果,災害結束的時間,以后如何防范類似災害發生的建議與方案等。
(五)預警
災害發生時,可根據災害的危害程度適當地預警,特別是一些在其它地方已經出現,或在安全相關網站了預警而學校信息網絡還沒有出現相應的災害,除了在技術上進行防范以外,還應當向網絡信息用戶預警,直至災害警報解除。
(六)預案終止
經專家組鑒定,災害險情或災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學校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宣布險情或災情應急期結束,并予以公告,同時預案終止。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災害應急防治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跟蹤式的、深層次的和各階段相互聯系的工作,是有組織的科學與社會行為,必須做好應急保障工作。
第九條人員保障
重視人員的建設與保障,確保在災害發生前的人員值班,災害處置過程和災后重建中的人員在崗與戰斗力。
第十條技術保障
重視網絡信息技術的建設和升級換代,在災害發生前確保網絡信息系統的強勁與安全,災害處置過程中和災后重建中的相關技術支撐。
第十一條物資保障
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保證應急搶險救災隊伍技術裝備的及時更新,以確保災害應急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十二條訓練和演練
加強全校網絡信息用戶的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普及,增強這些用戶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搶險救災演練,確保發災后應急救助手段及時到位和有效。
第五章 附則
(一)目的
為科學應對網絡與信息安全(以下簡稱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應急響應機制,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各類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影響,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協同配合。全區信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由區信息化工作領導組統一領導和協調,相關部門按照“統一領導、歸口負責、綜合協調、各司其職”的原則協同配合,具體實施。
2.明確責任,依法規范。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區直各部門按照“屬地管理、分級響應、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救治、及時控制”的要求,依法對信息安全突發事件進行防范、監測、預警、報告、響應、協調和控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營、誰負責”的原則,實行責任分工制和責任追究制。
3.條塊結合,整合資源。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安全應急支援服務設施,整合我區所屬信息安全工作力量。充分依靠省市各有關部門在地方的信息安全工作力量,進一步完善應急響應服務體系,形成區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合力。
4.防范為主,加強監控。宣傳普及信息安全防范知識,牢固樹立“預防為主、常抓不懈”的意識,經常性地做好應對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提高公共防范意識以及基礎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綜合保障水平。加強對信息安全隱患的日常監測,發現和防范重大信息安全突發性事件,及時采取有效的可控措施,迅速控制事件影響范圍,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III、IV級應急處理工作和具體響應I、II級應急處理工作。
基礎通信網絡的應急處理按照信息產業部有關規定實施,區人民政府積極支持和配合。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應急指揮機構
在區信息化工作領導組的統一領導下,設立區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專項應急委員會(以下簡稱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為區人民政府處理信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的綜合性議事、協調機構。主要職責是:按照國家、省、市、區信息化工作領導機構的要求開展處置工作;研究決定全區信息安全應急工作的有關重大問題;決定III、IV級信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啟動,組織力量對III級和IV級突發事件進行處置;統一領導和組織指揮重大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處置工作;區信息化工作領導組交辦的事項和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由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區長任主任,有關單位負責人組成。
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辦公室設在區計算機信息中心,其主要職責是:
1.督促落實區信息化工作領導組和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作出的決定和措施;
2.擬訂或者組織擬訂區人民政府應對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工作規劃和應急預案,報區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3.督促檢查各鎮、各街道和區直有關部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預案的制訂、修訂和執行情況,并給予指導;
4.督促檢查各鎮、各街道和區直有關部門的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工作情況,并給予指導;
5.匯總有關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各種重要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建議;
6.監督檢查、協調指導各鎮、各街道和區直有關部門的信息安全突發事件預防、應急準備、應急處置、事后恢復與重建工作;
7.組織制訂信息安全常識、應急知識的宣傳培訓計劃和應急救援隊伍的業務培訓、演練計劃,報區人民政府批準后督促落實;
8.區信息化工作領導組和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各成員單位的職責
區計算機信息中心:統籌規劃建設應急處理技術平臺,會同___公安分局、國保大隊、區國家保密局等有關單位組織制定全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政策文件及技術方案,負責安全事件處理的培訓,及時收集、上報和通報突發事件情況,負責向區人民政府報告有關工作情況。
___公安分局:嚴密監控境內互聯網有害信息傳播情況,制止互聯網上對社會熱點和敏感問題的惡意炒作,監測政府網站、新聞網站、門戶網站和國家重大活動、會議期間重點網站網絡運行安全。對發生重大計算機病毒疫情和大規模網絡攻擊事件進行預防和處置。依法查處網上散布謠言、制造恐慌、擾亂社會秩序、惡意攻擊黨和政府的有害信息。打擊攻擊、破壞網絡安全運行、制造網上恐怖事件的違法犯罪行為。
國保大隊:收集潛在的國外敵人攻擊計劃和能力信息,依法對間諜組織以及敵對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勢力等內外勾結,利用計算機網絡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開展各種偵察工作;依法對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進行查處;依法對在計算機網絡上竊取國家秘密或制作、傳播危害國家安全信息的違法犯罪活動進行查處。
區
財政局:制定經費保障相關政策及方案;保證應急處理體系建設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經費。區國家保密局:依法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對計算機網絡上泄露和竊取國家秘密的行為進行查處,做好密級鑒定和采取補救措施。
(三)現場應急處理工作組
發生安全事件后,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成立現場應急處理工作組,對計算機系統和網絡安全事件的處理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按照正確流程,快速響應,提出事件統計分析報告。
現場應急處理工作組由以下各方面的人員組成:
管理方面包含應急委副主任,以及相關成員單位領導及科室負責人。主要任務是確保安全策略的制定與執行;識別網絡與信息系統正常運行的主要威脅;在出現問題時決定所采取行動的先后順序;做出關鍵的決定;批準例外的特殊情況等。
技術方面應包含市有關專家、區信息安全有關技術支撐機構技術人員。主要負責從技術方面處理發生問題的系統;檢測入侵事件,并采取技術手段來降低損失。
三、預警和預防機制
(一)信息監測及報告
1.公安、國保大隊、區計算機信息中心等單位要加強信息安全監測、分析和預警工作,進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監察執法能力,加大對計算機犯罪的打擊力度。
2.建立信息安全事故報告制度。發生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單位應當在事件發生后,立即對發生的事件進行調查核實、保存相關證據,并在事件被發現或應當被發現時起5小時內將有關材料報至區計算機信息中心。
(二)預警
區計算機信息中心接到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報告后,在經初步核實后,將有關情況及時向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報告。在進一步綜合情況,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損害程度的基礎上,提出初步行動對策,視情況召集協調會,并根據應急委的決策實施行動方案,指示和命令。
(三)預警支持系統
區計算機信息中心建立和逐步完善信息監測、傳遞網絡和指揮決策支持系統,要保證資源共享、運轉正常、指揮有力。
(四)預防機制
積極推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逐步實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各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建設要充分考慮抗毀性與災難恢復,制定完善信息安全應急處理預案。針對基礎信息網絡的突發性、大規模安全事件,各相關部門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處理流程。
四、應急處理程序
(一)級別的確定
信息安全事件分級的參考要素包括信息密級、公眾影響和資產損失等四項。各參考要素分別說明如下:
(1)信息密級是衡量因信息失竊或泄文秘站:密所造成的信息安全事件中所涉及信息重要程度的要素;
(2)公眾影響是衡量信息安全事件所造成負面影響范圍和程度的要素;
(3)業務影響是衡量信息安全事件對事發單位正常業務開展所造成負面影響程度的要素;
(4)資產損失是衡量恢復系統正常運行和消除信息安全事件負面影響所需付出資金代價的要素。
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級別分為四級:一般(IV級)、較大(III級)、重大(II級)和特別重大(I級)。
IV級:區內較大范圍出現并可能造成較大損害的信息安全事件。
