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制藥工程就業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學科基礎薄弱
綜合性大學的制藥工程專業往往依從現有的人員隊伍和辦學條件而設立。教師一部分是從相近專業調整過來,一部分是從校外引進;儀器設備和實驗室也在原有的基礎上調用或進行改造。教師無論是從原有的研究方向進行調整,還是新引進教師對教學和科研環境的適應。都需要時間和經費的投入,因此缺乏學科積累、藥學背景不足是一段時間內不可避免的問題,而教師的藥學背景對于培養制藥工程學生的藥學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引進來的教師在非藥學的大環境下,很難建立起有效的科學研究平臺,很難整合有效的科研團隊,對于申請各級科研項目甚至申報碩士點都造成很大的障礙,由此影響到本科生教育很難有創造性的教育思維,至此形成惡性循環。
(二)配角專業所帶來的系列問題
綜合性大學的制藥工程專業往往是在學校擴張或升格成大學的過程中形成的,雖然在學校的布局和發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常常在一些傳統優勢專業的陰影下淪為弱勢專業。弱勢專業首先面對的就是領導的重視不夠,在學校甚至學院的地位不高,這直接會導致后續經費投入的不足,經費的不足會影響學科的可持續發展,會影響本科生教學尤其是實驗教學的質量和高度,最終會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其次,弱勢專業在學校或學院政策的制定上往往屬于被忽視的群體,專業的特殊性往往在評職、獎勵等涉及教師的利益的方面未被考慮,使得教師的個人發展常常受阻,進而影響到專業整體水平越來越落后于強勢專業。
二、制藥工程專業的發展對策
(一)借強勢專業之力求發展
制藥工程專業可以在校內或校外借助相近的強勢專業的力量謀求發展。例如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應用化學專業與制藥工程專業同屬于工科專業,如果某高校的前兩個專業發展優勢明顯,學科基礎雄厚,制藥工程專業就可以利用現有的學科平臺借力發展,比如在碩士點的申報上可以把軟硬件進行整合,能夠大大降低申報的難度。另外,制藥工程專業可以通過學術交流、教學研討等方式,增加與兄弟院校的交流,獲得其他院校同行的支持或合作,在學生互派、共同申報課題等方面進行探索,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突出特色,以點帶面
制藥工程專業基礎薄弱就必須把有限的資源集中于一點,突出特色,把特色發展起來,全面鋪開。例如引進強勢的學科帶頭人,搭建一支特色突出、定位明確的團隊,迅速在某領域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力。
(三)培養體系的構建
由于制藥工程專業涉及到藥學、工學、化學等多學科,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方面既要考慮全面又不至于讓學生感到課程設置過難,學習壓力過大,因此,在培養目標的定位上要有所側重。例如,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制藥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側重制藥工業設計和工程關鍵技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則圍繞農藥展開。
(四)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專業建設必須與學科建設同步發展,因為學科建設是專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博士點、碩士點的建設不僅實現學生本科、碩士、博士一體化的培養,能著眼于本科教育的長遠戰略,為本科生報考本專業研究生提供機會,促進專業連續性人才培養和提高本專業學生的就業優勢,還為教師梯隊的培養和人才建設奠定基礎。
(五)重視教學
近年來,部分大學的職能已經從單純的教學型逐步向教學科研型轉變,隨之而來產生的問題是輕教學重科研。教師在有限的精力范圍內,追隨學校績效考核和獎勵條例的指揮棒逐漸把重點向科研傾斜,忽視了教學本身的重要性。制藥工程專業僅有十余年的歷史,有的院校的畢業生到目前為止不超過十屆,而這些畢業生在就業崗位上得到的評價就是對培養過他們的母校最直接最客觀的評價,同時也是最好的宣傳。認真做好每一個教學課件,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并認真去學習別人的教學經驗,這些都是一名教師天經地義的責任。因此,認真做好本科生教學工作不僅是回歸大學的本質,也是制藥工程專業將來發展的一個抓手。
(六)重視就業
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本科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市場對人才需求沒有明顯增加的前提下,短期內很難吸納大規模的新人才,因此,無論是供需失衡還是結構性矛盾,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難以在近期內解決。雖然制藥工程專業就業范圍比較廣,沒有像其他單純理論學科的就業形勢那樣緊張,但學生對工作的環境、待遇、發展空間等要求越來越高,同時,本科生就業情況也普遍反映出一個專業的成熟度和發展前景,所以,重視本科生的就業也是為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本專業的發展提供思路。
由于制藥工程專業歷史較短,校友資源比較匱乏,無法形成強大的就業資源鏈條,只有不斷提高畢業生的質量,積累校友資源這筆財富,不斷提高專業在本領域的知名度,才能建立起有效的社會關系網絡,在往屆畢業生介紹、推薦等就業途徑獲得成功。
另外,加強校企合作也是提高就業的一個有效途徑。通過與企業的合作能及時把握市場動態,及時調整培養方案,縮短學生與用人單位需求的差距。學生通過在企業實習,能了解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理論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企業在合作中可以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解決技術研發方面的難題,定向培養人才,從而降低人力資源的成本。因此,校企合作是雙贏的結果,可操作性強,對制藥工程專業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制藥工程專業可以在建立實習基地、技術和儀器共享等方面進行探索。
一、《制藥工程制圖》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1.新形勢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發展的需要。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國家和用人單位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大。高校是國家需求人才的輸送口,在這樣的背景下,更要適應國家大勢的發展需求,為國家培養出所需的應用型人才,滿足國家以及社會發展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制藥工程制圖》的課程教學改革順應新形勢下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的進一步發展,社會上大部分的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難的局面。一方面,許多制藥工程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在尋找工作時只具備理論知識,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使得他們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導致工作難覓;另一方面,就是許多高校畢業生盡管課程中開設過實踐、實驗課,但其實踐知識往往不能緊隨時展的步伐,多是一些被時代淘汰的實踐、實驗課程。
3.社會對高校畢業生技能要求提高的必然要求。當前,高校在進行《制藥工程制圖》的授課時,教師多是以理論教學為主,涉及到實踐的環節較少,導致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雖然具備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但還是很難滿足社會上用人單位的需求。當前,社會用人單位在進行社會招聘時傾向于選擇那些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求職者,因為這種求職者工作上手快,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企業的培訓成本。因此,應用型、技能型的人才能受到社會、單位的極大青睞。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在進行教學時要迎合時展的需求,將高校大學生打造成符合時展、用人單位青睞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制藥工程制圖》課程教學現狀
1.《制藥工程制圖》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大多數高校的教案中實際上還是以畫法幾何、制圖基礎、機械制圖為主,由于課時短,計算機繪圖講授的時間基本沒有,更別提與制藥工程制圖有關的制藥設備與工藝的繪制;目前的教案內容陳舊,不能緊隨時展的步伐,基本上還是之前的教授內容,講述的內容以機械零件為主,與制藥有關的設備和工藝基本不涉及。沒有能夠很好地將《制藥工程制圖》講授內容與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相結合;與課程內容相對應的配套習題缺乏。配套習題研究也不夠深入,主要體現在配套習題題量少,設計的習題無法體現課程的重難點,無法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相關內容。
2.《制藥工程制圖》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受現在各個學校重科研、輕教學思路的影響,工程制圖課程所需要的立體模型基本缺乏或者即便有也可能是多年前的,損壞很多;對于計算機繪圖這塊,需要做到學生人手一臺電腦,教師在多媒體上講授相關內容,而學生需要像自己大一學計算機基礎時那樣,一步步隨著教師的講授而操作。然而目前很多高校沒有制圖課程相對應的機房,教師教學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如學生無法正確安裝CAD軟件到自己的電腦里,筆記本待機時間無法滿足上課時間要求,等等;有一些難度較大、空間想象多的地方,用立體模型也很難講授清楚。比如講述組合體的三視圖,對著立體模型,只能講述模型相關的內容,無法完整呈現整個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的作圖過程及其相互關系。
3.《制藥工程制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銜接問題。在許多高校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制藥工程制圖》的課堂中多是采用傳統的理論知識教授,很少會涉及到實踐教學的內容。在高校的《制藥工程制圖》的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就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區別出來。同時,由于《制藥工程制圖》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難讓學生在短時期內理解與接納。此時就需要高校制藥工程專業的教師采用一些的實踐教學環節,如立體模型和動畫等,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制藥工程制圖》的相關知識。
4.《制藥工程制圖》師資隊伍問題。受現在各個學校重科研輕教學思路的影響,教師的引進基本都是按照科研的要求而不是按照教學課程來進行的,因此很多教師并不具體了解相關的藥學背景,尤其是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習背景。很多高校,如天津大學,作為一個工科背景的高校,其《制藥工程制圖》基本上是按照化學工程的專業設置來進行的。同時也應看到,因為教師本身不是按照教學對應引入,部分教師可能本門課程沒學過或者本科學習過且學時較少,根本沒有深入地研究。
三、《制藥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1.《制藥工程制圖》教學內容的改革。高校在進行《制藥工程制圖》的教學內容的改革時,要在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要對國內外的《制藥工程制圖》的教學大綱、培養目標以及培養方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其次,就是要對國內的大型制藥企業以及與制藥工程專業相關的企業進行一定的社會需求調研,可以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進行。最后,就是將上述兩方面內容與高校自身的實際教學情況相關聯,在此基礎上對《制藥工程制圖》的教學內容進行再定義、再創新。要使《制藥工程制圖》的教學內容中包含必要的教學模塊,如計算機繪圖,制藥設備與工藝的繪制,同時在進行教學內容的編排上也要十分注重它的邏輯性、系統性,使《制藥工程制圖》的教學內容能夠有效銜接。另一方面,《制藥工程制圖》在教學內容的?O計上要實現要增加與制藥工程專業相關的實踐案例,輔助學生們進行學習。
要在教學內容中強化制藥工程專業圖紙的繪制,制藥工程制圖圖紙的繪制對于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至關重要。教師在對學生在進行《制藥工程制圖》的教學過程中要要幫助學生去學習制藥設備的表達方式以及尺寸標注,還要使學生在經過《制藥工程制圖》的學習后能夠熟練的閱讀各種制藥設備圖,能夠在具備一定基礎知識儲備的情況下繪制不同深度的制藥工藝圖,幫助藥廠設計簡單的平面圖,等等。
關鍵詞:制藥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0-0208-02
醫藥產業是一項高新技術密集的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將帶來極為巨大的經濟效益。隨著全世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類對醫療、保健的要求越來越高,醫藥產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可以預見,我國現代醫藥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將會越來越高,現代醫藥產業將成為我國21世紀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1]。
21世紀以來,全國高等藥學教育的發展進入“快車道”,近年統計數字表明,全國設置有制藥工程類的本科院校從1999年84所增至目前的近300所。但是,數量的增加并不意味著質量的提高和對需求的滿足。隨著醫藥產業國際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只懂得藥物生產工藝知識的藥學類人才已不能適應現代醫藥生產企業發展的要求,醫藥事業迫切需要既懂得藥物合成、生產工藝、質量控制知識,又要懂得機械設備原理,化工原理、車間技術改造等工程技術知識的應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不斷探討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創新,即是大勢所趨,也是勢在必行[2,3]。筆者從我國藥學教育的現狀分析出發,就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思路、具體措施、組織管理等方面介紹了沈陽藥科大學在充分發揮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依托制藥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結合藥物化學省級重點學科與優質教學資源的優勢,積極推進制藥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工程類課程教學改革,加快制藥精英人才的培育方面的改革與實踐。
