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輸出式課堂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法律課堂 社會閱歷 案例分析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定義,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在教育、教學影響下,受教育者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的心理規律:研究形成受教育者道德品質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發展的相互關系,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中職教育是為社會輸出初、中級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職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法律基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某些法律課堂運用司法實踐案例分析教育,看上去非常精彩,其實卻忽視了學生們的社會閱歷及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違背了教學和教育的雙重性,成為失敗的教學經歷。筆者以下試從三個方面說說失敗的法律課堂。
一、以情節描述為主的案中案故事不宜為教學案例
中職學生大都是年齡在14—18歲的青少年,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缺少社會閱歷,但又剛好處于身心發展的轉折點和關鍵的人生階段,其特點往往是容易沖動,對外面的世界無限好奇。某些法學授課教師,為了使相關法律條文的解讀不那么枯燥,吸引學生注意力,喜歡選擇一些故事情節過于離奇,非常吸引眼球的案件來幫助理解。但是,這樣的故事情節往往偏重于突出個人英雄主義,過于渲染社會的陰暗面。殊不知,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比較強,在好奇心驅使下,在沖動與好奇心的作用之下,很容易會學習故事中的某種情節進行犯罪活動。可見,注重描繪故事情節的案例教學對于是非分辨能力較弱的中職學生來說,無疑是有害的。因此,法學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實現教學和教育目標,運用以真實生活為情境的教學案例,啟發學生思考,結合課本的法律條文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正確的解讀,作出合理的判斷,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法律條文的理解,而且更便于學生今后碰到相同或類似問題能有正確的理解和處理方法。
二、嚴重暴力犯罪案件不宜為教學案例
嚴重暴力犯罪案件,諸如故意殺人等過于血惺的案件不宜為教學案例。誠然,在生活中的確時有嚴重的暴力犯罪案件發生,但是,如果法學教師在涉世不深的中職學生課堂中反復講述曾經發生過的“血惺”,難免會形成聽覺暴力,從心理上給學生們一種錯誤的信息,那就是社會的陰暗面被放大。如果過分渲染陰暗面,就不可避免地加劇人的某一種焦慮情緒,激發更多可怕想象,讓學生產生一種到處充滿暴力、欺騙和不安全感的錯覺。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假定:當個體所接到的刺激超過了本身控制和釋放能量的界限時,個體就會產生一種創傷感、危險感,伴隨這種創傷感、危險感出現的體驗就是焦慮。在法律課堂上的案件實例,作為對思想和精神的刺激物,對于缺乏安全感的未成年學生來說,這種過于暴力的案例或多或少的更易于以一種不安全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以一種讓人感到安全感的方式來被理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自我感覺有安全感的人往往具備正確的接納和自我認同,相反,長期沒有安全感的人往往隱藏著強烈的自卑心理和敵對情緒。對于正在學校接受教育的中職學生來說,正面教育對于多數教育者應該是第一選擇,對中職學生教育要達到動其心、激其情、導其行的效果,在法律課堂上就必須講求正確的教育方法,正面教育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三、有爭議或得不到圓滿解釋和理解的案例不宜為教學案例
法律課堂上的案例必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夠確保某個通過學生的集體討論和教師有理有據分析,定能蓋棺定論沒有爭議的知識案例。課堂上法律教學案例做到保證生動又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案例本身不能說明所講知識點的確定性,那將是一個失敗的教學案例。一般來說,大都涉及社會熱點法律問題的案例,都有比較復雜的社會背景、牽扯知識面多而廣,都是法律教師好的素材。教學案例選擇一定要保持真實性。身邊發生的,能用真名實姓身上發生的案例最好,盡量不要反復使用某某先生,某某女士等名字。因為真實才能讓人感動,因為真實才能讓課堂中學生保持一種好奇,不會感覺到教師是為了說案例而舉假案例,進而產生厭煩情緒。在法律課堂中,授課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比較直觀易懂,并可以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信息,通過大屏幕的播放熱點案例,這樣,就不會因為授課教師表達或者描述不清而遺漏關鍵案件情節。總之,授課教師在法律課堂前,認真備課,深化自身的法律素養和人文底蘊,將課堂中案例進行深入細致的解讀和剖析,這是案例教學法成功與否的關鍵點所在。
因材施教是我們教育部門說的最多的,在法律課堂,因生施教最為貼切,就是根據不同學生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或是教學方法。正確地選擇課堂教學案例,正確地使用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學生所學理論運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可以保證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學到更多的理論知識。對于法律課堂來說,案例教學法是首選的教學方法。因生制宜的法律教學內容,在法律課堂中閃耀師生知識的靈性,在集體討論和學習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讓原本枯燥、刻板的法律課堂變成一堂生動而又散發出濃郁法律氣息,集合了法律信息精華的課堂,讓案例教學法在法律課堂發揮得淋漓自盡。通過對案例的講解和深入分析,可以將某一法律知識點抽絲剝繭,在課堂上體現法律基本的權利與義務關系,通過課堂尋求解決生活問題的最佳方法,讓中職學生去感受法律,讓法律的嚴肅性和立法精神在課堂上穿梭。
參考文獻
[1]《教育心理學》皮連生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關鍵詞:語言輸出;角色扮演;故事續編;游戲活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3B-0036-01
小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教師不僅要注重語言的輸入活動的設計,也應當加強對語言輸出活動的關注和研究,培養學生的語用意識,讓學生在語言的不斷實踐和體驗中發展語言運用能力。本文筆者將結合課堂教學案例談談如何有效設計趣味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從而凸顯英語的工具性,不斷提升學生語用能力。
一、角色扮演,讓學生身臨其境
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各種“真實”的角色開展語言交流,嘗試和體驗角色人物的行為和心理,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發展學生語言交流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有效的語言輸出途徑。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愛表現的學習特點,為學生提供角色扮演的機會,讓學生置身真實的語言環境積極嘗試和實踐所學的語言,有效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譯林新版)四年級上冊Unit 6《At the snack bar》時,筆者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學生理解了語言知識和梳理了語篇內容后帶領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進行語言輸出的訓練活動:在教室的四個角落各設計一個“小吃店”,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模擬真實生活開展“購買食物”的角色體驗活動。學生們興致勃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去,What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else? ...活動中小組評選出“最佳售貨員”和“最文明顧客”,然后進行全班的展示和PK,教室里的氣氛非常熱烈,學生們還將以前學過的等舊知融入對話和交流,促進了學生智慧的迸發。
二、游戲活動,讓學生趣味盎然