III級:區屬重要部門網絡與信息系統、重點網站或者關系到本地區社會事務或經濟運行的其他網絡與信息系統受到大面積嚴重沖擊。
II級:區屬重要部門或局部基礎網絡、重要信息系統、重點網站癱瘓,導致業務中斷,縱向或橫向延伸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影響或較大經濟損失。
I級:敵對分子利用信息網絡進行有組織的大規模的宣傳、煽動和滲透活動,或者區直單位多地點或多個基礎網絡、重要信息系統、重點網站癱瘓,導致業務中斷,造成或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影響或巨大經濟損失的信息安全事件。
(二)預案啟動
1.發生IV級網絡信息安全事件后,區政府啟動相應預案,并負責應急處理工作;發生III級網絡信息安全事件后,區政府啟動相應預案,并由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負責應急處理工作;發生I、II級的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后,上報市人民政府啟動相應預案。
2.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辦公室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上報區應急委,并會同相關成員單位盡快組織專家組對突發事件性質、級別及啟動預案的時機開展評估,向區應急委提出啟動預案的建議,報區人民政府批準。
3.在區人民政府做出啟動預案決定后,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立即啟動應急處理工作。
(三)現場應急處理
事件發生單位和現場應急處理工作組盡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關信息,判別事件類別,確定事件來源,保護證據,以便縮短應急響應時間。
檢查威脅造成的結果,評估事件帶來的影響和損害:如檢查系統、服務、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檢查攻擊者是否侵入了系統;以后是否能再次隨意進入;損失的程度;確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險等。
抑制事件的影響進一步擴大,限制潛在的損失與破壞??赡艿囊种撇呗砸话惆ǎ宏P閉服務或關閉所有的系統,從網絡上斷開相關系統的物理鏈接,修改防火墻和路由器的過濾規則;封鎖或刪除被攻破的登錄賬號,阻斷可疑用戶得以進入網絡的通路;提高系統或網絡行為的監控級別;設置陷阱;啟用緊急事件下的接管系統;實行特殊“防衛狀態”安全警戒;反擊攻擊者的系統等。
根除。在事件被抑制之后,通過對有關惡意代碼或行為的分析結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確相應的補救措施并徹底清除。與此同時,執法部門和其他相關機構對攻擊源進行準確定位并采取合適的措施將其中斷。
清理系統、恢復數據、程序、服務。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統和網絡設備徹底還原到正常的任務狀態?;謴凸ぷ鲬中⌒?,避免出現操作失誤而導致數據丟失。另外,恢復工作中如果涉及到機密數據,需要額外按照機密系統的恢復要求。如果攻擊者獲得了超級用戶的訪問權,一次完整的恢復應強制性地修改所有的口令。
(四)報告和總結
回顧并整理發生事件的各種相關信息,盡可能地把所有情況記錄到文檔中。發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單位應當在事件處理完畢后5個工作日內將處理結果報市信息化工作領導組備案。(《重大信息安全事件處理結果報告表》見附件三)
(五)應急行動結束
根據信息安全事件的處置進展情況和現場應急處理工作組意見,區計算機信息中心組織相關部門及專家組對信息安全事件處置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并提出應急行動結束建議,報區人民政府批準。應急行動是否結束,由區人民政府決定。
五、保障措施
(一)技術支撐保障
區計算機信息中心建立預警與應急處理的技術平臺,進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發現和分析能力:從技術上逐步實現發現、預警、處置、通報等多個環節和不同的網絡、系統、部門之間應急處理的聯動機制。
(二)應急隊伍保障
加強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強化信息安全宣傳教育,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技術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和管理隊伍,提高全社會信息安全防御意識。大力發展信息安全服務業,增強社會應急支援能力。
(三)物資條件保障
安排區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用于預防或應對信息安全突發事件,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強化信息安全應急處理工作的物資保障條件。
(四)技術儲備保障
區計算機
信息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和科研力量,開展應急運作機制、應急處理技術、預警和控制等研究,組織參加省、市相關培訓,推廣和普及新的應急技術。六、宣傳、培訓和演習
(一)公眾信息交流
區計算機信息中心在應急預案修訂、演練的前后,應利用各種新聞媒介開展宣傳;不定期地利用各種安全活動向社會大眾宣傳信息安全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應急的常識。
(二)人員培訓
為確保信息安全應急預案有效運行,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定期或不定期舉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培訓班或研討會,以便不同崗位的應急人員都能全面熟悉并掌握信息安全應急處理的知識和技能。
(三)應急演習
為提高信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水平,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辦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預案演練;檢驗應急預案各環節之間的通信、協調、指揮等是否符合快速、高效的要求。通過演習,進一步明確應急響應各崗位責任,對預案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補充、完善。
七、監督檢查與獎懲
(一)預案執行監督
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辦公室負責對預案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督促成員單位按本預案指定的職責采取應急措施,確保及時、到位。
1.發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地報告事件的有關信息,不得瞞報、緩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緩報。任何單位或個人發現有瞞報、緩報、謊報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情況的,有權直接向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舉報。
2.應急行動結束后,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辦公室對相關成員單位采取的應急行動的及時性、有效性進行評估。
(二)獎懲與責任
1.對下列情況可以經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辦公室評估審核,報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批準后予以獎勵:在應急行動中做出特殊貢獻的先進單位和集體;在應急行動中提出重要建議方案,節約大量應急資源或避免重大損失的人員;在應急行動第一線做出重大成績的現場作業人員。獎勵資金由區、鎮財政或相關單位提供。
2.在發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后,有關責任單位、責任人有瞞報、緩報、漏報和其它失職、瀆職行為的,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辦公室將予以通報批評;對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的,將視情節由有關主管部門追究責任領導和責任人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3.對未及時落實區信息安全專項應急委指令,影響應急行動效果的,按《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及有關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八、附則
本預案所稱網絡與信息安全重大突發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災害、設備軟硬件故障、內部人為失誤或破壞、黑客攻擊、無線電頻率干擾和計算機病毒破壞等原因,本區政府機關網絡與信息系統、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礎性網絡及重要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受到嚴重影響,出現業務中斷、系統破壞、數據破壞或信息失竊或泄密等現象,以及境內外敵對勢力、敵對分子利用信息網絡進行有組織的大規模宣傳、煽動和滲透活動,或者對國內通信網絡或信息設施、重點網站進行大規模的破壞活動,在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或公眾利益等方面造成不良影響以及造成一定程度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的事件。信息安全事件的主體是指信息安全事件的制造者或造成信息安全事件的最終原因。信息安全事件的客體是指受信息安全事件影響或發生信息安全事件的計算機系統或網絡系統。依據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系統的特點,信息安全事件的客體可分為信息系統、信息內容和網絡基礎設施三大類。
1.本預案通過演習、實踐檢驗,以及根據應急力量變更、新技術、新資源的應用和應急事件發展趨勢,及時修訂和完善;
2.本預案所附的成員、通信地址等發生變化時也應隨時修訂;
3.本預案由區計算機信息中心會同___公安分局、國保大隊、區國家保密局負責修訂,經區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批準后實施。
4.本預案修訂采取改版或換頁的方式進行。
5.本預案由區計算機機信息中心負責解釋。
6.本預案日常工作由區計算機信息中心負責。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通用2021
為確保網絡正常使用,充分發揮網絡在信息時代的作用,促進教育信息化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有關規定,特制訂本預案,妥善處理危害網絡與信息安全的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遏制突發事件的影響和有害信息的擴散。
一、危害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
1.如在局域網內發現病毒、木馬、黑客入侵等
網絡管理中心應立即切斷局域網與外部的網絡連接。如有必要,斷開局內各電腦的連接,防止外串和互串。
2.突發事件發生在校園網內或具有外部ip地址的服務器上的,學校應立即切斷與外部的網絡連接,如有必要,斷開校內各節點的連接;突發事件發生在校外租用空間上的,立即與出租商聯系,關閉租用空間。
3.如在外部可訪問的網站、郵件等服務器上發現有害信息或數據被篡改,要立即切斷服務器的網絡連接,使得外部不可訪問。防止有害信息的擴散。
4.采取相應的措施,徹底清除。如發現有害信息,在保留有關記錄后及時刪除,(情況嚴重的)報告市教育局和公安部門。
5.在確保安全問題解決后,方可恢復網絡(網站)的使用。