一、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當前,化學藥品仍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藥品的主體,占藥品生產和消費的50%以上,化學藥品的創新性研究和新產品開發,一直是藥物研究領域的重大課題,化學藥品研究的創新研究,需要大量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而這樣的人才是在長期的創新思維培養、專業訓練和生產實踐中培養出來的[4]。
我們只有及時調整現行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更加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綜合協調發展,才能更好地實施人才培養各項措施,建立充分體現現代化教育觀念的教學體系,才能使得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科學、準確,措施得力有效,才能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二、改革的總體思路與主要內容
以培養“面向基層、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為改革目標,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與人格塑造有機結合”的改革思路,實施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合而為一、三元并重的教學模式,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重點做好基礎知識傳授和學習應用能力訓練,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觀念和實踐創新能力。形成以課程改革為龍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為重點,師資隊伍建設為載體,教學條件改善為根本,科學管理為保障的工作格局,著力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抓住素質教育這個核心,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構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新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較強應用能力的創新性、高素質的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改革過程中努力解決如下關鍵問題。
1.教育理念的秉承與更新。必須重新樹立“以人文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的教育理念。
2.培養模式的創新性與可行性。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原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課內教學與課外指導相結合的原則;統一性與多樣性有機結合的原則;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原則。
3.學生成績、能力的評價體系的建立。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指導思想,實施“全面考核”,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4.教師參與度與改革積極性的調動。學校相關教學管理部門應積極制定相應政策,調動廣大任課教師參與改革的積極性,特別是引導教師積極開展創新性、應用性教學改革,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改革的具體實施計劃與方案
項目實施以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為對象,在其完素質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發展潛力等遴選一批政治思想好、業務基礎實、有強烈求知欲望和創新思維的學生,組建“實驗班”,每5~7名學生配備一名導師,專門制定個別學習計劃,指導(或允許他們)自主選課、自主聽課、自主進入實驗室,從三年級第二學期開始進入到各位導師的專業實驗室,自由選題開展科研工作。在四年級時,進行二次分流,根據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進行研究生推薦,符合要求者進入碩士階段以產學研為主進入校外實踐基地進行應用型、開發型課題的研究,不符合要求者授予本科學位。項目實施取得一定經驗和達到預期效果后,逐步向其他專業推廣。具體實施計劃如下。
1.重新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學模式,實現課程計劃內在的融通及立體化教學;增加交叉融合課程學時比例,體現醫、藥、理、工、文、管等多學科交叉滲透,實現知識的整合。
2.強化實踐教學,搭建創新能力培養平臺,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①開展研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充分利用學科內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團隊等學術資源,引導學生參與指導教師的科學研究項目或自主選題開展探索性的研究工作等,與研究生一起進行科研工作,參加課題組的學術研討會,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素質。通過研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動手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②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專業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程中,不斷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及時將教師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學,開發、增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獨創性實驗,支持以問題為中心的團隊探究性實驗。提供部分實驗內容,允許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獨立查閱文獻,提出實驗方案,然后獨立完成實驗。通過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使學生對開展科學研究的全過程有了理性認識和理解,從中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③強化實習基地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利用現有的生產實習基地的實踐教學資源,學校和企業分別指派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和高級工程師作為科研導師,共同制定教學、科研和生產學習計劃,安排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為學生講解GMP、企業研發重點、QA與QC和產品生產流程等,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深入學習化學制藥企業的藥品生產過程、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生產管理和環境保護措施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④開設假期短期培訓班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為了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自主學習,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適度在假期增設短期培訓班,利用4~5周時間,開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創新色彩的新課、講座、實驗、科學研究、工程實訓和實踐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集中時間選修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并給予足夠的學分。
3.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改革的側重點包括以下幾方面。①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努力改變“以系統知識傳授為核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大力提倡和推廣“參與式”、“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模式;鼓勵案例教學法、實地考察法以及實施雙語教學等,研究基于應用的教學和以探索為本的學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②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學,推行以全面選課制為核心的學分制。在專業方向確定、課程層次選擇、學習進度掌握等方面,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學,給學生學習提供更多的選擇余地,指導(或允許學生)自我設計專業方向和跨專業、跨院系選課,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文理滲透、理工結合、多學科交叉復合。③建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有機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將第二課堂納入學分制管理,以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以第二課堂的實踐性、創新性教育強化第一課堂教學內容。如學生創新實習基地,以實踐設計項目吸引學生,培養學生,促進學生學好基礎理論課。④探索考試改革,建立更加合理的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改變過去一卷定終身的傳統考試模式,實行筆試與口試相結合、閉卷與開卷相結合及期末考試與平時測評相結合等多種考核方式,并合理利用小論文、分組討論、課題設計、項目教學、小組作業、辯論等多種考試形式,逐步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客觀的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⑤以強化雙語示范課程建設為著力點,培養學生外交流能力。在藥物化學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基礎上,鼓勵多門課程采用雙語教學,加大力度進行教師外語水平的培訓,并通過派出國外進修、出國訪問學者等方式,促進教師外語水平的提高。引進國外原版教材教學,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水平,為對外交流奠定基礎。
4.打造精英師資,培育優秀教學團隊。高素質人才培養離不開優秀教學團隊,采取引進、聘請、培養等多種措施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注重教師國際交流的背景和研究能力,充分發揮教師教學改革和學術研究的熱情,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同時,聘請行業內優秀企業家、科研工作者、杰出校友做兼職導師,為高素質制藥人才的培養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四、結語
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將為培養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藥學人才,培養具有優秀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質,掌握藥物化學、藥物合成和制藥工程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藥物研究與開發單位、化學制藥企業、醫藥院校、醫藥流通和藥政管理等部門從事化學藥物的尋找、研制、開發、生產、工藝改進、藥物設計和質量控制的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教育模式與培養體系。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高等藥學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培養模式的改革起到促進和輻射作用。
這一改革措施經過近3年的實施,其成果在沈陽藥科大學已經初見成效,約有40~50名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將從中受益,經驗推廣后將會有更多的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以及藥學其他專業的學生受益。成果具體體現在:國家英語四級通過率、計算機二級通過率、考研錄取率等各項指標均名列前茅,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均在97%以上。學生能力與素質受到用人單位普遍好評,認為學生素質優秀,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結合緊密,創新性較強,有想法,有主見,能對本部門的業務發展提出有效的意見。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參加2013年全國制藥工程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獲得制藥工程設計三等獎和最佳壁報獎。2013年ISPE(國際制藥工程協會)學生學術壁報全球總決賽于11月5日在美國華盛頓萬豪酒店隆重舉行,作為中國區選送的唯一學生代表,我校制藥工程學院學生黎秋媛參加了決賽,其作品Study on the optimize of the Jet Milling Micronization Technique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獲得評委好評。
參考文獻:
[1]姜大鵬,顧新.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現狀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17):65-70.