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學中玩,玩中學”的方式不僅能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大膽探索和實踐,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啟發他們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用能力。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動腦筋,將語言的輸出活動和游戲巧妙結合,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英語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有效進行語言的交流和實踐。
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譯林新版)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時,筆者結合本課的語言內容在拓展環節通過游戲“猜一猜”,引導學生展開有效的語言輸出活動: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某同學和一動物(已被模糊處理)嬉戲的照片,讓學生猜一猜Who is her/his animal friend? 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向老師提問。這樣的活動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僅自己要積極運用所學的語言展開提問獲取信息,還要聽清別人的問題獲取更多的信息,才能又快又準地猜出相應的動物。
三、故事續編,讓學生放飛思維
故事續編是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立足原先的語境展開故事的后續描述或講述,是一種創造性的講述。續編不僅對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大有裨益,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故事的續編,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語言展開想象,有效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放飛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譯林新版)五年級上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時,筆者結合話題和插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續編:老師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There are three bears in front of Goldilocks. How is she now? 學生可以知道She is afraid. 然后老師通過課件展示三只兇猛的熊,讓學生融情入境發揮想象What will Goldilocks do? 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課堂氛圍頓時熱鬧起來:She will run and run.There is a wolf./... 學生們的各種奇思妙想讓人驚喜,對語言的運用也讓老師充滿驚喜。
案例中筆者結合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故事續編,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大膽積極地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活動,讓學生在講故事中不斷發展語言輸出的能力,感受英語語言學習的樂趣,培養他們語用的自信。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教學中要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技能的提高,同時還應當不斷地引導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實踐,不斷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對語言輸出活動的研究,引發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有效反饋,讓學生在主動運用英語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語言的理解,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余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24-01
《模擬電子技術》是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操作性和應用性。任務驅動教學法主要通過教師對學生學習任務設計,將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電子產品的制作任務,指導學生搜集資料,找到解決任務的方法,循序漸進的完成學習任務,來達到教學目標。它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我校學生自身特點以及將來就業崗位對專業能力的要求,筆者嘗試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入本課程教學,將“任務驅動”教學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任務驅動”以“任務”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從相對比較簡單的實例入手,教師給學生布置給一個個“任務”,當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時,他的心理上就會獲得一種成就感。隨著一項又一項任務的完成,學生成就感的不斷提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從被動學習逐步轉變為主動學習,進而又帶動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
任務驅動法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師而言,教學方式更為靈活,組織引導更重精當。對于學生而言,課堂學習更為開放民主,思考、探索更需交流、發現和創新更為主動,使課堂教學過程充滿生命個性的閃光和智慧的靈感,將教學過程轉變為學生以完成任務為主的空間互動式的探究學習,使學生在課堂上改變“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夢游,始終處于注意力集中,情緒高漲的積極學習狀態。每個學生都能懷著濃厚的興趣,帶著極大的熱情參與到解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知識的重構。
下面是本人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直流穩壓電源的制作與調試課題中進行實踐的教學案例。 由任務分析、學習目標、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四個要素組成,其每個要素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任務分析
直流穩壓電源的制作與調試是模擬電子技術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塊。直流穩壓電源在電子產品中應用十分廣泛,設計此任務,能夠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激發興趣和他們的求知欲。 學生已掌握電壓、電流等基本概念,并掌握電阻、電容、電感等常用元器件的特性和基本應用。在技能方面,能夠熟練運用焊接技術和使用常用儀器儀表。 通過任務分析,學生查找資料,小組討論,繪制出方框圖。
根據直流穩壓電源的技術指標及要求,其電子線路設計如下:首先由變壓器 將市電 220V 交流電降為低壓;其次是二極管 VD1~VD4 組成的整流電路,利用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將低壓交流電轉換成單向脈動的直流電;第三,利用電容 C1 兩端電壓不能突變的特性,濾除單向脈動直流電中的交流成分;最后,三端式集成穩壓器,用來穩定由于電網電壓波動、負載變化等引起的輸出電壓的變化。
二、學習目標
總學習目標: 通過學生對簡易直流穩壓電源的制作,掌握晶體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二極管的參數選擇以及直流穩壓電源的工作原理等相關理論知識,同時增強對電子產品的制作工藝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教學設計
根據模塊內容把該項目分解成以下幾個任務:任務一:根據 方框圖設計整流電路;任務二:手工制作PCB板;任務三:安裝三端可調穩壓電源;任務四:整機調試與排故。
四、教學反思
關鍵詞 信息資源管理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Case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A Haiy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oblems and notes in cas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信息資源管理”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體現了該專業最本質的特征以及內容。其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了解和掌握信息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原則、方法和手段,為學生在今后的專業學習中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不斷深化所需要著重學習的模塊。