二、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健全機構,落實網絡與信息安全責任制。建立由主管領導負責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并設立安全專管員。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安全責任制;bbs、聊天室等交互性欄目要設有防范措施和專人管理。
2.局內網絡由網管中心統一管理維護,其他人不得私自拆修設備,擅接終端設備。
3.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樹立網絡與信息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安全意識淡薄是造成網絡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各校要加強對教師、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將網絡安全意識與政治意識、責任意識、保密意識聯系起來。特別要指導學生提高他們識別有害信息的能力,引導他們正健康用網。
4.不得關閉或取消防火墻。保管好防火墻系統管理密碼。每臺電腦安裝殺毒軟件,并及時更新病毒代碼。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通用2021
為切實加強學校食堂衛生安全管理,保障學生身體健康,結合實際,特制定飲食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一、預防措施:
1.嚴格按照食品衛生法辦事,餐廳工作人員按時進行健康查體,無健康合格證的嚴禁上崗。
2.與工作人員簽訂飲食衛生責任書,并與工資掛鉤。
3.定期組織食堂員工學習食品安全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文件。
4.建立每日對食堂衛生的檢查與記錄。
5.建立學校食物中毒報告與通報制度。
二、食物中毒應急預案
1.發現師生有類似食物中毒癥狀(集體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時,應迅速送學校衛生室進行初診,同時撥打“120”電話或送醫院進行醫治。
2.迅速向教育局及衛生防疫部門報告。
3.建立食物試嘗制度,做好所有食物食品留樣工作,以備衛生部門檢驗。如是食用校外食物所致,也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取樣。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師生名單,并檢查他們的身體狀況。
5.及時通知家長并做好家長和家屬的工作。
6.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診治、調查事故、處理等工作。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通用2021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學校的發生與流行,保障學生教師的身體健康,特制定本預案。
一、預防措施:
1.學校有效開展預防傳染病的衛生健康教育,組織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蠅等蟲媒昆蟲以及其他傳播傳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動物的危害。
2.學校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公共衛生設施,對污水、污物、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改善飲用水衛生條件。
3.學校配備設立專門的衛生室和校醫,承擔本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4.學校響應防疫站的號召,定期為學生接種疫苗。
5.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要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
6.學校食堂符合食品衛生法的標準,建立嚴格的食堂管理制度,做到食物新鮮衛生,場所定期消毒并做好“除四害”工作。食堂人員都有健康證。
7.如學生或教師被認做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傳染病嫌疑前,不得來校上課或從事學校工作。
8.任何人在學校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都應當及時向學校校醫或學校領導報告。醫療保健人員發現甲類、乙類和監測區域內的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必須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時限向當地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疫情。衛生防疫機構發現傳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的疫情報告,應當立即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立即報告當地政府,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9.學校有關主管人員和校醫,不得隱瞞、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疫情。
二、應急措施:
1.在學校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和病原攜帶者,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非典患者和疑似非典患者、禽流感患者以及疑似禽流感患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部門協助治療單位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2.對除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類、丙類傳染病病人,非典患者和疑似非典患者,禽流感患者以及疑似禽流感患者,根據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3.對疑似甲類傳染病病人,在明確診斷前,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
4.對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污染的場所、物品和密切接觸的人員,實施必要的衛生處理和預防措施。
5.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當地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地方政府決定,可以采取停課的緊急措施。
三、監督和責任:
1.學校上下人人重視,層層把關,領導起帶頭作用對傳染病防治工作行使監督管理職權。
2.校醫要對傳染病的預防、治療、監測、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進行監督、檢查。
一、應急預案體系初步建立
鎮政府制定了《先市鎮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鎮社事辦、群工辦、安辦等部門根據自身部門職責制定了本部門的應急預案。全鎮各級基層組織及企事業單位也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截止XX年底,我鎮共編制應急預案94個,其中總體預案1個,專項預案5個,部門預案5個,基層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預案83個。已基本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相互聯動,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體系,為應急處置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應急管理機構逐步完善
一是領導重視。我鎮將應急管理工作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對全鎮的應急管理工作專項進行了安排部署,全面推進全鎮各項應急管理工作。二是健全機構。成立了由鎮長擔任組長,分管副書記和副鎮長為副組長,黨政辦、社事辦、群工辦、安辦和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為成員的應急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全鎮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和實施工作。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黨政辦,黨政辦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目前,我鎮初步建立了一支以民兵預備役、社區民兵為骨干,以機關干部、派出所民警、協警、醫療救護等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體的應急救援隊伍。在此基礎上,我鎮緊扣直接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點領域,從抵御自然災害、預防事故災難、防范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社會安全事件等方面入手,認真做好隱患排查、預測預警、防疫防災、矛盾化解工作,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應急管理制度不斷完善
一是制定了應急管理值班制度。要求各單位在節假日及汛期、高溫季節、全鎮重大活動期間加強應急值班工作,各單位主要領導帶班,做好值班記錄,切實做到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發揮應急指揮平臺作用,及時進行應急處置。
二是制定了應急知識宣傳活動及科普宣教工作實施方案,不斷普及應急知識。我鎮在每年高溫季節、汛期都組織宣傳應急知識,通過自主宣傳、媒體宣傳、集中宣傳等多種形式,在各村(社區)、中小學校、企事業單位宣傳《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法規,普及防災減災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應急常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是制定了應急預案演練實施方案。我鎮根據制定的應急預案,突出預防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動物疫情、公共衛生、群體性事件等重點,積極開展應急預案演練。XX年內共開展4次應急演練,其中鎮人民政府組織1次,鎮中小學組織2次,鎮直各單位組織1次。 XX年鎮內共舉行重大活動5次,制定重大活動預案5個。
四、各部門協同配合能力不斷加強
明確所有參加應急處置的工作單位、人員由鎮政府統一指揮,根據實際需要成立若干工作組,負責搶險救援、醫療救護、衛生防疫、治安警戒、交通管制、應急通訊、人員疏散和安置、社會動員、特別應急、綜合信息、新聞報道、應急物資經費保障、生活保障等工作。各工作組要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協同作戰,互相支持,社會各方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各部門通力合作,對易激化、群體性、突發性事件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解決,努力把各類事件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同時,加強敏感時期的監控工作,有力地維護鎮的社會穩定。
五、整合資源,加強管理,確保快速反應