[2]徐曉媛,吳曉明.中國高等藥學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展望[J].中國大學教學,2008,(1):24-26.
[3]李學明,王永祿.徐元龍等以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構建應用型藥學本科人才培養體系[J].藥學教育,2010,26(5):11-14.
[4]元英進,尤啟冬,于奕峰,等.制藥工程本科專業建設研究[J].藥學教育,2006,22(1):15-16.
【關鍵詞】CBE教學模式;生物制藥;職業能力;生物藥物分離
0 引言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一種“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育教學體系”,該教學模式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倡導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CBE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科學體系,以某崗位的從業能力為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利用各種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求職需要。由于CBE式的教學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CBE教學模式無疑是較為適合職業教育的先進教育模式。
1 高職生物制藥推進CBE模式的必要性
1.1 傳統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高職生物制藥專業受普通高等教育的“課堂+書本”的學科型教育模式的影響,但此模式是不能達到高職教育發展的要求和目標的,其缺陷主要有兩方面:
1.1.1 不能平衡“必需”與“夠用”的矛盾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高職教育則更多應該關注知識的運用。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是課堂教學主導實驗實訓。老師往往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卻忽視了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的實際要求,最終造成“必需”的內容沒有講,學生缺乏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講了卻“用不到”,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和效率,甚至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
1.1.2 不能解決“灌輸”和“求索”的矛盾
在我國現行的高職教育中,能力的培養是通過課程的方式進行的,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通過若干互相割裂的實驗實訓在完成的,作為學生只是機械的模仿和記憶,很難將實驗內容舉一反三的運用到實際生產中。傳統的教學過程是一個灌輸過程,學生很難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1.2 CBE教學模式的特色
培養應用型人才、“能力為本”是高職教育的特征之一[1]。高職生物制藥專業必須加強實踐教學,以鍛煉學生核心技能為目標,兼顧學生就業渠道的拓寬,注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就業能力的并重培養。而我們之所以采用CBE模式,是因為此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色:
1.2.1 寬基礎
生物制藥專業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生物制藥的高職人才,需要同時掌握生物技術和藥學基本原理.以及生化制藥、發酵工程制藥和基因工程制藥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因此,我們廣泛調研,了解周邊生物制藥行業對勞動力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旨在使學生對本行業有豐富全面的認識,掌握各項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道德。
1.2.2 重素質
與本科教育有所區別的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技能是高職人才的核心競爭力[2]。因此.以培養能力為本位的項目化教學是高職生物制藥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2.3 強特色
對于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在滿足“必需”和“夠用”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生物制藥企業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對相關職業能力進行強化培養,使學生在掌握專業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對發酵過程控制、產物的分離提取精制等有完整清晰的認識。
2 CBE模式下《生物藥物分離技術》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需要,但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鑒于此,我們提出對生物制藥專業主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通過幾年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以《生物藥物分離技術》課程為例,作簡要探討。
2.1 知識理論的整合
《生物藥物分離技術》在生物制藥專業的課程設置中處于核心地位,對專業人才的培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物藥物分離技術》作為生物工程的下游加工過程,和生物制藥各專業課聯系密切,尤其體現在實驗實訓上。如《發酵工藝學》講的是通過微生物發酵等手段生產目的產物,其終產品必須要經過生物分離過程得到。酶工程、細胞工程等的產物也要通過相關分離技術的應用,最終分離得到生化藥品、酶制劑等。與此同時,《生物藥物分離技術》與藥學其他專業課有著密切的聯系,例如藥物制劑技術、藥物生物檢定技術、生物制藥設備等。
生物制藥教研室的老師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將相關課程的知識點羅列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并將相關課程的知識點進行了有機整合,有效的避免了知識點的重復講授和遺漏,即節約了教學資源,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加深了學生對各關鍵環節的印象。例如,發酵工藝學重點開展菌種保藏與復蘇技術、發酵工藝技術等技能的教學與技能訓練;生物藥物分離技術主要完成發酵液預處理及固液分離技術、膜分離技術、萃取與濃縮技術、層析技術、結晶與干燥技術的教學與實訓;而藥品生物檢定技術則側重生物藥物的鑒別、檢查、效價(含量)測定等基本技能的教學,各課程互有側重,相輔相成。
2.2 項目教學的開展
新的教學模式旨在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體會到行業的職業特點,將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職業能力。在《生物藥物分離技術》的教學中,教師把項目分為綜合性實驗(實驗)和校內模擬生產(實訓)兩類。值得注意的是:教學內容的擬定不是將各門課程的實驗進行簡單的拼湊。而是根據確定的崗位,分析起技能要求并以此為中心將各門課程的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以一個或幾個大項目的形式呈現,這樣設計不但涵蓋生物制藥下游技術的幾乎所有重要技能.而且有利于學生對項目過程整體的把握和學習,了解自己所學內容如何與職業崗位技能相對應,提高學習效果。
對于實驗,我們強化某一崗位的職業技能,教師布置項目,學生成立實驗小組。先由老師介紹本項目的基礎知識,然后給學生分配階段性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文獻查閱、確定實驗路線,經教師修訂后讓學生自行實驗并對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我們開展了血清γ-球蛋白的分離純化與鑒定、離子交換樹脂法分離混合氨基酸、凝膠電泳分離脂蛋白等項目的教學,通過以上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強化專業生產技能,同時鍛煉了團隊合作、文獻檢索和口頭表達等技能。
對于實訓部分,在完成實驗教學的基礎上,為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我們模擬生物制藥企業真實職業環境,盡可能與職業技能鑒定接軌,使該專業學生的核心技能得到培養和加強,同時進一步培養其職業能力與職業道德。例如,考慮到微生物發酵仍是生物制藥企業使用的主要方法,可通過L-天冬酰胺酶的生產、慶大霉素的生產等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專業技能、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從而形成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如檸檬酸的制備這個實訓涉及到發酵工藝學的知識,同時主要涉及生物分離技術中的發酵液預處理、固液分離、初步純化、高度純化、直到采用結晶法制備出成品,包括了生化產品分離的整套過程。此實訓項目涉及的專業知識面廣,但這也是讓學生將專業知識系統地應用于實踐的一種好方法,所以要鼓勵學生在方案的設計和實驗的過程中勤學善思、勇于探索、不斷進取。
2.3 職業素質的訓練
在確定項目課題時,要根據本項目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點,緊密結合企業生產實際,使教學內容落到實處。以學生畢業后去用人單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為目標,在實踐項目的教學計劃中可設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廠規廠紀等知識以及制藥行業涉及到的專業基本知識等,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2.4 創新能力的培養
CBE模式強調在教學方式上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教師只講解設計思路,主要任務是負責實驗方案的審查和解答學生疑問,不演示具體的操作步驟。在教學過程中給予一些必要的啟發和引導,鼓勵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對現有的實驗內容、步驟提出合理建議為培養學生具備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項目教學中,在課堂實驗中盡可能地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啟發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分析并加以解決。同時,對實驗中出現的異常現象,鼓勵學生展開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創新意識。
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嘗試將企業生產、教師的科研和學生的實訓相結合,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例如,目前正在進行的或已經成熟的科研課題作為實訓項目。把教師的課題分解成若干小項目。再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讓學生從頭至尾參與整個課題過程,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積極性。
2.5 考核方式的改進
經過探討,我們用過程性評價的方法來評估CBE教學模式下生物制藥專業學生對《生物藥物分離技術》的掌握程度。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應重點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考核,加大操作考核的比例。首先,在考核過程中穿插教師的提問,要求學生具有全面的理論知識,能舉一反三,正確分析工作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其次,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考核,加大操作的比例。同時,評估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并適當考慮對學生專業素質,例如:著裝標準、生產術語的應用等。