從內容來看,該課程內容豐富,不僅僅所涵蓋了信息資源管理的主要理論方面,也有體現信息資源管理的基本技術、方法等。也就是說該門課程既具備一定的理論性,也有很強的實踐性,是屬于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這樣的課程內容要求學生不僅僅要掌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基本學科知識體系,而且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此外,這里的信息資源管理的基本技術、方法和手段將會根據不同學校的專業特色以及培養目標,在今后的專業課程群的模塊里面有的信息資源管理的基本技術、方法和手段將會得到深化。比如對于偏向管理信息系統方向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將會繼續開設有關管理信息系統設計、信息系統分析等相關的課程來強化學生的這方面的技術和能力。
這些特點決定了信息資源管理課程在講授過程中,讓學生感覺到“內容多,懂但什么都沒有學到”。因此基于此,本文認為信息資源管理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特點決定了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方式相結合的方式。下面將結合該課程的案例組織以及實驗教學分別討論。
1 案例教學在信息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意義
1.1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我國高校對本科學生的教學方式中,“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傳統教學方法仍占主導地位。而信息資源管理由于課程內容有相當數量的理論內容,其知識內容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如果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僅學不到什么東西,而且會對本專業課程喪失興趣,使得本課程的教學目的無法達到。
案例課程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課程,能給學生一種全新的感受,所以能夠吸引大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感興趣。在學習興趣的驅動下,選課學生在課后都能自覺地對案例進行研究。而這種學習興趣是保障信息資源管理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1.2 案例教學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由于高校學生無法接觸到信息資源管理的實踐層面,因此學生對于很多知識點的學習缺乏感性認識,綜合運用能力較差。而教學案例一般都是以信息資源管理的企業實踐的活動為背景編寫,而很多案例可能包含了不同課程、不同學科的內容,反映的知識具有綜合性。因此該類案例的學習,學生能夠對已學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情況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認識,也能提高已學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 信息資源管理的案例的選擇
在信息資源管理的案例教學中,其教學案例必須經過精心選擇。在選取教學案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所選的教學案例應該主要選擇那些重要的理論章節,加強學生運用該理論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這樣不僅僅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說,比如針對信息資源管理中的內容管理的這一章節,由于要介紹到各種各樣的信息管理的技術和手段,而單單評介課本上的理論介紹,學生不僅僅沒有任何印象,還感覺這些技術很空洞,沒有任何實用的價值。因此針對這章節的內容,筆者采取分析目前專業的信息服務網站――國家數字圖書館的案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指出在該網站中所采用的信息采集的方式、信息組織的方式、信息檢索的技術展現,并運用課本所學知識對該網站所采用的信息管理技術的優點和缺點進行評價分析,最后針對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對該網站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這樣的手段使得學生感覺到課本上的信息資源管理的技術和手段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的東西。這樣學生也對此章節的內容有了很大的興趣。
(2)典型性典型性是指案例應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個好的信息資源管理的案例必定具備普遍的現實代表意義,對學生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教學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實際情況中重要的經濟業務活動,學生通過對其反復觀察思考,能夠真正理解理論知識和方法,靈活地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 信息資源管理案例教學的組織
即便案例選擇得當,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組織不當,將使得案例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案例教學組織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3.1 案例所體現的理論知識點一定要在案例開展之前講授
這點需要尤其注意,授課老師要合理安排案例教學的時間以及進度,使得相關的理論知識在案例開展之前就已經講授,這樣學生才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理解并解決案例中所出現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對案例教學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在講授之初就把相關的案例以及背景資料等發送給學生,等到開始案例討論的時候讓學生提前準備,并選派同學課堂演講和討論。
3.2 案例教學組織過程中需要合適的激勵機制
我國高校課堂在開展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不高,課堂討論無法有效的進行,因此案例教學組織過程中合適的激勵機制是必須的。這里的激勵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保持對案例分析的熱誠并覺得學有所成。因此為了激勵他們,筆者提出如下建議:在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討論之前,積極回答并幫助學生解答準備過程的任何問題。這樣才能不致于讓學生因為受挫感而放棄對案例的討論,導致案例教學的失敗。第二,在案例教學的課堂組織過程中,老師的點評和發言要恰到好處,既要鼓勵學生,同時也要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案例教學背后的課堂教學目標。而且教師要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及時控制案例教學圍繞著限定的課堂教學目標。第三,可以采取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利用錄像等手段記載學生案例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并在最后的期末總結中進行總結。這些手段的使用對學生而言是個回憶也是個記憶。
3.3 案例教學還必須借助豐富的教學手段來實現
(1)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例如,建立并完善多媒體電教演示系統、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采用多教學手段,不但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增加,教學效率大大,而且學生不易疲勞,以新穎的視覺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2)利用互聯網資源。互聯網的出現,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尤其表現在信息資源管理的這門課程建設中。借助網絡,教師和學生不僅可以獲取大量豐富的案例資源,而且可以通過網絡這一迅捷的平臺,將案例的分析討論通過交流的方式進行。
(3)案例討論結束后,任課教師要作一簡短總結。內容為:針對案例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把握;對學生討論中不夠深入、不夠確切的地方作重點講解。對案例討論的評價,以正面激勵為主,尤其是對不參加發言的學生更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后續的討論。