充分整合現有資源,通過資源共享、科學依法規范,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配合。一是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應急反應機制,明確鎮財政在公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的應急反應機制責任體系和應急響應體系,整合財力,落實工作經費。二是成立各類突發性應急救援隊伍,做好應急處置的各項準備工作,保證組織到位,應急救援隊伍到位,應急保障物資到位。同時充分動員和發揮鄉鎮、村(社區)、企事業單位、人民群眾的作用,依靠公眾力量,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一、防震減災機構和隊伍建設及經費落實工作
(一)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按照市編辦下發的《關于加強區縣防震減災工作機構的通知》要求,完成地震局掛牌及內設機構設置工作。加強地震工作人員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地震工作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
(二)加大防震減災工作經費投入。將防震減災工作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逐步解決投入不足等制約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二、地震監測預報工作
(一)做好臺站的運行管理和維護工作。要按照《市前兆臺網運行管理規定》的要求,確保臺站正常運行。要充分利用地震監測資料開展綜合分析研究,不斷提高我縣防震減災整體水平。
(二)加強監測預報和震情短臨跟蹤工作。按照《市年度震情跟蹤工作方案》的要求,扎實做好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對出現的宏、微觀異常要迅速落實,并及時上報。
(三)繼續堅持月震情會商制度??h地震主管部門按時參加全市會商,并參考會商結論,將會商意見以書面報縣級各大班子領導。
(四)繼續推進地震信息節點建設工作。年內完成縣級信息節點和虛擬地震遙測臺網建設工作。
(五)加強地震監測環境和設施的保護工作。按照有關要求,做好全縣境內地震監測臺站(點)的監測設施和監測環境保護,確保監測環境不受外界干擾。
(六)加強群測群防管理工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縣級地震群測群防“三網一員”隊伍建設,做到人員、任務、管理三落實,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及其他各項工作中的作用。要重視人員培訓和隊伍管理,不斷提升群測群防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震災預防工作
(一)依法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監管。認真落實《省防震減災條例》相關要求,縣地震主管部門要加強與縣發改、建設等相關部門的協調聯系,不斷完善管理措施,扎實做好縣內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備案工作和抗震設防要求監管。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不斷加強地震行政執法工作。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主動配合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實施,確保新建校舍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二)推進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建設。按照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市政發78號)和《關于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市政發121號)的要求,主動加強與縣發改、建設等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結合新農村建設、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移民搬遷等工程,大力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設,以點帶面,逐步提高農村村民住宅和鄉村公共設施抗震設防水平。年內每個鄉鎮至少建成2-3個地震安全工程示范點。
(三)積極創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借鑒先行試點區的經驗,按照省、市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建設指標體系要求,積極探索創新,結合我縣城中村改造項目,大力推進地震安全社區創建工作。
四、地震應急工作
(一)修訂完善地震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戒備。根據新修訂的《市地震應急預案》(市政辦發173號)文件,完成縣政府地震應急預案和地震工作部門地震應急預案的修訂,并組織有關部門、鄉鎮及社區、居委會、學校、醫院、大型商場、影劇院、體育場館、車站等企事業單位開展地震應急預案的編制和修訂工作。加強預案的備案登記、管理。年內至少組織2次地震應急演練,不斷熟悉預案內容和工作程序,確保應急工作有序開展。
(二)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相關鄉鎮和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完善縣城區和余下鎮區應急避難場所基礎設施,切實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落到實處。
(三)加強地震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工作。按照市地震局、市文明辦和團市委聯合下發的《市地震災害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市地震發26號),不斷加快我縣地震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
五、防震減災宣傳工作
(一)建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加強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增強公民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能力。根據省、市防震減災宣傳要點,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在“防災減災日”、“防震減災宣傳活動周”和“科技之春”宣傳月等重要時段,開展集中宣傳教育活動,采取系列電視片、報告會、講座、播放錄音錄像、發放資料等方式,利用電視、網絡、報刊、廣播等平臺,扎實有效地開展系列宣傳活動,進一步提升公眾的自救互救能力。加強縣地震部門門戶網站建設,使門戶網站成為宣傳防震減災知識的重要平臺。
(二)主動督促、協助、指導社會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有針對性地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活動。加強與黨校等黨政干部培訓機構的聯系,把防震減災知識教育納入干部培訓計劃,不斷提高領導干部應急指揮決策能力。完善制度,健全機制,加強突發性地震事件新聞宣傳工作,及時準確震情災情信息,加強輿論引導,維護社會穩定。
(三)按照國家、省、市有關建立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的文件要求,縣教育、科協等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科普示范學校創建活動,年內至少建成2所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
(四)加快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建設,逐步形成層次分明、協調一致、覆蓋全縣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網絡。
六、重點項目實施工作
縣地震主管部門要配合市地震局,完成“市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軟件平臺建設”項目的實施,積極配合做好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收集工作。
七、防震減災規劃編制工作
“十二五”時期是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也是攻堅時期??h地震主管部門要根據市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盡快完成我縣“十二五”防震減災規劃制定工作,并做好規劃項目的啟動實施。
一、總則
(一)目的
為了規范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行為,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和風險的能力,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突發公共事件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社會政治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制定本總體應急預案
(二)編制依據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省政府制定的《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三)分類與分級
本預案所稱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生物災害等。
2、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業、商貿、建筑等行業的企業以及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鐵路、道路、水運等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3、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
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經濟安全事件,涉外突發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等。
突發公共事件按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I級(特別嚴重)、II級(嚴重)、III級(較重)、IV級(一般)。
(四)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
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在應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組織和動員人民群眾參與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有效機制。
2、依法行政
依法規范政府及其部門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應急工作中的行為。嚴格依法行政,依法實施應急預案,依法補償因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給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造成的損失。
3、統一領導
在縣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按照分級響應、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實行政府應急指揮機構統一指揮下的各部門相互配合、聯動的應急工作責任制??h人民政府、專項應急工作牽頭部門、參與部門主要負責人,分別是應急指揮工作、牽頭工作、參與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4、反應快速