在考核方式上,結合項目化教學分組實施教學的方式,采用先自評,再小組互評,最后由教師和實驗指導老師對該生就學習態度、學習效果、職業技能掌握等做出綜合性評價。
最后,運用考核的雙重性,一方面檢查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借助考核反饋的信息.發現教學中可能存在的教學問題,提升教學質量。
3 實施CBE模式教學的效果和收獲
綜合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對使用CBE教學模式后,學生的滿意度提升了20%左右,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畢業生能很較快適應職業的需求,在職業技能、職業素質、職業道德等方面比改革前有極大的提高,深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由此證明,基于CBE教學模式改革《生物藥物分離技術》的教學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促進教師向雙師型發展
CBE指導下的教學中心是學生,教學目標是構建學生的能力結構,課程的評價指標也著重體現學生的能力變化,這使老師成為了課程學習的“組織者”與“指導者”而不僅僅是“灌輸者”。這種課程中心的轉移必然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教師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激勵教師下臨床、下實踐,不斷更新知識儲備,真正產生一批理論聯系實踐的“雙師型”教師,形成“教學相長”的有利局面。
3.2 促進培養目標與社會接軌
其次,生物制藥專業知識更新快,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要上好這門課程,教師就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平時多學習、多積累,去企業實踐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產。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畢業生畢業后要能到相應工作崗位頂崗,因此,高職院校可以聘請一些企業的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尤其是實訓教學,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由于上課內容直接來自于生產生活.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提升畢業生在就業方面的競爭力。
3.3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加強
在教學過程中,本課程引入了來自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校的一系列生產工藝與項目案例,是理論教學過程盡量和生產實踐相聯系,使學生產生“學以致用”的成就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生物藥物分離技術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也是生物制藥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通過近年來生物制藥實訓教學的改革,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實踐教學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生物制藥行業發展迅猛。對高職類生物制藥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生物制藥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這仍然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和探索。
生物藥物分離技術在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為一門與生產實踐聯系緊密的課程,其實驗教學內容可以滲透到其它專業實驗中。通過對生化分離工程及其它幾門專業實驗進行優化整合,開設制藥工程專業大實驗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系統掌握,充分拓寬學生的思路,使之深入理解生物分離技術在制藥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通過實驗教學內容的整合,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開設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為今后從事相關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在工科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SEQ教育;HSE;GMP;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群;職業素養
隨著醫藥產業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大量能滿足醫藥行業需求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在“雙高計劃”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產業急需和產業高端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根據生物醫藥產業鏈中的醫藥原料制造、綠色制藥技術、藥品制造與質量控制、醫藥流通與醫藥健康服務等職業崗位,我校梳理現有專業,打造以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為核心,包括應用化工技術、環境工程技術、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為支撐的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群,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力資源支撐。SEQ教育是指安全意識(Safety)、環保意識(Environment)和質量意識(Quality)教育。在新時期《中國制造2025》和《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背景下,培養具備SEQ意識的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尤其是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是新時代坐標下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要求。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管理體系的簡稱,HSE管理通行于國內外石油和化工行業,已經發展成一系列成熟的管理系統和方法。GMP(GoodManufacturePractice)是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是制藥行業準入的強制性標準和質量管理體系。開展基于HSE和GMP管理有機融合的SEQ理念培養,培養具備工匠精神和SEQ意識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是產業急需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本文擬就在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群,進行HSE/GMP管理體系結合SEQ教育機制內涵研究開展探索。
1SEQ教育研究現狀
1.1國外及我國香港地區的研究現狀
新時期,隨著藥品生產企業的發展和面臨政策監管下的安全生產、環境壓力的嚴峻形勢,企業也對未來員工職業素養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高職院校的安全、環保、質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國外及我國香港地區,工業體系、制度發展及職業理念較為完善。除了企業本身開展專業培訓,教育部門和高校也在教學或管理中建立健康安全和環保體系,加強對學生的環保、安全理念教育,包括引入各類EHS體系、QHSE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1-2]。
1.2國內研究現狀
目前,在我國的高等教育教學中,也有許多學者嘗試開展實施相關安全、環保、質量教育模式。陽富強等[3]提出在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構建QHSE管理體系,以來源于企業的管理方法和安全氛圍來開展高等教育。劉軍軍[4]提出將EHS文化融入高校機械實驗室管理中的策略,探討了EHS文化的構建意義。菊[5]通過對接化工生產過程的課程改革,將HSE理念融合滲透進課程內容,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劉朝陽等[6]對制藥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進行探索和實踐,為培養學生綠色環保的科學發展觀提供了新的思路。為開展“雙高計劃”,創新學校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特色項目,南通職業大學于2019年啟動專業群SEQ教育試點工作,開展了包括SEQ文化建設、SEQ素養提升等方面的研究[7-8]。
2SEQ教育研究必要性
2.1社會層面
近年來,國內發生多起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和環保事件。2017年以來連續三年每年都有兩起以上重特大事故,如2019年3月江蘇響水化工安全生產事件。而這些安全、環保有關的重特大事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危害,各方面影響極大。通過事故調查,表明大多數生產事故為責任事故,生產現場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職業行為和職業素養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見當前安全生產、環保問題的確是全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
2.2行業層面
制藥、化工生產制造業是化學藥物危害、工業中毒、環境污染、人身傷害等重大生產事故高頻發生的行業。制藥、化工產品生產不同于其他商品,有其特殊性,生產工作人員獨特的工作環境和頻繁接觸各類化學品、設備決定了其職業安全的重要性和對環境的影響。目前,醫藥、化工生產環節普遍重視產品質量,但從業者對行業安全、環保意識不強,知識欠缺。雖然也要求上崗人員進行安全和環保教育等崗前培訓,但培訓效果不佳,防護依從性差,往往在生產中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損失。
2.3企業層面
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上,構建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當今企業迫切的需求。目前在企業內運行的管理體系,以(環境管理體系IS014000)、(質量管理體系IS09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ASl8000)為現代企業組織中并行運行的三大主流管理體系標準。但是,三大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存在許多重復點、交叉點,如何把(質量Q)、(環境E),(健康H)、(安全S)整合,形成一體化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組織企業的整體績效水平,是許多學者著力研究的熱點。
2.4教育層面
在國家“制造強國”戰略下,高職院校是培養具有必備理論知識和較強動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搖籃,所培養的學生直接面向生產第一線。在當前國家產業轉型的大背景中,大多數職業學校和專業教育,雖也在隨著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進行調整,但對學生或者未來崗位員工的職業素養培育的力度仍然不夠。目前,在制藥、化工專業人才培養中雖也涉及到一定的安全等職業素養教育,但普遍不系統、不全面,有的脫離了時代的發展趨勢,與醫藥行業的專業性不契合,對直面未來一線藥品生產崗位的工作人員———制藥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安全、環保和質量意識仍較薄弱,職業素養的培養還有待加強。