4 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議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實際應用中存在以下問題:部分學生吃大鍋飯不發言,不討論,最后變成各組長發言。筆者建議可以讓案例展示的同學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得這些不發言的同學能夠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另外就是有時案例教學變成了教師自己的分析講解,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不斷調用學生,讓學生成為案例分析的主體。還有可能對案例教學過程缺乏有效的控制解決方案。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將相關的案例分析作為最后期末考核的內容之一,激勵學生參與。并把平時的案例討論的表現作為課堂平時成績計入考核成績。另外針對案例的經典性不足,應準備案例庫,并于課前發給學生作為參考。信息資源管理案例教學,是一種交互式的求知與探索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很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素質和狀態很關鍵,學生的個性和心情有時會嚴重影響到案例教學效果,老師所具備的知識和引導方法也會左右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不斷總結探索,將這種科學教學方法深入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 湯大權,唐九陽,程啟翔,等.《信息資源管理》精品課程建設的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2009(12).
[2] 王影,王新昊.《信息資源管理》案例教學實踐與對策研究[J].現企業教育,2010(8).
關鍵詞:教學案例;效率評價;DEAP軟件
在大學教育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后,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方式弊病日益顯現。在數學教學中,剝離了實際背景的概念和理論導致教學內容過于抽象,造成了很多學生“學不會、用不了”的尷尬局面。同時,計算機技術在數學教育領域中的應用遠沒有在其他領域中活躍。因此解決目前數學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著眼點可以有兩方面:一是深化教學內容的改革,理論聯系實際,案例設計應具有實際背景;二是借助計算機軟件,解決實際問題帶來的復雜運算,推動數學教育源于實踐再回到實踐。借助它可以指導學生為解決實際問題而溫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通過創造性的研究形成一個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完整方案。這樣一個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運用計算機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也有利于讓學生真正從實際運用中掌握和體現自己所學的知識。
案例的編制與更新是案例教學成功的保障。一個好的案例應該能反映最新的研究動向與研究方法,這樣才能讓同學學到最新的知識,培養最有用的能力。一個好的案例應該能有效地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循序漸進的開展研究性教學,更好地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從案例教學中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研究經歷和感悟。
在陸域資源日益不足的今天,開發海洋正在逐漸
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急需大批人才從事海洋方面的研究,但目前能為數學專業學生所用的以海洋經濟為背景的教學案例幾乎沒有,筆者結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個將數學、經濟學與計算機軟件相結合的關于海洋經濟效率評價的教學案例,并對其教學實踐進行了總結,以開拓與豐富用數學研究海洋的教學案例,藉此引導更多數學專業學生投身于海洋方面的研究。
1 案例設計的指導思想
我們認為目前的大學教育模式沒有能夠將大學生的創新潛力誘導、發揮出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導和壓制。因此在教學中有必要通過設計適當的案例,將基于講授的教學模式改變到基于項目的研究性教學模式上來,讓學生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主動的學習,提高能力和素質。
基于這樣的考慮,根據我校海洋研究的特色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生數學基礎較好的特點,結合該專業很大一部分同學對于經濟研究的興趣,我們因勢利導,依托“經濟數學與建模”課程設計教學案例,努力使其既能激發同學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我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數學、經濟學與海洋研究相結合的專業教學特色。
已有的研究實踐表明,系統評價技術是立足于運
基金項目:上海海洋大學2009年度人文社會科學課題(A-0211-09-0300);上海海洋大學2009年度校級重點建設課程項目(A-2600-10-0066);上海海洋大學2010年度重點建設高水平綜合教育選修課程項目(滬海洋教[2010]14號)。
作者簡介:鄭奕,男,教授,研究方向為應用數學與資源經濟管理。
用各種數學模型對復雜的經濟、技術和社會問題進行分析與評價的新興交叉學科。因此我們選取以評價技術為核心組織案例教學,籍此將數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知識相聯系,構成一個知識交叉的平臺供學生一展身手。
鑒于實際問題的復雜性和現代計算手段的改進,評價技術的研究正在不斷的深入,評價方法也越來越多。在眾多的評價方法中,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作為一種較新的分析工具,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決策分析與技術評價領域的一種常用而且重要的研究手段,其在資源優化配置、產業結構分析與可持續發展評價等方面都已有較成功的運用[1],而且它既能用于數據較少的單個投入產出系統的評價,也能用于多投入多產出系統的評價,對所能獲得數據的要求較低。故我們在案例設計中,著重向同學推薦數據包絡分析技術以及相應的計算軟件――DEAP軟件,并以海洋經濟系統的綜合評價為背景,設計具體案例組織教學,目的是使我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學生能充分發揮數學基礎較好的特長,提高分析海洋信息的能力。并以此激發同學進一步投身海洋研究的熱情,既為國家海洋經濟建設培養急需的優秀人才,為專業特色的創建提供一個抓手,也可以提高學生利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
2 案例教學的組織實施
在這個案例教學中,我們首先在課堂教學中介紹案例可以用到的理論方法與軟件,以及案例的實際背景和有關數據資料,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對評價方法進行思考與討論,在隨后的課堂教學中進一步給出我們自己實際研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以及相應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結果供學生參考,使學生能夠了解問題研究的完整過程,以利于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具體實施過程概述如下。
2.1 方法與軟件
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在1978年首先提出的DEA方法在本質上是一種以線性規劃理論為依據的求解最優解的方法,它能在給定一系列的限制條件下,找到最優的生產邊界。DEA方法假設有N個決策單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在每個決策單元中含有K種投入和M種產出。DEA理論認為:N個決策單元在規模收益不變(constant returns for scale,CRS)的條件下,對第i個決策單元(i為1, 2,…,N)可建立線性規劃模型如下:
Max,λФ
s.t. Фyi + Yλ≥0
xi-Xλ≥0
λ≥0 ---------(1)
這里λ是一個N×1的常向量,Ф代表了在投入條件給定的情形下,第i個決策單元在產出方面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增長比例,1≤Ф
當決策單元N個數較大時,DEA模型的求解比較困難。為此新英格蘭大學經濟系Tim Coelli教授研制開發了DEAP軟件2.1版。該軟件可用于分析多投入和多產出情形下的包絡邊界。它既可以在規模收益不變條件下,也可以在規模收益增加或減少的條件下求解投入方向或產出方向的最優值。DEAP軟件包含了可執行文件、啟動文件、數據文件、命令文件和輸出文件等5個文件,其啟動文件是一個含有用戶可以修改但也可以不必變化的關鍵參數值的文件,而數據文件和命令文件則是用戶在運行該軟件前必須首先建立的兩個文件,輸出文件是該軟件在運行時自己創立的,其將所有的運算結果都自動儲存在該文件中。DEAP軟件運行于Windows環境中,是一款適用范圍較廣且比較容易上手的軟件,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掌握,比較適合在案例教學中使用,可以讓同學有更多的時間著重于案例問題本身的思考。
2.2 背景與資料