完善及時、民主、科學決策程序,健全及時、完整、高效監測預報體系,建立快速應急反應機制。構建及時發動、組織求援的人、財、物和信息科技的保障機制以及各種合作機制,迅速控制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盡快恢復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5、資源整合
按照條塊結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明確部門之間的職責和權限,加強協調配合。各鄉鎮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信息交流制度,實現信息共享。
6、預防為主
堅持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經常性地做好災害防范意識教育,加強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和突發公共事件的預測、預警工作,盡量減少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經常性地做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并根據應急工作實踐不斷加以完善。
(五)預案適用范圍
本總體應急預案適用于全縣范圍內發生的一般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和響應全市、全省范圍內發生的較大、重大、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
縣突發公共事件各專項應急預案是本總體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具體適用于各該專項應急預案規范范圍內的一般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
(六)預案的體系
本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包括:
1、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該預案是本縣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縣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規范性文件,由縣政府制定、印發。
2、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該類預案是縣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為應對某一類型或兩種以上類型突發公共事件制定的涉及若干部門職責的應急預案,由縣政府有關部門牽頭制定,縣政府批準后實施。
3、突發公共事件部門應急預案。該類預案是縣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本縣的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本部門的職責,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制定的預案,由縣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印發,并報縣政府備案。
4、企事業單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該類預案由企事業單位根據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和本單位應急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
5、舉辦大型會展、游園、燈會、群眾集會和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重大活動,主辦單位應當制定應急預案,并報縣人民政府備案。
各類預案應當根據實際情況變化,由制定單位及時修訂;各類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構成將不斷補充、完善。
二、組織體系
1、縣應急領導機構與職責
縣人民政府為全縣應急工作的行政領導機構。其主要職責是:研究決定全縣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的重大問題;部署和總結年度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發生一般突發公共事件時,決定啟動縣一般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和組織指揮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發生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突發公共事件時,響應省、市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指導監督縣應急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的工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2、縣應急指揮機構與職責
縣政府按照突發公共事件的種類和專項應急預案的規定,設立專項應急指揮部,由縣長或主管副縣長任指揮長,在縣政府的領導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專項應急預案的規定,具體指揮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工作。
3、辦事機構
縣政府辦公室為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辦事機構,設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縣政府辦公室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主要職責是:承辦縣政府應急管理的專題會議,督促落實縣政府有關規定和領導批示、指示精神;督促檢查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急預案的制訂、修訂和執行情況,并給予指導;督促檢查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專業技術機構的突發公共事件監測、預警工作情況,并給予指導;匯總有關突發公共事件的各種重要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建議;承擔縣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統一信息系統、應急指揮系統的日常管理工作;監督檢查、協調指導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的突發公共事件預防、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事后恢復與重建工作;組織制訂安全常識、應急知識的宣傳培訓和應急救援隊伍的業務培訓、演練計劃,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督促落實;完成縣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4、縣應急工作專家委員會
縣應急領導機構、應急指揮機構聘請有關專家組成縣應急工作專家委員會。其職責是:平時為縣政府應急管理提供決策咨詢和工作建議;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為縣應急指揮部及現場指揮部提供指揮咨詢服務。
5、工作機構
縣政府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的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縣突發公共事件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負責有關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具體負責相關類別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的起草與實施;在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應急準備、應急處置、應急保障和恢復重建等工作。
縣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和有關應急預案的規定,負責協助縣突發公共事件主管部門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應急準備、應急處置、應急保障和恢復重建等工作。
6、鄉鎮人民政府應急責任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組織、協調各方面力量,實行群防群控、群防群治。
三、預測、預警信息監測與報告
1、政府監測
縣政府應急工作主管部門,應建立突發公共事件常規數據監測、安全評價、風險分析與分級等制度,建立重大危險源、危險區域數據庫,劃分監測區域,確立監測點,并重點加強對危險源、危險區域的監控,認真監測、收集、分析各種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及時分別逐級向其上級報告,同時通過統一的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系統上傳,不得謊報、瞞報、緩報。應急主管部門應當向同級縣政府報告。
2、群眾報告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突發公共事件信息,應當通過電話等各種形式向縣政府、有關部門或者有關專業技術機構報告。對多發、易發的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事故災難,各鄉鎮應在村(居)民委員會或者相關單位建立專職或者兼職信息報告員制度。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向縣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通報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可能引發的事故災難情況。鼓勵公民報警。
3、信息處理
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工作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接收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后,應當立即向縣長或主管副縣長匯報,縣政府對突發事件進行分析,必要時組織有關部門、專家進行會商,對發生突發事件的可能性進行評估;認為可能發生突發公共事件的,立即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防止事態擴大,并向市政府報告,同時向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地區人民政府通報。情況嚴重的,縣政府指派有關人員立即趕赴事發地妥善處置,防止事件發生。
4、報警電話
廣泛宣傳110、119、120、122等報警電話,向社會公布接警電話,逐步確立一個統一的報警電話和報警系統。
四、應急響應
①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突發公共事件的響應
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啟動后,縣人民政府啟動相應應急預案,做好具體應急工作。
②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的響應