3SEQ教育內涵研究可行性
基于上述背景,開展SEQ教育,尤其是專業性契合度高的安全、環保、質量等相關的職業素養教育,具有現實要求。而基于HSE和GMP管理體系結合的SEQ教育,是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群高素質職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3.1SEQ教育的堅實基礎
HSE管理開展事前風險分析,確定自身活動可能發生的危害以及后果,從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發生,以便減少可能引起的人身傷害、財產安全和環境污染。GMP作為藥品生產強制性的準入標準和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藥品生產企業從生產和質量控制等方面按國家有關法規達到質量要求,形成可操作的作業規范,確保最終產品質量符合法規要求。HSE和GMP兩種管理體系有機結合,是制藥相關行業的迫切要求。作為成熟的現代管理體系,兩者均為企業生產與管理人員的安全、環保和質量意識的建立提供了有利基礎。因此,基于HSE和GMP的管理體系,開展SEQ教育,具有現實可行性和必要性。
3.2SEQ教育的內涵體現
對HSE和GMP兩者內涵價值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是構建特色SEQ教育和實施的關鍵。HSE強調安全、健康和環保的管理,但未納入質量控制;GMP作為制藥行業質量控制規范,雖也包含質量風險管理的內容,但未強化生產安全、環保等管理范疇。HSE和GMP兩種管理體系有機結合,不僅是制藥相關行業的迫切要求,也是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群開展SEQ教育的內涵體現。工業生產歸根到底是人的意志和活動的體現,只有生產者具備了相關SEQ的工作理念,相關工作行為才能高效地開展和有效地實施。因此,在工科教育中,進行SEQ教育,培養未來崗位人員的SEQ理念和素養,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卓越技術技能人才的應有之意。
3.3SEQ教育的重要支持
環境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打造符合HSE和GMP規范的真實情境是SEQ教育成功開展的重要保證。比如,實訓基地中建設藥物制劑GMP實訓中心,完全還原真實藥品生產情境,安全文化氛圍濃郁,管理制度健全,作風嚴謹、運行規范和環境整潔,具備了培養完全與真實崗位對接的技能人才的條件。在這種情境下,通過執行真實的HSE分析任務和GMP規范情境下的生產實踐,完成全生產鏈條中的HSE和GMP實踐任務,能有效將安全意識、環保意識、質量意識的教育內容融入到育人環境、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管理中,使學生逐步了解、習慣和自覺遵照相關職業要求,在進入工作崗位后能較快地順利實現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變,從而提高其就業的適應力和競爭力。
3.4SEQ教育的實際載體
除了建立真實生產情境氛圍外,與行業內、區域內地方的優秀企業校企合作,以企業真實的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生產規范或者生產產品為模板,基于全面安全、環保管理和質量管理理念,開發面向企業的真實的實踐工作項目。比如,課程教學中引入企業HSE安全管理,GMP生產質量管理的管理模式、方法、設備和工具等,以工作項目和工作案例為載體,讓學生在執行工作任務的實訓過程中切身感受到企業實際生產中所融入的安全、環保和質量理念和規范。而通常企業與SEQ有關的工作項目包括針對特定職業崗位的質量控制、質量管理、安全作業、風險排查與治理的培訓,制定符合企業標準的安全操作文件和應急救護措施等。通過一系列工作項目的訓練,逐步讓SEQ理念滲透到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中。
4結束語
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和智能制藥產業轉型升級,對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針對產業對未來員工職業素養的全面要求,開展SEQ教育研究,培養學生SEQ理念,是一項必須且復雜的工作,涉及管理體系、教育場所、師資水平、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諸多因素。目前,在制藥、化工制造業,暫未看到有效整合的案例,相關職業教育領域的安全、環保或質量的培訓或教育探索研究普遍不系統、不全面。探索SEQ教育的機制與內涵,開展SEQ理念教育,培養未來生物醫藥產業具有優秀全面職業素養的從業人員,提高人力資本的附加價值,讓學生以更好的姿態進入社會,體現了高職教育與時代潮流的契合。
參考文獻:
[1]余濤,楊忠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與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7):248-252.
[2]劉迎輝,黃開勝,江軼,等.國外一流高校BSL-2病毒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以普林斯頓大學為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3):1-8.
[3]陽富強,毛亞軍,陶菁.QHSE管理體系在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38(2):273-276,92.
[4]劉軍軍,葛陽,馬家欣,等.高校機械實驗室管理中EHS文化的構建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20(26):377-378.
[5]菊,林潔,胡鑫鑫,等.融合HSE理念高職《化工單元操作》課程改革實踐[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9(8):353-355,48.
[6]劉朝陽,徐仲玉,馬小思,等.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制藥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3):6-9,76.
[7]萬志敏,王婷,吳煒,等.SEQ文化建設在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實踐[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5):40-42,52.
一、生物工程專業就業現狀
生物工程是一門建立在現代生命科學基礎之上的新興學科,綜合了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新技術手段,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對考生的吸引力也很大。但是,由于國內高校擴招,不但綜合性大學開設了生物院系,很多地方性院校甚至師范類院校也都開設了生物院系,相關專業招生人數多,與化工、機械等傳統專業以及IT等熱門行業相比較而言,我國生物技術行業的產業化不足,生物制藥、生物保健等相關產業并不發達,不足以吸納過多的畢業生,生物技術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存在著兩極分化,一方面需要高層次的人才,要求畢業生具備碩士或博士學歷,另一方面需求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只具備中專或者大專學歷即可,導致生物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大,專業對口率較低。因此從就業角度看,生物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前景黯淡。
二、小學期情況簡介
小學期又稱暑期學校(SummerSchool)。自美國哈佛大學1871年首次開辦暑期學校起,小學期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2]。我國高校現在正在流行的暑假小學期,就是向美國學習的產物[3]。所謂暑期小學期就是利用暑假,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成立“暑期班”,開設選修課,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報名參加,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各校所開設的小學期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第三學期,是開放式的,課程內容、具體要求不一而足,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需求進行調整,靈活性、機動性強。因此,蚌埠學院生物工程專業每年暑假,將小學期與學生的就業需求結合起來,加強就業技能訓練,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對于小學期應該有多長時間,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目前各高校也是長短不一,但普遍是將小學期安排在暑假。蚌埠學院就將小學期設置在每年暑假的第一周到第四周,為期近一個月。國內高校學生在選修小學期時,會獲得一定的學分。蚌埠學院對于選修暑期小學期的學生,也會給予一定創新學分的認定。目前,結合就業現狀并綜合專業課程安排的實際情況,蚌埠學院生物工程專業分為三個方向:發酵工程方向、生物技術方向以及生物制藥方向,學校在不同階段,針對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為在校生物工程專業學生提供小學期實踐課程,著重培養大學生的專業能力、素養與技能,為其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扎實基礎。蚌埠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的小學期實踐課程安排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項目制,指導老師提出項目,由學生負責實施完成,最后再由指導教師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驗收總結。這樣,教師可有效利用小學期,有效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可保證教學計劃的完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可引導教師將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效益[4]。從蚌埠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可以看出,除近20%的學生讀研深造外,超過半數的畢業生主要進入企業,從事生產第一線或參與產品檢測以及科研等工作。所以生物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要能體現出知識、能力、素質三者協調發展的原則,即要形成可以幫助學生發展專業實踐技能,養成一定的職業素養的實踐體系,因此,蚌埠學院生物工程專業在設置小學期課程體系時,以就業為導向,在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以及創新創業能力實踐等四方面進行課程設置。
三、基于就業導向的生物工程專業小學期課程設置
(一)基本操作技能實踐
該項實踐內容主要是指學生進行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專業素養的訓練,強化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實踐,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課堂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其基本操作技能。在對用人單位進行滿意度調查時,發現有企業認為部分學生存在動手能力不足,基礎實驗訓練不充分的的情況,因此在進行小學期課程設置時,有意識地通過基礎實踐來提高學生的專業基礎素質。本實踐結合學生的相關課程開展情況,利用大學一、二年級的暑假小學期在學校的專業實驗室進行規范化的訓練,內容主要主要包括“五大化學”實驗以及物質的提取以及生化分離實驗等,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二)專項操作技能實踐