一般認為,按國民經濟三次產業分類標準劃分海洋產業,可把海洋產業劃分為海洋第一產業、海洋第二產業和海洋第三產業。海洋第一產業是指生產活動以直接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為特征的產業,包括海洋捕撈、海水養殖和海涂圍墾。海洋第二產業是指生產活動以對海洋資源的加工和再加工為特征的產業,包括海洋工業和海洋建筑業,即海水制鹽、船舶制造、深海采礦、海洋能源開發、海水綜合利用和海洋工程。海洋第三產業是指生產活動以提供非物質財富為特征的產業,包括海洋運輸、濱海旅游、海洋科技教育和貿易及海洋綜合服務業[3]。
在教學案例中,我們根據《中國海洋統計年鑒》[3]整理得到2007年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的有關投入產出指標如表1,我們要求學生利用這些數據,通過數據包絡分析方法評價沿海地區的地區經濟與海洋經濟的投入產出效率,分析地區經濟與海洋經濟間是否存在一定的聯系。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采用其他評價方法對研究結果進行驗證,并給出加快沿海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同時,鼓勵學生課外延伸閱讀DEA及其他評價理論,利用該案例的研究方法對自己感興趣領域的問題進行評價研究,并給出相應的分析過程與研究結果。
2.3 結果與分析
對本問題的評價可以有多種方法,學生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選擇層次分析評價法、因子分析評價法等。但我們在案例教學中作為一種推薦的方法,要
求同學認識并掌握用DEA法進行評價,并鼓勵同學在此基礎上,將DEA法的評價結果與自己所知道的其他方法進行比較,以分析各種方法的長處與不足。作為對學生的啟迪與一個范例,在案例教學中提供了我們用DEA法對這個問題進行評價與分析的主要過程。
我們以地區生產總值為產出指標,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各地區年底就業人員數、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電耗和用水總量為投入指標,根據數據包絡分析(DEA)理論,使用DEAP軟件計算全國沿海11省市地區經濟的投入產出效率,可得計算結果為表2第二行“地區經濟投入產出效率”中的值。
為進行比較,進一步分析海洋經濟的投入產出效率。以海洋生產總值為產出指標,以涉海就業人員總數和至2007年底確權海域面積為投入指標,同樣根據數據包絡分析法由DEAP軟件可計算全國沿海11省市海洋經濟的投入產出效率。計算結果為表2最后一行“海洋經濟投入產出效率”中的值。
下面根據計算結果對所給案例進行分析。
根據表2的計算結果,可將沿海各省市地區經濟的投入產出效率和海洋經濟的投入產出效率由高到低進行排名,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見,我國沿海11省市中,地區經濟投入產出效率排名列前六位的,海洋經濟的投入產出效率也大都位于前六位內。說明地區經濟的產出效率與海洋經濟的產出效率存在相互聯系,可以初步推斷地區經濟與海洋經濟的發展具有相互促進作用。
以長三角兩省一市為例進行具體分析。由表2可見,上海、江蘇和浙江地區經濟的產出相對效率相差并不大,但其海洋經濟的產出相對效率相差卻比較大,尤其是浙江,海洋經濟產出效率較低。進一步分析浙江海洋產業的結構可以發現:原因主要是由于浙江海洋產業中第一產業的比重較大,其產值占海洋產業的產值達到7.4%,由于海洋漁業資源的枯竭和國家對于漁業資源的保護政策,使海洋捕撈的效率較低因而拖累了整個海洋產業效率。相反,海洋經濟投入產出效率最高的上海,其海洋第一產業的產值僅占海洋產業總產值0.1%,故其對海洋產業效率的影響就比較小。表3中另一個較顯著的例外河北也存在同樣的情況,由于其海洋產業中第一產業的比重不大,僅1.9%,因此其海洋投入產出效率的排名較靠前。
這些分析表明,海洋經濟發展的效率除了受地區經濟的影響之外,還與海洋產業結構有關。因此沿海各地在發展海洋經濟中,注意調整海洋產業結構,提高本地區海洋產業的效率。
基于上述研究,可以初步得出結論:1)地區經濟優勢是海洋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2)積極改善海洋產業結構,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有利于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 案例教學實踐的思考
通過案例教學實踐,我們發現選擇與使用適當的案例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而一個好的教學案例應該具備以下四個要素。
3.1 真實性
教學案例不應該是從書齋里閉門造車生產出來的,也不能是從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論中演繹虛構出來的,而是來源于實際研究。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往往是教師通過自己的研究對某個具體問題的來龍去脈有比較透徹的理解,總結其精華形成的。這樣的案例教學可以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研究這樣的教學案例也就會有真實的體會。如本案例就是來源于教師自身海洋經濟研究的實踐,教師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積累,對問題的產生、背景與意義有較深刻的認識,能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在案例研究中重新體驗研究的整個過程,給學生一種享受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樂趣。
3.2 普遍性
教學案例所討論的理論與方法應該具有普遍性,即應該有較廣泛的應用。這樣才容易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產生進一步求知的欲望。如本案例討論的綜合評價技術,經過近40年的實踐與理論研究,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了推廣與使用。特別是案例中重點推薦的DEA方法,在銀行管理、金融分析、財務管理以及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多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目前可以檢索到的有關DEA方法的國內外學術論文已有近萬篇,學生很容易找到其感興趣的應用案例進行延伸閱讀,有利于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與方法和自己感興趣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培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 開放性
教學案例應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在教學中應該有可以引發爭議的空間,這樣便于討論,不能過于封閉簡單,不能只有一個成功的經驗或具體的做法,讓人覺得無話可說。教學案例可以建立在較復雜問題的情境上,可以有多種選擇需要進行判斷,做出決策。本案例選擇海洋經濟系統進行評價,就是考慮到作為這樣一個復雜系統,即使僅從數學的角度來分析也可以有多種評價方法,如層次分析法、模糊數學法、灰色系統理論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判別分析法和本文介紹的基于DEAP軟件的DEA法等,而且不同方法的評價結果會有所不同,有引發爭議并進行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3.4 針對性
教學案例要有針對性。這一方面是指案例的編制要符合當前研究實踐的需要,注意能夠利用特有的優勢,發揮特定專業學生的特長,有利于專業特色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求案例的編制要針對學生的發展方向,提出學生關心的、想了解的問題,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研究可以學以致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本案例的編制就是鑒于當前海洋研究已逐漸成為一個新的研究熱點,而我校作為一所海洋大學在海洋研究方面已有一定的積累,因此結合
我校信息與計算專業的同學有較好的數學基礎與軟件知識的實際,通過案例教學將數學、計算機與海洋研究相結合有利于促進我校該專業的專業特色的形成。同時,鑒于該專業許多學生對經濟研究感興趣,該案例選擇了與海洋經濟方面的研究相結合,使同學通過這個案例的研究,掌握數學方法及相應軟件在經濟研究中的應用,有利于同學在自己感興趣的具體問題中以用促學。
4 結語
盡管案例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但案例本身不能構成一門課,教師和學生在一起才能構成一門課。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應強調討論和分析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具體思維方法和綜合能力,而不僅僅是為了探討出該案例的標準答案。就是說,案例是工具,而利用案例為抓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是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馬占新. 數據包絡模型與方法[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2.
[2] Coelli T.J. Recent developments in frontier modeling and efficiency measurement[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1995,39(3):219-245.
[3] 國家海洋局. 中國海洋統計年鑒2008[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31-110.