一般突發公共事件預案啟動后,縣政府立即啟動一般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部,指揮部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迅速到崗到位,實施統一組織指揮或者參與輔助指揮決策,并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啟動具體行動方案,做好具體應急工作。必要時,請求市有關部門給予支援。
③情況通報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縣人民政府及部門在接到信息后立即逐級向上級報告,有關部門和專業技術機構應當同時向同級政府、主管部門報告。法律、法規、規章等國家有關規定對報告的部門、時限、程序等另有規定的,除按本總體應急預案上述規定報告外,還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報告,不得瞞報、漏報和緩報。
④特別情況的處理
突發公共事件跨縣行政區域的,由縣人民政府與有關聯的縣(市)人民政府聯合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跨市、跨省的,報市人民政府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跨部門的,同時啟動相應專項應急預案,縣政府辦公室對應急工作進行協調。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應當采取相應措施密切注意和防止次生、衍生、耦合事件的發生。
五、后期處置
(一)善后處置
1、災民安置
民政部門應當迅速設立災民安置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站,繼續做好災民安置和救災款物接收、發放工作,確保災民基本生活。受影響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制訂人員救助、撫慰、撫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妥善解決因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引起的矛盾和糾紛。
2、疫病控制
衛生行政等部門負責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現場的終末消毒、疫情監控和食品、飲用水的衛生監督工作。
3、現場清理
縣人民政府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清理。
4、恢復與重建
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對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制定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生活計劃,迅速進行重建工作,并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縣人民政府及時組織交通、郵政、電信、建設、電力等有關部門采取措施,盡快修復被破壞的交通、通迅、供水、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h人民政府根據損失評估報告、受影響地區的實際情況與需要,對受影響地區的恢復重建工作提供資金、物資支持和技術指導,并組織其他地區和部門提供資金、物資支援。必要時,縣人民政府可根據受損失情況報請上級人民政府享受有關優惠政策。
5、征用補償
有關鄉鎮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及時返還征用的物資、設施、設備或者占用的房屋、土地;不能及時返還或者造成損壞的,應當依法予以補償。采取其他應急處置措施或者緊急措施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及時依法予以補償。
(二)調查和總結
1、調查
突發公共事件現場處置完畢后,有關部門應當及時組織調查,查明導致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的原因,并形成調查報告。
2、總結
縣政府對應急工作進行總結,找出預防、預測、預警和處置環節中的經驗和教訓,改進工作,包括解決群眾提出的合理要求,需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的,應當及時組織修訂,提高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對責任事故,必須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措施,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應急工作總結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
六、保障措施
(一)信息與通信保障
1、信息系統
縣政府信息網站會同有關部門在原有的政務網基礎上完善功能,建立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系統。
2、通信保障
在現有專業通信網的基礎上,建立與省市互聯,跨部門、多手段、多路由、有線無線結合的應急通信系統,加強重要通信線路、設備、設施的維護管理。通信企業應制訂應急通信保障方案,配備應急保障設備設施并進行經常維護。發生突發公共事件時,迅速開通應急通信聯絡。
3、指揮部通信網絡建設
縣人民政府建立科學的應急指揮通信支持系統,建立應急聯動平臺。
(二)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保障
專項應急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儲備與應急工作相適應的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建立信息數據庫,明確其類型、數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并建立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維護、保養和調用制度,實施定期更新和監督檢查。
(三)應急隊伍保障
1、專業隊伍
縣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按照國家規定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逐步建立或者確定政府綜合性專門應急救援隊伍。有關部門應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組建專門或兼職的應急救援隊伍。
2、企業隊伍
危險化學品、電力、供水、供氣等企業應當組建企業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并作為本單位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第一響應隊伍。
3、隊伍動員方案
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動態數據庫,制訂先期處置隊伍、后續處置隊伍、增援隊伍的組織保障方案,以及保持應急能力的措施,包括協調調動消防隊、武警中隊、預備役人員的方案和措施。
(四)應急隊伍保障交通運輸保障
交通部門應當建立公路保障動態數據庫,確定保障車輛提供單位、數量、功能、駕駛員名冊等。
(五)醫療衛生保障
1、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醫療衛生保障動態數據庫,掌握醫療救治和疾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預防控制機構的資源分布、救治能力和專業特長等,確定參與應急醫療衛生工作的醫療衛生人員名單,制定醫療衛生隊伍調動方案。
2、醫療物資
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儲備必要藥品、醫療器械,加強醫院特殊病房建設,制訂醫療衛生、物資調度等方案。
(六)治安保障
公安部門應當擬訂警力集結、布控方案、執勤方式和行動措施等各項應急狀態下維護社會治安的準備方案,并加強基層治安保衛隊伍建設,開展群眾聯防。
(七)物資保障
有關部門應建立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儲備制度。
(八)資金保障
1、政府專項資金
縣人民政府設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專項資金。當年專項資金不足時,財政及時予以保障。應急工作專項資金??钣糜谕话l公共事件處置工作。
2、企業專項資金
企業應當設立本單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專項資金。
3、投保
支持各保險公司推廣針對應急工作的險種,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購買財產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等商業保險;企事業單位應當依法為從業人員辦理有關社會保險。
(九))法制保障
1、應急工作規范性文件擬制
縣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本地區實際,抓緊制定預防、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措施、規定,及時修改現行不適應應急工作的政府文件。
2、應急工作執法
有關部門應當認真貫徹執行預防、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規、規章,加強檢查督促,發現隱患,及時整改;發現違法行為,嚴肅查處。進一步完善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執法違法、失職瀆職、的,堅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七、宣傳、教育
1、應急常識公眾宣傳
縣人民政府向社會宣傳有關應急預案和報警電話。縣應急工作牽頭部門和縣廣播電視部門應當把宣傳突發公共事件預防、應急知識和技能作為應急工作的重要內容。媒體應當把宣傳應急常識和技能作為公益宣傳的重要內容。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把應急法律、法規、規章作為全民普法的重要內容。各鄉鎮人民政府、村(居)委會和企事業單位應當加強應急常識的宣傳和輔導。
2、學生應急常識教育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制定學校應急工作教育規劃,中小學應當開設有關突發公共事件預防與應急知識、自救與互救知識和技能的課程,向學生普及應急常識。新晨
八、監督檢查與責任、獎懲
(一)監督檢查主體
縣政府辦公室負責本總體應急預案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縣監察局依據行政監察法加強對本總體應急預案執行情況的行政監察。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違反有關應急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由有關行政執法機關實施監督檢查。
(二)責任與獎懲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
對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由縣人民政府予以表彰、獎勵。
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中拒不履行法定的應急處置義務,截留、挪用或貪污應急資金、物資,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公共事件重要情況,或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有關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九、附則
1.本總體應急預案由縣人民政府制定,由縣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
2..預案實施時間
本總體應急預案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1:縣直各部門在應急工作中的主要職責