該項實踐內容主要是指結合用人單位的生產實際,引導進行各種專項專業實踐(如專業課程實踐、專業綜合實踐和跨專業綜合實踐等),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可以熟悉企業的具體生產實際、生產條件及工藝路線,為后續實踐打下基礎。本實踐利用大學二、三年級的暑假小學期開展,部分安排在學校的專業實驗室,部分安排在企業生產第一線完成。根據生物工程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將重要的、對動手能力有很高要求的課程融會貫通于實驗,以加強理論與生產實踐的聯系。如酶工程實驗研究的是微生物發酵產酶生產工藝,要求能熟練地對酶進行提取與分離,測定酶的活力。學生通過在學校實驗室和企業生產實際進行對比,就可以更清楚地掌握微生物發酵產酶生產原理、工藝流程及相關工藝參數,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了解實驗室操作與生產實際的區別,培養從事發酵實踐的技能技巧,有利于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實現“無縫對接”。
(三)綜合能力技能實踐
該項實踐內容主要是指引導學生結合頂崗實習、科研訓練等活動開展綜合能力技能實踐,通過該實踐,學生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訓練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本實踐利用大學三年級的暑假小學期開展。對于頂崗實習的學生,在已具備專業基本技能的條件下,被安排在企業完成。學生到專業密切相關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在學校派出的指導教師和企業生產一線技術人員的雙重指導下開展工作,進行鍛煉。對于科研能力較強的同學,安排參加科研訓練,讓學生參加教師課題,或者鼓勵他們申報校級或院級科研創新項目,通過科研工作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實驗設計方法,學習科技論文寫作,以此開拓學生的學術思維,鍛煉創新能力。
(四)創新創業技能實踐
在當前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大學教育至關重要的內容,對大學生進一步深造和將來的就業都具有重要意義[5]。通過該實踐,引導學生不斷地開展技術改造革與新,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去創業,實現自身價值。本實踐利用大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暑假小學期開展,在低年級階段,由于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有限,可引導開展創業實踐,如“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專業知識和技能后,引導他們在大三年級的暑期小學期開展創新實踐,鼓勵他們“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數學建模大賽”各級各類創新競賽,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以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進一步創新創業奠定基礎。
四、有效的實施方法
(一)建立主體明確的責任制
蚌埠學院生物工程專業暑期小學期實行項目制,指導老師全權負責學生的項目實施情況,對學生全程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強化動手能力,勇于面對困難,通過主動學習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時進行總結。
(二)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對于實踐性的課程,向來很難給出科學又明確直觀的分數,因此**學院生物工程專業暑期小學期考核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評價占50分,總結性評價占50分。在小學期期間,指導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定性評價,小學期結束后,指導老師在根據學校所制定的評價表對學生參加學習的結果進行打分,最后計算總分。
(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
以前,蚌埠學院生物工程專業雖建有多個實踐教學基地,但企業參與學生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很多合作流于形式。在將小學期與就業實踐相結合后,由于學生的小學期課題與企業的生產實際緊密結合,通過指導教師的緊密參與,可給提供一些免費的技術指導與咨詢,提高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保證了小學期的教學質量。
五、結語
關鍵詞:生物技術制藥 學生為主體 課堂成績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b)-0191-02
生物技術制藥是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針對生物工程專業制定的一門選修課。生物技術制藥是指運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生物技術為主要手段來研究如何制藥[1]。在社會、經濟和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生物技術制藥將永遠是“朝陽產業”[2]。對于生物工程專業的本科生來說,學好生物技術制藥對其未來在制藥企業、高等院校及醫藥公司等相關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是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課程。因此如何提高本科生對本課程的興趣至關重要。我們在生物技術制藥的教學過程中總結了一套較為科學的課堂成績評價體系,使學生的成績不僅僅只是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而是能綜合體現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學生不再是枯燥的接受理論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到課堂的討論。這種教學改革不僅提升了教學質量,改善了教學成果,同時也增加了老師和學生的溝通。
1 現行生物技術制藥成績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現行的成績評價體系是以學生最終的卷面考試成績為依據,根據卷面成績的高低,判定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掌握情況[3]。這種評價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對這門課的掌握情況,也為任課教師給定分數提供了直接簡單的判定依據,簡化了任課教師的工作,而且在將來的教學檢查、教學評估中也能夠將學生的成績與成績給定過程對應起來,不會出來卷面成績與給定成績偏差太大的現象。但是,這種評價體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學生會認為平常是否參與課堂學習無關緊要,只需要考試之前突擊復習就可以考出好成績,因此大多數學生平時上課曠課,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學生雖然拿了高分,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但是突擊學來的知識屬于短暫記憶,部分學生為了拿高分不惜在考試的過程中抄襲身邊同學的卷子,導致雖然考了高分,但是并沒有真正掌握這門課的講授內容,有些學生甚至馬上期末考試了,連上這門課的老師是誰都不知道,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平時不去上課,考前突擊一樣能考出好成績,殊不知考前突擊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消化課本知識,只是死記硬背,考完沒幾天也就把所學的內容還給課本,在未來工作中需要這門課的理論知識時,反而什么都不會了。所以這種評價體系嚴重挫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助長學生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獲取高分的行為。
(2)學生平時不愿意去上課,出勤率低,直接導致了任課教師備課以及上課過程中產生懈怠的思想。這樣確實減輕了任課教師的工作壓力,減少了任課教師備課的時間,但是同時也導致任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掌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課本上的知識是否真正的掌握,不利于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掌握哪些是學生不容易理解,需要重點解釋的。這就容易造成師生之間的零交流及零溝通,嚴重影響教學工作,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3)教學效果的評價不真實,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如果學生對生物技術這門課的理解只是我要考高分,或者我只要不掛科就行,勢必造成學生最關心的只是期末考試成績,而對應該掌握的理論知識漠不關心,難以真正掌握知識點;教師也更多的是關心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對于這些理論知識對學生以后工作的指導意義漠不關心,這樣很難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對教學的改進和發展沒有指導意義。
2 生物技術制藥課堂成績評價體系的建立
我們在分析現行的僅依據期末考試成績的評價體系后,根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的經驗教訓,制定了完整的課堂成績評價體系。首先我們為班級同學建立一個QQ群,班級的班長作為該班級的通訊聯絡人,隨時與任課教師保持聯絡,下節課的講授內容會通過QQ群提前告知學生,其次我們上課的時候要求學生每5個人為一個小組,課堂坐座位的時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然后我們將整堂課劃分為三個具體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其中,根據學生在討論中的表F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例如考勤情況、遵守課堂紀律等情況,給出具體的課堂成績,最終設定課堂成績為100分,占這門課總成績的30%。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課前復習階段(30分)。
生物技術制藥是學生的選修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所以在每節課結束的時候學生可以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布置一道思考題,然后學生在課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下節課上課的時候,讓學生上交書面的小組討論結果,每個人的討論結果的第一段是小組討論出的整體意見,第二段是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這樣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也能運用所學知識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段小組的討論意見,最高分為15分,最低分為0分,第二段是學生自己對這個問題發表的看法,最高分為15分,最低分為0分,以此了解學生對于上節課內容的理解程度。
通過該階段的考核,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做到在傾聽別人提出觀點的同時,又能運用所學知識提出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感受到在書本中所學的內容不再是枯燥的死記硬背,而是能夠在現實中有所應用,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的興趣。
(2)課堂學習階段(10分)。
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會通過QQ群提前告訴學生,在理論課的教授過程中設置提問環節,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給予相應的分數,最低為0分,最高10分,每節課至少讓50%的學生有機會回答問題,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準確性給出相應的分數。
通過該階段的提問,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課堂思考,不再是一堂課下來只有任課教師在講,學生沒有任何發言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對積極性,讓整堂課的節奏交給學生把握.