Preparation for a Teaching Case Based on the DEAP Software
ZHENG Y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關鍵詞:教學策略教學語言教學活動師生關系
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等的國際化發展,英語這門世界性通用語言的學習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了提高國民英語素質的整體水平,國家教育部于2003年頒布了《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全國各地區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普遍開展英語課程教育。英語教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課堂教學。因此,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策略相當重要。本論文將從部分老師的課堂教學案例中分析和探索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些策略以供從事小學英語教學的老師參考。
一、教學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可理解性
教師的口頭教學語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也就是老師的語言輸出對于學生來說是可以理解的。當老師的語言輸出不能為學生所理解時,在低年級的課堂容易引起紀律上的混亂,因為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當聽不懂老師的指令時容易注意力分散,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面。在高年級的課堂也許不會出現紀律混亂的問題,但是當學生沒法聽懂老師的指令時,就沒有辦法配合老師的教學,教學就無法正常進行下去。所以教師的語言輸出一定是可理解的。當老師的口頭語言出現學生不懂的單詞或詞組從而導致語言比較難理解時,這時老師應該靈活地配上相應的肢體語言。美國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及動作。可見形體語言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補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采取形象、生動、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調動各種感官,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在此分析一個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的運用。在一節英語教學公開課中,一位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嘉瑪學校的一年級老師在教育學生要懂得疼愛父母幫助父母做家務時說了這些話:Nowallofyouarefamiliarwithothers’family.Ithinkit’seasyforyoutoreadthefamilynexttime.Doyouloveyourfamily?Doyouloveyourmother?Doyouloveyourfather?這時學生一臉茫然,不知道老師表達的意思。看到學生沒有反應,老師馬上雙手合并做了一個心型的手勢,對著學生說:Iloveyou.Iloveallofyou.然后再提問:Doyouloveyourmother?這時學生齊聲回答:yes.由此可以看出肢體語言的使用可以增加語言的可理解性。但是在使用肢體語言之前,教師的口頭語言應該盡可能地做到可理解,因為有時候即使是肢體語言也很難發揮作用。繼續以這個老師為例子。接著上面的對話,老師說:Ithinkso.Doyouloveyourfather?IlovemyfatherandIlovemymother.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學生不是很肯定地回答:No.老師繼續提問:Canyoucleanthewindowforyourmother?學生還是不是很肯定地回答:No.老師有點著急了,于是轉移了話題:Why?Yourmothersareverybusywiththeirwork.Watchthis.學生的反應告訴了老師他們沒有聽懂她的話。老師一次問了三個問句:Doyouloveyourfather?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第一個句子剛剛學習了,也許學生還能理解。從學生的反應來看,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這兩個句子學生還沒有學習過,不理解這兩個問句的意思。盡管這個時候老師也使用了肢體語言,邊說邊做動作,但是學生還是一臉的茫然。這說明了老師的這些語言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沒有辦法理解吸收。這時老師應該把這些句子簡化或者換個學生能夠理解的句子來提問。老師可以這樣來提問:____Whosweepthefloorinyourfamily?____Yes,yourmother(father)sweepsthefloorinyourfamily.____Canyousweepthefloor?____Yes,youcansweepthefloor.____So,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mother(father)?____Yes,youcansweepthefloorforyourmother(father).Youareagoodchild.使用這些簡化的句子進行循序漸進的提問,再配上肢體語言,老師的語言理解性就大大提高了。
二、活動設計的趣味性、多樣性和參與性。小學教學活動設計首先要具備趣味性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喜歡上英語課主要原因是學習英語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新鮮的體驗和經歷。他們剛開始學習英語是抱著好奇心和新鮮感來接觸的。因此,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學習動機,這種學習動機源于對英語的興趣,這種興趣是直接的也是不穩定的。所以英語教學活動是否有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動機的延續和鞏固。另外,小學生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時間很短。因此活動的設計要利用學生無意注意為主的特點,使活動具備多樣性,盡量避免在同一個活動上花的時間過長而導致學生感到疲勞而注意力轉移。另外,教學活動除了具備趣味性、多樣性外,還要具備參與性。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當學生感到自己是參與者時會集中注意力而當覺得自己是旁觀者時注意力容易轉移。因此,老師的活動設計要盡可能地讓全部學生都能夠參與,讓他們都有參與感。在此分析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嘉瑪學校的一位四年級老師的課堂教學案例。在這節課上,教師的不同教學活動引起了學生的不同反應。為了鞏固以下一些詞組:gotothekitchen,openthefridge;gotothebathroom,takeashower;gotothebedroom,haveasleep;gotothestudy,readabook;gotothelivingroom,watchTV,老師安排了四個活動。首先讓全體學生跟著錄音做動作。學生很積極也很認真地邊大聲跟著錄音讀邊做相應的動作,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很投入。然后教師采用了TPR教學法,也就是老師發出指令,全體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這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老師的指令下迅速做出反應。接下來是老師做動作,讓學生猜老師所做動作的相應詞組。這時學生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聲喊出自己的猜測。最后老師把活動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完成,每次請出一組學生,每組學生中一個學生做動作另一個學生猜。舉手要求參與的學生很多,不過老師只是請出了兩組。在這個活動進行時,課堂安靜了下來但是氣氛沒有了之前那么活躍。表演的學生很認真但是臺下的學生很多沒有看他們的表演,低頭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是東張西望。前三個活動的設計之所以很成功是因為這些活動符合了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這三個活動同時具備了趣味性、多樣性以及參與性。小學生一般都生性好動,喜歡通過活動學習勝于安安靜靜地聽課。另外,他們好奇心強,喜歡猜測類型的活動,往往這類活動很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第四個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很大一個原因是學生的參與感不強。這個活動只有四個學生參與,其他學生都處于旁觀者的位置。參與當中的學生體會到了愉,但是沒有能夠參與的學生覺得于己無關沒有趣味。如果老師多選幾組學生參加或者修改活動的形式讓更多的人成為活動當中的一員,教學效果可能會不一樣。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
關鍵詞: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5-0000-01
Discussion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s Exploration for Secondary School
Hu Liuyan
(Hen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School,Zhoukou466001,China)
Abstract:For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 computer teaching process,some existing problems,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experience,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in order to communicate with mon do our meager strength for the computer teaching.
Keywords: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Computer;Teaching method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迅速普及,人們對于計算機的使用率和需求也越來越高。中等專業學校開設計算機課程,是針對信息社會對專業教育人才培養要求的應然之舉。對于學校計算機教學,教師抓好課堂質量、增強計算機教育的時效性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情。