為認真執行《突發事件應對法》,深入貫徹《省突發事件應對辦法》,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應急管理工作的指示,加快實施“十二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進一步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兩化互動、統籌城鄉、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的工作大局,按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進一步認清應急管理形勢,牢固樹立應急管理工作意識
近幾年來,由于區位特點和各種自然因素、社會因素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導致我區自然災害頻發,生產安全和環境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風險系數加大,誘發社會安全事件的矛盾增多,而我區還存在基層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應急常態管理意識不夠、應急專業隊伍建設滯后、應急物資儲備不足等問題,因此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不強,應急管理形勢不容樂觀,任務艱巨。為此,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應急管理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及時有效地解決應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應急管理保障。
二、進一步突出應急管理重點,全面落實應急管理工作責任
(一)全面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1.著力加強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各級各部門要加強對本轄區、本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預案編制、修訂、管理工作的領導、指導和督促,全面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修訂完善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單位預案和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預案。重點推進社區、農村、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堅決杜絕預案老化、行業空白現象。
2.全面推行應急預案備案管理。各級各部門、企事業單位要落實專人,對預案實行專柜、專檔管理,嚴格遵守預案層級備案制度。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級各部門和規模以上企事業單位的應急預案報區政府應急辦備案;其它企事業單位預案和大型集會、慶典、會展等群眾性活動及大型宗教活動的應急預案報區級主管部門備案;村(居)委會、基層站所的應急預案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備案。各級各部門要迅速開展一次預案的大清理、大修訂、大完善工作,在年底完成各個層級、各個行業的應急預案編制、修訂、管理。區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履職盡責,在12月底前全面檢查驗收。
(二)大力推進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堅持以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常態管理機制,大力推進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1.建立安全隱患巡查制度。定期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及時掌握本轄區、本行業、本部門各類風險隱患情況,落實綜合防范措施。
2.建立群防群測體系。抓住和用好“十二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實施的有利時機,由區專業應急指揮機構負責,各級各有關部門緊密配合建立健全氣象、洪澇、森林火險、地質滑坡、環境監測、食品藥品安全、動植物重大疫情、急性傳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事件信息網絡監測系統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跨區域流動監測系統。
3.加快建立信息平臺。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電臺、報刊、互聯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等多種方式,建立預警平臺。
4.嚴格落實應急值守。切實加強政務值班工作,堅持全天24小時值班制度,嚴格落實國家法定節假日、雙休日、汛期、重大活動期間領導帶班制度,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收集和報送制度,加強突發事件的常態管理。
(三)及時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準確把握應急管理新形勢、新特點、新變化、新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應急管理工作,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突發事件。
1.堅持先期處置原則。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地區和主管部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開展先期處置,并按規定及時報送信息。有關人員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控制事態發展,防止次生和衍生災害發生,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
2.建立聯動處置機制。各級各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要依據法律法規和各自的職能職責及時參與相關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服從調度、聽從指揮、協同配合,確保應對有序、處置高效。
3.搞好恢復重建規劃。突發事件處置結束后,事發地人民政府和區級有關部門要及時組織受影響地區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及時組織實施救助、補償、撫慰、撫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計劃,對重點防范對象或重點物進一步制定防控措施。適時組織專業技術力量對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進行統計、核實。對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等問題開展調查和分析。對信息報送、應急決策、預警、處置與救援等應對工作進行全面客觀評估。對因突發事件的影響遭到破壞的重點工程和重要生活設施迅速進行恢復重建。
(四)規范管理突發事件信息
完善政府信息制度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送快速反應、輿情收集和分析機制,嚴格落實信息核實、審查、和管理制度。
1.明確信息的責任主體。區人民政府是本轄區相應等級突發事件信息的責任主體。其它未經授權的單位和個人不能隨意突發事件信息。對涉及國家安全和國家重大利益的突發事件信息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2.注重信息方式。突發事件的信息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要向社會簡要信息,隨后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范措施等,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工作。突發事件發生后,由授權單位編寫新聞通稿,組織報道,突發事件知情人有義務接受記者采訪,必要時由區人民政府舉行新聞會。
3.加強信息管理。區政府辦公室是突發事件信息、新聞報送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歸口管理單位,要嚴格落實信息核實、審查、等管理制度。
(五)深入開展應急知識宣傳培訓
全面落實宣傳培訓責任,并把它作為一項長期制度,利用多種手段、廣泛宣傳培訓。
1.廣泛開展大眾宣傳。各級各部門要利用召開會議、組織活動、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廣泛開展面向大眾的應急知識宣傳。教育部門要繼續加強中小學校公共安全教育,將應急知識納入各類學校的教學內容。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新聞媒體要無償開展公益宣傳。
2.積極開展專業培訓。安監、農業、林業、畜牧、衛生、公安、環保等部門要利用應急演練、技能比賽、舉辦培訓班等方式積極組織從業人員和行業管理人員進行安全知識、操作規程和救援技能的培訓。
3.定期開展管理培訓。區應急辦、區法制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有關區級部門要將應急管理知識納入公務員、事業人員崗前培訓內容,各級各部門要定期對應急管理人員開展專業培訓,全面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公務員的應急管理和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六)強力推進應急保障體系建設
全面打造以公安、消防、武警、民兵預備役、專業應急隊伍為骨干突擊力量,以黨員干部、企事業單位骨干、社區志愿者等為輔助力量的應急救援隊伍。分行分類登記造冊,強化演練,實行保險,重點打造多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和以政府儲備、部門儲備、單位儲備、個人儲備相結合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1.加強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由區公安分局負責,以區消防大隊為主,進一步整合區公安巡特警、轄區交警、區林業專業撲火隊、區衛生應急救援隊和電力、通訊、供氣、供排水、?;仍攘α砍闪^綜合救援大隊。人武部負責,以民兵預備役為依托,分別組織各轄區黨員干部、企事業單位骨干、社區志愿者等力量,各鄉鎮人民政府、城區街道辦事處分別成立基層綜合救援分隊。
2.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區級有關部門要著力打造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公安消防、環境監測、衛生防疫、建筑施工、電力搶險、水陸救援、旅游救援、?;仍?、防暴處突、動植物疫情防控等專業應急隊伍。
3.加強應急志愿隊伍建設。以團區委、區工會、區婦聯、區工商聯等為依托發展壯大志愿者隊伍,積極參與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4.加強應急專家名錄檔案管理。區級有關部門要建立專家信息數據庫,加強信息跟蹤,實行檔案管理。在應急處置中,充分發揮專家組成員在應急處置中的專業特長和技術優勢。形成專家參與預警、指導救援和恢復重建等應急決策咨詢工作機制。
5.加大應急保障投入。按照統一規劃、分級負責、統一調配、資源共享的原則建立應急物資保障系統和信息庫,完善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備、更新、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分部門、分區域儲備應急物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應急搶險資金財政自然增長機制,區財政按每年本級財政收入的2%預備應急保證金,并把應急管理經費和專項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各部門、企事業單位要根據自身的職責任務建立應急保證資金投入機制,加大應急隊伍、裝備、物資儲備等方面投入,切實增強突發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的保障能力建設。