(3)課后理論提升階段(60分)。
對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的主要培養要求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生物技術的科學理論、工程設計等,掌握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的新技術研究以及新產品的開發,所以獨立思考對于該專業的學生至關重要。因此我們要求對每一個章節內容學習結束后,讓學生對該章節內容中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展開討論,每個小組制定一個PPT,認定其中一人作為主要匯報人進行匯報,主要匯報人要每次更換,輪流一次后重新開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作為主要匯報人,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對于PPT內容不做過多要求,制藥是學生感興趣的且與生物技術制藥相關的內容都可以。這個階段主要是考察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們將一多半的分數放在這個階段,主要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明白他們才是這門課的主角,讓學生學會自己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4]。
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數在給定時,如果學生無視課堂紀律,有遲到、早退以及曠課等行為,視情況可以給予該部分0分。
3 生物技術制藥課堂成績評價體系實施的效果
新的評價體系避免了學生只重視期末考試成績,養成考前突擊,考后還給書本的弊端,通過近幾年我們的積極實施,取得了完美的教學成果。
(1)細化的課堂成績給定方案,每個環節分數的給定有理有據,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讓學生主導課堂的進度,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任課教師的熱情,基本杜絕了學生只靠期末考試定天下的投機取巧心理。使學生在培養學習興趣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方面奠定了較好的理論基礎。
(2)新的課堂成績評價體系,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并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應對學生隨時可能提出來的問題。該評價體系建立初期會對任課教師產生一些壓力,隨著方案的實施和逐步完善,收獲了一定的成果,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成就感,使教改體系良性循環。
(3)n堂成績的給定有效提高了學生才是課堂主題的認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發揮學生的主管主觀能動性,更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并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轉變成自己的理解,并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對于生物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在以后的就業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 結語
生物技術制藥是今年發展較快的一個領域,要求生物工程專業全面掌握生物技術制藥的內容是非常必要的。只看期末考試成績容易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并不適用于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只有通過制定合理的成績考核體系,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生物技術制藥的精髓。我們通過不斷的探索,總結出了較為合理的課堂成績評價體系,在老師們的不懈堅持下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成績。為了保證更合理的成績評價體系,我們還將繼續堅持探索更為合理科學的成績評價體系,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題這個思想始終不變,我們認為只有學生主動去學習了,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 李靜.21世紀生物技術和生物技術藥物的發展現狀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3(8):36.
[2] 董文政,張仕.生物制藥業何時是艷陽天[J].中證網,2010 (7):10-14.
關鍵詞 藥物化學;課程群建設;教學改革;實驗;微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6-0106-03
1 前言
教育部《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和《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深化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2014年3月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緊跟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科學定位、特色發展,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
藥物化學是制藥工程專業基礎課程及核心課程,其內容主要涉及化學藥物的化學結構、化學名、理化性質、構效關系、制備方法及作用和用途[1],在制藥工程專業教學計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整個藥學領域的“帶頭學科”,課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素質[2]。要在有限學時內更有效地深化理論知識學習和提高實踐綜合能力,就更多地需要考慮到專業基礎課程――藥物化學與專業課程在實驗和理論教學過程中的銜接、優化和提高等問題,因此,打破以單一理論課程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建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綜合應用能力培養”三維并重的課程體系,緊緊圍繞“藥物研發與生產”這一主線開展藥物化學課程群建設。
藥物化學課程群包括傳統理論課程,如有機化學、藥物化學、藥物合成反應、化學制藥工藝學等[3],注重各門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相互滲透與深化,更突出理論結合實踐,將藥物化學實驗、藥物合成反應實驗、制藥工藝專業實驗及制藥工藝綜合實驗等相應的實踐課程也納入其中,旨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2 改革藥物化學課程群體系內容,通過重構專業知識結構,實現知識體系的完備互融
藥物化學課程涉及面較廣,本身具有一定難度。而獨立學院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不可能詳細講解基礎化學知識,這樣往往會出現教師難講、學生難學的尷尬局面[4]。因此,整合課程群教學內容,注重藥物化學教學內容與其他上下游課程交叉融合[5],幫助學生理清學科交叉脈絡是十分必要的。
夯實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 有機化學是本課程群的專業基礎課程,重點講解酸、醇、醛、酯、雜環等物質結構和化學性質,同時適當舉例講解常見藥物,在增加課堂趣味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藥物化學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脫離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學生僅依賴于死記硬背,學習效果必然欠佳[3]。因此,在藥物化學教學中注意聯系相關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以藥物結構為核心,聯系基本官能團推導藥物的理化性質;通過藥物分子結構逆合成分析,獲得合成方法,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易記憶,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3-6]。
強化藥物合成反應的基本原理 藥物合成反應課程是有機化學課程的深化和延續,是完成藥物化學合成理論和技能訓練的主要課程。它在說明有機藥物骨架的構建和基團相互轉換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有關藥物合成單元反應的機理、反應條件、影響因素及其應用[7]。改革注重教材內容的更新,選取最新的教材――聞韌主編的《藥物合成反應》(第三版),同時簡化敘述性內容,強化官能團轉化規律,結合單元反應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實例進行講解,緊密結合有機合成的知識點來加深學生對藥物合成方法的認識和理解。
注重化學制藥工藝學的實際應用 化學制藥工藝學是藥物化學在實際藥物生產中的深化和延續。改革后的新課程著重介紹典型化學藥物的工業化生產制備方法,在教學中補充現代制藥技術中最新理論及最新技術,如手性制藥技術、半合成抗生素制備技術、心血管疾病治療藥制備技術等,強化藥物工藝路線設計評價、工業生產中的可行性分析,培養學生的生產觀點,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8]。
3 強化藥物化學課程群實驗環節,通過優化各類實驗方式,實現實踐與創新同生共進
優選實驗內容,減少驗證性實驗 對藥物合成部分實驗進行調整,選取環境友好、多步藥物合成實驗代替環境污染大、反應類型單一的實驗[3],增加手性藥物中間體的不對稱合成等,既包含之前有機合成基礎操作,又加強薄層層析、紅外光譜分析、柱層析等實驗操作技能訓練,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強學生的各項能力[9]。
開設新型的綜合性實驗 比如將藥物合成、藥物制劑和藥物分析等實驗有機整合在一起,開設綜合性實驗“鹽酸普萘洛爾片劑的處方設計及質量檢查的制備”。該實驗要求學生首先合成鹽酸普萘洛爾原料藥,之后對原料藥進行質量檢驗,包括鑒別、純度檢查、含量測定等,最后通過處方篩選、制劑工藝選擇,確定最佳處方,工藝制備出鹽酸普萘洛爾口服片。實驗體現了藥物化學與藥物合成反應、藥物分析、藥劑學的交叉融合[5],通過此類綜合性實驗,既讓學生熟悉藥物從原料藥合成、制劑生產到藥物質量控制的整個過程,又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專業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與滲透,對于學生就業后從事制藥生產或研發工作都大有益處。從近三屆實驗開展情況來看,實驗教學效果與反映很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注重實驗教學與藥學文獻與專業外語課程的結合 如藥物合成反應實驗重新編寫全英文講義,教師進行雙語實驗教學,學生提交英文實驗報告。化學制藥工藝實驗讓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設計方案,改進傳統藥物落后合成工藝,能培養學生從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到實驗結果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目的。
結合畢業論文、大學生創新實踐等環節,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從2010年開始,每年大批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積極參加省級、院級大學生課外創新實踐活動;學生進入到醫藥研發、生產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完成畢業論文工作,實現學生直接參與到科研和創新環節。通過這些實踐環節的強化,學生的制藥專業理論水平和動手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多位學生在創新實踐活動中發表科研論文,在畢設工作期間申報專利。