一、中專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現狀特點
目前中專的招生對象是面向應屆初中畢業生,大多學生入校年齡大多在13-15周歲。學生文化基礎一般很差,理解能力較弱,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加上農村生源占多數,部分學生入校前沒使用過計算機,因此教學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要想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一節信息課中都有所收獲,就絕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結合教材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努力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計算機教學應用中的方法策略
(一) 設計典型案例,因材施教
根據中等專業學校學生現有的特點,在使用傳統的中專統編教材時,存在教學指導老化,理論過多等問題,為改變這一狀況,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要求,特點和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要,針對實踐能力培養,設計出難度不同的教學案例。教學案例的設計難度要適當,要有層次性,并能準確把握教材的深度,廣度。由于學生的基礎水平各不相同,當幾十個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時候,學生之間的差異會愈加明顯。因此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調節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需要因材施教。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為三類,良好,中等,較差。針對每類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任務,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
(二)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計算機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中心活動,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由于中專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在學習操作技能要求較高的應用軟件時,將任務驅動法應用于計算機基礎教學之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學能力,挖掘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office辦公軟件時,首先我會針對某一方面設計一些簡單的案例,讓學生自己嘗試著進行。根據他們實踐的結果,進行針對性的補充講解。然后布置任務,要求每人有關這個方面做出一個簡單案例,可以發揮個人特點,不拘泥格式,最后做出評比。
(三)常規教學方法的應用
在中專計算機教學中,一些常規的教學方法,往往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學生剛開始接觸計算機,可以采用講授法。表達要簡潔通俗、細致易記,按部就班,以使學生逐步理解練習。注意采用課堂問答式教學法,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法以提高課堂效率也尤為重要。提問要做到:目的明確,層次清晰,方式靈活。注重比喻說明法,計算機課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基礎理論知識,對于初中畢業生來說有時較難接受。如果在講課時適當地運用比喻,就會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講計算機結構時,可以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手腳相當于輸入設備,CPU相當于人的大腦,經過處理之后,由嘴巴等輸出設備輸出來。這樣一來,學生會感覺到比較容易理解。每堂課選擇和采用哪種教學方法,一般是根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來決定的,同時也要考慮課程的性質,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等。
三、重視與學生建立友好和諧的關系
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重視感情投資,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也能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愛好。教學中,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學生喜歡哪位老師,那位老師的課程就會學的比較好。因此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非常重要。作為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多一份愛心和寬容,使學生能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并逐漸學會尊重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
以上是我從事中專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心得,我相信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便可以促進教學方法改革的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張麗.論計算機教學之“任務驅動教學法”[J].柳州教育,2005
[2]高爾.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寶峰.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8
【關鍵詞】會計基礎;興趣;技能;教學
引言:目前中職學校《會計基礎》教材使用的是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范教材,在內容結構上側重理論基礎的講解,包括會計賬簿、會計憑證、會計報表、賬務處理程序、會計工作組織等。輕于會計實務的講授與實踐,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難點在于如何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成鮮活的會計案例,盡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乃至熱愛本學科,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也是筆者研究的主旨。
一、技校《會計基礎》教學現狀分析及誘因
(一)技校學生普遍缺乏專業學習的信心。
作為中考的失敗者,技校學生實際上是一個長期遭受忽視的群體,不同程度上普遍缺乏自信是該特殊群體的主要特征,自制力差、敏感易怒、受挫力弱勢其主要表現。大多數學生普遍認為具備較好的數學基礎以及苦練珠算是學習該專業的必備條件,再結合自身數學基礎不扎實的實際情況,就容易影響自身學好該專業的信心。
(二)技校學生普遍缺乏專業學習興趣。
原因是大多數學生選擇該專業并非出于自身興趣,更多的是服從家長的意志,被動選擇專業。雖然技校在學生入學時都會進行專業介紹,但受時間限制,僅僅一堂課的時間對于調動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的興趣來說是明顯不夠的。
(三)技校學生普遍缺乏專業相關知識。
技校學習《會計基礎》課程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開課時間一般是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而這段時間剛好是初中學生畢業進入技校,開始適應技校學習生活的時間。對于學生來說,在此之前的學習中從未接觸過相關財經類課程,再加上大多數學生在平時生活中也不會過多關注財經問題,因此,對企業經營模式缺乏了解是技校學生的普遍情況,而會計核算本身是對整個企業經營過程的反映,這就給《會計基礎》課程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簡明易懂地向學生介紹企業的生產經營相關基礎知識,還要兼顧會計核算方法的講授。
(四)目前技校使用的《會計基礎》教材側重理論基礎的講解而忽視實踐。
這種現狀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個別技校雖然引進了新教材,也進行了新課改,但還是不注重如何更好地將理論與實操結合起來,沒用好教材,“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還是沒能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得到體現。一般情況下,上課還是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參與度不夠高,搞形式主義,只有在公開課的情況下才執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此外,在課程教學中將實操課程后置,未能很好地配套相應理論,出現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狀況,對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更有甚者,個別學生畢業后還不會填寫基本的原始憑證,不清楚企業各個崗位的分工責任,以至于都搞不懂哪些賬簿該誰填、哪些單據由誰開等等。
二、提高技校《會計基礎》教學效果的對策及措施
(一)提高技校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是學好《會計基礎》的前提。
《會計基礎》作為會計專業的入門課,課程教學應該注重給學生營造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教學環境,措施是:在教學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溫馨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進入專業學習的殿堂。
(二) 注重學生對《會計基礎》學習興趣的培養。
作為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高效率地接受知識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學生未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時刻保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就會給學習過程帶來很大壓力,容易出現諸多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對于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心理環境來講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教師在技校會計專業教學工作中應注重幫助學生樹立專業認同感,而不能簡單套用普遍教學模式。