(七)加快推進應急指揮體系建設
加快建設應急指揮與接收平臺,逐步形成上下對接、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決策科學、快捷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
1.加快推進區政府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區政府應急辦要搞好項目申報,力爭盡快實現與市政府應急指揮中心及區級部門專業應急平臺的對接。
2.加快推進區級部門專業應急平臺建設。區政府應急辦牽頭,區發改局搞好項目申報,區財政局按實施方案籌措配套資金,有關區級部門加強配合,實行統一規劃,避免重復建設。
3.加快推進基層應急接收終端建設。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加快推進各鄉鎮、辦事處并延伸到村組(社區)和重點工程、重點地段的接收終端建設,逐步形成應急指揮網絡化體系。
三、進一步理順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創新應急管理工作機制
各級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要把應急管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作為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任務抓好抓實。按照應急管理體制的建設要求,進一步理順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創新應急管理工作機制。
(一)進一步理順應急管理體系
按照“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各級各部門要規范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充實管理人員,改善工作條件,切實做到機構健全,人員到位、責任落實。
(二)不斷創新應急管理工作機制
全面落實“一崗雙責”責任制。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應急管理責任意識,及時有效解決應急管理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做到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負專責,有關部門負實責,相關單位負連責,確保責任落實到單位,落實到基層,落實到人頭。緊緊圍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各個環節,不斷創新應急管理工作機制。
一、 充分認識做好防震減災和地震應急工作的重要性
各鄉鎮各單位領導務必要充分認識到:我區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轄區內主要4條構造斷裂帶縱橫交錯,它們相互干擾、利用和改變,具有發生中強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又緊鄰全球地震最活躍的臺灣地震帶,經常受到臺灣地震的影響;本市歷史上曾發生的4次中強級以上地震,都是發生在本轄區域內。為此,國務院將市劃定為全國24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之一,而市人民政府將區劃定為全市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所以,防震減災工作是我區各級政府進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提高地震監測質量,建立健全防震救災應急預案,依靠法制、科技、社會,扎實推動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各鄉鎮各單位的危機處置能力。汶川特大地震血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我們盡管無法阻止地震發生,但可盡量減少震災損失;防震減災工作,絲毫麻痹不得。
二、大力加強地震群測群防隊伍建設
地震群測群防工作是我區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中處于特殊的地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短臨預報中起著現代科技無法替代的作用。各鄉鎮各單位領導務必高度重視地震群測群防工作,要按照中國地震局《地震群測群防工作大綱》和《市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管理辦法》要求,認真抓好地震群測群防工作。
(一)各單位要按照《市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防震減災“三網一員”建設的通知》要求,切實抓好地震群測群防隊伍建設。6月30日前,各鄉鎮和區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要按照《市區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關于上報市區防震減災聯絡員名單通知》(震指()1號)要求,每個村(居)委會、重點企業、醫院(含衛生院)和區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等,都要確定1名工作責任心強、具有一定防震減災知識的中層以上干部為防震減災聯絡員。
(二)區地震辦要適時將區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各鄉鎮、村(居)和學校、醫院、企業等有關防震減災工作人員(含防震減災助理員、防震減災聯絡員、地震宏觀測報員、地震災情速報員、地震科普宣傳員)的聯系電話號碼編印成冊,組建全區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網絡與地震應急通訊網絡。
三、切實做好公共建筑物等抗震設防工作
在離縣城僅8公里,在大地震中屹立不倒,全校師生無一傷亡的“最牛希望小學”充分證明:地震天災不可怕,抗震設防是關鍵。
(一)8月底前,區教育局、區衛生局、區建設局等主管部門,要認真按照上級主管廳的統一部署,盡快組織對學校、醫院、衛生院等公共建筑物進行抗震設筑物進行抗震設防普查。普查結果上報市教育局、市地震局和區地震辦;并要求所屬單位根據存在隱患建筑物的情況結合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等,先急后緩逐步改造,力爭5年內全部達到7度以上抗震設防。
(二)12月底前,區建設局要組織各鄉鎮抓緊對農村民居進行普查,對不符合抗震設防的,以書面通知形式告知戶主如何改造;并結合新農村建設,鼓勵按規劃和“農居住宅建筑設計圖集”,規范民居改造。同時,要依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地震局建設部關于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見的通知》(政辦[]29號)文件要求,積極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點工作。
(三)區建設局要聯合區地震辦加強對村建站有關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在村建中普及防震減災知識。
(四)區發改局、建設局、地震辦要密切配合,對報批新建的重點建設工程和公共建筑物,嚴格按《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省政府100號令)規定進行抗震設防。
四、統籌安排城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今年底前,區建設局、區民政局、區衛生局、供電局等部門要結合市政廣場等建設,在城區選擇3處(即區市政廣場、十中操場、山中學操場)設置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配備應急供水、供電、衛生防疫等設施,設置指示牌并告知公眾。
五、盡快成立區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緊急救援是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依托區消防大隊,本著資源共享的原則,配備地震災害緊急救援專門設備,開展地震緊急救援技術培訓,組建地震災害緊急救援專業隊伍,作為震后緊急救援的突擊力量。區消防大隊要按照省統一要求(省里即將出臺標準)采購地震救援設備,爭取今年內成立區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地震救援設備采購所需資金,由區消防大隊擬出采購設備預算方案,報區政府審批。同時,共青團區委要組建一支地震災害緊急救援志愿者隊伍,作為震后緊急救援的補充力量。
六、認真編制應急預案及開展應急演練
(一)編制地震應急預案。
1、6月30日前,各鄉鎮人民政府和31個區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要按照《市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編制區地震應急預案分預案的通知》(政辦〔〕58號)文件要求,把《地震應急預案》報送區地震辦公室備案。
2、6月30日前,區教育局要督促各中小學按照《市區教育局市區地震辦公室關于認真做好教育系統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震[]6號)的文件要求,把《地震應急分預案》報送區地震辦公室備案。
3、8月30日前,區經貿局、區外經貿局、區衛生局等主管部門要組織重點企業(具體企業由其主管部門確定)、醫院(含衛生院)等單位抓緊編制本單位地震應急預案,并把《地震應急預案》一式2份、隨帶電子文本,由區經貿局、區外經貿局、區衛生局等相關主管部門統一收集報送區地震辦公室備案。
各鄉鎮各單位的《地震應急預案》要以文件形式正式頒布并上報。
(二)組織地震應急演練。各中小學要按照省教育廳的統一部署,盡快組織全體師生進行地震應急演練。其它單位要按市政府統一部署,爭取在年底前組織一次地震應急演練。
七、繼續加強防震減災宣傳工作
防震減災宣傳包括防震減災工作宣傳和科普知識宣傳兩方面。地震科普知識要按照“主動、慎重、科學、有效”的方針,以震害預防為重點。普及地震科普知識、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民在地震災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等對減少人員傷亡有積極的作用。各鄉鎮各單位要結合貫徹落實《市區地震辦公室關于印發<年區防震減災宣傳工作要點>的通知》(震[]1號)文件精神,在全區范圍內廣泛開展第十一個防震減災宣傳周(7月28日—8月3日)活動。
(一)7月10日前,各中小學要組織全體學生觀看《蟾童》等防震減災科普動畫片;7月20日前,各中小學要在本校及所在地村(居)委會的醒目位置,書寫2幅防震減災宣傳固定標語(標語內容見附件);9月1日前,每所中小學要結合開展第一個“區教育系統防震減災宣傳周”活動,出1期地震科普知識黑板報等,積極向師生員工和廣大群眾宣傳普及地震基本知識和防、抗、救知識。
(二)7月20日前,每個鄉鎮要設置1個地震科普知識櫥窗。
(三)區地震辦要積極籌建“地震信息網站”,最大限度地向全區公眾宣傳普及地震基本知識和防、抗、救知識,努力提高社會公眾的震災防御能力。
(四)各鄉鎮各單位要分別在9月10日和12月30日前,將貫徹落實本意見的情況(重要活動要隨時上報),報送區地震辦公室匯總。
八、積極改善區地震辦的辦公及交通條件
震情就是命令。凡發現宏觀異常情況,區地震辦工作人員應本著“不放過、不放大”的原則,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遂一進行排查。對一時不能排查的,要及時上報處理。目前要著重解決兩個問題:(一)區地震辦所需的應急車輛由區政府從其它部門調撥解決。(二)采購區地震辦地震應急設備,培訓區地震宏觀測報員、科普宣傳員和防震減災助理員等,印制全區地震群測群防網絡與地震應急通訊錄、籌建“地震信息網站”等經費,由區地震辦擬出預算方案,報區政府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