4 提升藥物化學課程群教學模式,通過采用多元教學元素,實現知識形態的重生再現
激發學生求學興趣,全程引入教學“系統案例” 為使枯燥的理論教學更加生動,顧軍[10]等人提出“系統案例教學法”,包括藥物化學發展史案例、明星藥物案例、全新藥物設計案例、焦點事件案例、生活中合理用藥案例等。在上述已有傳統案例的基礎上,每個基礎單元都會列舉專業實習基地生產上或學校科研、畢設中的多個實例,通過使用實例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及靈活應用所學內容的能力。
發揮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作用,實現信息化互動教學 利用多媒體技術化解傳統教學的不足,將圖像、文字、聲音、視頻等多種信息融為一體,充分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等多種感官的處理功能[11],以用形象、動態的方式表達藥物的復雜結構、抽象概念、枯燥內容,讓教學變得直觀、形象,提高教學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和學習效果顯著增強。師生共建藥物化學網絡教學平臺,拓展教學時空,動態交互。利用網絡平臺將教學大綱、電子教案、參考書籍、制藥前沿等學習資源在網上免費向學生開放。學生可以不受時間限制自主安排學習,同時有效克服個體差異帶來的學習困難。網站建設過程中,學生參與資料收集、資料分類、探索新知識、學習重構,激發自信心和榮譽感及對本專業課程的學習熱情。同時拓寬網絡師生交流渠道,方便溝通,及時答疑解惑,教學也得到更好的反饋。
此外,積極開發新型微課程,拓展新型教學資源,以多樣化互動提升學習興趣,取得較好成果。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開展項目教學模式 選取十多個市場前景較好的藥物為項目,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綜述報告。幾年來,項目教學的實施情況表明,學生通過完成項目課題,不僅增加了對藥物化學相關課程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制藥技術發展現狀的了解,而且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5 完善藥物化學課程群考核方式,通過實行立體考核手段,實現教學質量的可控提升
建立合理的、全面的考核方法,藥物化學、化學制藥工藝學等理論課程成績均由平時考核、期中檢查及期末考試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以上課出勤、課堂表現、課后作業、項目綜述報告等綜合情況為考核依據。
實驗課不再將結果作為評定成績的唯一標準,同時全面考查平時整個實驗操作熟練程度、實驗態度、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加入期末實驗考查作為綜合評定標準[9]。期末考查實驗要求完成指定實驗后當場交實驗報告,有完整的實驗記錄,正確回答思考題,并參考省級實驗競賽標準制定實驗操作評分表,實行現場給分,取得很好效果。
6 結語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藥物化學課程群的建設改革時間雖不長,但成效顯著。例如:藥物化學微課作品獲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江蘇省賽區二等獎;2名學生參與紅斑狼瘡新藥研發,獲國家專利1項;1名學生在江蘇省大學生化學化工實驗競賽中獲一等獎。畢業生以良好的專業基礎和職業素養、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贏得社會良好的反響。今后建設的重點是在教學中充分展現制藥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注重培養和引導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加強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同時建立一種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能力的指標體系,培養更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優秀制藥工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鳳志,朱小東,張海娟,等.我院制藥工程專業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藥房,2014,25(12):1146-1147.
[2]徐進宜,尤啟冬,姚其正.藥物化學課程群的改革與建設[J].藥學教育,2005,21(2):23-26.
[3]張玲,劉毅.有機藥物化學課程群的構建與改革[J].科技視界,2013(30):43-44.
[4]昌盛.提高藥物化學教學質量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4):103-104.
[5]陳未,邢曉玲,馮藝.多課程交叉融合法在高校《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新課程學習,2013(12):10-11.
[6]曹洪玉,馮寶民,牟紅梅.以藥物結構為核心的藥物化學教學設計[J].廣州化工,2014(17):204-206.
[7]孫然鋒.基于問題式學習(PBL)在“藥物合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3,41(1):186-187.
[8]王亞樓.化學制藥工藝學的教學改革[J].藥學教育,2003,19(4):23-25.
[9]黃健軍,鄧剛,蔣才武.對藥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3(1):105-106.
【關鍵詞】藥學本科教育 藥學高職教育 藥學理論 實驗實訓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1-0051-03
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努力構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高等教育體系,走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之路,是我國教育的必然選擇。
根據國家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藥品生產、使用、臨床服務等內容,藥學高等教育要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協調發展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等各層次人才培養的規模和比例;協調發展學術型、應用型和復合型等各類人才培養的規模和比例;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高等藥學人才培養體系,使之更加適應我國藥學發展和健康服務體系的要求。本文就高等藥學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作一分析,討論其培養目標與崗位的選擇。
一 高等藥學本科生的培養及適用目標
我國藥學教育始于20世紀5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開始走向正規。據《中國藥學年鑒》2007年記載,我國設置藥學類專業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有475所,其中本科院校269所,高等專科學校38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65所,總后勤部及武裝總隊3所,在學制培養上,本科教育多采用4年制,也有少數學校的臨床藥學為5年制,專科教育一般為3年制。據文獻報道,我國現有醫藥生產企業5146家,其中生物制藥企業4000多家,中藥制藥企業1萬多家,化學制藥企業4000多家,醫藥銷售企業1萬多家。我國藥學人才培養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遠無法滿足醫藥行業的人才需求。合理培養大批藥學人才是藥學教育領域的重任。
1.培養藥學本科生,是一個重要的層次
由高中轉入專業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轉折。經過4~5年的學習,在專業上已掌握較為廣泛的知識,其理論應高于高職生,經過實習也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已經具備了從事藥學各崗位的基本能力,屬于復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藥學教育發展的一個特點是藥學碩士、博士培養規模增加。在現行的高教體制中,科研論文數量、重點學科建設、SCI論文、碩博士培養規模是重要的評價指標,碩博士大量培養的結果,勢必形成“本科無用、碩士將就、博士有用”的局面,每年各高校大多數本科畢業生追求考研,而藥學本科教育有些方向不明,不知道哪里需要本科畢業生。在每年的大型人才招聘會上顯示出很多企業非博士不要,碩士生就業也會受到威脅。在社會實踐中,藥學領域各崗位的工作本科生完全可以勝任,不一定非要碩博士才能擔當。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是當前藥學領域需要多少學術型人才、多少應用型人才和多少復合型人才,按比例和規模協調發展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有些企業和單位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在招聘人才時定位過高,一個本科生能勝任的崗位一定要用一個碩士或博士,這實際上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2.藥學本科教育還承載著培養潛在學術型人才的重任
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作為藥學人才的培養基地,應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加強對藥學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如何培養合格的新型藥學本科生是當今藥學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
3.在我國現有的藥學高等院校中,設立的專業較細化
如藥學、中藥學、藥物制劑、制藥工程、海洋藥學、藥學管理、中草藥資源與開發、生物制藥技術、藥品營銷、臨床藥學,另外還有很多研究方向。這些專業和方向的設置與市場需求有很大關系,都需要打好基礎,如抓好公共課(外語和計算機)、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等幾個部分,另外也開設和生命科學有關的課程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和微生物學等,在學完基礎課程進入實際環節后則要加強甚至進行個體設計,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計劃。培養和發現學生的科研能力與興趣,從中發現有科研苗頭的學生再進行進一步引導,最終確定有科研潛質的可建議走碩士、博士之路,這樣更利于做到投資明確、人盡其才。
4.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培養合格的本科生必須有一支穩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本科課程的教師要相對穩定,其次要求教授也必須走向講臺,擔任本科課程的教學,以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給學生提供創造鍛煉和提高的機會,使學生能夠按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和個性特色,學習與就業方向的選擇亦如此。如果一個班級50人,畢業時其中45人都選擇考研,那么其中一半是出于無奈是為了以后好就業,而非科研苗子或愿意終身搞科研。
在本科學習期間,發現和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建立本科生導師制很有必要。有了導師制,老師與學生間的聯系更加密切,有利于學生良好學風的培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并可盡早地進入實驗室適當參與一些科研工作,開拓創新思路,培養科研意識、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與邏輯判斷的思想、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既可豐富實習活動,更使學生終生受益。