具體做法是:為加深學生對《會計基礎》基本理論和概念的理解,可創設直觀圖形情境;更進一步可創設懸念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情和興趣,引導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加深進一步自主探索的欲望,從而有效增強學習會計的信念。例如,在“未達款項”這個概念的講解過程中,就可以首先指出“未達”不是指發生的錯誤,而是指受時間因素影響未達到的款項,它強調的是時間因素。銀行和各企業單位都存在“未達款項”。其次可以讓兩位學生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并觀察結果。最后是發動學生討論結果,得出兩個截然不同的結論——錯誤賬務的調整結果余額不相等,而“未達賬項”結果余額相等。為何同樣的方法能得出兩個不同的結果呢?經過討論,學生在這個辨析正誤的過程中激發了自身的學習興趣,獲得了學習主動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把握節奏,強調“未達款項”只是由于雙方記賬時間不一致造成的,而與雙方記賬本上是否存在錯誤無關,因此“A=B”必然是調整結果。方向錯誤、金額錯誤或會計科目錯誤等式錯誤賬務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工作中的失誤或者粗心造成的,不屬于“未達款項”的調整范圍。為了使財務的正確性得到保證,必須從源頭上調整,以糾正錯誤。與此同時,還應告誡學生“銀行存款余額表”不能作為登記入賬的依據,它只能說明賬目記錄不存在差錯,企業可否登記入賬必須以收到相關憑證為準。通過這種“講、練、討論、總結”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將深奧的知識講解通俗化和具體化,從視覺、直覺和聽覺上給學生留下強烈的印象,在加深學生對《會計基礎》基本理論和概念理解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 加強技校課改,提高《會計基礎》教學質量。
進行充分調研,借鑒先進校有效經驗,完善課程設置;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掌握情況科學安排教學進度;扎實打好學習《會計基礎》及相關學科基礎,提高技校學生會計理論功底;為《會計基礎》教學質量提高奠定良好條件。
(四)采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有其明顯的特色和優勢。對于技校《會計基礎》課程教學而言,運用這一方法時受規定課時以及教學對象的制約,對教師的課前準備、課堂組織、綜合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在實施過程中,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問題。
首先,合理選取和制作課堂教學案例。技校《會計基礎》專業課堂教學案例的選取與制作, 一般應符合以下特征:一是實踐性,不能隨意主觀臆造脫離實際的教學案例。二是適用性,案例設計時一定要考慮技校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問題,案例的教學效果才會更好。三是目的性。教學案例的選材要適應教學目的的要求,使學生對課程中的一些問題有較深的理解,要能和當前社會工作實踐的環境相一致,從而為今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五)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高學生理論應用水平。
學校可以創造條件,為學生會計實踐提供平臺,如加強校企合作,與相關工廠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學生實習提供基地,定期輸送學生實踐鍛煉,既有助于提高動手能力也促進會計理論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為學生掌握本領,走向就業提供更好的舞臺。
加強校校合作,有助于實現資源共享,如互派師生交流、學習,圖書館資源共享,觀摩教學,互相吸取成功經驗和教學成果。
(六)定期開設財務專題講座。
聘請各行業、領域資深管理人員和專家進行專題講座,進行面對面交流,講授會計理論知識和實踐以及企業成功管理經驗、體會,有條件技校建議組織帶領學生學習參觀先進企業管理經驗,了解會計核算與管理的流程和做法,讓學生全方位、多視角了解本課程,提高學習效果。
(七)提高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和豐富《會計基礎》理論教學內涵。
關鍵詞:傳統 現代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所謂教學手段,是指師生為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開展教學活動、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在教師指導下,借助教學手段認識周圍世界的。下面談一下我在計算機教學中,對“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的具體應用。
一、傳統的教學手段是教學實踐的結晶,不可忽視
教學案例一 用摳洞的A4紙講解flash遮罩效果
問題由來:遮罩動畫是Flas類型中很重要的一種動畫類型,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該動畫類型至少由兩個圖層組成,即遮罩層與被遮罩層。遮罩層決定遮罩的形狀,被遮罩層決定遮罩的內容。不管是在理論上詳細的講解,還是在軟件上的操作演示,學生對于遮罩層與被遮罩層的理解還是一頭霧水。但是,我用摳洞的A4紙和玩具小車演示說明了,學生立即茅塞頓開。
實物教具:
1.一張A4紙,在中間摳出一個圓形的洞
2.一輛玩具小車
實現過程:
1.實物演示說明:使玩具小車在A4紙后面運行,只有透過圓形的洞才能看到玩具車的運行,實現
實物遮罩效果。那么A4紙是遮罩層,玩具小車是被遮罩層。
2.軟件操作說明:建立“小車”圖層,在第15幀處插入關鍵幀。再建立“A4紙”圖層,然后在中間繪制一個填充顏色的圓形(相當于實物摳出的洞口)。選擇“小車”圖層,在第1幀處,拖動小車到圓形的左邊,在第15幀處,拖動小車到圓形的右邊,對小車圖層右鍵單擊,選擇“創建補間動畫”,最后右鍵單擊“A4紙”圖層,選擇“遮罩層”,完成遮罩動畫的制作。則“A4紙”層為遮罩層, “小車”層為被遮罩層。按回車鍵,預覽效果。
教學案例二 用摳洞的A4紙講解單元格引用(Excel單元格地址引用)
問題由來:Excel的單元格地址引用是教學難點。在移動公式時,所有以相對方式表示的單元格地址將自動改變;但是所有以絕對方式表示的單元格地址將不會發生改變。在講解相對引用和絕對引用的差別時是比較費口舌的概念性問題,如果用一個特制的A4紙作為教學用具,就輕而易舉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下面,以教學單元格地址的絕對引用為例說明這個紙質小道具對課堂教學產生的特殊作用。
實物教具:摳洞的A4紙,已寫好行標與列標
實現過程:當講到絕對引用時,先在黑板上提前畫好一張“價格表”,再把帶洞的紙板附到黑板上,調整好位置,使四個小洞里露出來的單元格恰好是A3、B1、F3和G3。根據看到的數據,很容易計算出來“圓珠筆”的正確的每天平均價為3,如圖1所示。
當學生看清楚后,將A4紙向下移動2行,使此時露出來的單元格時A5、B3、F5和G5,由此得出“鉛筆”的每天平均是7.5,這個結果顯然是錯誤的。產生錯誤的原因是本來顯示科目數3的小洞是不應該移動的,但它隨著其它小洞的移動而落到了“2”這個錯誤的位置上,所以得出了錯誤的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
正確的做法是做兩張相同的紙板,一張只用來遮擋顯示天數“4”的那個單元格,并且固定在黑板上不動,經過這樣的處理,A4紙上的小洞反映的就是一個絕對地址“$B$1”。另一張A4紙可以向下移動,使“鉛筆”的相關數據顯露出來,形成正確的絕對引用狀態,如圖2所示。可見,B前的“$”符號是一把橫向固定的鐵鎖,保證在公式中引用“天數”單元格在橫向紋絲不動;同理,1前的“$”符號在縱向上鎖定了“天數”單元格。這樣兩把“鐵鎖”共同作用完成同樣一個任務,無論計算“圓珠筆”每天平均價的公式“G3=F3/$B$1”被復制到哪個商品每天平均價的位置上計算的結果都是正確的。
二、多媒體教學在教學改革中,功不可沒
多媒體教學是特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課件來開展的教學活動 ,即計算機輔助教學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簡稱 CAI)。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 ,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 、語言 、文字 、聲音 、圖形 、圖像 、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 ,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 ,進行有機組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顯示出來 ,完成教學或訓練的教學過程 。
教學案例 計算機工作原理講解
計算機工作原理是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的難點,如何使學生突破難點,光靠傳統的說教方式是難于達到教學目的。由于計算機工作原理抽象,復雜。學生看不到、摸不著數據流動的方向及規律。但是如果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利用多媒體動畫過程來幫助學生想象和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給學生講授干涉的知識點和應用,則教與學都覺得輕松了。
課件演示說明:
提問學生:1+1=2在計算機的演算下是如何產生的,簡單描述其過程?
在學生的思考下,演示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動畫課件。模擬在輸入設備上輸入“1+1”,經過數據的流動過程,最后在輸出設備上顯示“2”,用動畫的方式模擬出計算機的工作過程,使抽象的計算機工作原理簡單化地呈現出來。
三、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手段的板書過程交流是任何人機對話不可替代的,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也不是通過機械的多媒體展示所能完成的,使得教師講解的速度和學生們思考節拍相吻合,從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深刻。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在課堂上完全使用粉筆在黑板上板書,使得在有限的時間里信息量小、效率低,同時其視覺效果差。高校教學中應繼承傳統課堂面授教學的長處,如果在課堂中通過教師完全可以做到的,就完全沒有必要使用多媒體。
綜上所述,不同的教學手段具有不同的教學特性,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取長補短,互相補充,綜合利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謝寶榮 著 《計算機教學設計藝術》2007.8
[2]任秀杰 信息技術課中傳統與現代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學周刊?A 》2010年第10期
[3]趙宗翼 主編 各類媒體在教學中優劣的比較 《高校教學與科研》 海南出版社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